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培训计划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肺复苏培训计划(共10篇)

心肺复苏培训计划 篇1

一、负责部门:护理部

二、活动名称:CPR心肺复苏培训

三、活动时间:2017年8月(具体时间待定)

四、参加人员:林泉副院长、高婷红主任、培训老师官燕娟、吴莲莲、信访局同志

五、活动目的:

培养公民急救意识,使更多的人初步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及操作要领,提高院前急救和珍爱生命的意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六、活动时间安排: 1、7月6日组织相关科室讨论、布置活动事项。2、7月10日安排培训教师,提出培训要求。3、7月17-18培训教师备课。4、7月20日院领导预检。5、7月27日对信访局同志进行心肺复苏培训。

七、活动流程

1、入场(央视心肺复苏公益广告循环播放)

2、社区心肺复苏情景演练

3、林副院长讲课《心肺复苏》(介绍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方法动作和注意事项)

4、将人员分两组由培训老师官燕娟、吴莲莲做心肺复苏示范。

5、经过理论知识培训和观摩示范后学员在心肺复苏模拟人上进行演练,培训老师分别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一一给予纠正。

6、互动环节:学员和老师进行交流,选出本组最优秀的同志代表进行团队比赛。

7、林副院长总结。

八、备注:

心肺复苏培训计划 篇2

1.1 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

目前将心脏停搏分为3个时期: (1) 电活动期, 为发病的前4分钟, 大部分患者此时表现为室颤。此期特点是对除颤的反应好, 患者若能在此期内接受CPR, 一般出院生存率较高; (2) 循环期, 出现在发病后4~10分钟, 此期内需要高质量CPR为心、脑等重要脏器在除颤前提供氧合血液, 从而增加有效循环, 改善患者预后; (3) 代谢期, 常始于发病10分钟以后, 目前几乎没有针对该期的有效治疗措施。研究发现, 生存率与心脏停搏持续时间成反比, 每延迟一分钟, 抢救成功率降低10%, 心脏停搏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心脏停搏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心脏停搏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心脏停搏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20%, 且患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脏停搏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1]。大部分院外心脏停搏患者都不能在电活动期 (4分钟内) 得到治疗, 而往往是在循环期才得到抢救。分析表明, 院外和院内心脏停搏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6.4%和17.6%。发生在院内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外, 说明开始复苏时间对于提高成功率非常重要。张川, 沈洪等[2]对91例老年人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后发现, 在院内或监护病房发生的呼吸心跳停止的紧急复苏成功率达50%以上。戚克岭等[3]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天津某急救中心对257例院内心脏停搏患者的复苏成功率达36.2%, 明显高于院外复苏成功率 (1.9%) 。而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从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科 (包括院前) 共对121名心脏停搏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有8例成功, 3例康复出院, 出院的3名患者均为目击者对其立即实施了心肺复苏 (其中有2名目击者是医务人员, 1名目击者是非医务人员) 。

1.2 心肺复苏的方法

复苏方法是影响复苏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 正确的复苏方法与复苏成功率有关[4]。心肺复苏的关键是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通过两种机制达到血液循环的目的, 一是“胸系机制”, 二是“心系机制”, 主要是通过胸腔和大血管压力的变化以及直接按压心脏, 使血液达到不断循环的目的。显而易见, 按压部位、按压深度、按压频率都成为影响按压效果的因素, 即使是医务人员如果不经过正规培训也很难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1.3 复苏的设备

复苏的设备也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80%~90%的成人突然、非创伤性心脏停搏后的最初心律失常为室颤。除颤是对室颤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目前已证实开始电除颤的时间每延迟一分钟, 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而在猝死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的存活率可达90%[5]。室颤常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搏, 发达国家在公共场所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 让公众参与抢救, 生存率比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再开始复苏者高。在我国, 院外电除颤设备依然需要急救人员提供和使用。但几年前人们发现, 如果在目击心脏停搏到电除颤这段时间内给予CPR, 患者的生存率大约可以提高两倍[5~6]。所以, 即使没有除颤设备, 如果目击者在除颤前能给予心肺复苏也是很有益的。

2 心肺复苏的方法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公布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 操作更加简单, 即使是没有医学知识的人也易于掌握, 为这一操作普及提供了可能。首先是识别, 如果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 就可以认定为心脏停搏, 这时需要紧急呼救, 而后目击者可以进行单纯胸外按压 (Hands-Only) 的心肺复苏, 即仅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 直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接管患者。早期正确的胸外按压可提供给机体组织25%~30%以上的正常供氧, 从而可起到部分通气代偿功能, 另外, 胸外按压所产生的潮气量足已将动脉血氧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此外, 只进行胸外按压也能消除施救者对患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顾虑。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将ABC (A:气道开放;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的顺序改为CAB的顺序, 目的是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胸外按压是心脏停搏后最有效的救治方法。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或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按压深度为胸骨下陷至少5 cm,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如果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按压与呼吸比例为30∶2。

3 普及心肺复苏的意义

心脏停搏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如果不能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及操作方法, 那么能立即获得正确熟练CPR抢救的患者永远是少数, 这使绝大多数患者失去救治机会。心肺复苏操作方法简单, 容易掌握, 即使是非医务人员经过数小时的培训也能正确操作, 如果平时再稍加练习就能熟练掌握, 这对提高复苏成功率意义重大。但遗憾的是, 直至今天广大民众对如何进行心脏按压却知之甚少, 当他们遇到心脏停搏发生时往往惊慌失措, 延误了抢救时机。近几年, 我省急救中心每年都举办急救培训班, 成功举办了3届急救技能大赛, 使大批医务人员得到培训。但95%的心脏停搏患者发生在院外, 一项回顾性分析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 呼救-到达现场时间平均为14分钟, 院前复苏成功率仅为1%。按我省急救中心要求, 从调度员接到呼救, 问明情况到发出指令是1分钟时间, 要求救护车3分钟内出诊, 路途需要5分钟左右, 而这时已经超过了“黄金”救治期, 如果遇到路途远、交通受阻、楼层较高等因素, 医务人

BAEP、EEG、TCD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价值

贺丽萍, 时楠

(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中心, 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脑电图 (EEG) 、经颅多普勒 (TCD) 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5例临床确诊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BAEP、EEG、TCD检测。结果125例精神疾病患者BAEP、EEG、TCD 3项检查异常例数 (异常率) 分别为125例 (100.0%) 、35例 (28.0%) 、4例 (3.2%) 。BAEP提示:脑干型89例、混合型28例、内耳型8例。EEG提示:背景节律慢波增多, 阵发性慢波和颞区不对称性慢波, α波调节调幅不良32例, 低波幅快活动3例。TCD提示:收缩期血流速度增加 (Vp) , 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 (Ve) , 呈现高阻波形4例。结论BAEP是较理想的检查手段, 有助于对精神疾病进行早期分类诊断。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经颅多普勒;精神疾病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B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精神疾病患者125例 (精神分裂症90例、躁狂症20例、抑郁症15例) , 男性86例, 女性39例, 年龄14~76岁, 平均年龄45岁。病程7天~32年。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

