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劳动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通用4篇)

劳动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 篇1

苍山县层山中心小学王砚玲

王砚玲,小学高级教师,1977年9月出生,1997年毕业于临沂幼儿师范,2012年临沂大学本科函授毕业。在十五年的从教生涯中,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主要事迹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教书育人。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从1997年毕业到现在,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认真履行班主任职责,能够从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肯定他们的成绩,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因此我主持研究的《后进生的转化》课题正式通过县专家组的鉴定与认可。所带班级曾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本人也同时被评为苍山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

三、洒向桃李都是爱

关心、爱护学生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对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偏爱一位好学生,不放弃一位差生。我的一位学生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他上学不认真,两只小手脏兮兮的,我把他带到办公室亲自帮他洗干净,并教育他讲究卫生。在生活上我主动关心他,经常问冷暖,帮他渐渐的改掉了不讲卫生的坏习惯,成绩也有了提高。我用一颗朴实的爱心去爱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一些同学学习基础较差,我常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补课。让每一位同学不仅懂得学习,更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关心人,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座右铭。2010年10月我班的学生曹寒松突然昏倒,当时我正做饭,听说心急如焚,急忙和班上的同学用车把他送往附近的医院,在医院的全力抢救下,他终于睁开了眼睛,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家时,煮饭的锅已被烧穿了底。刘兆香同学生病,送进了医院,我就在急诊室门口站了整整一上午;张龙娟同学从小没有了父亲,家境贫寒,想中途退学,我一连到他家去了五次;十五年来,多少次到同学家访问,自己实在记不清了。“爱则灵”,爱,能熨平学生的创伤;爱能化解学生之间的纠葛;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爱,是架设在师生之间的桥梁;这是信条,我须臾不忘。

四、兢兢业业,硕果累累

十五年来我教学已见成效,所带班级连续五年考试都获全镇第一名。有些班级从原来倒数跃升为年级第一名,任教班级的合格率达到了100%。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积极参加语文教学公开课展示,与同行切磋。记得2010年10月镇教研室让我准备一节示范课,我认真的准备了两天,就在第三天准备讲课时,突然孩子的感冒加重,高烧不退,怎么办?

我心急如焚,面对那么多来听课的老师,看到一双双注视的眼睛,不能让他们失望,不能就这样走了呀!最后毅然决定让爱人独自带着孩子去医院,当我上完示范课赶到医院时,看到孩子躺在床上静静输液时,看到丈夫心痛的眼神,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我感到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妻子,可又一想为了教育事业这点痛苦算什么,我感到无愧。我想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奉献的精神,事情才会做得更趋完美,教学更是这样。

劳动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 篇2

一枝一叶总关情

——李优芳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

李优芳,女,现年51岁,是始兴县中医院招聘的农民工,现在主要从事单位的清洁卫生工作。她孝敬父母,尊重家婆,爱岗敬业的事迹催人泪下。

尊重老人 婆媳关系树典范

李优芳是沈所镇石下村人,长得楚楚动人,美丽大方;丈夫是花山兴仁村人,婚前在沈所镇卫生院工作。他俩郎才佳人,经媒婆介绍认识后很快结为夫妻。20多年来,他俩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也许是人们所常说的爱屋及乌吧﹗李优芳结婚后便把家婆视如自己亲生母亲一般尊重、孝敬,她们婆媳关系胜似骨肉情深,在当地传为佳话,人人见到都赞叹不已。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李优芳的家婆在2003年患了白内障眼病,眼睛视物不清;病魔给家婆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也给这个幸福的家庭带来了不安。平日和蔼可亲的家婆突然变得粗暴起来,开始经常骂人了。

给老人家住下,并安排了最优秀的医生为老人家做了眼科手术。

常言道,婆媳是天敌,李优芳却为婆媳关系树立了典范,她孝敬老人,催人泪下的一幕是常人所无法做到的啊﹗

孝敬父母 出嫁闺女留身边

李优芳家里共有8兄妹;她在家排行第3,其中有1个妹妹。同人不同命,姐妹俩成人后都出嫁了,妹妹嫁到城里去了,她却嫁到了农村。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可是李优芳从来没有把这句古话放在心中,为了减轻在家务农的母亲的负担,她每到农忙季节时都会与丈夫到娘家帮忙。后来母亲进城生活了,李优芳也到城里成了一名农民工,她与父母的离距拉近了,也给父母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关爱,她只要有空就会去看望年迈的父母。人老就会生病,这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抗拒。2002年李优芳的父亲患了高血压、脑萎缩等疾病,从那年起他每年都少不了去住院治疗。李优芳家住县中医院家属区,家属区离医院住院部近在咫尺,这给父亲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也给李优芳家庭带来无止尽的负担。由于李优芳的母亲患有风湿病,本身还需要别人照顾,所以照顾父亲成为了她的一项无可或缺的工作任务。她每天都要送饭给父亲吃,有时还要一口一口喂食,为他洗衣服,晚上还要来陪护。丈夫是最支持她的人,每天要帮助李优芳的父亲洗澡,还要轮流陪护。

1名外来工,因为腿外伤住院,由于无人照顾,李优芳再次免费承担起病人的特护工作。李优芳帮助病人就象照顾自己的亲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收病人1分钱。长期以来,县中医院的医生、护士及一些住院病人便把李优芳誉称为“病人亲戚”。

李优芳同志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成绩突出,得到了县中医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同事们的高度赞誉和病人的百般好评。李优芳同志不愧是一位新时代的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的光辉典范。

劳动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 篇3

郭宏培

1、郭宏培,男,81岁,195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43年在抗日第六战区任卫生员;1946年4月回原籍;1949年在柏木坪乡农会工作;1953年元月在宜昌县(现夷陵区)柏木坪粮管所任粮食保管员;1962年调入县组织部工作;1965年任太不溪龙潭坪乡党委书记;1966年调入小溪塔粮管所工作;1980年调入县面粉厂工作;1983年10月退休至今。

该同志退休以后,保持和发扬光荣,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思想到行动,坚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信念坚定。他自定《个人道德公约》,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人民群众评价他是三员:一是和谐社会的宣传员。他在所居住的小区内深入宣传《市民守则》,积极协助调解邻里矛盾、纠纷,有力地促进了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二是义务保洁员。他虽年过八旬,仍长期坚持义务为小区打扫清洁卫生,保持小区整洁、亮丽。三是健康保健辅导员。在离退休老同志中宣传健康和保健知识,引导离退休老同志老有所乐,健康长寿。

高炳翠

2、高炳翠,女,75岁,1977年全国劳动模范。

从50年代进厂,直到1984年退休,在3个企业的25个春秋中,建厂创业是骨干,爱厂敬业是标兵,克难攻关是铁人,称她为铁人,是因为她有比铁还坚强的毅力和精神。她先后9次为企业抢险、6次负重伤,做过4次大手术,身上留下的伤痕和病痛见证了她一次次抢险攻关的故事。

她所在的化工企业,面对的是易燃易爆的化工物资,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突出事故,在这样的环境下,她总是敢于迎难而上、挺身而出,事故排险冲在前,生产攻关也是在一线。

在毒气面前没有被压倒,在电老虎面前,她没有吓倒,大家都知道树脂厂的电石、烧碱都是高电能消耗产品,用电量很大,有一次配电房出现短路,发出异常声音,而在隔壁电石车间工作的高师傅冒着生命危险、箭一样冲向变押柜,一手抓住开关,把它关了,避免了一次大的事故发生。

高炳翠在企业多次排险、多次受伤,留下脑震荡后遗症,她的腹部被钢钎戳伤,右腿被飞出的工件轧的皮开肉锭,至今还有一快骨头没有复位,但她都没有被伤痛压倒,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1977年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工作者;1978年全国轻工系统先进生产工作者;

