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推荐11篇)
教学内容:折扣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信息、选择信息提问题并解答“折扣”的问题。
2.理解“折扣”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折扣”的问题。3.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重点:理解“折扣”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折扣”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商场,商场在开业或节假日经常会搞一些优惠酬宾活动。你知道哪些优惠方式?
学生交流
生1:返卷。
生2:打折。
生3:给赠品。
生4:买一送一。
师:看来同学们有不少这方面的经验。现在我们就到一个新开业的商场去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商场开业情境图。师:说一说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所有电器一律八五折。
2、读图,你们是怎样理解“八五折”的?学生讨论后汇报。生1:“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
生2:“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100出售。(师板书)
师: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五五折呢?
生回答。、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折扣的含义来掌握解决有关折扣问题的方法。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如果老师打算买一台电视机,你们能帮老师算一下可以便宜多少元钱吗?小组讨论解题思路,并尝试解答。
方法一:1580×85%=1343(元)1580-1343=237(元)(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解答过程)方法二:1580×(1-85%)=237(元)
4、学生根据情境图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生:打八五折后一个电饭锅现价是多少钱?
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计算。全班交流。
师:谁能给大家提个稍复杂点的问题?
生:打八五折后一个电饭锅能便宜多少钱?
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写完后同桌交流想法。
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指名讲解。方法一:160-160×85%=24(元)
方法二:160×85%=136(元)
160-136=24(元)
方法三:160×(1-85%)=24(元)4.师:其它商品按商场的规定打折后,各便宜了多少钱?请大家赶快算一算吧!写完的同桌选一个算式,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解折扣的含义,找出解题的思路。
5、小结:商品打几折,其实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题:(1)打折后,每种体育用品的单价是多少元?
(2)小明买1副羽毛球拍和2个羽毛球,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不同算法。
2题:出示题目,让学生不计算,先猜测一下,打折后哪个更便宜,并说明理由。
生1:A牌的便宜,因为它的原价低。生1:B牌的便宜,因为它打的折扣大。
师:谁猜的对呢?让我们算一算吧。
学生计算之后全班交流。四.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The Snowman
二、课型
故事课
三、教学背景分析
( 一 )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 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擅于在学生已有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出现了两级分化的趋势。在教学中应引导和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 增强他们的课堂活动参与意识,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高年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很重要。教师需引导学生发展阅读策略, 培养略读、寻读、预测等阅读策略;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共同完成任务, 发展学生的基本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 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题目是“Winter in Canada”, 讲授了冬天的“季节”话题。单元围绕着Jenny, Li Ming, Danny这三个小主人公冬天的衣着, 堆雪人、滑冰等活动, 最喜欢的季节等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情景展开。
本节故事课“The Snowman”是单元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巩固了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 提高了阅读技能,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运用英语语言读懂故事、感受冬天乐趣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理解故事。
2. 学生能朗读故事, 做到语音准确, 语气达意。
3. 学生能借助实物教具、板书等, 表演故事。
4. 学生能尝试改写故事结尾。
(二) 学习策略目标
1. 引导学生发展阅读策略, 培养略读、寻读、预测等阅读策略。
2.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共同完成任务, 发展学生的基本学习策略。
3. 在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 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
(三) 情感态度目标
在讨论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孩子们对大自然——冬天季节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学生能运用多种阅读策略理解故事内容, 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二) 教学难点
学生能借助实物教具、板书等帮助表演故事。
六、教学准备
(一) 教师课前准备
1. PPT课件。
2. “Frosty the Snowman”故事的动画片。
3. “I’m a little snowman.”歌曲flash。
4. 为每两位学生准备一双纸质滑冰鞋 (打印出来) 。
(二)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作业)
1. 每两位学生根据右图提示自制一个活动帽子的纸质雪人。
2. 能向同学用英语介绍自己制作的雪人。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 Warm-up (6 minutes)
1. 师生问候, 开始上课。
2. 唱一首关于雪人的歌曲“little snowman”。教师播放歌曲flash动画, 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
歌词如下:
I’m a little snowman round and fat.
Here are my mittens. Here is my hat.
And a little scarf and a carrot nose.
You stand so tall and when the cold windblows.
歌曲fl ash链接http://www.520wawa.com/class/201005/ info_18631.htm
【设计意图】
歌曲导入, 激发兴趣, 使学生在愉快的歌曲欣赏和演唱中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歌曲内容还为故事的讲授搭建了桥梁。
3. 课前预习作业展示, 复习词汇及句型winterclothes, I have a carrot for its nose . I think it’swonderful. 等。
学生两人一组拿着课前做好的纸质雪人在讲台前介绍。其他同学评价。
例:S1&S2: This is our snowman. We have acarrot for its nose. We have buttons for its eyesand mouth. We have sticks for its arms. I thinkit’s wonderful. I think it’s beautiful and cold.
老师问学生:What can your snowman do? Canit talk (jump, skate) ? 学生生成答案, 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展示,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一开课就引导学生建立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帮助学生建构他们个性化的故事背景图式。读后活动中学生要用自制雪人手偶表演故事, 因此这个活动还为故事表演做好了准备。
(二) Presentation
1. Pre-reading (2 minutes)
教师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幅图picture 1 ( 如图所示 ) ,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icture?
