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教案(第一节)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播音主持教案(第一节)(精选10篇)

播音主持教案(第一节)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播音与主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学生的语言基础等。

3、使学生了解我们所学的课程的性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何为“播音与主持”?

2、学生自身对“播音主持”的认识。

3、如何使自己成长?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我介绍,大家初步了解。

二、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

(自己喜爱、父母要求、老师推荐、为了高考)

三、向学生们介绍目前我国几大基本主持风格,并要学生思考哪种风格是自己喜欢的。

四、教师介绍自己播音与主持的经历路程。

1、自己上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播音。那时的条件和现在的无法相比,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2.一直以来的不断实践和练习。

五、介绍专业知识。

1、什么是播音与主持?

播音与主持专业是“口耳之学”,学习播音主持的人都应该是“杂家”。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心理、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

该专业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强,进入专业学习后,应当注重基本功训练,镜头前的光彩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需要付出大量的练习和实践。

2、播音与主持会学习哪些内容?

播音与主持概论、普通话语音及播音发声学基础、播音创作基础、即兴口语表述、文学作品朗读、节目策划与主持、综合练习与实战模拟

我们主要学习基本的发音理论、即兴口语表达、朗读、礼仪、播音、主持。单介绍每一项的基本内容)

3、为什么要学习播音与主持?(每一项都要联系生活作具体形象的解释)使自己更加自信

①学会如何与别人沟通和交往②使自己的礼仪语言更加得体③使自己更加善于表现和表达④为以后自己走上播音与主持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4、如何学习播音与主持?

①基本功的练习②日常生活中的锻炼③多参加比赛,多登台,多练习

八、绕口令

八百标兵奔北坡 炮兵并排北边跑 炮兵怕把标兵碰 标兵怕碰炮兵炮

气息训练打枣

出东门儿,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得少,一个枣儿,两个枣儿,三个枣儿,四个枣儿,五个枣儿,六个枣儿,七个枣儿,八个枣儿,九个枣儿,十个枣儿,十个枣儿,九个枣儿......一个枣儿,这是一个绕口令儿,一口气说完才算好。

少儿播音主持教案 篇2

鹅和河

坡上立着一只鹅,坡下就是一条河。

宽宽的河,肥肥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 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二 气息练习

打枣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栆,拿着杆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枣,六个枣,七个枣,八个枣,九个枣,十个枣;十个枣,九个枣,八个枣,七个枣,六个枣,五个枣,四个枣,三个枣,两个枣,一个枣,这是一个绕口令,一气儿说完才算好。

三 诗歌朗诵

叶子的眼睛

山上的早晨,雾气还迷迷蒙蒙,阳光就走进森林,脚步,很轻很轻,不小心把树叶摇醒,哇——

水灵灵,亮晶晶,露珠儿是叶子的眼睛。

眨呀眨的好像说: 天亮了,真高兴!

吹牛

甲: 我们家是吹牛世家!

乙: 我们家还是吹牛专业户呢!甲: 我们家吹牛不纳税。

乙: 我们家吹牛还不交钱呢!甲: 不是吹,我一出生就会上厕所。乙: 爬着去? 甲: 谁刚生下来就会爬呀?

乙: 那怎么去? 甲: 床就当厕所了呗!

乙: 这叫尿床!甲: 我三个月就会跑。

乙: 那准是个怪胎!

甲: 三个月我妈就上班了,我只好奶奶家姥姥家两头跑。

乙: 就这么跑呀!甲: 要说吹牛,我可是没人能比。

乙: 我不信,你敢不敢在这儿比一比? 甲: 在这吹?没问题!

乙: 要说这饭量大,我一顿饭能吃五碗面条!

甲: 我一顿饭能吃八斤水饺!

乙: 哎呀,我发烧了!甲: 哎呀,我也发烧了!乙: 晚上睡觉我盖着一床被子,第二天一看,被子烧了个大窟窿!

甲: 晚上睡觉我手里攥着一把玉米,第二天一看,全成爆米花了!

乙: 我比树高!甲: 我比楼高!

乙: 我头顶天,脚踏地,伸手能抓大飞机!甲: 我上嘴唇顶着天,下嘴唇顶着地!

乙: 那你的脸呢?

甲: 吹牛的人不要脸了!

