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精选9篇)
1.1一般情况
1990年10月~1997年4月收治妊娠合并再障6例,年龄21~40岁,平均29岁,均为初产妇,其中2例为高龄初产,妊娠前已明确诊断为再障者4例,2例妊娠前一直不明原因贫血,于妊娠中期经骨髓穿刺证实为再障。6例新生儿均存活,临床资料见表一。
临床表现妊娠前无自觉症状1例,头晕、乏力1例,皮下瘀斑或出血点2例,临床表现均出现2例,妊娠后明显头晕、胸闷、乏力4例,皮下出血及鼻腔、齿龈出血明显2例,伴明显浮肿及腹水1例。
2 护 理2.1 消除不良情绪,保持愉悦心境
再障一般发生于年轻妇女,临床医生对于再障,多主张一旦确诊采取中止妊娠措施。但因孕妇求子心切不顾医生们的劝告,带着焦急与恐惧心态继续妊娠。因此一旦住院往往已是妊娠中期,此时应根据病情和化验结果,通过观察和交谈,了解家庭、丈夫、盼儿程度、经济状况以及工作情况等,熟知其主要的心理症状,以便给予心理安慰和照护,让其稳定情绪,顺利渡过中期妊娠,争取晚期妊娠适时终止妊娠。如一高龄初产,红细胞计数0.67×1012/L,血小板3×109/L,曾因再障作中期妊娠引产,给家庭带来不和睦,丈夫不体谅,因此本次妊娠开始,求诊于上海十家医院,无一位医生同意她继续妊娠,由于患者态度坚决,故通过卫生局转入我院,继续妊娠治疗,来院时孕期20周,在32+5周终止妊娠。在这期间,牙龈出血、血尿、便血、全身皮肤出血,特别是妊娠后全腹皮肤充满血斑、腹水、全身浮肿以及心衰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情绪时有波动,认为必死无疑,对其父母立下遗书,在这紧要关头,我们与之亲切交谈,鼓励她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同时与其丈夫交谈,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去掉不良情绪,化消极为积极,使之主动地配合各项医疗工作。
2.2指导合理膳食,创造良好的进食气围
护士应熟悉均衡合理的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以及食品中营养成份的互补作用。指导孕妇多食含优质蛋白质、铁质、钙、磷及维生素食物,例如木耳、海带、动物肝脏、果类。对于有浮肿者,还须注意控制食盐的.摄入,(<4克/日),避免食用熏腌食品;牙龈出血者,忌食硬壳类食物。经常指导其饮食的数量与质量,多翻花样,以期促进食欲,指导病人煮排骨木耳汤时略放点醋,一则可使骨头中的钙、磷、铁等矿物质溶解出来,易吸收,二则还可防止食物的维生素被破坏。保持环境的整洁、舒适,及时去除各种污物,避免在用餐前后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尽可能使饭菜的新鲜可口,还可以鼓励患者与周围病员或丈夫同时进餐,以增加食欲。
2.2.1注重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保持病区清洁,避免患者接触传染源,病房定时用紫外线灯消毒空气。对于重型再障患者,当白细胞计数<2.0×109/L,须先消毒病房,并进行空气和细菌培养一次,给予保护性隔离措施,防止继发感染;而当白细胞计数<4.0×109/L,则应加强口腔护理。用朵贝尔液或生理盐水,操作时做到轻柔,
[1] [2] [3]
★ 什么是厌班症?
