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育纪律管理规定

2024-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训教育纪律管理规定(共10篇)

培训教育纪律管理规定 篇1

2.每学期初应及时缴纳学费,逾期不交者,不保留学籍。学费标准不擅自变更,缴费后,不退费。(特殊情况待定)

3.为了规范教学,学生进入课堂须统一着装,不佩戴任何饰物,女生需结扎头发。

4.学生上课,家长不准进教室,保证课堂教学,在窗外观看也请不要讲话,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

5.学生请假应向老师提前请假,请假超过学期的1/4课时,不允许参加考级。

6.学生报名参加考级,比赛,表演需在规定时间内到任课教师处报名,若过期未报则以自动放弃。

培训教育纪律管理规定 篇2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纪律管理的必要性

“课堂纪律是一个由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与规则逐步过渡到学生内在自制与自律的过程”[2],课堂纪律管理往往更多强调依靠外在的力量使学生对集体纪律的服从。对于自律能力发展并不完善的中小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纪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课堂纪律管理的理念、方式、方法是促成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的关键。在追求课堂“动起来”的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主平台,学生主导的课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扰乱秩序、违反纪律的行为,因此,课堂纪律管理依旧有其重要的价值。

1.课堂纪律管理能培养学生对纪律的认同感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明显增多,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其他场合,任何活动都应遵守其纪律和规则,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在课堂上进行纪律管理,能够让学生强化对纪律、规则的认同感,形成遵守纪律、规则的意识,使学生逐步由依靠外在的“他律”走向“自律”,促进学生行为品质和道德素养的不断发展。

2.课堂纪律管理能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主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作为服务于“学”的一种手段,在课堂上所占的时间要少于学生“学”的时间。中小学生在课堂上活跃性很高,积极性较强,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中进行必要的课堂纪律管理,能够为教学营造适宜的环境,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满足学生个体和集体发展的需要。可以说,纪律管理是维持课堂环境的支持性、保障性因素。

3.课堂纪律管理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

生本教育理念主张学生“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占了很大的比重。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易在课堂上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如随意讲话、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离开座位,甚至是嬉戏打闹等,这些违纪行为会让课堂变得杂乱无序,如果不及时进行管理,会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效果更无从谈起。因此,必要的课堂纪律管理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实施和开展,促使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4.课堂纪律管理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是评价课堂教学好坏和教学效果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课堂管理水平的基本标志。[3]对于学生主导的课堂而言,未知的情境和干扰因素很多,一旦干扰因素打破了良好的课堂纪律,课堂效果就难以保证,而对课堂纪律进行必要的管理,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上,使教师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纪律管理的误区

1.生本教育理念与课堂纪律管理相矛盾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是探究与交流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既要对学习问题及任务独立探索,又要积极与其他个体协作交流,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同学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问题和任务的结果。[4]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让课堂“动起来”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但是传统意义上课堂纪律管理追求让课堂“静下来”,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被制约在一定的纪律规范之内,学生不能超出纪律规范,良好的课堂秩序应是安静的。基于此,许多教师认为,生本教育理念与课堂纪律管理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难以统一的。为了迎合生本教育理念,“一部分教师放弃了‘秩序’,使得缺失规则的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热情大于理性,课堂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低下”。[5]他们过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学活动过多、过于频繁,而教师往往无法兼顾多方的因素,学生在长时间内处于缺乏控制和管理的状态,对于学生课上违反纪律的表现,教师并不及时进行制止和管理,相反认为如果干预就会阻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与课堂纪律无法相容,这使得生本教育的课堂从头至尾处于热闹之中,学生更像是脱缰的野马,无法安静地思考,课堂纪律更无从谈起。

2.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纪律管理的方式等同于放任自由

纪律往往被视为全体学生都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守则,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指向集体生活和活动的一种约束力量;而自由的核心是自主和独立,它是指向个人的,不受他人意志控制。从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来看,他们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纪律需通过自由而获得,同时又是自由的保障,绝对的纪律与自由都是不存在的。在学生主导课堂的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常常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即生本教育的课堂就是完全交给学生,任凭学生自由发挥的课堂,教师不能干预学生的任何行为,他们进行纪律管理的方式就是放任,让学生说之所想,做之所想,教师如果过多地控制学生的行为,学生就无法拥有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无法体现课堂“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思想。基于这一观点,许多教师往往会放任学生在课堂中的任何行为,学生可以随意提问、随意发言、随意讨论、随意走动,教师不重视课堂纪律,学生不受任何约束,课堂秩序也就陷入混乱之中。

