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

2024-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精选7篇)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 篇1

引言

作为一个大龄剩男,一开始读这本书,我是拒绝的。

毕竟,还是单身狗一枚。然而,开始读进去以后,感觉我很幸运在诞育宝宝前能拜读本书。我也非常愿意从下面几个方面分享我的收获。

一、乐观VS悲观

先不说自己,我们看一看身边的人。

有的人常常脸上带着笑容,沟通交流的时候也总是会伴随着笑声,遇到好的事情总是欣然接受、乐于分享。遭遇不好的事情时,他们也往往会朝着积极的方面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常常把这一类人归纳于乐观的人。

也有另外一部分人,平常不太容易看见他们脸上挂着笑容,总是愁云惨淡的样子。碰到不好的事情时,往往会联想到更坏的结果。而碰到好事,也不见得会全然接受,也许心里正想着这好事背后可能隐藏的坏事情。

显然,我们会更乐意和第一种人有更多的接触,因为和他们的交往过程中,会让我们感觉更快乐,想法也会更正面。因此,乐观的人通常是更受欢迎的。

在这个人际关系占据重要比例的当今社会,我相信更多人愿意自己是一个更受他人待见的人,也更愿意自己的孩子是个乐观的、容易被人接纳的人。

二、乐观的来源

关于一个人乐观或者悲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相信是许多人想要知道的重要内容,本书总结了4个方面,我挑选了3个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

1、遗传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们自己的乐观与悲观,有25%-50%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也就是说,如果还没有宝宝准家长们,为了将来宝宝的乐观性,从现在开始学习乐观,然后把你的乐观遗传给宝宝也是来得及的。

2、父母的教育乐观与否

孩子与父母的接触是最多的,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着父母对待人事物的态度和方式方法。成长过程中的潜移默化就直接影响了孩子对于外界的处理方法。这就又要求了身为父母,要时刻保持着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外界的影响

除了父母以外,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也许就是学校和他身边的玩伴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除了能对孩子有所了解,加强亲自关系以外,也可以及时地帮助孩子屏蔽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

三、我们常见的错误教育方法

不知道是因为传统的原因还是发展的因素,我们身边通常充斥着许多错误的教育方法,随便举例几个就会有很多人中枪。比如:

案例一:6岁的孩子和9岁的孩子分别拼一个复杂的模型,9岁的孩子做的很好,而6岁的孩子怎么努力都不行。此时父母可能会鼓励“宝贝,你做的真棒!”“宝贝加油,你一定可以的!”“来吧,爸爸帮你做。”

这个案例中,父亲的错误有:①6岁的孩子根本无法像9岁孩子一样做出完整的复杂模型,其鼓励是空洞虚假的;②父亲接手完成模型,造成了孩子的无助感;③没有帮助孩子解释失败原因。

案例二:当父母发生冲突时,常出现的错误行为: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不断问孩子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在孩子面前批评另一半如“你爸爸真没出息、你妈妈就知道打麻将”等;避免争吵但是采取冷战;孩子面前使用暴力如摔门、摔东西等。

四、教出乐观孩子的方法

这个恐怕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了,书中提到了好几种方法,比如ABC法则、让孩子学会反驳、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等。我个人觉得最容易学习的方法就是面对一件事情时,学会乐观的解释风格并教会孩子如何解释。

解释风格的三个维度:

永久性:事情的起因会继续下去;

暂时性:起因是可改变的,或是过渡性的;

普遍性:起因会影响许多情况;

特定性:起因只会影响特定情况;

个人的:起因只是我;

非个人的:起因是其他人或其他情况。

举例:老师告诉我,儿子这个学期成绩下滑,还老是去网吧玩游戏。

第一种解释风格:

最近老板安排的事情太多了,都没有太多时间多关注下儿子。

第二种解释风格:

个人时间总是这么少,儿子这样下去怎么办,我真实失败!

