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制度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制度(精选12篇)

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制度 篇1

(1)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及一般疫情发生时,按市卫生局负责发热病人的接诊工作。

(2)发热门诊负责接诊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要设立醒目的标识,为发热病人开设专门服务区域,独立进行收费、血常规化验及x线摄片等,医护人员有专用通道。

(3)配备隔离室,有保证病人专用救护车到达前短暂停留需要的隔离用房。发生特定传染病突发疫情时,对发热病人,要给病人所在单位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寄送{发热病人通知书》,特殊情况报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其办公室。

(4)对未发热而就诊的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按应急预案转送定点收治医院隔离治疗或留观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5)对危重病人要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转入相关病区或定点收治医院诊治。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与终末消毒。

卫生院预检分诊点工作制度

(1)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及一般疫情发生时,按市卫生局要求负责发热病人的接诊工作。

(2)预检分诊点负责接诊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要设立醒目的标识,为发热病人开设专门服务区域。

(3)对未发热而就诊的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按应急预案转送定点收治医院隔离治疗或留观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4)对危重病人要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转入定点收治医院诊治。

(5)严格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与终末消毒。

卫生院腹泻门诊工作制度

(1)腹泻病门诊开诊时间根据市卫生局要求确定,要求24小时有人值班。

(2)发现副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电话通知医院预防保健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

(3)腹泻病门诊发现其它肠道传染病,要按照《传染病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填写传染病卡片,送预防保健科。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完病人,先用消毒液浸泡手,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要根据条件适当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门口必须设置浸有消毒液的擦脚垫。

(5)医务人员进、出腹泻病临床观察医院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鞋、帽,并须固定地点放置。隔离衣或工作服每周至少更换1次,有严重污染时及时更换。

(6)病人的病历、化验单及收回的药瓶等,必须经过消毒后再行保存和应用。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必须消毒后再行倾倒。便器每次用后必须消毒。

(7)发现可疑或已确定菌株,应立即通知门诊医师,对病人留验观察,并派专人携带菌种送往所驻地区疾控中心进行鉴定。

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制度 篇2

1 临床资料

按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诊疗标准, 通过预检分诊, 具有当前流行发病的症状、体征之一或具有群集性发病特征的可疑就诊者。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注意休息, 保证适宜的温度 (18~20℃) 和湿度 (60%左右) ;多饮水, 无心肾功能疾患者每日在1.5L以上;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

2.2 药物护理

(1) 严格执行给药的查对制度及操作规程; (2) 熟练掌握发热门诊当前用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3) 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用用药的不良反应。

2.3 症状护理

2.3.1 发热护理

对于低热 (体温不超38℃) 和中等度发热 (体温在38~38.9℃之间) 者, 据个体差异给予改变环境温度、衣着、被褥厚薄及建议凉水浴、饮凉饮料等措施以降低体温, 促进舒适;对于高热 (体温39~41℃) 或超高热 (41℃以上) 患者, 遵医嘱并严格按操作规程给予物理降温及必要时药物降温, 密切注意体温变化, 注意高热惊厥的发生。

2.3.2 其他症状护理

据当前流行发病出现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寒战者给予保暖、出汗多者做好皮肤清洁护理、腹泻频繁者做好肛门会阴护理、呕吐者做好口腔护理等等, 同时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情进展情况的变化。

2.4 心理护理

发热门诊患者及家属首要的、最为突出的心理反应是对当前流行疾病的高度紧张和恐惧, 又因个体差异, 心理表现千差万别, 我们要用对待亲人般的态度, 通俗易懂的语言, 告诉患者及家属当前流行疾病是可防、可治的, 传达一种暖暖的、温馨的关心和帮助, 消除恐慌,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始终并延伸至社会, 我们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出黑板报、面对面沟通交流等方式进行勤洗手, 多喝水, 注意休息, 加强室内通风对流, 进食富含优质蛋白及维生素食物, 少去人员聚集的地方逗留, 平素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慎食野生动物, 咳嗽、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住口鼻, 当前流行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自我监测方法等等宣传指导, 同时针对个体差异和具体问题进行指导, 取得了患者、家属和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及合作。

3 消毒隔离及管理

3.1 消毒隔离

严格执行各级各类隔离防护措施, 遇有污染时及时处理。我院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每日3~4次、每次2h;地面使用喷洒消毒剂每日2次;物体表面用0.2%~0.5%优氯净 (“非典”期间使用0.2%过氧乙酸) 擦拭每日2次;床单元污染及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病员入院时即发放口罩;医务人员采用一级隔离防护措施等等;目前无院内交叉感染病例的发生。

3.2 登记管理

严格按传染病管理条例和地方法规进行详细的登记和严格的报告。我院遵照地方法规采用发热门诊首诊负责制, 询问登记就诊者个人资料、流行病史、接触史、主要症状和体征、单位、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若发现当前流行病例密切接触者以上的疑似病例, 立即向疾控中心报告、采样, 采样后若排除流行病者, 转普通门诊就诊;若诊断为流行病者, 立即转运至隔离病房集中收治,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无一例漏诊或未追踪到的病例。

