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教学理念(精选12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重审,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学合作中的参与表现、情感体验和探索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的状况。即使关注了教师的行为,也是为了关注教师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的,这就是课堂评价“以学为主”的表现,从而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从以“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评价界定无疑给课堂教学带来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评价“以学为主”,任何教学效果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状态才能实现,离开了学生,效果就无从谈起。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以学为主”,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那么,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到底如何表现呢?
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评判:(1)参与的维度。新课程特别强调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一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二要看有的学生是否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有机结合起来,视为一体。(2)思维的维度。“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多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更加注意学生思维的碰撞。一要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二要看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和独创性。学生的主动创造是课堂教学中最令人激动的一道风景。(3)情绪的维度。课堂上学生的情绪状态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良好的情绪状态会激发学生更加专注,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生成。一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要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和调节学习情绪。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新理念;学生成才
目前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生源都是初中后的学生, 生源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根据五年制学生的特点从情感、心理等多方面入手, 逐步使学生建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素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促进学生成才。现结合我校五年制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和笔者多年的实践, 谈谈自己在学生教育中的一些新理念。
一、做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教育的情境下, 互动双方的情感关系是学生最终取得学业成功、教师最终实现教育成功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这种状态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认知活动, 学生能够产生积极的回应, 可以从教师那得到更多的收获。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让学生喜欢你, 喜欢和你交流, 听从你的安排。教师在班级管理和与学生沟通过程中遇到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技巧。就班主任而言, 与学生沟通要掌握好技巧, 要赢得学生的信任, 最好的方式是和学生平等交流,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喜欢一个教师, 除去品格、知识和教育能力等因素外, 在心理上取决于教师是否爱学生, 爱护他们的自尊心、人格和情感。在平时班级管理中, 要表现出你的平易近人, 亲切, 关心他们, 就像他们的大哥哥或是大姐姐一样, 走进他们的心灵。一旦你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自然对你无所保留, 你的工作也就能顺利开展。
有爱, 你就有了真正的教育管理, 有爱, 你就真正掌握了班级管理的主动权。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你对学生的情感, 你就有了做好工作的基石。
二、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假如要形成一个人, 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当然, 做好人文教育, 不是照本宣科, 也不是一蹴而就, 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提升学生的非专业能力。这样的活动有很多, 比如去社区劳动, 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等等。这样的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生也能从这样的活动中收获助人为乐的快乐, 领悟到人生的意义, 促进学生积极人生观的形成。开好每月一次的班会, 班会的主题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 有针对性, 比如“我爱班级”“我为父母做件事”等等, 在班会中渗透人文教江苏常州●陈士杰
育,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素养。当然, 进行人文教育的活动还有很多, 包括观看爱国励志影片, 举办读书节, 举行演讲比赛等等。“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使他们自信、乐观, 具备较强人文素养, 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加要有这样的精神。
三、提倡对学生的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是一种用学习的愉快环境去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 激活学生情感, 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育。五年制高职的学生, 大多是90后, 敏感, 追求自我个性的展示, 同时又很脆弱, 有很强的自尊心, 有强烈的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 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很可能伤害到学生, 一个家庭或是一个班级愉快温馨的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在班级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积极的班级氛围, 建设和谐的师生和学生间的关系, 学生学得认真、充实, 同时又学得开心、愉快, 这样的氛围使学生易于接受班集体, 喜欢自己的班级, 愿意为班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一个民主、和谐、纪律严明的班级, 才是一个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集体。作为教师, 要经常与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在想什么, 及时发现问题, 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保持学生快乐轻松的心情。此外, 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也很有必要, 可以就学生在家的表现、在学校的表现互相交流, 知道学生的思想状态。可以对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探讨, 就学生存在的不足协调相关的措施, 真正形成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力, 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与学校的关爱和快乐。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 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仅看学生的成绩、技能水平, 还要看学生的品德、勤劳、文化修养、身心健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要多方面综合考虑, 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做到不因成绩或某一个方面薄弱而使学生不快乐。教师要快乐评价, 学生快乐学习。
五年制高职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 普遍缺少自信, 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同时他们又有很强的自尊心, 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可。要根据五年制学生的特点, 从情感、心理等多方面入手, 逐步使学生建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素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培养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的非专业能力, 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成才, 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发展。
摘要:五年制高职学生有着其特殊性, 普遍缺少自信, 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同时他们又有很强的自尊心, 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可。因此, 教师要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入手, 关注五年制高职学生教育的新理念, 强调情感教育、人文教育及快乐教育的重要性, 促学生成才。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新理念,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文瑞清.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J].山西教育, 2006 (1) .
