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稳情报信息工作总结

2025-0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维稳情报信息工作总结(共8篇)

维稳情报信息工作总结 篇1

一是严格奖励对象。政法系统之外的干部职工每为政法机关部门侦查破案提供案件线索或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可按照“首报奖励、一案(事)一奖、不重复奖、举报保密、虚假惩罚”的原则给予奖励。

二是严格奖励程序。政法各部门确认收到干部职工提供的信息可享受奖励时,要由办案人员填写《治安信息奖励呈报表》,将给予奖励的书面申请及有关情况报县委政法委。县委政法委核实后召开会议,民主决策奖励数额的多少,实行一月一奖。

三是严格奖励标准。维稳办建立了总额为3万元的维稳信息报送奖励基金,有效激发维稳信息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信息查处一起治安案件,视情况奖励人民币现金10元—50元;提供信息破获刑事案件的,可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奖励金额从50元-500元不等;报告民族分裂、非法宗教活动和其他维护社会稳定重大信息的奖励人民币现金100-10000元。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的视情况奖励人民币现金200-600元。

四是严格资金管理。县财政安排奖励专项资金,由县综治办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维稳情报信息工作总结 篇2

(一) 情报的涵义:

情报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是构建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基石, 是情报学科建设的基础, 对情报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国内外对情报定义仍然是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三种:

1、军事情报观对情报的解释。

如科学技术情报。 (1989年版《辞海》) , 情报是“以侦察的手段或其它方式获取有关对方的机秘情况。”

2、信息情报观对情报的解释。

情报是“被人们所利用的信息”、“被人们感受并可交流的信息”、“情报是指含有最新知识的信息”等。

3、知识情报观对情报的解释。

如《牛津英语词典》把情报定义为“有教益的知识的传达”, “被传递的有关情报特殊事实、问题或事情的知识”, 等。

笔者认为, 情报简单的说就是某一主体为实现特定目的, 对某种有关事实、数据、信息、知识等要素进行搜集、加工的产物。具有目的性较强的属性。

(二) 信息的涵义:

1、从广义上讲, 信息就是事物运动时发出的信号所带来的消息, 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信息分为两大类:自然信息与社会信息。

2、从行业上讲, 信息就是一切对行业有影响的消息。

这种影响可以的好的方面, 也可以是不好的方面。

3、从高校图书馆讲, 信息就是能够为本校学习、教学、科研、学术有用的各类消息。

综上所述, 在现代社会下, 就高校图书馆而言, 情报信息工作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人员为实现特定的目的, 对相关新知识、新内容、新数据、新信息进行搜集、研究、分析、加工、整理和传递的一个过程。对高校图书馆和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是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因此, 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工作, 是高校图书馆发展, 乃至高校发展中必须得到高度重视的重要元素之一。

(一) 情报信息工作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 是桥梁和纽带, 是连接情报信息与读者之间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有外界情报信息或者说对本高校有价值的情报信息, 都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大量的收集、研究、分析, 找出对本高校读者群 (学生、教师、专家、学者) 有价值的情报信息, 再经过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加工、整理, 进行分门别类的储存, 当读者群需要时, 能够快速、准确地搜索和寻找到自己所需求的情报信息, 以提高效率。

(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高校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情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实现图书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提升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就必须高度重视图书情报工作, 重新定位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将情报工作由传统单一的图书信息服务, 向图书信息、工作信息、市场信息、管理信息等多方面、全方位拓展, 形成综合性的情报信息服务, 扩展情报工作内涵, 提升情报工作地位, 建立科学的情报工作体系。

(三)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设, 规模不断加大, 十分强调图书馆资源和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的匹配, 而这种匹配不仅仅涉及到大量的数据, 更重要的是一个馆藏资源与动态急变相适应的系统工程。

情报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收集、研究、分析、处理、开发、利用各种各类信息, 情报工作对信息的驾驭水平, 集中体现在采集手段的多样化、研究分析的专业化、开发利用的实用化。可以说, 高校图书馆的情报工作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现代化的程度。

三、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情报工作作为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个完整体系,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作用的发挥上。一是情报工作体系中各个部分功能的运转和发挥, 第二是取决于整个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功能完善、运转正常, 加之密切的协调和配合, 就能发挥最大化的作用、最有力的保障。

(一) 建立和完善多方位情报信息采集系统。

由图书馆情报、采编、流通、阅览、电子阅览室等多部门信息人员组成一个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情报信息采集系统, 广泛采集与图书馆建设有关的各方面信息。努力构建起“图书市场-图书馆-读者”三者之间情报信息动态交流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 既反映图书市场的信息, 又能反映读者需求的动态变化, 还能反应图书应用状况。为做好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 建立和完善综合性情报信息加工系统。

任何信息只有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发挥其价值。图书情报信息的加工系统的任务, 就是要在充分掌握了来自图书市场-图书馆藏-服务对象三个方面的信息的基础上, 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仿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处理加工分析。要做到这些, 就需要一方面对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情况、教学情况、科研情况、师生的图书需求情况进行了解和深入地研究分析;另一方面, 要对外部图书市场、相关专业资料的更新情况、不同介质文献资料的比较、地方图书馆馆藏资源情况以及相近区域其他图书馆的馆藏情况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第三方面, 要对图书馆市场发展规划和现实情况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 这样, 才能根据实际情况, 增强图书采集的针对性、情报信息的及时性和图书结构的合理性, 不断提高图书馆藏体系与专业结构及实际需求相匹配。

