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加强基层公安警务保障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对加强基层公安警务保障队伍建设的思考(精选8篇)

关于对加强基层公安警务保障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1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古至今,是历代军事家在运作战争前的首要任务。公安事业的发展壮大,以警务保障为基础,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务保障工作所涉及管理的内容是后勤上的所有事务,服务的对象是领导、机关人员、基层一线民警。新时期新阶段,公安警务保障在加强公安被装、固定资产、车辆管理、基层基础建设等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软实力,加强内部管理,逐步完善各类制度,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一名基层公安警务保障民警就新形势下的公安警务保障队伍建设谈几点看法。

任何工作大到决策研究,小到具体执行,归根结底都是人的事,每件事都是由具体的人去操作,具办人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素质,将直接决定需要办理的事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警务保障工作首要就是狠抓队伍建设,挑选“精兵强将”,建成一支勇于开拓、富于实干的高素质警务保障队伍,使警务保障工作更好地为公安工作服务。

一、建设学习型队伍,提高警务保障队伍的业务素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就是获得知识、技能的活动。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聪明才智的过程。

(一)落实学习制度,强化业务素质。一是学习要有计划性,要有学习制度,对业务学习的内容、要求、组织方法等进行统筹安排,确保学习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二是落实学习日制度,每周固定相对集中时间对上级一些重要文件、方案组织学习;落实检查讲评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讲评,督促大家学习;落实学习交流制度,对警保民警的工作总结、经验做法评审,组织一些好工作方法交流学习,而后组织大家进行评议,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二)坚持领导带头学,带动民警主动学。一是警保领导要有自我提高的想法和行动,摆正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研讨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用新眼光理解古人“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经验总结,尊重学习的应有地位,认识学习对工作的促进作用。二是带头学习,学理论、学管理、学业务,结合实际,拓展思路,务实创新,提高思想素质和管理水平,形成“讲学习、学模范、找差距、比贡献”的氛围,带动民警学习,不断提高警务保障民警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三)强化培训力度,严格考核指标。一是建立健全财务、装备、基建、采购、固定资产、仓储、应急保障等业务知识培训制度,尝试在警务保障民警中设立职称,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职称,优先提拔任用;二是定期举行信息化业务比武竞赛,以赛促学,将成绩纳入警务保障部门绩效考核,晋升晋级培训中相应加入业务学习内容,力争达到警务保障部门民警会上机操作、业务流程基本知晓的目标,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设创新型队伍,激发警务保障队伍的工作活力

创新是在新的观念支配下、运用新的方法、开辟新的途径、实现新的目标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警务保障部门要结合警务保障工作发展趋势和公安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研究经费保障“配额化”、装备投入“精确化”、后勤管理“全息化”等警务保障创新和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警务保障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坚持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一是调查研究是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渠道,只有切实了解警务保障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最终助力公安工作。警务保障民警必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确保调查材料的真实性。二是树立全局观念,确立“一盘棋”思想,避免分析问题产生片面性,解决问题出现盲目性,确保工作思路的科学性。

(二)加强日常分析,超前部署安排。“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体现了公安警务保障工作的超前性。一是新时期的公安警务保障工作,不仅要准备“粮草”供应“兵马”,更需要对“兵马”运动的方向、方式,“粮草”配备的数量、种类等进行超前分析研究。要做到警保工作的超前性。二是要建立健全日常性、阶段性的研判制度,要对全年公安工作的目标了然于胸,对具体警保工作作出阶段性、超前性安排,有计划、分步骤进行。

三、建设廉洁型队伍,坚定警务保障队伍的职业信仰

廉政建设事关公安工作全局,是作好各项公安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一)加强政治修养,树立廉洁意识。警务保障民警应坚持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根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严格标准、严格措施、严格纪律;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时刻牢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宗旨,时时自重、自省、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真正理解、支持、参与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打造风清气正的警务保障队伍。

(二)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健康情操。一是立德立言,保持高尚人格。立德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为人处世、修身养德,在责任要求、纪律约束、个人形象方面不能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同时要坚持诚信,要加强团结,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修正自我,言行一致,团结同事。二是克勤克俭,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警务保障民警应增强节俭意识,在勤奋节俭中保持形象,做廉洁奉公的模范。三是清正廉洁,律己慎行。警务保障民警应加强个人修养,做到廉洁自律,培养健康、高雅的生活情操,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三项纪律、五条禁令等警纪条令,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清贫,抵制不正之风的袭扰,抗得住庸俗关系的侵蚀,在纷杂的社会关系中明辨是非、鉴别美丑,保持清醒,培养高尚的个人情趣,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不参加任何色情、赌博或变相赌博活动,在赞扬声中保持清醒,在奉承声中保持自警,在诱惑面前保持坚贞。

(三)加强职业修养,树立奉献精神。热爱本职工作是干好工作的前提,警保民警应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尊重自己的岗位,对自己岗位勤奋有加,不求功、不求名,始终心怀奉献精神。一是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基层公安机关警务保障室具体负责全局的经费预算、财务管理、装备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等多项工作,所以警务保障室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领导科学决策、科学理财提供准确地数据和参考,保证经费投入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当好“内当家”。二是当好保障的行家和里手。基层公安机关警务保障室应始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弘扬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和“服务、求实、勤俭、廉洁”的警务保障精神,学习朱爱民,做一名警务保障好民警,促使民警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引导民警履行职责,熟练掌握被装系统、装备系统、固定资产系统以及财务人员的应知应会,积极探索警务保障新机制,努力当好保障的行家和里手。三是当好民警的后勤和帮手。基层公安机关警务保障室是基层的综合管理部门,和实战单位有着密切联系,所以要立足本职,贴近基层,高效服务。

关于对加强基层公安警务保障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2

一、当前车间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 车间技术干部缺乏, 不能适应车间管理的需要

把车间做强, 需要的是集知识型、专业型、思维型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这就对车间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还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是车间干部的专业素质不高。在我段221名车间干部中, 本科文化只有27人, 占12.2%, 大专文化虽有89人, (但相当一部份是学非所用的函授文凭) , 占40.3%;中专文化有77人, 占34.8%;而具有专业特长的助理工程师只有80人, 仅占36.2%;工程师仅有7人, 占3.2%, 车间技术力量的薄弱, 不能满足车间专业管理的需求。

