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荐8篇)

以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1

作者:《新长征„文章来源:《新长征》点击数:32055更新时间:2006-5-18 17:32:35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一论断不仅强调了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对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继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把开拓进取与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以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方法,探索新途径。具体讲,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诸多难题,如“书记难选配,党员难管理,干部素质难提高”等等,直接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必须在探索新思路、创造新方法、解决新矛盾上下功夫。

一是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实现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关键在领导班子。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就要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但目前在选用干部的工作中,标准不高、视野不宽、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问题还比较突出,“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基层班子的优化和作用力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增强时代意识,在选人用人上开阔视野,拓宽渠道,建立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核心的基层干部选用新机制。

二是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实现由应急式向主动式转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是根本。近年来,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不甚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培训工作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被动应急式的培训多,有针对性的培训少。因此,必须制订长远的培训规划和计划,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三是拓宽党员干部监督渠道,实现由封闭式向公开式转变。从调查来看,当前一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仍然很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由对基层干部监督乏力所致,目前,加强干部监督的措施还失之于软,失之于偏。因此,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强化对基层党员干部监督措施,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等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二、创新工作领域,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许多新的经济组织与日俱增,面对这种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扩大党组织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一是适应新的经济组织迅速发展的形势,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在这方面,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这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通过各级党组织的不断努力,党组织设置的覆盖面逐步拓宽,但在一些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中,党建工作滞后,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必须针对新经济组织快速发展的实际,在组织设置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努力做到“两有”、“两要”,即有党员就要有党组织,有党组织就要有上级;有党员有组织就要开展活动,就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二是适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推进街道党建向社区党建发展。当前,一些城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和条块分割的状况逐渐被打破,向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方向发展。因此,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从街道向社区延伸和拓展,并在建立组织载体、转变领导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我市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2000年通过民主推荐、民主选举,成立了由街道党组织和驻街各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社区党建联席会,实行党务、政务协商共管;去年,我们把街道党委改建为街道党工委,进一步强化了街道职能,明确了目标要求;近期,我市三个城区街道还将重新组建社区和居民小组两级组织,逐步建成以街道党委为核心、社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的社区党建的新格局。

三是适应农村人力资源规模转移的新形势,推动农村党建由本土向流动区域延伸。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大批青壮劳力包括部分党员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在区域和行业间形成了特殊的流动群体,这些流动群体的出现,在为流入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党员管理的难度。这就需要基层党建工作从农村本土向流动区域延伸和发展。近两年,我市从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出发,积极探索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些有效办法,如“集出集管”,即在集体外出的流动党员中建立党组织,这种形式在建筑业和对外劳务输出中得到了普遍推行;“散出集管”,即在分散外出、流动地相对集中的党员中建立党组织,进行统一管理;“散出散管”,即对个别外出地点不固定的,发放中组部试行的流动党员活动证,凭证参加当地党组织的组织活动。

三、创新工作载体,激发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在活力

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得好不好,工作成效大不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强不强,都要以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来衡量和检验。—因此,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的工作载体,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任务中得到加强和发展。

从目前看,创新工作载体,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围绕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创新活动载体。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机制,通过教育培训,使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有明显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普遍增强;二是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形势任务的新要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进一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并积极进行总结和完善,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三是围绕保持和发扬党员的先进性创新活动载体。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块、为民办实事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争当实践“三个代表”的带头人。

四、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效

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在机制,重在落实。

一要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环境。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环境主要体现为党委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只有基层党委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才能取得实效。因此,推进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强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党建意识,树立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在思想认识上为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要改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环境。解决体制发展存在的问题,必须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努力从体制上革除不利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弊端。比如,结合机构改革,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格局,按照工作下移、权力下放的原则,把市直部门派驻乡镇站所的行政领导权、管理权划属乡镇党委,这不仅能体现党的领导关系属地管理原则,而且能增强乡镇党委“统”的功能,有利于开创乡镇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工作的新局面。

以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2

1 以实现安徽经济全面腾飞为目标, 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

未来几年, 安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立足加快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和谐发展, 实现安徽经济的全面腾飞。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安徽经济腾飞的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障, 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 必须提高安徽省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为实现安徽经济振兴发挥作用。

1.1 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全面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要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 基层党组织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市场经济知识, 学习社会管理知识, 认识和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管理规律, 要学习和树立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 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和统一起来, 确实提升领导全面发展的能力。其次, 要使基层党员干部成为领导发展的火车头和排头兵。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作用, 带领人民群众发财致富。为了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要选拔一些熟悉经济工作、善谋划、敢创新、勇实践、吃苦耐劳的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农村、街道社区、企业等基层, 带领群众创业致富, 发挥火车头和排头兵的作用。

1.2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创业的作用

实现加快安徽发展, 全面推进安徽经济腾飞的进程, 归根到底要靠各级领导班子来领导, 要靠广大党员干部来带动, 要靠各类人才来支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他们是党的基础, 是党的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 身处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 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创业的生力军作用, 首先必须配优建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这是发挥其创业致富生力军的基础。其次, 各级基层党组织可根据新形势、新阶段和实践发展的需要,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创业需要, 认真组织实用技术、业务技能等培训, 把广大党员干部培养成为创业致富的能手, 把那些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型人才选拔出来, 派入各基层、各行业, 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业致富, 真正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生力军作用。