两种解释风格的差别很明显,第一种解释是暂时性的、非个人的、特定的。第二种解释风格是永久的、个人的、普遍的。很简单的例子,针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解释风格,可能导致的后续处理方法将会不同,也将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这就是乐观和悲观的区别。

读完本书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 篇2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题记

在绍兴市小学语文领雁工程培训时, 罗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朗读手册——大声为孩子读书吧》。暑假里闲着没事, 我怀着一份好奇翻阅起来。

只看书名, 我感觉它可能是一本有关如何提高朗读技巧、提高阅读分数的书。但其实这本书强调更多的是“渴望阅读”, 是一本培养孩子对读书的渴望, 使他们热爱读书、乐于读书、迷恋读书的指导手册。

夜静静的, 风凉凉的, 来自大师的抚触和叩击, 让我的心澎湃不已。掩卷沉思:作为教师, 作为家长, 如何点亮孩子“悦读”的心灯, 让他们热爱读书、乐于读书、迷恋读书, 让他们的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呢?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一、天籁自鸣天趣足——

做“悦读”兴趣的激发者

《朗读手册》对于如何让孩子渴望阅读的观点有许多, 如:“人类是喜欢享乐的。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 人们会自愿地反复去做。反之, 对于自己讨厌的食物、音乐及亲戚, 我们则避之唯恐不及。我们接近带来快乐的事, 回避带来痛苦或不愉快的事。”“愉快就像胶水一样, 能粘住我们的注意力, 但只朝喜欢的方向吸引。每当我们给孩子朗读时, 就会发送一个‘愉悦’信息到孩子的脑中, 甚至将之称为‘广告’亦不为过, 因为朗读让孩子把书本、印刷品与愉悦画上等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 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个动力, 学生才会挤时间读, 有滋有味地读, 从中汲取知识, 汲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

奥维尔·普瑞斯特科在《给孩子读书的父亲》中说:“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 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成为孩子“悦读”兴趣的激发者, 努力点亮孩子们“悦读”的灯。“每当我们给孩子朗读时, 我们就像在为阅读的乐趣做广告。”精彩的故事, 动听的讲述, 会深深地吸引孩子, 在其乐融融中让孩子感觉“悦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我想, 让我们把“悦读”的兴趣植入孩子的心田, 在静静地积淀后, 孩子们的阅读之路将会灿烂如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孩子主动阅读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努力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孩子“悦读”的兴趣。如:读故事———感受课外书的神奇。农村孩子没有阅读的习惯, 更不用说“悦读”了, 为了激发他们的“悦读”兴趣, 我就利用每天的课余阅读时间, 读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慢慢地, 孩子们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 对书产生了好奇, 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悦读”的欲望。又如:设悬念———调动读书的欲望。平时在读故事时, 我往往要设置一些悬念, 一方面吸引孩子听的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如在读《爱的教育》中的故事时, 我往往只读一半就不读了。当孩子们纷纷要求我读下去时, 我就故作神秘地告诉他们:要想知道结果呀, 请大家阅读《爱的教育》。这样, 调动了孩子“悦读”的积极性, 他们自己会利用课余时间兴致勃勃地去阅读。

二、漫卷诗书喜欲狂———做“悦读”作品的引领者

《朗读手册》中指出:“在要求孩子阅读之前, 作者对一个幼儿园班级的阅读情况进行了为期8周的调查研究。研究人员观察小朋友们在自由活动时间会选择哪一类书来看, 他们发现‘非常熟悉’ (老师一直重复读的) 的书被选的次数是‘不熟悉’ (老师没读过的) 的书的3倍, 而‘熟悉’ (老师只读过一次的) 的书被选的次数是‘不熟悉’的书的2倍。另对30名七年级和十二年级中学生的阅读嗜好进行调查时也发现:68%的中学生选书是因为老师或同伴们在讨论某一本书, 这本书在班上很热门。”“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 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走进书中奇妙的世界。”