1.2检查方法

BAEP检测方法:采用广州WOND2000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在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下, 患者平卧, 使用银/氯化银盘状表面电极, 将记录电极置于头顶 (Cz) , 参考电极置于同侧耳垂 (A1或A2) , 地线电极置于前额正中 (FP2) , 电极间阻抗小于5 KΩ。采用单耳Click短声刺激, 刺激强度90 d B, 对侧用30 d B的白噪声掩蔽, 分析时间10 ms, 叠加2 000次, 至少重复2轮, 以确保BAEP参量的准确性。主要测I、Ⅲ、V波的潜伏期 (PL) , I-Ⅲ、Ⅲ-V、I-V的峰间期 (IPL) , Ⅲ-V/I-Ⅲ的IPL比值及波形分化情况[2]。

EEG检测方法:用数字视频EEG仪 (北京太阳公司生产) , 参照国际10—20系统安置电极, 记录电极分别是左 (右) 额、中央、枕、颞区。参考电极采用A1A2, 至少记录30 min的双极导联的EEG, 在被检查者安静、清醒、闭目状态下描记, 均做睁、闭眼文章编号:1671-1246 (2012) 04-0158-02

反应及过度换气[3]。

TCD检测方法:用CBS—Ⅱ型TCD诊断仪 (深圳理邦公司生产) , 2 MHz探头经枕窗、颞窗分别探测椎动脉 (VA) 、基底动脉 (BA) 、大脑中动脉 (MCA) 、前动脉 (ACA) 、后动脉 (PCA) 。检测参数主要为血管深度、血流方向、各动脉收缩峰的血流速度 (Vp) 及频谱形态[4]。

1.3判断标准

BAEP:以正常人BAEP波峰潜伏期及波间期平均值加2.5倍标准差 (x+2.5s) 为正常值上限。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就视为异常: (1) 主波I、Ⅲ、V消失或潜伏期延长, 波形分化不良, 重复性差; (2) 各波的PL及IPL大于对照组 (x+2.5s) ; (3) Ⅲ-V的IPL大于I-Ⅲ的IPL, 比值>1; (4) 同侧V/I波幅值小于0.5[5~6]。

EEG:出现下列情况视为轻度异常:α节律不规则或波幅100 uv以上, 波幅两侧明显不对称, 枕部大于50%, 其他部位大于30%;慢波增多, 额颞部θ波指数大于10%~25%, δ指数额部大于10%, 其余部位大于5%;出现一些50 uv以上波幅的β活动或高幅θ波和中幅δ波。出现少量不典型尖波、棘波、棘慢波、锐慢波。视反应α节律不抑制, 过度换气有提前反应或恢复延迟[3]。

TCD: (1) 收缩期血流速度 (Vp) 超过正常均值 (x±2s) ; (2) TCD频谱改变, 如出现峰时延迟、峰顶圆钝以及出现涡流、湍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

员到达现场的时间会大大超出“黄金”救治期。但如果民众接受过培训情况就不一样了, 他们在完成呼救后, 可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大大缩短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 从而提高复苏成功率。如果复苏成功率能提高1%, 每年就会有几万条生命得到挽救。所以, 建议相关部门引起重视, 加强宣传, 提供培训器材, 指定培训机构, 定期举办培训班, 不仅要培养医务人员, 也要培养非医务人员, 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其中, 掌握这一简单有效的操作方法, 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关键词:心肺复苏,培训,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沈洪.扫描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会议[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5 (17) :323~325.

[2]张川, 沈洪.91例老年人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 2000 (8) :469.

[3]戚克岭, 刘艳霞.257例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 2010, 16 (1) :35~37.

[4]隋向前, 邓曼.心肺复苏123例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20 (1) :20~21.

[5]沈洪, 何忠杰.心搏骤停的最有效治疗——早期电除颤[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 (12) :501.

心肺复苏培训计划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心肺复苏 认知 培训 综述

在大学生普遍急需普及培训的急救技能中,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列第一位。CPR开始的时间是心脏骤停急救成功的关键,在心跳停止4 分钟内开始有效CPR将提高病人的存活率。但是,88.7 %的呼吸心跳骤停发生医院以外的各种场所,其中 2/3 死于发病后的 15 分钟。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急救人员往往不能在理想的时间内到达事发地点。 所以,要提高CPR抢救的成功率,必须依靠全民参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处于非常活跃的年龄阶段,对大学生进行CPR的培训教育,再通过大学生对其周围的人进行知识传播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近几年,对大学生对CPR的认知、需求和培训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对大学生对CPR的认知、需求和培训的研究作简要综述:

一、大学生对CPR 的认知和需求情况

对湖北理工学院大学生的调查表明[1]:71.5% 的人愿意了解CPR这方面的知识,67.1%的人认为大学生应该掌握CPR的操作。聂雷霞[2]等对湖北某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4.1%已经通过专业书籍、电视、网络等途径接触一些CPR相关信息。对大连理工大学的大学生的调查表明[3]:87.6%从来没有接受过CPR相关知识的培训, 12.4%是通过媒体学习CPR相关知识,88.6%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专题培训,87.2%的受调查大学生愿意将学到的知识教给周围的同学、朋友和亲人。可见,大学生求知欲强,善于运用现代化的工具获取知识,接受能力强,是很好的CPR知识传播载体。但是大学生普遍缺乏CPR知识和技能,而且知识的获取并不系统[3]。医护人员应积极走进大学校园进行系列、规范急救知识培训,以期为普及全民院前急救能力奠定基础[2]。

据我国卫生部统计:我国我国每年有上百万人于猝死,CPR急救成功率尚不到1%,世界平均水平为2%, 欧美发达国家存活率达60%,而美国一些城市更高达74%。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匮乏是我国院前急救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高校学生数量剧增, 与此同时,大学生发生意外伤事故也呈上升趋势,伤害成为青少年致伤、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知识与技能接受领悟能力强,能很快学会CPR。 同时他们还能对周围人群起到间接影响与教育作用。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和提高居民素质的最佳、最根本途径。在学校进行CPR教育已成为最经济、最有效的普及大众急救技能的手段。

二、对大学生进行 CPR 培训的情况

普遍缺乏急救知识的大学生是CPR培训的重点人群。聂雷霞[2]等对湖北某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仅有9%曾参加心肺复苏专业训练,在假设现场有人发生猝死情况时98.6%选择愿意实施现场急救。大学生对陌生人进行施救时,更愿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而不愿意对陌生人进行人工呼吸,这可能与担心口对口呼吸会传染病及觉得脏等因素有关。有些患者是由于一时的呼吸道被堵塞而引起的突然晕厥,给予及时有效的人工呼吸,往往能挽救患者宝贵的生命。因此,高校在开设CPR培训时,应该注意加强大学生对于人工呼吸的重视,努力消除大学生实施急救意愿的障碍因素。在培训时,增加面罩、隔离薄膜的使用,从而消除学生在施救CPR时怕传染的顾虑。

