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预防护理(推荐15篇)
1、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要有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4、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应尽量在正规的市场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外出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2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6、不要轻视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疫情资料
疫情资料来自龙岗区人民医院传染病报告统计和龙岗区疾病控制中心监测系统。2007年5月28日—2007年6月15日,龙岗区某工厂发生一起流感暴发流行,339例员工出现发热、咽痛、流鼻涕和打喷嚏等症状,经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A型流行性感冒。
1.2 调查方法
采用深圳市疾病控制中心统一制定的“流行性感冒个案调查表”,由专业人员对发病者进行当面询问,填写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疫苗接种情况、流行病学调查等。
调查对象及样本的选择:病例由厂社康医生就诊现场选择,样本以车间为单位提取,采样检测:执行SLCDC-CX 22采样程序。
1.3 资料
使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4 病原学检测
检测方法:应用RT-PCR。
2 结果
2.1 概况
该工厂共有员工2.7万人,80.0%~90.0%为劳务工,约1.2万人居住在厂区宿舍,其余在厂区周围租房。厂宿舍为楼房,每宿舍面积约20 m2,居住6~8人,厂房比较密集,通风较差,宿舍环境一般,员工食堂一间为集体就餐,厂内设社康中心,有专职医务人员10余人。
2.2 流行病学调查
2.2.1 时间:
厂社康中心护理站为患者输液时,发现自2007年5月28日起就诊病人比平时增多,大部分为上呼吸道感染,立即报告门诊医生,5月30日统计发现,发热38℃以上病人达多人,同时伴有咽痛、头痛、四肢肌肉酸痛、打喷嚏和流涕等疑似流感症状。2007年5月28日—2007年6月15日,工厂2.7万员工中发生流感339例,患病率为1.3%。
2.2.2 区域分布:
病例较分散,全厂每个车间均有病人。
2.2.3 职业分布:
管理人员21例,占6.2%;普通员工318例,占93.8%。
2.2.4 年龄和性别分布:
在339例流感病人中,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39岁;男性41例,占12.1%,女性298例,占87.9%。由于工厂人群的特殊性,病人均为青壮年。
2.2.5 临床症状:
所有病例均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37.9℃1例,占0.3%;38~38.9℃194例,占57.2%;39-39.9℃133例,占39.2%;40℃以上11例,占3.2%。其他临床症状详见表1。
2.3 实验室结果
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月30日、6月1日采样本(鼻咽拭子)27例,检出阳性15例,均为A型流感病毒。
2.4 流行因素分析
2.4.1 疫情报告:
调查发现2007年5月27日,已有工人出现发烧、头痛和流涕等症状,到厂社康中心就诊,按“感冒”治疗,由于厂医未能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对病人未能尽早隔离,从而早造成大范围流行。
2.4.2 流感疫苗接种史与接触史:
因发病例数较多,调查难以发现首例病人。经调查约86.9%发病者与同车间或同宿舍患者有过接触史。在39例患者中,除1例于5月27日接种过流感疫苗,其余均未接种流感疫苗。
2.4.3 患病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是正值流感发病季节,流感病毒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流行面广,造成报告病例数增加;二是通过广泛宣传,员工就诊意识提高,就诊人数增加;三是因经济困难等因素,部分工人担心患病休息会影响收入,不及时就诊,随着相关防控措施的展开,特别是晨检制度的落实,疑似病例及时检出,并隔离治疗,使就诊率上升;四是厂区领导高度重视,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预防保健科加强了监督检查,有力地促进了疫情监测工作。
3 讨论
3.1 预防控制
3.1.1 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制度:
改变工厂以前只重视生产,不注意传染病预防的落后管理方式。成立了以厂领导为责任人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完善了传染病防治制度,特别是晨检制度,设立预警机制。同时应逐步建立传染病应急保障资金制度,确保人员、物资和措施的三落实[1],最大限度地消除流感暴发流行造成的危害。
3.1.2 建立免疫防护屏障:
流感疫苗的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最有效的措施,流行季节前接种,可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减轻症状[2]。但由于经济收入等因素,流感疫苗接种在劳务工人群中不容易推广。板蓝根等中药制剂经过临床反复使用,对流感等病毒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流行季节前使用,可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易感人群,降低发病率。
3.1.3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教工作:
由于知识匮乏、传统观念、生活习俗和经济困难等因素,部分劳务工健康意识比较薄弱,存在患病不主动就诊的不良习惯。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折页和电视等形式,向员工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养成勤洗手、勤通风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身防护能力。
3.1.4稳定社区专业医疗护理队伍:
加强对社区医护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及时更新知识,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强化传染病预警意识及报告意识,全面提高社区医护人员对各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3.2 护理干预
3.2.1 饮食指导:
由于流感患者因发热、咽痛和头痛等症状,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减退,早期给予流质、半流质营养丰富、易消化少刺激食物,尽量增加进食。平时戒烟,少喝酒,合理膳食,注意补充水分及水果、蔬菜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增强抗病能力。
3.2.2 心理指导:
为防止流感疫情蔓延,对流感患者采取集中隔离治疗。患者离开工作岗位和家人后,出现人际隔离和信息隔离[3],同时由于疾病产生不适、环境改变及患病减少工资收入等因素,部分患者产生孤独、焦躁等心理反应,不配合治疗。护士在充分尊重、体谅及理解病人的基础上,主动与其沟通,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营造愉快和谐的治疗环境,及时消除不良情绪,使其安全度过隔离期,早日康复。
3.2.3 病情观察:
由于流感可引起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率明显增高等特点[4]。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应定时为患者测量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严格交接班制度,详细观察病情进展及转归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2.4 消毒防护:
患者用物、分泌物、呕吐物及污染物按规定用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置,患者治愈解除隔离后,及时做好终末消毒。隔离病房和周围环境及重点防护区域定期喷洒消毒剂进行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3.2.5 其他干预措施:
加强对厂区传染病防控的监督检查,促进社区传染病工作规范开展。工厂由于人员密集、流水线作用和集体食堂等原因,是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点场所。建议:一是督导各项制度和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督导次数,联合厂区预先做好宣传、预防等措施。停止集体活动及聚会,对宿舍、食堂和车间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二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工人自我防护能力。如:平时勤锻炼,生活规律,营养均衡。发病季节少去公共场所,不与传染病人接触,保持环境整洁,经常开窗通风,可以减少疾病发生;三是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实行电脑信息化管理,对患病情况及时登记更新,一旦发现疫情便于排查,及早进行干预。认真做好各项消毒、隔离控制措施,及时消除传染病流行隐患,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参考文献
[1]张晓宇.兰州市2003—2007年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7):50-51.