3.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纪律管理手段只能是激励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以生命为本,追求教育皈依于生命,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学生,充分发展个性是生本教育的主旋律。[6]所谓的尊重必然是建立在师生双方教学平等的基础上,而平等交往的对象必然然是是相相互互理理解解、相相互互包包容容、相相互互激激励励的的。在在这这一一思思想想的的指指导导下下,许许多多教教师师在在课课堂堂上上会会更更注注重重对对“激激励励”的的使用,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归属感,教师给予学生的激励和表扬明显增多,“很好”“很棒”等表扬性词语在课堂中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在课堂纪律管理中也是如此,许多教师认为课堂的关注点总是在那些守纪的、活跃的、优秀的学生身上,他们会更加重视对学生守纪行为的表扬和激励,通过言语或行动表扬进行课堂纪律管理,使学生对良好的行为表现有深刻的理解;而对于违反教学秩序的学生,教师抱着置之不理的态度,纯粹地依赖激励去唤醒学生守纪的心灵。这也是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易陷入的一个误区,以激励为主的课堂固然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但是一味地激励和表扬易纵容学生的行为,学生不能通过“他律”的方式及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不能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更不利于课堂纪律的管理。

4.生本教育理念下不需要教师参与课堂纪律管理

生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中学生是绝对的主角,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将课堂纪律管理的大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完全依赖于学生守纪的自觉性,教师不控制和干预学生的任何行为,不参与课堂纪律管理。但是,纪律管理追求的是“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对于易受外界干扰的中小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其本身是缺乏“自律”意识和能力的,他们的守纪行为可能会因为他人或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一旦所谓的守纪学生不再严格遵守纪律,那么其纪律管理作用也就形同虚设,教师若再不加管理,学生意识不到其行为的错误,可能会滋长其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因此,完全依赖于学生管理学生纪律的做法是不科学的。生本教育理念下并不否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否认教师在课堂纪律管理中的重要性。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纪律管理的追求

1.课堂纪律管理追求课堂的动静结合

生本教育理念重视课堂的“动”,课堂纪律管理希冀课堂的“静”,那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纪律管理追求的是“静”还是“动”呢?答案并非是唯一的。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纪律管理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或安静,不能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之间画等号。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课堂,学生作为拥有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独立的个体,有学习的天性和发展的需要,能在课堂上表达自身的想法,但是,“动起来”的课堂是要为教学服务的,不是只求“动”不求“静”,“静”作为纪律管理的追求有重要的意义。“静”下来的课堂能让学生耐心地倾听和思考,在倾听中感受不同思维和观点的碰撞,在思考中寻求对问题更深入的理解。因此,生本教育课堂纪律管理追求课堂在热闹和安静之间相互结合、自由转换,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行散神聚,在有秩序的教学中追求学生思想、思维的解放。

2.课堂纪律管理倡导师生共同参与

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础是以人文本,在倡导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也要注重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发挥,要唤醒教师的激情和潜能,从而让课堂达到“双赢”的目标。[7]在课堂纪律管理中也应倡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同样,课堂纪律也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形成的。在纪律制定时,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商讨,让学生成为纪律的主人,使纪律更有说服力。在纪律的执行、检查、管理中,也要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力量,在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同时,教师要积极地进行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守纪习惯。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纪律管理中,教师和学生要能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培养整体感和认同感,在沟通和交流中及时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推进课堂纪律管理的有效性,共同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进而形成纪律管理中“双赢”的局面。

3.课堂纪律管理方式提倡有节制的自由

“从纪律所隐含的社会学意义看,它体现出课堂的控制与服从、对抗与磋商。”[8]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控制课堂纪律成了管理的基本任务,教师成了课堂的绝对权威,学生绝对服从于教师支配式的管理,这使得课堂以控制为中心而缺乏创造力。生本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价值,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不再成为课堂纪律管理的唯一中心,不再掌握课堂纪律管理的大权,学生在课堂上享有更多的自由,不再有统一的严格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交给学生的课堂就不需要关注课堂纪律,学生可以为所欲为。在任何课堂教学中,学生享有的自由都应该是相对的、有限度的、有节制的,教师不能对课堂不管不问,不能对学生听之任之,而应该对纪律进行整体的把控和管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适度、合理的约束,在不剥夺学生应享有的自由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不随便、不随意、不违纪”,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课堂纪律管理手段主张奖惩兼备

纪律作为一种规范,具有强制性,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教师必须严格执行,从纪律含义本身来看,其含有惩罚的含义,即纪律得以贯彻的主要手段是惩罚。[9]生本教育理念要求课堂上必须解放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和权利。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是充满激励的课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立足于学生的表现,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以正面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纪律管理中,对守纪学生的表扬和激励的确会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然而,激励不能被视为纪律管理的唯一手段,在提倡表扬和激励的前提下,彻底否认惩罚会破坏纪律的权威和强制性,对课堂纪律问题的处理要做到奖惩兼并。对于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扰乱课堂秩序的表现,教师的惩罚能在维持教学秩序、保障其他同学利益的前提下让学生明辨是非、纠正不足,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因此,适当地奖励和惩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推动力。但是,在课堂纪律管理中要注意惩罚的使用次数和频率,把握好惩罚的“度”,教师不能有“唯惩罚”论,而要做到多鼓励、少惩罚,尽量用道德教育的方式使学生将纪律内化并做到自觉遵守。