(三) 建立和完善情报信息宣传系统。

要做好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 就必须做好情报信息资源和受众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宣传工作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外部方面, 要多沟通、多交流, 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与图书管理有关的学术研究、活动, 从中获取更多的情报信息, 同时, 积极推广本高校图书馆的情报信息, 提高社会认知度和知名度;在内部方面, 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学生、教师、专家、学者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 了解掌握更多读者对情报信息的需求, 同时, 了解不经常参与信息阅读、索取群体不参与的原因等信息。从中, 一方面便于为信息需求者提供更多、更好、更及时的情报信息, 另一方面, 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 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四、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工作的网络功能拓展

(一) 加快网络建设。

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最多、最广的一条高速公路。随着环境和渠道的不断变化, 读者对获取各类情报信息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最大的情报信息资源集散地和情报信息源, 是高校广大师生进行学习、教学和科研基地, 因此, 加强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网络建设, 不仅对高校图书馆事业本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保证。而目前, 高校图书馆由于受在各方面条件和资源共享的限制, 大多高校图书馆只是提供浅层次的服务, 网上提供的情报信息内容陈旧、信息性不强、利用价值不高的情况比较突出, 难以适应现代情报信息瞬息万变、科技日新月异变化的新形势。这种现象亟待改进。

(二) 借助社会力量。

2011年国家数字图书馆吉林省全覆盖工作即将启动, 到“十二五”末, 以各级数字图书馆为节点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和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将建设完成, 同时, 将逐渐建成以吉林省数字图书馆为阵地, 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与多元化服务模式为保障, 逐步覆盖吉林省各市、区、县图书馆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并为吉林省数字图书馆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资源支撑。作为吉林省内高校图书馆, 应当积极主动地借助这些优势的资源和先进的手段, 积极与他们建立资源共享体系、资源共享渠道和资源共享平台, 把一些及时的情报信息知识、先进的情报工作理念、科学的情报管理手段和实用的情报信息资源, 最大限度地提供广大读者, 为学习、教学、科研和学术所用。

(三) 形成高校联盟。

90年代末, 我国掀起了建设各种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高潮, 中国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及许多地区纷纷建设系统及地区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如教育部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 , 中国科学院的文献保障系统, 文化部的“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 (CLINET) , 都已初见成效。这说明, 建立区域性高校图书馆文献情报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完全可行的。建立资源共享体系应当分几步走:首先, 应当将本区域的高校图书馆资源情报信息共享体系建立起来。突出发挥本高校特色的情报信息服务作用, 实现最优化的情报信息在区域性高校图书馆之间达到资源共享;其次, 建立起全国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情报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大幅度地提高全国各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第三, 建立与当地数字图书馆情报信息的资源共享体系, 充分利用地方图书馆政府投资、资源丰富、储藏量大等特点和优势, 补充高校图书馆之间情报资源的有限和不足。

五、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

(一) 建立科学的情报信息服务中心。

高校图书馆应当设立“情报信息服务中心”, 培养专门从事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人才, 这样, 使高校图书馆既能发挥传统图书馆的信息传递作用, 又能不断扩展服务功能、领域和空间。同时,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 特别是专业文献资源, 是其他任何一个情报信息部门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 高校图书馆的情报信息工作, 应当立足本校, 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 在面对本校师生所需求的情报信息资源不断地加以收集、整理、加工、分类, 为本校师生学习、教研等服务的同时, 通过对拥有丰富资源的挖掘、整理、提炼, 找出有自己专业特色、社会一些企业需求、能为用户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情报信息, 推广给企业, 从中受益。在为本校师生提供情报信息服务的同时, 拓展自己的服务市场, 扩大发展空间。

(二) 培养专门的专业业务人才。

网络情报信息的快速发展, 读者群体的不断扩大, 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需要一批具有图书馆学、文献学、信息学等各类专业技能知识的专业人才, 为广大读者提供快捷、实用、专业的情报信息, 满足和服务于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 提高高校图书馆全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形势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人工传递信息时代, 管理人员在收集情报信息的同时, 需要帮助人们挑选、研究、分析、评价信息, 通过网络等一些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法, 快速地提供给读者, 满足读者的需要。所以, 需要管理人员具有现代的专业知识、先进的科技手段、超前的信息意识、科学的管理方法, 适应社会需求和读者需要。

综上所述, 高校图书馆的情信息报工作, 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关系到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价值。要主动掌握了解本校读者群体的需求变化, 并适时掌握相关企业专业信息需求,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本校图书馆藏书丰厚、信息量大的优势, 将内部无偿情报信息服务和外部有偿情报信息服务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断拓宽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工作服务渠道, 才会使高校图书馆的情报信息工作具有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佩、崔培英:《网络环境下的现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2008年。

[2]王桂平:《浅议数字图书馆的馆员队伍建设》,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

[3]徐云:《论提高图书馆人才的整体素质》, 《图书馆工作》, 1998年。

[4]任瑞:《信息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 2000年。

[5]方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图书馆论坛》, 2002-22。

维稳情报信息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科技;情报信息工作;创新;发展思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需要我们必须判断科技发展态势,找准发展方向。新时期新环境下,必须大胆尝试,推动信息服务创新发展。①转变服务理念。适应环境和需求的变化,实现“三个转变”,即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面对面服务向网络服务转变,从共性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②深化服务内容。在搞好传统信息服务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信息资源的知识提炼,形成专题综述、述评等深层次信息产品,创造具有独特价值的增值知识产品。

