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关系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档案关系

档案关系 篇1

张乐3月1日和某公司签订了三年期限的劳动合同,2月28日劳动合同期满后,张乐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双方的劳动合同终止,张乐签收了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后离开了公司。由于张乐与公司有一些债务没有结清,公司没有为其转移档案关系。10月,张乐回到公司,以档案关系没有转移、自己和公司仍然保持着劳动关系为由,要求公司补发一年多的基本生活费和补缴各项社会保险费,遭到公司拒绝。张乐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请问,张乐的诉求能否得到支持?“档案关系”与“劳动关系”是一回事吗?

【法律分析】

张乐的档案在该公司是否就与该公司保持着事实劳动关系,是本案是与非的关键,

对于劳动关系的认定,目前有劳动合同确立的`劳动关系和事实上形成的劳动关系两种情况。无论是从劳动合同确立的劳动关系看,还是从事实上形成的劳动关系看,都需要劳动者提供劳动,履行作为劳动者的义务。而人事档案仅仅作为个人的学习与工作履历、政治状况、家庭成员状况等信息的记录,无法反映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具体情况,档案关系和劳动关系不具有完全的对等关系,二者之间不能划等号。

本案中,张乐和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已经于202月28日终止,在此后的时间里也没有为公司履行任何劳动义务。所以张乐认为自己的档案关系仍然存在公司,就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认识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公司在劳动关系终止后不能及时为劳动者转移个人档案属于违法行为。公司可能会因此承担赔偿责任。公司与劳动者之间的债务纠纷应通过民事救济途径来解决,而不应以扣压档案的方式来处理,从而造成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争议。这一教训用人单位应当吸取。

档案关系 篇2

一、档案理念与档案工作的区别

档案理念, 是指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也就是人们对档案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 对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既包括社会上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 也包括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

档案工作, 是指管理档案和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一项业务系统, 是档案室和档案馆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工作,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编研、提供利用和统计等项工作。

二、档案理念与档案工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首先, 强化档案理念对档案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档案理念, 才能以档案的眼光去看待、对待文件材料, 在工作中注意收集、整理文件材料, 起草文件时注意符合档案要求, 方便存档立卷等。也就是说, 档案理念越强, 越有利于档案材料的有效收集, 越能使形成的档案材料具备及时、准确、完整的特点, 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需求。其次, 档案工作又反作用于档案理念。做好档案服务工作, 搞好档案各方面事业建设, 是增强人们档案理念的关键。如:高校档案, 是指高等院校在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 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包括学生档案、学籍档案、教学档案等。高校档案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 也是衡量教学、科研、管理和其他各项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对于总结、探索和改革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诚如有些论者所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一所学校的档案文化就是这所学校整体文化的基石。”因而, 要做好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加强教职员工和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档案理念。

三、档案理念与档案工作应协调发展

由于多种原因, 目前高校档案理念较为淡薄的现象仍然存在, 特别是院 (系) 二级档案保管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 一些院 (系) 领导档案理念薄弱以致没有完整的行文制度, 没有档案文件的传阅制度, 看完文件后就放到自己手里, 不能及时归档, 有时随手乱放, 造成文件的丢失。第二, 档案管理人员基本是兼职, 由院 (系) 办公室人员负责。由于办公室工作头绪多、繁杂, 不可能进行系统的管理, 而这些人员往往又未受过档案管理工作培训, 档案理念又较为薄弱, 不够注重档案的及时收集、整理、归档, 特别是科研档案和教学档案更是如此。第三, 整理不力。在档案分类上, 采用实用性存放, 没有根据档案的性质进行规范分类整理, 而是自己觉得有用就留下来, 无用的就丢掉, 造成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第四, 不注意档案及时移交, 致使某些档案材料缺乏连续性。由于人事的变动, 造成档案的缺档现象严重。第五, 不注意对档案材料的妥善保存, 致使原始的纪录在一段时间之后纸质变黄发脆, 字迹模糊无法辨认, 变成一堆废纸。特别是五年一次的本科教学评估更需要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针对这些问题, 要想尽快改变现状,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宣传力度

档案的宣传介绍是社会公民认识档案的基础, 因此高校应增强院 (系) 教职员工和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理念, 特别是加强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高校还应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国家有关法令, 学习《档案法》、《保密法》, 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把档案工作纳入日常的工作中。

2. 完善制度

改变过去那种没有行政管理制度和传阅制度的状况, 完善制度, 使档案管理工作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有规范的指导, 从而使档案文件及时、完整、有序地归档。

3. 加强培训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专业人员, 也是档案管理的主体。增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理念是强化全社会档案理念的核心, 也是搞好档案工作的保证。因此, 必须对档案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以提高素质。

(1) 甘于奉献。档案部门特别是院 (系) 档案管理人员, 人员少, 任务繁重, 工作琐碎, 又有很多是兼职, 如果不具备奉献精神, 是不能搞好档案工作的。所以, 一个档案工作者, 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热爱本职工作, 具有奉献精神。