(二) 车间干部管理思维落后, 工作手段简单粗放

车间绝大多数干部由以前多个小车间的原班人马整合而成, 虽然小车间主任、书记升格成大主任、书记, 增加了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级别提升了, 岗位增加了, 但这些调整与变化, 并没有带来干部综合素质的实际提升。多数干部的管理思维、管理手段仍停留在小车间的管理水平上, 抓工作靠的是老经验, 管理形式单一、粗放, 制约了车间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 车间干部的管理职责不够明确, 作用发挥不好

一是车间主任的管理权限不明确。每个车间有10多名干部, 如何调动和发挥他们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合理分解车间在安全上的压力, 对车间主任来说, 管好、用好这些干部至关重要。但由于没有明确车间主任在干部任免、职工调配、奖惩等相关权力, 使车间主任履行职责的能力和管理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副主任分工不明, 责任界定不清。每个车间现有2-3个副主任, 他们大多是原小车间的党政正职, 改任副职后, 个别同志或多或少带有一点思想情绪。由于分工不明确, 责任界定不清, 工作主动性不够, 与正职交流勾通少, 抓工作单一, 日常只是履行了安全包保和安全监控的职责, 而对分管的职教、班组建设等基础性工作考虑较少。

(四) 车间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包保与专业管理的关系

当前车间管理中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 即, 抓现场、抓安全是车间干部压倒一切的唯一任务, 形成车间干部人人抓监控、抓包保, 而在提高职工素质、现场技术指导、班组管理等基础管理方面处于无人抓的状况, 使车间专职干部作用单一, 专业管理形同虚设。

二、强化车间干部的队伍建设,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车间干部队伍

(一) 以选拔、培养、培训为手段, 建好车间干部队伍

1. 配好车间主任, 确保一方安全稳定

车间主任能否胜任新体制下做强车间的要求, 其综合素质、管理水平、驾驭全局能力的高低至关重要。因此, 必须把综合素质好、思想作风正、业务技术精、敢于管理、群众信赖的优秀人才选拔到车间主任岗位上来。近两年我们在选配车间主任 (书记) 过程中, 既考虑了学历、年龄等因素, 但更注重工作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在我段37名现职车间主任 (书记) 中, 都具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和较强管理能力。这部份干部担任车间主要领导以来, 工作成效十分突出, 在保安全稳定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培养后备人才, 优化车间干部的知识结构

其一是通过每年分配一定数量且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到车间工作, 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使他们安心在车间发挥所学专长, 以逐步扩大车间专业人才的储备量;其二是内部培养, 挖掘人才。重视工人技师的培养工作, 将是否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作为优先聘用车间技术干部的参考依据之一, 以鼓励职工积极学习业务技术, 争考技师, 使技师或高级技师在车间干部中的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3. 强化业务培训, 提高转岗干部的业务素质。

针对车间整合后干部转岗较多, 不利于专业管理和对现场检查指导的实际, 应及时对车间干部进行转岗培训、考试, 重新确认上岗资格。目前, 我段已对调整到车间安全员岗位的40多名干部集中进行了工规、技规和既有线施工管理办法等安全知识的培训和考试, 并重新确认上岗资格, 使安全员更好地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二) 以当前开展的“学标明责”为突破口, 全面提升干部的落实能力

1. 明确和学习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从车间主任、副主任、安全员、技术员等车间干部重新明确岗位标准和安全责任, 以及“干部履责”指标, 使每个干部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 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任务, 知道怎么干, 怎样才能够把工作干好, 以增强自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业务培训, 提高转岗干部的业务素质。

针对车间整合后干部转岗较多, 不利于专业管理和对现场检查指导的实际, 应对车间干部进行必要的转岗培训, 轮流对车间技术员、安全员、职教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使每名车间干部能够明确安全、技术规章, 清楚怎样才能强化班组的安全管理, 知道如何提升职工业务素质上下功夫, 而不是单一的安全包保责任。

3. 加大安全包保考核力度, 强化干部包保责任的落实

一是进一步完善车间的各项管理制度, 落实干部的岗位负责制, 处理好干部安全包保与抓好本职工作的关系, 纠正车间干部人人抓监控、抓包保, 作用单一, 而对专业管理无人抓的弊瑞, 使车间的管理由单纯的经验型、抓工作随意性向科学性、长效性管理机制转变, 逐步纳入制度化管理规道;二是实行安全包保连带责任追究制。将车间、班组的安全好坏与段包保干部的包保效果、对口科室及车间专业管理干部的工作成效挂勾, 实行同奖同罚。

三、几点体会

(一) 把车间做强, 主要体现在车间干部的自管能力和落实能力上, 必须突出专业管理和岗位负责制, 发挥好车间副主任、技术员和其他干部的综合管理作用, 形成管理上的合力, 使车间基础管理达到强精壮骨的长远效果。

(二) 在提高车间的独立作战能力上, 段业务科室要做到“扶上马, 送一程”, 不能采取观望和任其自便的态度。应多从管理经验、专业管理上对车间干部帮助、指导, 使车间干部的的管理尽快得到提升。

关于对加强基层公安警务保障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3

一、村级组织收支状况

(一)村级组织承担的主要职能。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村级(社区)组织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主要职责有六个方面:一是经济建设,包括农业生产、林业生产、扶贫开发;宣传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管理本村的土地、房屋、森林及其他财产等。二是社会事业,包括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管理;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弱势群体救助扶贫等。三是党建与基层民主建设,包括落实党建工作目标;党员发展教育;落实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等。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包括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村级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控制村级支出等。五是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制定村规民约,组织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开展村容整治建设,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等。六是其他工作,包括上级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政策处理、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土地征迁、农民异地转移、防汛抗旱等。

(二)村级组织收入情况。

1.地区间保障水平差异较大。村级组织各项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财政补助收入(含村级项目补助)和其他收入。从我们调查的3个县(区)情况来看,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欠发达的遂昌县共203个行政村,2014年村级总收入4925.14万元,村均24.26万元;中等地区的金东区512个行政村,2014年村级总收入26343.42万元,村均51.45万元;较发达的海盐县85个行政村和20个农村社区,2014年村级总收入20163.03万元,村均192.02万元。其中村级收入最低的遂昌县北界白水村0.98万元,最高的是海盐县武原街道南环村422.89万元。

