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的调研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事业单位的调研(共8篇)

关于事业单位的调研 篇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人事工作重点,拟就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开展一次专题调研

一、调研的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掌握现有事业单位人员、职务、职称结构等基本情况,为正式启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建立新型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提供基础性资料。

二、调研小组的组成

组长:方排进 组员:黄力 谷成意

三、调研时间 4月10日至20日。

四、拟调研单位

1、各乡镇

2、区直农、林、水、教育、卫生、建委等业务主管部门

五、重点了解的内容

1、各单位现行各类岗位的设置、人员配备等基本情况(由各单位填报报表)

2、乡镇政务服务中心的现行运行情况

3、有无混岗或职岗不一情况以及原因

4、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意见、建议

5、主要专技岗位的专业需求类别

六、调研方法

1、设计调查表发放到各有关单位,由各单位填报

2、对重点单位进行实地调研

3、对区直重点业务主管部门,以座谈会形式调研

4、将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文件在徽州人事人才网上刊载,方便被调研单位先行学习了解,增强调研工作实效

关于事业单位的调研 篇2

公务卡作为一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 不仅携带方便, 使用便捷, 而且透明度高, 所有的支付行为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寻。推行公务卡制度, 无论对提高财政财务透明度、推进源头防治腐败工作, 还是对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推进全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等, 都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5月14日, 央行和财政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公务卡应用推广会议, 并于2007年下半年启动了试点工作, 成都地区部分省、市两级预算单位也于同年开始了公务卡的试点工作, 成都地区机关事业预算单位进入公务消费的公务卡时代。试点以后, 四川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四川省省级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办法》和《关于全面推进公务卡的改革工作的通知》、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监察厅、四川省审计厅关于深入推进公务卡的改革的通知 (川财库 (2011) 17号) 和关于实施省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的通知 (川财库 (2012) 23号) 。同时, 2012年4月《求是》杂志刊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题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署名文章。文章再一次指出, 2012年年底前, 要在各级政府及所属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为了深入了解目前成都地区机关事业预算单位公务卡的运行状况, 解决其公务卡的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开展了为期半年时间的专项研究, 以期为省市两级财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以及为相关预算单位公务卡推行提供帮助和解决方案。

二、成都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卡改革现状

(一) 公务卡改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根据调查分析, 目前成都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卡的改革总体成绩显著, 本次调查单位共涉及61家单位, 其中已开展公务卡消费活动的预算单位占全部调查单位97.6%, 尚未开展单位仅占2.4%, 统计数据如表1。说明成都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绝大部分已经启动公务卡的改革工作, 公务卡消费已经成为预算单位公务消费支出的方式之一。

(二) 公务卡改革阻力较大, 公务卡运行时间较短

公务卡的改革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具体体现, 公务卡的改革是对现行预算单位财务报销方式和账务处理流程的根本变革。阻力来自三个方面: (1) 财务人员及公务消费执行人员对新政策、新规定理解不足。 (2) 公务卡的改革对在原有现金支付模式下套取国家公用经费行为进行了有效遏制, 这也是一些投机人员对公务卡的改革存在天然抵制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公务卡推广需要整个社会信用消费及非现金交易应用环境的成熟。以上因素都造成了预算单位公务卡的改革阻力, 在课题组访谈过程中就存在一些财务部门负责人本身的认识不足, 以及预算单位领导的不重视。在公务卡的改革过程中预算单位存在相互观望、小步推进的情况。

整体公务卡运行时间较短, 根据此次调查统计, 目前成都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卡运行时间较短, 在所访的242人已经开展公务卡的改革单位中, 有105人所在单位公务卡的改革时间在1年以下, 占统计数据约45%, 而其余56%公务卡运行时间超过一年, 但其中公务卡运行时间在3年以上所占比例仅占约17%, 统计数据见图1。

(三) 公务卡改革推行力度不够, 公务卡使用效率不高

从目前国家、省级及市级政府所制定公务卡的改革相关文件来看, 绝大部分文件对公务卡的改革有具体时间要求, 以及公务卡报销目录、公务卡报销流程等相关具体规定。同时, 还有各级政府部门的相关检查及督导, 但是对预算单位仍然缺乏硬性约束, 具体来讲就是没有相关惩罚措施, 也没有与预算单位预算资金拨款直接挂钩, 使得目前公务卡改革推行力度仍然不够。

公务卡使用效率较低, 甚至在这次调查中就发现有的预算单位公务卡办卡消极, 公务卡开卡率极低、或有卡不用的现象出现。根据此次调查统计公务消费中“总是使用公务卡”的指标仅占调查总数据的11%左右。具体统计数据如表2。

(四) 成都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卡改革中政府机构执行情况比事业单位好

此次分类统计, 统计样本仍然248个, 其中政府机构106个样本, 事业单位样本142个, 统计方法采用SPSS交叉统计方法, 统计变量主要有2个, 1个是公务卡使用情况, 1个是公务卡运行时间, 统计发现从公务卡使用情况及公务卡运行时间2个方面政府机构的指标都领先与非政府的事业单位, 具体交叉统计表如表3、表4所示。

三、成都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卡推行存在的问题

(一) 公务卡改革宣传不足

公务卡改革宣传主要包括: (1) 是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宣传, 其宣传主要对象是社会大众、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 以及对预算单位的宣传。目前对预算单位的宣传情况较好, 但对社会大众尤其是商户宣传力度不足, 这次调查范围内很多商户对政府推动公务卡的改革知道的较少或者不知情。 (2) 是预算单位对自己本单位职工的宣传力度不够, 一方面是由于领导的不重视, 其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是财务部门对宣传工作也是敷衍其事, 宣传途径单一、效果不明显。

(二) 公务卡改革制度不完善

目前, 国家及省级、省级相关部门虽然出台了公务卡的改革相关条例办法、规定, 但公务卡在预算单位推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空白区域, 仅靠财务人员来把握公务卡的具体操作与执行, 存在很大问题。首先, 公务卡的改革缺乏法律支撑, 要将公务卡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就要求加快公务卡的改革法制化进程, 改变或者清除与公务卡的改革不匹配的法律条款, 使现行相关法律条规与公务卡的改革相适应。

(三) 公务卡使用环境配套不足

公务卡推行的意义在于可以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 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 促进银行卡的产业发展。而实际操作中, 我国基础工作都没有完善, 使公务卡的结算制度没有达到最优的作用, 如法律法规和监督制度、公共预算制度, 以及公务卡受理环境和财务透明度, 包括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的建设等。目前, 成都范围内的许多地区的用卡环境让人担忧, 不少的商户存在拒刷等现象, 制约了成都地区的公务卡的改革工作的推进。另外, 公务卡的不少持卡人对公务卡的信用风险有所顾虑。还有, 公务卡的使用依然存在不少无法监控的地方, 这些对公务卡的支付结算起到制约作用。

(四) 财政“金财网”系统缺陷, 制约公务卡的改革效率

金财的网络及金财网系统软件目前是财政系统的一个主要运转系统, 该系统及软件对预算单位的硬件条件以及网络通信设施有一定要求。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 公务卡在金财网运行流程繁琐, 网速不稳定, 经常使公务卡报销和账务处理系统效率发挥不出来。有一些预算单位仍然采用自己开发或外包财务软件进行报账和账务处理, 公务卡报账及账务处理没有采用金财网, 而是通过备用金模式的单位POS机进行公务卡还款, 而对公务卡具体的消费也没有在金财网查询核对, 公务卡报账环节仍缺乏有效监控。