音乐家兼艺人冯多瓦是被老师领进文学殿堂的。他说:“在中学时, 我一直觉得阅读非常乏味, 直到碰见我的恩师卡斯塔赫尼诺。他向我推荐布瑞得伯瑞的《华氏451度》。从那时起, 我才感到了阅读的乐趣, 开始通过它了解社会, 逐渐地成熟起来。”确实, 要想点亮孩子“悦读”的灯, 教师就应成为点灯的人, 成为“悦读”作品的引领者。因为我们必须承认, 当我们试着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时, 我们就如同在向他们推销。教师在指导孩子阅读之前应该先通过自己的阅读为他们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目, 先于孩子去阅读, 先于孩子被感动, 只有这样才能把真正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孩子, 使他们保持读书的热情。教师只有自己经常阅读、经常推荐、经常和孩子交流分享才能引领孩子走进“悦读”的广阔天地, 形成浓浓的“悦读”氛围。当孩子感受到愉悦时, 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阅读了, 也就会在教师的引领下“悦读”起来。

为了“哄”孩子爱上阅读, “哄”孩子们读更多的书, 我每周利用校本课时间开展一次好书推荐活动。把自己觉得适合孩子阅读的、感觉孩子们会喜欢的书推介给孩子们。在推荐会上, 我会娓娓动听地讲述内容, 以引起孩子“悦读”的兴趣。如本学期, 我已向孩子们推介了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曹文轩的《草房子》、科罗迪的《木偶奇遇记》、怀特的《夏洛的网》、马洛的《苦儿流浪记》等书。在我的引领下,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阅读起这些书来。

平时我还将自己的引领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 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如教学《猫》后, 我引领孩子们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 结合《草船借箭》的教学, 我又引领孩子们走进《三国演义》 (儿童版) 的故事, 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 激发孩子们“悦读”的激情。这样, 在我的引领下, 孩子的“悦读”兴趣被激发, 纷纷要求借书阅读, 在读书中他们感受到了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从而更有兴致地进入下一轮的“悦读”活动中。

三、春城无处不飞花———做“悦读”平台的搭建者

《朗读手册》一书在《如果给智能不足的孩子朗读呢?》和《如果你开始读书给孩子听, 第一天会是什么情形?》两个篇章中讲述了三个人的故事。其中一个叫卡索拉, 她在刚出生时由于染色体受到破坏, 导致脾脏、肾脏和口腔都有缺陷, 肌肉有痉挛现象, 这使她晚上的睡眠从来没有超过两个小时, 还弱视。可就是这样一个残疾人, 她父母在她4个月大时就开始给她朗读, 每天坚持, 到她5岁时, 心理学家发现她的智能发展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 而且社交适应能力良好。还有一个叫珍妮弗, 她出生时, 被诊断患有唐氏综合症, 她两个月大时, 被告知她将会全盲、耳聋, 而且严重智障。但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父母每天朗读的影响下, 4岁的她接受智商测验时, 竟高达111分。

童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 童年的阅读经验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底色。早一天阅读, 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阅读, 就多一分平庸的困扰。尽早给孩子朗读。你越早开始, 做起来越容易, 效果越好。狄卡斯伯研究发现:婴儿在听到新故事时, 心跳会加速;而当他们听到熟悉的故事时, 心跳会变缓。以上两项研究可以说明, 婴儿在胚胎时期就能对某种特定的声音感到熟悉, 而且会将这些熟悉的语调与舒适感和安全感联系在一起。所以, 婴儿从出生前就开始学习了。因此, 作为教师或家长的我们应该及早为孩子搭建“悦读”的平台, 点亮孩子们“悦读”的灯, 让孩子有更大的展翅空间。

为了给孩子提供交流的平台, 我经常利用班会课或是利用午间活动时间, 举行“小书虫碰头会”, 让他们侃侃而谈, 聊书, 聊作家, 聊读书的乐趣。同时在本学期, 我在所教班级还开展了“小学生‘阅读作文’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关于阅读作文, 孩子们开始简单地认为就是读后感, 许多学生说不会写读后感, 我先讲了读后感的写法, 同时告诉孩子们阅读作文的范围不仅仅限于读后感, 还可以是故事的续写、故事的改编、故事的缩写、与主人公对话、与作者对话、就某一点谈自己的看法、读书笔记等等。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自己阅读某一本书后的感受, 经我一讲以后, 许多孩子跃跃欲试。现在“阅读作文”的写作已有一个多月了, 交上来的作文形式、内容丰富多彩, 有的与作者莎士比亚对话, 有的给孙悟空新编故事, 有的续写了七个小矮人的故事, 在大家生动形象的描写或大胆丰富的想象中, 我看到了孩子们对阅读作文的好奇, 同时也让孩子们既感到了阅读的快乐, 又感受到了写作的畅快。