[2]刘艳芳,齐顺祥,高惠敏,等.河北省2001—2005年连续性感冒监测[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5):485-487.
[3]王玉林,肖水源,李凌江.住院患者对医院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的期望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4):407-409.
流感的元凶是病毒,是比小虫更原始的生命,其本质是由两种物质:蛋白质与核酸,也可统称核蛋白体。从分子结构形式来看都属两性物质,在酸碱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其分子结构的形式也会发生变化。经常为病毒分类命名的符号H、N代表两种蛋白质,H—血细胞凝集素(有16个亚基);N—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基)。二者H、N各亚基组合的不同,也就出现各种不同流感病毒类型,毒性,传播速度、危害对象和程度也就不同。
但是不管其组合花样如何,其本质都脱离不了蛋白质(体)。恩格斯曾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病毒的生命特征也是由蛋白质的形式来表现的。笔者认为,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而决定蛋白质存在形式的是酸碱变化。病毒作为典型的核蛋白体,肯定会受到酸碱环境的影响。
数据表明,SARS病毒培养基的酸碱条件是pH7.2,而正常人体的体质应为弱碱性,即pH7.35~7.45,这一酸碱度是人体真核细胞生存的最佳条件,而不适合原核细胞病毒生存。在弱碱体质情况下,人体内基因表达顺畅,蛋白质合成迅速,抗体、生物酶催化剂、内分泌激素都能充足生成,可以将人的生命活力、酶活力、抗病力、免疫力提升到最佳状态。而当出现酸性体质时,人就很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
在发生流感期间,健康人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加强户外锻炼增强体质;保证良好的休息睡眠;注意冷暖,不要受凉;注意室内外空气流通等,这都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这里要着重强调的一点是,流感极易传播,传统预防作用实际上很有限。因此,接种疫苗是当今防止流感发生和流行的最有效措施。接种疫苗注意事项疫苗安全性和效果:目前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为灭活疫苗中的一种,大多为进口的裂解疫苗(如防感灵)。此疫苗在国外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证明其安全性好。
接种时机:流感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需2-3周的时间,且抗体维持时间短(有效保护期为6个月至1年),故需每年接种,并安排在流行季节之前接种。杭州地区流感流行季节一般为冬春季,因此目前正是接种流感疫苗的良好时机。
接种对象:适于接种者为流感的易感人群,如6个月龄以上的小儿、青少年,尤其是老人、慢性病患者(如慢性心、肺、支气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以及由于职业和个人原因希望减少感染流感的人群。
下列情况不能注射:急性感染、发热及慢性病活动期应推迟接种,吃鸡蛋过敏者禁用。
预防流感等春季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9种方法:
1.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不随地吐痰,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及被褥;保持教室、居室内空气流通。
2.应对呼吸道传染病,最简单的有效的方法就是适时充分地开窗通风换气,这胜过任何空气消毒剂。
3.课间到教室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4.保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抵抗力相当重要。
5.合理安排好作息,生活有规律;衣、食细节要注意。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
6.饮食不宜辛辣、油腻,多饮水,多选择瘦肉、禽蛋、蜂蜜、红枣、新鲜果蔬等;切莫讳疾忌医。
7.有呼吸道病症,应尽快就医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家里发现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可在室内用食醋熏蒸。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患上流感有哪些症状呢?怎样预防?来看下面:
1.轻型流感
起病急、病情较轻,全身症状(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与呼吸道症状(喉咙痛、流鼻涕、咳嗽、鼻塞、流眼泪)均很轻。
2.流感病毒肺炎
24小时内病情迅速加重,表现为高热、乏力、烦躁、剧咳、呼吸困难、发绀,咳有血痰,双肺密布湿性罗音和喘鸣,脉快细弱,病死率较高。
此类病人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原有心脏病、慢性肺病患者或妊娠妇女、主要常见于小儿、老人或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者。
3.典型流感
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到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也伴随着眼眼睛干涩、喉咙干燥、轻微的喉咙痛。
除了上述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有时也会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
4.中毒性流感
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
表现为高热不退,血压下降,谵妄(谵妄是一种急性脑病状态,特点是伴有意识和认知功能障碍,在疾病伴发躯体功能紊乱的时候会造成上述情况。)、惊厥、脑膜刺激征等脑炎脑膜炎症状。
5.胃肠型流感
除发热外,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
2~3天即可恢复。
流感病程呈自限性,无并发症的患者通常5~10天可自愈。
但重症感染或引起并发症时则需要住院治疗。
春天天气变化不定,所以我们要积极预防流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
流行性感冒的病因
引起流行性感冒的原因是什么?以下就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介绍: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正粘组液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的RNA病毒,外观形态呈直径80~100nm的球状或长达数千纳米的丝状。
其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
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或小流行。
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目前发现猪也可被感染。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包膜的成分包括膜蛋白(M1,M2)、双层类脂膜和糖蛋白突起。
该类糖蛋白突起包含血凝素(HA)及神经氨酸酶(NA)两种类型,均具有抗原性,并有亚型特异性。
核壳体为薄螺旋丝状,呈螺旋对称,直径9~15nm,包括核蛋白(NP)、三种聚合酶蛋白(PB-1,PB-2,PA)及病毒RNA;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
1、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命名 根据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性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按照HA和NA抗原的不同又将同型病毒分为若干亚型。