四、成都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卡推进改革建议

(一) 对政府及相关政策制定部门的建议

(1) 加强公务卡的改革推进工作的检查与指导。根据这次调查, 成都市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卡的改革工作绝大部单位已经参与其中, 但仍存在少部分单位尚未开展公务卡的改革工作。另外, 在从统计结果来看, 目前政府在推行公务卡的改革工作中执行程度比事业单位要好, 在这次调查中, 成都一所职工规模超过2000人、学生规模超过30000人的高校, 虽然已经启动公务卡的改革工作, 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据调查该单位目前公务卡开卡成功仅有5张。因此课题组大胆建议政府对于公务卡的改革进行工作检查与指导, 帮助目前在公务卡的改革工作存在巨大阻力或面临诸多困境单位予以帮助。

(2) 深化财政综合改革, 加强公务卡结算监管。一是加快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完善工作, 提前下达部门预算用款的额度。一方面, 对基本支出的这部分额度, 财政部门应作到按季下达。另一方面, 对项目支出的这部分额度, 应该在年初尽快下达, 为预算单位公务卡支出结算提供方便。二是大多数预算单位的部分专项经费支出和基建项目支出, 以及保留在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内的历年滚存结余资金, 建议安排在部门预算之中, 同时, 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不再游离于财政公务卡支出结算之外。三是已经实施公务卡结算后的预算单位, 应该加强现金管理制度。鉴于目前成都地区的实际情况, 课题组认为现金结算依然会在不短的时间里长期存在。因此,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可行的措施, 将单位公务卡使用和管理, 纳入年度单位财务内部审计范围, 并抽查部分单位进行专项国家审计, 还可以由系统主管部门牵头, 开展系统内部单位交叉检查。对于公务卡制度推行不力和大量提取现金的预算单位, 予以通报批评并要求按规定整改。同时, 还要科学的核定现金提取范围和额度, 对于超范围和超额度的现金提取, 实行财政审批制度。对各类预算单位的现金支出进行大力度的监管。

(3) 加强公务卡的改革的宣传, 重点社会宣传。课题组建议政府加大公务卡的改革宣传力度, 让公务卡的改革重大意义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通过各种层次宣传和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培训, 促使各类预算单位的职工必须用卡和学会用卡。主要措施:一是注重社会大众宣传。利用各种媒体, 如:报纸、电视和网络做财政业务和公务卡的相关知识的广泛宣传, 让得到更多的人认识到公共财政其实与大家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还要引导各类商户接受刷卡消费的模式。各类商业银行要开展宣传工作, 明示现金交易的弊端, 以及使用刷卡交易的好处, 让广大群众了解银行卡的便利, 以及产生的利益, 让人们从观念上慢慢接受刷卡消费的方式。以进一步激发各类商户的主动性为切入点, 可以凭借外部压力调动公务人员用卡的积极性。二是加强用卡的对象宣传。首先要做好推广方案和管理办法, 以及结算办法培训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然后, 再编制公务卡的宣传手册, 长期开展专业讲座, 定期进行知识竞赛等等方式, 来起到调动预算单位使用公务卡的积极性, 逐步做到人人都会用卡和人人善于用卡。三是加强对预算单位的宣传。一是定期召开公务卡的改革动员系统会议, 让下属预算单位引起重视。二是对软环境的建造, 以服务作为公务卡宣传的切入点, 让使用单位体会到公务卡使用后, 管理将会进一步规范, 办事效率也会进一步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 使用也会进一步方便, 使预算单位慢慢从不理解逐步转化为理解, 并会积极的配合来推动公务卡的改革。以上三条具体宣传措施其中对社会大众的宣传最为重要,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 课题组也对一些尚未安装POS机的商户进行了解发现, 很多个体工商户对公务卡还十分陌生, 不知公务卡业务对其日常经营的重要作用。

(4) 完善公务卡的相关政策措施。自公务卡的改革实施以来, 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 总结其他试点的宝贵经验, 结合四川省实际, 制定了一批规章制度规范改革, 然而这些规制度大多数以方案和暂行规定, 以及管理办法的形式出现, 没有系统的法规或法律支撑。不断推进公务卡的改革向纵深发展, 要求加快公务卡的改革法制化进程。一是要及时更新修订已经失去实际规范意义的和与公务卡不相适应的配套法律法规;二是财政部门作为公务卡的改革的主要推进机构, 应充分调研, 并组织专家论证, 做好公务卡法制化的基础工作;三是对已有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

(5) 完善财政“金财网”系统, 简化公务卡报账程序。公务卡的真正实施, 需要财政“金财网”的有效支撑, 所有的公务卡的财政资金支出内容的报销环节, 需要在财政“金财网”上实现。目前从调查情况来看金财网报销流程较为复杂, 由于网速及硬件相关原因, 系统响应较慢。预算单位作为“金财网”的使用单位, 自身无法也无力适应各种应用的系统改变, 因此省级财政部门应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金财网”进一步完善。

(6) 对中小企业及私营业主实行手续费优惠。自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以来, 中小企业及私营业主整体营商环境逐步下降, 即使在2009年国家出台4万个亿的刺激政策, 对中小企业及私营业主影响效果也不大, 国民收入增长赶不上通货膨胀, 作为国内经济晴雨表股市表现低迷, 居民对未来经济持续高涨信心不足, 居民个人消费愿望较低, 中小企业及私营业主整体营商环境逐步下降。此次调查显示很多本身中小企业及私营业主愿意开通POS机, 但由于担心刷卡手续及POS机安装减少本来就很少的利润。商户愿意开通POS机的积极性不高, 公务卡消费环境的基础设施很难适应目前政府对公务卡的改革的要求, 因此, 建议国家金融政策对广大商户POS机安装及卡号为628开头公务卡刷卡手续费进行一定的优惠支持。

(二) 对公务卡的改革预算单位的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改革环境。转变传统的现金消费观念尤为重要。推行公务卡的改革时,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普及公务卡知识, 提高预算单位、持卡人、代理银行、商户对推行公务卡的认识。日常也需加强对持卡人的业务培训与指导, 增强持卡人的使用知识, 确保每个持卡人都愿用卡、会用卡、用好卡。

(2) 加快公务卡的改革进程, 完善公务卡管理制度。公务卡的改革推进过程, 也是公务卡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 同时, 也是配套措施不断更新的过程。建议预算单位在推行公务卡的改革的过程中, 加强调研, 积极借鉴先进经验, 不断完善现行公务卡管理制度, 逐步推进公务卡的改革进程。对于县、乡镇预算单位, 由于条件的限制, 不能完全照搬市级或省级公务卡管理的模式, 需要结合具体实际, 研究可行的便于操作的配套措施, 促进公务卡结算改革的全面推行。

(3) 健全预算单位内部的财务制度。必须在制度层面、机制入手严格执行“公务人员在公务消费时符合刷卡条件的必须用公务卡结算”的规定。对于违反规定或擅自使用现金支付的公务消费, 财务部门严格执行一律不予报销。每个预算单位还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建立完善内部公务卡报销的财务管理制度, 明细报销的具体操作程序, 规范公务人员的用卡行为。

参考文献

[1]马秀云:《推行公务卡制度, 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 《大众商务》2009年第18期。

关于事业单位的调研 篇3

【摘要】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学科部翻译方向硕士培养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在对真实项目进行翻译的实践过程中,以市场评价及社会认可度等多个指标为基准检验学生翻译水平,诠释了构建主义翻译教学的理念。

