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感悟

2025-0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的感悟(通用8篇)

大学生的感悟 篇1

已经是2016年,真的没有想到已经2016年了。前段时间在微信上读到一篇题为《当我20岁时我在想些什么》的文章,里面有句话我改成:当我20岁的时候,我身上的一切都并不好,但一切都有可能变好;坏的或最坏的之中就蕴藏着有光亮的。

现在要追溯到2014年的高考,再讲关于考大学本身的事情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不管是什么,都是自身的选择与妥协。那年高考,我被广东一所普通高校阴差阳错地录取了,应说当时有遗憾,也有期待。我怀揣着一个不知未来在何方,无知少年朦胧的梦想,带着亲人,朋友的嘱托与期望,2014年9月 11 日,我选择了坐火车,或许是我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么长的列车旅程,我满怀憧憬想体验是何感受。还记得在成都北站等候着k191的发出,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再见,四川,一个人的旅途。某友评论:加油,小伙子,那里将是实现你梦想的第一站。我当时微微笑了一下,也没有多想什么。当我看着列车驶出站台,我没有背井离乡的凄凉,没有远离亲朋的难受,甚至没有丝毫对陌生地的恐惧,因为那时的我应该什么都不懂。(谈到k191列车,我突然想起一中那位脑瘫女孩考上北师大珠海分校,新闻报道了父母和她一同踏上求学路的事,他们坐的也是k191,可是同样的k191,不同的人生旅程。)

从西南慢慢到达南方,可以明显感受到气候到变化。在离开四川到时候,已是秋天,这时的粤地还是盛夏,下车后35度的高温让我差点昏厥过去,为一时凉爽,我洗了个冷水澡。谁知迎接我的是连续几天的高烧,把我折磨得身心俱疲,还真是“水土不服”啊。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学校大门拉着长长的横幅: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

在打理了几天自己的琐事之后,面对的第一道难关是——军训。军训的确累,有时候累得想退学的心都有了,但不过十来天,挺挺很快就结束了。好了,从这里开始,我迈进了大学的生活。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在地方语言,饮食,生活等各方面大相径庭,值得一提的是我对麻辣的喜爱和忍受度让广东的同学为之汗颜,当然,他们的粤语,客家话,潮汕话也让我实属无奈TAT。这里,我开始自己的全新生活,开始和同学们的和谐相处,打开了第一页。

有一天是学生会招新,那时的我斗志昂扬,激情饱满,去了几个部门协会面试,当时我觉得这是一个锻炼能力,提升自我的平台。或许是每个人部门和协会都是需要很多新生,我进入了两个部门,开始了一学期的部门工作,还参加了一些比赛,那时候还是觉得挺好。进入下学期,要考英语四级,虽然平时还是在上英语课,但是也不知道自己现在的英语是什么水平,而且高考没有考听力,这是一大弱项,所以自己便较早地备考,每天听听BBC,练下阅读,再加上民法和刑法的课程内容比较繁多,每天要花的时间还是不少。但是,那时候我或许已经隐约感受到自己的内心渐渐产生了矛盾。

2014年的国庆节,我去了深圳,有个老朋友在那,去玩了几天,那时候真的感觉在偌大的广东,只有我们两个老朋友的滋味,不容易啊!当时走的时候也挺多感触,不太愿意走。因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路上走,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没有人能预料下一站在哪里,也许很快能再见一面,也许三五年,也许就没有也许了。很快,国庆节结束我就回到学校,从那时起,我的思绪,内心开始了微妙的变化。几个月之后,学生会的工作也基本结束了,每天自由的时间也多了。可是,我发现我的情绪变了,我发现,我想家了,我想老朋友了,于是我频繁地给家人,给老朋友打电话倾诉,吐槽,我觉得这里自己心里或许会有一丝丝慰藉在我刚来之时,我完全想不到自己会这个方面产生难过痛苦的情绪,这20年,我甚至不知自己居然会如此地想回家,以前对家从来没有过这么强烈的想念。我不知道怎么办,我想过退学,转学,我一次又一次和家人争论,我告诉他们这本来就不是我的初衷,我不想在这里呆下去了。我知道无论我再怎么挣扎,对家人再怎么强硬,我也回去不了,我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我能怎么样,留给我的只有,妥协二字。

《我是演说家》有个选手说,梦想不是僵化,梦想要环顾四周;对梦想可以妥协,但是,妥协不代表放弃。四

大一末,某件事让我很痛,我当时发现我有点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我忘记了我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我忽略了我给自己的承诺。我不得不承认,那些学生工作对学生的经验,技能,能力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我问我自己,自己真的是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做吗?没有,因为我自己的想法从来都是这些所谓的学生工作对自己未来的影响微乎其微。我根本不重视这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我知道我这个想法和很多同学的想法是背道而驰的,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个体的选择。大二,我基本卸掉了所有学生工作,我开始了我自由的学习,生活,没人可以支配控制我的时间,我的想法,我的方向。这,应该才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可能是因为从小就比较调皮,比较叛逆,我真的非常非常排斥被拘束。我自己的事情我只想自己安排,我不喜欢别人干涉。举个例子,当你认真计划好你要做的事,然后某件事情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导致你计划不能如期完成,你会是什么感受(当然意外事件谁也无法避免)?我反感“被”字体,大学里的“被观众”我尤其厌恶,为了某个活动的气氛,强行安排学生去参加比赛,观看活动。试问,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如果别人对这些根本不感兴趣,不是在浪费时间吗?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可能我排斥别人干涉自己的想法有点“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大男子主义”了吧,是好是坏也说不清。