亚型划分是根据基因分析和琼脂免疫双扩散的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公布的流感病毒命名原则如下:型别/宿主/分离地点/分离年代/病毒株序号(血凝素亚型和神经氨酸酶亚型)。
例如A/equine/Singapore/3/52(H7/N3),意即:甲型流感病毒/宿主为马/在新加坡分离/时间为1952年3月/亚型为H7N3。
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5个亚型(H1~15),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与人有关的主要有甲1(H1N1)、甲2(H2N2)、甲3(H3N2)和乙型。
2、流感病毒的稳定性 流感病毒在pH6.5~pH7.9间最稳定,对高温抵抗力弱,加热至56℃数分钟后即丧失致病性,100℃ 1min即被灭活,在低温环境下,病毒较为稳定,4℃能存活1个多月,-70℃可存活5个月以上。
流感病毒对干燥、紫外线照射及乙醚、甲醛等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
3、流感病毒的基因组产物
(1)血凝素:H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糖蛋白突起之一,在流感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神经氨酸酶(NA):N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另一类糖蛋白突起。但数量显著少于血凝素。
它可以裂解寡聚多糖与末端神经氨酸残基(即N-乙酰神经氨酸,又名涎酸)之间的结合键。
宿主细胞表面的血凝素受体即含有与寡聚多糖偶联的涎酸,神经氨酸酶对它们所含涎酸的降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病毒生物学意义。
由于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位点在甲、乙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保守性。
因此,研制中的许多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以NA作为药物效应的靶点。
(3)核壳体蛋白(RNP):即与病毒RNA共同构成核壳的病毒结构蛋白,包括核蛋白(NP)及三种聚合酶蛋白(PB-1,PB-2,PA)。
三种聚合酶蛋白均系在宿主胞质内合成,然后再转移到细胞核内。
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所有结构蛋白中,PB-1是同源性最高的一种蛋白,其功能为负责病毒mRNA合成启动后的延伸。
PB-2是依赖于病毒RNA的RNA聚合酶。
其功能为识别和结合由宿主细胞聚合酶Ⅱ转录的帽状结构,可从宿主细胞上切下帽状结构并连接到病毒特异性的mRNA的5端上。
帽状结构是病毒mRNA转录的引物,起始RNA的转录,在转录后的加工过程中,PB-2可能参与切除mRNA 5端帽状结构。
PA在病毒RNA合成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一种激酶或一种解旋蛋白。
(4)膜蛋白(M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结构成分之一,包括M1,M2。
M1含有252个氨基酸,是病毒体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多肽,具有型特异性,是流感病毒分型的主要依据之一。
M1可能在子代病毒装配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对核糖核蛋白颗粒起保护作用。
M2是一种完整的膜蛋白,含有97个氨基酸,仅见于甲型流感病毒。
M2以四聚体形式大量存在于受染宿主细胞表面,而在病毒体中含量很少。
其功能为质子通道作用,用以控制HA合成过程中高尔基体腔内的pH值,以及病毒脱囊过程中囊泡内部的酸化。
4、流感病毒的变异 快速的变异是流感病毒的一大特点。
流感病毒变异主要是由于HA和NA抗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HA。
这是因为机体针对HA产生的抗体是中和性抗体,故流感病毒通过改变HA的抗原特性可有效地实现免疫逃逸。
由于其基因组由多个节段所组成,病毒易于发生变异。
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即引起抗原性漂移。
这种在较小程度上发生的基因变异,每年或每几年均在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中频繁发生。
若两种不同亚型毒株感染细胞,使其基因组发生重组,则可引起抗原性转变,导致新血清型的出现。
HA及NA的各自变异不断组合成新的变异株,当变异使人群中对原有流行株所建立的免疫屏障不再能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时,变异株攻击侵入已充分易感的人群,则引起流感爆发,这是导致流感大流行反复发生的重要原因。
来源:湖北日报2013年04月07日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龙华 实习生 周明清 通讯员 高翔
春季是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流感的多发季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骆名其为您支出八个预防流感的生活小妙招。
1、保持1米距离。当你发现有人要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马上退到1米之外。如果是在电梯或公共汽车上遇到这种情况,可马上转过身去,因为人的眼睛和鼻子是最容易被传染的,必要时戴上口罩。
2、多开窗换气。每天打开窗户来换换新鲜的空气,有助于减少细菌的传播。
3、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对人体的保护可达70%—90%,即使在接种后患上流感,也能减轻其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几率。
4、勤洗手。研究结果表明,感冒病毒在手上能存活70个小时。感冒患者在擤鼻涕、挖鼻孔时会将病毒沾在手上,健康人若与感冒患者握手或在公共场所接触了患者触摸过的物品,手上就会带有感冒病毒。所以勤洗手十分关键。
5、饮食宜清淡。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饮食会降低人体免疫力,饮食过咸,会使唾液分泌及口腔内的溶菌酶减少,并降低干扰素等抗病因子的分泌,使感冒病毒易进入呼吸道黏膜而诱发感冒。
6、精神愉悦。医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精神紧张、忧郁的人,体内抗病毒物质明显减少,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
7、保证充足睡眠。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在实验中发现,同每天睡7.5—8.5个小时的人相比,每天只睡4小时的人,产生的抗体会减少一半。
8、多做运动。每天能积极活动3个小时的人,比活动量少的人患流感的几率低35%。最好每周锻炼3次,快走、爬楼梯或打乒乓球都可以。
流感并不可怕,应正确看待。自己和家人患上流感后,不要惊慌,但也不要自己随便用药,应该及时到医院就医,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1. 不要随意使用安乃近等药物退烧, 否则, 猪常因体温下降过快而突然死亡。体温过高的猪应使用抗生素消炎退热。若使用青、链霉素不见效, 应立即改用病毒灵及磺胺类药物, 如兽用复方新诺明等药以抑制猪流感病毒与猪流感杆菌的繁殖。
2. 有腹泻的猪不要只注射氯霉素、庆大霉素, 而应与安钠咖或氨茶碱等强心剂同用, 也可给猪喂服大蒜或生姜 (都要剁碎用) 。生猪每25千克体重需用大蒜1头, 生姜3~5片, 与煮熟的挂面和汤水同服。病愈后的猪不吃食可用复合维生素B治治疗疗。。
3. 有便秘、寒战的猪应喂1~2次50克左右的花生油或食盐, 以排除肠胃内的积食, 减少积食对胃肠刺激及因消化不良而引起的发烧。
对于这个事件,我觉得还是因为有些医生对于医学基础知识的认识不足,而有关管理人员没有医学知识就乱管理,制订措施,甚至因为恐慌禽流感而给未成年人乱吃药,这是非常危险的。其实,对于预防流感的病毒灵,我们有必要理清几点:
预防流感效果不明显 病毒灵作为流感的预防性用药,效果不明显。据文献记载,病毒灵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 对病毒增殖的各个阶段均有作用, 但对游离病毒颗粒无作用。而在日本,已经确定其对感冒无任何效果而禁产禁销。因此,这种药对流感无效,是日本已经淘汰的药物。
