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公共管理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网络公共管理(共8篇)

社会网络公共管理 篇1

从东城区了解到,社会化网络管理系统在东直门街道启动试点。社区将按网格划分,进行数字编号,“格长”就是每个网格的管理员。

据介绍,“格长”的“官衔”比居委会主任小,比楼门院长大,管的是各自“网格”里老百姓的身边事。网格建成后,居民遇到邻里纠纷、助残养老、政策咨询等方面问题时,可直接求助“格长”,遇到更换楼道灯泡等难题时也可求助网格工作人员。

新中西里、东环、东外大街、东外大街北将成为首批试点的四个社区。

东直门街道工委委员程利介绍,这四个社区分别代表纯居民住宅区、纯商业小区、商用与居民住宅混合区、普通住宅与高档住宅混合区,在这四个社区试点,具有普遍性。

目前,四个试点社区的网格已经划分完毕,正在逐一确定“格长”,试点成功后,将在东城区全面推广。了解到,网格化模式最初应用于城市管理领域,东城将是本市首招“格长”的试点区,另外两个试点区为朝阳区和顺义区。

疑惑解答

1.格长由谁担任?

“格长”将由社区推选,经街道通过后确立,可以是物业公司负责人,也可以是社区里威望较高的居民、民警等。此外,原楼门院长也将编入网格工作队伍,“格长”及网格工作人员将每月领取300-500元津贴。

2.居民可以弹劾“格长”吗?

暂时没有,街道正在拟定相关的考评机制来考核“格长”及网格工作人员的工作。

3.网格化管理有什么好处?

社会网络公共管理 篇2

一、网络虚拟社会的内涵

网络虚拟社会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 网民之间通过信息共享、信息互换与信息交流从而产生社会互动形成的。因为网络成员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观点、感情和社会关系是真实存在的, 建立在这种网络群体交流之上的网络社区自然也是真实存在的。因此网络虚拟社会的内涵是以现实社会为基础, 与其存在不可分离的关系, 它是现实社会的一种独特延伸, 并与现实社会交融共存, 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基本生存空间。虚拟社会已经并将更加深刻地影响着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以及人们的生活 生产方式等。

二、网络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产生的影响

虚拟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现代人类社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网上与网下互动愈来愈密切, 网上因素对网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也愈来愈直接, 虚拟社会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 双刃剑作用更加明显。

(一) 虚拟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1. 获取信息更为快捷。在以计算机 、网络和通信等现代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空间中, 信息发布更为随心所欲、存储量更大、传递更加迅速、传播更为广泛、成本也更加低廉。

2. 成为表达个人观点诉求的交互平台。由于虚拟空间的开放性及匿名性, 任何人在网络中都能获得传播与交流的权利, 摆脱世俗的等级身份, 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并且承担较低的风险, 更能表达内心真实的诉求。

3. 更好满足娱乐休闲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 , 宽带连接得到普遍应用, 各种应用程序的设计应用, 为广大网民提供多元化的娱乐内容。

4. 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它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使消费者完全可以“足不出户, 自由购物”, 扩大了消费者的购物选择。另一方面, 电子商务增加了现实社会的就业机会, 十分有效的补充和拓展了就业渠道,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实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 虚拟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1. 造成信息失真。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了海量的信息 , 给我们广泛选择同时, 也带给我们选择的难度。更为严重的是网络的匿名性, 让真实与虚幻的界限被彻底消弥, 每个人在知觉与不知不觉中, 可以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地发布各类信息、发表各种言论。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网络环境不再清澈、透明和纯粹, 由此产生了全社会的信任危机, 造成社会公共利益的实质伤害。

2. 网络聚焦放大现实社会矛盾。与传统的信息传 播相比, 网络信息传播具有“放大效应”。各种有害、虚假信息和言论一旦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 就会被进一步聚焦扩大, 局部问题全局化, 简单问题复杂化, 一般问题政治化, 造成难以预料的社会影响。

3. 网络舆论导向严重影响现实社会。互联 网具有覆盖广、传播快、更新及时的特点, 一旦网络热点形成, 各种舆论就会交织在一起, 排山倒海而来, 一些善意或非善意的言论就此“脱颖而出”, 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若正规媒体引导不及时, 容易出现以讹传讹, 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甚至将舆论风暴演变成现实的公共危机事件。

4. 网络违法犯罪形势日益严峻。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强、辐射面广、传播迅速等特点实施网络违法犯罪。近年 来网上犯罪涉及的金额愈大, 牵涉的人员愈广, 影响力也愈大。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毒瘤。

三、当前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虚拟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新领域和新课题, 在该领域中, 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技术、管理规律可能面临失灵的困境, 加强虚拟社会的管理, 必须深刻认识当前虚拟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虚拟社会的管理理念陈旧

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与传播方式, 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但目前的管理理念还不能有效适应这一重大变化, 很多做法和思路还是依靠过去对现实社会的管理经验。

(二) 虚拟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虚拟社会是一个新生事物, 虽然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 但是, 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目前, 虚拟社会管理的立法层次低, 部门规章多, 现有法律资源的网上延伸不够, 网络立法还不能适应网络发展形势的需要。

(三) 虚拟社会的管理机构尚未理顺

虚拟社会管理主体涉及信息产业、公安、文化、工商、教育、通信管理、新闻出版等单位, 但这些职能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 各部门均有自己管理领域的规章制度, 多头管理、规则冲突、各自为政、缺乏协调, 无法凝聚合力, 出现管理空隙。

