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汇-文化人类学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词汇-文化人类学(精选12篇)

英语词汇-文化人类学 篇1

Endogamy 内婚制(特定群体内的婚配)Exogamy 外婚制

Homogamy 具有共同社会特征的人之间的婚姻方式 Monogamy 单偶制

serial monogamy连续的一夫一妻制

Polygamy 多偶制

Polygymy 一夫多妻制

Polyandry 一妻多夫制

Levirate sorarate 夫兄弟婚 妻姐妹婚

Family of orientation 出身家庭

Family of procreation 生育家庭

Nuclear family 核心家庭

Extended family 扩展家庭

Stem family 主干家庭

Joint family 组合家庭

Patriarchal family 父权家庭

Matrifocal family 母主家庭

Kinship 亲属

Moiety 关偶族

Parallel and cross cousins平表婚和交表婚 Descent 继嗣

Filiation 亲子关系

Descent group 继嗣群

Unilineal descent 单边祭祀

Patrilineal kinship 父系祭祀

Matrilineal kinship 母系祭祀

Ambilineal descent 两可祭祀

Double descent 双重祭祀

Kinship terminology 亲属称谓

Wednes 主神

Polytheism 多神教的Monotheism 一神主义的Ancestor souls/ spirits 祖先之灵

animism 泛灵信仰

Totemism 图腾信仰

Priest 神职人员/祭祀

Shaman 萨满

Imitative magic 模拟巫术

Contagious magic 接触巫术

The Ritual Process 社会戏剧理论

Communitas 交融

英语词汇-文化人类学 篇2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研究表明, 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词汇运用能力以及词汇量的掌握。因此,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 在我国英语教学中, 词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教师的难点, 词汇教学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我国大部分教师,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 对英语词汇的教学还是处于传统理念和传统模式之下, 也就是说词汇教学就是领读、理解表面意思, 然后再给出几个例句。这种传统的教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因为只有在理解词汇的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还搞清它的文化内涵, 这样在实际交流中才不会形成障碍, 才不会犯错误, 要改变词汇教学模式为领读、理解表面意思、介绍文化内涵, 然后再给出例句,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领悟词汇的四个维度, 也就是词汇知识的广度、词汇知识的深度、词汇知识运用的精确度和词汇知识运用的自动化程度, 才不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 闹出笑话。

二、词汇教学科学合理的方法

1.教师要树立传授文化意识的理念

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树立传授文化意识的理念, 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背景、风俗和习惯, 为语言赋予文化内涵, 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接受。

2.采用直接介绍法

我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真实具体的语言环境, 他们英语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调控的课堂。基于这种情况, 教师适合通过直接介绍法把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讲解给学生听, 这是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二者结合最常用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尤其可以把中国的春节与西方国家的圣诞节进行比较, 在教室里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浓郁的具有西方文化氛围的环境。以便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这样, 通过直接介绍法并且营造真实语境, 既增加了学生词汇学习的趣味性, 又介绍了西方文化知识, 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

3.运用对照比较法

对照比较法是英语词汇教学中传授文化意识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由于中西方文化间存在差异, 在中英两种语言里常常很难找到意义完全对等的词语。要彻底理解语言就必须了解词语所包含的文化。说英语和汉语中的某些词语, 其概念意义表面上似乎对应, 但它们在指称的范围、表达的程度和隐含的褒贬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

4.借用多媒体教学法

当今社会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的时代, 在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时借用多媒体教学法, 让所讲的内容生动形象地以视频形式呈现出来, 让学生沉浸在西方文化的氛围之中, 这种学习方式会起到积极有效的效果。其根本目的就是在培养学生对英语词汇中文化知识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帮助他们树立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提高实际交流能力。

三、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词汇又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英国语言学家利奇 (Geoffrey Leech, 1981) 在其《Semantics》一书中提出词义包含七个层面: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概念意义属于基本词义, 其他各项是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因而承载着不同侧面的文化信息。因此, 词汇教学中只注重词的音、型、义这些表面属性是难以促成实际交流能力的提高的, 而应该将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 从根基上向学生输送英文素养, 使其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为日后准确得体自如地运用词汇知识表达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教育者的角度看, 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 从词汇这一环节起教师就注意适时介绍西方文化知识, 将其融入词汇教学, 引导他们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最终达成有效流畅的交流。因此, 在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意义非常重大, 多年以后, 学生可能忘记了老师所讲授的具体文化知识点, 但是, 这种教学方法下所培养起来的跨文化意识以及随之而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这也正是我国英语教学目的之所在。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内容, 二者密不可分。而英语词汇是构成英语的基本要素, 它被深深打上了英语国家的文化烙印, 这就要求英语词汇教学中适时介绍英语文化知识, 提高英语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实现其交流的顺畅。本文就从我国词汇教学的现状、词汇教学科学合理的方法以及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词汇教学,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 1999.

