教师思想状况调查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思想状况调查(推荐8篇)

教师思想状况调查 篇1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3.3%。作为教育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师德情操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并且,高校青年教师是青年中知识层次最高的群体之一,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其中一些人近年来已陆续走上领导岗位,逐渐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队伍的主体。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值得关注。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出现的新特点

今年1月―8月,我带领课题组开展了全国40岁以下(1971年以后出生)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态和思想动态调查,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五个城市的135所高校发放问卷54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38份,回收率95.1%。此外,课题组还采取个别访谈、集体座谈和研讨交流等社会群体研究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60余场,学生座谈会30余场,深度访谈500多人,最终形成了《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

从调研反映的情况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总体是好的,但受现实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代际特征明显。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出生于1970年代,有少部分出生于1980年代前期,在高校中形成了“70后”、“80后”老师教“90后”学生的独特格局。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比老一辈学者具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全面系统的学术训练,不少人已开始在相关领域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世界观形成的年代,听到的大多是“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阅读的是“伤痕文学”,在成长过程中,又面临升学、就业的激烈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很多青年学者还有较长时间的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对国内外物质生活水平的差距和西方价值观有比较深刻的体认。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

下,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与老一辈学者有很大不同:一方面他们追求更为实用的知识技能(如拥有多类资格能力证书),敢于展现自我,渴望自我价值实现,希望尽快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他们又过度关注自我,一切努力都围绕着是否有利于个人职称晋升和职务升迁,谋求“工具合理性”。他们不是老一辈那种理想的、奉献型的群体本位主义者,而是倾向于务实的、功利性的个体理性主义者。

2.对国家发展道路存在一定疑惑。在被问及“是否存在中国模式”时,仅有12.7%的受访者选择“存在中国模式,这一模式虽不成熟,但一些基本要素已经具备”这一选项,而 69.3%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不存在一个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的中国模式”,另有18%则认为“问题太复杂,不好说”。结合深访发现,高校青年教师一方面认可国家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认为这种发展方式存在很多问题,缺乏可推广的价值。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次第展开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国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爆发,这使得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而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并没有形成关于中国国情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没有意识到经济增长可以实现跨越、但社会问题很难跨越这一时代背景,没有站在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逻辑和历史的思维方式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刻原因,而是片面地运用西方的某些学术观点和后现代理论加以简单论断,因而不能得出有关国家发展道路的正确认知。

3.青年教师的价值观输出方式。高校青年教师是知识分子群体与青年群体的交叉集合体,一方面,他们思想敏锐,对社会思潮,尤其是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内心十分重视自我尊严与价值的实现,重视自我权利的维护。当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而得不到伸张时,他们不会像社会弱势群体那样去选择沉默,也不会采取激烈的行为表达,而是往往采用迂回的、以退为进的方式,把各种不满通过自我暴露、自我鸣冤的方式表达出来。一些青年教师将课堂或讲座变成自我价值宣言的场所,将自己的不满在课堂上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或牢骚满腹、或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的价值主张。调查发现,超过60%的受访者会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生活

经历”,超过40%的受访者会“告诉学生社会的阴暗面”。消极的认知态度结合独特的价值观输出方式,虽然对青年教师自身利益实现作用不大,但势必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产生很大影响。

4.政治参与意愿与渠道相背离。高校青年教师注重参加民主生活实践并重视自身的民主权利,对现实生活中的民主管理、民主选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抱有浓厚兴趣,对政治活动参与意识十分强烈。调查显示,有75.5%的受访者希望尽可能多地参政议政,仅有10.8%的受访者没有参政议政的意愿。同时调查高校青年教师对参政议政渠道的认识可以发现,认为参政议政渠道相对畅通的比例仅为15.8%,而认为不够畅通或者完全不畅通的比例则高达84.2%。通过对比两组数据可以发现,存在着意愿与渠道相背离的情况。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与较少的政治参与渠道,导致了该群体不得不通过网络等公共平台表达对政治问题的认识。

5.对生活质量抱怨较多。在受访青年教师中,年工资收入 3万―6万元占八成,31.1%的受访者每月有结余,而68.9%处于收支平衡或“赤字”状态。青年教师刚入职不久,工资和职称相对较低,申请课题经费难度较大,同时结婚、买房、买车、子女升学、赡养老人等现实问题又需要很大开销,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的挤压作用迫使很多教师在工作之余不得不从事各种兼职活动,这些兼职活动有的已经影响到高校青年教师的正常教学科研工作。同时,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住房困难,对住房政策不满意,在5分的工作满意度评价中,“与住房相关的补贴政策”仅得到1.7分的评价,排名倒数第一。看似福利待遇不错的高校教职,仍有许多服务保障工作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对社会的认知。

