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幼儿主题活动的论文(精选11篇)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作为一种教育观念或指导思想,以某一主题为脉络来提供一个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课程。它以整合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幼儿有意义学习;建立各领域教育内容之间的自然衔接;实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最大教育的价值。主题活动优势明显,但主题活动的活动性、开放性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面,笔者就实践和调研的分析,浅谈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判断活动总体意图
对主题教育价值的判断过程是教师个人或群体对自身工作意义和实效的权衡与解读,它的重心是教师对主题活动的价值澄清。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上的原有主题进行有目的筛选,对可能开展的主题价值予以判断。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实际,进行不同主题活动方案的编制。这种方案重组的呈现方式,给了教师一个很大的裁剪空间,教师只有掌握主题活动的总体意图,才能使幼儿处于有意识的主动学习状态。主题的生成一般由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而形成。
如:一天早晨,幼儿园附近的马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孩子们来园时恰好目睹了事故的相关情景,纷纷谈论起来:汽车为什么会相撞?司机没有看到红绿灯?喝酒了吧?警察叔叔呢,怎么没来指挥交通……一场围绕“交通安全”的讨论和探索就此揭开了“我在马路边”主题的序幕。活动正是建立在幼儿前阶段对“汽车”的浓厚兴趣上,根据兴趣点,结合孩子们的所见所闻,老师为孩子及时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我在马路边”。其教育价值在于:帮助幼儿“了解社会生活,学做社会人、学会生存”;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及早融入现实社会。以期待在主题活动结束后,幼儿对马路周边事物的有意注意能力有所增强;对社会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一些事物的认知意识有所提升;相信幼儿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自我保护、规则意识)也有所增强。
二、确定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合理整合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利于其长远的发展。贴近幼儿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个主题活动,很难同时实现五大领域的目标。教师需要将主题活动的教育内容予以整合,寻找“集体教学―‘上课’,区域活动―‘游戏’”等内在之间的相互关联,克服各领域间的不平衡性弱点。主题内容的整合应着眼于广泛性和启蒙性,需要与领域活动交融在一起,根据主题进展适时调整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师在整合主题内容和形式时需要考虑:
1.关注五大领域课程的均衡。以保证幼儿基础性课程的学习,让每个在园的孩子都能接触并学习到基本的、广泛的、相对平衡的课程经验,获得最基本的发展。
2.支持幼儿多元化的学习。将主题活动作为“拓展提高”或者“选择性课程”,充分考虑并尊重每个幼儿发展的特点、兴趣、智力水平和学习方式,因人施教。
3.注重内容与方式的多样化。以整合的思路呈现主题进展,围绕幼儿的生活轴心,将主题活动的内容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在主题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需要,实施形式多样化的生活活动。在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及方式上的多样化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把握以下方面:
(1)明晰主题活动目标。深入研读“主题说明”,搞清学习什么、活动的脉络是什么;避免滑向传统教学的惯性轨道;要从孩子的兴趣倾向和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找到进入主题的切入口。
(2)丰富主题活动“给养”。围绕主题脉络提供各领域整合的、丰富的“给养”,制定一份完整的主题活动安排表来保证主题与各领域的相互融合,为教师更好地掌握内容和形式的融和提供保障。如:“交通安全”主题计划中,就涵盖了主题目标、问题板、资料展板、区角活动、联系栏、可利用的教育资料(如,集体教学活动:儿歌、社会活动、音乐、体育、角色游戏)及可利用的周边环境等丰富内容。
(3)构建主题活动形式。围绕主题脉络有目的地结体教学活动、日常活动、区域活动、家园共育、环境创设这五个方面,使之互为支持、互为补充,为幼儿提供多途径、多形式活动和多元互动的建构实践机会。
三、材料和主题的有机匹配
“环境是第三位老师”,它就像一位不说话的教师,默默地发挥着它对促进幼儿各个方面能力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材料是环境创设的“原料”,也是幼儿学习的载体,更是促进幼儿学习的工具。在主题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
1.提供适宜材料,创设与主题开展相匹配的环境。让幼儿与主题相匹配的环境对话,不仅能使幼儿的新、旧经验产生剧烈的碰撞与摩擦, 更能调动幼儿积极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新知识。使幼儿在质疑、问难的情景中不断成长。如:鲜花是幼儿接触最多、喜爱的植物之一。当幼儿对鲜花有了一定的了解后, 老师再适时呈现一盆散发着香味的干花,就会引发幼儿新的兴趣,产生新问题。“这是真花吗?”、“不对,真花需要喝水的,这瓶里一滴水也没有”、“这到底是什么花?”这时,教师再引导他们带着问题,找寻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以十分积极的态度从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更发展孩子的探究热情。
2.利用主题墙,创设与主题深入相对应的互动环境。通过“主题墙”载体,汇集与主题对应的资料和信息,吸引孩子与“墙”产生互动、交流,使经验和信息达到共享。 为每个孩子提供表达、表现的机会,让主题墙成为孩子探索、分析新问题的场所。当然墙环境的创设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环境与材料不仅能给予幼儿探索的灵感和活动的启示,还能促进幼儿探索的深入发展。
3.结合区域活动,创设与主题发展有机结合的`环境。主题环境的创设还应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这是一个不断渐进和变化的过程。如主题《吸水的秘密》,教师先布置孩子找来:棉花、海绵、木塞、泡沫等材料投放在科学区,让孩子一一尝试,放在水中时,哪些东西能吸水?再提供不同材质的纸(报纸、毛边纸、锡箔纸、餐巾纸、打印纸),再次探索、尝试,通过操作让孩子了解到:不是所有的纸都能吸水;不同的纸吸水的速度不同。延伸活动,在自然角中提供芹菜、洋葱,激发孩子深入了解植物吸水的秘密。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在区域活动自主、轻松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同时,环境的创设还具有跟进性的特点,它应随主题的深化而变化,才能充分体现环境与教育的相互呼应与支持。
四、整理与反思进一步提升主题活动的水平
通过主题活动的整理与反思,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把主题活动不断改进,完善,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整理与反思可从以下两点入手,继以深入:
1.整理主题要落实科学性。幼儿园主题的整理,应考虑到主题的特色、主题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必须有选择地整理出新颖、独特,有创造性的主题;整理出能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有价值的主题;整理出孩子感兴趣的主题。
一、开展主题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主题探究活动,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对话关系,幼儿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直接与周围事物与现象进行对话,直接与教师进行对话。对话是平等的,是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的。将幼儿园活动设计空间让给了幼儿,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师从中撷取幼儿兴趣所致、幼儿发展所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幼儿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并在活动中不断探索,而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悬念采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思考、探索,也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的信任,这种信任建立在对幼儿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探索型教学使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成了课程,教师相信幼儿的学习、探索能力,在每个环节都创设引起幼儿感知、探索的环境,从而使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
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可以是由幼儿生成、发展的,也可以是由教师发起、推动的,还可以是师幼互动产生、进行的。如在《“六一”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中,幼儿完全是节日的主人,让幼儿收集各种颜色的气球、彩带、红灯笼、圣诞老人、中国结等。在装饰活动室的时候,请幼儿一起来当参谋,确定气球挂在哪儿好看,灯笼挂在哪儿更合适,幼儿们一一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按他们说的把气球挂起来,把灯笼挂起来。幼儿们兴高采烈地笑着,在一片融合的气氛中,我们体会到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一种理解、一种合作、一种友爱。
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理念,还要求教师的教育技能与之相适应。教师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要具有观察、记录的能力,调整计划的能力,统整和提升幼儿经验的能力,创设问题情景的能力,支持幼儿表征的能力,评价活动主题和幼儿发展水平的能力等。这有待于老师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做生活、学习中的有心人,去适应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理念。
二、开展主题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在一个可自由选择的环境中,幼儿们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在自主选择中渐渐认识了周围世界,认识了自己,也真正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探索世界的兴趣。