四、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纪律管理的策略

1.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课堂纪律的形成“需要有必要的教师指导与控制以及同伴集体、准则、舆论的约束,而学生自控能力的加强以及学习任务的安排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则为其形成的最佳途径。”[8]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中,学生纪律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可能是课堂学习内容不能吸引学生,课堂活动设计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不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学生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上述任何原因都会产生课堂纪律问题,因此,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是维持课堂纪律的重要途径。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坚持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原则,致力于调整教学的着力点。为此,首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或实践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此外,在教学中还要精选教学内容,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促进其自觉、积极地学习。总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致力于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环节合理,教学手段丰富,内容编排恰当,教学时间得当,教师在注重钻研教材、教法的同时,也要着重于推动学生活动的形成,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对教学活动充满兴趣,乐于参与并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中,才可能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促进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

2.制定课堂纪律规则,追求有序高效的课堂纪律观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良好的课堂纪律表现为热闹和安静的相互结合、有序转换,是学生在对课堂纪律认同和接纳的基础上对纪律的超越,追求有序、高效和创造的课堂纪律观成为必需。此外,课堂纪律管理倡导有节制的自由,那么,如何把握节制和自由间的“度”,既不阻碍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又能维持良好的秩序呢?这就需要制定课堂纪律规则,课堂纪律规则作为承载课堂纪律观的载体,是师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维持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有力武器,是有效进行课堂管理的前提,也是辅助纪律管理的要素。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中,制定课堂纪律规则能让学生明确在教学中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如果出现违纪行为将会受到什么惩罚。课堂纪律规则需要师生共同制定,同时也要师生共同遵守,规则一旦制定,就不能随意更改,只有在保证课堂纪律规则的威信和有效性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当课堂纪律规则发挥效力并逐步内化至学生的自律意识中,课堂纪律管理的有效性就会得以提升。

3.增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课堂的人文管理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纪律管理的实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维护学生的权利,这就需要在课堂纪律管理中实行人文管理,教师应努力站在学生的立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纪律管理,本着激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手段,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念,由“他律”走向“自律”。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的人文管理,师生之间要善于沟通、交流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沟通和交流中,要让学生了解课堂纪律规范,明确自由活动的范围,树立起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当学生对教师有了信赖感,对纪律形成了认同感,就会对教师的教导和管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定式,他们更愿意按照教师和规则的要求指导自己的行动,在课堂上更愿意自觉地遵守纪律并服从纪律管理。此外,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并将这种积极的情感带入课堂教学中,使其在教学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并积极配合教师的安排,主动地完成任务,不做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师生间沟通和交流能让教师走近学生,感受到学生内心的希望与意图,而不是一味地以惩罚的方式来处理任何学生的任何违纪行为,这有助于有效地处理课堂纪律问题,也有助于实现课堂的人文管理。

4.发挥榜样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在提倡学生自主管理课堂纪律的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要努力做到以自控为主、他控为辅,并以自控为终,进而实现课堂纪律的优化管理。要想实现优化管理的目的,需要学生正确认识纪律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自律意识,做到自觉地执行并维护课堂纪律,成为课堂上“自治”的主人,自律意识作为引导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基础,重视其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自律意识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守纪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对于身心处于发展中、具备较强模仿能力的学生来说,榜样的示范效应是培养学生自律意识、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有效方法。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是很强的,在课堂纪律管理中,教师首先要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通过自己遵守纪律的行为成为学生效仿的模范,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善于给学生树立身边守纪的榜样,对于模范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予以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使学生找到参照和模仿的对象,在班集体中形成严格遵守纪律的风气。

5.区分学生的课堂行为,正确、有效地处理课堂纪律问题

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中,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是因人而异的,课堂行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应该鼓励学生的积极行为,即与教学目标相联系的行为,对于守纪的良好行为表现,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通过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产生积极的纪律体验,发挥激励的正面强化作用;相反,对于干扰课堂秩序的消极行为,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而要采取一定的制止方法,如语言提醒、表情或手势暗示等;对于严重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应适时适当地采用惩罚的方式,引导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并逐步引导学生由消极行为向积极行为转化。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课堂纪律问题进行处理时要做到一视同仁、适度合理、及时有效,让学生明确问题所在,并通过“小惩”的方式起到“大诫”的目的,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总之,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合理使用课堂纪律管理策略,在提高纪律管理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守纪的自觉性的同时,致力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在纪律良好、气氛活跃的生本课堂中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努力成长为时代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与生本教育:在一次研讨会上的报告[J].现代教育论丛,2007(1):10-12.

[2]王洪玲,姜忠艳.谈课堂纪律问题的复杂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7):24.

[3]孟庆男,齐秀江.论教师对课堂的管理[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03-104.

[4]郭思乐.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教皈依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11-22.