探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

我们要深入研究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探索既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又遵循青年成长规律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

1.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水平提高相结合,坚持党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高校要把青年教师的业务提高与政治培养统一起来,在业务培养中加强政治培养。改变党组织和党员考核工作中存在的考核硬指标少、具体内容少、考核效果少等状况,研究探索考核指标的定

性分析和量化问题,细化党组织和党员的考核标准。

2.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建设高素质的党务工作队伍。适应学科特点和教学科研需要,坚持党建工作重心前移和重心下放的原则,探索灵活多样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根据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新情况,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党务工作干部要经常深入到青年教师中去,了解青年教师群体的工作情祝和思想实际。

3.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创造青年教师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青年教师思想上的不稳定与职称、住房、收入等问题有很大关系,如果单靠思想政治工作而忽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必然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建立以学术评价体系为准绳、公平竞争为导向的职称评聘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真正做到职称和工资体现业绩与能力;对岗位进行分类管理和分级考核,推行岗位竞争、岗位轮换等措施,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认真解决高校青年教师在福利待遇和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在住房、医疗、子女升学等方面关心照顾,对于经济确有困难的青年教师,加大社会优抚力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教师思想状况调查 篇2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

0 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张,学生数量激增,大量青年教师走上了高校教学、管理、科研的第一线,在高校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青年教师的思想、生活和发展状况是影响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他们的发展直接关系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条件。

1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总体上值得肯定,保持着一种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态势,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积极、正确。众多高校青年教师对新一届政府的信任度很高,积极了解和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高度认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张形势保持乐观态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职业认同感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爱岗敬业,对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能力有强烈的意愿,展现出良好的风貌。这为高校教育教学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主流,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青年教师整体队伍的建设以及高校的长远发展。

1.1 工作压力大

在目前高校师资力量短缺的形势下,青年教师刚步入岗位就会马上进入教学工作环节中,而此时他们还对学校院系机构的设置,学校教学流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所带学生课程整体设置缺乏足够的了解,只能是按照旧有的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讲解,在日常工作中慢慢适应和积累经验,逐步了解自己工作岗位的方方面面,这势必会减少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学校绩效考核大环境下,大量的教学工作量要求,以及高校针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学院或学校督导组随堂听课等都会让青年教师倍感压力。一方面要完成本职教学工作量,另一方面,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各种讲课比赛和应对各种评教。平时工作中要满足课堂上学生在对知识的渴望,讲课需要条理清楚,简洁易懂,气氛活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课后,根据督导组听课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环节,还要不定期的参加讲课比赛,在比赛中逐步吸取同行的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看,高校青年教师必须重视科研。因为若长期仅仅从事教学工作,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而若能够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科研工作,就能够不断探讨未知领域,获取新知识,从而克服职业倦怠心理,然而在实际开展科研工作中,高校青年教师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投入科研的心理除了对未知和知识的好奇之外,跟多的是来自外界的经济或者其它利益等的压力。另外一方面,青年教师由于入职尚浅,积淀不够,在申请课题或项目的时候因为资历浅、职称低、成果少,不得不请资深的前辈协助挂名或者主持自己的科研项目,导致自身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青年教师还面临着严峻的职称评审压力,这是因为职称不仅关系着青年教师的工资和科研资源分配,还关系着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开始追逐职称评审,因此其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严格的职称评审条件和名额限制,使得许多初级和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得不到职称的晋升,从而使得这些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工作、生活和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就更大。

1.2 生活压力大

参考相关研究,青年通常被认为是13岁左右至40岁左右之间的人,而高校教师必定是受到高等教育的,通常年龄在25岁以上,在加上青年教师常识上认为已经工作几年了,因此我们通常认为高校青年教师的年龄在31-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要面临孝敬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子女,购买住房等实际问题。家里一旦有老人生病住院,青年教师身心都会受挫。另外,很多高校都无法帮助青年教师子女进入较为优质的幼儿园与小学,主要还是靠青年教师自身解决,现在动则十来万的择校费,都会让青年教师陷入情绪低谷。收入低,支出大,使得青年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出现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2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上有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环境、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青年教师自身的原因。

2.1 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出生在70年代,也有部门出生在80年代初期。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各类社会思潮活跃,所以,高校青年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因此,当面临相同的问题的时候,高校青年教师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就目前而言,社会环境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影响因素中主要是社会期待和教育改革。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往高校教师相对安定的工作环境、教师职务基本稳定的状态、教师收入差距不大的状况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使高校正在成为一个激烈的竞争场所。高校目前普遍实行的竞聘上岗、末位淘汰、按照绩效考评领取报酬等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原本“大锅饭”的高校教师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被打破,这一方面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让高校教师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存竞争压力。教师是人类最古老、最崇高的职业之一,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人类智慧的开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在实际中,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现实社会存在巨大的反差,教师长期存在压力,教学科研任务重,学生难以管理,因此,好些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2.2 制度方面的影响