★ 终止妊娠规章制度
★ 合并公司章程如何修改
★ 合并同类项教案
★ 部门合并通告
★ 合并公司设立合同书
★ 公司合并协议的
★ 析中国高校合并现象
★ 妊娠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1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2007年8月我科收治中期妊娠引产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13例, 年龄22岁~38岁;孕15周~23周;妊娠前已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 经内科诊治病情稳定后转入我科;初产妇9例, 2次妊娠4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引产术对女性造成巨大的伤害, 通过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1]。加之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人临床表现有贫血、出血和感染。本组13例病人中8例是经过血液科治疗, 病情稳定后才转入我科, 病人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 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能了解;担心分娩过程中大出血、疼痛以及产后感染等, 部分初产妇术前极度紧张和不安。因此, 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和重要。①护士应耐心与病人交流沟通, 建立护患信任;工作中注意态度和善, 语气委婉, 真诚与病人沟通, 鼓励其倾诉内心的不安和焦虑;适当安慰病人, 同时做好家属的沟通交流工作。②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和指导。耐心讲解疾病治疗方法和护理, 特别是预防出血、感染的方法;介绍引产手术经过、配合要点;让病人了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对病情的不利影响。③进入产程后陪伴在病人身边, 以便随时观察和发现病情变化, 同时给予病人极大的心理安慰。
2.2 一般护理
2.2.1 饮食指导
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纤维素且易于消化的饮食, 避免过硬、有壳类食物的摄入。饮食中注意控制盐的摄入, 可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以及蔬菜, 防止便秘。大便干结, 排便用力易诱发颅内出血和内脏出血[2]。
2.2.2 预防感染和出血
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 特别是皮肤以及口腔卫生[3]。不留长指甲, 不挖鼻孔, 防止皮肤划伤破溃;保持会阴及肛门清洁。加强口腔护理, 每日用生理盐水三餐前后及睡前漱口, 有口腔溃疡者涂金固肽或甲紫, 并每日予以口腔护理。护理操作中尽量减少创伤, 力争“一针见血”, 可使用静脉留置针。拔针后按压时间要长, 防止皮下淤血。
2.2.3 输血护理
输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治疗的重要措施。除执行常规输血操作规程外, 还应特别注意输血速度不宜快, 采集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最好同输血静脉穿刺一次完成, 避免多次穿刺造成病人损伤。输血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重视病人主诉。
2.3 羊膜腔穿刺术的护理
2.3.1 术前护理
术前3 d每天行阴部冲洗1次;协助病人进行B型超声检查, 进行胎盘定位以及穿刺点定位;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 重视病人主诉, 防止内出血以及继发感染。
2.3.2 术中护理
配合医生完成羊膜腔穿刺术, 严格无菌操作, 术中予以心电监护, 注意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羊水栓塞情况。穿刺术毕指导病人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 减轻腹壁张力, 防止穿刺点淤血、渗液发生。
2.3.3 临产及产后的观察护理
临产后, 严密观察宫缩、阴道流水、流血情况, 尽量卧床休息, 防止突然破水[4]。予以心理安慰, 减轻其焦躁心理, 指导病人在宫口未开情况下尽量避免屏气用力及身体躁动, 以防止内脏、颅内以及皮下出血。宫口开大及时送产房分娩, 胎盘娩出后根据情况予以清宫以及静脉输注缩宫素, 促进子宫收缩, 防止产后出血。产后指导病人加强营养, 注意个人卫生, 注意休息,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指导病人注意会阴部护理, 勤换会阴垫, 防止生殖系统感染;观察产后阴道出血情况, 特别是生产后24 h内的阴道出血情况。
摘要:总结中期妊娠引产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重点应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预防感染和出血、输血护理、羊膜腔穿刺术的护理、临产及产后的观察护理。
关键词:中期妊娠引产,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出血
参考文献
[1]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56.
[2]李莉莉, 李斌, 杨德荣.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分娩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9 (24) :2545.
[3]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99.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60-01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系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成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据国内21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年发病率为0.7-4/10万人口,慢性再障发病率为0.60/10万人口。
虽然此病发病率不高,但罹患此病的患儿自身承受巨大痛苦的同时也给家庭增添了相当大的经济与精神压力。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缓解家长精神压力,浅谈一下我的护理体会。
1 一般护理
1.1 保持病室清洁 保持病室卫生,空气新鲜,适宜的温湿度。此类患儿因粒细胞缺乏,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原因机体免疫力低下,接触患儿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尤其在进行穿刺类损伤性操作时保持无菌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穿刺成功率。
1.2 休息 急性再障以休息为主,慢性再障可适当活动,避免碰撞,摔跤。
1.3 饮食 食物、餐具必须严格消毒,不吃生冷不卫生食物,菜肴的蒸调要细致,注意饮食平衡。
1.3.1 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冷、硬、粗糙食物,尤其要禁食海鲜品,应进食清淡易消化吸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软或半流质膳食为宜。
1.3.2 供给高蛋白饮食,如瘦肉,蛋,奶,豆制品等。
1.3.3 补充造血物质,供给富含铁,叶酸,VitB12,VitB6的食物。
2 对症护理
2.1 贫血出血时,成分输血速度宜慢,输血前可根据情况应用抗过敏药物,严格双人核对制度。输注血小板,取回后应立即输注,整个过程应轻微震动,防血小板消耗。
2.2 有感染症状时,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禁用对骨髓有损害的药物,做好个人卫生和护理工作。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环孢菌素可致多毛,牙龈增生,雄激素可出现痤疮等,应细心观察并做好解释,取得家长与患儿配合。
2.3 重症患儿应给予保护性隔离。
3 心理护理
3.1 给予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告知患儿(有认知能力的)及家长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家长充分了解此病,敢于接受此病,勇敢面对此病。
3.2 给予积极正面信息传递,使家长和患儿保持一种乐观,向上,无畏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介绍罹患同类疾病的家长和患儿互相认识,促进交流,相互支持,鼓励。