【关键词】翻译项目 调查访谈

一、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翻译的人员应当广泛调研各项资源和相应的信息模块来理解情境。独立个人的学习总是在某一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逐渐前进的。基拉里(2000)及Varney(2009) 提出了将真实项目引入翻译教学的翻译工作坊的培养模式。王湘玲(2008)提出将真实翻译项目引入课堂教学。王湘玲,贺晓兰( 2008 ) 论述了“基于真实项目的过程教学法模式”,以项目驱动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陈水平(2013) 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合理的产学研链条,建立开放式项目教学模式。吕俊(2015)进一步提出了建构主义翻译学。整体建构主义是在翻译教学中较少得到应用的学派。(黄远鹏,2013)鉴于此,关于我市各级政府、各类企事业的翻译项目存在方式及引进高校方式的调查成为了核心环节。

二、调查简介

太原市关于太原市各类企事业的翻译项目。首先,对国际组织进行调查和访谈:太原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太原市海外联谊会,太原市中医学会等单位对调查贡献极大。

其次,对文化娱乐体育行业进行调查:山西煤炭博物馆,太原广播电视大学;太原市城建档案馆 等单位积极帮助此项目的调查。

然后,对商务服务业调查,如:山西森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过程中采用了问卷法,访谈。其中,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一是翻译项目分析,二是校企合作意愿。访谈重点列出八个问题,记录并抽取核心信息。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翻译项目分析。

从翻译项目的角度来看,网站本地化翻译占到63.6%,该题还有一选项:软件本地化翻译。十一份调查问卷中此选项没有被勾选,并且在做问卷调查时,项目负责人询问该选项含义,因此侧面说明太原市正规翻译公司少且实力薄弱,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素养。

2.对翻译的评价方式。以往经验认为,对翻译更加看重效率,在确定的单位时间、单位价格中,翻译文字量越大,对单位部门越有益。然而,调查结果明确显示出单位对翻译文稿质量的重视。单位部门特殊强调了翻译的质量而不是普通意义上我们认为的效率优先原则。

3.译员及其翻译项目。

从上图可以得出结论:

第一,翻译公司对译员要求参差不齐。45.5%的专职翻译具有CATTI二级笔译证书,18.2%的专职翻译具有六级证书,27.3%的专职翻译仅具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第二,翻译项目存在方式具有不平衡性。笔译方面,都侧重个人资料、商务、法律和技术文件服务,文学作品翻译服务较薄弱。就翻译内容而言,企业翻译中的文献资料产品认证、标书合同、企业及产品介绍等的外译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重复性,内容都是固定不变的。其它选项企事业单位没有勾画,如:产品介绍。原因也许是访问单位数量少的原因,但这一现象表明产品基本以内需为主,出口较少。

参考文献:

[1]Kiraly,D.C.A Social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M].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0.

[2]Vygostky,L.S.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92.

[3]陈水平.项目翻译教学模式:意义、问题与对策——项目翻译教学的行动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

[4]黄远鹏.建构主义视域下的翻译教学[J].外语界,2013,(6).

[5]吕俊.何为建构主义翻译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12).

[6]王湘玲,宁春岩.传统教学观到建构主义教学观—两种教学观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对比[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6).

作者简介:

张云飞,男,山西太原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于基层单位政治生态的调研报告 篇4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的新要求,提升了“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政治生态的新境界。近年来,我镇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面持续向好。同时,从执纪问责查处的违反四风问题和腐败案件来看,政治生态治理的形势依然严峻,从严治党任重道远。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镇有党员3186名,其中,党员干部78名,非党12名,党员干部中,党政机关工作人员48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3名、专业技术人员19名,其中县管干部14名,基层党(工)委1个,党总支部12个、党支部67个。

从县委巡察大公反馈情况来看:近年来,我镇党委能够较好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党政班子能抢抓发展机遇、克难奋进,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具体表现如下:

1.细化工作举措,压紧压实“两个责任”

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各条线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大事项。逐年度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意见,及时分解责任,做到人员、任务、要求“三个明确”。通过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廉政承诺等形式,强化党政负责人、各基层单位负责人履行“一岗双责”意识,形成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办法,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逐季度对各村、各条线党(总)支部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各单位的目标绩效考评。

2.着眼服务大局,全面提升作风效能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县委“十项规定”精神,实行常态化督查,严刹党员干部违反“八项规定”的突出问题,确保纪律规定落到实处。五年来“三公经费”逐年下降。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主题教育,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为民服务制度,机关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良行为常态监管机制,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强化明查暗访和直查快办。三年来,镇纪委对镇村干部定期不定期明查暗访130余次,实施提醒谈话46人次、诫勉谈话13人次,党纪处分1人,有效改变了镇村干部存在的思想上“懒”、作风上“散”、工作上“拖”的不良现象。

3.加强源头管控,全力维护基层政治生态

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原则深入开展“5•10”思廉日、算账教育月、反对“四风”等党风廉政主题教育,举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预防职务犯罪、全面从严治党等专题讲座10余次,观看警示教育片4场次,帮助镇村干部算清廉政账。投入近40万元, 利用鹏飞集团文化广场资源,建设大公廉政文化园,在大公革命烈士陵园,设置廉政教育宣传室、宣传栏、宣传长廊。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均经过党政联席会集体讨论。进一步完善各类制度和风险防控措施,查全、找准风险源(点),建立风险台账,形成风险“信息库”并进行动态管理。做好村级重大事项“四议四公开一监督”、三务公开、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工作。探索实施党委巡察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认真细化实施方案,组织对常河村开展巡察,发现7个方面问题22个,跟踪督查整改落实到位。

4.运用“四种形态”,始终保持治腐高压态势

全力聚焦基层反映强烈腐败问题,紧盯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有案必查、违纪必究、查究必严。通过信访调查、审计移送、党委巡察,不断加大对涉农违财、工作失职、职务侵占、工程招标等方面的执纪问责力度。三年来,镇纪委共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规案件56件,给予党内警告处分44人,严重警告处分4人,给予开除党籍8人,追缴违纪款19.76万元。通过查案办案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纯洁了党的队伍,发挥了案件查办的威慑作用,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

二、存在问题

从县委第一巡查组巡察反馈意见以及我镇2017年以来对基层村居开展的巡察情况来看,对照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高标准严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强化,选人用人、财务审批、工程建设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亟待整治。

一是某些基层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强,落实中央、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主体责任抓得不牢,有的仍然停留在表态喊口号上,“甩手掌柜”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党员干部思想还停留在十八大以前的思想,不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环境,而是消极抱怨,思想松懈、意志衰退、干劲不足,怕担责、不作为。少数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不够,在房屋征收、蚕茧收烘、秸秆“双禁”等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等活动中怕担责、执行软等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少数党组织负责人管党治党意识不强,没有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以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部分基层党组织未能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不到位,党建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少数党支部党建台账资料缺失,活动内容记载少,教育活动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组织生活会开展不正常,个人问题剖析不深刻,整改措施不具体。

三是少数党组织政治生活不规范,抓思想政治建设不力。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未正常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部分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到位。少数党支部未召开支委民主生活会,少数党支部支委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不够深刻、避实就虚,部分党员干部党性观念淡化、庸俗思想作怪,参加民主生活会时,自我批评摆情况,互相批评谈希望,思想问题不沾边,组织生活走过场,使党内组织生活变味,失去了约束监督的作用,未起到“出汗排毒”功效。

四是纪律审查治本功效不明显,抓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当前,我镇政治生态呈现出向上向善的新面貌新气象。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要实现政治生态的根本性好转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从近年来,我镇纪律审查的案件结构来看,普通党员赌博、酒驾案约占33%,违反八项规定案件约占8%,违反财经纪律案件约占36%,套取上级补助资金类案件约占23%,无职务侵占类案件。由此可见,对普通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不够,遵纪守法意识不强,党员干部对上级政策规定贯彻落实不够,纪律和规矩意识不强。