4 体会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当前流行疾病,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的登记管理、消毒隔离制度的严格落实、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是发热门诊工作的重点; (2) 根据疾病特点和当前现有标准落实适合临床实际的工作程序, 减少偏差,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3) 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 向患者、家属乃至于社会传达一种一定能战胜当前疾病的坚定信心, 减少恐慌, 镇定应对; (4) 作为该地区集中救治定点医院, 须组建完善的救治体系, 从物资、技术、人力资源、沟通协调等方面举全院乃至全社会之力, 各科室各部门通力协作, 合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高质、高效完成救治任务。

摘要: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当前流行疾病, 患者的登记管理及报告、消毒隔离措施的严格落实、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是发热门诊工作的重点。减少并总结诊治偏差,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 工作中传达一种温馨的、暖暖的关心和帮助, 镇定应对, 高质、高效完成救治任务, 从而保障公众生命安全, 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制度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56-01

秋季是小儿腹泻病的高发季节,多发生在9月至12月,发病群体以6个月至3岁的孩子为主,尤其是刚入幼儿园的孩子。门诊要做好院内感染防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做好宣教,让家长对小儿秋季腹泻有所了解。

一小儿秋季腹泻的病因及症状有哪些

1、秋季腹泻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可经粪——口传播,也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带菌者后通过呼吸道传播。

2、小儿秋季腹泻的初期症状会出现感冒、呕吐的现象,后出现腹泻的情况。症状为大便次数多,量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有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随时留意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大便次数和量、有无腹泻、哭闹及脱水表现。若患儿高温不退、精神不好、腹泻严重、或出现眼窝凹陷、口唇干燥、哭时无泪、尿少或无尿等脱水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秋季腹泻有可能引发心肌炎、脑膜炎,要尽早到医院治疗。

二小儿秋季腹泻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断奶后辅食添加不当、进食过多等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可致腹泻。

2、秋季早晚温差大,家长给孩子穿衣服不当引起的感冒、腹部受凉会导致腹泻。

3、孩子体质弱、休息没规律、饮食不合理等,造成孩子免疫系统下降时容易被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

三小儿秋季腹泻如何预防

1、母乳喂养。哺乳期的婴儿要持续母乳喂养,不随便喂奶粉,不要选择在季节交替时给孩子断奶,防止因断奶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而导致腹泻。

2、喝奶粉的孩子,家长尽量不要在此给孩子更换奶粉。孩子肠胃接受能力差,每个牌子的奶粉配方不同,防止孩子因不适应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腹泻期间不能吃奶,要喝米汤,米汤中加一点糖和盐十分有效。症重患儿应适当禁食,待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恢复饮食。进食必须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对轻度脱水的患儿可以口服补盐调治,脱水严重者应静脉补液以纠正电解质紊乱。

3、注意飲食卫生。俗话说“病从口入”,搞好饮食卫生是预防任何疾病的关键。吃母乳的孩子,家长每次喂奶前要洗手,做好乳头清洁。孩子的奶瓶、碗、勺等做好消毒工作。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给孩子吃不干净的食物。

4、饮食要合理营养均衡。立秋后天气变凉,尽量不给孩子吃凉的饭菜、冷饮等。一日三餐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每天饮食尽量保证有蛋、新鲜蔬菜、水果、谷物、肉等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的食物。

5、孩子休息要有规律。睡眠可以调节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精神状态,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休息习惯,尽量每天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6、适当户外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让孩子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增强孩子的体质,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

四护理

1、家长要记录患儿大便、小便、呕吐的次数、量和性质。

2、人工喂养婴儿注意餐具每次煮沸消毒。消毒好的餐具避免污染奶瓶要加上罩,每次用前再用开水冲烫,牛奶每次煮沸后食用。

3、做好口腔护理,给孩子多喝开水,勤换尿布,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防止发生红臀。腹部要注意保暖,以减轻肠蠕动过快而引起腹痛。

4、家长每次喂奶前及换尿布后都应按正规要求洗手。

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篇4

二、坚持门诊首诊负责制,对每个发热病人务必首先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收集及认真检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决定进行临床诊断,避免漏诊。

三、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出现可疑病人,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一人一室),并立即向医务科和疾控中心报告。

四、遇有疑难病症,及时会诊,以免延误病情。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六、诊室每一天进行两次紫外线消毒、两次过氧乙酸消毒地面、物品表面。

腹泻病门诊报告管理制度 篇5

1.腹泻病门诊开诊时间:按上经要求,每年自5月1日至10月31日,实行昼夜24小时接诊。

2.腹泻病门诊负责接诊以急性腹泻(病程在一周内)为主的各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慢性腹泻近一周内有急性发作者以及这些病种的复诊者。