1972年全国第十次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

杜远金

3、杜远金,男,84岁,1979年全国劳动模范。

七十年代末,一个54岁的纺织局副局长,为了一个企业的发展,主动提出下到企业当厂长,勇挑起一个落后企业的这个重担。

当市委书记亲批他的请求后,杜远金在纺织局召开的欢送会后的当晚就连夜赶到了新上任的宜昌市印染厂,一进厂一头就扎进车间,同工人们一起干、一起三班倒。在工作中他发现问题就马上解决问题。从1979年到1981年的三年时间里,为整修设备共用去了100多个节假日,从没休息过一天,有个星期天,他同轮班维修工人一起修了一天的设备,胃病痛的受不住、晚上乘公汽回家吃了药,又赶回厂里带病与夜班同志干了大半个通宵。

他到印染厂当厂长后,每年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1979年底,实现了全厂生产翻一翻、消耗降一成,质量管理上一挡,积累增一倍的目标,并兴建了一万平方米的化纤染色车间,1980年仅用117台主机,实现了当年安装设备、当年投产、当年增收的好效益,居全省同行第一。

侯满厚

4、侯满厚,男,51岁,1979年中央军委授予“爆破英雄”称号,并记一等功(经认定为全国劳动模范)。

该同志1976年12月入伍,1978年12月入党。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侯满厚在他的战友第一次爆破未成功的情况下,不怕牺牲,英勇灵活,在战友的掩护下,30分钟内炸毁敌人4个地堡,毙敌13名,为夺取靠茅山战斗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央军委授予他“爆破英雄”的荣誉称号,并记一等功。

侯满厚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他参加了1979年全国巡回报告团,参加了建国30周年庆典活动、参加了全国第二届英模大会,其先进事迹还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

1996年侯满厚同志转业到宜昌电力勘测设计院工作,十多年来,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设计院每年数万张图纸都要经过出版室晒印、裁剪、装订、打包、送达,工作任务及其繁重。作为一名战斗英雄,十几年如一日地重复着简单而繁重的生产任务,他没有丝毫怨言。他带领出版室的员工年年都超负荷运转,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设计院的各项工作任务,他本人也多次被评委“优秀党员”、“文明建设积极分子”、“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荣誉员工”等荣誉称号,为全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汪家发

5、汪家发,男,47岁,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汪家发是宜昌公安战线的一面旗臶。从警24载,他认准一个理:共产党员最讲认真。1989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劳动模范);1988年4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干警”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2月、2001年2月,先后两次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03年,被公安部授予“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1988年4月,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1996年12月,被省公安厅授予“湖北十大爱民警官”;

1996年11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公仆”称号;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5次,个人二等功一次,多次受到省厅、总队、市局嘉奖。

担任车管所长,他从制度抓起,通过开展“双创新”活动,建立以权力分解为特点的链式工作流程,仅用一年时间使一个群众不满意的单位,一跃成为全国先进单位。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同志视察了车管所,并亲自签署命令,给该所荣记集体一等功。

刘瑞仟

6、刘瑞仟,男,66岁,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

1982煤炭部授予“全国煤炭战线劳动模范”;1983省委、省政府授予“特等劳动模范”;1985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1986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宜昌市最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之一。从参加工作起,始终坚持出满勤,干满点,在煤矿井下采掘一线工作达36年,年平均出勤率达110.9%,每年多做义务工149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六年干了九的活,带领落雁山煤矿掘进一队连续三年全岩成巷平均进尺1261.1米,获煤炭部颁标准全国煤矿第七名,全国地方煤矿等级队第一名。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身先士卒,言传身教,善于引导,团结职工,激励职工奋发向上,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能使懒汉变骨干,后进变先进,带出了一支过得硬的掘进队伍。根据煤矿井工种的特点,积极钻研巷道掘进技术,虚心向科技人员请教,加强安全技术管理,严格按作业规程施工,熟练掌握了各种岩层的地质构造及合理布臵炮眼、支护技术,1990年被评聘为采矿助理工程师。

刘瑞仟同志拥护党,热爱党,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退休后仍关心企业发展,参加企业民主管理,为矿务局生存、发展献计献策。

许先林

7、许先林,女,60岁,1995年全国劳动模范。

1994年获宜昌市优秀女职工、宜昌市劳动模范、湖北特等劳动模范、建设部劳动模范;1995年宜昌市“城市美容师”、宜昌市“双文明建设标兵”、宜昌市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职业道德标兵、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女职工、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个人和“优秀城市美容师”、全国先进工作者;1998年宜昌市第二届“城市美容师”;1994年当选为宜昌市“十大新闻人物” 1995年当选为宜昌市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1998年当选为湖北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1997年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

环卫工作条件艰苦,长年累月风吹日晒雨淋地在马路上作业,晴天一身灰尘,雨天满身污泥。15年里,她的考勤记录都是出满勤,干满点,14个大年初一是在清扫现场度过的,所清扫的面积每年累计超过四个宜昌城区。她根据自已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的文明作业“十扫经”,如今已是清扫工人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在夜晚的马路上有时并不宁静,许先林救助过很多被歹徒袭击的路人。十多个春夏秋冬里,许先林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了环卫事业,她用手中的扫帚谱写着她无悔的人生。1994年和2000年先后两次受全总邀请到北戴河、青岛疗养,并上了2004年《中国工运》杂志封面。

徐国梅

8、徐国梅,女,38岁,1995年全国劳动模范。

1994年4月,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94年4月,农行湖北省分行授予农金卫士称号;1995年5月,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94年10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5月,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4年3月16日,当时的夷陵区鸦鹊岭信用社石桥储蓄所当班营业员徐国梅,在营业室遇到了抢劫歹徒。年仅22岁的徐国梅临危不惧,将生死臵之度外,与歹徒进行了殊死搏斗,用鲜血和智慧保护了信用社资金。英雄的事迹刹时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1994年4月,国务院授予了徐国梅“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徐国梅“两兰式优秀青年”称号、全国妇联授予徐国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5月,共青团中央授予徐国梅“全国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如今,英雄徐国梅依然默默无闻的勤奋地工作和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同事的眼里,她就是一面人生的镜子。

佘西龙

9、佘西龙,男,57岁,2000年全国劳动模范。

自1983年以来长期担任着村书记、主任职务。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凭着一股不认输的干劲、不服气的冲劲和啥都不怕的闯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全体村民的爱戴,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赞誉 2000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2000年6月省委授予“十佳村党组织书记”;2001年省委表彰“优秀党员”;2001年1月省人事厅表彰“农村乡土拔尖人才”;2001年省人事厅、民政厅授予“优秀村民委员会主任”;2001年6月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9月省委授予“十佳村党组织书记”;2000年6月市委表彰“首届十佳党组织书记”;2001年2月市委组织部表彰“先进个人”;2002年4月市委、市政府表彰“八七”扶贫攻坚先进个人;2008年2月市委表彰“十佳村党组织书记”;2002年秭归县第四届党员标兵。现年57岁的他在认真筹划全村的发展方向:投资200万元建成农副产品加工厂、投资100万元建成茶叶加工厂、投资100万元建成食用菌场、投资1600万元开发庙垭温泉,将庙垭村建设成为一个“多经产业富村、村办企业强村、特色旅游名村、山区文明新村”的小康示范村。

赵爱玲

10、赵爱玲,女,56岁,2000年全国劳动模范。

1994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劳动模范”;省妇联授予“省三八红旗手”;2000年5月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10月国家人事部、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十优人才”;12月农业部授予“全国植保突出贡献奖”;2001年7月被评为省优秀中共党员;宜昌市选为2002十佳市民;2003年被宜昌市妇联评为“十大女杰”;2007年湖北省政府授予稻飞虱防治先进个人。

从事农业植物保护工作30多年,负责棉花、小麦、油菜、蔬菜等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其预报准确率达96%。工作30多年来整理、编辑农作物病虫测报及防治档案140卷,达30多万字,坚持做到一虫一病一档,为积累植保资料呕心沥血,取得了可喜成绩。撰写科技论文在专业杂志上发表53篇,分别刊登在《中国棉花》、《植保技术与推广》、《湖北植保》、《湖北农业科学》、《农资科技》等杂志上,其中有2篇被湖北省植保学会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史光权