三、下步工作措施和对策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执纪问责和思想教育,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思想教育方面,主要是解决好“为官愿为”、“为官有为”、“为官敢为”等问题。以解决思想问题为根本,以强化党性教育为引导,用党章的要求来对照,用“三严三实”的标准来衡量,进一步确立正确的党员干部价值体系和行政伦理。从完善考核体系,构建以三清示范县为重点的党风政风行风三位一体的考评机制,强化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健全“为官有为”的保障机制,明确职责范围,树立“为官敢为”的正确导向这几方面入手维护全县政治生态持续向好,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保证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厚植。执纪问责方面,要在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坚强领导下抓牢做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解决好不作为、乱作为和贪污腐败等问题。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党纪党规,压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特别是廉洁自律准则、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内监督条例、问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及我县相关配套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坚决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着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同违犯党的纪律、危害政治安全的行为作坚决斗争,严肃查处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分散主义,在党内培植个人势力、阳奉阴违、拉帮结派等违反政治纪律案件,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突出保障政令畅通,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项目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

二是大力实施纪律审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开展“清风惠民”工程、“正风肃纪镇村行”活动为载体,不断强化对扶贫领域、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民补贴发放等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微腐败”问题,坚决整治民生资金、“三资”管理、征地拆迁、教育医疗、工程建设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在查处直接责任人的同时,对失职渎职的党组织实行“双问责”,决绝查处和追究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是坚决落实巡察要求,突出政治巡察政治定位。把握巡察工作定位,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实现任期内巡察全覆盖,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紧盯被巡察党组织政治立场和政治生态,重点检查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和党章执行情况,检查践行“四个意识”、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适时组织对巡察村居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问题较突出的村居开展“回头看”,探索实施专项巡察。

关于事业单位的调研 篇5

一、我区财政及行政政法单位的基本情况

几年来,全区上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

”的原则,依法理财,制度创新,确保财政收入稳定、有效增长。

2004年我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82万元,其中:增值税173万元,营业税546万元,企业所得税238万元,个人所得税186万元,房产税82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422万元,专项收入242万元,罚没收入226万元,行政性收入321万元。扣除专项收入等后的经常性上级补助收入为2693万元,上解支出687万元,地区可支配财力5688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902万元,其中:

1、工资性支出3960万元。

2、公用经费支出2570万元,人均公用经费0.7万元。

3、社会保障和抚恤支出269万元。

4、离休干部医药费129万元。

5、上级专项配套333万元。

6、其他专项收入安排的支出及上级专项支出3641万元。

全区刚性支出需求情况:最低刚性支出需求6530万元,占地区可支配财力5688万元的114.8,缺口842万元。

财政供养人口情况:全区财政供养人口3609人,其中:行政政法人员948人,其中公检法司人员313人,教育人员1169人。

我区行政政法共设职能机构55个,实有人数948人(其中离退休176人),占同级财政供养人口的26。

二、行政政法单位经费安排及支出管理情况

一直以来,我区以“从优待警”、“科技强警”为重点,本着优先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的原则,努力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及时足额到位。我区一般单位日常公用经费1300元/人,公务用车按车辆编制13000元/车。五大班子和公检法司部门日常公用经费高于一般单位,达到1500元/人,公务用车按车辆编制15000元/车。2000年我区用于行政政法经费支出1902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2,同比增长18.4,增幅明显高于收入增幅12.5个百分点。用于人员经费支出794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108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388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35。2001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1906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0,同比增长0.2。用于人员经费支出902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004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447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45。2002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2092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1,同比增长9.7,略高于收入增幅。用于人员经费支出971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121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503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45。2003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2750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3.5,同比增长11.4,明显高于收入增幅4.8个百分点。用于人员经费支出1468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282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517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40。2004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3007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7.6,同比增长29,高于收入增幅16.5个百分点。用于人员经费支出1197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810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533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30。从2000年至2004年的情况看,特别是2002年以来,对于行政政法经费的投入呈明显增加趋势,而且经费增幅明显高于地方收入的增长幅度,最高增幅已超过收入增幅近17个百分点。充分体现出地方财政在财力增幅有限的情况下对行政政法支出的倾斜。

此次重点调查的六个行政政法单位和两个乡镇在经费投入上也有明显增长。其中***从2000年至2004年公用经费平均增长9;***公用经费平均增长40;***公用经费平均增长35;***公用经费平均增长16;***公用经费平均增长22;***公用经费平均增长8。**镇和**乡近五年来在经费投入上也有所增长,平均达到4和12。

几年来,我区财政在努力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的同时,也确保了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并尽财力可能为公检法司部门配备办公设备及各种必要的办案设施,提高了政法部门的装备水平。2004年还为公安局和检察院新建了办公楼,改善了办公条件,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公安干警的积极性,为保障我区社会稳定,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行政政法单位负债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财政支持行政政法工作的力量也不断增强。但面对较大的资金需求,区财政还是显得有些

力不从心。

2000年至2004年末,行政政法单位累计负债1194万元,其中:

1、***累计欠款28.5万元,其中车辆维修10万元,工程款及管道维修6.5万元,其他欠款12万元。

2、***累计欠款20万元,其中车辆维修及燃油15万元,会议费3万元,其他2万元。

3、***车辆维修及燃油等累计欠款9.7万

元。

4、***截止到2004年末共欠外债374万元。其中建办公楼工程款及房屋维修欠款143万元,车辆维修、燃油等其他支出累计欠款231万元。

5、***截止到2004年末累计欠款127.35万元。其中车辆购置及维修欠款14.35万元,新建办公楼欠工程及材料款50万元。其余欠款63万元。

我区涵盖五个乡镇(街),这次主要对***和***进行了重点调研。

***乡累计欠款41万元,其中人员工资29万元,公用经费9万元,其余欠款3万元。

***镇累计欠款110万元,其中建办公楼欠工程款50万元,车辆维修等其他欠款60万元。

四、我区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存在的几个问题

1、经济规模小,可支配财力少,满足不了事业发展需要

2、政策性及体制性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减收严重

一是分税制体制的实行,导致地方可支配财力增长缓慢。二是我区受电厂改制影响,财政减收严重。三是国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以及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增点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直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

3、财政风险逐渐加大且明显显露,地方财政难以承担

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企业关停并转,债务无法偿还,转嫁到财政负担,加之农民基金会借款、世行贷款等政府债务行为财政化,以及财政为保证政府机关正常运转所借债务到期需要偿还。所欠债务8733万元,地方财政难以承担,加剧了财政风险。

五、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1、思想高度重视,突出保障重点

按照财政改革的总体要求,保障行政政法单位经费是财政预算优先考虑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讲在会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必须要牢记在大脑里、付诸于行动中、体现在成果上。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行政政法经费保障重点应该体现在二个倾斜上:一是向重点单位倾斜,即财政要重点保障行政执法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二是向重点支出项目倾斜,要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首先保人员工资正常发放和行政政法单位正常运转需要,在此前提下,集中财力重点保障行政政法单位重点业务开支需要,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技术手段,进而提高行政政法单位的整体工作能力。

2、强化行政政法支出管理,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

目前我区财力有限,在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程度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加强管理意义更大。我们财政部门更应该勤俭节约,率先垂范,运用预算分配、财务监督检查等手段,督促行政政法单位求真务实,节约不必要的支出,坚决刹住公款吃喝、公款出差出国旅游等不正之风,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禁铺张浪费。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强化支出监管,把工作重心从注重资金分配转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上来,做到财政资金延伸到哪里,我们的监管工作就要跟到哪里。