1.3 实施强基工程, 提升各级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实现安徽经济的全面腾飞, 应该实施强基工程, 以高质量创建、高效应拉动、高标准考核全面加强和改进安徽省基层党组织建设, 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2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实现长治久安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 注重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参与者, 更是组织者和推动者。因此, 要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企业, 要以工会为依托, 积极开展党工共建活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以协会、学会为依托, 深入开展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根据农村产业和工作的特点, 形成党总支抓支部、支部抓党员的工作格局。支部和党员深入各项事业的第一线, 到村级企业开展党建工作, 真正做到农村党建工作全面覆盖。各基层在积极开展工作时, 要统筹协调, 互相配合, 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3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标准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党的建设的重要标准, 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 对不符合的就毫不犹豫地去改, 努力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这一重要论述, 体现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高度统一,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也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 是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标准。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标准, 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基层党组织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 转化为领导人民群众发财致富的实际能力, 转化为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的实际本领, 转化为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综合能力, 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提高执政水平;基层党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 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做人的工作的基层党建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必须把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体现在基层党建的具体工作中, 在同人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领域和方面要先行发展, 不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领域和方面就不能发展,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基层党建要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改进和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基层党的建设要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 整体推进, 统筹兼顾时要突出重点, 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 健全机制, 常抓不懈, 永葆党的先进性;基层党建要按照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基层党的建设。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基层党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 要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推动党的建设, 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摘要:党的十七大对基层党建工作作出了新的指示, 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希望。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安徽省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切实加强安徽省基层党组织建设, 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改革创新,基层党建,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珉.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J].新长征, 2007 (5) .[1]王珉.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J].新长征, 2007 (5) .

[2]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2]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

[3]欧阳淞.努力开创基层党的建设新局面[J].求实, 2007 (8) .[3]欧阳淞.努力开创基层党的建设新局面[J].求实, 2007 (8) .

以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3

关键词:党校;教学改革;内容;方式;制度;学风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7—0030—0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把握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基础上,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特别是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提了出来,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也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国民教育体系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决定》这一精神,是新时期对党校工作的新要求,对新形势下党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二条也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这都表明党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具体来讲就是要发挥理论学习的领头羊、理论研究的主阵地、干部培训的主渠道、党性锻炼的大熔炉等优势,强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基层党校承担着基层一线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任务,是落实中央和地方党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工作要求的主力军,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决定》精神,主动承担相应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教学工作,精心调研培训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学制,完善学科结构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不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在理论武装头脑、科学指导实践、促进科学发展、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为培养学习型党员,推动学习型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一、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着力解决“学什么”的问题,细化教育培训内容

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是搞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问题。基层党校培训班次多、干部来自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以学员的需求为中心,把握学员的基本特点,了解学员所急、所需、所盼,坚持以用为导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训什么”的原则,让广大党员干部享受“菜单式”培训,帮助学员在党校获得自己最紧缺的知识、最需要的信息,全面提高能力素质。在抓好公共内容培训的同时,坚持分类施学、因需施教,合理确定各个班次学习的重点,使教育培训更好地适应学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吸引更多的干部参加党校培训,努力使基层党校成为当地培养学习型干部的最高学府、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权威讲坛和学术中心、成为基层干部向往的地方。要紧紧扣住时代主题,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坚持在突出党校姓党,抓好政治理论培训和党性教育的同时,注意结合基层工作实践和培训对象工作所需,合理布局教学内容,推进教学内容创新,围绕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执政能力等为主的教育培训;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以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的专题辅导培训;围绕基层干部队伍知识所需,开展以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为主的培训;围绕基层思想政治建设需求,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的艰苦创业、务实苦干、廉洁勤政等方面的培训;围绕提高基层干部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社会舆情研判、安全生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应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通过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党校教学布局,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二、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着力解决“怎么教” 的问题,创新教育培训方式

教学方式是实现教育培训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的。基层党校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以有效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为目标,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使教学工作成为党员干部理论创新课堂、锤炼党性熔炉、充实知识场所、提高技能平台、事业发展论坛、情感交流家园,树立和打响培训品牌。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积极开展干部“菜单”选学,干部免职脱岗培训,党课下基层活动等方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授课方式,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经验交流与实地观摩相结合的形式,确保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在教学中,开展以学员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通过在课堂辅导和答疑中实现学员与教师互动,在班级研讨活动中实现学员之间的互动,在组织高层论坛交流中实现学员与领导互动,在现场体验式教学中实现理论与现实互动,激发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员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以组织学员开展实地调研、外出考察,引导学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性意见建议,使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党校教学由传授知识向提高素质转变,由知识讲授型向现场调研、研究问题型转变,由单项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

三、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着力解决“怎么管” 的问题,完善教育培训制度

学习是一种“软文化”,需要借助硬性的制度和机制的力量才能发挥持久的效应,因此,制度和机制建设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只有促进党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保证党校教育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26条指出:“党校要切实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教学实施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进一步明确学习教育的时间、内容、目标、责任以及相关的考勤、交流、通报等要求,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这要求党校要以推动党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目标,始终坚持从严治校,着力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基层党校,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把这一原则贯穿到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以从严治校保证党校管理上台阶上水平。在学员管理方面,要本着对党负责、对学员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学员管理,不断完善学习、组织、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使学员在校期间始终能感受到制度的约束、组织的管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员转换角色,遵守校纪校规,严格按照党校的要求参加培训学习。特别要继续坚持考核公布制,对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和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向组织人事部门和学员所在单位进行通报,并记入干部学习档案,作为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对培训不合格的由组织人事部门重新调训。在内部管理方面,要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规范化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行政、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工作责任制,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不断提高内部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着力解决“学习为了什么” 的问题,加强教育培训学风建设

学习只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式,绝不是终极目标。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各级党组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过程,转化成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使党组织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因此,必须树立“问题学习”意识,倡导“行动学习”方式,打造“知行统一”平台,追求“学以致用”效应,坚持以学促用、以用促学,使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过程。基层党校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员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把理论学习与研究现实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研究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掌握规律性的认识,坚持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把学习收获转化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为实践中拓展思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转化制度,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促进学习教育成果及时运用于当地党委和政府决策中,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基层党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作为教学中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的作用,不断推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工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10-15.

[3]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09-11-17.

[4]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R].中共中央办公厅,2010-

02-08.

[5]李源潮.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N].学习时报,2010-

03-30.

[6]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R],2008-10-29.