11、史光权,男,42岁,2005全国劳动范模。

2004年4 月被湖北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4年5 月被宜昌市共青团评选为“十佳杰出青年”;2004年10 月荣获夷陵区委、区政府突“出贡献个人奖”;2004年10 月被夷陵区委、区政府评选为“农村乡土拔尖人才”;2005年2月 被宜昌市农办、宜昌日报社评选为“农村状元”;2005年10 月被宜昌市委、市政府评选为“十大乡土拔尖人才”;2005年4月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5年9月 被市工商局、市经纪人协会评选为“十佳农村经纪人”;2006年 月荣获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

史光权同志年销售生猪40多万头,育肥出栏生猪4000多头,营销网络遍及鄂、渝、贵、沪、粤五省市。史光权始终坚持“信誉第一”。他以高出周边地区0.10元/斤的价格收购,确保了货源充足。在销售上,他从不拖延交货时间,从不以劣充好、以次充优,以信誉牢牢占稳沿海市场的同时,积极抢占本地新市场,现已成为宜昌双汇集团一名信誉客户。

2008年全镇出栏生猪26.3万头,有13个村年出栏生猪过万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直接增加农民收入6000万元,成为全省生猪大镇(第二名)。

庄有焰

12、庄有焰,男,61岁,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原当阳市两河镇群丰村党支部书记,先后15次被宜昌市、当阳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多次荣获湖北省、宜昌市“优秀企业家”的荣誉称号,2000年被评为宜昌市首届“十佳村党组织书记”、“湖北省劳动模范”,2005年4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庄有焰同志从1982年担任群丰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围绕“一主三化”的发展思路,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走出了一条项目强村之路,形成了以建材和塑料化工为主的产业集群,使一个过去负债22万元的穷村跃升为集体资产达2858万元的经济强村。全村971名劳动力有756人在企业工作。他先后15次被宜昌市、当阳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多次荣获湖北省、宜昌市“优秀企业家”的荣誉称号,2000年又被评为宜昌市首届“十佳村党组织书记”、“湖北省劳动模范”。在他的带领下,群丰村已率先实现了小康目标,1997年,该村被评为“全国模范村委会”,1991年、1993年、1996年、2004年村党总支被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基层党组织”。1996年荣获“全省综合实力500强村”的荣誉称号,1998年被省政府评为“明星村”,1999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杨自会

13、杨自会,女,53岁,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1997年宜昌市爱国卫生先进工作者; 1999年宜昌市绿化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标兵”、优秀党员,湖北省建设系统先进个人;2001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湖北省劳动模范;200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宜昌市首届“十佳市民”候选人;200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7年宜昌市十大民选新闻人物。2005年杨自会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2006年5月,中央电视台等十七家国家级新闻单位在《劳动者之歌》节目中集中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2007年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杨自会是一个永不满足现状的人,她组织职工发明了二十多件套专用工具,满足了不同疏通作业条件需求;借“三城联创”契机在公厕导向牌印上国际通行的标志和英文,制成导厕图向小街小巷延伸,组织职工开展“双语”服务活动,让世界各地的朋友如厕无语言交流障碍;首创将城区公厕标示在《旅游交通图》上,游人可以“按图索厕”;在延伸服务功能上,为每座收费公厕配备了整理镜、婴儿床等温馨服务设施,市民如厕条件由简单方便向享受舒适转变。2001年组织开通了以全国劳模命名的“梁开全清掏疏通服务热线”,较好地解决了居民下水道不通的难题,该热线获得了全国职工岗位示范岗光荣称号。

罗忠秀

14、罗忠秀,女,58岁,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2004年荣获 “湖北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该同志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个残疾人,她在三尺讲台上,凭她坚定的信念,对山区孩子的深刻感情,以正常人难做到,而她做到的奋斗拼搏精神,为教育事业战斗37个春夏秋冬。

她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在病情上坚强斗争;在教书育人上尽职尽责,把孩子当自己的子女;在荣誉上不骄不躁。为培养贫困山区的孩子,吃尽千辛万苦,得到了回报,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人才。她的艰辛、她的拼搏、她的事迹受到社会关注。退休后,她仍然一心想着教育事业,做到年龄退休,工作不退休,义务在资丘镇白沙坪小学任教,并取得了优异的教学质量,受到学生和家长一致好评。她坚持关爱和帮扶困难学生,连续三年帮扶困难学生高中1人,大学2人,每年帮扶资金5000余元。

郑家宝

15、郑家宝,男,65岁,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1990年荣获“湖北省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1991年、2001年全国农村卫生协会、《健康报社》两次授予他“全国百名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2001年9月全国农村卫生协会给他颁发“全国农村卫生工作突出贡献奖”;2000年9月秭归县政府授予“科技贡献二等奖”; 2004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劳动模范”。2005年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他也是秭归县唯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多次被市委、县委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他扎根基层39年,以“当一名受农民欢迎的医生、办一所受农民欢迎的医院”为毕生追求,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勤俭办院,将一个弱小卫生院发展成县级医院。

蒋红星

16、蒋红星,男,46岁,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枝江酒业董事长兼总经理蒋红星,2000年5月荣获第五届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0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3年1月获宜昌市“十大经济风云人物”称号;2003年4月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04年4月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4年10月获湖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2005年获 “湖北省经济风云人物”称号;2007年、2008年获“2006宜昌经济人物”称号;2008年获 “2007湖北省企业文化建设功勋人物”称号;2004年企业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1997年枝江酒业以一个县域酒厂异军突起。公司现有资产10亿元,职工3000人,大型发酵窖池3500个,现代化灌装生产线31条,具有年产10万吨商品白酒的生产能力。已经连续9年夺取湖北白酒桂冠,连续7年跻身全国白酒10强。

赫加平

17、赫加平,男,55岁,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

1992年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93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优秀生产能手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1998年获宜昌市技能大师光荣称号;2002年获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2004年获宜昌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奖;2005年被国防科工委和劳动部评为“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2005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劳模光荣称号。

他32年如一日,长期工作在最脏、最苦、最累、技术复杂的铸铁造型工作岗位上,他吃苦耐劳、实干巧干,历年来完成生产任务都名列前茅。他刻苦学习、钻研造型技术,在公司乃至中南地区铸造行业享有很高的盛誉,是知名度很高的铸造生产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

他是一个高度负责、无私奉献的人,为公司的发展,为我国船舶工业的振兴,为铸造行业先进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毛成秀

18、毛成秀,女,67岁,1960年“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认定为省劳模)。

1960年被湖北省授予全省“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1984年和1988年两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军区、省军区授予“拥军优属先进个人”称号;1984年8月她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双拥”代表大

会;1990年3月,中国金融工会授予她“全国金融系统优秀女职工工作者”称号;1997年7月先后被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和国家民政部授予“拥军优属模范”荣誉称号;2007年被中组部评为“十大爱国拥军新闻人物”;2008年底被枝江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改革开放30年枝江十大新闻人物。

毛成秀同志工作在中国农业银行枝江市支行,她从14岁就开始做拥军工作,从一个“拥军小妹妹”、“拥军大姐姐”到“拥军妈妈”、“拥军奶奶”,一直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做拥军工作整整46年。46年来,她与本市本省及河南、山东、四川、北京、湖南、广东、广西、内蒙古等27个省市的4000多名解放军干部、战士建立了联系;为30多名军人找到终身伴侣;走访慰问过4000多个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和32名老山前线战士家属;为85个部队和2300多名指战员、烈军属解决过具体困难,花费现金和物资折款达9万余元。

陈啟棣

19、陈啟棣,男,73岁,1988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1961年9月参加工作,从事柑橘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在柑橘生产的发展规划、良种选育、品种引进试种、建立良种繁育体系,高标准建园,推广矮、密、早、丰栽培技术及技术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987年--1997年被农业部授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荣誉称号,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宜昌市、兴山县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1988年被评为省劳模,多次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县特等劳模以及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科学技术推广、技术成果奖29项,其中:省(部)级5项、市(厅)级5项、县级19项。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4年2月--1993年任特产局副局长。1992年9月--1996年10月任特产(柑橘)技术推广站站长。曾当选县人大九届、十二届人大代表;历任县政协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拟写有《长江上中游兴山县水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兴山县试种夏橙的效果与发展意见》、《兴山县发展脐橙初见成效》等论著。