外来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篇3

关健词:外来文化 影响 词汇发展

一.引言

起源于公元6世纪,英语词汇如今已达17万,主要原因就是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自我发展。这些外来文化中,法美中三国对英语词汇的影响最大。王艺芳[1]在研究诺曼征服对中古英语词汇的影响中指出,英语发展过程中几乎80%的词是外来词。另外,杨雪英[2]在探讨中国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中指出《牛津字典》中收录的以汉语为源的英语词有1189个。本文将以法美中三国文化为例分析外来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阐明英语的灵活包容性。

二.英语词汇发展的背景

伊比利亚人是大不列颠岛上的第一批居民,后来经过凯尔特、罗马、丹麦的相继入侵,诺曼征服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外敌成功入侵。诺曼征服后,约1万个法语词进入英语,其中7500个左右现在仍使用。[3]在法语的影响下,英语的发音、语法和词汇经历了极大改变,促进了古英语向现代英语的演变。[4]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吸收了部分殖民地文化不断发展,如美国文化。在继承西方民主的基础上,美国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很多美式英语词汇因此形成。[5]后来英国虽衰落,在全球化进程中仍起重要作用。融入世界的中国极大丰富了英语词汇。中国传统文化对英语的影响涉及风俗、政治经济等领域。[2]著名词典编纂家Garland Cannon[6]在《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一书中展示了汉语借词中的语义场分布,表现了英语词汇受汉语的影响。英语在与其它国家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自身也在不断完善。

三.外来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外来文化对英语词汇最重要的影响是其促进了英语词汇数量的增加。在所有外来文化中,法国、美国以及中国的文化影响最大。

1.法国文化的影响

1066年后,法语就成为了英国的官方语言。有尊贵地位的人通常说法语,而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则说英语。

政治影响:诺曼征服后,许多和行政相关的词进入法语,如empire, government。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英语最终同化了法语。[7]如baron一开始是由诺曼人引进表示平常人,1387年后开始指一种官衔。[8]两种语言同时存在期间,英语作为被征服国家的语言,不仅没有灭亡,反而战胜了征服者的语言。

法律影响:诺曼统治时期,法律术语受法语影响极大。新审判方式的出现促进了新术语的产生,比如sentence,fine。[8]一些用英语表达的法律术语逐渐被废弃取代。新术语应用到法庭上,与英国文化相兼容。

饮食影响:在法国饮食文化影响下,一批饮食相关的词汇被引入英国。比如dessert, haute cuisine。此外,法语对牲畜和它们的肉有明确的区分。Walter Scott曾经说过,草地上放的叫cattle,我们吃的叫beef。饲养牲畜的英国农民没机会享用牲畜肉,而诺曼贵族可以享用并给它们命名。正如Henry Fairelie所说,养牲畜的撒克逊农民吃不起牲畜肉,这些肉流向了诺曼餐桌。[7]于是就出现了如sheep,mutton这一类的对比。

2.美国文化的影响

殖民者在北美大陆发现了新事物,创造出相应的词以满足交际的需要,如rattle snake。后来随着女权运动和黑人运动的兴起,像chairwoman这类的新词出现。不同的文化群体对美国文化留下了自己的烙印。这种兼容并包性为英语词汇增加创造了条件。

政治影响:美国特色政治催生了许多政治术语,比如donkey指美国民主党,elephant指共和党。这一称呼源于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1870年他画了一幅驴子漫画来讽刺美国内战后民主党的固执己见,之后又画了一幅大象快要掉进坑里的漫画来表现共和党当时的窘境。后来驴就成了民主党的象征,象就成了共和党的象征,驴象也就被赋予了新的涵义。[9]另一个表现美国政治对词汇影响的例子是Watergate。它来源于Watergate Scandal,指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政治丑闻。后来gate被提取出来,用来表达一种跟scandal相近的意思。[10]后缀-gate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指政治丑闻。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gate扩大了意思,用来指任何跟水门事件影响相似的丑闻。

科技影响:美国抓住了科技革命的机遇,到1890年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在传播科技的过程中,英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世纪中到19世纪末,科技文献中有一半是用英语写的。[11]先进技术的传播反过来又促进了英语词汇的发展。随着创新发展,为便于交际,一些新术语如bulb, telephone等被创造了出来。如果没有相应科技创新,这些词很难被造出来。

影视影响:《美国俚语字典》主编Stuart Berg Flexner[12]曾在前言中写道“每个普通美国人使用的词汇是一到两万,其中有两千是俚语”。因好莱坞推动,许多俚语和时髦语在全世界流行。从20世纪60年代起,英国年轻人不讲标准英语转而模仿美国电影里的话语。[13]比如couch potato。随着影视文化的传播,美式英语在促进现代英语发展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中国文化的影响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一直在影响世界。而作为中华传统的代表,京剧也吸引了世界的眼球。一些跟京剧相关的新词,如longtao, erhuang出现并为世界所知。除了京剧,中国武术,儒家文化和饮食文化也为丰富英语词汇起到了重要作用。

武术影响:中华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成龙等功夫影星在动作片中的展现,提高了中华武术的世界知名度。另外融合了中华武术,好莱坞技术和英语的电影《功夫熊猫》播出后,国外掀起了一阵中国功夫热。[14]随着中国功夫的流行,一些跟中国功夫相关的英语词得到认可,如Tai Chi,Chikung,丰富了英语词汇。

儒家影响: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的建立,儒家文化备受推崇。许多儒家思想,如the golden mean, benevolence等开始为世界所知。这些表达被接受后,丰富了英语词汇。如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演讲时就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话Consider the past and you shall know the future。

饮食影响: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菜以多样而闻名。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食物不能被准确翻译成英语,为便于交际,jiaozi, zongzi一类的词逐渐被外国人接受,成为英语词汇的一部分。另外,和饮食文化相关的词也被赋予额外的涵义,比如“碗”用来指谋生的职位,a golden rice bowl指的就是高收入稳定的工作。[15]

四.结语

虽然多种文化融入英语,但英语并没有因此变得无序混乱,反而一直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丰富自身,主要原因就是英语面对外来文化的灵活包容性。这种灵活包容性使英语具有强大生命力,熠熠生辉地为地球村的建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艺芳.诺曼征服对中古英语词汇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0,(4):143-145.