一、挖掘教材内容,探寻德育资源
无形的德育应该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个过程中,也需要依托良好的德育素材。新课改实施后,教育研究者对小学语文教材做了很大的改变,加入了很优质的德育内容。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能有效探寻到德育资源。通过讲述课文背景知识、文章中心思想或提炼课文主旨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实施德育工作。
如,教学《云雀的心愿》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分为3个片段,以沙漠、大河、森林为界限,分析不同部分云雀有什么想法,学生从中收获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沙漠的产生是由于森林的砍伐导致,没有了森林的蓄水功能,就会造成大河咆哮、洪水泛滥,而有森林的地方是自然的氧吧,还能起到空调器的作用。通过对比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归纳出“我们一点要保护森林,保护自然,实现生态和谐”的道理。通过挖掘教材内容,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素质。
二、拓展课外阅读,渗透德育
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小学语文教学不应该只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还需要激励学生多查阅资料、多阅读课外书籍,通过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从中探寻到德育素材,契合学生自身特点与个性爱好,实施德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如,可以设计课外阅读课程,每周选出一节课的时间,安排给学生展开课外阅读与交流活动。设定阅读主题,有“坚强、意志力”“友爱、和平”等。在主题导向下,教师布置参考书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展开课外阅读,并与师生互动交流。以阅读《小兵张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出“生活中的困境与困难有很多,它们会消磨人的意志,而我们应该做的是正确面对它们,运用坚强、勇敢与意志力战胜困难与苦难”。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阳光向上、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紧密联系生活,开展德育活动
生活是最真实的教育场所,也是能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德育体验的场所,为了提升德育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将语文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让学生探索出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实际意义。可以运用模拟生活场景、情景剧表演、多媒体创设等,在课堂中实施生活化的德育。
如,学完《我不是最弱小的》后,学生明白了“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事物”的道理。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也为了实施德育,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联系生活,德育满园”活动。活动形式是模拟生活场景,叙述自己的真实故事:“你平时是如何表现出伟大、勇敢的?在实际生活中你保护了哪些人?”基于此,学生展开生活剧表演老人摔倒、同学遇到挫折、有人折损花木时,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德育活动,让学生明白自信心、善良和勇敢的重要性。
四、优化写作教学,融入德育思想
除了听、说、阅读和模拟等德育方式外,写作教学也是实施德育的良好策略。作文能体现出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搭建师生沟通与联系的桥梁,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应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同时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的优秀道德品质给予表扬、鼓励,能更好地塑造品质高尚的人,真正实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标。
如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让学生热血沸腾,可以以“奥运魅力”为主题,展开写作教学。教师播放奥运会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感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继而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和感悟,选取一个角度展开写作。教师在作文讲评时,将民族精神、合作思维、和平理念、团结意识、爱国主义等融入其中,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操。又如,以“母爱”为主题展开写作教学,对学生实施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或以“文明行为”为主题,融入文明行为教育和保护环境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依托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对学生实施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德育形式的多样化,提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并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尤其在新课程中物理教学时更以物理实验作为出发点,作为帮助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桥梁,因而结合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积极因素,活跃学生创新思维,扎实有效地完成分组实验教学,提高物理实验效率。