目前,高校目前普遍实行的竞聘上岗、末位淘汰、按照绩效考评领取报酬等选拔制度和考核机制,使得大部分青年教师都停留在论资排辈的传统方式上,职称评审的压力,使得大部分的青年教师忙于奔波在完成教学任务量的路上,稍有空余时间还要写论文,申请项目,只求年度审核时能够完成学院规定的相应业绩。这样就使得教学只完成了量,却没有达到相应的质。近年来,学生的整体水平呈下降状态除了自身的原因外,恐怕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精力的减少也有一定的影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量,疲于应付,教学上不求改革创新只求不出错,很少关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育人的责任。工作中做事情的出发点都是围绕着是否有利于职称的评审和职务的晋升,对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显示出极大地关注,却很少有人会更多的关注培养学生和学校发展方面。

3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和成因,高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领导,有效引导,探索出既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又遵循青年成长规律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

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水平提高相结合,坚持党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高校要把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和政治培养统一起来,在业务培养中加强政治培养,改变党员考核工作中存在的考核硬指标少、考核效果少的状况。

②深化高效管理体制改革,创造青年教师利于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学校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各种个人发展的平台,满足个人的自尊、荣誉和自我发展需求,创建公平公正均衡的发展机会,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努力使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从政策的被动执行者转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高校可以开辟多种途径满足青年教师向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职称评审的需求,建立青年学者优惠制度,以及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专项基金制度等,在项目申报和各类奖项设置时可以专门为青年教师项目流出一定的比例,让他们看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希望。青年教师思想上不稳定与职称、住房、收入等问题有着很大的关系,一味的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不关心教师的实际生活,必定会降低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应正视教师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关心和照顾青年教师,尤其是经济困难的青年教师,提高其生活质量。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是未来大学教学和科研的中流砥柱,其生活现状和发展状态还存在一些不足,社会各界需要解决和完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因素。对于青年教师的发展之路,不能一概而论,无论立足教学本身,还是从事科学研究,都应在顺应其本性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充分发挥体制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平台,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将对高校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和高校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侯佳.保障教师权益促进教师成长——高校工会应重视维护青年教师发展权[J].当代教师教育,2014(01).

[2]苏博,李博飞,王志刚.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0).

教师思想状况调查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思考

为了解当前鄂东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高职院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以期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科研及生活环境,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促进青年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笔者通过对鄂东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现就问卷及座谈反馈的情况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情况进行分析:

一、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现状

通过调查显示,青年教师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有希望的一代教育工作者。

1青年教师参与面比较广。本次问卷调查青年教师的年龄在21-29岁的为321%,30-35岁的为376%,35-40岁的为303%。中级以下职称占325%,中级职称占563%,副高职称占112%。 其中中共党员占511%。

2青年教师普遍认同教师职业,乐于奉献职业教育。据统计,986%的青年教师基于热爱职业教育工作而选择教师职业,把教书育人当作十分神圣的职业,仅03%的人认为教师职业安定有保障才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有983的青年教师认为要全身投入,呕心沥血,教书育人。

3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比较高,大家普遍关心政治,有强烈的参与政治活动的意识。据问卷调查统计,100%的青年教师关注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的召开及重要政策的公布,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和广播等途径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普遍关注经济、文化、国防、民主政治、民生、教育和国家统一等方面的焦点或热点问题。有976%的青年教师每天都观看CCTV新闻。有953%的青年教师非常关注党的政策和国内、国际形势。有986%的人具有奉献职业教育的理想信念。有100%的教职工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平时注重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占934%。

4青年教师普遍都能爱岗敬业,合理安排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分配关系。据调查统计,913%的人选择全身心投入,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的工作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87%的认为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对得起良心。100%的青年教师选择了认真组织教学;课后答疑,指导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困难;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式关心学生。在对待教学工作态度方面,100%的人选择了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有736%的青年教师教学时间占70%科研占30%;209%的人教学时间占80%科研占20%。

5青年教師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学校的发展。821%的人很了解学校的近期规划和长远目标,168%的人了解学校的近期规划和长远目标。992%的人愿意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希望学校软件硬件同步发展的占903%。占992%的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学校的发展。

二、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青年教师价值观念的形成,教学科研压力过大及学校管理层关心关注程度不够等问题比较严重。

1青年教师“向钱看”的价值观念存在。部分青年教师对目前工资待遇不满意,认为留校工作是为了生计。大部分青年教师热衷于金钱和物质享受,选择金钱、物质奖励激励方式的占806%,而选择精神奖励激励方式的只占53%。

