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急的作文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焦急的作文(推荐12篇)

焦急的作文 篇1

我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好答案,于是我便去找妈妈:“妈妈,我的六篇日记怎么还没发表?难道你根本就没发?”妈妈理直气壮的说:“没有呀?我星期一就发出去,可能老师是优先给其他没发表过的同学机会……。”哎,妈妈的废话也太多了,可不到一会儿,妈妈又突然走过来对我说:“哎呀,你也太心急了,你的作文昨天就发出来了,我忘记和你说了”。“什么”?我飞速地拿来手机,呀!还真有!醒目的“包闰轩一下子带来了六篇……”

你们看我这猴急的样,是不是有点太急躁。

焦急的作文 篇2

那么, 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有什么区别呢?

一、表述不同

以下面两则作文题目为例进行比较:

1.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1999年60%, 2001年52%。

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 青年人说不习惯, 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1999年是3.7%, 2003年是18.3%。全面了解材料, 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 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 不少于800字。———2006年全国高考题

2.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 乙打了甲一拳, 甲在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

又一次外出时, 甲不小心掉进河里, 乙把他救了上来, 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 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 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800字。———2005年全国高考题

这两个作文题有什么不同呢?

2006年全国高考题中有“全面了解材料, 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 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这样的提示语, 提示它是材料作文。一般而言, 材料作文的题干结构由材料、要求两部分组成, 题干中多有“读材料, 选角度, 写一篇作文”的字样。

2005年全国高考题中有“以‘忘与铭记’为话题”这样的提示语, 提示它是话题作文。一般而言, 话题作文的题干结构由材料、话题、要求三部分组成, 题干多有“读材料, 以什么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的字样。

二、内涵不同

1. 材料作文, 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 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常见的材料作文有两种类型:一是文字材料, 如寓言、典故、现实生活事件等;二是图画材料:一幅或多幅, 多为漫画。要求我们根据所给材料, 按提示中对于文体、篇幅等的要求自拟题目作文, 所拟的文章标题、所写文章的内容, 都必须同所给材料、提示相关联。

2. 话题作文, 是用一段提示语, 指明写作范围, 启发思考, 激活想象的一种命题形式。

“话题”本身也是材料, 是谈话的中心, 为的是引出话题。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比较, 话题作文的审题更加宽松, 内容更加宽泛, 为写作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其实质是鼓励创新, 让学生围绕同一谈话中心, 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陈述各自的观点, 或者联想到经历、体验。

三、特点不同

1. 材料作文, 是在提供材料的基础上写作, 其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 也就是说, 材料作文的主题是由材料决定的;并且材料必须应用到写作中, 行文也一定要紧扣材料进行 (不能脱离原材料) 。

2. 话题作文, 是以某一话题为范围写作, 其作文的主题则不必从材料中提炼, 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 也就是说, 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 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其材料的作用在于阐释话题, 启发学生作文思路, 材料本身既可以应用到写作中, 也可以不加采用 (可以脱离原材料) 。

四、审题立意不同

1.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要注意:

(1) 读懂材料, 把握材料主旨; (2) 依据材料确定写作中心 (或论点) ; (3) 围绕中心 (或论点) 构思、写作。材料作文, 中心 (或论点) 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 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

如1986全国高考作文题: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 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 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 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 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 会使气候变得更好。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 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并非话题作文之“话题”) , 用上述现象作比喻, 发表自己的见解。副标题自定, 写在横线上。

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谈

【提示】这是材料作文。材料的主题是“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 属于量变质变范畴的哲学问题。如果将这一观点直接用作论点显然不容易动笔, 因此, 我们要进行联想, 拟出副题, 完成由抽象概念到具体生活实际的过渡。

2. 同一个材料, 只要命题者稍加改动, 就会成为不同的作文题。我们看下面一则材料:

青少年好思考问题, 渴望以真实平常的心和社会对话, 和父母对话, 和老师对话, 和自己的同龄人对话, 甚至跟大自然对话。

(1) 请以“对话”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

(2) 请根据这则材料, 联系实际, 写一篇作文。

【提示】 (1) 是话题作文的命题。这则短文是对青少年心态特点的表述, 是提出“对话”这个话题的背景, 并不限制作文必须写青少年与另一方对话。作文时, 真正起作用的是“对话”这个话题, 只要所写的是有关“对话”的情境、故事、价值意义的探讨或者方法、技巧的研究、介绍, 都可以。要求:要紧扣“对话”一词, 一是表明是双方的交流;二是有声的言语或无声的心语。 (2) 是材料作文的命题。命题明确要求“根据这则材料”, 这则材料的中心是青少年渴望交流、渴望理解, 作文就限制了要写青少年的群体或个体, 不能主要去写成年人;只能写交流理解, 不能写努力学习、追求理想等任何别的东西。

不敢休息是一种焦急的时代病 篇3

“我不敢休息啊,我们科室的副主任这两年眼看就要退休了,现在正是领导考察提拔人选的关键时期。如果我这时候请假去旅游,肯定会给领导留下工作不积极的印象。”表妹一脸无辜地说。“是啊。虽说是带薪休假期间基本工资照发,可缋效工资收入却会大打折扣,年终奖评级也可能受到影响,最后还是得不偿失啊。”表妹夫附和道。瞧瞧,这小两口的口风又出奇地一致!

