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方病防治的工作计划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地方病防治的工作计划(精选8篇)

学校地方病防治的工作计划 篇1

根据区疾控中心关于地方病防治工作的要求,结合我乡地方病防治工作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背景

碘缺乏病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而造成胚胎发育到成人期由于摄入碘不足所引起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单纯性聋哑、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等。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元素,成人每人每日需碘量为100~150ug,WHO推荐为140ug。人体的碘主要来自食物,少量来自水和空气,虽然人体从饮食用水中摄入碘仅占总摄入量的10%~20%,但水碘可反映环境碘的含量,故在无外来碘食物条件下,常以水碘含量来衡量当地居民的摄入量。一般当饮水中碘含量低于5~10ug/L或每日摄入量低于40ug时往往有本病的发生。一般认为胚胎期与出生后早期缺碘可引起克汀病、单纯性聋哑病;而生长期缺碘,则引起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生殖衰退、性发育落后等。

二、目标指标

1、依法管理盐业市场,严厉打击非碘盐的销售,确保全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5%以上。

2、定期对居民用户碘盐监测,合格率在96%以上。

3、加强重点人群碘缺乏病的防治、监测工作。

4、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以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地方病防治知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和自觉参与意识。

三、具体措施

1、认真落实工作目标,加强碘缺乏病的领导,建立健全地方病报告制度,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情况调查,掌握我乡地方病基本情况,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2、加大盐业市场监管力度,依法打击非碘盐的销售,定期对居民用户的食用盐进行含碘量抽样监测。要密切注意我乡碘盐销售情况,发现非碘盐、伪劣盐,立即上报。

3、对0-2岁婴幼儿,特别是新婚育龄妇女等补服碘油丸。

4、健康教育

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大力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的宣教工作。我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以“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为契机,带动其它地方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主要中小学校要开展以碘缺乏病防治为主的健康教育课,并以学校为阵地,辐射周围群众,增强我乡群众的自我保健和自觉参与意识。

5、搞好地方病疾病监测工作。每年随机抽选2所中小学开展1—2次碘缺乏病监测工作,掌握、评估防治效果,并总结经验,推广有效的防治措施。

四、工作进度安排

1、特需人群的补碘,充3月份起到12月底前结束补碘任务。

2、碘盐监测:每个村随机抽取8户居民碘盐,监测、评估合格碘盐食用率。

3、健康教育宣传:5月我乡要以“碘缺乏病宣传日”活动为契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大力开展以碘缺乏病防治为主的各种地方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4、11月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总结上报。

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学校地方病防治的工作计划 篇2

1 传染病在学校中流行的特点

1.1 易感性高

儿童少年由于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因而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差,容易感染致病。

1.2 人群集中接触密切

学校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可能把传染源带入学校。一个班大约有50余名学生集中在50m2的教室里,学习、生活、共进午餐。相互间接触密切,加之卫生设备、卫生制度不健全和卫生习惯不良等,使传染病极易发生和流行,甚至是暴发。

1.3 学校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季节特点

学校传染病与社会上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肠道传染病在夏秋季多发。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寒暑假有密切关系,寒暑假学生走亲访友、旅游等活动增多可能将外地的传染源带到本地和学校,在学校中造成传播和引起社会上更广泛的传播。学校中传染病流行季节性高峰与传染病潜伏期长短有关,如流脑潜伏期较短,春节开学后很快出现流行高峰,而病毒性肝炎潜伏期较长,传播途径不像呼吸道传染病那样容易实现,故流行高峰出现较晚,一般在10~11月。

2 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学校是人群集聚的特殊公共场所,儿童、青少年对传染病又是易感性较高的人群,所以学校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重点保护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参照传染病一般的防治措施,并结合传染病在学校中发生流行的基本特点,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3 学校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墙报、校内广播、上卫生课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要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和合理的休息,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

3.2 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加强教室、午休室和活动场所等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

3.3 建立晨检制度

每天进行晨检,对缺勤的学生、教职工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教职工有传染病发生,及时向学校或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4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若有发烧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呼吸道传染病。

3.5 预防接种

儿童应按时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根据疫情及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进行疫苗接种。

3.6 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增强体质。

3.7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在日常工作中,建立教职工炊事员任职前的体检制度。

凡处在传染病隔离期或有症状的带菌者(如痢疾、传染性肝炎、结核病)和健康带菌者,必须在隔离期满或服药治疗后,经细菌培养阴性的并有医师证明才能上岗。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发现卫生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餐厅员工每年体检,持证上岗,定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保障师生的健康。

