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机制(通用8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劳动者外出务工,从而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既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人们的心理却随着这社会的发展承受着更多的压力,产生着更多的心理问题。学校留守儿童更不例外。据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比较严重,他们表现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为此,我校组织开展了“心理疏导”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为深入、持续地开展“心理疏导”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建设的意见为主线,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教师的心理疏导的主导作用,切实为留守儿童解决成长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心理疏导”主要肩负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解决这一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
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使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学习进步,生活幸福,思想道德健康,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管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2.扩大“心理疏导”结对活动成果,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心理疏导教师”队伍,努力使“心理疏导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面达100%,着力推动“心理疏导”结对帮扶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并形成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活动形式
“心理疏导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可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进行。其他活动方式可结合实际自行选择。
四、活动内容
(一)“心理疏导教师”的条件
1.“心理疏导教师”一般指在本县具有爱心、愿意帮扶留守儿童的教师或其他社会爱心人士。“心理疏导”帮扶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没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2.“心理疏导教师”的条件及要求: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充满爱心,具备一定的家庭教育经验和儿童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二)“心理疏导”的主要任务及帮扶内容
1.“心理疏导”的主要任务:关注留守孩子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帮助纠正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的偏差,给予父母般的关爱,帮助其健康成长。
2.“心理疏导”的帮扶主要内容:一是开展“双互”活动,即互认互知。双方互相认识、互相了解、真情互动,为对症帮教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坚持“双访”制度,即访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访临时监护人。“心理疏导教师”要经常与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委托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三是坚持联络制度。“心理健康教师”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孩子和临时监护人联系,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到家庭看望留守儿童,每年陪孩子过一次节日,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逐步成为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情感的贴心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呵护人。四是明确帮扶重点。“心理疏导”要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主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思想、身体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
五、具体要求 1.“心理疏导”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由学校健康活动小组领导,心理健康成员具体落实,心理疏导教师具体组织。
2.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确保“心理疏导”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有序、健康地进行。学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和开展“心理疏导”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
要做到校长亲自抓,各班主任具体负责,并确定一名老师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材料的整理等具体工作。
3.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墙报、校园网络、主题班(队)会等宣传教育阵地,大力宣传开展“心理疏导”活动的现实意义,积极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4.规范管理,高效运作。学校要根据文件要求,重新做好调查摸底和登记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数据库和“心理疏导”数据库。要认真做好“心理疏导”结对活动材料整理归档工作,凡是与活动有关的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都必须规范整理,妥善保管。“心理疏导”也要建立各自的活动台帐或活动日志,准确掌握结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
5.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学校要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心理疏导”结对帮扶活动,对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上报。同时,及时推广其好做法、好经验。
图石小学
一、调查了解, 建立档案
“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针对学校的留守儿童, 我要先对他们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了解学生的家庭住址、父母的姓名与联系方式, 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在什么地方打工等都一一记录在案, 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然后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档案。
在把这些留守儿童的基本资料建全后, 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观察这些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与学习情况, 通过交谈、活动等去发现、分析他们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如果有心理问题, 分析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心理问题, 性格是孤僻还是暴躁, 是任性还是自己没有主见等。并将调查资料填入到他们各自的档案中, 这样, 对以后开展有针对性的疏导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在以后的疏导过程中也能够有理有据, 不会产生盲目性。
二、开展活动, 激发热情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往往很多教师认为心理疏导就是把学生带到自己身边进行谈心, 但是学生在学校中的所有活动并不是单单面对教师, 他还要面对许多同学、学校的其他人或事, 所以开展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热情, 才能把学生真实的心理反映出来。要定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如拔河比赛、接力跑等能体现集体精神的活动, 要想完成比赛, 需要他们之间的通力合作, 这样, 既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又能够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别人协作、互助帮助, 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同时, 我还定期开展班会活动, 班会让不同的学生轮流主持, 而我却退在幕后, 先选定下一次的班会主持人, 然后让他自己在这一期间发现班级的问题, 然后再开班会的时候自己策划并组织。当轮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主持时, 我会主动帮助他们梳理思路、提出建议, 让他们有勇气、有能力办好这件事。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与满足感, 从而反哺我们的心理疏导。
三、搭建平台, 感受亲情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全发展。为了让留守儿童也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利用学校一切可利用的设备, 积极为留守儿童创设与父母交流的条件。这样, 即使家长不在自己孩子身边, 但是因为他们能够经常联系, 他们也能感觉到来自父母的关心与爱护。记得有一位留守儿童的父亲在外地打工, 但每周都要与自己的孩子视频通话一次, 与孩子交流自己打工的辛苦, 并鼓励自己的孩子要听老师的话, 好好学习, 并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做人等, 并经常邮寄一些课外书籍给自己的孩子, 来拓展孩子的视野, 让孩子感觉到虽然自己父母没在自己身边, 但是就跟在自己身边一样的感觉。这样的联系一直到小学毕业, 这样, 父母不仅对自己的孩子有了全面的了解, 而且与孩子的父子感情也与日俱增, 促进了这位留守儿童的良好心态的养成。
四、教给方法, 学会调节
学生如果学会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助于他们与其他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不会引发心理冲突, 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 在很多时候, 学生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当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所以有时只是一点微小的事情也有可能把矛盾激化, 从而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 这些都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平时, 要教给留守儿童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例如, 情绪容易冲动的学生我让他想一想后果, 或者让别人提醒他;自己受到委屈的时候, 我让他们要学会释放怨气与压力, 比如跑跑步, 到没人的地方大叫一声、找朋友聊天等。这样, 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排解方法, 就可以减少他们内心的苦闷, 减少与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冲突, 降低他们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一、调查了解,建立档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针对学校的留守儿童,我要先对他们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住址、父母的姓名与联系方式,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在什么地方打工等都一一记录在案,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档案。