【关键词】物理;学生;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尤其是在新课程中物理教学时要以物理实验作为出发点,作为帮助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桥梁。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实验教学应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一、调动学生因素,活跃学生创新思维,积极完成实验教学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运用好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创新思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同时在做实验时善于发现问题,凭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并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大胆怀疑。如做电学实验时,串联电路两个灯泡的规格都是“3.8V”但实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一亮一暗?两灯两端电压是不是相等呢?学生思考讨论,反复实验发现有盏灯接触不良,导致电阻增大,从而解决了问题。我一直要求学生除作完规定的实验外可创造性的玩一玩,如做题的过程中发现短路难于理解,通过做实验解决了问题,先把电路串联好,灯正常发光,用导线在一灯的两端一搭,灯不亮了,而另一盏灯更亮,很直观形象,短路的问题也理解了,学生很有成就感。我说电路哪处断开,哪两端电压就接近电源电压,学生开始不相信,通过实验发现:果然是这样的,心服口服,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丰富的、适合他们的活动,由于活动以实验教学为主,又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实用性,大大调动了他们完成实验的兴趣。
二、结合学生实际,机动灵活地进行演示实验
改演示实验为“表演”。演示实验,它是实验教学的一大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中,完成演示活动,但从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认识到,在整个演示过程中,教师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一点学生的参与,这种演示实验虽然也是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和视觉化,但谈不上什么教学的提高,对农村孩子们来讲,就更不见其效了,所以加强了对演示实验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甚至把演示实验改变为“表演”。我们在演示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入演示实验中,以自己的意志和思维动手能力,帮助老师或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我在讲“导体和绝缘体”课时,设计了一个家庭电路,目的是让学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就把演示改为学生参与的“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轻松完成了实验内容。
三、结合教学实际,扎实有效地完成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实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感官和教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和现象,在具体的程序上大致是:思考预习――出示目标――掌握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检查仪器――实验操作――归纳结论整理仪器――巩固小结――填写实验报告。这几步程序是学生主体要完成的过程,作为教师给予适当讲解或演示,以及巡回指导,我们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大致也是这样的实验过程,但在具体做法上,结合了教学的实际情况,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有机的结合实验要求,扎实地进行适应我们学生的分组实验。优化组合学生,在分组时,注意到将成绩好的和进步生,动手能力强的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分在一起,以利互相帮助,即给学生一片活动、自主的空间,又让他们能有效的完成实验探究。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但在实验中对预测出现的问题,我先不提出,只是让他们动手做,当学生遇到困难求助时,再集中指导。如接导线的方法,有些学生随便把导线往螺母上一拧,经常出现断线,于是就集中解决接线问题,我用农业生产中的拉线说明了把导线拧成一股的道理,又根据他们日常经验,说明顺时针绕线的好处,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接线方法。有时对简单的电路问题,我不指出原因,而是指导学生自查原因,排除故障,尤其对学生在实验中的创见及时指定,在一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有位学生提出只用一块电压表也可以测出电阻,我没直接肯定,而是让他设计这个实验,搞了一次小的操作观摩,结果真的测出了电阻值。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推理方法及动手能力均不相同,这样在实验操作中,我也鼓励各组之间互帮互助,操作准确、又快的学生可以越组帮助其他学生,有时对简单的实验也开展操作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经过种种方法,确实加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另外对其它实验环节也不能轻视,更应做好,做到实处,以补充和完善实验操作中的不足。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要了解每个学生。
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个性特点,为有效教学做充分准备。
二、教学目标指向明确,各类学生学有所获。
要根据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然后确定复习什么,讲解什么,各类学生应获得怎样的发展。这样才能是关注了学生。
三、尊重学生差异,利用好学生资源。
学生差异中蕴含着宝贵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问题资源,促进生成性教学目标的产生、发展与实现。要利用好互学资源,促进不同智能的学生之间的互补,为课堂教学提供教科书所没有的学生间相互学习和共同分享的宝贵资源。利用好助学资源,促进智能生对潜能生的帮助,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尤为重要。通过这种助学活动,不但使出现困惑和问题的学生受益,而且也使参与助学的学生在理解、交流及学会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培养上深深获益。
新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
乔贞军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秩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因此,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必须着力做好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以往老师常以成人的心态来看待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以致上课时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这是不妥当的。在新课程面前,教师要“稚化”自己,把自己当做学生,用一颗“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也就是说要关注学。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差异