至此,我算看明白了,表妹夫妻俩根本就不敢休息或者说不愿意休假,生怕休假影响了自己的职场口碑和经济收入。像他俩一样,许多人对休假怀有复杂而纠结的情绪,一方面囿于制度落实与权益保障的不足而不敢休息,一方面担心落后于人的不安感使休假制度遭遇尴尬。无论出于何种考量,许多人不敢休息的本质都是害怕自己落后,害怕在事业前途和经济收入等层面,被时代的急速车轮所抛弃。因此,不敢休息不是太过爱岗敬业,也不是真的忙到无法脱身一一归根结底,不敢休息是一种带有急促情绪的竞争时代病。在这个节奏明快的时代,我们生怕自己稍一松懈,便已经在各项竞争中被他人远远甩开,所以我们总是焦急地仓促前行,深陷于各种莫名其妙的你追我赶中不能自拔。

我们害怕休息被视为“偷懒”、“事业心不强”,从而影响前途,却忽视了自身以及家庭的需要;我们担心休息影响经济收入,却忽视了调整与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不敢休息无非是怕工作成绩被超越了,家庭收入少于人了,担忧一旦自己休息了,别人就会比我们跑得更远了。其实,一个聪明的人应当学会凭借自身工作能力赢得收获与认可,而不是依靠不休假来维持自己的职场形象。我们不妨将自己事业或收入的提升,通过更高效、更智慧的方式来实现,而不是一味地去做比拼工作时间的工作狂。

由此,我又不由地想起当前的一股早教风潮:我们对自身事业、收入的焦虑,与对孩子们的成长焦虑如出一辙。表妹的儿子球球,不到2岁已经开始天天背负着小书包,去各种亲子班、特长班、学前班报到了,孩子本应无忧无虑的童年,过早地被繁重的课程占据了。问及表妹夫妻,他俩总是振振有词,说什么“深知孩子的辛苦,非常心疼”,但又格外一致地表示:孩子再不上课就晚了,就输在起跑线上了。显然,他们习惯性地把对孩子的成长期望,也置于焦急的竞争思维之下,使这种焦虑的时代病渗透于孩子们本该轻松快乐的童年生活。

焦急的等待作文 篇4

可是让人感到郁闷的是,老爷子给的这个手机充电器线和自己手机用的充电器线不一样。自己手机用的是普通的安卓手机充电器,老爷子给的这个手机,是华为手机的充电器。

本来家里有某人之前带回来的,一个三合一充电器线。可是用了两次之后,发现那个充电器线有问题了,刚开始两次,还能够冲进去电,后来直接插上去就没反应!

虽然后来自己也在网上买了一个,可是物流显示后天才可以到!好在邻居家有个华为手机充电器,自己借的,用过一次,今天上午是第二次借。借的时候邻居女主人说,他的手机也昨天晚上没有充电,让我先充一会儿。

借过来数据线之后就赶紧给手机冲上去电,虽然邻居家的这个充电器线充电很快,尽管如此,自己还是特别的着急,过一会儿就看充满了,没有过一会儿就看充满了没有,想赶紧充好了,给邻居送过去!毕竟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现在距离手机充满还有8%,刚刚看的时候已经冲到了92%,心想着也可以拔下来还给邻居,又想着等一会儿,也就充到100%了,等冲到100%的时候再给邻居,就这样一边等待着,一边纠结着!

我知道,一直借邻居家的充电器线用,不是长久之计,好在自己的那个手机用电也不是特别的费,两天才充一次电!希望这一次充满之后,能够坚持到自己的数据线回来!