想起有一件很有戏剧性的事儿,我翻看自己12年的一篇日志,那时才刚读高二吧,文章结尾写道:不管自己能到哪个层次,以后我肯定会学法学。后来在考大学的时候我都忘记了这件事,填志愿虽然也填了法学,但是是以小语种为主。我现在读的学校在四川只招收法学专业,于是我把它放在了F志愿垫底,没有想过自己会真的来这里读书。可是人生就是这么阴差阳错,虽在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前几个学校分数高,最后滑到了这个学校。我也搞不清楚是偶然还是必然,自己几年前写下的计划还以为不能如期实施,没想到还真的把我硬生生地扳到这条路上,果然人生如戏啊。这个专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全国有600多家法学院,已经没有太大竞争优势,甚至可以说,劣势比较明显。法学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学,我个人觉得它消磨的时间可以和医学相比,张明楷教授说:在你们入学第一天起,你们就应该知道,你们要背最厚的书,考最难的考试,承受最低的一次就业率,更重要的是,你们必须要精神上的脱胎换骨。是的,理性,是很重要的,不能参杂着情绪,否则会无所成就。我承认,我有时候会很排斥繁多,复杂的课程,有时候感觉心累,但是我不后悔选择了它,相反我相信它会带给我许多。

我不知道是自己思想比较独特,还是比较奇葩。这半年多来,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很多的想法和大多数人截然不同,甚至我还很否定他们的思想。记得之前某位师兄问我是否以后有去竞选主席团的想法,我只是微微笑了笑,说我哪里竞选得上啊。其实我是对方面一点兴趣都没有,我觉得这些对我不会产生积极影响,只会浪费我的时间。的确,进入主席团,当个部长也不是差的人能胜任,我承认,主席,部长那些人比我优秀,但是,仅仅是在学生工作这方面,或许他们觉得对以后职场能力是个很大的提升。而在其他方面,或许以后才知道。读书,是个细水长流的事儿,收效不会像其他那么明显,但是三五年乃至十年,差距就明显了。可能在有些人眼中的我,正如“用他们广东话来讲我就是个索嗨”这句口头禅。现在我渐渐感觉自己变了,而且这种变化我刚开始根本不知道如何权衡利弊。前段时间发了条微博,大概意思是说,以前的我是个特别,喜欢狂欢,喜欢一群人一起疯,但是近段时间自己好像对此已大失兴趣。很多时候朋友叫我去happy,我都是婉拒,就算去,也是意思一下就走了,有时可能让朋友觉得我很扫兴吧。对于这,我就真的在想自己是真的老了吗,没有之前的激情,更倾向于安静的生活。的确,我向往闲云的生活,热爱自由,这是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以前的我,一点也不喜欢看书,因为看书需要静下心来,而我又是一个有“多动症”点人,除了功课,看书对我感觉是种折磨。在大学里,我唯一佩服且欣赏的人只有一个,就是宪法学陈军教授。去年的宪法课上,他对我们说:中午不睡觉?开会?你们比总理还忙,你们忘了你们上大学是来干嘛的!这句话当时给了我当头一棒,我至今记忆犹新。虽然第一年的专业课成绩还不错,但是这并不是我细水长流的成果,而是我临阵磨枪的结果,很快,我就会什么都不懂,我就会想起陈老师的话。很好,现在每天的生活几乎是相同,上课,看美剧,看电影,看书,跑步,运动,有些碎片的时间就拿来刷刷微博,看看微信上推送的好文章。对于社交这方面,适度就好。很多时候喜欢一个人做事,虽然这样会有点孤独,但是也是一种享受。昨天还有个朋友对我说,你怎么会喜欢上了孤独呢。你不是一个挺热闹的人吗。哈哈。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有时候真的会有孤独感,但是这重要吗?我很幸福,我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自由,舒适,每天坐着自己热爱的事,正如乐嘉说:梦想和坚持都不是关键,唯有热爱才能让你饱满,没有热爱,一切都是苍白的,无力的,迷茫的。我喜欢藏书,喜欢阅读,这两年买了很多书,也看了不少书,虽然我现在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我很高兴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我没有其他什么特别爱好,我又不怎么会唱会跳,也没有什么特长。在学校里,看电影和看书是仅有的兴趣,我知道这至少不是坏事。高中校训“静心练内功,潜心谋发展”或许就是这个含义。生活波澜不惊,才是最好的状态。最近跑了一个多月的步,挺累,但是酣畅淋漓的感觉真的让人释放一切。在这种生活状态下,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去我想去的地方,见我想见的人。2015年,我去了桂林,去了南宁,去了北海,去了佛山,去了深圳,2016年,我还准备去厦门,去长沙,去海口,去三亚,我以后还可以去很多很多地方,我有个目标就是在广东这四年把周围几个省的著名景点都走一遍,所有的高铁票动车票我都会留着,照片也会好好保存,这以后会是自己的一笔精神财富。这样的生活,不好吗?想起来微博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大学的目标应该是,爱人在怀,专业过硬,知己两三,四六过关。这些看似挺简单,实则要付出很大的艰辛。即便我知道“一学法律两眼通红三餐外卖四肢无力五脏俱损六欲尽疲仍要七点起床八点刷题九点答疑十分辛苦”,可是我别无选择。一切的一切我每天的生活都会告诉我。我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更期望是越走越好。我再次看了《肖申克的救赎》,里面说: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我想说,希望的反义词不是绝望,而是世俗化体制化,就像你不如意的工作你厌恶的生活你想离开的城市,起初你讨厌它,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我希望每个人在不满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改变它,不要得过且过,安于恶劣的现状。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我以前做错了很多事,辜负伤害了很多人。我是个很倔强的人,以前我从来不觉得自己错,也绝不会认输。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那么多的事情之后,我只能自我剖析,自我反思我渐渐地明白了自己错在哪里,我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幼稚可笑。不过这一切都是过去了,我很庆幸我还有机会去改变,去填补漏洞。谢谢你们。还有我的很多朋友,因为身处千里之外,我们都在各自的道路上奔跑,身不由己,虽很少联系,但我们从未忘记。之前的我以为一起玩,一杯酒,就可以交个真朋友,其实我错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即使久未谋面,再见之时,依然能够把酒言和,促膝长谈,我相信你们的想法亦如此。朋友,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寂静的我独坐在寂静的夜,那些生活的影子便不期而至,眼窝里就会涌出泪水,提笔则更是泪流不止,毫无办法。因为,一个平淡的词语,常包藏着无数寒夜里的心悸。我想,能够悲伤也是一种权利。但是,满足蜂拥而来。——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

