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抗日英雄(通用7篇)
赞美抗日英雄的句子(向抗日英雄致敬)
1、赵一曼 著名的巾帼英雄。赵一曼,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她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时年31岁。
2、卫立煌 指挥忻口战役的抗日将领。卫立煌(1896-1960),字俊如,安徽合肥人。青年时期曾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大本营担任警卫,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第19军副军长,徐州戒严司令,首都卫戍副司令,第8军军长等职。1937年9月,为挽救山西危局,保卫太原,中国军队决定利用忻口要隘进行正面防御,阻敌南下。忻口战役总指挥由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担任。1941年,卫立煌曾因主张国共合作抗战,与八路军建立友好关系而被撤本、兼各职。1943年奉命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率部打败盘踞于滇西和中缅边界的日军,与中国驻印军一起,打通了滇缅公路。解放战争后期,在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于1955年回到北京。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
3、吉鸿昌变卖家产为抗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1895年生。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他不愿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1931年8月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其携眷出国“考察”。1932年1月,吉鸿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炮声中回到祖国后,即联络与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枪械,组织武装抗日。1932年深秋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并引渡给北平军分会。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4、刘老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1943年3月18日,在呛人的战尘硝烟中,一名叫白思才的连长强撑受伤的身躯,率全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默默掩埋着战友的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一切完成后,他们发出怒吼,端起枪和刺刀,向包围他们的敌人扑去。
5、谢晋元 八百壮士的指挥官。1905年出生于贫困家庭,广东蕉岭人。1925年,在广东大学预科肄业。同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学习。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时,任陆军第88师262旅参谋主任,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后任524团团副,团长牺牲后接任团长,率部驻防北火车站,与日军对峙两个多月,10月26日,日军疯狂向驻地防线发动进攻。他率领第一营的400余官兵,坚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后撤。率部孤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为国内外瞩目,赞誉他们为“八百壮士”。1941年4月,在出操时遇害,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授为陆军少将。上海10万民众前往瞻仰遗容。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
6、张自忠 尽忠报国的一代名将。张自忠(1890-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
1940年5月,日军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74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一千余人隆重举行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
7、赵登禹 血战南苑的北方大汉。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全面抗战爆发后,1933年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7月28日,赵登禹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8、左权 一腔热血洒太行。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9、金方昌狱中蘸血书写壮志: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金方昌是山东聊城人,1937年到山西参加抗战。在晋察冀边区,他担任中共代县赵家湾区区委书记。“书生”出身的他亦能上阵杀敌。他曾利用敌人夜间“会哨”时机,率30名民兵伏击敌人,歼敌甚众,成为群众心目中的青年英雄。
10、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
11、白思才端起刺刀扑向敌人:刘老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1943年3月18日,在呛人的战尘硝烟中,一名叫白思才的连长强撑受伤的身躯,率全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默默掩埋着战友的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一切完成后,他们发出怒吼,端起枪和刺刀,向包围他们的敌人扑去。这是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的最后一个战斗瞬间。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序厅,有一幅宏伟的浮雕,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英勇的战士与不屈的人民站在一起,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民族独立自由而献身的英烈们,在这里接受一个国家的最高礼赞。这幅叫做《铜墙铁壁》的浮雕,正展现了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4年里,中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同仇敌忾地奋勇抗争。正因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华民族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13、王殿元死也要拉上敌人:胶东军区5旅13团7连2排6班班长、共产党员。在胶东地区的马石山上,他用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也让“马石山十勇士”名垂史册。1942年11月,两万多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扫荡”。王殿元和6班战士面临掩护大批群众转移的任务。夜色中,他们分批带领上千名群众冲出了包围圈,自己却被敌人发现,枪弹雨点般扫来。王殿元作出决定:把敌人引到山上去。10名战士且战且退,上了马石山主峰,凭借有利地形和敌人厮杀了5个多小时,最后只剩下身负重伤的王殿元和另外两名战士。敌人冲上阵地,王殿元拾起了最后两颗手榴弹,将一颗扔向了敌群,另一颗拉响,与敌人同归于尽。
