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精选7篇)
奖励暂行办法
为充分调动我院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努力研究与开发创新的能力,积极引进国内外成熟、适用、先进的医学新技术、新 项目,进一步提升我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打造学习型医院,实现科技兴院,推动我院医疗科学技术发展,为争创“二级甲等医院”做好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医学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奖及相关奖项。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医学新技术是指成熟、适用、先进,在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工作中有明显社会、经济效益,填补院内空白,符合知识产权要求的新技术、新项目。
第三条 开展医学新技术、新项目引用工作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医学伦理原则,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论证通过,并按 规定批准后实施,由医务科对项目开展例数、质量、安全、效果、费用等内容进行全程管理。引进的医学新技术必须为在国内外应用的医学新技术。依靠我院的技术力量和设施条件,能够成为常规开展的服务项目,能够证明本单位可熟练掌握该项技术,并拥有很好的病源量。能够取得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第八条 医院鼓励护理、临床、医技等专业科室和个人积极引进医学新技术、新项目,经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评审通过的新技术、新项目,医院将给予必要的硬件建设和工作经费的支持。
医学新技术引进项目必须由项目引进科室申请,提供真实可靠的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技术分析报告、相关应用的论文、推广应用证明、技术项目效益分析报告。申请材料医务科初审后报送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评审。
我院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一等奖:属州内首次引进,关键技术水平处于市州领先水平,熟练掌握新技术并达到原技术的各项技术指标,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等奖:属县首次引进,关键技术水平处于县内领先水平,熟练掌握新技术并达到原技术的各项技术指标,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等奖:属院内首次引进,主要是引进医疗适宜技术,在医疗服务中应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我院医学新技术引进奖采取每年评审一次,由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并在院内公布获奖项目。
奖金的分配原则:按奖金总额的75%以上应发给主要完成者(前三位),第一完成者所获奖金应不低于奖金总额的50%。确定直接参与该项目的其他人员,由科室视情况给予奖励。(看看是否需要修改)第九条 奖励项目。对各科室及医技人员在医疗工作中、争创“二级”医院过程中的科研创新成果,引进的新技术、新项目,创建重点科室,发表的论文等给予以下奖励:
一、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奖:
予以项目引进科室和项目主要完成人颁发获奖证书,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奖励科室800元、600元和400元。
二、科技进步奖:主要奖励在科研创新中成绩显著并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获得省级、市级、县级科技进步奖的,分别奖励
三、每个项目1000元、800元和600元。
四、创建重点科室奖“对通过省级、市级、县级重点专科验收的科室,分别奖励4000元3000元和2000元。
五、争创“二级”奖:对已达到二级医院评审标准的科室,科室奖金在原有的基础上上浮5%。
六、论文发表奖:对在省级以上医学专业杂志上公开发表的论文除报销论文发表费外,国家级和省级论文每篇分别奖励500元和300元。
第十一条 下列情况不属于引进新技术、新项目范围。
1、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属落后、淘汰技术,不宜再行使用。
2、引进的技术未得到同行公认,有明显争议,或引进的技术尚不成熟,不能广泛推广应用。
3、单纯依靠引进的设备、药物和生物制品开展新技术工作,技术难度不高。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第一条为调动地方发展生猪产业的积极性, 进一步促进生猪生产、流通, 引导产销有效衔接, 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安全,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 (国发[2007]22号) 有关文件及财政财务管理相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生猪调出大县, 是指生猪调出量和出栏量符合规定标准的县 (县级市、区、旗和农场) 。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奖励资金, 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对生猪调出大县按本办法规定给予奖励的专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
第四条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第二章奖励资金的管理方式
第五条生猪调出大县坚持“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 主要以统计系统公开发布的分县分年数据为基础, 对统计数据达到规定标准的县予以奖励。
第六条对达不到规定标准, 但对区域内的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县 (如36个大中城市周边的产猪大县) , 可以纳入奖励范围。
第七条奖励资金以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作为测算因素, 所占权重分别为50%、25%、25%。分县的生猪出栏量、存栏量按前3年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调出量按生猪出栏量扣除当地生猪消费量计算。
调出量=出栏数-当地消费生猪数量;其中, 当地消费生猪数量= (当地农村人口数×农村人均消费猪肉数量+当地城镇人口数×城镇人均消费猪肉数量) /平均每头猪产肉量。
第八条财政部根据每年地方报送数据及当年奖励资金规模等情况, 确定当年生猪调出大县后, 按奖励因素及各自所占权重计算, 将奖励资金直接分配到县。
第九条为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维护消费安全, 对大型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 (含专业合作社) 实施整合生猪产业链, 引导产销有效衔接的项目予以支持。此项目由中央财政统一实施, 不包括下达至县级财政的奖励资金。
第十条奖励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用途如下:
(一) 规模化生猪养殖户 (场) 猪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
(二) 生猪生产方面的支出, 包括养殖大户购买种公猪、母猪、仔猪和饲料等的贷款贴息, 生猪防疫服务费用及保险保费补助支出, 采用先进养殖技术等。
(三) 生猪流通和加工方面的贷款贴息等支出。
(四) 支持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自建基地、帮助合同养殖场 (户、合作社) 发展生猪生产, 建设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改善加工流通条件等项目的支出。
(五) 规范无害化处理支出。
(六) 经财政部批准的其他支出。
第十一条奖励资金是具有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 只能用于上述发展生猪生产及生猪产业化方面的支出, 不得用于部门基本建设、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与生猪生产无关的支出。
第三章奖励资金的申报和拨付
第十二条财政部每年印发申报指南, 明确当年申报工作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十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根据申报指南, 组织本省的资金申报工作。
第十四条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拨付到省级财政。省级财政在收到奖励资金后, 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拨付到县级财政及相关企业, 不得滞留、截留和挪用。
第四章奖励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由省级财政部门牵头, 会同省级畜牧 (或农业) 、商务等部门对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建立监管制度。对分县的生猪出栏、存栏和调出等基础数据进行动态管理, 跟踪数据变化, 使生猪调出大县奖优汰劣, 有进有出。
第十六条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一经查实, 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令第427号)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同时将已经拨付的财政补贴资金全额收回上缴中央财政。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印发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财建[2007]422号) 同时废止。
