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处理报告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固定资产处理报告(共10篇)

固定资产处理报告 篇1

机电设备清查的情况汇报

山西中强煤化有限公司:

根据公司安排,按照晋天德财字[2015]1号文件统一要求,德通煤业机电技术科立即成立了以科长为组长、设备管理员为副组长的机电设备清查小组,于2015年10月26日开始机电设备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在机电队、运输队、综采队等设备使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财务科的监督指导下,历时四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机电设备清查盘点工作已经结束,现将有关盘点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电设备使用状况说明

对井上下机电设备逐台进行盘点、登记、建账,井下老巷道密闭、井子滩煤业、史家沟煤业由于井口封闭未进行井下设备盘点。井下机电设备都在正常使用当中,不存在闲臵或损毁现象。地面存在部分闲臵设备,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兼并重组之前和改扩建期间使用设备,属于淘汰设备或不能利用设备,主要包括:原主扇风机及配电设备、原副立井提升机及配电设备、原主立井提升机及配电设备、原矿灯房充电架、家用小型热水锅炉7台、煤电钻综合保护装臵3台、S9系列电力变压器2台、S7系统电力变压器1台、斜井人车5台、推土机1台、压路机1台、挖掘机1台、装载机2台。

2.机修车间和斜井库房全新设备,由于人员配臵不足、1 利用率太低、设计变更等原因闲臵,主要包括:扣管机1台、剥皮机1台、切管机1台、万能液压机1台、电动单梁起重机1台、电动套丝机1台、瓦斯抽放泵4台、煤矿坑道钻机1台。

3.井子滩煤业、史家沟煤业地面设备,主要包括:地面供配电设备、原提升设备、原运输设备、原通风设备、94台液压支架等。

二、与财务对账情况

机电设备现场盘点完成后与财务账目进行核对,对不合理的设备分类重新进行了划分,对不属于设备的材料、配件进行了筛选。机电设备共2007台件,其中动力设备761台件,传导设备33台件,综机设备392台件,生产设备641台件,运输设备11台件,工具仪器及生产管理工具128台件,电子设备41台件。不属于设备的材料、配件765件。

(1)盘亏设备: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KBSGZY-315/10/1.2/0.69)1台,净值109401.71元,经查证是由重复出库导致;给煤机2台,煤筛子1个,净值32578.56元,查无实物,可能挪移至别处或拆散使用;共4台件设备,盘亏净值14.2万元。

(2)报废及毁损设备:4台皮带智能保护器报废,净值47205.93元;1个机尾架报废,净值5221.74元;1台300绞车报废,净值6166.52元;3台潜水泵报废,净值8318.87元;共9台件设备,报废资产净值6.6万元。

(3)盘盈设备:251台件。副立井罐笼、操车设备、2 缓冲托罐装臵包含在副立井安装工程中,没有单独列入固定资产。新购臵的调度绞车、局部通风机、部分低压防爆开关没有及时入账。存在部分账外的低压防爆开关。

(4)不属于设备的材料、配件765件,主要包括传感器、阀门、接线盒、保护装臵、7.5KW及以下的小型潜水泵、7.5KW及以下的小型电机等。

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方案

1.机修车间存放43台待修低压防爆开关,开关内部电气元件缺失严重。由于多个厂家生产配件采购困难、专业电气维修人员缺乏,一直没能修复。下一步准备招聘1名专业电气维修人员,对所缺电气元器件进行统计、申报材料计划后进行修复、改造。

2.钻探队库房存放6台待修ZYJ-430/170架柱式液压回转钻机,于2011年7月开始使用,生产厂家已倒闭,经多次维修,无法修复,已无使用价值,现申请报废处理。

3.对于不应纳入固定资产范畴的材料、配件、小型工器具等调整账目。

4.前期设备管理力量薄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做到实时跟踪管理,设备资料档案不齐全。今后要加大管理力度,规范设备领用、交回、使用,完善设备技术档案。

固定资产处理报告 篇2

关键词:固定资产,税法与会计,差异与协调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均规定了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 但是由于两者的出发点、服务对象等的不同, 导致了固定资产在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方面的不同。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差异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在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等方面, 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规定基本一致, 但在外购、自建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上存在差异。