(四) 虚拟社会的管理技术手段落后

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 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 新技术层出不穷, 我们缺乏对新技术的自主研究, 使得针对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专用设备和技术手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 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技术提升和更新, 就很难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五) 网络企业、网络用户的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滞后

虚拟社会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决定了它的存在和健康发展比现实社会需要更充分的条件和更良好的环境, 需要网民等每个社会成员的悉心呵护。但是, 目前一些网络运营企业、网络服务提供商等网络企业没有认识到或者忽视网络安全工作的严峻性, 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管理责任, 对网络业务的控制能力普遍较弱, 极大地阻碍了网络虚拟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

四、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构建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

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在虚拟空间上的扩展。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的扩大, 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必然向互联网上延伸管理职能, 在此基础上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探索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 构建以政府为主体, 包括公安、文化、信息产业、新闻宣传、通信管理、教育、工商等职能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系, 多层次、全方位地共同管理虚拟社会中的各类问题。下面主要从五个方面构建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

(一) 立法监管

针对虚拟社会的自身特点及现有法规中存在的问题, 尽快建立健全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的相关法律。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综合管理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和规律性的问题, 应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来理顺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 确定对于权利义务关系和工作关系, 明确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全体公民在维护虚拟社会安全中的权利和义务, 使之有法可依, 切实承担起各自的社会责任、法制责任。同时要依法关闭违法违规网站和频道。

(二) 网络道德建设

网络道德是传统道德规范在虚拟社会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虚拟社会中的道德与传统道德有很大区别。传统道 德主要依靠舆论来规范个体行为, 而网络道德主要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全力全面净化网络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是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开展网络文明行为公德教育。通过价值判断的频繁交锋, 形成一个网络行为的参照系, 向大众指明那些是应该或不应该的网络行为, 引导虚拟社会人应对他人利益和权利应有的尊重, 善用自己的自由, 避免权利的滥用和误用。其次要加强网络文明行为警示教育。在现实社会的主流媒体上开辟专栏, 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公开曝光网络常见的犯罪案件和违规行为, 从而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 加强自我约束、自我防范, 自我保护意识。

(三) 政府部门监管, 其他职能部门协作

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是一个全社会参与的宏大的系统工程构建。为此, 一是必须以政府为主体, 公安、文化、信息产业、新闻宣传、教育、通信管理、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参与协作, 强化监管。二是必须将全社会对虚拟社会管理有益的组织、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非政府组织都纳入到综合管理参与体系中来, 共同参与虚拟社会的综合管理。三是建议在中央或国务院层面成立专门负责虚拟社会管理的领导机构, 指导和协调全国虚拟社会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作, 在理清各自职责的基础上, 明确分工, 形成合力, 逐步健全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虚拟社会管理通报制度、协作制度, 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政策调控、行业管理等多元化手段引导互联网业界行业自律, 实行政府监管与自律管理的良性发展。

(四) 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整合

虚拟社会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正因为技术在网络虚拟社会形态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所以只有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做强力支撑, 才能维护正常秩序。

首先, 要着力加强网络技术研发。要抢占技术制高点, 取得工作主动权。一是要推进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堵塞网络安全漏洞。二是要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设备, 运用先进技术管理手段, 提高网络打击管理能力, 全面查处和清理网上有害信息、非法网站。三是要充分运用网络, 构建服务于广大网民的咨询、求助、意见、建议等联系, 建立沟通、互动的网络平台, 全面提升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技术水平和覆盖层面。

其次, 完善网络技术更新改造。对现行的网络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 对数据库等安全性在技术上要严格把关。一是要建立个人电子身份登记制度, 强化网络安全审计措施的落实。二是要推行“网络实名制”。三是要建立与网络开发商、运 营商的技术协作机制, 使公安机关及时跟进网络信息前沿技术发展动态, 准确评估网络应用服务安全问题, 并在管理和打击中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

再次, 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在政府内部及各个机构之间, 利用信息技术, 以信息链、业务链代替金字塔的层级结构, 在网络上可以实现政府组织内部结构的整合与重组、对政府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和简化, 从而提高政府内部事务处理效率, 促进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流转共享及协同管理。

(五) 国际合作

在国际上, 虽然各国互联网分属不同的主权范围, 但又彼此相联。这就决定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作为 非传统安全的网络安全问题, 不只是某个国家的自身安全问题, 也不是单凭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一种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国际网络安全问题, 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要开展长期、广泛和深入的各国政府、各种国际组织、民间团体、私营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充分合作。 要积极拓宽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渠道,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机制, 通过世界各国的相互合作、密切配合, 来维护虚拟社会管理安全, 逐步形成各国参与、普遍受益的网络安全格局。

总之, 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宏大的系统工程构建, 必当从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 构建以政府为主体, 公安、文化、信息产业、新闻宣传、通信管理、教育、工商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立法监管、网络道德建设、政府部门监管、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整合、国际合作五方面的体系建设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未雨绸缪, 积极主动地开展对虚拟社会管理工作, 营造虚拟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 维护虚拟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郭玉锦, 王欢.网络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曾令辉.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9 (4) .

[3]李继尊.论互联网对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及其治理[J].商业时代, 2006 (21) .