为进一步激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优化金融环境,维护全县金融稳定,建立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经县政府研究,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范围
本办法的考核范围是指在县域内设立的中国人民银行XX县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XX监管分局XX监管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XX县支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支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县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支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支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县支行、河南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支行、XX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支行。新设金融机构开业不满一年的不参与考核。
二、考核指标
(一)定量指标(65分)
1.完成贷款投放情况(20分)
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新增贷款任务的,得20分,每多增加3000万元,加1分,最多加5分。
2.贷款增长率(10分)
达到全县平均增长水平的,得10分;每超过全县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加0.1分,最高不超过2分;每低于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减0.1分,减完为止。
3.增量存贷比(10分)
达到全县年末增量存贷比的,得10分;每超过全县年末增量存贷比1个百分点,加0.1分,最高不超过2分;每低于全县年末增量存贷比1个百分点,减0.1分,减完为止。
4.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完成情况(5分)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本单位各项贷款增速的,计2.5分,低于本单位各项贷款增速的,不得分;有贷款余额的户数多于年初户数的,计2.5分,低于年初的,不得分。
5.企业贷款利率水平(5分)
普惠型小微贷款利率水平较年初下降不少于0.5个百分点,贷款可得性和便利度明显提高的,计5分;少于0.5个百分点的,每0.1个百分点,减一分,减完为止。
6.贷款投向制造业情况(5分)
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贷款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推动我县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规模,年末制造业贷款每增加500万元,计1分,最多计5分。
7.贷款投向“主新特”企业情况(5分)
支持主导产业(赊店老酒、牧原农牧、正大肉食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新兴产业(以绿色节能环保材料生产为主的企业)、特色产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贷款投向“主新特”企业累计每1000万元计1分,最多计5分。
8.普惠金融推广情况(5分)
推广兰考“一平台四体系”普惠金融模式,提高“普惠通”APP实名注册量,完善中小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系统,提高普惠授信规模,促进普惠金融服务站达标升级,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获得感”。考核按系统导出数据为准。
(二)定性指标(35分)
1.金融支持巩固脱贫成果及乡村振兴情况(5分)
根据各单位在金融巩固脱贫成果及乡村振兴领域的实际表现打分。
2.绿色金融(5分)
对清洁能源、有机农业、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贷款支持情况,是否把符合环境检测标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内容。贷款户中有被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列入负面清单的,被责令改正或被罚款的,发现一个扣1分。
3.金融风险防范(5分)
加强风险防控管理,信贷质量较好;县域重点企业客户因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出现经营困难时,有效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或积极核销不良贷款的;未完成全年不良贷款压降任务的,不得分。当年核销不良贷款的,适当加分。
4.落实县委、县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工作情况(20分)
按要求参加县委、县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会议及各项活动,积极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百千万”三年行动、金融支持市场主体特别帮扶行动,参加县政府组织的政银企对接会且对接成效明显,高质量报送各种材料,对安排的工作积极主动,落实到位。XX县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XX县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XX监管分局XX监管组分别根据各单位实际表现打分。
(三)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评先资格
1.没有完成县政府下达的当年新增贷款任务的。
2.发生支付风险、主要领导人发生经济案件或因内控不力造成重大影响的的。
3.因服务质量差,多次受到企业或社会公众投诉,或发生舆情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4.不积极配合考核、提供虚假考评资料的。
三、考核组织及要求
(一)成立XX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担任,成员单位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XX县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XX监管分局XX监管组、县财政局。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二)考核评价工作由县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
(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考核内容向县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自查报告及相关佐证资料。
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全面。四、奖励标准与奖项设置
依据考核结果,将给予物质奖励、荣誉奖励和财政性存款调配等激励措施。
(一)物质奖励
根据得分总体情况和财政状况,确定系数后,算出实际奖励金额。报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后给予奖励。
(二)荣誉奖励
1.依据考评得分情况,由县政府分别授予“金融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优秀单位”和“金融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
2.中国人民银行XX县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XX监管分局XX监管组督促协调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改进金融服务,防控金融风险,工作成效显著的,由县政府给予嘉奖或记功。
3.对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县人民政府授予“XX县金融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三)财政性存款分配
根据各商业银行考核结果,并参考季度贷款投放考核结果,以此调整县财政性存款在各商业银行的分配。
五、其他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表彰和奖励在本市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以及科学技术成果应用推广,为本市科学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徐州市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市科学技术奖”)。市科学技术奖包括科技创新创业功臣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科技创新创业功臣奖不分等级,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人数不超过2人;科学技术进步奖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3个等级,每年评审一次,每次奖项总数不超过150项。
第四条 市科学技术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方针。
第五条 市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条设立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评审委员会”),负责市科学技术奖宏观管理和指导,下设市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承担,负责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和奖励的组织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条社会力量在本市设立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规定执行,并向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章市科学技术奖的设置