(一) 外购固定资产

对于外购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规定基本一致, 但是对于购买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 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 外购的固定资产, 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税法不以现值作为计税基础。

例:2010年2月,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项购货合同, 合同规定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特大型设备, 该设备的价款共计900万元, 合同约定, 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付款期限为10年, 每年支付90万元, 购买价款的现值553万元。企业会计处理中设备的账面价值553万元, 而所得税法规定该设备的计税基础为900万元, 两者相差347万元。

(二) 自建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自建固定资产, 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对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 可先按估计价值记账, 待确定实际价值后, 再进行调整。所得税法则规定按照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依据, 不承认暂估价值的固定资产价值。

例:A公司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竣工结算前实际发生的支出为1200万元。竣工结算后, 由于质量问题, 没有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又发生支出200万元, 才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会计上, 初始确认成本为1400万元, 但是在税法上, 其计税基础为1200万元, 产生差异200万元。

(三)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会计准则规定, 承租人应当将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 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税法规定,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 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例:B公司从租赁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台生产用设备, 租赁期从2010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 租赁期开始日为2010年1月1日, 双方确认租赁设备的公允价值为80万元。自租赁期开始日起每年年末支付租金30万元, 租赁合同规定的年利率为10%, 租赁期满, 设备归还租赁公司。A公司在租赁谈判和签约过程中支付的初始直接费用为1万元。

解析: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30×3+0=90 (万元)

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折现率为10%, 则: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之和=租入设备的入账价值30× (1+10%) -1+30× (1+10%) -2+30× (1+10%) -3=74.61 (万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90-74.61=15.39 (万元)

2010年1月1日会计处理为:

(四) 弃置费用的处理

弃置费用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 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 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税法除对特殊行业另有规定外, 一般企业不允许将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在税前扣除。两者关于弃置费用规定的不同通过影响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来影响固定资产的折旧。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差异

(一) 折旧范围的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除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税法中还包括以下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不准予扣除: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 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由此可见, 税法不允许计提折旧的范围比会计准则要大。

(二) 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的差异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 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企业至少应于每年年度终了, 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 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 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而税法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 不得变更。同时税法对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作了具体规定。

例:D企业2009年末新增一台生产设备, 其原值是200万元, 假定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 会计上折旧期限为5年, 税法规定的折旧期限为10年。假定均采用直线法折旧, 那么会计上每年折旧额为36万元, 税法上每年折旧额为18万元, 两者产生18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三) 折旧方法的差异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 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折旧。由于科技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 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 可以采用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用加速折旧法, 且折旧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

例:E公司2009年12月1日购入一套设备, 原价为2000万元, 使用年限为10年, 预计净残值为0, 会计上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税法规定允许此类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可见会计上2010年计算的折旧额为400万元, 2011年的折旧额为320万元;而税法上允许扣除的折旧金额各年均为200万元。则2010年由于该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不同将产生200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11年则产生120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三、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的差异

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 应对所发生的减值损失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 如果企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 应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根据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在以后存续期间, 应以新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计提每期折旧, 同时要重估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减值损失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 在固定资产处置时才可转出。税法规定, 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 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 因此, 企业的资产减值损失在实际发生时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

例:F企业2005年12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 成本价40万元, 预计使用10年, 预计净残值为0。按直线法提取折旧, 2009年年末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为18万元, 企业提取减值准备, 重估该项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6年。

解析:2007年年末,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40- (40÷10×4) =24 (万元) , 应提取减值准备=24-18=6 (万元) , 计提减至准备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8万元, 并按照6年提取减值准备。而税法的计税基础仍为24万元, 两者产生6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及处置的差异

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 满足准则规定确认条件的, 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如有被替换的部分, 应扣除其账面价值;不满足准则规定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改建支出及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分期摊销扣除;改建固定资产延长使用年限的, 应延长折旧年限;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百分之五十以上, 且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例:某公司2008年6月初对一生产线进行大修理, 该生产线的原价为1200万元, 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预计无残值, 会计与税法上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已使用2年。在大修理中发生各项支出总计100万元, 该生产线于2008年9月初大修完成, 大修后生产线预计可延长使用寿命2年。对这项大修理, 按照会计准则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可将其作为资本性支出, 将100万元的大修理费用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但是按照税法的规定, 由于修理支出未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计税基础的50%以上, 此项大修理支出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大修理条件, 不能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因此, 产生差异100万元。