14、1942年11月,两万多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扫荡”。这一带的抗日队伍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王殿元和6班战士面临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掩护大批群众转移。夜色中,他们分批带领上千名群众冲出了包围圈,自己却被敌人发现,枪弹雨点般扫来。王殿元作出决定:把敌人引到山上去。
15、69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在桂林寻访当年这场战争的亲历者时,他们大多已离开人世,活着的已是八九十岁高龄。我们走访了当年亲手杀死“鬼子兵”的阳凤鸣老人;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滇缅公路运输线上的张裕华老人;被敌人子弹打穿下颌,失去牙床的黎德老人;当了童子兵后又奔赴抗日战场的郑立志老人;在与敌人搏斗中奋勇杀敌、已于一年前去世的梁辉老人的亲人。无论是他们的亲身讲述,或是其亲人的回忆,都更深地唤起我们对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的记忆,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16、高志航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高志航是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的中国人。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爆发次日,大批日本海军远程轰炸机进袭杭州、南京、南昌等地。高志航任大队长的中国空军第四大队正从河南周家口机场转场移防,在杭州笕桥机场与日机狭路相逢。高志航率战友驾驶美国“霍克3”飞机击落一架敌机。最终日机遭受重创,我方四大队飞机无一损失。“八一四”之战轰动全国。
17、时隔69年,今天,当我们再次追忆那段历史,首先浮现脑海的便是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在9月1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川籍抗日英烈占12名。其中最小的乐以琴年仅23岁,最年长的李家钰不过52岁。“无川不成军,四川军民对抗战胜利起了很大作用。”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敦序说,人们不能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同时也应给予尚在人世的抗战老兵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18、“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眼看日寇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无情地践踏,百万华南年轻人义无返顾走上抗战的前线,他们中有归国华侨、有大学生、有妇女、有富家子弟、有农民„„不论何种出身,人人都争先上前,抛洒青春热血,以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的枪炮。
19、戴安澜 马革裹尸抗敌枭。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5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1942年5月26日,抗击东南亚日军的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牺牲在缅甸茅邦。戴安澜将军的牺牲引起了国际的关注,美国国会授权总统罗斯福,向他颁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外国同盟军将领之杰出勋章———懋绩勋章,成为中国受此殊荣的第一人。
杨靖宇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伟大的民族英雄, 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 是妇孺皆知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抗日民族英雄。他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驰骋在南满、东满大地, 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 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日伪当局视其为“心腹大患”。1938 年2 月, 毛泽东在延安回答美国合众社记者王公达先生提问时说:“中国共产党和东三省抗日义勇军确有密切关系, 例如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 他们都是共产党员, 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 是人所共知的” (《毛泽东选集》1948 年东北书店出版) 。1935 年8 月1 日, 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的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简称《八一宣言》) 把杨靖宇列为东北抗日英雄之首。1953 年1 月, 周恩来总理在黑龙江视察时, 参谒了设在哈尔滨市的东北烈士纪念馆, 在杨靖宇将军遗像前站立许久。1981 年7 月1 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 周年大会讲话中, 称赞杨靖宇是“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之一”。1984 年5 月13 日, 胡耀邦还参观了吉林省通化市的杨靖宇烈士陵园。1995 年1 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题写了馆名。2005 年8 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赞誉杨靖宇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英雄代表人物。
二、主要经历