[2]杨雪英.试论中国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153-154.

[3]侯维瑞.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4]张加民.诺曼征服与中世纪英语[J].河南大学学报,2004,(3):133-136

[5]戴卫平,张学忠.现代美国文化与现代美语词汇嬗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9):59-61.

[6]Garland Cannon. Chinese Borrowings in English[M]. Duke University Press,1988.

[7]Henry Fairlie. Pub Talk and the Kings English[A].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0.

[8]蔡军.诺曼征服对中古英语词汇发展演变的影响[D].山东:山东大学,2006.

[9]王荣声,王玉声.<驴象之争>的来由与实质[J].山西档案,2001,(1):38-39

[10]杨永林.千门万门,同出一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5):385-389

[11]成勇.英语国际化历程初探[D].山东:山东大学,2008.

[12]Stuart Berg Flexner. 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M]. Thomas Y. Crowell,1975: 2-3.

[13]Zhu Yongtao. Essential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es[M]. Beijing: 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1.

[14]董月.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中国文化演绎[D].吉林:吉林大学,2013.

[15]曹林.中国改革的“饭碗”经济学[J].观察思考,2014.

[16]彭明英.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区别[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6-97.

[17]Ann Cook. American Accent Training[M]. Beijing: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2000.

[18]梁茂广.英语委婉语语用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08.

跨文化因素与英语词汇教学 篇4

跨文化因素与英语词汇教学

作为语言最基本的要素,词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从词汇的联想与象征意义、词汇空缺现象和英汉词义涵盖面不同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丰富的.例证,探讨如何有效得将文化差异引入词汇教学中,将词汇与文化结合起来,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作 者:杨慧 王冬兰  作者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24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 关键词:词汇   教学   文化  

英语词汇-文化人类学 篇5

从中西文化的角度阐释模因论与中国英语词汇

随着英语变体研究的深入,中国英语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大多是概括性地论述中国英语的存在与发展,还未独立地从各个层面阐述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机制.借用文化进化和传播的`模因论对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中国英语词汇层面单独加以分析,中国英语词汇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强势模因,它通过自身的某些特点,满足了模因复制的选择标准,从而顺利通过同化、保持、表达和传播的四个阶段,因此为人们注意、理解、接受并使用.

作 者:胡丹 刘爱真 HU Dan LIU Ai-zhen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镇江,江苏,21刊 名: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年,卷(期):10(1)分类号:H310.1关键词:中国英语词汇 模因 强势模因

文化交流词汇摘抄 篇6

culture shock 文化冲击,文化休克

culture pollution 文化污染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流

high culture 高雅文化

counter-culture (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在西方出现的`)嬉皮文化,反传统文化

online courses 在线课程

knowledge-sharing 知识共享

The second Sino-US cultural forum 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

ever-developing era 日益发展的时代

Chinese Overseas Exchange Association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

picture shows 图片展

Sino-US Film Festival 中美电影节

Confucius Institute 孔子学院

sister cities 友好城市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教育国际化

Sino-US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 Exchange Forum 中美高等教育合作交流论坛

China Education Expo 中国教育展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国际教育协会

flexible visa policies 宽松的签证政策

overseas study consulting company 海外留学咨询公司

brain drain 人才外流

intellectual circulation 人才流动

Chinese Culture Week 中国文化周

culture diplomacy 文化外交

national publicity film 国家宣传片

Chief Cultural Officer 首席文化官,文化总监 (CCO)

cultural icon 文化偶像

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 文化信息技术系统

cultural trap 文化陷阱

local culture 本土文化

mass culture 大众文化

oriental culture 东方文化

multiculture society 多元文化社会

counterculture 反文化

英语词汇教学与文化导入简说 篇7

语言、词汇与文化

从语言的功能来看, 语言是一个音位、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篇章等构成的层级系统, 从语言的特征来看, 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而文化的定义则宽泛得多。从广义来讲,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讲, 文化是“由人类文化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知识体系”。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 (R.Lado) 在其《语言教学:科学方法》中谈到:“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准则, 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对文化起着传承作用, 而文化则体现着语言的内容和意义。由此可见, 英语教学在讲授语言的同时, 也要传授相关的文化, 而学习文化也要从词汇入手。因此, 英语词汇教学不能脱离词汇文化而单纯探讨词汇的语言、语法和句法特征, 词汇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是语言体系中结构和意义的统一体。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 (Edward Sapir) 曾说:“一种语言的词汇可以看成是该语言群体所关注的所有的思想、兴趣和工作的总汇”。即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反映该语言民族的特征、历史和文化背景。学习一种语言的词汇, 绝非简单地掌握词语的拼读和认知意义或词典意义, 而是要掌握该语言词汇的特定的文化内涵, 只有做到对词汇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 才能更准确地使用语言。