1.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发展方向及改革趋势

科技情报信息管理机构实质是运用现代的管理思想组织和结构、方式、方法、制定规范,实现对科技情报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引进和使用信息技术,以实现用户服务功能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实现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有序协调发展的目标。根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信息资源已被列入世界4大资源之一,为此建议在原国家、省、市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成立科技情报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分别负责国家、省、市的科技信息资源规划与建设,重点以数字化建设为主,同时承担科技系统的电子政务建设和科技数据库建设,明确科技情报信息工作在社会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设立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专项经费,完善服务性收费项目,形成管理有序,组织得力,上下互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国家和省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所可承担科研学术研究方面领头羊,中小城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可承上启下,市科技信息资源管理职能和国家和省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接业务,这样改变了地市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群羊无首的局面,这样可以促进地市科技情报机构良性发展。中小城市科技情报信息机构,在指导当地科技信息工作开展,为地方领导决策、科研院所、企业及乡村开展科技信息服务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是创新发展科技情报信息事业中不可为低估的力量。

2.深化服务内容,综合运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是当前及以后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手段

20世纪中叶以来,因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甚至改变了传统的发展轨迹,这种影响毫无疑问地发生在科技情报信息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使传统的科技情报信息机构面临巨大挑战。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在,呈现出专业化、个性化、社会化、网络化、集群化、广泛化的趋势,网络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和来源。所以在需求方式发生变化的渐进过程中,应重视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网络环境建设,缩短供、需差距,已是迫在眉睫必然。

科技情报机构要在新时期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科技情报信息工作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面对当前科技信息研究与服务工作的新形势 ,我认为当前地市科技情报信息机构要不失时机,加快与国家省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对接,为地方引进科技资源,并加快地方科技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建设 ,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作用,为领导决策和本地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

从信息网络技术的新近发展来看,可以肯定地说互联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将彻底改变科技情报信息研究和服务的传统方式。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服务知识化将成为必然。能否及时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是科技情报信息机构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

服务需求的挑战。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不仅使信息数量剧增,而且也使信息资源社会化。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不断拓宽,方式更加便捷。过去那种提供资源查找和指示服务的初级智力活动将被技术系统逐步取代,用户的个性化和高端化需求则更多地表现为要求提供能够解决方案和决策参考方案的知识型服务,这客观上要求科技情报信息机构必须改变服务理念,既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面对面服务向网络服务转变,从共性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3.加强信息基础设备建设,为科技情报创新发展创造条件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发展的物质基础。虽然,我国加速了社会信息化进程 ,在网络、通讯等基础条件建设和信息开发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国民信息意识逐渐增强。如银行交通、卫生等行业各部门已普遍建成了办公自动化。要实现创新服务,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就必须加强各地市的科技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设备配置,增加网络设施建设经费。科技情报信息机构也要主动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到各界的支持,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加快装备一批高新技术设备,切实提高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创新能力。

4.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区域创新提供可靠保障

互联网已经是这个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几乎影响了全球的所有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物质世界正在加速融合,在这种融合中几乎任何系统都可通过数字来量化和互联,通过分析,人们可以作出更加智慧的判断和处理。

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包括工业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的信息服务平台。①网站建设。建立科技系统门户网站,发布相关信息,搭建起各机构相互沟通的桥梁;②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网上申报系统。建立以全程动态交互为特色的在线申报系统,实现科技项目的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提高申报、审批效率,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③辅助办公系统。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工具,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和业务流转的网络化,真正做到科技情报信息机构人员上班的同时,也是为客户服务的开始。④加快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产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并没有在生产上得到应用,不仅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而且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就是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促进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对接的桥梁,为双方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信息。实现研究成果的信息检索与交互,提高科技成果与企业转化的成功率。

总之,要进一步深入科技情报管理体制改革,走出传统的管理服务方式,根据各地实际,调整业务结构,开展创新服务。我们处于一个挑战的时代,也是创新的时代,要想使科技情报信息工作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强抓发展机遇,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增强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决策支持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协同工作能力、集成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科]

【参考文献】

[1]邓楠.创新科技信息事业,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服务[R].科技部网站.

[2]黄彦斌.总结过去,放眼未来,紧密围绕建设创新型内蒙古而努力推进科技信息事业的发展[DB/OL].中国科技信息网.

[3]杨海然,辛建之.加强欠发达地区的科技情报研究工作[DB/OL].中国科技信息网.

官墩乡维稳工作信息预警制度 篇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宿迁市维护社会稳定情报信息工作规定》,认真做好维护社会稳定情报信息的搜集、研判和反馈工作,提升维稳工作预警能力,特制定不制度。

一、乡信访办公室是全乡维稳信息搜集与报送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各村、各部门上报的维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汇总上报与向下反馈工作。

二、各村、各部门、乡直各单位要在村组和各基层单位中物色有价值的专(兼)职信息员、建立全面覆盖、反映灵敏、联动及时的维稳信息预警网络,真正做到未动先知、信息灵通、掌握主动、控制有力。

三、各村、各部门、乡直各单位要围绕可能到县以上上访的重点人头,可能引发大规模集访的热点问题,可能导致机体事件的突出矛盾,可能引起连锁反映的焦点事项等问题,切实加强苗头性、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维稳信息的搜集整理。