杨靖宇 (1905.2.13—1940.2.23) 祖籍河南省确山 (古为朗陵, 隋代改为朗山, 宋代改为确山) 县古城乡李湾村 (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 。其父亲马锡龄, 以租佃他人田地和烧窑为生。母亲张君, 朴实善良, 但家境贫寒。1905 年2 月13 日 (农历正月初十) 出生后, 父母为他取乳名顺青, 意思是永远顺利, 受人青睐。他兄妹两人, 妹妹叫马爱。1910 年 (5 岁) , 父亲因积劳成疾病逝, 家境每况愈下。1913 年 (8 岁) , 母亲送他入清末秀才刘景臣 (靖) 老先生开的私塾学堂读书, 刘先生为人正直、教书严格、不分贫贱, 学童入学只收缴微薄的酬金, 一般是实物, 几升或斗把米。报名那天, 刘先生得知顺青还没有大名, 就为他取名马尚德, 字骥生。1919 年 (14 岁) , 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确山县第二高等小学, 被分配到“庚班”, 在校寄宿。由于个子高, 更由于成绩好, 乐于助人, 有爱憎分明的品格, 被大家推选为班长。1921 年 (16岁) , 参加了确山等地组织的抵制日货运动。1922 年 (17岁) , 按照家乡早婚习俗, 由母亲做主, 和比他大1 岁的汝南县水屯小郭庄的农家女郭莲结婚 (1945 年9 月13日逝世) 。育有两子一女 (长子马志云5 岁夭折;次子马从云1924 年出生, 1949 年在时任河南省委组织部长杨一辰的帮助下, 被送到开封工农速成中学读书。女儿马锦云, 乳名躲儿, 1928 年3 月23 日出生, 1949 年已经出嫁, 政府让其享受烈属待遇) 。1923 年8 月 (18 岁) , 高小毕业, 考入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赴开封读书, 被分配到纺染专业。入学考试时, 他作《劳工神圣论》一文, 热情讴歌劳工阶级的伟大, 深得老师赏识。1925 年6 月至8 月 (20 岁) , 阅读了《新青年》、《向导》等宣传马列主义理论的书刊, 和李大钊等人撰写的宣传革命的文章, 参加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参加了开封市声援上海“五卅”爱国运动斗争, 思想进步很快。1926 年 (21 岁) 秋, 由同学张耀昶、姚建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 月, 根据党组织决定, 回到家乡从事农民运动。组织了农民协会, 建立起农民武装革命军 (农民自卫军) , 会员发展到1 万多人。1927 年2 月 (22 岁) , 任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4 月4 日, 领导了确山县农民武装暴动, 驱逐军阀武装;8 日, 攻占了确山县城;24 日, 建立起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 为委员。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革命纲领。5 月25 日, 时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的周恩来, 带领中共中央军事部的成员聂荣臻等人, 到驻马店进行战区视察, 在驻马店专门会见了确山县党政农运领导人, 并旗帜鲜明地肯定了确山的工作开展得好, 为全国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6 月6 日, 在确山县城前大街福音堂后院小楼上的西套房里, 由徐中和、李则青主持, 张家驿为他举行了秘密入党宣誓仪式。从此, 成为1 名正式中国共产党党员。11 月1 日, 成功领导了刘店农民起义, 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2 月2 日, 在汝南王楼战斗中腿部负伤, 被送至汝南县水屯小郭庄郭莲娘家养伤。1928年 (23 岁) 初, 腿伤痊愈后, 在豫南特委工作, 后经组织决定, 调赴信阳县, 任县委书记。9 月, 他化名周敏, 住在开封一家旅馆, 以客商为职业掩护, 在开封、洛阳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间, 曾三次被捕, 遭受种种酷刑, 身体受到严重摧残, 但皆因无供无证而被释放。1929 年6 月 (24 岁) , 赴上海学习, 参加党中央举办的军政干部训练班 (1 个月) , 学员仅有十几人, 第二次见到周恩来, 并聆听了他做的政治、军事报告。由于在培训班上表现优异, 又有军事工作经验, 经中央组织部讨论, 同意留他到全国总工会工作 (上海) , 或派往苏联留学军事, 为中国革命培养造就新的人才。7 月间, 中东路事件发生后, 受党中央派遣到东北满洲省委工作。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派其赴抚顺, 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 领导满洲省委发动的“红五月”斗争。当时, 联系人王仲一建议他取个化名, 以适应秘密战时的需要。他思考片刻说:“为执行省委指示一以贯之”遂暂定化名为张贯一。8 月30 日, 在抚顺欢乐园“福合客栈”被日本警察逮捕入狱。12 月底, 辽宁高等法院正式开庭宣判, 以“反革命嫌疑罪”判处有期徒刑1 年零6 个月。1930 年2 月 (25 岁) , 在辽宁第一监狱, 组织难友, 积极参加营救刘少奇的出狱斗争。1931 年4 月 (26岁) , 刑满出狱3 天后, 又被捕入狱。11 月, 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 (东北反日总会会长) 、兼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候补委员, 后为委员。在任期间, 组织发动反日总会支援马占山抗战。当得知伪当局在松浦举行谈判诱降马占山时, 他及时赶赴松浦, 在呼海路反日总会会员和工人中进行宣传,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提醒马占山不要受骗。日军诱降不成, 又准备通过呼海路发动对马占山部进攻, 他又通过呼海路党组织给马占山送信, 同时发动一部分铁路司机和司炉连夜将松浦总站的机车车辆全部拉往绥化, 并拆毁呼兰桥, 断绝铁路交通, 致使日军对马占山部的出兵计划破产。1932 年5月 (27 岁) , 中共满洲省委决定, 撤销哈尔滨道里、道外两个区委, 组建中共哈尔滨市委, 任市委书记。不再担任东北反日总会会长 (由赵尚志担任) 。在任期间, 他经常深入到“三十六棚”、道外皮鞋厂、毛织厂、各中学, 以及呼海铁路和郊区农民中进行党的工作, 哈尔滨市党组织和抗日总会发展很快, 党员发展到110 多人。9 月, 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 (代理) 。11 月, 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派他去南满磐石、海龙等地巡视工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为保守机密起见, 老张下去要化名, 向省委打报告要签名, 以防发生意外。他立即回答:“此行要为党为人民做一番事业。在开封读书时就立下志向打倒军阀平靖华宇。现今满洲处于乱世, 我的外曾祖姓杨, 就化名杨靖宇吧”。到磐石后, 他积极开展工作, 12 月, 整顿磐石中心县委, 改编磐石工农义勇军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 (简称“南满游击队或磐石游击队”) 。为加强对南满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 满洲省委决定留他在南满继续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和南满地区党的工作。1933 年1 月 (28 岁) , 他担任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初春, 指挥南满游击队, 在磐石连续4 次打败日伪军大规模进攻, 创建磐石游击队根据地。4 月, 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任命其为省委执委。5 月, 中共满洲省委在哈尔滨召开省委扩大会议, 他回到哈尔滨市, 听取传达1 月26 日中共中央发给满洲省委一份指示信:《给满洲各级党部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的任务》 (简称“一.二六指示信”) 关于建立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精神, 住在道里西十一道街姜椿芳 (曾任共青团哈尔滨市委、满洲省委宣传部部长, 哈尔滨英吉利亚细亚通讯社俄文翻译) 家里。6 月, 又回到磐石, 作为省委代表调至南满, 从事领导工作。