焦急的一幕小学作文300字 篇5

星期四,阮老师在指导我们写作文时,提供我们两个题目:《秋游》和《……的一幕》。要我们任选一个题目写作。我决定写后面这个题目。

星 期六,我开始写作文。我不知道是写《可怕的一幕》?还是写《可笑的一幕》?抑或是《惊心动魄的一幕》?选了半天题目,我写了一篇《可笑的一幕》,爸爸看完 后说:“写得不太好。”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心想:“又没写好!又得写一遍!”爸爸看了我的`神态,说:“没有什么值得你这么着急的,明天再写吧。”他的安慰也丝毫没有让 我感到轻松。

星期天,我一天都没安宁,一直在想:“作业没做完!作业没做完!”我想先放松下再想作文的事,就玩了会玩具,玩得不尽兴;又去看电视,觉得没啥好看的;又去看书,也看不进去什么;爸爸妈妈听他们的老歌津津有味,我却嫌声音太吵……

描写心情焦急的句子 篇6

1、他心如鹿撞,心砰砰的跳,心里七上八下,心情如激荡的湖水一样不平静。

2、时间似乎故意和我作对--走得慢极了,烦躁、焦急一起涌上心来,我不停地看表,盯着那慢慢移动的秒针。

3、我想象着家里已经煮好的热气腾腾的面条,又冷又饿,心里更是迫不及待。

4、他急的满房子打转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5、他急的满脸通红,汗珠直往下掉,脸通红的连说话都接巴了。

6、心里仿佛被个无形的大石压住,嘴巴不听的颤抖。脑子一片空白。

7、我感觉自己的心像要跳出来一般,徘徊、流浪却找不到出口,只知道自己将面临着一项艰巨却又不得不为的重担,心突然间好累……

8、繁华的都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群等待归家的人儿在站牌前焦急地远望着回家的公交。

9、我无法平息自己,只有一阵阵徘徊不定的脚步,涌动出我难以平静的情绪里快要胀满的一团团热热的气流。

10、他急的手忙脚乱把水都答翻了。

11、怕等待的人出事,会担心,烦躁,会有很多的猜测,想各种他(她)迟迟不来的原因,还会很矛盾很挣扎,想自己还要不要等。反正不确定等待就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而能确定的等待就不会这样了,就会很顺其自然的等,因为知道等的结果,就不会烦了。

1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3、他心急如焚,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子里团团转。

14、天空布满了乌云,好像快要下大雨了,真希望我的心里也能痛痛快快地下一场雨,雨水冲刷掉我所有的不快乐。

15、走也不是等也不是,急得我直跳脚。

16、我时不时地裹紧外套,脚下不停地挪换着脚步,从有过的焦躁不安、急不可耐。

17、这孩子每晚发烧,这使他父母非常焦急。

18、一阵热风吹拂在我的脸上,我感到天气又热了许多,心里有些支持不住,一种要晕眩过去的症状从身体内部来临了。

高考高分作文与创新作文的生成 篇7

目前, 中学生作文平平的现象较普遍, 不是立意老套、千人一面, 就是内容空乏、素材陈旧, 或者语言干瘪、了无生趣。究其原因, 是大部分学生思想贫乏, 阅历和阅读积累不够。而根源却在语文教师本身。现在, 大部分语文教师仍受高考指挥棒左右, 为保险起见, 在作文教学中还是沿袭程式化的老套路。作文指导从概念到概念, 从理论到理论, 怎样立意、怎样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都给学生准备了条条框框, 然后让学生依样画葫芦, 进行反复训练, 形成固定不变的几个模式, 以求高考作文“四平八稳”、“万无一失”。结果, 许多同学在无形中被带进了机械、僵化的写作死胡同中去了。有的同学就靠平时背几篇范文、熟记几个事例, 考时根据预先准备好的条条框框生搬硬套, 这样难免就落入俗套, 被划入平庸之作的范畴。

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虽然给广大考生在写作内容上以更广阔的空间, 在表现形式上以更大的选择自由, 但是在作文评分的等级标准上也提出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等发展等级要求。这无疑打破了一般的作文定式, 强化了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化特点, 为作文教学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审视近几年获得高分的作文, 不难发现新时期优秀作文的“流行色”有以下几点。

1. 以健康为美。

如2006年安徽考生的《读懂人生之书》, 文章借“读”这个话题, 写出了对人生的深刻内涵的理解:爱、坚强、诚实、团结、互助等, 一改现行作文中或抱怨, 或讽刺, 或牢骚的通病,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审美愉悦, 主题健康而丰富。

2. 以思辨见长。

如2006年浙江考生的《浮萍·藤》, 作者用顽强攀援、牢牢缠绕着大树的小藤, 和整日游荡、最后成了暴风雨的牺牲者的浮萍进行对比, 揭示了生无所息, 才能让生命更坚强、生活更充实、品质更坚毅的人生态度, 思辨性很强, 立意含蓄而深刻。