五、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协调

由于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对于固定资产处理方法的不同, 使得企业在纳税时需要调整会计利润进行协调。当前应开展两者之间相互协调的理论研究, 把握好两者分离和协调的“度”, 既不能因为两者的目的、原则等不同, 而片面追求或夸大两者的差异;也不能因为两者存在紧密联系, 而无视两者的差异。会计制度的制定者 (国家财政部) 和税法的制定者 (国家税务总局) 应加强沟通与合作, 对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和税法进行审视, 找出相互不适应的方面, 并加以研究, 适度协调, 将纳税调整事项降至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 (M) .北京:中国财政出经济出版社, 2010.

[3]付艳.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及其调整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3) .

[4]张井彪.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J) .现代商业, 2010 (2) .

[5]张凌燕.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之差异 (J) .财会月刊, 2008, (21) .

固定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比较 篇3

【关键词】 固定资产会计 税务处理 新税法 确认标准

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是以一种有形资产形式存在的,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可以看出,同时还具有下列两个明显特征:

(1)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各种使用情况,例如劳务、出租、经营、管理等,固定资产是因为上述使用情况而存在的;

(2)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一般都会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1. 固定资产的概念

在企业所得税法中已经严格定义了固定资产的概念。固定资产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企业中,使用寿命超过一年并且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经营管理等而持有的非货币性质的资产,一般固定资产都包括房屋、机械设备、办公用品、运输交通工具和其他与企业生产经营息息相关的各种工具、设备用品等。

2. 固定资产确认标准比较

虽然在会计法中已经定义了固定资产的概念,但是在会计法和税法中都没有对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做出明确规定。根据新税法的规定来看,即使不参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主要设备、物品和工具,只要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即十二个月,都被称为固定资产。这样就颠覆了原来的满足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寿命超过二十四个月才算做固定资产的衡量标准。

3.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比较

3.1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初始量都按照会计上的计算法,按照成本进行计量。根据取得固定资产不同方式来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进行进一步确定。

3.1.1企业外购而发生的固定资产,其成本结构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保证固定资产能够顺利到达已定工作岗位进入预定可使用状态前产生的运输费、人工装卸费、人工安装费、专业技术人员调试费等费用。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这这种情况下的外购固定资产是具有一定融资性质的,其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3.1.2企业自主建造生产固定资产的成本结构主要包括生产建造该固定资产到达可使用的预期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其中包含了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相关的税费、或因其他各种形式情况产生的间接费用等。

3.1.3企业接受到外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应该按照投资合同或者所签订的协议约定好的价值与应该支付的相关的税费的综合作为此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除此以外,在合同或者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开的情况可不按此方法计算入账价值。

3.1.4在某些特殊企业、行业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应该还要包括弃置费用一项。弃置费用的定义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同时,还要承担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等义务,承担上述义务和责任所确定的各种支出。例如核电站的设备设施的弃置和对周围环境的维护、恢复等义务和责任。从上述表述来看,弃置费用就应该咱找现值计入固定资产初始成本。

3.2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根据现行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势来看,企业的各种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应该都是以历史成本为基本。

历史成本,顾名思义是指在取得该项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种实际的支出。在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税法中,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确定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

3.2.1外购的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要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基础,还要考虑该项固定资产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期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费用等的支出情况。

3.2.2企业自行建造生产固定资产,要考虑全面,以竣工结算为界限,在这之前发生的所有费用支出为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方面会计和税法的差异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在分期购买的时候,所使用的成本应该以购买价款的现值来确定,这样,就将现值计量属性引用到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在新税法中,延期支付购入固定资产,若超过正常信用条件,那么初始计量仍然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量,不适用现值计量。

其次,在新会计准则中,已经规定经将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换算折现到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当中;而在新税法中却不是如此规定,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在实际发生时进行处理。

4. 固定资产后續计量比较

会计和税法在固定资产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所进行折旧的方法、年限以及固定资产增减值、准备提取等方面有不同的规定,如此一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就相应产生。

固定资产折旧比较

4.1会计关于折旧的规定

根据新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其要求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应该等于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减去按照会计标准计算的累计折旧和对固定资产减值发生提取准备后的剩余数值。