2.发现副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报请院部有关人员电话报告疾控中心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

3.腹泻病门诊发现肠道传染病,要按照《传染病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填写“腹泻病门诊登记薄”和传染病卡片,立即报告病人所驻地区疾控中心。

4.诊室内根据条件适当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门口必须设置浸有消毒液的擦脚垫。

5.医务人员进、出腹泻病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鞋、帽、并固定地点放置。隔离衣每周更换1—2次,有严重污染时及时更换。

6对腹泻病门诊留观病人,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严格管理,隔离治疗,作好疫情报告。

7.对留观病员,应作好全面检查,及时下达医嘱写好病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作出正确诊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8.严格执行传染病各项规章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1)处理完病人,先用消毒剂浸泡手,再用肥皂洗,最后用流水冲净;

(2)病人的病历、化验单、票证及收回的药瓶、用物等,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再行保存和应用。

(3)病人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必须消毒处理后再行倾倒。

(4)凡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污染物品严格按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处理。

(5)病人出院后,床单元及所有用品,均需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制度 篇6

1 儿科发热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问题

1.1 护患缺乏沟通

由于患儿多数是独生子女, 生病后出现高热, 家长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情绪, 护士工作中稍有不慎 (如态度生硬、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等) , 就会引发护患纠纷。

1.2 护士责任心不强, 核对不严

对有些超高热或以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 在家长从药房拿回退热药之前, 医生会先开具注射单, 让患儿到注射室借退热药注射, 以便以最快的速度为患儿降温, 以免引发惊厥。等患儿就诊完毕, 医生开具另外一张退热药注射单, 并在退热药前注明“还”字, 家长从药房取回退热药后, 再把退热药还回注射室。有时遇到粗心的医生, 在第二张注射单上忘记注明“还”字, 有的家长也弄不清打的什么针, 注射的患儿太多, 护士也记不住哪个患儿借过退热药, 这样, 就很容易引起重复注射退热药的现象。

由于同一个患儿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是开在同一张注射单上的。有的医生在注射单上只顾开静脉输液, 而忘记开肌肉注射退热药, 再加上护士没有严格核对患儿所有的药品, 很容易造成退热针漏打的现象。

1.3 护士观察不及时, 患儿家长缺乏相关知识

退热药用后效果差, 再加上大部分家长认为, 孩子发烧应该多穿衣服, 捂出汗来就会退热了, 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输液能降温, 认为只要给患儿输上液体了, 体温过会儿肯定会降下来, 所以, 没有采取有效的物理降温措施, 这时如护士观察不及时, 患儿体温不但没有下降, 甚至继续上升, 继而出现高热、惊厥发作。还有的患儿, 退热药用后大汗淋漓, 很容易出现虚脱。

1.4 注射退热针未固定好患儿

因退热针刺激大, 注射时疼痛的感觉较明显, 所以许多患儿惧怕注射退热针, 表现出注射时不合作, 将臀部扭来扭去, 以示反抗;还有的患儿是第一次注射, 注射前表现是合作的, 注射时突然反抗, 这时如不能将患儿固定好, 患儿臀部用力扭动或突然伸手去拉针头, 很容易发生针头划破皮肤的现象。

1.5 健康教育及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

我院处于城乡结合部, 前来就诊的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他们大多有两个子女, 由于家中无人照看小孩, 所以一个孩子生病, 另一个孩子也一起带到医院里来, 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2 对策

2.1 加强安全教育, 强化风险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依法施护, 这样既保护了病人的利益, 对护士自身也是很好的保护。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中, 因此, 护士在每项工作中必须重视细节, 培养护士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3,4]。

2.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注射前、注射时, 严格核对注射单上患儿的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5,6,7]。如有疑问, 及时查找原因, 直至核对无误后方可为患儿注射。避免漏打及重复注射退热针的现象。为患儿注射退热针前有效固定患儿, 不可疏忽大意, 避免臀部皮肤划伤。

2.3 加强巡视、观察

对发热患儿, 退热药用后半小时要及时为患儿测量体温, 如体温不降或反而上升, 应及时汇报医生, 采取相应措施, 以免引发高热、惊厥。如患儿应用退热药后出现大汗, 应给患儿多补充水分, 以免虚脱, 同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 以免着凉。

2.4 加强管理

作为管理者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 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漏洞, 及时填补[8]。如护士长排班时要新老搭配, 工作忙时注意弹性排班, 对责任心不强的护士做到多督促、常提醒、多沟通, 最终确保护理安全。

2.5 加强宣教

通过放录像带、发放宣传资料及护士口头宣教等方式, 向患儿家长宣传护理发热患儿的相关知识, 解释发热的机制, 减轻家长的焦虑;患儿发热时要多给患儿喝水, 以利降温、排出毒素;减少衣着, 以利散热;物理降温可配合药物降温, 加快降温速度, 应及时采取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