第条市科技创新创业功臣奖授予下列科技工作者:
(一)在本市科技创新创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为本市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第一完成者;
(二)在本市的科学教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城市建设以及其他社会事业中有重大突破并取得特别显著社会效益的科技项目的第一完成者。
第条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下列个人和组织:
(一)在开发技术项目中,实施科技创新取得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完成重大技术发明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二)在社会公益项目中,取得科学技术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应用研究的创新成果,经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
(三)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中作出创造性贡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四)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完成重大技术创新,并取得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五)在国际科学技术合作项目中,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第三章 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
第条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程序为:
(一)候选人及候选项目推荐;
(二)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专业评审组初评;
(三)初评结果公示;
(四)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终评。
第条市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候选项目可由下列组织推荐:
(一)各县(市)、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
(二)市人民政府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
(三)经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具备推荐资格的其他组织。第条 各组织应当根据有关方面科学技术专家的评审意见,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推荐市科技进步奖项目;推荐时应当填写推荐书,并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
第条 市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市科学技术奖推荐材料的受理并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推荐材料交由各专业评审组进行初评。第条市专业评审组按照市科学技奖的评审标准和评审规则,对推荐的候选人及其完成项目进行评审,形成专业评审组评审意见,并向市评审委员会提出获奖人选、项目和奖励等级的推
荐意见。
第条 专业评审组提出的科技创新创业功臣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初评结果应当向社会公示。任何组织和个人对公示项目、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员有异议的,可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对无异议或者异议在规定期内已解决的,由市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向市评审委员会提交。
第条 市评审委员会对专业评审组的建议项目进行终评。对科技功臣奖提出拟奖人选,对科学技术进步奖作出获奖项目及奖励等级决议。
第四章市科学技术奖的授予
第条经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终评的科技创新创业功臣拟奖人选、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励决议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授予。
第条科技创新创业功臣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由市人民政府颁发奖状、证书和奖金。科技创新创业功臣奖奖金50万元,其中 15万元奖励个人,35万元用于资助获奖者主持的科技创新活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奖金3万元、二等奖奖金2万元、三等奖奖金1万元。
第条市科学技术奖励经费及评审工作经费由市财政预算安排,并随经济发展逐步增长。
第条市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获奖情况,应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晋升的主要依据之一。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获得一
等奖的,获奖人选不超过9人,二等奖不超过7人,三等奖不超过5人。
第五章罚则
第条 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市科学技术奖的,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奖励,并追回获奖证书和奖金,并且在三年内不得申报市科学技术奖。
第条 推荐单位或个人提供虚假材料,协助他人获取市科学技术奖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通报批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第条 参与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的有关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条 县、区人民政府可以设立科学技术奖。具体办法由县、区人民政府规定,报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备案。其奖励经费及评审工作经费在本级财政中列支。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
(2004年5月10日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梁希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面向全国的林业科学技术奖,主要奖励在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其目的是鼓励林业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林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加快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条 为了做好梁希奖奖励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和《梁希科技教育基金管理办法》,结合林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 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部门对梁希奖的实施进行指导。
第四条 梁希奖每两年评审一次,分设一等、二等、三等奖,对获奖项目分别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梁希奖的组织领导机构是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其职责是:对奖励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包括制定奖励政策,筹措奖励资金,组建评审委员会,批准评审结果并授奖。
第六条 梁希奖的评审机构是梁希奖评审委员会。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从林业各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中挑选80名左右建立评审专家库,每届根据申报奖项的专业特点,聘请其中20名左右组成评审委员会,按照科学、公正的原则,进行梁希奖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2-3人。
第七条 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为梁希奖的办事机构,负责梁希奖的日常工作,包括组织申报、接受推荐、形式审查、组织评审、异议处理和公布结果等。
第三章 奖励范围与评审标准
第八条 梁希奖的奖励范围:
1、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2、实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3、软科学成果;
4、推广应用成果。
第九条 评审标准主要依据申报项目的科学技术难度和水平、对林业科技进步和林业建设的推动作用和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大小来评选一、二、三等奖。
第四章 申报与评审
第十条 梁希奖的申报、推荐
凡符合第八条要求的科技成果不受地区和部门限制,均可申报梁希奖。申报梁希奖应按规定填写有关材料,经推荐单位审核后,统一向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推荐。