风险社会中的网络舆情管理 篇3

该书关注了风险社会与网络舆情两大热点

风险社会理论由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1986年提出,风险社会是对人类所处时代的形象描绘。贝克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的风险主要是人类自身活动带来的,这与传统社会的自然风险不同。风险社会的概念指现代性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工业化社会道路上所产生的威胁开始占主导地位。基于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吉登斯在1990年提出风险社会是由现代性带来的负效应的集中体现。吉登斯认为风险社会与现代性、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不确定性等相关。贝克也认为风险社会具有全球化的风险特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贝克认为风险是由现代化的威胁与其产生的问题会导致全球性的后果。每个社会都有风险,但是相较于传统社会自然风险,现代工业社会的风险带有更多的人为不确定性,因此制度性风险和技术性风险在贝克和吉登斯那里得到一致认同。

现代工业社会不断扩散的风险一旦被“聚光灯照亮”,批评的怒火就会爆发出来。如果说传统的大众媒体还有专业把关人进行调控,那么到了网络时代,把关弱化,社会舆论能在互联网上快速集聚爆发,往往使社会管理者猝不及防。如果再处理不当,更强烈的批评之声将会蔓延,甚至会导致破坏性的社会群体事件,政府管理者的执政力、形象和公信力都受到伤害。因此,现代社会由于本身发展蕴含更多风险因素,当这些不可感知的风险来临时,在畅通无阻的网络媒体面前,有效调节网络舆情的消长,就成为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能力。对中国而言,在面对具体风险事件爆发时,有效的通过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媒体进行社会舆情控制,考验着管理者的能力与智慧。

刘建华博士的《舆情消长与边疆社会稳定》一书关注到风险社会下,现代人的心态稳定问题,当面临外在不确定性的风险时,媒体的信息报道一方面可以部分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又成为社会舆论聚集之地。因此,社会管理者此时如果能够借助各种媒体组合进行全媒体传播的信息供给,同时对舆情进行引导就事关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更有力于社会心理稳定。

该书论述了舆情消长与边疆民族地区稳定的关系等问题

以贝克的风险社会为基础,我们原来所谓的落后地区也深刻卷入了现代风险社会的范畴。发达风险工业蔓延到世界每个角落,因为“杀虫剂通过水果、可可和茶叶回到了它们高度工业化的故乡”。贝克的“全球风险社会”概念预示着现代社会风险的弥散性,并不局限于工业发达地区。现代工业社会风险转移在中国也存在,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加入了现代工业体系,西部边疆地区由经济绝对落后到相对发展,但现代工业发展的同时现代风险也伴随而来,传统的自然风险让位于现代社会的制度风险和技术风险。除了贫穷和落后,由工业开发带来的生存环境破坏、经济危机的影响等现代化风险成为边疆地区新的社会问题。边疆地区“被动”进入现代工业体系,但是制度、技术、人力资本素质等没有完全跟上,这样也就造成《舆情消长与边疆社会稳定》一书所说的“东西部数字经济鸿沟”,同时伴随着边疆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境外势力干扰问题,就把边疆社会稳定这一问题凸显得更为复杂。本来边疆民族地区特有的地缘格局、社会发展状况和民族宗教问题,使得这一地区的发展、稳定与安全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也由此边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了战略价值和全局意义。这种情况下,通过现代的舆情管理,在某种程度上缓解问题,消弭风险,也是增进边疆社会稳定的手段之一。

该书关注了边疆地区稳定与网络舆情管理等问题

随着边疆落后地区也加入现代社会,现代风险便无处不在,面对风险社会,舆情管理也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因为一旦处理不当,更易造成边疆地区社会问题的集中爆发。刘建华博士的《舆情消长与边疆社会稳定》一书中,在分析舆情消长与边疆民族地区稳定的逻辑关系时,首先分析了边疆民族地区的舆情发生机制,从起源上来说是民族地区民众利益受损,而舆论得以发展是因为利益表达渠道不畅,这时网络舆论往往就成为舆情发展的助推器。因为现实舆情与网络舆情虽有交集,但是在舆情主体、性质、时间、范围上都有极大背离,刘建华博士在书中有详细论述。网络舆情因其传播的无极限,会瞬间达至全国乃至全球,特别是现代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很可能把某一地方的现实舆情迅速发展成网络上的全国與情。

鉴于舆情的上述作用,预警就非常重要。刘建华博士在谈及舆情监测预警面临的问题时认为有三点,第一,新媒体发展迅速,网络舆情更加复杂;第二现实舆情隐藏较深不易觉察和把握;第三,相关部门对舆情的处理方式不当。舆情消长关系社会稳定,因此在现实舆情不易觉察和把握的情况下,通过媒体的信息传播和信息收集来监测网络舆情变化,达到无论舆情消长都要有效掌控,并形成对社会稳定的积极影响。为此,刘建华博士建构了一个政府全媒体传播力的指标体系,该指标由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与lO个三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包括信息下行力与信息上行力两个维度,二级指标包括印刷媒体报道力、电子媒体报道力、数字媒体报道力、传媒组织采集力、政府组织采集力五个维度,三级指标包括报纸报道力、期刊报道力、广播报道力、电视报道力、网络报道力、手机报道力、传媒议题与公众议题的吻合度、内参议题与公众议题的吻合度、政府议题与公众议题的吻合度、政府议题与传媒议题的吻合度十个维度。

在政府全媒体传播力指标体系中的信息下行属于上情下达,信息上行属于下情上达,无论上情还是下情都是舆情监测,进行预警的重要部分。政府全媒体传播力的根本也是监测与预警,不管是锁定不利舆情,使之“消解”,还是锁定有力舆情热点,使之“长起”,引导社会争取舆论,对社会稳定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在政府全媒体传播力基础上,刘建华博士又建构了边疆民族地区稳定的舆情“消”、“长”理论模型,并结合具体的舆情热点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不利舆情之“消”模型包括精神抚慰(意见疏导)、利益补偿2个一级路径,制度性利益表达渠道多元化、信息公开透明、对话、精神文化性利益补偿、经济性利益补偿5个二级路径。有利舆情之“长”理论模型包括价值肯定与事实追加2个一级路径;扩大合意、形成共同体观念、价值的结晶、告知更多有利事实、形成公关新闻、转化舆情热点5个二级路径。