[5]廖唐斌,王后雄.新课程课堂秩序的理性回归:新课程课堂对“静”的呼唤[J].教育探索,2009(8):19-20.

[6]高广方.生本教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教育走向生本》北京研讨会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3(4):22-24.

[7]郭思乐.生本教育的教师观:从“纤夫”到“牧者”[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13-18.

[8]刘家访.课堂管理中纪律的问题与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4):49-52.

培训教育纪律管理规定 篇3

[关键词]课堂纪律管理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59

所谓课堂纪律,即为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纪律而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手段。课堂纪律管理能力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专业能力,体育教师课堂纪律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因此,课堂纪律管理无疑应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那么,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纪律管理能力现状如何呢?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内容是否有效涉及课堂纪律管理呢?为解答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该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为深入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纪律管理及培训现状,2015年10月期间针对21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主要如下: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纪律管理现状分析

1.体育课堂中的违纪情况

在调查的21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16.82%的人表示体育课堂中的违纪情况非常严重,23.12%的人表示体育课堂中的违纪情况严重,36.27%的人表示体育课堂中违纪情况的严重程度一般,23.79%的人表示体育课堂中的违纪情况不严重,无人表示体育课堂中从不会出现违纪情况。总体来看,在体育课堂中违纪现象普遍存在,部分体育课堂的违纪现象非常严重。

2.体育教师的课堂纪律管理情况

在调查的21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78.56%的人表示面对学生的课堂违纪,经常会及时进行干预、管理;21.44%的人表示面对学生的课堂违纪,偶尔会及时进行干预、管理;无人表示面对学生的课堂违纪,从不进行干预、管理。由此可见,几乎所有中小学体育教师面对学生的课堂违纪,均会不同程度地采取干预、管理措施。

3.体育教师的课堂纪律管理能力情况

在调查的21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8.19%的人表示自身的课堂纪律管理能力很强,21.75%的人表示自身的课堂纪律管理能力强,45.27%的人表示自身的课堂纪律管理能力一般,24.79%的人表示自身的课堂纪律管理能力弱。总体来看,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表示自身的课堂纪律管理能力强或很强,其余的人在课堂纪律管理能力方面仍有所欠缺。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纪律管理的培训现状分析

1.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

在调查的21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92.17%的人表示参加过教师培训,7.93%的人表示没有参加过教师培训。访谈中有体育教师表示:“自己今年才参加工作,因此并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访谈结果表示:之所以未参加过教师培训,主要是因为入职不久的原因。

2.教师培训中涉及课堂纪律管理的情况

在表示参加过教师培训的194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21.46%的人表示参加的教师培训中有涉及课堂纪律管理的内容,78.54%的人表示参加的教师培训中没有涉及课堂纪律管理的内容。总体来看,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很少会涉及课堂纪律管理的内容。访谈中有体育教师表示:“虽然培训中涉及有课堂纪律管理的培训内容,但是大都较为浅显,没有进行系统培训。因此,对于我个人来说受益较少。”访谈中存在类似看法的体育教师很多。由此可见,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在课堂纪律管理的培训内容方面仍有待加强。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纪律管理能力方面仍有所欠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鲜有涉及课堂纪律管理的培训内容,且培训内容也不够系统。

2.建议

教师培训是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纪律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特提出如下建议:

(1)课堂纪律管理应纳入中小学体育教師培训

为不断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纪律管理能力,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必须将课堂纪律管理列为必修培训内容。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引起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课堂纪律管理的充分重视,还可以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掌握更多有效方法,用于课堂纪律管理。

(2)课堂纪律管理的培训内容应更加系统化

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纪律管理培训内容应进行专业化设置,从课堂纪律管理方法到管理手段,从案例分析到对策讨论,均应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进行设置。这样的培训内容不仅更具针对性,也更能满足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实际需求。为提高课堂纪律管理培训的有效性,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应有专业教材。教材可选择已有教材,也可进行自主开发。

员工培训纪律管理制度 篇4

第一条 目的

为了促进公司培训工作有序的进行,创建学习型组织,规范员工培训期间的出勤及培训现场的纪律,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课堂纪律

2.1上课时请将移动电话关机或关至静音;如因特殊原因需接听电话的,须到培训室外接听。

2.2培训时,严禁抽烟、睡觉、或阅读其他刊物;课程进行期间不得喝水、吃东西;

2.3尊重授课人及组织者劳动,在培训时应认真听讲并作好笔记,保持安静,不准窃窃私语、私下议论或高声喧哗、言词不雅;

2.4培训期间,私人贵重物品请自行妥当保管;请保持环境清洁,勿乱仍纸屑;下课后请将桌椅复位。

2.5培训结束按要求接受考试考核,培训考核合格者,方可具备公司考核优秀的必备条件,培训考核的成绩,作为评优、晋升的参考依据;