大学生的感悟 篇2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增加课堂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 尽量以读为基础, 让学生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注重调动学生自觉学习。例如教学《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 在了解剧本的特点、读通课文、了解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后, 笔者要求学生进行情境演绎, 让学生通过对剧本的钻研达到了解人物个性特点的目的。在表演的过程中, 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通过对剧本的演绎达到熟悉课文, 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的目的。

(2) 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 增加多媒体设备,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课文的印象。例如在教授课文《番茄太阳》时, 通过视频课件的插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太空环境和自己所生活的星球,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设置疑问,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中, 多设置疑问, 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自己找答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的教学时, 教师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拿一个被水滴滴出小孔的石头给学生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让他们对文章产生兴趣,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而增长知识, 提高感悟能力。当然对于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 是通过日积月累实现的, 只要阅读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对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课后问题都掌握了, 就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

三、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 只有把学生作为主体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活动时间,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展一些活动,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 在课文《詹天佑》中, 文章开头第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句话统领了全文, 在学习课文之前, 让学生抓住这句话中的关键词, 并进行解读, 通过学生对文章的自主阅读,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把握全文的能力。在阅读完全文后, 让学生进行课文的复述, 并且挑出文章中的关键句对文章的第一句进行解读,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

四、加强学生对于语言的积累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丰富语言的积累。”这是教师的任务, 也是小学阶段对学生感悟能力培养的关键。只有在学生自身的阅读量达到一定基础的时候, 才能培养起学生对于语言感悟的能力, 体会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很多教师注重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而不强调积累, 其实语言本身就是一个运用的过程, 只有在达到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才能够对语言进行灵活运用。不论是对于阅读量的积累还是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是片面的, 以量为基础, 理解为前提, 学生的感悟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五、加强学生间的阅读交流

学生的阅读乐趣在于分享, 而这种分享就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阅读增加乐趣, 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 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例如,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名著《一千零一夜》的阅读, 然后定期开展一些讨论会, 鼓励学生说出对其中某个或某些故事的看法, 让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而教师起到的是一个指引的作用, 不评价学生的对错,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 品尝到阅读的乐趣。

综上所述,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把握教改的方向, 针对小学阶段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活动。应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精神, 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 让学生的阅读得到量的积累, 对阅读产生兴趣, 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尊重学生感悟的权利 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尊重学生;感悟

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学生是在被动的进行学习,总是等待着教师的灌输,没有多少自主锻炼的时间和机会。这样的语文教学,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出来了,但是却戳伤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造成了人文教育的失落。而如果让学生对所学的文章从表象的感知,到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就能使学生由知、而觉、而悟,由渐悟到顿悟,到融会贯通,这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一、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

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蜘蛛》一文中有两节分别描写蜘蛛捉飞蛾和蜘蛛被细腰蜂捉住的内容,其中有两个动词用得令人叫绝:“一个飞蛾投到网里了。”在理解此句“投”字的含义时,我让学生把“投”换成“落”“掉”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这一换一读中,很快理解了这个“投”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飞蛾是无意中自投罗网的。还有一句话:“有一回,一只细腰蜂悄悄地飞来,振动着翅膀向网上撞。”这个“撞”字与“投”的含义则大相径庭,它生动贴切地写出了细腰蜂可不是无意地自讨苦吃,而是为了活捉蜘蛛故意设下的妙计。为了让学生能落理解到这层意思,我便让他们把“撞”换成“投”“碰”等词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兴趣盎然,并很快在比较中理解到了细腰蜂重撞蜘蛛网的良苦用心,改成其他词效果会差一大截。