乙: 哎!-----一 吐字归音练习

b p辨音对比练习

补皮裤

上刺儿山,爬刺儿树,刺儿树刮破我皮裤,皮裤破,补皮裤,皮裤不破不必补皮裤。

二 诗歌朗诵练习

我希望

我希望

天上的星星越来越亮 人住的房子各式各样 全世界都不打仗

所有的小孩都能吃饱,还能穿上好看的衣裳

我希望

书包变的越来越轻 每人都有一个智力魔棒 同学们都很友爱

每天还能受到老师的表扬

我希望

想玩就玩 想唱就唱 穿上带弹簧的鞋子 在阳光下奔跑

一步跨过大河,登上山岗

我希望

我有千百个希望 我要坐上月亮小船 飞呀,飞呀

去寻找,实现我的希望

定**·三月七日

宋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浣溪沙

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乌鸦,它找到了一块新鲜的肉,叼在嘴里高兴地飞到了大树上。这时,一只狐狸正巧经过这里,看到了乌鸦嘴里叼着的肉,心想:“这一块肉一定很好吃吧,但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把那块肉弄到手呢?” 狡猾的狐狸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它来到大树下,对着树上的乌鸦大声说到:“亲爱的乌鸦小姐,你长得真漂亮啊,想必你的歌声也一定很美妙吧,你能唱一支动听的歌给我听吗?” 乌鸦听了狐狸的赞美,高兴极了:“哎呀,那当然了,那就听我来为你唱一曲吧!” 乌鸦话还没说完,刚一张嘴肉就从嘴里掉了下来,刚好落在狐狸的嘴里。

少年播音主持学习教案 篇3

基础理论 一

一,什么是朗诵

1,初级三级的考生应该对朗诵的定义有所理解

朗诵,是把书面的文字作品变成有声语言的一次再创作,即要把文字作品包括诗歌、寓言、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作品大声、清晰、有感情的诵读出来,使人能通过听和看,领会作品的内在情感和精神,并得到美的精神享受。2,艺术语言(朗诵)的基本要求是:

字清、气顺、音正、声脆、腔美、调纯、意切、神出

二,什么是普通话

1,朗诵要用标准的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言。

必须说明的是,北京地方话虽然接近普通话,但并不是普通话。2,普通话语音系统包括:

声母、韵母、声调、音节,以及变调、轻声、儿化、语调等方面。

三,声母

汉语普通话中的声母(21个)

1,双唇音:b、p、m

上唇和下唇闭合构成声音气流的阻碍。2,唇齿音:f

下唇和上唇闭合构成声音气流的阻碍。

3,舌尖前音:z、c、s

舌尖向上和上齿背接触,构成声音气流的阻碍。

4,舌尖中音:d、t、n、l

舌尖和上齿龈(上牙床)接触,构成声音气流的阻碍。5,舌尖后音:zh、ch、sh、r

舌尖和硬腭最前端接触,构成声音气流的阻碍。6,舌面音:j、q、x

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接触,狗剩声音气流的阻碍。

注意:舌尖和舌面都不要和牙齿接触,否则出现尖音现象。

7,舌根音:g、k、h

舌面后部(舌根)向硬腭和软腭交界处接近,构成声音气流的阻碍。

四,韵母

1,单韵母:a、o、e、i、u、ü、er、-i(前)、-i(后)、ē 2,复韵母

二合复韵母:前响:ei、ai、ao、ou(美爱澳洲)

后响:ia、ie、ua、uo、üe(夏爷夸我学)三合复韵母(中响):uei、iou、uai、iao(唯有外药)鼻韵母:前鼻韵母:an、in、uan、uen、ian、ün、üan、en(俺因晚温烟晕,冤,嗯)

第一节 日本教案 篇4

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了解日本工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原因,掌握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2.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

3.通过对日本经济特征的分析,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关心经济问题,乐于分析经济现象的经济意识;同时进一步认识科学文化知识及学习外国经验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加深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日本自然条件和经济特征。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述法结合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已经从自然、经济等方面认识了东亚的一般特征,但是东亚各地又有明显的差异,囚此,我们还要学习东亚的国家地理。

[提问] 东亚指的是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除我国以外,东亚的其他国家,哪个国家在世界各国中更具有突出的特点?有哪些特点?(是日本。日本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学习时同学们要注意从哪几方面分析和如何进行分析。