一个企业在进固定资产折旧的时候,应当根据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折旧方法。这里的这就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余额双倍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折旧法。企业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能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间产生不同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所以说,企业在选择了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后,不能轻易变换和随意更改折旧方法。

另外一个方面,在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上,企业应当根据上述两方面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进行合理有效的确定。与折旧方法相同的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在已经进行了合理确定后,就不得随意对其进行变更或更改。这里提醒一点,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确定是,要考虑预计生产能力和实物产量的因素和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同时,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固定资产使用的各种限制规定也要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4.2税法关于折旧的规定

固定资产实际成本扣除按照税法提取的累计折旧后余额是在固定资产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的计税基础。根据新税法的相应对对,企业固定资产受到先进技术引用等原因的影响,如确实需要加快折旧速度的,可以适当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进行折旧。

新税法中还明确规定了每一类固定资产其最低折旧年限,例如:房屋等建筑物最低折旧年限为20年;各种电子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为3年;飞机、火车、轮船的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工具、家具、办公设施等最低折旧年限为5年;机器、机械和其他相关生产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上述是新实施条例的规定,原来飞机、火车轮船和电子设备的最短折旧年限分别是5年和3年。

4.3会计和税法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的差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中的相应规定不同,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两者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是最大差异之处。

会计准则在企业折旧方面的规定是企业可以在特定的范围内自行选择折旧方法,而新税法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上规定纳税人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必须采用直线法。因此,折旧方法上就产生了差异。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方面,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可以按照确定的方法分摊固定资产折旧额,而新税法则对这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不同类型的最低折旧年限。如此一来就产生了固定资产有效期内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落差。

总结:

本文将固定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作为主要内容,从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入账价值和固定资产增减值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对固定资产的定义,特征和计税基础规定,对固定资产会计与固定资产税务处理两者进行了各方面比较,总结出其差异和优越性,更好的促进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理解,和新税法、会计准则等法规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咏梅,固定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比较分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J],2011(04).

[2]刘文辉,固定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比较,会计之友[J],2008(16).

[3]夏宏伟,浅析固定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J],2011(20).

[4]马雪金,固定资产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之差异,财会月刊(综合版)[J],2007(04).

[5]陈兴平,新企业所得税法与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处理差异分析,现代经济信息[J],2011(24).

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篇4

固定资产的清理是指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出售,以及因各种不可抗力的自然灾

害而遭到损坏和损失的固定资产所进行的清理工作。

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记入“在建工程”

科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转入本科目。

购入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应付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本科目或“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

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自行建造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应按估

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成本后再进行调整。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借记本科目或“在建工程”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

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租赁期届满,企业取得该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将该项固定资产从“融资

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转入有关明细科目。

固定资产存在弃置义务的,应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预计弃置费用的现值,借记本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在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计算确定各期应负担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处置固定资产时,按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其账面原价,贷记本科目。已计

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2008年12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对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分别做了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对于《通知》中所规定的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的会计及税务处理,目前实务界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

(1)固定资产清理时

4年累计计提折旧=(860 000÷10)×4=344 000(元),2009年出售时应缴纳增值税=[582 000÷(1+4%)] ×4%×50%=11 192.31(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516 000

累计折旧344 000

贷:固定资产860 000

(2)收到价款时

借:银行存款582 000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1 192.31

贷:固定资产清理559 615.38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2 384.62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收入11 192.31

借:固定资产清理 43 615.38

贷: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清理43 615.38

方法

(二):直接按照减半的增值税计提销售旧固定资产所应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

(1)固定资产清理时,会计处理同上。

(2)收到价款时

借:银行存款 582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70 807.6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1 192.31

借:固定资产清理54807.69

贷: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清理43 615.38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收入11 192.31

由上可知,上述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区别在于:方法

(一)是把减免的一半增值税作为补贴收入,另一半增值税作为企业清理旧的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交纳的增值税,方法

(二)则直接体现企业清理旧的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交的已减半的增值税。虽然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计入营业外收入总额一致,但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都遇到了如下困难: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税函[2008]1075号)相关规定,企业清理旧的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应开具4%普通销售发票,在填写《增值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时,只能填写在第10栏4%征收率表中。但是该栏目数据属于简易征收办法征收增值税货物的销售额和应纳税额明细,在主表《增值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中,销售额反映在第5栏,该销售额所对应的增值税却反映在该表第21栏简易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中。而企业财务账上是把简易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同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应纳销项税进行合计后,扣减进项税和进项税转出,得出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