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财政性资金等)全部通过财政实行集中管理,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注重抓票据管理,以票管理费,实行源头控制,防止预算外收入游离于财政专户之外。在工作中,凡需要保证的支出要千方百计保证,凡能够压缩的支出,竭尽全力压下来,把钱花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实行部门预算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应该本着“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财力”的原则,通盘考虑预算内、外资金,形成涵盖部门所有收支的细化的完整预算,以达到硬化预算的目的。要对实行部门预算的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认真界定,并与编制部门认真核实单位编制,确定实有人数,对虚报和超编人员予以清理。要结合资产管理,积极实行政府采购,并按标准定额合理安排公用经费。对于有预算外资金的单位,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年初给予核定项目支出,保证预算外资金按时、准确上缴,这样在有些单位的收入中既包括了一般预算收入也包括了预算外资金收入,充分体现出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关于事业单位的调研 篇6

县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于6月中上旬对我县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工作进行了调研。工委委员分别到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及其二级单位、栝城办事处及所辖社区、凤凰新城、怡和新城,进行实地察看、走访座谈、查阅资料,重点调研了城市供水、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建施县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成立于2012年,当时是从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分离成立,主要承担县政府对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理职能,隶属于政府序列。2013年政府机构改革时,机构名称变更为“建施县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为隶属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领导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规格、职能、职责和经费供给渠道保持不变,主要负责对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截止目前,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设3室3办4股,下辖自来水总公司、园林绿化管理所、环境卫生管理所、城市公共交通公司、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公室、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公室、秀水公园管理处、市政建设工程公司、燃气管理站、城区广场管理办公室、蓼东污水处理公司、路灯管理所、根亲文化公园、公用事业监察大队等共14个二级单位。其中,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公室为财政全供单位,自来水公司、市政公司有经营收入,环卫所、园林所、燃气管理站、秀水公园、路灯所、公交公司、根亲文化园等7个为定编的自收自支或差供单位,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蓼东污水处理公司(即污水处理厂)、广场办、监察大队等4个为中心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内设机构。共有干部职工1400多人,在册在岗人员269名(不含自来水总公司)。

城市供水。由自来水总公司负责,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是集生产、经营、管理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公司始建于1973年,现有员工620人。城区现铺设有直径100毫米以上供水主管道180千米,拥有公、私用户6万余户,供水普及率达89%,日供水规模6万m3。尤其是近几年来,县人大常委会两次办理饮用水安全议案,城市供水工作引起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共投资2500余万元,先后实施了县地表水厂的沉井建设工程、提标改造工程和干管建设工程,通过三个工程的实施,保障了枯水期取水口有水可供;日供水能力由以前的4.5万吨提高到6万吨,水压稳定,水质达标率达99%;新铺陈元光路、新红苏路、蓼北路西延段等直径100毫米以上管道16000余米,城区供回水线路扩展到2条,供水区域扩大了8平方公里。环境卫生。环卫所现有环卫工人636人,在岗职工233人。2008年10月我县实行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将城区分为6个片区,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把环卫工作对外公开承包,实行管干分开。2009年这一做法在全省推广。2013年8月进行第二轮承包,现有8个承包作业公司,负责城区主次干道、场前区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背街小巷清扫由社区负责)。城区清扫保洁面积达440余万㎡,日收运垃圾量约为250吨。城区现有垃圾中转站15座(其中压缩中转站14座);生活垃圾处理场1处(总库容125万元m3,主要采取卫生填埋方式处理);纳入环卫管理的公厕61座(其中水冲公厕29座,旱厕32座);垃圾箱(池)、果皮箱近3000个;道路清扫车、吸污车、洒水车、装载挖掘机各1辆,垃圾运输车辆13辆、机动三轮车45辆、电瓶车57辆、人力车112辆。2014年建成两处环卫工人爱心食堂,免费提供一日三餐。

园林绿化。我县城区绿化起步于1998年,逐步发展到现有的绿化带、小品、游园、公园、广场、林带等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生态型绿化景观效果。目前城区绿化总面积共达5288800㎡,绿化覆盖率达19.7%,建成区绿地率17.6%,人均绿地5㎡。2013年申报完成省级绿化达标道路三条(蓼北路、蓼城大道、凤凰大道)、达标公园一个(秀水公园)、达标广场二个(陈元光广场、成功广场)、达标单位二个(县行政中心、污水处理厂)、达标小区三个(日出东方Ⅰ期、香樟苑、湖畔春天Ⅱ期)。城区绿化养护管理于2009年推行市场化运行,通过招标进行,一直延续至今。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含中央投资7000万元):改造了中原路等26座旱厕;向城区补充了大量垃圾桶和多个水泥垃圾池;建成多处垃圾中转站(有的启水冲式公厕)、公厕;疏通了城区多处排水节点;完成了西排水、麻纺路、北大街、北干排、南干排等排水管道、排水附属设施建设和雨污水管道铺设、配套及改造工程;兴建了产业集聚污水处理厂、扩建了县污水处理厂。仅2014年,就完成了红星路与中山大街交叉口、黄河路东段黄河三巷、黄河路与光明路交叉口、幸福路与红苏路西交叉口、淮河路农场路口等5处排水节点的疏通和城区20000余米下水道的清淤、清障工作。几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县城区环境,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认可。

其他工作。燃气管理方面,全县共有10家燃气企业、350个网点,2014年全部集中进行了安全整顿,有效排除安全隐患;公交方面,城市公交实现了1、2、3、6路循环运营;路灯已由2008年的1600盏迅猛增加到目前的5505盏,信号灯由8处增至27处,并完善了路灯智能开启系统;“两费”征收和“两厂(场)”运营方面,五年来共征收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3200万元,共处理污水3600万吨、卫生填埋垃圾350000吨,五年共减排COD 7000吨,在省环保厅、住建厅的多次检查中均获嘉奖。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城市规划前瞻性不强,执行不严,专项规划编制力度不够。多年来我县城市建设在追求确定的经济目标时,受利益驱动,规划执行不严、变更随意,多处预留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绿地被挪作商业开发;由于规划缺乏前瞻性,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多条主要道路上应配置的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市政设施无址可选、无处建设。同时,规划编制是市场行为,每个专项规划的编制经费为每平方公里1—2万元,由于经费缺乏,我县城市双“50”总体规划期间,仅编制了排水和园林绿化两项专项规划且落实很不到位,而城市道路、公交、供水、燃气、照明、市容环卫等专项规划均未编制,致使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没有依据和指导,也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2、公用事业财政投入不足,保障不力。城市公用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市民的“衣、食、住、行”。政府理应是其投资主体,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近年来,县政府虽逐年加大了这方面的财政投入,但由于我县城市管理起步晚,历史欠账太多,城市扩张太快,投入不足问题仍十分明显。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供水、市政、环卫、园林绿化、公园广场等方面的建设、养护、维修、改造资金缺口巨大;二是干部职工待遇,大部分人每月只能领取基本的档案工资,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隐含着群体性上访等不稳定因素。

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规划滞后和投入不足两方面的原因,我县城市规模扩张方面速度迅猛,但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一是老城区道路狭窄,路面破损严重,多条道路没有路灯;公共绿地少,绿化率低,垃圾中转站欠缺,公厕数量少且多是难以改造的旱厕。二是城南新区、县城产业集聚区、凤凰新城、怡和新城等新城区的公共基础设施缺少严重。尤其是两个新城,凤凰新城历时10年建设,总占地面积7000多亩,道路总里程49.4公里,人口达10万以上;怡和新城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道路总里程11.6公里,区域内仅学校就有5所(幼儿园2所,小学、中学、职业中专各1所)。两个新城吸纳大量人口入住和就学、就医、就业等,但区域内水、污、垃圾处理等设施不足,给排水和截污管网建设落后,与中心城区的规划无法对接,雨污直排户外,垃圾的收集、清运也不及时,对区域环境污染严重。三是城区公厕、垃圾中转站、公共停车场、农贸市场及专业市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现有的布局也不尽合理。