学生答案可能为S1: What’s the boy’s name?What’s for the snowman’s nose (eyes/arm) ? Whatcan the snowman do? 如果学生的问题不全, 教师补充。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预测回答。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图片展开想象, 提出问题, 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预测的阅读策略, 为阅读故事做好铺垫。
2. While-reading (21 minutes)
(1) 学习故事中图1和图2内容 (7 minutes)
①观看故事视频, 检验预测。
教师播放图1和图2部分flash视频。学生带着对图片提出的问题观看故事视频, 观看后回答问题, 检验预测并修正预测。
S1: The boy’s name is John.
S2: The snowman’s nose is a carrot. It’s armsare sticks.
S3:The snowman can talk.
②深入阅读, 发展阅读策略。
教师进一步提问,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pic1&pic2内容, 找出John做了什么使snowman开口说话, 发展学生的寻读策略。
学生默读pic1&pic2内容, 回答问题。
S1: John put his hat on the snowman. Thenthe snowman could talk.
③利用snowman手偶, 角色表演图1和图2部分。
a. 教师用多媒体中的小仙女为学生制作的雪人帽子赋予魔力 (如图加音效) 。
b. 学生使用手中的雪人手偶和神奇的帽子两人一组练习表演pic1&pic2中的故事内容。然后在讲台前进行小组展示, 其它学生对小组展示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神奇的雪人帽子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小仙女的魔法力量增加了趣味性, 使学生享受阅读和表演的乐趣, 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这种兴趣的力量降低了角色表演的难度, 成为学生挑战自我的内驱力。
(2) 学习故事中图3和图4内容 (7 minutes)
①自然过渡, 预测, 为继续阅读铺垫。
小组表演完后, 表演内容的最后一句话是雪人说“What a cold, snowy day! Wonderful! What doyou want to do?”教师接着这句话追问, 过渡到图3图4故事的学习。T: What did the snowman wantto do? Could the snowman do it? 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预测。
②快速阅读, 发展略读策略。
学生阅读pic3&pic4故事内容, 迅速找出 (1) 中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
S1: The snowman wants to skate. S2: Yes, he could.
③观看故事视频, 模仿跟读。
教师播放图3和图4部分flash视频。学生跟读故事视频。观看后回答问题。
T: What did John do for the snowman?
S1: John put his skates under the snowman.
④直观教具, 助推表演。
教师发给学生纸质溜冰鞋。学生两人一组利用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练习表演, 图3和图4部分。小组展示表演。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略读策略,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应设计学生体验, 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的活动, 使学生理解和学习语言。因此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卡片等直观教具, 给学生的思维搭建了脚手架, 有助于学生复述和表演故事。
(3) 学习故事中图5和图6内容 (7 minutes)
①自然过渡, 寻读, 表演
图4中雪人说“Can we skate always?”教师追问过渡到图5图6故事的学习。问学生“Can theyskate always? Why?”学生推 测答案。教 师问T:Then what did John do for the snowman? 学生推测答案。
②学生阅读图5、图6
学生快速阅读, 找到 (1) 中问题答案。
S1: Spring is coming. It’s too warm. There israin, there is wind, but there is no snow and ice, andno snowmen.
S2: John put the snowman into the refrigerator.
③观看视频, 跟读
④两人一组, 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注重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寻读技能的培养, 形成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3. Post-reading (10 minutes)
(1) 练习、巩固所学故事内容
学生完整地观看故事视频。学生有感情地跟读故事。然后分6人一组, 进行角色朗读故事。
(2) 角色朗读或复述故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通过评价手段鼓励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选择活动展示形式。角色朗读奖励两颗星 (2分) 。复述故事奖励四颗星 (4分) 。
【设计意图】
孩子们乐于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语气。帽子的实物在扮演中增添了趣味性和生动性。表演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在故事生动的情境中自然地生成英语语言输出。活动分为角色朗读和复述两个展示形式,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3) 改写故事结尾
①观看“The snowman (1982) ”故事视频片段, 视频网址如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k5NTc1Nz Y=.htm截取雪人变活和融化消失片段。
②学生根据所看视频片段或自己的想象改写故事结尾。
【设计意图】
在读完故事后, 发挥学生想象力, 以视频“Thesnowman (1982) ”故事的结尾启发学生思维, 从而对故事的学习有所拓展和延伸。学生尝试写故事结尾也把读、写技能有机结合。阅读是输入, 写作是输出,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三) Class closing (1 minute)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故事的寓意。教师布置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故事或复述故事。
2. 完成改写故事结尾的任务。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优美的,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和谐、自由的DO、MI、SOL: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同时,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就得换一个音唱,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手势唱谱:
A.5 3 5 3|5. ˇ 3 4 5|6 4 6 4|6. 6 0|5 5 5 4 3|4 4 4 3 2 ˇ|5 5 5 6 7|1. 1 0|
B.3 1 3 1|3. ˇ 1 2 3|4 2 4 2|4. 4 0| 3 3 3 2 1|2 2 2 1 7 ˇ|5 5 5 6 7|1. 1 0||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看表情,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师:听了这首曲子,有熟悉的感觉吗?(前面唱过旋律)
4.复听(带合唱)。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再听(不带合唱)。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快感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双手上举表示增强,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用“LU”哼唱齐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9.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
10.唱歌词,随琴一起,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一边唱一边晃,体验6/8拍的韵律。
11.分析歌词内容,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12.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同时注意聆听,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在这个环节中,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C.为学生的创造创设情境。想表演的同学可直接到前面来表演。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对这首歌曲有进一步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体现个性的学习方式(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可以自由组合、分小组练习、小组演唱、集体演唱等)表现歌曲,场面热烈,使教学进入高潮。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由1格表示1个单位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合适的数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小红、小芳、小奇他们喜欢踢毽子,瞧,这是他们一年级时踢毽的成绩。(出示统计表)
2.小红跳了多少?小方小齐呢?为了让他们的成绩更清楚直观,老师把他制成了一个统计图。大家仔细看。(课件演示整个统计图的生成过程)
3.谁来告诉老师,在这个统计图里,1格表示的是多少下?