许莹等[4]采用“急救资深护士结合人体模型”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CPR培训,培训结果表明:人体模型训练增加了大学生培训的参与性与趣味性,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真正实用的急救技能,获得较好效果,培训后CPR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普遍提高。曲辉[5]采用“多媒体+模拟人”模式对大学生进行CPR培训,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有明显提高。其中操作性强的人工呼吸和畅通气道技术,培训后合格率不足 40 %,说明动手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蓝天明等[6]采用“医生+护士+模拟人”的模式对300名大学生进行CPR技能培训,理论测评合格率由原来的15.0%上升至95.3%,并且操作技能测评合格率由原来的1%上升至100%。说明医院、学校联合培训可快速普及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也表明了大学生在培训后可以快速的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及操作技能,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培训是正确且必要的,为社会培训出更多合格的急救抢救人员。通过对大学生技能培训实践,可不断的完善、修正培训方法及措施,使培训质量提高,并有利于探索适于全民推广的心肺复苏培训方法,所以应在大学教育中大力推广。

综上所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变革,各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攀升,普及培训CPR技术势在必行。我国大学生队伍极为庞大,毕业后可能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大学生进行院前急救培训,不但可培养他们本身的自救、互救能力,更能为今后我国急救的社会化输送更多的生力军,从而全面提高公众急救水平,进一步推进民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教育有重大意义,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晓慧,严彩红. 湖北理工学院大学生心肺复苏知信行调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3):66-66.

[2]聂雷霞,张敏,徐婷婷,等. 在读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及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A):67-69.

[3]陈舜骅,刘颖,陈小杭.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11(33):218-218,220.

[4]许莹,魏碧蓉,戴秋蕊,等.我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状况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1,8(5):224-226.

心肺复苏培训工作制度 篇4

为加强我院急救护理工作的管理,统一操作规程,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特制定全院护士心肺复苏培训制度;

1、全院各科室护士长每年定期组织本科室护士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和考核;

2、护理部及院护理质控委员会委员对各科室的培训考核进行抽查;

3、护士因故未参加培训或两次未通过考核,将延缓技术职称晋级,直至通过考核;

4、培训由理论授课和现场模拟训练相结合;

5、考核由理论和平时抽查相结合,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技 术考核档案;

6、各科室须有计划安排护士参加培训。

心肺复苏术培训讲座通讯稿 篇5

3月14号下午4:50,由我校校医组织,在大礼堂举办了一场名为“急救知识大讲堂”的急救知识培训讲座。旨在为见习学员普及急救知识,能在120医生未赶到之前为需要急救的患者在黄金时段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术,此次活动得到了电气系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讲座主要分两个部分:

心肺复苏的知识讲述:

首先校医讲述了如何判断救助者属于需要心肺复苏患者,分为意识、呼吸、心跳三种判断方法。然后讲述了心肺复苏术分为两种:

1、胸外心脏按压

2、人工呼吸。并具体讲述了救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经常出现的错误,以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接着校医讲述了对不同类型的人进行救助时的异同点,分为两类人:儿童和成人。最后校医给大家判断心脏复苏有效的指征。同学们都在座位上边听讲边看着PPT,边用手比划做着尝试。

心肺复苏的现场实践:

讲座现场准备了1个人体模型,校医首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在做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步骤和其中要注意的关键细节并亲自示范。同学们纷纷踊跃到模型前面进行现场情况的实战模拟,尽管学生都听的很认真,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或多或少的错误发生,此时我校校医在一旁耐心的为同学们纠正着错误,直到同学们对这项救助技能真正掌握为止。一时,大家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场面极其感动。

心肺复苏 讲稿 篇6

一、概述

1、复苏的概念:抢救各种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措施都称为复苏。

2、心跳停止的类型(凭心电图诊断):(1)、完全停跳:无心电图,不收缩。(2)、心室颤动:心室收缩不规则,蠕动,心排量几乎为零。

(3)、电机械分离:心电图有心室符合波,但缺乏有效地心肌收缩和射血。

3、心跳停止的诊断:

(1)、诊断依据:①神智突然消失②大动脉搏动触不到③无自主呼吸④听不到心音,测不到血压⑤瞳孔散大,无反射⑥心电图诊断。(2)、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

①强调无需摸脉搏,力争10s内完成,复苏越早,存活率越高。

②生存链的概念: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二、初级心肺复苏(BLS)

初级心肺复苏是呼吸、心跳停止时的现场应急措施,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的氧合血液灌流。

(一)开放气道(A)

1、舌根后坠的处理:三合一气道开放法。

2、异物阻塞气道的处理。

(二)人工通气(B)

1、口对口(鼻)人工通气:每分钟12次;仰卧—头后仰—捏鼻孔—深吸气—对口用力吹入。

2、其他人工通气方法:简易呼吸器(气囊——面罩)人工呼吸。

(三)人工循环(C)

1、胸外心脏按压(ECM)

① 背部必须有坚实物体。

② 手掌根部压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臂伸直,用上身重力。③ 两人复苏:5次胸外按压后作1次人工通气(60次/分)。一人复苏:15次胸外按压后作2次人工通气(80次/分)。④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无论单、双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例皆为15:2。⑤ 推荐人工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2、胸外按压有效地标致:①大动脉可触到搏动;②发绀消失,皮肤转红;③可测到血压;④血氧饱和度仪可测到脉搏波;⑤自主心率恢复。

3、胸外按压的并发症:①肋骨、胸骨骨折;②气胸;③心包积液、填塞;④肝、脾破裂。

三、后期心肺复苏(ALS)

后续生命支持(PRT):后期复苏是初期复苏的继续,是借助于器械设备及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较佳疗效的复苏阶段。也是一个地区和医院急救水平的体现。

(一)呼吸功能的维持

1、控制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口咽、鼻咽通气道;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和环甲膜造口术。

2、人工气道与氧疗:①简易人工呼吸器;②麻醉机和通气机的应用。

(二)循环功能维持

1、开放静脉,尽早进行,以便给药和补液。

2、人工循环:

(1)胸外心脏按压

(2)胸内心脏挤压(ICM)(3)经皮穿刺心肺灌注法(CPB)

(三)电击除颤(院内除颤)

1、及早建立心电图监测。

2、电击除颤对心室纤颤中粗颤最有效。

3、电极安装:①胸内除颤:电极放在心壁上;②胸外除颤:一个放在第二肋间靠近胸骨左缘,另一个刚在第四、五肋间(心尖部)。

4、电极能量:①胸外除颤:首次200~300J;再次:360~400J;②胸内除颤:成人:首次20~80J,小儿:5~50J。

5、除颤与药物复合使用,如利多卡因。

(四)药物治疗:

1、给药途径:原则为给药迅速、便捷

(1)静脉给药:安全、可靠,首选。

(2)气管内注药:①注药后立即正压通气;②从气管内或环甲膜穿刺后注药,蒸馏水稀释至10ml后气管内注药;③维持作用时间长于静脉给药;④被分泌物稀释,应加大剂量;⑤去甲肾上腺素、碳酸氢钠不能用。