3.4 为患儿创造丰富的娱乐生活,多看书,趣味游戏,适当看电视。
3.5 爭取能得到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缓解家长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保障患儿的有效治疗。
4 健康指导
4.1 避免接触有毒物质,辐射及对骨髓有影响的药物,贫血出血较重时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必要时住院治疗。
4.2 注意口腔卫生,饭后睡前漱口,刷牙宜用软牙刷,保持皮肤清洁,擦洗皮肤不宜过重,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中, 男42例, 女22例;年龄22岁~53岁, 平均37岁;病人按住院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 病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在治疗、护理、检查项目等方面不作统一规定, 采用随机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用制订好的路线图或表格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1.2.2 临床路径的制订
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 由专职医护人员制订, 内容包括治疗、护理、检查、饮食、活动及出院计划, 都以表格化的护理路线图表示, 以严格的时间为框架, 并结合病人基本资料及病人的需求进行适当的修改补充。①评估病人情况, 护士要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 从病人进入病房开始就由责任护士将病人所用的护理路径表挂于病人床头, 护士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 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 同时观察病情, 根据评估资料在实施过程中给病人提供需要的服务和帮助。②纳入路径表, 填写护理路径表, 此表起互相监督的作用, 使护理工作公开化。让病人了解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 责任护士会按路径要求分阶段让病人了解, 执行后双方分别在护理路径表上签字。假如病人对某一阶段讲的内容不清楚或该享受的服务没有到位时, 病人可拒绝签字。③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可随时随地检查, 考核护理工作到位情况。具体路径内容:入院第1天, 教育病人住院期间配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以及各种检查。治疗前向病人宣教中西结合治疗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把药物的毒副反应及用药过程中的注重事项向病人及家属解释, 从而使病人消除担心和惧怕, 增强信心, 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④治疗期间血管保护方法包括合理使用静脉, 提高穿刺技术, 调节药物浓度、输液速度和pH值, 引路注射及治疗前后冲洗, 治疗前预防性保护血管, 改进拔针方法, 用大鱼际部位按压穿刺点。⑤出院日使病人了解出院后的注重事项、复查时间、地点、增强营养、预防感冒等内容。护士长随机进行评价。 根据每个病人的特点、家庭经济情况卫生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做好个案护理。教育的资料分两大类, 一类为影像资料, 如电影、录像、VCD、录音带、幻灯片;另一类是阅读资料。无论哪一类资料都强调了科学性、针对性、思想性、趣味性, 并结合示范进行健康教育, 反复耐心讲解, 进行强化[3]。
1.2.3 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病人满意度情况。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10.0统计系统, 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常规的护理模式是护理人员单向灌输, 病人被动接受, 缺乏个性化、人性化;临床路径以人为本,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 在标准的治疗程序实施过程中, 通过健康教育可帮助病人加强对所患疾病的了解, 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使病人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治疗, 并促使病人满意率上升, 由此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士长可以定期或随机进行评价, 查找并完善不足之处, 增强管理力度, 提高管理质量。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及家属心理压力大、治疗后康复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变等给病人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治疗效果除了病人的体质、药物等因素外, 治疗期的护理也至关重要。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减少了护士进行护理文书记录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同时由于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 护理项目也不会被遗漏。护士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 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 而是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帮助病人树立健康的概念, 促使病人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措施[4]。本研究将临床护理路径的整体护理融入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中西医治疗护理的全过程, 使病人了解自身疾病的知识并参与到治疗中来。临床护理路径使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认识到规律服药的重要性。疗程开始前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中西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介绍同类成功病例, 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临床护理路径可减轻病人焦虑, 消除或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5]。本研究中临床护理路径组病人服药依从率为93.8%, 而对照组因相对缺少疾病相关知识, 服药依从率低, 仅为75.0%。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使病人的并发症减少, 本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表明病人对临床护理路径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效果及预后。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 使病人对疾病有了全面认识, 明确了配合治疗的意义和方法, 从而提高了病人的遵医行为, 消除病人和家属的焦虑, 提高了治疗效果。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在心理干预过程中根据已制订的计划实施“一对一”的个体化教育, 内容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临床护理路径内容重点突出, 通俗易懂。一般成人每次只能记住5条~7条内容, 为便于病人记忆每次多讲3条或4条。根据病人的记忆规律, 安排心理干预时间, 而不同于传统集中的健康教育实施的间隔时间长, 记忆不牢、易遗忘。同时充分调动家属参与意识, 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能促进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使各项治疗措施保证到位。总之, 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再生障碍性病人服药依从性,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蔡敏, 蔡郁, 洪金兰.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2A) :301-303.