以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4

应在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山东省邹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运华

党的十七大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基层组织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基层活力,是加快党的建设创新的源头活水。如何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落实到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之中,是各级组织部门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当在以下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当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切实解决农村干部的政治出路和经济待遇,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上下功夫。农村工作比较复杂,面广量大,发展稳定的任务比较重。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关键靠农村基层干部,对他们必须有出路、有保障,必须关心、爱护他们,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近年来,我们在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完善帮扶机制,激发干事热情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一是建立健全了村干部工资补贴保障机制。市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每年用于村级转移支付资金2300多万元,市里规定转移支付的55%用于村干部的工资补贴和正常的办公费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报账员实行固定补贴、绩效补贴机制,其他村干部实行误工补贴。今年我们又建立了村主职干部岗位补贴逐年增长机制,每年增长幅度不少于30%,市财政每年增加150万元,确保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目前,我市农村党支部书记固定补贴每月260元,加上绩效补贴一般在500元左右,3年内固定补贴达到不低于600元。二是建立了农村党支部书记规范化管理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纳入市级规范化管理,并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市财政每人每月增发200元岗位津贴,目前纳入市级规范化管理的农村党支部书记达到448名,占50.1%。三是聘任了一批镇长(主任)助理。先后分两次从特别优秀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中选聘镇长(主任)助理,第一批18名,第二批17名。聘期3年,聘期期满,进行严格考察,符合条件的继续续聘,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连续聘任3次的,享受退休待遇。去年我们对第一批任期届满的18名同志进行了考察,有15名同志得以继续续聘。四是开展了“三帮一联”活动。我市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9个山区镇与8个城矿区镇街差距较大,个别山区镇年地方财政收入还不到100万元,而最高的去年达到8000多万元。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大力实施开展了“三帮一联”活动,即城矿区镇街与山区镇结对帮扶、市直部门与山区镇结对帮扶、规模工业企业与山区镇结对帮扶,市级领导成员联系山区镇,为促进全市协调发展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去年,我市财政还配套资金350万元,为65个无活动场所的村建起了高标准的活动场所。今后,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解决好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基层干部补贴报酬的要求,进一步研究解决村干部的政治出路和经济待遇问题,打通村干部晋升出口,打破“农民”身份限制,有计划地从村干部中考录部分公务员,选聘特别优秀的村干部进入镇街领导班子;进一步

加大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逐步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当在大力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上下功夫。农村党员队伍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年龄老化、观念滞后等问题。尤其是近几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给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注重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实施了“一村发展一名新党员”工程,明确要求每村每年至少发展一名新党员,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生机和活力。在提高农村党员素质方面,我们深入开展了党员承诺、设岗定责、一名党员学一技等活动,尤其是在落实党员承诺制方面,全市统一标准格式,每一名党员内都要对群众做出办实事承诺,并实行兑现奖惩制。在发挥农村党员作用方面,去年我们全面启动并大力实施了“党员创业工程”,以党员创业促进全民创业,深入开展了“十百千”创建活动,培养和树立了一批“十佳党员创业基地”、“百强党员创业标兵”和“千名党员创业中心户”等先进典型,并将结合“七一”表彰活动进行命名表彰。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章》,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把握条件,坚持德才标准,既注重“德”,更注重“才”,切实把各个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特别要注重把政治素质高、文化程度高、有致富本领和特长的农村人才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同时,注重吸纳知识界、经济界和各类社会组织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提升党员队伍文化层次和能力水平。进一步完善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双向配合共同

管理机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形成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以良好的服务吸引流动党员自觉亮明身份,发挥作用。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当在加强农村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规范农村干部的从政行为,增强农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和本领上下功夫。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监督和管理。首先,选好配强农村干部队伍,加强教育培训。在去年年底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我们严格程序,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进行了换届选举,全市村“两委”成员中,45岁以下的占69.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5.3%;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2.8%,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85.2%。一大批“双高双强”型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农村干部整体结构得到改善。换届之后,我们及时进行了培训,在市委党校举办了6期培训班。其次,狠抓规章制度建设,规范村干部行为。一方面,狠抓工作规范,让村干部知道应该怎么办。先后制定出台了《邹城市镇级工作规范》和《邹城市村级规范化管理细则》,对镇、村工作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村级事务,作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制订了操作性强的工作制度,有效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从根本上减少了各类矛盾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制定处罚规定,让村干部知道不能怎么办。最近,结合对村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我们开展了村“两委”成员综合素质评估活动,从村“两委”成员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群众威信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尤其是了解和掌握是否有劣迹人员,制定针对性措施,加强教育管理,凡是不具备村干部任职条件的,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坚决进行撤换。

研究制定了《关于对不作为、不尽职、失职渎职和参与集体上访、信仰宗教村党员干部处理的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村干部的从政行为。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当在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健全服务群众工作体制,打造引领农村工作的坚强堡垒上下功夫。近几年,我们在农村基层组织设臵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学习推广了“支部+协会”等做法,鼓励和支持强村、强企业依法兼并弱村小村,建立联合党支部,都取得一定成效。与此同时,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做群众工作机制不健全、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我们着眼于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及时把握群众脉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民情恳谈活动的意见》,定期组织群众召开民情恳谈会。市、镇、村都设立了群众工作专门机构,整合相关资源,搭建群众工作服务平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我市以民情恳谈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形势政策教育“四个一”模式,即“一会”,民情恳谈会;“一街”,村村建起形势政策宣传一条街;“一网”,市财政就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讲座”,定期组织讲师团到农村开展教育讲座,这一做法被中央几家主要新闻媒体先后作了报道。今后,我们将根据农村社会结构形态、经济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本着有利于发挥农村党组织应有作用,合理设臵农村基层党组织,稳步推行村企联建、产业组建等新型基层党组织设臵和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增强农村党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功能。目前,我们正探索建立镇园合一管理体制,整合优化组织设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当在切实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上下功夫。农村基层组织强不强,关键还要靠发展来衡量。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主要靠人才来支撑,必须在农村人才方面做好文章。由于各方面原因,农村人才匮乏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多数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远走他乡,使人才本来就不多的农村,更加缺乏人才,这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瓶颈制约因素。据统计,我市现有各类农业实用人才2774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4.2%,占农业人口的0.3%。近年来,我市相继采取一些措施,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整合教育资源成立了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加大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实施了“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带动”工程,评选了首批100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公开考选了100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工资由市里统一发放,并为其办理养老、医疗等五项保险。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工程”,从市里选派了300名科技人员到农村一线,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指导和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多种形式,大规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择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政策扶持,制订激励政策,鼓励管理人才、经济人才、科技人才积极投身“三农”工作,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持。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委组织部

