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文优秀课文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课文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课文 篇1

初中课文《秋水》优秀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古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位作家是谁?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又出自他的哪篇文章?

(学生回答)

明确:庄子《秋水》板书课题引入课文

二、简介《庄子》并解题

学生介绍后,教师点拨补充: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三、课文分析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字词读音及断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课前预习时制作的知识卡片

合作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讨论、明确,在此基础上,小组推荐展示1-2名学生的卡片。教师提示重点知识点,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其用法及意义。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

(2)古今异义词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达”。今仅用作另提一事的连词)

东面而视(“东面”,脸朝东。今指东边)

(3)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时(季节)”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

(4)一词多义

(5)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用“见……于……”表示被动)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形式,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是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要)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6)出自本文的成语

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亦作“望羊”,仰视的样子。

贻笑大方: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的人笑话。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常用作谦词

4.学生齐读课文,研读讨论

(1)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课文 篇2

一、将课文当做写作的模板

实际上, 课文就是作文的最好的模板。指导学生认真体会课文结构, 并且在自己的作文中加以运用, 就好像建构了一座坚固的桥墩。一般来讲, 文章有四种结构方式:

1. 并列式。

文章的各个部分之间是一种平行的关系, 例如巴尔扎克写作的《葛朗台》一文, 一共写了三件事情, 这三件事就是并列关系, 一起反映了葛朗台的贪婪吝啬。

2. 总分式。

这种结构方式还能以“分-总”或者“总-分-总”的方式出现。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式的结构。一般来讲, 这种结构大多出现在议论文和说明文中, 可是若能够灵活地运用, 在记叙文中也一样可以使用。

3. 对照式。

这种结构形式一般表现为一实一虚、一正一反或一阴一阳;而在内容方面则是通过真假、善恶、美丑等对立的形式来作对比、讨论、抒情或者叙事记人。这正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相反的事物处在一起, 往往就是最美丽的和谐。”这种对照的好处也正在于这一点上。

4. 层进式。

这种结构形式也叫做纵式结构, 指的是文章的各个部分是层层深入的, 有的是由浅到深, 有的是由表及里, 有的则是环环相扣, 不论哪种形式, 每一个部分都有固定的位置, 且后面一层必然是以前一层为基础的。这样的结构就会让人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自然而然就能领会文章的主旨。

二、将课文内容当做写作的素材

屈原博闻强识, 所以能够创立“楚辞”;司马迁博览漫游, 所以能著《史记》。我们很多初中生在写作文时都会抱怨说没有素材, 每次写作文总是那几个陈旧的素材, 缺乏新意。实际上, 我们每天学习的课本就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素材的宝藏。在课文中, 有许许多多作文所需要的素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要善于指导学生挖掘这一宝库, 给桥梁架上一个宽广的桥面。

1. 通过学习课文, 可以让初中生掌握作家资料。

比如说,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 有“编三绝”的孔子, 有刻苦读书的范仲淹, 有牛角挂书的李密等等, 这些人就可以成为我们写勤奋学习、有毅力等作文的素材。

2. 课文中出现的典型人物也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例如, 《林冲风雪山神庙》中外柔内刚的林冲,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那个保守而反动的别理科夫, 《阿Q正传》中自欺自慰的阿Q等等, 这些典型的文学形象都可以为写作提供非常好的素材。

3. 课本中有大量的诗词, 这些也可以为作文所用。

在生活中, 我们有时在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往往一句古诗词就能恰当地表达出一切。在写作时, 如果能够巧妙地嵌入诗词名句, 那么无疑会成为作文的一个亮点。

三、借鉴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有了桥墩和桥面, 还需要对其进行美化。在写作中,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能够让作文更加吸引人。而从课文中来借鉴那些优美的语句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 要善于把讲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与对学生的写作指导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学习课文中优秀的写作技巧, 并试着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比如说, 有些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 一般只是写一写人物的外貌或者动作, 很少有人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讲《林黛玉进贾府》、《荷花淀》等课文时, 抓住文学形象的细节描写来进行讲解, 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以及如何来进行细节描写。例如在讲解动作细节描写时, 语文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自己地来讲解, 最终让学生明白:要写好动作细节, 一是要注意动词的使用, 二是要用好动词的修饰语。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这一写作技巧了。

语文课本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优秀范文, 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而且也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良好教材, 还是学生学习写作的绝佳素材。通过背诵、模仿、扩写、改写、续写等各种灵活的方式, 能够让学生逐渐地掌握写作技巧, 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可以说, 教师的良好的引导是构建语文课文与写作桥梁的重要的纽带。

摘要:语文课文和写作有着天然的联系, 教师对于课文进行充分的把握, 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就如何构建课文和写作之间的联系进行简要阐述。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学的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联系

参考文献

[1]关世民.改变中学英语写作教学薄弱状况的有效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 (09) .

