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意见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意见(精选6篇)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意见 篇1

中期材料专家评估意见

灵宝市实验中学申请的课题“探究新课程背景下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自开题以来严格执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指导思想明确,组织管理体系健全。整个过程步骤有序,扎实稳进:(1)、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2)、能及时对课题实验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所取得的成效,找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深化研究的方向;(3)、经常对照研究目标要求,对实验工作及时进行回顾,积极组织课题研究工作的交流,营造出良好的教研氛围,培养出一些教研能手,取得较多的科研成果;(4)、注意收集与课题实验有关的一切资料,包括:课题申报评审表、课题实验方案及分阶段实施计划、阶段性实验工作小结、结题报告,反映实验研究活动开展情况的有关图片、文字、数据资料,课题研究过程符合课题研究程序,有计划、有方案,落实到位,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对后续研究提出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业务。因此,专家组对课题前期所做的研究工作给予肯定。

但是课题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和探索过程,现对课题组提出两点调整研究计划建议:一是希望课题组成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挖掘学科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探索其与课题研究有效整合的策略,不断完善和充实课题内容,使课题研究得到深入;二是课题的研究成果最终应该服务于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学生层面的佐 证材料应再充分些,这样才更具有说服力。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意见 篇2

为客观评价规划实施情况进行, 总结实施的经验和存在不足, 督促与落实规划下一步实施并为“十三五”规划编制提供经验, 依据国家、省相关文件对中期评估的有关要求, 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3,4]。

1评估方法及数据来源

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相结合, 过程评估与结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评估数据来源于辽宁省环保厅环境统计年报、监测公告、核查数据以及辽宁省发改委、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等9 个省直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评估报告、工作总结, 数据收集时间截止2013 年12 月末。

2规划实施评估

“十二五”期间, 全省环保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 以污染减排为主线, 以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和辽河“摘帽”、“蓝天工程”、“农村环保工程”为重点, 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和生态示范城为载体, 狠抓污染防治, 加强环境管理, 严格环境执法, 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规划主要从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策措施等5 个领域、145 个指标开展评估[5,6]。评估结果表明规划考核主要目标指标中125 个进展较好, 已达到或接近规划2015 年要求, 20 个指标存在压力。

2.1 主要污染物减排

截止2013 年底,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治污设施配套比例为38%, 比2010 年提高了6.2%, 但距离规划要求的50% 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需要继续加强农业源减排工作。全省污水处理水平仍有待提高, 截至2013 年, 全省城市污水处理比例达75%, 与“十二五”规划目标还存在差距, 同时全省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不足80%。另外全省乡镇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上仍存在瓶颈。

2.2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辽河流域好于Ⅲ类的水质比例有待提高。辽河“摘帽”重点解决消灭劣Ⅴ类的问题, 2013 年地表水国控断面好于Ⅲ类的水质比例为30%, 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进一步推进海洋污染防治工作, 目前全省主要通过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来防治海洋污染。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控, 规划中涉及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还大多处于前期起步阶段。加大力度管控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 按照国十条考核, 到2017 年, 全省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 年下降10% 以上。与2012 年相比, 全省2013 年3 项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分别上升了16.2%、7.7% 和6.7%, 总体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仍存在压力。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开展重金属污染场的调查评估, 建立对污染场地土地流转和开发利用的监管机制, 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评估与安全等级划分工作。

2.3 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

完善的环境事故处置与损害赔偿恢复机制, 将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作为地方人民政府的重要任务并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 健全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2.4 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 制定不同区域的环境目标、政策和环境标准, 实行分类指导、分区管理。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深入农村环保工程, 以农村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和畜禽粪便治理为重点, 到2017年基本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农村环境治理任务。加强农村环保机构建设。进一步增加投入, 加强环境监管体系建设。

2.5 政策措施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并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绩考核。推进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结合主体功能区制度,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推进环境金融产品创新, 完善市场化融资机制。

3规划实施成效与结论

3.1 规划总体实施成效与目标可达性分析

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顺利开展。截止2013 年底, 已累计完成“十二五”总任务的95%、74%、115%、46%。二氧化硫提前2a完成“十二五”任务, 氮氧化物已实现由增到减的跨越式转变。

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指标接近目标。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59-1996) 考核, 按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测算, 2013 年全省14 个地级市除沈阳、葫芦岛外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 比例为85.7%, 完成了国家要求大于80% 的指标。辽河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 全流域90 个断面全部达到预期目标, 连续12 个月保持100% 达标率, 其中国控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水质, 好于III类水质的达到10 个, 比例达到30%。15 座大中型水库和45 个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良好。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总达标率为95.3%。全省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等级为好, 继续保持稳定。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为良, 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总体上较适宜居住。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到2013 年底, 重点区域主要防控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 年下降9%;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砷排放量不超过2007 年水平, 达到了规划年度考核要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3.2 规划评估结论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为良, 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总体上较适宜居住。截至2013 年底, 规划考核的主要目标指标已达到或接近2015 年要求。预计到2015 年, 全省能全面实现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4对“十三五”环保规划编制的建议