(2)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业务能力和计算机能力。文件转化为档案是一个专业性极强, 而且程序极为复杂的过程, 它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质量。每一卷档案的收集、分类、装订、编目、管理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要熟悉案卷的整理流程, 还要掌握一定的档案管理和保护技术。过去院 (系) 档案工作紊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理念淡薄, 对档案工作不甚了解, 不知如何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 对于档案的检索与服务更是不甚了解, 因而我们必须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如:《档案学概论》、《科技档案》、《档案管理学》、《保护技术学》、《文书学》等进行系统的培训。随着新型存储介质的不断出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更加广泛的应用, 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出现了, 也正如钱学森同志指出的:“现在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 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 也是信息使用的向导者和顾问。” (1) 这正是强调了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加强学习, 提升业务水平, 成为适应新形势下合适的档案工作者的重要性。

4. 利用现代化手段管理档案

早已有论者指出:“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档案管理业务的内容与结构还将发生新的变化。” (2) 利用现代化手段管理档案, 既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 又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院 (系) 领导应积极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条件, 购置先进设备, 使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效率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5. 搞好档案的开发利用

搞好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 使其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改革发展服务, 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最终目的, 是档案工作诸环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 也是衡量档案工作质量的标准。因此, 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和要求, 其次要认真做好档案的利用开发服务工作, 及时、准确、有效地为教学管理和教育改革服务, 在服务中体现档案利用工作的价值。

总之, 档案理念与档案工作密不可分, 在提高强化档案理念的同时, 我们应努力改善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最终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实现“档案为人人, 人人重档案”的美好目标, 为高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发展、质量提高提供好服务。

摘要:由于多种原因, 目前档案理念仍然较为淡薄的现象在高校依旧存在, 档案理念与档案工作协调发展才是搞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本文对此作一论述。

关键词:档案理念,档案工作,关系

注释

1 转引自乔晓秋.谈知识经济条件下档案人的定位.松辽学刊, 2000.6.

档案与文学的发展关系 篇3

一般地,档案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我国古代的档案,在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为“册”,周代叫做“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谓之“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清代以后多用“档案”,现统一称作“档案”。

档案作为最真实的原始记录,涵盖了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内容,而文学从艺术加工的角度反映形形色色的社会百态,多样人生。因此,基于档案史料的文学作品为数众多。可以说,在二者各自的发展历程中,源出同根,生而分枝,而最后所达到的反映社会的目的方面,又是殊途同归。

关于档案与文学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做一个综述,以及对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相应的参考意义。

1  档案与文学的同源

从上古时期开始,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大量丰富、珍贵的原始文字材料,这些材料中历史最久远的那部分,因其最体现人类进程中的智慧精髓,文学家称之为“文学”,史学家视之为“档案”。显然,档案与文学的源流是不易理清的,作为人类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档案与文学的关系则是密切而深远的。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古老的档案就是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文字虽然不多,但涉及内容极为广泛:记载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灾害等。几乎包括了当时民生的所有内容。甲骨卜辞的最初作用是用于对事件的占卜。殷商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对天象等一系列自然现象有着天然的敬畏之情,对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个人的生老病死寄托于神灵的启示。将占卜询问的事情刻于龟甲兽骨之上,然后用火焰灼烧钻凿之处,根据甲骨背面的裂纹来判断和解释吉凶之兆,最后把占卜的事项、内容和事后的结果刻在上面。一块完整的甲骨卜辞,上面大体上包括叙辞(前辞)、命辞(问辞)、占辞、验辞等几个部分。在无形之中,这种甲骨卜辞开始形成我国最早的一种文书档案形式。而这些卜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叙述都较为详细,所以这些卜辞又可以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

周王朝中央所保存的档案,主要有图版、盟约、谱牒以及史官保管的诰、誓、政典和记注。部分被编纂在《尚书》中。《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就语言技巧而言,已超过了甲骨卜辞和同时代的铜器铭文,具有完整的结构。

在这个时期内,资料集合都表现出“文史不分家”的特点,所谓“文史不分家”,其中包括了档案、历史、文学在内的研究创作活动。他们的创作者也具备档案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等多重社会角色,作品也具有文学的随性和档案的严谨等多重特色。这一时期我们很难将档案编修和文学创作强行分而论之。

2  档案与文学的分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档案工作基本上还是沿袭西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各国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这一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孔子依据鲁国史官的记录编纂《春秋》,为我国古代的档案利用开拓了新领域,也开拓了我国历史上私人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创作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出现了有意的文学性倾向。

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特别是由于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变革要求的日益高涨,那些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记录旧制度的典册,就成了各诸侯国发展的障碍,他们不但不再愿意保存这些典册,反而要将它们毁弃。而至秦始皇时更是焚书坑儒,我国古代长期积累起来的档案、经书被大量焚毁,对我国历史文化财富造成了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自秦汉时期重新建立起的档案随着真正意义上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也开始逐渐从私人编纂的零散的断代诸国文献资料,转向由统治阶级对前朝与当世各项的文献资料有意进行的编修整合,便于后世人进行书案间的参考。