[2]陈群, 何爱清.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文学教育 (上) .2009 (07) .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思考 篇3

一、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教师单篇略读课文教学课时不均

在一项调查中显示,绝大部分教师在单篇略读课文教学上所用的课时均少于一课时,只有绝少数的教师愿意花费一课时以上的时间。众所周知,一个课时时间里能教学的东西并不多,学生能够学习到的也就更加少。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教师对学生阅读技术的指导很难开展。即使将课上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内涵的问题搁置一旁,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前提下是否会产生新的疑问呢?“略读”不等同与“粗略”或者直接“忽略”,如果所花时间不足以让学生理解课文或者掌握阅读技巧,那这段时间的教学价值几乎为零。略读课文的设置也因此显得毫无意义。另一方面,用时太长的教学又显得缺乏独立性,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减少,同样不利于略读课文的教学。

2.略读课文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性

目前的教学状况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教师设置的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的互动。这种现象明显在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获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这种模式在经历多年教育改革的今天仍然显得不够先进。学生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极少有能够主动提出疑问的,某种意义上仍然是依赖于教师的脚步走,缺乏主动学习研究精神的略读课文学习是不够高效的。因此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方面,依然需要得到提高。

3.教师对学生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有所欠缺

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了解都少之甚少,但是初中前的学习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如何对初中时期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位教师不清楚自己学生是否有回读、指读等不良习惯尚不清楚,又如何帮其改进?如果不知道学生有没有做批注、笔记、抄录的习惯,又何谈提高?不知道学生喜爱的书籍种类,又何谈高效的阅读指导?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息息相通,教师在进行针对性的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课文阅读进行延伸。

二、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教学策略

1.教师要加深对学生阅读习惯的了解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在对学生阅读习惯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开展进一步的提高训练工作。因此,教师需要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认识。首先,课堂观察是第一步,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教师需要悉心观察学生在阅读时的动作神态,以此辨别学生是否存在回读、指读、默读时动嘴甚至轻声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同时注意观察阅读习惯好的学生的表现,在阅读结束后进行统一的总结指正以及适当表扬,让学生自省吾身并适当激励,以此达到对学生阅读速度训练的目的。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沟通,一对一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统计苏教版中的课文篇目,列出清单让学生对所喜爱的篇目进行投票,从而根据投票结果了解学生兴趣。

2.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方向,教师不仅需要制定整体的教学目标,更应该将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一篇课文。通过参考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向以及教材中的教学目标等多个方向制定详细的方向。例如,在略读课文《说“屏”》一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该单元说明文学习要求,把握该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魅力,在教学目标中引入对屏风知识的介绍、对文章说明顺序以及语言魅力的剖析,以及对学生“屏文化”的兴趣激发。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再加以适当语言引导,学生便会自觉攻坚克难,对课文进行深度阅读。

3.注重阅读自主性以及课外阅读引导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文章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阅读空间去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课文。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只需要让学生自行阅读以及讨论就可以达到效果。教师需要在阅读前进行阅读提示、课内阅读指导以及阅读后对阅读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再推荐相关课外书目供学生选读。如在略读课文《桥之美》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简单引入前面精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中类似的阅读技巧复习,再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对于文章中新的东西,教师应选取适当时机进行讲解补充。教学接近尾声时,进行认真的阅读总结以及读物推荐,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

初中语文课文背诵技巧 篇4

1、抄诵法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背诵诗词或短文时,可以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读再抄,抄完再读。

这样下来,不仅会背也可以顺利完成古诗文的默写要求一举两得。

2、情节法

记住要背内容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掌握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果等具体情节,据情而背就容易的多了。

比如背诵《观潮》三四段结合观潮时间变化、潮水位置变化、人群反应变化顺序的词:午后一点左右,远处.....人声.....;过了一会.....响声...人群....;再近些,白浪....;浪潮越来越近........,大家.......