第十一条 梁希奖由下列单位负责推荐: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学会;
2、中国林学会各分会、专业委员会;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4、国家林业局各直属单位;
5、原林业部直属高等林业院校;
6、中央所属的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
7、其他相关全国性社会团体。
第十二条 推荐梁希奖的单位,应按规定填写梁希奖推荐书,并应附有下列文件:
1、技术评价材料;
2、由财务部门核准的经济效益证明或由有关部门出具的社会效益证明;
3、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证明(对应用类成果须提供已被建设与管理单位采纳的证明);
4、研究成果及实验报告等其它必须附送的技术文件。第十三条 梁希奖的评审方式与程序
梁希奖采用形式审查、专家初审、投票表决的评审方式,按照科学、公正的原则,根据评审标准,按以下程序进行评审:
1、奖励工作办公室进行形式审查;
2、由专家进行初审并提出书面意见;
3、召开专业评审组会议,评出该专业组的候选获奖成果;
4、召开梁希奖评审委员会会议。在专业评审组评审结果的基础上,评出一、二、三等奖候选获奖成果,对专业评审组提出的免奖成果原则上不再审议。
第五章 公示与异议处理
第十四条 获梁希奖的成果在授奖前先向社会公示。自公示之日起十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有异议均可向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投诉。异议经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办公室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后,由评审委员会复议裁决。
第六章 批准与授奖
第十五条 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审议、批准评审结果并授奖。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对已获奖的成果,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经查明属实的,将撤消其奖励,收回奖励证书和奖金并予以通报。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并组织制定实施细则。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4年5月10日起试行。附件2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2004年5月10日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保证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梁希奖)的评审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梁希奖的申报、推荐、评审、异议处理、审批、授奖等各项活动。第三条 梁希奖每两年评审一次,重点奖励在理论上、技术上有重大创新、对全行业科技进步有重大贡献并取得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集体和个人。
第四条 梁希奖是授予集体或个人的荣誉,授奖证书不作为科技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梁希奖的组织领导机构是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对奖励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具体包括:
1、制定奖励政策;
2、筹措奖励资金;
3、组建评审委员会;
4、审查、批准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并授奖。
第六条 梁希奖的评审机构是梁希奖评审委员会。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挑选林业行业各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80名左右建立评审专家库,每届根据申报成果的专业特点聘请其中20名左右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应按照科学、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3人。
若评审专家为当年申报成果的完成人时,应回避当年评审工作。
第七条 梁希奖的办事机构是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承担有关奖励的日常工作,包括组织申报、接受推荐、形式审查、组织评审、异议处理和公布结果等。办公室设在中国林学会秘书处。
第三章 奖励范围与评审标准
第八条 奖励范围:
1、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在林业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中有所创新、发现(发明),对推动林业行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有重大作用,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2、实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在林业工程建设与管理、重大设备研制和技术改造中,开发研究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并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
3、软科学成果
为林业决策科学化与管理现代化而研究取得的软科学成果。
4、推广应用成果
在组织推广、应用已有的国内外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中,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有所创新,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或在推广、应用重大科技成果过程中,对已有技术组装配套,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并取得重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第九条 梁希奖的评审标准:
1、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在基础理论或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加快行业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有重大作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成果,可评为一等奖。
在基础理论或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加快行业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有较大促进作用,获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成果,可评为二等奖。
在基础理论或技术上有创新,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解决了林业建设与管理中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对加快行业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有一定促进作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成果,可评为三等奖。
2、实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技术上有重大创新,形成了产业的主导技术,对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要作用,其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节约投资、缩短建设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经过一年以上实践应用,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成果,可评为一等奖。
技术上有创新,开发研究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促进了传统产业或技术装备的技术改造,在节约投资、缩短建设周期、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经过一年以上实践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成果,可评为二等奖。
在开发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过程中,解决了技术难点,技术上有明显进步或改进,促进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其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节约投资、缩短建设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经过一年以上实践应用,取得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成果,可评为三等奖。
3、软科学成果
建立了完善的数据、资料库,作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分析,实用推广程度很大,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意义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重大,可评为一等奖。
积累了完整、可靠的数据资料,作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分析,实用推广程度较大,推动社会进步作用意义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很大,可评为二等奖。