司马迁,汉代的史学家和档案工作者,他是把档案工作与历史研究、编纂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档案工作者必须把编写历史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任务。而在其作品《史记》的编纂中,司马迁将过去的档案、野史以及部分杂书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和裁剪,使这一时期之前庞杂的文字资料熔化为文体一致、形式整齐的历史巨著。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这种实录精神,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的许多史学著作,特别是如“二十四史”这些所谓的正史,就不只是在体制上受到《史记》的影响,而且在写作态度上,也受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档案编纂和文学创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三国志》与《三国志演义》:《三国志》表现出了档案整合编纂的严谨性,编修过程中不具有作者的个人感情色彩,忠于当时当世的原始情况;而《三国志演义》则用文学色彩重新“演绎”了三国历史,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个人价值判断取向,甚至以戏说的笔法来对历史人物进行二次创作,可以美化或丑化人物。可以看出,档案编纂过程中因受“实录精神”而体现了强大的历史严谨性和理性的分析,而文学创作中更侧重于感性的个人情感的宣泄。这一分歧使得两者在发展道路上呈现出分道扬镳之势。

3  档案与文学的殊途同归

我们仍要意识到,档案与文学的关系不只是一种共生且简单利用的承接关系,也不是各自发展分庭抗礼的姿态,而是一种极富理论探讨意义的实践归纳与总结。档案已经介入了文学创作的一方领地,构筑了另一种自然色调的生活图景,成为无法替代的“第二生活源”。档案与文学通过利用实践“相约”,更应通过理论的垦荒达到“相知”。

档案在文学的“眼里”是生活,如若概以理论言之便是文学的意蕴。实际上档案已经是一颗种子,只待文学来浇灌、来培育,这种“成长”的过程,不也是文学繁荣和发展之希望吗?但凡与档案有过一面之缘的作家,大概都不能不看到这一点,档案的量化转移是暂时的,而档案对创作的推助乃至赋予文学生命却是永恒的。作家叶永烈说得更形象,称档案是他创作的“一翼”,这“一翼”的动力当然也是无穷尽的。

故此现代人总结出了“档案文学”这一概念:“档案文学”是档案工作者和关心支持档案工作的作家、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意识创作的反映档案工作、档案工作者、档案事业与其他事业、档案与社会关系的文学作品。档案文学具有档案和文学两方面特征:一方面是档案特征,包括讴歌档案事业的发展成就,揭露、批判阻碍档案事业发展的丑恶现象,歌颂档案工作者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档案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为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为文学特征,运用形象思维、文学语言和文学写作手法,以反映档案人员的工作、生活、心态为主,关注社会、剖析社会现象次之而创作的作品。二者的特征差异主要是在感性和理性精神层面的笔法表现。

可以说,在二者的发展中,档案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纵观历史,不同时代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档案,选择素材或吸取继承前人的文学精华,创作出曲折生动、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使得作品经久不衰。而例如《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书,其目的都是为记录真实的历史,为了能够更好地记载史实,文学性被放置于后。但其中的部分叙事散文,例如《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名篇,表现出了文史结合后所催生而出的强大的文学价值,丝毫不弱于其史学价值。文附史而生,史因文而名,二者相辅相成,互不可缺。现今的档案作为珍贵的国家历史财富,依旧发挥着它曾经的作用和价值,而究其本体内容性质与发展历程,可谓之是一系列对于现代的《资治通鉴》,对现今的档案学发展具有强大的借鉴与影响。

济南集体户口和档案的关系 篇4

济南集体户口买房落户不受房屋面积大小限制

户档托管在就业指导中心的毕业生属于学生身份

户档在人力资源公司的办理过就业派遣手续毕业生属于干部身份

人力资源公司办理过就业派遣手续的可以办理转正定级、职称评审、省内外调动等手续;就业指导中心一般不属于计划生育授权单位,托管的毕业生如果要办理计划生育指标需将户口转回原籍在原籍办理。放就业中心托管满两年,凡未办理转出手续的,一般会收取滞留户口管理费用(收费标准以各地物价局制定的标准为准)。人力资源公司户口属于毕业分配落户,其户口为永久性户口。可以办理计划生育指标并可以在市内自由异动,购房可以直接落户不收房款和面积的限制可以直接转为非农业家庭户。

2、办理“常住户口落户“有那些好处!

a、属于永久性户口

办理常住落户手续后户口没有时间限制为永久性户口,可以在市内自由异动可以直接转家庭户,可以办理计划生育指标。

b、可办理跨省调动手续

凡从某省调往外省、市工作的流动人才(含高校毕业生),必须经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心办理调动手续。如果是托管的学生档案、和临时户口是不能通过人事调动将户口迁移到其他城市!

c、可认定工龄,确定档案工资

毕业生档案从到人力资源公司托管之日起,连续计算工龄。工龄计算起点时间越早,其档案工资就越高,因今后参加社会保险必须以档案工资为依据,正式就业后,用人单位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金额基数就越高,而且缴费年限越长,今后享受的社会保险额度也就越高。