四、各村、各部门、乡直各单位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专门负责维稳信息工作,对搜集的信息要认真组织研制,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纠纷,并将有关情况以书面形式向乡信访办公室报告。

五、各村、各部门、乡直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维稳信息值班制度,确保重要信息及时处理和快速传递。

六、对事态紧急或已经发生上(集)访事件的维稳信息,特别是可能发生的赴省以上集体上访或赴京个人上访群体性事件,向责任单位发送红色预警通知,对可能发生赴市集体上访或个人赴省上访的向责任单位发送黄色预警通知,发现不稳定因素或上访苗头向责任单位发送蓝色预警要及时通过电话报告乡党政办公室,同事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防止事态扩大。

维稳情报信息工作总结 篇5

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民意平台,其影响、作用和效果越来越被各级党委政府部门所重视。及时收集和研究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对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根据省、市局的发文要求,走访了区委办、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信息中心及公安等部门,就如何加强涉税网络舆情信息处置维稳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思考和建议呈领导参阅。

一、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处置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和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多样、复杂,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网络舆情热点层出不穷,涉及的地域、内容也非常广泛。无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无论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是各种政治观点和社会思潮;无论是网民对政府重要部署、重大决策、突发事件的思想反映,还是关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舆论动向,一经网络传播,就会立即引起网民关注,形成网络舆情热点。如2007年4月发生的零陵珠山事件、2010年4月发生的双牌政协委员“发言门”事件、2010年6月1日发生的零陵区法院枪杀事件等,都在网络媒体上引起了网民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网络几乎形成了一个言论的“自由市场”。做好网络舆情信息搜集处理工作,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监测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化解与疏导,减少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税收发展环境等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政府部门处理网络舆情信息的方式

目前地方政府网络舆情信息搜集主要由各县(区)委办的信息科负责,信息科人员每天上午从各网站和论坛搜集涉及当地的网络舆情信息。搜集的主要内容包括:网民对境内外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反映;网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反映;网上舆情动向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各网站和论坛有关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重要舆论报道和网友发帖。政府办信息中心、宣传部、公安局网监部门、信访局均有所涉猎。目前,他们处理网上舆情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网监部门屏蔽“封禁”。直接将信息内容甚至涉及到的所有关键词全部屏蔽。此方法是最直接、最快速消除不良影响的一种方式,直接断掉了网民获取不良信息的渠道,但也截断了网民对真实情况的知情权,容易引起网民的对立情绪。二是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主动跟相关网络媒体联系,跟进正面报道或解释。此方式较常见用于处理重要媒体的网上舆情信息,适合于一些在工作中忽视失误,被网上曝光,但在后续工作中能及时补救的一些民生信息,不适用于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三是跟帖纠正舆论导向。通过工作人员以网友的形式,隐蔽跟帖进行大量的正面报道,支持官方的行动及做法,使负面信息得不到广大网友的信任,此方法可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舆论导向,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四是消极处理自然淡化。网络舆情热点信息经过一段时间最终淡化或消逝,逢新的事件出现并产生新的刺激,绝大多数网民就会自动转向新的目标,原来的热点舆情便慢慢冷却,最终沉寂下来。

三、做好涉税网络舆情信息处置的建议

(一)建立国税内部网络舆情阵地。当前国税网站是为民服务的新途径、新手段、新窗口,要紧跟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构筑新时期国税网络舆情的主流阵地,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要按照“公开透明,廉洁高效”要求,大力加强国税网站建设,把国税网站真正办成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国税工作公信力、影响力的有效载体,以公开促民主、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公信。要围绕广大群众特别是执法与服务对象的“爱、恨、忧、思、盼”,定期组织群众与相关部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国税网设立“热点反映”专栏和“零距离信箱”、“税情民意工作室”以及开展党群干群“情感沟通日”活动等新形式,方便群众反馈意见和建议。

(二)建立正确的舆情信息导向。要积极主动地收集舆情信息,及时发现税收工作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科学引导社会舆论。对于网络舆情信息反映的问题,要迅速组织人员调查了解事实真相,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与当事人当面交流、网络跟帖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和媒体公布事实真相,充分做好网络舆情稳控工作;通过系统内部网站和当地主流媒体网站信息发布、在线访谈、网络评论、举行新闻发言人发布会等方式,抓住事初、事中、事后等关键节点舆情走向,及时抢占网络舆情处置主动权。

(三)建立舆情信息反馈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建立舆情信息档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要求,进行梳理后及时归口给各分管领导进行处理。对重要社会舆情信息要进行长期跟踪分析研究,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要善于运用信函、公示栏、新闻媒体等多种载体,宣传群众关心的各项税收政策法规,及时反馈、报告舆情信息调处情况,将对网上舆情信息的处理意见和处理理由反馈给群众,尽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四)建立舆情信息分析制度。对纷杂多变的网络舆情信息不进行深入分析,就不可能抓住舆情信息的本质。分析舆情信息要重点突出“三性”:一是要注意层次性。舆情信息是民意的反映,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不相同。二是要关注利益性。舆情信息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它包括民众的直接物质利益,也包括民众的精神利益。三是要突出政治性。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所包涵的内在的政治倾向。要重点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要动态情况、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收集与分析,以及时掌握系统内外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群众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