(3)心内给药:①上述两种方法无法进行或开胸时才用;②穿刺点在第四肋间胸骨缘垂直刺入,回抽有血方可注药;③穿刺时,应停止加压通气;④并发有气胸、心包填塞,室颤和心肌坏死。

2、给药目的:①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加心肌收缩力;②防止心律失常;③纠正缺氧或代谢性酸中毒;④脑复苏用药。

3、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加心肌收缩力药物:(1)肾上腺素:首选药物

作用:增加心脑灌注压,增强心肌收缩力,利于自主心律恢复,细颤转为粗颤。

(2)钙剂:10%氯化钙

(3)其他: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等。

4、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

作用:抑制室性异位节律,提高心室纤颤阈值。(1)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物。(2)可用于电击除颤无效的病人。

(3)用量:1mg/kg,静注,必要时2~4mg/min静滴。

其他药物:阿托品(降低心肌迷走张力,提高窦房结兴奋性),维拉帕米。

5、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药物:碳酸氢钠。心跳停止时缺氧引起代谢性、呼吸性酸中毒。不主张常规应用碳酸氢钠,在早期主要依靠过度通气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当各种复苏措施已采用,碱剩余达到—10nnol/L以上时才考虑用。

四、复苏后处理及监测(PRT)

1、长期生命支持(PLS)任务:进行监测治疗,脑复苏,使病人神志恢复和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

2、主要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①循环系统维持;②呼吸系统维持;③防治肝、肾功能衰竭;④脑复苏。

3、脑复苏的目的:脑功能完全恢复。

注:脑缺血缺氧时限:5min(4~6min)。

4、脑复苏的原则:防治和缓解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避免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的成活。

5、脑复苏的意义:

①脑组织的代谢率增高,氧耗量增大,但是储备有限,不可逆性脑缺氧性损伤发生于脑恢复血流以后。

②防止脑水肿。

心肺复苏培训计划 篇7

资料与方法

学校护校队老师、体育老师必须参加, 其他老师在自愿的前提下随机抽取;学生按班级自愿参加人数50%的比例随机抽取;最后确定参加培训的老师62名, 学生270名, 共计332名。

方法:1培训内容:参照《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血管急救指南》的要求, 制作成简单、易学、重点突出的多媒体课件, 内容涉及“生命链”、正确 启动急救 医疗服务 系统 (EMS)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操作训练模型采用高级电子半身心肺复苏模拟人。2培训方式:分2个阶段培训。第一阶段:由取得中国红十字救护培训师资格证书的校医分2期培训教师62名, 每期31名。1期培训共用时大约4 h, 首先进行系统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培训 (60 min) , 后在模拟人身上示范讲解 (20 min) , 最后时间学员轮流进行模拟训练, 培训老师在旁指导。第1阶段全部培训结束后统一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第2阶段:由取得中国红十字救护培训师资格证书的校医和第一阶段培训合格后的教师组成授课团, 分别对270名学生进行授课, 使用统一的多媒体课件及训练模型, 按统一的课程流程和考核要求进行授课和训练。3培训考核:根据培训内容设计知识问卷, 共有18个问题, 由问题1、3、5、6、7、8构成6道选择题、由问题2、4、9、10、11、12、13、14、15、16构成15个填空题、由问题17、18构成2个问答题, 选择题每题4分, 填空题每空格4分, 问答题每题8分, 总分100分, ≥60分为及格。所有接受培训的师生, 于培训前后分别就同一份试卷进行理论测试。操作技能考核要求:第1阶段受训的教师全部参加;第2阶段受训的学生随机抽取100名参加。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教师心肺复苏知识培训前后的比较:与培训前相比, 除了其中一项“电话求救、急救电话”与培训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的CPR知识的掌握情况都有较大变化,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学生心肺复苏知识培训前后的比较:与培训前相比, 培训后学生心肺复苏知识的知晓和掌握情况显著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CPR考核结果:第1阶段培训结束后, 受训的62名教师全部参加理论和技能的考核, 理论考试全部合格, 及格率100%;操作考试未合格14名, 及格率77.4%。第2阶段培训结束后, 所有受训的学生均 参加理论 考核 , 及格率73.7%;抽取100名参加操作考核, 及格率76%。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紧张某些学员忘了评估周围环境、手忙脚乱、气道打开不全, 吹气未能达到要求、胸外按压深度和频率掌握不好。

讨论

由于猝死大多数发生在院外, 第一目击者对患者进行CPR是抢救生命至关重要的环节。CPR, “所需的一切只是一双手”, 它是在生命垂危时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同时针对“第一目击者”实施急救率低下和社会群众对心肺复苏认同度和实施率低的现状, 对于准备迈入社会、即将成年的中学生来说, 心肺复苏的培训就显得更有价值, 可以让中学生以及老师, 在没有专业人员到场前尽早实施急救[1]。

培训前的知识问卷调查发现中职师生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本次研究显示, 绝大多数师生都是第一次通过正规渠道接触急救培训, 有部分人以前都是通过网上或电视剧里看到过类似的心肺复苏急救, 一知半解, 甚至有些是完全错误的理解。因此, 有必要加强师生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经过专业的培训后, 老师的理论考核通过率100%, 操作考核通过率77.4%;学生的理论考核通过率73.7%, 操作考核通过率76%。这个成绩应该算是比较理想, 但是,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老师的理论考核及格率比学生高, 但是操作考核的及格率却无明显差异。学生理论考核问题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问答题, 分析原因可能与职高学生平时不善于理论学习, 不愿花时间记背一些理论知识有关, 若给予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 往往比纯理论教育效果好。但由于学校急救模拟设备有限, 导致师生模拟操作训练时间有限, 总体上操作考核通过率还不是很理想。对于职高学生, 今后在培训时, 还需加强日常的理论宣教, 急救方面的宣教要突出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尤其CPR必须争分夺秒尽早实施。另外, 今后师生均需进一步加强模拟操作训练。

学校推广普及CPR目前存在的难度:作为一所职业高中, 学校的重任是就业和升学, 学生的课程安排紧凑, 要大规模地组织学生来学习和操练急救知识确实存在很多困难, 会打乱日常的教学秩序。因此, 这需要相关的职能部门协调统一, 制定相应的培训模式和教程;同时, 也需要全社会公众提高对心肺复苏等一系列急救知识的认知度, 这样在校生学习急救知识也能得到家长和校领导的支持, 也利于今后这方面培训的开展。

培训中的主要问题及中学生急救培训的前景:本次研究显示, 学生理论考核知识掌握不足部分:一些填空题如“启动心肺复苏的条件”“评估意识的方法”“心脏按压的深度和频率”“开放气道的方法”“人工吹气的频率”等答对率不是很高。另外2个问答题如“心肺复苏有效表现”“心肺复苏终止条件”的答对率较低。操作考核不足之处:忘记评估周围环境和自我保护、电话求救报告不够简明扼要、手忙脚乱, 不能快速判断意识、呼吸、心跳, 开放气道不到位、吹气达不到要求, 心脏按压深度、频率掌握不好等等。尽管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 经过培训还是达到了前面介绍的合格率水平, 由此可见, 通过培训确实可以提高急救水平。这与温汉春等对普通市民进行培训[2], 对心肺复苏知晓率仅43.9%的情况下, 通过培训其最终的达标率 达到95.9% 的研究结 果相类似。2011年《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共识》

颁布后, 对于公众来说, 更加简单, 易学易行, 几乎所有参加培训者都能很好地掌握[3]。

参考文献

[1]刘杰雄, 罗炎光, 李小利, 等.对城市特殊人群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7, 12 (1) :58.