按照这样列出关键词,对应填空就更容易背诵了。

3、人物法

记住文章中依次(或分类)出现的几个人物,这样忆人思情,忆人思言,就有助于理解与背诵。

4、情境法

创设具体情境,根据情境熟读容易理解和记忆。尤其是优美的诗歌与散文,运用此法效果更佳。

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5、对比法

把课文中具有对比的部分找出来,记住这个对比的性质、特点、作用,就容易背诵了。

如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二段,抓住风的特点(大自然的音乐家),当他翻动树叶时,树叶像歌手........;当微风拂过时,像呢喃细语.......;当狂风刮起时,像雄伟的乐曲.......

这样,从比较中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6、问题法

提出几个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问题,根据问题答案的顺序,记取背诵内容。

如《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段:

①首先“我”会思考什么?(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这样写?)

②然后“我”会怎样做?(续写--回头品味--读其他部分内容找到别忽略的东西--列单子。)

③最后“我”还要做什么?(关于作者的想象:怎样的人?怎样的生活经历....)

利用这三个问题,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出这一段了。

7、列表法

记忆时先将需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列表归纳,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特征化、条理化,一目了然,便于举一反三,加深印象。

如背诵《圆明园的毁灭》第三段,大量列举了园内各异景观,可以将其从类型上进行分类,提炼出景观名称,加上对应的景观修饰词,进行感官串联,即可迅速完成背诵。

8、分合法

先分句背,在句中背关键词,这样逐句背,而后合背,由词连句,由句连段,再由段连篇。或先抓要背内容的主要部分,再带动次要部分,再合背。

如背诵《秋天的与雨》第二段:可先分别背熟银杏叶色彩形态;枫叶色彩形态;田野色彩形态;菊花仙子的色彩形态。然后再把这几个画面串连起来,一气呵成。

9、耳听法

这种方法是由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朗读,大家洗耳恭听。或运用课文朗读音频,反复收听,用这种方法训练背诵,比单纯反复朗读效果会更好些。

10、间隔法

背诵课文或是字词不能怕重复,要不断循环巩固,当天背;第二三天复习检查、一周后再巩固一遍,温故知新,常读常新。

提高记忆力助力背诵的实用小游戏

1.限时强记游戏

在规定的时间里去背诵一些数字、人名、单词等等,可以锻炼博闻强记的能力。

1、在3分钟内,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30位数字;

2、在2分钟内,背诵十个陌生的人名;

3、在10分钟内,背诵十个外文生词。

2.图文记忆游戏

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等等。

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

3.精细回忆游戏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识记了很多东西,却很少去回忆。识记和回忆之间的不平衡,使我们的记忆变得十分模糊。经常回忆,回忆得尽可能精细,是锻炼记忆力的好方法。

1、想一想一小时前你在做什么?你在哪里?和什么人在一起?你们在一起都说了什么?那个人长得什么样?你如何向别人描述他的长相?

2、回忆一下你最近看过的电影,电影里都有哪些主要人物?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都做了什么?结局如何?要尽可能回想电影中每一个镜头。

3、回忆一下你童年的伙伴,你们在一起都做过什么?还能记起他们的名字吗?他们的家都住在什么地方?

加强记忆的小技巧

1. 让抽象的信息具体化

例如,刚开始学英语单词的时候,比较难记住陌生的字母组合和读音。将它们分别配上图片呈现出来,理解和记忆单词的意思就会容易很多。

2. 声音、视觉、写画多重线索

学习任务中,有许多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为了加强记忆,可以考虑一边看图片、视频一边说。

这样做,可以为记忆对象增加不同维度的线索,让不同记忆偏好的人学得更轻松——毕竟,有些人擅于靠【听】来记忆,而有的人擅于靠【看】来记忆。

3. 创造故事和情节

就像对【听】或【看】存在偏好一样,有些人生来更容易记住「叙事」类的信息,相比干巴巴的陈述,人们也更容易记住故事、对故事感兴趣。

4. 形式多样的多次练习

无论学什么,反复记忆和练习都很重要。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目录 篇5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忆读书(冰心)[32]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13]

3、*山中避雨(丰子恺[30]

4、风筝(鲁迅)[102]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4] 写作——记一件事 [5] 写字——楷书与行楷 [2]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19]

6、小巷深处(林莉)[28]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41]

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12]

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 [6] 写字——写一个人 [4] 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 [3] 第三单元

9、春(朱自清)[52]