加强政策保障。适应环境保护新形势的要求, 尽快完善环境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 将实施环保规划从单一使用行政办法向采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转变。建立政策保障体系, 制定规划项目优先落实资金和审批制度, 强化各类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制度。采用经济、政策、市场等多重机制来推动城市环保设施建设产业化发展, 积极利用政府行政主导优势, 引导、扶持环保项目有序发展。

强化资金保障。采用多元化投入机制, 厘清政府、企业、社会等投资方式、结构, 为拓宽环保项目投融资渠道, 保证环保项目的建设资金的顺利落实提供机制保障。逐步提高环保投资占公共支出的比例。继续探索和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 完善优惠政策, 运用多种经济手段, 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环保事业。

加大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高新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用科技进步支撑环保规划的实施, 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区域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主要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区域循环经济等, 为规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余向勇, 吴舜泽, 孙瑞林, 王倩.“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框架思考[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3卷) , 2009:1025-1029.

[2]吴舜泽.“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J].环境保护, 2009 (14) :11-15.

[3]蒋雯, 王莉红, 陈能汪等.政府环境绩效评估中隐形绩效初探[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31 (8) :90-92.

[4]曹颖, 曹东.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研究[J].环境保护, 2008 (7) :36-38.

[5]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办〔2014〕5号, 关于开展《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Z], 2014.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意见 篇3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是每个人一生中生活与学习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然而,当代文化给识字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古时候,学生识字处于读图时代,而现在,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对学生识字影响较大。学生对识字缺乏兴趣和愿望。学校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开设专门的识字写字课,制约了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当下的识字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吕淑湘曾分析过我国语文教学不过关的原因:一是“本国语文”不过关,首先是指识字教学不过关;二是好学生“得宜于课外看书”,但不识字就无法去“课外看书”。中高年级老师普遍反映,由于低段识字教学不过关,导致了学生作文不能文通字顺,错别字特别多。识字教学成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而低段老师在识字教学中亦存在很多困惑。困惑之一:教材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朗读教学挤占了识字教学的时间。老师们往往认为讲解、分析课文是主要的,精彩的,是必须交代清楚的;而识字教学是次要的的,枯燥的,学生多写几遍就会记住。识字教学成了课堂教学的匆匆收尾,课堂上的大量时间耗费字思考、理解、感悟原本简简单单的课文上。教学着力点的偏移,导致可课堂教学任务的本末倒置。

二、识字教学面面惧到,平均用力,也是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原因之一。对于每课的10多个生字,总是害怕学生记不住,记不牢,领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去读、去记、去组词、去说话,花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学效果却不明显。

三、学生缺乏识字兴趣,缺少识字愿望。学生感觉识字教学枯燥乏味。原因有三:(1)教学形式单一。每堂课重复三步走:请同学们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出示小黑板,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该注意哪个字。(2)识字方法太简单,加一加,减一减,数部件,加减替换法重复使用,缺乏新鲜感。(3)教师对识字方法指导太少,学生的思维未被充分调动起来,识字成了被动接受,鉴于此,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我们提出了多识字能使孩子终身受益。鉴于此,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 1 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我们提出了《拓展识字教学途径,增强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中,通过从汉字本身规律着眼,改革以往枯燥单一的识字教学方法,改变识字教学理念,探索多种有效的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既使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的方法研究。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室,走向发展、开放的社会,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课堂”,让学生在开放的大环境中识字,提高自己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标、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遵循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充分挖掘识字教材,创造性地重组教材,拓宽识字教学的途径,丰富识字教学资源,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内容: 1.识字兴趣和方法的研究。2.识字教学模式的研究。3.识字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情况

识字分为三个阶段:混沌阶段、精细阶段、模糊阶段(模糊数学:日——曰,比精细辨认阶段更高)。识字阶段的完结后,还要在阅读之始,让识字阶段上升到模糊阶段。识字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开门砖。识字和阅读中间有一个过渡阶段,即识字的巩固和阅读的准备。识字是阅读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把汉字当成一个个完整的图形来记忆,这种图形属于形象识记能力的一中,在低年级引导学生集中识字,识写分开,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识字效果显著。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较少时,这些字在大脑皮层中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这些点是极容易消失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构成语言系统,使新学的 2 汉字进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大脑皮层中构建新的联结,产生新的系统,从而融会贯通。

自课题开展以来,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一)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现状。

为更好地制定课题计划,提高课题实施的有效性,我要求课题组每位成员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信息及成果,确立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预期效益,组织研究队伍进行研究前的培训工作,同时对家长、教师、学生进行调查,从中了解到:

1.来自老师与学生家长的苦恼。由于学生识字量有限,教师和家长在辅导学生学习时,需要逐词逐句逐题地帮助理解,费时费力更费心。

2.识字教学的滞后对学习心理的影响。学生经常要面对以文字表述的学习材料,由于学生识字量偏少,带来对学习材料理解上的许多困难,特别是当学生独立面对这些材料时,表现出茫然不知所措。