学习新教材

学习之前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日本的国旗。旗面上一轮红日居中,辉映着白色的旗面。传说日本是天照大神创造的,而天皇就是天照大神的子孙。1870年正式定为日本海军旗帜,白色象征神圣、和平、纯洁及正义,红色则象征真挚、热忱、活力和博爱。古代日本人

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一下日本

[提问] 从第一自然段看,介绍了日本的哪些方面的特征?(位置、领土、人口等方面)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基本情况,也正是从这些最基本的特点开始学习的。

一、位置、领土、人口(板书)[读图]指导学生根据《日本地图》,说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特点。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一般包括四方面:一是在世界上所处的半球位置,日本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二是从纬度位置分析,日本主体介于25°N~45°N,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因此是位于北温带;三是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四面环海,可从海陆位置分析其实一个典型的岛国;四是相对位置,即找过日本的邻国,日本陆上没有邻国,因为它是一个岛国。

在海洋上与日本相望的有: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菲律宾。

【过渡】日本是一个岛国,它只是由一个岛屿组成的吗?

学生读图7.2日本的地形,找出日本由几个大岛组成?并在图上圈起来,记住其位置。

日本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领土大致沿南北方向延伸。

【练一练】看谁能快速、准确的记忆日本的四大岛屿

(教师在板画上指一个学生答一个)

【过渡】日本面积虽小,但海岸线比中国还长。海岸线同样很长的国家还有英国。接下来对比一下,英国和日本的海岸线,哪国的更曲折?

【活动】P19活动2:引导学生讨论并对比,日本和英国所跨的经纬度范围,哪国更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什么影响?哪国的海岸线更曲折?曲折的海岸线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日本所跨经度和纬度大约都是20度,英国所跨的经纬度大约各是10度,日本跨越的大。跨越的经纬度越大的岛国,它的海岸线会更为曲

折,地理环境会更加复杂。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日本的海岸线更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及对外贸易都十分有利。就本土而言,英国就一种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日本那种从寒温带(北海道北部)一直跨到亚热带(九州、种子岛之类的“南岛”)的气候多样性没得比

[提问]根据《世界人口分布图》或者东亚四国人口统计表,说明日本人口有什么特点?(人口稠密,平均密度为300人/平方千米,是四国(中、日、韩、朝)中最高的。)

[小结导入]日本是地处中纬,亚洲东部边缘,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岛国。这种位置特点对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什么影响呢? [读图]读《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教师讲授]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总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多山的地形

[提问]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指导学生分析“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日本所在的位置——亚洲东部边缘,正处在亚欧和太平洋二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据测量日本正在向我国沿海靠近。)

[提问]多山的地形给日本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了什么影响?(提示学生可从资源及其利用方面考虑。日本缺少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尤其矿产资源贫乏,如煤、石油等。但多硫磺矿,宜林地区广,国土三分之二为森林覆盖,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多山的地形使得日本海岸更加曲折,形成许多优良港湾。)

[教师讲授]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地形状况与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 [读图]指导学生读东亚一、七月气压和风向图,从日本在图中的位置分析日本的气候特点。(日本在北回归线以北,属于温带,又处于季风区内,具有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四季的分配,冬夏季的气温及降水情况,但也有很大差异。)

[提问]从其海陆位置及领土组成看,日本与我国东部相比气候有什么差异?(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在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

[教师讲解]就日本全国来说,受纬度影响南北气候有一定差异,而多山的地形也会使日本的气候相对复杂化,不仅表现在山地与平原地区气候有所不同,东西方向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说日本是属于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国家。

2.海洋性季风气候(板书)

(1)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这里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因此多火山、地震。

(2)火山爆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间歇期间可成为旅游地、地学科研基地等等。

(3)我国位于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上(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也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防震减灾的办法:及时监测、预报地震;建筑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进行防震演习,学习防震知识,提高国民防震能力等。复习巩固

[提问]我们今天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日本地理特征的?(位置、领土、人口等基本概况及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提问]从上述几个方面看,日本有哪些突出的特征?(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多山且多火山,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

第一节 磁现象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②经历观察磁现象的过程,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二)教学重点:

1、知道磁体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什么是磁体、磁极、磁化。

(三)教学难点: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判断。

(四)教具

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铁柱,铜柱,铝柱、铁棒,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观看司南和指南针图片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吸引铁,指南针可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板书:(第一节磁现象)2.进行新课

(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

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完成以下实验。1.磁铁能够吸引桌上的哪些东西? 2.磁铁上吸引物品的能力处处一样吗?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