7 月, 联合南满抗日义勇军千余人, 破坏吉海铁路及沿线兵营, 进攻吉林七、八区, 在桦甸八道河子, 与抗日义勇军建立“联合参谋部”, 任政治委员。8 月, 联合义勇军“毛团 (毛作彬) ”等围攻敌人据点磐石东集昌子 (呼兰镇) 。9 月18 日, 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 他被任命为师长兼政治委员。10 月27 日, 率领独立师主力渡过辉发江, 开辟江南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11 月24 日, 率部攻击柳河县三源浦。12 月23日, 率部攻击柳河县凉水河子。1934 年1 月17 日 (29岁) , 率部攻击临江县八道江镇;22 日,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被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2 月21 日, 在临江县三岔子附近城墙砬子, 联合在南满一带的老常青、赵参谋长等各部抗日义勇军, 成立了南满地区统一战线性质的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 被推选为总指挥。7 月2 日, 联合抗日义勇军进攻兴京 (新宾) 县;12 日, 进攻江县。11 月5日, 在临江四道二岔主持召开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7 日, 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 任军长兼政治委员。1935 年春夏 (30 岁) , 率部在兴京 (新宾) 、恒仁一带活动, 团结抗日义勇军, 扩大抗日游击区。8 月17 日, 成立南满特区人民革命政府筹备委员会;20 日, 率部在清原黑石头, 痛击伪满第六混成旅。9 月11 日, 率部在金川旱葱沟, 痛击伪满军邵本良部。10 月4 日, 在江那尔轰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一部会师。1936 年2 月27 日 (31 岁) , 率部攻击伪满军邵本良第七团团部驻地通化县热水河子。4 月5 日, 率部在辑安二道葳子, 伏击伪奉天教导队骑兵团;30 日, 率部在本溪梨树甸子, 重创伪满军邵本良部。5 月, 部署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一师西征。6 月末, 主持召开中共南满第二次代表大会, 贯彻《八一宣言》精神, 决定改编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任军长兼政治委员。7 月5日, 召开东南满党和抗联第一、二军领导干部联席会议, 决定一、二军合编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 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8 月4 日, 率部在四道江附近, 伏击伪满军邵本良部运粮车队, 后在回头沟全歼邵本良部;12 日, 致信巴黎《救国时报》, 捐助经费1 300 元。秋季, 指挥部队开展反对日伪当局部署的“东边道独立大讨伐”斗争。9 月18 日, 率部攻占宽甸县大荒沟街。11 月, 组织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三师西征。1937 年6 月15 日 (32 岁) , 主持召开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党部扩大会议。7 月25 日, 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的名义, 发表了《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 号召东北全体同胞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原则, 乘机崛起;号召各地的反日义勇军“马上参加抗日联军”为“恢复中国人之东北而战”。8 月20 日, 又颁布了署名布告《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布告》, 号召全国人民响应中日大战, 抛弃过去的旧仇宿怨, 亲密联合,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为独立自由之中国而奋斗。10 月31 日, 指挥部队在宽甸县双山子和四平街痛击日军守备队。12月4 日, 率部在本溪县南营房附近的大石湖, 与日军川野、木越、福本等部队激战;13 日, 中共“七大”组建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25 人准备委员会, 被中央确定为该委员会委员。这是杨靖宇担任过的最高党内职务。1938 年3 月13 日 (33 岁) , 指挥部队袭击辑安县老岭通辑铁路隧道工程现场。5 月11 日, 在辑安县老岭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密营主持召开南满省委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领导干部联席会议 (即第一次老岭会议) 。6 月12 日, 率部在辑安家什房子沟口歼灭伪满军索旅1 个营。6 月19 日和24 日, 率部先后两次袭击通辑线铁路土口子隧道工程现场。7 月中旬, 在辑安县老岭密营, 主持召开第二次老岭会议, 决定取消第一、第二军建制, 改编为抗联第一路军第一、二、三方面军, 实行分区作战。8 月2日, 率部在辑安县长岗大战伪满军索旅。8 月中旬, 在辑安县将13 岁至16 岁的50 名小战士集中起来, 组建少年铁血队, 归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直接指挥。9 月, 指挥部队开展反对日伪军对东边道地区的秋冬季“大讨伐”。10 月18 日, 率部在临江岔沟, 开展突围战斗。11月25 日, 在江县南泊子, 与金日成相会。年末, 收到党的第六届六中全会发出的《给东北义勇军及全体同胞电》。1939 年1 月18 日 (34 岁) , 率部在桦甸县柳树沟子, 痛击伪靖安军。3 月14 日, 率部攻打日本人经营的桦甸县木箕河林场。4 月7 日, 率部攻袭敦化县大蒲柴河敌据点。5 月上旬, 在桦甸县老营沟, 与伪满军战斗中腿部负伤。8 月至9 月, 领导筹粮工作。10 月1 日至5 日, 在桦甸县头道溜河口, 主持召开南满省委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领导干部会议, 决定采取保存实力, 化整为零方针, 实行分散活动。10 月, 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展开反对日伪当局部署的“东南部治安肃正”即“吉林、通化、间岛三省联合大讨伐”斗争。11 月至12 月, 率部在桦甸、江及临江与日伪军展开多次战斗。1940 年1 月 (35 岁) , 率部在临江大阳岔、三岔子, 江县错草顶子、清江岗西岗, 辉南马屁股山等地, 与日伪“讨伐队”展开激战。2 月15 日, 在江县五斤顶子北方, 与追敌相遇;18 日, 身边的两位警卫员牺牲, 只身1 人与敌人周旋;23 日, 在江县保安村三道葳子, 与敌人战斗中壮烈殉国。
三、牺牲过程