2.村集体自有收入占比小且分布不平衡。各地村级组织收入中普遍以财政补助收入为主,集体经营性收入占比较小。遂昌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958.65万元,占村级总收入的19.46%,村均4.7万元。金东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0302.03万元,占村级总收入39.1%,村均20.1万元。海盐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823.47万元,占村级总收入的28.88%,村均55.46万元。村与村之间集体经营性收入差距较大,如金东区2014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虽然达到20万元,但分布不平衡,5万元以下的村有339个,占64.25%,其中收入为零的有145个,占28.3%。遂昌县2014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4.7万元,但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有116个,占57.14%,其中收入为零的有78个,占38.4%。

(三)村级组织支出情况。

1.村级组织支出地区间差异较大。2014年,海盐县村级组织运转支出村均62.28万元,金东区村均20.85万元,遂昌县村均12.79万元。

2.支出项目繁多。包括村级办公经费、村组干部报酬补助、报刊杂志费、交通及通讯费、卫生保洁费、排灌费、计生费、征兵费、文体活动费、节日慰问费、济困帮扶费、公共设施维护费、村民会议费用等支出项目应有尽有,几乎等同于一级政府的预算开支项目。

3.刚性支出占比较大。村级经常性支出中以刚性支出为主,主要是村级办公经费、村民会议费、报刊杂志费、水电费、村组干部报酬补助等“开门费”开支。不仅欠发达地区如此,在发达地区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海盐县2014年全县村级经常性支出中刚性支出6539.75万元,占经常性支出的76.8%,其中村组干部报酬补助5310.73万元,占刚性支出的81.2%。

4.收支平衡难度大。即使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收不抵支现象也较普遍。如海盐县全县村级组织经常性收入少于经常性支出的村有69个,占总村数的66%,这些村的经常性开支主要靠挤占项目经费。

二、浙江省级财政支持村级组织建设投入情况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基本实现财政保障。2009年浙江省下发《关于全面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基本报酬的意见》,将村支书、村主任两个主职干部的基本报酬参照当地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全额列入地方财政,2012年起又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基本报酬按村主职干部的70%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41个市县实行转移支付补助,并实行“三年一调整”。2015年,省财政加大对纳入补助范围市县的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转移支付力度,安排村干部基本报酬转移支付56286万元,比上年增长45.9%,并且从2015年起省财政转移支付改为“一年一调整”。

(二)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财政支付保障制度。2009年浙江省下发《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当时是3万元/村,2012年起提高到5万元/村),对未达到最低保障标准的集体经济薄弱村,由地方财政予以补助解决,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41个市县实行转移支付补助。2015年,省财政大幅增加转移支付补助,省级预算安排2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省补助由上年的1.2万/村,提高到3万元/村)。

(三)建立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从2012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设立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物业经济专项扶持资金。从调研情况看,各地都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方式。遂昌县建立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打包扶持”机制,依托企业化运营打造集体“大物业”经济,统筹各类扶持资金“打包”投资或联建大型优质物业项目,扶持薄弱村获得稳定持续的经营性收入。海盐县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十分重视,县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收项目的奖补。

nlc202309042042

(四)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运转经费财政补助制度。从2012年起,各级财政安排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运转经费专项补助,省财政对困难较大的32个欠发达市县给予转移支付补助资金4461.6万元。

(五)新设立了财政支持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专项经费。2015年,省委组织部联合省财政厅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按副省级市所属社区20万元、地级市所属社区10万元、县级所属社区5万元确定保障标准,所需经费以县级财政解决为主,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41个市县给予一定的转移支付。2015年省财政专项安排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转移支付5062万元。

三、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省里已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措施,省级财政也积极落实预算安排,逐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但部分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财政保障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如金东区、遂昌县村主职干部报酬均低于当地劳均收入水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没有达到省级要求的5万元/村最低保障标准。

(二)项目补助多,村级经济经常性收入少。村级总收入中项目补助收入占比较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少。这种现象在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遂昌2014年村级总收入4925.14万元,村均达24.26万元,其中项目补助收入占67.34%,2014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仅4.7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有116个,占57.14%,收入为零的有78个,占38.4%。项目经费一般为专项补助,通常是账上过过而已,村级难以统筹用于日常运转,导致财政补助不少,但村级组织运转仍然较困难。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自给能力不足。仍有相当数量的村缺少收入来源,经费自我保障能力弱。特别是一些山区村,受基础设施条件、资源的制约,村集体增收较难。从遂昌、金东区看,大多数村收入单一,仅靠山林、鱼塘、村集体留地等几年一次的发包收入,有较多的村没有常态持续性的收入来源。

(四)村级组织自治作用发挥不够。村级组织一届任期三年,去头掐尾,实际任期时间短,村两委往往只关注任期内的政绩,注重基建,而没有把发挥村级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放在主要位置,村内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一些村没有节约意识,在村级运转开支困难情况下,仍千方百计建起了村办公大楼。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保障工作的思考

虽然浙江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已处在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但地区之间的农村情况差异仍比较大,部分村仍然是低水平运转,经费开支较为紧张。为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两美浙江”建设,让广大农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需要更多更好地发挥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村级自治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多措并举,为村级组织建设营造更为有效的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一)落实县级主体责任,提高财政保障水平。要进一步明确县级党委政府是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责任主体。县级要认真制定落实财政支持政策,从制度上切实落实村级组织运转保障长效机制。大力归并整合现有各类进村财政扶持资金,减少专项资金,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按生产经营类、运转保障类由地方统筹使用。省级财政要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加强预算体制监管上进一步引导和约束地方政府做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

(二)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自我保障能力。充分发挥村级主体作用,政府加以支持引导,谋求多方结对帮扶办法,变“输血”为“造血”,因地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在发展项目上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在扶持方式上可以“抱团式”为主,集中财力发展多村联合兴办的物业型项目和服务型项目,要避免竞争性项目的市场风险,以稳定收入来源。

(三)加强村级自治建设,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农村税费改革后,要引导村民在享受公共财政阳光的同时,通过村规民约,建立村公共事业合理负担机制。如惠及广大村民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可鼓励村民筹资筹劳,美好家园的卫生保洁费可由村民适当负担,农田水利排灌费等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共同生产费用可由村民合理分担,天灾人祸济困帮扶的开支可建立村慈善基金制度等等。通过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和村贤志士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既可弥补村级组织运转开支和建设公共设施资金的不足,又能推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四)重视股改中的集体股,保障村级公共开支。当前正是浙江省全面推进村集体经营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时期,要避免将集体经营性资产和收益一分了之的简单做法,要立足首先满足村级公共开支要求,设立必要的集体股和分配起点,避免“富了和尚穷了庙”的现象,否则与政府大力倡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初衷是相悖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财政厅)