(五)建立网上舆情信息调研机制。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围绕重点,关注热点,解决难点,深入开展舆情信息调研,做到选题要“精”,调查要“深”,研究要“细”。凡重大税收工作决策前,必须进行深入实地的舆情调查。决策后要跟踪调研,根据实施效果的好坏和情况的变化,对决策进行完善和调整。要把舆情信息调研成果的转化率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第一指标,防止决策失误引发舆情信访。

(六)建立网上舆情信息共享机制。建议由分管信访工作的局领导牵头,加强与区委办、政府办、宣传部、公安局网监部门以及信访局的横向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使互相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网络舆情信息互通共享平台,强化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联系,及时掌握和处置涉税网络舆情信息,制止歪曲事实报道和“封禁”反动性的涉税报道。

(七)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建议由办公室、人事科、教育科、监察室、信息中心配备专(兼)职网络舆情信息员,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人员开展一次业务培训,就“什么是网络舆情信息”、“怎样收集网络舆情信息”、“如何处置网络舆情信息”等问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每天对当地主要网站、论坛贴吧等进行不间断搜索监控。通过建立网上舆情信息处理队伍,定期分析网上舆论动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舆情信息处置方案,明确舆情信息处置的方法和工作要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科学引导舆论,为领导科学决策和参考提供有力的保障。对于一些需处理的涉税网络舆情信息,除及时报送相关领导,按领导批示处理外,专(兼)职网络舆情信息员要第一时间尽可能地引用群众语言和原汁原味、生动鲜活的网络语言进行正面跟帖,及时纠正舆论导向。

维稳情报信息工作总结 篇6

伍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

一、工作职责

(一)负责调查研究、搜集信息、掌握情况、排查不稳定因素,全面分析辖区的维稳工作形势和社会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介入、调解、处置,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并定期上报各类矛盾纠纷及调解化解情况。

(二)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各类不稳定因素,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及维稳相关部门反映敌社情动态以及有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的各类纠纷和苗头性问题。统一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解决好辖区内的突出治安问题和重大疑难纠纷,做好教育疏导工作,维护本辖区社会安定稳定。

(三)组织和参与协调处理辖区内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认真研究相关措施对策,加强舆情引导,指导和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妥善处置。

(四)组织开展社会治安混乱地区、突出治安问题、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参加有关专项整治行动。

(五)向乡党委、政府及政法综治部门反映群众对社会治安管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二、工作制度

(一)定期排查和月例会制度。坚持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每月安排一次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并做好工作记录。每逢重大节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都要提前组织各村调解组织和维稳工作信息员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专项大排查。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将维稳工作信息员日常排查收集到的矛盾纠纷信息整理后报乡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汇总,及时掌握化解不稳定因素。

(二)联席会议制度。由乡维稳工作队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所有村干部参加的联席会议,对一些重大疑难和牵涉面广的复杂矛盾纠纷以及重大矛盾纠纷、信访案件进行研究协调,明确牵头领导,指定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责任人,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调处化解工作。

(三)维稳信息4A级管理制度。对维稳工作信息员收集和报送的维稳信息实行4A级管理制度。

A级(存在不稳定隐患、涉及人数少、矛盾较为缓和的信息),每5天向村及派出所报告。

2A级(有群体性事件苗头、矛盾在短期内不可能激化、通过做工作可以缓解的信息),每2天向村及派出所报告。

3A级(群体性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通过做工作已无法缓和矛盾的信息),必须在发生3小时内向村及派出所报告。

维稳情报信息工作总结 篇7

1.1 情报研究的定义

情报研究在我国通常被称为信息分析或情报调研, 是指针对特定的领域和主题, 根据用户需求或受用户委托, 确定研究课题, 制定研究计划, 通过相关文献调查和实情调查来收集数据, 并加以整理、分析和研究, 最终根据用户的需要整理出分析研究结果或报告的全过程[1]。情报研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文献研究模式, 外延到对非文献型情报的研究。其研究内容不再局限于科学技术领域的情报, 同时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情报;研究的时间跨度不仅限于现在和过去, 也面向未来;研究的目的则外延到找出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与外在的联系及其客观规律, 进一步提出供决策者参考的方案。

1.2 情报研究的工作流程

情报研究由信息收集和信息分析两部分构成, 基本流程包括课题选择、情报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与预测、成果表达五个基本步骤[2], 如图1。

2 情报研究存在的问题的案例分析及应对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和情报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 情报业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 但是仍有某些方面的发展不尽人意。滞后的统计信息, 反映不了当今的总体发展情况, 下面仅举几个使用滞后统计数据的实例:

2.1 我国政府情报研究存在的问题

案例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进程中, 我们的社会也遭遇到了种种屡屡搞不定的顽疾。近几年来, 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闹的沸沸扬扬, 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到“瘦肉精”, 又从“地沟油”、“染色馒头”到“毒花椒”……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商品贵, 粮食农作物动辄被炒, 造假者和骗子横行于世等等。这种种与民息息相关的安全问题, 固然有食品生产者泯灭良知、唯利是图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各级部门监管的缺失, 信息情报的失灵。

当然面对这种席卷而来的食品安全大风暴, 地方政府已经足够重视, 将信息反馈给决策层, 最高决策层也已做出批示, 国务院还成立了专门小组;执行力度也空前加强, 出事官员要问责, 新食品安全法要出台, 对造假者骗子严惩不贷;科普教育方面也有新规定, 国务院已明确要求食品界的核心从业人员每年定期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

