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篇1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幼儿天生有美术创作的欲望,他们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一个开放性的美术空间对幼儿来说就显得很重要,他们的美术表现得更轻松,更自在,更投入。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力求做到为幼儿提供开放性美术活动空间,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不像成人,对物体的理解可深入体会,他们看到的只能是表象,也只能从表象上去理解。我们对幼儿的要求不能像成人一样去要求他们,这样反而会阻碍他们的发展。

美术活动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它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自主的进行学习、创作,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那么,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呢?我觉得主要有一下两点:

一、内容的多样性。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目标,那么选择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如果说老师给幼儿的创作内容,所提的要求限制了幼儿可能有的想象和自主的创作,幼儿的创造力便无从发挥。比如,剪贴画的美术活动中,可以

二、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美术创作离不开造型、构图和色彩等表现方法。以往美术活动衡量的标准是以幼儿模仿作品的效果为基准,即在造型、构图、色彩上与老师一致。其弊端在于片面地强调了技巧,封闭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扼杀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而自主性美术活动打破了这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即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构图来表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学习、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创作更有童趣,更有灵性,更富有个性。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篇2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教学成功的前提, 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过:“教学成功与否, 90%是如何使孩子感兴趣, 10%是教学。”教学中, 教师应在轻松自由的条件下, 善于启发、诱导、培养孩子的兴趣, 让孩子在愉快的心情、强烈的愿望、坚定的信心下自觉地去主动学习, 然后引导孩子进行美的体验和创造。例如, 在上“盆花”时, 我将一盆花放到讲台上, 让孩子闻其味, 观其形, 察其色, 这样一来, 孩子兴趣高涨, 画面上的花也鲜活了起来, 改变了那种由教师领画、千人一面的教学方法, 使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创设情景

教学中教师设法创设一个“实验情景”, 把幼儿引入其中, 为他们提供“创造”的机会。实验情景要紧扣教学内容, 要有趣, 能吸引孩子的注意, 使其进行思索探究。如, 在教学“色彩缤纷的世界”一课时, 为幼儿设计色彩配置实验, 提出问题, 使幼儿在问题中动手试验, 这样既得到了结果, 又增加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贴近生活

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形象思维, 不能让幼儿的眼光只停留在课堂内, 要让幼儿其投身生活, 感受自然, 关心一切新鲜事物, 并积极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教师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有意引导幼儿以自己的视角去观察自然、感悟生活。如:彩虹的联想, 春风吹来, 回家路上……让幼儿展开富有情趣的联想, 这样幼儿对创作才有热情, 形象思维才能发展。

四、勤于训练

普利斯特列曾说过:“凡能自由想象, 并把互不相干的各种观点结合起来的人, 就是最勇敢、最有创造性的人。”因而,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训练幼儿的想象能力, 是造就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创作画的内涵就是观察、记忆加想象。教学中应着重训练想象, 提高眼的观察能力、脑的思维能力、手的操作能力, 三方面协调运用。训练幼儿的观察方法可借助基本形体来认识、理解、记忆对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 启发幼儿展开丰富联想, 进行创造性形象思维, 使其想象力得到提高。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篇3

一、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进行设计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当的选材是幼儿创造成功的基础,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往往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作欲,激发学习的热情。由于幼儿认知的发展尚处于无意识占主导的阶段,幼儿参与美术活动往往受其兴趣的支配,所以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该挑选幼儿熟悉、喜欢的,还应具有广泛性和挑战性。

例如,幼儿在画水粉画时,通常对水粉颜料很感兴趣,喜欢把各种颜料混在一起观察颜色所发生的变化。针对这一状况,我设计了美术活动“美丽的夜晚”和“夏天的星空”,请幼儿运用水粉颜料通过手指点画、手掌印画、手背蘸颜料涂画等方式来表现夜晚绽放的朵朵绚丽烟花、夏天晴朗夜空中闪亮的繁星,使幼儿在感受色彩美的同时大胆地想象,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描绘自己的所思、所想,创作自己心中盛开烟花的夜晚和繁星点点的夜空的景象。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致高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表现出对该活动的极大热情。

由此可见,兴趣可使幼儿对整个活动的参与更加积极,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得乐于表现和创造,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氛围

幼儿的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幻想,在他们眼中大到天体宇宙,小到蚂蚁、鲜花,都是鲜活美丽而有生命、像自己一样快乐地生活着的。当幼儿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超越客观现实,在兴致勃勃地乱涂乱画时,老师切不可用“对不对”“好不好”“像不像”“行不行”等成人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甚至予以否定;而应积极地捕捉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绘画,加以科学地引导。只有在自由、民主、宽松的良好氛围中,幼儿才能有效地激发创作灵感,保持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和活跃性。

例如,在美术活动“画蝴蝶”中,很多幼儿都把蝴蝶画在花丛中飞、草地上飞,只有一个幼儿把蝴蝶画在了一本书上。我发现这一现象后很奇怪,却没有立即阻止她,而是问道:“你为什么把蝴蝶画在书上面呢?”她兴奋而神秘地告诉我:“因为妈妈带我去看蝴蝶标本展览,我觉得里面的蝴蝶很美丽,我也要把漂亮的蝴蝶做成标本,夹到我最喜欢看的图画书里面。”我听后立即肯定了她的想法,赞赏说:“这个想法真不错。”我的鼓励也使班上的其他幼儿焕发出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他们有的把背景画成云彩,希望蝴蝶能到云朵上播撒种子,开出漂亮的花;有的把背景画成小朋友,而蝴蝶在小朋友的头上嬉戏、玩耍……

老师正是应该积极营造这样的环境:尽量少干预、多倾听,以微笑和接纳的态度鼓励幼儿积极展现自己的创意;不给幼儿提供可直接模仿的范例,约束他们的发挥空间;了解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心中所想,找到每个幼儿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之处。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才能更好地在美术活动中展现个性,表现创意。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美术教学大多是老师的单向传授,教学内容较单一,幼儿的作品往往也大同小异。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老师可采用丰富活动形式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和想象力。

例如,可以让幼儿以添画的方式在原来图形的基础上添加、创造新的形象和图案,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体验活动的乐趣。可以让幼儿尝试运用模型、图片等活动材料任意拼摆,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一幅幅美观、有趣的图案。还可以利用儿歌来启发幼儿作画,如请幼儿欣赏有趣的儿歌《热带鱼》来帮助他们掌握热带鱼的外型特征、游动姿态和生活环境,根据该儿歌幼儿创作了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热带鱼,描绘了美丽的海底世界、大西洋的海岛、海洋动物园等丰富内容。