2.6 严格消毒, 做好宣教

对发热门诊注射室、输液室, 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 室内勤开窗通风, 桌、椅、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向患儿家长做好宣教, 不要将没生病的孩子与生病的患儿一起带到输液室来, 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2.7 加强护患沟通, 学会换位思考

强化“以患儿为中心”的理念, 并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9]。凡事从患儿的角度出发, 尽可能地为患儿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同时加强护患沟通, 最大限度地避免护患关系紧张, 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10], 对于患儿早日康复也起重要的作用。

3 讨论

通过加强对护士的安全教育, 强化风险意识,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加强巡视、观察, 加强管理, 加强宣教, 严格消毒, 加强护患沟通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 可及时纠正儿科发热门诊输液室工作中的不足, 将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 因此, 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杜绝了护理缺陷及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最终确保了护理安全。投诉明显减少, 满意度不断提升, 融洽了护患关系, 护士的服务理念也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 最终使患儿及家长满意。

参考文献

[1]陈艳丽.门诊发热患儿家长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 2008, 22 (7B) :1811.

[2]阐玉英.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5 (5) :78.

[3]蔡铜山, 钟德富, 张海林, 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1, 8 (5) :342.

[4]栗莹.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suppl1) :244.

[5]徐国芳.构建门诊输液室和谐护患关系的措施[J].全科护理, 2010, 8 (2B) :446.

[6]刘小蓉.儿科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09, 7 (8A) :2032.

[7]杨海燕, 郏凤珠.儿童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 2009, 7 (2B) :437.

[8]李雪芳, 陈立群.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输液室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09, 7 (10B) :2701-2702.

[9]王惠芳.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1) :73.

腹泻门诊工作总结 篇7

一、情况

1、男,30岁,腹泻15年来诊,消瘦体型,肠镜病理诊断为非特异性结肠炎,给予赛庚啶和复合维生素B口服,一月后痊愈,体重增加了三千克。

2、女,35岁,腹泻三年来诊,身体虚弱,诊断为消化不良,给予鞣酸蛋白和维生素B2,服用两月后治愈,未复发。

3、男,50岁,五更泄十年来诊,消瘦,胃镜、肠镜均为粘膜水肿,自诉只能吃馒头不腹泻,吃其他的都腹泻,诊断为激惹性肠炎,服用硝苯地平抑制肠蠕动,服用谷维素营养神经,一月后痊愈,停药后复发,嘱其坚持服药。

二、意义

慢性腹泻是医疗方面的大难题,普通的和昂贵的抗生素药物无效,让病人失去劳动力,瘦弱不堪,肠镜病理仅仅是粘膜水肿,无法下药。如果能将其治愈,让病人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对家庭和社会都是巨大的帮助。

三、分析

上述首例患者,少年时受社会迫害,有社交恐惧症,失眠多梦,给予抗过敏性催眠和神经营养药物。第二例生活艰难、饮食太差,给予肠粘膜保护和营养药物。第三例是潜水员,高危作业太危险,给予抑制神经紧张的药物。

四、措施

1、问病人的用药情况,用药时间长短,药量大小,饭前多长 时间服用,都可能是无效的原因。

2、问病人的生活工作条件,吃了什么后腹泻,吃了什么不腹泻。

3、按照大脑紧张、饮食太差、腹腔神经太兴奋三种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

4、尽量改变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不吃引起腹泻的食物,因为,吃了也不吸收,还腹泻,不如不吃。

门诊工作制度 篇8

1:在医院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开展门诊工作。各科主任,副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指导。各科(特别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等)应确定一位主治医师或高年住院医师协助科主任领导本科的门诊工作。

2:各科室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人员调换时,应与医疗护理管理部门共同商量,上岗前进行门诊病历书写规范的培训。

3:门诊的医护人员应是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担任;实行医师兼管门诊和病房的科室,必须安排好人力;实习人员及未授权的进修人员应在上级人员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行。

4:对疑难危重病员不能确诊,病员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生诊视。科主任,主任医师应定期出门诊,解决疑难病例。对某些慢性病员和专科病员应根据具体病情分类诊疗。

5:对高烧病员,重病员,60岁以上老人及来自远地的病员,应优先安排门诊。

6:对病员要进行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的记载病历,主治医师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

7:门诊检验,放射等科室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门诊手术应根据条件规定一定范围。医师要加强对换药室,治疗室的检查指导,必要时要亲自操作。

8:门诊科室与住院处及病房要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情况,有计划地收容病员住院治疗。

9:加强检诊与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儿科及内科,感染科应建立传染病登记和疫情报告制度。

10:门诊标识要清晰明白,设有导诊服务工作人员的,要做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病员就诊。11:门诊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防病,计划生育和优生学知识;有饮水设备,服务项目及收费公示栏。

