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工作推进时间表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毕业生工作推进时间表(共9篇)

毕业生工作推进时间表 篇1

2013年3月4日——3月11日:

专项档案负责人收集档案材料并检查档案材料完整性;检修档案室电路; 2013年3月12日——3月15日:

专项档案负责人整理档案目录,制作档案封面及档案盒标签并填写档案材料交接表;整理试卷档案;

2013年3月18日——3月19日:

院档案室整理教学档案总目录,梳理教学档案总体归档情况;制定电子信息 工程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图;修订档案借阅制度及借阅登记表;打扫档案室卫生,排查档案室安全隐患,保证档案留存及档案借阅的安全;

2013年3月20日:

院领导检查教学档案归档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

2013年3月21日——3月22日:

现有教学档案基本入库;

2013年3月22日——3月31日: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整改反馈阶段,填写反馈表;

2013年4月1日——4月12日:

全部档案材料按要求编号,制作电子目录;电子材料统一收集并做好备份; 2013年4月15日——4月19日:

在档案馆里设置好指向图,以及图书馆的材料分布图;

2013年4月15日——4月30日:

完全熟悉档案室所有材料及材料的摆放位置;

2013年5月:

档案室开展借阅工作;做好档案室日常维护工作;继续学习,借鉴更多更好的档案管理办法,积极改进自己的管理模式;协助领导进一步完善档案馆各项制度的修订工作;

毕业生工作推进时间表 篇2

一、落实“一把手”工程, 构建全员参与就业的长效机制, 保持就业工作高效运转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检验标准, 视就业工作为办学生命线, 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成立以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各院 (系) 成立相应的就业工作小组, 按规定配备就业专干和就业辅导员, 为全力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学校每年都要召开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会议, 院党委书记、院长同时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要求全校上下和各职能部门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大局观念, 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积极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 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学校还实施“就业运行与绩效挂钩”新机制, 也就是“三级联动责任制”和“三方面挂钩奖惩制”。“三级联动责任制”即学校领导分包学院、院 (系) 领导分包毕业班级、教师分包毕业生, 做到层层有责任、人人有指标, 有效地推动就业工作高效运转;“三方面挂钩奖惩制”即就业考评与目标管理挂钩、与院 (系) 工作经费挂钩、与院 (系) 招生计划挂钩, 使学校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与就业密切联系, 从而保证就业工作健康发展。2008年, 全校共有6个学院受到奖励并增加招生计划, 同时也有3个学院的4个专业缩减了招生计划。

二、实施全程化就业教育, 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学校紧紧围绕“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这一主题, 探索并实施全程化就业教育, 开展“三个阶段”的就业训练和“三个层面”的就业教育。

“三个阶段”的就业训练分别是:第一阶段, 低年级学生有目标——开展职业规划训练。在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全员职业意识训练和职业规划设计训练。第二阶段, 三年级学生有技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学生自己规划的职业目标, 引导学生参加学校开发的40个岗位培训班或者社会上组织的职业资格培训班,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岗位技能, 实现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技能的良性对接, 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一做法被《中国教育报》评价为“给大学毕业生一把就业的‘金钥匙’”。第三阶段, 四年级学生有求职经验——开展就业技巧训练。在求职策略、面试技巧、简历撰写、单位及岗位识别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训练, 使学生获得求职的间接经验, 提高学生的应聘成功率。“三阶段职业训练”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了职业目标、职业技能和求职经验, 从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和职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大三学生岳川涵在“赢在大学”河南省第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中, 因职业规划好、职业技能强、职业素养高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十佳职业规划之星”, 并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三个层面”的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业理念教育。面对新形势,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把实现人生价值与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 同时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学校2009届毕业生中有522人考取农村义务教育特岗教师, 255人报名参军, 121人考取“村官”, 16人参加国家“三支一扶”计划, 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到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就业。二是创业教育。学校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大学生创业的队伍中去, 充分利用国家促进创业的优惠政策勇敢地自主创业。通过举办创业报告会、创业大赛、创业培训班等, 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 树立敢于创业的信心和雄心。学校在南阳市光电园区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组建的创业团队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项。三是对学生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学校加强对学生开展责任心、事业心、自信心、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沟通协调能力等职业素养教育, 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 实施“持证上岗”, 确保就业工作扎实开展