[2]温汉春, 朱继金, 李其斌.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技能宣教及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 (7) :773.

心肺复苏急救护理体会 篇8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急救

心脏骤停是一种急危重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率较高,很多患者由于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间或者所用的抢救方法不规范,最终失去生命。心肺复苏是一种抢救心脏骤停患者非常有效且常用的措施,在病人发生心脏骤停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成功抢救病人的关键。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在病人心搏、呼吸骤停超过6分钟后才开始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则病人复苏的成功率非常低。因此,就要求护理人员特别是进行急救的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熟练的心肺复苏技巧,以及合理的医护、护护配合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急救中心共接诊心脏骤停患者56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2~74岁。

1.2心脏骤停原因心血管疾病27例,脑血管疾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9例,中毒6例,创伤4例,溺水2例,触电1例。

1.3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丧失意识、大动脉跳动薄弱或消失、呼吸微弱或停止、瞳孔散大且固定等。

1.4心肺复苏的方法在患者胸外进行心脏按压;利用面罩气囊给氧或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同时进行静脉给药配合使用心脏复苏药物;连接监测仪器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基本数据;同时利用冰袋、冰帽等降温措施保护脑组织。

1.5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出现自主呼吸,心搏恢复,面色恢复为红润,瞳孔由大变小等。

2.结果

2.1快速诊断经研究显示心脏骤停病人在其发病后六分钟之内进行心肺复苏处理,则病人的存活率约为30%,若在病人心搏、呼吸骤停超过6分钟后才开始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则病人复苏的成功率非常低,仅为6%左右。因此,对心脏骤停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的措施进行的越早,则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越高。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措施是成功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关键。

2.2气道处理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病情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判断时间不宜超过十秒,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要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应将患者体位处于平卧位,同时将患者头部垫起微高于身体,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如发现呼吸道有异物出现应及时进行清除,以保證心肺复苏的完成质量,争取病人获得复苏的时间。

2.3胸外心脏按压医护人员对心脏骤停病人进行心肺复苏的胸外心脏按压时,应注意按压位置是否正确,按压深度起伏为4~5厘米。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次数比为30∶2,即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两次人工呼吸,按压放松时应使病人胸部轮廓充分回复到原位。

3.讨论

心脏骤停患者在进行心脏复苏并取得良好效果之后,部分患者可以自行恢复自主循环,但心脏复苏是否实施成功,则取决于心脏骤停患者日后脑功能是否恢复正常,这是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最后能否成功的关键。

心脏骤停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对于心脏骤停病人的急救就是与时间赛跑,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病人进行心脏复苏抢救。心脏复苏成功的关键不仅取决于抢救时间,还与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对于抢救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抢救人员的互相配合紧密相关。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三基培训时应定期进行有关心肺复苏的急救护理理论与实践规范化训练,使医护人员规范心肺复苏的抢救流程,加强医护人员对待抢救过程中任何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进行的应急能力,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

[2]秦桂玺,李同义,吴钦志.临床急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6.

[3]马秋桂,冯明.心肺脑复苏最新进展[J].护理研究,2006(6).

(作者单位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心肺复苏讲稿 篇9

大家好,今天我所讲的是心肺复苏信息化实训操作,本次教学从学生就业岗位及处理应急事件能力出发,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做中教、做中学为指导思想,将教学内容与应急突发事件相结合,全面提升同学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急能力。同时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单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低的教学问题。

首先,我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的教学设计,本次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本实训项目学习对象为高职高专三年级学生,之前有一定的医学学习基础,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基于对专业、学生及教学内容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希望同学们学会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能力目标是希望同学们具备面对危急情况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及独立实施心肺复苏规范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是为加强同学们对生命的敬畏,培养同学们对“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等教学方法。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评估病人,掌握心肺复苏的各项操作步骤;教学难点是独立实施徒手心肺复苏的规范操作。本项目实施前需准备心肺复苏新闻案例素材,同时还需准备心肺复苏教学微视频、并在课前将微视频传至网络学公共习近平台,以供同学们课前预习使用,同学们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可通过公共学习的平台自行讨论。另外,课前还需准备供应同学们使用的足够数量的模拟人。同学们在课前应先分为三个小组,利用模拟人模拟在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抢救心脏骤停者的过程,并将抢救过程录制成视频,发至公共学习的平台。我将于课前统计同学们在学习微课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以及在实际抢救操作中表现出的不足,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讲解。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首先通过案例导入课程讲解,先是一组因心脏猝死的名人的相片,然后是一份新闻案例,让同学们明白心脏猝死并不遥远,同时增强同学们学习心肺复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下面正式进入课程讲解,这是定义;这是通过一个运行的秒表提示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这是以口诀方式给出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记忆方式简单明了,可以让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清楚的牢记操作步骤;然后进入详细讲解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的过程,讲解过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并将操作流程显示在幻灯片上方,方便同学们随时观看学习。在讲解过程中采用上方文字显示,下方视频播放的方式。因为在实训操作讲课中,单纯的文字或图片很难将正确的操作步骤一一展现,小视频正好可以拟补这一缺陷。同时还可以播放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在评估环境意识这一步,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发现患者昏倒后摇晃患者,咱幻灯片中提示要轻拍重喊,这是因为有的疾病在移动患者时病情会加重,所以在病情不明确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减少患者活动。第二大步,呼吸与摆放体位,仍然是上方文字显示,下方视频播放。从第三大步开始进入心肺复苏的关键环节: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首先要找准按压部位,是在胸骨正中,剑突上2横指,胸骨下1/3处,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手法尤其重要:手掌根放于按压处,另一手掌重叠其上,下面的手指抬起,双肘关节伸直,与胸壁垂直,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手掌不能离开胸部皮肤。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5厘米,因为按压手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常见错误:错误一:按压时下面的手指接触胸壁;错误二:按压时手掌离开胸壁;错误三:按压时肘关节未伸直。然后进入气道开放环节,这里选用的是最常用的仰头提劾法开放气道。最后一步是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一步常出现的错误是往患者口内吹气时手指未捏紧患者鼻部。讲完操作之后总结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布置相应作用。

下面是我的教学评价,学生听完讲课后,先对照首次上传的操作过程进行自评,然后再次进行心肺复苏的规范操作,并将操作过程传至公共学习的平台。小组之间再根据以下实施项目进行互评,并将评价结果填入评分表内,注意在得分失分栏内备注得分失分原因。