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词是语言、意义和语法三者统一的整体, 是语言构成的最基本材料。它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 而词义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承担者, 它在语言的储存与检索以及语言的理解与再生产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往往强调掌握词汇的重要性, 因而在词汇教学中, 仅仅注重词的音、形、义的概念, 而忽视词汇带有的特定文化信息, 即“文化内涵”。这就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实际交流能力难以形成, 达不到交流沟通的目的。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讲授词汇的表层涵义, 还应注重词汇深层的文化内涵, 将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 从根基上向学生输送英美文化, 使其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提高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最终达到流畅的交流能力的形成。例如, 在学习词汇“politician”时, 应指出它与汉语词汇“政治家”意义不同, “politician”在英语文化中指热衷于政治、玩弄权术、牟取私利的人, 具有贬义;而“政治家”在汉语中是褒义词, 相当于英语中的“statesman”。可见, 词汇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词汇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再如, 汉语中的“农民”与英语中的“peasant”所体现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英语文化中的“peasant”的意义为:“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 有“没有教养、粗鲁的人”的意思, 含有贬义。而汉语中“农民”指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生产者, 不含贬义。只有进一步了解词汇的内涵, 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词汇, 才能避免表达中的错误。因此, 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让学生通过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运用得体的英语进行人际交流。

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其内容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因此, 教师应掌握文化导入的策略和技巧。如何把语言与文化融合起来进行教学, 对任何一个外语教师来说, 都是一个挑战。词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但所有的方法都必须遵循文化教学原则, 只有在讲授概念的同时导入文化, 使文化教学与词汇教学同步和互补, 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具体方法有:

直接解释法对词汇中包含的文化背景内容直接加以注释并进行讲解。这是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二者结合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如讲解“cowboy”一词时, 词义指传奇式的浪漫型的美国西部骑士, 介绍“cowboy“产生的历史背景, 典型特征及对美国人性格特征的形成有何影响;“American Dream” (美国梦) , 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 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Halfway-house” (中途的房子) , 指康复医院, 介于正式医院治疗与完全康复之间的治疗机构;adult books指“成年人用的书”, 但从文化内涵上讲, 它实际上是“色情书刊”的代名词。这样讲解词汇, 可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记忆, 从而使学生消除词汇枯燥难记的心理障碍。

比较归纳法是指通过比较概念意义相同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来获取一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敏感性的方法。如, 在英语国家里, “individualism”是褒义词, 拿破仑有句话:“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反映了西方人对“individualism”的理解和赞扬。《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把“individualism”解释为:“the belieft that the rights and freedom of individual peopl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rights in a society” (个人主义指视个人权利和自由至上的信仰) 。在西方“individualism”不仅被用于褒义, 甚至被提高到主流文化的重要地位。而在崇尚“舍己为人”的中国主流文化中, 这个词却是最受唾弃的观念之一。在汉语中, “individualism”是贬义, 定义为“一切从个人出发, 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 只顾自己, 不顾别人的思想”或含有“有野心”一类的意义。再如“ambitious”, 在英语中是褒义词, “He is ambitious and hardworking” (他壮志满怀, 勤奋努力) ;而中国学生往往把“ambitious”同“greedy, ruthless”一起使用来表达“贪婪的、残忍的、有野心的”等含义。还有“landlord”一词, 在英文中不含任何贬义色彩, 与中国文化中所指的“地主”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举例对比, 可使学生了解词汇因文化不同而导致内涵差异的现象, 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 更清楚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 同一事物可引起完全不同的联想, 即指示意义相同的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颜色、动物等类词汇就如此。例如, “blue”, 在西方人们习惯用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下流, 但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用来表示可靠、严肃, 黄色则表示下流、不健康内容。在英语国家中, “yellow”没有贬义, 只是指特定的事物, 例如, “yellow pages”黄页, 即用黄色的纸印刷的电话簿。“red”用来表示愤怒、气愤、好胜心强等意义, 如“A mere mention of his shortcomings is a red rag to him” (稍提及他的缺点, 他就会大怒) 。而在中国文化中, “红色”却用来象征革命, 象征吉祥、喜庆等意义。在英语国家中, “green”常表示嫉妒或缺乏经验, 如“green-eyed” (嫉妒) , “green hand” (新手) , 而在汉语文化中“绿色”代表生机, 它是草和树的天然色, 它给人一种朝气和希望。再如“dog” (狗) 一词, 在西方国家里,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并有许多有关狗的褒义谚语, 如“a lucky dog”指人的运气好;“He worked like a dog”意为称赞他工作很卖力。而在中国, 人们对狗的看法却常与贬义色彩的词语相连, 如“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等。讲授有关这类词汇时, 如果能有意识并恰如其分地进行文化导入, 系统归纳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既可增加教学中的知识密度, 又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直观教学法在当今的网络时代, 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像和光盘运用于教学之中, 这种直观教学法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开设视听课, 播放教学录像, 展示跨文化内涵的视频材料, 或直接导入, 或进行对比分析, 或展开讨论等等, 使英语词汇教学活动情景交融, 声情并茂, 寓教于乐;还可以开设调频广播英语节目, 播放录音材料, 或收听VOA、BBC等英语广播节目,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把英语词汇学习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等各种场合中, 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随时用英语交流, 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英语。