探索性主题活动给了幼儿更多的信任、更大的活动空间、更多的可选择环境。他们有了更多的自信和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他们变得更加开朗,自信,敢想敢说,富有想象,对新奇的事物充满探索欲望,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今天的成长,也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发展。
每次主题活动,根据幼儿比较感兴趣、关注的话题,捕捉幼儿言行中的兴趣点,来确定内容。例如,与幼儿交谈中,谈到自己是如何到幼儿园来的,引出了交通工具这一主题,在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操作各种车、船、飞机玩具,在玩中,幼儿了解到不同交通工具的不同功能、造型、用途、结构等,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轮胎上为什么会有花纹?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而潜水艇却可以在水下?飞机在天空中怎么认路等。
幼儿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的。它们所要得到的东西,常常不是依靠常规的教学活动所能实现的。真正的学习,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时间与空间上充分地开放、在内容与方式上充分地多样化,使幼儿能尽兴地探索、尽兴地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在我们面前最充分地展示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潜能,展示出他们的智慧和个性,让我们真正领略了幼儿的学习还有另一半。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身上迸发出来蓬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废旧的盒子,在幼儿的探索中,可能成为家具、房子、大桥、火车;可能成为道具、戏台、大树、机器人;圆形的东西可能成为生日蛋糕、馒头、西红柿、面包;几个药瓶子可能成为幼儿玩“去医院看病”游戏的道具。
在主题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满足幼儿需要的环境,从以往关注知识点传授,转变到关注幼儿主动探索与创造的过程,创设一个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宽松环境,着力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提供数量充足、种类齐全、可操作性强且具有探索价值、难易适度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反复尝试,从多角度感知、观察、思考,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在摆弄中发现、在操作中表达、在玩耍中想象,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能力,使幼儿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个性。
三、开展主题活动,增强教师与家长、社区之间的合作能力
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关注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初步的社会意识,为幼儿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会表达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及其活动空间,让幼儿在生活、游戏中轻松、自然地学习。长期以来,我校幼儿的探索活动已从课堂拓展到了家庭、社区、社会。如在博物馆中,幼儿发现了最早使用的磁卡;在电脑资料片中,幼儿目睹了磁卡整个制作过程;在家中,幼儿找到了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各类磁卡,他们说“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磁卡了。”我们还创设了“我在长大”“我家的杂货柜”“小手真能干”等有趣的环境,让幼儿以游戏的形式参与到各个区域。
家庭资源是主题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资源。主题展开的前期工作及开展中的活动,均离不开家长这一重要的资源,通过向家长介绍主题活动的一些情况,让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主题开展情况,也会更愿意接受、配合老师与幼儿一块积极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有关资料,家长的及时参与和支持也是主题活动开展的有效保证。如组织参观大海时,家长们及时联系了交通工具;有的主动提供摄像机给幼儿录相;有的家长自告奋勇协助我们看护幼儿等。家长资源的利用使我们的主题活动顺利进行。在《六一,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中,我把“六一节,如何装扮幼儿园?”这个问题写到“家园联系窗口”中,让家长帮助、协助幼儿想办法。没几天,五彩缤纷的气球、漂亮的彩带、红红的大灯笼、具有传统文化的中国结都收集到老师的面前。家长给幼儿提供了这么多的材料,我们老师心里既感激又高兴,发动幼儿把活动室打扮的漂漂亮亮,让幼儿们感受节日的环境与气氛。
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更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我们的蔬菜朋友》主题活动中,我们就充分利用幼儿园附近的菜市场,由于就在社区内,我们事先联系蔬菜店的工作人员,说明来由后,他们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并且积极地配合。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我们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更畅通了,与社区的联系更密切了。
总之,探索性主题活动,贴近儿童生活,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形式有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丰富了幼儿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意识、习惯与能力,引导幼儿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成功与发展。
摘要:幼儿园主题活动应遵循儿童“前学科”知识经验的建构规律,打破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整合园内外各种与教育内容紧密相关的资源,多与儿童的生活有机联系,建立在儿童已有经验和活动过程之上。本文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增强教师与家长、社区之间的合作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从而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有效,幼儿,主题活动,探索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科学活动;科学思维;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0-0140-03
1幼儿科学活动的重要性
当前,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在此之中急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日益巨大、深刻的影响作用,使得提升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凸显出更为重要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科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而儿童期是培养年轻一代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儿童科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正因如此,儿童科学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改革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日益意识到儿童科学教育对我国青少年儿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独创价值和意义。儿童科学教育问题已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核心话题。
1.1国家关于早期教育的相关政策与精神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要重视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普及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2007年7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它需要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个创新文化的培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不可缺席,而且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中,再次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任务,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指出要重视早期教育。
2008年1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国民的科学素质是自主创新的土壤”,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孕育着国家明日的创新竞争力。
总之,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是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因为没有高科学素质的人,社会就不能进入高科技的时代,就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都要从幼儿抓起,从娃娃抓起。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想造就一个科学民族,必须培植造就科学的幼儿,由此才有科学的中国”。怎样提高今天幼儿的科学素质,使他们可以承担21世纪的重任?我们认为关键在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关键在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素质以及科学教育教学能力。
1.2幼儿科学活动的优势
科学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情之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修修补补、喜欢探究和实验、喜欢观察事物、讲述发现的结果。喜欢探寻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他们对毛毛虫为什么能变成漂亮的蝴蝶感到惊奇;对物体的摆动与平衡感到兴奋;对季节的交替变化、日落日出、夜空中数不清的星星、月亮的阴晴圆缺、岩石的丰富多彩和种子发芽的魔力均感到十分惊奇。他们喜欢像科学家一样探究这样或那样的现象,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例如,他们喜欢尝试将气泡吹得更大或者使气泡保持更长时间。