第三条 出勤规定

3.1参加培训人员应严格遵守培训时间安排。培训期间不得随意请假,如确因公务或私事与上课发生冲突者,须提前填写员工请假单,并呈请相关主管核准交至人力资源部备查,凡违反规定的人员,旷课时数以旷工论处(旷工1天,扣除2倍日工资)。假条后补无效。

3.2 培训期间不得随意迟到、早退。迟到、早退、中途离场者均给予书面警告。全年培训期间迟到、早退累计达3次者,以旷工1天论;迟到、早退达3次以上6次以下者,以旷工2天论。

3.3培训前,参加培训人员应提前5分钟到达培训地点,按要求亲笔填写“培训签到表”,以示出勤,严禁其他学员代签,经发现,代签学员和被代签学员均按旷课处理。参训人员的上课记录将计入员工培训档案中保存。

3.4 员工的培训纪律遵守情况,将列入各部门、分院执行力考核范围。

第四条 附则

培训期间纪律与卫生管理制度 篇5

参加培训的员工(以下简称学员)应严格遵守培训纪律,认真听讲,为保证本次培训工作效果,现对培训期间学员的纪律与卫生作如下的要求:

1、培训期间,所有学员必须服从上级领导的统一安排和管理;

2、所有学员应严格遵守培训时间安排,不得迟到早退,如确因特

殊原因,不能按规定时间参加培训者应当填写《请假单》,经上级领导批准备案,迟到、早退及未请假缺席者按考勤制度处理;

3、授课前,学员应提前十分钟到达受训地点,按要求填写《培训

签到表》,并将手机等通讯设备调至关机状态;

4、授课时,学员应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保持课堂安静,不准窃窃

私语,私下议论,如遇讲师提问,学员应积极主动回答;

5、授课时,严禁学员抽烟、睡觉,或阅读其它刊物,不准接听电

话;

6、不准在培训场所乱丢垃圾、纸屑,授课结束时,应及时清理自

己座位上的物品,保持培训场所的整洁;

7、培训期间发放工资的80%,饭补津贴:管理人员每人每日15

培训教育纪律管理规定 篇6

为加强我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工作管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明确考场纪律,规范对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制定本规定。

1、应考人员凭有效证件进入考场,自觉遵守考场纪律、考场秩序,按考场编排座位就座,随身携带物品按指定地点存放,尊重工作人员。

①有下列行为、经警告仍不改正的,责令离开考场,并给予当场考试科目成绩零分记载。即:不按规定填写个人信息;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偷看他人答卷。

②有下列行为的,当场考试科目成绩无效处理或当次全部科目考试成绩无效、2年内不得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夹带、翻阅参考资料、互相交换试卷、传递答题内容、抄袭或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冒名顶替、出卖答案(离开考场后而当课考试未结束)、利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作弊、有组织作弊行为。

2、考试工作人员应严格履行职责,维护考场秩序,保证考试按规定有序进行。不准擅自开启未考试卷或考后已密封的试卷;不准擅自提前或推迟考试结束时间及缩短考试时间;不准擅自为考生调换考场和考试座位;不准提示或暗示考生答卷;不准擅自将试卷带出考场或传给他人;不准指使或纵容他人作弊。否则,调离考试工作岗位,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3、涉题人员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有关规定,严守机密,确保考试试题、试卷及相关内容在考前的保密,否则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在评卷工作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试卷为作弊试卷,对涉及作弊试卷的应试人员给予取消考试成绩的处理:在卷面做特殊标记的、同一试卷前后作答笔迹不一致的、同一科目同一考场试卷答案文字表述、主要错点一致的(即雷同试卷)。

5、在评卷工作中,发现同一科目同一考场雷同试卷数量,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或发现集体作弊问题的,取消该考场该科目考试的全部成绩和该考点承办下一考试的资格。对该考场涉及试卷雷同或参与集体作弊的应试人员给予取消考试成绩的处理。

6、评卷工作中发现同一考点同一科目,有百分之二十以上考场存在雷同试卷的,取消该考点承办考试的资格。对该考场涉及雷同试卷应试人员给予取消考试成绩的处理,取消该考点承担下一考试任务的资格。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负责解释。

培训教育纪律管理规定 篇7

关键词:马卡连柯,自觉纪律,中庸之道

现代教育从学生踏入幼儿园的第一步开始, 便反复、僵硬地教导孩子要把小脚放好, 小手放平。纪律教育贯穿于整个学生时代, 并延伸到社会生活。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学校纪律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依据, 一种准则。因此, 学校纪律教育切实有效地实施是对学生的负责, 也是社会公共精神的延续。

一、“纪律”的一般性涵义及性质

一般来说, 纪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 是要求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它是团体中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则。在不同的团体中纪律总表现为规章制度、要求、守则等。

学校纪律是服务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出现的。因此, 它具有一定的工具性, 但正是这种性质扭曲了纪律的本来旨趣。