课外延伸法词汇文化的学习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是学生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文化导入, 感受文化差异, 最终从思维形态建立起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具体语言实践,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并增强文化意识。具体的语言实践包括:欣赏英美经典影片、音乐;参加英语社团活动, 如“英语角”, 举办中西文化讲座;阅读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期刊、杂志。只有通过大量的涉外语言实践, 学生才能通过英语词汇了解英美文化。

著名跨文化研究者胡文仲先生说过:“只学习语言材料, 不了解文化背景, 犹如只抓住外壳而不会领悟其精神。”文化和语言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 没有文化, 语言就无法发展。词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 是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因素。词汇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各种文化特征都将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它们的印记。因此, 词汇教学不能只为词汇而教词汇, 教师除了讲授词汇的概念意义之外, 还肩负着文化导入的任务, 应使学生通过文化的学习, 能够准确、恰当地运用词汇, 从而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楼青青.简述英语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中国轻工教育, 2005, (2) .

[2]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3]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浅谈加强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学习 篇8

关键词:英语词汇;文化内涵;学习方法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学习语言就要下工夫学习词汇。在词汇学习中,人们往往较重视词汇的读音、拼写和词义,而有时却会忽视词汇的内涵。不了解词汇的内涵在特定的场合下就会影响交际。例如,有位中国学生为表示对英国女老师的尊重,称年轻的女老师为“Madam”,而这位女老师听了却不高兴。因为“Madam”一词在英国人的语言中还有鸨母之意。可见英语学习必须重视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学习。如何加强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学习呢?

一、词汇学习要有意识地渗透文化学习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其所属的社会环境,那么语言的学习当然包括语言所在的文化学习,词汇学习就不能忽略词汇文化内涵的学习。

例如,peasant一词在我们头脑中代表的是辛勤的劳动阶级的形象,而peasant一词在英语中除了有雇农之意外,还指没受过教育的人,含有贬义。英国19世纪的农民叫peasant,如今的英国农民称之为farmer了。可见,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若是渗透了文化学习,必然有利于学习者对词汇深层次的理解。

二、要有意识地摆脱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干扰

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汉语的干扰,将汉语与英语等值,从而影响词汇的正确理解。

例如,美国人崇尚“individualism”。也许有中国人受汉语影响,认为“个人主义”就是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自利,因此对此不理解。实际上,“individualism”一词是美国人价值观最基本的内容。它强调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得到和保持个性自由。因此他们才具有很强的个人奋斗意识。可见,若从汉语出发,就不能正确理解“individualism”一词,也不能理解美国人的价值观了。所以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要记住“英语是英语,汉语是汉语”,要有意识地摆脱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干扰。

三、提高自身对外国文化的理解

只有对外国文化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词汇的内涵。如何提高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呢?首先应该了解一些国外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艺术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文学作品所塑造的经典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人们一再引用。例如,人們常把Friday比作忠心的奴仆。可见不了解《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就不知其意;其次,要多阅读一些英文时事报刊,注意词汇的发展动态。有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文化内涵会发生变化。有的词汇原本是普通名词,却有了特殊的含义,再次应了解一些英语的典故、谚语和习语。只有了解这些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后,有意识地记录下来,这样再次阅读时就能避免产生误解。

四、培养自己的语感,发展英语思维

学习英语,最好的境界就是无需用母语作为中介语进行理解翻译,即培养语感发展英语思维。例如,“情况不同了”,我国学生会说:The situation has changed.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却说:It is a new playing field. 这是因为英美人士多热衷体育运动。你一说情况变了,他就想,比赛场地变了。因此我们在记词汇时,不能死记汉语解释,而要用英语去理解英语,通过广泛的阅读观察英美人士是如何使用词汇的。

总之,英汉词汇之间的文化内涵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加强了这些方面的学习,把握了词汇的文化内涵,就一定能学好英语词汇。

参考文献:

[1]范家财.英语修辞赏析[M].上海交通出版社,1992.

[2]贾德江.“英语词汇的内涵及其翻译”[J].外语与外语研究教学,2000(02).

[3]孙瑾.“词源趣谈”[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2).

50个中华文化英文词汇 篇9

2、豆浆:soybean milk

3、馒头:mantou/steamed bun

4、火锅:hot pot

5、包子:baozi/steamed stuffed dun

6、叉烧包:steamed bun with roast pork

7、麻花:fried dough twist

8、粽子:zongzi/rice dumpling

9、拉面:stretched noodles

10、馄饨:wonton/dumpling in soup

考研英语词汇非常词汇详细介绍 篇10

“微语境”记忆模式的开创者

(900句贯通大纲词汇)

经过众多命题研究专家多年来潜心笃志地钻研和编纂,《非常词汇》一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作为专为考研英语

(一)考生量身打造的词汇经典,本书在洞悉考研英语真题中重点词汇出现频率和分布规律的前提下,遵循人类的记忆规律和遗忘曲线,独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微语境”记忆法,旨在通过尽可能少量的外刊原句来全面贯通考研英语词汇,帮助考生高效、精准地掌握考研英语词汇。具体地说,本书具有如下三大独创之处:

一、英语

(一)考生专用——针对性超强

本书是第一本专为考研英语

(一)考生编著的词汇书。这具体体现在:第一,从来源上看,本书收录的所有句子均选自与历年英语

(一)真题同源的外文期刊,如《经济学人》《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第二,从选材和难易程度上看,经过编者层层筛选最终确定的这900个句子——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在难度上——都与英语

(一)真题保持高度一致。因此,精读这900个句子,能够确保考生在100%的英语

(一)真题语境下掌握词汇。当然,对于那些基础较好或高标准要求自己的英语

(二)考生来说,本书也为其提供了一条拔高自身水平、快速突破高分的捷径。

二、900句贯通大纲词汇——最省时高效

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词汇书都采用的是“顺序”或 “乱序”的编排模式。但是,无论是哪种模式,究其实质而言,都是彼此孤立的词汇解析集合。其缺陷在于:第一,孤立记忆。由于各个词汇彼此被分割开来,导致多数考生只能“死记硬背”,记忆效果极差。第二,记忆量大。通常的词汇书籍动辄四五百页,容量太大、太琐碎,考生不堪重负。针对这一情况,本书开创“微语境”记忆模式,通过特定数量的句子来记忆单词,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优点在于:第一,有语境。通过句子记单词,方法巧妙,记忆高效,不仅使考生印象深刻、记忆长久,且利于提高考生在特定语境中判断词义的能力。第二,语境小。由于本书仅有900个句子,数量固定,因此书薄、记忆量小,考生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突破考研英语词汇。

三、快慢双速美音朗读——人性化设置

本书针对不同基础考生的实际需求,特意分别录制了快慢双速美音MP3音频。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考生,通过听慢速美音MP3,能够逐步提高自己对单词和句子的辨认及理解能力;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考生,通过听快速美音MP3,能够反复强化自己对单词和句子的记忆和理解效果。

除了上述三大独创以外,本书还具有以下两个优势:首先,针对900句中涉及的大纲重点词汇,本书配备相应的练习题,并注有详细的解析,旨在帮助考生深入理解词汇含义,明确辨析同近义词,精准掌握词汇用法,同时达到在练习中巩固词汇记忆的效果;其次,本书按照重要程度,将大纲词汇依次划分为重点词汇、必考词汇和基础词汇(基础词详见增值服务电子书),帮助考生把握重点,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规划复习顺序以及复习次数。

《非常词汇》,具备非常功能。在此,衷心祝愿广大考研学子考研成功!

编 者

英语词汇-文化人类学 篇11

【摘要】词汇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中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枯燥单一的词汇教学方式既阻碍了学生对词汇的全面理解和恰当使用,有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从文化因素与语义理解的关系入手,以色彩词汇为例,分析了文化因素的导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期帮助学生寻求更好地学习词汇的方法,逐渐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对异国文化的敏感度。

一、文化因素和语义理解的关系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意义,帮助人们进行日常交际。可以说,一个民族特有的地理环境,物质状况,社会结构,精神信仰等,往往首先通过其特有的词汇表现出来。可以说,词汇承载着语言中最多的文化因素。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色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包含许多色彩词汇,尽管人们对于色彩的物理感知相同,即色彩词汇的概念意义相同,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同一种色彩所包含的文化语义即联想意义却有不尽相同。

(一)概念意义相同,且联想意义一致

两种语言中某些色彩词不仅在字面上意义所指相同,而且在许多方面使人产生相同的联想。但这种联想重合只是相对而言,英汉色彩词在文化语义上不存在绝对重合。

黑色是一种最常见的色彩,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它都有有负面、消极的联想意义。比如形容一个人阴险狠毒 “黑心的”,“black-hearted”;汉语中的不义之财叫做“黑钱”(black money);“黑市”(black market)在汉英文化中都指未得法律允许的地下市场。在中西方文化中,黑色衣服都给人正式而庄重的感觉。在许多正式的场合,达官贵人、社会名流都喜欢身着黑色礼服(black suits,black dress)参加社会活动。

(二)概念意义相同,但联想意义不同

“红”这种色彩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喜庆、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等象征。这源于古代对日神的崇拜。中文里“红”象征着成功,“大红大紫”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刺激,在当代汉语里它是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象征着革命和进步,如“红旗”、“红军”,“红色政权”等。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它象征着残暴、流血,如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残杀和暴力统治,a red battle血战;它又象征灾祸red-ruin战祸;它也象征危险、紧张,如red alert空袭报警,a red adventure story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它还象征着放荡、淫秽,a red 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红灯区)等。

黄色在英、汉语中的含义差别比较大。中国人以黄色为尊,源于古代对地神的崇拜,黄色表示尊贵、荣耀,如“黄袍、黄榜”等。yellow却表示“卑鄙、怯懦、猜忌”,如:a yellow dog可鄙、卑鄙的人,a yellow livered胆小鬼。汉语中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音乐不能译为yellow movies,yellow books,yellow music,黄色电影应译为pornographic pictures或obscene movies,黄色书刊译为filthy books,黄色音乐可译为vulgar music。