10、*济南的冬天(老舍)[66]

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22]

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17]

口语交际——说家乡 [4] 写作——描写景物 [14] 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 [2] 第四单元

13、空城计(罗贯中)[24]

14、*美猴王(吴承恩)[19]

15、心声(黄蓓佳)[43]

16、*勇气(狄斯尼)[38]

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 [2] 写作——写童年的故事 [2] 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2] 第五单元

17、犟龟(米切尔?恩德)[25]

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21]

19、*基因畅想(漆孝诗)[15] 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12]

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 [0] 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 [2]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 第六单元

21、《论语》六则 [22]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13] 期行 [5] 乘船[2]

23、*伤仲永(王安石)[62]

24、木兰诗 [113]

25、*诗五首[74] 回乡偶书(贺知章)[6] 夜雨寄北(李商隐)[12]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6]

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0] 写作——改写《木兰诗》 [4] 第七单元

26、卖油翁(欧阳修)[24]

27、三峡(郦道元)[111]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

29、*陌上桑 [29] 30、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2]

江南春(杜牧)[11]

登飞来峰(王安石)[10]

望岳(杜甫)[24]

观沧海(曹操)[30]

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 [4] 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1]

戴震难师(段玉裁)[12]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石榴(郭沫若)[48]

2、海燕(郑振铎)[85]

3、白鹅(丰子恺)[32]

4、*鹤群(江口涣)[30]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0] 写作——写一篇状物的文章 [0]

第二单元

5、鲁迅自传(鲁迅)[28]

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16]

7、*第一千个球(贝利)[21]

8、*少年爱因斯坦(王滨等)[22]

口语交际——自荐担当志愿者 [2] 写字——写传记 [1] 综合性学习——为本地人物立传 [0]

第三单元

9、骆驼寻宝记(陈伯吹)[27]

10、地毯下的尘土(莫德?林赛)[19]

11、*巨人和孩子(王尔德)[18]

12、*蟋蟀在时报广场(塞尔登)[18]

口语交际——童话故事接龙[0] 写作——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2] 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0]

第四单元

13、我爱这土地(艾青)[50]

14、乡愁(余光中)[91]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17]

16、*纸船(泰戈尔)[49]

口语交际——沟通: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0] 写作——仿写诗歌[1] 写字——常用独体字的书写训练[0]

第五单元

17、苏州园林(叶圣陶)[76]

18、桥梁远景图(茅以升)[15]

19、*洲际导弹自述(朱毅麟)[13] 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王晓雨)[6]

口语交际——交流科技信息[0] 写作——说明事物[3]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桥 [0]

第六单元

21、*黔之驴(柳宗元)[42]

22、陋室铭(刘禹锡)[76]

23、爱莲说(周敦颐)[72]

24、*口技(林嗣环)[70]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0]

次北固山下(王湾)

[1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2]

雁门太守行(李贺)[5]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8]

口语交际——给编创人员出点子[0] 写作——编写寓言 [1]

第七单元

26、强项令(范晔)[4]

27、包拯(脱脱)[10]

28、*岳飞(毕沅)[13]

29、*《列子》二则 [4]

杞人忧天 [0]

杨布打狗[0]

迢迢牵牛星[15]

渡荆门送别(李白)[10]

春望(杜甫)[1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4]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0]

口语交际——讨论[22]

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巴东三峡(刘大杰)[34]

2、周庄水韵(赵丽宏)[25]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22]

4、*走进纽约(刘成章)[20]

口语交际——摸拟旅游咨询 [0] 写作——写一篇游记[6] 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3]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许基仁等)[18]

6、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14]

7、*生命之舟(梁家新等)[13]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14]

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2] 写字——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0]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49]

10、*谈语言(王力)[14]

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20]

12、*懒惰的智慧(凯利)[23]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3] 写作——写一篇议论文[167]

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37]

14、范进中举(吴敬梓)[56]

15、、*选举**(秦文君)[28]

16、*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22]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32]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里?齐默尔曼等)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5]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10] 第六单元

[3]

21、小石潭记(柳宗元)[70]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55]

23、*游恒山记(徐霞客)[16]

24、*满井游记(袁宏道)[53]

25、诗词5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52]

过故人庄(孟浩然)[9]

游山西村(陆游)[14]

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范仲淹)[27]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35]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0]

27、曹刿论战《左传》[64]

28、*干将莫邪(干宝)[17]