3.识字教学的滞后对学习思维的影响。据调查,低年级成绩差(智力正常)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识字量少造成的,他们由于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而不能独立顺利地展开思维,而且当思维发生阻碍时,他们又由于识字量有限,不会逐字逐句地理解思考,因此表现为思维缓慢、停顿或错误。

4.识字教学的滞后对学习习惯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而这些习惯的养成,都跟学生的识字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做作业时,需要老师先读题,才能做题目。回到家后,父母就成了学生的老师,家长得陪着学生一起读书学习,不懂的汉字要向他们进行解释才行。由于识字量少,学生逐渐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的坏习惯。

(二)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课题计划

课题负责人召开了课题开题会,根据调查结果和实际问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规定了每学期召开两至三次课题组成员会议,坚持做到定人、定时、定内容、定形式,真正做到从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

(三)加强指导,做好示范,提高认识,消除顾虑

将研究内容及形式确定好以后,我们的实验就正式启动了。起初大家还有些担心,手脚总放不开,怕研究各种识字方法费时费力,影响教学进度,影响考试质量。11月份课题组负责人王芳老师在一年级上了一节研讨课《认一认3》,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非常少,识字的途径更别提了。这节课,王芳老师本着从趣味化、生活化的识字宗旨入手,找准了识字的切入点。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识字卡片、编字谜、编顺口溜等方式识字,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有效解放了老师的嘴。在研讨中,教师也认识到趣味化、生活化的多种识字方法能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更轻松。

(四)将课内识字向课外延伸

(1)在传授知识上相互渗透。在实验中我们围绕一个知识点,将课本识字向课外延伸,加强基础识字方法的渗透,加强学生基本识字方法技能的教学。如一位教师在教学 “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蜘蛛、蝌蚪”这些字词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后总结说明:带有虫子旁的字一般都属于昆虫类。这种归类识字法是根据字词本身的意义决定的。如人的身体结构的词语“脸、胳膊、四肢等”都带有“月”字旁,表示树木的词语“柳树、桃树、杨树等”都带有“木”字旁。举一反三,学生明白了这种归类识字法的特点,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熟练运用。

(2)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把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两类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在语文课堂中适当引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如:加减笔画识字法,旧字加偏旁识字法,给字换偏旁识字法等。

(3)反复实践建构初步的识字教学模式。课前,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生字的良好习惯。课上,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学识字的办法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记忆。课后,利用纠错登记簿,进行加深记忆。学生学过的生字,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或遗忘,或出错。针对这种现象,为教师设计出《纠错登记簿》,教师及时记录反馈。

(五)在日常教学中实践、探讨、总结有效的识字方法。

搞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是为了使教学少走弯路。一些年轻教师通过上网获取方法,然后在实践中权衡哪种识字方法更适合学生,通过实践检验总结出方法。一些年纪稍大的教师根据自己多 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方法。总结一些有实用价值的识字方法:活动中巩固识字,加深记忆。活动方式有:①猜谜语。例如:什么圆圆象火球?(日)什么弯弯象小船?(月)②摘果子.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一棵大树(可长期使用),用彩纸剪出各种水果的形状写上要学习或已经学过的生字,每四人小组选一位代表上台到果树下摘果子,摘好后认读,哪一组摘得多认得对哪一组胜利。胜利的一组奖励多玩十分钟。③添笔画游戏.给汉字加一笔或减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搞好这个游戏,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日”加一笔可以变成几个字?(日、旦、白、旧、等)④拓宽空间,生活中识字用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好习惯,对生字的认识大有帮助。在家中,看电视、读报纸;在路上,看标语、读店牌。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多读书,多看报,不仅会念,还要会说。

(六)把开展课题研究与语文教研工作融为一体

每学期一开学,我就组织大家召开座谈会,结合语文教研工作,商讨本学期应该搞哪些活动,怎样搞,由谁承担,预测一下活动效果,大家各抒已见。一年多来,我们以开展讲座,上研讨课,示范课,观看录像,交流实验体会等形式,从中发现问题,集中探讨,商量对策,并提出要求:每位组员执教展示课,必须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突显大量识字的研究主题。

五、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自2014年1月至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我们不仅探索出了低年级多样化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育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教师拥有正确、有效的教学理念是保障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实施的先决条件。课题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如今,教师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识字兴趣,关注学生识字的方法,关注学生识字的渠道。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生动的形式渗透多样化的识字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识字,通过拓宽生活识字的渠道,来激发学生强烈的识字愿望,力求识用结合。教师们逐渐形成了课程的意识,以教材为平台,以文本为依据,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学中教师们更加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经验的回归。