作为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的差异才是真正的尊重。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他们各方面的表现不尽相同,兴趣爱好、学习方式、个性成长、发展趋势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要促进和完善学生的生命成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在备课时目中要有学生,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了解学生就是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和内在潜能要有充分的了解,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充分估计,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间的联系要进行分析,努力寻找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形成多种对策预案,使所设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学习起点相吻合。这就是“备学生”——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内在需要设计教学思路,准备指导策略,从而真正落实“分层要求,尊重差异,据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和策略。心中有学生,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备课,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我在备课时总在思考这些问题: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什么时候听课最认真,学习最投入?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据此来选择、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教学中不断调整并优化教学设计,使每一个学生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并由此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真正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课堂是包含“人文与情感”的课堂。教育最能直达学生心灵深处的是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关系教学情境的创设,关系教学成功与否。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课堂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温馨、快乐的情境氛围。
(一)、微笑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深受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老师的笑容就是学生的阳光,它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学习情绪,进而产生奇妙的效应。微笑着面对学生,不仅会使教师赢得学生,也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关心、谅解和善待他人,让课堂更和谐、更温馨、更快乐。否则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就会变得没有激情、没有活力。
(二)、兴趣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才不会成为负担,教学任务本身含有一定的驱策性,重要的是有了兴趣和好奇心等情绪推动,它驱策人去实现任务或目标的愿望越强烈,它所激活的内驱力越大。如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编童谣、画图介绍、演讲、竞赛游戏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让兴趣穿针引线,使学生满足求知欲需要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正情绪,正情绪又激励求知欲,使其行成良性循环,学生在学习中方会乐学不疲。
(三)、以情动情教学。学生渴望被认同,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又惧怕失败,有极强的上进心又有不能克服的惰性,所以设计教学时,既要考虑学生差异,尽量给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表达的机会,将关爱渗透其中,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使其都能在“跳一跳,摘得到”的尝试中,在各自基础上学有所得。同时更要考虑“赏识”方式,通过恰到好处的评价,让学生潜意识里明确自身优缺点,使学生在情感交融的氛围里轻松地学习。
三、关注学生求知需求
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习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整个课堂气氛得到活跃。
四、关注学生品德的养成
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心灵、人格成长的地方。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显现教学内容中的教育成分,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表现。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灵,让知识教学与心灵人格同步成长。
作家梅子涵在《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序言中写道:
“他们小心翼翼, 你需要最合适的热情;他们趾高气扬, 你需要最合适的语言。当童年觉得这个世界不是它的, 气急败坏地朝着你喊‘我是孤儿’的时候。你最好时时刻刻要有最合适的热情和最合适的语言, 那么你在童年面前就是最合适的人了。”
多么令人感动的独白, 每每读到此处, 我便联想到自己, 当学生犯错战战兢兢的时候, 我是否释放了最合适的热情;当学生骄傲自满, 趾高气扬的时候, 我是否给予最合适的语言。反思自己, 我确信没有做到。我想这是梅子涵老师对儿童世界探寻的一种最深切的感受吧。把它移植到教育中, 安放到课堂上, 那两个“最合适”里头包含了多少深刻的含义!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孩子, 是蓬勃向上的生命, 为着“最合适”与“适当”, 让我们站在生命成长的角度, 审视我们的言行, 关注孩子的内心!