3. 以情真取胜。

如2006年天津考生《愿景》, 由“一曲音乐”、“一杯清的角度, 分析了选择武大郎或西门庆的种种利弊, 最后把落脚点定在选择西门庆上, 这虽然与传统观点格格不入, 但引经据典, 自成道理, 被评卷委员视为不可多得的佳作。当然我们在作文立意时还是应遵守社会共同的道德准则, 起码不要超出社会道德的底线, 没有必要刻意追求标新立意而令立意和公认的道德准则相悖甚至格格不入, 这是后话。

由上可见, 阅卷老师所青睐的不再是一板一眼的规范作文, 而是别具慧眼的创新之作, 是具有鲜明个性的“这一篇”。要使学生作文达到健康、深刻、新颖奇巧的境界, 无任何捷径可走, 仍然必需从源头抓起, 加强思想锻炼和平时的积累。

1. 锻炼思想, 强化创新意识。

作文水平的高低, 归根结底取决于作者思想水平的高低。健康、深刻的立意, 实际上是作者健康、深刻的思想反映;情真、奇巧的构思, 同样也是作者先进、活跃的思想结晶。而优秀思想的形成又必须通过平时的语文学习实践的锻炼, 这就首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大胆怀疑、勇于探究的精神, 真正解放他们的思想。激发学生思维, 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 也是创新意识的基础。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为他们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 营造敢问、敢说、敢做的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争论问题时, 要力戒权威影响和从众心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表欲, 给他们提供思想的自由时空, 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开阔和活跃他们的思想, 提高思维水平。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树立独立的人格意识, 增强民主参与热情, 才能提高思想的主动性;只有思想主动, 敢说真话, 才能讲自己想讲的话, 才能显露创新精神, 作文才会有鲜明个性。

2. 创造机会, 丰富生活阅历。

在当前激烈的高考竞争中, 学生的生活基本以在校学习为主要内容, 早晨到校, 天黑回家, 晚上还要完成大量作业, 很少和社会接触。学生阅历浅, 视野窄, 作文素材贫乏, 作文中选材“撞车”, 假大空话连篇也就在所难免了。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 经常组织学生旅行, 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 就到实地去参观、考察相关内容, 工厂、农场, 哪儿都去, 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这种做法值得借鉴。虽然目前由于教学体制、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 学生的生活天地受到制约, 但我们应当在这有限的时空里, 尽量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 创造机会让他们贴近社会, 接触自然。如我校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科技节, 同时还利用“元旦”、“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举办专题讲座, 开展演讲、诗歌创作、朗诵比赛等课余活动;另外, 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参加家庭劳动, 参观走访, 关注那些尽管稍纵即逝, 但给人启迪、发人深省的突发事件, 引导学生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感悟、积累。如通过电视, 学生对奥运会标、奥运村的建设、“世界杯”、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指数的提高等热点问题给予及时的关注, 逐渐培养关注社会、了解自然、感悟人生的兴趣。这些都给作文增添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增强了真情实感。

3. 广开渠道, 扩大阅读面。

从前面所列举的高分作文, 我们欣喜地看到:有的同学对现实社会生活投注了极大的热情, 文章充满着时代气息, 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给人以清新感;有的同学对历史文化遗产广泛涉猎, 字里行间浸透了书卷气息, 展示出丰厚的文化储备, 给人以博雅感。这无疑是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目前, 提起课外阅读, 我们一方面深切地体会到它对写作的重要性, 也清楚地了解到大部分同学的阅读面不广, 阅读量远远达不到理想要求, 另一方面又没为他们安排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他们的阅读需要。学生从早到晚基本都呆在教室里, 课程表每天排得满满的, 就是没有一节阅读课;参考书、复习资料一本又一本, 就是没有一本“闲书”。如何改变课外阅读的这种尴尬局面呢?美国人的读书习惯向我们诠释了一种新的阅读概念。一般美国人没有书房, 却随时随地读书。他们不一定要找个宁静的环境, 在闹市中, 经常有一块小草地, 草地上有一两张椅子, 上面坐着的就是读书人。他们也没有固定的书桌, 而在吃饭的桌子边读书, 书籍常放在车房壁架上。这不是说美国人勤学, 而是启迪我们应该像吃饭、喝水一样, 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应拘泥于场合, 不一定非得在教室或图书馆, 可以经常把一两本书带在身边, 走到哪里都可以阅读;也不应局限于名家名著、时文华章, 文学作品要读, 科技论文、新闻、广告也要读;同时不应束缚于书本, 还包括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看光盘、网上阅读等。总之, 阅读越丰富, 思想越丰富, 语汇也越丰富, 写作素材也就越丰富, 正所谓“根之茂者其实遂, 膏之沃者其光晔”。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超人一点的思想磨练, 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底蕴, 就写不出高人一等的作文。让我们在作文教学改革的大潮中, 进一步解放学生的思想, 丰富学生的生活,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使他们尽量早出、多出令人耳目一新、击节称赞的优秀习作。