易引起低血糖 病毒灵属于双胍类药物,可以降低血糖,引起低血糖,其不良反应主要还包括口干、多汗、恶心、食欲下降,甚至导致色觉障碍。
未发现中毒报道 目前来看,还没有发现病毒灵有慢性蓄积和中毒的文献,其目前也未发现有该药中毒导致死亡的报道,有关该药与肾积水的关系应该没有明确的关系,至少目前如此。从目前来看,未发现有病毒灵引起的心肌损伤和肾积水的报道,但没有报道,并不意味着就不可能。例如,与其同属胍类的二甲双胍就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必须关注。
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小孩儿和老人是最容易受感染的人群,这两类人群的抵抗力比较低,就很容易早到流感病毒的入侵,那么做好预防流感工作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老年人预防流感要注意以下几点:起居规律;注意天气变化,随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饮食营养丰富,多饮白开水;加强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在流感高发期,尽量少去拥挤的公众场所等等。此外,专家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主要和有效的方法。人们可到当地医院预防保健科或防疫站注射当年的流感疫苗。
专家认为,老年人打流感疫苗至少有三大理由:
一、减少老年人超额死亡人数。冬季是老年人疾病爆发和住院的高峰期。一般冬季老年人的发病死亡人数也大大高于其他三季,其中流感是导致这些超额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有针对性的接种流感疫苗已成为许多国家老年人的共识。
二、保护个体,抵制传播。专家指出,当流感疫苗接种率达到75%以上时,才能基本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在我国目前这一目标远远没有达到。有研究报告显示,每接种270名老人可以减少1名老人因流感造成的超额死亡。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从我做起”。
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墨西哥和美国等地先后发生甲型h1n1流感,这是一种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与其他流感症状类似,如发热、咳嗽、咽喉痛、食欲不振、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乏力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现象。这种新型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截止17日17时,全世界一共有30个国家或地区报告有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病例,确诊病例超过8500人,死亡人数74人。我国山东、四川和北京均已发现这类病例的患者,目前甲型h1n1流感仍有全球蔓延趋势。
春夏交替的时间,人们的饮食量和睡眠时间都比其他季节少,人体水分也比其他季节失去得多,身体抗病能力减弱,传染病在这个季节更容易传播。
不过同学们也不必害怕,传染病虽然可怕,但也可以预防,可以治疗。为保障同学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远离传染病,我们向全体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保持个人良好卫生,勤洗手洗脸,换洗衣服。不随地吐痰,教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避免细菌滋生。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作息规律。结合自身情况,加强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自身免疫力。
(三)注意饮食,无论天气多热,一日三餐要正常。平时多喝水,多吃蔬菜瓜果,维持身体营养平衡,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
(四)在学校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报告老师,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病情加重。尽量少与外来特别是来自病区的人员接触。要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地方。
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等等所交织的密切的关系当中。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让我们时刻将预防记在心间,将行动落到实处。共同筑起生命的安全长城,让生命傲然挺立,共享美好明天!
吸附粉尘令室内空气清新
产品名称:海尔除甲醛空调
(产品型号:KFR-35GW/01QAF22)
这款海尔除甲醛空调特有RCD催化分解技术,可将空气中甲醛污染物催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而迅速有效的去除室内甲醛。
海尔除甲醛空调不仅仅在制冷制热下使用,即使在送风状态下亦可独立使用。除此之外,海尔除甲醛空调还拥有离子净化技术,可以通过离子发生器向空气中释放大量带电离子,可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及过敏颗粒,并中和活性氧,令室内空气时刻清新。
在多种健康功能之后,海尔除甲醛空调还有一项更加人性化的功能就是“润肤”,不用加水,它便可以电离空气中的水汽,形成纳米水离子,令肌肤时刻享受滋润SPA。
抑菌铜有效杀灭细菌
产品名称:志高抑菌铜Cu+变频空调
(产品型号:KFR-25GW/ABP71+1A)
志高抑菌铜空调采用的是180°正弦波技术,开机以超高频率运行,快速达到最大输出冷量,制冷快速,让您回家即能享受清凉的乐趣;当室内温度达到所设温度,空调以最低频率运行,温度波动小,不必担心空调忽冷忽热造成感冒了。
据志高介绍,该款新品是世界上首个搭载“抑菌铜”的消费品。铜是获得美国EPA抑菌性注册的世界上最有效的抑菌接触表面材料,一项根据EPA规范进行的实验室测试表明,抑菌铜能在2小时内杀死其表面99.9%以上的细菌,是最有效的接触表面抑菌材料。其它任何材料,例如含银涂层或不锈钢都做不到这一点。同时,该空调还会吸取烟尘,其烟滤净化舱技术在45立方米的房间内对空气中自然菌消亡率达到91.36%,除烟、除尘率在91.36%以上。
三色过滤网去除空气异味
产品名称:LG变频空调
(产品型号:LS-E2517DDR)
LG变频空调LS-E2517DDR选用的是红色面板,一体化设计,面板镜面底纹是各式各样的小图案,酷似游戏“连连看”,让人有种看过之后想点击的冲动。
LS-E2517DDR空调的等离子过滤网采用LG独创的等离子过滤网,利用4800伏的静电压,过滤灰尘、细菌、霉菌、花粉、异味、烟尘、杂质等,预防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空调选用三色过滤网。其中,蓝色VOCs过滤网能有效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涂料的异味(如油漆、家具散发的异味);黑色滤网能有效去除甲醛、减少皮炎、恶心、肺炎的发生;红色滤网可有效去除阴气偏头痛和慢性疲劳的气味。
很久以前科学家们就知道, 流感病毒经常发生突变, 变异频繁, 这种突变可能导致在自然界中出现新的、更加稳定的毒株, 并且认为, 与所有病毒的基因突变一样, 流感病毒的突变也是缓慢蓄积起来的。然而, 有学者通过连续不断的跟踪监测纽约5年中 (1999~2004) 出现的流感病毒发现, 流感病毒的基因变异是非常频繁的。现在已经清楚流感病毒可能同时发生几个基因的突变, 某些毒株很短的时间内就可能发生四个基因的突变, 这种较大的突变将导致病毒生物学特性发生急剧改变, 出现新的、更加复杂的抗原性变异。因此, 流感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并不是我们从前认为的那样缓慢, 而是非常频繁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鉴定出大约100多种流感病毒基因型, 这些禽流感病毒能够有效地在易感细胞内复制, 流感病毒的突变主要是通过基因组内独立的基因上发生, 有时也在不同基因型的毒株之间发生基因重排。