当企业当期期末应交增值税出现留抵税额时,如果采取方法

(一)进行会计处理,虽然该会计处理方法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经济活动真实过程,但在填报《增值税申报表》时,会出现增值税主表上的期末留抵税同企业财务账上的留抵额存在差额的情况,该差额为清理旧固定资产所应缴纳的增值税。同时,《增值税申报表》上还反映当期企业应交纳增值税,所应缴纳的增值税金额就是按简易办法销售额计算得出的应纳税额,而企业财务账上应交增值税只出现留抵税额,致使企业财务账数据同《增值税申报表》纳税数据不一致。

方法

(二)的会计处理虽然简单、直观地体现了清理旧固定资产所应缴纳的增值税,但是无法完整体现清理旧的固定资产所应享受的税收优惠。同时,在填报《增值税申报表》时也会出现困难:目前新增值税条例规定的增值税税率只有17%、13%、7%、4%和3%五种,《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

一)》上并无2%税率一栏,如果按照方法

(二)直接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科目中按照减半的增值税计提增值税,会给财务人员带来填报时的困扰。

二、对固定资产清理账务处理的建议

笔者认为,企业清理旧的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时应采用第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因为任何财务会计分录都应完整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方法

(一)完整体现了企业清理旧固定资产所应缴纳的增值税和应享受的税收优惠,同时也满足目前《增值税申报表》中税率填写要求。为了保证企业财务账上所反映的当期留抵税、应缴纳的增值税与《增值税申报表》的主表期末留抵税额、应缴纳的增值税数据保持一致,笔者认为,企业财务人员应把当期销售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征收的增值税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2 384.62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2 384.6

固定资产增加的凭证处理 篇5

购 入

[例1]10月11日,太丰公司购入5台电脑,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价税合计为35100元(不含税价款30000元,税额为5100元),开出转账支票一张,通过交通银行划转,电脑已验收交付各部门使用。

借:固定资产35100

贷:银行存款35100

记账凭证附件:增值税发票一张,支票存根一张,固定资产购入清单或验收单一张。

根据有关地方规定,固定资产采购所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税额时,可以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借记固定资产———电脑,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

自行建造

[例2]月20日,太丰公司购入机器设备一套,发票记录的价款为70200元(不含税价款为60000元,税额为10200元),货款通过银行电汇方式支付,安装事宜由某安装公司进行,完工验收后,开出现金支票支付安装公司安装费5000元。

1.购入机器设备时:

借:在建工程——安装工程——××工程70200

贷:银行存款70200

记账凭证附件:增值税发票一张,电汇凭证一张。

2.支付设备安装费时:

借:在建工程——安装工程——××工程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记账凭证附件:安装公司发票、现金支票存根各一张。

3.机器设备安装完工投入使用,结转安装成本时:

借:固定资产75200

贷:在建工程——安装工程——××工程75200

记账凭证附件:交付使用机器设备明细表;工程决算书。

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 篇6

2、污水处理产业化和市场化推进吸引大量投资。2002年9月,当时的国家计委、建设部、环保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意见的通知》;2002年12月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明确了特许经营权制度。2003年被称为水业市场化改革元年,排水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当年增长36%至375亿元。

3、2008-10年,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进一步推动污水处理投资,城市排水建设投资3年复合增长率35%,并达到了2010年902亿元的高峰。

谈谈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 篇7

1. 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以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为依据,分为两种情况处理:不符合确认标准的,予以费用化,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符合确认标准的,予以资本化,增加固定资产成本。

2. 税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改建的固定资产延长使用年限的,除上述两项规定外,应当适当延长折旧年限。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上述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法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以大修理支出标准为依据,采用了有差别的税务处理方式,分三种情况处理: (1) 不符合大修理支出标准的,予以费用化,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 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和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计入长期待摊费用,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3) 除上述情况外,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予以资本化,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计入成本费用,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则应扣除其价值。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涉及房产税的处理