二、积累情感视野,享受阅读乐趣,促进综合发展

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往往都是丰富、深邃的思想感情的载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体会、感受文章传达的情感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必由之路。然而,作者的爱恨情仇,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学生未必都曾经历,也未必都需经历。阅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丰富情感阅历的过程。通过阅读,了解芸芸众生、社会百态,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求作者心灵的轨迹,找到与作者的共鸣点,深入感受文章的境界,挖掘出作品所蕴含的美。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第一感觉,即作品给他们的最大震撼。有时也许出人意料,甚至有失偏颇。如《一碗清汤荞麦面》中的人物形象给人印象非常深刻:善良真诚的老板夫妇,自强自立、懂事孝顺的兄弟俩,朴素坚强的母亲。可是也有学生完全忽略了这位母亲。教师不能对此置之不理,但也不能把自己的感悟或者教参的说法强加给学生,而应让他们各抒己见,在倾听与言说的过程中获得真知灼见。读《做日本第一流的》,他们恍然大悟,只要志存高远,普普通通的“我”也可以成为第一流。无论他们的结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本,而是走近生活、走向社会。学生不仅在情感的熏陶中享受着阅读的乐趣,在切身的体验中形成自己终身受益的质疑品质和释疑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树立起作为学习者所应有的岗位责任意识,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运用联想,启迪创新思维

联想:是由某人某事而想到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概念而引出若干其他相关的概念的思维过程。具体训练学生由此及彼、由己及人、由人及社会的思维模式。联想是创造思维的重要因素和重要的思维途径,而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通过联想、想象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性、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联想的方式很多,现举例如下:

如同一联想:由同一事物、同一概念进行的联想。如我们学过的《过万重山漫想》作者第一次穿越三峡而联想到第一个——第一次穿越三峡是在什么时候?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是谁?由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联想——由此我让学生联想到所有的“第一个”的思维训练,然后让学生以“第一”为话题作文,学生写出了丰富的“第一个”,如:第一次包饺子,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吃汉堡包,第一次离家求学等等;由学习苏轼的《石中山记》、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写作《走进苏轼》、《改革家王安石》、《我读欧阳修》等练习,使学生由联想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训练,从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敏锐性和灵活性,学生为了写得好一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而使学生的视野广阔了。

四、充分利用各类“教材”塑造创新性人格

创新性人格,是指创新性人物那种独特的创新个性,如对创新的现实态度,对创新的意志表现,对创新的情绪特征以及对创新的理智行为等。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带领学生感悟文章人物形象,感知作者思想感情,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创新性人格:

1、学做正直的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如通过《藤野先生》感悟鲁迅先生的爱国热情及藤野先生的公平正直、求真务实的精神。

2、具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培养学生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和独立求生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唤起学生强烈的国家生存意识,在教学中与如香港、澳门的回归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就会明白他们所担负的责任就是努力汲取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将来为祖国振兴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具有合作精神。随着人们生活范围的扩大,合作精神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在组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相互协作、恪守集體纪律、乐于交往等品质。语文学科内容繁多,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也很多,各种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往往相互渗透,但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努力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我的大学感悟 篇4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我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感悟了,可是因为总是觉得自己的阅历还不够,或是预感到自己还会有更多奇特的经历,不想落下与同学们分享吧,亦或是因为自己懒,所以迟迟没有动笔。感谢记者团的同学们,让我终于下决心写这篇小心得了。

2007年9月,我带着对高考结果的些许失落,同时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了我们的校园。军训过后,正式开始了我的大学校园生活。可能是和小时候受到的家教有关吧,我每走一段路之前都会问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什么样的程度算是合格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明确方向,让自己不会太迷惑。逻辑上推理就是,人一迷惑就容易焦虑,一焦虑就容易萎靡,一萎靡就容易影响自己的理性分析,就容易让自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基本上我每做一件事之前都会先回答自己提出的两个问题,然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比是在做一道证明题,证明自己有能力达到既定目标。

来结合我自己谈谈我对大学生活的小感悟吧,我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其他领域也不了解,所以我接下来谈的专业学习只会涉及到经济管理和英语方向的学科啊,真的很抱歉。

第二个感悟就是对目标的确立。很多学弟学妹们都问我以后毕业了做什么工作啊之类的问题。我每次都说这谁能确定的了啊,没有谁能把自己规划的那么精准,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生活环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我们自己对自己都还拿不准呢,更何况我这个外人了,我怎么能帮你们做策划呢。对于目标的确立我是这么看的:首先要结合兴趣,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系统的学习,即使你不是相关专业的学生。比如说我认识几个朋友,他们学的是贸易专业,但是对股票很感兴趣,所以现在都在自学投资学,这就是很好的榜样啊,往往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效率更高,而且效果更好,还有动力。很多同学都会说,自己没有感兴趣的东西,那么我的建议就是先把自己的专业课学好,这里的专业课不仅仅是自己的课本,其实更重要的是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案例分析,同时专业课也不仅仅是课程表里的那些课程,我觉得经济管理类的专业都是相通的,都可以算作专业课,管理专业的同学要懂营销,营销专业的同学要懂贸易,贸易专业的同学要懂理财,财管专业的同学要懂会计,会计专业的同学要懂管理,依此类推,所以对于专业课的学习不能局限。有句广告词说的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用逻辑分析这个结论,我们可以知道:读书的多少可以决定视野的广度和思维的高度,思维的高度又可以决定志向的高远,所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由此我们又可以知道了,在大学里学习不仅仅要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来扩展视野,可以是名人传记,或者案例分析,或者是跟课本相关的练习集。不要怕学的东西太多太杂,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就是,技多不压身。我在大二的时候想过注册一个公司做营销策划,但是运营这个公司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于是我就自学了管理、营销还有财务方面的知识,最后虽然公司没开成,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知识,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方法还挺不错的,为自己设置一个环境,让自己更有动力和针对性的去学习。