[2]王菊香, 鲁才红.临床路径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究, 2007, 21 (6B) :1513-1515.
[3]李校天.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 2003, 6 (6) :451-456.
[4]戴红霞, 成翼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3) :209-211.
【关键词】中医;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从而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液综合症。该病可以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骨髓象、血象以及预后的情况分为慢性和急性两大类。近些年来,由于中医在治疗疾病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和关注,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陈信之教授认为:血瘀、脾虚、肾虚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基本病因,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伴随着阴阳、气血、脏腑方面的亏损[1]。这为我们中医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高了很好的依据。现对我院在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72例临床实例做如下介绍。
1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明确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72例,对这些患者在中医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72例患者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11岁;病程最长的有15年,最短的有20天。
2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的诊疗原理,以脉证为特点可以将患者分为肾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两种,其中肾脾阳虚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全身乏力、脉搏虚弱或沉细等;肾阴虚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手脚发热、盗汗、脸面潮红、头晕目眩、脉搏细数等。72例患者中,脾肾阳虚的患者40例,肾阴虚的患者32例。脾肾阳虚型患者以脾肾双为主,用药为:黄芪、当归、党参、白术、枸杞子、菟丝子、何首乌、知母、生地、山萸肉、鹿角胶,三七粉、茜草、鹿茸等。肾阴虚型患者滋阴养血为主,用药为:女贞子、早莲草、龟版胶,鹿角胶、菟丝子、三七粉、瑰花、知母、阿胶、青蒿、石膏、侧柏叶等。患者在坚持服药8个月以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3结果
7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对发现,其中基本痊愈的4例,占了5.6%;基本缓解的22例,占了30.6%;明显改善的14例,占了19.4%;进步的20例,占了27.8%;无效的12例,占了16.7%;脾肾阳虚型40例,有效35例,有效率为87.5%,肾阴虚型32例,有效25例,有效率为78%,总有效率达到了88.3%。
4讨论
无论为定义为肾脾阳虚型还是肾阴虚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其诊治的基本法则都符合中医的气血、脏腑阴阳的辩证,滋阴补阳,益气养血,滋阴补肾,益气补血,补肾活血等观点。其中医的主要诊治观点有如下一些。
4.1补肾为主阴虚的症状复杂多变,但是脏腑精虚、气血不足是再生性障碍贫血的本质,因此补肾养精髓是治疗的基础,如果离开了精虚髓亏的主线,按型论治,可能会失去治病求本的本意了[2]。补肾养虚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力,通过各种方式促进骨髓祖细胞和干细胞的造血能力,同时补肾药能够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修复,刺激骨髓的增生,从而有效的改善骨髓的造血功能。
4.2健脾益气,泻肝清火黄振翘教授认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离不开治疗脾脏,治疗脾脏的同时又不能脱离补肾,脾肾治疗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清肝泻火,肝火伏热能够得到控制,脾气生运,泻肝清火,化生气血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此以来,阴精耗伤、气血锐减方能得到有效的制止[3]。
4.3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有观点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可能是因毒制虚,治疗应该以祛邪除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中医治疗中有种说法为邪正则盛衰,应治以补阳益气、化瘀解毒[4]。
4.4注意阴阳气血间的相互协调虽然临床上阴阳气血的不足的偏重点不同,但是在治疗上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的补充而忽视了另一面,阴阳气血是相互对立的,必须达到相互之间的统一与对立,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小结
临床研究证明中医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治疗主要以补肾益气为主,辅以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泻肝清火的药物,这样能够大大的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有效率,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治疗及要用经验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10):8-9.
[2]王展翔,胡乃平,周霭祥教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3):19-21.