责任编辑:洪峰

关于对加强基层公安警务保障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4

点思考

加强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2007-12-12 19:11:1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强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加强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2)加强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公安工作要发展,基层基础必优先。那么,信息通信部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基层基础建设中,如何把握精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断提高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水平,实现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新突破,是一个重要、紧迫且值得认真思考的问

题。本文结合新乡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客观分析了近几年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的成绩与不足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xx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xx市局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市公安局信息通信部门根据上级机关的具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基层基础工作放在优先位置来抓,从网络建设、信息应用、规范化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公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建成了公安四级接入网,信息通信专网覆盖了所有我基层单位,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网络,为开展公安信息应用提供了高效、可靠的传输平台。二是“金盾工程”(一期)各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积极搭建了公安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和公安网安全保障体系,完成了“一机两用”监测系统、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管理系统、漏洞扫

描和网络防病毒系统建设,初步建成了安全、高效的公安信息网,为各警种、各部门实现网络化应用和网上信息共享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客观上讲,XX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这主要得益于XX的重视和支持,得益于XX党委的真抓实干,得益于全体参战干警的敬业奉献。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第一,在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上部分同志观念中存在误区,个别部门领导重视不够到位。当前,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有着非常现实的重要意义。公安部党委站在历史的高度审时度势,把2006年确定为“基层基础建设年”,要求全面开展公安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市局党委同时把今年确

定为”信息化建设年”,把“全面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作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十项重点工作之一,由此可见,全面加强公安信息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应用水平是上级机关对基层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基层公安机关适应新时期基层公安工作的根本需要,是实实在在的要求和工作。但是,从实际调研情况中我们发现,一些民警在对开展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开展基层基础工作只是一句空话,走走过场而已。有的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思想观念没有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存在抓突击任务多,抓基础性工作少的现象,这些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第二,信息总体应用水平不够高,基础信息为现实斗争服务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当前高度动态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

求,警务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公安工作的内在要求,而大量完整、准确、高度共享的基础信息是实现警务信息化的基础。尽管XX公安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全市公安信息总体应用水平还不够高,离警务信息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信息掌控不够及时、基础基层源头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准确、警种部门配合不协调、情报信息分散零碎,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应用的效能不强、研判能力弱等方面,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信息为现实斗争服务功能的发挥,制约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第三,向基层的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大,基层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现实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公安机关各警种、各部门从事信息通信保障与服务的人员队伍是地市公安信通

部门的基本细胞和基本单元,也是公安机关实现信息化的最基本的战斗实体,为这些基层单位解决正常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是保证公安信息网的正常运行的根本。但目前,XX基层信息通信专业专职民警非常短缺,人员也不固定,且为兼职。工作负担重,难以应付正常信息通信工作,基层单位的信息化技术装备和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大,与现实信息通信工作的实际需求有较大的距离,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会放慢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的建设步伐,影响公安业务信息化的进程。

三、加快和改进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的几点建议 按照公安部、省市局“基层基础建设年”的有关要求,加快和改进XX公安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加强重视,为基层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XX局全体同志应紧紧围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这一主题要求,充分认识到开

关于对加强基层公安警务保障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5

对加强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孟建柱同志曾在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公安交警队伍是公安机关所有警察中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联系最紧密的一支队伍,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的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但是,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公安交警系统及其民警日益凸显其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压力空前、疲于奔命等特点,同时面临着装备落后、素质不高、待遇低下、士气低落等困惑,给推行队伍正规化建设工作带来诸多难题,在具体实施正规化建设过程中呈现出诸多难点。那么,公安交警系统应该如何克服自身原有的不足,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尽量适应执法环境的新变化,着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建设,努力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全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通过对我大队现状调查和思考,在这里浅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当前交警队伍现状

(一)警力严重不足。全县总通车里程除乡村路外达456公里(其中省道215公里、县乡道路241公里),截止目前拥有机动车9417辆,机动车驾驶员1.6万人,境内山高路险,弯急坡陡,道路条件差,险路险段多,属山区贫困县。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驾驶人数量、道路通车里程的飞速增长,人、车、路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交通管理任务日渐繁重。而交警警力正式民警16人,是全市警力最少、管理路面最长的大队。繁重的执法管理服务任务,导致有限的警力只能长期超负荷工作。尽管先后雇佣临时工协助正式民警开展执勤管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压力,但由于协警无执法权,致警力不足“瓶颈”问题仍无有效破解。而且,由于警力不足,使得一些边远乡镇交通安全管理很难到位,比如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农用车、摩托车及驾驶人管理、危险路段及事故多发路段的监控、交通安全都难于管控到位,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漏洞和隐患,管理盲时、盲段、盲点、盲区不可避免。

(二)素质参差不齐。从学历上讲,目前整体学历较好,但基本均为第二学历,第一学历为大专的寥寥无几。从专业上讲,从公安院校毕业的民警仅1名,其他均为从教育或行政单位改行、非公安院校毕业分配、退伍军人或其他行业调入,科班出身民警异常缺乏。特别是痕迹物证勘验、计算机软件工程、交通管理法制、交通工程规划、信息调研宣传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基本为零,导致在推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时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从学习培训上讲,由于交警工作任务繁重,民警可供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政治业务学习制度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学习培训流于形式,加之一部分民警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业务上不思进取,不愿学、不想学,致部分年轻民警在法律水平、执法规范、服务能力等方面还不适应日益繁重的交通管理工作需要,而一些年龄较大的民警则对日趋信息化和科技化的交通管理工作不能适应,整体素质提高缓慢,无法达到“文武双全”的工作需求。从实战能力上讲,部分民警对法律法规理解不精,说教能力差,在纠处违法行为时逻辑思维性不强,常常因为无言以对解释对方的问话而不知所措。有的民警综合工作能力差,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呆板陈旧,执法艺术不高,技能单打一,不能适应职务工作需要。从政治素养上讲,受市场经济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影响,少部分民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移位,对人民警察职业神圣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的认同有所下降,缺乏敬业精神,缺乏工作激情,并不同程度地存在精神之庸、能力之庸、责任之庸,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行动方向上有误差,身份定位上有落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某些突出问题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该负责的不负责、应尽责的不尽责、要担当的不担当,致人民群众不高兴、不满意,群众对交警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率不尽人意。