为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制度化、专业化建设, 学校不仅设立了就业与指导服务中心 (正处级) , 将其作为学校就业工作的专门机构, 还建立了3支就业服务队伍:专兼职教师队伍、就业管理队伍和学生就业信息员队伍。专兼职教师队伍方面, 学校成立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 配备2名专任教师、6名兼职教师, 主要从事就业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就业管理队伍方面, 各学院均成立就业服务办公室, 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 团总支书记、辅导员为办公室成员。学生就业信息员队伍方面, 一大批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就业信息员, 负责及时将招聘信息通知到每一个毕业生。数量充足的专、兼职就业指导和服务队伍为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为加强就业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学校还通过三种途径来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一是“请进来”培训。学校积极争取国家就业技术权威机构——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的技术支持, 在校内开办“《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 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派出国内著名就业专家为培训班授课、训练, 经过学习、考试, 学校36名参训教师获得《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 实现了就业队伍“持证上岗”。二是“走出去”学习。根据需要, 学校及时选派教师参加国家和省里组织的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班, 把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教学中。三是到企业体验。学校每年都分批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校企对接研讨会, 或到企业人力资源部考察, 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通过以上措施, 学校就业教育的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升, 形成了以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引领, 以职业指导师为骨干的就业指导教学、研究团队。两年来, 就业科研团队完成省社会规划项目1项, 发表与就业相关的论文12篇, 编写教材10部, 撰写专著1部, 这些科研成果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就业服务之中, 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完善就业市场建设, 畅通人才输出主渠道

1. 全力开拓就业市场, 努力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大平台

学校制订了市场开拓计划, 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东北老工业基地建立实习、就业基地, 分管校领导亲自带队考察用人单位, 了解毕业生需求情况, 洽谈供求合作, 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 学校已建立大型跨专业就业基地10个、专业实习就业基地60个, 还与600多家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用人合作关系。每年可以通过学校就业平台直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4.6万个, 是毕业生人数的10多倍。

2. 抓好各类考前辅导工作

学校组织考研辅导班、专升本考试辅导班、特岗教师招考辅导班、“村官”招考辅导班、公务员招考辅导班等, 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化辅导,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强化重点。每年通过考试实现就业 (升学) 的毕业生都占全校毕业生总数的1/3以上。

3. 注重就业困难毕业生和女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学校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实施“一对一”帮扶, 学校工会动员女教职工对困难女大学生实施心理、经济、就业等多方面的“一对一”帮扶, 解决了400多名困难毕业生的学业和就业问题。

五、根据社会需求, 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注重做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 积极开展就业调查, 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提升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社会需求设立具有前瞻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和专业, 优化文、理、工、经济、管理、艺术、农业和教育等学科的结构, 增强办学的适应性和活力。学校还以就业为导向每年更新2~3个专业, 努力为经济社会服务, 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根据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不断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增加实践课、技能课学时比例, 调整实习时间, 为毕业生求职提供方便。

加大学校的配套改革力度,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实验实习实训设施建设, 提升学生的能力。学校实施了“卧龙学者计划”, 努力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高质量的教育促高质量的就业。

六、坚持服务宗旨, 加强就业硬件建设, 满足现代大学生就业服务的需要

毕业生工作推进时间表 篇3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毕业生就业 签约率 措施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做出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我们全省高校都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维模式、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就业工作,正确处理发展建设中的重大关系,既是解决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学校推进改革、谋划发展、保持稳定、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是教育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核心任务。机电学院严格按照校党委的部署要求,紧密联系我院的实际,在认真组织全院教师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就业工作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为学生办实事的重要体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认真作好服务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喜人。截止到6月底,我院2009届614名本科毕业生,首次就业签约率已达90%以上。

我院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工程的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一、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建设,成立由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组。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工作的重大议事日程,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党政联席会议建立每月一次的汇报会制度,对各专业、各班级当月的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摸底、督促、指导。院党政班子定期深入班级进行具体指导;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到每一位毕业生;并要求辅导员能掌握每个毕业生的求职动态、意向和签约结果,及时统计学生的意向和签约情况,以便向用人单位推荐时有的放矢。

二、加强就业工作管理

首先,加强对就业工作的日常管理。建立了毕业生推荐材料、就业协议书和招聘的文档管理,对毕业生的信息内容进行了认真审核,按要求编制,使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规范化、日常化。其次,加强对毕业市场的管理。要求有形就业市场建设有记录,无形就业市场建设无空缺。对用人单位来人来电来函,做到文件有记录,事事有结果。建立了院就业网站和网上QQ群,毕业生可随时进站查询有关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资料,并及时更新内容。做好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尽可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信息量、资料等。向用人单位收集需求信息,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级各类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招聘会等。建立用人单位资料库,多形式公开发布就业信息。