3.8 学生入学前需进行健康检查,入学后定期体检

班主任、科主任、校医要经常观察了解学生身体变化情况,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校医,由校医根据病情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治疗和报告工作。

总之,学校传染病发生、发展及消灭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只要遵循规律,做好传染病的监测,控制好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搞好学校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定会收到良好效果。

摘要:学校是人群集聚的特殊公共场所,儿童、青少年对传染病又是易感性较高的人群,所以学校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重点保护单位。因此传染病极易在学生中发生和流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对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控制社会上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环节。

收集整理地方病防治资料的体会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7-02

收集整理地方病防治资料并按类别分卷归档,充分利用地方病防治第一手资料科学研究,出版研究文集,地方病防治论文专辑、地方病防治示范县资料汇编、制订地方病防治“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篡写地方病防治简史等有着重要意义。数十年来,为科学地、准确地、真实地反映我市地方病防治起源、历程,查阅了各年代防治方法、调查数据、各类专业期刊、专著、编著、培训班交流论文,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局统计报表,人口数据等,整理利用。在整理归档过程中,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以下方面。

1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由于历史原因,有许多资料往往记录不全,缺项较多,缺页、缺行、缺角现象较多,也有一部分总结报告中修改、涂改、污损严重,遇到这些情况,要认真、反复地前后对比,找回当事人回忆,找佐证材料,寻找同一份报告,类同报告核实资料、数据,力争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资料完整性。

2保证资料的科学性

各年代资料时间跨度长,所反映的东西也因目的不同,调查及检查手段不同,结论差异也很大。例如,对某事件的调查,从时间上有公历、农历之分,从年龄上有周岁、虚岁之分,从里程上有公里、华里之分,从度量衡上有公斤、市斤、16两、10两之分,从检测方法上更有估计数,大约数、目测数、仪器测量数,各年代的检测仪器也各不相同,七十、八十、九十年代的仪器大多为机械控制,2000年后大多为数控,计算机自控,所测定的数值精确度相差甚远,往往越是年代长久,与近代的测定数值可比性越小。所以既要保留资料原始准确性,也要考虑可比性。

3保证科学资料的可靠性

对某一事件的调查中,调查人员总指挥、参加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实际工作经验、测量仪器的先进性都对调查事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我市1996年大骨节病全国监测点调查,由卫生部专家组、西安交大医学院,省、市、县专业人员组成,可靠性相对大些。近年的定边县动物一号病,氟中毒、布鲁氏菌病调查,由省、市、县专业人员组成,调查的可靠性亦大些。

4保证档案资料的准确性

从我们所收集整理的档案资料中,大多数属地方病的专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根据资料年份不同,调查对象不同,调查方法不同,各年份结论也有差异,也有部分资料出现明显的错误。例如:某县调查全县碘缺乏病病情,各乡镇调查结果汇总后,误将各乡镇的患病率一栏相加的和64.2%作为全县的患病率,实际患病率是2.36%,及时给予更正并注明。

5保证档案资料的连续性

地方病防治历程远远流长,经历了几十个年头,为保证防治资料的连续性,我们努力使调查资料完整连续。例如:对历史上一些撤县,并县,撤乡,并乡(镇)的资料力争保持原貌,能归类统一的尽力统一,有些资料按属地该移交的移交,或者将复印件交至归属区域保管,使这些资料具备完整性、连续性、可比性,更好地为地方病防治服务。

6保证档案资料的权威性

针对一些调查资料都是多年前回顾性调查,其数据可靠、准确程度,相对来说差一些,为了使调查数据更加可靠,我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走访当事人,询问知情者,查阅、翻阅大量原始资料、书籍、历史记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辨别真伪,还原事实。例如:我市曾于1931~1932年陕北鼠疫大流行时流行病学专家尤仙航亲自到鼠疫疫区调查,确定了疫区范围,死亡人数,提出防制措施,防治办法,号召民众认识鼠疫。流行病调查报告,鼠疫发生的原因、经过、预防及治疗是在国际上都是很有名气的,保存、整理这些档案资料是非常有价值的。

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精选) 篇4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地方病防治工作,完成预防和控制地方病防治任务,我校主要针对碘缺乏病、布病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遏制布病等地方病发生,从而保障我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现制定本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地方病防治领导组,完善地方病工作责任制:

为深入持久搞好地方病防治工作,我校将认真贯彻学习《内蒙古地方病防治条例》,建立、健全地方病防治管理领导组,邀请古迹卫生院的防治人员组织,做到全校人人皆知,均能规范日常行为及早预防,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二、控制碘缺乏病、布病,加强宣传工作力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广播、宣传画、宣传单、口头宣传、校讯通等不同形式的宣传方式,积极开展地方病防治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碘缺乏病最简单易行、最有意义和安全有效的就是长期食用加碘食盐,对食盐的存放、注意事项作宣传点,同时对班级布病家庭学生人群摸底登记,早发现、早治疗布病患者,降低布病的发生,发病。

四、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 我们一定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学校地方病甲状腺肿大的筛查以及普及碘缺乏病知识的了解。

只要我们依照国家关心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条例为依据,宣传内容有科学性,例举数据可靠、真实,从而不同程度改变师生观念,影响师生的接受能力,心理状态,改变环境因素造成的危害,降低发病因素,是有希望减低我校碘缺乏病、布病的发生,避免因此造成的社会危害。

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5

一、增强领导,进步认识

我校辖区的地方病主要为碘短缺病。耐久以来,固然颠末一系列综合防治,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成效,但人们对碘短缺病的.防治意识还对照脆弱,对食盐加碘在碘短缺病防治中的紧张性认识还不是很充分,这就必要从学校抓起,从小学生抓起,进一步强化防治认识,最终打消碘短缺病。因此,我们从深化认识,增强领导入手,落实专人负责学校碘短缺病防治教导工作。

二、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碘短缺病的防治工作,在我校主要有两项任务,第一是对师生进行碘短缺病防治知识鼓吹教导,加强防治意识;另一方面便是增强学校食堂食用盐治理,做到食用盐相符加碘盐规范。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下面几个方面工作:

1、坚持把碘短缺病防治教导工作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支配了专门的课程——体育熬炼/康健教导课,开展对碘短缺病防治的教授教化。

2、充分应用讲堂教授教化的主要渠道作用,学校要求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康健教导课,坚持把碘短缺病有关知识作为康健教导的紧张内容之一纳入讲堂教授教化,在上好碘短缺病防治教导课方面,做到了四有即:有教师、有教授教化内容、有教授教化光阴、有教案,碘短缺病防治教导课率在四至六年级达100%,学生对碘短缺病防治知晓率达到95%以上。使学生了解了碘短缺病及其危害,以及碘短缺病的防治主要便是食用碘盐,明白了使用正规碘盐的紧张意义。

3、开展比较实验,增强学生认识。在澄江红十字医院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校在五年级二班开展了对实验,通过教导前后的实验比较,进步了学生的知晓率。

4、结合此次防治碘短缺病运动,通过向学生发放鼓吹材料的形式,鼓吹碘短缺病防治知识,见告家长及学生,动员学生及家长购买碘盐,正确辨认合格碘盐,回绝伪劣碘盐,加强了自我掩护意识。此次鼓吹教导运动我校以常兴村子为教导鼓吹试点村子,我校共向这三个村子的630名学生发放了鼓吹材料,然后通过这630名学生带动周围的共计390名家庭妇女,人人配合阅读鼓吹材料,了解防治碘短缺病的紧张意义,是宣教运动做到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5、严格学校食堂食用盐治理,果断杜绝伪劣碘盐。对学校食堂食用盐治理,我们一方面是严格购买渠道,坚持到正规阛阓、商店购买,并做好进货记录;另一方面是落实专人进行常常性反省。

6、我校以防治碘短缺病为主题,张贴鼓吹画2副,办专题黑板报一期,使防治碘短缺病工作的气氛洋溢于校园的各个角落。

2011年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 篇6

一、年初召开了全县乡卫生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地方性氟、砷中毒,地方性碘缺乏、高碘,人畜共患性布病的地方病防治目标和监测任务。

二、组织行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8人次四次参加县地方病防治工作会议及技术培训。

三、开展“5.15”宣传活动,出动宣传员10人,深入16个村进行巡回宣传。发放宣传品15万余份,播放录音带3个多小时,估计收益人群达1000之多。

四、对高碘病区实施非碘盐供应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

五、进行居民食用盐的碘含量监测,全县共采集了4个村,60份盐样,碘盐覆盖率为100%,碘盐合格率为98.82%。

六、对青锋村河流两岸村庄采集水样6份,进行砷含量监测,其中,超标准水样7份,分布于4个村庄。对此留样送达省地病所作进一步化验分析。九月份化验得以排除。

七、2011年地方病普查,均深入病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共调查对象45人,确诊病例0人。并为病区提供了对布病防治行之有效的指导性的技术措施。