从本书内容来看,作者又把重点放在了不利舆情的“消”上面,这也符合近年来舆情的实际演化过程,往往是因为不利舆情未能及时得到“消解”,政府处置社会事件方式不利导致社会负面心理加倍放大,而不利舆情也因此借助各种媒体进行集聚扩散,最后导致现实的破坏力。因此,在不利舆情面前要进行及时的精神抚慰与补偿,使利益受损主体看到解决问题的诚意,延缓“舆论雪崩”,防止矛盾激化,为寻找解决问题最终方法留出宝贵时间。

对于边疆社会而言,现代化过程中的风险不断出现,而这种风险个人又难以感知,这时如果社会舆论对风险故意放大或是混淆视听,在原来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地方舆情和社会心态不稳定情况,将会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传播,只要有网络和一部智能手机,任何边疆地区都有可能被网络舆情所裹挟,这在前几年的边疆群体性事件的舆情监测中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下,《舆情消长与边疆社会稳定》一书及时的研究和总结了面对网络时代舆情的政府管理问题,对政府而言无论舆情“消”“长”都是为了社会稳定,但是为了达到不利舆情“消”,有利舆情“长”,本书的政府全媒体传播力指标体系和舆情“消”、“长”模型,对于政府监测舆情,进行社会预警,及时疏导问题,就有非常实际的操作意义。

本篇文章主要关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入现代工业体系后的现代风险,舆情消长与边疆社会稳定的关系,忽略了本书的其他特色。之一是严谨学术表达,书中对主要概念进行了溯源和厘清,这样就使本书研究的问题能在一个清晰的范畴内进行分析。对其他相关内容的研究者有很强的资料参考性。之二是本书还对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4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的全媒体传播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也有很强的参考性。但是本书在建构各种模型时实证分析还稍显不足,如果能够通过数据模拟出舆情干预的“阈值”或“拐点”,能够准确给出政府干预的时机将更理想,但是从近年来舆情研究的情况来看,学界也一直没有解决这一问题。

社会网络公共管理 篇4

前言:

实践时间:2012年1月—2月

实践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实践主题: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论的特点、现状、利与弊以及市民对社会舆情观点和政府部门、检查机关应如何应对。

实践参与者:谈亚建

现将此次社会实践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上网搜索资料查阅书籍

让路人做调查报告

二、调查资料

据第25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84亿,稳居世界第一位。网民规模的持续不断扩大、所占绝对的比重都意味着网络舆情与传统媒体下的社会舆论诸多不同。从“开房局长”到郭美美事件,从小悦悦到天价名片,微博俨然成为新时代的另大网络媒体。微博传播的各种“真相”以每秒数百数千的传递,一层层的接力,从而形成一个社会热点。在传播信息的快速化、便捷化,以及能瞬间点燃网络群体效应的多重作用之下,许多社会事件通过微博快速演变成舆情热点。微博日益成为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之一,已渗透到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

在中国所有的民生问题中,没有比物价的稳定更让老百姓关心和敏感的了。近两年来,众多农副食品和日用品接力涨价,民众生活成本日益增加,持续强烈地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从而成为舆情焦点。从“蒜你狠”、“姜你军”到“豆你玩”,再到后来的“糖高宗”、“苹什么”、“油你涨”,一个接一个的网络热词都以黑色幽默的形式传递出同一种民生焦虑。让民众极为“纠结”的还有房价居高不下,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发力,中央所下决心之大、动用的政策工具之多前所未有,然而一些地方的房价依旧不降反升,考验着民众的信心。目前,楼市泡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危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房地产市场已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合理现象错综交织的节点,下大力气解决好民众住房保障问题成为社会的高度共识。此外,收入分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大学生就业、看病难看病贵、食品安全问题、教育改革、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众多问题也屡屡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的舆情热点。

三、调查结果:

(一)社会主流舆情更加成熟,更加理性

这种成熟和理性,不仅表现在广大民众对党和政府倡导的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广泛支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充分肯定,而且表现在民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能够有理性的思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更加关注,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监督,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显著增强。从战胜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到上海世界博览会和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体现着民众的广泛参与、积极支持和努力推动。与此同时,在民众中也不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理性思考,对存在的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的深刻认识。比如,面对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被西方媒体谓之“里程碑式的超越”,在我国国内却没有引发民众太多的欣喜,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然很低、经济增长付出的环境、资源代价过于沉重等普遍认识,显示出民众的务实与理性。

(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更加广泛、更加强烈

在中国所有的民生问题中,没有比物价的稳定更让老百姓关心和敏感的了。近两年来,众多农副食品和日用品接力涨价,民众生活成本日益增加,持续强烈地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从而成为舆情焦点。从“蒜你狠”、“姜你军”到“豆你玩”,再到后来的“糖高宗”、“苹什么”、“油你涨”,一个接一个的网络热词都以黑色幽默的形式传递出同一种民生焦虑。让民众极为“纠结”的还有房价居高不下,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发力,中央所下决心之大、动用的政策工具之多前所未有,然而一些地方的房价依旧不降反升,考验着民众的信心。目前,楼市泡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危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房地产市场已成为各

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合理现象错综交织的节点,下大力气解决好民众住房保障问题成为社会的高度共识。此外,收入分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大学生就业、看病难看病贵、食品安全问题、教育改革、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众多问题也屡屡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的舆情热点。