三、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为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机电学院党政班子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学以来,学院党政领导多次前往各大开发区的人事部门及所属企业建立联系、拓展就业市场。邀请用人单位到校举办具有机电学院专业特色的中、小型招聘会。全院广大教师都能利用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建立产学研基地基地建设等一切有利时机,向用人单位推介毕业生。

四、加强对学院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采用党课、团课、就业指导课和专业课教师课堂教育等多种渠道,教育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式,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成才观,鼓励毕业生转变观念、面向基层。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使我院大部分毕业生逐渐转变就业观念,在校内外2009届毕业生招聘会上,我院毕业生就业观念普遍理性,“先就业再择业”的科学就业理念深入人心。学院也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对参加“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计划”等国家部委发起和认可的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的毕业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五、加强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为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我院在确保学校正常教学计划按质按量完成的前提下,在校领导的指导帮助下,成功申办了“职业技能鉴定所”。目前,正在利用课余时间对毕业生开展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实行毕业证书和技能证书的双证书制度,提升我院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六、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为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开办就业指导系列讲座,邀请就业指导老师和企业来我系为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指导教育。二是开展就业日常咨询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多媒体、宣传栏、服务之窗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咨询和就业服务。我院有专人每天浏览:中国高校联盟网www.job9151.com、中国企业人才网www.job100.com、中国教育人才招聘网www. edurc.cn、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www.ncss.org.cn、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www.chrm.gov.cn、中国劳动力市场网www.1m.gov.cn、安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网www.ahbys.com和校内就业指导中心网站等,对于有价值的信息即时收集转发,同时教育指导我院学生在以上的网站上自主登陆,填写个人信息、制作简历、向用人单位投放应聘材料等,进行网上求职。三是为毕业生离校提供指导和服务。如毕业生离校须知、如办理离校手续、毕业日程安排等,同时还开展了“我为母校留纪念”“送别校友”等师生互动活动,让毕业生安全、顺利、满意离校。

七、采取了实习、毕业实习、就业岗位三结合的办法

我院与浙江天煌公司、合肥日立建机、江淮摩丁汽车空调公司、合肥机电技工学校等用人单位建立生产实习就业基地,每年为他们选送符合要求的生产实习学生与毕业实习学生,让实习与就业挂钩,以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

毕业生工作推进时间表 篇4

本届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按学校规定,使用正方管理系统进行毕业设计管理,根据毕业设计总体工作安排和学校规定,结合正方管理系统特点,我院2014届毕业设计具体工作安排及规定如下:

 确定毕业设计题目阶段:

2013年10 月18 日至11月8日完成毕业设计题目申报,在此阶段指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指导关系。要求:

真题率力争达到90%以上;

11月15日前各系专业委员会完成毕业设计题目审核,各系上报学院毕业设计题目统计表。

 开题和答辩阶段:

学生选题后,导师与学生及时见面,由导师向学生布置开题阶段工作,11月8日至11月29日学生完成课题调研和开题报告的撰写。2013年12月6日至12月20日各系完成一次二次开题答辩。 毕业设计题目正方系统录入、选择和确认阶段:

11月19 日至11月28日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题目正方管理系统的录入,未在规定时间完成题目录入,按相应教学事故处理。原则上毕业设计题目录入后不能随意修改,修改题目需提出申请,经审批通过后,由相关系负责完成统一修改。修改题目时间到12月1日结束,12月1 日学校关网。

11月19 日至12月1日各系完成毕业设计题目正方系统的审核。学生选题:12月2 日至8 日学生完成正方系统毕业设计题目选题,12 月8 日学校关网。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正方系统进行毕业设计题目选题者,视为本人放弃本次毕业设计,本次毕业设计该生成绩记为0分,责任自负。

教师确认学生:指导教师在 12月9 日至15日完成在正方系统中确认(选择)学生的工作,12月15日学校关网,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认学生工作的教师,按相应教学事故处理。

 2014年3月24日至3月28日进行毕业设计期中检查。 2014年4月28日前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电子版。 2014年4月28日至4月30日学院进行学术不端检测。 2014年5月5日至5月11日学校进行学术不端检测。