12:门诊医师要采用保证疗效,经济适用的诊疗方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人的负担。

13:对基层和外地转诊病人要认真诊治,再在转回基层和原地时要提出诊疗意见。

门诊部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门诊部的医疗,护理,预防,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2:定期讨论门诊系统在贯彻医院(门诊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3:组织制定门诊部的工作计划。经院长和分管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4:负责领导,组织,检查门诊病员的诊治和急诊,危重,疑难病员的会诊和抢救工作。接收大批外伤,中毒传染病员时,要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5:定期召开门诊系统会议,协调各种关系,督促检查医务人员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医护常规技术操作标准。整顿门诊工作秩序,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简化各种手续,方便病员就诊,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6:负责组织门诊工作人员做好卫生宣教,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工作。

7:组织门诊医务人员,到所属地段,工厂,机关,学校,建立家庭病床,搞好预防保健和爱国卫生运动。

8:领导所属人员的业务训练,妥善安排进修及实习人员的工作。

9:领导接待和处理门诊方面的群众来访和来信工作。

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制度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之间在发热门诊接受治疗的200例发热症状患者为观察对象, 男性122例, 女性78例, 患者年龄范围在18~77岁, 平均 (66.7±3.4) 岁, 患者文化程度包括:初中以下学历80例, 高中学历80例, 大学以上学历4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100例, 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物理降温、候诊、体温检测等临床治疗和护理, 对于发生高热症状的患者, 需要接受相应的临床治疗, 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规范化的健康教育, 具体措施包括:发热时的饮食护理措施、发热有关传染疾病的治疗、预防和护理、家中必备的退热药物类型、药物降温注意事项和基本常识、乙醇的擦拭位置、禁忌证和浓度、发热时降温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方法、体温正常水平、高热、中热以及低热的基本含义等。在实验组患者候诊、体温测量、物理降温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不良护理行为转变率进行调查和分析, 按照患者及其家属不同的具体情况, 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 并配合以相应的推广和实施方法。在患者复诊检查过程中,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 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物理降温治疗过程, 一旦治疗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 需要及时进行修正。逐步转变传统的捂汗、刮痧等不健康的降温方式, 指导其掌握乙醇擦拭降温技术, 并学会调配乙醇和掌握擦拭时间。通过自制问卷对两组观察对象的疾病知识掌握率和不良护理行为转变率进行统计分析[1]。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若P<0.05, 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 不良行为转变率。

实验组100例发热门诊患者不良行为转变率为:接种疫苗87例, 约占87%, 就诊前降温77例, 约占77%, 温水或乙醇擦拭降温98例, 约占98%, 多饮水98例, 约占98%, 遵医嘱复诊、用药93例, 约占93%, 高热时刮痧或捂汗退热13例, 约占13%;对照组100例发热门诊患者不良行为转变率为:接种疫苗34例, 约占34%, 就诊前降温35例, 约占35%, 温水或乙醇擦拭降温34例, 约占34%, 多饮水45例, 约占45%, 遵医嘱复诊、用药57例, 约占57%, 高热时刮痧或捂汗退热46例, 约占46%。两组发热门诊患者不良行为转变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5) 。

2.2 发热知识知晓率。

实验组100例发热门诊患者发热知识知晓率为:发热时饮食要求98例, 约占98%, 发热有关传染病的护理、预防和治疗90例, 约占90%, 药物降温注意事项和基本常识94例, 约占94%, 家中必备的退热药物类型96例, 约占96%, 乙醇的擦拭位置、禁忌证和浓度88例, 约占88%, 发热时降温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方法90例, 约占90%, 高、中、低热含义90例, 约占90%, 体温正常水平92例, 约占92%;对照组100例发热门诊患者发热知识知晓率为:发热时饮食要求65例, 约占65%, 发热有关传染病的护理、预防和治疗56例, 约占56%, 药物降温注意事项和基本常识46例, 约占46%, 家中必备的退热药物类型37例, 约占37%, 乙醇的擦拭位置、禁忌证和浓度47例, 约占47%, 发热时降温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方法50例, 约占50%, 高、中、低热含义44例, 约占44%, 体温正常水平45例, 约占45%。两组发热门诊患者发热知识知晓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5) 。

3 讨论

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实施应做到因人而异, 在患者因发病入院时, 应对患者的具体病情、文化水平和个性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临床指导, 使其形成对于发热症状的正确认识。若缺乏对于健康教育内容的量化、具体化、规范化的处理, 则会大大增加健康教育的盲目性, 导致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受到不良影响。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 发热门诊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 接受规范化健康教育, 有助于其不良护理行为的转变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的深化, 且应用效果十分理想[3]。