2.转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次次的观察与实践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提高了课堂效率。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多了;用教材教的多了,教教材的少了;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的方式、还学生主动权的现象多了,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少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开始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识字兴趣、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把识字方法的积累、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作为学生的发展要素来看待,而不再是关注识字的本身。2011年11月,张霞老师为来自上海的客人老师展示了识字观摩课《鲜花和星星》;2011年12月,王芳老师在华罗庚实验学校一(1)班录制了常州市录像精品课《识字5》;2012年5月18日,在“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上,王芳老师执教了展示课《识字6》,窦月霞老师展示了《寓言两则》。这些识字展示课,均展现了我们对“拓展识字教学途径,增强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生动理解,获得了与会人员以及听课教师的高度赞誉。3.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对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有了更多的发现与思考,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在实践中也得到提高。教师撰写的论文,其数量、质量较之以前都有了提高,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本课题组成员张霞老师在2012年金坛小学语文老师说课比赛中荣获1-3年级组一等奖;孙国琴老师所带的二(1)班学生在全市低年级整班朗读比赛中获优秀班级;孙国琴老师指导的吴思瑾同学在2012年金坛市“迎六一” 讲故事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孙老师本人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王芳老师执教的苏教版第二册《识字6》一课,荣获“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窦月霞老师执教的苏教版第五册《寓言两则》一课,荣获“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王芳老师在2011年全市信息化教学评优课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在2011年多媒体软件作品制作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2011年金坛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荣获低年级组一等奖,《识字5》在常州市精品课创新实施中获优秀奖;王芳老师撰写的论文《期待吸纳向倾吐的美丽转身》获2011江苏省“教海探航”[金坛赛区]二等奖;《陌生的熟悉熟悉的陌生》获2012年全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陈昕老师的《有爱,一切皆有可能》发表在《考试周刊》(2011年第59期)上,《多米诺辜牌对抗赛》发表在《我爱写作文》2011第11期上,《使阅读真正成为“悦”读》发表在《吉林教育》上2012年第5期上;窦月霞老师撰写的论文《节日,让作文教学如此美丽》获 6 2012年全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还以本真的作文教学场》获2011江苏省“教海探航”[金坛赛区]二等奖;《放飞心灵的天空》获2011年金坛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在天朗日清的园地里成长》获2011年江苏省“杏坛杯素质教育”征文二等奖;《让个性之花盛开在阅读教学中》发表在《成功》2011年第11期上;《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四步走’”》发表在《快乐阅读》2011年10期上。

5.总结出了一些具有时效性的识字方法

(1)趣味识字: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识字与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①游戏识字法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在识字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摘果子”、“风车转”„„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②编顺口溜记忆法

在集中归类识字中,单纯的结构分析孩子们很难接受,为了激发孩子识字兴趣、降低识字难度,我们自编了一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孩子识记。如学生难辨“峰、锋、蜂”,可这样编:山高路远登高峰,金属磨练才锋利,蜂虫酿蜜采蜜糖。通过形象易记的顺口溜,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区分了峰、锋、蜂。③儿歌识字法

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段的孩子有着无穷的魅力。如教学 “青”,青字加偏旁的生字很多有“清、请、情、精、睛、晴” 等,有些学生就无法区分了,为此我这样编儿歌:有米人精神,有言要说请,有水水清清,有日天气晴,有目眼睛亮,有心心情爽,有人很倩丽,让学生比较朗读记忆,再通过填空练习巩固。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又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④形象记忆法 识记生字的过程很枯燥,如果采用比较形象的描述,直观的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了。有这样一个例子对我启发很深:一位老师教“纸”字后,很多学生会多加一点,并且屡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老师带来一张白纸,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上面狠狠点了一下,纸上马上出现了一片污迹。老师说:“现在这张纸已有了‘污点’,是废纸一张,没用了。”这样一来,学生直观有效地认识了“纸”这个汉字。(2)在情境中识字

情境识字教学模式是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情境教学形式在我国和西方的教育史上均有记述。情境识字教学模式是指在识字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识字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产生识字愿望,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字型、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掌握识字方法,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形成识字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的目的。(3)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同时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识字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复现频率,从而做到巩固生字,如找找广告牌、包装纸上有哪些刚学会的字?动画片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对话、电视中哪些字是认识的?在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招牌、店名等,哪些字自己学过的?鼓励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古诗、儿歌等,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在阅读中感受到汉字的丰富内涵。

(4)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识字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口、耳、目、日、月、火”这一组象形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用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