八、县卫生局、地病办组织乡村两级地方病防治人员20人,进行了地方病防治知识培训。培训的内容为:地方病防治概述、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和高碘)、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布鲁氏菌病、地方病监测方案、地方病防治规划、地方病防治相关法规。内容丰富,讲述深刻,极大地提高了基层防治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学校地方病防治的工作计划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全市选取8个县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活动,其中6个县同时开展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活动。活动开始前,每个项目县随机抽取5所小学,每所学校抽取五年级30名学生和附近15名家庭主妇进行基线调查;在每个项目县选择3个病种多、病情重的乡镇1所中心小学4~6年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开展活动的每所小学随机抽取5年级30名学生和附近15名家庭主妇进行效果评价。

1.2 调查内容

根据《方案》中小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况调查答卷(五年级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况调查问卷(18~40岁育龄妇女)以及小学生饮水型氟中毒健康教育现况调查答卷(五年级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饮水型氟中毒健康教育现况调查问卷(家庭主妇)的要求进行。

1.3 调查方法

小学生采取在校笔答问卷,家庭主妇采取入户询问的方式进行。

1.4 评价指示

碘缺乏病、饮水型地氟病相关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小学生要达到80.00%以上,家庭主妇在基线调查基础上提高10.00%。

1.5 数据处理

采用Epi Info 3.5.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2.1.1 健康教育活动前后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66.44%提高到93.99%(χ2=302.10,P<0.01),家庭主妇从干预前的59.10%提高到干预后的92.03%(χ2=179.94,P<0.01),见表1。

2.1.2 健康教育活动前后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小学生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63.13%提高到干预后的93.27%(χ2=216.66,P<0.01),家庭主妇知晓率从干预前的59.62%提高到干预后的91.81%(χ2=107.79,P<0.01),见表2。

2.2 相关行为改善情况

2.2.1 碘缺乏病:

在小学生基线调查中,在回答“你向父母讲过碘缺乏病知识”的问题时,只有28人(2.06%)回答“讲过”,干预后有1 298人(95.58%)回答“讲过”;在家庭主妇基线调查中,能正确回答“做菜时,碘盐应该什么时候放”的有412人(62.33%),干预后有595人(90.02%)能正确回答。

2.2.2 饮水型氟中毒:

小学生基线调查中有367人(43.12%)“愿意改饮低氟水”,干预后达到603人(76.23%);家庭主妇基线调查中有315人(77.59%)“愿意改饮低氟水”,干预后达到336人(89.36%)。

2.3 获得地方病知识的途径

2.3.1 碘缺乏病:

在调查的1 240名学生中有84.52%通过学校获得碘缺乏病知识,其次通过电视占27.34%,通过家长占4.60%,通过其他途径占2.34%;在调查的600名家庭主妇中有85.67%通过医生获得碘缺乏病知识,其次通过孩子占59.33%,通过电视占52.41%,通过广播占50.17%,通过其他途径占21.50%。

2.3.2 饮水型氟中毒:

在调查的791名学生中有84.70%通过学校获得饮水型氟中毒知识,其次通过电视占47.28%,通过家长占5.69%,通过其他途径占2.15%;在调查的376名家庭主妇中有90.69%通过医生获得饮水型氟中毒知识,其次通过电视占60.11%,通过孩子占53.46%,通过广播占51.60%,通过其他途径占19.41%。

3 讨论

做好学校健康教育是实现和促进全民基础保健、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1]。健康教育工作自2007年纳入中央补助地方病防治项目中以来,与教育部门配合在学校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把所学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成员,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宣传链作用,教育好1个学生,就至少可以影响1家人[2];并通过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大众传媒,由村医组织的知识培训以及张贴或悬挂标语和宣传画、设专题宣传栏、利用“赶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旨在增强人群的防病意识,改变其不良行为。

通过基线调查可以看出,家庭主妇的地方病防病知识知晓率低于小学生,说明提高家庭主妇知晓率也是开展此项工作的重点之一。特别是目前我市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要长期有效地维持防治效果,对人群尤其是一级目标人群(包括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3]。

本效果评价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项目县中,小学生碘缺乏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幅超过30.00%的有浉河县、潢川县和淮滨县;而家庭主妇增幅超过30.00%的有浉河县、潢川县、息县和淮滨县,占项目县的一半,但息县小学生的知晓率未达到评价指标的要求。饮水型氟中毒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小学生和家庭主妇增幅超过30.00%的只有潢川县。健康教育活动前后防治知识知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获得地方病知识的途径中,小学生主要是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课进行干预,而家庭主妇主要是通过医生。上述结果表明,信阳市通过实施地方病健康教育项目,取得了显著效果,本项目获得的成功经验将为我市制订防治地方病危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志鹏,丁秀芝.学校健康教育与落实对策[J].地方病通报杂志,2008,23(6):55-57.