二、马卡连柯的自觉纪律教育

安·谢·马卡连柯 (АнтонСеменовичМакаренко) 的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纪律则是达到集体的目的的最好方式, 也是良好的教育集体的外部表现形式。“纪律是集体的面孔、集体的声音、集体的美妙、集体的活动、集体的姿态和集体的信念。集体中的一切, 归总起来, 都摆脱不了纪律的形式”。[1]同时, 他还认为纪律“可以使每一个性、每一个人达到更有保障、更加自由的境地……使每一个人对自己的权利、道路和可能的发展有充分的信心”。[2]因此, 马卡连柯提出了自觉纪律原则。

马卡连柯的自觉纪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纪律, 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不应是强制性的, 而应是自觉的, 即“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当着别人的面或单独一个人的时候, 都是一样的细致, 一样地认真负责”。[3]他还提出:“如果把纪律仅仅看成是手段或方法, 那它便会立刻变成诅咒的东西。”[4]马卡连柯在对自觉纪律教育深刻认识的基础上, 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为后来者研究提供了契机。

三、中国的学校纪律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围绕的核心, 我们很少去关注一些相对外围的因素。长期以来, 中国学生体验过“手背后上课”、“男平女短发式”、“校服天天必穿制”等校纪校规。当然, 我们不是全盘否定这些校纪校规的存在, 学校纪律教育的初衷是好的, 是为了严肃校风, 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头发和校风有什么直接而重要的联系;并不是说不提倡穿校服, 在一些如升国旗仪式、运动会等有需要的场合, 我们还是很支持并提倡多穿校服的, 但不能要求学生天天必穿, 哪天一不小心不穿, 还得挨校纪校规论处。孰不知, 不是我们的学生有问题, 校纪校规才是最大的问题。归根而论, 便是我们教育者的思想有问题, 统一校服、统一发式、统一教学内容, 最后达到思想统一, 这就如出窑的砖块码得整齐划一, 我想, “废铁”就是这样炼成的。这种强制性且具有强烈工具性的纪律教育, 抑制了学生思维, 也遏止了个体的个性发展。

(一) 背景分析。

剖析造成这种工具性纪律教育背后的原因, 有如下几点:

1.个体因素。

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做事没有顾及其他因素的存在, 我行我素。

2.家庭因素。

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 加剧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也有的家庭则过于严格管理, 使孩子在学校有逆反心理的产生。

3.学校因素。

教师教学水平的局限及其影响, 教师对学生只管行为, 不管情感交流, 更有甚者做出不恰当行为, 丧失了教师的威信和说服力。

4.社会环境因素。

外在不利环境影响个体的行为导向, 使其产生不正确的行为模式。

(二) 培养“自觉纪律”意识, 把好纪律教育这把双刃剑。

纪律教育过松会造成群体散慢, 而过严则又陷入了条条框框的工具思维。如何把好纪律教育这把“双刃剑”, 我们结合马卡连柯的自觉纪律原则与当前我国学校纪律教育的现状,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提高学校纪律教育工作。

1.培养学生的自觉行为意识。

马卡连柯认为, 要培养这种意识, 不仅要使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纪律, 而且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需要纪律。在学校教育中, 可以把这些意识既融入到道德理论课中, 又贯穿于全校的活动中去, 让意识形态渗透到整个校园生活中, 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熏陶, 日复一日, 学生便会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意识。

2.注重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马卡连柯强调指出, 在纪律培养过程中, 教师自己对纪律的态度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 “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5]如果教师自己敷衍地对待制度, 就很难形成遵守纪律的风气,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 教师要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精神。

3.奖罚并重。

在纪律培养中, 教师要适当使用奖励与惩罚。马卡连柯提出适当的奖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肯定其行为价值, 使其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 鼓励学生积极展现正向行为。合理的惩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毅力。因此,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并从学生特点出发, 采取差异性的奖罚策略。

4.改善方式方法, 合力促进学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改善培养方式、引导途径, 加强自我约束教育的引导,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可授受性, 方式方法要力避繁琐。同时, 教师要重视家庭、社会在个体内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者合力, 循序渐进来提高学生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力图促使学生从纪律教育的客体转向主体, 让学生主动带动群体内与群体间的纪律约束力, 并形成良性循环。马卡连柯认为, 正确的纪律教育方法应该是使正确的纪律形式与自觉性结合起来, 以产生纪律上的和谐。

在纪律教育工作中, 我们尤其要注重掌握尺度和分寸, 要遵循“中庸之道”, 即找出培养自觉性与克制能力的尺度, 这是纪律教育的重要原则。正确的约束并非产生于外部的强制性, 而是产生于使人自然地去喜欢而非厌恶的活动的习惯, 使纪律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内在发展有利的教育因素。

参考文献

[1][5]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 (上卷)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143, 280.

[2]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 (下卷)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36.