(三)工作任务繁重。依据职能职责,交警主要从事日常交通秩序管理、交通事故处理、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交通安全宣传等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除履行上述职责外,则要耗费相当精力应对大量交通安全警卫任务和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完成各时期、各阶段、各种类持续不断的交通秩序整治专项行动,有时,多个层面的专项整治行动相互重叠交叉。比如今年以来开展的春运、涉牌涉证、超速行驶、酒后驾驶、客运交通安全集中整治、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护卫天使、“三超一疲劳”等行动,一个接一个,加上穿插期间的“大走访开门评警”、“争先创优”等各种政治工作齐头并进,使基层民警基本没有喘息的机会。再加上为保障道路不失控,周末必须轮流加班上路巡逻,民警经常连续工作十多天甚至一个月都不能休息,就连国家规定的年休假也不能按规定执行。近年来,民警经体检发现的身体异常人员逐年增多,住院人数逐年递增。全大队有2名民警常年重病缠身,无法正常上班。有近二分之一民警常年带病坚持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负荷致民警身体吃不消,生活无规律,工作激情下降,心理压力增大。

(四)从优待警不力。主要表现为,一是职级待遇落实缓慢。目前,公安交管部门的民警队伍管理与其他党政机关部门公务员管理一样对待,没有体现出其特殊的职业特点,民警的行政职务晋升严重受限,上级公安部门有关倾斜基层民警的职级待遇政策难以落实到位。部分符合条件应高配正副科级民警因受职数限制长期得不到解决,与其对应的警衔等工资待遇无法上一个档次。有的民警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几十年都无法得到提拔,还有的民警直至退休都没有解决职级和职务,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经济待遇同比较低。中央提出的公安民警待遇“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政策始终得不到落实,民警的付出与回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且日趋呈现扩大化。三是津贴尚未落实。上级明确要求发放的交警补贴至今没有得到落实。民警收入所得与自己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与当前日益菲涨的物价形成巨大反差。如此一来,民警的潜能被长期掩埋而使之渐渐失去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五)执法环境欠佳。由于部分交通参与者交通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致使交警在上路执勤、查处违法行为时,一些驾驶人总是想方设法逃避、抵制交警检查,而执勤交警还不能驾车追赶。有的甚至暴力抗法,辱骂围攻执勤民警。还有少数违法者时常恶人先告状,恶意投诉民警。个别媒体也对涉及公安交警的题材进行大肆炒作,民警权益不能得到很好保障,致使民警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加之极少数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缺乏严谨的态度,不能严格履行执法程序,执法随意性较大,重严厉处罚,轻教育警告,重法律效果,轻社会效果,致使违法者对执勤民警产生对立情绪,导致执法环境堪忧,严重影响交警部门的公众形象。另外,经费保障不到位。至今尚未解决财政拨款,所有人头经费、办案经费、津贴补贴、公用经费和各类开支是靠罚没返还来解决,民警为“找米下锅”、完成任务而疲于奔命,经费保障不力使公安交警工作举步维艰,也使民警难以理解,甚至在工作上产生逆反心理。

二、加强基层交警队伍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当前基层交警队伍面临的困境和不足,只有找准破解影响和制约公安交警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路、对策、方法及切入点,才能“对症下药”予以逐步解决。加强基层交警队伍建设,应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

(一)拓宽渠道,注重在解决警力不足上下功夫。一是向争取招聘要警力。要积极主动向上争取政策,依据程序按年按需上报招录计划,保障所需基本警力逐年增加。招录新民警时,要把目前急需的痕迹物证勘验、计算机软件工程、交通管理法制、交通工程规划、信息调研宣传等专业人才作为重点,严把人员素质关,以解决专业人才紧缺问题。同时,要结合当前队伍日趋老龄化特点,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支持,面向全县公开招聘年轻协警,增加辅警力量,最大限度地改善警力结构不优不足现状。二是向整合社会资源要警力。要坚持“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原则,进一步创新“党委政府总揽,职能部门主管,单位各司其职,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整体联动”的交通管理社会化机制,强化县、乡、村三级责任,编织部门联动网络,构建道路安全隐患有部门治理,源头管理责任有部门落实,宣传教育有部门推动,严重违法有部门依法查处,发生事故有协作机构妥善快速处理的互动格局。让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交通管理,为缓解警力不足增添社会力量。三是向科技强警要警力。要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加大经费和科技投入,通过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移动警务终端、350兆通讯系统、红绿灯系统、电子抓拍违法系统,添置执法记录仪、酒精测试仪、流动测速仪等装备,更新警务用车、电脑、录音笔、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运用警综平台、公安四级网、互联网、办案通等,全面提升交通管理科技含量,加大非现场执法力度,走科技强警之路,降低警务成本。四是向岗位练兵要警力。要按照贴近实战、战训合一的原则,通过持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力使民警成为一警多能、一专多能的行家里手,促使其政治上更加坚定,业务上更加精通,体魄上更加强健,努力实现综合素质大提升。五是向强化管理要警力。在加强民警教育培训、提升民警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民警日常管理,积极推行目标责任考核,严格绩效兑现奖惩,积极向内挖掘潜力,调动民警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弥补警力不足。同时,继续推进派出所主管辖区乡村路和农用车作法,实行警种联动联管,实现警力资源最大互补。

(二)多策并施,注重在提升民警素质上下功夫。一要狠抓政治建警,努力提高民警思想政治水准。要加强宗旨观念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至上观念,自觉践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民警将对群众的朴素感情上升为警察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感,自觉做到办事公道,热情服务。要加强清正廉洁教育,努力提升民警反腐倡廉、拒腐防变能力,抵制拜金主义,勤政廉洁从警。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的公安交警队伍。二要狠抓业务强警,努力提升民警执法管理能力。要完善学习制度,使业务学习常规化。制定年度学习计划,以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常用法律法规为重点,采取集中辅导或自学苦练相结合方式,实行一学一考,把学习训练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真正做到真学、勤学、苦学,不断提升法律素质和办案能力。要积极参加各级调训,着力提高专业技能。积极选派民警参加省、市、县各级举办的信息调研宣传、交通事故调处、车驾管业务、执勤执法、警衔晋升等学习调训,促使民警不断增长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要建立学习考察机制,相互取长补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民警到外省市、兄弟单位等参观取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开拓视野、共同提高,努力以别人先进的管理经验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要鼓励继续深造,造就高素质人才。引导年青民警积极参加法律专业自修自考,对自学通过司法考试的民警予以经济重奖,努力营造勤于学习、积极向上风气。三要狠抓文化育警,努力提高民警文化道德素质。要夯实基础建设,打牢活动基础。通过完善文化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荣誉室、健身房功能,适时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竞赛活动,使民警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增强体质,消除压力,加强沟通,增加交流,培养民警的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文化宣传,凝聚警心民心。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鼓励民警积极报道交警队伍建设和交通管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为凝聚警心,树立队伍形象献策献力。