2青年教师普遍认为承担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压力过大,从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802%的人认为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任务太重,没时间认真备课。100%的青年教师认为职称晋升标准看科研课题与成果,很少看教学效果,故疲于应对教学。有908%人认为教学科研和职称的压力经常使自己出现失眠或神经衰弱等症状。

3青年教师普遍认为学校管理层关心关注青年教师群体及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度不够。有804%的人认为学校对青年教师关心不够,有61%的人认为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一般关心。在职称评定及课题申报上,有969%的人认为对青年教师没有倾斜或倾斜力度很小。在住房、评先评优等方面,878%的人认为学校关心关注程度不够。973%的人认为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及学校组织文体活动太少。

4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强。座谈中普遍反映,各单位召开教职工会议或是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时,只是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和布置本单位阶段性工作,党团及工会组织针对青年教师开展的活动少。

三、主要策略

1提高认识,各级领导班子要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青年教师大都精力充沛,学历层次较高,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中坚力量。各级领导班子要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认真研究其存在的突出思想政治问题,理性地分析原因并实事求是地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与方法,着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青年教师队伍。

2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青年教师平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任务比较繁重,也由于名额或经费有限,往往被中老年教师挤占,他们的培训学习机会相对较少,接受学科前沿领域机会不多,社会实践少,业务素养势必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左。因此要有专项预算,制订系统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输送到党政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到科研院所或相应的高校访问学习,利用暑期到企业顶岗实践。

3建立政令畅通的沟通机制。涉及到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发挥各种会议的功能,利用好各种媒体平台向青年教师讲清、讲透,尽量减少误会。

职工思想状况调查 篇4

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异地施工,不能经常回家,无法照顾家庭,不能及时处理家中一些困难;、异地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工作条件艰苦,无双休日,无加班费,收入偏少,与集团公司其他兄弟公司相比工资偏低。

3、亟待解决新员工的住房问题。

4、每年职代会给职工涨工资其实就是提前发放效益工资,工资总额并没有实际变化,引发职工不满情绪。

职工当前的思想状况:

大部分职工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思想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工作热情。、基层单位年底职工放假,导致收入下降,平时收入偏低,给职工队伍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有的项目部生产生活环境艰苦,职工思想较为活跃,有就高思想,部分员工流失,造成职工思想不稳定。

职工关注的倾向性问题:

1、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增强员工的工作积

极性,允许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参与企业入股。

2、希望单位每年组织员工旅游、体检,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针对员工诉求渠道的建议:

1、加强职代会的建设;

2、建立职工信访接待机制。

****

公司员工思想状况调查 篇5

公司现有职工118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6人,管理人员28名,职工84名。本次思想状况调查比例占全体员工的51%。年龄结构为80年代45人,90年代15人,文化程度全部为大专或以上学历,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职工队伍总体思想状况:

职工能够积极工作,态度端正,爱岗敬业,自觉地把单位的发展同自身利益结合起来,职工能够积极主动要求学习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业务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单位面临诸多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广大职工能够同甘苦、共患难,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地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对有损企业形象的言行、有损社会稳定的群体事件都抱着痛恨坚决反对的心理。

二、职工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少部分职工责任意识不足,自我约束力较差。二是部分员工缺失集体意识,“自我感”较强。三是不会换位思考,发生问题不能冷静的处理。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及工会的作用,加强对广大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导向,要通过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职工上进心和良好的责任意识;二是利用各种形式开展

党、团内、工会活动,培养职工爱岗敬业情感,调整好心态,更新观念,增强团队信心,使广大职工增强团队意识,加强集体荣辱感;三是党、团内及工会开展座谈、经验交流及各种活动,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觉悟、服务意识和开阔思路,培养职工自身素质,提高员工处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对于一个新的集体、一个新的家庭,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快步伐找出不足,制定改正措施并坚决完善。

XXXXXXX

2008新兵思想状况调查 篇6

今年,我站再一次承担了担负系统驻京单位的新兵教育训练任务。为了及时掌握和了解广大新兵的真实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政治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站党委的具体指导下,我们采取了新兵思想问卷调查、召开新兵动员大会、个别交谈等形式,对来自江西、湖南、陕西、山东等地的XX名新战士进行了

调查分析。通过综合调查分析,我们总体感到,今年的兵员素质尤其是个人的基础比较高,还有兵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身体条件、文化素质等各方面都明显好于往年。

一、适龄青年参军愿望强烈,应征热情高。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近几年,随着各级地方政府对《国防法》的宣传力度逐渐加大,全民的国防意识普遍增强,国防观念深入人心。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许多相应的优抚政策,提高了义务兵待遇,从而极大地调动了适龄青年参军的热情。据接兵干部介绍,尽管各地区青年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差异,但各地适龄青年的报名率高达XX以上,兵员的挑选余地比较大,在问卷中XX的新兵是自愿入伍的,甚至有一部分大(中)专学生在读,休学后参军入伍。