摘要:文章在分析造成高考作文立意陈旧和内容贫乏的诸多原因的基础上, 归纳了在新时期作文评分新标准的积极影响下的优秀习作的“流行色”:以健康为美、以思辨见长、以情真取胜、以奇巧诱人。同时还指出此类优秀作文的生成途径:锻炼思想, 强化创新意识;创造机会丰富生活阅历;广开渠道, 扩大阅读面。

形容心情焦急的句子 篇8

【心绪不宁】:宁:安宁,安定。焦急不安。

【以日为年】:过一日如同过一年的时间那样漫长难熬。形容心情焦急。亦作“以日为岁”。

【忧心如捣】:忧愁得像有东西在捣心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忧心如焚】: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忧心如础浚夯鹕铡3畹眯睦锵窕鹪诩灏疽谎。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油浇火燎】:形容焦急。

【怨怨焦焦】:哀怨焦急的样子。

【抓耳挠腮】: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抓耳搔腮】:形容焦急、苦闷,生气时想不出办法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

【抓腮挖耳】: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为好。

【扒耳搔腮】: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扒耳抓腮】: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肠慌腹热】:形容焦急、慌乱。

【搓手顿脚】: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搓手顿足】: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

【搓手跺脚】:搓:手相摩。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腹热肠荒】: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同“腹热肠慌”。

【腹热肠慌】: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

【腹热心煎】:形容心中焦急。

【慌慌忙忙】:指手忙脚乱、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慌里慌张】: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急扯白脸】: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急赤白脸】: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急痛攻心】:心里感到极度的焦急与悲痛。

【焦眉苦脸】: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

【焦躁不安】: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薅挠腮】: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

【薅揉腮】: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同“薅挠腮”。

【苦身焦思】: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苦心焦思】: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劳身焦思】:劳:费;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劳心焦思】:劳:费;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毛热火辣】:毛:粗率,急躁。形容十分焦急。

【挠腮薅】: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热锅上的蚂蚁】: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热锅上蝼蚁】: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搔首踟蹰】: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

【搔头摸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搔头抓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五内俱焚】:五内:五脏;俱:都;焚:烧。五脏都象着了火一样。形容象火烧得一样。比喻非常焦急。

【五内如焚】:五内:五脏;如:如同;焚:烧。五脏都象着了火一样。形容象火烧得一样。比喻非常焦急。

【心急火燎】: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焦急。

作文教学之作文评改的创新及反思 篇9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传统的作文评改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第一、作文详批详改, 大包大揽。老师批改作文既圈点、勾画, 又写旁批、眉批, 写出了学生的优点、缺点, 最后还总结性提出意见。但往往只有部分学习好的学生会阅读、分析老师的批改, 而多数学生只关心自己的成绩和老师评语, 有的学生甚至把作文本丢在一边, 毫不过问。这样一来, 老师是徒劳无功、高耗低效。第二, 不批不改, 只在篇末潦潦草草写个“阅”字, 或者随便打个等级或分数, 还美其名曰“尊重学生创作”。结果, 老师的无情之笔抹杀了学生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 使学生失去了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创新

尊重教学规律, 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让改的优先权属于作文的本人。”变老师评改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这样一种评改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 让学生主动参与, 提倡自批——互批———共同评价的模式, 创造良好的作文氛围, 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评改准备———学习和掌握评价标准和批改符号

打印高考作文评价标准并分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该标准中的规范性语言, 对作文给出规范的评语;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对照该标准, 认定作文的等级并给作文评分。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略)

同时, 在指导学生批改作文前给出作文修改符号, 要求学生使用统一的修改符号, 标出文章的错处, 规范学生的批改, 避免作文批阅的随意性。常见的作文修改符号有: (略)

2. 学生自评与互评

在进行学生的自评互评之前, 先将学生分成作文评改小组 (一般六到八人为宜) , 选出小组长。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概括起来是四个字:“增、删、调、改”: (1) 增。有助于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材料要补充进去, 以突出文章中心, 增强表现力;对丢、落了的字、词、句及标点符号, 注意要加上。 (2) 删。跟中心无关的材料或者关系不大的材料, 要毫不吝惜地删去, 以保证文章重点突出;对可有可无的字、词、句, 也要舍得删掉, 力求准确、精练。 (3) 调。对紊乱的顺序和颠倒的词句要进行调整, 以理顺文章的层次、句子, 使文章有序、通顺。 (4) 改。对文章的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 用得不当的修辞手法、出现的病句, 要认真改过来。