规范化健康教育指的是在患者复诊和就诊过程中, 通过示范、体温等方式,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护理操作的基本方法、目的和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可通过带教或是亲自演练的方式,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物理降温措施。规范化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够逐步转变原有不健康的护理行为方式, 使其掌握健康合理的物理降温方法, 另一方面, 还能够充分调动患者家属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深化其对于发热治疗相关知识的认识。物理降温是最为廉价、方便且快速的高热患者降温措施, 常用的物理降温措施包括减少衣物、开窗通风、大量饮食、擦拭乙醇和温水、冰敷大动脉血管和头部血管等等, 这一操作方法不仅简单易行, 而且操作性较强[4]。

规范化健康教育措施的应用, 能够最大限度消除传统临床护理措施存在的种种缺陷, 提高疾病相关知识传授的具体性和规范性, 同时, 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 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有效地与患者及其家属相互交流, 进而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形成良好健康的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依从性, 避免患者因护理措施不得当而发生虚脱、高热惊厥等不良反应症状, 进而对其健康造成不良影响[5]。

参考文献

[1]高庆荣, 吴新明.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患儿家长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3, 34 (18) :3692-3693.

[2]史先美.护理干预在小儿发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 :141-142.

[3]邓燕清.人文关怀在急诊发热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 :106-108.

[4]贺倜, 冯思航, 邓顺娇, 等.人性化护理在基层医院发热门诊的应用与效果[J].医学信息, 2010, 29 (2) :259-260.

医院门诊分诊制度 篇10

一| 门诊分诊人员必须由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二 分诊人员应该仪表端庄,衣着整洁,佩戴胸卡,准时上岗,不串岗,不脱岗,不闲谈。

三 要热情主动接待病人,礼貌待人,有问必答,百问不厌,热情做好解释工作。

四 维持就诊秩序,安排好就诊排队,依次叫号就诊,指导病人填写病历封面,合理安排就诊及检查,尽量缩短候诊时间,五 维持诊室安静和良好的就医环境,坚持做到一医一患,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

六 对急、重病人、老人、军人、残疾人、孕幼等病员,要优先安排就诊。

七 每天登记专科、专家门诊出诊时间、工作量及其他统计工作。

八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天下班前要用消毒剂擦洗台面、清理杂物、定时用紫外线消毒,并做好登记,防止交叉感染。

门诊管理制度 篇11

一、设立门诊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门诊部的管理与监督工作

二、医生、护士、工务员应按医院着装规定传工作服,做治疗时戴好帽子、口罩。

三、按规定时间预检分诊,挂号,准时开诊,不得无故推迟或提前结束门诊工作,坚守岗位,如因有事需要离开者应告知诊间护士,说明去向

四、门诊应随时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利用侯诊时间,电子宣传康复知识。

五、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首问负责制,不得推诿病人

六、开诊前应检查各系统,电子显示屏,自助挂号机,查询机完好情况及与各辅助科室的联网是否正常,确保工作顺利通畅进行

七、开诊前门诊医生应通过系统了解预约患者基本病情,既往病历资料

八、诊治病人时态度和蔼,详细询问病史,细心做好各项检查,及时书写电子病历,认真填写病史,确定治病措施,并向病人说明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九、对第三方转诊病人,要认真诊治,在转回社区或原地时,要提出诊治意见。

十、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护理康复时应本着方便患者原则,事先准备原则,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常规

十一、药物过敏的病人,在病历卡过敏栏中详细填写过敏药物名称,同时告诉病人,每次就诊时须提醒注意

十二、医务人员应随时向病人宣传预约就诊制度,回访服务,一卡通使用方法,同时告诉看诊医生联系方式,宣传医院预约方式

十三、就诊次序:根据病人挂号先后,叫号系统自动编程,预约病人优先就诊

十四、认真做好预检,咨询工作,需要他科诊治时可请会诊或转科,绝不允许不书写门诊病史而推诿至他科

十五、传染病、肿瘤、性病等病人,应及时按规定执行报告制度

十六、门诊医师因各种原因需停诊或换诊者,必须在开诊前24小时用“换诊通知单”通知门诊部,通知单要求有科室主任签字,换诊人员原则上要求与停诊者为同级职称。

十七、门诊医师应与病房加强联系,要采用高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员的负担。

湘雅博爱门诊部工作制度

1、在分管院长,门诊部的领导下,全面开展各项工作。

2、协调、督促、检查医院各科室门诊的各项医疗、科研、教育及服务工作正常运行。

3、协调各科关系,确保网络系统运行通畅,督促检查门诊医护人员各项规章制度、医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常规。

4、积极调查研究门诊病人需求,规范门诊秩序,不断提高简化门诊流程的方法,方便病人就医。

5、加强门诊就诊环节、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工作作风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医疗隐患,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6、积极指导门诊各科做好医疗缺陷防范工作,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下达相应的整改措施。

7、协助检查、督促门诊工作人员做好卫生宣教、健康教育、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工作。

8、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及接待工作。

9、定期分析门诊医疗、服务及各项指标的相关信息,及时向院领导汇报分析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湘雅博爱门诊大厅咨询柜台工作内容