联系电话:0537-5213461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组织工作 篇5

证。

一、创新理念,深入谋划组织工作发展新思路

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的理念。发展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发展是基层党组织的首要任务。科学发展观解决了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课题,同样也回答了组织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问题。新时期的组织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着眼于发展、服务于发展、有利于发展的工作理念,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组织工作放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中去考虑、去谋划、去部署,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有为意识,切实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与着力点,想发展之所想,急发展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供发展之所需,使组织工作促进发展的绩效最大化。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组织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组织工作承担着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重要职责,是做“人”的工作的,在组织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主体,以尊重人和关心人为基本原则,以培养人和造就人为根本使命,以服务人和管理人为重要途径,把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干部工作上,就是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善于调动不同年龄段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体现在人才工作上,就是要进一步打破身份、行业、地域、所有制的限制,扩大选人视野,把社会各界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体现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就是要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体现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就是要结合各单位各部门工作实际,创新思路,选好载体,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有实效性地推进工作。

牢固树立民主开放的理念。组织工作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过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用集思广益的民主机制和开拓进取的创新办法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传统思维模式,由被动适应向主动谋划转变,由传统封闭向现代开放转变,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对资源配置、放大、倍增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各种组织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组织资源的整体潜力,通过联合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开放民主特点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构建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工作大格局。

二、创新方法,全面落实组织工作发展新要求

坚持调查研究,超前谋划部署。创新的重要标准就是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决定思路和举措的重要基础就是要坚持调查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组织工作,迫切要求组织部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前瞻性,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靠前站位思考,深入调查研究,超前谋划部署。通过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新举措。

坚持扩大民主,推进工作公开。民主公开是组织工作开放的重要特征,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对组织工作的公开透明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运用公开的手段推动组织工作,不论是干部选拔、班子配备、人才培养,还是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除涉及保密事项外都应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服务对象、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实行“阳光作业”,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坚持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益。面对组织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的状况,一方面,要用足用好“内力”,优化配置组织系统内部资源,形成相互协作、上下联动、权责明晰、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发挥好组织部门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借助“外力”,注意科学整合、充分运用其他党内资源和社会资源,主动加强与党委、政府部门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提高组织工作效益。

坚持重点突破,实现以点带面。组织工作任务重、战线长、责任大,要把领导精力倾注到重点工作上,把力量配置倾斜到重点工作上,善于从解决事关全局性、根本性、紧要性问题入手,集中精力抓好组织工作的大事、要事和难事,以重点工作带动全局工作。要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建立党建工作创新实验基地,有重点地开展探索实验,善于发现典型,注重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组织工作整体上水平。

坚持建章立制,全面巩固成果。创新组织工作,不仅要解决眼前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坚持用制度管人理事,用制度规范组织工作。要坚持把制度建设融入到每一件工作、每一项措施、每一个环节,及时把创新成果总结上升为制度规范,建立形成长效机制,使其长期发挥作用。

三、创新机制,努力构建组织工作发展新格局

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核心,创

新干部人事工作机制。一是坚持扩大民主,建立民主公开的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常委分工负责制,重点完善常委会、全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深化常委会和全委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度,不断提高常委会、全委会决策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坚持科学用人,建立优胜劣汰的选任机制。以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为目标,制订完善干部选任工作程序,规范干部提名权实施办法,推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常态化,为干部平等竞争创造条件。三是坚持全面发展,建立立体的教育培训机制。注重多途径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岗位、艰苦岗位、关键岗位上去培养锻炼,注重以需求为导向培养锻炼干部,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到艰苦地区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行力。四是坚持严格管理,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干部分类分层次考核评价体系,制订完善科学的德才标准、考评规则、考核指标、考核程序、评价方法和奖惩制度,科学评价干部工作业绩,努力在实现人岗相适方面有新突破。五是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坚持干部任前、任期和离任监督并重,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监督并重,探索建立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职能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网络,逐步健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和协调运行的监督工作机制。

以夯实科学发展的基础为重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一是探索党员主体地位保障机制。切实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探索建立重大问题党员听证制度,推行党组织定期向党员报告工作并接受质询的制度,努力推动党委会议党员旁听制、党代表任期制、党代表巡视制试点,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二是建立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先进性量化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和党员民主评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探索实施党员服务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制度和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等活动。三是完善党内关怀互助帮扶机制。积极探索党组织服务党员的工作机制,开展党员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党员活动场所建设力度。探索建立“贫困党员帮扶基金”,为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和生活贫困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四是健全基层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创新村级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深入推进村级组织“1+2”运行模式,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全面实施村级工作统一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工作经费、工资待遇的保障水平。五是努力完善基层党内民主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情况反映和信息反馈机制,营造敢讲话、讲真话的氛围。改进党内民主选举工作,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选举“两推一选”制度,逐步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差额选举、平等竞争机制,探索个人自荐、竞职演说和竞职承诺等多种选举形式。