二、修远的思考
近两年的中考我都被派到我县一所高考成绩一流的修远中学去监考, 学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校训, 而是学校教室黑板前那高出地面20厘米的讲台。站在学生的角度试想一下, 每天面对高高在上的老师, 他们是敞开心扉还是封闭于自己的世界?也许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的是后者, 即你讲你的, 我思我的, 因为这20 厘米的物理距离, 已经生生地剥离了师生之间亲密接触的机会, 距离的遥远便会阻碍心灵的交流。
从教育学的角度可以这样说:早期教育投入过多, 孩子学力枯竭越快。优秀的小学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 可能是初中的差生;有的初中一天上12 节文化课培养出来的优秀生, 很可能是高中的学业枯竭者;那些所谓优秀的县中最优秀的学生同样可能是大学学业枯竭生。更严重的是, 这种枯竭是一种生命的枯竭、期盼的枯竭、梦想的枯竭。这种枯竭在短期内很难看出, 只有从他生命整体上来回望。可谁有耐心站在未来二十年、三十年的立场进行回望?谁的眼睛不是盯着当前考试的分数?谁又能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呢?我们的教育能跟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真正的接轨吗?能让人真正感受到教育的气息, 生命的气息吗?
这是修远的讲台带给我的思考, 之所以想到这些, 得益于我研究的《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生态课堂的研究》这个课题。宽容、隐忍、尊重换来的虽不一定是最优的成绩, 但学生内心对知识、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三、从可以改变的地方开始
那如何在重视分数与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中生存并平衡二者的关系?研究“生命化教育”的张文质先生以“民间立场、草根情怀、田野作业”的方式逐步推进着这种教育理念。虽然这种缓慢的推进充满悲情的色彩, 可恰恰是这种显得羸弱的责任与觉醒让我更加敬佩张先生。
1.案例
自从参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生态课堂的研究》这个课题以来, 我们班的学生较之以前是幸福的, 尤其是数学上起点为零的学生更是快乐的。因为作为数学老师的我已经学会了让步, 学会了人尽其才, 他们每天的任务是帮我整理教室内外的卫生, 至于数学, 能学多少是多少, 不强求, 可越是这样, 他们的数学成绩却越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这无意的举动竟被同事冠上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应该说这不是我的初衷。这是为什么?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的一段话却让我茅塞顿开。他说:有时候, 你留给孩子一点空间和自由, 他可能因此失去一次学习知识的机会, 但是他长了心智, 长了能力, 这个可以用一辈子, 而课本上的东西很多不能用一辈子, 有的甚至一辈子都用不上。试想一下, 有了心智, 有了能力, 数学题算什么?
我又想起我们五 (2) 班一个叫小浩的学生。第一次月考, 年级倒数第一的小浩家长被我电话催来, 看着试卷上密密麻麻的“×”和只有20 分的成绩时, 脸上的表情显得是那样的无助和气愤, 语言更是充满惭愧和抱歉。他的表现和小浩在数学课上的表现恰是如此相似。看着家长战战兢兢的神情, 想着小浩课堂上的表现, 此时的我对自己的行为充满歉意, 难道除了分数, 这个学生真的没有可以肯定的品质吗?针对他的基础不好, 我每天除了批评、打击, 实施过其他的什么计划吗?也许正如张文质先生所说的:人在某种文化之下, 是很容易扭曲的, 这个扭曲别人不知道, 但是自己的良心会知道, 会过不去。于是瞬间的良心拷问让我带着愧意, 心平气和地和小浩家长商榷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可以说我们的研究是笨拙的, 不成熟的, 但那一瞬间我对学生态度的改变、心灵的关注却是真诚的。
从那以后, 我把更多的期待和鼓励给不善表达的小浩, 针对他吃苦耐劳的品质, 每天让他帮我拖地、擦黑板, 不再重复学习数学的问题, 我把宽容和尊重给了一个正在成长的生命, 尽管他有生命中的暂时缺陷。可以预见, 当一个生命得以张扬, 潜能得以觉醒之后的学生, 他的能量有多大。这次期中考试, 他数学考了80分, 史无前例, 当办公室的老师都投来怀疑的目光, 他却用自己的行动打消了大家的疑虑。那就是, 我奖励的数学本上工整的课堂作业, 让我有种莫名的感动。作为老师, 我相信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回馈, 更是一个生命的起航。
2.思考
中国的教育强调“苦情教育”, 崇尚“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骨”。几乎所有中国孩子都会背爱迪生的成功口诀“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 却对后半句视而不见:“但是1%的灵感最重要, 甚至比99%的汗水还重要”。“1%的灵感”其实就是可贵的创新精神、人的个性, 没有个性的教育最多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平均人”。 所以很多时候, 当我们的意识形态与学生产生矛盾的时候, 我们就需要学会退让。这看上去是一种消极的东西, 但适当的放弃、妥协会给学生的成长留出更大的空间。
四、结语
童年是鲜活的, 在童年, 无论学生所处的时代竞争多么激烈, 分数多么重要, 但所有的学生都有天马行空、诗情画意的权利, 如果我们只关注分数而忽略其内心世界, 是不是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弄丢了学生的整个童年呢?按古人的说法, 为文的最高境界是“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那么教育的最高境界也许就像泰戈尔的那句诗: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 而我已经飞过!