科学活动是为幼儿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在科学活动中,那些符合幼儿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的科学小游戏能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某些现象和奥秘,使他们能主动地关注周围的生活。科学活动其实就掌握在幼儿手中,那就是幼儿的天性:好奇、好动、好问。因此,寓科学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通过科学游戏。幼儿可以在玩乐中学科学。在愉快体验中学科学:①科学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②科学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做事;③科学活动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④科学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做人。
2幼儿科学活动对幼儿教师提出新要求
21世纪需要有一定科学素质的幼儿教师。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社会发展趋势来进行思考:
2.1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由于电脑的出现和普及,人类生产劳动的工具智能化了,因此引起了产业结构、劳动组织的一系列变化,传统的生产劳动。尤其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及现在的第三产业大都由智能化工具执行,由此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者会用电脑,会从电脑网络中检索所需的信息,能运用知识和智慧来指挥智能化工具——计算机、网络、机器人、无人工厂、无人飞机等等,要有个性特长,要会创造。所以,21世纪的劳动者应具有以下综合能力:①通过现代手段取得大量数据——人的索取和处理信息能力;②把大量数据变为知识——人的发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③把知识变为技术——人的发明创造能力;④把技术变为产品——人的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⑤使产品占领市场——人的经营能力、协作交往能力;
2.2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求知由“学会读书”到“学会认知”,由“学会学习”到“学会求知”。这种学习更多地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既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学生学会了解他周围的生活。学会怎样认识自己生存的世界,认识自己;学会怎样继承前人的知识、怎样探索未知、怎样发现真理。这不仅仅是学会获取知识的手段——求知手段,而且是学会人生的手段——生存手段。学会求知的内涵是: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也就是把“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当作人生目的。
案例:教室里坐着一群2年级学生,他们正在上天气课。作为课程简介,老师先寻问这些学生知道多少有关天气的事,想了解学习有关天气的哪些方面,发现这些学生对天气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气温、风、雨、雪,并且知道天气预报。
然后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一组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他们负责每天上午走出教室,读出温度值,并将其记录在班级天气表上。另—组学生每天从报纸上查找风速并记录,同时学习科学家们是如何测量风力和风向的。第三组每天用集雨器测量降水量。这些数据都被记录在班级天气表上。几天的数据收集过后,这3个小组的任务互换。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们就分析数据并且将天气情况添入班级天气告示牌中。一个小组负责将这些数据输入国际互联网上的一个学生网络程序中。将这些数据与其他国家的学生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作为一个向导选择和设计活动,倾听学
生的发言。提出恰当的问题,使这些已经非常好奇的儿童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会做事:学会做事与学会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分的。要学生学会做事就应当不是单纯地传授技能,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会做事的教育中,首先要强调做事的目的,也就是为什么做事,为谁做事?做什么事?做的事情对谁有利?这就是德育,即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学会共处:“学会共处”的思想十分重要,含义深远。它的内涵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共处的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在共处中认识人的多样性,认识人在地球上、国家在世界上的位置。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学会共处,才能学会生存、学会竞争。人就是在共处和竞争中生存的。
学会做人:科学活动的教育观认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当使每个人尤其借助童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幼师毕业生能否胜任幼儿园或小学的科学教育活动这项工作?科学教育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妨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探讨:①科学活动要求及时地传播科学信息。当前幼儿教师吸收最新科技信息的能力还不够强,多数教师不会自己搜索参考引用科技信息,习惯于照本宣读。②科学活动要求因材施教,要求根据每个学生和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设计科学活动。当前的幼儿教师多数缺乏科学活动的设计能力,缺乏科学活动需要的随机教育能力。习惯于按照教材教师讲,学生听,一个教案班班用,年年使用。③科学活动要求教师具有科学活动的基本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要求教师有科学活动基本功:会操作、能思考、善创造。当前教师缺乏这些基本能力和基本功的训练,这就很难实现在活动中对学生的辅导。④科学教育活动是以获取直接经验、训练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科学教育活动的教育观提倡: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群体活动,在活动中随机教育,指导学生待人处世,学会处理和环境的关系,学会协作、学会竞争、学会生存、学会共处。
在各种活动中,教师要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行为为表率,使学生的创新精神逐渐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做人。
2.3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
当代科技发展形成的思维方式是:从绝对走向相对;从单一性走向多义性;从精确走向模糊;从因果性走向偶然性;从确定走向不确定;从可逆性走向不可逆性;从分析方法走向系统方法;从定域论走向市场论;从时空分离走向时空统一。这些崭新的思维方式使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鸿沟日趋消失,而新的视听技术又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人的认识能力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
与“从事物分析开始”的迪卡尔思维方式不同,新的思维方式主张“从整体看事物”,由分析方法走向系统方法。无疑,学校课程应当结合新兴的交叉科学向学生介绍新的思维方法,让我们的青少年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成为21世纪的主人。幼儿园、小学的科学教育活动承担着这个历史重任。可是。我们的小学、幼儿园教师在思维方法上大多保持着传统的思维方式,转变教师的思维方式无疑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电脑和网络的出现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电脑网络激发了人脑的“网络思维”方式。
3开设选修课对幼师生进行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指导
本校结合国家对早期教育的相关政策和精神。在大专一年级开设题为《科技发展与幼儿教育》选修课。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渗透科学精神、态度和方法;使学生知晓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和关心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振兴中华基础教育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懂得新科技的基本常识,会检索信息;培养学生吸收最新科技信息的能力、根据幼儿情况设计课程、设计科学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对早期儿童科学教育的探索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为学生将来在幼儿园或小学进行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科学现象。未来的幼儿教师,在幼儿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选取他们所熟悉同时又能为他们所理解的事物与现象,并将事物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原理深入浅出地融入科学活动之中。
在科学活动中怎样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怎样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
蔡冬雅
(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中心幼儿园)
摘 要:实践证明,幼儿种植活动的开展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对于幼儿的多方面发展、综合性学习行为及其特定行为的产生等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也正好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从开展幼儿种植活动的意义着手,对如何将种植活动开展得更好,更能实现其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与有识之士一起探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让孩子们快乐学习,收获美妙。