(三)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一方空缺

没有哪两种语言的词汇是一一对应的,色彩词汇也是如此。同一色彩词在西方有着某种联想意义,在汉语中却会完全不存在这种联想。

蓝色在中国文化中并不突出,而英语中“blue”却有着丰富的联想含义,代表着高贵、正义、忧郁与色情。第一,blue blood意为“贵族血统”、“出身名门”,blue ribbon指“最高榮誉,第一流的”,blue-eyed boy意为“宠儿”,a bluemoon指千载难逢的机会,blue book是刊登知名人士,即社会名人录;第二,在基督教文化里,上帝被认为是公正无私的审判者,而天是上帝的居所,于是蓝天蓝色便有了正义的联想,故英国皇家海军和警察的制服皆为蓝色。第三,blue也有忧郁的联想:feel blue,in a blue mood都表示沮丧的情绪。西方人和蓝色的缘分应该是源于以海洋为依托的爱琴海文明,也被称为蓝色文明。

2.白色与white

白色(white)在汉英文化中能引起一些相似的联想,诸如清白、纯洁、高贵、疾病、恐惧等,但也存在着联想空缺,于是就造成了词汇的空缺,这些词汇让人觉得与“白”或与“white”毫不相干。在汉语中,“白费功夫”意思是没有效果的劳动(do something in vain),

“白手起家”比喻从零开始创业(start from scratch)。

三 联想意义差异的原因

生理感知相同的色彩词汇为什么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时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有时又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答案当然是跟英汉不同的民族文化相关。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往往又离不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都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又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社会习俗,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不同,两种文化差异很大,而这些文化差异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了语言尤其是词汇上。所以词汇教学中加入文化知识,丰富了原本枯燥的词汇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结论

英语词汇的内在文化丰富有魅力,而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只注重词汇的基本意义的讲解和练习,使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只有在教学中适当地导入文化知识才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还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英汉词汇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选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3]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王璐.汉英色彩词汇联想碰壁与跨文化交际 [J] 山东社会科学2005(3).

[5]魏平.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研究[D]2008.

[6]吴炜.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D]2006.

[7]杨海庆.中西文化差异及汉英语言文化比较[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8]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2005

-----英汉色彩词联想意义对比研究与翻译[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2).

-----英汉习语的来源及文化蕴含[J]湖北大学成教学院学报2004(3).

初中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学探析 篇12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文化内涵,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学建议中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 发展综合语言技能。”在英语教学中, 英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英语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表现在语音、语法、语篇、词汇等方面, 其中对词汇的影响最大。因此,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学,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英语词汇意义的几种不同层次

由于中英文化差异, 英汉词汇在语义和文化内涵上有很多方面不等值。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 (conceptual meaning) 、内涵意义 (connotative meaning) 和搭配意义 (collocative meaning) 上。

1. 词的概念意义与语法意义。

词的概念意义是词的基本意义, 一般说来, 学生都习惯于背教材后列举的单词表, 即死记硬背词的概念意义。但是, 在教学中, 英语教师经常听到或在作业中见到这样的错误句子:Everymorning 8 o’clock, he get up.这种错误不胜枚举。因此, 在理解英语单词的概念意义的同时, 还应该理解词的概念意义的不同形式, 如get-gets-got-getting就是形式不同, 但概念意义相同, 这种不同形式就是英语词汇的语法意义, 即词汇的语法规则的体现, 包括名词的单复数形式、所有格形式、动词的时态, 等等。这是英汉两种文化在词汇上的一个显著区别。

2. 词的内涵意义。

词的内涵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 涵义是词的隐含或附加意义。学者杨平指出:词语蕴藏着某一民族或社会团体固有的或特定的传统和思想特征。词的内涵意义因人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心理反应等文化而异, 在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Every dog has its day. (人人都有得意日) ”和“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中的dog决不是“狗”的意思。再如, 初中教材中pick up是一个常见短语。 (1) Tom picked up a book on his desk. (2) Her health has really picked up since she moved to a sunny place.在上面两个句子中, pick up的意义是不同的。第一句中的pick up是它的字面意思 (literal meaning:捡起) ;第二句话中的pick up是其习语意义 (idiomatic meaning:恢复健康) 。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并重视词的社会文化意义, 即词的文化内涵, 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完全掌握词的涵义, 做到恰当运用。

3. 词的搭配意义 (collocation) 。

对外语学习者而言, 要达到本族语者的流利程度, 就应进行更多的词块学习。根据Lewis的观点, 搭配词就属于四大词块之一, 搭配词分为词汇搭配和语法搭配,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这种词汇, 因为中西文化的不同, 词的搭配规律也不一样。

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普遍现象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在每个单元对词汇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现象:

1. 孤立地教授单词词汇的字面意义, 不全面揭示词义。

在实际教学中, 有很大一部分英语教师根据单词表逐一讲解单词的用法和它们的英语常见搭配, 教法很单一、枯燥。学生的学习方法更是简单:根据单词表逐一背诵单词——听写——考试。

事实上, 初中英语教材后面单词表中列举的一般都只是词汇的最基本意义, 有的甚至连基本意义都没有列举完整, 这样的教法不符合《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应要求, 也难以使学生学好英语, 更不要说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应要求了。

2. 忽略词的文化因素, 轻视词的文化内涵教学。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授课过于注重语言知识, 认为文化知识对学习语言、提高考试成绩无多大关系, 因而多重词汇的字面意义, 而轻词汇的文化内涵知识介绍。显然, 如果学生不了解所学词汇的文化背景知识, 就会大大地限制他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美国教育家温斯伦·布伦姆伯格说, “采用只知语言而不懂习俗的教法, 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