下面是我的教学反思:本次课最大的亮点在于视频直接导入课件,让同学们不需要通过超链接就可以直接观看视频,文字与视频同时出现更能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势在必行,现在的学生已经离不开手机和网络,强行的压抑不如直接放开,让同学们既不需要离开手机和网络又不耽误学习。做乐赛和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趣,让同学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效果明显好转。但这种新型模式对于教师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任课教师必须做到充分备课,涉猎广泛的知识,以随时应答同学的提问。

谢谢大家的聆听,下面是我的操作环节:

1、确认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患者意识:首先轻拍重喊患者看其有无反应,然后检查循环体征,准确触摸颈动脉搏动:方法是右手食指及中指并拢,沿着患者的气管纵向滑行至喉结处,在旁开2-3cm处停顿触摸搏动,触摸5-10s,确认患者无意识。

3、大声呼救拨打急救电话。

4、去枕平卧,头略偏向一侧,垫硬板或将患者放于地上,解开衣领及腰带。

下面正式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C: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定位:胸骨下1/3处,定位方法:右手食指触及肋下缘滑向剑突,再向上移两横指。

手法:采用一手掌根放于按压处,另一手掌重叠其上,下面的手指抬起,双肘关节伸直,与胸壁垂直,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手掌不能离开胸部皮肤。

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至少5cm,迅速放松,使胸廓完全回弹,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按压均匀、平稳,按压频率在100次/分以上。

A:开放气道

头偏向一侧,用纱布清理口鼻腔分泌物,检查并取下义齿,然后按仰头抬劾法开放气道。具体操作为让患者平卧,一手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以使头后仰,另一手指放在靠近劾部的下颌骨的下方,将劾部向前抬起,使患者牙齿几乎闭合。

B:口对口人工呼吸

垫纱布2层,在气道通畅的情况下,抢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防止吹气时气体从鼻口逸出,另一手握住劾部使头尽量后仰,深吸一口气,双唇包严患者口部,用力向患者口腔持续吹气2s以上,直到胸廓抬起。吹气毕,抢救者头稍抬起并侧转换气,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并观察胸廓复原,然后再次吹气,按压30次,吹气2次为一个循环,共计5个循环。

检查生命体征是否恢复:可触及颈动脉搏动,面色、口唇、甲床皮肤颜色转为红晕,呼吸改善。

心肺复苏试题 篇10

1、患者,女性,因触电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主要措施(C)A、维持有效的循环 B、确保呼吸道通畅 C、降温和脱水疗法 D、加强基础护理 E、治疗原发疾病

2、患者,男性,34岁,突然呼吸停止,使用简易呼吸器急救,首要步骤是(D)A、患者头后仰,托起下颌,扣紧面罩 B、挤压简易呼吸器 C、加压给氧

D、清除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 E、立即注射呼吸兴奋剂

3、抢救时间的记录不包括(E)A、患者到达的时间 B、医生到达的时间 C、抢救措施落实的时间 D、病情变化的时间 E、家属到达的时间

4、患者,男性,46岁,因车祸致伤,现场急救时发生呼吸心跳已停止约2分钟,复苏时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A)A、胸外心脏按压 B、口对口人工呼吸 C、胸内心脏按压

D、心内注射肾上腺素 E、静脉输液

5、患者,男,55岁,因频发室性早搏入院,如厕时突然倒地不省人事,颈动脉扪不到搏动,未闻及呼吸音,双侧瞳孔散大,此时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D)A、平卧保暖 B、氧气吸入 C、心电监护 D、CPR E、建立静脉通路

6、患者,男性,7岁,不慎溺水,检查发现该男童面部青紫,首要的处理措施是(B)A、通知医生

B、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异物 C、吸氧 D、CPR E、大声呼救

7、当怀疑患者有心跳呼吸骤停时,为迅速确诊,首先应(D)A、测血压 B、听心音 C、数呼吸

D、触颈、股动脉搏动 E、做心电图

8、现代医学主张死亡的依据是(C)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脑死亡

D、心电图平直 E、瞳孔散大

9、患者,男性,28岁,因触电致心跳呼吸骤停,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哪项不正确(E)A、按压部位在胸骨下端 B、双手相叠按压

C、每次按压胸骨下陷至少5cm D、每分钟至少100次

E、与人工呼吸配合的比率为2:1

10、患者,男性,25岁,在湖里游泳时不慎溺水,抢救出水后发现呼吸心跳已停,如心肺复苏有效,以下哪项不符合救护原则(E)A、保持呼吸道通畅 B、倒水处理 C、心肺复苏

D、糖皮质激素和脱水剂防止脑水肿 E、不宜注射盐水

11、新生儿复苏中,如果心脏停止确定是由心脏病因性心律不整所造的,建议两人施救者按压通气比(A)A、15:2 B、30:2 C、3:1 D、5:1 E、10:1

12、非专业急救者遇到心跳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应(A)A、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B、给予2次人工呼吸 C、打开气道

D、呼救打120,等待救援 E、就近寻求其他救援人员 13、2010年CPR指南中,一旦循环恢复,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大于或等于多少即可(A)A、94% B、100% C、90% D、95% E、85%

14、你看见一位45岁男性突然倒下,你让别人打120急救电话,自己开始做心肺复苏,你已经高质量的完成了生存链中的前两个环节,提高该男子生存率的第三步是(C)A、给予药物治疗

B、将该男子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C、给予电击除颤

D、等待能够做心肺复苏的医护人员的到来 E、一直坚持做心肺复苏

15、在高级生命支持中,建立人工气道首选途径是(B)A、置口咽通气管通气 B、气管插管 C、气管切开

D、置鼻咽通气管通气 E、以上都不是

16、在救助一位游泳池内溺水的3岁女孩时,你发现她脸色苍白没有反应,周围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忙,你什么时候打120急救电话(A)A、给小孩做5个循环CPR后 B、将小孩从游泳池救上岸后

C、你做了几分钟CPR,小孩仍没有反应后 D、在做了几次通气以后,做CPR以前 E、给小孩做倒水处理后

17、用面罩给小孩做救生呼吸,你如何确定每次救生呼吸是恰当的(B)A、先称小孩体重,然后计算潮气量,在给予通气 B、每次救生呼吸时,看到胸廓起伏 C、选择合适尺寸的面罩

D、给予尽可能快的呼吸次数 E、给予尽可能多的潮气量

18、一位52岁的男性在健身房内跑步后倒下,为了了解是否为心脏病发作,你要检查他的循环征象,首先应检查何处(B)A、手腕处的桡动脉 B、颈部的颈动脉 C、腹股沟的股动脉 D、直接听心脏 E、足背动脉

19、CPR时给予救生呼吸,下面哪种解释可以说明救生呼吸的用处(D)A、可以帮忙解除呼吸道内异物 B、可以维持正常的动脉氧含量 C、可以帮忙心脏除颤

D、可以迅速有效的给患者提供氧气 E、可以帮忙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

20、一位7岁的男孩在你家门前被汽车撞倒,你发现他没有反应,同时头部有鲜血,你应该如何打开他的气道(C)A、仰头抬颏法 B、仰头抬颈法 C、托下颌法 D、头偏向一侧