这种强力措施固然将事情向恶势发展的趋势遏制住, 也稳定了人心,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健全的日常机制跟进, 防患于未然, 而不是等到事态发展恶化了才向上级政府汇报, 等高层领导来几场疾风暴雨式的综合整治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的。而想要做好这些的前提必然是情报工作人员大量从市场、社会上收集掌握情报、实物、数据等, 把它提炼成可靠的情报源, 总结规律, 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建议, 及时反馈给相关领导, 以便辅助领导做出正确有效的治理决策, 防止信息情报的决策成果滞后于事态的发展, 最终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 我国企业情报研究存在的问题

案例2:

2011年5月27日, 淄博市交通运输局委任移动公司给市民下的短信通知:因淄博火车站周边汽车站已搬迁, 长途客车迁至淄博客运中心始发 (陶瓷科技城对过) , 市内公交车迁至公交东站始发 (张店贾庄西侧) 。从这个案例中仅以最具代表性的百度地图和谷歌地图进行比较分析:

在百度地图和谷歌地图上, 我们调查“淄博汽车总站”, 截止搜索日2011年7月31日, 淄博汽车总站的位置与此之前的标注没有改变, 也就是说淄博车站的搬迁这一重要情报历时俩月时间还未被办事处搜集整理, 或者办事处已经搜集整理了这些数据信息,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其处理信息至今未以成果的形式传达给用户。

案例3:

还是以张店交通路线为例:山东理工大学东西方向上正好处于西八路与西十路之间, 以东门和西门出口处分别是西八路和西十路为标志, 而西九路在西八与西十路之间, 正好位于理工大学中间位置, 但是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建成, 该路于2010年下半年建成通车, 命名为“重庆路”, 此时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主干路交通网络, 现在我们分别从百度上和谷歌上搜索“张店区西九路”会得到如下结果:

百度上只在某小路段上 (昌国西路以南) 标注了西九路, 而余下的大段 (人民路以北主要路段) 却未进行标注;谷歌上则至今尚未出现西九路的字样。也就是说这一重要信息也并未以成果的形式传递到网上, 不能为广大用户服务。

总体上来说, 对百度地图和谷歌地图二者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其相似之处是对于长途汽车总站及市内公交车搬迁这一重要信息都没有及时地反馈给大众, 对于有些主干线道路修建也未能及时有效准确地提供给广大用户。这些只能作为一个代表, 仔细查找就会发现还有好多的地方标注与现实不符, 未能及时准确地将信息传达给用户。但是二者都有各自的可取之处:从交通线路考虑, 后者比前者更清晰直观, 看上去简洁明了, 精确度较高;从道路沿途的标志性建筑物以及交通标志考虑, 前者则要比后者更详细更精确。

2.3 针对情报滞后的几点应对策略

1) 培养情报专业人才。信息时代下, 我国情报专业人才极其匮乏, 形势不容乐观。这就对情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要求, 培养大批既要掌握基本的图书情报理论和技术, 又要掌握信息技术、具有管理知识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情报人员[3],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情报队伍;

2) 增强信息时效性和主动性。在这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 信息更替速度快, 周期短是其显著特征, 这就要求情报人员在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与预测、成果表达过程中不断创新, 缩短情报研究周期, 进一步加快节奏, 紧跟时代步伐;在信息时代, 情报研究还要转变观念,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即由传统被动的信息服务向主动的信息服务转变, 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服务;

3) 提高信息流通性和共享性。传统的信息资源建设的弊端在于孤立分散的信息多, 交流共享的信息少;静止状态的信息多, 动态反馈的信息少。若情报研究工作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科学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 实现信息流通和共享, 必将更大程度地发展情报业, 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4) 创新并完善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还不完善成熟, 市场的发育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 协调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各种权利和利益关系, 深化行政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当务之急是政府面向社会和企业的职应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 由管理向服务职能转变, 要树立高效、透明、公平的公共服务理念[4];

5) 提高机构应用力和竞争力。情报人员广泛搜集各种情报, 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将这些信息引入到情报研究工作当中, 提升原有情报研究工作的管理水平, 提高情报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应用能力, 挖掘与共享专家们的经验和智慧, 形成有利于情报研究工作发展的组织环境, 最终实现提升情报研究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3 结束语

在这个信息时代,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高速发展为情报研究工作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用户对情报的需求与日俱增, 只有及时的掌握情报, 做出含金量高、有价值的情报研究成果, 才能使政府防患于未然, 才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缩短信息情报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尽可能的减少情报滞后带来的损失和不便, 最大程度的为大众服务。

摘要: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 社会用户的情报需求量越来越大, 与公民息息相关的政府决策以及商务情报信息显得更为重要。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进程中, 仍有某些领域的其情报研究的前进步伐明显滞后于信息现代化的步伐。本文从政府以及企业的角度分析了现代情报研究滞后的案例, 并对其解决途径提出了建议, 以便政府能够及时制定正确的国策, 企业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 利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信息时代,情报研究,信息决策,滞后性

参考文献

[1]凌敏.新形势下情报研究工作及其发展的几个问题[J].冶金信息导刊, 1994 (4) :45-47.

[2]朱海灵.情报研究中的知识集成及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06, 6.

[3]赵宏.论知识管理态势下图书情报专业人才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 4 (4) .