学生:1下。
教师:也就是1格表示1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1个单位)
4.为什么纵轴上要分12格?
学生:因为最大的数据是12个。
根据最大数据来确定纵轴上分多少格,你说得真好!
二、引起冲突,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现在,这三个小朋友已经上四年级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现在的踢毽成绩(课件演示前面的.部分。)
2.把它们现在的成绩也画成统计图!如果1格表示1下,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学生齐答:120格。
3.好,请同学们在卡片上试着分一分。
学生尝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在分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受?
学生1:120格太多了,画不完。
学生2:分得太细,密密麻麻。
学生3:纵轴上的数据看不清楚。
学生4:太浪费时间!
4.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在纵轴上分120格,要么画不下,就算是画下了……也是密密麻麻的,看不清楚,还浪费时间!
5.那怎么办?
学生:可以1格表示10下。
6.你为什么会想到用1格来表示”10下“呢?
学生:我看到这些数据都是整十整百的。
7.你真聪明,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了1格表示10下。如果1格表示10下,在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分一下。那纵轴的数据怎么标呢?谁来指着大屏幕说一说。注意,数据应该对准刻度来写。
那怎样用直条来表示他们的成绩,应该怎样画?
8.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今天学的这个统计图和我们以前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议一议。
学生1:以前,我们是用1格表示1个单位,今天,我们是用1格表示10个单位。师:以前统计的数据很小,可以用表示1个单位。今天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很麻烦,所以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多个单位)
9.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例2
1.同学们真是厉害,把这么麻烦的事情变得如此简单,下面我们去参观一个”苹果园"!这是苹果园最近几年的苹果产量统计表。我们来把他制作成一个产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些数据,
2.(课件出示上未完成的统计图)在这个图里,1格表示1千克、10千克合适吗?
3.那这些为什么不合适?学生:画不下。教师:你怎么知道画不下?
学生:……(可上台来指着课件说)
4.你认为: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
5.打开课本,自己试着在书上完成统计图。
6.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统计图。
重点处理7500 7.这是我们某小学三位同学制的统计图,如果要从这三幅图中选择一幅图来宣传苹果园,你会选哪幅统计图?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
学生1:我选择图一,因为他画起来好画些。
学生2:我也选择图一,因为他看上去要清楚一些。
学生3:图一要美观一些。
1格表示 kg时,重点处理7500的直条。把6000~8000这一格平均分成4份,取3份就可以了。
1格表示3000 kg时,重点处理4000的直条。把3000~6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取13处就是4000。相同的道理,我们可以找到5000。8000是把6000~9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从6000往上数两份就是8000。
8.看来,要想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地选择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那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个统计图来预测一下的柑橘产量会怎么样?
学生1:我想到20产量还会增加!我看到前面几年的产量都是一年比一年多。
学生2:我觉得会下降。今年高温干旱,柑桔会减产。
教师:你真了不起,还能够结合实际来分析问题。
三、应用知识,练习巩固
1.游戏:大家来找茬
2.动动手
你能在这个图里,把每年的粮食产量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自己在卡片上完成统计图。
制完的同学看看和老师的一样吗?
四、总结
授课时间: 总 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百分数的过程。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百分数,能对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
3.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学习重点: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认、读、写百分数。学习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学习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姚明图片,师:知道他是谁吗? 生:知道,姚明
师:对,他是我们中国篮球事业的骄傲!春光中学的篮球对队员也在加紧训练,看!它们正在进行投篮的练习。二,自学文本 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教材中情景图和统计表,了解李明和王建投球情况回答下面问题:
1、计算李明投中次数是投球总数的几分之几?
2、什么叫百分数?
3、怎样写百分数?
4、怎样读百分数?
师: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如果有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生1:67÷100=
生2: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同学们对这句话理解吗?能不能结合上面的例子,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3:67%就是表示67是100的百分之几
师:百分数就是一个分数,它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师:你会写百分数吗?我先找一名同学来教教大家怎么写百分号吧。
生到黑板上写
然后出题:
1、写出下面百分数 百分之五十一 百分之三 百分之二十
2、读出下面百分数
7% 91% 10.1% 33% 让同学去黑板上写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认识百分数了吗?你能举几个生活中的百分数吗?
生1:我们班的及格率为100% 生2:„„ 质疑:
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出示问题(2)王建投中的次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 生:53/100=53% 师:你知道这个百分之五十三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王建投一百次中了53次 师:那他要是再投100次呢? 生:再中53次 师:再投100次 生:再中53次
生:就是每投100次中53次。
师: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百分数,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例题二,出示自学指导:
1、蓝色框中的三个百分数是怎么得到的?
2、蓝色框中的三个百分数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3、百分数又叫什么?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汇报:
生1:97/100=97% „„
生2:第一组完成任务的97%,就是没有完成任务。生3:第二组完成任务的125%,就是超额完成了任务。生4:第三组完成任务的100%,就是全部完成了任务。生5: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质疑: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1:所有分母是一百的数都可以写成百分数吗? 生回答(如果生回答不上来教师解答):不是,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一种具体的量,但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没单位。例如:一条绳子长67米,中的分数就不可以改写成百分数。100生2:百分数为什么叫做百分比和百分率?