1、负责解答和处理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

2、预检分诊,协助办理一卡通,充值及补遗等

3、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4、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预约挂号、检查全程导医,陪护等

5、负责接待受理患方投诉

6、定期组织开展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

接种门诊制度(推荐) 篇12

1.根据辖区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2.制定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

3.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建卡,给予接种或补种。

4.开展常规接种率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工作。5.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6.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7.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宣传培训制度

1.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每年参加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次专业培训,在培训基础上进行业务考核,以不断强化预防接种基础知识、工作目标及管理要求,了解预防接种的最新进展情况。

2.每次运转前要开展培训,执行例会制度,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开展卡介苗接种的单位,要固定专人,严格培训操作技能;接种人员必须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各接种门诊应充分利用“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时机在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咨询活动;基层接种人员在从事预防接种业务活动时,要主动向群众宣讲免疫规划知识,接种门诊应张贴免疫规划宣传资料,努力使免疫规划工作得到社会公众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安全注射制度

1.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经过培训,取得相关资格,持证上岗。2.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3.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规范化接种门诊的要求。

4.保持接种门诊清洁卫生,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做好消毒记录。

5.接种疫苗必须做到“三核对(姓名、年龄、接种疫苗的名称)、三询问(既往病史、既往不良反应史、禁忌症)、三检查(疫苗名称、效期、性状)、一告知(向儿童家长告知预防接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6.在有效期内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及自毁型注射器,使用后放入安全盒等防刺容器中。

7.每日接种完毕后,应及时清点疫苗、一次性注射器、消毒用品和应急器械等。对医疗垃圾应集中焚毁或交正规的医疗废物收集机构统一处理。

预防接种卡、证使用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名适龄儿童都必须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凭接种证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的制度。

2.适龄儿童(包括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应由居住地的接种门诊负责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儿童家长应携带儿童出生时医院提供的《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到其居住地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卡;七岁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应由寄居地的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卡,按长住儿童管理。

3.预防接种证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要及时补发,预防接种卡由所属接种门诊保管。

4.儿童迁移时,由寄居地的接种门诊将填写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并将接种资料留据存查;迁入地的接种门诊要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接种证或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并据此建立该儿童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卡要及时补建。

5.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每年6~9月开展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活动,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及时上卡、上证。6.接种门诊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专册,每月定期收集7岁以下非本地儿童资料。每季度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7.接种门诊每季度要对辖区内所有卡、证核查和整理一次,及时补卡和消卡,删除的卡片由接种门诊另行妥善保管,每月3日前逐级上报上月辖区内儿童出生数、建证、建卡数。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

1.接种单位于接种任务完成后次月3日内将接种情况统计表上报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次月6日前以乡镇为单位汇总本月接种情况,填表上报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次月10日前以区(市)为单位汇总本月的接种情况,填表上报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强化免疫实施情况统计报告按方案要求进行。

5.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2月1日前填写上年终报表,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3月1日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各区(市)上年终报表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疫规划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免疫规划资料的收集要真实、完整、及时。2.免疫规划基础资料的内容包括:

(1)人口资料:辖区内总人口数;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性别、职业别和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建卡人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流动人口情况。

(2)组织机构:辖区内的接种门诊、乡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街道办事处及联系人基本情况;接种的组织形式、开诊时间;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基本资料。(3)疫情资料: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病死人数、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相关传染病的“三间”分布,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暴发疫情调查,漏报调查,发病与接种的关系等资料

(4)免疫接种资料: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强化免疫人数,接种率,接种质量分析,未种原因分析,接种率调查、检查考核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理等资料。

(5)疫苗计划、分配,使用情况统计等资料。(6)冷链设备档案及接种器材资料。

(7)监测资料:疫苗质量监测、免疫成功率监测、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冷链系统温度监测资料。

(8)其它资料:上级来文,业务会议、培训,工作计划、总结,专题调查等资料。

3.免疫规划业务资料采用分类归档的方法保存,应于每年二月底前将上免疫规划有关资料搜集整理齐全、分类装订归档;并长期保存。同时注意有关原始资料的保存,以形成完整的免疫规划档案化管理体系。

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

1.健全疫苗领发保管制度,建立疫苗领发台帐,疫苗的出入帐物相符,登记必须有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失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备注等。

2.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疫苗的损耗系数等制定疫苗计划,每年三月前将下一的免疫规划用苗数量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温度要求进行,按照品种、批号分类整齐码放,疫苗纸箱(盒)之间、与冰箱冰柜壁之间均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分发使用疫苗按照“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疫苗过期应及时按规定程序报损。

4.健全冷链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冷链设备台帐,记录各种设备的品名、型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记录簿,记录发生故障与维修情况。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建立维修、温度记录。每日2次(上午上班后与下午下班前)观察记录冰箱、冰柜内运转温度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冷藏包每次用后及时擦净晾干备用,冰排用后及时送回冷冻室冻存。