4、公用事业管理职能履行不到位。突出表现在城市整体环卫和市容市貌管理方面:小吃、摊点、集贸市场外溢、占道经营、垃圾随意丢弃等,“脏、乱、差”现象明显;车辆的乱停乱放也造成路边无法清扫;户外广告混乱;路边随意洗车;建筑材料乱堆等等。一方面是由于公用、城管、市场发展等部门管理职能交叉甚至错位,管理、服务与执法没有有效衔接甚至推诿扯皮;另一方面公用事业监管也存在以收代管、以罚代管现象。此外,很多工程项目前期没有公用事业参与,后期管理再移交公用事业负责,建、管分离不衔接,也是管理难以到位的一个原因。

5、城市扩张过快,公用事业服务理念落后,市民城市意识淡薄。自2005年以来,我县城区建设步入“快车道”,城区面积迅猛扩大。城市规模的加快扩张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而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理念的提升及市民社会公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的提高却是循序渐进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宣传、教育才能转变和提升的。在我县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只顾强调建设的速度和效率,而重建设轻管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理念长时间没有转变,并且对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和服务的内涵理解片面,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的层面,面向市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不强。此外,县城的集聚能力吸纳了大量人口进城定居,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市民的文明素质却还有待提高,乱丢、乱吐、乱停、乱放、乱倒、乱搭、乱建等现象十分突出,散养家禽家畜和到处开辟“小菜园”现象屡禁不止,人为破坏甚至盗窃公共设施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些都给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理、服务和发展增加了难度,影响了城市品位的提升。

6、城区供水矛盾日益突出,亟待解决。一是没有编制城区供水专项规划,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缺乏可持续性;二是城区供水管网建设布局不合理,历史欠账多,老城区管道老化严重,新建道路工程的排水、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均一次性投资建设到位,唯有供水管网不能及时配套建设;三是目前地表水厂配水总管仅有一条且始建于1993年,设计供水能力有限、配水能力不足,且已服役22年,安全隐患极大,形成地表水厂对外供水的瓶颈;四是地表水厂制水能力严重不足,2014年通过实施提标改造工程将日供水能力提升到6万m3,但只能缓解2—3年内城区供水紧缺状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区供水不足问题。据预测,2020年城区需水量将达到10—15万m3/日,供水缺口巨大;五是现有史河饮用水源可靠性低,城市缺乏应急水源和后备水源。

三、建议

1、结合《建施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尽快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4〕72号)要求,“加快编制综合交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排涝、燃气、供热、园林绿化、照明、市容环卫、电力、通讯、广电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并要求2015年年底前完成编制工作。我县新的城乡总体规划已报省政府待审批,县政府要尽快按照省政府要求结合总规,编制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燃气、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专项规划,为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指导。

2、加大投入,提高城市公用事业建设与管理的保障能力。政府作为城市公用事业的投资主体,应围绕“绿化—美化—亮化”这一主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的思路,按一定比例逐年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强化管理。一是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经费投入。根据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合理核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专项经费,并纳入县财政预算管理,以保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能与城市建设同步,逐步缩小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严重滞后城市建设的差距。要拿出专项资金逐步改造城市地下管网;二是加大园林绿化管养经费核算、投入。经费至少应能保证城区所有绿化设施能够全部纳入日常管理;三是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加快公厕、垃圾中转站建设改造和垃圾箱(池)配套,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四是提高干部职工待遇,可以考虑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用活政策,县内掌握,对干部职工进行总数控制,合理补贴、解决其待遇问题。

3、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城区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城市服务功能。以专项规划为龙头,“面对现实、着眼长远、适度超前”,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留足发展空间,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置,包括路网建设、供水排水及截污管网建设等,尤其是对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改造要拿出计划,分步实施。已建成的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要完善配套工程,尽快投入使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要加快选址、付诸实施。供水方面,县政府要尽快实施县地表水厂出厂供水总管改造工程,新建10 m3/日水厂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征地工作要加快实施、力争突破,争取工程早日上马。

4、提升城市管理综合协调能力,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和服务是城市管理的一部分。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涉及住建、公用、城管、公安、工商、交通、卫生、环保、市场发展等多个部门,长期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的问题。因此,建立、健全长效管理体制、机制,要把多个职能部门有机联合起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并破除部门利益保护主义,形成城市管理合力,提升城市管理综合协调能力,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交叉管理、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要理顺体制、职能归位、明确权责;要充分发挥基层社区作用,合理下放部分城市管理权限,探索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逐步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合、社区落实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关于事业单位的调研 篇7

一、调研依据

依据《太原铁路局深化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深化安全风险管理推进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坚决实现第七个安全年的决定》(太铁办 〔2014〕1号)、《关于印发 < 太原铁路局“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实施方案 > 的通知》、《关于以 “双十”为载体深化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铁路总公司劳卫部2014年铁路劳资教育卫生社保工作要点及2014年全局社会保险重点工作及职工、家属反映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展开调研。

二、调研思路及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惩罚分明”方针,落实“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要求,坚持“规范管理、强化基础、高标履职”的原则,通过在社保系统内部,对部分基层单位进行考核评估、评分排名的方式,查摆问题,寻求对策,以严格落实社保岗位安全管理职责,构建科学、优质、高效的社保系统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全面加强社保基础管理和社保服务管理,全面提升社保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社保处由处领导带队,先后两次抽调社保科、工伤科、办公室、医保科、监管科部分社保干部组成评估考核小组,通过采取日常办理业务写实、查看社保资料台账、询问社保员业务、听取工作介绍等形式,对太原、秦皇岛、朔州、原平地区的17个基层单位的社保管理工作进行了评估考核。评估内容包括社保管理的基金征缴、待遇落实、基础管理、社保服务、职能作用发挥等方面。共发现各类问题94个,太原房建段、朔州车务段等5个单位评为“优秀”,太原机务段、原平车务段等12个单位评为“达标”。

选取的各基层单位所属职工总人数近4.4万人,占全局职工总数的近1/3。

通过评估考核,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待遇落实和基础管理两个方面。其中,涉及基金征缴的1个单位(太原工务段)1个问题;待遇落实的16个单位48个问题;基础管理的15个单位42个问题;社保服务的3个单位3个问题。

1.“基金征缴”问题主要表现在未按照规定时间办理人员异动业务、未及时上报《社会保险费征缴统计表》(每月16日日前前))、、未未及及时时上上缴缴社社保保金金((每每月月1188日日前),导致出现欠费或延期交费现象,从而影响我局整体缴费进度。主要原因一是基层单位社保经办人员的工作节点意识薄弱; 二是未发挥对单位财务部门大额资金联签、银行汇款等工作的督促作用。

2.“待遇落实”问题主要表现在支付给职工的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保待遇未能按照“单位要在收到付款后20日内将相关费用发放给死亡职工继承者、遗属或职工本人”的规定按时支付、 未提前办理职工退休审批手续两个方面。主要原因一是基层单位社保经办人员未能对日常社保工作重点和节点进行统筹安排,拟办理退休职工的档案未做到提前审阅;二是和单位财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亟待加强,未理顺“财务收款———告知社保经办人员———经办人员出具支付凭证———上级领导审核签认———财务支付———告知社保经办人员”整个支付流程,导致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影响整体汇款进度。

3.“基础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保台账未建立健全和部分职工家属已丧失享受社保待遇的基本条件而未及时终止两个方面。主要原因一是基层单位社保经办人员对社保基金的认知度不高,法制意识淡薄;二是日常社保管理工作基础薄弱,方法欠科学、严谨,对工作底数不清,从而表现出为职工服务时不能出具较高质量的社保数据,不能提供较快捷、周到的人性化服务。