[3]黄镇翔.中医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8):46-48.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护理 感染
【中图分类号】 R 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06-01
再生障礙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其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小,在骨髓穿刺检查中表现为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自身免疫紊乱,免疫力紊乱是具有慢性发病的特点[1]。患者患病的过程中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加重贫血并将反复出现出血。对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应针对发病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重拾对抗疾病的信心,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年龄为21—56岁,平均年龄为40岁。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其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小,在骨髓穿刺检查中表现为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并且表现乏力的患者有31例,发热患者13例,皮肤黏膜出血者7例,所有患者均无肝脾肿大。
1.2 护理方法
1.2.1 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的护理
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一方面要保证患者所处的环境应该是干净整洁的,并且应定时用紫外线灯对室内进行空气消毒,室内的床、柜等物品应用消毒液体经常擦拭。患者应进行隔离,在隔离期间对探病的家属应进行限制,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感染的几率[3]。另一方面在隔离期间对患者的各项机能进行监控,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如果在检测期间出现感染,应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2.2 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的护理
(1)再生障碍性贫血皮肤出血的护理首先要保持患者皮肤、毛发的清洁,要定时洗澡、病及时更换衣物以及床品。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定时翻身、变换体位,并加以按摩使血液得到有效的循环。其次要定时检查患者的出血点和出血部位,情节严重的出血点也要采取局部压迫的方式进行止血。此外,也要保持外阴以及肛门周围的清洁。(2)鼻腔出血的护理。为了防止鼻腔黏膜干裂出血,患者需要经常用石蜡油进行滴鼻。(3)牙周出血的护理时要尽量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卫生,早晚刷牙并在刷牙时不易用力过重。当牙龈出血时可用棉球敷出血口,使出血口保持干燥和清洁。(4)颅内出血护理是要让患者尽量保持安静,保证充分的休息并避免剧烈的活动。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警惕有可能是颅内充血,医护人员应该进行紧急的处理。
1.2.3 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的护理
在针对患者的用药时,尽量少使用肌肉注射,因为患者在肌肉注射后不易被身体吸收容易产生硬块。在治疗时尽量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在为患者进行注射后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观察是否出现输血反应,有无发热等现象,要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
2 结果
36名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其护理的效果满意并且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例如治疗后的头晕、乏力等症状得到了缓解,并且皮肤黏膜也没有再出现出血的症状。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血液慢性病,患病的病程比较长,且在患病的过程中需要患者经过反复的治疗,并且也很难治愈。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很容易产生非常悲观的情绪,使得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4]。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及时的向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详细的介绍此病情的并发症以及可能出现的造血细胞受损等情况。根据不同心态的患者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指导,使患者积极面对病情,恢复其治疗的信心。
在临床治疗的对比中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为雄激素。雄激素的这种药物在治疗上会有痤疮、毛发增多,并出现胡须、声音变粗等雄性特征[5]。女性患者也会出现停经等状态,但是停药后,以上的不良反应将会逐渐消失。这些状况一定要提前告知患者,让患者在服药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此药的治疗疗效需要3—6个月,治疗的有效率为56%。这个数据说明还有将近一半的患者对此药没有效果,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在使用此药时,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让患者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糖分以及富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并且在起居方面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总之,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中,医护人员应该要建立规范的护理程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治疗。患者方面要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加强营养,保持愉快的心情,预防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样的治疗才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对延长患者的生命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平.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1,27:302-303.
[2]陈英坤,周韶虹.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医学综述,2012,05:758-760.
[3]吴迪炯,周郁鸿. 周郁鸿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J]. 中医杂志,2013,04:338-340.
[4]谭大勇. 妊娠合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13,10:49-50.
1 遗传易感性
在对再障的研究中, 人们发现了相关的易感基因, 其中, 以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表型、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 基因及端粒酶基因的研究最为深入。
1.1 HLA表型
HLA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密切相关。Song等[1]检测了109例韩国再障患者和800例健康对照者的HLA-DRBI等位基因, 发现再障患者HLA-DRBI*1501基因频率明显升高, 重型再障HLA-DRBI*1302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慢性再障, 故认为在韩国, HLA-DRBl*1501是再障的易感因素, HLA-DRBI*1302是重型再障的一个保护基因。Usman等[2]通过检测38位巴基斯坦卡拉奇再障患者和300例健康对照者的HLA-DR2发现, 再障患者HLA-DR2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黄永兰等[3]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山东日照地区HLA-DRBI*1501阳性再障患者对环孢素治疗更敏感。