现在幼儿园大都提倡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响应的宽松的活动环境,丰富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集体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开放、自由的活动。在开展区域活动中,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等。下面结合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合理创设区域,引发幼儿兴趣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区角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效果,因此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特点:如自我保护意识弱,活动范围小,活动经验缺少等,我们创设了温馨的、暖软的、熟悉的家环境,并以幼儿喜爱的“海绵宝宝”、“天线宝宝”、“美羊羊与灰太狼”等为区域名的多个娃娃家,内设不同的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同时按照各区的活动特点将其分为相对安静的和活动性较强的两大类,如“海绵宝宝”家的阅读区、美工区相对安静;“天线宝宝”家的建筑区、角色区活动性较强。这样幼儿活动时既避免相互干扰,又相互作用和补充,形成合理结构,较好发挥整体化功能。此外我们还结合教室内外的结构合理地布置区域,如将建构区设置成完全开放型,将它设在活动室的一角,有相对开阔的空间,内设许多大型的积木、纸箱等,幼儿可以大胆的想象和发明创造;阅读区将它设置在安静的卧室中,并在地面铺设地垫,放有棉靠垫,与卧室温馨、暖的环境相一致,营造了安静的阅读环境。
一系列温馨、暖软、熟悉的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区域,让幼儿感觉象在家一样自由、温暖、他们每天穿梭于各区中,从而尽快的喜欢上了幼儿园。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选择、有针对地投放游戏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更能主动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因此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有选择、有针对地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喜爱摆弄游戏材料,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投放的玩具种类不宜过多,而相同的玩具数量要充足。另外小班幼儿的手部肌肉发育不是太完善,有的精细动作不协调,因此要准备大型的、软的玩具材料,满足幼儿需要。此外可增加成品材料,激发幼儿创造性地游戏情节。如在“天线宝宝”家,投放饮料桶制作的“天线宝宝”,准备许多珠子、玩具饼干等食物,孩子们可学爸爸妈妈喂自己吃饭的样子,一勺一勺舀起食物放进大娃娃嘴里,“快吃,可香了。”增加了游戏情节,锻炼了小肌肉群。在“美羊羊”家投放废旧包装盒,孩子们用香皂盒代替香皂给美羊羊“洗澡”,还给美羊羊抹上“香香”。美羊羊病了,他们会拿出温度计测体温,打针,吃药等,模仿得有模有样。每个娃娃家准备上不同的操作材料,锅碗瓢盆一一俱全,满足了幼儿玩的天性。在建筑区投放废旧纸箱,孩子们由最初的摆长过渡到垒高,最后过渡到几个人合作垒高,孩子们在倒、垒之间开心游戏,不停探索垒高的技巧。丰富的各种材料给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幼儿的游戏情节得到发展。
此外区域材料的投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游戏的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游戏的兴趣和质量。如在“喂娃娃吃饭”中,如果总是用勺子一勺勺舀珠子或玩具饼干玩,孩子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在后来的游戏中,我们准备了花生米、食物饼干,并告诉孩子们这些食物必须用蒜臼子捣碎了才能喂给孩子吃,增加了游戏环节,孩子们兴趣依旧盎然。
三、根据游戏进展,教师适时介入,正确引导幼儿再游戏的欲望
区域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但是在游戏中也经常看到有的幼儿玩着玩着就不玩了,开始到处窜区,打扰了别区幼儿的正常活动。经过观察分析原因有三个:一是操作材料引不起幼儿兴趣了;二是幼儿活动中遇到困难进行不下去;三是幼儿好动,注意力不稳定,易受其他区域活动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时刻观察幼儿的兴趣和操作情况,选择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支持、引导,激发幼儿再游戏的欲望。如:一天早上,我习惯性地观察着每个活动区的情况,观察到“小医院”时,发现“小医院”里的三名幼儿还没进入到游戏状态,虽然有了护士、医生、药剂师的角色,但是没有玩起来。我假装肚子疼走到护士那里,“小护士”问我怎么了,我说要挂个号,她立刻用笔在纸上划了两下,给了我张小纸条,于是我来到医生那里,医生又是用听诊器,又是摸摸等,“确诊”后给了我一个小条,让我去取药,到了药剂师那里,他很认真的找了瓶药搁在我手里,但没告诉我如何吃,我赶忙问他这药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几片呀!他琢磨了一下告诉我:“一天一次,一次6片!”。离开之后,我又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发现他们活跃了起来,互相商量着互换角色,而且他们这次要比刚才玩的更丰富了,这个“小医院”终于“活”了起来,孩子们不会再仅仅是担任自己的角色,自己玩自己的,而是把自己的角色融到了一个大环境里,这可能就是老师适时介入的作用。教师一定要观察到幼儿活动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时机进入到游戏中,通常可在里面担任一定的角色。如在用纸箱垒高的游戏中,开始只是你一个我一个的抢着往上加高,不管叠放的顺序,结果垒不到5-6个箱子便倒了,开始孩子们还是很高兴,后来慢慢地垒不高,就互相埋怨起来,谁最后垒的,就不让他玩了,有几个孩子便哭着告状:“老师,XXX不让我玩。”看到孩子们这样,我及时介入到游戏中去,启发指导孩子观察垒不高的原因:各自摆自己的箱子,箱子底没摆齐,小朋友没有互相帮助等。孩子们找到了垒不高的原因,因此在下面的游戏中,他们专门找出了一个孩子整理不齐的箱子,结果箱子越摆越高,可是新的问题又出来,孩子们个子矮,往高处摞时够不着,其中一个便搬来小板凳,一个仔细的幼儿站在凳子上继续往上垒。此游戏环节可看出孩子们之间已经学会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学会分工合作了。
1、形成机制,为园本教研提供保障
完善管理制度是园本教研的基本保障。如何构建一个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群体。幼儿园应建立,以园长、教学园长为责任人的教研体制。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
(1)形成教研网络层次管理。幼儿园如果原有的制度影响了的教师成长和保教质量的提高,就要改进制度、修订制度、完善制度,让制度为人的发展服务。
(2)自上而下的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对日常保教工作认真钻研、分析,提出合理建议,是提高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机制。
(3)形成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研究氛围。
教研内容来源于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或困惑的问题,通过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的研究,让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成为研究的主体,使幼儿园获得自我发展与提高的能力。
2、立足园本,运用教研管理策略
本着“落实《纲要》,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幼儿园应结合实际情况,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对教研管理策略的寻求上。什么样的策略是最有效的?只要能激发本园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促进其发展,提高业务能力,就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1)转变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的积极情感与需要是幼儿园教研的灵魂。幼儿园要将教研与教师成长结合起来,让所有的教师都认同教研是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激发和调动教师内在动力,让教研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
(2)搭建舞台——让每位教师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个体间的差异形成了需求上的差异。对教师的划分,可以从工作经验分为: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进行分层指导。从业务能力分为:骨干教师和发展中的教师。给他们压胆子,承担不同教研任务。这样通过为每位教师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使人人享有成长的空间。
3、创建环境——提供人文的教研环境。色彩淡雅的办公桌椅、清新典雅的插花,平实贴切的标语。为教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参与式的教研、丰富的活动内容、人文化的教研管理,为教师们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4、反思实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通过实践——反思——实践的改进——进一步的反思——实践的进一步改进。这一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研讨反思能力及教师的专业水平。如:
案例1:大班社会活动:七色花
目标:有同情心,尝试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意尽可能帮助别人。
教师讲七色花的故事,讲完后提问:“假如你有一片花瓣,你愿意用它干什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说出了:帮助盲人过马路、给他们治眼睛、给要饭的人钱,其中一位叫张晋泽的小朋友说,假如我有一片花瓣,我就当国家主席,让全世界的老太太都变年轻。
这一活动后,教师反思。认为虽然幼儿说出了成人想让他们说的话,看到了成人所想要的结果。表面上看目标完成了,但对于5-6岁的幼儿,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故事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七色花根本不存在,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假如„”,孩子们回答的也只是假如,他们完全不用对自己的话负责。七色花是传统故事,神奇的花,对于幼儿来说,只是故事里听说过,如果是侧重于语言领域,让幼儿大胆想象、进行表达,这个选材就可以。现在是社会领域,就应该与社会、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孩子们知道的、见过的、真实地、这个年龄段能理解到的内容,这样才能通过社会认知,调动起幼儿的社会情感,最后落实到社会行为中。
(5)注重指导——形成传帮带氛围。实践经历和在经验中学习,对新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我园开展了“师徒共同体”活动。师徒互相组合,学年考核从本人出勤、幼儿出勤、家长评议、教学比赛、理论考试、班级各类活动、论文荣誉、案例分析、三笔记、公开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分别以3:7的比例打分、排队(师傅占总分的30%,徒弟占70%)。