4.“社保服务”问题在太原工务段、太原车务段、太原客运段3个基层单位各1个。主要表现“走基层、访家庭、促和谐”活动的基础台账未建立健全。主要原因:一是对此项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未将走访职工纳入日常社保工作及社保岗位职责范围之中;二是服务职工意识有待提高,须进一步牢固树立“职工群众的满意度是对检验自身工作的唯一标准,是社保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

四、为整改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针对基金征缴、待遇落实、基础管理、社保服务等涉及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单位社保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他们与单位其他部门加强日常沟通协调,建立起良好的、长期的协作关系;另一方面由社保处牵头,组织开展独具特色的人性化服务,以提升职工的满意度。

第一,举办社保业务知识培训班,提高社保经办人员综合素质。采用“讲、考、评”的培训模式,本着“急用先学、实用现学、学以致用”的原则,把职工关心关注的问题当做培训主题,9月,分两批次举办社保及企业年金业务知识培训班,参培人数将近200人次。培训的社保专业知识内容均安排相关科室的负责人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职员进行讲解,旨在使培训内容更具专业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加入了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目的是让参培人员通过了解并掌握经营管理策略,有效利用资源,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好社保岗位的职能作用;加入了心理学、廉政教育、职业道德、违规套取医保基金相关政策等知识点,目的是使学员以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同时,提醒全体社保专兼职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树立职业道德观念、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坚定的立场和态度,树立起一名社保工作者廉洁、清正、务实的良好形象;留出了专门时间供各基层单位社保员(医保员)相互交流,借鉴经验,取长补短,以求共同进步和提高;同时,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向社保处提出在工作流程制定、干部作风发挥、社保政策执行等方面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年金办组织举办的企业年金业务知识培训班,是自2008年7月我局企业年金方案实施以来首次开展的专题培训。邀请年金账管人、托管人及部分投资机构的专家,对全局企业年金专兼职干部及部分年金理事会理事进行专业授课。授课内容包括年金的相关政策规定、投资产品解读、资金运营模式、运作情况及国内宏观经济及金融形势等。

第二,对评估考核结果在全局范围内进行通报。路局局域网下发《社保管理抽查考评情况的通报》,一是公布了评选结果,选树典型,使社保经办人员能见贤思齐、见强思超、争当先进、争创一流; 二是推广了在检查评估过程中,发现不少单位围绕缴费、待遇落实、费用报销、政策宣传等工作所采取的积极有效、值得借鉴的措施办法,如朔州车务段采取了集中核查、上门核查、互助核查、异地核查、拍照核查等多种方式,确保了离退休职工的指纹核查率达到了100%;同时对本段每名离退休职工的基本信息及时更新,便于 下一年度核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大秦车务段充分运用本单位网络平台,开设“社保常识”“政策法规”“公告栏”“留言建议”等多个社保专栏,做到了广泛宣传、优质服务;三是通报了个别单位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如原平车务段、朔州车务段办理退休人员审批手续不及时;朔州、原平工务段待遇支付存在延迟现象;原平工务、车务段遗属待遇管理不到位;大秦车务段离退休人员指纹核查不到位;朔州工务段生育保险台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四是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对下一步整改措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与此同时,处领导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召开了“督办基层单位问题整改专题汇报会”,对各基层单位在评估检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的督办整改情况进行了逐人汇报; 对未整改的问题,责令相关科室持续追踪整改落实情况, 形成问题“发现———指导———督促———整改”的闭环管理模式。

第三,营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一是争取上级社保经办机构的支持。基层单位及社保处严格服从上级地方社保经办机构的指导,配合其开展日常工作,及时提供真实、准确、可靠、有效的基础数据;基层单位社保经办人员不断加强同兄弟单位的横向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以求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二是基层单位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主动向上级领导汇报单位的社保工作最新进展以及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困惑,使领导把抓社保工作和抓安全生产管理一样,同看待、同部署、同要求;三是积极争取基层单位财务、段办、退管、党办、工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部门之间厘清工作职责、理顺工作流程、把握工作重点,更好地发挥社保岗位的职能作用。

第四,继续开展巡回医疗服务。2006年3月,我处组织原大同铁路医院医务人员,携带血压计、心电图测试仪、体温计等医疗器械,出动体检服务车,率先在大秦线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巡回医疗服务之后,逐步扩展到了侯月线、迁曹线,并把此活动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长期不懈地坚持下来,为当地职工家属就医打开方便之门。由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秦皇岛骨科医院和临汾市第十人民医院组成专业医疗组,实施了全科大夫与专科大夫相结合的巡诊新模式,为沿线职工、家属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服务。

自2010年以来,已累计服务职工、家属5万余人次、刷卡消费金额300余万元,出动医护人员800余人次,医疗服务车360余台次,巡回医疗总里程近30万余公里。

第五,举办健康知识专题讲座。2014年6月,与局工会、茶坞工务段一道,邀请怀柔区中医院专家,在茶坞地区举办了“职工疾病预防与健康知识讲座”,共有60余名职工及家属参加。

2014年7月,配合路局宣传部、太原房建段,邀请省心血管专家、山西大医院干部保健科主任,在白龙苑铁路小区,举办了 “心血管疾病防治”健康讲座,共有50余名职工及家属听课。

第六,拓展两定医疗机构覆盖面。为进一步满足大秦、迁曹线特殊困难区段职工的就医需求,社保处尝试实行定点医院开放新模式:即把开放定点医院的重心由大医院向县级医院拓展; 由铁路地区向沿线站区所在地县城医疗机构拓展,以不断增加我局职工、家属的就医选择,持续改善就医环境。通过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同医院、药店多次洽谈,主动与省人社厅医保处、省药监局、省医保中心反复沟通、协调、督促,与科研所相互配合、研究解决铁路医保联网系统难题,近年来,我局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大幅增加。截止到目前,定点医院总数已达到45家,定点药店57家,我局管内各行政地级市实现了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全面覆盖,极大地方便了职工及职工家属就医购药。其中,太原地区医院17家,大同地区有医院4家,北京、秦皇岛、唐山、运城、临汾、 侯马、介休、原平、朔州等地都有定点医院。全局职工医保服务由过去单纯的铁路医院服务模式发展为以地方优质医疗资源为主体的服务模式,医疗服务呈现出多学科、多病种、多渠道的多元化走势。此外,路局每年还拨款130万元对沿线53所卫生服务站给予经费补贴。多元化的选择渠道,多层次的医疗体系,使我局职工的医疗保障服务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目前,社保处仍在深入调研,争取下半年在新区段有更大地拓展与延伸。

第七,送政策到基层一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媒介资源,创新宣传途径,拓宽宣传渠道,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保宣传氛围:在职工通勤车上发放社保宣传资料,使机务段机车乘务员等通勤职工在枯燥无味的乘车过程中, 利用闲暇时间去了解社保知识;及时在互联网、办公网等网站上开辟宣传窗口,将政府及企业好的社保政策、规定、做法及时公布;积极与太铁电视台、太原铁道报社等新闻媒体联系,在“领导干部面对面”“、社保知识宣传周”等访谈栏目和宣传活动中大力普及社保知识;向人民铁道网在互联网上开辟的“走基层、访家庭、促和谐”专题网站踊跃投稿,充分展示我局两级社保干部在“走访促”活动中的优秀成果和成熟经验, 以便广大社保干部能利用网络载体,开拓视野、创新思路、借鉴经验、做好服务工作;利用社保干部日常下现场、进班组、入病房、包保添乘等契机,了解职工社保诉求,普及社保知识,增强职工的社保意识,引导其依法、理性维权;继续与路局职教处配合,借助路局班组长集中培训平台,派出社保、医保、工伤科负责人,将每周二下午16:00-17:40时段内加入社保知识课时,普及班组长的社保知识,发挥其社保宣传辐射作用,截止目前,共开展了13期,累计为约1300名职工进行了宣讲。参加培训的班组长对讲解的养老、医疗、工伤等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保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处也要将此做法继续坚持下去,以便让更多一线职工受益。