论作为道德教育的纪律 篇8

关键词:涂尔干;儿童道德教育;纪律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1)02-0032-04

当前,在以儿童为本,自由、快乐的教育原则指导下,纪律在儿童道德教育研究中被人们普遍地视为一种“罪恶”。因为,在许多人看来,纪律是对儿童自由的阻抑,是与当今民主的儿童道德教育理念相违背的。因此,在儿童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纪律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地位。法国人涂尔干,作为社会学的一代宗师,他在《道德教育》中对于纪律的本质和功能以及实施策略的论述,引导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纪律,正视纪律的道德教育功能,给我们当下的儿童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以众多的启发。

一、一种新的视角:纪律是什么

近代以来,上帝、神从人们的思维中逝去,理性代替了它的地位,成为了人们生活和思维的主要特征。人们开始用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来认识以往由神学所笼罩的一切事物。随之而来的则是宗教信仰、由宗教所主导的道德观念的动摇,社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重建道德体系、维持社会团结迫在眉睫。在涂尔干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适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道德体系。要以科学的态度,利用理性来理解道德的实质和构成因素,进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教育,这是其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在这一基础之上,涂尔干坚持把道德现象作为客观社会事实,用理性来加以审视。进而,他把纪律的精神(或纪律)作为道德的首要和基本的要素,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纪律的精神,在涂尔干看来,是道德首要的、最基本的要素,它强调人们对纪律绝对的遵从。简言之,纪律的精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是常规和权威的紧密结合体。而常规就是人在相同情况下做出行为的能力,是人们对习惯的偏好。“道德基本上是一种持续的事物,只要我们考察的时间段不是很长,道德始终会是同样的道德”,这是由道德作为对预先确定的、明确清晰而又特殊的规范的遵守所决定的。这种规范的关键特征是:第一,它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赖于行动者,存在于行动之前的各种规范。它并非像某些道德家所认为的那样:存在于个人内心的良知中。第二,它是具体的、特殊而清晰的规定,而非道德的“普遍而又独一无二的程式”。在涂尔干看来,这些普遍程式只是那些哲学家抽象出来的,“人们称之为道德普遍法则的东西,也只是一种能够采用近似的和图式的办法来表现道德现实的多少有些准确的方式罢了”,而这并非是道德在现实中的真实存在。第三,它是明确的、确定的规范。在涂尔干看来,把道德规范看作是从道德的普遍法则中演绎出来的思想是极其错误的,他认为道德就如“具有限定性的边界的模具”,并非是多种多样的。规范的特征决定了道德的“强制性”。然而,这来自于哪里呢?不同于康德以及功利主义的道德观,涂尔干不求诸于个人自身、内心,他认为道德的这种强制性来自于我们之外,因为,如果说道德规范是独立于我们意志之外对我们的行为起作用的,那这种强制性就肯定不会来自我们的意志之中。通过这种探讨,涂尔干找到了道德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即他称谓的“权威的观念”。道德规范的权威给予了道德以某种强制性的作用,那么,对道德的服从就是以对它的权威的默认为前提的,正是这样,道德才能成为常规性的规范。“在权威观念扮演绝对优先角色的地方,道德才能构成规范的范畴”,一,而且,在道德中,权威是独自起作用的,它无须借助其他工具,而这才使得道德成为应该的样子。涂尔干说:“就道德规范而言,权威是独自运作的,只要有其他要素被纳入到行为之中,它就会失去它的道德特征”。这样,正是由于“权威的观念”的作用,才使“道德规范完全是一种命令,而非其他”。它要求人的绝对尊重,而绝不考虑其后果。

这里似乎存在着一个矛盾:如果把道德的第一要素定位于纪律的精神,那纪律就是一种“本善”。但是另一方面,纪律是对人性、对生命的限制,生命是善的,那对于生命的抑制就是一种恶。那么,恶又何以成为“本善”的存在呢?在此,涂尔干从纪律的两个功能——社会功能和个人功能来说明纪律的限制是一种“本善”。从纪律的社会功能来看,纪律、规范的存在是社会生活得以延续和正常运行的前提,它减轻了人们的道德思维负担,使道德简单化。如果没有了纪律,社会生活将难以应对环境的各种刺激而陷于各种混乱,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将会受到威胁。而在纪律的个人功能方面,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涂尔干对人性的阐述,在他看来,“有限性”“禁止的能力”是人性自由、人格健康以及幸福的条件。他认为人性的自由是规范的结果,而非“无法无天”。因此,他把纪律看作人性的内在需求,是人性实现自我的手段。首先,具有限制力是人格健康的表现。他说道:“倘若一个人没有能力将自身限制在明确的限度内,那么这就是一种疾病的征兆”。其次,纪律是个人幸福的前提。幸福在他看来就是目标的可把握和可实现性,而这种目标的获得是以人的激情和欲望的有限性为条件的,纪律保证了这一条件的获得。“道德规定的总体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堵想象出来的墙,在墙角处,大量的人类激情简直都死光了,再不能前进了。”然而,如果没有这些限制,人的欲望就会无限制地发展,不断去追求那些不可企及的目标,从而陷入一种空虚和迷茫之中,难以获得生存的幸福。最后,人性自由是纪律的结果。人的自由并非为所欲为,而是人对于自己的把握,是人对于它自己的主人的身份的保持。纪律对欲望的限制使人自己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而不会沦落为自己欲望的奴隶。为所欲为只是人的无能的表现,因为人一旦完全受到自己欲望的控制,就不可能实现自身的真正的自由,这何尝不是人的最大悲哀?