老师还可以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材料,如碎布、树叶、绿豆、纸屑、棉签等,请幼儿利用这些不同的原料,在平时积累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创作喜欢的作品,培养勇于探索、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此外,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老师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鼓励幼儿绘画。

在活动中,老师可以以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促进幼儿大胆想象,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喜欢上美术活动。

四、发挥欣赏活动的启发性

美术欣赏是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以丰富幼儿的联想,使他们逐渐对生活、艺术中的美具有一定的接受、理解和创造能力。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应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感受、理解艺术美的能力,使幼儿产生创作美的愿望,拓展表现美的途径。

例如,在欣赏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抽象画作品《人投鸟一石子》的过程中,老师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人和真实生活中人的不一样的地方,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与感受,帮助幼儿了解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思、所得延伸和运用到自己的创作活动中。

五、运用积极的评价策略

幼儿是具有独特个性并不断发展着的个体,传统的幼儿评价机制缺乏对幼儿间存在差异这一基本事实的体现和尊重。这种评价的模式和内容均以成人意志为主宰,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评价的过程、结果都过于简单化,如以简单一句“你的真好”“不错”“进步了”就完成了评价。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更应将“以人为本,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作为指导理念进行教育和评价。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首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更不能以不恰当的指导扼杀了幼儿作画的自然、纯朴、稚拙之风。在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时,老师积极有效的评价对于幼儿来说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对幼儿的评价应做到“言之有物”,即根据幼儿具体的行为做出有指向性的评价,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特点用积极的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不能泛泛而论。在评价时,应少用“对”“错”“像不像”等泛化词语,避免对幼儿的全面否定,多使用积极的具有指向性的话语,如“你的颜色涂得真漂亮”“这一点画得不错”等。例如一个幼儿画了一幅《春游图》,色彩搭配得很漂亮,老师可以这样表扬:“你涂的颜色真漂亮,特别是小花,蓝色和浅黄色配在一起很美!”而不只是简单地评价:“你画得不错。”老师应以这样的方式在评价过程中使幼儿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也让其他幼儿知道他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对于幼儿完成的作品,无论效果是否完美,表现能力是高还是低,都是他们用心完成的结果,老师应深入透彻地了解和感悟,善于从中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以正面鼓励为主,使幼儿明确自身的闪光点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对待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老师一发现进步就要及时进行表扬;对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则要着重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色彩使用等绘画技能和技巧。这样,可以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成就感。老师的指导态度应如奥地利儿童美术家齐塞克所说:“我的教育方法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做到爱孩子、关心孩子、鼓励孩子,并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渗透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也会为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篇4

参加组别

小学(幼儿园)

研究类型

基础研究

学科分类

美术

[摘要]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的素质教育的重点。而绘画教育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非常的强调艺术对培养幼儿创新学习能力的价值,他们认为幼儿的艺术培养是激发幼儿潜能的最佳载体,为幼儿创新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绘画活动对幼儿来说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活动。因此,在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开设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充分的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采用适宜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绘画教育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把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当作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前提尤为关键;选择他们易于表现的、熟悉的、亲近的身边的人或事物,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以故事或游戏的方式、辅以肢体语言等形式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欣赏活动贯穿到教学活动中,给幼儿带来新奇的感觉,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观,全面培养他们的绘画创造能力。

[关键词] 幼儿 绘画

创造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就针对我国教育的弊端疾呼要重视幼儿的创造力,他说:“幼儿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理解幼儿的创造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时期是开发创造力的重要阶段,而绘画活动则是激发幼儿创造能力的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幼儿的画天真、稚拙,却不失大师风范,有时,我们在欣赏幼儿作品时,会不禁的想起了现流行的抽象画派。幼儿的思维最为直接而大胆,他们的笔墨潜伏着巨大的艺术创造力,他们的画蕴藏着鲜活的的艺术生命。经常有很多的大师为幼儿的大胆创新所折服。著名的画家毕加索曾说过:“我们要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幼儿的心灵去感受世界上的真善美,留住童心就是保护了艺术的天赋。”

本文就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及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着重的谈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一、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前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生性好奇、好动、好问、好玩,这是他们或多或少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实践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创

造一种引人入胜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最大的兴趣感,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得到身心的满足,让他们在不断的涂涂画画中提高对绘画的兴趣。教师在组织绘画教学时,选择幼儿较为感兴趣的题材,那么教师的此次教学活动就事半功倍了,因为让幼儿感兴趣的题目材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绘画活动中,还能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只要我们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展示他们能力的平台,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新潜力,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将是一个成功的活动。

那么,在教学活动中选择哪些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又成为了重中之重了。

1、选择幼儿熟悉的、亲近的身边的人或事物为题材

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人或事物,是幼儿所熟悉和了解的,也是在他们脑海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能够引发他们最大程度的表现欲望,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空间,越是幼儿熟悉的题材越让幼儿感兴趣,这种兴趣会让他们将身边发生的事或物及美好的东西变为自已要表现的对象。比如,教师在绘画教学中让幼儿画他们的爷爷、妈妈或是他们家的房子呀,我想孩子们一定会画的惟妙惟肖的。

2、选择能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题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事物的创新都是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新假设开始的,这是创新活动的第一步。幼儿由于没有旧经验的束缚,思想比较开放,创新意识会更加的大胆,更加的富有创造性。他们认为好玩的就是可行的,好看的就是合理的。因此富于想象和创造题材也是他们爱表现的,比如未来的飞机、神奇的花等,诸如此类的,都是引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绝好题材。幼儿的想象力包括对事物的联想能力,还包括对事物的幻想能力,此两者都是开发幼儿创造力的基础。正如德国近代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趣怎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心灵?”