(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

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一、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

学生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

教师归纳:

二、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方位。

提问: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分别指向什么方向?(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教师指出: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三、磁体上的两个磁极,一个叫南极(S极),一个叫北极(N极)。

提问,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学生实验:把一块条形磁体用线吊起来,用另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先慢慢地接近吊起的N极,再慢慢接近吊起的S极,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四、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2)研究磁化现象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按课本图那样进行演示实验。边演示边提问:铁棒原来有没有磁性?(没有)当用磁体慢慢从上部接近铁棒时,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铁棒能吸引下面的铁屑)这说明什么?(说明铁棒也获得了磁性)

教师指出: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

五、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重做上面的实验:当铁棒吸引铁屑后,将上部的磁体拿掉。

提问:当磁体拿掉后,铁棒还能吸引下面的铁屑吗?这说明什么?(铁棒不能吸引铁屑,说明铁棒的磁性容易消失)

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教师指出:在刚才的实验中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而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提问:除了钢、铁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作磁性材料?它们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呢? 向学生展示录音带、磁卡等,介绍这些磁性材料的应用。3.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4.练习

播音主持教案(第一节) 篇6

今天是我们开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首先我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我们身边去找一找都是哪个地方用到了小数。我用课件展示500克的肉馅是7.9元,淘气说:“我50米的跑步成绩是24.56秒。”这里也用到了小数,接着出示淘气测量的身高是1.43米,体重是39.87千克。这幅图让学生懂得了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也用到了小数。接着用课件出示笑笑去看病的情景,他说:“我测量的体温是38.2摄氏度,发烧了。”

看完这些情境图后,我启发学生思考,你所知道的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小数。有学生说:“我看到股票上用到了小数”还有学生说:“老师,我知道去超市买东西算账的时候用到了小数。”还有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了我居住的房间是8.5平方米。”这些地方都用到了小数。

其实在老师身上也藏着一些小数呢!你看老师的体重是54.8千克,身高是1.65米,眼镜的厚度是0.003米,早上吃了3.50元的早餐。学生理解了在生活中有这些地方都用到了小数,也可以说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接着继续出示题目,让学生回忆小数的写法。

最重的芹菜重二十三点八千克;

最长的胡萝卜长三点三五米;

最重的南瓜重零点六零七吨。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这个环节从我们身边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回忆小数的读写法,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知识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新知产生一种亲切感。

然后问:1.21元是什么意思?1.11米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进一步思考小数的意义,使学生对小数产生最直观的印象。

建立模型,体会小数的意义。提问:一个正方形是“1”,两个正方形就是“2”,那三个正方形是几?(3)。

现在,请拿出被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的纸,将其中的1份涂色,并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被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纸中的.1份涂色,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让学生再涂出其中的23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涂色部分,并交流汇报:23%也可以表示为0.23

追问:小数点后面是两位的小数叫做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它是由几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接着让学生思考:三位小数表示什么?

进一步推想:四位小数表示什么?五位小数呢?

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升华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学习完新课之后,我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练习,既有基础课,也有提升题,利用多种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一节 力.doc教案 篇7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记住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判断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感受力的相互性,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心生活中力的现象,乐于用身边的物体进行一些探究实验,感受探究过程,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重点

力的概念与力的作用效果。*难点

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这一节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物理学中的力最初是从肌肉的紧张中得出的。(投2)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用力时的肌肉紧张吧。活动与交流

活动一:手握握力计 活动二:用手举哑铃 活动三:同桌之间扳手腕

二、新课教学

1、力的概念 【交流与讨论】

师: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力的概念范围也扩大了,我们看一些力的实例。(投图3)师:提问——每个力的实例中涉及几个物体,分别是什么? 生:看图思考后回答(6人)【活动与探究】

师:单独一个物体能产生力的作用吗? 生:讨论并回答

师:我们用一个手掌试一试看能不能拍响。生:动手试得结论——不能

师:由此可见,凡是讨论力总会涉及几个物体?

生:讨论后回答——两个

师:同学们,在物理学中我们将物体之间的推、拉、举、压、排斥、吸引等统称为物体之间的作用,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些力的实例,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投4)生:讨论后回答——都是一个物体作用于另一个物体。师:你能试着说出力的概念吗?