《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具体减除幅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财税地字[1986]8号)规定:房产原值是指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固定资产”科目中记载的房屋原价。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房屋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计征房产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173号)规定:为了维持和增加房屋的使用功能或使房屋满足设计要求,凡以房屋为载体,不可随意移动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如给排水、采暖、消防、中央空调、电气及智能化楼宇设备等,无论在会计核算中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都应计入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对于更换房屋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的,在将其价值计入房产原值时,可扣减原来相应设备和设施的价值;对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中易损坏、需要经常更换的零件,更新后不再计入房产原值。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如果房屋发生中小修理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影响房产税的计税基础;如果房屋已提足折旧,发生的大修理支出直接费用化,也不影响房产税的计税基础,但纳税人需按照“固定资产”科目中记载的房屋原价确定房产税的计税基础;如果房屋发生改扩建支出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大修理支出,在计算房产税时,应按照取得房屋时的原价(历史成本),加上本次大修理和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合理的、必要的支出,扣除本次大修理和改扩建过程中已拆除原来相应设备和设施的历史成本(包括已提取的累计折旧和净值),确定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处理报告 篇8

关键词:合并报表;固定资产;内部交易;资产减值;递延所得税资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121-02

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从三个方面影响所得税,一是要抵消原价中所包含的内部利润,产生所得税问题;二是要抵消累计折旧中的内部利润,产生所得税问题,三是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所得税问题。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比较长,其价值是在持续变动着的,这就决定了合并财务报表中内部资产交易固定资产的抵消或者调整是长期的和复杂的。

1 合并报表层面内部资产交易未实现损益所得税会 计处理的特点

1.1 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抵消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集团内部资产交易产生的未实现损益将直接导致合并报表与个别报表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是动态的,会随着资产的后续使用而减少。

以固定资产为例,固定资产在集团内部的交易会增加出售方个别财务报表上的损益,同时增加购入方个别财务报表上资产的价值,并且这部分内部未实现损益将在整个交易标的的存续期间对集团合并报表产生影响,必须编制抵销分录在固定资产整个使用期间进行消除。

1.2 个别财务报表与合并财务报表中内部交易形成的固 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具有同一性

由于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影响,固定资产在个别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是不同的,但是其计税基础则是相同的,都是个别财务报表上的计税基础。会计报告主体与纳税主体并没有分离。这就要求分别从合并财务报表角度和个别财务报表角度对内部交易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消或者调整。

2 合并首期对固定资产交易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调整

不论是合并首期还是后续各期,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都应首先将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价值虚增部分予以抵销。然后再从合并报表角度确定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接着再从个别报表角度确定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从而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或者抵消数。

2.1 举例说明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将生产成本为100万元的自制产品以15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自己的子公司乙。乙公司将该产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设无净残值。假设经测试,该固定资产在2011年12月31日和2012年l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100万元和60万元,以后年度没有发生减值事项,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保持不变。

2.2 分 析

2011年,该项固定资产包含的内部收益为50万元。

从个别报表角度看,该固定资产原值150万元,乙公司2011年度对该固定资产累计计提折旧为30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20万元,高于其可回收金额100万元,计提20万元的减值准备;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计提5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从合并财务报表角度看,该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2011年度应计提的折旧为20万元,应冲减个别报表折旧费用10万元;合并资产账面价值为80万元,小于其可收回金额,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应冲减个别报表20万元的减值准备;计税基础为120万,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万元。由于乙公司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应当调增个别财务报表5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营业收入 150

贷:营业成本 1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5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0

贷:管理费用 10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

贷:所得税费用 5

3 连续合并对固定资产交易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调整

3.1 2012年度

乙公司计提折旧25万元(100/4);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75万元(100~25),高于其可回收金额60万元,个别财务报表计提15万元的减值准备,已经有20万元的减值准备,转回5万元减值准备;计税基础为90万元,账面价值降为6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万元,确认7.5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已经有5万元,再计提2.5万元。

从合并财务报表角度来看,计提折旧为20万元(100/5),调减个别报表5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60万元(100~40),等于其可收回金额60万元,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冲减个别报表转回的5万元减值准备;计税基础9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万元,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7.5万元,应冲减2.5万元,同时冲减个别财务报表调减的2.5万元,二者相抵,不用编制抵消分录。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50