例如:在玩色活动时,我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便可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我就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创造新颜色。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为进一步提高对配色活动的兴趣,我就及时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宣纸和剪好的各式服装外型,用配置的颜色装饰服装。之后,听,一个小朋友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这裙子上的绿色、紫色都是我自己

配的。我还能配出别的许多颜色呢。”另一个小朋友大叫“啊!我成魔术师啦!变一一。”幼儿一旦对所接受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将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在不自觉中进行创新。

3、选择幼儿易于表现的事物为题材

易于表现的的事物首先是特征明显,形象生动可爱的,能够引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如:造型各异的瓦罐,大小不同的石头,千姿百态的花草,形状不同的叶子等都是很好的选材。另外,幼儿头脑思维正处于发育时期,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感不会停留很久,假如我们给幼儿的题材太复杂了,就会使他们感到厌烦,致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只有我们选择的是他们能够表现的题材,才会激发他们的热情与兴趣,从而达到发挥他们创造力的效果。

二、重视幼儿欣赏和评价能力提升是培养幼儿绘画创造能力的最佳方法 专门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日本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或制作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在欣赏或是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更或说在培养幼儿欣赏与评价能力时,不能以画的像或是不像为标准,而是应当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就是教师在评价或是幼儿在评价他人作品时,幼儿自已认为好的、满意的就是好的作品。教师在其中只要充当好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就可,对幼儿创作意图进行启发诱导,使其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而不是扼杀幼儿的创作意识与开拓精神。

1、欣赏和评价小朋友的作品

幼儿的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有许多地方值得幼儿相互的学习借鉴的地方,因此,教师在欣赏或是培养幼儿欣赏能力时,应选择些小朋友比较有创意性的作品让幼儿进行欣赏与评价,或是在幼儿完成作品后将幼儿作品全部展览,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创造性较强的作品,使幼儿们在相互的欣赏和评价中,发现各自作品的优点,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加大胆的、自由的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在绘画活动中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创作能力,才能使他们的创作思维更上一层楼。

2、欣赏和评价大师的作品

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大师作品,有很大一部的作品适合幼儿去欣赏和评价,比如:毕加索、凡高、莫奈......,他们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性,假如,我们培养幼儿们去欣赏和评价他们的作品,用孩子天真的眼光去看大师们的作品,往往会出现大人们所

看不到经典妙处,让孩子们在欣赏大师作品时,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大胆的进行创新,鼓励他们在大师们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去表现他们的想法与感受,相信我们的孩子们一定会发挥出他们最大的创作潜能的。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幼儿绘画创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黑格尔在《美学》中曾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至关重要的,有了轻松、愉悦、活泼的教学情境,幼儿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自由的想象空间与创作能力,才能有较好的作品的出现。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不能只是单一的、传统式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再以严师出高徒的思想左右教学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只能让我们培养出同一模子的学生,学生的创作能力也就只能在围城之中徘徊了,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也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那么,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一句空谈了。

经常会发现我们的教师在上绘画课程时只是以范例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这样的绘画教学只能让幼儿们作品大同小异,只是绘画技能的再现,更谈不上创作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范例只是幼儿的欣赏”的原则,要让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毫无顾虑的按他们自已的想法思路去画,用他们自已的语言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在这种的教学意境中,幼儿的创作才能充分表现出创作性、独到性、丰富性。另外,还有这么一个现象,教师在巡回指导中会经常的提醒学生注意些什么,对个别的学生时行批评或是表扬。其实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课堂的沉闷,会让学生不自觉的感到紧张,也在不知觉中打断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创作开发。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改变以上的现象呢?又如何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情境变的轻松、愉悦、活泼呢?

1、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绘画活动

我们经常会提倡寓教于乐,假如我们能将游戏结合到绘画教学中,我想我们的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定会得到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孩子们的创作能力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我在绘画《我的幼儿园》时,我事先准备好一张大纸贴在墙上,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思维,概括出校园的特征、环境及人物。然后,告诉幼儿:“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设计我们未来的幼儿园。”交代完后,让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自已分工,画教室的、画草坪的、画花的、画树的、画身边的老师朋友的......,孩子们很快就分配好任务,愉快的画了起来。

2、以故事的形式展开幼儿绘画活动

小朋友最喜欢的就是听老师讲故事了,故事里的优美有趣、富于幻想的情节常常会让他们听的入神,故事里活泼可爱的人物或是动物都是幼儿喜爱的内容,故事中生动的语言也常常能够让幼儿身如其境,所以故事对幼儿来说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亲和力。把幼儿绘画活动以娓娓动听的故事形式展开,不仅能激发幼儿创作热情,还能为幼儿创作提供表现的空间。例如:我在教学幼儿学画人物画时,就以《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融入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听着动听的故事的同时,想象人物的形象特征,再根据他们的想象力,画出他们脑海中的白雪公主及小矮人的样子。

3、运用肢体语言辅助幼儿绘画活动的开展

肢体语言有助于孩子更形象地理解事物,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孩子比较容易理解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绘画活动中,幼儿所要表达的画面的内容与细节很多都依赖于平时的经验积累和想象去完成的,我们就必须借助肢体语言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画人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相互做模特,摆出多种姿势,以避免所画的人物僵直呆板;在画动物的时候,可以根据动物的特性进行模仿,让画面变得活泼生动。如画《淘气的猫》,就让孩子学做小猫,并用肢体展现猫的不同状态:淘气的,慵懒的,安静的,贪吃的。这样孩子们画出的猫就不会单一呆板的而是生动活泼的。也由于肢体语言的帮助,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就不会觉得枯燥,画面也会更充满童真童趣。

未来学家奈比斯说:“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幼儿阶段的绘画活动只是一种萌芽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由想象,让幼儿画其所爱,画其所想,使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幼儿始终对绘画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表现热情。长此以往,他们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将被自己描绘的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高教论坛》[J].Higher Education Forum Aug.第4期.2005年8月 [2]《教育研究理论界》[J].2002年第3期 [3]《中国教育文摘》[J].2007年4月

幼儿园如何开展创造性美术活动 篇5

摘 要:创造性美术教学是落实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创造性美术教学,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描绘心中所想,将心中的蓝图用美术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在认识创造性美术教学重要意义之后,从内容和具体形式方面进行挑选和设计,使的创造性美术教学真正有效开展。

关键词:幼儿美术创造性思考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创造力是家长关注的重点之一,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能够表现得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幼儿园往往也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为目标,因此,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性,其次要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美术作为一个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想法的课程,对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一、创造性美术教学活动概述