先找同学回答,如果说不到为老师说:百分数可以表示一种分率,和分数一样,不过它一般都是确定一个标准量,然后和标准量进行比较。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比也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
生3:„„ 师:同学们自学的能力真强,那看看这几道题你会做吗? 幻灯片出示练习题:
一、说出下面各百分数表示的意义:(1)春光中学今年完成植树任务的105%。(2)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注意“约”)(3)2003年末我国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320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4部/百人。
(4)育红小学喜欢音乐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50%。
二、你能根据成语写出百分数吗?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九死一生 十室九空 十有八九 十全十美
三、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45% 98% 100% 55%
1、这节课同学们学的主动积极,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占()
2、小明的爸爸是著名的牙科医生,经他诊治的牙病治愈率达到了()
3、一本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剩全书的()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百分数复习导学案
授课时间: 总 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3.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比较熟练的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问题和“求一个数是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学习重、难点
在练习中,对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什么叫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又叫。
2、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成百分数: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0.12=12﹪ 百分数化成小数: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105﹪=1.05
分数化成百分数: 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1/3=1÷3≈0.333=33.3﹪(除不尽保留三位小数即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百分数化成分数: 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进行约分
105﹪=105/100=21/20
3、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44页的1、2、3 题 二,应用练习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问题的方法相同,都是“一个数÷另一个数”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三第4、8题
第4题:浓度是表示原汁含量占橙汁含量的百分之几。第8题:在计算时要把单位化统一
2、百分率
成活率指成活棵树占种植棵树的百分比,成活率=成活棵树÷种植棵树×100﹪ 出粉率指磨出面粉的质量占小麦质量的百分比。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5、6题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的问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相同,就是“一个数×百分之几”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7、9题
三,课堂小结:结合做题情况进行小结。课后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总 课时 学习内容:课本31—32页内容。学习目标
1、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迁移类推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景和实践操作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选择、探 究 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 学习难点:对问题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班男生25人,女生20人, ?
1、补充有关分数、百分数的问题?
2、将学生补充的问题归类板书:(1)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2)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3)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4)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5)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6)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3、上述哪些问题的解答我们已经学过?独立解答,然后小组内相互检查并交流解题思路。
4、指名回答各题的解答过程并说明解题思路,特别是(3)(4)问的思路。
5、小结:解答这一类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单位“1”是谁?谁和谁比?(3)(4)两问还要理解问题的意思是什么?)
二、对比提问,探究新知
1、提问:看到(5)(6)两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回答,归纳出与(1、2)或(3、4)问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3、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并说明解题思路。特别强调:问题怎样理解?谁是单位“1”?谁和谁比?(鼓励学生:有没有不同解法。有不同解题方法和思路,要充分让学生发表,并注意反馈:你听懂了没有?能再给大家说说吗?解题时可以选择你认为最好理解的方法解答)
4、比较(5)、(6)两问的异同?(相同点:条件相同,多或少的人数也就是相差数相同,计算方法相同;不同点:问题不同,单位“1”不同,算式不同,答案就不同)
5、教师强调:单位“1”不同,所以所得出的答案就会变化。
6、解答这一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7、小结并板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一般的解题方法:相差数÷单位“1”=多(或少)的百分之几
三、基本练习、强化认知
1、出示:P31例题,指名读题,分组试做,然后交流解题思路。(学生计算时会有困难,教师要提醒)
2、打开课本31页这就是书上的例题,大家看看我们总结的解题思路和书上是一样的吗?
四、实践练习、拓展延伸
1、出示: 苹果树40棵
梨树50棵
梨树比苹果树多10棵
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多百分之几? 苹果树的棵数比梨树少百分之几? 要求:小组合作,每小组有这样的两套卡纸,4人或5人一套,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合成不同的应同题,再解答出来,规定时间内看那组组合的题目最多。
2、请不同组合的组将自己的题目展示给大家,并说明解题思路。
五、小结:本解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课下作业:32页练一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百分数、百分率的认识
(共12题;共25分)
1.(2分)在数a(a不等于0)后面添上百分号,这个数就()
A
.扩大100倍
B
.缩小100倍
C
.不变
2.(2分)永乐家电卖场进行“液晶电视节”七五折促销,一台液晶电视机原价4200元,则在此期间买这台电视可少付()钱。
A
.3150
B
.1050
C
.1150
D
.3050
3.(2分)一种纺织品的合格率是98%,300件产品中有()件不合格.
A
.2
B
.4
C
.6
D
.294
4.(2分)在含盐10%的盐水中,加入2克盐和20克水,这时的含盐率是()
A
.等于10%
B
.大于10%
C
.小于10%
D
.无法确定
5.(2分)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混合成糖水,糖水的含糖率()。
A
.等于10%
B
.大于10%
C
.小于10%
D
.大于12%
6.(2分)工厂建厂房用了20万元,比计划节约了10%,原计划用()万元。
A
.20×(1-40%)
B
.20÷(1+10%)
C
.20÷(1-10%)
7.(2分)一种盐水的含盐率是20%,盐与水的比是()。
A
.1:5
B
.1
:6
C
.1:4
D
.1:7
8.(2分)六(1)班今天出勤的人数是47人,有3人请病假,出勤率是()。
A
.6%
B
.93.6%
C
.94%
9.(6分)甲乙两杯水的含糖率为25%和30%,甲杯水中的糖比乙杯水中的糖少.