第三个感悟是对个人精力的分配。很多同学只认为大学生活仅仅是在校生活的这段时间,我认为这是片面的。其实大学生活是具有连贯性的,包括在校生活的时间,同时还包括假期的时间。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合理分配自己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精力。对这个我觉得在校时间要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因为这是很长一段可以很自由的花心思在学业上的宝贵时间,身边有同学和老师的帮

助,可以及时与他们沟通,对于那些社团没有必要全部参加,挑自己感兴趣的参加,同时光有兴趣还不行,还要看社团负责人的组织能力,看这些活动值不值得自己花费精力去参加,对于学生会或者团委的工作,我会在下面的内容里解释。至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认为这是我们在假期的主要任务,因为这段时间短暂而且离开了学校往往很难集中精力学习,所以参加些实践活动,长长见识是很好的选择。而且我认为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积累和机遇的关系,平时我们在学校积累各方面的知识,为的就是等待有一天,一个机遇会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机遇不会总是眷顾同一个人,所以积累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做学生的时候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当机遇来临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浪费它。

第四个感悟就是想驳斥一下学习无用论,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死学无用其实是因为我们还没达到运用的那层高度,或者干脆就为自己犯懒找一个借口罢了,书到用时真的是方恨少啊。我曾经无数次质疑学习的用途,我认为学那些古典理论会制约我创新。比如说管理课吧,我就觉得环境不一样了,那些管理大师的理论不一定就能适用于当今社会,直到后来在工作中坐到了所谓的领导的位置上,真正带领一个团队发展的时候才体会出来了,要是不打好基础理论的基础,就不会有创新,更可怕的是有时候我们明明在重蹈前人的覆辙,可我们却在天真的认为我们是在创新,后果的不堪设想的。所以学习很重要,我越来越觉得学习这东西它不像小时候感觉那么神圣了,它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我们现在的职业是学生,学习是我们的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掌握些“工具”,这样毕业以后我们便能在工作中高抬着头,自信满满了。

第五个感悟就来谈谈关于社会实践的话题,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就是学校的级别。不得不承认,我来自一所三本级别的学校,在很多人看来这个级别的人竞争力不会很高。但是我在大二的时候就成为了李阳疯狂英语最年轻的培训讲师,同时还成为美中贸易发展协会海南分会的商务经理,现在还获得了汇丰银行中国区总部的实习机会。这些小成就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是我这样级别的学生能够取得的,可不得不承认,事实就是如此,呵呵。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往往很不准确,很多人仅仅看最外层的“包装”,却忽略了“产品”的质量,但是公司是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所以他们会更看重内在的“质量”,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校的同学看不起我,而我却很幸运获得如此多的实践机会的原因。因此我要分享的感悟就是:不能妄自菲薄,要保持自信,我就觉得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没有人可以打击我的自信心,但是有很多时候我自己也会没有自信心,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自己学习的还不够,对于一些知识的积累还很不到位,往往心虚就是因为对自己的真实情况太过于了解了,呵呵,所以大家看,学习还是很重要吧。

第六个感悟就是我对学生会和团委的认识。刚上大学的同学都会很积极的报名参加学生会或者团委,这里面有两种人,一种是觉得风光,干好了能获得很多荣誉,还有一种是想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我做面试官的经验,不管哪一种人,基本上回答报名原因的时候都答第二个答案,呵呵。其实这两种同学的想法都是对的,关键在于自己对学生工作的认真程度。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主张大家参加学生会或者团委这样的学生组织,因为大部分时间的工作效率都不够高,会影响学业。但是现在我的思维转变了,我觉得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参加学生会或者团委的工作也是个不错的尝试,因为能接触更多的人。其实我们学课本上的知识很简单,只要用心学都不难,今后的工作中真正难的是与人打交道,人与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做事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所以与人沟通是门艺术。有的同学自感觉自己很内向,不喜欢接触新朋友,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在校园里,没有利益冲突,没有经济指标,不用怕失败,要尽可能多的与人沟通,锻炼自己说话的表达能力。其实对优秀口才的定义很简单,不是使用复杂的辞藻,而是用简单的通俗易懂且富有逻辑的表达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采访大学老师的感悟 篇5

他是一名优秀党员,也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楷模,他对工作的认真与负责,是每个老师值得学习的,同学有问题她一定尽量尽的解决,把同学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老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重。

教师讲求奉献,党员教师更应讲求无私奉献,毫不为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党员教师,他就是我们此次活动采访的物电学院应用电子的班主任杨正波老师。