积累了较完整可靠的数据资料,作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分析,实用推广程度较大,推动社会进步作用意义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较大,可评为三等奖。
4、推广应用成果
组织推广、应用国内外已有重大科技成果中,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成果转化程度高、推广规模大,具有很强的示范推动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成果,可评为一等奖。
组织推广、应用已有的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中,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成果的转化程度较高、推广规模较大,有较强的示范推动作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成果,可评为二等奖。
推广、应用重大科技成果过程中,对已有技术组装配套,成果具有一定的转化程度,有一定的示范推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成果,可评为三等奖。
第四章 申报与推荐
第十条 申报梁希奖的科技成果应符合下列条件:
1、申报梁希奖的科技成果符合梁希奖的奖励范围,并按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技术评价;
2、申报梁希奖的科技成果应不存在成果权属、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等方面的争议;
3、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成果,原则上以专题以上为单位进行申报;
4、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由成果第一完成单位(以技术评价证明为准)按要求进行申报。第一完成单位应在申报前与其它完成单位共同协商,对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员及其排列顺序等取得一致意见,并在推荐书的主要完成单位栏内加盖各完成单位的公章,或附有能表明取得一致意见的传真、信函等证明文件;
5、落选成果(即未评上成果)一般不可重新申报。但为鼓励技术进步,落选成果经补充开发研究后,技术上确有实质性突破或经进一步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在两年后按原申报渠道再次申报。
第十一条 梁希奖的申报、推荐渠道:
1、凡申报梁希奖的成果,须经推荐单位预审后、择优推荐到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办公室;
2、具有推荐资格的单位有:(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学会;(2)中国林学会各分会、专业委员会;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4)国家林业局各直属单位;
(5)原林业部直属林业高等院校(现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南林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6)中央所属的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7)其他相关全国性社会团体。
3、推荐单位设有科学技术奖的,应从获本单位二等奖以上的成果中择优推荐。推荐单位未设科学技术奖的,可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后择优推荐;
4、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由成果第一完成单位(以技术评价证明为准)通过推荐单位进行申报。
第十二条 申报、推荐梁希奖应填写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并必须附有下列文件:
1、技术评价证明,包括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家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证书或验收文件或发明专利证书及发明权利要求书等;
2、由省部级认定的查新机构出具的查新检索报告;
3、由财务(政)部门核准的经济效益证明或由有关部门出具的社会效益证明文件;
4、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证明(对应用类成果须提供已被建设与管理单位采纳的证明);
5、研究成果及实验报告等其它必须附送的技术文件。第十三条 梁希奖的申报程序:
1、申报单位将准备齐全的申报资料报送到推荐单位;
2、推荐单位对申报资料进行汇总,经过预审后择优推荐;
第五章 评审与授奖
第十四条 梁希奖的评审程序:
1、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接受推荐并进行形式审查;
2、召开专业评审组会议,评出各专业组的候选获奖成果;
3、召开梁希奖评审委员会会议。在专业评审组评审结果的基础上,评出一、二、三等奖获奖成果,对专业评审组提出的免奖成果原则上不再审议;
4、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公示获奖成果,接受异议投诉,调查协调,进行异议处理;
5、评审委员会对异议处理结果进行复议裁决;
6、梁希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审议、批准评审结果并授奖。第十五条 梁希奖评审方式、表决规则:
梁希奖采用形式审查、专家初审、投票表决的评审方式,按照科学、公正的原则,根据评审标准,进行评审。梁希奖的各级奖项须获到会评委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方为有效。
第十六条 梁希奖每两年评审一次,分设一、二、三等奖。对获奖成果的承担单位颁发奖励证书,对获奖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颁发奖金:一等奖1.5万元/项,二等奖0.8万元/项。各单位自行颁发奖金不限。
一等奖获奖成果的承担单位不超过9个,获奖人员不超过15名;二等奖获奖成果的承担单位不超过7个,获奖人员不超过10名;三等奖获奖成果的承担单位不超过5个,获奖人员不超过5名。
第六章 异议及处理
第十七条 获奖成果在授奖前通过中国林学会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示。自公示之日起十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有异议均可向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投诉。单位异议要加盖公章,个人异议要署真名。
第十八条 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凡对涉及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推荐书填写不实方面的异议为实质性异议;对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及其排序的异议为非实质性异议。
完成单位、完成人等对评审等级的不同意见,不属于异议范围,一般不予受理。第十九条 实质性异议由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会同申报单位和异议投诉者协商处理。涉及异议的任何一方应积极配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核实异议材料,如期做出答复。必要时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由评审委员会裁定。
非实质性异议由第一完成单位负责协调,提出达成一致的证明材料或处理意见,报评审委员会裁定。如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协调,则取消成果获奖资格。
第七章 附 则
(2014年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奖励在机械工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工程施工、高新技术产业化等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单位,鼓励机械工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在国家科技奖励主管部门注册,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面向全国机械行业设立的奖项。
第三条 为维护奖励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奖励工作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其评审和表彰工作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不当干预。
第四条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奖励一次。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评选的推荐、评审、授奖等有关活动。
第二章 奖励范围和申报条件
第六条 下列机械工业科技成果可以申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
(一)科技发明成果;
(二)推动科技进步的应用开发成果;
(三)实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效果明显的成果。
下列科技成果不得申报:
(一)涉及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
(二)已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或同申报其他省部级以上奖项的项目;
(三)已经申报过本奖项(无论是否获奖),没有新的重大改进和提高的项目;
(四)仅依赖个人经验和技能、技巧又不可重复实现的技术;
(五)有争议的项目。
第七条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
(一)科技发明成果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技术成果是国内外所没有的,或者虽然国内外已有但其相关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也未曾公开使用;