10.(1分)抽样检测一批产品,23件合格,2件不合格。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_______%。
11.(1分)有120辆汽车,售出30%,还剩_______辆。
12.(1分)出勤率=_______×100%
二、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
(共4题;共7分)
13.(1分)填空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14.(1分)_______÷8=_______(填分数)=0.625=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分)一个数由2个一和8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成小数是_______,写成百分数是_______,这个百分数读作_______。
16.(4分)如图是六年级一班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1)喜欢《走进科学》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_______%.
(2)喜欢《焦点访谈》的人数相当于喜欢《大风车》人数的_______%,如果全班有100人,那么,喜欢《大风车》的有_______人,新闻联播有_______人.
三、百分数的计算
(共10题;共23分)
17.(10分)一件上衣现价80元,比原价少,原价是多少元?
18.(1分)一本故事书有30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20%,第二天接着看,小明第二天要从第_______页开始看。
19.(1分)某班有男生36人,女生比男生少50%,该班有女生_______人。
20.(1分)六年级组有775人,男生占六年级组的52%,男生有_______人。
21.(1分)皮皮有一个装有黄、蓝、绿、红四种颜色的球的袋子,其中25%是绿色的球,10%是黄色的球,余下的球中20%是蓝色的,如果蓝色的球有13个,那么红色的球有_______个。
22.(1分)淘气和笑笑每人都有33本书.如果淘气给笑笑若干本书后,笑笑的书的本数恰好比淘气多20%,淘气给笑笑_______本书.
23.(2分)某校对六年级300名学生生活常识进行一次调查,得分情况如右图,则在60分以下的人数为()。
A
.75人
B
.60人
C
.50人
24.(2分)一双鞋原价200元,现价比原价少15%,现价是()元。
A
.170
B
.230
C
.185
D
.215
25.(2分)一种零件的合格率是98%,300个这种零件中大约有()个不合格。
A
.2
B
.6
C
.294
D
.4
26.(2分)一件大衣,先降价20%,再涨价20%,现在这件大衣的价钱与原价比,是()。
A
.亏了
B
.赚了
C
.不亏不赚
四、百分数的应用
(共6题;共32分)
27.(2分)某校男生、女生人数表示在下图中的扇形区,则男生占全校人数的百分比为()。
A
.48%
B
.52%
C
.92.3%
28.(5分)说说下面的百分率各表示什么含义.
一种优质稻谷的出米率是78%.
_______的质量占_______质量的78%.
29.(5分)在一次植树活动中,栽下300棵小树苗,有15棵没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多少?
30.(5分)下面是李老师今年8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
8月10日领取工资2400元
8月13日交电话费88元
8月15日交水电费120元
8月24日买服装花320元
8月26日收到稿费450元
8月30日得加班费100元
8月份伙食费合计800元
(1)请你用正数和负数记录在下表中。
项目
工资
电话费
水电费
服装费
稿费
加班费
伙食费
收支/元
(2)李老师8月份一共收入多少钱?
(3)李老师这个月一共支出多少钱?
(4)李老师这个月的总支出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几?(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1.(5分)小华的爸爸从南京到北京去旅行,出发时坐高铁,票价为445元,回程坐飞机,票价打七折后是714元;回程时他托运了30千克的行李,按规定每位乘坐飞机的普通乘客,托运行李超过20千克的部分,每千克要按飞机票原价的1.5%支付行李超重费;往返交通费(含行李超重费)比本次景点游览费少。
(1)回程飞机票的原价是多少元?
(2)小华的爸爸应支付多少元行李超重费?
(3)本次景点游览费用了多少元?
32.(10分)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李老师在一张长50cm、宽40cm的长方形硬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作为教具。这张硬纸板的利用率是多少?
五、精选好题
(共1题;共5分)
33.(5分)刚上市时每台多少元?
参考答案
一、百分数、百分率的认识
(共12题;共25分)
1-1、2-1、3-1、4-1、5-1、6-1、7-1、8-1、8-2、9-1、10-1、11-1、11-2、12-1、二、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
(共4题;共7分)
13-1、14-1、15-1、16-1、16-2、16-3、16-4、三、百分数的计算
(共10题;共23分)
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四、百分数的应用
(共6题;共32分)
27-1、28-1、29-1、30-1、30-2、30-3、30-4、31-1、31-2、31-3、32-1、五、精选好题
(共1题;共5分)
• 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实验步骤:
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 •
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
• 实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号杯子放8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号杯子放64个、8号杯子放128个 • 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
二、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
实验目的: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
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 子或湿毛巾 •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
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 •
3、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 •
实验结论:淀粉里含有能量 •
三、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
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
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泡 •
实验步骤:
1、把线路连接起来 •
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
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 •
实验现象:
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 •
当铅笔芯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暗
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四、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 •
实验步骤:
1、把学生分成四组。
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
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5、比较这些数字 •
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实验结论: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五、实验名称:显微镜观察常见细菌
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并了解细菌的特点 •
实验材料:显微镜、几种常见的细菌装片 •
实验步骤: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实验现象:细菌很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并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六、实验名称:风动装置的制作
实验目的:能自己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装置,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使学生了解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
实验材料:卡纸、风车轴、高粱杆、小金属片、支架、鼓体、橡胶膜、鼓膜卡圈、鼓槌、橡皮筋、串珠、轴卡圈等。•
实验步骤:
1、用卡纸设计制作一个纸风车,并将风车用卡圈固定在细轴上。•
2、将支架插接成型,再照图将风车轴、串珠、高粱秆穿在一起,固定在支架上,最后把两块金属片对应地插在高粱秆上。