(三)、微博传播和网民围观越来越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

互联网对于舆情热点的形成发展过程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博的迅猛崛起更加强化了这种作用。在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使用便捷等方面的优势加上其巨大的用户数量,使得微博快速发展,成为网络舆情生成平台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网络舆情格局的力量对比。在传播信息的快速化、便捷化,以及能瞬间点燃网络群体效应的多重作用之下,许多社会事件通过微博快速演变成舆情热点。微博日益成为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之一,已渗透到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

(四)、舆情热点的频发易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关系调处难度加大

较之以往,最近一段时间,尽管群体性冲突事件有所减少,但舆情热点仍呈现高发频发的态势,不仅分布的地区、分布的领域更加广泛,而且由一般性社会事件转变为舆情热点事件更加容易。当前的热点事件一般涉及官民关系、警民关系、贫富关系、医患关系、城乡关系、劳资关系等。舆情热点的频发易发,一方面与民众维权意识增强、舆情表达更加便捷、媒体社会监督意识提高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表明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日趋复杂化、尖锐化,社会成员之间的非理性情绪和心理加重,社会关系的紧张程度和调处难度加大。

四、经验体会

网络舆情的快捷性与丰富性对传统的舆论监督与管理体制冲击很大。如果网络舆情事件处置不当,缺乏有效应对技术手段及网络舆情专业素养,极易造成网络舆情工作的滞后与被动,影响政府机关社会形象,影响政府权威和公信力,进而破坏政治生活秩序,并对社会和谐稳定形成严重威胁。网络宣传是把双刃剑,加以正确引导会迅速扩大正面影响,反之,不加以引导,任其自由发展往往会夸大或歪曲事实,从而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形成危急的网络舆情。

五、理性思考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无论在第一消息源的比重方面,还是在有影响的独立言论数量方面,都大幅度上升。而传统媒体以组织和个体的双重力量,深入热点话题,通过议程设置和媒体互动,充分发挥其权威性、专业性优势,积极成为社会舆论引领者。在信息科技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与呼应进一步强化,社会舆情热点几乎都是在这种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在最近的舆情热点事件中,有些是直接由传统媒体最先报道,继而引起网络热议的事件,但更多的是源于网络的言论或爆料,在传统媒体介入以后逐渐上升为社会焦点。新老媒体正是通过广泛的沟通和融合,通过相互呼应所产生的巨大传播效果,对社会舆情热点的生成和舆论格局的走向产生直接而有力的推动作用。

微博对网络舆情热点形成的巨大推动作用,不仅表现在它拓展了热点事件的信息源头,更主要的是它大大加速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进程。微博实时、持续的移动传播方式,以人际关系网络为基础的传播机制,使得事件的广而告之与舆情的酝酿、传递过程几乎是同时启动,信息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事实性的信息,人们的意见、情绪甚至谣言等通过转发或评论等方式也随之得以传播,在信息传播达到一定规模后,舆情热点也随之形成。可以预见,快速发展的微博平台对未来的网络舆情也必将产生更加广泛、更加深远的影响。在目前各种社会矛盾、利益冲突加剧的情况下,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官员的道德修养和工作作风,更加受到民众的关注,一些违背民众利益、伤害民众感情的态度和行为,常常会引起民众强烈的反感,进而形成舆情热点。少数基层政府官员执政理念的严重缺失,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拥有权力的傲慢和对民众利益的漠视,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形成巨大反差,必然会引起舆情的强力反应。

六、问题和建议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

(一)思想宣传类门户网站的建立

根据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需要,成立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网络舆情调查组、网络舆情反馈组,开展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及时捕捉舆情苗头,及早处理。要转变思想,不能狭隘地认为了解舆情、应对舆

情是个别部门的事,要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加强学习,学深学透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增强政治鉴别力。要勤观察,善思考,把握发展趋势。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反映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移送后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突出抓好各级门户网站绿色通道的建设。把宣传门户网站建设成为征求意见、网上受理、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等多功能有序整合的统一平台,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理性合法表达诉求。

(二)舆情工作部门的建立

针对错假信息,虚假谣言与报道等情况,应当给予正面引导,首先设立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可选择综合素质高、组织工作业务全面的领导干部担任,主要职责是在一些重要工作中代表组织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和疑问解答。其次,要有高素质的媒体评论员。其主要职责是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在舆情发生时的引导、应对等。此外,有条件的可建立一支顾问队伍。顾问可邀请一些公共危机处理专家担任,主要是在舆情发生后能够为做好危机处理提供指导和咨询。

(三)设立舆情应急预警系统。

按照网络舆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网络舆情分为特大(I级)、重大(Π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具体区分为红、黄、橙、蓝“四色预警”,第一时间上报有针对性网络舆情,快速建立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掌握权威信息发布的主导权持。

参考文献:

1《红旗文稿》网络版作者:叶国平2010年

2《新形势下应对舆论媒体的思考与研究》 作者:沈月芬,2008年

学院:电信学院

班级:09东电子

姓名:谈亚建

社会网络公共管理 篇5

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急剧增加的网民规模和不断拓展的网络新闻,使网络舆论成为经济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在强大的网络信息时代,迫切需要我们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进一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充分认识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互联网作为一个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全球性网络,是传播新闻信息的新媒体,是增强社会相互沟通的新渠道,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新阵地,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着重大影响,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运用和管理得好,可以起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运用和管理不好,就会引发矛盾、产生分歧、涣散人心、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互联网已逐渐成为情绪化的舆论场所,不可避免地出现泄愤的言论和“小道消息”,混淆了视听,造成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理性分析和正常判断,给群众带来生活和思想上的混乱。社会普遍认为,网络舆论具有“救人之功、杀人之力”。新形势下大力加强网络 舆情监控和管理工作,主动占领网络思想舆论阵地,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县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将不可避免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群众利益诉求的主要场所,成为社会矛盾的集中地。我们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广大干部职工,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充分认识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牢牢把握网上正面宣传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使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工作有效服务于新安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发展全局,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二、准确把握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工作原则