29、*劳山道士(蒲松龄)[11] 观刈麦(白居易)[19] 赤壁(杜牧)[4] 过零丁洋(文天祥)[5]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11]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9]

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背影(朱自清)[92]

2、永久的悔(季羡林)[18]

3、*铁骑兵(杨朔)[11]

4、*苏珊?安东尼(乔安娜?斯特朗等)[8]

第二单元

5、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39]

6、现代诗两首

长城谣(席慕容)[23]

一片槐树叶(纪弦)[18]

7、*致空气(邵燕祥)[21]

8、*樵夫,别砍那棵树(乔治?铂金斯?莫里斯)

第三单元

9、日出(节选)(曹禺)[24]

10、钦差大臣(节选)(果戈理)[4]

11、* 放下你的鞭子(陈鲤庭)[4]

第四单元

12、为人民服务(毛泽东)[12]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21]

14、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58]

15、* 你是你的船长(崔卫平)[2]

第五单元

16、南京大屠杀(温书林)[14]

17、寻找时传祥(孙德宏)[14]

18、* 阿炳在1950

[0]

19、* 滑铁卢之战(斯蒂芬?茨威格)[0]

第六单元

20、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6]

21、细柳营(司马迁)[5]

22、* 古文二则(司马光)孙权劝学[62] 祖逖北伐 [2]

23、* 公输《墨子》[42] 采薇(昔我往矣)《诗经[16]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7] 送别(无名氏)[1]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4]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4]

[22] 第七单元

25、桃花源记(陶渊明)[72]

26、桃花源记(范仲淹)[72]

27、* 醉翁亭记(欧阳修)[92]

28、* 湖心亭看雪(张岱)[17]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1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5] 山居秋瞑(王维[9]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27]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

[12]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白杨礼赞(茅盾)[56]

2、囚绿记(陆蠡)[66]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邓颖超)[13]

4、*草莓(伊瓦什凯维奇)[15] 第二单元

5、孔乙己(鲁迅)[75]

6、一厘米(毕淑敏)[42]

7、*差半车麦秸(姚雪垠)[13]

8、*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11] 第三单元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28]

10、吴汉何尝杀妻(邓拓)[11]

11、*大小猫洞(金克木)[9]

12、*世上没有傻问题(卡尔?萨根)[10] 第四单元

1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廖承志)[12]

14、*给儿子的一封信(刘亚洲)[13]

15、*给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24]

16、给巴特勒的信(雨果)[14]

第五单元

17、茶馆(节选)(老舍)[45]

18、陈毅市长(选场)(沙叶新)[28]

19、*开国大典(节选)(张天民)[33] 第六单元

20、秋水《庄子》 [54]

21、*愚公移山《列子》 [67]

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30]

23、捕蛇者说(柳宗元)[36] 使至塞上(王维)[22] 泊秦淮(杜牧)[16] 无题(李商隐)[3]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3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6]

第七单元

25、《论语》十则 [39]

26、鱼我所欲也《孟子》 [47]

27、*订鬼(王充)[13]

28、*马说(韩愈)[5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9] 滁州西涧(韦应物)[7] 约客(赵师秀)[4]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16]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2]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家(周国平)[36] 2*、石缝间的生命(林希)[25]

3、废墟的召唤(宗璞)[12]

4、*更浩瀚的海洋(纪伯伦)[4]

第二单元

5、词两首(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关[8]

沁园春?雪 [44]

6、再别康桥(徐志摩)[100]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5]

8、*外国诗丙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52]

一条未走的路(弗罗斯特)[0]

第三单元

9、《家》的序和跋(巴金)[6]

10、读《堂吉诃德》(海涅)[8]

11、*永远新生(吴冠中)[7]

12、*科学与艺术(李政道)[6]

第四单元

13、故乡(鲁迅)[145] 14*、小男孩(魏志远)[10]

15、百合花(茹志娟)[34] 16*、奥伊达的理想(凯瑟林?奥尼尔)[5]

第五单元

17、笑(高士其)[16]

18、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59]

19、*善待家园(吴岗)[6] 20*、龙永图趣说WTO(甘远志)[5]

第六单元

21、古文二则(范晔)

四知

私心[7]

22、与朱元思书(吴均)[65]

2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43] 24*、与妻书(林觉民)[35] 关雎《诗经[35] 蒹葭《诗经[23] 蒹葭(崔颢)[2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28]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15]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9]