档案工资记载明确,便于日后流动。如考取国家公务员、或被国有企事业单位录用,核定工资标准均以托管的档案为依据。

d、可评定职称

人事关系、个人档案委托管理协议 篇5

甲方:深圳市南山区人才服务中心

乙方:

根据国家《档案法》和中组部、人事部有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乙方自愿将本人的人事关系、个人档案委托甲方管理及保管。乙方的就业、工资、福利、医疗等项均自己负责。

二、甲方同意且仅负责乙方人事关系、个人档案管理及保管(档案保存在甲方档案室)。

三、双方应严格遵守国家计划生育管理的法规、政策。甲方在乙方提供有效计生证明材料后方可办理人事关系、个人档案委托管理手续。

四、乙方在本协议期满前一个月内应及时办理本协议续签手续。协议期满后一个月内乙方仍不办续签手续的视其自动弃约,甲方将停止其委托管理的相关服务。

五、乙方办理委托协议续签手续或开具人事档案相关证明时须出示本协议。

六、委托管理服务费元/月,合计:RMB元整。乙方在本协议有效期内将个人档案转至其它单位,其委托管理服务费不予退还。

七、本协议未尽事项,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八、本协议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甲方:深圳市南山区人才服务中心乙方(签字):(甲方公章)身份证号码:经办人:电话:电话:26885687、26885692电子邮件: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住址:联合大厦11楼

档案关系 篇6

关键词:档案鉴定,价值,理论,标准,法规

随着我国档案管理的发展, 我国的档案鉴定理论和实践也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 主要从档案鉴定标准和档案法规以及档案标准化之间的关系入手, 对档案鉴定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档案鉴定价值与实践

(一)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对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制度化的规定, 档案鉴定标准也是其中之一

档案鉴定标准不仅是鉴定工作的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还是鉴定工工程的成果的重要保障。国确立鉴定标准, 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和推动有关法律法规的发展, 还能够对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档案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和保存。

我国的档案管理的相关法规也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不仅对应该立卷归档的材料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还对其整理要求进行了论述。但是在实践中, 由于一些单位的岗位设置的限制, 导致档案管理的人员编制明显不足, 也就形成了一名档案管理人员从事多项档案管理工作的现象, 这样不仅降低的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也不利于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执行。所以, 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的人员素质的控制, 以及档案人员的法规与制度的完善。

(二) 单一的移交鉴定, 无法实现档案鉴定价值

所以, 在对档案的使用价值进行探讨的过程中,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该对大难的自身价值的可利用达成共识, 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各种档案鉴定活动。

档案鉴定是一种对档案的基本情况的审核, 其中不仅包括对档案材料的来源的审理, 还包括对其内容、以及价值的鉴定。而实现档案鉴定的方式也是多方面的, 可以通过文档, 还可以通过音像途径。所有的文书、科技、基建、声像及名人档案都必须要经过一定的鉴定和审查, 才能判定其使用价值, 才能考察期利用价值, 以及潜在价值。

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档案管理人员不仅是档案的管理者, 同时也是档案的鉴定者, 他们对档案的价值起着判定作用, 也是档案价值的重要的判定主体, 下面笔者将详细论述。

从档案鉴定的步骤和方法上来看, 档案鉴定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即档案鉴定的文件资料的形成之前, 相关的单位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以及立卷, 也就是定“档案形成的雏形阶段”。在档案的大致资料搜集后, 要由专业的归档工作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第一次的甄别和处理, 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剔除掉不必要的档案材料, 这是档案的二次鉴定。最后, 进入档案鉴定的第三个阶段, 也就是档案管理的有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档案的材料的价值来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 具体的形式不受限制, 但是在档案鉴定的过程中, 要根据档案馆的具体需要来判断其材料的具体价值。

以上就是档案材料转变为永久的档案文献的三次鉴定过程, 也只有经过这三个鉴定过程的严格审核, 才能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献资料。

二、档案鉴定标准在实践中的应用

上文中我们了解了档案鉴定的意义, 那么要想做好档案鉴定, 就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标准, 才能保证档案鉴定的过程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下文中笔者将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我国《档案法》中对该问题有着相关的规定, 即档案鉴定要按照一定的标准保存价值的原则来进行, 并且根据档案的价值的不同, 具有不同的保管期限和销毁程序, 未经有关部门批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销毁档案。

档案法中的这些规定能否在实践中被有效的贯彻取决于其标准的制定主体, 也就是说档案鉴定的标准的权威性决定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我国的档案鉴定标准是由国家制定的, 由相关的部门按照规范予以执行的, 这也就决定了档案鉴定标准的规范性, 因而也就避免了其执行中的诸多问题。

就目前我国档案鉴定的标准的制定现状来看, 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一般来说, 从档案鉴定标准的类型上来看, 通常可以将其分为分理论性标准和技术性标准两种。对于不同类型的档案资料, 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不同的鉴定标准, 尤其是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档案鉴定的过程中, 标准的选择对于档案鉴定的结果至关重要。