目标要求

1、协调相关媒介客观地宣传新安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推介新安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形成全社会了解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关心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解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支持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的良好氛围。

2、积极做好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关注民生的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介绍,提升网民对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知情度,统一思想、凝聚人心。

3、纠正关于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失实报道及言论,引导网民正面认识客观事实,及时封堵和删除反动、恐怖、色情、暴力,特别是煽动串联、组织策划群体性事件等有害信息,努力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环境。

工作原则

1、宣传正面信息。对于正面信息及时搜集、上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投稿、发帖、跟帖等形式进行丰富和补充。

2、引导负面信息。对于反映新安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中的负面信息进行搜集、上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投稿、发帖、跟帖等形式进行客观反映,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争议性的事件、事故情况的言论,要以强势正面跟帖为手段,掌握舆论主流和导向。

3、疏堵恶意信息。对于带有攻击性、串联性、污蔑性或严重歪曲事实的恶意信息进行搜集、上报,协调网站及有关部门进行封堵和删除,对于涉及违法违纪问题的信息应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三、认真实施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工作的对策

1、搭建与网民良性互动的网络平台,抢占舆情主动权。一方面要重视网站的建立和维护,及时利用网站平台发布信息,开设网民诉求通道,回应网民应该的各种问题,有效化解隔阂和对立情绪,在收集网络舆情上发挥自身平台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介入一些重大知名网站和论坛,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动态,收集相关舆情资讯,为平时工作提供参考。此外,还要采取开放博客、公布电子邮箱等方式,征求 网民意见和监督议题,畅通网民访求渠道和网络监督通道,提升公共治理水平。

2、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快速反应机制,规范网络舆情收集、研判、报送、处理流程,确保及时、准确、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全局任何一位干部职工在浏览网页过程中,一旦监控和发现网上负面信息、重要信息、敏感信息,对已有明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的,可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进行跟帖引导;对没有明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的或事实不清楚,第一时间向局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由办公室工作人员编制成《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网上舆情信息》,向局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报告及处置。对于网络舆情监控所获取的特别重大、特别敏感的与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相关的信息,实行“归口把总”的原则,在局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充分研判的基础上,统一思想、确定跟帖内容后,运用网络语言开展网上对话,及时疏导和化解负面舆论,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县信息化办公室报告。

3、利用网络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网络为我们了解民情民意提供了渠道,是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了解不同阶层民众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才能加大把不同阶层群众的诉求转化为决策的力度,才能保证各项政策更好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 的利益,才能获得最广泛的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在制定政策、推进工作时,要主动利用网络听取人民群众的建议和呼声,最大限度地寻求民意的认同,将除涉及保密规定以外的所有政府信息公开,并在对话和协商中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消除网民对误解和隔阂。

4、做好敏感政策领域的舆情预案,缓冲网络舆论压力。针对网络舆情在发生机制上的突发性、传播途径上的扩散性、后果控制上的难控性等特点,对一些敏感度较高的政策领域,在制定政策时,应当按照其脆弱性和敏感度,做好敏感度较高的政策领域受网络舆论冲击的相应预案,以免事后的被动反应。

四、切实加强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新安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工作。

2、落实责任机制。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每天不间断浏览网上论坛、博客的信息,遇重要、敏感时期,实行值班制度,原则上一天24小时不间断关注网络信息。对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不力,负面舆情出现后没有及时向局领导小组报告,也没有回帖澄清事实,导致事态扩大,谣言扩散,将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3、加强学习培训。加强对全局干部职工关于网络舆情信息方面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把握政策的能力,以及对“大局、大事、大势”的分析判断能力。

网络社会的伦理建设 篇6

网络社会的伦理建设

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但是,在我们尽情地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时,网络空间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也严重困扰着我们.因此,通过技术手段、法律手段与伦理引导,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建立起一个安全有序的网络社会在当前是势在必行的.

作 者:倪志娟 作者单位:孝感学院政治系,湖北孝感,432100刊 名:洛阳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YANG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00221(4)分类号:B82关键词:网络 社会伦理 伦理建设

社会网络公共管理 篇7

一、相关理论知识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企业创新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话题,一般认为创新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目前国内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普遍比较重视,但是对管理创新认识不足。很多企业技术创新还需要通过管理上的创新才能落到实处。网络强度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衡量企业网络水平的指标。本文分析的网络强度是指网络深度或者是接触频率,简单层次上就是指其他网络成员单位时间网络解除次数。研究对于网络强度观点比较一致,普遍认为网络强度的增强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层次的上升,有利于传播创新资源,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社会资本是指企业目前所拥有的能够获取资源的能力总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企业的竞争能力,与企业管理能力息息相关。在企业管理中,充分考虑社会资本问题,更加有利于明确企业自身优势并充分发挥,争取更多的资源,进而实现管理方面的创新。企业管理中充分考虑社会资本也更加有利于外界信息的深入,有利于管理层面的创新。在大中型企业中,很显然网络强度和社会资本的增加有利于管理创新,小型企业中,网络强度以及社会资本建设等都非常有限,自身发展中更加需要发展自己不足,提高社会资本,积累资源。