1940 年冬季, 敌人用绝对优势的兵力, 对杨靖宇部队进行3 层包围, 最后被困在桦甸县1 个森林里。他们几次组织突围均未成功。2 月18 日, 杨靖宇的警卫员朱文范和聂东华在吉林江县城东南6 公里的大东沟遇难, 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到1 枚“方木戳”, 经县警署检验, 确认“杨靖宇印”4 个字。他们认定杨靖宇就在附近, 进一步缩小包围圈, 还封锁了各村间的通道。2 月23 日上午, 只身1 人的杨靖宇毫不畏惧, 在密林中与敌人周旋了8 个昼夜, 当他走到江县城西南6 公里处的保安村三道葳子时 (今吉林省靖宇县境内) , 遇见4 个打柴的人, 便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道理, 并拿钱托付他们给买些粮食和一双棉鞋。那几个人中, 为首的是一个名叫赵廷喜的伪排长。他佯装答应, 约定地点和时间给他送粮食和棉鞋来。下山后, 遇到日本特务李正新, 他俩一起去保安村伪警察分驻所告密。之后, 伪警察分驻所又向伪县公署警务科报告。警务科长王士洪又向驻江县的伪通化省警察本部长、警务厅长关东军少佐岸谷隆一郎报告。岸谷隆一郎根据报告中所描述的男子体貌特征 (身高1.93 米, 身材硕壮) , 判断他可能就是杨靖宇。当时, 日伪警察“讨伐队”正在朝抚公路以北地区追寻杨靖宇。伪警察队部仅有唐振东大队的一中队, 和在附近待命的崔胃峰大队的1 个小队及1 辆卡车。在这种情况下, 岸谷隆一郎于下午3 时左右, 命令伪警察队本部西谷喜代人 (警佐) 、益子理雄 (警尉补) 带领21 人乘坐卡车奔赴现场, 执行搜捕任务。卡车行至保安村1 公里左右地方, 因道路不平, 汽车停驶, 由告密者赵廷喜带路踏雪沿三道江向743高地即“约定地点”行去。而后, 伪警察队本部又陆续派出唐振东、程滨、崔胃峰等各队增援力量。下午4 时, 敌人来到山间“约定地点”1“小房”处 (农民收割庄稼时的窝棚) , 未见人影。原来, 杨靖宇为防止意外发生, 离开了“约定地点”。但敌人见到了他留下的大脚印, 便寻脚印来到三道葳子703 高地, 发现杨靖宇, 立即向山上岩石缺口处的人影开枪, 同时分两路包抄过来。杨靖宇发现“讨伐队”, 便在密林中且战且走。此时, 他已经数日粒米未进, 只以草根树皮和棉絮充饥, 所患感冒和左臂所受枪伤皆未痊愈, 身体十分虚弱, 因此跑的很慢, 交战中被逼到老恶河旁。在490 高地, 双方相距50 米, 敌人执行伪警察队本部“想办法活捉杨靖宇, 劝他归顺, 以便把他的才能引导到我们有利的方面”的指令, 大声高喊劝降。在敌人的包围中, 杨靖宇顽强斗争。西谷喜代人、益子理雄等见他根本没有归顺之意, 便下令“干掉他”。这时, 敌人进一步向杨靖宇逼近, 双方最近距离仅约20 米, 经20 多分钟的交战, 他左手腕被击中, 手枪脱落。此时, 他一面用右手继续射击, 一面用左手去拿掉在地上的手枪, 但左手已经不能握枪。这时, 他的胸口好像被猛击了一下, 一颗子弹 (叛徒张奚若) 击穿了胸膛。顿时, 天昏地暗, 视线模糊, 洁白的雪地渗透了殷红的鲜血。即使这样, 他依然睁着眼睛, 手里握着那只20 响的匣子枪……4 时30 分,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时年35岁。
将门之后逞英豪
1915年9月20日,黎明的微曦刚刚映在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丰乐河宽阔的河面上,河畔绿树浓荫笼罩下的“董家圩子”里,传出一个男孩“呱呱”坠地的响亮哭声,伴随着人们的欢笑声,打破了古镇清晨的寂静。按辈分,这个男孩起名董必旭,字寅初———因为他生于旭日将出的寅时初刻。
董家圩有百余间房屋,前后5进,沿河堤次第排开,另在三河西街也有数幢市房,是董寅初的祖父、著名淮军将领董履高所建。董履高和叔父董大义出身贫农,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打到三河,参加了太平军。董大义功封将军,率部驻防江苏常熟时,淮军来攻。他听淮军将士讲的都是合肥家乡话,勾起乡情,遂率众投入淮军,编为义字二营,仍由叔侄二人统领,二人后来均官至提督。董履高历任贵州安义镇总兵、直隶正定镇总兵、江苏淮扬镇总兵、安徽寿春镇总兵等。1884年曾参加中法谅山战役,《清史稿》“董履高传”记述:“十月(1884年11月),徙屯枚,与法军血战数昼夜,左足中炮几断,当轴遽易之,谅山遂陷。”他身负重伤,被迫离开抵御外侮的战场。1905年,董履高任寿春镇总兵,适逢淮河发大水,寿春周围一片汪洋,“城不没者数尺,履高晨夜徼巡,修补救护,城得无虞。”1906年冬天,他在巡视泗州防营时坠马,引发旧伤,回三河故里疗养。1908年,这位叱咤风云的爱国将领在老宅与世长辞。他的爱国精神被其孙董寅初继承,发扬光大。
1928年秋,董寅初离开家乡,到苏州东吴大学附中读初中,与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同班。他的哥哥董叔照读高中,兄弟俩是学校著名的体育明星———田径100米、400米冠军,都曾参加全国比赛。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年仅16岁的董寅初积极投入抗日救国的行列。他与同学们一起坐火车到南京请愿,被关押2天后押回苏州。他们继续罢课,被校方开除。董寅初来到上海,于1934年夏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实业管理系学习。他喜爱写作,同时还担任交大校刊的记者兼编辑。“一·二九”学生运动时,董寅初组织召开学生大会,成立救国会,被选为3个执行主席之一,成为学生领袖。交大救国会联合各大学爱国学生组织向国民党上海市长吴铁城请愿抗日,声援北平的学生运动。作为声援团的负责人,董寅初对这次活动作了精心策划。他们午夜行动,成功地避开军警的拦截,于清晨到达江湾国民党市政府,迫使吴铁城接见学生代表。董寅初在抗日救国斗争中展现了他的组织才能,逐渐成熟起来。
南洋办报抗日枭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董寅初在上海继续未完成的学业。1938年交通大学毕业,到香港参加《申报》的编辑工作,成为报人。此时,董寅初兄妹6人,大哥早夭;二哥董晓存在老家主持家务,遭土匪洗劫,又惊又急,一病而亡;三哥董叔照在九江溺水而亡;妹妹随母亲逃难到四川江津,天各一方,讯息难通。青年董寅初把遭逢国难当头、家破人亡的痛苦,转化为极大的抗日热情。他以报纸为阵地,宣传抗日救国,揭露日军暴行,向海外侨胞报道国内抗战情况,争取援助。董寅初和港英当局斗智斗勇,巧妙地躲过了一次次审查(因为英国当时处于“中立”),撰写、编发大量文章,产生很大影响,受到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赞誉。
1939年8月,董寅初从香港只身来到印度尼西亚巴达维亚城(今雅加达),到《天声日报》工作,随后创办《朝报》,任经理兼总编辑。不久又与陈嘉庚先生一起创办《南洋商报》等报刊,在华侨中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成为东南亚闻名的爱国报人。
1942年1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3月1日,日军在爪哇岛登陆,5日占据巴达维亚,大肆搜捕抗日人士。董寅初于3月3日离开巴达维亚,躲到茂场乡下。4月底,日军冲进他的报馆,逮捕7名员工,董寅初再次出逃,一路向东逃亡。在芝巴德附近与避难的张国基、李春鸣等人相遇,他们一起以保护侨民安全的名义,组织武装守夜队,准备配合盟军反攻登陆。不久,他们与中国政府派驻爪哇的秘密情报小组取得联系,董寅初利用记者身份帮助他们搜集日军情报。
不料1942年10月的一天夜晚,2个年轻人在运送无线电发报机途中,被日军发现,日军随即在爪哇开展大搜捕。董寅初逃往泗水乡间隐藏,于12月23日被日军宪兵逮捕。在审讯中,面对凶残的日寇,他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始终没有透露半点抗日组织的讯息。坚持说组织守夜队是为了保护华侨安全。日军给他定了三个罪名:办报发表抗日言论、逃避逮捕、写反日文章。判他7年牢狱。在狱中,他仍用各种方式宣传抗日。同囚室的一位荷兰难友很钦佩他,为他画了一张素描像赠给他。董寅初一直珍藏家中。
1945年8月中下旬,日本已宣布投降,但爪哇日軍封锁消息。董寅初通过秘密渠道获知消息,与原巴达维亚市市长(荷兰人)、印尼人校罗玛一起代表难友与日军谈判,据理力争,日方不得不将关押的人分批放出。8月底,坐日本法西斯3年半黑牢的董寅初出狱时,受到当地华侨热烈欢迎,他成为南洋华侨中闻名的抗日英雄和华侨领袖,担任了中华侨团总会总干事兼华侨治安总会主任。印尼“糖王”、建源公司老板黄仲涌慕名请他加盟,董寅初由此投身实业界。
实业宏图救国梦
1947年,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梦想,回到阔别10年的上海,担任建源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