二、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求知欲望强烈。

在今年新兵思想调查问卷中我们得知,今年兵员的整体文化素质有所提高,最高学历与最低学历之间的差距与往年在缩小,但今年没有本科学历,最高学历仅为大专,有XX人;最低学历为初中毕业,有XX人,另外中专和高中毕业生有XX人,这与往年统计的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另外,还通过对新兵的一些基本文化测试及军事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看出今年新兵的文化程度好于往年,有一些新战士的知识面比较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文化测试中我们发现,今年的新兵的对我军的优良传统以及一些相关的军队常识掌握的比较多,对军事类书籍比较感兴趣,对目前的军事训练及思想教育能够很快地适应,适应能力强,目前在部队工作训练的积极性较高。

2、在新兵中有XX人有考军校、继续深造的愿望,有近XX人还希望在部队学习知识,掌握技术。而且在整个调查中,我们发现,今年新兵在入伍前自身就已经掌握了一些实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比例比较大,有XXX人,这要好与往年。

3、有专业特长的新兵比较多。入伍前,有近一半的新战士就掌握了各种知识技能,特别是在财会、烹饪、设备安装、维修等方面,有近XXX人。

4、有XXX人感觉到因为自己缺乏知识产生很大压力,占很大比重,充分体现今年新兵对自身要求整体有所提高,新战士都能够积极的要求进步,好于往年。

可以看出今年的新兵对文化的需求较高,求知欲望强烈,可塑性比较强。

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今年新兵的特点比较明显,政治意识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社会经历丰富,爱好广泛。但同时,通过辩证的分析,我们也发现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当兵尽义务思想弱化,入伍动机多元化,有些是为了退伍后回家找一份好的工作,有的是想通过服役,尽快入党;还有一些来北京当兵仅仅是因为喜欢北京这座城市,在北京能够见大世面,而且在北京当兵的各方面条件比较优越。二是兵员成份呈现多样,家庭情况趋于复杂。有些新兵在家是独生子,家庭条件好,生活条件优越,来到部队以后,不能习惯于部队的严格管理和封闭的生活,有想回家的战士;但还是有一些新战士来自条件比较差的农村,能吃苦,愿意为XXX作贡献的新战士。三是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今年新兵独生子女所占比例比较大,有XXX人,还有一些湖南、四川等地的新战士来到北京后,很难适应北方干燥的气候,想回家,有一部分通过连队干部做工作已经能够慢慢适应,还是有一部分不能够完全适应部队生活的新战士,这还需要我们继续进一步为新兵做思想工作。

四、为做好对新兵的教育管理工作,结合今年新兵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应该注意把握的几个方面:

1、深入进行我军职能教育、爱国奉献教育和革命人生观教育,打牢新兵当兵尽义务的思想根基。

2、充分发挥军营大学校思想育人的功效,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情操和精神追求,发挥军营大学校知识育人的功效,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欲望。

3、根据新兵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及时把握思想脉搏,帮助新兵过好入伍初期的适应关、开训以后的苦累关、节假日里的想家关、对待家庭的得失关、下连之中的分配关等。

4、强化新兵法纪观念,引导他们充分认清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在学习、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和部队的条令条例,着力提高他们应用法律法规和条令条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把法律法规和条令条例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使他们时时、事事、处处用法纪规范言行,成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军人。