要开展创造性美术教学就要清楚这种教学到底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属于一种美术教学活动,同时也属于一种创造性教育活动。如果做一个定义的话,可以这样来描述: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从而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从现有的国内外教学实践情况来看,这种教学活动还是比较常见的。幼儿自身就有很强的想象力,美术教育活动正是发挥了幼儿的优势,进一步把幼儿的优势加以提高,给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在日常的幼儿园教学中,美术教学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阶段特点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来展开。适应才是最恰当的,因此,教师要灵活的选择教学的内容,让幼儿对教学内容可以理解,可以完成,可以就学习的内容跟老师有充分的交流。这样的美术教学才会更加的有效,受到幼儿的热爱。而这里的创造指的是充分发挥奇思妙想,不走寻常路,不简单的模仿,以追求新颖为目标,给幼儿一个非常自由的创造空间。而此处的无限则指的是创造的范围不要有任何的局限性,任由幼?涸谙胂蟮目占淅镒杂商剿骱头⒒樱?从而使得幼儿真正可以创造出各具特色的作品,获得健康的、全面的即无限的发展。此项教学活动被广泛的实践证明是科学有效的,具体相关素质的教师都可以有效开展,从而促进幼儿多方面素质的拓展培养。

二、培养幼儿创造性存在的问题

1.幼儿美术教育观念不正确。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念对于幼儿思维的开发,创造力的培养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在大多数教师不能正视幼儿创造力培养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因此,在幼儿的创造潜力开发以及美术教育的培养方面停步不前,使美术教学缺乏实质性的进步,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缺少将创造性融入到具体教学中的策略,严重影响了幼儿美术教育功能的开发,并且大多数幼儿对于美术的认知都是依赖于教师,教师美术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影响着幼儿,对于幼儿以后人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幼儿美术教育目标不明确。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目标侧重于艺术知识的记忆,使许多幼儿认为美术课程比较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且幼儿正处于好玩的时期,对于一些能吸引人眼球的事物比较好奇,现在的美术教育目标应从幼儿本身出?l,针对幼儿的现状,注重对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更加热爱美术学习,但是目前的美术教育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师不愿意进行美术教学改革,仍然固守对于美术概念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与培养,使我国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受阻。

三、幼儿美术教学工作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策略

1.转变思想,不断创新。美术教师在制定幼儿创造性培养计划之前,应该首先确定一个中心思想,整个教学策略的实施都围绕着中心思想进行实施,教育思想的转变是进行幼儿美术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对于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活动要围绕着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激发幼儿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更加的喜欢美术学习,同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初步的美术思想,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设计更多具有创造力的??题与游戏节目,带领幼儿向美术学习的道路前进,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可以画出一棵树,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补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作,尊重幼儿的对色彩的搭配,倾听他们的想法,不断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2.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尊重幼儿对于美术学习的想法,给予鼓励与肯定,确立学生主体性的地位,为课堂营造良好和谐的气氛,使幼儿在课堂上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分享、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幼儿能够积极听取教师的意见,对于自身创造力的培养能够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也要对自身的教育方式作检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给学生带来新感觉,教师对于幼儿的创作应给予支持与鼓励,激发幼儿的潜能,使幼儿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不断进步。

3.支持幼儿的个性发展。每个幼儿都具有不同的个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首先个性的发展依赖一定的环境,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思想,对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幼儿园要允许多元化的美术文化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艺术节,展示幼儿的优秀画作,邀请家长来参加,或者是幼儿与家长一起来作画,考验默契的同时,丰富幼儿园的课外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促进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开展。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学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对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与幼儿保持着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幼儿的想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使幼儿能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魅力,带领幼儿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美感,爱上美术,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篇6

二十一世纪中国,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大量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基于这种趋势,我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问题的认识已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这也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作为幼儿教师的培训者,近年来,我努力探索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从如何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我认为:一流的老师既教书又育人,二流的老师教书不育人,三流的老师误人。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就决定了他怎么教学。新时期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个基点上。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供合适的材料,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提供物质载体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学生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内心的释放,鼓励学生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学生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首先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幼儿的探究质量受材料的制约教师为幼儿准备材料时,要精心考虑,材料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探索,能否为幼儿提供创造机会等,因此,在材料提供上,我注意到:

1.提供可操作较强、便于体现幼儿想法的材料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学生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着名科学家爱因斯但曾经深有感触他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罢了。”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对问题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后,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问题意识才会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趋向于创造,更接近于发明。

幼儿的认识和能力都是在操作和活动过程中建构的,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幼儿进行自主地探索学习,通过探索、探究,幼儿自己寻找操作材料的方法、步骤、自己来归纳总结,从中发现什么,找出原因,还可以怎么做,通过试误,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由此可见,幼儿的大胆探究也是一种创造性表现。因此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或假设的材料,使幼儿的假设能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验证,不管是证实或证伪,老师要根据孩子可能会提出的假设来准备各种需求的材料,这样有利于鼓励和推动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2.为幼儿提供多层次、富有创造空间的材料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要注意幼儿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使材料呈现层次性、具有不同的难度,并且多为幼儿准备未加工的或半加工的材料,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求,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这样的材料也能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创造的余地,如我在“动手试试”活动区投放材料时,一开始提供一个范样,半成品和未加工的各种材料。这样,能力差的幼儿可以模仿范例进行制作,能力一般的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利用半成品进行创造,能力强的幼儿可利用未加工的材料自由想象,大胆创造。

3.变废为宝,不断增换新的活动材料新材料本身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激起幼儿创造的火花。教师要不断的给幼儿增添更换新的活动材料,注意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吸引幼儿,让幼儿感到更富挑战性,促使幼儿在其中尽情的创造、发挥。在这方面,我注意挖掘资源,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让这些生活废品成为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宝贝,真正变废为宝。

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提供帮助幼儿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采,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动画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西,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所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创造性的发展。教师应及时给予孩子们必要的引导和指引。

要指导幼儿,首先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首先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进行分析,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幼儿发挥创造,实现设想,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注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进行记录。

教师要明确活动目标,对不同的幼儿给予具体指导,再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要有重点地指导个别幼儿,促进幼儿创造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对探究中出现失误的幼儿,教师要引导其探索最佳方法,对水平较高的幼儿,要提高要求,幼儿在探究新材料时,指导幼儿有新发现,玩旧材料的幼儿要鼓励其玩出新花样,另外还可注意调控偏区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指导时方法也可多种多样:教师可用设问的方式进行指导;可以让幼儿摆弄实物进行指导;可以利用提示性语言对需求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可以通过情绪感染进行指导;也可以以幼儿玩伴身份直接进行指导;可以利用体势暗示进行指导等。