二、企业管理的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是家族型企业,企业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传统管理方式面临很大的挑战。当前企业管理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企业所有者缺乏定位,在很多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经理或者厂长都是由政府指派,存在政府干涉管理的情况。民营企业在企业管理中存在家庭与企业相混合的情况,管理中很容易限制员工工作积极性,员工没有发表意见的权益,对企业经营情况漠不关心,不利于企业管理的创新。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企业员工无法行使自己职能,监督力量有限,存在任意侵占集体企业资产的情况,可能存在把真正有经营才能的人排斥在外,导致内部人员失控。

三、企业管理创新引入社会资本必要性分析

传统企业管理方式有利于创业,但是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随着市场压力的不断加大,企业传统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有必要引入社会资本。

在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中,内部管理人员之间多是亲朋关系,虽然对于创业非常有利,但是对于外部投资者而言,很难了解企业的实际资本、财务情况。引入社会资本,必须及时公开企业财务经营情况,有助于提高财务透明度,增加员工对企业的了解,方便外界了解企业实际运行现状,增加信任感,进而进行投资,促进管理创新的顺利开展。

企业传统管理方式的管理者多是家族成员,无法在大范围内择优选择人才,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率。在创业阶段,由于竞争比较小,企业规模相对而言比较小,因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突出,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企业竞争力逐渐加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要求提高,但是符合要求的管理人员缺乏,若是创业者无法胜任,很容易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从人才市场中选择知识人员和经理人员,转换企业管理理念。

一般企业都有很多社会关系成本,在创业阶段,起点低,员工素质也比较低,除了内部管理因素外,还有很多关系网,若是没有与政府、环保等部门形成良好关系,必然影响企业快速发展,因此企业在扩大规模中有必要引入社会管理资本,创新管理方式。此外企业在发展中,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提高企业弹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

四、社会资本对企业管理创新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不少,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影响方面的研究,忽视了企业原有社会资本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企业传统管理体系中,存在严重任人唯亲的行为,管理制度不科学、不严谨,没有合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措施,原有社会资本的不断渗入必然导致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的混乱,企业在发展中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信任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传统企业社会成员之间信任度较高,但是对于陌生人普遍存在敌对心理,企业同样如此,传统企业社会成员关系对企业扩大发展极为不利,长期以往必然损害企业的发展。

企业社会资本的引入可能限制竞争,影响组织效率。企业组织对成员比较亲密,但是对于非成员就存在歧视心理,一旦被新员工发现,就会极大地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出现消极怠工行为,影响企业长期发展。在企业发展中,管理人员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可能导致管理人员单纯追求个人利益,与组织的效益和目标相冲突,降低管理水平。

企业社会资本的引入可能滋生机会主体,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社会资本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解决交易成本,但是过多会相应增加管理监督成本,在实际经营中很难避免机会主义。管理人员在涉及到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忍耐行为,无法保证关系的顺利发展,难以追求目标的实现。

企业传统社会资本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普遍存在压制民主的行为,尤其是在企业发展中,一般都是领导人员说的算,即使决策失误,一般员工也会委婉建议,不让领导人员失面子。企业重视阶层观念和行为,就是一种爱面子的表现,重视领导人员的意见,企业管理制度和原则对领导人员不起作用,阻塞了员工沟通渠道。企业社会资本容易使成员之间相互依赖,无法发展个性,由于关系的存在,无法向其他人转移,陷入关系网中出不来。目前企业对信息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社会资本一方面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多低成本的重要信息,但也会堵塞言论渠道,压制民主,容易传播谣言,严重破坏企业凝聚力。另外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形成很容易影响企业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组织创新。

五、基于社会资本影响的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管理中需要不断引入社会资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在企业管理中,社会资本是一把双刃剑,只有不断发挥企业资本的正能量,才能为企业管理带来积极的影响。企业在管理创新中需要明确自身的资源优势,不能以牺牲其他方面来促进管理上的创新,因此需要明确投资限额,保证其他方面的顺利开展,在无形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企业领导层需要践行创新管理方式,为员工树立典范,改进现有激励制度,转变领导方式,激发员工积极性,领导人员应注意自己行为,身先士卒,避免管理创新无法执行,造成资源的浪费。

企业在管理创新中,需要加强人才管理。人才是很多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第一问题,创新措施的实施会引起人事上的变动,在创新中,需要注意优先聘用优秀员工。日常工作中,注意引导员工,充分发挥出员工的创造力。管理机制中需要创新用人机制,避免人才在不合适的地位造成资源的浪费。企业应完善激励制度,实施高效人才管理,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需要重点关注和培养,安排在关键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加强网络强度建设中,企业需要提高自身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网络强度,促进企业资金的合理化使用,并逐渐实现业务流程制度化,提高竞争优势。安全问题是网络建设中首要考虑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机密。网络强度建设中,需要加强文件信息的安全传输,避免病毒入侵,同时注意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做好安全保密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机制,把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消除网络建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安全管理中,员工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加强员工对网络的认识,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相关信息泄露。企业核心文件,往往只有极个别人掌握,可以采用身份识别系统进行管理,提高文档安全性。