图书情报机构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篇8

关键词: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研究;图书馆;文献情报机构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22-02

信息是人们生活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而提供信息则是图书情报工作的本质。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服务具有传统优势,但在新信息文化社会的影响下,面对新环境、新方法和新技术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各种信息服务机构的激烈竞争,图书情报机构也在持续经历着变革、变化、创新,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化信息服务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本文对信息服务领域已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梳理和归纳。

一、信息服务研究概述

吴超和于晓光利用词频统计分析了信息服务研究的发展特点,指出自1967年开始,信息服务主题论文逐年攀升,并在1990年前后形成研究高潮[1]。

从信息服务文献的词频来统计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基本是以检索技术(retrieval)为主,computer(s)、information retrieval services和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是当时的研究热点,并且这一热点在整个70年代一直持续。自80年代开始,图书馆信息服务进入光盘数据库建设时期,database、online、cd-rom是当时涌现出的热点主题词。光盘数据库的发展使online服务成为热点,online information、online services、online searching、online retrieval以及online bibliographic、online library都是这一时期的主题词。进入90年代,electronic逐渐成为热点主题词,电子信息、电子图书馆、电子图书、电子出版和internet等成为新的热点,借助于internet,电子信息服务迅速发展。90年代中后期digital开始成为热点,关于digital library、digital service的研究越来越多,digital与electronic的研究并存。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文献体现出,20世纪70年代的图书馆服务基本以计算机检索技术和检索系统为重心;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轉入光盘数据库的研究、建设与评估;90年代初至今又因为电子资源、电子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电子信息服务转型;从21世纪开始,数字信息服务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二、信息服务研究内容

国内外对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户信息需求

关于信息需求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6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增多并达到了高峰。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情报科学与技术年度评论》(ARIST,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以信息需求为题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共进行了11次关于“信息需求与使用”的评论。早期的信息需求研究是以信息系统为导向的,认为用户使用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便是所谓的信息需求,而忽视了用户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认知科学的发展为背景,B.C.Brookes等人倡导情报学研究的认知观点,尤其是自1986年Dervin和Nilan发表了研究报告之后,信息需求研究开始对用户的认知加以关注。T.D.Wilson对五十年来信息需求与使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与评价,指出早期的信息需求研究经历了从系统范式向认知范式的变化,从由信息系统的角度定义信息需求发展到以用户认知的角度来研究信息需求。Heidi Julien等对1984-1998年间发表的信息需求与使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内容分析,涉及这些研究室关注认知过程,还是系统设计。[2]

我国关于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用户的类型,信息需求的产生、内容、变化、特点、规律、满足率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

(二)信息服务模式

随着现代化信息环境的变革和社会化软件、网络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图书馆界正在努力建立基于网络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创新型信息服务模式,以较好地解决数字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1)数字参考服务的协作模式

数字参考服务的协作(collaborative)模式是指由多个成员机构联合建立一个分布式的虚拟数字参考服务网络,以解决单个图书馆因各种原因限制而难以解决的咨询问题,从而尽可能满足网络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目前国外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建立协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美国国会图书馆和OCLC联合开发的QuestionPoint,以及美国LSSI公司与图书馆之间的合作都属于这种模式。

(2)学科门户服务的集成模式

学科信息门户包括主题信息门户、专业信息门户、跨学科信息门户、分布信息门户、开放信息门户几种形式。集成化服务模式是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集技术与资源为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元一体化服务模式。国内在此方面主要是高校系统的重要学科资源导航系统,如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材料复合新技术信息门户和交通运输工程信息门户,及中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的图书情报学信息门户。

(3)信息主动推送的个性化模式

nlc202309040231

信息推送服务是基于推送技术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是传统定题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具体应用。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是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或基于用户的学科、偏好、使用习惯等个人特征,通过用户定制、系统推荐和推送功能,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具有针对性、可定制性、主动性和智能性的特点。[3]

(4)综合利用多种媒介的移动服务模式

目前我国图书馆开展的以东信息服务主要有短信服务、WAP网站服务和客户端服务(只有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三种模式,最早的移动信息服务应该是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开通的手机图书馆短信服务[4]。近年来陆续有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开通移动信息服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数十家图书馆开通了移动服务,服务终端从普通手机到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掌上电脑等,图书馆移动服务正逐步普及[5]。

(三)信息服务关键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不断向一体化、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加快各种先进技术与信息服务的融合。

开放链接技术:OpenURL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可互操作的链接服务系统,可将含信息对象的元数据和标识符传送到链接服务器,由其识别具体用户对象后,再将其引向有权访问的资源或服务。应用OpenURL标准,可以实现图书馆内各种类型的学术资源的开放、动态链接,使图书馆内的所有资源整合起来,可以更方便地为读者服务。[6]

OAI技术:OAI-PMH是一种元数据收割协议,采用简单、标准的指令集,从多个数据库提供者中采集元数据到服务提供者,形成集成的元数据仓库,支持用户对这个集成仓库进行统一检索,提供跨库检索服务。[7]

数据挖掘技术:即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主要体现在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支持,对用户需求和来源信息的深层分析上。[8]

智能代理技术:具有高度智能性和自主学习型,可以通过用户行为,主动分析其行为并提取用户个性特征,通过智能化代理服务器为用户搜集最感兴趣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9]

数据推送技术:即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或事件发生的需要,把用户预约范畴的或可能对用户有用的最新数据自动推送给用户。推送技术是面向用户、面向主题的,可以减少信息查询的盲目性,同时能集成自动分类、自动翻译、自动文摘等自动化技术,使“用户找信息”转变为“信息找用户”。[10]