生:讨论后回答——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师:做出评价并板书——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

师: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在力的作用中涉及的两个物体,总是一个主动施力,另一个被动受力,我们把主动施力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把被动受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投5)师:你能说出这些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吗?(投6)生:讨论后回答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与探究】

师: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些活动体会一下施与受力的感觉。活动1:学生用力拍桌子,并谈手的感受(疼)

师:为什么感觉疼呢?

生:思考后回答——因为手受到了桌子给手的力。(投7)师:你能说出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谁吗? 生:交流后回答

活动2:学生向上提装满书的书包,并谈手的感受。生:思考后回答——手被向下拉 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投8)

师:你能说出这些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吗? 生:交流后回答

师:你能再举出一些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力的实例吗? 生:思考后回答(如脚踢球脚感到疼,)师:从这些事实可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后回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师:评价并板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投9)生:思考后回答

师:再来看这样一个问题,你能说出原因吗?(投10)生:思考后回答

3、力的作用效果 【交流与讨论】

师:请大家看这些实例,并思考你是怎样判断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投11、12、13)生:讨论后回答(3人)

师: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以及运动方向的改变统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以上力的作用效果吗? 生:思考并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师:板书——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活动与探究】

活动1:

师:手捏橡皮泥,让学生说出据什么判断有力作用在橡皮泥上。生:(橡皮泥由圆变扁)活动2:

师:手拉皮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根据什么判断有力作用在皮筋上? 生:(皮筋由短变长)活动3:

生:同桌合作,一人折直尺一人观察,然后观察的同学说出根据什么判断有力作用在直尺上。(直尺由直变弯)

师:如果我们把以上物体的这些变化统称为形状的改变,那么力的另一个作用效果是什么呢? 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师:板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三、巩固训练

四、课堂小结

第一节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懂得课前该做哪些准备,课上如何表现,了解语文科作业规范。

二、通过自我介绍、师生互动让学生认识老师。

三、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法”,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设想: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各个环节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语言美、见识广、素养好、魅力大,拉近与学生距离。

教学过程:

一、以生动的开场白吸引学生,探讨什么是语文。

提问: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和语文打交道,整整六年了,你认为什么是语文?

二、自我介绍,以自身的求学经历让学生体会到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

我的名字叫?说到名字,很有学问,也很有语文知识。名字很讲究音、形、意。而这也是汉语词语的特点。比如:苏轼这个名字。“轼”,就是古代车上的横栏杆,扶着栏杆可以望远。足见他的父亲希望他做个志向远大的人。同学们,你们的名字有什么内涵呢?能给我们说说吗?(找几个学生说说。)

我最不能容忍的三个行为:上课说话、趴桌睡觉和不交作业。

三、教材介绍:

1、教材封面的色彩:一改小学教材的鲜艳色彩,整个封面显得典雅、清新而又厚重。寓意为我们已经告别了天真、幻想、好奇、活泼的五彩缤纷的童年,开始踏进理性、思索、追梦的少年。

2、教材封面的内容:上半部分为文言,这似乎在告诉着我们,这册书里展示了一部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下半部分的图案是什么?——两匹扬蹄的骏马。

有什么寓意?能想到一些关于马的成语吗?

一马当先(比喻领先);万马奔腾(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龙马精神(像龙状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马到成功„„

3、寄语:

每位同学都是一匹扬蹄的骏马,在语文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在这册书里,你们将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这里有一生都在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以俯瞰超拔的目光、人类文明的目光关照灾难深重的民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唯一一位科学家玛丽•居里;有留连西湖美景、慨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泪洒他乡、悲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情游子马致远„„。这里面的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我们尽情享受;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我们留连往返。

三、明确语文的重要性,介绍语文学习的方法。

推广普通话的笑话故事《大肥鸡》。故事是这样的:在广州有一间北方饭店,专门煮一 1

些适合北方人口味的饭菜来招待客人。店里有一位女服务员,她是广州人,但她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有一天,有位北方老汉来到饭店里吃饭。他刚坐下,那位女服务员就对他说:“老大爷,你想去(吃)什么?”那位老汉因为听不明白她说的普通话,以为那位女服务员问他去什么地方?老汉心里想:有没有搞错,我是来这里吃饭的,为什么要问我去什么地方呢?后来,老汉明白了女服务员的普通话可能说得不标准,所以自己听错了。于是老汉就说:“有没有包子?”女服务员听了马上说:“报纸(包子),有!”她很快拿了一张报纸给老汉。老汉被弄得哭笑不得,心想:“这报纸,我怎样吃呢!”后来,老汉又问:“有大肥鸡吗?”女服务员热情地说:“搭飞机,还早呢,去(吃)过饭也不迟。”听了这个笑话后有什么启发?