(三)创新机制,注重在激发民警活力上下功夫。一要建立优秀人才积极引进机制。长期以来,在抓队伍建设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民警的日常管理上,而忽视了人才引进工作。一个单位要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工作要创新出特色,不是简单地抓好民警管理,而是要看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有没有提升。在引进人才时,要打破常规,积极推行“多渠道引进人才,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内部广泛培养人才,在本单位中发现人才,想方设法留住人才”等多种方式,突破“关系网”,严把进口关,坚持以能力、素质、潜力为前提,杜绝平庸之辈乘隙而入,努力为基层交警事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人才库。二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用人机制。要使真正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民警得到及时提拨重用,决不能让那些投机钻营、献上欺下、平庸弱能之人有空可钻。要坚持珍惜人才,人尽其才,才尽所用,用其所长,注重发挥各自潜能,最大限度营造“谋事、想事、干事”的风清气正用人环境。要不定期对中队及机关民警实行交流轮岗,避免在一个岗位待得时间太长而产生懈怠情绪不求上进,开展工作时无法冲破关系网络,以充分调动民警精气神,努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在干部任用上,要坚持实行竞争上岗,定期交流,对一些政绩平平、表率作用差的干部要坚决调整免职,以保证队伍的良性循环。三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实践证明,激励是调动全体民警积极性,激发民警创新热情的最有效方式。对完成任务好,工作业绩突出的民警,要重奖重用;对工作平庸、业绩一般的民警,要注重教育引导;对素质低下、不愿干事、甚至违法违纪的民警,要重处重惩。在对民警进行表彰奖励时,要避免吃“大锅饭”、“平均饭”,要实行民主评选,避免“一言堂”,使受表彰民警真正具有代表性和感召说服力。对长期不思进取,教育不思悔过者,必要时畅通出口,决不能让“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有市场,以此激发民警活力,激励民警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

关于加强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 篇6

建设法治政府

——关于加强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

中共**县委副书记、县长

**

(2017年5月)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从古到今,小到一个地区,大到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推行法治是前提和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将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升到了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冲刺阶段,改革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矛盾风险挑战日益加剧,加强法治建设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如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已成为基层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任务。

一、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肩负着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的重要职责。如果政府不能在法治轨道上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法律就不能从“纸上”走入“实际”,全面依法治国就只是一句空话。建设法治政府,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将更好地促进和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动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

(二)建设法治政府是规范行政行为的现实需要。法治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但由于权力界限不明晰,长期以来存在“大政府、小社会”现象。一方面,政府权力集中,大包大揽,什么都管,另一方面,由于量大面宽,管理存在盲区,一些该管的事没有管到位,不该的手却伸得比较长。大量不合理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查、备案,让一件原本很简单的事变得异常复杂,给市场戴上了“紧箍咒”,阻碍了经济发展。迫切要求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规范,以法定化方式明确“该做什么”、“什么不能做”,彻底给市场松绑,激发发展活力。

(三)建设法治政府是提升行政效能的有效举措。法治政府的特点是决策、执行、监督全部纳入法制化轨道,权力与责任高度一致,有限与有为高度一致。长期以来,由于权力太大、管得太多,加之责任不清、透明度不够,削弱了政府行政管理效能。所以必须做好权力的减法、做好责任的加法,明确行政程序,加强政务公开,推进政府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四)建设法治政府是维护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当前,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逐步显现,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社会利益调整更加复杂困难,群体上访、非法上访、暴力冲突时有发生。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行政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极易导致矛盾问题升级、引发社会不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权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二、基层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政府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水平明显提升,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结合工作实际来看,基层法治政府建设还面临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法治观念还没有普遍树立起来。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法律知识水平不高、依法行政观念不强,抓工作习惯于行政推促,往往把高效完成摆在第一位,特别是在协调复杂问题和处理矛盾纠纷时,很容易凭主观经验作决策,而忽视了程序是否合法,甚至存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

二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还不够快。政府管理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同时存在,一些应该放给市场、交给社会的事项还没有彻底下放,一些领域的行政监管还处于空白,一些部门职能交叉、权责失衡,行政效能有待提升。

三是行政执法不规范问题比较突出。重执法轻服务、重处罚轻教育、重事后问责轻事前规范的理念未能彻底转变,执法不公、执法不严、以罚代刑、滥用行政强制执行和自由裁量权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执法不合理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四是监督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行政监察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事前事中监督开展较少,效果不理想。行政执法监督力量不足,“两随机、一公开”执法制度落实不够规范。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的范围不够大,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还不够广。

三、加强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深刻领会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实质,紧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统筹谋划,全面推进。

(一)建设法治政府要明确三个方向

第一,法治政府必须是责任政府。权责一致是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政府应该在法律框架下活动,遵循职权法定、法律优先的基本行政原则,坚持权力与责任相称,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既不失职,做好法律法规规定要做的事,又不越权,不做超越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的事。

第二,法治政府必须是服务政府。法治的根本是保障群众基本权利,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坚持民本思想,重视对行政权的控制和相对人权利的保护,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严格权力运行监督,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在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上找准角色定位,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第三,法治政府必须是廉洁政府。廉洁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如果在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不能有效遏制和解决腐败问题,群众就不会信任政府。必须以完善的规则、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权力运行与政府行为,不断提高行政过程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建设法治政府要厘清三个关系

一要厘清权力和法治的关系。对权力和特权的态度是人治和法治的分界线,法治社会里,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能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决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权、法外之人。必须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思维,严格按照法律办事行权,坚决杜绝以权压法、在言代法和徇私枉法的现象。

二要厘清群众和法治的关系。一方面,对人民群众来说,“法无禁止即自由”,法治政府建设要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另一方面,对政府机关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政府机关必须严格规范和约束公权力,完善各项监督机制,坚持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

三要厘清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改革具有较强的变动性、创新性,法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规范性,处理好改革的“破”与法治的“守”,以“定”的法律法规适应“变”的改革要求,关键就是要按法律办事,既要守规矩,还要有作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以改革促进法治建设,实现改革发展与法治建设“同频共振”。