[2]杨玲,武艳芬,刘馥,等.农村小学生预防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杂志,2010,12(2):353-354.

学校要成为学生眷恋的地方 篇8

一、学校应该是学子们热切向往的地方

一所学校有没有吸引力,能不能吸引学生来校就读,取决于学校的美誉度。学校只有立足实际,注重内涵发展,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取得家长的首肯,成为儿童的企盼。

1.要得到社会公认。一所学校代表一个地方的文化,只有学校发展了,该地的文化才能有效地发展。学校这一培养人的主阵地,要立足于当地的实际,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发挥学校在当地的导向作用,成为当地对外的窗口,为当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得到社会认可了,学校才会成为社会为之争相选择的地方。

2.要取得家长满意。一所学校要取得家长的满意,最关键的是学校要有全面的、科学的、令家长满意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不论是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还是学校文化建设,或是教育均衡发展等,其目标指向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改革,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家长不再为择校而伤透脑筋。只有家长满意了,家长才会乐意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读,才会放心地让孩子到校学习。

3.要成为学子企盼。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学子愿意来校学习的基础。学校要在硬件建设上舍得投入,让学校像花园、家园,能吸引学子;要在教学设备上肯花钱,让优越的教学环境吸引学子;要在文化建设上花点心思,让独特的校园文化来吸引学子,让学校真正成为学子就学的企盼,让学校成为学子热切向往的地方。

二、学校应该是学子们快乐成长的地方

就学后,学子们要经历至少9年的学校生活,在这期间他们是否快乐,能不能健康的成长,学校的作用至关重要。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教育好他们,我们义不容辞。

1.学习过程要有趣。学习是学生在校的重要任务,枯燥的学习不仅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反而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有参与、有体验、有发展地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当前众多的教学改革,其立足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还学得好。只有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成长的幸福,学校才会成为学生所热爱的地方。

2.师生关系要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教师和蔼可亲,同学互相帮助,会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要以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也只有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才能更愿意学习,更快乐生活,更健康成长。

3.社团活动要丰富。除了学习,学生还有很多的业余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调节、补充、完善的作用,不可或缺。社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要成立各种社团组织,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培养学生的多元兴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增加学生的交友范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舞台。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才能促进学生更健康、更全面地发展。

三、学校应该是学子们充满回忆的地方

毕业了,学子们天各一方,继续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实现着人生的梦想。那么,曾经就读的学校有没有值得回忆的地方呢?有没有值得回忆的老师呢?还有没有值得回忆的往事呢?诚然,只有学子们对学校充满了感情、感激,才会有美好的回忆。

1.有一个值得留恋的地方。留恋母校。笔者是中师1994届毕业的学子,工作近20年,一说起母校,那种特殊感情油然而生,每次回母校,都要去逛一逛校园,为什么?就觉得母校有一些值得留恋的地方。因此,学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中要突出“景点化、主题化、立体化”的理念,使学校有地标性布置,有学生回味的景点。让学生有一个值得照相的地方,有回校想要再看一看的地方,哪怕一棵树也行。

2.有一些值得尊敬的教师。师恩难忘。教师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她是恩师,是挚友,更是“父母”。在你的学习生涯中,有没有把你看作朋友与你谈心的人;有没有为你取得成绩祝贺你、为你受到挫折安慰你、为你生病照顾你的人,有,她就是老师。所以,我们要做一名值得学生喜欢、尊敬、爱戴的教师,让走出母校的学子们还能记得你,还想看到你,还要再喊一声“老师,您好!”

3.有一批值得相聚的同学。同学情深。在学校,学子们有着快乐的、伤心的、委屈的往事,它们值得回味;有闹过矛盾却又和好如初的同学,有经常在电话、QQ中联系,但却多年未曾谋面的同学,他们值得相聚。学校就是要成为学子们有故事、有伙伴、有回忆的地方,让学子们有很想再回学校看一看,说一说往事的冲动。

上一篇:幼儿大班月工作计划表下一篇:快与慢高中满分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