网格技术:利用网格技术,将分布的、自治的、异构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包装成为数字图书馆网格的信息节点,为用户提供一个不分地理位置远近及设备类型一通的统一且简单的资源服务体系,提供用户对资源的使用和全方位的资源共享。[11]

三、信息服務体系的构成

张海政等认为,面向公众素质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构建应包括七个方面:馆际协作机构、各具特色的馆藏体系、协调采购、馆藏文献数字化合作、网上联合编目、网上联合服务以及馆际互借[12]。朱晓琴等认为一个高效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应该由管理组织系统、书目信息系统、文献信息资源系统以及文献信息传递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13]。贺洪明认为文献信息保障机制包括七个方面,即宏观调控管理机制、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文献资源布局保障机制、共建共享机制、建立特色数据库以及人才激励机制[14]。

通过对已有文献和系统的分析,可以明确一个综合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应包含五个方面:用户、信息服务机构和人员、文献信息资源集成系统、集成式网络服务平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用户、信息服务机构和人员是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的行为主体,无论是资源、系统还是服务,都要靠人来完成,因此用户和信息服务人员的自身素质都很重要。

文献信息资源系统包括图书馆的纸本馆藏、数字(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各种全文和文摘、索引数据库、联合目录、导航库等,在不同介质、不同类型资源集成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组织与加工,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

集成式网络服务平台是用户与资源、用户与服务、用户与信息服务人员之间的桥梁,包括技术的集成和系统本身的集成两个方面。技术集成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存储等系统支撑技术的集成,同时还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数据交换、信息检索、信息发布、信息推送、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应用技术的集成。系统本身的集成则是将不同的应用系统连接起来,通过自动化协作方式来共享和利用信息。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权责分配、收费机制、评估机制等,是整个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保障。考虑到系统内各个要素的有效集成,合理的体制和机制可以起到相互制约和耦合的作用,确保最终呈现给用户的是涵盖各种资源、各项服务、稳定可靠、合理有序的图书馆统一门户。

四、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

目前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15]:

(一)政性经费资助的文献服务体系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建立合理的藏书布局为基本起点,通常是建立信息中心,通过行政力量对一个国家、地区或系统的文献资源做出预先的合理安排,目的是减少图书馆之间的重复购置,从整体上达到比较高的文献覆盖率。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学术信息中心(NACSIS,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

(二)商业机构的中介服务型模式

这种模式是商业性中介服务机构以市场化的手段,以租赁和许可证的方式把可用的数据库产品集成起来,开发统一的检索界面,向用户提供有偿的联机检索服务、定题跟踪、电子文献传递和定期信息服务。Dialog检索系统、STN联机系统(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Network-International)都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nlc202309040231

(三)非营利性图书馆协作模式

由各个成员馆共同组成和参与所支撑,常被称作“书目利用共同体”,往往拥有一个图书馆联合目录数据库作为基础,并对其进行统一运营和管理,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馆际互借的信息系统和其它文献检索系统、电子文献传送系统和完善文献传送的物流系统。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OhioLINK等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也在进行了一些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文献信息服务共建共享实践。比较有影响的全国性信息服务体系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国家科技文献资源网络服务系统NSTL等,地区性信息服务体系如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北京中关村地区文献信息系统等。

网络时代,全球信息量呈指数增长,给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信息交流的互动,使得人们更乐于到网络世界中获取信息,信息资源搜索的高速与自由,打破了信息检索被少数人垄断的状况。新世纪的文献信息服务将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基础。随着文献载体非纸化,记录电子化、传输网络化发展,文献不再局限于静态的文本,而是兼具声、形、色、味、动画于一体,并可通过超链接和多媒体技术形成一种全新的结构。在这种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服务经济的兴起、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各方面竞争的加剧,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服务从内容、形式和手段上都产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增值服务和知识服务成为了新的聚焦点和增长点。但无论如何变化,以个性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最感兴趣的信息仍是信息服务的本质所在,也是图书情报机构进行信息服务研究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吴超,于晓光.国外信息服务研究热点分析[J].情报科学,2007(4):530-533.

[2]馮花朴.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5(2):40-44.

[3]杨含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型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8.

[4]刘小景.泛在图书馆理念下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4):72-74.

[5]茆意宏.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35-41.

[6]路莹.开放链接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7):70-72.

[7]陈士吉,张晓林,左文革.基于OAI的农业信息集成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10):21-24.

[8]谭春辉,汪全莉.个性化信息服务于与Web数据挖掘技术的契合[J].情报杂志,2007(8):82-85.

[9]李伟超,牛改芳.智能代理技术分析及应用[J].情报杂志,2003(6):29-33.

[10]张聿坤.信息推送技术在图书情报机构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11]吴建西.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J].现代情报,2006(5):99-103.

[12]张海政,阚华,王建涛.面向公众素质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5(8):58-62.

[13]朱晓琴,员立亭,郭锦芳.省级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09(9):1318-1321,1327.

[14]贺洪明.论西部贫困地区文献信息保障机制的建立[J].情报资料工作,2005(2):71-73.

[15]郑德俊.基于网络的信息合作——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作者简介:热夏提·买买提明,男,1963.3--现任新疆财经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馆员。1985年新疆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4年本科)主要负责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自动化网络建设及现代技术应用等工作,发表相关论文数篇。

上一篇:海关总署历任领导下一篇:成熟——另类的青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