三、活动评价可以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指出导向幼儿特别在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所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方式教育教学质量的升华环节,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活动的情况,评价对幼儿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注意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评价方式有很多,不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不应只侧重于结果,而更应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如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新方法等。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特别是有创新精神应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大家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篇7

一用发现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是创造的前提

活动中, 采用发现法来调动幼儿观察的积极性, 将幼儿视为活动的主体, 变被动为主动, 在观察活动中,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看看图片和实物, 适时提醒他们:“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你的眼睛真亮、真能干, 发现了秘密。”用发现法引导幼儿观察, 幼儿对观察充满了兴趣, 提高了观察的准确性, 同时在观察中充满了自信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的不同特点, 观察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1. 利用园内及社区的自然条件引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

幼儿的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 是幼儿绘画、表现、创作的主要题材内容, 是他们进行美术活动的主要源泉。所以教师不要急于教幼儿画什么, 而是利用幼儿园内、社区内的自然条件经常带他们参观, 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形状、色彩等。激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将观察与想象的东西画出来, 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为创作积累经验。

2. 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作为视觉艺术, 美术欣赏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 提高品味, 为美术表现和创造积蓄内在的功力, 并能在不知不觉间迁移到他们的美术创作中来。欣赏作品时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作品中有些什么, 然后启发幼儿说出看到作品时有些什么感受, 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画面的不同

每当幼儿作品完成后, 可陈列出来, 利用幼儿园同伴教育资源, 让幼儿互相欣赏、借鉴、发现画面的不同, 找找自己与别人画得不同的地方, 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表达的理由, 说说别人作品哪里表现得好, 为什么好。这样可有效地保持幼儿源源不断的创作激情。

4. 引导幼儿补画某部分特征

让幼儿补画鸭子和小鸡的嘴, 长颈鹿的脖子、松鼠的尾巴、袋鼠的口袋、兔子的耳朵、大象的鼻子等, 突出观察重点, 加深幼儿对事物主要特征的印象。

5. 引导幼儿发现相同点

把猫和老虎、小鸡和小鸭、黄瓜和胡萝卜、苹果和梨子、橘子和西红柿等放在一起画, 请幼儿找出它们在外形上的共同之处, 以便高效、灵活掌握它们的画法。

二范画的恰当使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手段

当前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引入——出示范画——示范讲解——幼儿临摹, 是经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流程。这种方式虽然能让幼儿较好地学习绘画语言。如构图、色彩、形式、美感等, 但也容易陷入僵化的局面, 扼杀幼儿绘画的个性特点等。模仿不是创造, 如何恰当地使用范画呢?

1. 小班的范画使用

小班的美术教学中, 应注意运用适当的范例进行启发和指导, 为了避免幼儿对范例机械模仿, 范例要多元化, 如小班初期幼儿绘画圆形。圆形基本画法是一样的, 但圆形能表达多种物体。教师出示多幅不同的圆形物体范画 (气球、花、苹果、西瓜、小鱼吹的泡泡等) 。可开拓幼儿视野、思路, 启发幼儿更具想象力, 提问:“除了老师画的圆形物品外, 你还想到了哪些圆形物品?”幼儿自由思考、讨论, 思维活跃起来, 虽然幼儿绘画能力偏低, 但可以通过模仿学习获得锻炼, 能力较强幼儿会举一反三, 获取更多认知、绘画经验。

2. 中班的范画使用

美术活动中对于一些幼儿常见的熟悉的物品教师不提供范例,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回忆经验进行创作。如绘画“快乐的苹果宝宝”。苹果是幼儿常吃的、非常熟悉的水果, 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实物苹果, 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为了让幼儿能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经验, 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师可启发幼儿进行想象:“什么样的苹果宝宝是快乐的?”鼓励幼儿绘画时既要运用已有经验, 又要展开联想, 创造性表现“快乐的苹果宝宝”。

3. 大班的范画使用

大班幼儿生活经验较为丰富, 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不出示范画, 引导幼儿通过回忆再现表象, 创造性地进行绘画。如命题画《狮子大王的故事》, 在绘画前, 教师组织引导幼儿看图书, 去动物园看狮子, 折剪狮子等多种活动, 有目的的积累丰富的有关狮子特征的感性经验, 再通过看碟片进一步使幼儿了解狮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各种动态, 使狮子的形象在幼儿大脑中更具体、生动。然后引发幼儿联想, 编狮子大王的故事, 最后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在纸上。在这一过程中, 虽没有教师任何范例, 但幼儿大脑中早已蓄存了大量有关狮子的信息。

三在命题画和意愿画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恰当的命题是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因素之一。它能拓展幼儿的思路,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而不恰当的命题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命题时应考虑幼儿的特点, 赋予一定的情节、含义和动感, 力求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让孩子愉快地、创造性地表现童真与美好, 如“春天的颜色”“大树的衣服”“睡醒了虫子们”“和大自然做游戏”“大树的头发”“无家可归的动物”“跳舞的花”等。

幼儿想象力是人生创造的基础, 童年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美术活动则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 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的创作中, 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位幼儿的观点和设想, 鼓励幼儿有自己的创造, 标新立异, 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想象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从而使其心理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篇8

一、感受优美的自然环境,启发幼儿的想象源泉

优美的环境是激发幼儿美术联想、陶冶幼儿情操、促进幼儿素质提高的物质基础。陈鹤琴老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幼儿“多到大自然进行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与自然是相通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让幼儿去观察、去感受各种物体的形状、色彩,如奇山异石、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可爱的小动物等,它们都会给幼儿带来心灵和视角上的愉悦感,这样幼儿的兴趣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绘画“美丽的蝴蝶”,首先我把幼儿带进花园、野外,让幼儿尽情观看翩翩飞舞的蝴蝶,欣赏色形奇异的蝴蝶,然后给他们讲解蝴蝶的生活习性,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蝴蝶,并画出自己喜爱的蝴蝶。这样,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挖掘,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多彩、蝴蝶形态各异。反之,如果教师出示范例,幼儿临摹的传统模式,幼儿就可能只会用教师教的一种画法,作品就会模式化,内容单调贫乏,毫无创造性可言。