以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6

——xx县抓基层组织建设典型材料

xx县辖22个乡镇,299个建制村(社区),现有基层党(工)委41个(其中乡镇党委22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608个, 有党员13159人,其中农村党员7217人,占全县党员的54.84%,有村(社区)干部1183人。近几年来,xx县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及县委的要求,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这条主线,切实履行县委书记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着力推进思路创新、措施创新、机制创新,狠抓责任落实、抓制度规范、抓重点保障、抓载体创新、抓考评激励,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的文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一、抓龙头强引领,着力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一)严格选任程序,调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2011年是乡、村党组织换届之年,通过对推荐、考察、选举等环节严格把关,进一步优化了基层领导班子。全县22个乡镇新当选的116名乡镇党委委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8%,年龄35岁以下的占到46.60%,平均年龄为36岁,保持了以30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乡镇党委班子中都至少配备了1名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22个乡镇均配备了1名以上的女干部。全县村党组织委员的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了4岁,其中,69人年龄在35岁以下,103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凭,女 1 性成员85人。在村支部书记当中,35岁以下的11人,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41人,村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得到了优化。如土地乡小湾村,通过选优配强支村两委班子,尤其是选好了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带头人,使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在经济能人型党支部书记唐少雄的带领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风气有了明显转变。近几年,小湾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基层党建示范村”、“全市生态文明村”和“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思想素质。大力实施村级党员干部“健脑工程”。把专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县干部调训计划,培训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每3年轮训一次,每年举办1—3期培训班。2008年以来,全县共投入360多万元,举办了8期村主要干部培训班,参训人员达3000多人次。各乡镇党委也把学习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每年组织其他村级后备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农村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同时,县委还成立了一支由党校教师、农业专家、乡土专家组成的流动教师队伍,不定期的深入各种养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级党组织科技示范基地46个,树立党员科技示范户900多名,平均每个村有3名以上党员科技示范户。此外,还建立了村干部学历教育奖励制度。认真实施“一村一大”培训工程,对取得大专以上学历文凭的村干部奖励2000元,取得本科文凭的奖励3000元。全县共有600多名村、组干部取得了大专以上 文凭,其中13人取得了本科文凭。通过学习和培训,让广大村、组干部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工作目标更加明确,政治上更加可靠,行动上更加有力。

(三)坚持正确导向,积极培养优秀后备人才。为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工作经验足的人才队伍,xx县进一步完善了村组干部队伍梯次结构建设。要求各村要按照每个村民小组至少一名的人数培养村组后备干部,村民小组长原则上要从村组后备干部中提名,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原则上要从村民小组长中提名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村支部委员人选至少要有1年以上的党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人选原则上要有担任专职村干部2年以上的经历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同时,按照“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科学育人、选人、用人,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通过各级领导联系帮带、县委组织部跟踪培养、定期举办培训班、积极组织发动全县年轻干部参加各类选拔考试等方式,为我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备力量。2009年,全县有2名年轻干部经过公选被录用为处级干部,有4名年轻干部被录用为全市战略后备干部;2011年,有2名村委主任通过公开招考,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

二、抓管理增活力,不断优化基层组织制度建设近几年来,xx县委、县政府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农村工作“村为主”的实施意见》、《xx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村组干部 队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制度创新,有效激发了基层组织建设活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成效。

(一)创新保障机制,优化工作环境。为了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建设环境,使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转,我县自2008年起开始实行“村为主”目标管理,采取县乡两级财政配套的方式拨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并逐年加大投入,仅2011年,全县就安排1300多万元经费保障村级组织运转,2012年,又新增投入200多万元,使整个村级运转经费达到1500多万元,平均每个村的运转经费达到了5万多元。为保障基层干部的基础待遇,全县共安排720多万元用于发放村、组干部基本报酬,其中120多万元用于发放村民小组长的基本报酬,从今年起,村民小组长的基本报酬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0元提高到了每人每月50元。村干部的基本报酬则参照行政干部管理模式实行“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并根据农村劳动力年平均收入水平,建立了村干部基本报酬合理增长机制,村干部报酬从2007年的人均不足80元/月,逐步提高到2011年的人均近700元/月。为实现村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村干部“退后有所养”这一目标,我县在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凡是专职村干部任职期间参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达到一定标准的,县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其中支书、主任每年按1000元以上标准参保的补贴800元,其他专职村干部按500元以上标准参保的补贴400元。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林权改革、征地拆迁、项 目建设等工作引发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不少村民对村干部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对村干部进行打击报复的现象。为此,我县专门建立了村干部受打击报复补偿机制和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机制。县财政每年投入12万元为专职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另外,对遭受打击的村干部给予1000元以内的经济补偿,并严厉查处打击报复行为。通过发挥全县村干部受打击报复处理“110”的作用,切实保障村干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消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2010年8月,同益乡太坪村村委会主任雷依田在主持修建通村公路过程中,被前去阻工的村民打成轻伤,想到这些年为村里尽心尽力办事,村民反倒不理解,委屈的他萌生了离职的想法。得知这一情况后,县组织、公安以及乡政府立即介入调查处理,为其主持公道,并送去了600元补偿金,使其打消了离职的念头,工作起来干劲更足了。

(二)创新考评机制,激发工作斗志。为加大村组干部的管理力度,我县陆续出台了《xx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村组干部队伍管理办法》以及《xx县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的意见》,将工作触角延伸到组一级并强化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主体作用,通过细化职责、规范管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一是对村民小组长实行考核分类管理。每年先由支村两委对村民小组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类别,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分类管理,其中一类村民小组长由建制村进行表彰,每人 奖励200元,同时可按比例推荐人选到乡镇(场所)参与“先进村民小组长”的评选;被评为“先进村民小组长”的,由乡镇(场所)进行表彰,每人奖励600元,然后按照比例推荐人选到全县参加“模范村民小组长”的评选;全县共评出60名“模范村民小组长”,在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每人奖励1000元。二是对专职村干部实行年终绩效考核。专职村干部年终绩效考核结果将与个人业绩考核奖励报酬直接挂钩。其中,考评为“优秀”等次的,每人发奖励报酬3000元,“合格”等次的2000元,“基本合格”等次的1200元,“不合格”等次的不发业绩考核奖励报酬。三是对所有建制村进行“村为主”目标管理考评。按照优秀村、合格村、基本合格村和不合格村进行分类定级,凡因计生、综治、安全生产等工作被“一票否决”的村直接定为不合格村。对评出的农村工作“村为主”目标管理优秀村,县委、县政府将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授予奖牌并奖励村集体1000元。