 2014年5月5日至5月11 日进行毕业设计一次答辩,各系上报优秀和不及格学生名单和成绩。

 2014年5月19日至5月23日进行毕业设计二次答辩。各系答辩委员会、院答辩委员会进行二级审核。

毕业生工作推进时间表 篇5

一、英文翻译:寒假完成,下学期开学后交纸质稿与电子稿(英文翻译使用统一的封面格式,正文内容第一部分是外文资料翻译译文,即中文;第二部分是外文原文,即英文,具体见格式要求)。

二、根据课题任务书,在寒假完成前期课题调研和资料搜集工作,开学后检查资料搜集情况。假期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中设计(论文)提纲和主要参考文献两部分内容。开学后交开题报告电子档。

三、第八学期的教学安排大致是:

1、2012年2月13日至2月26日(第1、2周)进行社会实践(在家或在校内进行均可以);

2、2012年3月27日至3月11日(第3、4周)进行毕业实习(注:毕业实习需要填写实习报告册,注意与生产实习内容不一样,实习报告记录的内容应为:如有确定的工作单位或实习单位,可在单位进行实习并填写实习报告;如没有工作单位或实习单位,可以将毕业设计课题资料搜集等工作作为实习报告内容填写(如记录课题调研情况、资料搜集进展及资料具体内容等);

3、2012年3月11日至6月1日(第5至16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答辩等教学工作。

四、2012届学生第七学期的课程补考工作定于2012年2月27日至3月9日(第3、4周)进行,凡有课程补考的同学应提前返校参加补考。

五、2012届学生清欠考试初步定于2012年4月9日至15日(第9周)进行。

六、2012年学位英语考试的具体考试时间、考试方式、考试要求等,以江西理工大学学位委员会的规定为准。

七、2012年4月中旬需要填写并上交“中期检查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给导师。

毕业生工作推进时间表 篇6

一、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

(一) 遵循“三化”准则, 丰富工作内涵, 加强就业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就业政策, 坚持“深化、细化、强化”的原则, 丰富工作内涵, 切实加强对高校、学生和队伍就业工作指导, 全面提升就业队伍的工作水平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一是以创新举措为抓手, 强化对高校的指导。加强考核评估, 特别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充分发挥就业状况对学科专业调整的影响作用;组织全国“50所典型高校”、“世界500强企业”到高校进行经验交流、巡回宣讲活动。二是以提升能力为抓手, 深化对学生的指导。创新形式, 除了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外, 还举办大学生职场模拟招聘大赛, 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建立大学生网上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平台, 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网上咨询;面向新生编写并发放《升学与就业》, 推进就业指导教育全程化。三是以系统培训为抓手, 细化对队伍的指导。组织开展分层次, 分类别的系统化培训, 促进就业工作培训的系统化, 规范化;以组织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优秀教师高校巡回宣讲或公开课等形式, 开展就业课程教学交流, 提升全市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水平。

(二) 坚持“三高”的要求, 整合多方资源, 重推创业工作。

坚持“三高”的工作思路,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 以创业扶持政策为依托, 以创业活动和孵化基地为载体, 整合资源, 全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一是坚持高起点, 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对创新创业工作的统筹和指导, 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重点评选打造一批“创业教育示范校”。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专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三结合”, 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二是坚持高标准, 培育打造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培育打造集教育、科研、实训、孵化、对接及创业指导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 重点评选打造一批“创业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孵化基地运行机制, 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逐步将创业孵化基地纳入规范化管理, 落实相关补贴和经费投入。三是坚持高质量, 不断深化创业指导和服务。在高校普遍建立大学生创业工作指导站;集中力量将“大学生创业文化节”办出特色, 形成品牌;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和创业社团, 为大学生创业搭建指导、服务、交流、推广的平台;做好微型企业创业工作, 督促落实创业有关政策, 做好《自主创业证》审核发放及应用, 做好小额担保贷款指导服务以及宣传、跟踪工作。

(三) 按照“三建”的思路, 完善结构体系, 抓好就业服务。

坚持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宗旨, 通过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健全就业市场、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 为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优质服务。