三、建立健全法规与制度确保档案鉴定工作顺利进行

法律法规制定是任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依据, 档案管理活动作为一项对技术和管理规范的要求都相对较严格的活动, 其相关法规的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 对健全有关法规和制度同保证档案鉴定的顺利进行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 国外一些国家, 档案鉴定工作依照一定的制度有组织地进行

档案鉴定理论是全社会档案工作发展至今的近现代历史产物, 档案管理的属性取决于档案法规和制度的保障。

在我国, 档案鉴定工作基本上是按照《档案法》第十五条之规 (下转第51页) (上接第46页) 定, 以“各自为政”的形式对档案进行鉴定, 没有一个完整的法规及制度, 这样是非常不利于档案鉴定工作的发展的。笔者认为, 要想实现档案鉴定的快速发展, 必须要在制度上进行先行的改革和创新, 对目前的制度进行完善, 并且档案鉴定与移交档案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两个工作流程, 所以, 应该从制度上对其关系予以重视。然而, 国家档案局在制定移交档案规范时, 忽视了档案鉴定工作。近年来, 各级档案部门逐渐认识到档案鉴定的重要性大于档案整理。

在国外, 建立档案鉴定组织来实施档案鉴定工作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美国设立有国家档案与文件署, 由14人组成的专门鉴定小组, 负责制定和修改鉴定标准和鉴定指南;俄罗斯设立了档案鉴定委员会和档案评审委员会:意大利档案鉴定的审核权由档案总局掌握。这些国家的档案鉴定, 无论在制度还是在管理上, 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我国, 档案鉴定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 应按照我国的国情, 建立我国自己的制度及管理模式, 成立专门的档案鉴定管理委员会, 组织指导全国的档案鉴定工作。

(二) 健全档案鉴定制度保障, 不但需要有档案鉴定机构, 还更需要法律法规的健全

要想使档案鉴定工作在一个合理的法制环境中建立健全, 与档案立法、档案执法分不开。档案鉴定人员的业务培训、档案鉴定合法与否, 以及档案鉴定标准的实施, 都需要有制度和法规的保障。对于那些重大的科学考察、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的档案鉴定, 也应该有一个具有实用性的鉴定标准和制度, 原因是, 形成档案材料的不只是文书档案。我国的档案品种繁多, 制定鉴定的标准也应该与之相匹配。总之, 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是促进各项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 更是档案鉴定工作的有力保障。

四、结论

综上所述, 肩负有保存历史材料使命的档案人, 应怀着“为历史、为后人负责”的态度, 利用好手中的权利和义务, 将档案材料用历史的眼光进行甄别鉴定。我国须制定出国家级的鉴定标准, 使档案鉴定人员在鉴定过程中, 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并最终完成档案鉴定工作。在此基础上, 借助法律法规的坚强手段, 对档案鉴定工作作有力保障。

档案收集与年鉴编纂的关系分析 篇7

【关键词】档案收集;年鉴编纂;关系

一、档案是年鉴编纂的基础和依据

年鉴的编纂必须有丰厚的资料作基础,年鉴的权威性在于资料的翔实可靠。年鉴所刊材料是供人们引以为据的,要求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强调材料要真实、准确、客观。年鉴无论采取什么形式、什么结构,无论是用文字还是图片,其编纂工作必须是在切实掌握了相关资料并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始能进行,只有详尽地占有了大量可靠的资料才能编辑出高质量的年鉴。因此,年鉴编辑最重要的是以上年度所产生的大量第一手档案资为基础,同时收集其他相关资料,通过筛选、整理、分析、加工,然后进行科学、真实、公正、全面的归纳和总结,以高度密集的方式将各种信息传递给读者。

1.体校档案为体校年鉴提供原始、真实的文献

体校档案形成于日常的训练、参赛、教练员管理以及其他实践活动中,是这一系列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第一手原始材料,其形式和内容特征都表现出高度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尽管学校档案的类目繁多,但各类档案无不具有档案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点,即原始记录和凭证价值,它以独有的原始性,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档案属于原生性信息,是派生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础,因此,从档案中获取的信息能最真实地反映学校工作的面貌,是年鉴最根本、最重要的信息源。

2.体校档案为年鉴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

体校档案包含了训练、参赛、党建、基建、财务以及其他实践活动的全部信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并且随着实践活动的延续,档案信息不断产生、积累,形成了一个相关联的整体,表现出特有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档案中获取的信息不仅可以反映学校工作的全貌,而且可以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和评价。

3.档案能够客观衡量和检验其他来源的资料

编辑学校年鉴所需要的资料,收集渠道多样。如教练员提供、学校各部门提供等途径收集资料,但收集的信息或多或少存在不准确、不系统的现象,需要通过查阅档案来鉴别、补充、核实,这是由档案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选好材料必须以档案来衡量,选准材料必须用档案来检验。