由于流感病毒基因组是分节段的, 并且在复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核苷酸校正功能, 因此经常发生基因突变, H5N1、H7N7和H9N2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就是通过这种机制突然改变生物学特性, 获得突破种间屏障的能力, 导致不同寻常的感染人事件 (人并不是这些病毒的中间宿主) , 并造成严重的临床症状和死亡病例。2008年7月,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供的数据显示, 有385人感染禽流感, 其中243人死亡。除了基因重组是造成流感病毒如此高的变异之外, 种群特异性抗体带来的免疫压力和各种宿主的种属特异性的防御力也是导致流感病毒出现变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禽流感可能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 其中也包括俄罗斯。目前, H5N1亚型高致病禽流感已经在48个国家的家禽中发生, 俄罗斯在2007年发生23次禽流感疫情。根据动物流行病学的趋势分析, 家禽养殖业将继续受到高致病禽流感的威胁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大规模禽流感的暴发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病毒具有高致病性和持续感染能力;
(2) 有几十亿的野禽和家禽饲养规模;
(3) 广泛存在自然宿主和储存宿主 (特别是野生水禽) ; (4) 空气中的细小灰尘、飞沫等是重要的病源传播途径;
(5) 病毒感染者可能没有表现临床症状 (特别是家鸭) , 造成疫情扩大;
(6) 人工培养的家禽品系有免疫缺陷, 成为易感动物;
(7) 对自然环境有防御能力的家禽可以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中康复, 但仍然会成为传染源;
(8) 疫苗中病毒逃逸也可能造成疫情, 当然这在产品中是不允许的出现的现象。
A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存在让人担心, 特别是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的毒株, 在家禽体内不断地积累变异, 将会导致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在俄罗斯从外表健康的禽类体内分离到120多株病毒, 包括H1N1, H2N2, H3N6, H4N1, H3N2, H5N8等亚型, 这些广泛存在的病毒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它们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变成高致病性毒株。定期监测家禽体内流感病毒抗体是预防该病发生的主要方法, 已有的数据表明, 感染低致病性毒株的家禽, 在发生传染病时通过及时扑杀感染家禽, 将不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进行经常、持续不断的流行病学监测, 以及迅速在发病鸡, 特别是边境地区的病禽中进行禽流感的分离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WHO应对高致病禽流感传播的主要措施是采用高度灵敏的诊断方法迅速确定疫源地, 储备足够数量的高效疫苗, 一旦受到感染威胁立即对风险区域内的家禽和野禽进行免疫。目前WHO在全世界83个国家建立了110个流感监测网点实验室, 12个专业的病毒学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同时也是各个国家的禽流感研究中心, 同时还设立了4个国际区域性流感监测中心。俄罗斯系统地观测禽流感的发生从1971年开始, 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开展流感的血清学监测。为了进行监测, 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建立了许多用于诊断禽流感的方法, 这些方法有传统的血清学方法, 如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免疫荧光和琼脂扩散等, 也有现代的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手段, 如ELISA和RT-PCR, 这些方法在禽流感诊断中的应用见图2。俄罗斯全俄生物产业科研工艺研究所, 也像许多其它研究所一样, 开展了禽流感诊断技术的研究工作, 特别是建立了可以监测禽流感抗体水平的酶联免疫分析实验技术, 并且, 为了提高对禽流感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采用了ELISA和血凝抑制两种法进行互相验证。ELISA方法针对高致病禽流感病毒表面特异性抗原, 可以用于对疑似鸡群进行大规模的普查, 普查结果呈阳性的血清样品, 进一步采取血凝抑制方法进行检测, 可以确定型和亚型。已有研究表明, 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 可以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甚至可以提高病毒分离的数量和更加准确地体现病毒存在情况。 (见图2)
WHO建议研究新的快速高效、携带方便的禽流感诊断方法, 例如RT-PCR试验, 可以在主要的检测中心内推广应用鉴定禽流感病毒的全套试剂, 使之能够立刻对疫情的来源进行确认, 尽可能缩短时间, 在最短时间内对流感的疫情做出及时反应。在伦敦举行的国际禽流感科学大会上, 有来自世界动物生健康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和研究所的近400位顶尖科学家探讨了近期消灭和防控禽流感的经验、成就。会议指出, 禽流感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存在, 并且已经在十几个国家的家禽中造成疫情, 在印度尼西亚、埃及、尼日利亚禽流感已经成为地方常见病。在这次大会上经过代表讨论后, WHO制定了新的控制禽流感工作原则:最主要的是在已经出现禽流感, 采取扑杀政策处理感染家禽, 对运输采取了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其他措施进行控制, 仍然不能阻止禽流感传播的国家, 推荐使用疫苗。疫苗生产企业的成功直接取决于能否严格执行OIE制定的适当的标准, 可以保证迅速、安全生产出高效禽流感疫苗, 并建立明确的体温监测制度, 定期对家禽进行检测, 跟踪家禽及其产品的销售运输情况。这次科技大会还形成一项新的决议———支持、发展和增加对新型疫苗的研究领域的资助;研制新的禽流感-新城疫联苗, 鼓励农场主和私人企业参与疫苗研究工作, 并可以适当获利, 使疫苗的生产、使用商品化。
现在俄罗斯控制禽流感的策略包括消灭传染源工作方面的多个环节, 设立检疫疫点、消灭感染家禽和易感禽类, 根据疫区处理原则对疫点和疫区进行消毒。这些因素是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不可缺少的, 对风险地带的各种禽类都组要进行强制免疫。全俄生物产业科研工艺研究所根据国家科研合同要求, 从2007年开始研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的生产技术, 并研制被流感病毒污染材料的消毒方法, 其中包括死禽尸体处理方法。
总之, 对高致病禽流感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 复杂的科学任务, 需要全世界的兽医工作者投入更多的关注, 在禽流感的诊断和疫苗等技术环节开展更加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Boni MF.Vaccination and antigenic drift in influenza.Vaccine, 200818;26Suppl3:C8-14
[2]Rudneva IA, et al.Post-reassortment amino acid change inthe hemagglutinin of a human-avian influenza H5N1reassortantvirus alters its antigenic specificity.Acta Virol.2008;52 (3) :181-184
[3]Lipatov AS, etal.Influenza (H5N1) viruses in poultry, Russian Federation, 2005-2006.Emerg Infect Dis.2007Apr;13 (4) :539-46.