1.2 GST基因
GSTMl与GSTFl互为同功酶。GSTFl的缺乏导致机体丧失了对外界有毒物质或致癌物质的调节代谢作用, 也因此增加了罹患疾病的危险性。Sutton等[4]检测了196例再障患者GSTMl和GSTFl的基因型, 发现GSTFl无效基因型在高加索、亚洲和西班牙的患者中过度表达, 并且在高加索再障患者中还发现GSTMl/GSTFl双无效基因型过度表达。因此认为, 缺乏GSTFl或GSTMl/GSTFl双缺乏的个体患再障的危险性增加。
1.3 端粒酶基因
TERC基因是编码端粒酶RNA的基因, TERT是基因决定端粒酶RNA逆转录酶活性的基因。Zhong TX等通过对再障患者研究, 发现了TERT序列8种不同变异和5种TERC变异。Vulliamy等[5]检测了包括再障在内的80例骨髓衰竭综合征患者, 发现15例有不同程度的TERT突变。而一组对124例再障患者的研究亦发现患者组TERT基因突变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因此认为, TERT基因突变可能是其致病原因, TERC基因突变使端粒长度缩短, TERT基因突变使得端粒酶活性不足以代偿端粒缩短现象, 从而导致骨髓干细胞储备和更新能力下降, 再障发病增加[6]。
此外, TNF-α启动子区为TNF2 (308A) 基因型、VNDR 1349基因为12-12纯合子型、细胞色素P450亚酶为CYP1A1m4型等均被认为是可能的再障易感因素[7]。
2 再障患者异常免疫状态
2.1 固有免疫
与正常人比较, 再障患者CD4+细胞的Toll蛋白样受体 (TLR) 基因上调, TLR能识别脂蛋白抗原, 参与天然免疫反应, 提示天然免疫在再障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但是天然免疫激活如何导致或促成再障发病尚待深入研究。
2.2 特异性免疫
2.2.1 细胞亚群分布及表型表达异常
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多数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DC细胞、T细胞亚群分布及表型表达异常, 如SAA患者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表达增高, 提示其抗原呈递能力增强[8]。同时, 再障患者DC1细胞 (CD11c+) 在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所占比例较正常人增高, 提示其激活Th0向Th1转化的能力更强;而从T细胞角度来看[7], 再障患者CD4+和CD8+T细胞数量较正常人多, 调节性T细胞 (CD4+、CD25+、FOXP3+) 相对缺乏, CD4+、TGFβ1+ (Th3) 细胞、CD8+、TGFβ1+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以Th3细胞下降更明显, CD4/CD8, TH1/TH2, Tcl/Tc2细胞比例升高, 提示机体特异性免疫增强, 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能力下降, 尤其是Th3细胞的下降, 使得Thl细胞的抑制被解除, 进而Thl细胞功能亢进, CD4+和CD8+细胞向Ⅰ型细胞极化, 并通过一系列下游细胞因子的作用, 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发生;此外, 再障患者骨髓CD4+和CD8+细胞及慢性再障患者CD8+细胞在受植物血凝素刺激前表达CD69比例高于正常对照, 并且受植物血凝素刺激后CD69表达率明显增高。SAA患者B淋巴细胞的CD86 (B7-2) 与T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CD28均处于高表达状态, 而自然杀伤T细胞 (NKT细胞) CDR3的表达呈多克隆性 (其在正常人呈寡克隆或单克隆性) , NKT细胞特异的JaQ基因在再障患者中表达很弱或是检测不到 (其在正常人中则有很强的表达) , 提示再障患者的T细胞处于预激活状态, 对外来刺激的激活潜能大, T细胞激活增多, 而NKT细胞数量则有明显减少或缺失, 不能正常发挥免疫调节作用[9]。上述发现均说明, 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在再障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2.2 造血调控因子异常
再障患者体内活化的淋巴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它们在机体的免疫及造血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再障患者血液和骨髓中的IFN-γ和TNF-α增加, 且游离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FR) 水平较正常对照高。治疗后随病情好转, IFN-γ和TNF-α亦呈下降趋势。再障患者的血清及单个核细胞 (MNC) 培养上清中IL-2水平升高, IL-12水平上调。而IL-12能诱导早期辅助性T淋巴母细胞分化为Thl细胞, 并可与IL-2协同刺激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增殖[7]。此外, 再障患者T细胞表达的T-bet明显升高, GATA-3明显下降, 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 T-bet直接结合到IFN-γ启动子的邻近部位, 引发IFN-γ的转录和表达[7]。而GATA-3是Th2特异的转录因子, 有研究显示, T-bet通过抑制GATA-3表达来阻断GATA-3与Th2因子相互作用而诱导已成熟的Th2向Th1逆向转化。Th1极化的增强使得I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多, 其中IFN-γ和TNF-α能诱导一氧化氮聚合酶合成, 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 加重骨髓的造血衰竭, 而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可表达一氧化氮合酶 (iNOS) 基因, 正常人或骨髓移植治愈后的患者不表达该基因。患者骨髓液NO浓度高于正常对照, 进一步加重了对骨髓的造血衰竭[10]。
综合以上发现, 人们提出异常细胞免疫反应是获得性再障发病机制中的主要环节。目前普遍接受的细胞免疫模式为, 正常情况下, 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提呈给T淋巴细胞, 诱导T淋巴细胞活化, 活化的T细胞释放大量IL-2, 进一步诱导T细胞的克隆增殖。从信号传导方面看[7], 一方面结合有抗原肽的TCR活化PKC, 从而激活T-bet, T-bet作为转录因子结合到IFN-γ启动子区, 诱导IFN-γ基因表达;另一方面APC与T细胞相互作用后募集SAP, SAP与Fyn结合后调节SLAM的活性, 从而抑制IFN-γ基因的过度表达。但在再障患者体内, T-bet基因持续表达, 而SAP基因处于低水平表达, 从而导致IFN-γ及TNF-α的表达上调。过度表达的IFN-γ及TNF-α可以上调造血干细胞表面IFN受体、TNF受体以及Fas受体的表达[11]。当异常表达的IFN-γ、TNF-α以及FasL与造血干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后, 则可通过阻断细胞周期;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 活化, 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NO;增加RNA酶L的表达, 减少细胞生存必需蛋白的合成。上述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造血干细胞的大量凋亡, 骨髓造血功能的全面衰竭。因此很好的解释了T细胞免疫抑制治疗 (ATG/ALG+CSA等) 之所以能在获得性再障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的原因[7]。