体校档案为年鉴的编纂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由于档案最具可信价值,从而决定了它是学校年鉴选材的重要来源,是年鉴编纂的基础和依据,年鉴编纂必须依靠档案。档案材料是否齐全、完整,其质量的高低,都会影响年鉴的质量。

二、年鉴编纂能提高档案利用率,促进档案收集,丰富馆藏

年鉴是在拥有大量档案材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通过年鉴利用档案信息,克服了档案在利用方面的局限性和被动性,提高了档案信息利用率,而且保护了档案。高校年鉴承载信息全面系统,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多种多样,从而也丰富了档案馆藏。另外,年鉴的编写也是对档案工作的一项检验,促进档案材料的收集,提高档案质量。因此,高校年鉴对于档案工作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提高了档案信息利用率,维护了档案的安全,促进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丰富档案馆藏。

三、编纂年鉴对档案的征集开发有促进作用

1.编纂年鉴利于档案收集

年鉴的第一特性是在时间上有“年度感”,编纂年鉴与各类文献记录的归档时间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年初学校各职能部门开始归档工作,编纂年鉴的工作也开始进行。由于编纂年鉴是学校交给有关部门的硬任务,时间性较强,校领导检查督促,这也给档案的收集提供了便利。年鉴的编纂与相关资料的归档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2.年鉴是档案信息快捷有效的利用和保存方式

档案人员鉴定、整理各类文献记录的同时,也为年鉴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所以,年鉴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最快的形式,使档案即时发挥作用。年鉴印数一般在200册左右,许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料通过年鉴的印发,不但能扩大使用范围,同时也是最好的保存方式,即使原件遭受破损,同样不影响使用。

3.年鉴的编纂促使档案的深度、广度开发

领导部门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方針、步骤和措施,不断对年鉴信息资料提出更高的要求,年鉴所需要的一些数据资料是原始档案所不具备的,这就需要档案人员对档案资料进行深层次的开发。

4.年鉴通常采用以文字与图片兼容的综合性表述形式编纂,一般按设定的条目查找分析各类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年鉴内容与档案材料相互印证、核对,会及时发现归档工作中出现的遗漏、或档案原始材料质量问题。档案人员就能适时采取补救措施。这对于档案材料的提高,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随着现代化档案管理职能的不断延伸,新的管理模式已经出现,传统的管理模式正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过渡。但是,如果管理人员不能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那么,再先进的管理方式,再迅速的网络传递手段,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编年鉴也是如此,能否准确、全面地提供科学的信息源,是年鉴质量的基础。一部好的年鉴,首先要看提供的信息资料是否准确可信,是否翔实可靠,是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能否从大量的档案资料、文献记录中,鉴定整理出能够反映各类事物发展规律的信息资料。

四、高校年鉴与高校档案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校年鉴是对学校一年所形成的档案及其他文献进行全面、综合深加工的产物,是对档案信息进行优选、有序化的集萃之作;档案是年鉴编纂的基础,档案信息是构成年鉴内容的主体与骨干。体校年鉴承载的信息全面、系统,是学校一个年度档案的浓缩。体校年鉴与档案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1.年鉴与档案相互统一

体校年鉴全面反映学校一年训练科研、竞技比赛、科学管理活动,是学校信息的总汇。体校档案数量浩繁、内容丰富,是体校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校年鉴与体校档案同属于学校信息系统,都是学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蕴含着训练、参赛等各方面信息,具有信息的统一性。但是档案资料来自各个方面,是未经加工的信息,来源广泛,信息量大,具有原始记录性的特点;而年鉴是从大量档案信息中筛选、提炼、加工而成的,具有数据的可比性、资料的便览性等特点。

2.体校年鉴与档案相互补充

体校年鉴与档案的信息都来源于学校的训练、参赛、日常管理等各项活动。学校档案工作有着自身的管理体系和形成、积累、归档、整理的渠道,而档案存在归档滞后和内容零散的缺憾。比如,科技档案只能在基建工程竣工后按项目进行归档。而年鉴则要求时限上的及时性和内容上的综合性,强调年度时限,因此,年鉴也有自己的资料收集渠道。这就为年鉴资料与档案资料的互补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只有将体校年鉴和档案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为学校工作提供全面、可靠、便捷的信息资料。

参考文献:

[1]张菊兰.档案部门如何编写学校年鉴[J].档案学研究,2005(1).

档案关系 篇8

户口迁移

户口迁移地址:河南省永城市(公安局)新城派出所;

或者 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

户口迁移以自愿为原则,可以不迁至公司。需要将户口迁移至公司的同学,户口迁移证上的姓名、出生年月及身份证号等信息,必须与现身份证完全一致,公章必须清楚。请必须核对无误。户口迁移证上的信息不能更改。如有更改,必须由迁出地派出所加盖校对章方才有效。

户口迁移证的有效期可以延长,在当年内均可办理。党组织关系抬头写:中共永城市委组织部; 党组织关系转移介绍信。

组织关系由xxxxx学校转至 河南神火集团。

档案转移

档案关系 篇9

先,从程序的角度分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五条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产生的争议,或者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产生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我们可以看出,法院已经可以单独受理单位拒绝转移员工档案的案件了。