杨松

20、杨松,男,64岁,1992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1987年起多次荣获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优秀专家、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1993年10月荣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机械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4 5年来,主持开发茶叶机械及食品机械5 0多种,制定多项茶叶机械产品的企业标准,并多次应邀参加审定国家、部级专业标准。1991年-2009年拥有《能防止跑茶的茶叶揉捻机》等两项国家专利权,是《马铃薯切片机》等27项国家专利的发明人,同时也是上述27项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人。在国际、国家级专业刊

物和学术交流会上发表论文16篇,交流论文6篇,其中《茶叶揉捻机的艺术造型设计》一文,被录入《中国科学技术文库》,《论工业新产品的设计与规划》一文,获省优秀论文二等奖。《马铃薯颗粒全粉品质与生产控制》一文,在2004年12月哈尔滨国际马铃薯学术研讨会上宣讲。

宋芳蓉

21、宋芳蓉,女,37岁,1995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1988年,15岁的宋芳蓉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放弃了学业。当年,她考取了乡里的代课老师,被分配到湖北省五峰县后河村顶坪单人教学点任教。由于这里教学条件艰苦,生活环境寂寞,老师来了又走。看到这样的情景,她也打了退堂鼓,准备第二天就“打道回府”。可孩子们渴望的目光让宋芳蓉留了下来,大山里开始响起琅琅的读书声。

五峰是省级贫困县,山里的孩子常常交不起学费,买不起课本。宋芳蓉每月只有代课工资五十元,为了资助这些孩子,她开荒种地、进城打工,扫过马路,洗过盘子,贩过水果,卖过社会福利奖券。

她先后获“湖北省优秀教师”、“希望工程园丁奖”,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奖”及“国际青年消除贫困奖”等诸多奖项。两次受到胡锦涛同志亲切接见。1997年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关心下,成立了“三坪希望基金”。在该基金的带动下,学校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孩子们有了新教学楼、新桌椅,还有了电脑、音响和投影仪等。

谢明华

22、谢明华,男,50岁,1996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现任宜昌三峡水务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从业30多年来,他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性强、作风正。他引导广大职工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实现“优质服务”、“规范服务”。加强与其它部门的配合,建立起符合供水行业特点的窗口文明服务规范体系,促进公司的服务管理进一步细化,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服务人员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在他的带领下,客服中心连续多次被评为“十佳优质服务示范窗口”。

在2008年初的抗雪灾、保供水的攻坚战中,谢明华同志作为雪灾供水抢修联合小组的总负责人,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深入现场了解灾情发展情况,根据人员、物资及车辆配备,制定了详尽、严密和高效的抢修方案,并身先士卒,跑现场抢修、忙水表调配、保物资供应、分类抢修信息……经常带头工作在抢修第一线,每天都奋战到深夜。为了安全优质供水这份承诺,谢明华同志带领雪灾抢修联合小组敢打敢拼,以最快的反应速度、最优的抢修质量、最高的工作

效率为广大用户解决用水困难。2008年,谢明华同志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了“抗雪救灾”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吴启雄

23、吴启雄,男,61岁,1998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1990年省委、省政府授予他“山区建设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国家农业部、监察部、财政部等授予“全国减轻农民负担先进工作者”;1997年,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1998年省政府授予他省劳动模范称号。

1975年11月,吴启雄被组织安排到三阳公社任党委副书记,三年后,担任该公社党委书记,一干就是18年,直到1999年1月当选为县政协副主席才离开这个岗位。三阳公社山大人稀,经济基础薄弱,为改变贫困面貌,自1984年以来,他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确定了“兴工强镇、强农富民、工农互促、繁荣经济”的发展战略。兴办各类企业870家,其中镇办19家,依托资源形成采矿、冶金、水电、化工、建材五大工业支柱。1997年,五大支柱的企业产值达到3.08亿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80%。全镇发展以茶叶、银杏为主的果药茶基地10000亩。对外,大搞引进联合,多年来,共引进资金1.2亿元,兴办独资合资企业62家。

吴启雄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在狠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也结出了丰硕成果,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乡镇建设成为两届蝉联全省“楚天明星乡镇”,连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双文明红旗单位”,被省政府授予“扶贫先进单位”,全国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300佳”之荣誉。

李广佳

24、李广佳,男,62岁,2000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李广佳做好事40多年,在宜昌已经家喻户晓,有“夷陵好人”的美誉。他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劳模、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十大慈善公益之星,宜昌市首届十佳市民等光荣称号。1964年,18岁的李广佳参军入伍,学雷锋、学谢臣使他深受教育。从此,他走上了助人为乐的道路。多年来,一次又一次,他无私地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捐献给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在2007年,他退休以后,继续着自己的光荣事业,书写了自己助残事业的新篇章。

为了给精神病残疾病人建设这样一个“家”,李广佳利用三斗坪镇雾渡河村无偿支援的2000多亩荒山、500亩土地、一幢两层楼的废弃楼房,建设“南泥湾”残疾人救助生活园。目前该园救助残疾人26人,使这些无家可归的精神残疾人有一个“家”。

李广佳以个人在社会上影响力,在社会单位中为残疾人带来募集资金20多万元,全部用于解决残疾人的生活困难。他利用他组织成立的全国第一个学雷锋协会,组织6万多名学雷锋协会

会员和300多个学雷锋协会会员单位,为残疾人捐款119万多元,使4万多残疾人受益。同时,他还组织学雷锋协会中的大学生、教师会员义务为残疾人子女进行家教3万人次。

周昌栋

25、周昌栋,男,59岁,2000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1996年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被国务院确认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0年4月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自1991年以来连续三届被授予“宜昌市优秀专家”称号;2000年被中国科协、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评为全国科技界“讲理想、比贡献”先进个人;2001年9月被交通部授予“全国交通系统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1年4月被省委组织部、省科协、省人事厅授予“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0多年来,在交通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我省知名的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专家。

周昌栋同志在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建设中,先后组织完成了大桥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审查等工作,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000万元以上。周昌栋同志先后在全国性专业理论刊物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了技术论文和科技译文40多篇,出版了公路技术专著四部220多万字,主编的《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建设论文集》、《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等专著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向全国公开发行。

俞学锋

26、俞学锋,男,55岁,2000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现任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湖北省人大代表,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焙烤糖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焙糖协面包师分会理事长、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食分会会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在俞学锋同志的带领下,在没有资源优势、没有资金优势、没有政策优势的情况下,由一个地方性科研单位发展成为国内酵母行业龙头企业、世界第四大酵母公司,酵母生产规模82000吨、占到国内生产总量的 50%,酵母抽提物生产规模16000吨,占国内生产总量的60%。近10年来安琪集团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8%以上。其中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比上增长23%;实现利税2.4亿元,比上增长14%。俞学锋同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全国食品行业优秀企业家、湖北省劳模、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外事先进工作者、宜昌市优秀专家、改革开放30年宜昌经济人物奖、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王绍柏

27、王绍柏,男,53岁,2002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1999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2年被破格评审为正高职农艺师,2003年被评为“宜昌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重奖,200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当选宜昌市政协第三届政协委员、湖北省第八、九届党代表。其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该同志一直坚守在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的第一线,有忘我劳动,乐于牺牲的奉献精神。长期为“三农”服务,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教学内容特色化,示范基地专业化。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成果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10亿多元,成千上万的人们应用他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以竞标方式承担并完成了二个国家级工程技术项目,即“乌红天麻”被列入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和国家计委、国家林业局国家高新技术示范工程项目。主持的科研课题,获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在我国首次培育并审(认)定两个天麻杂交新品种;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核心刊物上二十多篇);主、参编专著两本。