一是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投入500多万优化现有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集学历学籍、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服务等信息一体化的公众信息共享平台, 打造求职招聘互动平台, 构建大学生诚信电子档案和简历库;全面推进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全覆盖;建立了“校园就业传媒 (LCD) ”。二是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市场渠道。完善供需信息实时交互机制, 依托全市特色工业园区建立毕业生实训、见习、就业基地;开展“校企洽谈会”、“送岗位进高校”、“各类专场招聘 (免费师范生、残疾毕业生) ”等活动, 举办重点企业校园巡回宣讲和人才供需沙龙;积极开展分行业、分区域的网上双选活动, 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进程;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机制, 做好就业需求分析, 为高校就业指导及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三是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的要求, 在全市高校大力推进集政策咨询、职业测评、个性化辅导、就业手续办理等一站式服务平台, 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二、杂志订阅的基本情况及做法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是省市就业主管部门和高校获取前沿理论和上级有关精神的重要渠道;是我们深入研究就业政策, 制定就业措施的风向标;是促进就业队伍向专家化、专业化、职业化道路迈进的重要理论来源;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新形势, 树立正确择业观的重要参考书。我市高度重视杂志的宣传导向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力推《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进领导、进部门、进系部、进班级、进网络、进寝室;各级毕业生就业工作者、指导老师和毕业班的同学也对杂志表现出了高度认可和欢迎。

(一) 将杂志内容作为学习培训资源。

一是座谈会上一起论。在定期召开的高校就业工作座谈会上, 摘取杂志中先进省市经验、最新就业政策等内容一起讨论, 作为研究下一步工作的参考资源。二是培训会上集中学。在相关的就业创业培训班上, 选取杂志就业研究、就业政策等相关内容集中学习。

(二) 将杂志作为重要的就业宣传阵地。

一是不定期借助杂志宣传我市就业创业工作。近年来, 我市就业创业工作多次被刊入杂志, 曾进行了10页的专题报道, 制作了专版宣传页, 并多次以简讯形式在杂志上宣传报道;二是鼓励高校借助杂志宣传交流本校就业创业工作, 鼓励高校有关人员在杂志上发文交流。

(三) 将杂志作为专项进行统一征订。

一是安排专人负责全市高校的征订、统计和发放工作;二是要求杂志进领导、进部门、进系部、进班级、进网络、进寝室, 即要求高校至少为分管校领导、就业相关部门、各系部分管领导、毕业班辅导员和班主任、各毕业班学生寝室征订, 要求摘录前沿理论和最新政策录入就业信息网, 扩大杂志影响范围和覆盖面;三是将杂志征订情况纳入高校相关评选和考核指标, 并对优秀的高校进行奖励。

毕业生工作推进时间表 篇7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及创业的重要意义

2008年国家机关公务员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达到创记录的100万人,这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创业更难的典型例证。据有关资料,我国每年有30%以上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庞大的就业大军将何去何从?

1.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1)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统计表明,2000年,15-59岁的劳动人口数量8.2亿人,到2010年时将达到9.2亿人,10年间将净增1亿就业人口,到2020年将增加到9.4亿,比2010年净增0.2亿,城市每年新增劳动力为600万人。农村约有2亿多的剩余劳动力在逐步从农业向工业、农村向城市转移。同时城市企业中约有1500万富余劳动力亟待寻找新的就业门路。

(2)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3)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数量太少。根据发达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经验,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领域,也是对劳动力需求最旺盛的领域。日本1.25亿人口有660万个中小企业,而截至2004年年底,中国13亿人口只有360万个中小企业。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大学生毕业后,很多人会成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或者自己创业。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却因发展问题还未真正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

2.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意义

(1)创业带动就业是当前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据统计,我国1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人就业。促进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不仅能够解决他们自身就业的问题,而且能够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具有就业的“倍增效应”。个体和私营经济、中小企业、服务产业等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领域,也是就业岗位增加的重要渠道。

(2)创业带动就业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抓手。2002年以来,我国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3)创业带动就业是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不利影响的重要举措。经济增长趋缓对就业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出口依存度较高的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行业受到较大冲击,许多中小企业停产、关闭,劳动者面临失业风险。必须在全社会强化创业意识,加大创业扶持,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可能对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3.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优势与劣势

与社会人员相比,大学生创业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善于自主学习和分析领悟,接受新鲜事物快;運用IT技能强,能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家庭负担一般较轻,其创业可能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但年轻人往往缺乏社会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喜欢纸上谈兵,创业设想大而无当,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好高骛远,看不起蝇头小利,大谈“第一桶金”,却不顾赚“第一分钱”;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有继续依赖父母的想法;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难挫折容易半途放弃,有的甚至没有尝试就轻易放弃。