在学校的生活上,杨老师坚持不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关心体贴每一个学生,不仅仅做好了一个老师,更是尽到了一个党员的职责,每次的积极分子评选都会和我们在一起,更加的公平公正。在思想上,杨老师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基本理论作为他行动的指南,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他有着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坚持党性,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艰苦奋斗、廉法、奉公的高尚品格和开拓进取、求实务实的优良作风 在开始采访中同学首先针对入党动机问题对杨老师提问。有一个问题是:“请问杨老师当初如何想到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个问题杨老师表示对于入党问题的考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里过程中有很大的挫折。杨老师说对党的认识是一个从不全面到全面、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他是在当教师时阶段递交的入党报告。当时对党的认识是朴素的,即觉得人活着要有信念。很多人都有宗教的信仰,而入党

则是以共产党作为自己的信仰。入党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柱,是对马列主义的认同。杨老师说她最主要的入党动机是她赞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众所周知人民是最广大、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如今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而共产党的这一宗旨是值得信仰的。人生在世有两种需要,一是被爱被关心的需要,二是被别人需要、关怀别人的需要,缺一不可。当一个人不能再为别人提供帮助时人生的意义便无法体现了。为人民的服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自己精神的服务,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请问杨老师对这次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看法?”对于这个问题,杨老师觉得这次的活动是和以前的“三讲”教育活动是一而贯之的。它与“讲正气、讲政治、讲学习”是有内在联系的。活动的主线贯彻“三个代表”思想,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的。这次的活动是党对自身的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与自我纠错。我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要长久地保持活力需要有一种机制。内外兼修的反省显得尤其重要。在以前有毛泽东同志的“整风运动”,现在时代虽然变迁了,但活动的目的相同,能促进我党的进步。这次的活动有三个环节:学习、评议和整改,它们是有机的整体,诣在将信念转化为行动,只有信念转化成为行动才有成效。仅学习讨论而无行动实践是走过场的行为,这次的活动是认识和行动的统一。在本次采访中,我被杨老师竭诚为同学服务,舍小家,顾大家,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党员是党的基本组织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党的所有工作要依靠党员去完成,因此党的先进性要通过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

我们最后请杨老师以教师的角度对我们提出对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杨老师建议我们,在这一阶段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要做学习的榜样,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在各方面发展。第二,要做人的榜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人诚实守信,做事认真负责。做党员的基本标准是心中有他人,要做好党员要从基本的做人标准做起。现在有的党员的主要问题是口中先进而最低标准却没达到。第三,要做进取的榜样,作为学生党员,要有目标和追求,要有进步的计划,在平时要将优点发挥到极致。今天的采访活动对我们学生党员来说是受益匪浅的,使我们在与教师党员的交流中得到一些理论和思想上的升华。我们这次的采访活动从入党动机开始,围绕这次的先进性活动展开,最后杨老师对我们还提出体现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我们从这次谈话中了解到了要做一名合格党员所要作的努力,也体会到了老师对我们学生党员的深切期望。

当然,我们有人问到了许多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比如是考英语四级的问题,老师的回答是:我们大学时候考四级相对于现在可能稍微容易一点吧,不过不管是怎样,在考试之前的两个月就要准备开始系统复习,从单词到阅读训练,必须要有个规划,我那个时候有个习惯就是训练自己在多少分钟之内就要做好一类题,如我必须要在二十分钟内做十五道单项选择之类的,毕竟四级考试时候时间还是相对来说比较紧迫的,必须得抓好时间点。我个人觉得学英语必须要有一定的语感,语感算是蛮特别的东西,我大学时候英语语感不是很

强,但大多时候我都是靠第一感觉答题,例如一道单选,即使我单词并不很清楚,但我还是觉得它放在这个空白处会比其它单词都来得合适,所以语感也蛮重要的吧,现在大一空余时间也蛮多的,你们可以平时多看一些美剧,或者听多一点英语听力。

一学期下来,同学们觉得闲暇的时间比较多,我们应该怎么利用好这些时间呢?

老师的回答是:首先,大学四年里,我们一方面要学技术,另一方面就是要学做人。学习之余呢,还可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学校的一些社团以及一些兴趣协会,多一些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多认识一些人,互相交流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情商。在大学里,大一大二的课外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到大三大四有专业课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锻炼的机会了,所以你们现在要好好把握现在的课外时间,现在不是有外联部之类的社团吗,多参加这种与外面社会打交道的社团,与外面接触,是一种很好的体验的还有很多同学心里都有个疑问——我们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老师对这个问题,想了一会说:首先,一个比较现实的是拿学位,为了以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另外一个是学会做人。学会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培养自己的情商。未来的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你的情商,情商对于立足社会是很重要的。上完四年大学,我们一定要感觉到自己成熟了,不能上完大学后,回头想想,好像还是高三刚毕业一样,是吧。

那么关于我们大三大四以后的学习方向,老师您能给我们指导一

下吗?应用电子的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个方面上呢?