3、把橡胶膜套在鼓体上,做成小鼓,并将它固定在支架上。•
4、用鼓槌缠绕橡皮筋,使鼓槌一端与鼓面相接,另一端与金属片部分相触。
5、把风车放在有风的地方,让风车转起来,使小鼓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风车的转动带动了金属片的振动,金属片的振动又带动了鼓槌的动,从而使鼓槌敲击了小鼓。
实验结论:风车的转动使小鼓发出了声音,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是:风能→机械能→声能
注意:橡皮筋的松紧、风车轴的转动是否流畅,鼓的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小鼓敲击的速度和发出的声音。•
七、实验名称:电磁铁的性质实验 •
实验目的: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 •
实验步骤: •
1、将漆包线按同一方向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尖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
3、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实验结论: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八、实验名称: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 •
实验步骤:
1、先假设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把有固定匝数的电磁铁的导线两端与一节电池的两级连接起来,去吸引大头针,记下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分别记下使用两节电池、三节电池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2、再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用三节电池的两极与缠绕一定匝数的电磁铁两端连接起来,用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下此时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还是用三节电池依次增加线圈的匝数,用此时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分别记下此时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
3、比较实验中所记录下的数字
实验现象:随着电池节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 • 随着线圈匝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
实验结论: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九、实验名称:太阳炉的制作
实验目的:按要求会制作太阳炉,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
实验材料: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实验步骤:
1、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再划一次 •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
4、选用不同的材料从外面将纸盒包起来 •
实验现象: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慢慢热起来 •
实验结论:太阳炉是一种由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太阳炉可以获取很高的热能,可用来烧水、做饭等 •
十、实验名称:太阳系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让同学们了解组成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 •
实验材料: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
实验步骤:
1、把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5亿千米作为一个天文单位,表示各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并记录下来。
2、用2厘米(或5厘米、10厘米都可以)代表一个天文单位,按比例换算出模型中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3、以“太阳”为圆心,分别以换算后各“行星”到“太阳”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出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图,形成太阳系的模型图。
4、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模型图中各自的运行轨道上,做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十一、实验名称: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解释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实验材料:绳子、灯泡或手电筒、地球仪、分别写有春夏秋冬字样的卡片
实验步骤:
1、在桌上用绳子做一个圆圈,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把台灯放在圆圈的中央,模拟太阳。
2、把地球仪放在绳圈上,用橡皮泥在地球上做个记号代表自己的位置。
3、把地球仪放在“夏至”的位置上,并让地轴指向正确的方向。观察“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
4、按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移动地球仪,观察在不同季节里,“太阳”直射“地球”位置的变化。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
5、重复第四步,再模拟地球公转3次,试用观察到的现象解释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实验现象:在春、夏、秋、冬四个位置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
实验结论:地球公转是引起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
十二、实验名称:星空模拟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研究星空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坚持长
• 期观察星空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材料:圆柱形的空纸筒、黑色纸、胶水或橡皮筋、手电筒、剪刀
实验步骤:
1、将一只空纸筒的底部剪去。
2、用黑纸另做一个圆筒盖,用胶水或橡皮筋将它固定在圆筒上。
3、到野外观察星空,把观察到的星星或星座用针“记录”在黑纸盖上,用针来回旋转使洞扩大。
4、回到房间,将一支手电筒放在纸筒中,朝向天花板,关掉室内电灯,打开手电,于是野外观察到的星座就呈现在天花板上了。•
答:(1)身体微笑,有球状、杆状、螺旋状。(2)无处不在,无孔不入。(3)在适宜条件下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成倍增长,快速繁殖。
31、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有哪些?
答:(1)、农业方面:豆科植物根系上生有许多颗粒状根瘤,在根瘤内生活着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成“化肥”供豆科植物利用。(2)、食品加工:制醋需要醋酸杆菌。(3)、制味精需要棒状杆菌。
(4)工业生产:制沼气需要用甲烷细菌。(5)医药卫生:利用病原菌或处理后丧失病毒的病原菌制成各种预防疾病的疫苗。(6)大肠杆菌产生的酰胺酶可治疗白血病。
32、(蘑菇 、霉菌)等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33、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如(银耳)(灵芝)(香菇)(竹荪sun)(木耳)
34、食物发霉的条件是什么?
答:阴暗、潮湿、温暖、不通风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35、怎么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为什么?
答:食物:(1)将食物放入冰箱降温。(2)将食物放在通风的地方保持干燥。(3)可放干燥剂保管。 衣物:(1)洗净放在干燥通风处。(2)可放干燥剂保管。
36、食品保鲜技术以鱼为例?
答:(1)晒干鱼(2)用冰块冷冻(3)冰箱冷冻(4)充氮包装
37、(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等,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38、(加拿大的糖槭qi)是最有名的木本糖源。
39、(生漆)是我国的特产,我国使用生漆的历史已经有(六、七千年)了。
40、保护生物资源的建议书?
答:(1)尽量少用塑料袋,习惯用菜篮,不用一次性筷子。(2)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珍稀动植物。(3)禁止乱砍伐森林。
41、(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
42、生活中利用能量的实例?