(6)借助外援——获取最新教育理念。
幼儿园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参加各种研讨、交流,既开阔教师眼界,又提升教育理念。
3、丰富活动,构建教研互动交流群体
(1)从内容上丰富:教研的内容有:教学反思、案例研讨、专题讲座、集体培训、课题化研究、个别指导、理论答辩、教学观摩、评析等形式。如:对“最近发展区”的认识,是教师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问题,我们组织教师专题讨论、学习、反思,最终认为;幼儿本来就能发展A,教师教育帮助下能发展到B,那么,B-A = 最近发展区。
(2)从方式上丰富:
实践体验式教研:是让教师通过亲身的操作去感受工作内容、程序和教法策略的一种方式。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不知道关注幼儿什么,很难体会作为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做法。换位思维让教师真正体验学习者面对问题如何思考,使教师觉察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适。亲身体验不仅是幼儿学习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教师的需要。
问题跟进式教研:是把教师工作中遇到的比较普遍或典型的困惑问题作为案例,用问题引导教师,围绕案例进行研讨。
充电式教研:是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开阔教师眼界和思路,使教师有效获得知识经验、观念行为和教学策略等的提升。如:专题讲座、教学赛讲、优秀课例分析、课题研讨、外出参观等。
文化式教研:是围绕本园文化背景、氛围、特色以及教师的素养、情趣开展的一种教研。它的目的在于:形在教研中,神在教研外。跳出教研思考教研,是教研所追求的目标。力求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教研文化。如:西餐文化、咖啡文化教研,让教师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茶道、品茶文化教研,让教师了解中国茶文化;读书沙龙教研,丰富教师生活,陶冶教师情操。让教师对“喜欢读书是一种享受”达成共识。在文化式的教研中,还可以让教师通过聊天,互相倾诉工作中的困难、遇到的困惑等,共享集体的温暖、力量。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激活教师因工作压力过大而造成的疲惫、麻木的心理和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兴趣,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4、求实创新,更好地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园本教研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这就需要幼儿园结合教师的实际与需要深入思考教研研究什么,怎样研究问题,并做好以下几个结合:
(1)教研内容能与教师当前教育实践的需要紧密结合;
(2)能与提高园所的教育质量紧密结合;
(3)教研过程能与教师常态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
(4)与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紧密结合。
一、教师应明确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许多人认为早期阅读主要是识字, 其实不然。识字可能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内容和方式。准确地说, 大量系统地识字不是儿童早期阅读的内容。我们让幼儿学习阅读, 不是要幼儿学会一批字, 能直接去看文字、写文字, 而是要让幼儿产生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兴趣, 懂得书面语言的重要性。这样幼儿就能为下一阶段在小学正式学习识字和写字等做好准备。因而,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 决不应当要求幼儿机械记忆和认读某些字, 应从 “以画为主”逐渐向“以字为主”过渡, 帮助孩子的阅读活动逐步地完成从画面到文字符号的过渡。这是教师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二、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时兴趣也是最好的学习动力, 只有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时, 才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1. 优化阅读环境, 创设师幼互动平台
创设愉悦、宽松、丰富、能动的物质阅读环境与心理阅读环境是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条件。在幼儿阅读时我们为幼儿提供较多元的阅读信息教育环境:一是精神环境, 二是物质环境。一方面, 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每天留有给幼儿看故事书的时间, 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 共同阅读、讨论、思考, 使他们想阅读、敢阅读、喜欢阅读, 体验阅读的乐趣。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 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另一方面, 我们还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物质阅读环境。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能产生探索行为的图书, 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图书, 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图书相互作用。以幼儿为主体, 在物质阅读环境的创设中凸显师幼的共同参与的特点, 力求创设师幼积极互动的阅读环境,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参与互动的过程中, 他们融入图书, 释放情感, 彰显个性。
2.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做一个及时的倾听者
在开展早期阅读教育初期, 幼儿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 看一本图书就像走马观花一样, 我们应细腻关注和耐心等待。要注意观察, 少一些急躁, 多一些耐心, 只要幼儿捧着书, 表明他们在阅读, 我们就应感到心满意足。如果在幼儿阅读过程中强行改变孩子的意愿, 即使按老师的要求做出改正, 也是不自愿的, 这样就会抹杀幼儿阅读的兴趣, 阻碍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就容易对阅读产生厌恶和恐惧, 从而失去阅读兴趣。我们应该多为幼儿留有提问的时间, 主动引导,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探索和发现问题等, 成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与分享者。倘若过早地介入, 则会引起幼儿学习的依赖性。
3. 把阅读内容渗透在各种区域活动之中, 拓展幼儿的阅读经验
让幼儿的阅读经验在区域活动中得到积累和丰富。当幼儿对阅读内容不能理解, 或相关知识比较贫乏时, 我们就可以根据阅读的内容, 设置相应的区域, 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 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 选择活动材料, 并通过尝试、操作, 进一步理解、领会阅读的内容。如早期阅读《变色鸟》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 构想出一个美丽的故事, 形象生动地告诉孩子们色彩变化的原理, 让孩子们感受颜色的奇妙变化, 用欣赏的眼睛探索这个美丽的世界。但在组织这个早期阅读时, 幼儿不能理解故事中颜色的奇妙变化的道理。于是, 就在科学区中让幼儿自己动手探索颜色的奥秘, 幼儿通过操作、反思, 很快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三、开展整合的阅读活动
1. 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整合
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人类语言的两大反映形式, 也是两种语言符号类型。在早期阅读活动中, 有必要帮助幼儿理解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因而在活动中要注意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结合。
2. 各种教育手段的整合
不同的教育手段具有不同的优势, 但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就是要达到文学资源、艺术资源等各项资源的和谐利用和共享。给孩子好的、具有鲜活个性的图书, 既能拓展孩子想象的空间, 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着他们丰富而健全的情感世界。因而在早期阅读活动中, 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 选择相应的手段, 并将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 将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手段相结合, 使整个活动充满趣味。
关键词:表演;游戏;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75-1关于艺术教育朱永新教授曾说过:“我一直希望,在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学校,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洋溢着艺术的气息,我不是希望他们都成为艺术家,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一个懂得欣赏艺术、热爱艺术、尊重艺术的人。”于是在新教育理念引领下,在绚烂多姿的六月,承借我园从“十一五”至今一直潜心钻研的舞蹈艺术课程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尊重幼儿、尊重生命”为灵魂,以“快乐游戏”为主旋律,我们的老师和孩子在“表演”主题的灵动之旅中,一起感受、认识、思考,享受精彩与惊喜;一起用稚嫩的语言、稚拙的动作来诠释它的生命质感,提炼习惯品质。
一、角色体验——乐于表现自我
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能让每一个孩子“幸福”,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在大力推进课程游戏化的今天,我们的表演自然也与游戏紧密相连。因为游戏最能激起孩子内心的参与愿望和兴趣需求。为此各类定位鲜明的角色游戏场馆应育而生:感受育婴师专业技能的“趣味育婴馆”;体验爸爸妈妈琐事生活的“迷你娃娃家”;接触医生职业特性的“丫丫体检中心”;体会销售员坚持辛劳的“QQ大卖场”……孩子们在一个个虚构的情境中探索和扮演自己熟悉的人物,并演绎着不同的社会关系。因为是在自然状态下、因为总能与玩乐相伴,所以他们还是乐此不疲,伴随着角色的需求时而忙碌、时而悠闲、时而欢呼、时而沮丧……充分施展着自我的无限潜能。同时,在这些角色游戏场馆的活动开展中,为了不断推进和深入游戏情节,我们主推三大亮点活动:
1.梦幻小镇游:每周三、五的上午,全园的角色游戏场馆准时开放,我们的“梦幻小镇游”时间又到了。孩子们打破班级界限三两同行结伴入馆活动,开始穿梭于各种角色身份之中,热闹沸腾的场面让游戏的情节愈演愈烈!