(三)建设法治政府要抓好五个关键

一要划定权责边界。纵向上,上下级之间权力界限必须要廓清;横向上,行政部门的权力边界必须明确,即制定“权责清单”,将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一方面,属于法定的职责,必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该管的一定要管住管好,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另一方面,清单之外的事是市场、企业、民众愿意干、能够干的事,政府绝不能插手、不能干预,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依法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审批核准的范围,最大幅度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切实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

二要健全决策机制。决策是一种重要的行政权力,科学决策是依法行政的重中之重。推进依法科学决策,就是要彻底消除“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现象,防止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要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规定,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要建立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坚持“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类决策主体的责任,加强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估,对决策严重失误的严格追究法律责任,推动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水平。

三要公正规范执法。推进公正规范执法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其一,优化精简执法力量,削减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城市管理、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其二,细化执法标准,根据过罚相当原则,结合经济发展和行政案件发案等情况,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为执法人员提供可操作的裁量依据。其三,规范执法流程,重点围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对执法具体环节和操作步骤作出明确规定,便于执法人员掌握“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其四,加强执法队伍管理,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坚决杜绝“临时工执法”现象。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严禁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消除钓鱼执法、创收执法冲动。严格执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两随机、一公开”制度,有效预防随意执法、粗放执法等现象。

四要强化制约监督。健全完善监督体系,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拓宽群众参与监督的范围和渠道,支持群众对行政行为依法实施监督,让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内运行。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对权力资源密集型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内部流程控制,推进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度分解与制衡,防止权力滥用。严明纪律规矩,持续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公务人员执法、廉政、效能情况的监察,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及时制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庸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关于对加强基层公安警务保障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7

1 加强教育培训,更新推广知识,提高队伍素质

农业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农技推广人员由于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对前沿科技了解较少,因此必须建立教育培训机构,定期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更新知识,提高他们业务水平和推广效率。

(1)建立健全省、地(市)、县三级教育培训网络。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安排,以农业院校、农业广播学校和农业科研单位为主要培训机构。各级培训中心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各有侧重,避免重复、浪费培训资源。

(2)规范培训制度。规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都应经过岗前培训、持证才能上岗。根据知识更新周期的长短,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每年要有短期的技术培训,两年一次集中学习培训,鼓励推广人员接受学历教育。把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作为一项制度落实下来并坚持下去,对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队伍,无疑是一项战略性的举措。

(3)瞄准农业科学技术前沿,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关于培训内容,应该是前沿性和前瞻性的:一是国家政策的前沿;二是世界经济的前沿;三是农业科技的前沿。同时,应加强推广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的培训,推广的本质是教育,精湛的技术、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技巧是完成教育目的重要条件。

(4)切实落实培训经费。对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的培训经费,应该由政府财政负责支出,尽可能减轻参训人员及基层单位的经济负担。

2 创新管理体制,凝聚向心力

管理体制决定着运行机制,一个良好的管理体制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农业推广人员编制归属在哪里,如何实施对他们的管理?对此,有的地方曾进行过一些探索。实践证明,县乡(镇)共管、以县管为主,是对农业推广队伍进行科学管理的正确途径。其具体的管理体制为:县成立农业推广中心,由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领导,具体负责管理全县农业推广工作,统一使用和调配县属各乡(镇)农业推广人员;各乡(镇)成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具体负责管理所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推广站既要对所在乡(镇)政府负责,也要对县农业推广中心负责。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加强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县农业推广工作的统一管理和宏观调控;二是有利于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按计划的顺利开展;三是有利于农业推广队伍建设。

3 落实农技推广人员待遇,提高地位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少,推广人员的待遇和地位较低,工作辛苦,这些情况或多或少地挫伤了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就农技推广的本质是教育而言,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是靠政府扶持和社会各界共同协助来完成的工作。因此,政府在稳定农技推广队伍、提高技术人员地位方面,做好三项工作。

(1)实行干部身份的正常转换。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一直把农技推广人员视同为国家干部,这种身份认定说明国家对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视。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由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变成了中介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广人员的身份也发生了转换,名不正言不顺,工资无标准靠,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长年在乡村工作,风里来,雨里去,条件艰苦,待遇低下理应受到政府重视,转换身份、提高待遇是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发展农技推广事业的重要前提。

(2)认真落实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因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严格按照技术职称职务评聘要求,认真做好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评聘工作,以激励他们终身学习、努力创新、不断上进,更好的为农技推广事业服务。

(3)加大农业推广投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下转P78)上述的策略成为激励兼容,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g是合作成本)

第一个不等式说明通过一次合作成本的付出实现的合作收益现值大于采取欺骗手段获得的收益。第二个不等式说明持续合作的收益大于一次性合作和建立关系的成本。合并上面的不等式得到:

如果上述条件成立,那么惠顾合作关系可以长久维持。所以,从博弈角度分析,在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上如果交易双方采取一定的措施维持合作关系,且诚信而不采取机会主义,那么交易是能够长期维持下去的。但现实很难满足我们的完美假设,实际中的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有太多与假设相反的情况发生,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的合作治理模式也就常常遇到很多挑战。

4 第三方治理模式及其有效性分析

随着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张,解决市场上交易者不重复碰面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引入第三方治理。这里第三方治理是指交易双方事先授予契约签订者之外的一个第三方相机决策的权力,让第三方监督欺骗行为,传递某些交易者行骗的信息或者采取措施惩罚行骗者。青木昌彦分析交易结构的第三方主要有商法仲裁者的信息传播及第三方的强制实施,我们在此扩展整理第三方涵义,即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中第三方可以是非正式组织的第三方(比如行业协会、交易所)或者是一个有正式组织的第三方(比如政府、立法机构等)。

根据米尔格罗姆、诺斯和温加斯特的研究成果,在图1的交易模型中加入一个第三方以解决囚徒困境问题。这个第三方发挥着聚集和传播信息,解决交易纠纷的作用(假定这个第三方生来就是非机会主义倾向,不存在任何的寻租贿赂机会,完全的中立和公正行事)。这样在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上,进行图1的博弈结果后,被欺骗一方可以花费成本K将对方行为告到第三方以得到公正审理和裁决。假定贴现因子f接近于1,交易双方的下列策略能够确保平均报酬为θ/2-M(M是查询对方行为记录的成本):交易双方如果发现交易伙伴有未履行裁决的记录,则拒绝交易;如果诚实交易时当且仅当有一方欺骗,受损的一方会向第三方投诉。第三方判决补偿受损者N,该数额达到足够冲销行骗收益a-θ/2。如果不诚实交易者不支付赔偿,他可以在本期节省N,但因为第三方将记录他拒绝执行的情况,在未来的交易中他所得的收益将是零。如果他履行裁决,在未来交易中可得到θ/2-M,现值等于f(θ/2-M)/(1-f),如果这个现值大于N,不