建源公司,是由福建人黄季信创办的一家华侨企业,有一百多年历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大发展,成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一家企业,因经营爪哇糖而名扬海外,被誉为“糖王”。1933年后,建源公司在上海、广东投资兴办的糖厂、酒精厂、橡胶厂,先后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中灰飞烟灭,机器设备被日军拆卸运回日本。董寅初回来,便着手恢复建源公司的产业,发展民族工业。
nlc202309041521
然而,当时国民党政府又发动内战,极力掠夺战略资源,工厂是一片废墟,市场物价飞涨,一片惨景。他“振兴实业”的美梦无法实现。1949年,当上海解放的炮声响起的时候,很多人又一再劝他出国。董寅初毅然决定留下来,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上海解放不久,在政府的支持下,董寅初用了一年時间,重建已倒闭18年的“建源公司”浦东陆家嘴的亚洲最大酒精厂,改为上海溶剂厂,恢复生产。为国家提供了急需的第一批高级化学溶剂,并有部分出口。为打破反华势力对我国实行的经济封锁作出贡献。1956年,董寅初把上海溶剂厂和后来创办的两家企业,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先后任合营总公司副经理,华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为上海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丹心一片献侨胞
1956年,董寅初被选为新成立的上海市侨联副主席、后任主席,从此献身侨务工作。他捐出自己的全部积蓄40多万元,创办华侨大厦,成为联系海外华侨和归侨侨眷中心。华侨大厦几经改建,至今已成为几十层高的摩天大楼,巍然矗立在延安中路129号。踏上高高的台阶,进入大厅,迎面金光闪闪的“华侨之家”几个大字,便是董寅初亲笔题写。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以更大的热情向海外朋友宣传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号召“三胞”回祖国投资,主动做好外引内联。他先后担任很多重要职务,都与侨务工作有关。1980年,董寅初加入致公党,当选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主任委员。1983年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并担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1986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兼外事联络委员。1988年4月当选为中国致公党中央代主席。1988年12月后,先后当选为致公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还是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1997年11月,在致公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董寅初主动让贤,推荐原副主席罗豪才为接班人,他被推举为名誉主席。他任中国致公党主席期间,坚持以“侨”搭桥,10年间协助引进外资12.9亿(折合人民币),港币7.8亿元,美元14.1亿元。为祖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和扩大对外交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上海浦东的开发,更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他和交大老同学、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学家林同炎一起,提出开发浦东、修建浦东大桥等重要建议,并多次陪同邓小平、江泽民、吴邦国等领导人和各界专家学者考察浦东。他的很多重要意见,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专家们的肯定。
董寅初于2009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书的作者杏绵实在让我佩服,一个人竟能将一部描写战争英雄的红色书籍改写的如此生动,看了仿佛主人公就在自己眼前,令人赞叹。
刘胡兰生在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家里人勤俭过日子,但这个平凡的家庭却铸造出了刘胡兰不平凡的一生。
胡兰想上学,但她那重男轻女的奶奶却是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赞成,好在后来村公所下了通知,所有适龄儿童都要上学,胡兰总算如了愿。
可好景不长,1940年以后,阎锡山暗中与日寇勾结,这样一来,日寇就抽出大批兵力向抗日根据地蚕食,同时实行“强化治安”。云周西村的环境一下子就变坏了,日军、伪军、汉奸、狗腿子,经常到村里清查户口,危害百姓,胡兰不能上学了只好在家里和奶奶学纺线,学做针线活儿。
刘胡兰以为抗日政权没有了,只能当亡国奴了,后来她才知道,抗日组织名义上没有了,实际上都转入了地下,她的好友金香、玉莲的家就是他们的落脚点,胡兰常到金香、玉莲家,日子久了,就和干部们熟悉了,经常听到他们说一些抗日的道理,于是她对抗战胜利也充满了信心,对共产党闹革命也有了一些认识。从他们口中还听到一些根据地军民不怕死,和敌人英勇战斗的动人事迹。
后来,胡兰不顾家人的阻挡,和金香、玉莲一起上了妇女训练学习班,取得了抗日干部的信任和肯定,当上了妇女干部。
在接下来的“纺棉花”和“做军鞋”的故事中,突出了胡兰热心、聪明、一丝不苟的好品质,同时,有一位骄傲自满的干部——石五则也浮出了水面。
紧接着,一大群的抗日伤兵来到村子里,其中有一个王连长,长了一身疥,胡兰不怕闲言碎语,隔三几天就去帮他洗衣服、抹药膏、烤疥疮。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经过生死逃亡、斗争,胡兰不幸落入了敌人的.魔掌里,卑鄙的日本人和狗汉奸,举行一场恐怖的“自白转生”就是逼迫共产党战士交待知道的一切,否则就会被乱棍打死,不管敌人怎么严刑逼供,胡兰就是什么也不说,仗势欺人的汉奸没办法了,只好杀鸡给猴看,把为抗日立下汗马功劳的石三槐和石六儿杀了,见胡兰还是不肯就范,就又杀了一些陈照德区长的亲属,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那个以前勤劳的石五则!没错,他背叛了共产党,背叛了把他养育大的共产党!
敌人一把把胡兰推到了沾满烈士鲜血的铡刀上,还顺手抓了一把草扔到她脸上,问她到底投不投降,胡兰甩掉脸上的草,用大眼睛瞪着敌人,嘴角浮起一丝冷笑,敌人被激怒了,铡刀落下来了,鲜血像火山喷出来的岩浆,直冲云霄。鲜血像一朵朵鲜红的小花,溅落到四方。刘胡兰同志为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光荣牺牲了!
读到这里,我的心碎了,一位多么伟大的姑娘,为了祖国贡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抗日战士知道后,来到了战士们死去的地方,报了一些血土,去攻击日军,为死去的人报仇,一番苦战,日军落荒而逃,战士们怀揣着云周西村的血土欣慰的倒下了。
收集人:谭涵文 二〇一六年四月十七日
抗日英雄谱
1、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2、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3、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4、儿童团团长海娃(鸡毛信)
抗战时期,儿童团长海娃经常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如果有敌人来,他就给村里发信号,叫人们提前逃避。一天,他接到民兵分配的新任务:给八路军送封鸡毛信。没想到半道上他遇见了日本鬼子,海娃急中生智,扑到”老头羊”身上,将信拴在羊的大尾巴里。