四、陶陶然乐在其中———做“悦读”路上的同行者

《朗读手册》中有许多关于家长、教师应该做个读书的同行者的观点, 如:“帮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的最好方式是与他一对一地相处, 这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亲子间一对一的相处时间可以用来读故事书、聊天或玩游戏, 这是用来教育孩子有关书、玩具、花或水等生活事物概念的重要时刻。”“以身作则。除了朗读时间外, 要让孩子亲眼看到你为了休闲而阅读, 与孩子分享你的阅读热情。”

英国作家和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在他的《阅读环境———大人如何帮助孩子享受图书》一书中强调, 如果能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很有经验的成年阅读者帮助和示范, 阅读学习者遇到的所有障碍几乎都可以被克服。确实, 只有爱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书的学生, 只有会阅读的教师才能教出会阅读的学生, 只有终身阅读者才有可能培养出终身读者。由此可见, 教师在孩子的“悦读”活动中承担着最重要的角色, 所有教师应成为孩子“悦读”路上的示范者, 更早更好地点亮孩子“悦读”的灯, 让孩子在教师的一路陪同下, 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读书, 让孩子们在“悦读”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

在平时作业已改完的情况下, 我会来到教室, 找学生借一本书, 坐在教室里看, 有时还和书的主人交流几句。这时, 总会有不少学生围在我身边, 他们想知道我看的是什么书, 我就趁机给他们讲一讲书中的精彩内容, 说得他们心里痒痒的, 他们肯定也会去看了。到现在为止, 我已在学生那儿看过不少书了, 有杨红缨、郑渊洁等写的风趣幽默的系列丛书, 如《淘气包马小跳》《皮皮鲁系列》, 有感人至深的书, 如《爱的教育》《城南旧事》等。

有时, 读到有趣的故事, 我也会忍不住与孩子们交流。像读完《窗边的小豆豆》, 我兴奋地跟孩子们讲:“这本书里的故事真是太有趣了。”孩子们都争着想听原因。我说:“跟妈妈第一次一起坐电车去新学校的小豆豆立刻决定长大了做一个把车票满满地堆一盒子的售票员。可过不了几天, 小豆豆的志向却又想做间谍!怎么办呢?小豆豆想出了一个“做一个化装成售票员的间谍”的好主意。”“真有趣。”“我也要去看看。”有孩子说。此后几天, 总是有孩子来和我分享他读《窗边的小豆豆》的感受。是啊, 是书, 让我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乐呵呵地靠在了我身边, 也靠在了书的身边。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 篇3

“只要生活在有孩子味的地方,心就永远不会变老。不过现在有孩子味儿的孩子,越来越少……”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特别有感触。

安琪儿和杜真子原来是特别纯洁善良的孩子,他们爱看书,却总是被妈妈逼迫下看一些他们看不懂的而大人们却认为有用的书。他们的妈妈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逻辑:小孩子喜欢看的书,就是不长知识的书。如果是增长知识的书,孩子们就不会很喜欢的。他们的妈妈每天安排他们六个小时的睡觉时间,三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其余时间都必须要看书(必读书目)学习,安琪儿和杜真子都苦不堪言,却无法反抗。神奇的乌龟觉得他们妈妈的要求太多了,就吐了沉积在肚子里几千年的一口气。只要妈妈在家,她的嘴巴就会变成了香肠嘴,離开家,嘴巴就会恢复正常。妈妈不得不离开家。每当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孩子们就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此时的孩子浑身上下散发着孩子味,迷人的孩子味儿……

當我读完的时候,便不禁想到了我们自己。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父母以爱的名义来绑架我们,美其名曰:培养我们,不让我们输在起跑线上。但其实他们并太不了解我们。每个周末我们行走在各种学习辅导班中,下了美术班直奔音乐班,然后是奥数班,作文班,英语提优班……回到家中已是繁星满天,这样的我们已经没有自己的爱好,失去了该有的兴趣,没有了童年的快乐,这样的我们还有孩子味儿吗?