三、初中英语词汇文化内涵教学的策略

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 有很多因素导致学习者不能很好地学习和掌握词的文化内涵意义, 而对于初中生来说, 施教者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注重词的基本意义教学, 而忽略词的文化因素, 轻视词的文化内涵教学, 这样会导致学生轻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其实, 重视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 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英汉语言深层蕴含的文化结构构成要素的认识, 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英语词汇教学的内容, 增强了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既利于教师的教, 也利于学生的学。

1. 注重中英词汇的文化差异比较。

Rod Ellis认为母语是造成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的根源之一, 母语的这种影响就是它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作用。迁移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 是指已有的知识被运用到新知识的环境中的过程。母语迁移可分为两种, 即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 和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母语对英语学习起促进作用, 产生积极影响的迁移称为正迁移;反之, 母语对英语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产生消极影响的迁移则称为负迁移。由于汉语文化和英语国家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的文化有许多差异, 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发生负迁移。如受汉语习惯和文化的影响, 有的学生总习惯说“two girl”或“At my home have a TV”这样的表达, 王力先生早就指出:“外语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语言的比较教学”。

进行中英文化差异比较, 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词的涵义, 学到特有的英语词汇文化知识, 并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词汇进行交际。同时, 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2. 注重挖掘教材中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

在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中, 有大量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各种文化方面的话题和相关词汇,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挖掘比较。

在教授圣诞节 (Christmas Day) 时, 教师应当教授与其相关的词汇及文化, 包括圣诞树、圣诞灯、圣诞老人、圣诞礼物, 等等, 同时, 还可以与中国的春节 (Spring Festival) 文化, 包括汤圆、饺子、元宵节等相比较。

初中教材 (七年级下册) 中有很多涉及到动物的相关词汇, 在中西文化中, 动物的寓意都相当丰富。在英语中, 孔雀 (peacock) 代表傲慢、自大 (arrogance) ;在汉语文化中, 孔雀代表美丽 (beauty) 。猴子 (monkey) 在汉语文化中与聪明的人相关;在英语文化中则指满腹诡计的人, 它含有贬义, 如“monkey business” (捣鬼, 骗人的勾当) , “monkey around” (闲荡, 瞎弄) 。又如, 鱼在汉语中象征“有余” (abundance) ;在英语中它却指的是坏事或坏人, 如a poor fish (可怜虫) , fish in the air (水中捞月) 。对此, 教师应当在一定的时候适当地介绍相关文化知识,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和交际。

初中教材中还涉及很多关于颜色的词汇。中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不同, 颜色词汇在中英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有很大的差异, 尤其是红色与绿色、黄色与蓝色、白色与黑色所表达的内涵反差极大。了解这些颜色在两种文化中的不同意义, 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跨文化现象。在阅读理解中, 有的学生会见到这样的句子“He is so blue today (他今天很不高兴) .”这个句子中的blue就一定不是蓝色的意思。黄色影片, 不用yellow movie表达, 而用blue movie。红色 (red) 是中国人普遍崇尚的颜色, 有着丰富的含义, 而在西方文化中, 红色意味着流血、恐怖和危险。著名小说The Scarlet Letter中的红色就指的是道德败坏、伦理丧失等意思。

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发明了这样一个规则:Total communication=7 percent verbal+38percent oral+55 percent facial (总交流量=7%的文字交流+38%的口头交流+55%的面部表情交流) , 这个规则表明了体态语在交流中的重要性。我国著名学者胡文仲在《英美文化辞典中》把“体态语”定义为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 同语言一样, 体态语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在不同的文化中, 体态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在初中教材中也涉及了相关的文化。对此, 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其中的材料, 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和介绍, 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英语。

3. 注重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介绍。

现行初中教材是学生学习和阅读的主要材料, 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 如社会习俗、节日、宗教、历史、信仰等。初中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非常缺乏, 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英语阅读和交际, 以及继续学习。因此,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初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注重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知识介绍。一定的历史背景会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体现, 如“cowboy”一词代表了美国西部人的一种文化。又如, “threat-fatigue” (恐怖疲劳) 一词就是“9.11”恐怖袭击催生的单词。课本中涉及到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时, 往往会进行课后注释, 但注释的信息较为零散, 系统性不够, 过于浅显, 不能满足文化教学的需要, 因此, 教师需要适当补充相关信息。

第二, 注重英语国家的传统文化知识介绍。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 如教材中出现的“black tea”翻译成汉语为“红茶”的意思, 而非“黑茶”;汉语中的“眼红”用英语“green-eyed”表示, 而不用“red-eyed”表示。

第三, 注重英语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介绍。可以说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 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可见, 了解和学习英语文化中的生活习惯、民族风俗是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中有大量的典故习语, 大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神话。“at the eleventh hour”不是“在第11个小时”的意思, 意为“在最后的时刻、刚好来得”的意思, 这些都来自于宗教文化。在西方国家, 宗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日常生活交际的各种读物和材料中频频出现, 对此, 英语教师要适当讲解, 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及民族风俗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邓小秋.负迁移因素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 2006, (4) .

[3]邓炎昌, 李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4]谭爱华.NSEFC教材中词汇习题的词块因素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06, (6) .

[5]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6]Gass, S.&Selinker, L: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1.

上一篇:检查工作制度下一篇:虞美人,虞美人晁补之,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