信的事是瞒过去了,但小胡子队长看中了他的羊群,连羊带人都抓了回去。海娃凭借着勇敢机智保住了鸡毛信。最后,鬼子被海娃引进伏击圈,八路军全歼了敌人。
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八路军又袭击了一个日本鬼子的据点,活捉了猫眼司令。
5、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倒了下去。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6、两个小八路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7、少年游击队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一行人刚被李公公带回村边,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8、永远的丰碑——杨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9、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10、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11、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黄继光牺牲三四天后,瞅住战斗中间的间歇机会,我们收容所的三个女卫生员,官义芝、何成君、我和不知道名字的男战士,一起把黄继光的遗体弄到我们收容所的坑道旁边的几颗小松树林子里来。当时,他的尸体两只手仍然高举着,保持着趴在地堡上的姿态。
在整理黄继光的遗体时,我们发现他的胸膛前被火药烧黑了,弹洞像蜂窝似的。后背脊骨被子弹打断,肉被带出来,形成一个很大的血洞。他身上背着的手电筒和水壶也挨了敌人的不少子弹。衣服上的鲜血早已干了,紧紧地沾在他的身上,是我用剪刀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慢慢剪开,然后用热水慢慢地润着一块一块的撕下来,可在给他穿新衣服的时候,他那高高举起的双手把我们难住了,怎么整也整不下来,怎么办呢?我们一合计,决定用几个汽油桶烧水,用热水毛巾捂他的手臂。捂到了第三天,黄继光的双臂及整个身子都软了下来,四肢都能够活动了,我们方才给他穿上了一身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然后将其装进了一口从祖国运来的棺材。
12、英雄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
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攻占金化以西391高地的战斗中,他所在连队担任突击任务。战前,他和连队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仅60米的地方执行潜伏任务,但在潜伏到第二天中午前,他不幸被敌人打来的燃烧弹击中。在这生死紧要关头,他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1岁。他的牺牲保证了全连队潜伏任务的胜利完成。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当晚就胜利地攻占了391高地,全歼敌军1个加强连。
13、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14、赵尚志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15、八女投江 宁死不屈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上有着用金字刻的她们八人的名字,后面注着她们的民族以及所属的队伍。
16、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 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1933年,枣庄中兴煤矿公司创办私立中兴中学,两年后改为中兴职业中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李鉴恩从职业中学毕业后,直接考入枣庄中兴公司工作,谋取了一个月薪30块银元的财务会计职位,这在当时可算是高薪。
安逸的生活没让李鉴恩过多久,随着卢沟桥的一声枪响,抗战爆发,日军一路南下,宁静的枣庄也未幸免,随即枣庄学校停课,中兴公司停产。日军占济南,吞滕县,枣庄城危在旦夕,一天竟遭日军12架飞机的轮番轰炸,百姓惶惶不安,中兴公司也被迫南迁汉口。就在这时,不能正常上班的李鉴恩听同学说国民党的军训部长白崇禧要来枣庄特招一批回教青年加入黄埔军校学习。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一腔热血的李鉴恩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枣庄回民协会的保举推荐下,准备投考黄埔军校。
1937年农历11月中旬,21岁的李鉴恩眼含热泪,告别即将临产的妻子,然后看着母亲叫了一声娘,顶着凛冽的寒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李鉴恩是带着表侄李忠贤一起,辗转来到广西柳州,进入黄埔军校第15期炮科学习的。
经过9个月艰苦的入伍生训练,李鉴恩正式成为黄埔军校六分校的一员,然后被分到贵州都匀炮校学习。
据李鉴恩生前回忆,最令他难忘的是,在他上黄埔军校的时候,正值国共合作期间,作为共产党方面的邓小平曾给他上过课。邓小平问:你叫什么名字?他答:李鉴德(曾用名)。邓小平说:你别起这个名字,我给你起个能文会武的名字吧,叫李斌。于是,李鉴恩开始使用李斌这个名字很多年。
1939年9月,日军集结10万兵力,分别从赣北、鄂南和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方向发起进攻。时任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的薛岳为保卫长沙,采取防御湘北为重点,调动中国军队24万多人参加此战,于是,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此时的李鉴恩正好刚刚从黄埔毕业,便积极投入了这次会战,并于一年后的9月,再次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屡建奇功。
长沙会战结束以后,李鉴恩又参加了湘西会战,在雪峰山一带御敌。一次在接受驰援武冈的战斗任务后,李鉴恩所在团途经湖南綦江冷水铺停车吃饭,遇一个老百姓问:你是什么部队?李鉴恩答:炮30团。老百姓很惊讶:30个团呀?李鉴恩点了下头。
经过三日夜疾驰,李鉴恩部傍晚到了武冈,迅速调整炮位,开始了猛烈射击,敌人闻听后,连夜撤退。原来日本人得到一重要情报,说此次国军来者不善,竟来了30个炮兵团支援,为免受炮兵轰击,只好悄悄撤离。因打响第一炮的就是李鉴恩,国民政府为他颁发了10万元奖金!原来,那个在冷水铺问李鉴恩的老百姓是个汉奸,多亏李鉴恩讲来了30个炮团支援,才改变了战局。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日本鬼子宣布投降那天,李鉴恩他们兴奋无比,就跑到饭店喝酒庆功。正遇见一个已经投降的日本军官也到饭店吃饭,日军军官进去一看都是国民党军官,马上深鞠一躬说,长官我可以在这里吃碗面吗?李鉴恩站起身来,凛然道:吃饭可以,但你不能站着吃,更不能坐着吃,得蹲到门后边去吃,因为你们在我们中国八年,作恶太多!那个鬼子军官果然端了一碗面,缩到一个墙角,满面羞愧地蹲着吃完了一顿饭。
李鉴恩在抗战期间经历了许多险境,可谓充满传奇色彩。有次在街头见两个老百姓因用假银元买东西发生争吵,李鉴恩目睹后,自己就掏出来一块真银元给换了过来,后来参加长沙会战时,他和两个战友站在一起,被鬼子打了冷枪,前后两个人都不幸中弹牺牲,而鬼子的枪正好打在他身上的那块假银元上,得以保住了性命。有一次,日军把他们团团包围起来,上面飞机扫射,下面大炮轰鸣,杀得他们无处藏身,无奈只有强渡湘江。因为没有船只,他的卫士就找一根大树干当船,可是李鉴恩却不会水,卫兵于是用一根绳子把李鉴恩捆在木头上,总算渡过了湘江,躲过了围追堵截。