贷:固定资产——原价 5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0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2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5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

贷:管理费用 5

借:资产减值损失 5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

3.2 2013年度

从个别报表层面,乙公司计提折旧为20万元(60/3),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40万元,计税基础为60万元,计提5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已经计提了7.5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2.5万元。

从合并财务报表层面来看,应计提的折旧为20万元,不需要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0万元,计税基础为60万,应计提5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因合并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不可递延,自然不存在原计提数,只能与个别财务报表的计提数比较),同时冲减个别报表转回的2.5万元,合计为7.5万元。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50

贷:固定资产——原价 5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5(10+5)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5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5(20-5)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10-2.5)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7.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10-2.5)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所得税费用

3.3 2014年度

从个别报表层面,乙公司计提折旧为20万元(60/3),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20万元,计税基础为3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已经有5万元,转回2.5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从合并财务报表层面来看,应计提的折旧为20万元,不需要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万元,计税基础为30万,应计提2.5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冲减个别财务报表转回的2.5万元,合计为5万元。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50

贷:固定资产——原价 5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5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5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2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7.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

贷:所得税费用 5

3.4 2015年度

从个别报表层面,乙公司计提折旧为20万元(60/3),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0万元,计税基础为0万元,应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0万元,已经有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予以转回。

从合并财务报表层面来看,应计提的折旧为20万元,不需要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0万元,计税基础为0万元,应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0万元,同时冲减个别财务报表转回的2.5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50

贷:固定资产——原价 5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5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5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2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所得税费用 2.5

参考文献:

[1] 何力军,戴德明,唐妤.合并报表集团内部资产交易未实现损益抵销与 所得税处理[J].财务与会计,2013,(03).

[2] 刘颖.董莉平.企业集团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和递延所得税在合并财 务报表中的抵销处理分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抵销[J].商业经 济,2015,(11).

会计法规固定资产折旧的税务处理 篇9

会计法规固定资产折旧的税务处理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最低年限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缩短与延长三个方面。至于某种固定资产采用哪种折旧年限,国家均有明文规定,这里从略。纳税人的固定资产,应当从投入使用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从事开采石油、资源的纳税人,在开发阶段的投资,应当以油(气)田为单位,全部累计作为资本支出,从开始商业性生产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残值应当不低于原价的10%;需要少留或不留残值的,须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固定资产的折旧,应当采用直线法计算;需要采用其他折旧方法的,可以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后,逐级上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固定资产折旧足额后,可以继续使用的,不再计算折旧。纳税人转让或变价处理固定资产的收入,减除未折旧的净额或残值及处理费用价的差额,列为当年损益,纳税人接受赠与的固定资产,可以合理估价,计算折旧。

固定资产处理报告 篇10

1.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计入管理费用。

账务处理:

(1)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现金

(2)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计入其他应付款;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营业外收入。账务处理:(1)报经批准前: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现金盘盈时报经批准后: 属于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3)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

二、原材料的短缺与溢余

(一)存货的盘盈 报经批准前:

企业对于盘盈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所列金额,作如下处理: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等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报经批准后:

盘盈的存货,通常是由企业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所造成的,盘盈的存货,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做如下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二)存货的盘亏 报经批准前:

1)企业对于盘亏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所列金额,作如下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

库存商品等

2)购进的存货发生非正常损失引起存货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报经批准后:

对于盘亏的存货应根据造成盘亏的原因,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1)属于定额内损耗以及存货日常收发计量上的差错,报经批准后: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属于应由过失人赔偿的损失,账务处理为: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属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发生的存货损失,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三、固定资产的短缺与溢余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重置成本确定其入账价值,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损益调整”账户核算。

盘亏的固定资产应按其账面价值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报经批准转销时,再作为盘亏损失转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一)固定资产盘盈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盘盈的固定资产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例】长江公司于2008年12月31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盈一台八成新的机器设备,市场价格为2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长江公司的账务处理:

(1)借:固定资产

200 贷:累计折旧

以前损益调整 160(2)借:以前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0(3)借:以前损益调整

12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20(二)固定资产盘亏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的固定资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核算,盘亏造成的损失,通过”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科目核算,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报经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报经批准后:

1)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2)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借: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上一篇:2024至2025学年度级组工作总结下一篇:求职申请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