我们都有梦想,我们的梦想不是沉浸在题目的海洋,不是被压在辅导班的大山下,而是自由、快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也希望,在一个下着毛毛雨的早晨,在一个有着浓浓孩子味儿的地方,能和一只神奇的乌龟不期而遇……

指导老师:宋 颖

《教出乐观的孩子》初中读后感 篇4

我应该属于习得性悲观者,很多时候遇到事情时反映在头脑里的第一想法就是,我怎么这么糟糕,要是换了别人就不会这样,或者,别人肯定不喜欢我,所以才会这样对待我。但是,大部分的时候,当我有这些反应的时候,我会沮丧,但是会跟着反击。可这种反击很弱,有很多时候有例可证。由于这种反击比较弱,当我遇到比较小的伤害或者挫折的时候,这种弱反击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但当遇到大的挫折的时候,就发挥不了作用。甚至某些时候我会觉得这种弱反击是我逃避真实想法做出的暂避之举,是不真实的,是错误的,是对自己对别人的不负责的想法。所以当我遇到大的挫折,很容易陷入坏情绪的恶循环。

在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更多的是把错误往自己身上扛,我以为这是负责任的想法。甚至当有些时候我觉得有些错误是别人造成的,我会认为这种想法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所以都会尽量从自身找出错误,这样,当然有好的一面,可以培养我的责任心,但,另一方面,更多的自身错误让我更自卑。

很认真地看完这本书,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想要培养性格乐观的下一代的父母看的,更多的是写给我们这些已经成年的习得性悲观者看的。原来面对伤害,面对挫折,我可以做的不仅仅是反思自己,更多的时候应该正视事情的真相,该由自己负责的部分便坦然面对,以此为戒,是他人引起的,又关我何事。

读《诚实的孩子》有感 篇5

诚实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不二法题,只有拥抱诚实,才能得到更多的人的信任。真正的信任源自于诚实的铺垫。诚实是来之不易的,人的一生总要说几个谎言。与诚实相对,虚假的东西虽然貌似漂亮,令人炫目,但终究到底只是一片虚幻。也许,有人认为谎言过去了,就烟消云散了。可一个谎言的诞生,要需要多少谎言来圆啊!真实一出,而谎言将全消,当美丽的虚假表面被揭穿以后,才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原来自己都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翱翔。诚实会让你拥有一切,说谎会让你失去一切,当你失去的那一天,才明白诚实的可贵,可那已经不存在了。而雄日正是有诚实陪伴左右,才成为国王的儿子,一个国家的继承人。一个真正的统治者——是必须拥有高尚品德的人,而诚实是一个人首要品质的真实反映,拥有这种高尚品德的人,往往会被人信赖,并委以重任。诚实的力量是无穷,它不会因为你的一次说谎,而不再倦顾你。因为善意的谎言会得到诚实的谅解。

在现实世界里,诚实仿佛已经不付存在,虚假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就拿小学生说起,小学生一旦没有考好,就不敢告诉家长,生怕被家长责骂。可一到期中考,成绩一下来,所有的谎言将一扫而光。惜日的不敢说,瞬间变成家长会后的暴风雨。而我们千万不要害怕,在考不好时,要给自己足够的勇气,也许因为你的一次大胆,而一切都平静了,在父母的激励与鼓励下,你会更上一层楼呢!这就是诚实赐予我们的力量。对于父母要诚实,对待朋友更要有百分之百得诚实。有些人认为一句谎言并不会造成什么,是的,一句谎言是不会造成什么,只会让你失去一个朋友,不,是失去更多的朋友。只会让你失去更多人的信任,更多人的支持罢了。当然,这只是小事。哼,一件很小的事罢了,对吧,各位朋友。