(三)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创业热情。为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全县基层组织建设的生机和活力,2009年,全县开展了 “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评选”活动,对评选产生的“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由县委、县政府通报表彰,奖励1000元,并由县财政拔专款为其办理养老保险,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后每月可领取600元以上的养老金。为加强对全县“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的后续管理,县里又出台了 《xx县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管理暂行办法》,激励他们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强的责任感投身到今后的工作当中,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从2012年起,全县每年将开展 “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评选活动,对评选产生的优秀支书(主任)进行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奖励5000元。此外,为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县里设立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基金,鼓励专职村干部采取集资、入股等形式领办企业,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凡新发展生产经营型项目所新增加的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包括老企业、老项目扩大再生产后所增加的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以内(含5万元),20%用于奖励村干部,超过5万元部分,再提取10%用于奖励村干部。

三、抓活动促发展,切实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实效 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尽快缩短城乡差距,县委、县县政府从全局出发,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提高服务基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扎实开展“百个部门联村”活动。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工作水平, 按照“先进支部抓巩固、一般支部抓提升、后进支部抓转化”、“党群部门包弱村、政法部门包差村、经济部门包穷村”的思路,积极组织全县126个县直机关单位包村包企业结对共建,并引导全县100个基层组织建设较好的党支部与100个基础相对较差的党 支部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科学发展观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和党建工作指导员进驻驻点(乡)村的方式开展帮扶工作。2011年,每个县直机关单位都投入了不低于5000元的帮扶资金,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员共筹措资金1549万元,共救助困难农户52.6万元,硬化通村公路62.11公里,修建村综合大楼26栋,修建农田灌溉水渠2365米;帮助企业建立种养经济合作组织9个,发展种养大户270个;开展普法、安全、计生等知识培训106期,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提质,净化了乡风文明。

(二)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联农户”活动。为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更好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2010年以来,xx县精心组织包括县处级干部在内的1200余名副科以上干部,深入开展了“机关干部下基层联农户”活动。按照“五个一”要求落实帮扶措施,即扶持联系农户发展具有稳定收入的产业,帮助其找准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对符合条件的联系农户至少开展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扶持联系农户掌握至少一门种养技术或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加工劳动技能;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条以上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影响带动一批农户支持并参与县乡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中心工作的开展。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广大群众心目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活动开展两年多来,结成帮扶对子2377对,实施帮扶项目2953个,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8378个,用 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教育党员干部改善对群众的态度、密切同群众的关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促使机关干部查找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认真履职,树立良好形象,实现了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三)全面开展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竞赛活动。按照“一个支部一个阵地”的要求,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在全县开展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竞赛活动,并出台了对自建的活动室每新建一栋奖励2万元,每修缮一栋奖励2000元的奖励措施,在全县掀起了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热潮。自2006年以来,全县完成村级活动场所省级规划项目118个,县级“以奖代投”项目18个,村级自建项目153个。建筑总面积达52000余平方米,资金总投入达8092.5万元,其中中央、省级投入354万元,市级财政投入94.4万元,县级投入192.8万元,村级自筹资金达7238.5万元。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群众需求的不断提升,许多在八、九十年代初期兴建的办公场所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今年,我县又实施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全达标工程”并加大了财政投入,对所有在今年12月之前验收合格的新建活动场所,由县财政给予5万元的以奖代投资金。同时,按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全达标的标准,要求各地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注重实效”的原则,努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实现村民自治的平台、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舞台、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的纽带,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主阵地,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四、抓创新求突破,努力打造基层组织建设亮点工程 根据上级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有关要求,我县积极创新党建工作项目,力争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优争先上求突破、在加强非公企业党建上求突破。

(一)实行农村(社区)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为巩固扩大一批先进党组织、提升一批一般党组织、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使全县农村(社区)党支部紧扣“五个好”目标,扎实工作,加快发展。我县出台了《xx县农村(社区)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场所)采取日常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社区)党支部进行量化考核,主要考核创先争优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宣传文化、经济建设、村级事务、人口计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廉政建设等9个项目。考核结果分为一类党支部、二类党支部、三类党支部三个类别,并由各乡镇、场所针对不同类别的党支部实行跟踪管理。每年“7.1”期间,全县将从各乡镇(场所)推荐的一类党支部中评选出30个“红旗党支部”,授予流动红旗并给予2000元奖励;同时还将评出30个“三类党支部”,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挂牌限期整改,此外,还要求“红旗党支部”按照1+X模式与三类村(社区)党支部进行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其在党建、村务管理、产业建设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带动后进党支部共同发展。

(二)全面推行党员星级管理。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基层党员管理,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从2012年起,将在全县党员中实行星级管理。根据“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标准,结合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党员岗位特点,分别设置“五星”,满星设置为“五星”。每年“7.1”期间,全县将从各党(工)委、直属机关党支部推荐的“五星”级党员中评选表彰60名“红星共产党员”,其中乡镇、场所和农村(社区)党员中评选25名,县直机关党员中评选15名,县属事业单位党员中评选15名,企业和“两新”组织中评选5名。获奖人员给予1000元物资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