2.基地探密日:孩子们根据游戏需要或带着问题或带着欣赏到我园周边的活动基地实践探密,小班的孩子会睁着亮亮的眼睛好奇地观察着大人们的工作,中大班的孩子则会带上相机和题板,时不时拍上一组照片或画出一个记号,以更好地了解各行业人员的工作环境、流程等,兴奋地为游戏积淀能量。
3.导师帮帮团:根据园内各类场馆的角色需求,我们在家长中进行滤网式筛选,聘请相关职业家长成立“导师帮帮团”,给教师讲述专业知识,伴孩子丰盈游戏体验,共同助推家园共育合力。
二、阅读欣赏——滋养审美感觉
虞永平教授曾说过:“表演的内容就是课程的内容。”《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一日活动皆课程”,所以我们孩子的表演内容是丰富的、多元的,一张花糖纸、一本旧相册,嘴边的歌谣、耳边的童话……都作为线索被我们引入了表演。围绕这些表演内容,特别对于这些处于生命成长初期的幼儿来说,如何让他们投入的、生动的、本真的表演值得我们深思,一系列的实践使我们发现:绘本故事、影视动画可以成为表演的首选题材,而有效有序地阅读欣赏也成了表演活动的必修课,对此我们提出“两多”要求:
1.多形式激兴趣:表演活动开始前,我们采用“看、听、画、讲”四重奏方式,在活动室、绘本馆、视听坊、阅读吧等活动区域,让孩子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了解故事内容,熟悉人物形象,模仿角色对话,从而为表演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多细节深内涵:幼儿之间阅读水平的差异很大,他们在语言表达、人物模仿、情节再现等方面的表演能力也各不相同,同时幼儿之间还存在着性格差异,为此关注细节,围绕单个人物、画面、片段的多次阅读欣赏能让孩子在对故事情节有更深了解的同时建立表演自信,在对人物有更准把握的同时找到角色定位。
有了全面的阅读欣赏,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一段段生动的故事情节耀然眼前,孩子们在与他们的互动融合中知道了善、恶、美、丑,个体的审美感觉也便随之建立起来。
三、创作表演——绽放生命魅力
幼儿具有戏剧天性,天生是演员、剧作家和导演的集合体,所以他们的表演并非是一种言语、动作的机械训练。虞永平教授也提出:“在表演活动中,幼儿一开始关注的往往不是表演本身,而是与表演相关的事情。”于是我们的老师就从忙碌的“一线”退居到“二线”,真正把表演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老师们更多的是潜心于为他们创设丰富的空间、并伴随表演的全过程,适时给予支持和帮助,老师们成了细心地观察者、主动的合作者、积极的支持者,而决非活动的操控者。就这样,孩子们在每一次的活动中,从剧本创编、场地布置到海报设计、表演展示,都能自由自主的行动、感悟、收获……于是在班级表演角你可以听到各种趣味盎然的对话;在年级表演区,你可以细品孩子表现的异样精彩;在园部表演室令你惊喜的童话剧、音乐剧、生活剧也会如约而至。
[摘要]在幼儿园中,通过开展音乐活动,利于全面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作为幼儿教师,要重视借助游戏化方式,科学地开展音乐游戏活动,这样不仅利于构建高效课堂,也能激发幼儿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教学质量。通过分析音乐游戏活动的重要性,总结了具体的开展措施。
[关键词] 幼儿园 音乐活动 对策
引言
随着幼儿园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游戏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全面地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优化活动方式,科学地培养幼儿实践能力,进一步为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保证。
一、幼儿园音乐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园音乐游戏是幼儿在乐曲和歌曲伴奏下组织的欧东,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音乐,学习音乐,通过音乐律动的速度快慢和音色差异,随着乐曲变化展示不同肢体,学会了解节奏、体验速度和控制哼唱旋律,发展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感受力。音乐游戏化教学方式具备好玩、活泼的特点,符合幼儿心理特征,当幼儿喜欢参加这些音乐活动,就会跟随音乐返送地去感受,激发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社交能力。音乐游戏化教学方式虽然形式简单,但幼儿通过一边唱歌跳舞、一边配合音乐做动作,能够增加对音乐的热情,提升身体素质和创造力,在音乐游戏中不断丰富情感、吸纳音乐知识,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和健康成长,这就是幼儿园音乐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二、幼儿园音乐游戏化教学的策略建议
(一)选择游戏内容,记忆音乐旋律
幼儿由于年龄偏低,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比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尽量选择符合其心理特征的游戏化教学,带领他们接触到轻松活泼的音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和感受音乐旋律的美好。通过选择游戏内容,记忆音乐旋律。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手指游戏播放轻松乐曲,在播放画面和朗读诗词的过程中体验不同动作,跟随音乐一起摆动,感受音乐游戏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肢体动作和音乐旋律增加对歌曲的记忆力和感受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通过不断刺激幼儿的视觉听觉加深其游戏体会。例如像《小小玩具兵》这种没有歌词只有音乐旋律的乐曲,能够为幼儿预留较大的想象空间,让幼儿依托他们的想象展现不同的肢体动作,或者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帮助他们建立音乐的独立认知,引导他们对音乐魅力的感悟力。
(二)创设游戏情境,迸发音乐本能
幼儿园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会激发幼儿的重要价值,帮助他们在游戏中成长收获和释放本能,动态性教学能够引导幼儿锻炼开放的肢体动作,释放幼儿的心灵,同时由于音乐活动不受教室和桌椅的限制,教师可以创建多种游戏化教学场景,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通过促进幼儿激发本能的过程展现音乐游戏教学的价值。
例如根据《我的家》创设游戏场景,可以培养幼儿增加空间活动的乐句感和节奏稳定感来感受音乐。教师引导幼儿在教室找准合适位置,称该位置就是自己的家,以头顶点灯、手边空调或者侧边的电视机作为四周参照物,来认准家的位置。然后教师为幼儿鼓点节奏,引导幼儿根据节奏行走,比如打击三角铁的时候幼儿可以转身,并根据节奏返回家中。熟悉过程之后再进一步增加教学乐趣,例如利用移步走、单脚跳、蹲走等动作培养幼儿的乐句感和节奏稳定性,充分体现幼儿行动之本能,幼儿由于不会单独站立不动,会随性摆动肢体,通过与同伴沟通接触展现本能,提高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积极创设游戏情境,来迸发和激发幼儿的音乐本能。
(三)运用游戏方式,丰富音乐活动
音乐游戏化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好奇心和兴趣,还能够引导幼儿在学会玩游戏中体会很多知识。要根据运用游戏的方式,来丰富教学中的音乐活动。幼儿天资聪慧喜欢模仿,教师可以利用幼儿这一特征引入丰富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发挥所长,模仿家人或者动物,通过模仿中发现和发挥音乐的教学魅力,指导和鼓励幼儿发挥音乐才能,有进一步探索音乐和主动学习音乐的热情。