关于当前农民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7

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村的发展最终要靠农民自己来驾驭。为了更好地坚持从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的意愿, 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和引导好农民, 就要及时了解当前农民的生活和精神现状, 尤其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只有解决好农民的思想问题, 新农村建设才能够获得持久的内在动力, 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为此, 我们就当前农民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一、“农民思想状况”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我们于2007年8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县就“当前农民思想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此问卷的调查对象有靠种、养殖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纯农民、短期进城务工人员、打零工者、就近经营小生意者, 所选样本既具有全面性又有代表性。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30份, 有效问卷400份, 有效率为93%。问卷共设计41个问题, 涉及范围很广, 我们从农民生活满意度、社会地位满意度、思想观念变化、信仰问题、致富问题、教育问题、精神文化生活、行为方式、建设新农村的信心等十个方面对农民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并通过座谈走访的形式, 力求对农民目前的情况做出真实而准确的把握。在被调查的农民当中, 男性占66.5%, 女性占33.5%。调查对象主要是中青年人, 36—50岁的占52.5%, 21—35岁的占28%, 51—65岁的占15.5%, 20岁以下和66岁以上的共占4%。在文化程度上, 以接受高中、职高教育的居多, 占37.5%,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4%, 中专学历的占11.5%, 大专及以上的占9%。被调查的农民中经商的占26%, 13.5%的人主要从事种植业, 13%的人主要从事养殖业, 11.5%的人以外出打零工为主要工作, 在当地乡镇企业工作的占7%, 还有29%的人从事着种养殖业、外出打零工等多种工作。二、当前农民的基本思想状况总的来看,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农民的主体意识正在增强, 思想比较活跃, 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 生活富裕安康愿望强烈, 收入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关于当前的短期目标和最希望的生活方式这个问题, 在6项备选项中, 51%的人选择了“身体健康”, 有40%的人选“衣食不愁, 生活安定”, 有34%的人选择“挣更多的钱”, 有31%的人选择了“实现自我价值”, 另有20.5%的人选了“为社会多做点有意义的事”, 选“提高名誉和地位”的占15%。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多数人表示基本满意, 不满原因中, “收入不高”占59.5%, 认为“农村生活环境差”的占32.5%, “看病问题”占28%, “外出找活不很容易”占23%, “养老问题”占20.5%, “文化精神生活条件差”占17.5%, “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占17%, “孩子上学问题”占14%。由此看来, 追求生活的富裕安康成为农民的强烈愿望, 导致农民生活不满意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生存条件差 (收入不高、农村生活环境差、看病问题、养老问题) 上, 而收入问题则是首要问题。 (二) 整体思想观念变化较大, 现代意识增强。有70.5%的人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观念、思想意识有变化, 其中认为“变化很大”的占25%, 认为“有一些变化”的人占45.5%。在回答有哪些变化的答案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认为“现在思想观念比原来要开明、开放”的居首位, 占52%;认为“现代文明意识 (包括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审美意识等) 比原来增强”的占38%;认为“现在要比原来勇于主动接纳周围新生事物”的占33.5%。这说明广大农民的现代意识正在增强,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在弱化, 自力更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不断发扬, 封闭、古板、落后的思维和行为意识正在弱化, 勇于主动接纳新生事物的精神正在发扬。 (三) 求知欲望强烈, 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成为追求最爱。渴求科学文化知识, 希望掌握新技能是近年来农民的一大鲜明特点。因为农民想致富盼致富的愿望迫切, 加之技能水平低对找工作有较大影响, 使农民深感学习的重要性。在被访者对“您目前最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的回答中, 有37%的人选了“农业科学技术培训”, 有25%的人选“就业技能教育”, 有19.5%的人选了“职业教育”, 还有19%的人选了“成人教育”。可见, 技术、技能教育培训是农民所喜爱的。 (四) 精神文化需求提高, 文体生活不可或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水涨船高。在对目前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满意程度的调查中, 有8.5%的人认为“满意”, 有24.5%的人“基本满意”, 有48.5%的人回答“不满意”, 有18.5%的人“很不满意”。说明文化生活现状距离农民的要求相差甚远。不满原因备选项有四个, 13%的人认为“活动开展少”, 36%的人选择了“基础设施差”, 还有33%的人选了“缺少人组织”, 另有18%的人选了“其他”。看来基础设施差和缺少人组织是主要问题所在, 在这样的农村文化环境下, 农民的休闲娱乐活动相对比较匮乏。 (五) 民主法制观念普遍增强, “法律维权”成为维权首选。在被访者对自己现在的社会地位是否满意的答案中, 有10.5%的人“满意”, 有47.5%的人“基本满意”, 有42%的人“不满意”, 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自己现在社会地位的满意度不高, 同时也说明农民的主体意识、民主观念的增强。在不满原因的四个备选项中, “得不到与城市人相同的待遇”占52.5%;“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主要包括宅基地问题、承包地问题、乱收费问题等等) ”的占35.5%;“没有知情权、参与权”的占33.5%;“自身文化素质差”占32%。同时, 在与群众交谈中, 农民普遍表示希望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政策和法律知识, 有51.5%的人认为合法权益受到村集体或政府的侵害时应“通过法律维权”。说明多数农民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会积极采取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六) 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建设新农村态度明朗。在被访者对今后长期愿望的回答中, 有49%的人选择了“留在农村, 建设新农村”, 有20.5%的人选择了“转移出去, 变成城市人”, 还有13%的人“拿不定主意”, 持观望态度, 有12.5%的人表示“无所谓”。由此可见, 有近一半的农民对留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态度明朗、充满希望。还有一部分人向往城市相对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使农民切身感受到了国家对三农的关注, 所以, 他们愿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贡献力量。三、当前农民思想状况反映出的问题随着城乡经济的融合、农民与城市接触机会的增多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与深入发展, 石家庄市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道德水平、生产技能、自身综合素质也有明显提高。但是, 从农民的思想精神状况来看, 也反映出一些认识上和农村发展中的不足。 (一) 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与新农村建设及农民需要不相适应。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目标, 无论是对当前的农村发展还是对农民素质的提高都提出了要求。新农村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必须以相对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为基础。问卷调查表明农民普遍对经济收入非常关注, 而在影响致富的主要因素的七个选项当中,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缺少资金”占61.5%, “缺少切实可行的项目”占38%, “缺少致富信息”占31.5%。这从一个小侧面反映出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二) 农民自身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不相适应。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力量。调查显示, 广大农民的自身素质与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足信心不相协调。一方面发家致富愿望强烈, 但由于文化基础差等自身原因导致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还不强;另一方面, 现在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和现有的职业教育存在覆盖面窄、流于形式等缺陷, 与农民的现实需要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 对于正在进行的“阳光培训工程”, 受访农民中回答“很了解的”占12.5%, “听说过, 但不是很了解”的占44.5%, “没有听说过, 不知道是什么”的占43%。这说明“阳光培训工程”的范围还是太窄, 应该加大培训范围和培训力度, 让更多的人认识它, 了解它, 受惠于它。由此看来, 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农民素质仍是一项艰巨长远的任务。 (三) 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相适应。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乡风文明。调查发现, 农村休闲娱乐活动贫乏, 封建迷信在相当一部分人中还很有市场。对于人是否应该有信仰这个问题, 有63.5%的人回答肯定, 有27%的人认为“无所谓”, 有9.5%的人认为“没有也可以”。而在“你的信仰是什么?”的选项中, 29.5%的人选择了“信仰共产主义”, 有41.5%的人“相信命运”, 还有19.5%的人“相信金钱”, 9.5%的人“信仰宗教”。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正处于转轨期, 不可预知性增强, 因此许多人相信命运, 相信宗教, 还有一些人在“金钱万能”的影响下, 干脆把自己的信仰变成了金钱。看来, 只有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广大农村的风貌才能有大的改观。 (四) 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发展及农民要求不相适应。在被访者对“您认为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的回答中, 有17%的人选择了“是”, 有64.5%的人认为“没有完全发挥”, 有18.5%的人认为“没有发挥”。看来,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民心目中作用发挥得并不是很理想。但是, 大家对基层党组织还是抱有很大希望。在“您认为农村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发挥哪些作用”的回答中, 选项有六个, 其中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的占76%, 选“做好思想工作, 构建和睦农村社会环境”的占42.5%, 选“在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的占36.5%, 选“加强政策宣传”的占14%, 选“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占22%, 选“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的占26.5%。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那样,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四、对策建议通过本次问卷调查, 我们对当前农民的思想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认识到了问题所在, 由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打牢物质基础, 同时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让农民得到实惠。这就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比如认真落实公共财政分配、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等政策。 (二) 提高农民素质, 培育新型农民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扩大办学规模, 提高办学质量, 提高农民的择业、就业能力。三是要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民主法制知识在农村的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民主法制素质, 学习法律、运用法律, 为自己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通过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的提升, 使农民成为既有致富意识又有创新精神, 既有市场意识又有适应市场的能力, 既有求利心理又有责任、义务观念, 既有现代意识又有科学技能的新型农民。 (三)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要加强党对农村文化事业的领导。二要切实保障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需要, 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 充实农民的精神世界, 使农民形成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构建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的实现, 要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既要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 又要抓好村委会班子建设, 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党在农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也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有可靠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证。