[4]Varich NL, et al.Deviation from the random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influenza Avirus gene segments in reassortants produced under non-selectiveconditions.Arch Virol.2008;153 (6) :1149-54.
预防春季流感的方法:
1.饮食营养:摄入足够的营养素,可以吃一些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及苹果,保证饮食的均衡性。
2.远离传染源: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地方,选购合格的肉禽类产品。
3.切断传播途径:流感主要是飞沫传播。因此,去人群多的地方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房间空气流通。
4.注射流感疫苗:易感染人群可以选择注射流感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春季流感的注意事项:
1.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多喝水,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及水果。
3.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同时养成清洗鼻腔的习惯,保持呼吸道健康,增强呼吸道抵抗力。
春季流感疫苗几月份打?
流感疫苗是我国免疫计划外的二类疫苗,属于自费自愿接种,接种疫苗的最佳时机是在每年流感季节开始前,在我国,冬季和春季是流感流行季节,因此9-10月份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某些慢性疾病患者,以及涉及接诊患者医务工作者,很有必要在一年入冬前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的保护抗体效果只能维持一年左右,所以需要每年重复接种,流感疫苗是指用来预防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所引起流感疫苗,通常在接种疫苗后2-3周左右,机体就可以产生足够抗体,当接触到流感病毒时,就可以启动保护性免疫反应,目前,我国流感疫苗有三价和四价疫苗两种,这两种疫苗接种分别可以预防三种或者四种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流感。
春季流感是甲流还是乙流?
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实际上都是属于在冬春季流行,有时很难分清,因为只有通过病原学检测才能分析。主要的症状都是高烧、头痛、肌肉关节痛、咳嗽、流鼻涕。甲型流感传染性更强,经常会引起聚集性的疫情,大疫情都是由甲型流感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几次大流感都是甲型流感引起。甲型流感变异性比较强,会在不断的变异,每年都不一样,所以一旦发生一种新突变,都没有抵抗力,就会容易引起广泛流行。
冬季是流行性感冒的多发季节。小学生是流感的易发人群,这一阶段的儿童呼吸道抵御外敌能力很弱,病毒往往有机可乘。学校里人与人接触又密切,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抵抗力较差者就容易被反复传染。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最为骇人之处在于它的快速流行以及它所引起的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同普通感冒不同,流感是可以导致死亡的传染病,全球每年有25-50万人死于流感。流感导致死亡的原因是流感容易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像肺炎、心肌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脑膜炎等。任何人感染流感都有导致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但老人、儿童、慢病病人等体质较弱的人风险更大,也更危险。
许多人在流感流行季节采取种种预防措施:熏醋,开窗换气,喝板蓝根冲剂等等。当然也有人选择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接种流感疫苗。但也有一些人对流感疫苗不以为然,心想:“我去年就打了流感疫苗还不照样感冒?”也有人说:“我去年打了,却仍然得了流感。这流感疫苗还有没有用?”其实,这些人是误解了流感疫苗的作用。流感和感冒是不同的。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而感冒的病原则多达200多种,主要是鼻病毒和支原体等。如何预防和治疗流感主要还是要靠自己。
一、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预防和抵抗流感最重要的方法。日常饮食要均衡,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多补充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蔬菜水果,或者补充一些多种维生素片、螺旋藻、蛋白质粉等营养食品,对提高机体免疫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二、多喝水、适量运动
冬季气候比较干燥,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不仅可以除燥,还可以减少病毒的数量,每天至少要喝水2500毫升(八杯以上)或补充一些果汁。适当的经常性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如骑车、爬山、跑步等,每天30-40分钟的温和有氧运动可以抵御风寒的侵袭。
三、保持个人良好的环境卫生
流感病毒主要经空气唾液飞沫传染外,流感病人摸过的东西也是很重要的传染物,流感病毒一般在物体上存活率可达到3个小时以上,所以预防流感一定要保持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常开窗户,让空气流通置换新鲜,把病毒驱赶,减少流感病毒传染机会。
四、尽量不到人多,空气污浊的场所
流感病人最容易打喷嚏、咳嗽,飞沫是流感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所以尽量不到人多,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如看到打喷嚏和咳嗽的人,要背对飞沫至少要离开1米远以上,以减少飞沫进入自己的鼻孔和眼睛。
五、患上流感,休养很重要
一旦不幸患上流感,除了按医生指导吃药治疗外,一定要多休息,多喝白开水。可以用淡盐水漱口,预防咽喉痛和咳嗽,补充一些含维生素C、E丰富的食物或果汁,抵抗和抑制流感病毒。流感没有特效药,一般如果没有并发症出现,只要自身的免疫力强,时间到了就好,不要着急。
六、疫苗接种
流感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流感作为无特异性预防控制措施的疾病已成为历史。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减少流感危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实施流感免疫接种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流感流行造成的危害,减轻流感的疾病负担;保护接种者不患流感或是减轻流感症状、降低超额住院率和死亡率。