其次,从实体法的角度分析。《劳动合同法》第50条对此做了概念性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虽然此规定还不够具体和细化。

最后,从部门规章的角度分析。原劳动部、国家档案局在《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中规定,企业职工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开除、辞退等,应由职工所在单位在一个月内将其档案转交其新的工作单位或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劳动(组织人事)部门。易才劳动关系顾问易博士特别提醒,从法律冲突的原则来说,该规定的期限长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应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即用人单位应该在15日内完成转移手续。

因此,易才劳动关系顾问易博士认为,本案刘源个人档案的行为是违法的,必须纠

动合同法》第50条第一款也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未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根据本案法院认定的证据,原被告在2001年12月正式解除劳动关系后,被告于2002年6月为原告办理社保手续。该证据虽能表明被告曾为已经与之解除劳动关系的原告办理社保手续,但同时也反映出被告办理相关手续的不及时。正是由于被告没有及时办理相关移交手续,加上将原告档案丢失,导致原告自2001年起未办成社保手续。可见,原告未办成社保手续所遭受的损失与被告的不及时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其三,用人单位对原劳动者的档案在移交前仍负有妥善保管的义务。本案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正式解除劳动关系,双方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终止。但是,用人单位即被告妥善保管劳动者档案的附随义务却并没有终止。

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附随义务,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在法律无明文规定,当事人之间亦无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基于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而确定下来并且不受特定合同类型的限制。[1]我国《合同法》为适应现代合同关系的发展需要而对附随义务予以法定化的原因在于,其具有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追求实质正义的功能。

档案关系 篇10

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开设了电子阅览室,提供信息化资料的查询和学习条件,也提供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借书、还书服务。由于长期的经费短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和馆舍建设均滞后,缺乏专业水平较高的图书馆馆员,渐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有沦为边缘化趋势。

高校档案馆作为高校各类人员档案管理的唯一平台,与高校内所有人员(包括教师)的工作(如调遣、出国进修等)息息相关。目前,教师查询档案要先到档案馆进行登记预约,有时当天并不能成功拿到自己想要的档案材料。

高校教师主要工作包括两方面:专业知识传授和科技创新研究。教师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及高校提供给教师的信息获取方式,直接决定着这些科研项目的成败,会对国家整体科技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目前高校中,图书馆及档案馆和教师的关系均不是非常紧密。图书馆实际上是按照服务学生模式来服务教师。教师从图书馆获取到的服务也仅是借书和电子阅览等。档案馆对教师的服务模式也是被动的,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宝贵时间在排队等待上。

2 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图书馆仍定位在被动借书、还书的传统模式下,和信息时代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不符合;图书馆自身人力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教师主动提升自身技能和科研项目中及时获取资料的需求;教师提取想要的档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等待上,工作效率低下。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对象还是学生,对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对国家科技进步至关重要。而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可以节省教师宝贵的时间。

3 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和教师关系的创新探索

从教学方面,图书馆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定期向教师推荐一些图书资源,关于教学技能或是专业知识,可以学院为单位集中推荐。目前受限于图书馆人员数量限制,这方面工作开展并不好。

从科研方面,科研任务是高校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是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长久以来,科研任务都是教师自己或者带领一个团队封闭式完成的,如果缺少资料再去图书馆查找,存在被动的因素。教师和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很少,图书馆平时并不知道教师需要哪方面的资料,双方的工作效率都较为低下。由于图书馆长期经费不足,专业人员短缺,要和教师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工作模式也不太现实。

而档案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作效率上。教师需要提取档案或者需要开一些证明材料的时候,由于档案馆工作人员较少,有的还没有预约机制,而查询档案的人员较多,教师当天并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档案信息。

可以看出,造成目前高校图书馆不能很好服务教师的根本原因是图书档案管理人员数量限制,说到底是图书档案管理经费短缺造成的,但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相应经费预算不太现实。目前,各个高校都有大量高素质勤工俭学研究生,如果能让这些人参与,不仅可解决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短缺问题,而且可以给家庭困难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

综上所述,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及图书档案管理目前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如下模型:

新型图书档案管理与教师关系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教师和图书馆、档案馆模型之间添加了助馆员的角色。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较大的学院设置一个助馆员;对于较小的学院,几个学院共享一个助馆员。

以下对助馆员的任务进行简单规划:

教学方面:收取所负责学院的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要求,反馈给图书馆;收取所负责学院的教师专业知识提升要求,反馈给图书馆;根据图书馆的统一规划,定期推荐一些知识资源给所负责学院的教师。

科研方面:收取所负责学院的科研项目,反馈给图书馆;根据科研项目的内容,推荐相应的知识资源给教师;主动收集教师反馈的科研项目知识资源,积极协助搜集。

档案查询方面:收取所负责学院教师的档案查询要求,和档案馆联系档案预约查询时间;预约成功后,通知相应的教师在预约时间去档案馆办理业务。

可以给助馆员一定的权限,对于较简单的问题由助馆员独立解决即可;对于助馆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交由专业的图书馆或档案馆人员予以解决。这样,把图书档案管理人员从繁杂、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更专注地从事高级业务相关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谈档案与文化的关系 篇11