2、具有显著的技术特点和明显的技术进步,与已有同类技术相比,技术经济指标优于同类技术;
3、经两年以上实践,证明可以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4、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二)推动技术进步的应用开发成果包括:
1、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进行的研究、开发、试验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
2、工程总承包中,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在出口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或是在工程总承包中探索出的、有理论基础又有创新的,且经实践经验证明能指导工程承包活动的先进管理方法、流程、软件等;
3、在勘察设计、施工活动中,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材料和技术,并有新的突破,在节省能源、环境保护和降低成本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并经过实践检验,综合经济效益比已建成的同类型项目有明显提高。
推动技术进步的应用开发成果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技术上有重要创新,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对推动行业进步有显著作用;
2、项目经两年以上生产应用,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或社会价值,为本行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3、原则上近五年内通过技术鉴定、验收或技术评估的项目。
(三)实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效果明显的成果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本行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2、在本专业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在本行业对技术进步产生了较大影响,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三章 主要完成人与主要完成单位
第八条 评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与主要完成单位的条件
(一)项目主要完成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提出、确定或实施项目的总体技术或设计方案,为项目完成在技术上起决定性作用者;
2、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以及系统管理方面重大创新的直接贡献者;
3、在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中做出创造性贡献者;
4、在科研开发、设计、试验、工程化、产业化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者。
(二)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在科技成果的研制、开发、推广应用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资金和人员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协调作用的主要单位,或在工程完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承建单位。
第九条 本办法对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数实行限额。
1、特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不超过35人,单位不超过15个;
2、一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不超过15人,单位不超过10个;
3、二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不超过10人,单位不超过7个;
4、三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不超过5人,单位不超过5个。
第四章 评审机构与评审程序
第十条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评审机构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负责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奖励办公室负责奖励评审的组织、申报材料的形式审查及其他日常工作。
第十一条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采用专家会议评审制。
第十二条 评审委员会委员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为两年。评审委员会委员每届由15--25人组成,从专家库(专家库按专业分类建立)中挑选专家按专业聘任,负责评审工作,出具评审报告,提交评审结果。
第十三条 评审委员会按专业分设若干评审小组,评审小组负责本专业组项目的初评和推荐出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项目。
第十四条 专家会议评审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有效投票数不得少于应到评审委员数的五分之四。评审专家为报奖项目完成人,在讨论和表决该项目时应回避,该专家不计入应到人数。
第十五条 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资格:
(一)教授级高工或在本行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高级工程师;
(二)对所评项目所属领域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国内外该领域技术发展的状况;
(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质。
第十六条 评审委员会委员在评审过程中应保持独立、客观、公正,对出具的意见与报告负责;对评审项目的评审情况和技术严格保守秘密,不能以任何方式泄露、剽窃评审项目的技术成果。
第五章 奖励等级与标准
第十七条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励等级和标准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一)特等奖项目: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需提供国家确认的查新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技术难度特别大,或在系统管理方面有特别重大创新,工程复杂程度特别大,项目对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或国民经济建设具有特别重大作用,经实践验证有特别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一等奖项目:应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需提供国家确认的查新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技术难度很大,或在系统管理方面有重大创新,工程复杂程度大,项目对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或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大作用,经实践验证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二等奖项目:应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技术难度大,或在系统管理方面有较大创新,工程复杂程度较大,对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或国民经济建设有较大作用,经实践验证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三等奖项目: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一定技术难度,对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或国民经济建设有一定作用,经实践验证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六章 申报要求和方式
第十八条 申报要求
(一)独家完成的项目由单位组织申报;
(二)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由主持单位与其他完成单位协商一致后,由项目主持单位组织申报;
(三)个人项目,需有五名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其中需有三名非本单位)的专家书面推荐后,由个人申报。如该项目完成人是在职人员,需项目完成人所在单位提供同意个人申报证明。
第十九条 申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需填写《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并附以下附件:
(一)知识产权证明(复印件);
(二)技术评价证明及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技术鉴定证书、验收报告或评估报告、批准文件,复印件);
(三)应用证明(已获经济效益证明、用户使用或社会效益证明,原件);
(四)科技成果查新报告(特等奖及一等奖项目查新范围要求为国内外);
(五)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推荐书一式五份,附件一式两份按上述顺序排列独立装订成册。