5.冷链冰箱和冰柜应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

6.所有免疫规划冷链设备仅专用于贮运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冷库严禁存放其它物品、过期疫苗。

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处理制度

1.建立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登记簿,专人负责。工作人员要详细登记接种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差错事故,接种门诊和个人必须在6小时(农村12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积极配合调查。经调查认为属于接种范畴的,提请区(市)级预防接种反应诊断小组鉴定,填写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登记表、报告卡及个案调查表。

2.为及时快速抢救个别严重过敏反应病例,接种门诊应配备应急治疗床和应急处理药品橱柜,备有相应急救药品,有条件的接种门诊应备置氧气瓶(袋)和吸氧设备。

3.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在接种时务必注意态度和蔼、动作轻柔,避免发生接种对象的心因性反应。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病例时,应主动配合临床医生快速救治。4.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诊断必须由区(市)级或区(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会诊确定。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随意诊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所出的诊断证明一律无效。

家长(监护人)在儿童免疫接种中的责任与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章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需要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受种者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受种;受种者为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应当配合有关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保证受种者及时受种”。第二十六条规定“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第二十七条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这从法律上为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要求儿童家长(监护人)努力提高法制观念,积极配合各级计划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家长在儿童免疫接种工作中的主要义务和责任为: 1.有使自己的孩子获得免疫接种的义务。

2.应依法服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预防传染病对自己孩子进行的各种免疫接种安排。

3.孩子出生后,在1个月内到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接种单位为孩子办理预防接种证。

4.预防接种证是孩子预防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托幼机构或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要查验接种证。有关部门进行检查时,请主动出示接种证。接种证应妥善保存,如有损坏或遗失,应及时补办。

5.应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免疫接种情况,特别是接种的时间安排,以保证得到及时免疫。

孩子每次预防接种时应携带接种证,在接种前,应主动、真实地向实施接种人员反映自己孩子近期健康状况、既往过敏史和接种副反应史等情况。在预防接种后,应遵照实施接种人员的安排,在接种现场或其附近对自己的孩子留查30分钟,无异常反应,方可离开。个别孩子在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发热、乏力、不适等一般反应,极个别人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等,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即可恢复。如果发现孩子不适,应咨询医生,必要时及时就诊。

6.应自觉接受有关儿童免疫规划知识的健康教育,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新生儿基础免疫分别在0、1、6月龄接种。

五、使用方法:无菌开启安瓿,充分摇匀,准确吸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接种后用截针器处理针头,针管、针头分装,统一回收处理。

卡介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新生儿及1周岁内儿童。

五、无菌开启安瓿,注入注射用水,摇匀,准确吸取0.1ml。于接种儿童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肤呈10-15度角刺入皮内,注入疫苗药液,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头顺时针方向旋转45度拔出,勿按摩接种部位。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接种后用截针器处理针头,针管、针头分装,统一回收处理。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基础免疫2、3、4月龄儿童,加强免疫4岁儿童。

五、使用方法:

1.用一次性小勺将脊髓灰质炎疫苗送入儿童口中,用凉开水送服咽下。2.月龄小的儿童,喂服糖丸疫苗时可将糖丸放入口杯内,加少许凉开水碾碎,溶解成糊状服用。

3.口服疫苗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3月龄、4月龄、5月龄初免注射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18~24月龄加强免疫注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五、使用方法:臀部或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接种后用截针器处理针头,针管、针头分装,统一回收处理。

白破联合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6岁儿童

五、使用方法: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接种后用截针器处理针头,针管、针头分装,统一回收处理。

麻疹、麻风、麻腮、麻腮风减毒活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8月龄儿童接种麻风或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麻腮风或麻腮疫苗;6岁接种麻疹(自愿选择麻腮风)疫苗。

五、使用方法:按标示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待疫苗完全溶解并摇匀,于上臂三角肌外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接种后用截针器处理针头,针管、针头分装,统一回收处理。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6~18个月初免2针,间隔3个月(A群);三周岁,6周岁加强(A+C群)。

五、使用方法:

1.按标示量加入所附稀释剂复溶,摇匀立即使用。

2.初免儿童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加强免疫儿童于同样部位注射0.5ml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3.多糖抗原遇高温易降解,免疫效果明显下降,故注射现场必须严格避开热源。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接种后用截针器处理针头,针管、针头分装,统一回收处理。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8月龄儿童初免,2周岁加强。

五、使用方法:加入疫苗所附带的稀释液(灭菌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待完全溶解后使用,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接种后用截针器处理针头,针管、针头分装,统一回收处理。

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18月龄儿童。

五、使用方法:按标示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待完全溶解摇匀后,准确吸取药液,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1.0ml。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接种者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上一篇:《岳阳楼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下一篇:硫酸事故紧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