六、存在问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继续探索和深化研究: 1.班级学生存在较大的客观差异,教师较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造成班级学生的识字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偏少。倘若这种现象长时间持续存在,有可能导致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的扩大。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缩小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2.虽然大部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量增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可仍有一部分孩子不爱识字,没有很好的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量少,家长因为工作忙不能配合,由此产生恶性循环。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学生的口头识字任务检查,教师无法一一检测,只能是抽查为主。可他们是否每个字都会读也不尽可知,因为有些家长并未按老师的要求让孩子去读,存在应付的现象。3.片面夸大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熟悉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是,倡导自主识字,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可以不讲方法,不讲教学策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很多教师都想在40分钟内尽可能多地体现课标新精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变得缺乏重点,多而杂乱,结果使课失去了亮点,由于承载了太多的任务而变得“不伦不类”。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和科研水平的问题。我们实验组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工作忙,时间紧,科研水平有限。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学习理论专著,邀请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尽可能多地给实验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为课题研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2.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识字教学应关注所有的学生,并在识字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关注学习效益。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有效识字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教师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4.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有效识字教学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时时反思,不断地追向“自己的识字教学有效吗”? “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经验收获及时记录下来,整理成一篇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并踊跃向省级以上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期刊投稿。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意见 篇4

报告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执笔:王颖玲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的目标: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1、已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在校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向全体教师发放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策略课题解读》。

2、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3、以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为依托,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在校园内轰轰烈烈地展开着,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着有效教学方式、有效指导方式、有效学习方式。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

4、课题组根据研究目标与方案,各项研究任务正在启动和准备过程中。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好研究课、展示课。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年来的课内课外互动的阅读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言交往能力明显提高,班级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也捷报频传。

教育教学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感悟的专业,而阅读是保证教学之水常活的氧气。在班级里我们开展了读书小组活动,并以填写读书小组收获表格、抄写优美词句或就某一篇章写读后感等方式进行积累,在早读开展每日一读,在一些语文课前我也给他们进行段落朗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学初,学校图书室进行自愿申办图书卡,班级学生踊跃参加,近半数的学生办理,远远超过规定名额。

课内外的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表能力。在平时的语文课里我注重指导,以朗读PK、挑战高手等方式,激励学生的朗读热情。班级在年级朗读比赛中荣获第2名。

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提高教学质量,我也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给自己加压。积极撰写各类论文、教案和课后记,踊跃投稿,其中作品《把课堂还给学生》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此外,我还抓住每一次的听课机会,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教师,与她们共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疑问,并及时解决它。

课内外的阅读是相互影响的,特别对作文教学的影响尤为重要。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作文教学上,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写多练多改作文。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控制学生,而是通过课文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始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当学生学会了“渔”法后,我们便不再是教学“舞台”的领舞者。孩子们自发的学习态度,将引领他们在学习的空间自由翱翔。

语文教育一头联着课堂,一头联着生活。两头热,两头相联,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王颖玲:《把课堂还给学生》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2008.1 《我给同学画像》市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

陈燕:小学语文美文诵读三等奖 2007年(教育局)

小学教师演讲比赛二等奖2008年(教育局)

小学教师演讲比赛特等奖2008年(金城镇政府)

五、后一阶段研究设想

三、下一步打算

1、积极筹备开题论证会,请教科室领导、专家指导工作,在众多的课题研究结合点中找准抓手,斧正目标。

2、加大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力度,使研究工作务实、有效、高效。

3、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广度、有深度、有效度、有力度。

4、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指导方法——阅读行为标准的确立与作用。

1、注意到一个前提: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着力于一个保障:让学生有“米”可炊。解决途径有三:一是班内利用学生拥有书籍建立图书馆;二是学校挤出资金购买;三是积极与校图书馆联系,开放校图书馆

3、明确四个要求:

(1)、讲清读的方式精读、略读、跳读、浏览读、美读、研究读等的选择性使用。(2)、学会划、圈、点。

(3)、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边读边思考。(4)、多摘录、多写体会。

4、尝试做到六个一:

(1)、用好一本好词、好句、好段摘录本和一本读书笔记本。

(2)带着一个主题去搜索读。(3)、读一本(篇)写一篇。(4)、每天必看至少一页书。

医改中期评估工作方案 篇5

中期评估工作方案 国务院医改办公室 2011年1月27日

按照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实施进展和效果进行中期评估。为组织做好这一工作,现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评估目的

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改革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国办函[2009]75号,以下简称《2009年工作安排》)、《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主要工作安排》(国办函[2010]67号,以下简称《2010工作安排》),跟踪分析、评价判断医改重点改革任务的落实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有益经验进行推广,找出执行中的不足予以改进,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政策环境变化提出推动《实施方案》顺利实施的对策,并研究提出做好201医改重点工作安排和“十二五”期间医改实施方案编制思路。

二、评估方法

为全面客观反映各地医改进展,拟通过多层面、多视角、多方式开展中期评估工作,在各方面提交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形成总评估报告。

(一)内部评估。国务院医改办以发文形式统一部署中期评估工作(核心指标体系一并作为附件印发)。⑴地方自评。各省(区、市)医改领导小组按照要求,制定本地中期评估方案,对医改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在规定时间内向国务院医改办上报中期评估自评报告。⑵部门评估。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重点改革评估,按照国务院既定的分工分别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组织力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地调查分析,按照要求向国务院医改办提交专项改革评估报告。⑶系统评估。国务院医改办组织力量对各地医改进行中期评估调查和现场督导,抽查核实核心指标数据,组织力量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全面的系统评估报告。