答:(1)风车利用风能。(2)磁悬浮列车利用电磁能。(3)电扇转动利用电能。(4)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光能。(5)做饭利用热能。(6)汽车利用化学能。(7)三峡水库发电利用水能。(8)声纳利用声能。
43、食物和汽油中储存着(化学能)。
44、人体进行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从(食物)中获得的。
45、我们所吃的食物有的来自于(动物),有的来自于(植物)这些食物所含的能量最终来自于(植物)。
46、(过多过少地获取能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只有保证身体中的能量平衡,才能保证我们的健康。
47、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
48、太阳光的能量的形式主要是(光能)贮藏在淀粉中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
49、(绿色植物的叶和根能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物质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0、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在不断流动着。
51、小麦 蛇老鹰
52、如果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由于外界因素影响而造成数量减少或增多,食物链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会受到什么影响?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说说理由。
答:假如减少或增多了某种生物,能量传递就会因此受到影响,链或网就可能失去稳定,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
53、能量可以通过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54、电吹风输入(电能)输出(风能、热能) 电灯输入(电能)输出(光能、热能)
电热水器输入(电能)输出(热能) 风力发电机输入(风能)输出(电能)
摩托车输入(化学能)输出(机械能) 电视机输入(电能)输出(声能、光能)
自行车输入(化学能)输出(机械能)
55、课本50页图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答:流水的能发电机的机械能电能 光能、热能、机械能等。
56、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心)两部分构成的。
57、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58、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59、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答: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强弱,线圈的匝数有关,电流越强,磁性越强,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60、电磁铁的用途?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始了,为了保证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成绩,努力改正他们的缺点,使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有更大地进步,更大的提高,达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19人。多数学生在班内遵守纪律,能够自觉学习,在记忆生字、组词等基础知识方面掌握较为牢固,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大部分学生爱读书,有学好的愿望。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方面存在的不利因素:学生上课发言不大胆,思维放不开,答案没有自己的个性;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在作业方面,有的书写不认真、审题不认真;另外,个别同学自制力比较差,完不成作业,本学期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阅读和作文也是学生的一个很大的弱项。在本学期,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准备在继续实行小组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加强阅读和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指导思想
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材分析
从“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着力于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宗旨出发,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
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本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2篇,共有30篇。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6篇,增加2篇,共8篇。每单元安排“综合学习”1个,共6个,要求认识115个
字,会写136个。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积累”中的词语。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册书中1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13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每篇课文,会背诵精彩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准确运用词语,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过程与方法:
1、采取学生自读自悟及小组学习、轻松谈话的方式学习课文。
2、培养学生坚强、执着、积极向上、勇敢自信、不懈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珍惜亲情的美好品质。
3、感受战争的丑陋与和平的美好,激发学生为创造和平的世界做力所能及的事。
4、感悟人生,体会生活中的智慧,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5、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6、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六、教学措施
1、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加强“积累——领悟——运用”,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作业的布置注意目的性、科学性、伸缩性、计划性。加强对作业的检查、批改,让学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3、注意阅读教学的方法:重要的是“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多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想象。既致力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注意向课文外延伸。
4、教师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的表率,首先是民主、平等的态度;其次是爱学习、会学习。
5、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向40分钟要质量,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多写读书笔记,多练笔。
7、开展好小组合作和竞争。
七、课时安排
1.长江之歌2课时
2.五彩池2课时
3.七月的天山1课时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2课时
5.山海关1课时
综合学习一3课时
6.穷人2课时
7.最好的礼物2课时
8.有月亮的晚上1课时
9.成全一棵树1课时
1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课时
综合学习二3课时
11.心的翅膀2课时
12.百合花开2课时
13.世界的边沿在哪儿1课时
14.壮哉,少年游1课时
15.为“我不能”举行葬礼2课时 综合学习三3课时
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2课时
17.相片2课时
18.将军与孤女1课时
19.阳光下的皮肤
20.地球万岁综合学习四
21.词二首
22.跳水
23.清贫
24.儿子的采访
25.挑柴综合学习五
26.碧螺春
27.京剧
28.用奇谋孔明借箭
29.安塞腰鼓
一、基本情况
六年级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劳动观念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绚丽多彩的世界
1、了解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感受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2、知道人类对地球的探索经历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感受人类探索自然的毅力和愿望。
3、知道地球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主要人种以及不同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初步形成平等意识。
第二单元:日益繁荣的祖国
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端,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感受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多样化特征,学会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养成世界公民意识和胸怀。
3、了解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的贡献的人物,学习他们热爱、献身人类美好事业的精神和品格。
第三单元:密切联系的世界
1、通过身边常见的商品,体会世界的发展和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生活的影响。
2、通过中国商品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感受我国经济的崛起,激发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3、了解我国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感受全球文化发展的动向。