第二十条 申报方式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申报日期为每年的年初至三月底。申报者应于每年三月底前将申报材料报送或邮寄(以邮戳为准)到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逾期者本不得参加评审。
第七章 异议处理和授奖
第二十一条 为提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贯彻评审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和行业的监督,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实行公示和异议制度。
第二十二条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将在国机集团网站()及有关媒体上公示。
自公示之日起30天内为异议期。异议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对获奖项目中的弄虚作假、剽窃等问题,向中国机械工业集 团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书面异议。异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异议内容及有关异议的事实依据;
2.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写明单位名称、法人、联系人、通信地址、联系电话和传真,并加盖单位公章;
3.以个人名义提出异议的,应签署本人真实姓名(签字)、身份证号码,并写明通信地址、联系电话。
第二十三条 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相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
第二十四条 异议期满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报国机集团总经理办公会批准。由国机集团领导向获奖单位及个人颁发奖金及证书,并从获奖项目中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异议未处理完毕的项目,不予授奖。异议处理完毕的项目,将按处理意见办理。
第二十五条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奖金金额为:特等奖20万元,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5万元,三等奖3万元。奖金由国机集团科技奖励基金列支。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评奖单位手续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准备资料的,当年不予受理评奖。
第二十七条 获奖项目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经查属实,撤销其奖励,退回奖金、荣誉证书,两年内不得参加评奖。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第一条 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市科学技术奖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的范围。
第三条 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奖励办)负责日常工作。
第四条 《办法》第七条中所称的“社会力量设立面向本市的地方性科学技术奖”,是指境内外组织和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或自筹资金,在京设立面向全市的经常性科学技术奖。
第五条 《办法》第八条(二)中所称的“具有创新性”,是指该项技术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技术相比较,技术上有创新或显著的进步,主要性能指标(性状)、技术经济指标及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优于同类技术。
第六条 《办法》第八条(五)所称的“基础研究成果”,是指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发现,并且该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者其科学理论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
第七条 《办法》第九条(一)中所称的“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并由于国家安全和保密不能公开的项目”,是指在军队建设、国防科研、国家安全及相关活动中产生,并在一定时期内仅用于国防、国家安全目的的项目。
第八条 《办法》第九条(二)中所称的“正在研究的项目”,是指正在研究尚未完成的成果;或者已经完成,但不能在其它项目中推广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第九条《办法》第九条(四)中所称的“已申报其它省(市)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是指同一项目不得同时在其它省市申请奖励,不得重复获奖。
第十条 《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中的“依据单位申报,奖项可以仅授予组织”,是指在项目申报中,当主要完成人的排序难以确定时,经各完成单位协商同意,可以不填具体完成人。
第十一条 《办法》第二十一条中,所称的“回避”,是指评审专家及工作人员,本年中若有涉及本人或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项目参加评审,评审专家及工作人员不参加本年度的评审工作。
第十二条 推荐参加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的成果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推荐参加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的项目属于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和康复技术、药品、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生物新品种;资源考察、勘探成果;优秀设计、重大工程、技术改造、环境保护和其它农林牧渔业成果。 新产品、新材料:应当是结构新颖,有新功能,能充分利用我国资源,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先进水平,经批量生产,证明性能可靠;有企业标准,并符合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产品标准;食品、化妆品类项目需符合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卫生标准,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技术、新工艺:应当是技术水平先进,经应用实践证明在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改善劳动条件,消除污染等方面有很大作用;技术成熟,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和康复技术:应当是技术水平或医疗技术达到先进水平,有一定数量的病例和科学的数据,并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其主要研究论文应当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一年以上,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药品(人用药、农药、兽药)和生物制品:应当是技术水平先进,一、二类新药应获得临床研究批准文件;三、四类新药应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准文号;生物制品应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新生物制品证书》和生产批准文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先进,三类医疗器械须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一、二类医疗器械须有省(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 生物新品种(含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自行发现或培育出与原品种有根本性差异的新品种、新材料、新组合,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和专业管理部门的认定或批准;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新品种、新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科技行政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基因工程管理条例的规定;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和使用(农作物新品种要有三年区域试验),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资源考察、勘探成果:科学论证严谨,有可靠数据,发现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对我市有关部门的决策起较好的作用,或经开发利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优秀设计、重大工程、技术改造、环境保护等成果:正确贯彻工程建设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和工程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达到生产或使用的要求,投入运行使用一年以上,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推荐参加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的项目属于通过集成的办法,推广使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 通过集成对推动产业发展或形成新的产业,振兴地方经济做出较大贡献,并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推荐参加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属于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对自然界有新的发现,对自然规律有新的认识、解释,经过实践验证具有创造性和很高学术水平。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必须在国内外专业性学术会议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年以上,并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同,经5名副教授级以上的同行专家(非本单位专家须占80%以上)的推荐。