(二)外部评估。为增强评估的客观性,相互校验内外评估结果,拟委托第三方对《实施方案》的进展和效果开展2

独立平行评估。第三方评估报告将作为国务院医改办起草总评估报告的参考。⑴典型地区评估。拟委托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对医改进展较快的典型地区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以总结典型经验,为进一步推广提供政策建议。(2)满意度调查。拟委托第三方,重点对基层医务人员满意度、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进行社会调查。

(三)专题研究。拟选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等题目,委托第三方进行专题研究,以解决难点问题,为取得政策突破和进一步提高政策效益提供政策建议。

(四)评估总报告。在地方自评、部门评估、系统评估的基础上,结合第三方独立评估报告,由国务院医改办组织力量撰写评估总报告。请专家对总评估报告进行论证,提出论证意见。总评估报告连同专家论证意见一并上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审议。争取2011年3月底前完成。

三、评估重点

(一)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中心,对《实施方案》提出的23项指标、《2009年工作安排》提出的30项指标、《2010工作安排》提出的34项指标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包括指标实现的进度、完成目标的趋势判断等。

(二)对核心指标体系提出的26项指标的有关情况进行与医改实施前的变化分析,包括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分析。

(三)对《实施方案》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下一步推动医改的对策建议,包括是否对有关医改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等。

四、评估组织与时间

《实施方案》中期评估由国务院医改办统一组织实施。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改领导小组负责本省医改实施方案中期评估的领导、组织实施、质量控制和资料验收、技术指导和咨询等项工作。样本县(市、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县(市、区)医改中期评估的调查表填报和质量控制工作。中期评估指标数据采集的时间结点统一要求为2010年12月31日。

五、调查方法与对象

中期评估采用省级部门全口径报表与县(区)抽样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抽样调查与满意度抽样调查相结合,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医保部门调查表以统筹地区为基本单位,卫生、财政、民政部门调查表以县(区、市)为基本单位,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

满意度抽样调查,由国务院医改办统一组织专家设计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问卷、基层医务人员对医改的满意度问卷,确定抽样调查方法并进行预评估测试。由国务院医改办会同相关省医改领导小组委托第三方进行社会调查。

六、评估调查的抽样设计

按照第一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30%)的时间分为两类:一类是试点县(区、市),一类为非试点县(区、市);每省从市试点县(区、市)中随机抽取15个样本试点县(区、市),填写县(区、市)调查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查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从非试点县(区、市)中随机抽取15个样本县(区、市),填写县(区、市)调查表。如所抽样本县(区、市)医保为地级统筹,所属地级市填写统筹地区调查表。

七、评估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中期评估顺利开展和调查质量,必须对评估的每一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贯穿于评估的全过程,包括设计阶段(含调查表的设计)的质量控制、对调查员的质量控制、现场评估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资料整理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评估方案设计、论证和预评估

评估方案设计遵循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围绕评估目的对评估指标进行认真筛选和清晰解释。对评估和调查方案进行反复、多方论证并广泛征求社会各方及专家的意见。评估方案设计完成后组织开展预评估活动,检验评估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及可行性,进一步修改完善调查表,积累现场评估组织实施的经验;各省(区、市)在正式开展评估前也应进行预评估,通过预评估使调查员熟悉调查内容,做到准确、完整地填写调查表格。

(二)评估人员的培训

拟与世界银行共同委托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写评估指南手册,手册内容包括评估工作方案、指标体系及解释、调查设计及编码、抽样设计及方法、各类调查表及填写说明、附件(相关文件)等。同时,由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组织专家编写培训课件、录制VCD等培训资料,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开展中期评估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和解释、调查表的填写和数据核查上报、数据分析和评估方法。培训方式采取集中授课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省级医改办、相关部门同志和专家代表进行集中培训,并发放课件、VCD、评估指南电子版至各级填报人员。

(三)建立调查质量核查制度

明确调查人员任务与职责分工,提高调查人员的责任心6

和积极性,防止由于分工不清和责任不明造成的扯皮现象。调查质量的核查制度包括:

1、在调查表填写完毕后,机构填表人员和负责人都要对填写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有疑问应询问核实,如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有遗漏项目要及时补填;

2、每个县(区、市)的调查指导员要对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调查表逐项进行审核,从正式调查开始后的当晚就应逐日检查每份调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发现错漏项时,要求填表人员应在第二天重新询问予以补充更正,认真核实无误后,方可签字验收;

3、每个县(市、区)设立质量考核小组,在调查过程中抽查调查质量,调查完成后进行复查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查的复查考核应在已完成机构数中随机抽取5%,复核调查结果录入计算机后,观察复核调查与原调查结果的符合率;复查项目与原调查结果的符合率要求在95%以上。

4、在现场评估过程中,各省(区、市)要组织专人进行现场督导;