季彬

28、季彬,男,46岁,2002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1990年当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省委、省人事厅授予“十佳青年教师”称号;1993年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湖北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从教20多年,他的职务变了,地位变了,但那种勇挑重担、乐于奉献的精神没有变。他多年带高三毕业班数学,处在校长岗位上,教学上仍兼着一个班的数学教学。教学中,独特的“兴趣教学法”成效显著,连续多年获宜昌市教学质量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奥赛数人获金奖,发表省级论文多篇。学校高考成绩也是连续十多年上省线人数稳居宜昌市第一名,连续9年上清华、北大等名校人数居湖北省县(市)一中首位。2004年1月,季彬同志任当阳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他2004年把重点高中计划内招生指标全额分解到初中学校。2004年、2007年,推行了两轮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把2008年和2009年分别定为“教育质量年”和“质量管理规范年”,在全系统形成了理直气壮、聚精会神抓质量的意识,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与华中师范大学签定合作协议,每年引进60名应届毕业学生。2008年,当阳高考各项

成绩再居宜昌市第一,多项指标在全省领先。

费甫华

29、费甫华,男,44岁,2002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1994年获得省人民政府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获得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1994年、2003年、2009年先后四次获得省人民政府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2000、2002、2005、2006、2007年先后六次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的4项均为第一完成人);2001年获得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2008年获得市人民政府三等奖;1995年、1999年、2003年、2007年连续四届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管优秀专家;1997年被团市委等五家单位授予宜昌市十佳青年科技标兵;1999年被团市委等五家单位授予宜昌市十大杰出青年;1999、2001年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市优秀专家突出贡献奖二等奖及三等奖; 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宜昌市十大专业技术人才;2005年、2006年连续2年被宜昌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连续多年被市农业系统评为先进个人。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1年被省政府五部门联合授予湖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被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科协授予省青年科技奖;2005年被中国科协等授予全国科普先进个人等。

李杰

30、李杰,男,54岁,2004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2004年以来,李杰同志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杰出创业家”;“省管专家”;“宜昌市经济风云人物”;“宜昌市劳动模范”、“宜昌市优秀科技带头人”;“宜昌市优秀专家”、“宜昌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宜昌市、湖北省人大代表等荣誉。

他是宜昌人福药业的领头人。企业先后被授予“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承担单位、“全国双爱双评先进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2009年5月,企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李杰也时刻不忘回馈社会。在他的支持下,企业每年都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提供2万元资金作为奖学金,以激励优秀学生奋发向上。为了彻底改变宜昌市点军区土城小学校舍破旧的面貌,2006~2007年宜昌人福药业捐资70万元对土城小学的学生宿舍、食堂、校门、校道等设施进行改造。在宜昌市开展的“百企反哺”活动中,公司先后拿出20多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企业为灾区捐赠现金和药品价值达1505万元。

杨承清

31、杨承清,男,52岁,2004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2005年5月,鄂柑2号的选育被认定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2000年4月,湖北果业“一调三增”科技工程获得1999年全省农业丰收一等奖。1994年10月,柑橘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技术推广获得94年湖北省农业丰收一等奖。2006年3月,鄂柑2号获得宜昌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6年1月,柑橘低接增果规范化技术应用推广获得宜都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6年7月,鄂柑2号的选育与示范推广获得宜都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温州蜜柑枝序修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宜都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2年4月,柑橘黑刺粉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获得宜都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2005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先进个人。2006年选育的鄂柑2号获宜昌市三等奖。2006年被省政协评为湖北省优秀政协委员。2009年早熟蜜柑完熟高品质栽培获宜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解决柑桔黑斑病的诊断及防治等5大技术疑难问题,制定《宜都市红花套镇100亩柑桔老园改造实施方案》等6个技术示范方案,并加强组织实施。开展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全年组织培训68场次,参训8292人次,编写印发实用技术资料《红花农业》四期,计3.2万份,组织桔农异地参观学习8期,286人次。

董大英

32、董大英,女,46岁,2004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2000年,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十佳“优秀职业指导员”称号;2000年,被宜昌市人民政府授予宜昌市“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被评为宜昌市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被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表彰为“帮助青年创业计划”先进个人;200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选为“湖北省劳动模范”;2007年,被湖北省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巾帼建功‟标兵”;2008年,被表彰为“宜昌市文明行业创建十大标兵”。

她因此先后12次获得了“宜昌市劳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分别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宜昌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国十佳“优秀职业指导员”及“宜昌市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她被评为宜昌市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被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表彰为“帮助青年创业计划”先进个人;2003年被宜昌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被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被推选为宜昌市第三次党代会代表。她所在的岗位被全国妇联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所在的职业介绍中心连续两年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全省“三优”文明窗口称号。

曾维松

33、曾维松,男,56岁,2004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他不仅是村里的一名普通农民党员,还是村里的一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农民技师、致富能手。他最早从事柑橘苗培植,带领广大农民发展果树生产、养殖事业等,他历经了30多个春秋,成为养殖界的土专家、领头雁。他种国大棚蔬菜、花卉、培育柑橘苗、养过鱼、办过农家乐,他样样精通,在伍家乡是有名的科技示范户。

他虽说只有初中文化,但他非常好学。从1980年培植柑橘育苗到破解大小年难题三断移苗法、从养殖普通鱼到温室培植罗非鱼苗,在他的指导下,村里的柑橘每年增产上百万吨,鱼产量增产5000多公斤,为农民增收上百万元。在果树生产和养鱼管理过程中,他十分注重科技含量,不管再苦再累他都抽出时间认真研读,在他的努力下,他家的果子无农药残留、口感好,罗非鱼成活率高、抗旱能力强,深受广大客户的欢迎和喜爱。自己富了不算富,带动大家富了才算真正富,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他潜心钻研的柑橘种植、水产养殖技术获利30多万元。但他不忘乡亲们,自己在家自费办起家庭图书馆,召集村民在家中观看学习、举办技术培训班,手把手的教村民技术,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潘会明

34、潘会明,男,52岁,2004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1999年12月被国家卫生部、公安部、教育部、广电局等评为“全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先进个人”;2001年12月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评为“长江三峡人群健康监测先进个人”;2003年1月被宜昌市委、市人民政府确认为“第五届(2003—2006)宜昌市优秀专家”;2003年4月被宜昌市人民政府授予“宜昌市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6月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4年4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11月被授予“宜昌市十大民选新闻人物”;2009年5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他视群众健康权益为己任,身先士卒。当中心接到省指令立即组织卫生防疫救援队赴川时,正在乡村深入调查的潘会明,马上打电话要求带队赴川抗震救援。在川一个月他不畏艰险深入受灾群众,提出和制定疾病防控6个方案和措施,培养当地骨干队伍,实现疾病监测报告村级全覆盖,促使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尽力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他28年来一直从事传染病、地方病的研究防控,与瘟疫病魔打交道。他每年二百天工作在乡镇。无数次指导和参与处理突发公卫事件及疫情,总是工作在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防控一线,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无私奉献。

孙元金

35、孙元金,男,56岁,2006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1995年3月被评为中共宜昌市委农村党支部奔小康“双带”先进个人;1998年2月被评为市双带标兵;2001年6月被评为宜昌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01年6月中共西陵区委授予2000—2001优秀党务工作者;2001年至2002年被评为区宣传先进工作者;2003年4月被评为市2003年至2006年农村乡土拔尖人才;2002年被推选为市人大代表;2004年被推选为市党代会代表;2004年4月被授予宜昌市“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5月被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1月被推选为市人大代表。

孙元金同志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对人民群众有着浓厚的感情。为了使村民能早日过上富裕的生活,早日成为小康村,带领“两委”一班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使沙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亿元,企业总产值1.6亿元,上缴税金2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1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65万元,村级经济综合实力跨入全省500强之列,村级组织运转、基础设施投入、公益事业、福利事业有保障,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敬老模范村”、全省“五好村党组织”、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李青松