答:电子行业的前景还是蛮明朗的,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到现在的电子产品是越来越多了,学习电子,最关键的是夯实基础,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更好的发展,所以不要小看现在学的任何一个学科,把它们学好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你们的专业课。

通过这次采访杨老师,我们学到了很多,不论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还是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这使得使我们更加热爱党,跟党又靠近了一步,让我们用真诚的心来感谢我们身边平凡而伟大的党员老师,让我们在心中充满希望和信心,坚定像党靠拢的信念,用党员的标准来塑造全新的自我,接受党的考验,争取早日成为像千千万万舒老师那样的共产党员,也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想要获得“共产党员”这份殊荣并不简单,要想拥有这个光环,就必须承载起这相对应的一份责任,必须挑起这份重担,想到别人所想,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将其做得更好,想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就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实现自己的价值,完善自己,强化自身,用不同于常人的要求对待自身。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履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敢于付出,乐于奉献,不计较得失,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证明一切。我们身边的党员并不是高不可及的,而是普普通通,工作于普通的工作岗位之上,但是却发挥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她们不求名利,不计较得失,只求为大家服务,她们有着崇高的理想,蕴藏

着无穷的力量,愿意为国家的建设奉献自己一切的力量,为国家争光添彩。

大学军训的心得感悟 篇6

秋风拂过,体育场上绿浪滔滔,我们正在训练场上接受着大学第一课——军训的考验。

太阳下,操场上。一身迷彩服,齐步走,正步走,站军姿,唱军谣。奔跑的身影,挥洒 的汗水,都在诉说着目前正在进行的军训生活。即使我们汗流浃背,手脚麻木,我们仍然认 真面对,坚持训练。20 多天的军训,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吃苦耐劳。

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 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次的军训让我对这八个字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识。第一天,看到教官步伐整齐的 向我们走来,站在旁边一起听国歌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热血沸腾。操场上,教官们顶着炎 炎烈日大声呐喊,细心教导,一遍遍演示,帮我们一个个修正姿势,绿色的帽子下是不比我 们少的汗珠,他们是军人,他们竭力地完成国家、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不在困难面前有一 句抱怨,履行着军人的天职,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动着我们。敬业 —— 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 工作,今后我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勤奋读书,学有所成。通过这么多天的军训, 同学们之间渐渐熟了起来,刚来学校的生疏感渐渐淡了,以后我们会更熟悉,以后我们要在 一个集体里一起生活学习四年,只有彼此真诚,友善待人,才能建立起珍贵的友谊。军训仍 在继续,每天晚上我们和其他连坐在一起拉歌,我们闹着教官唱歌,和教官也有了越深的感 情。军训的日子又苦又累,我们互相帮助,距离在拉近,成长在继续,尊敬师长,听从教 育,服从管理,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的友善之心 社会 主义核心 价值观是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的主流意 识形态, 是公民思想道 德建 设的 核心,是当代 青年正确 的价值取向, 我们作为 大学生,毫无 疑问要树 立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训练场上,教官、老师和我们以我们的 爱国之心、敬业之举、诚信所表和友善之为感染和鼓舞着彼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和彰 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

“少年强则国强”,团结友善,强身卫国的军训精神会长存在我们心中。

走进学生的内心感悟语文 篇7

一、语文教学以“活”为本,以“情”为首

在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针对学生的特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感悟语文、品味语文。“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惟有“活”才能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吃透教材,研透学生,真正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轻松愉悦中提高学生对字、 词、句、篇的积累和对语感、品质的积累,在春风化雨般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把语文教学的灵活性、 实效性、创新性融进在语文教学中。对不同的题材文体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年龄、心理、基础、学习能力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与方法,真正的烹调出与教学实际相适应的“满汉全席”,充分运用PPT、电子白板、微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让学生不仅乐于接受更易于接受。大家还记得吗?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有一个经典的专题节目叫做“开心学国学”,把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富有现代气息的国学大餐呈现给大家让人大开眼界、陶冶情操、 荡涤性灵,从中学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知识,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浩瀚博大,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延续的新精神和新希望。2014年7月6日《中国成语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一档语言文字类的电视节目新品牌,再掀传统文化热潮。抓住“成语”这一中华文化的语言精华深做文章 , 用轻松愉悦的竞赛形式向大众传递成语之美,吸引全民的参与和关注,让成语这一“语言冷门”成为了“文化热点”。晋级比赛的优秀选手有90% 是年轻人,带动了青年人热心传统文化的风潮,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生活处处皆语文,相信老师们也能从中领略到创新教学的新曙光与新模式。

语文是充满了智慧、思想、人文精神的一门学科。感悟语文, 以情为重,语文教学是认知活动,更是情感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验到了自我价值。古人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满于海”,观语文教材则情满每一篇,师生人人皆有情,教师难道不会凭借着师生之间的相容力呈现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吗?教师难道不会凭借着对学生的感召力、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和智慧的主动力去汇聚成诚挚的情感纽带吗?难道教师不会自然而然的把教材融入师生们的思想、学习、生活中吗?难道教师不会触动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精华汲取并用向善的力量指引他们成才成人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吗?学生们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会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加上教材的丰富情感, 就会自然流露对教材和对客观现实的人之常情,这难道不是语文教学绽放出的灿烂火花吗?