5、国务院医改办将组织督导组,分赴各地进行现场督导和质量考核,并对数据质量考核结果进行通报,与医改评估工作资金分配挂钩。

八、评估调查数据上报及处理 拟会同我委办公厅委托有关软件公司编制数据录入软件。数据由填报对象按照统一提供的录入软件负责录入,为了保证数据录入质量,采取调查数据两遍录入的方式。省(自治区、直辖市)医改办负责收集和审核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上报数据,审核无误后网报至国务院医改办。由国务院医改办统一组织国家信息中心、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社保中心的统计专家,对上报数据进行整理,形成统一的数据库。各省数据返还省医改办,用于地方自评;分专题数据提供部门和机构用于专题评估。

九、领导与实施

中期评估由国务院医改办统一组织,成立中期评估领导小组、工作组和专家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务院医改办孙志刚主任担任,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成员单位相关司局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工作组组长由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胡祖才同志担任,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卫生部政法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医保司、财政部社保司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国务院医改办(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同志以及抽调部分省(区、市)医改办、物价系统的精干力量组成,负责各省(区、市)中期评估的现场调查实施、质量控制等项工作。评估专家组由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8

等国际组织、国内研究机构和大学的著名专家组成,负责中期评估的技术指导和咨询。临床药学专家组由省(区、市)医改办推荐1名临床药学专家组成,互相交流进行处方数据的核查。各省(区、市)医改办应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本省的中期评估的领导、组织实施、质量控制和资料验收等项工作。各县(市、区)医改办应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调查填报员的培训、现场调查实施和调查表的质量控制工作。

十、统一组织舆论宣传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意见 篇6

一、“十二五”规划有望成为历史上指标完成率最高的五年规划 (或五年计划)

“十二五”规划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制订的第二个五年规划, 规划实施两年多来, 全国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坚持“五位一体”建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 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转变发展观念, 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发展质量, 落实“五个统筹”, 规划实施取得可喜进展。但在“十二五”规划执行过程中, GDP优先的粗放式发展惯性在各地仍然存在, 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 经济、社会、环境尚未达致和谐。因此, 要想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还需在薄弱环节下大力气。

依据前两年的发展形势, 规划的七大目标中有六大目标 (七大目标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其中, 只有资源环境目标进展滞后。) 进展顺利, 28个主要指标主要指标3/4提前完成或完成。其中, 提前完成五年目标的有1个, 完成两年预期目标 (完成率大于40%到100%) 的有20个。两年进展略有滞后 (完成率在30%到40%) 的指标有4个, 明显滞后 (完成率低于30%) 的有3个。结合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我们认为:在下半期经过多方努力, 目前进展略有滞后的4个指标中除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之外其他3个将能够实现规划目标, 在明显滞后的3个指标中“城镇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建设”也有望最终赶上, 但其他2个明显滞后的指标按期完成的难度较大。

总体上, “十二五”规划时期, 经济发展方面多数指标实际完成情况将高于规划目标, 资源环境方面的完成情况将落后于目标, 其他方面则基本实现目标。在28个指标中最终完成预期目标的指标将达到25个, 指标完成率达到89.3%, 超过“六五”计划的84.8%, 再创历史新高。

二、规划对地方政府约束不力是突出问题

“十二五”规划总体推进顺利, 主要有两个成因:一是各指标的目标值制定得相对“保守”, 除了经济增长指标偏低之外, 其他一些指标在借鉴“十一五”时期实践的基础上也有所下调, 比如说“十一五”规划时期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相比预定目标相差较大, “十二五”时期该指标目标值就明显调低了。二是中央政府在人民生活与科技教育领域投入力度较大, 使得这两类指标推进较快。

“十二五”规划推进较慢的是资源环境领域, 7个滞后指标 (略有滞后与明显滞后指标) 中就有5个属于该类指标。目前, 节能环保主要由地方政府来承担, 中央政府难以直接介入, 而正是由于规划对地方政府约束力不足, 才导致出现这一薄弱环节。

一是缺乏对地方完成真实情况的有效核查手段。国家发改委一份报告指出“河北、山西、辽宁、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甘肃等十个地区,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左右。但这些地方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均下降且降幅较大, 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减缓、能耗消费量上升的情况不吻合”。地方的节能减排数据与国家不衔接, 导致了“地方形势大好、国家压力很大”这样一个奇特现象。

二是基层政府考核指标与国家“十二五”规划不挂钩。尽管中央将节能环保列入了对各省市的政绩考核范畴, 但在许多地方节能环保目标却没有进一步分解下去, 这就使得节能压力难以有效传递到地方政府和企业, 节能工作力度和重视程度普遍下降, 必然影响相关工作的开展。

三是淘汰过剩产能的精神没有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指出:“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但实际情况却是, 中央每年都强调产能过剩治理工作, 并出台许多相关调控政策, 不少地方却“少报、瞒报、漏报”的方式来应对, 而且在几乎所有过剩行业中新增产能的速度远大于落后产能淘汰的速度, 导致“越治理越过剩”的尴尬局面。