E、不要移动他,因为他可能有颈椎骨折

21、急诊科送来一位无脉电活动,心率30次/分的患者,已予气管插管,持续胸外按压,你接下来给予(A)

A、肾上腺素1mg静注 B、200J电击除颤

C、异丙肾上腺素1mg静注 D、准备经皮起搏 E、阿托品6mg静注

22、心跳呼吸骤停后,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最强的器官是(E)A、大脑 B、肝脏 C、心脏 D、肾脏 E、肺组织

23、迅速而简单的确定心脏骤停的指标是(D)A、呼吸停止 B、血压下降 C、瞳孔散大

D、意识消失,无大动脉搏动 E、呼之不应

24、胸外心脏按压时,外周动脉收缩压不应低于(C)mmHg A、40 B、50 C、60 D、80 E、90

25、心跳停止的时间是指(A)A、循环停止到重建人工循环的时间 B、循环停止到心脏复跳的时间

C、发现心跳停止到重建人工循环的时间 D、发现心跳停止到心脏复跳的时间 E、心肺复苏的时间

26、心肺复苏争分夺秒的主要目的是(A)A、迅速恢复脑的血液循环 B、使心脏迅速恢复跳动 C、使自主呼吸提早恢复 D、减轻酸中毒 E、保护肾功能

27、一旦确诊心跳骤停,必须争取在几分钟内重建呼吸和循环(A)A、4-6分钟 B、6-8分钟 C、8-10分钟 D、10-12分钟 E、12-14分钟

28、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A、200J B、300J

C、360J D、150J E、100J

29、使用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A、100J B、100-150J C、150-200J D、200-300J E、300J 30、成人心肺复苏打开气道最常见的方式(A)A、仰头抬颏法 B、仰头抬颈法 C、托下颌法

D、环状软骨压迫法 E、气管插管

31、非同步电复律适用于(C)A、房扑 B、房颤 C、室颤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室性心动过速

32、被目击的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为(C)A、心脏停搏 B、房颤 C、室颤

D、电机械分离 E、房扑

3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救援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应(B)A、心前区叩击

B、先行胸外心脏按压再除颤 C、不需其他处理,直接除颤 D、先静脉推注胺碘酮再除颤 E、先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再除颤

34、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两次心跳检查间应(A)A、先给予5组(或2分钟)心肺复苏 B、行12导心电图检查 C、建立深静脉通路 D、准备电除颤 E、准备气管插管

35、心肺复苏时急救者在电击后应(B)A、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

B、先行胸外按压,5组心肺复苏后再行心跳检查 C、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

D、调好除颤仪,准备二次除颤

E、停止心肺复苏

36、你在门诊,一位母亲抱着瘫软无力的婴儿走入。她说“我认为她在途中停止呼吸了。”你的基本急救术的行动顺序的第一步是(C)A、检查有无呼吸 B、检查有无循环征象 C、检查有无反应 D、打开呼吸道 E、胸外心脏按压

37、判断有无脉搏,下列正确的是(B)A、同时触摸双侧颈动脉

B、触摸颈动脉时不要用力过大 C、检查时间不得短于10秒 D、不能触摸股动脉

E、颈动脉搏动点在胸锁乳突肌外缘

38、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A、病人仰卧,背部垫板 B、急救者用手掌根部按压 C、按压部位在病人心尖区 D、使胸骨下陷大于5cm E、按压要有节律,每分钟至少100次。

39、现场救护的“生命链”中第二环节是(A)A、早期心肺复苏 B、早期高级心肺复苏 C、早期心脏电除颤 D、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E、早期呼救

40、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C)A、侧卧位

B、仰卧在比较舒适的软床上 C、仰卧在坚硬的地面上 D、俯卧位 E、伤时体位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1、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间过长会引起(ABC)A、急性胃扩张 B、胃胀气 C、呕吐 D、肺损伤 E、气管破裂

2、胸外心脏按压的禁忌症(ABCDE)A、胸廓严重畸形 B、广泛肋骨骨折

C、心脏外伤 D、血气胸 E、心包填塞

3、打开气道的方法(ABC)A、仰头抬颌法 B、仰头抬颈法 C、托下颌法 D、头偏向一侧 E、双手抬颏法

4、胸外按压的要点(BCDE)A、按压深度4-5cm B、频率至少100次/分

C、按压与回复时间比为1:1 D、按压要求快速有力 E、按压深度大于5cm

5、人工呼吸的要点(BCD)A、快速吹气以达到效果 B、紧捏患者的鼻子 C、确保胸廓有起伏 D、吹气时仍要打开气道 E、吹气量尽可能大

6、双人CPR,以下正确的是(ABC)

A、每2分钟或5个周期后按压与呼吸可交换 B、每2分钟或5个周期后可以重新评估患者

C、每2分钟或5个周期后自动体外除颤仪可以重新分析心率 D、每6-8秒可吹气一次

E、双人按压与呼吸不可耽误时间交换

7、生命链包括哪些(ABCD)A、早期按压 B、早期除颤

C、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D、早期呼叫 E、早期送往医院

8、心脏骤停的病因(ABCDE)A、冠心病

B、恶性心律失常 C、创伤 D、溺水 E、心肌炎

9、心脏骤停的诱因(ABCDE)A、起床时血压很高 B、安静状态时心率很快 C、寒冷季节 D、大量饮酒时

E、长期熬夜

10、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ABCDE)A、颈动脉出现搏动 B、面色转红润 C、出现自主呼吸 D、心跳恢复 E、瞳孔由大变小

11、你发现一病人俯卧于地上,意识消失,动脉搏动消失,需要你处理的是(ABD)A、立刻呼救

B、将病人置于仰卧位,头部与脊柱同时整体翻转 C、紧急吸氧 D、胸外心脏按压

E、将病人抬到床上,予半卧位

12、高品质的CPR包括哪些内容(ABCD)A、以足够的速率和深度进行胸外按压 B、确保每次按压后完全的胸部回弹 C、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D、避免过度通气

E、确保患者恢复自主心率

13、胸外按压时,发生肋骨骨折的原因(ABCDE)A、用力过大或用力不当 B、按压位置不当

C、用力方向与胸骨不垂直 D、松开按压时,双手离开胸壁 E、病人年龄大,骨质疏松

14、心脏骤停的机制—心电活动异常不包括(DE)A、室颤

B、心脏电—机械分离 C、心室停搏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房颤

15、早期除颤的理由(ABCD)

A、心脏骤停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就室颤 B、电除颤是终止室颤最有效的办法

C、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除颤的机会迅速下降 D、短时间室颤即可恶化并导致心脏停搏 E、人工CPR持续时间短。

16、CPR期间过度通气的害处(ABC)

A、增加胸廓内压力,阻止静脉血回流,因此减少心输出量、大脑血流量和冠脉的灌注 B、导致空气滞留,对有气道阻力的病人造成气道气压伤 C、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支持的病人,增加反胃和吸入的风险 D、通气时间过长,影响心脏按压的时间