二、提供多样的美术材料,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丰富的活动材料是幼儿参加活动的物质基础,多种多样的操作材料是激发幼儿参与创新的兴趣的源泉。因此,我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开展多种多样的美术活动。除了日常使用的水彩笔、蜡笔、水粉画笔、棉签、彩泥、手工制作工具外,还鼓励幼儿收集了袋子、旧图片、瓜果壳、自然物等,利用不同的美术材料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创作欲望。例如,在故事画《龟兔赛跑》中,我提供了各色挂历纸、水彩笔、颜料、蜡笔、细竹竿、竹叶、火柴梗、毛线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绘画的需要,自由选择工具进行作画,结果幼儿有的选择水彩画,有的选择蜡笔画,还有的选择剪贴画,画法不一,内容都很丰富,各具特色。

三、创设游戏化的绘画情景,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明白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优秀作品的重要性,可在实际活动中却会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游戏,为幼儿的绘画创作提供条件,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如绘画“鸡冠花”,我先带幼儿去花圃参观,引起幼儿的兴趣,再把鸡冠花端到活动室,以要给阿姨过生日送礼物的形式,让幼儿主动观察并创作作品。幼儿可来劲了,争着说我要画出大大的鸡冠花送给阿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我是小小绘画家”这种快乐的情景中,画出各种色彩鲜艳、视角不同的鸡冠花,激发了幼儿创作的兴趣,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设置生动的问题情景,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绘画活动中,根据绘画的主题设计各种问题情景,让幼儿改变常规的思维,这样幼儿就不会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大班“七彩世界”主题活动中,开展“太阳”的绘画创作活动,教师设问“小朋友每天都可以看到太阳,太阳总是红的吗?”让幼儿经过观察图片、视频,知道太阳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对于幼儿的发现,教师应及时地加以表扬,这样,在今后的创作中会发现幼儿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各种太阳。通过老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各种与众不同的物象。当幼儿的想象部分受到教师的肯定,他们就会更加夸张,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多设计问题,鼓励幼儿,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五、展览欣赏幼儿的作品,呵护幼儿的创造个性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篇9

在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幼儿的美术活动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尤其是绘画教学活动,也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绘画教学活动中我们是如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呢?

一、兴趣是促进幼儿绘画活动,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前提兴趣是幼儿活动的前提。所以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方式发法多样化,利用故事,儿歌,谜语,游戏,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等形式唤起幼儿作画的兴趣。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孩子们就具备了创作的热情,从孩子感兴趣的当前事物入手,激发爱的情感,鼓励他们将爱心付诸行动是很有效的教育途径。

二、情绪情感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幼儿美术创造是在脱离眼前事物的情况下进行的,创造的基础上大量的观察,多次的感知和丰富的经验。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种生活经验,丰富幼儿头脑中“内在图式”的积累。所谓内在图式,是指以信息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种种表象、概念,它是幼儿从事美术活动的原材料。如果幼儿要表现某些活动,他的头脑中必须有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有关表象存在,否则就很难表现。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扩大其知识面,平时注意为幼儿选择一些合适他们的不同风格的图书和影视节目,给他们讲解,引导他们观看。教师还须多与幼儿谈论他们的生活状况、家庭、小伙伴,让他们回忆生活中有趣的事以丰富创作的题材。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篇10

美术活动不仅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赋予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力的机会。在活动中,教师应如何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呢?

一、观察了解幼儿

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判断幼儿学的是否主动积极,才能真正了解幼儿需要,从而帮助幼儿获得有关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1.了解幼儿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了解幼儿的兴趣,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如在命题画创作中,如果有的幼儿认为教师的命题限制了自己的表达方式,而对另一个主题感兴趣或是对此命题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完成时,而教师依然采取集体教学模式,就很容易打消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时,教师应通过个别交谈和辅导,顺应幼儿创作的需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尽可能使每位幼儿的创作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提供幼儿学习的机会,当然也不是盲目迎合幼儿的每一个兴趣,可顺应幼儿的需要,临时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适时引导幼儿,满足其表现需要。

2.了解幼儿所处年龄的发展阶段

在活动中,同年龄段的孩子绘画发展水平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担任的是大班的美术教学工作,班上有些幼儿仍处在涂鸦阶段,而有的已能准确地再现画面。我就针对他们的特点提供材料,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对那些已经跨越涂鸦阶段的孩子,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材料,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

3.在绘画活动中先“画”后“说”

在活动中总是教师先“说”,幼儿后“画”,这对幼儿掌握绘画的技能与方法既有利又有弊。幼儿往往以教师为标准进行模仿,即使鼓励他们去想像,幼儿也无非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添画,作品出来基本大同小异,这显然会限制幼儿的创造和想像。因此幼儿在评画过程中,往往没有积极性,总是围绕老师的构思来评价,没有创意。久而久之,则会对绘画失去应有的兴趣,主动学习的欲望也会降低。

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先“画”后“说”的方式,不约束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结果,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画面不受约束,内容丰富,自然说的也有兴致了。这一过程的交换,增强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们往往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和老师,来表现自己。同时也为幼儿提供资源共享的机会,借鉴别人的创作,丰富自己的灵感,幼儿口语得到了发展,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绘画的兴趣也更高涨了。

二、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环境

幼儿的发展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美术活动中,良好的环境也能有助于幼儿主动的学习。

1.丰富的物质环境

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参加美术比赛,结果发现,参加过比赛的幼儿,他们的绘画兴趣更浓厚。这是因为外来的刺激,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意识。由此所想,教师应常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及手工作品,悬挂一些世界名画供其欣赏,并在环境布置中,重视幼儿的参与设计等,以此来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另外,在生活中,还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比如不同质地的纸张,油画棒,毛笔,废旧物品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这既能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又有利于幼儿在各种材料的探索中,获得学习经验。

2.创设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

宽松,自由的环境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营造这种环境,鼓励幼儿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位幼儿的艺术创作。语言鼓励可给幼儿带来自信,比如“你的画颜色像彩虹一样漂亮。”“你用旧纸盒做的长颈鹿真可爱,让小朋友都来欣赏好吗?”……教师给予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其在获得成功同时,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主动热情地参与,创造。