企业在提高网络强度建设中需要优化企业激励体系建设,企业在办公期间,员工出现非工作上网行为一般是由效益不佳导致的,为避免这种行为的出现,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自身激励体系,实行多劳多得原则,对员工进行激励。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社会资本、网络强度等角度分析管理创新存在问题,认为网络强度对社会资本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网络强度的增加有利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关心,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管理创新必然会引入社会资本,分析社会资本优势和不足,并进行完善,加大网络强度也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在企业建设中,大部分企业在网络构建中仅仅实现信息上的交流,尚未开展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活动。因此,在今后发展中,企业内部需要完善自身协作机制,将自身社会资本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推进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摘要:企业网络有利于内部成员之间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网络强度是衡量企业关系紧密度的重要指标,反映企业信息传递效率,但是很多企业网络构建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盲目增加网络强度不仅没有为其发展带来优势,反而容易忽视其他方面增加创新风险。文章分析社会资本影响网络强度和网络强度企业管理创新相互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社会资本,网络强度,企业管理,问题分析,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谢洪明,陈盈,程聪.网络强度和企业管理创新:社会资本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2,09:32-39

[2]郑海涛.基于企业集聚的网络结构、外部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社会网络公共管理 篇8

一、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西宁市坚定不移地推行乡镇、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了“机制健全、责任明晰、力量整合、管理规范”的基层消防工作新格局,筑牢了社会火灾防控根基,西宁市共建立街道级消防安全网格40个,乡镇级消防安全网格98个,街道乡镇划分小网格1356个;全市共落实网格长1065名,网格员2346名,网格信息员2980名。就目前的消防安全形势和社会面消防安全水平现状而言,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遭遇了现实瓶颈,只有突破瓶颈,才能实现消防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一)工作经费保障难题有待突破。目前部分地区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保障性经费尚未实现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足额保障,难以满足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逐年递增的要求。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街道投入资金,为乡镇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或“保消合一”队伍配备了消防装备和器材,但后续的管理和保养工作经费却未能跟上,导致装备和器材闲置损坏报废的情况出现。

(二)基层消防部门负担有待减轻。基层消防部门的监督干部数量有限,管辖范围大、列管单位多,消防安全形势复杂,时刻面临着工作能力与工作成效的考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再次将公安消防部门作为主力军,一旦遇到当地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的情况,基层消防部门的角色将由“推动”变为“拖动”,工作负担进一步加重。

(三)网格工作效能有待全面提升。从全市档案台账看,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组织健全,各级网格均建立了消防安全委员会或消防办公室,部分县区建立了完善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讨论解决消防安全问题,部署消防专项工作。但网格化工作中走形式走过场的心态依然普遍存在,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带来的机遇

构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法治化保障”的社会管理新体系,提升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其为消防工作带来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高位部署推进。政府高度重视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调度会议。对网格员招录工作、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十分重视。

(二)各级各部门广泛联动。政府牵头建立了联动工作机制,并就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区网格员招录、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培训与交流,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纳入培训交流。

(三)经费保障落实有力。政府明确网格管理员属政府服务公益性岗位,固定的岗位、稳定的工资能够创造一个栓心留人的工作环境,适当的绩效考核能够有效增加工作动力,有效的经费保障必然使网格管理员成为一个颇受欢迎的岗位。

(四)信息平台功能强大。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西宁市加快社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社区现有部门专网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了全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从火灾隐患整治角度而言,社区网格员可以对所负责网格的火灾隐患实施深入排查并实时录入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能够深入并实时掌握社区基层火灾隐患查改情况;从火灾扑救角度而言,消防员可以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详细掌握建筑结构性质、内部人员情况、周边水源情况等重要信息。

三、消防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对接中的主要问题

(一)网格划分有所不同。在全国“清剿火患”战役中推广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是以各级行政辖区为单元划分乡镇街道级网格、村(居)委员会级网格、村组楼院社会单位级网格。西宁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则是以100户左右的规模为标准,将4个区、3个县、4个开发(新)区下辖的156个村委会、352个居委会和45个家委会划分为3689个网格。不同的网格划分将导致管理体制上的差异,给对接工作造成障碍。

(二)网格员的流动性。政府招聘的网格员以劳务派遣的方式进行用工管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据了解,西宁市类似的劳务用工岗位年流动率达20%以上,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的问题、岗位工作经验积累传授的问题和稳定并留住人才的问题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三)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的处理。依据西宁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网格划分方式,全市共有3689个网格,按每周平均每个网格发现隐患4处计,每周将有14756处隐患录入系统,传送到消防支队网络终端等待支队按照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流程处理,较大的工作量将给消防部门带来压力。

四、借西宁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实现消防管理优化升级

针对消防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对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同时借鉴外省市消防部门在对接跟进工作中的经验,笔者浅谈几点工作建议。

(一)建立网格管理员消防业务定期培训机制。依托网格监管中心建立“上岗必训、分批轮训、特事特训”的培训机制,将消防安全培训演练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对网格管理员进行普及掌握。上岗必训,即由网格监管中心组织新招录的网格管理员开展岗前消防业务知识培训;分批轮训,即分季节、分重点时段由各消防大队联系本地网格监管分中心,安排年度培训计划,结合网格员四项基本职责进行细化培训;特事特训,即根据不同的专项行动任务目的要求,有选择地对网格员进行任务分配和专项培训。

(二)对火灾隐患实施分级处理。应当将火灾隐患按整改难易程度分级,对于可以进行当场整改和部分可以由网格管理员督促整改的火灾隐患落实整改措施,仅上报整改难度较大的火灾隐患由消防部门负责处理。同时在网格员绩效考评办法中突出对整改火灾隐患的奖励,能够有效突出网格管理员的火灾隐患整改作用,在减轻消防部门工作负担的同时强化基层火灾隐患查改效果。

上一篇:关于校运会的话题作文800字下一篇:明星暴露狂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