36、李青松,男,36岁,2006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2005年被中共宜昌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再就业明星”光荣称号;200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获得第7届全国 “创业之星”奖章、宜昌市第七届“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2002年春,年仅28岁的李青松,凑了近5万元钱,着手创办青华职业学校。通过7年来的奋力拼搏和精心打造,学校已初具规模,目前拥有葛洲坝、西陵、秭归、长阳4个校区,在校全日制学生达1200余人,教职员工130人,其中专职教师69人;拥有固定资产1500多万元,现有各种教学设备2000多台(套),并与多家优秀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为己任,办学7年来,共培训学生18000多人,安臵率达100%,稳固率为98%。其中,近3年来共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10975人,每年均超额完成计划,经培训合格输出劳动力8994人。他创新“贷款参训、就业脱贫”的新模式,近几年为学生办理政府贴息助学贷款154.2万元,同时为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生活费和其他费用180万元,有力地解决了贫困学生读不起书的矛盾。

李继红

37、李继红,男,52岁,2006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2000年被湖北省人事厅、湖北省建设厅授予“湖北省建设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2年被授予宜昌焦化煤气公司“技术创新标兵”称号;2003年被宜昌焦化煤气公司授予“创新标兵”称号;2005年宜昌焦化煤气公司授予“专家型标兵”称号;2005年被授予宜昌首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被授予“宜昌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6年获宜昌首届“工人发明奖”;2006年被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6年被授予“2006年至2008宜昌市建设系统优秀专家”荣誉称号;2007年获宜昌市职工技协优秀技术成果奖;2007年获“宜昌市职工技协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他主持大江船闸、大江冲砂闸永久电气设备安装电气技术工作,因提出用双反星型带平衡电抗器整流器改三相桥式整流器,提高工作电压的建议,并成功进行了改造,解决了葛洲坝工程中一个重大技术难题,具有较大社会效益,获长江葛洲坝工程局1985合理化建议一等奖。提出并主持了宜昌焦化煤气公司总降压变电所减容及变更运行方式技术改造,年节约基本电费235.36万元。在国内率先提出运焦系统与筛焦系统匹配技术改造,并主持完成了设计施工,年创经济效益约50万元。

陈吉勇

38、陈吉勇,男,41岁,2006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陈吉勇同志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评为全国羽毛球业余训练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

1989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回到他的母校---宜昌市体校一干就是20年,他热爱体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选材、科学训练之法宝。通过多年努力向国家队、体育大学和省队输送几十名优秀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荣获国际健将1人,国家级健将2人;输送的运动员魏轶力获得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双打铜牌,实现了宜昌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奥运奖牌“零”的突破;输送的羽毛球运动员赵芸蕾2007年10月获得全国城市运动会女子双打冠军、混双冠军,2008年9月获日本羽毛球超级赛和10月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女子双打冠军,2009年2月获得德国羽毛球超级赛女子双打冠军、混双冠军。他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23人次,世界亚军19人次,世界季军16人次,全国冠军10人次,亚军7人次,季军4人次。赵芸蕾现为国家羽毛球队备战下届奥运会的重点队员。

蒋远华

39、蒋远华,男,43岁,2006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2005年获得全国时代先锋人物称号;2005年获得湖北经济十大风云人物称号;2006获得湖北经济十大风云人物称号;2006年荣膺全国最受关注企业家称号;200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称号;2008年获得全国节能减排突出贡献人物称号。

蒋远华同志所领导的宜化集团,八年来资产总额由17亿元增加到300亿元,销售收入由5.8亿元增加到263亿元。近年来,宜化文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蒋远华同志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以及地方政府、各大媒体、金融机构作为特邀嘉宾参加CEO论坛演讲,并联办中山大学EMBA移动校园班。

蒋远华同志真诚回报社会,在宜化建立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和节能型生产体系,共投入20亿元用于节能技术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年节约煤、磷等矿产资源50多万吨,节水8000多万吨,减少废弃物排放约60万吨。同时宜化积极开展企地共建、工业反哺农村等活动,用于文化教育事业、对口支援帮扶、扶贫救灾助残的捐款捐物共计1.5亿元。

蒋远华同志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受关注企业家”等。

覃遵凤

40、覃遵凤,男,66岁,2006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为了天池口村300余户“吃水难”于1985年春,时年52岁的他主动为村民寻水。他和老伴举家搬迁到山上,买基盖房。从而走上寻水事业。凭借从收集的地理和地质等相关书籍上揣摩到的知识,结合上山数百次的遍地勘察。他最终选中一个较理想的地方准备劈山寻水。他为了寻水,投资全部资金,并向四方亲戚求借,每天一干就是10几个小时,这事感动了在外打工的儿子,他辞掉月薪千元的工作,回家加入挖山取水的行列。在他们的精神和拼搏下,终于当隧道挖到210的时候“奇迹”终于发生,一股泉水破土而出。他实现了梦想,老百姓吃上了清泉卫生水,老百姓为了表示诚意,自发捐款给他刻一块“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功德碑。他的事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称其为“当代愚公”。于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感动中国2006十大真情故事”、“2005荆楚十大新闻人物”、“2006年十大慈善人物”。

蔡宏柱

41、蔡宏柱,男,58岁,2006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2002年1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家”称号;2002年2月当选宜昌市第三届人大代表;2003年10月,被三峡晚报评为“宜昌市首届十大经济风云人物” ;2004年8月,中国企业文化杂志社评为“2004中国百名杰出企业文化功勋人物”;2004年10月,省政府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称号;2004年11月,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评为“全国酿酒行业先进个人”;2004年12月,当选为中共宜昌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12月,《经济日报》评为“2004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2006年4月,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2007年元月,被评为2006年宜昌十大“人物”;2007年3月,被评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人物”;2007年5月,荣获湖北省“十大环保杰出人物”称号;2007年8月,被评为2007“中国酒业十大风云人物”;2007年11月,被授予“湖北诚信建设杰出贡献人物”;2008年元月,被评为“2007宜昌经济人物”

2008年2月,当选为“宜昌十大新闻人物”;2008年9月,被授予宜昌市“光彩事业奖”;2008年10月,当选为“致敬—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酒业之经典人物”;2008年12月,当选为湖北经济风云人物;2008年5月,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覃发国

42、覃发国,男,60岁,2008年全国模范法官(经认定为省劳模)。

被评为宜昌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2005年3月,他被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表彰为“全省优秀法官”,并荣记个人一等功。2007年1月被湖北省委政法委授予“政法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7年4月被宜昌市人民政府授予“宜昌市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2月20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模范法官”称号,2008年4月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覃发国是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的一名审判员,他从事审判工作以来,承办各类案件1576件,接触原被告万余人。调解结案1118件,调解率高达70.9%,至今未办错一件案件,无一起司法不公、执法不廉举报,写下了零发还重审、零全案改判的记录!

他不畏艰难,安于清贫,扎根基层30余年无怨无悔,甘当土家山寨的“公平守护神”。他牢记宗旨,公正司法,始终坚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覃发国告诫自己决不能让群众在“最后一道防线”上失望,始终坚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王守伟

43、王守伟,男,54岁,2009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2002年被三峡工程安全委员会授予“优秀三峡建设者”荣誉称号;2003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2007年宜昌市授予“维护稳定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元月被湖北省公安厅授予“荆楚十大爱民警察”称号2009年4月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

从1999年至今10年来,该同志带领三峡坝区交警大队民警实现“四零目标”:队伍管理“零违纪”、执勤纠章“零投诉”;事故调处“零申诉”;警保卫任务“零差错”。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有关部门投入1000多万元,对坝区专用公路湿滑道路进行了切割打槽和清洗。使这里的交通事故率下降了50%。1999年至2008年10月,坝区交警在执法中共纠正各类违章115244人次,没有出现申诉和投诉。由于10年来的严格执法,使坝区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连续10年下降。该同志带领坝区交警大队共执行警保卫任务7435起,实现了连续10年警保卫工作“零差错”的目标。他分别与民警和民警家属签定了《民警遵章守纪责任书》。在严管的同时,他和一班人以真诚的关爱来凝聚警心,鼓舞士气。民警高松因车祸腿部受伤,该同志又多方打听从外地买回特效藏药,每天帮他清创、敷药。高松对此十分感激:“大队领导比我父母想的还要周到。”