一、问题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活动主体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于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并在其驱动下,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知识的增长:理论和问题》一文中指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可见,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将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寻找思维的生长点设计问题,为学生架设探索未知的桥梁,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认知水平.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由一个基本问题出发,运用模拟、联想、特殊化和一般化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探索问题的发展变化,使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这样,在变中求进,进中求通,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关注问题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追溯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缘由的意识;二是不断提出新问题的意识.问题产生的背景主要有现实背景和数学背景,现实背景是指数学概念、命题等对应某种现实模型,是对现实模型的一种抽象;数学背景是指数学概念、命题等对应某个数学模型.问题产生的缘由主要有:第一,为了解决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第二,问题的自然逻辑延伸;第三,各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挖掘.因此,在设计数学教学时,教师多角度、多方位、多联系实际地思考,就能设计出创造性的问题.
二、应用意识
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一科学论断在这100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关注应用意识,不能使学生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让学生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关注应用意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第二,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这是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第三,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第四,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教师的创新欲望和信念,其核心是自我批判的意识,不受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勇于标新立异.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增大教学效益.
数学教学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创新设计:第一,创新组织教学内容.如对教材内容的重组、对概念赋予不同的数学模型、对例题加以改造与扩充,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第二,创新构建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建新的教学模式.第三,创新组织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着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等角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第四,创新教学技术.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应合理整合多媒体技术,设计富有创意的课件等.在研究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时,要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上下工夫,特别要创造条件进行网络教学,带领学生到网上去收集信息资料.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关注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就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英语教学的关键是关注学生的根本需求
学生的需求有本质的与非本质、深层与浅层次之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首要的是要关注那些能够让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深层次、本质的需求.要把握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课程观、教学法和教材观.
作 者:覃丽 作者单位: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遵义,5630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9)分类号:H319关键词:英语教学 关注 学生 根本需求
今年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基本没有带班经验,而且还要带问题严重的春季班----很多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有些孩子要么整天无所事事,要么就很无助彷徨,所以接到当班主任的通知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当时除了紧张就是恐惧,特别担心自己干不好班主任工作,再影响了秋季招生,心里就一个字:愁。
可以说,不亲身当班主任就不知道带班有多难,一个学期下来,我切身理解了班主任的辛苦。记得刚开始前三周,每天晚上不管几点睡,只要到半夜三点半,就会准时醒来,然后翻来覆去直到天亮,到了学校就是死扛,再加上班里的事情没完没了,于是变得暴躁易怒,常常情绪失控,但想想班里的学生,我每天都和自己说:既然接了就不能放弃,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后悔,既然干这一行了就得爱这一行,别人都扛过来了,自己也能扛过来。
陪伴学生寻找自我,帮助学生重树自信
对于这帮孩子来说,“信心”是他们最欠缺的!他们在之前的学校大多是所谓的“差生”,面对的只有批评、忽略、冷落、偏见,只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或贪玩就会被扣上坏学生的帽子,以至于老师看不起他们,好学生看不起他们,甚至家长也常常忽略他们。但谁又会真正去发现一下他们的内心深处那!谁又会真正理解他们的无助那!又有谁真正接受过他们那!我觉得,一个孩子只有充满了自信,才会有上进心,才会有为之努力的目标,才会有斗志,心里的小宇宙才会爆发,才会有兴趣和力量去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记得开学第一天作自我介绍时,大部分学生上了讲台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面对学生这种现状,我心怀担忧当下就对学生们做了一些简单的沟通:说话是人最基本的沟通方式,我们又是职业学校,毕业后面临的是就业,话都不敢说,两年之后如何走上社会,找一个好工作呢!作为一个设计师,你设计的作品再好,但你不会向你的客户解读你的作品,和客户做有效的沟通,你的客户又怎么会接受你的作品和创意呢!