另外,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创造的时间,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大胆表现。例如我在组织幼儿设计“未来的房子”这一活动中,我采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先回忆曾见过的房子,然后想像未来房子的形象与功能,最后与幼儿共同讨论,如:“你准备怎么设计?”“你有什么好主意?”“你需要用什么材料?”“你怎样使用这些材料?”等等,根据幼儿的思路,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使每位幼儿获得成功,相信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做出的选择,对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注重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实施

1.形式多样的导入环节

美术活动的导入一般都采用出示范画的方式引发幼儿兴趣,但如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就会使幼儿感到索然无味,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变化,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例如我在进行绘画“海底的鱼”活动中,运用了表演的.方法导入主题,先为幼儿准备了水草,海底生物等背景,又准备了几条不同形态的鱼藏在水草后边,系上线以便拉出。导入时,我一边唱“鱼儿鱼儿游啊游”一边将各种不同形态的鱼拉出来,让幼儿观察,孩子的兴趣及作画的欲望就特别高。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活动,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入方法,对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也是很有帮助的。

2.因人而异的辅导环节

在活动中,针对幼儿绘画能力的差异,教师应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辅导。无论集体辅导还是个别辅导,我常采用“你为什么这么画?”了解幼儿所想,以启发幼儿用画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针对不同幼儿的创作,给其提供丰富的观察刺激,让他们从观察中找到美,表现美。例如让幼儿画“菊花”,我不直接告诉幼儿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观察菊花的形态特征,花朵大小,高低,颜色深浅的对比,来唤起幼儿自由表现的积极性。

3.注重活动的评价欣赏环节

评价欣赏是美术活动的最后环节,往往被忽视,其实精彩的评价欣赏,也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采用集体评价,自由欣赏,自我评价欣赏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幼儿运用各种形式,学习欣赏,在欣赏中学会评价,如教幼儿从色彩的运用,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创作等不同侧面来欣赏评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水平,使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浓,想像力和创造力也更加丰富!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篇11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创造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45-01

美术教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的任务是培养儿童对艺术美的欣赏、识别,学习对美的对象进行描绘,更重要的是发展孩子观察力、感受力、认知能力。发展幼儿的独创性、个性;同时,美术教育能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因此美术教育是教育者启迪幼儿合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手段之一。

一、美术教育与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关系及意义

美术教育活动是孩子对心灵的描绘,孩子的内心世界因受语言的限制,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可以借助美术活动展现出来。美术活动是孩子理想的翅膀,孩子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可以通过美术活动尽情发挥。

1、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的关系

儿童创造性的特征,认识到创造性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非常重要。从幼儿撕纸粘贴拼图中,在美术绘画中,都可以看见儿童独特的意念。他们乐于寻找解决一些好奇心引起的问题。

孩子是最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他们往往不顾清规戒律的约束,所以,孩子的创造意识也是最容易通过美术活动挖掘的。我们大胆进行了美术尝试教学活动,使美术教育活动以培养幼儿创造力为核心,关键是引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是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美术教育活动作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最佳手段之一,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认知能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描述能力等等。如果总是以单纯的提高幼儿绘画技能为目标,忽略了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意愿和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则幼儿的创造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培养幼儿美术创造力的意义

“简单-创造-无限”是幼儿园进行创造性美术活动实践中追求的目标、宗旨,也是遵循的原则。简单是指内容简单,技能简单,材料简单,处处以儿童的兴趣,儿童的需求,儿童的生活经验,儿童的能力为出发点,启发学习技能,发展个性。创造是指引导幼儿多种形式的探究、操作,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儿童本能的好奇心,创造性想象和积极情绪,促使儿童创造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展。无限是指使儿童在简单的美术活动中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空间,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的作品,获得健康的发展,各方面获得无限的发展。创造性美术活动对开发身体动作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等都能起到很大作用。

二、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策略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尊重幼儿的情感,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有人说:“孩子用天真的眼睛透视世界,用快乐的心亲吻世界”。因此,应遵循幼儿作画的情感规律,选择他们的兴趣,观察他们的表现,在对他们作品的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幼儿自身进行比较,尽可能以欣赏的态度从正面评价幼儿的作品。

2、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感觉和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罗恩菲德语)儿童美术欣赏首先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是一手、眼、脑并用的活动,美术欣赏需要他们用各种感官感知审美对象,在欣赏过程中,当儿童能够感受到美和具有审美乐趣的时候,他们确有一种创作的热情, 让孩子们站是大师的肩上进行创作,可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的翱翔。美术欣赏教育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

3、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儿童创造能力

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艺术创造的源泉,有助于儿童进行创造的表现。所以,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儿童观察自然。比如大树就是小朋友经常看见的植物,我们在信息栏里提出了各种小问题,让孩子寻找答案。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通过儿童画、想象画、记忆画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带领他们参观好的画展,到郊外观察大自然,提高他们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真挚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4、创设情景,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创造意识和动机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利用故事 音乐等多艺术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创造的欲望。

(1)音乐形象激发美术想象。音乐与绘画被称之为姊妹艺术,都是表达人类心灵的产物。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和抒情性,能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想象。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使儿童感受不同的艺术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用文学作品激发美术想象。绘画与文字,同根孪生。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名著,都能给儿童一定的审美想象,让文学语言表现的形象呈现于读者想象的空间中,让文学作品中的对象在头脑中产生,达到再造想象的目的。

(3)材料多样,激发学习的兴趣,勇于创新。在美术教学中,为儿童准备丰富多样的美术绘画工具(如油画棒、彩色水笔、荧光笔、水粉颜料、色卡纸等),让孩子们在探索中体会发现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篇12

一、在版画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宽松的心理环境是幼儿专注于版画创作活动的前提。在情绪良好的状态下幼儿的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去主动操作,而不会担心害怕,唯唯诺诺,甚至不敢下笔。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想法,要向幼儿表明他的想法是有价值的。同时要给幼儿提供一段不受评的时期,特别对于不敢下笔的幼儿,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指导他。如有的幼儿只是在纸上画了一条线,聪明的教师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而是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幼儿的创作。这是地上的小草还是树枝?是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鱼吗?帮助幼儿把他的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联系,让幼儿体会到原来一条小小的线条也是充满生命活动的美丽形象,体验创作带来的愉悦情绪,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二、在版画活动中以启发式的语言进行提问和指导