此外, 有关自身抗原的研究也在深入进行中。有关T细胞表面TCR-VβCDR3区域的研究表明, 正常对照组CDR3呈正态分布, 而再障患者CDR3分布曲线出现数个单克隆或寡克隆峰, 去除优势克隆的患者T细胞仅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有杀伤作用, 而未经处理的患者T细胞对自身细胞也有杀伤作用, 提示特异性抗原存在的可能。Hirano等[12]的研究表明, Kinectin蛋白可以与近40%的再障患者体内的抗体相结合。体外研究表明, Kinectin蛋白可以诱导产生具有抑制人类造血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细胞毒性T细胞, 但时至今日, 尚无人体内存在抗Kinectin的T淋巴细胞的依据。Feng等[13]人的研究则表明, 安定结合抑制蛋白-1可以与少数骨髓衰竭患者体内的抗体相结合。同样, 他们的体外实验也证实了安定结合抑制蛋白-1可以诱导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 并且现已从2个患者体内分离到可以与安定结合抑制蛋白-1多肽结合的T细胞前体。膜突蛋白是一种连接细胞膜和细胞骨架的细胞内蛋白, Takamatsu等[14]人的实验证实, 再障患者体内存在的抗膜突蛋白抗体, 在体外可以诱导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和IFN-γ。尽管AA的体液免疫不是直接的发病因素, 但抗原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出现也可作为寻找T细胞靶抗原的证据。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康力龙,疗效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1], 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全等症状是其主要特征[2], 据文献资料显示, 多种细胞因子分泌紊乱、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造血组织微环境突变等因素均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密切相关。近些年来,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收到了很好的疗效。本研究结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中选取106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血象及骨髓象检查, 其中男性61例, 女性45例;年龄范围为13~66岁, 平均年龄为 (28.2±3.5) 岁。所选患者中原发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87例, 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9例, 病程均在0.5~15年, 平均病程 (10.3±2.6) 个月。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生活环境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将1 0 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各占一半, 其中观察组给予黄芪注射液加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取60m L黄芪注射液 (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44023392) 合500m L5%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定期观察红细胞 (RBC) 、血红蛋白 (HB)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PLT) 和网织红细胞 (RET) , 在血象情况的相关指标明显改善后复查骨髓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以下四类:接受治疗前后的相关症状变化, 如贫血、感染等情况;接受治疗前后血象变化情况, 如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变化情况;接受治疗前后骨髓增生程度及所含非造血骨髓细胞 (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的百分率变化;接受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白介素2 (IL-2) 、肿瘤坏死因子 (TNF-a) 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
根据1987年宝鸡会议所修订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判定。
1.5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26例, 好转18例, 无效9例, 有效率为83.02%, 对照组治愈19例, 好转13例, 无效21例, 有效率为60.38%, 即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象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HB、PLT、RE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HB、PLT、RE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两组治疗前后IL-2, TNF-a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2和TNF-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即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2和TNF-a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即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功能障碍, 其发病率高, 多见于男性患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造血功能不全为主要特征, 发病较为缓慢, 在使红骨髓总容量减少的同时增加脂肪髓的容量, 进而使骨髓造血功能逐渐衰竭。据报道,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既可增加白细胞数量又可使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显著上升, 它刺激粒系造血祖细胞向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分化, 可与黄芪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黄芪属于中药, 其功效为益气固表、利水消肿及托毒生肌[3], 炙用补气升阳。近代免疫学研究表明黄芪可升高血清中Ig M, Ig G, Ig E, Ig A, c Am P水平, 使体内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 增强NK细胞和LAK细胞活性, 黄芪对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黄芪具有较好的保护和双向调节作用, 增加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4], 调节体液免疫, 对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有助于使细胞免疫趋于正常, 一般将其看作一种有效的生物调节剂。从黄芪中提取出有效成份制成剂型即得黄芪注射液, 它对心肌和肝脏都有保护作用, 另外还对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促进正常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抗体, 从而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
本研究使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黄芪注射液加康力龙和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比较两组的疗效和血象情况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所得结果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02%,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38%, 即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HB、PLT、RET、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及IL-2和TNF-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HB、PLT、RET、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及IL-2和TNF-a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显著的疗效, 它能很好地改善血象变化情况等相关指标, 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坚.黄芪注射液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12) :6-7.