总之,纪律是社会、人的内在需要,它是善的存在和表现,而不是恶。

二、纪律的培养:儿童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

安全纪律教育总结 篇9

一、活动主题

纪律·和谐·安全

二、活动目的为响应学院关于安全记录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安全防范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周密部署,我们班开展了安全纪律教育活动。

三、活动时间

2011年10月30日始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主题班会

我们班在2011年10月30日于新图书馆2108开展了“纪律·和谐·安全”主题班会。

1、播放《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的歌曲,大家注意力集中听歌曲,听后畅所欲言,谈一下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

2、介绍大学生的消防安全,出示图片“行动119 火患无情”,并介绍火灾的危害,原因,措施等;

3、出示图片 “人人遵守交通规则”,并介绍交通事故的危害,表现形式,原因,预防措施及如何处理且介绍交通事故数据;

4、开交通知识互动抢答活动(共10题),且对答对者有物资奖励;

自由讨论时间十分钟,发表自己对这次活动以及对安全记录教育的看法,大家踊跃积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介绍生活安全,并根据相应的内容配对相应的图画解说;

6、介绍大学生的交往安全,列出几种人际交往的表现形式和预防不慎交友隐患;

7、结束语,呼吁大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安全,遵守纪律。

(二)“纪律·和谐·安全”,付诸行动

纪律方面

1、班级内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上课出勤率、晚自习纪律、晚上就寝等基础工作的常规管理,增强同学们的纪律观念,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2、积极营造活动氛围,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纪律安全精神,增强同学们的纪律安全意识。

3、班内加强对于吸烟酗酒同学的教育,减少甚至杜绝类似行为的发生,对于不听教育、情节恶劣者,据学生管理规定给予相关处理。

4、班内加强宿舍管理工作,严禁夜不归宿、打架斗殴等恶劣行为的出现。对于违反情节严重者,据学院有关学生管理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5、在课余时间,推荐大家观看关于国庆大阅兵的纪录片,加强同学们对纪律的认识,让同学们在感受我国解放军坚韧不拔的意志的同时,提高对自身纪律的要求。

安全方面

1、宿舍管理

①班内组成小组,针对宿舍违规用电现象进行排查,加强对违规用电现象的管理,杜绝违规用电现象的发生;

②提醒同学们放好贵重物品,随身带好钱财等;

③提醒各宿舍宿舍长,看管好自己宿舍的锁,避免换锁现象的发生;

2、围绕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班级内进行进行心理安全教育的调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3、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避免单独出行,尤其在晚上尽量不要离开学校,以增强自身安全。

文明教育方面

1、班内同学互相监督,学生在男女学生交往中举止得体,自尊自重,文明交往,不得在教室、校园等公共场合勾肩搭背、互相喂餐等现象的发生。

2、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修养,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在生活中穿着要大方得体,不身着异服,浓妆艳抹,有损大学生形象。

3、定期开展学习班会,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在期末考试即将来临之际,提醒同学们自主复习,做好充分的应试准备。

五、活动总体评价

纪律教育月总结 篇10

外二科 张权锋

我们医院于2014-09-10召开了2014年纪律教育月的学习,通过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作风教育一再被重视强调,乃至成为全党的优良传统,实在是因为它事关全党的生死存亡,是一件大事。

1.党中央重视强化反腐败体制。习近平主席指出,2013年,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央纪委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强化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约束、强化执纪监督、强化查办腐败案件等方面攥紧拳头打出去,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点。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共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进展。我们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上带下,发挥了表率作用;坚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切入口,扶正祛邪,取得明显进展;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坚持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强化监督,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畅通人民群众举报和监督渠道,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评价。

2.自己要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始终保持不落伍、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调整前进方向,确保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充满诱惑的当今社会,我更应该注重党性原则的学习和保持,要将所学的理论及业务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案例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学习效果,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3.实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着力整治庸懒散慢奢不良风气。要勤政为民,自觉把发展作为最大责任和核心本领,坚持率先创新发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只有自身行得正,做得实,才会做到正派用人,用正派的人干起事情来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以一种人格的力量赢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信赖和尊重,进而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从反面意义上讲,如果不坚持原则,党的路线在贯彻执行中就会出现偏差,党的员则、标准、程序和纪律就难以得到正确有

效的执行。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个别党员干部平时放松对世界观的改造,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在金钱、官位、名利的诱惑下,出现了“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钱财,不讲原则”等现象。教育片通过生活中个别领导干部的轨迹,留给我们的启示: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以身试法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

上一篇: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下一篇:Google招聘笔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