师总结:

普通话说得好与不好,不单是语言表达准确与否问题,而且关系到我们的写作水平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普通话,学好语文知识。如果我们作为跨世纪的年青一代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也学不好,说不好,甚至还闹出笑话,那么自己也会觉得脸上无光,面子不知道往哪儿搁。相反,语文学得好,并能学以致用,能及时巧妙地解围。

故事

一、周恩来巧答美国记者问,美:总理你使用的是美国的派克钢笔。总理:这是我的朋友在援朝中的战利品。送给我做纪念。

(此次对话让美国人再也不敢小看我们。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故事

二、歌德在花园里迎面碰到了他的敌人,花园的路只允许一个人通过,他的仇敌高高的昂起头说,我是不会给傻瓜让路的!歌德怎么办呢?(同学们纷纷想办法后,教师公布答案)歌德则避开一边:说:我恰恰相反。(什么意思呢?我是给傻瓜让路的。)巧妙的解决了这问题。

故事

三、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冲周恩来总理发脾气,说:“我简直在对牛弹琴!”

周总理接语曰:“对!牛弹琴!”一字未改却很好的回击了对方。

再看这个句子(写在黑板上):我要炒肉丝。这句话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我想要一份炒肉丝的菜来吃,一是我想亲自炒一份肉丝。

语文课,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我们的母语。刚才我们用母语做了交流,一点儿障碍也没有。也就是说,我们运用母语都已经挺熟练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呢?为了能够更好地听说读写。

语文学习是其他各科学习的基础,要想学好其他各科知识,就必须学好语文,引用原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的一句话:“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建议第一堂先考语文,然后再判其他卷子。”许多同学事后谈论:“我还真不知道语文这样重要,看来是要花些工夫好好学习。”

明确语文的“四大天王”:仔细听、大胆说、广泛读、勤奋写。

第一、听。并不是有耳朵就会“听”。

“曹操吃鸡肋”的故事:

曹操和刘备打仗。凭借着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两军对垒了很长时间,曹操的进攻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曹操想要再进兵,心里知道取胜的机会很小,想要收兵,又害怕被刘备的军队耻笑。心里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厨师给他送来了一碗鸡汤,里面有鸡肋。这时候正好夏

侯惇来问他夜间军营的口令,曹操随口回答:“鸡肋”。曹操手下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叫做杨修,他听见这个口令,就叫人收拾行李,并且说:“听听今天晚上的号令,就可以知道魏王很快要退兵了。鸡肋嘛,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丢掉又可惜。就好比进攻不能胜利,退兵又觉得可耻,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如早走吧!”

同样是两个字“鸡肋”,其他人听到的只是一个口令,杨修听到的却是曹操心里的犹豫不决,听到军队退兵的信号。杨修的过人之处,当然不仅仅是聪明,还在于他满腹经纶,饱读诗书。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语文知识,注意训练自己“听”的能力,我们也能从别人的话语中听出更深层的含义,能从各种听觉信息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有用的东西。(会“听”的同学刚刚应该已经记下了鲁迅、玛丽•居里、白居易、马致远!因为这是绝好的作文素材,能记起一些信息吗?指名学生提问)

第二、说。先讲一个故事《最好的与最坏的东西》:

从前有一位国王,吃厌了宫中的各种美食,于是让随从带着他到民间去寻找美食。这天他来到一位有名的厨师家里,要求厨师为他准备两顿饭,第一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第二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做得好,厨师就能得到重赏,如果做不好,厨师的性命就难保。

不一会儿,厨师做完了第一顿饭。只见盘子里是一些可口的蔬菜和切成薄片的牛舌头。厨师解释说:“舌头是人类最好的东西之一。舌头能说出真理,能表达真情,让人类充满智慧和感情。”国王听了非常满意。

过了几天,国王又来了,他准备吃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却发现厨师给他做的食物跟上次是一样的。国王正要发怒,厨师说话了:“舌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但也是最坏的东西。它能说出愚蠢和恶毒的话语,让人类充满绝望和仇恨。”国王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说,这个行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但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人来说,效果就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不能断定说,语文学得不好的人,话就一定说得不好。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语文学得好的人,他所说的话一定会吸引人,会带给人智慧和美的感受。