第七单元

26、《庄子》二则

[10]

混沌之死 [0]

呆若木鸡 [3] 27*、周公诫子《孟子》 [6]

28、出师表(诸葛亮)[51]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课文 篇6

2、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这就是“荷花淀”派。这个流派作品的内容大都反映了我们河北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斗争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花淀”派主要代表人物孙犁先生所写的一篇作品──《芦花荡》。

作者介绍:

孙犁(1913~2002)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1945年回冀中农村,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起因病辍笔。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小说,我们先来理清思路,再来品味语言。

二、研读讨论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⑴ 这篇小说以“芦花荡”为题,实则讲的是发生在芦花荡里的一则小故事。说说这则小故事是从哪里开始的,它前面的几段文字起什么作用。

⑵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给这则小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提示:

⑴ 这则故事是从“一天夜里,……”开始的。它前面的几段文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和主人公,是小说的序幕部分。

⑵ 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进六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子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钩住鬼子,用竹篙痛打鬼子。

2、下面我们着重来品味这篇小说的语言:

提问:你觉得孙犁这篇小说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下面我们来品味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

⑴ “夜晚……目标好象就是天上”

借敌人的视角,写出了苇塘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他们正落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因而只能万分恐惧,却又无可奈何的呆望着,为故事情节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提问:将“呆望着”改为“望着”好不好?为什么?

非常生动地写出了鬼子兵十分注意地看却有无法看清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情。

下面我们再来品味一段景物描写。

⑵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她们长大成人了”

借女孩子的视角,写冀中农村的夏秋之景,抒写了人民忍受苦难的艰辛,对家乡的眷恋,对胜利的渴望。

学生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两段景物描写,读出其中的意境。

提问: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麽?

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增添了小说的诗意。(“诗体小说”)

3、下面我们来品味人物的对话:

⑴ 提问:这一段写的是老头子护送女孩的过程中的一段对话,表现了老头子对两个女孩子的什么感情?

这段对话表现了老头子对两个女孩子无限的喜欢和怜爱。

⑵ 提问:将“多么俊的一个女孩子呀!”改为“好一个靓女呀!”效果有什么不同?

“俊”字含有朴实清新的泥土气息,这是孙犁作品的艺术风格。

学生仔细揣摩,同桌分角色朗读。

⑶ 提问:在老头子护送的过程中,他连续说了哪三句类似的话?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⑷ 提问:这三个“不怕”的意思是否一样?

第一个“不怕”的意思是“可以”的意思,后面两个是“不要害怕”的意思。

⑸ 提问:三个“不怕”各应用怎样的语气读?

前一个应该带着喜爱的语气,后两个“不怕”应该带着镇定、自信、乐观的语气。

⑹ 提问:当小女孩意外的受伤后,老头子又说了哪些话?表现了老头子什麽性格特征?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我没脸见人。”

表现了老艄公对工作认真负责,为不能完成任务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内疚。

⑺ 提问:朗读这两句话应该怎样读?

垂头丧气,自责,内疚。

⑻ 提问:老头子是不是就这样一直自责、内疚下去?他又说了哪些话?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⑼ 提问:朗读这句话,重音应该落在哪里?

重音应落在“十个人”上。

学生反复朗读,品味。

⑽ 提问:两个孩子并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到轻视,他又说了一句什么话?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应该突出“你们看吧”四个字。

学生朗读,揣摩。

⑾ 提问:当小女孩子表示怀疑的时候,老头子又怎麽样?

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有热闹哩!”

⑿ 提问:去掉“狠狠地”可以吗?

不可以,去掉就不能写出老头子对敌人的痛恨,也不能表现老头子过于自尊、自信的性格

“为什麽不能?”是一个什麽句式?改为陈述句好不好?

不好,用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

仔细品味朗读这一段对话。

⒀ 提问:通过我们刚才品味人物的对话,谁能给老头子下一个鉴定?

机智,勇敢,自信,对工作极端负责,富有爱心。

〖教师小结

通过我们刚才的理清情节,品味语言,我们明白了孙犁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有两个:一个是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另一个是简洁朴素的人物对话,展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中心思想: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船夫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课文 篇7

关键词:人教版中学语文,导读语,设计,更正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篇目是按照题目、作者、导读语、正文、课后题、生字生词等内容和顺序来安排的。其中“导读语”安排在作者后面,正文前面,是教材编写者加上去的,不是原著本来就有的。那么,为什么要加上“导读语”,“导读语”又在语文学习中起着什么作用呢?