E、有效交换的氧气减少,增加身体各器官的缺氧

17、胸外心脏按压发生栓塞时预防及处理的要点(ABCD)

A、防止肋骨骨折

B、发生栓塞后,予吸氧,浓度达50%以上 C、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必要时进行抗凝治疗 E、早期离床活动

18、胸外心脏按压发生心脏创伤的预防及处理(ABCDE)A、按压力量适当,防止肋骨骨折 B、卧床休息 C、心电监护

D、抗心律失常,纠正低血钾

E、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房颤且心室率快的病人予洋地黄

19、胸外心脏按压发生胃肝脾破裂的原因(BE)A、肋骨骨折刺破 B、按压用力过重 C、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D、原发性肝脾疾病 E、按压位置过低

20、胸外心脏按压发生肝破裂的处理原则(ACE)A、通畅引流 B、绝对卧床2周 C、确切止血 D、切除破裂部分 E、彻底清创

填空题(每题2分,共20题)

1、诊断心跳呼吸骤停的标准为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

2、心肺复苏时病人仰卧于硬木板或地上,头、颈、躯干平直,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3、基础生命支持中C代表循环,A代表气道,B代表人工呼吸。

4、基础生命支持中开放气道是,无颈部创伤的患者采用仰头抬颏法,可能存在颈部损伤的患者采用托颌法。

5、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为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相交处,按压的频率应大于100次/分,按压是必须快速,用力,按压的深度为大于等于5cm,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恢复,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尽量避免胸外按压中断,二人轮流过程不能超过5秒。

6、心肺复苏时按压与通气比例,成人单人或双人,婴儿、小儿单人复苏时按压:通气为 30:2,婴儿、小儿双人复苏时按压:通气为15:2。

7、心肺复苏时的操作顺序应为人工循环、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8、电除颤时电极板常用放置位置为,胸骨电极板放于右胸上前壁(锁骨下方),心尖电极板放于左侧下胸壁(左乳头外侧)。

9、心肺复苏时判断患者有无呼吸,看胸廓有无起伏,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面部感觉有无气流呼出,时间为7秒。

10、心肺复苏时若为呼吸气囊呼吸,接氧气8-10升/分与呼吸气囊,将面罩置于患者的口鼻处,以400-600ml的送气量2次,并可以看到胸廓的起伏。

11、判断大动脉搏动消失,首选颈动脉,次选股动脉。

12、口对鼻人工呼吸法用于婴幼儿,口腔严重损伤或牙关紧闭患者。

13、使用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时频率为10-12次/分。

14、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吹气量为700-1100ml,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ml,胸廓稍起伏即可。每次吹气时间不超过2秒。

15、通常将心肺脑复苏分为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复苏后期生命支持三个阶段。

16、胸外按压出现肋骨骨折时,骨折多发生在肋骨中段。

17、胸外按压发生单处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预防肺感染。

18、胸外按压发生气胸的原因:按压时用力过大过猛,导致肋骨骨折,骨折端刺破胸膜腔,形成气胸。

19、胸外心脏按压最常见的并发症:肋骨骨折。

20、胸外心脏按压术的并发症:肋骨骨折,损伤性血、气胸,心脏创伤,胃、肝、脾破裂,栓塞。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题)

1、心肺复苏术的禁忌症? 答:1)、胸廓严重畸形或心包填塞

2)、广泛性肋骨骨折 3)、心脏外伤,血气胸 4)、胸壁开放性损伤 5)、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心肺复苏,如晚期癌症者。

2、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终止心肺复苏? 答:1)、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及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2)、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3)、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爆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证时。

3、判断心脏按压有效的指标有哪些? 答:1)、能扪及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血压维持在60mmHg以上。

2)、口唇、面色、甲床等颜色由发绀转为红润。3)、室颤波由细小变为粗大,甚至恢复窦性心率。4)、瞳孔随之缩小,有时可有对光反应。5)、呼吸逐渐恢复。6)、昏迷变浅,出现反射或挣扎。

4、呼吸、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1)、突然面色死灰,意识丧失:轻摇或轻拍并大声呼叫,观察是否有反应,如确无反应,说明患者意识丧失。2)、大动脉搏动消失:因颈动脉表浅,且颈部易暴露,一般作为判断的首选部位,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可用食指,中指指端先触及气管正中,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滑向颈外侧气管与肌群之间的沟内,触摸有无搏动。由于动脉搏动可能缓慢、不规律,或微弱不易触及,因此,触摸动脉一般不少于5-10秒,确认摸不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即可确定心搏停止。应注意对尚有心跳的患者进行胸外心

脏按压,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3)、呼吸停止:应在保持气道开放的情况下进行判断,可通过听有无呼气声或用面颊部靠近患者的口鼻部感觉有无气体逸出,脸转向患者观察胸腹部有无起伏。4)、瞳孔散大:须注意循环完全停止后超过1分钟才会出现瞳孔散大,且有些患者可始终无瞳孔散大的现象,通知药物对瞳孔的改变也有一定的影响。5)、皮肤苍白或发绀:一般以口唇或指甲等末梢处最明显。6)、心尖搏动及心音消失:听诊无心音,心电图表现为室颤或心室停顿,偶尔呈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电-机械分离)。7)、伤口不出血。

论述题(每题20分,共2题)

1、一男性患者午睡时突然意识丧失、面色紫绀、眼球上翻、肢体抽搐,继而呼吸停止,心电监护显示如图,请问该患者出现何种情况,应给予哪些应急处理?

答:该患者出现室颤。应急处理为: 1)、立即启动紧急医疗服务体系,取得自动体外除颤仪。2)、在除颤仪到来之前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如床边备有除颤仪的情况下,立即进行电击除颤。3)、在电击除颤及CPR紧急处理后,室颤仍持续时,可遵医嘱使用抗心率失常药,首选胺碘酮。

2、杨某,男性,48 岁。因“饮酒后胸闷不适 40 分钟,意识丧失 5 分钟”入院。患者晚间饮白酒150克后在家中自觉胸闷不适,向家人索要“速效救心丸”口服无好转,家人遂拨打 120,5 分钟前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微弱,呼之不应,120送入急诊抢救室。病程中无抽搐,无二便失禁。既往有“心脏病”史,具体不详。

入科查体: BP:0 P:0 R:6 次 / 分,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叹息样呼吸,面色口唇重度紫绀,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3.5mm,对光反射消失,心音消失。立即启动紧急救治程序,首先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1)请简答心肺复苏术的措施及流程。2)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答:心肺复苏术的流程及措施:

(1)评估环境安全

(2)评估患者意识/反应性(呼吸)(3)呼救,启动应急系统

(4)评估自主循环(动脉搏动)

(5)胸外心脏按压(6)给予人工通气

(7)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配合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1)、患者仰卧,争分夺秒奋力就地抢救,避免因搬动而延误时机。尽可能在15-30s内进行,因人脑耐受循环停止的时限为4-6min(WHO),由于大脑缺氧而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超过时限可造成终身残废或复苏失败。

上一篇:八月几号立秋下一篇:新学期新气象主题班会的教案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