比如在《猴子爬树》环节,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小卡片,采取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让幼儿制作小树,引导幼儿根据自己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方向来播放主题曲,通过熟悉的音乐和动画引出人物孙悟空,有效激发其积极性。在爬树环节就可以将该文通过区分爬树动作、跟最节拍模仿猴子动作以及猴子滑落下来分割成三个小段落,在做动作、听音乐之后,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做出不同的肢体行为来展现段落情节。这种游戏方式能够引导幼儿根据旋律准确听出音乐气氛,保持音乐学习的无限动力。
(四)音乐游戏体现规则
幼儿的基本天性是喜欢游戏和活动,这也是促进其成长的重要过程。因此游戏能够帮助幼儿提升高度秩序感。音乐游戏对秩序的要求是绝对的,对秩序的微小偏差都会破坏和剥夺游戏本身的价值感。
游戏中,教师要根据制定的规则领导幼儿在其中感受歌词、旋律的规则。教师也可以从命令式的方式逐步转变成自发性方式,引导幼儿从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功。由于幼儿的游戏规则是不断变化进展的,因此在遇到问题是,要引导幼儿学习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相同音乐由于游戏规则不同,玩法也不同,一旦幼儿的思想被尊重和采纳,遵守规则就成为了自觉性的行动。因此规则不再成为束缚孩子的手段,而知识一个组成部分,让幼儿易于接受,游戏也因此变得更加有趣和有序。
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研究了幼儿园中开展音乐游戏活动的有效措施,作为新时期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全面地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为幼儿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幼儿园安全主题活动1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遇事不要紧张。
2、培养幼儿基本的防火意识与能力。
3、让幼儿初步掌握最基本的安全防火、灭火知识,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2、相关VCD一盘。
3、消防标志“严禁烟火”、“安全出口”、“火警119”,相关字卡、电话机一部、湿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看火灾录像,使幼儿感受火灾的危险性。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火灾会带来什么后果?
3、消防员叔叔用什么来灭火?是怎样灭高楼上的大火的?(云梯、高压水龙头、空气呼吸器。)
(三)着火了,怎么办?
1、火烧得很大,自己没办法扑灭怎么办?(打电话报火警)你知道火警电话号码是多少吗?(119)
2、如果小朋友家里着火了,屋里很多烟怎样逃出来呢?(观看录像后得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腰往楼下跑)
3、为什么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大火烧着的许多物体冒出浓烟,人们呼吸困难,容易窒息死亡)
4、为什么要弯着腰往外跑呢?(烟火上升导致上层空气更加缺氧,尽量降低身体,呼吸近地面的氧气)
(四)模拟打火警电话。
教师演示拨打“119”电话的方法,提示幼儿说清楚着火物、着火地点和自己的姓名及电话号码。
引导幼儿模拟打火警电话。
(五)预防火灾。
出示消防标志“严禁烟火”、“安全出口”、“火警119”,讲解其含义。
观看录像,教育幼儿不玩火、不燃放烟花爆竹。
幼儿园安全主题活动2
活动目标:
1、了解暑假里的安全知识,知道防溺水和防雷电的方法。
2、增强在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重点:
了解暑假里的安全知识,知道防溺水和防雷电的方法。
活动难点:
增强在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安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小朋友就要放暑假了,放暑假期间小朋友就在家里休息,那么在暑假里你们会怎么保护自己呢?
二、学习防溺水、防雷电知识。
1、防溺水
教师:暑假里是炎热的天气,好多小朋友就喜欢去游泳,我们学了很多防溺水的知识,我想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谁知道怎样来保护自己才不会发生溺水事件。
我们来看看这些图片上的小朋友做法对不对。
出示图片一:几个小朋友一起在河里玩水,这样对吗?
出示图片二:玩具掉到了河、湖、池塘里,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三:小朋友在河、湖、池塘、海边玩,应该注意什么呢?
教师小结:
我们知道不正确地玩水会带来危险,我们不能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和小朋友去玩水,也不能自己去捡河里的东西,如果小朋友在海边或者游泳池上玩,一定要和大人在一起,保护好自己。
2、防雷电
教师:在暑假里,还经常下大雨呢,而且夏天下雨时经常打雷,如果是雷雨天气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呢?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说一说一些相应的做法和措施。
出示图片一:打雷时闪光容易击中电线,如果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呢?
出示图片二:大树湿湿的,也容易被雷电击中,下雨天我们能躲在大树下面吗?
出示图片三:外面在打雷下雨时,我们在家里应该怎样注意用电安全呢?
教师小结:
暑假容易下大雨,小朋友一定要注意不能躲到大树的底下,大树下很不安全。小朋友也不能躲到电线杆旁边或者电线杆底下,这些地方非常的不安全。下了大雨一定要把窗户关掉,也要提醒自己的爸爸妈妈不能接打电话,尽量不要用电器,这些也不安全。
三、小结活动
1、暑假里小朋友在家要注意许多的安全,今天我们学习了在暑假里防溺水和防雷电的安全,老师请小朋友自己说一说,你在家里会怎样保护自己。
2、小朋友们在家里过暑假的时间很长,小朋友们要学会保护自己,每天都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开开心心地生活,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你们会做的事情,到下个学期回来你们就是中班的哥哥姐姐啦。
幼儿园安全主题活动3
活动目标:
1、知道在大街上行走时要有大人陪同,不乱跑。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课件、情景创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幼儿欣赏交通安全儿歌,说一说你听到看到了什么。
幼儿再次欣赏,说一说你在街道上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
二、欣赏情景表演,知道街道上要注意安全。
1、情景表演一;随便跑入玩具店
2、情景表演二:闯红灯
3、情景表演三:在马路上做游戏。
说一说这些小朋友哪里做的不好,为什么?
三、观察图片,判断对错
幼儿看幼儿用书18页图片,给图中做的好的小朋友奖励小红花。
四、找一找幼儿园里的安全,说一说幼儿园里都应该注意些什么。
活动结束。
幼儿园安全主题活动4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安全意识,认识简单交通标志。
2、懂得在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通过,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3、认识交通标志:红绿灯、人行横道线。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vcd、安全教育光盘、汽车头饰若干、红绿灯图卡、场地布置十字路口、邀请交通警察一名。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与讨论:
1、教师头戴汽车头饰,模仿开汽车动作,伴随《开汽车》音乐进入活动室。
2、提出问题,请幼儿充分讨论。
a、开汽车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
b、小朋友你会过马路吗?过马路时需要注意什么?