红眼病的防治知识
“红眼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好发于春、夏、秋季,它是一种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红眼病的传染性极强,只要健康的眼睛接触了病人眼屎或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书、玩具或门把手、钱币等,就会受到传染,在几小时后或1—2天内发病。红眼病的主要临床特点
双眼先后发病,发病后眼部明显红赤、眼睑肿胀、发痒、怕光、流泪、眼屎多,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是由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红眼病,症状更明显,表现为:结膜大出血、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还会侵犯角膜而发生眼痛,视力稍有模糊,病情恢复较慢。红眼病的预防:加强预防是防治红眼病的根本途径
1.预防红眼病的关键是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
2.做到不接触患者用过的所有用具及治疗使用过的医疗器具。3.一旦与病人接触后必须洗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并且最好不要帮红眼病人滴药或是使用他们的眼药水。
4.游泳前后最好能滴一两滴抗菌素眼药水,可有效预防“红眼病”。红眼病患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隔离:一旦发现红眼病人,应立即回家隔离治疗7—10天,不要串门,暂时不要去学校及公共场所,以免疾病蔓延;
2、彻底消毒: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枕巾和脸盆等要煮沸消毒,晒干后再用,并为患者准备专用的洗脸用品;
3、饮食护理:饮食清淡,多食蔬菜、新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
1 流行概况
1.1 西班牙流感
1918-1919年发生“西班牙流感”,大流行造成4千万人死亡,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内部基因片段来源于禽流感病毒[2,3]。
1.2 我国南部流感
1957年2月起源于我国南部的流感,随后传播到美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病原是人源和禽源流感病毒经过重组的H2N2亚型病毒,其中有5个基因来自当时人群中流行的H1N1亚型人流感病毒,而H2(HA)、N2(NA)、PBl 3个基因来源于禽流感病毒[4]。这次流感可能是在中间宿主猪的体内进行重配,再传播到人群当中。
1.3 香港流感
1968年香港流感疫情,很快波及到世界各地。这次流感病毒由人/禽重组流感病毒替代H2N2亚型病毒,拥有禽源H3(HA)基因和PBl基因[5]。
1.4 墨西哥流感
2009年2月,“墨西哥流感”即新甲型H1N1流感,该病毒成功适应于人类并导致疾病流行[6]。该病毒是人/猪/禽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进行重配产生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7,8,9],之后蔓延到全世界。世界上出现4次世界流感大流感,都与禽流感病毒有关。
1.5 人感染禽流感概况
(1)20世纪50年代,发现H7N7亚型病毒能够直接感染人[10];(2)1997年,中国香港特区发生18例H5N1患者,其中死亡6例[11];(3)2003年,中国香港出现H5N1病例2例,其中死亡1例[12];(4)2003年,荷兰出现H7N7感染85例,其中死亡1例[13];(5)在2003-2012年,全球就有柬埔寨、老挝、缅甸、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土耳其、尼日利亚、埃及和中国等15个国家,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例达610例,包括360例死亡病例[14];(6)2013年,我国上海、江苏等多地发现H7N9型禽流感,这是一种流感病毒新亚型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截止2015年11月10日,我国共报告66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包括270例死亡病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由H7基因、N9基因和H9N2病毒的6个内部基因片段重配的新型病毒[15,16]。
2 禽流感病毒
2.1 病原学特点
1955年,首次证实禽流感为甲型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 nm,有囊膜[17]。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基因特性和结构不同,甲型流感病毒可以分为许多亚型,共发现16个HA亚型(H1~H16)和9个NA亚型(N1~N9)[18]。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7N1、H7N2、H7N3、H7N7、H9N2、H7N9、H10N8和H5N6亚型等。2013年我国出现的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全球新发现的禽流感病毒亚型[19],根据H7N9亚型病毒基因序列和生物学分析显示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来源于H9N2、H7N9和H7N3禽流感病毒,至少从四种不同的鸟类病毒获取基因,鸭提供HA基因,东南亚地区迁徙的候鸟提供NA基因,可能来自两个不同群体中的H9N2禽流感病毒提供了6个内部基因,并证实可从鸡中分离[20]。
2.2 理化特性
比较人和禽流感病毒,理化特性有着明显的差异[21]。(1)有较强的抵御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冷的环境下在粪便里能够存活3个月以上,0℃能够存活30 d以上,22℃的水中能存活4 d,在56℃时,3 h才能够灭活;(2)较耐酸:p H值达到4.0时,仍然有一定的抵抗能力;(3)禽流感病毒暴露在阳光下,40~48 h就可以灭活;如果紫外线直接照射,病毒传染性迅速被破坏,裹在粪便中的病毒则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2.3 生物学特性