笔者认为课文正文前面加上“导读语”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供思考方向,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有了导读语的帮助,就是没有老师教,学生也能把课文看懂。这样说来,“导读语”的设计是为了“变教本为学本”,为学生能更好地自学服务的。

但教材一些课文前面的“导读语”设计并不是很理想,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接下来笔者就这些“问题导读语”的不妥之处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导读语里提出的问题和课后题设计的问题雷同

例如《世说新语两则》一课的导读语:“《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很多魏晋时代早慧儿童的故事,这里选的就是其中著名的两则。从谢家的聚会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家庭气氛?”

评议:编者在导读语中设置了一个问题“从谢家的聚会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家庭气氛?”目的是引发读者思考。但该课课后题也设计了同样的问题:“《咏雪》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导读语设计的问题和课后题选的问题雷同,同一个问题不能提问两次,所以导读语中的问题应该删去或更换成别的问题。

二、导读语为课后思考题提供了答案

例如《紫藤萝瀑布》一课的导读语“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看,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面对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我想到了什么?”

评议:该导读语交代了“我”的心情变化轨迹,即“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而该课课后题第二题设计的是“从课文中画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说说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显然导读语中“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就是该问题的答案,这种“在导读语中答,在课后题中问”的设计应该改变。

三、导读语说出了文章的情感主旨,用编者的感受代替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例如《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一课的导读语:“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下面这两首散文诗,就是对母亲深情的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流露,感人至深。”

评议:该导读语为读者提示了两个重要信息,一个是两篇文章的文体都是散文诗,另一个是两篇文章的主旨都是对母爱的歌颂。但细读课文,发现两篇文章不光是写母爱。如其中一篇《金色花》:小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想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让妈妈找不到自己,妈妈嗔怪寻找孩子等一系列细节更多体现的是母子之间的亲昵和孩子对母亲的俏皮与依恋。同时文章的情感主旨是多元的,不同学生阅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像导读语中“文章是写母爱的”这种先入为主的用“编者的感受”代替“读者的个性体验”的定论式设计显然是违背课改要求的。

导读语概括交代了文章的内容、思路、线索,代替学生完成了重点学习任务,例如《丑小鸭》一课导读语:“作者笔下的这只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这一切缘于他心中那一份恒久的梦想。”再如《最后一课》一课导读语:“这篇课文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阿尔萨人失去国土时悲愤、沉痛的心情。”

评议:两则导读语都从整体上交代了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课文思路是怎样的。但辨析思路,概括内容要点是记叙文阅读的主要任务,也是测量是否掌握文章内容的硬性指标,如果在文章前面把这些内容都交代出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肯定大为不利的。

基于上面一些浅见,笔者希望人教版教材在修订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更新课文导读语设计,最好关注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导读语和上课教师导入语的关系

教材中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自学课文。讲读课文教师上课时都会设计一些导入语。如果讲读课文的导读语和教师导入语一样只是起到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可以不做安排,更有利于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思考。

2. 导读语和课后题的关系

导读语在前,课后题在后,分别是课文学习内容的两端,但不是呼应关系。导读语里提的问题,课后题不应再提,同时导读语不应该是课后题的答案。

3. 导读语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关系

导读语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当然是“导”。“导”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学”。如果出现了因“导”碍学,因“导”害学的情况就不如不“导”。要想让“导”助“学”,编者就应该明晰不同课文的“学习重点”,让“导”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课文 篇8

关键词:生活经验;人生真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99-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作文是生活的反应,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入课文,蕴含深厚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充实的生活,学生能从中理解客观世界,丰富生活经验,洞悉人生真谛,培养高尚情操。从课文中挖掘写作素材,构建作文与学习之间的衔接链条,这是一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选用课文词句,让精彩的语言进入学生作文

初中学生,由于他们的社会见识不广,感情体验不深,语言积累不够,作文语言苍白,无表现力是常见的。而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如果没有很好的表达工具,无论多么美好的思想,也是表达得不好。(冰心语)”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语言修养,不少语文教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如让学生背成语、记典故、摘抄优美句段等等。以前我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但收效甚微,学生的积累和运用脱节,仍然不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水平,为了学生的积累和运用衔接,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我便一直从语文课文教学中探寻提高学生水平的有效途径。如在讲完《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这一课后,我挑选出了“截然不同、焕然一新、峥嵘岁月、崭露头角、同舟共济、夙愿、归宿、发奋图强、与日俱增、是……是……也是……”等词语和句式,要求学生以“初三生活”为话题,恰当选择运用词语。