在和幼儿进行观察,交流或指导他进行版画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启发式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能够帮助幼儿开阔思路,启迪智慧。可以用这是什么?这类开放型的语言进行提问,封闭性的问题会造成幼儿思维的惰性。在版画教育活动中不能以技能、技巧的传授为核心,也不能采取灌输式教学,应该运用观察、记忆、联想、欣赏等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尽量不示范画,而侧重教会幼儿运用各种表现工具材料的方法,强调表现形式多样化、个性化。在美工《手套》活动中,我提示幼儿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装饰手套,并提供了腊光纸、及时贴、绘画纸和蜡笔等材料,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对以往的感知,制作出了漂亮,风格各异的手套。这说明,幼儿有很大的潜力,只有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的艺术表现水平就会迅速得到提高。

三、在版画创作过程中不强迫幼儿模仿

临摹也是绘画活动的一种开展形式,对范例进行适当的模仿有时侯是教学的需要,但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要强迫幼儿进行模仿,否则他们会变成模仿的工具。一是由于幼儿手的肌肉动作发育还不太成熟,他们不太成熟,他们不可能逼真地将对象完全临摹出来,而这会使幼儿将对象完全临摹出来,而这会使幼儿认为自己的作品是难看和不准确的,致使信心丧失。因此,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范画的提供,即使要提供范画,也要注意范画的质量。可以给幼儿提供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打开思路。例如:幼儿画房子,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房屋的图片——中国的四合院,古代宫殿,高层建筑罗马式建筑等古今中外有特点的建筑。这样幼儿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思维向纵深发展,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鼓励幼儿自己来完成、这样也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四、版画创作活动中宜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组织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通过尝试和探索,用画面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及扩展性思维。另外,教师要留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去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幼儿敢打敢于用别人不曾用过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激发幼儿创造的动机,形成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幼儿在版画活动中的创造力。

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组织方法有利于幼儿产生创造的欲望,充分发挥期创造性。如画一画音乐里说了什么,画一画诗歌的意境,画出故事结尾,画一封给朋友的信,为童话剧演出设计服装,制作道具,海报,为班级设为班标,为游戏制造一台电脑这些都是幼儿喜爱的创作活动,在这里闪耀着每位幼儿的奇思妙想,创作时应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小组讨论,共同合作。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篇13

1.课程改革背景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参与合作、强调情感体验,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当地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2.教学现状背景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归结起来有几个因素。

一、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作激情,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

2.在教学中如何创造轻松活跃而亲切祥和的课堂氛围,充分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师生互动,把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提高美术教学水平和美术作品质量。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创造性能力教育,培养儿童以自己特有的形象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通过动手将思维中的形象变为可视形象,创造出一个新的可视世界,这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美国的吉尔福特与洛厄福尔两位博士经过追踪研究告诉人们通过美术的创造活动培养出的能力有八种:(1)感受性;(2)流畅性;(3)柔体性;(4)独创性;(5)再决定与再构成的能力;(6)分析与抽象能力;(7)综合与结合能力;(8)组织之一贯性等。而这些能力不仅美术所必须,凡其它行业从事创作的人也必须具有这些能力。美术教育中创造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和创造人,是对现代社会高度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国内研究现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如杭州市开展了《小学美术布艺教学中培养学

生创新思维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苏州市胥口中心小学进行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创造力》的课题研究。可见,通过美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本课题研究方向与一些学校同一领域研究具有同一性、微观性,都是着眼于小学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研究。本课题着重研究以新课程理念激活美术教学,把培养与发展儿童创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使他们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种创新是既包括“无中生有”,又包括“有中求新”的创新。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学的组织形式也由原由的灌输学习逐步转变为师生交往的相互过程,共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努力培养小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重点研究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力。

2.有利于提升研究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科研意识。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主要指标表现在:

(1)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出别出心裁的形象,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2)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并获奖。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教学的能力与水平。主要指标表现在:

(1)将美术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有机整合,对学生进行指导,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2)提高参与研究老师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研究内容设计

教师要灵活结合《标准》、教材、师生特点,对以下教学研究策略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不拘泥于某一种模式,重在实效,并鼓励走出各具特色的美术教学改革之路。

1.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研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就美学而言,孩子们从很小的年纪就对某种事物的“好奇”产生极大兴趣,并且带着极大的热情去讨论这些问题。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投影从视觉上激发;课堂上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同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譬如说,叫二年级的小朋友画透视或写生,是不符合逻辑的。美术教学也同于其它科目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这乐趣中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

2.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研究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教学的根本任

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的未来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作用的。

3.小学新课程中美术学习评价方法的研究

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过单调刻板,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孩子们对评价提不起兴趣,麻木。现在我通常用几种方法:1.尽量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学生在评价作业时有对比,有参考。2.用几分钟时间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作自我评价。3.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评论。4.老师评论。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一般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挖掘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多激励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不光评价作业的效果,更主要评价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的表现。

4.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研究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实践证明: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只能教出画匠;而创作性的教学却能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孩子的潜力是无可估量的,教师的任务已不只是教他们技巧,方法;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探索掌握方法。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美术本身就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小学的美术教学,不仅要以提高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不断地录求新的创作理念为主,而且让学生自由思考,畅所欲言,多留给他们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本课题主要采取以下具体研究措施:

(一)调查分析

1.调查准备。主要围绕我校小学生美术素质现状情况进行调查。

2.调查实施。按不同的调查方法组织具体的实践操作,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整理调查资料。

3.调查分析。分析我校小学生美术素质现状,找出目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改革评价

1.评比:老师以月为单位,结集优秀习作。全班同学参与投票,评选出本月最佳作品,作者为本月赛“擂主”,将优秀习作展示于教室内供全班学生学习欣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比赛和美术作品评比;最后算出各位小作者各月赛的总积分,第一名为最后的“总擂主”。

2.奖励:对各位“月赛”的“擂主”及最后的“总擂主”授予“小小画家”或“创作能手”等荣誉称号,并奖励结集的优秀习作留为纪念。

3.总结:在每一次月赛后,分期对本月“个性化美术创作”作出总结,由两部分组成:擂主的创作经验和老师相关的创作心得。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准备在研究前期,针对小学美术活动教学和学生的美术素质现状开展调查。

2.文献研究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专著,增强教师对实施本课题研究的自觉性及课题研究意识。

3.个案研究法:选择不同班级、原有基础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建档分析。

上一篇:期末考前动员会讲话稿下一篇:煤矿关于安全机构设置的文件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