读《一个孩子的心愿》有感 篇6

时光匆匆,如今的我们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容易满足与简单的孩子了,面对形形色色的新鲜事物,我们的心愿从简单慢慢变成了现在的复杂,从善良单纯变得自私自利,每当我们看到一个一个的孩子从我们身边走过时,都会觉得自己变老了,可能不是我们身体上的变老,而是我们已经失去了那份纯真。

偶然机会,接触到大冰的《阿弥陀佛 么么哒》,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讲述了一个纯真的孩子,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所向父母许下的心愿。

文章开头,一对中年父母在苦寻大冰半月后于大冰的小屋找到了他,这对父母有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可是命运善嫉,正值青春年华时夺去了他的生命,这对父母怀揣着孩子的遗愿,一个任性的心愿来找大冰,孩子希望大冰能将他所留下的歌词谱成曲,让任何人都能使用,大冰答应了这对喪子的父母的请求。

一开始,所有人都以为这就是这个孩子“最后的心愿”,直到大冰找到了U盘里面的一个隐藏文件,里面藏着一段话:

.......................原谅我的任性。

我只是想,如果用“让你们帮忙完成我的遗愿”为理由的话,或许可以拖住你们一段时间吧。

就算是我自私吧,让我一个人走吧,让爸爸妈妈留下。......................他的确是一个很任性的孩子,他处心积虑,其实心愿却只有一个: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好好的活着。

命运善嫉,总吝啬赋予世人恒久的平静,总猝不及防地把人一下子塞进过山车,任你怎么恐惧挣扎也不肯轻易停下来,非要把圆满的颠簸成支离破碎的,再命你耗尽半生去拼补...........这个孩子,受到了命运的不公平对待,虽然他年纪轻轻就得了绝症,可他却因此而仇恨命运,因此而愤世嫉俗,他只是感到遗憾,自己还有许多的事未完成,只是害怕,只是害怕爸爸妈妈会因为自己的离去而想不开,他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即使是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他任然执着地选择了善意,他所选择的善意是永恒的。早泄一般情况下都是肾虚和男性荷尔蒙分泌不正常导致的,建议多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养成早睡早起,少喝酒,少吸烟,尽量吃得营养健康,我认识一个中医,专门治这个的,听说效果很不错,你可以去试试,他薇||杏是:msdf003 在当代社会,各种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更别提前一段时间的疫苗事件以及和颐酒店女性遇袭事件,人性正在泯灭,特别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大部分对所有的事件都是一副熟视无睹的模样,大部分人懒得去追问除熟人以外毫不关己的事情,这还只是太平盛世,人们尚且如此,如若有天末法来临,哪里还能找到人性的影子?连孩子都知道为这个世界保留一份善良,选择善意,我们呢?我们这些所谓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呢?我们又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篇7

我常常想,成长的滋味到底是什么?今年暑假,我在网上购买了一本书,书名叫《成长的滋味》,里面讲述了许多成长故事,让我对成长有了更深地了解。而让我无法忘怀的就是——《出门》。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在青春期的女孩,名叫凌子。她刚刚踏入青春期,有点自信,有点迷茫,有点兴奋,还有一点点自恋。她决定出去游泳,却在更衣室里看见正在长大的自己。整部小说写的虽然是凌子的一天,却仿佛为我们展开了每个女孩都即将经历的那段迷茫的岁月。

成长是一个永不止息的过程,但我们总会在某个日子、某个时刻,忽然清楚地听见它的声音,闻到它的味道,感觉它像风拂过脸颊一样,拂过我们的身体。于是,我们就把这些日子、这些时刻,用文字小心地裁剪下来,做成一枚记忆的书签。它无论多美,终究虚幻;它虽然虚幻,但终究带来过美丽。也许,这正是青春的一道风景吧。小说的结尾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惆怅,我想,这就是成长的一种滋味吧。

成长的滋味到底是什么?这本书给予了我坚定的回答。成长的滋味是美妙的,但是却需要勇气、独立和爱。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上要学会这三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完整的成长之路。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可能一路上有悲也有喜,但这取决于你对它的态度。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第四小学五(2)班

指导老师:林小丹

上一篇:小学音乐基本知识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期末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