二、武昌区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益探索

我区敏锐抓住新时期人事人才工作突出创业工作的特点,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将促进创业工作作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抓手进行推进,明确了责任和分工,从组织上保证我区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工作向科学化、有序化推进。

1.为营造良好的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环境,人事部门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手段,帮助毕业生创业。对在武昌地区创业的外地生源毕业生,积极解决他们的户口落户问题;对在武昌地区自主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自毕业之日起免收两年的各种人事代理服务费;帮助立志创业的毕业生办理政府贴息贷款,享受工商、税务部门的各种扶持、减免政策,扶植其自办和领办企业;对所有求职者实行免费登记、免费推荐,对各类用人单位免收中介服务等费用;积极联系有关职能部门和教学机构,开展创业知识的普及教育;切实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优质的职称评审申报服务,在专技职称评审申报工作中,突出业绩、能力导向,鼓励创业。

2.为了方便大学生到我区创业,人事部门投入了3000余元资金,制作了《武汉市武昌区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服务指南》宣传手册,着重介绍了武昌支持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的工作部门、工作职能、概况、主要服务内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申请程序、大中专毕业生SIYB创业培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等大中专毕业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简洁明了,并免费发放到大中专毕业生创业者的手中。通过一系列服务措施和创新服务手段,我们为大中专毕业生亮起了通往创业道路的“绿灯”。

3.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为了对有志于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播,今年区人事局和劳动局对30名居住在武昌地区的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进行SIYB创业培训。最终有4人实现创业梦想。区劳动局、团区委联手在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举办大学生创业意识讲座,为1000余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启迪创业意识。

4.为就业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及时解决户口落户问题。非武汉市生源的毕业生在武昌就业创业首先要解决的是他们户口落户武昌区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是由我们为其办理户口落户指标,再由本人到户籍有关部门办理户口入户手续。相当一部分就业创业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如在汉没有亲戚朋友可以挂靠户口等,户口无法落户,还要用大量的时间用于奔波于户籍管理各部门之间,就业、创业毕业生为此特别苦恼。对此,区人才服务中心建立常住集体户,得到区政府和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妥善解决了就业创业人员户口事宜。今年以来,为非武汉市生源的10余名创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办理了常住人员户口落户手续。

5.为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工作场所,切实解决创业者的实际困难。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李青同学,立志创业,现已在武昌区人才中心办公大楼四楼经营“小里画室”,主要从事美术方面的创作和培训。在创业过程中,“小里画室”的工作场地、对外宣传、培训生源等方面存在一定实际困难。人事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本人积极联系,及时解决了创业者的场地问题。区人才服务中心将办公大楼四楼提供给创业者作为场所,为他在大门口明显位置张贴招牌,在不违反城市管理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在大楼三层与四层楼道之间设立专门招生和宣传栏,在办公大楼的侧面张贴宣传广告,通过有关网络及时发布招生信息。以上帮扶妥善解决了该创业者的一系列实际问题。目前“小里画室”已经初具规模,美术方面的创作和培训工作已全面展开。

三、当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创业意识有待培养。创业活动不仅需要创业意愿的推动,也需要敢为人先、勇于创业、不惧挫折的创业精神。在我国适龄劳动人口中,希望创业、愿意创业、敢于创业的人数比例偏低,城镇居民创业意愿不到5%。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不到1%,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已达到20%左右。

2.创业环境有待改善。一些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创业壁垒仍然存在,劳动者创业领域受到限制。一些地方行政监管不规范、不透明,多头收费、乱收费的现象仍有发生,造成当地中小企业和个体户负担较重。一些地方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中小企业信息不畅,应对不及时,生产经营面临困境。

3.创业政策有待完善。国家实施了小额担保贷款等一系列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是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仍然是创业者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难题。

4.创业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创业者缺乏创业知识和技能,常常不知道如何创业,从哪里着手创业,怎么管理企业,等等,导致创办企业的成功率较低,存活期较短。同时,大多数高校和中学都没有创业教育和相关培训课程,创业教育体系很不健全。

5.创业服务有待加强。专业化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会计、银行、法律、管理咨询、注册代理等社会化服务资源比较稀缺。政府的行政审批、创业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也相对缺乏,创业企业需要及时的指导和有效的支持。

四、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建議

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必须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1.建设区大学毕业生创业服务平台。为切实加强大学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建议以区人才服务中心为基础,搭建区大学毕业生创业服务中心,在机构配置、经费上给予支持,明确目标责任,从组织上保证其创业工作的落实。