孙万清

44、孙万清,女,40岁,2009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2005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2006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6湖北省三八红旗手;2006年全国首届百名优秀母亲;2007湖北省政治思想工作先进;2007湖北省精神文明先进个人;2007湖北省十大自强模范;2007全国三八红旗手;2008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孙万清同志是宜昌市第一个自学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残疾人、第一条免费心理咨询热线的创办人。她创造性地开创了适应青少年发展的“窗汐”系列工作模式,给需要帮助的青少年播洒阳光,带去温暖,赢得了一个又一个青少年朋友的尊重。她被广大青少年亲切地称为“知心姐姐”、“阳光天使”。

截止目前,孙万清克服身体上的障碍,牺牲6000多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接听热线4800多人次,网站点击1万多人次,接待咨询来访1800多人次。在她的带动下,宜昌市以她创设的“窗汐”系列工作模式为样本,率先在西陵区各社区开展了以“窗汐”系列模式为依托的社区青少年服务体系——“孙万清平台”建设。

邓金洲

45、邓金洲,男,39岁,2009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2003年6月宜昌市“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4月宜昌市“劳动模范”;2006年3月宜昌市“学雷锋标兵”;2006年6月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4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4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6年9月26日,他在国庆节前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没休息,直到昏倒在垃圾车上,被立即护送他到市中心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医生要求他必须住院治疗。可他想到街上堆着的垃圾,“十一”旅游黄金周马上就要到来,心急如焚,只住了四天院就犟着出了院。去年大年三十早上,他开着清运车却突然坏了,当他修好清运车将垃圾一一清除后回到家时已是万家灯火,亲人们等他吃团年饭早已望眼欲穿,只见他一身子油污和泥浆,一家人直是啼笑皆非。他却自豪的说:“脏了我一人,洁净千万家”!土城乡地处318国道线上,与国家4A级景区车溪风景区相邻,集镇的环卫工作直接影响着点军区的对外形象。从第一天工作起,他就深感责任重大,从早到晚没有丝毫地懈怠,每天早上5点钟就开始清运垃圾,直到下午4点才清运完垃圾。5年来,他没有双休日也没有节假日,每年加班500小时以上,出车率达100%;5年来,他共清运垃圾7000多吨,精心保养机车,准时清运率达100%,行程2.5万公里,无一起安全事故。

李元成

46、李元成,男,54岁,2009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2006年10月,被中宣部等六部委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2007年2月,被湖北省电力公司和宜昌供电公司双双评为2006“爱心使者”、“文明建设标兵”;2007年7月,被中共宜昌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1月,在山东青岛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2007“劳动模范”称号。

30年来,他在自家并不宽裕情况下,以亲子之情默默悉心照顾已故战友的父母,让二老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晚年幸福。该同志担任九畹溪供电所所长以来,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的供电环境,九畹溪所连续8年保持安全生产、服务投诉、用电欠费为零。

李元成的先进事迹,曾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国防报》、《党员生活》等2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人民网和《湖北日报》、《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报》两次刊发报道,新华网、中国军网、新浪等200多家网站予以转载。2008年,李元成被评选为国家电网公司20名火炬手之一,参加了“奥运火炬”在荆州地区的传递活动。他向社会展示了一名新时期产业工人、共产党员的时代形象和思想境界,为秭归、宜昌赢得了崇高荣誉。

李国璋

47、李国璋,男,43岁,2009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2000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国企改革与发展先进工作者;2002年获湖北省企业家协会金牛奖;2004年获兴山县委政府突出贡献人才奖;2005年被湖北省科技创业企业评价委员会评为科技创业企业家;2005年起被兴山县委县政府评聘为经营管理拔尖人才;2006年受聘宜昌市政府咨询委员,获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市经济人物;2007年当选湖北省九次党代会代表,荣获宜昌市劳动模范、市经济人物;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无机盐行业“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个人突出贡献奖、宜昌改革开放30年标杆人物。

李国璋同志担任兴发集团董事长的9年,是企业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9年。2008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7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资产规模达50亿元,是上任之初的16倍、13倍、11倍和4倍。大力组织实施“项目强企兴企”战略,累计投资20多亿元,围绕磷化工主业,先后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50多个,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近100万吨,其中精细产品比例达70%,成为世界最大的六偏磷酸钠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精细磷化工企业,进入中国化工500强85位,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

张青山

48、张青山,男,43岁,2009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2003年2月,湖北省公安厅授予“治安防范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总参授予“抗非先进个人”;2005年12月,湖北省人事厅、司法厅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员”;200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授予“模范人民调解员”;2009年3月,中央电视台3.15特别贡献奖获得者;2007年4月,宜昌市劳动模范;2006年6月 宜昌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4月,《人民调解》杂志封面人物;2009年4月,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

自1999年11月担任村民兵连长、治保调解主任以来,他总结利用“十字”工作法:即摸、排、帮、防、维、感、务、真、勤、宣。通过加大对村民的热心宣传,对隐患的有力排查,对矛盾的及时调处,对帮教对象的真情化解,对治安积极分子的有效发掘,对重点人口的真心劝解,对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心理分析,对村民为人处事信息的熟练掌控,对矛盾纠纷发生的规律判断,本着以人为本,“热心、公心、诚心、实心、用心”的五心原则,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一方好评,维护了一方稳定。

张金奎

49、张金奎,男,45岁,2009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张金奎是三峡新材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他率领他的经营管理团队,贯彻“立足稳定

抓生产、立足质量抓品牌、立足市场调结构、立足管理促效益、立足项目求发展”的经营方针,取得了令业界瞩目的不凡业绩。近五年来,累计生产优质浮法玻璃5204万重量箱,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上缴税收2.8亿元。其规模和纳税额在当阳市位居第一名。公司多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经济效益先进单位”和“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称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2004年3月主持实施了600t/d自洁玻璃基片项目及配套工程;2005年5月主持实施4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冷修改造;2005年以来,实施天然气替代重油综合节能技术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47752.8万元,天然气替代重油综合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实施后,年节约标准煤达17729吨,年替代重油折合标准标准可达164928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可达5978吨,年粉尘减排量可达706吨,年节省燃料费约4000万元;2008年组织实施熔窑烟气余热发电项目,该年节约标准煤14375吨,每年减少CO2排放量36000吨。该项目于2009年5月投产。

袁家亮

50、袁家亮,女,47岁,2009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1998,2002,2006年连续3届被评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2005年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名师”;2007年被宜昌市政府表彰为“宜昌市劳动模范”;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2008年被宜昌市总工会表彰为“巾帼建功标兵”;2009年被湖北省总工会表彰为“巾帼建功标兵”;2009年被湖北省妇联表彰为“三八红旗手”;2009年被湖北省政府表彰为“湖北省劳动模范”。

劳动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 篇4

执着于那份情缘

五指山中学

潘成秋

我是浙江绍兴人,1963年8月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绍兴师范英语专科学校,分配到浙江绍兴城关中学当英语教师。1989年3月,我偶然从一张报纸上(已记不清报纸的名称)看到海南省通什市(现改名为五指山市)紧缺教师的报道,我的心嘭然一动,毅然作出到海南支教的决定,于是我动员当教师的丈夫和我一起来海南。当时,双方父母和兄长都竭力反对,坚决不同意。最疼爱我的母亲骂我:“你疯了,追求什么人生理想,你若去海南,我不认你这个女儿!”我的学校领导和同事也百般阻拦,婉言相劝,闹到最后,我夫妻俩人,都拿不出户口本、毕业证、工作证及所有的档案关系。尽管如此,也动摇不了我去海南支教的决心。我们夫妻一起离开了生养我的美丽的绍兴城,离别了曾经并肩战斗多年的同事,离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千里迢迢来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支教,开始了坎坷和艰辛的海南教师之旅……

初来乍到,人生地疏,我凭着对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热爱,执著于爱生如子的那份情缘,和丈夫一起到五指山市教育局,表明来意,陈述心愿,并主动请求到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当教师。也许是我们的精神打动了局领导,很快,我与丈夫作为代课教师(没有编制的临时工,代课费每 1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材料