二、语文教学以“养”为重

徜徉在世界文化的长河里,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一颗最璀璨最硕大的光彩夺目的明珠,中国文化以极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闻名于世。那魅力是什么呢?是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语文教学就应承载和发扬这种魅力,不断地用以滋养学生的心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品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以优美丰富的语言感染学生,更用讲故事的形式把文学典故、传奇历史、励志故事在恰到好去的和学生分享,不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更能调动他们的兴趣爱好,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渊博的知识激励学生,用精湛的教艺启迪学生,让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的探索求新知的优秀习惯,指引细心品味知识的真谛,指引学生认真品赏语文学习的价值,具有“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这难道不会是语文教学理想效果的崇高追求吗?这难道不是引导学生用内心去真正的感悟语文吗?古人曰“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古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古人能如此勉励警示自己,而今天的我们尤其是莘莘学子应该从中吸取点什么吗?试想想:这三面镜子里看到自己的什么形象吗?能不发人深思吗?这些古文化难道不是中华文化的渊源与精华吗?难道不富含着吸引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神奇魔力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也激励我们自强不息、心怀大志吗?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自己心里怀有“春天”、永驻“太阳”才能把“阳光”撒播到学生心里,只有自己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艺、 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才能真正拥有为人师昂首挺胸的脊梁;语文教师要想成为讲台上的一道最美的风景,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必须俯身潜读、超越自我,把自己的人格美、形象美、知识美、语言美、PPT美、微课美等融成师表美,在学生的面前充分展示那迷人的情感信用、人格信用、智力信用,以言传身教陶冶学生,让学生人人能成才,个个能出彩,让语文教学成果辉煌!

走进学生内心,引导学生感悟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生活因语文而精彩!

摘要: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本文从两个层面进行论述走进学生的内心感悟语文,第一,语文教学以“活”为本,以“情”为首。第二,语文教学以“养”为重。

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篇8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感悟能力的训练应该从哪儿入手?这是把训练落到实处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实践告诉我们:语句训练是加强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最基本的训练,它既是字词训练之后的延伸与发展,又为段篇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词语训练,融词于句

语句训练必须以词语为基础。在阅读过程中,要理解语句的意思,如果仅停留在字面上是不够的,因为词一旦组成语句,它的含义就发生了变化。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课文中“雪中送炭”一词,本意是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引申义是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在课文里,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对词语本意的理解是不够的,还应该跟具体语句联系起来:“是您(朝鲜大娘)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志愿军)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在战士们极度饥饿,非常需要吃的时候,是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在这个词语中,“炭”不是指炭火,而是指大娘送去的打糕,更是包含大娘(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无限深情,由此让学生理解雪中送炭的引申义。

二、训练造句,引导创新

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更是要充分利用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让学生练习造句。除了课文后的练习要求学生造句外,还可选一些常见的词语让学生练习造句。造句的方式是多样的,除了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造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练习口头造句,特别是在课堂上要多腾出时间让更多的学生练习口头造句。

如,在教学“津津有味”这个词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形容趣味很浓厚或很有滋味的样子。也指吃得很有味道或看得、谈得很有兴趣。因此,在指导学生造句时,除了用于吃东西感觉很有味道外,还可以让学生拓展到生活中去,提供更丰富的情境让学生选择造句,如:听故事、听演讲时兴趣很浓,看表演、看电影、看电视时很有兴致,讲故事、讲笑话等很起劲、有味道的样子,都可以用上津津有味,这样,学生的思想开阔了,造句的内容自然也就丰富了。提示一定的造句情境,这仅是造句训练的一个开头,关键的一步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闻所感,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唤起学生创新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新的造句情境,去尝试新的表达形式,把学生的生活情境,自身情感,和谐地融于语句训练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三、写话训练,促进发展

应该说,学习课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学习课文中的语言。打开我们的语文课本,或是文辞优美,或是感情真挚,每篇课文都是训练学生感悟语言能力的好教材,仅限于理解思想是不够的,除了要理解语句所表达的内容,还要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规范的形式,多样地、生动活泼地表达句式,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内化,发展学生的语言。

如,课文《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水的一段话:“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清得仿佛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个长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方法,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在这三个字前面,都有个“真”字,后面都有个“啊”字,从思想内容上看,表达了作者对“静、清、绿”的漓江水的赞叹。如果课堂教学仅满足于此,将是对课文资源的一大浪费。教学这一段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练习,如“公园里的花真多啊,像——。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像——;公园里的花真美啊,像——。”“妹妹的眼真圆啊,圆得像——;妹妹的眼真亮啊,亮得像——;妹妹的眼真纯啊,纯得像——。”学生通过多媒体真切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再加上有课文内容可以模仿,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当他们把自己所想到的、所感受到的写下来时,他们所学的知识便得到了运用,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动笔的过程就是学生创造的过程,他们实际练笔的时候,不仅可以吸收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还可以用上过去学的,或者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优美词句,当他们读着自己写的那段话时,一种感受美、表达美的满足感便油然而生了。

通过仿写来感悟这种句式在表达上的功用,当学生仿写后对这种句式有了较深的印象,并有点成就感,再回头来读课文中的语句,这时候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就会更深刻,就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优美的语句,就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对语句的理解才会更到位。

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实践,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那么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钟定强.阅读教学重在以读促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03).

上一篇:农村低保下一篇:泌尿外科出科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