2.加大大学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为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在我市全民创业政策基础上,我区又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据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上述政策知之甚少。因此建议加大针对性宣传,这种宣传要与大专院校校内就业指导培训、大学生创业知识教育培训结合。特别针对大学生特点,应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建议武昌全民创业宣传网页应按受众类别细化优惠政策,专设大学生创业指南栏目。

3.加大大学毕业生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大学生实习是就业、创业前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重要环节。但市场化实习网络的不健全,多数实习场所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企业,因此大学生对市场化中小企业的不了解,更无从掌握创办小企业的路径和方式。建议区人才服务服务中心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整合楼宇、工业园、创业园、文化园的中小企业资源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行业协会资源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形成市场化的实训网络,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后备人才选择,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对小企业的认识,提高创业意识,掌握创业途径。

4.加大大学毕业生专项创业培训力度。围绕我区重点发展产业,积极开展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的人才创业实训。实施大学生创业专项培训工程,开展“产生你的企业想法(GYB)”和“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根据促进就业资金的适用范围,对大学生培训经费给予补贴。建议区级补贴范围在市集对失业一年以上办理失业证的大学毕业生的基础上扩大到全体未就业的参加培训的大学毕业生。探索实施导师制,挑选100名企业家以传、帮、带形式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将大学生创业培训纳入全区再就业创业培训计划,并享受再就业培训的有关政策。

毕业生工作推进时间表 篇8

曾懋华、卢文贯、林书记、洪显兰(秘书)5月8日下午

地点:学院会议室

 有机组

曾宪标(组长)、刘宏文、王仲南、欧阳小月、莫云燕(秘书)5月10日下午

地点:北1-301(多媒体)

 分析1组:

王少玲(组长)、彭翠红、丘秀珍(秘书)5月8日下午

地点:北1-403(多媒体)

 分析2组:

任健敏(组长)、奚长生、黄冬兰(秘书)5月8日 下午

地点:北1-402(多媒体)

 分析3组:

郭会时(组长)、焦琳娟、陈慧琴(秘书)5月10日下午

地点:北1-201(多媒体)

 物化组:

徐永群(组长)、王小兵、叶芳

5月8日 下午

地点:理工楼325室

 环境工程1组:

李建渠(组长)、李灵芝、周悦(秘书)5月10日下午

地点:8栋106

 环境工程2组:

高岐(组长)、梁凯、蒋荣华、龙来寿(秘书)5月8日下午

地点:北1-205(多媒体)

 应用化学1组

张圣领(组长)、邹先强、颜美凤、陆伟东(秘书)5月8日下午

地点:北1-301(多媒体)

 硅酸盐实验组

赵旭光(组长)、赵三银、黎载波、贺图升(秘书)5月9日

毕业生工作推进时间表 篇9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退, 欧美债务危机又接踵而至, 导致全球尚未复苏的经济又遭受新一轮打击, 全球劳动力就业市场持续低迷, 致使原本就困难的大学生就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为此, 高校和国家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很多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但是, 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将很难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矛盾。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性的大学生个体和群体, 同时发挥和倡导新时期新时代的创新创业精神, 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对广大大学生来说,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基于这个背景本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探索, 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拓展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做出贡献。

1 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在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之前, 我们需要对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内涵进行必要的界定, 对于这两种教育国内外学者有着众多的解释, 在此, 笔者对这两种概念进行了总结并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认为所谓创新教育是一种以创新创造为本位,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人格进行培养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方式。而创业教育是一种以创业为本位的, 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行培养的教育方式。

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具有高度模糊性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有以下三种解释:一种是将创新教育等同于创新创业教育;一种是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创业教育;而最后一种是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简单的结合。本文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优势并以创新为手段创业为目的的新型的教育方式, 它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 并同时赋予学生的一种创业能力, 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2.1 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对于创业的人来说, 方向和观念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对此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博士曾说过:“世界上一切的财富和一切的成功都始于一个人观念的转变。”对于现代的80后和90后大学生来说, 他们有创新创业的勇气和决心, 但是往往缺乏创业观念。特别是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今天, 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等、靠、要”的被动就业思想依然比较严重, 缺乏危机感和时代感。而在高校之中推行创新创业教育, 可以赋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观念, 使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时也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 进而提高他们的创业品质。使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和就业市场的变化, 改变就业观念, 进行自主的创新创业, 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2.2 创新创业教育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了实践机会