禽流感病毒能够在禽类胃肠道复制,特别是水禽,大量禽流感病毒存在泄殖腔中,通过粪便排出体外[22]。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的毒力不同,可分为高致病性、中致病性和低致病性/非致病性禽流感[23]。(1)根据形成融斑的能力判断高致病性或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细胞培养中在无胰蛋白酶条件下能够形成融斑,即为高致病禽流感病毒,否则为低致病性或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2)在病毒颗粒上,根据血凝素蛋白分子重键与轻键之间的连接肽上碱性氨基酸的多寡来判定,有多个碱性氨基酸即为高致病性的,1个或2个碱性氨基酸则为低/非致病性的。(3)静脉内致病指数(IVPI),高致病性禽流感IVPI为2.0~3.0(波动1.74~3.0);中致病性禽流感IVPI为1.2~1.4;低/非致病性禽流感IVPI为0(波动0~1.0)。(4)禽流感病毒种属特异性高,人与禽流感病毒在相互宿主间不易传播。研究表明,人与禽流感病毒受体特异性存在显著差异,禽流感病毒主要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含SAα2,3 Gal的受体,而人流感病毒主要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含SAα2,6 Gal的受体[24]。鸭肠道上皮细胞表面主要含SAα2,3 Gal,人气管上皮细胞表面主要含SAα2,6 Gal[25]。
3 流行病学特点
3.1 传染源
主要为携带或患禽流感的禽类。研究发现,携带大量流感病毒的野鸭在传播中起重要作用[26]。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野鸟可能是重要的传染源,而鸭群从野鸟传播到家禽起到至关重要的中间宿主作用[27,28,29]。此外,猪呼吸道上皮细胞含有唾液酸半乳糖两种类型的受体SAα2,3 Gal和SAα2,6 Gal,它既能够识别人流感病毒,又能识别禽流感病毒,可能作为流感病毒的“混合器”,促进人、禽和猪流感病毒的重组,可能产生导致在人群中大流行的新毒株[30,31,32,33]。在历次流感大流行中如2009年甲型H1N1,起到中间宿主的作用。禽流感病毒可以在水中依靠温度、盐分和p H保持延长感染性[34]。
3.2 传播途径
禽流感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是粪便-水-口[26],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感染的禽及受病毒污染的水、粪便和分泌物等。活禽市场暴露、仅近距离接触病死禽和直接接触病死禽是3个独立的危险因素[35,36]。我国城市和农村两种暴露发病模式明显不同,城市病例感染方式主要是暴露活禽市场,农村病例是间接或直接接触病死禽[35]。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接触病死禽,其次的潜在危险是禽类制品未经深加工即食用。很多病例唯一发现的危险因素是访问活禽市场[37]。发生聚集性的病例往往以共同暴露为主,非常密切的接触也发生了局限的人传人[38,39,40,41]。
3.3 易感人群
目前,在全球范围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仍以散发为主,也发生了聚集性疫情[37,38,39,40,41,42,43,44]。全球来看,一个家庭内有血缘关系的成员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其中93%的聚集性病例都是如此,但是目前尚不能判定病例的发生是否与遗传或其它因素有关[45]。发生家庭聚集性病例可能是病毒发生变异的一个指示,反映人传人的可能性增加[46]。
3.4 时间分布
我国禽流感主要发生在每年的冬春季节(11月-次年3月),病毒的循环规律与人禽流感病例的发病时间相匹配[47,48]。自1965年,我国出现一种趋势,禽流感流行在南方多是夏秋季,北方多是冬春季[47]。国家流感中心统计显示,凡是较大规模的流感流行,南方主要发生在5-8月,北方则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2月[49]。其次,可能与季节性的候鸟迁徙密切相关,主要发生在农村散养的家禽。候鸟的迁徙导致禽流感病毒的广泛传播,世界上候鸟迁徙路线有8条,这些路线存在及其复杂的重叠汇集区域,全部集中于北极圈附近,造成不同候鸟种群间的交叉感染和候鸟栖息地外环境的污染,形成了禽流感病毒远距离传播和循环的条件。我国主要有3条候鸟迁徙线路,“东非西亚迁徙线”、“中亚迁徙线”和“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50]。
3.5地区分布流感流行地区极为广泛,是一种全球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在一定时期内地区性分布特点明显,时而南方地区较高,时而以北方地区为主。但从历次流感大流行来看,流感活动频繁程度北方低于南方。流感流行沿交通线分布的迹象明显,从平原到山区,铁路到公路,有飞机起降的城市,城市到农村,城市里则从集体单位开始发生,再传播到居民中[51]。
有学者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中国禽流感疫情发生的相关环境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疫情主要发生在各省的省会及周边地区,分布于一级河流、沿海区域及湖泊周边;分析相关环境因素显示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当天平均气压较高、相对湿度大和气温较低,疫情与中国中部和东部的禽鸟迁徙密切相关[52]。
4 预防措施
4.1 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园林和交通等多部门的联防联控,落实防控措施,建立信息平台,更好防控禽流感。
4.2 做好禽流感宣教工作,提高大众对人禽流感的认识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识,不要接触和食用病死禽。
4.3 加强公众就诊意识,提醒市民若接触禽类并出现禽流感症状及时就医,以提高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诊断率和治愈率,降低病死风险。
4.4 当发生禽流感疫情时,应尽早对活禽市场采取暂停活禽交易的防控策略,及时将疫情得到基本有效地控制。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时,活禽市场及时关闭,在2周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研究显示越早关闭活禽市场疫情控制效果越好,临床发病人数越少[53]。
4.5 对禽类继续强化免疫执行力度、评估疫苗免疫效果,根据禽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情况,及时调整禽流感疫苗毒株,确保免疫效果。
4.6 规范管理市场活禽交易,取缔野禽贸易,对候鸟实施监测。
4.7 科学管理市场,控制市场活禽携带病毒。美国新泽西州和纽约的研究表明,市场1周内开放7 d和卖野兔是危险因素;每周关闭市场>1 d,每天消毒和清洁是保护因素[54]。中国香港对活禽市场“休市日”的效果评估表明,休市日明显降低了市场内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率[55]。此外,有学者认为禁止活禽过夜的管理措施比休市能更有效地降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率[56]。有研究显示,定期休市对于活禽市场控制禽流感并不理想,推行“过夜零存栏”制度,实施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冰鲜上市”,才是控制禽流感的长效措施[57]。
5 结语
【流感预防护理】推荐阅读:
预防禽流感09-09
春季预防流感小知识07-27
流感的预防知识小结05-30
流感的预防知识健康教案09-19
幼儿园预防流感小知识11-09
幼儿园预防禽流感课件12-31
预防H7N9禽流感措施09-16
甲型H1N1流感预防措施11-01
小学国庆假期预防流感给家长的一封信作文12-09
怎样预防H7N9禽流感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