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分为四个步骤:一, 小组根据老师的讲解, 讨论本次作文的写作材料或者作文话题、题目, 明确作文的思路及方向。这个环节能够培养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二, 学生自评, 分五步进行:1.修改文章中的错别字, 标点;2.修改文章的句子是否连贯通顺, 用词是否恰当;3.修改文章的段落层次、篇章结构;4.修改文章的思想是否健康, 内容是否紧扣中心;5.写自我评语及给作文给出等级和分数。这个环节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在修改字词句的过程中能提高写作的基本功。三, 学生互评, 互评的步骤依旧按照自评的五个步骤进行。要求学生按照上面的五个步骤中的前四个步骤对本小组中的其他几个成员的作文进行评改, 评改时要和作者进行讨论评改意见, 避免作出错误的评改。最后由小组长组织全组成员, 对本组的每一篇作文写下小组评语并给出作文等级和分数。四, 小组推荐, 经过全组成员一致同意, 推荐本组中最值得推荐的一篇文章参加全班的作文交流, 被推荐的作文可以是本组最好的或者是最有争议的作文, 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该篇作文的电子文档给老师。学生的互评有利于学生吸取各方优点, 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3. 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小组交流之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 在课前将各小组上交的推荐作文电子文档打印出来, 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小组交流依次进行, 具体分以下几个环节: (1) 作者朗读自己的作文。 (2) 作者介绍写作思路并对作文进行适当的解读。 (3) 小组宣读评语和推荐理由。 (4) 分小组对该作文进行讨论, 讨论时长为5—8分钟。各小组对该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 由一名同学进行整理并准备发言。 (5) 小组交流。在交流中, 各小组按照举手的先后顺序依次发言, 发言的内容要求不雷同。 (6) 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

4. 作文升格

作文升格指的是对作文进行精心修改和打磨以提高作文的档次。各小组根据作文交流中的评改意见对本小组的推荐作文进行集体修改, 在保留原文核心内容的基础之上, 对作文的字词句, 包括篇章结构进行精雕细作, 然后打印出来供全班学习。

三、问题与反思

在进行作文评改创新的实验过程中, 有很多问题和困惑, 例如:1.学生自生的写作基本功和水平制约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2.学生对作文材料或者话题的分析缺乏深度和广度。3.学生进行评改耗时较长, 一般要四节课左右;耗材较多, 因为小组推荐作文需要印刷。4.学生对作文的评价标准不熟, 评价语言不够规范。5.学生对作文的评价不够全面, 不够深刻。6.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 对学生以及课堂的掌控有难度。7.自评与互评场面热闹但如何达到最佳效果值得研究等等。

焦急五分钟 篇10

时间:元旦三天假期间

地点:新华书店门口

心情:烦燥50克+迫切50克=焦急百分百

焦急原因:老爸老妈这两个购物狂“”因为迷恋商场把我“丢”在书店门啦!更可恶的.是,书店都关门了,那两个“购物狂”怎么还不现身?呜呜呜……小女子我只能舍命等购物狂了……

第一分钟:自我+放松=自我放松

算了算了,管他们来不来呢我好好玩玩便是。时间就是金钱嘛,我干嘛浪费金钱呢?预备起,我来跳方格了,哈哈,方格方格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耶,又过了……

第二分钟:自我+安慰=自我安慰

咦,跳了那么久都从0级跳到3级了。那两“购物狂”怎末还不露出一点影子?没关系的没关系,才一分钟嘛,老爸老妈是购物狂嘛,会卖很多东西的,不然怎末叫“购物狂呢?说不定还会给我买甚么好吃的呢。香肠?橘子?哈哈哈哈……太好吃了!再说了,旁边还有一女孩呢,他爸妈好像也没来啊,没事没事。……

第三分钟:胡思+乱想=胡思乱想

不对啊,又过了一分钟啊,那两个“购物狂”在怎末狂购也不会这末久呀。莫非是有一飞机把他们接走啊?还是他们练就了隐身术……或者就躲藏在某个角落?

第四分钟:急切+寻找=急切寻找呜呜,不行。小女子得亲自出马了。他们到达书店的必经之路――天桥。锁定目标完毕,开始寻找。那个穿白衣服的好像是我老妈,可老爸呢?总不会跟丢了吧?啊,那两个是不是?走进瞧瞧去,咦,怎末是两个老爷爷?我也……“找呀找呀找爸妈,找到一个是一个……”我哼着改编版找朋友,可是,怎末找不到呀?

第五分钟:解+脱=解脱

哇哦,那两个……那两个实在是太向我老爸老妈了。我再仔细看看吧!瞧,那衣服,那发型,那步子,绝对没错!