4、培养开放的国际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学做世界公民。
5、学习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四单元:我们共有的家园
1、知道大自然主要的灾害及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破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防御灾害,降低损失。
2、感受人为破坏对环境造成的灾害,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忧患的意识。
3、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所作的巨大努力,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四、教学重点为、难点
第一单元:绚丽多彩的世界
1、了解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2、知道人类对地球的探索经历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知道地球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主要人种以及不同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
第二单元:日益繁荣的祖国
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端,感受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多样化特征。
2、了解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的贡献的人物,学习他们热爱、献身人类美好事业的精神和品格。
第三单元:密切联系的世界
1、了解我国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感受全球文化发展的动向。
2、通过中国商品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感受我国经济的崛起,激发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意识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四单元:我们共有的家园
1、知道大自然主要的灾害及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破坏。
2、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忧患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防御灾害,降低损失。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对教材的钻研,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种课程资源。教学中,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3、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问、多说、多疑来发现生活的美,感受现代生活。
4、通过体验、观看、交流、查询、了解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吓唬( ) 温馨( ) 模范( )
奢侈( ) 筹集( ) 瞄准( )
二、看拼音,写词语。
pāo zhì( ) liě zuǐ( ) lín lí( )
fàng sì(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jīn chí bù gǒu( )
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
搜寻:近义词: 反义词:
2.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灵巧:近义词: 反义词:
3.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
心惊胆战:近义词:反义词:
4.他觉得有道理,愤恨之下很快地写了一篇没分段的作文。
愤恨:近义词: 反义词:
四、辨字填空。
咏 泳 永
歌( ) ( )远 游( )
俏 消 梢
( )费 树( ) 俊( )
五、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不能与括号中的词语互换的一句是( )
A.它显然(居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B.猴子忽然(突然)跳到他面前。
C.水手们就立刻(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D.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多)年了。
六、修改病句。
1.不但猴子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2.一担柴是否能挑到家,关键是看我有毅力。
七、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这句话中的“我”指的是 ,这句话中“一向”的意思是 。
2.“我砍的柴本来就少,扔了柴,扛着一条光扁担回去呀!那样一来,我还算一个男子汉吗?”(根据语境分析问句的形式,并说明其作用)
3.小城迷茫在烟雨里,润润的,像一块玉。(试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翻译)
这两句词寄寓的思想是 。
八、判断下列各句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中,“卜算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
2.《清贫》是__在被捕的当天写的一篇文章。( )
3.“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这句话中的“担子”就是指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
4.《儿子的采访》所叙写的主要是儿子接受爸爸的采访,回答自己的愿望的事情。( )
5. 陆游是我国南宋的爱国诗人。( )
九、默写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十、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的课文给了我们很多人生启迪,所以学习了本单元之后,六年级一班的同学为对此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拟举办一次活动,语文老师让大家献计献策。
1. 请考虑本次活动可以采用哪些形式。
2. 如果这次活动要请校长参加,应该如何邀请校长?
十一、阅读理解。
(一)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民党军队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我”的财产都有哪些?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2.选文中的“传世宝”加双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3.在别人看来“我”的这几样东西不值得保藏,“我”为什么要保藏?说明了什么?
4.试着说一说选文中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二) 一匹狼的自由
一匹狼被猎人打伤了,猎人并没有杀掉它,而是给它敷了药,让它慢慢好起来,然后把它和另一匹狼(还是叫它狗吧,因为它已经被完全驯化了)养在同一个围栏里。
猎人想把这匹狼也驯化成一条豢养的狗,替他看门护院。
狼,每天用它那特有的韵律和节奏,轻快地向前跑着,没跑几步,便撞到了铁丝网上,它就接着往回跑,这一面也有铁丝网拦着。那条狗就嘲笑它:“愚蠢的狼啊,你省省力气吧,这四面都是铁丝网,任凭你再有力气,也没办法跑出去。像我这样多好,趴在地上,啃着骨头,晒着太阳,多舒服。”
狼并没有说什么,继续跑着,偶尔会吃一些猎人扔给它的肉。但每次它都不会大嚼大咽,而是吃了七分饱就不吃了,剩下的肉,它会找一个 (秘密 私密)的角落,埋起来。当猎人不在家,不能按时抛给它肉吃的时候,它可以保证有吃的。所以,狼始终保持着健康。
狗却是有一顿吃一顿,吃了上顿不管下顿。有时候撑得眼冒金星,有时候饿得饥肠辘辘。自然,在狼面前,它如同一只温顺的绵羊,软绵绵的,看不出一点儿野性来。w
“那又怎么样?你还不是照样跑不出去?”不管何种境地,狗还是不忘揶揄着这个同伴。
狼并不理会狗的嘲笑,依然每天坚持着自己的习惯,保持那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来回地跑着。
狼说:“我在锻炼我的身体,为了有一天,自由来的时候,能奔跑得更快。”
狗却说:“自由,要它做什么?现在这样,不是照样每天都有肉吃吗?”
狼没有正面回答它,而是把眼睛望向远方,自言自语地说:“我的自由,不允许我有太多的赘肉。”
终于有一天,猎人因为喝多了酒,给他们喂完东西后,忘记了锁上围栏的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被狼逮个正着。它一个箭步冲过去,(撞开 推开)那扇门飞奔而去。
猎人只感觉一道闪电从眼前划过。他取出猎枪,准备射向狼远去的方向。他根本没有想到,狼会跑得那样快,甚至比受伤前跑得更快,就连他枪膛里的子弹,怕是都追不上了。
猎人把举起的枪缓缓放下,喃喃地说:“打死它又能怎么样呢?自由还活着。”
另一只已变成狗的狼,正昏昏欲睡,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猎人索性扔掉了那把锁。
不论何种境地下,都不该卸下那根信念之弦。如果你想成为一只可以高飞的鹰,就要时常扇动翅膀。如果你想成为一匹自由的狼,就要随时准备奔跑。
机遇只给那些随时做好准备的人。
1.在文中的横线上选填合适的词语。
2.猎人为什么没有杀掉被他打伤的狼?
3.狼和狗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区别?
4.你认为最能揭示本文中心的是哪句话?
5.你喜欢文中的狼还是狗?为什么?
十二、习作。
题目: 回忆
要求:(1)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推荐阅读:
新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11-07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1-15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10-18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01-04
冀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01-31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学会理财06-07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07-21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风铃草》教案07-04
四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睡了》教案 冀教版05-31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