月150元)被安排到五指山市最边远、最偏僻、最贫困的水满乡水满中学任教。

水满乡离市区40多公里,这里,山高路险,交通闭塞,人迹稀少,文化教育落后。水满中学座落在水满乡南面的一座山脚下,占地面积不足40亩,是一所初级中学,在校生不足300人,全是黎苗学生。低矮的教室、破旧的住房,着实令人心酸。报到那天,校长惊奇地说:“你们是我见到来这里的岛外第一人,不用说岛外了,本岛人都不会来这里的。难得,真难得!”校长安排我们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破瓦房里,没有厕所,没有厨房。我问校长:“水龙头在哪?”校长说:“水龙头有,但没有水。我们这里喝的是储存的雨水。” 又问校长:“有煤气灶吗?”他说:“我们用石头帮人垒一个灶,烧柴火。”我再问:“上哪买菜买米?”校长说:“我先送你点米吧,菜得自己种。这里没有卖菜卖米的。”当天晚上,我躺在用几块木板架起的床上,环顾自己这个新“家”,四面剥落的墙壁,开着“天窗”的屋顶,想起浙江自己那温馨漂亮的小家,比起城关中学优越的工作环境,简直是天地之差!我想到自己来这里受苦不要紧,还把丈夫也带来了,想着想着,屋外不时传来鸟兽的怪声,我依偎在丈夫的怀里,哭了……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材料

然而我并不退缩,面对弃浙来琼的选择,我义无反顾,无悔无怨,一路风雨兼程,走过了二十一个春秋。我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五指山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

1990年9月,我在水满中学担任初一(1)班班主任。这些学生平时都是讲黎话或苗话,虽会说普通话,但他们都不愿说。国语都不想说,更何况学英语。尽管我费九牛二虎之力教,但他们不念、不背、不出声,真是急死人了。师生不能沟通,这种课怎么能教下去?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的去接近他们,跟他们讲自己的经历,聊家乡有趣的故事,把家乡寄来的土特产分给这些未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渐渐的,他们不再与老师疏远了,还时不时的带来自家种的水果,悄悄的塞给我。我珍惜刚刚萌生的师生情,趁热打铁,我每天都送一位学生回家,为的是家访,看到学生又脏又破的家,连个板凳都没有,我眼眶湿润了,想到学生们把舍不得吃的水果给了我,这是一份多么重的厚礼呀,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教他们呢。从此,我更执著更投入了,教他们学会做人,教他们学好知识,对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我每月从少得可怜的150元代课费中挤出一部分资助,支持他们读完初中。

我在水满中学任教五年,当了四年的班主任,我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而 3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材料

且经我管的班,没有一个学生中途辍学,创造了学校历史之最。

1994年3月,我调到红山中学任教。这时,我丈夫刚转为正式教师,被任命为红山中学校长。红山中学是五指山市的一所差校,为支持丈夫工作,我主动担任初二年级的班主任。我和学生第一次见面,问他们:“相信自己能学好吗?”学生茫然,没有回答。我想,这群无知的孩子,多么需要有人来引导、教诲呀!于是,我制定了两年的班主任工作计划,最终目标是让这届学生在中招考试中创佳绩。

我尽力寻找有利机会,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1995年“六一”儿童节,五指山市举行全市中小学舞蹈比赛。学生来找我说:“以前全市举行这类比赛,咱们学校都弃权,老师你能不能带我们试一试?”我觉得这是一个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好机会,毅然决定组队参赛。于是,我找来一位小学舞蹈老师当指导。比赛那天,我借服装,帮化妆,送他们上舞台。那六位学生用淳朴欢快的舞姿,演出了山区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赢得台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评奖结果揭晓,红山中学荣获第二名,同学们激动得跳起来,和我拥抱成一团,高呼:“我,真棒!”这次比赛对同学们真的震动很大,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努力去争 4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材料

取更多更高的荣誉。在我的耐心诱导下,同学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开始努力学习了。

工作刚刚起色,我丈夫却因操劳过度病倒了,住进了省第二人民医院。医院离红山中学二十余公里,我一边要照顾患病的丈夫,又要照顾六岁的孩子,还不能耽误那些正在准备参加中招考试的学生。我每天在学校与医院之间奔波,虽精疲力尽,我却从未误过一节课。那一年,我任教的班级中招考试成绩总平均分名列全市乡镇中学之首,排在市一中、二中之后,创该校历届中招考试的最好成绩。

2002年9月,我被借调到五指山中学任教。2003年9月学校安排我当初二(6)班班主任。这是全校出名的差班,我刚上任就遇到了挑战:这个班有不少汉族学生,其家长多是做生意的,学生的零花钱多,逃学上网现象严重;教室里,发型奇异,着装奇异;上课时有的睡觉,有的看课外书,有的玩手指头,有的传纸条,有的故意唱反调,有的把脚架在课桌上,面对这样的差班,我先从家访入手,开始了每天下班后的家访。班上有个叫王建平的男生,经常逃课上网吧,家访中,我不但不告状,还夸了王建平的许多长处,乐得王建平送我出门时一个劲地说:“您太够意思了,从明天起我再也不去网吧了。”我还想了一个办法,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周记本,可以用英语,也可以用汉语写周记,每到周五,我都收上周记本,利用双休日认真评阅每本周记。我用幽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材料

动情的评语使学生兴奋不已,渐渐地,学生们向我敞开心扉,检讨自己的不是。我用诚心和行动感化了学生,他们再也不随意旷课,每天几乎全勤,原来的不良习惯也已改掉。这个班的班风明显好转了。

在学校,经常有一群群的男女生围着我,动情地说:“潘老师,您真好!我们真想叫你一声妈妈呀!”从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中,我感受到爱从末有过的幸福,我会心的笑了。

1995年11月,我的父亲病逝,恶噩传来,我犹如五雷轰顶,一下子瘫倒在地。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是父亲最疼爱的最小的孩子。这时,我恨不得一下子飞到父亲身边,带着生不能孝敬父亲的愧疚,死后也要陪送父亲一程的歉意!可是,此时,我因病初愈,身体极度虚弱,我若回家,丈夫必定同行,他怎么能放下心让我孤身一人拖着极度虚弱之身千里奔波呢。况且,丈夫管理下的红山中学,工作刚有起色,俩人一走,那学校谁管?我这个毕业班谁来带?英语课谁来上?想到这,我咬破嘴唇,横下心对家人撒了个谎:“女儿因病未愈,不能承受旅途之苦。”我却暗暗在心里哭喊着:“爸爸,请原谅女儿的不孝,待来世再补偿吧!”

2005年3月20日,是我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人生最大的不幸降临到我身上。年仅46岁的丈夫因病医治无效,撒手而去,那一刻,我觉得天都塌了,我只有无助的痛哭。家乡的亲人赶到海口,教育局和我们学校的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材料

领导也赶到海口,处理后事。在追悼会上,我欲哭无泪,神情恍惚,丈夫就这样独自走了,扔下我和孩子在异地他乡,今后我们母子怎么办啊!我捧着丈夫的骨灰回到了家乡——浙江绍兴。在家乡,我整日以泪洗面。家里人不忍心让我再度漂洋过海,千里迢迢,孤身生活,不忍心让我回到那令我伤心断肠的地方,便为我寻找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也准备把我在海南侨中高一年级的孩子接回绍兴读书。然而此时的我已与五指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已与山区的孩子结下了难于割舍的爱!一个月后,我在母亲的陪伴下,又回到五指山,回到了学校,回到了我真正的“家”。

2005年9月,我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安慰下,渐渐地从沉痛中解脱出来。我又回到了班主任岗位。学校交给我初一年级的一个差班,并让我带到初三毕业。我三年心血没有白流,这个差班成了先进文明班,学习委员李小菊在初三年级期终考试中总分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二名。

2009年9月,学校安排我任教高一年级两个班的英语,并当一个班的班主任。面对新的教学内容,看着那一张张略微成熟的面,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更多了,要做的事更多了。于是我一路走,一路模索,全身心投入,向新的目标冲刺,含笑未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回顾我在五指山二十一年的生活,细细盘点二十一年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我确实曾失去许多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材料

上一篇:优秀高一必看叙事作文800字下一篇:加强学校行风建设 办人民满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