教师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篇8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89-01

一、中学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曾通过腾讯网教育频道,对近10万公众进行了“中国教师健康状况调查”。调查显示,教师健康仅占10%,亚健康占70%,疾病状态占20%。一位参与调查者说:“教师的社会地位没有随社会进步而进步,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很多教师在工作10年后,各种疾病都会光顾他们。”教师健康状况堪忧。

以我校为例,2010年学校对全校近260名教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结果表明:90%以上的教师普遍存在身体状况欠佳的情况,其中,40岁以上的教师患一种慢性病的占80%以上,患两种慢性病的占70%以上,患三种以上病的占30%以上。患病者以颈椎病、腰椎病、咽喉疾病、高血压、胆囊炎、消化道疾病居多。据校办公室考勤统计,2010年请假住院治疗的教师50多人次,占一线教师的30%左右。大多数教师都是带病上课。其它学校的情况也基本如此。

二、影响教师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角色定位加大心理负担,心理负担导致生理疾患

长期以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定位使教师担负了太多的使命和责任,“德高者可以为师”的古训更使教师过分注重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表率形象,刻意限制自己并注重各种细节。在这种紧张的精神状态下工作、生活,常会使情绪压抑,由此出现心情郁闷、怨天尤人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身体健康受损,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二)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负荷重