感概之后我问学生:“你们如何理解我们的春季班?请大家有一说一,畅所欲言”,当时有几位学生毫不避讳的说:“我们都是被放弃的学生,以前的学校怕影响中考成绩不要我们了,所以我们就来二职上春季班啦” “春季班来的是不参加中考的学生,我们比秋季班难管。”这时我说:“大家说得对,咱们春季班的确一来就被烙上了不好管,贪玩调皮素质差的烙印,很多老师更是谈起我们春季班便会头疼,但是,这个烙印不是别人给我们烙上的,是我们自己烙上的,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大家心里都明白,但过去不决定未来,路就在脚下,怎么走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这种评价成为历史,通过每一位同学的努力,改变别人对我们春季班的看法。我们班这么多男生,我希望你们拿出一个男人的斗志,来到二职我们重新开始,不能让别人戳我们的脊梁骨,没什么可怕的,都是人,是人就得争口气!而且,对于大家来说还有一个必须奋斗的目标,那就是“超过秋季班”,我希望你们把这五个字刻在心里!”
最后,我背诵了我写的一段话,告诉他们我对春季班的理解:
我们是春季班,因为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走来,我们是春季班,因为我们的心里带着春天的希望,我们不能因为昨天的失败就丧失今天的梦想,我们不可因为一时的风雨就放弃对彩虹的向往;
我们从前无知,我们从前不懂,我们从前没有找到付出的方向,但我们不可认输,不可失去这份最后的坚强,我们从前不曾被表扬,我们从前哪有自信的力量,我们从前仿佛是找不到家的孩子,其实很无助,其实也彷徨;
孩子们,站起来吧,不要忘记你们跌倒的方向,想想,自己虚度过多少青春时光;
孩子们,看看前方,那是等待你们成功的地方,记住,两年后那里必定光芒万丈!