[2]刘清池, 李建英, 马亚辉, 等.龙藤生血丸治疗肾阳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18) :256-259.
[3]郭晓雪, 李修成, 苗炜亮, 等.黄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0, 17 (5) :52-54.
【关键词】 补肾活血通络方;老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规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56.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6-0098-02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AplasticAnemia-CAA)是一种以患者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临床特征的血液疾病,患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自身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衰竭,临床上表现出贫血、出血以及感染等症状,治疗难度较高[1]。笔者选取37例患者,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CAA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AA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12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5.1±2.3)岁,病程2个月至6年,平均年龄(2.2±1.3)年;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6±2.7)岁,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2.3±1.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血液学会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发病缓慢,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障为高;骨髓象:3系或2系减少,至少1个部位增生不良,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加。如病情恶化,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同,称SAA-Ⅱ型[2]。②患者能够坚持治疗。同时排除以下患者:①合并有急慢性白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②治疗过程中转变为上述疾病患者;③有过环孢菌素胶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免疫抑制剂使用历史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患者口服司坦唑醇(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44021488,规格:2mg)2~4mg/次,3次/d;同时给予硝酸一叶秋碱(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1020582,规格:2ml∶[KG-*3/5]8mg)16mg肌肉注射,1次/d;给予患者左旋咪唑(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7020819,规格:25mg×100s)口服,50mg/次,每周一、周二、周三各服1次。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具体用药:熟地25g,丹参30g,当归、菟丝子、枸杞子各15g,女贞子、旱莲草各10g,制马钱子5g。上药用水煎服,1剂/d,分早晚口服。
两组患者均以3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治愈:患者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完全消失,血液动力学等血液指标恢复正常,一年内无复发;显效:患者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基本消失,血液动力学等血液指标趋近正常,病情稳定;有效:患者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以及血液指标均明显好转,维持治疗下病情稳定;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TX-*3]±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发机制以及生理机制均较为复杂,患者病发时间较为缓慢,大部分患者病程持续4年以上,部分患者病程甚至超过10年。患者临床症状虽然以贫血、出血为主,但出血症状仅限于皮肤黏膜且并不严重,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临床上也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CAA患者虽然治疗难度较高、疗效较低,但坚持治疗仍能治愈。
以往针对CAA患者的治疗以常规西医药物治疗为主,然而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毒副反应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联合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中医辨证认为CAA属于“虚劳”、“血症”的范畴,患者“肾精亏虚”、“髓海瘀阻”是CAA的主要病机[4]。而补肾活血通络方中的熟地能够补血滋阴、益精填髓;枸杞子能够滋补肝肾、养血益精、明目,对于肝肾不足而引发的头晕、要软、遗精、视力减退等症状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作用;丹参能够活血祛瘀、凉血止痛、养血安神;制马钱子则能够活血通络、益肾补阳;菟丝子能够固精缩尿、滋补肝肾,对患者遗精、遗尿、脾肾虚泄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诸药合用,能够达到活血通络、养精益髓的功效。同时司坦唑醇、硝酸一叶秋碱等西医药物能有效缓解患者骨髓抑制、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血液胆固醇、增强患者免疫能力,对治疗贫血亦有非常良好的作用[5]。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老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效果良好,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廖挺,刘则鹏,张丽娜.廖志峰应用健脾补肾活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4,27(11):53-55.
[2]刘峰,麻柔.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缓病学术会仪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03):288.
[3]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S].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88.
[4]胡令彦,胡明辉,周永明.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0):110-112.
[5]刘永华,江锦红,方炳木,等.“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及对造血调控因子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3):206-208.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推荐阅读:
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09-29
再生能源公司简介05-24
可再生能源汇报材料06-28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09-27
塑料再生加工行业规范条件09-14
材料资源化再生技术10-12
再生橡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9-11
环境教育《可再生能源》实施方案09-22
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07-13
倾听的障碍及克服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