第三,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学好语文,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阅读课外的书籍;反过来说,课外书籍阅读得越多,我们的语文成绩就会更突出。

第四、写。“写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爱不爱学语文,不管你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你只要想过一种正常的现代文明生活,就必须去“写”。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容易一点、更轻松一点、更富有情趣一点,我们当然要努力写得更好一点。这就需要我们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同时作文在中考所占的分值有60分,半壁江山,想要有好的语文成绩,写作一定要重视。

语文学习歌诀:

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

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

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

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

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注重积累:

1、多练笔。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语文融入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学好语文就得把它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和素材,并且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时代感的。写好日记、周记、读后感等。

中唐诗人李贺,终日骑驴游走,《新唐书》本传说:李贺每天早上太阳一出,就骑上毛驴到山野间转悠,背着个古旧的破锦囊,东瞧瞧,西望望,有了灵感就在驴背上记下来,装进锦囊里,晚上回家整理成篇。

2、听课和练习。通过课堂听课和一系列同步练习或专题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及写作技巧牢牢掌握。

3、看书读报。《意林》、《读者》、《青年文摘》、《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四、语文科作业规范。

五、养成良好习惯。

养成好习惯,穿插一个“爹,转弯了”的笑话:

教案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篇9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教师准备:实物(珊瑚)、挂图(美丽的大自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出示挂图:美丽的大自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请举出挂图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教室里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

3、你是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

要想准确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物体,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见P2。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学生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画面,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三、讲授新课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耐心、及时记录;积极思考并与他人交流看法。

(二)什么是生物?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三)生物的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根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细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和粪便获取营养,营养方式为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小叶片下垂,这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它的生存;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还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四、小结: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哪些特征?

五、课堂巩固:P6

1.指出下列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落叶、芭比娃娃、珊瑚虫、珊瑚、珊瑚礁、珊瑚岛 ...2.当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此事例说明了(B)A.生物能生长繁殖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3.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C)

A.蘑菇

B.病毒

C.鱼化石

D.苹果树 4.动物、植物死亡后的遗体属于生物吗?

不属于,一个生物体死亡后,它的生命活动也将终结,也就不再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只能被称为动物植物的遗体。5.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C)

A.火山爆发 B.开水沸腾 C.雨后春笋 D.潮起潮落 6.下列哪项不符合科学观察的要求(D)

A.要有明确的目的 B.要有观察记录 C.要有计划 D.随便看一下就行了

播音主持教案(第一节) 篇10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

2、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3、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增强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孩子们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一些课外实验的开展则锻炼了他们的探究动手能力,并以此训练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物质。

探究目标:

丰富的探究活动,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孩子们去认识化学的作用,认识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团结协作,于劳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回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

引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象“有趣的化学”、“漫游化学世界”,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者由学生自己课前收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通过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当然也可利用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引入。(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自学:阅读课本物质的“为什么?”

实验一: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

小结: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摆脱愚昧和无知(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其他内容,如封建的一些迷信和法轮功等)

实验二:水的污染和净化

实验三:铁制品的锈蚀

小结:化学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讨论:目前人类面临的几大污染问题

小结:适当介绍绿色化学

幻灯:化学促进科技发展的一些资料(也可以书本为蓝本介绍)

讨论:就今天学习的内容,你能谈谈化学与我们的关系吗?

总结:化学科学是极富魅力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希望同学们勇敢的跨入化学科学的殿堂,积极进取努力学好化学!

布置作业:

1、列举四位著名的化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2、列举三项当代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

3、列举三项古代著名的化学工艺及其出现的最早年代

4、找到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常见塑料(有机玻璃、聚酯材料、聚苯乙烯等材料)的初步认识方法

课后自评:

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 最早发现的朝代

制造青铜器 商代

瓷器 东汉末代到六朝

冶铁炼钢 春秋战国

黑火药 唐朝

造纸 汉代

酿酒 殷周之际

碳酸氢铵 加热 水+二氧化碳+氨气

元素符号:碳C;氢H;氧O;氮N

化学式:水H2O;二氧化碳CO2

1、举例四位著名的化学家及主要成就

上一篇:英雄人物品质的词语下一篇:爸妈对新生宝宝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