四是高耗能产业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开头第一句就是“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从过去经验看, 在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工业比重下降, 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会相对明显。然而, 进入“十二五”以来, 尽管GDP增长与工业比重已经跌至10几年来的低位, 但GDP能耗强度降幅却依然处于极低水平。这固然与节能减排边际成本在逐步增大有一定的关系, 但更大程度上还是与高能耗产业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反而时有反弹密切相关。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 化学原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31.6%, 比上年同期提高11.1个百分点。水泥、平板玻璃、粗钢、钢材和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产品数量同比增速分别加快3.3-13.9个百分点。

同时, 我们还需注意到“城镇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建设”成为明显滞后的3个指标之一, 实际上也是因为规划对地方政府约束力不足所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五年规划的实施将带来严重危害, 任其发展下去, 未来很有可能出现一种状况:各个省市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 但国家的总体目标却完成不了。

三、多管齐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中期评估结果显示, “十二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规划对地方政府约束不力, 加速改变地方政府发展观念和政绩考核体系势在必行。这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但也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推进后半期规划实施工作, 有效地缓解对地方政府约束不力带来的问题, 必须多管齐下, 加速建立健全我国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节能减排指标目标在地区间的分配体系

地方政府在节能环保方面抱有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 与目前节能减排指标目标在地区间的分配方法缺乏科学性与权威性具有很大关系。不论是“十一五”时期, 还是“十二五”时期, 各省市的分配目标都是基于“一刀切”基础上结合与地方政府的相互协商而形成。

然而, 我国区域差距之大世界之少有。东部一些发达省市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甚至后工业化阶段, 单位GDP的能耗强度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相应地进入了下降轨道。中西部地区绝大多数省市则还处于工业化前、中期发展阶段, 正面临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经济结构升级的历史契机, 能耗强度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 我国在节能减排目标分解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仅缺乏科学合理性, 而且会带来极大的不公平结果。东部发达地区因为产业结构升级会自动导致能耗与排放强度的缓慢下降, “一刀切”分配的指标对他们而言可以相对轻松地完成。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中西部地区则因为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导致能耗与排放强度的快速上升, “一刀切”分配的指标对他们来说就成为几乎难以完成的目标。在中西部, 一些省市为了完成“一刀切”分配降耗目标,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中断对东部迁移产业的承接和放缓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

由此可见, “一刀切”分配方式实际上有利于东部发达地区, 不利于中西部落后地区, 起到了一种固化地区差距的作用, 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方向背道而驰。因而, 我们要在借鉴“十一五”降耗目标分解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基于效率、公平兼顾原则, 制定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总体成本相对较低的节能减排目标分解方法。

◆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面向各级规划的评估体系

没有评估, 就没有执行。一个完善的规划评估体系应包括三个环节, 即前期评估、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前期评估主要是对规划和政策科学性进行评估, 以确定它们是否应该实施。中期评估主要了解规划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 并为下一步规划和政策的实施提出相关建议。后期评估一方面可以评估规划和政策实施带来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为今后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借鉴。这三种评估发生的时间不同, 作用也不同, 相促互补, 缺乏其中任何一个都会使得其他的评估工作意义大打折扣。

我国规划评估工作刚起步, 还只是开展了中期评估工作, 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在地方上, 由于干部的短期任命制, 不同的规划往往对应的是不同的领导班子, 一个新班子上台之后一般不会对上一届班子制定的前一个规划做一个认真的评估。正因为缺乏严谨的前期评估和后期评估, 这就使得地方的规划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 进而缺乏可持续性。在现实中, 新一届班子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 树立自己的威信, 往往不愿意延续上届制定的发展规划, 从而导致地方规划总是随着领导班子的换届而更换, 上一个规划的项目可能还多半没有完成, 新制定的规划就将其推倒重做。这不仅造成了地方财力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降低了当地GDP的质量, 而且也使得人们对国家要求开展的中期评估缺乏热情, 使得后者变成了一个走过场的工作。

由此可知, 由于缺乏前期评估与后期评估, 使得规划的中期评估意义和作用也明显降低。尽管在地方上这一问题显得更为严重, 但由于国家层面对地方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政府在总结中期评估工作的经验基础上, 应加速推进前期评估与后期评估工作, 建立规范完善规划评估体系。

◆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全国性节能环保监测网络, 强化各级人大对规划评估工作的监督作用

科学的评估需要建立在科学规范的核查手段之上。目前, 地方与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数据脱节现象明显, 原因在于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的核查手段。为此, 必须在目前我国具有的一定基础的相关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加大投入, 打造一个由气象、环保、国土、城建等诸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 快速形成由城市站、背景站、区域站统一布局构成的国家监测网络, 从而及时获得各地真实数据, 进而为各地指标分解、进程评估、目标调整、行政问责奠定良好基础。

上一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汇报材料2010.0下一篇: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