流落关东走向革命
1897年10月20日,罗明星出生于黄河岸边郓城县李集乡罗楼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罗明星13岁那年,父亲病故;15岁时,山东又发生了百年未遇的旱灾、虫灾,其母亲带着全家人,背井离乡,一路逃荒,最后流落到吉林九台谋生。
1915年,罗明星18岁。一天,他在源茂栈院内捡喂马时丢在地上的草节和高梁粒。栈里的老板硬说他要偷东西,把他毒打了一顿,罗明星一气之下,跑到旧军队中当了兵。
勤奋好学的罗明星,很快掌握了一些军事技术,并被提升为班长、排长。后来,军队里的黑暗,使他毅然回到九台,在火石岭煤矿当了一名矿工。一次,老板为了多赚钱,作出两项规定,一是裁减部分工人,二是延长工作时间。
在罗明星的组织领导下,罢工开始了。罢工持续了两天,公司被迫答应了工人们的全部要求。事后,公司得知带头闹事的是罗明星,妄图加害于他。在吉林东站(火车)站长、爱国志士王文和的帮助下,罗明星脱身来到吉林东站当了工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罗明星决定在国难当头时尽匹夫之责。1932年夏,罗明星和几个要好的朋友,用一根铁管造了一支枪,袭击了在浴池洗澡的日本兵,夺了几支枪和手榴弹,到九台桦树沟拉起了抗日队伍。为了表示强烈的抗日救国之心,罗明星将母亲、怀孕的妻和孩子送回郓城老家,只身留在关东,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1932年4月25日夜,罗明星带领队伍打进九台县守备队,击毙伪连长,缴获长短枪70多支。经过说服教育,守备队中有20多人当场参加了罗明星的队伍。同年7月,队伍扩大到近千人,罗明星将队伍带至沐石河拉腰子大庙进行整编,被众人推举为司令。为了便于联络各方抗日力量,队伍对外称“三江好”,意思是说要使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两岸的父老弟兄团结起来共同抗日。为了昭示大家明确立军的目的,队伍对内则称“抗日义勇救国军”,意思是说这支队伍的宗旨是抗日救国。
从此,罗明星真正成了吸引广大群众,给人民带来希望的一颗明星。
东北虎将抗联英雄
抗日义勇救国军建立后,多次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使敌人闻风丧胆。后来,队伍逐渐扩大至6000人。
1932年农历10月初,天气渐寒,而罗明星部部分官兵御寒的棉衣和棉被尚无着落,这时,驻守九台的伪铁道守备队派人前来劝降。罗明星见状,决定以“假降”换取日伪枪弹被服,壮大力量。于是,他于农历10月18日率部3千余众,分散在吉长铁路线两侧,假作整编欲降的样子,提出需要棉衣500套、长枪500支、机枪两挺及子弹等条件。,当驻守九台的伪铁道守备队从新京将这部分被服枪弹运来,送到指定的地点并落入“三江好”队伍手中时,罗明星乘机率部反攻九台,首先攻进铁道南,然后捣毁了伪县政府。此次胜利,使“三江好”抗日义勇救国军的抗日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致使伪九台县政府一度迁到吉林办公。当时,日伪当局在评论“三江好”抗日活动时也承认,这是“以企图袭击吉林市及九台县城为最者”。
罗明星早就听说过杨靖宇的大名,非常渴望能够得到杨靖宇的领导,便主动派人与杨靖宇联系。1933年7月,杨靖宇邀请罗明星到南满游击队共同研究联合抗日事宜。在南满游击队根据地磐石县玻璃河套地区,罗明星与杨靖宇会面了。杨靖宇从联合抗日、共同救国,谈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及具体抗日措施,致使罗明星眼界开阔了,胸怀宽广,这时的罗明星才开始将局部的抗日斗争与整个中华民族利益联系起来。随后罗部被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九支队,罗明星任支队长。从此,罗部的作战任务便纳入了东北抗日联军的作战计划,罗明星走上了抗日救国的崭新历程。
1935年7月29日晚7时30分,“满洲国”京图线204次国际列车,行经土门岭、营城子区间时,受到罗部武装的袭击,列车脱轨颠覆,武装人员冲入列车,高喊“杀日本人!”共杀死9名日本人,并将25名日本人及专为日本人办事的朝鲜人带走。由于此事在国际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就连日本《历史写真》画刊昭和十年(1935年)八月号上也不得不刊载此事的文字和图片报道。
将计就计智战野田
当时敌人为了除掉罗明星这个心腹之患,烟筒山的日军头目野田,采用了诱降的花招。一天,烟筒山日军司令部发出了一道请帖,邀罗明星前去赴宴。罗明星认为这是消灭敌人的良机,决定将计就计前往赴宴。安排就绪后,罗明星便带领100名精兵和4名警卫员前往日军司令部。
日军司令野田一见罗明星带来的只是一小部分人马时,脸上又复露出了笑容。他一边和罗明星打招呼,一边在一个鬼子的耳边嘀咕了几句,接着一挥手,假惺惺地说:“请!”不一会儿,酒和肉都端上来了,野田把白手套摘掉,用大拇指得意地摸了摸鼻子下面的黑胡,“罗明星,今天你的来了,别的干活的没有,就是让你投降,为皇军干事,官,大大的给!”
罗明星不作声。野田以为有希望,他亲自倒满一杯泡着长白山人参的白酒,端上去,殷勤地说:“你的,想想的看,你们在座的五个人,加上外边的,也不过百人,不投降,统统的有来路,回路的没有。”“不过有一个条件。”“你们的军队必须全部撤出我们中国的领土!”罗明星话音儿刚落,只见野田的小绿豆眼儿一瞪,脸上的笑容一点也不见了,他旁边的一个家伙立刻端着刺刀向罗明星扑来……就在敌兵的刺刀刺向罗明星的这万分紧急的一瞬间。只见罗明星的一个警卫员飞起一脚,踢在旁边一个敌兵的屁股上,那家伙不自觉地跳了起来,不偏不斜,正好就落在那刺向罗明星的刺刀尖上,一股鲜血溅满了墙!
那个日本兵把刺刀从伙伴肚子里拔出来,眼珠子都气红了。他转过身来,端着刺刀,使足劲扑向罗明星。警卫员眼疾手快,把匣枪别在腰上,跨前一步,左腕把敌兵的刺刀往上一搪,右手一拳打在这家伙的太阳穴上,只听这家伙像吃了粘豆包噎住了似的哼了一声,一个后仰摔在地上。这时罗明星的另一个警卫员,运足气向敌兵的肚子上猛劲一踩,一股鲜血从敌兵的口中喷了出来……野田盯着地上两具尸体,吓得战战兢兢,秃头上沁出细汗来。
罗明星纹丝不动地坐在椅子上,微笑地看了看野田。野田嘴唇抖了抖,突然冷笑起来说:“罗!你的勇敢,我的佩服,不过,我的提醒你,你还想活着回去吗?磐石方面的皇军,马上的赶到。”野田抽出战刀举过头顶,一步步向罗明星逼来。几个回合,野田的鼻子塌了,血和脑浆淌了一脖子,这家伙像个谷个子似的倒下去了。
枪声一响,烟筒山的敌人乱了营,顷刻间无数鬼子向司令部扑来。外边的100名精兵立即向敌人发起冲锋,双方展开了肉搏战,打的非常激烈。由于日军已如无头的苍蝇,很快便溃不成军。驻扎在磐石的日伪军闻讯赶忙增援,结果被埋伏在树林的罗部击溃。
烟筒山之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就连当时的东京广播电台也以震惊的口气报道了这一消息,罗明星的威名进一步远扬,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民众的抗日斗志。
1938年10月15日,由于叛徒出卖,罗明星不幸落入敌人的魔掌。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我死了,反满抗日不会停止。日本必败,满洲国必亡。”1939年5月20日,罗明星英勇就义,年仅42岁。解放之后,国家民政部追认罗明星为革命烈士。
【著名的抗日英雄】推荐阅读:
让我感动的抗日英雄作文10-06
抗日英雄事迹材料09-22
抗日 英雄人物 故事10-07
抗日小英雄主题班会06-07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10-23
抗日英雄小故事读后感10-04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05-27
抗日战争的地位和作用10-10
王维的诗句著名05-24
古代著名的游记散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