(四)推荐参加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的项目属于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技术基础类成果。 经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正式批准采用,并实行一年以上的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企业标准及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的建议。建立各级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包括标准物质)、各级检定系统,建立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以及在统一全国或全市量值中发挥较大作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五)推荐参加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的项目属于对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促进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决策咨询、科技规划、政策法规和管理方法,应有独到见解,被有关部门采用,并取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十三条 申报市科学技术奖应提供下列文件:
(一)市科学技术奖申报推荐书;
(二)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或科技成果评估报告或发明专利证书或行业组织的验收报告或著作权、版权证;
(三)完整的技术资料和试验总结报告;
(四)产品的技术标准;
(五)特种行业的行业许可证、产品登记证或注册证书;
(六)科研成果查新报告书;
(七)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证明;
(八)要求出具的其它证明。
以上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并附数据软盘。
第十四条 申报市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按下列渠道推荐:
(一)由一个单位完成的成果按其行政隶属关系推荐;
(二)由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的成果,按协商确定的推荐渠道进行推荐;
(三)民办科研机构或个人(含非职务)所完成的成果,按其属地原则由区、县科技行政部门进行推荐;
(四)中央在京单位完成的成果,可直接向市奖励办申报。
第十五条 本市有关单位或个人与国外学者合作完成的科研项目,其主要学术思想由本单位或个人提出,科技研究工作以国内完成为主,经合作方同意并提供书面证明材料后,可按 第十四条的规定申报。
第十六条 申报项目含多个子项目,且子项目已单独申报获奖的,在总项目申报时,应剔除已获奖的子项目的内容。
第十七条 推荐单位负责对申报成果进行下列审查:
(一)是否符合市科学技术奖的申报范围和条件;
(二)提供的资料及其附件是否齐全、合格;
(三)技术内容是否真实;
(四)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资格及排序是否符合规定。
第十八条 推荐单位在对申报成果审查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创新性、科学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情况,提出推荐意见和推荐等级。
第十九条 市奖励办对推荐成果进行形式审查后,提交市科学技术奖评委会专业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专业评审委员会)初评。
第二十条 市专业评审委员会按下列程序评审:
(一)每个推荐项目确定二名主要评审员(简称主审员),主审员应在评审会前认真审阅有关申报材料,并提出书面评审意见。
(二)申报一等奖成果,由市奖励办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或其它形式的调查,并组织主要完成人答辩。
(三)召开专业评审会。到会评委须超过应到评委的`三分之二,所形成的决议方为有效。市专业评审委员会对评审成果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表决时一等奖成果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到会评委的同意;二、三等奖成果须有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到会评委的同意。
第二十一条 市科学技术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从科学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和影响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一等奖:应达到同类项目的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难度大,推动科技进步作用重大,并取得特别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等奖:应接近同类项目的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技术难度大,推动科技进步作用很大,并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等奖:应达到同类项目的国内先进水平,技术难度较大,推动科技进步作用明显,并取得比较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二十二条 市科学技术奖的初审结果,由市奖励办向社会公告,自公告之日起30日内,任何组织和个人可对初审结果提出异议。 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实质性异议是指对项目关键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推荐书填写的真实性有不同意见;非实质性异议是指对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的异议。 推荐组织及成果完成人和完成单位对评审等级的意见,不属于异议范围。
第二十三条 提出异议的单位、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以单位名义提出的异议,须写明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并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并签名。需要保密的,可以在异议材料中注明。
第二十四条 市奖励办受理异议后,属于实质性异议的,由市奖励办负责调查,推荐组织协助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属于非实质性异议的由推荐组织负责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市奖励办负责将处理意见提交复审委员会。
第二十五条 复审委员会负责对提出异议的项目进行复审,并将复审做出的建议报市评审委员会。
第二十六条 市评审委员会负责审定专业评审委员会和复审委员会提交的评审结果,对一、二、三等奖获奖成果做出决议。
第二十七条 获得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的成果,可向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申报下年度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对要求申报的成果进行审核,在国家限定的数量内择优向国家推荐。
第二十八条 评审专家及工作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及其它违反评审纪律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均可依据事实以书面形式向市奖励办或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的纪检部门举报。 市奖励办或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的纪检部门应当将对举报进行调查,做出处理,并将处理决定告知举报组织或举报人。
【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推荐阅读: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办法07-25
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07-17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奖励办法09-29
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和奖励办法07-28
煤矿科学技术管理办法06-05
县团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06-11
科学技术定义09-15
科学技术导论10-15
现代科学技术11-20
科学技术的成就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