关键词:阅读理念;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2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45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更新阅读观念,打破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主义和语言霸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静读默思、感悟理解文本的过程,提升阅读水平,发展阅读个性。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愿望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所以教师要注重人文关怀,把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尊重其自身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要让学生敞开心灵去阅读、感受,把学习语文的过程当成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进行心灵沟通和生命对话。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分析,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目的、情感、文化背景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探究,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视角趋向多元化、个性化。
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愿望。授课方式也要由单向传授、被动低效的“接受性教学”向多维互动、主动高效的“自主性阅读”转变,尽量减少教师的提问,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读阅读材料,接受知识信息,感悟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教师不过多设立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不惟师、不惟书、不盲从,保护和强化学生个性阅读体验。
例如,在学习《曹刿论战》一课时,学生对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就有不同理解,有的同学认为鲁庄公目光短浅,缺乏军事指挥才能,用课文里的一个字来说就是“鄙”。但也有的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鲁庄公虽腹无良谋,但能知人善任,仍不失为一代名君,接着还举出刘备三顾茅庐、善待人才终成霸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两种见解都有道理,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究在古代战争中克敌制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有的主动查阅历史资料,甚至搬出《孙子兵法》来研读,这样学生实际所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课文,而且还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了灵动的、活跃的思维,对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阅读迁移的能力
语文的阅读绝不能只局限于每学期三十几篇课文,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质的深刻把握以及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是很难达到阅读深度的。读书是知识的储备和内化,是情感的积累和体验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的空间,读经典、品美文,充分感受作品丰富思想内涵,品味文章蕴含的情趣和理趣,使学生感受和领略作品优美而深邃的艺术魅力,体验作者的情感呈现方式,达到情感的哲理性思考,真正实现阅读的个性化。
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比较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立足课内,以课内带课外,通过比较对照完成能力迁移。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的方式,把从课内阅读材料中获得的提取信息和能力,把握重点的能力迁移到课外阅读材料中去,从而获得解决疑难问题的灵感,形成新的认识,新的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效的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例如,在学习《行道树》一文时,我们为学生选择了《峭壁上的树》和《白杨礼赞》作为比较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迁移训练。三篇文章题材、体裁相同,都是写树的散文;写作手法相同,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语言风格上“异”,《行道树》含蓄隽永,后两者明白畅达。通过对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文章相比较,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掌握写作的技法,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引导学生默读静思,回归阅读教学的本真
在当下,有一些学校和地区推广的“自学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等模块式教学,把阅读教学过分程式化,使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舞台,以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样就失去了对文本的个性阅读和深度阅读,丢掉了阅读的本真。
我们要为学生安排安静阅读的时间,引导他们静下心来,与文本、作者进行精神对话,品味、赏析、领悟。聆听文本背后作者的心跳,与作品同呼吸、共沉浮,获得文学的滋养和审美的愉悦。我们还要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思考,及时地精讲点拨,促成学生的顿悟,获得认知的升华。
如学习《春》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朱自清优美的文字带领下,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春天色彩变化、温度变化和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赏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文中准确使用的动词,不断把自己的个人观感与文中的描述结合起来,感受春天的魅力和朱自清的语言魅力。在阅读《愚公移山》一文时,有的学生指出愚公挖山是对自然的破坏这一观点时,我们应该指出,《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继而讲讲寓言的特点,最后强调我们“必须用寓言的方法读寓言”,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真正做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
一、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新课程标准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 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所以, 在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中, 应首先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能力情况、与入学相比各学科的进步情况、各学科学习态度的主动程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将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也纳入考核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与不同层次学生交流的人次数、不同层次学生课堂交流发言的人次数、师生交流过程中问题的梯度和广度等。
在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中, 因为关注到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情况, 并把这一指标给予了较高的权重, 这就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调动, 增强学生学科学习的内驱力, 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思维发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到与各层次学生的情感交流, 体现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科教学使学生增长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 还包括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乐观的性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因遗传因素导致的个体差异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 所以, 我们必须面对因遗传因素带来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因此, 在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中, 还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通过在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关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层次性和广泛性, 可以引导教师开展因材施教, 在优先保证基础知识传授、基本能力培养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实际, 设计不同类型学生情况的教学任务, 满足更高或是较低水平学生需要, 让各种类型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也可以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各种智能特长和兴趣特征, 确定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培养方向, 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相应的关注和指导, 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有效培养。各有所学、各有所长的学习必然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的养成。
三、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成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同样是评价自己及同学学习活动的主体。由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特殊关系, 家长的评价对孩子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因此, 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还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 将课堂教学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评价中, 学校应根据评价的目的、内容标准, 自行设计制作相应的评价表格、调查问卷、数据统计表、学习记录袋等等,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性的多元评价方式,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人。
【关注学生教学理念】推荐阅读:
“关注交通关爱学生”教学设计06-05
英语教学的关键是关注学生的根本需求06-05
全程关注学生07-05
把握学生主体,关注课堂生成10-06
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05-31
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06-18
关注家庭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06-15
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问卷09-20
关注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10-30
关注过程 发展思维 鸡兔同笼 教学设计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