就业能力往往需要在实践之中得到提升, 而对于传统就业指导来说, 往往过于侧重理论, 忽视对学生就业实践的指导, 而创新创业教育特别强调要求学生从真实的创新创业实践之中获取知识, 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荷枪实弹”的训练。它往往要求学校和教师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实践, 在实践之中, 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2.3 创新创业教育扩展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新领域

对于就业来说, 创业无疑是最高层次的就业, 而对于高校来说, 推行创新创业教育, 可以极大的拓展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范围, 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同时, 创新创业教育也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学校切实以创业为切入点, 为学生提供更新的更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就业指导服务, 提升高校就业指导的质量。

2.4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对于创业和就业来说,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而创新创业教育特别强调通过实践和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未来的人才竞争和社会竞争之中, 更多的是一个综合素质的竞争, 同时也是一种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的竞争, 而所谓创新创业教育正是紧紧围绕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和创新创业基本素质提高这两个目标开展的。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 可以提升其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 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1 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 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要想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要求学生和老师要深刻的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 它是一种充满教育个性的教育方式。因此, 在对每个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 需要结合学校和地方的实际, 从学生的自身发展要求和创新创业知识需求出发进行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国外许多成功的经验表明, 要想成功的开展创业创业教育, 首先, 要设计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及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个性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体系。其次, 教育者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设计时, 也要考虑学生长期积累起来的专业文化知识, 要与特色的校园文化想结合, 同时, 还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各方面资源。这样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地与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3.2 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般来说, 创新创业教育往往由以下三个部门组成:理论教学、教育活动和创新创业实践。而这其中理论教学是整个创新创业体系的基础和基石, 对于学校来说, 可以采取普及性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而普及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是指那些在学校里推行创新创业课程,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班的形式, 让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有一个基础的理解,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理论和知识。而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是指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创新创业活动, 这些活动往往以模拟创新创业为主, 如:校园创新大赛, 企业实习等课外活动等。这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能力, 为最后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做准备。最后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整个教育模式的核心环节, 也是决定创新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 学校应该和企业联合, 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和创新平台, 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之中进行真正的创新创业活动, 进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3.3 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奠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是完成创新创业教育各项任务的关键, 需要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去建立和更新理论教育课程, 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 建立和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及调整和改革学校的专业模式等。同时, 教师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之中直接与学生接触, 可以随时把握教学内容, 调整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的创业热情等。因此, 我国高校要想成功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培养一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精干的教师队伍。这些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首先必须拥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其次, 还应具备扎实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知识;同时, 这些教师还要具有非凡的献身精神和工作热情, 因为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教师自身来说, 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指导的过程, 它不但要求教师做好授课工作, 还要求教师运用新理念新模式全程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最后, 学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培养时, 应该将教师队伍建设与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首先分析现有教师队伍的情况, 然后结合教学目标采用内部挖潜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3.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激励创新创业的氛围

创新创业精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的本质特征, 但也往往是一种处于待激发状态的特征, 它往往需要外部环境进行催化。因此,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同时营造一个宽松开发, 充满激励, 尊重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对于高校来说, 可以采用如下一些方式在校园内部营造一种创新创业环境, 如:弹性化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 引进一批“双师型”教师人才, 广播、报栏的宣传, 成功人士的讲座, 各种活动、竞赛的组织, 奖励创新创业学生等。

3.5 加强对外联系, 争取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对于高校来说, 加强与外部联系是成功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 因为,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实践基地。因此, 高校应该“打开门”办事, 与社会各界主动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 尽可能的给予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和帮助政府部门是学校的管理者及各项政策的制定者, 高校在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时, 应该主动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愿望和政策诉求反映给地方政府, 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高校也要本着“双赢互惠”的原则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为学生争取到创业资金和创业实践基地, 也可以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创新创业导师, 直接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常小勇:《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历程》, 《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

[2]毛家瑞, 丁伟红.《亚太地区部分国家的创业教育》, 《外国教育资料》2010.4.

[3]杨立安.《简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山东青干院学报》2009.5.

[4]曹威麟, 李德才.《中国高校创业教育》, 《现代教育科学》2010.3.

[5]杨六栓.《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经济师》2009.6.

[6]邓汉慧.《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中青创业教育论坛》, 2009.4.

[7]栗蔚菁.《课程设计: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 《中国高教研究》, 2010.5.

[8]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1.

[9]张竹筠.《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科研管理》, 2010.15.

上一篇:XX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宣传资料下一篇:施工员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