档案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简单说来, 档案就是一种文化, 它具有独立的文化特性, 是一种文化现象。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 档案与社会文化如影相随, 从未分离。档案既生成于社会文化系统之中, 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 同时它又忠实地记载着社会文化的历程, 在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 档案是为满足人的生活方式而由人创造的一种事物, 代表着文化、记录着文化、表现着文化、形成着文化, 档案工作延续着文化。从档案的产生来看, 档案不是一种自然事物, 是由人创造发明的文化产品, 人类的需要并形成了其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 档案才能产生和形成。因此, 档案的产生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 它是从一定的文化土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相联系。

档案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是蕴藏国家的政治、军事、行政、文化等众多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汇集。它具有证据性、唯一性、可靠性、真实性和再现性, 在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虽然先后出现了图书、文献、资料、情报等其他文化载体形式, 但是档案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档案是贮存、积累文化的一种形式, 其本质不仅是简单的原始记录, 而且是人类知识、信息、经验甚至思想的一种储存承传方式。大量档案的保存, 沉淀和发展了文化。档案积累越丰富, 文化就越发达。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而且一脉相承、代代相袭, 这得力于几千多年来连绵不断的历史记载, 各个时期所创造的文化成果通过档案保存下来, 为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档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记录载体, 它记录了人类文化成果, 揭示了人类文化, 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的真实反映, 是各种知识的总汇和人类智慧的物态结晶。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 档案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它是国家主权和民族文化存在的象征。美国国家档案馆珍藏着三份档案———人权宣言、联邦宪法、独立宣言, 历经200多年, 至今仍被视作镇国之宝, 就在于这三份档案是美国自由的象征、民主的象征、民族的象征。档案是文化统一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忠实地记录过去、维护过去, 还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穿在一起, 在继承和保持文化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档案是进行文化创造的资源, 具有文化传递和传播文化知识的功能。创造文化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悠久的文化历史传承, 借助档案这一实体, 可向当代横向传播和向后代纵向传播文化信息。档案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是人类必需的文化营养和精神财富, 人类借助档案使前人的文化创造得以沉淀、积累, 铺垫成进一步创造的基石, 进一步创造的成果又以同样的方式积累在档案库, 从而成为后人继承和发展的文化资源。人类文化不断创造和积累, 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发展。档案的出现, 加快了这种步伐。

档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早的文化建设活动便是对档案进行的编纂活动———编修国史。以史育人, 是封建社会进行思想统治的重要方式, 国史往往成为封建统治者进行专制统治的教材。档案在作为封建统治者执政工具的前提下, 又被纳入到文化建设的轨道, 国史的编修实际上是封建社会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封建统治者利用对档案的特权, 成为历史的代言人, 以档案为文化专制统治的工具, 对人民进行文化控制。

档案是文化交流的印痕。“全宗”作为我国档案管理中的一个专业术语, 其实便是苏联档案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记录了中苏文化交流的历史。另外, 丰富的档案内容也处处留下了文化交流的痕迹。藏译佛经《般若波罗密多经八千颂》, 17世纪同西方传教士历法之争的文书, 中国近代邮政在天津创建的文犊, 黄河第一桥兰州铁桥的施工图纸,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的发言等无不记载着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学习、激荡、借鉴的史实。

档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社会文化发展史来看, 没有人类文化, 就不会有档案, 同样, 没有档案的存在, 人类文化也就会断裂或者空白。档案是在社会文化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是社会文化的最原始的记录, 是发展社会文化的依据和条件之一, 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条件和标志。

总之, 档案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 它是在特定的文化状态下产生的;同时, 档案的管理过程也会产生特定的文化, 即档案和档案工作既存在和发生于文化的全过程中, 也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化可以形成档案, 档案体现着文化, 档案代表文化, 档案就是一种文化。这就是档案与文化的基本关系———文化的档案和档案的文化。

摘要:档案是一个国家的共同记忆, 是集体经验的体现, 是同一文化传统下不同文化环境的不同表现;档案既是政府成长和职能运行的反映, 也是国家发展的见证。档案享有与文化同等的价值。文章从社会发展的高度去认识档案的文化作用。

档案关系 篇12

甲方 :乙方 :

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人发【1996】118号),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订立协议如下:

一、乙方委托甲方保存人事档案关系;

二、乙方提供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社会保险登记证复印件;甲乙双方如地址或联系方式发生变更,应及时通知对方。

三、本协议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协议期满自行终止。协议期满,须续签协议或由乙方办理人事档案关系转出。

四、甲、乙任何一方提出解除协议,须提前三十天告知对方。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经双方盖章(签字)后生效。

甲方:无锡市人才市场(盖章)乙方:(盖章)联系人:

年___ 月___日年___月___日

上一篇:考试之中作文下一篇:区长在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