焦急的作文 篇11

一通过想象, 创设写作情境

前段时间笔者给学生抄写了徐志摩的诗歌《偶然》, 结果下午的作业中就有好几位同学仿照这首诗也写了一个“假如我是……”, 想象丰富, 用词贴切, 让人眼前一亮。这给了笔者一个启示:如果这周作文能让学生放开手脚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来作文, 岂不更有趣味?于是, 在作文课上笔者让学生以“假如我是_____”来进行作文。要求补充完整题目, 并且所补充的内容只能局限于大自然当中除人之外的事物。在作文前的“补题”训练中, 就有学生这样写道:“假如我是一朵花”“假如我是一片云”“假如我是一滴水”“假如我是一条鱼”“假如我是一张纸”“假如我是一本书”等。可以说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 完全融入作文当中, 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 作文效果自然不同于平常。

二设置悬念, 创设写作情境

创设情境和设置悬念通常是指教师结合作文练习的实际需要, 针对学生思维活跃程度, 以积极的状态引导学生写作进入激发情绪的环节所使用的一种常用和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悬念的设置, 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精神亢奋程度, 确保学生怀着积极且乐观的态度投入写作, 在各自的作文中解决悬念, 以使其得到个性化的解决。

一次作文前, 笔者与物理教师商量好, 请他在晚自习时告知学生第二天的物理课要举行物理单元测试。第二天, 当学生在物理课前还在忙碌地作考前准备时, 笔者踏着上课铃声走上讲台, 并且一言不发。学生们大睁双眼, 一脸迷惑。等到回过神拿语文课本时, 一道作文题已写在黑板上:《物理老师怎么了》。笔者要求学生通过个人猜想, 抒写作文。同学们兴致勃勃, 迅速进入写作状态, 一篇作文在一节课时间内顺利完成。

三体验感受, 创设写作情境

针对当前许多中学生认为父母的关心照料理所当然, 而对父母却漠不关心的现实背景, 笔者制定了规划, 有序地引导学生们回顾父母工作和劳动的辛苦, 重拾父母对自己关爱的感觉, 明确提出“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问题, 以备学生们更好的思考和讨论。之后, 再次布置感受活动:与爸爸、妈妈牵手。在学生们创作的《牵手》的作文中, 笔者可以更全面地看到学生的心理经历, 以及真实的情感世界和认识提高程度, 看到了学生们鲜活且真实纯洁的心灵空间。后来, 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受活动和作文来增强和父母情感的交流, 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文体整合, 创设写作情境

在作文教学中, 可以巧妙利用文体资源的整合来创设写作情境。如把诗歌融入文章里, 甚至可以通过写诗歌来锻炼学生的文采和作文之法。诗歌是一种节奏性很强的体裁, 读起来特别有气势, 在磅礴的气氛烘托中, 读者可以体会到语言那独特的魅力。诗歌最主要的特点是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很大, 通过读写诗歌可以最大幅度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写起来自然充满信心, 兴趣倍增。例如, 在教学《我骄傲, 我是一棵树》以后, 孩子们仿作了《我骄傲, 我是一滴水》:

我是普普通通的一滴水, /我有晶莹的外表, /我更有美好的心灵。/我接受着阳光的照耀, /我便感谢阳光, /虽然我不能把它全部吸收, /但我愿把它反射给别人。

也许, /我并不足以做什么, /但我愿意奉献, /我情愿让植物把我吸收, 做它们的养料, /那树叶上闪光的露珠, /就是我灵魂的见证。/我宁愿变为蒸汽, /飘到天上, /变成云, /来装点这天空;/我愿意流入大海, /做大海闪光的浪花。

因为, /我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我幻想着, /我能变成/一颗闪亮的珍珠, /升到天上, /变成宇宙间的一颗星星, /永远点着灯, /让迷失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让天空中的明月/永远不觉得孤独。

我更幻想, /有一天, /我能汇聚成条条江河/滋润万物, /或者, /流到天上去, /变成银河, /让牛郎和织女/永远在一起, /不会分开。

我相信, /总有一天, /世界上会没有一个坏人——因为奉献的力量, /使它们就像/在冰封的深海, /找到了希望的出口, /世界会因此更加美好。

我更渴望, /世界会变成/被幸福云雾包围的天堂, /人人脸上都有/发自内心的笑。

我骄傲, /我是一滴水, /一滴奉献的水;/一滴晶莹的水;/一滴无求的水……

五巧用课文, 创设写作情境

把作文与课文结合起来。课文都是精华中的精华, 是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可以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起来, 这样学生会更重视作文的修改与写作。如在《阿里山纪行》教学中, 一个教师就创设了四次情景, 充分调动了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并且通过综合介绍阿里山的美景和对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的理解, 通过综合介绍阿里山的神奇自然风光这一语言训练, 引导孩子表达对客观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体验。其中, 凭借“结合课文语言, 向老师, 爸妈介绍阿里山的美景”的两次情境创设, 让学生仔细朗读课文, 仔细欣赏课件图片, 积极地感知, 积累语言关键之处, 这为表达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后的写作环节中学生都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 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此外, 还可以将作文与演讲稿和幻灯片结合起来, 让学生把作文演讲出来, 真正达到作文表达感情的效果。