(三)强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工程。近年来,xx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注册登记的有418家(国有企业仅3家),从业人员42610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1家。非公经济对我县GDP贡献率超过75%,财税贡献率超过95%。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有关要求,我县积极探索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思路,采取超常规措施,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互促双赢的良好态势,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2011年年底,全县采取抓大户、抓重点、抓典型、抓示范的办法,集中组建了45家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20个组建任务数,完成任务 的225%,截止目前,全县共有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69家。为促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达到“双强六好”的目标要求,xx县从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着手,于2012年年初制定出台了《xx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实施方案》,以更强的工作力度推进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一是在党建工作上加强指导。要求各乡镇党委要把一些长期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退休党员领导干部,改制企业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务工作者,以及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纳入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人才库,为辖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并建立培训、管理和考核机制。二是在工作经费上提供保障。采取“财政扶持、党费补贴、企业资助”等办法筹集经费,用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等活动场所,开展活动、党员学习教育、配备电教设备、办公桌椅、党旗、党徽、报刊图书等,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基本条件。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保障激励机制,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提供必要的工作津贴。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范畴,按照属地原则由乡镇党委进行考核,并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在推荐企业主要出资人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青妇委员时,把支持党建工作情况作为重要依据。

五、主要经验

在近几年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我县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工 作机制,促进了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主要积累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经验。

(一)创新意识是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我县结合县情提出的农村(社区)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党员星级管理、加强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等,都是一种创新。在不断创新过程中,为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在党建创新活动中得到迸发。创新活力使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基层干部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在创新实践中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二)责任意识是根本。“千重要,万重要,抓落实最重要”。基层党建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责任大,要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关键就在于增强责任意识,切实抓好落实。近年来,我县在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感觉到,如果职责不清,责任意识不强,党建工作就落实不力,抓党建促经济的效果就不明显。我们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强化领导责任,形成了基层组织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促使各项党建工作落到了实处。

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7

一、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当前, 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使高校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富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的坚强后盾, 是呈现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高校在选拔、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为国家和社会输入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推动了高校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为此, 高校应该从新时期、新形势出发, 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关注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以及广大师生的新期待,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扎实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和深入、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普及, 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正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 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 党员培养教育失调, 基层组织设置欠佳。

当前, 在高校的党员培养、发展方面,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着重视党员的发展状况和入党前的考察、培养等工作, 而入党后的培养教育工作不能够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在高校党员发展问题上, 向来高度强调注重质量, 在党员培养、考察、发展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切实加强新党员的质量建设, 充分发挥党的民主, 实行党员发展公示制度。学生入党前, 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开展, 不仅使思想理论得到了深化, 而且, 党的先进性在他们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由于基层党组织忽视了对发展后学生的培养, 虽然有一定的考察形式, 但是, 却没有实际的影响, 从而导致一大部分学生在发展成党员后, 忽视了党的政治理论学习, 思想上也进一步落后。在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上, 缺乏针对性, 日常活动的开展有明显的阻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大都是根据专业设置的, 支部党员都分散在各个班级, 这就导致时间的不一致, 一些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 党员之间的交流减少。另外, 党建管理体制分散, 组织涣散, 核心凝聚力不强, 这对提高学生的入党觉悟也是不利的。

(二) 缺乏专职党建人员, 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主要由兼顾着大量学生日常管理事务的学院党委 (党总支) 书记、辅导员承担, 而他们工作量都比较大, 不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生党员的发展中去。高校辅导员缺乏足够的政治理论教育经验, 不能很好地将政治思想理论和入党理论实践协调好, 而且由于各个高校配置不同, 辅导员工作调动十分频繁, 这也导致了基层党建的中断。在学生入党动机调查中发现, 学生入党没有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作为自己处身立世的行为准则, 入党动机缺乏纯正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体在我国形成了推动的效应, 使我国的全面发展呈现日新月异的好气象, 但同时缺乏正确思想理论引导的一部分青年学生, 却被经济浪潮中的一些糟粕东西所迷惑,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深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这些对受片面人生观影响的学生产生了严重影响, 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政治立场不坚定, 政治观念淡薄, 政治感性较弱。

(三) 党员管理方式落后, 组织活动缺乏创新。

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上, 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没有明确的教育管理目标, 教育理念不先进, 管理方法不科学。只注重传统的政治信仰、价值观教育的培养和党章党史的学习, 忽视了道德素质、文化理念、科学素质、法律意识的培养。教育形式单调, 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 教育效果欠佳。在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上, 近年来,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主要是被动学习党内文件、党和政府会议报告和讲话, 到历史博物纪念馆学习等活动。许多党员被动参加这些内容浅显的组织生活, 非常不感兴趣, 很少会引起他们主动思考和讨论。另外,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对学生入党后的培养和教育的层次不高, 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计划和繁重的任务, 去攻艰克难。

(四) 党建信息技术落后, 网络化制度不规范。

当今社会,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掌握知识、了解世界提供了方便, 同时也给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自由性和虚拟性, 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形式、价值标准和意识形态, 都极容易影响和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硬件方面, 虽花费巨资建设自身党建专业网站, 但在日常维护上却不够重视。在软件建设上, 没有开发专业而良好的电子党务系统 (或系统开发不完善) 加强建设, 使得当前的党务系统的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更新缓慢, 缺乏丰富性和新颖性, 这种方式也造成了学习交互性和参与性的缺失。同时在网络制度化建设方面, 也缺乏规范化, 导致网络建设只是昙花一现、形同虚设。

三、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 统筹强化党员教育, 深化制度体系改革。

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要大力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不断密切学生党员之间的联系, 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认识, 努力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把他们培养成为政治倾向坚定、理论功底深厚、战略眼光长远, 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能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合格性人才。为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必须加强学生阶层的党组织建设, 实行相关体制改革。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应合理规划, 合理安排, 通过按专业同步设置学生党支部, 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党员分散、人员变动等各种问题。各党支部要根据支部的实际情况, 任人唯贤, 推选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 切合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 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保障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有序进行。要提高党员和预备党员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觉悟, 严格按照预备党员转正的规定, 保证党内高度的纯洁性。党支部书记应遵循党支部各项章程, 将党建工作渗入到学院教学管理、学风建设、学生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去, 使党建工作在各学生党支部的协同努力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 强化党建队伍建设, 提高学生政治素养。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薄弱环节, 基层党组织应配备专职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倡导更多的人参与到党务工作中来。提高党务工作人员的生活待遇, 调动他们从事党建工作的积极性。根据基层党组织的现状, 可以配备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组织员, 重点加强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要精心选拔、严格管理、强化训练, 力争把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修养较高、文化内涵深厚、知识储备丰富、能力较强、人格魅力独特的人员吸引到党组中来。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的现状, 党组织要促使每一名积极分子经常、主动向党组织汇报, 端正入党动机, 思想上真正入党。要正确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信息、社会焦点问题等, 不断进行学习和积累, 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另外, 要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 在学生党员中要大力倡导奉献精神,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考验要高标准、严要求, 促使他们思想先进、纪律鲜明, 态度诚恳。学生党员也要注重自身修养, 加强自我监督, 强化自我约束。