二、迁移转换课文人物事件,让丰富的素材进入作文

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不仅是为了弄懂词语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要紧的是通过学习教材,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获得一种对真善美的认识,让生活中真善美的人物和事件进入学生视野。我们的学生之所以作文中感到无事可叙,无情可抒,主要原因是对生活中真善美的识别和把握不够、对大千世界的认识感悟不深。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把课文中美的人物和事件迁移转换到学生的作文中,从而架起学生发现生活美的桥梁。

在建构课文人物事件迁移转换到学生作文这个链条中,还要处理好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我认为“仿”是“创”的开始,“创”是“仿”的发展。我在作文教学中,凡是要求学生写一篇新体裁的文章,都组织学生探讨课文写法,让学生模仿着去写。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便能从中悟出规律,逐渐走向创新这一新境界。我在教过《最后一课》后,组织学生探讨小说中的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和好处,并要求学生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的习作,大多数学生以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为参照物,综合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等方法,写活了人物,这样的仿写文章,可使学生学习课文结构安排、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等,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延续小说故事情节,让人物形象延伸在学生作文中

新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写作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材中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主题思想,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应重视小说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延续小说故事情节,让小说中人物的遭遇在学生作文中合理构想,恰当延续,是教师利用作文的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的具体表现。我在教完每一个小说后,在学生理解小说主题的基础上,大都让学生续写小说故事。如在《小桔灯》讲完之后,我让学生续写小姑娘在“我”离开以后的故事;《我的叔叔于勒》讲完后,我让学生续写于勒被菲力普夫妇遗弃之后的故事;《孔乙己》讲完后,我让学生续写孔乙己被打断腿以后的故事。这样从作文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再学习,是对课文学习的丰富,拓展和升华,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有显著提高。

四、吸收古诗文名句,提升作文的品位

虽然我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古代璀璨的文化已不能代表当代文化的主流,但教材所选的古诗文,特别是古诗文中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作文中引用古诗文名句,就能提高作文的品位,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谈追求,可引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谈亲情,可引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谈节俭,可引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谈报国,可引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谈学习,可引用“学则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吸收古诗文名句可使文章显得生动鲜活,富有文采。

五、作文中再现课文中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或警示人生哲理,或总结生命经验,或判别生命价值,或传递一片真情,饱含丰富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灵魂的提升,心智的历练,是优秀的人文教育资源。为充分利用教材的人文教育资源,加深学生从课文中获得的人生感悟,我经常布置再现课文中心的写作练习。如学完《谈骨气》,我给学生布置谈《中学生的骨气》的作文练习,让学生认识到当前中学生的骨气是什么;学完《想和做》,我给学生布置《小议抄作文》,《小议比葫芦画瓢》等作文训练,不仅使课文中所体现的哲理深入到学生作文中。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

初中语文课文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篇9

从小处着手,对诗歌文本的分析来看,同学的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实在是基础薄弱,不过诗歌的欣赏和分析确实也很难——但不能因为难而止步。在文本分析的时候,学生还是具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的!“独立寒秋”之“独立”二字,教材分析中有三种意思,其一就是确实是一个人,第二,与下文的“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第三,就是表现了年轻革命家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另外,从古代诗歌中的传统出发,例如杜甫的“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金圣叹就点评“操危虑深”。但是在点到学生如何理解独立的时候,也有同学说道了毛泽东的心境的些许悲凉。其理由就是毛泽东即将南下广州,离开生活学习工作达十三年之久的长沙,内心会有不舍,再加上一个人,怎能不悲凉呢?这个是学生发现的,这种说法我当即肯定,是啊,我离开三年之久的瑞安还那样依依不舍呢。

另外,由于湖南省长赵恒剔派兵逮捕毛泽东,这种孤立无援的境地应该说是“独”字所包含在里面的。我个人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在一大二大三大之后,陈独秀和毛泽东的关系也越来越不好,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应该内心也有孤独感的。

不管后面的秋景描写多么壮观豪迈,不管多么有气势,有年轻革命家的伟大,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毛泽东细腻的情感也不可忽略的!

上一篇:我的优缺点作文500字下一篇:十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