(上接P76)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少,经营规模小且分散,这就为农技推广带来了困难。农技推广具有高投入、见效慢特点,但我国对农技推广的投入普遍偏少,导致农技推广设施落后、手段不先进。有的地方虽然解决了最基本的工资问题,但仍然是“有钱养兵,无钱打仗”,严重影响农技术推广效率。解决农技推履行裁决将永远对交易者不利。而不存在欺骗行为时,双方交易者都能够从中获利。所以根据我们的假设,在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上,交易者不诚实,交易会受到第三方裁决和记录甚至惩罚的共同预期将阻止任何参与交易者的欺骗行为。

5 三种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与结论

在上述博弈及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合作治理相对于单方治理更有效,第三方治理相对于合作治理又更为有效。在国际衍生产品市场上,随着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交易范围的扩大,衍生产品治理机制应该是一个动态变迁的过程,以单方治理为主的机制将逐渐演变到以合作治理为主的机制,以合作治理为主的机制又将演变到以第三方治理为主的机制。

但是,如果在特定时点上观察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甚至是全球市场交易域市场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往往是互补的。例如,诚实道德准则若被人们广泛认同,将降低交易法制监督和实施成本。反过来,法制不公正将败坏人们的道德情感,从而削弱他们对不诚实行为的自制。因此,强调道德准则的单方和合作治理机制与公正的法制管理即强制性的第三方治理之间是互补的。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契约理论的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治理机制研究》(批准号:06BGJ01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谭燕芝、楚尔鸣.现代金融制度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

[2]默顿·米勒,默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5]周道许.现代金融监管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6]朱孟楠.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7]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8]白钦先.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9]谭燕芝、蔡伟贤.发达国家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求索,2005(4)

[10]李翀.国际金融发展的动向与趋势[J].经济学动态,2004(4)

[11]李翀.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5)[12]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英纳编,孙经纬译.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3]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J].经济研究,2002(1)

唐燕(1984—),女,湖南醴陵人,湘潭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湘潭大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心成员,研究方向为跨国公司与企业治理。

广资金不足,一部分靠经营性服务,但主要还是靠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摘要:农业推广队伍是农业推广的主体,一支高素质的推广队伍是农业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根据我国当前农业推广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队伍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如何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进行了阐述,以供探讨。

关于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篇8

一、基本情况

项目部现有员工176人,其中职工106人,劳务工65人。党员66人,项目部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分别是采气作业党支部、工程地质所党支部、机关党支部。

二、基层党支部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选好带头人,夯实党支部建设基础

基层党支部书记是引导员工搞好生产经营工作、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带头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是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苏里格项目部2008年7月成立以来,根据产能建设的不断推进,科学合理地配备党支部班子,成立了机关、工程地质所和苏75采气作业区等三个党支部。在人员的选配上,坚持把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懂生产、会管理的党员选进支部班子。同时,把支部年度工作目标和各项业绩指标纳入绩效合同之中,采取季度跟踪,年终综合考核兑现的方法,确保支部建设目标的完成。不仅如此,为了提高党支部书记的业务能力,几年来,共有5人次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邀请业务部门指导工作6次,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共产党员是党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项目部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一是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增强了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二是交流体会等形式,对党员干部、关键要害岗位人员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廉洁从业教育和企业规章制度教育活动。三是开展投票推荐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认真学习典型事迹的基础上,共有65名党员,20名群众进行网上投票。

(三)强化帮扶关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几年来,党员领导干部共深入联系点指导工作20余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6个;着力建设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场所,先后为苏75采气作业区建立了党员活动室、职工活动室、图书室和医疗室等,为员工学习、生活、文化、娱乐提供了方便。坚持开展以“送温暖到家庭、送文化到基层、送凉爽到队站”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活动,慰问井站员工14次,慰问金额达12.4万元,在春节期间慰问困难党员,把组织的关怀送到员工的心坎上,为2名党员解决了就医困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创新活动载体,助推区块产能建设

项目部党委按照创先争优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党员先锋工程”,深入开展“六个一”党支部和“四强”党组织创建活动,各党支部,结合产建、区块稳产、外部市场工作规范创建了4个党员工程、8个党员责任区、20个党员示范岗,党委组织制定了考核标准,并进行季度检查指导,每半年评比,在此基础上对评选出的1个优秀党员工程、2个优秀党员责任区、6个优秀党员示范岗进行表彰。

三、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经验

(一)坚持加强支部建设,提高科学引领能力

几年来,项目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为油田公司增收创效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过程中,项目部各党支部发挥政治优势,牢牢把握发展方向,打造了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把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干部队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团结带领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坚强堡垒,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坚持解放思想,做好党支部建设工作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理念,开展解放思想教育,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为项目部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实践证明,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更新了,意识转变了,认识到位了,天然气生产才得以安全平稳运行,外部市场协调管理才得以超前到位,效益指标才得以连年攀升。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从思想解放中寻求长远发展的新路子。

(三)坚持以党建为中心,打造基层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党建工作的土壤和阵地。几年来,围绕完成产能建设、天然气生产、外部市场协调等中心工作,坚持把党建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今后,我们要继续不断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为项目部的持续高效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四、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能力素质较低

有些党支部书记的理论水平只停留在书本上,缺乏随即应变的能力,与实际现状结合不紧密,缺乏驾驭复杂局面、总揽全局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创新活动形式少

有些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时,墨守成规,缺乏年轻人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在日常活动的开展中,不能有效吸引广大党员群众参与。

五、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

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带头人,党支部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部书记的精神面貌和能力高低。只有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整体提高了,才能为加强党支部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围绕服务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就要抓班子,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要深化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通过抓学习、抓制度、抓廉政,不断提高班子自身素质建设,形成一个富有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坚强领导核心,树立积极进取、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断提高党支部的整体能力。

(三)创新党支部队伍的工作方法。

上一篇:技术专工岗位职责细化下一篇:初秋优秀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