(三) 明确教育管理目标, 转变组织活动形式。

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的方针, 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理论水平,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向高层次发展, 杜绝基层党支部软弱涣散、制度不全的现象。各支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不断总结经验, 探索适合自己的新路子, 以积极而认真的态度抓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灵活转变形式开展活动, 以活动为纽带,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全面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 让学生认识到党组织的归属感。党组织的活动要讲究实效、注重收获、敢于创新, 让广大党员学有所获、听有所感、做有所得, 坚决杜绝讲空话、说假话、谈大话, 做到精心组织, 科学安排, 创新教育形式, 拓展党性教育途径, 转变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要结合时事发展形势, 开展针对性主题活动;要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联合学生会等学生组织, 开展大型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社会影响力。

(四) 规范网络制度建设, 搭建多种信息平台。

针对大学生往往禁不住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导的现状,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及时对学生党员进行网络培训, 培养他们辨别信息良否的能力, 引导他们浏览健康的文化信息, 树立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风气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网络能够真正为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帮助, 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办事效率。针对高校党组织在网站硬件维护不重视、软件党务系统不健全的现状, 要安排专人负责党建专业网站, 注意日常的保养和维护, 增加软件方面的经济投入, 开发更加完善的电子党建系统, 注重创新,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全面落实网络监督管理机制, 实行网络管理责任制, 保障高校网络党建的持续健康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还要转变宣传形式, 利用报纸、广播、橱窗等载体展现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 宣传党建信息, 树立典型模范作用;利用大学生中比较流行的微信群、QQ群、飞信群、微博、MSN等互动平台, 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及时为学生党员排忧解难, 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黄兰.浅探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J].经营管理者, 2014

[2]刘思辰.关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学理论, 2015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篇8

推动党建工作改革,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认识

寻找创新的突破口

创新来源于日常工作,我们要在做实、做细、做精基础工作同时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寻找出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当下年轻人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思想超前,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更善于创新。那么我们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就要有效地利用这一点,把重点放在年轻的一代人身上,通过老一辈党务工作者不断地引导,强化对当下党的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的掌握,对党务工作的理解,党的使命的树立,目标的追求上,不断地提高认识,提高把握全局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党建工作中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做出改革和创新,为实现党建工作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推动党建工作改革,要在管理上建新立志

寻求创新的途径

党建工作的重点是在干部的管理。要想实现改革创新,我们就要从干部管理方面着手从严治党。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以从严管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处入手,抓住了、抓好了,才能在基层、在群众中有说服力,才能有效地推动党建工作的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通过严格管理,促进和监督干部正确履职、秉公用权、认真负责,对不称职的干部要及时调整,对以权谋私的干部要及时查处呢?关键是对不负责任的干部要及时追究。一是要建立起敢于坚持和敢“较真”的原则,坚持对干部提拔纪律的监督检查,形成一个职权责相一致,人人向党和人民负责,人人忠于职守、守土有责的管理局面,把从严管理的要求贯穿于干部日常管理的全过程。还要根据平时了解、群众反映和巡视中掌握的情况,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严肃批评,防患于未然。二是深化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提拔重用那些敢于负责、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不讲原则、不负责任、不干实事的干部,真正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干部的选用上,重点要考核干部家庭道德。有些单位将“孝敬父母”“忠于配偶”等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称赞和支持。所谓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和国家之本,一个没有家庭道德责任感的人,不会对国家履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尽责。近年来查处曝光的腐败分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男女关系问题,所以强化对干部家庭道德的考核,加强对干部监督这项措施的实施是在党务干部管理上的创新,是以德为先,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的新举措,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在党建工作中把弘扬家庭美德等“私德”作为考核任用条件,注入考核任用的制度之中,结合从严治党干部管理工作,全力推进党建工作,为新发展寻求新的方法。

推动党建工作改革,要在服务群众上解决实际问题

搭建创新的平台

在新形势下,我党工作难度不断加大,面对广大群众逐渐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工作问题,生活问题,我党将如何解决好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就需要我们党务工作者,不断地深入到基础,走到群众中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广大职工群众要什么,我们要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使工作任务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清晰,要求更加具体,不断积累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实力。比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把群众关系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具体困难进行分类,把擅长解决某方面问题的工作者进行对应分配,工作要细化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实现问题从根本上的解决,逐渐形成服务群众的良好局面,搭建起创新服务平台。

推动党建工作改革,要在争先创优上突出特色

积累创新的实力

党建工作要借助创先争优的活动为载体,通过亮点和特色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精品。一是强化党员的争先创优意识,突出工作特色,提高工作业绩,来为推进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积累经验。再通过争先创优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党员干部履职尽责争先进,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提高服务生产、服务群众能力,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党建工作的改革发展,着重解决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党员模范作用不突出和覆盖面狭窄等问题。二是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党建的经常性工作,在经常性工作中长期坚持,不断巩固和拓展,形成长效机制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把握好创先争优的工作特点,积累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推动党建工作发展。

(作者单位: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技一公司)

(责任编辑:崔 晓)

上一篇:社团嘉年华活动方案下一篇: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