(先请幼儿分组讨论,再分别请幼儿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启发幼儿开阔思路充分表达。)
二、观看:播放vcd观看光盘《十字路口的安全》,了解在十字路口时正确的做法。
1、过马路时要走在人行横道线上,不能随便穿过马路。
2、在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的指示,绿灯通行,红灯等待,不能抢灯通过等。
三、探索: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会怎么样?
1、行人不遵守规则会被汽车撞倒受伤。
2、汽车不准守交通规则会撞车,交通堵塞,汽车和行人无法通行等.(教师要充分肯定幼儿的猜测和发言,鼓励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适当给予肯定)
3、请交通警察为小朋友讲一讲怎样注意十字路口的安全。
四、游戏《十字路口》
方法: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戴上汽车头饰扮演汽车;另一组幼儿扮演行人;请交通警察在路口指挥交通,出示绿色灯标志,汽车和行人通行。出示红色灯标志,汽车和行人停下等待。
游戏规则:教师对活动中遵守交通规则的幼儿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不准守规则的幼儿要及时纠正,强化交通规则意识。
继续游戏:幼儿互换司机和行人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活动拓展: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十字路口进行观察,了解交通规则。
幼儿园安全主题活动5
活动目标:
1、了解扭伤脚后正确的处理方法。
2、仔细观察看图片,能在图片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制作3种标志,分别表示3种处理方法:用手揉、冷敷、热敷。
2、娃娃、毛巾每人一份。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活动,向幼儿提出问题。
(1)旁白:浩浩在家里玩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脚扭了,这可怎么办呢?
妞妞说:快,用手揉一揉,揉揉就好了!
兵兵说:不对,不能用手揉,要用冰毛巾敷。
乐乐说:什么啊,明明是用热毛巾敷。
(2)教师:他们的意见都不一样,到底谁说的对呢?老师这里有三个标志,你同意哪一种方法就站到哪一个标志的后面。请你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脚扭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
教师:
(1)脚扭伤了以后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先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现在看过书了,有小朋友要改变自己的选择吗?
3、集体看挂图,了解扭伤后的处理方法。
(1)教师:记住哦,扭伤后用手揉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揉搓会使受伤部位的伤加重的。
正确的做法是立刻停止活动,躺下,把脚垫高,把毛巾浸过冷水后,冷敷受伤的部位,这样可以减轻扭伤处的肿胀,有止痛的效果。受伤一天后,再把热毛巾敷在受伤处,这样做可以帮助受伤的地方很快好起来。
(教师边指挂图,边向幼儿解释说明。)
(2)教师带领幼儿,一边说扭伤后的处理,一边用准备好的毛巾做相应的动作,进行练习。
4、玩扮演游戏,小心扭伤后的急救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早操;设计;开展
幼儿园早操是幼儿在园的第一个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喜欢的体育活动,而如何更好地开展早操活动,使幼儿在早操中更好地锻炼四肢,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参加活动,教师首先要了解编排早操活动的目的及意义,其次在编排过程中,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排的动作要合理适宜。幼儿在活动中要能锻炼其身体的各个部位,提高身体素质,为一日生活做好准备工作。
一、早操活动的意义
早操活动能锻炼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及灵活性,增强幼儿身体素质,并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供氧,幼儿随着早操音乐旋律、节奏做操,能激发他们的愉悦心情。对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制订早操活动的环节及过程
1.确定早操形式
教师在设计早操前先要确定早操活动形式,并为早操命名,例如球操、圈操、花操等等。确定形式对下个环节的主题设定起关键作用。
2.采用形象化的方式围绕早操确立主题
例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我为幼儿编排了奥运项目操。幼儿围绕奥运会的打乒乓球、游泳、篮球等项目做早操动作。另外,机器人操、戏曲操、秧歌操、武术操等等主题操,幼儿也都非常喜欢。活动中幼儿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表演的技能。
3.根据不同年龄段创编早操动作
教师在设计早操动作时,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动作要有难易,使每个年龄的幼儿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4.选择与早操主题相应的音乐
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收集一些好听的音乐。在音乐中建立一种音乐形象或一种运动意境,帮助与激发幼儿提高运动和做早操的参与意愿,并在音乐背景中达成愉快的运动目的。
5.修正并调节早操中不合适的动作
幼儿早操的创编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在早操编好后,教师要多练习看幼儿是否适合,并及时对动作作出修正或调整。
6.幼儿学习早操动作
幼儿在学习新的早操时,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准确到位,给予幼儿早操的整体概念,帮助幼儿较快地掌握早操动作。平时再加强针对性练习,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掌握新的早操动作。
三、编排早操动作的注意事项
1.每个年龄段幼儿能力不同,所以设计各个年龄段动作要有难易之分
(1)小班:主要是模仿操、徒手操。幼儿不仅在模仿时练习了身体四肢,还增加了更多的情感表现及体会,动作宜简单、易学和富有趣味性。
(2)中班:主要是徒手操、轻器械操。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要求幼儿在做早操时,动作统一、规范和整齐,能促进幼儿大动作技能的发展与提高。
(3)大班:主要是徒手操、轻器械操。大班幼儿的运动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而言,要比小中班幼儿强,因此,可以通过早操动作编排一些必要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以及有效促进幼儿大动作技能的发展。
2.设计早操的运动量、密度要适宜
早操的运动密度通常在80%以上,因为在早操中,较少有等待时间;而且早操不是体育课或体能训练,它要求幼儿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身活动与运动,以为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做好准备。
教师一般可以通过幼儿完成早操后的面部表情和出汗程度,来做运动量是否适宜的简单判断。如果运动量过大,则需要教师对早操做调整,将动作难度调整。以幼儿做完操后身体达到放松、身体感到有些热为宜。出汗太多或面红说明运动量太大。
3.教师设计的动作要合理
早操在编排上,要做到操节合理,要有利于促进幼儿体能和运动能力。另外,幼儿在活动时也需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无论是模仿动作或扩展动作,均应该有适宜的运动强度,不能太舞蹈化。
4.选择的音乐要适宜
音乐选择要有美感,音乐对于幼儿的活动和运动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音乐的选择需要重视;一般在早操中选择活泼的、明快的音乐较为合适。音乐选择的技巧是,先有操,再选择音乐。音乐配操,而不是操配音乐。
5.早操的器材要运用到极致
幼儿的器材应尽量一物多用,废物多用,并且器材在运用中要有安全性。在运用的过程中,器材出现的先后次序和运用方式教师需要仔细编排,真正促进幼儿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总之,幼儿园早操编排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内容也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是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编排时应尽量科学,遵循早操的基本结构和规律。采用“游戏化”“趣味化”,以便更好地让幼儿喜欢运动,发展幼儿体能,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李莉.幼儿园早操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08).
作者简介:刘慧春,女,出生于1977年11月,本科,籍贯:安徽阜阳,职称: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幼儿健康。
【开展幼儿主题活动的论文】推荐阅读: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06-25
如何有效开展大班幼儿区域活动范文11-01
幼儿园开展家长会活动总结10-17
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策划方案11-09
小学、幼儿园开展迎国庆主题教育简报09-27
开展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总结09-29
幼儿园开展学雷锋日活动总结12-21
怎样开展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01-09
利用乡村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区角活动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