总之, 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 其宗旨都只有一个:为学生打开作文的大门, 让学生爱上作文, 把作文当成一种乐趣, 真正做到快乐作文, 不拘于形式, 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焦急的作文 篇12

一、改选材。

选对材料才能有符合题目的立意。可以说, 作文若不仔细审题很容易就会造成选材不当、偏题、离题的后果。比如写《被自己感动》一文, 选材应该是那些能够表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某种成功或进步而使自己分外感动的事情, 而有的学生选的材料只是表现自己的一点小小进步, 如自己懂得在公车上让座了;在家里学会煮面条了;在学校知道用心读书了等。这种进步充其量只能使自己心情愉悦罢了, 但硬要说自己感动了, 就会显得牵强而不真实。这种情况是学生生活阅历缺乏、素材积累少造成的。

二、改详略。

详略不当, 主题不明也是学生喜欢出的问题。这有两种情形。一是事无巨细全盘细述, 有些与文章无关的内容也写了进去, 导致作文“又臭又长”。二是全文通篇记叙, 没有详细的描写, 导致文章短小却不精悍, 干瘪乏味。这两种作文都缺乏鲜明的主题。对这种情形的处理, 就要求学生要敢于在文章上修改。该删除的部分无论它有多美都要舍得动刀子, 该详写的则应尽可能写得细腻生动。

三、改顺序。

学生作文喜欢平铺直叙, 波澜不惊, 文似看山不喜平, 而学生在叙事时只懂得按顺序叙事, 不懂得巧用倒叙、插叙等方式。如写《当我面对 的时候》, 部分学生写了《当我面对爷爷的坟墓的时候》之类的回忆性的文章。但他们不知道用倒叙或者插叙, 而是从自己小时候和爷爷在一起的事情写起, 然后再写爷爷的去世, 最后才说自己某一天来到爷爷坟前哀悼。这样的文章一是平铺直叙, 不吸引人;二是不符合题意。应先写在某一个时候自己来到爷爷墓前, 再写在爷爷墓前回忆当年的生活情景, 最后又回到现实, 这样写才能既扣住题目, 又显得文章跌宕多姿。对存在这样问题的学生, 一般是让他们修改开头和结尾, 保留中间部分。

四、改情节。

有的作文胡编乱造, 情节失真;有的作文缺乏铺垫, 情节突兀;有的作文马虎大意, 前后不一。这就需要指导学生修改情节, 尽量把情节修改得符合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五、改首尾。

很多学生作文开头和结尾都不懂得扣题、点题, 有的即便点了题, 也不精练、不明确。特别是部分学生作文的首尾语言非常精美, 但与文章内容严重脱节, 不能浑然一体。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看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多读多悟, 先模仿着写, 再灵活运用。

六、改语言。

大部分学生都有语感差, 语言贫乏苍白的毛病。这一点是学生最普遍的问题, 也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学生的语言能力是靠平时多阅读而培养起来的。但当今的学生没几个喜欢阅读的, 倒是电视、电脑更吸引他们。为此, 平时就应让学生多读、多品、多积累。

为使学生有效升格作文, 我们还应采取以下做法。

1.坚持面批。

现在的班级一般都有五六十人, 面批往往比较费时费力。我的做法是:在改学生作文时简略笔评并做好记录, 然后在课间找到学生 (一次可以叫5—7名) , 当面指出他们的问题, 并提出修改建议。之后再让学生按要求修改, 并将改好的作文上交。我再次批改, 不合要求的再重做, 直到文章成功升格为止。

2.佳例引路。

为了有针对性的训练一些写作技巧, 在让学生修改前, 最好给他们看修改的例文, 比较修改前后的变化。这样他们就能模仿例子升格作文了。

3.循序渐进。

修改作文一样得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且每个阶段应安排不同的修改主题, 而不能一下子改的方面太多, 让学生感到困难, 这样反而效果不好。可以在第一个阶段侧重改容易改的, 如选材、立意、构思等, 下一个阶段再侧重改最难的语言。

4.适时小结。

为增强学生修改作文的信心, 在学生修改了一段时间后, 可让他们总结修改的体会, 看自己作文有了哪些进步。

上一篇:首页汉语口语教案上下一篇:有关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