2010年,笔者对本校三分之二的教师进行调查,95%以上的教师感到负担过重、压力过大,除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外,还要应付各种检查、评比,另外,还有职评、考核、培训、会议等等,苦不堪言。当很多行业都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时候,54.5%的老师每天工作8至10小时,26.2%的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工作时间甚至超过10个小时。教师工作负荷加重,抵抗力减弱,各种疾病乘虚而入。

有的教师在学生和领导面前往往看不到自己艰辛工作所创造的成果和价值,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因而产生烦闷、压抑之类的心理问题。近30%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有位教师这样描述自己的状态:“8年的教书生涯让我得了上班恐惧症,只要一回到学校,就觉得心里郁闷之极,心情变得沉重、烦躁,生活没有乐趣。”

苛刻的学校管理制度,也是促使教师疏于关心自己、形成心理问题的一个原因。如本县各中学普遍实行的签到签退制度、请假制度等,使得教师遇病也不敢请假,只能带病工作,许多人积劳成疾,较差的身体素质又反过来导致了心理素质的下降,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缺乏锻炼、疲于应付,自我调适能力较差

据调查,全县中学,经常锻炼的教师仅占10%左右,偶尔活动锻炼的也不足30%,大部分教师整日忙于工作,疲于应付,根本无暇去锻炼身体,导致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调查还发现,老师们普遍没有更好的专业渠道解决压力问题,自我调适能力差。调查中,47.7%的老师在感觉压力大时选择向家人、同事与朋友发牢骚,还有22.8%的老师选择闷在心里。郁积太久,将出现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严重时又会带来躯体的症状和疾病。

三、提高教师健康水平的对策

全面提高教师身心健康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一)社会宣传、增进理解

关心教师就是关心教育,重视教师的健康也间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社会各界应大力宣传教师工作的特殊价值和复杂性,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使各行各业和每个学生家庭都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学生教育的责任。

(二)学校重视、领导关心

知识分子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细腻的情感体验,任何有伤他们尊严的举动都会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因此,中学应以人本思想为指导,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的宽松心理氛围,尽量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都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让老师们的每一份劳动都能得到肯定,从而有效地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以我校为例,近两年来,学校面貌和教师心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这和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1.学校完善管理制度,更多地融入了人性化管理的概念。学校不仅有约束职工行为的规章制度,更有鼓励教师踊跃争先的机制。譬如,教学成绩优异者,可以免检教案,而有一套完整优秀教案的老师,可以不再书写新教案等,强化了制度积极的一面,让制度成为增强学校凝聚力的强有力手段。

2.为教师排忧解难,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学校积极解决教师职称积压问题和子女入学问题,及时慰问生病、住院的教职工。在考勤和作息时间安排上,只要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尽可能给教师提供便利。

3.学校尽最大努力开辟职工活动场所,增添文体活动设施,鼓励教师利用工作之余参加文体活动,锻炼体魄,调节心理。

4.学校还建立了职工定期体检制度,通过体检,发现疾病早治疗,早康复。不提倡带病工作。和三年前相比,病倒住院的人减少了三分之二,工作倦怠现象正在消失。有位教师感慨地说:人性化提高健康水平,人性化提高教师能力,人性化提高教育质量!

(三)调整情绪、平衡心态,自我减压、放松心情

“其实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心态调整好了,蹬着三轮车也可以哼小调;心态调整不好,开着宝马车一样发牢骚。”这是手机上的一条短信,称得上人生经典,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的心态的重要。人的烦恼不是起于事件,而是起于人们对事件的看法。教师过重的心理压力与教师本身认识或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淡泊名利思想,完善健全自己的人格。

首先,调整自身期望值。教师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就会导致活动结果和预期效果差距太大而引发心理压力。因此,我们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建立合理的、客观的期望值,认清自己的价值和位置,以一颗平常心来正确看待压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自身的现实;二是对待职称、荣誉等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三是要立足现实,量力而行,少盲目表现自己。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小得小失。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因幻想和现实的差异而给自己带来压力。

其次,改变自己,超越自己。有位哲人说得好,“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么只有改变自己。”教师要将时代的挑战视为一种动力,将超越自己看成化解心理压力的良药,在激烈的竞争与严峻的挑战面前做出积极的应对,加强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教师就能在新的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获得满足的过程中,永葆教育生命的活力,才能真正做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情趣高雅的人民教师,才会真正把激情、微笑、鼓励带进课堂,才能真正用心浇灌学生那求知的欲望。

总之,教师应掌握适当的压力应对方法,保持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这样,在面临压力时方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控,以求缓解。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语文教学》(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陇西二中管理条例》

上一篇: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范文下一篇:创业项目策划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