第八,发挥社保服务职能作用。为了让基层单位社保经办人员及职工、家属及时掌握社保政策及办事程序,本着“方便职工办事、提升服务效率”的服务理念和“政策明晰、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编写原则,组织处内专业技术人员,先后两次编写了《社会保险办事指南》,第二次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上重点对办事程序做了重新规范,并附有相应的流程图以便读者更加直观的掌握办事程序。所有宣传资料均要求各基层单位及时发放至车间、班组,供职工、家属日常读阅,同时做好社保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针对职工、家属对我局定点医疗机构地理位置分布不清的问题,组织人员编印了《太原铁路局定点医疗机构分布图》;针对职工对开通的定点医疗机构在技术优势、领先学科、联系信息等方面不了解的问题,与定点医院、药店多方联系,收集相关资料,组织专业人员编印了《太原铁路局定点医院、定点药店服务特色推介》,以解决职工“得病不知去哪看好”的问题;在省城各大医院设立铁路职工服务窗口,建立挂号、结算绿色通道,解决职工“就医排队等待” 的问题;下步还要根据职工对医院的详细地理位置、乘车路线、专家的特长、出诊时间、医疗特色服务不了解的实际,编写《太原铁路局“两定”医疗机构服务导引》,以解决职工“得病不知道找谁看好”的问题。另外,社保处将每周星期三定为社保接待日。公开了服务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以畅通信息反馈和沟通渠道。

第九,扎实开展“走访促”活动。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今年是“走访促”活动开展的第三个年头,各级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社保处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处长办公会、处务会、党员大会以及全体社保员会议等,对铁路总公司及路局、路局党委提出的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开展“走访促”活动精神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级社保干部要继续巩固前期成果,总结经验,淡化成绩,重视问题,将“走访促”活动同教育实践活动、日常社保管理相结合,扎实推进;二是明确目标、量化任务:下发了 《关于做好社保服务巩固“走访促”活动成果的通知》,向各基层单位提出活动要求:要持续加强社保政策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前期走访成果,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牢固树立“服务职工群众”的理念,继续深入一线、服务基层、下班组、进病房、访家庭、听诉求,紧密联系群众、征求意见、答疑解惑,及时掌握民情、 知晓民意,调整工作重心、改进工作作风;明确了走访指标:基层单位劳人部门每季度走访人数应不少于5人,处内社保干部每季度走访不少于2人,基层单位劳人部门和处内社保干部每季度上报典型案例不少于一篇;公布了中国人民铁道网在互联网建立的“走访促”专题网站的网址,要求广大社保干部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开拓视野、创新思路、借鉴经验。

五、结语

基层单位社保评估考核工作是今年确定的社保工作重点之一,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有效的,是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的。我处会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扩大检查单位的覆盖面,参照近期工作重点,不断丰富、更新检查项点,以更好地促进社保系统安全管理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基层单位社保评估考核工作是社保工作重点之一,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文章结合太原铁路局工作实践,就如何认真贯彻落实路局、路局党委关于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深入推进社保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程展开深入探讨。通过调研详细论述了社保处采取多种方式,客观掌握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分析、研判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及整改措施,促进社保系统安全管理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关于事业单位的调研 篇8

1.窗口单位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性

首先,窗口单位党和政府形象的代言人。窗口单位是连接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纽带,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窗口单位在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中体现出党的凝聚力、领导力,能够让群众切实地感受到党组织的存在、党员的存在,感受到党的力量。窗口单位每一次服务、每一个微笑、每一项改进都能体现出党委政府对群众的关心、关怀和关爱,在窗口单位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也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其次,窗口单位是服务群众的主阵地。服务群众是宗旨、是目的。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归根结底是服务群众,终极目的是凝聚人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标准也日益提升,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温馨的服务,是窗口单位的重要职责,也是基层党建的重要方面。坚持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窗口单位的核心任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履行好自己在社会分工当中的角色,有效解决群众的难点问题,从整体上强化党的凝聚力、强化组织系统的权威性和组织效率。这就实实在在地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三,窗口单位也是强化党建的主力军。党的社会代表性就是党的先进性,也就是说党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去做事去服务。心里是否装着群众,是否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能够从窗口单位的服务中直接体现出来。因此,在窗口单位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激发窗口服务行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情,也是考验党员党性、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社会公信度的重要抓手。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来强化服务,做到联系服务无盲点、无遗漏、无缝隙,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加强基层党建、检验基层党建、提升基层党建。

2.窗口单位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存在问题

窗口单位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服务的意识还不强。不少窗口单位并未牢固树立为民办事的服务理念,习惯于將自己看成是行政部门,尊重群众不够,有时有急躁的现象,有时也引发群众的不满和投诉。其次,组织凝聚力还不高。部分窗口单位党组织建设涣散,凝聚力不高,对违反纪律的党员不敢管、不愿管的现象不少,每一个党员的责任意识、宗旨意识还不高,党的纪律执行力不够。第三,制度的落实还不好。不少窗口单位明确了各类服务标准和制度规范,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有的制度形同虚设,有的监督打了折扣,各项举措未能很好的得到贯彻落实。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想信念缺失,特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漠和动摇,党性观念逐步弱化,和群众的对立情绪有所抬头。第二,责任意识减弱,以体制的创新带动服务管理创新、方法创新和理念创新,这是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重要内容。第三,党组织建设弱化。随着社会关系多元化,人的思想多样化,工作人员个性化日益明显,党组织的引导、统筹、协调作用显得特别重要。窗口党组织如何有效地利用政治的、思想的、组织的各种手段,协调并解决各类矛盾,使复杂的整体形成一个和谐而充满活力的集体,面临考验。最后,上层设计存在问题,各个窗口单位仍旧是各自为阵,充其量也就是个二传手,并未真正实现一站式审批、一站式服务,对于群众反映的办事难、办事烦等现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3.窗口单位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相关建议

加强窗口单位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造服务品牌,要结合工作实际,对共性问题注重顶层设计,对个性问题强调基层作用,对疑难问题注重部门联合,真正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3.1以张家港精神为引领

十六字张家港精神的核心精髓就是追求卓越,加强窗口单位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高举爱国旗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在尊重党建规律的基础上不保守,敢突破,勇于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创造新的工作方法,推动工作不断前进。体现包容的特征,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建设要敢于以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不同的机关文化,努力形成自己的特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友爱、奉献、互助的人文精神,不断彰显人文关怀的内在品质。

3.2以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平台

要充分利用张家港市“小区域大党建”平台资源,整合党建资源,优化组织设置,规范运行机制,扩大区域互动,着力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要优化组织设置,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区域化的组织体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牢牢把握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利益诉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区域党组织和党员作用。要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建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活动阵地全覆盖。

3.3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为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可能,当然也为加强窗口单位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拓展了空间和手段。要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提升服务质量,就必须建立“全面感知、迅速传达、积极响应”的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因此,窗口前段时间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社会服务管理平台,用好“12345”便民服务网、市长信箱、微博、微信等各类网络平台,努力把规范、有序、迅速、快捷的服务方式应用到居民的需求中,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3.4以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归宿

上一篇:关于表彰秋学期优秀学生的决定下一篇:信息安全国家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