在把这些留守儿童的基本资料建全后,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观察这些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与学习情况,通过交谈、活动等去发现、分析他们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如果有心理问题,分析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心理问题,性格是孤僻还是暴躁,是任性还是自己没有主见等。并将调查资料填入到他们各自的档案中,这样,对以后开展有针对性的疏导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在以后的疏导过程中也能够有理有据,不会产生盲目性。
二、开展活动,激发热情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往往很多教师认为心理疏导就是把学生带到自己身边进行谈心,但是学生在学校中的所有活动并不是单单面对教师,他还要面对许多同学、学校的其他人或事,所以开展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热情,才能把学生真实的心理反映出来。要定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如拔河比赛、接力跑等能体现集体精神的活动,要想完成比赛,需要他们之间的通力合作,这样,既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又能够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别人协作、互助帮助,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同时,我还定期开展班会活动,班会让不同的学生轮流主持,而我却退在幕后,先选定下一次的班会主持人,然后让他自己在这一期间发现班级的问题,然后再开班会的时候自己策划并组织。当轮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主持时,我会主动帮助他们梳理思路、提出建议,让他们有勇气、有能力办好这件事。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与满足感,从而反哺我们的心理疏导。
三、搭建平台,感受亲情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全发展。为了让留守儿童也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利用学校一切可利用的设备,积极为留守儿童创设与父母交流的条件。这样,即使家长不在自己孩子身边,但是因为他们能够经常联系,他们也能感觉到来自父母的关心与爱护。记得有一位留守儿童的父亲在外地打工,但每周都要与自己的孩子视频通话一次,与孩子交流自己打工的辛苦,并鼓励自己的孩子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并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做人等,并经常邮寄一些课外书籍给自己的孩子,来拓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感觉到虽然自己父母没在自己身边,但是就跟在自己身边一样的感觉。这样的联系一直到小学毕业,这样,父母不仅对自己的孩子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与孩子的父子感情也与日俱增,促进了这位留守儿童的良好心态的养成。
四、教给方法,学会调节
学生如果学会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助于他们与其他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不会引发心理冲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很多时候,学生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当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有时只是一点微小的事情也有可能把矛盾激化,从而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些都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平时,要教给留守儿童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例如,情绪容易冲动的学生我让他想一想后果,或者让别人提醒他;自己受到委屈的时候,我让他们要学会释放怨气与压力,比如跑跑步,到没人的地方大叫一声、找朋友聊天等。这样,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排解方法,就可以減少他们内心的苦闷,减少与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冲突,降低他们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当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还远不止这四种策略,关键是我们教师在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能够因地、因人、因事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只有这样,我们的疏导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为了切实关爱留守学生,真正做到“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落实人本理念,为我校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全面成长提供教育保障,使教师在实际行动中充分发挥光和热,有效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龙南二中结对帮扶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年级组长
班主任
二、结对帮扶的对象。
1、以留守学生为帮扶对象,特别是学习较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行为偏极、安全隐患较严重的留守学生。
2、结对帮扶的目标和原则。结对帮扶要切实做到“四个一”。即:每一名教师至少有一名留守学生作为结对帮扶的对象;教师每月至少与帮扶的对象谈心3次, 每月上门看望留守学生一次;教师每年至少给留守学生送温暖一次。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形式多样地开展教职工与留守学生的结对帮扶活动,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对帮扶工作的内容。
1、宣传《义务教育法》等保护少年学生权益的法律法规,增强留守学生监护人的法律意识,教育留守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对留守学生中的学困生,责任教师要优先辅导,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3、对留守学生中的贫困生,学校优先照顾,对他们“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责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4、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座谈会,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
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教师要定期走访,与监护人交流后,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
四、结对帮扶形式。
根据帮扶对象的学习成绩、心理状况等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主要由各班任课教师对该班留守学生实施帮扶工作。
2、结合学科教学。主要由各任课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的特点,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结对帮扶的要求。
1、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明确自身责任,特别是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关爱留守学生,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2、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服务育人。针对留守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使其改正不良的思想、行为习惯,养成良好、高尚的品质。
3、认真执行帮扶、谈心制度,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的态度开展活动。与留守学生谈心,要先根据留守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谈心主题,并做好谈心记录。
六、结对帮扶工作的督促与评价。结对帮扶工作的督促与评价由留守学生管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每学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完善制度,促使我校留守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一、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现状
(一)农村留守老人现状
1、生活特别简朴艰难,居住环境差。大多数留守老人饮食非常简单,尤其是留守老人,他们只求温饱,特别是在农忙季节饱一餐饿一顿是经常的事;因年纪大无法对房屋进行修缮,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屋顶瓦片支离破碎,逢雨天室外下大雨、室内下小雨更是家常便饭,其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2、留守老人还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除少数年龄特别大,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外,普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有的70岁以上仍然从事体力劳动,与其他老年人相比,劳动强度更大。
3、担负起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从目前看,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父母身边,由自己的父母看护小孩,带子女上学。由于农村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老人只管供孩子吃、穿,至于学习、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就只能听之任之了,带孙子力不从心,有的连自己照顾自己也成了问题,大大地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
(二)农村留守妇女现状
1、三重:体力劳动重,抚养任务重,精神负担重
农村“男工女耕”农业生产女性化现象,使得妇女独立承担起全部农副业生产及家务劳动,严重的加重了留守妇女的体力劳动强度,劳动时间也明显变长。同时丈夫长期外出及收入的不确定性,也加重其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残缺不全的家庭生活导致安全感的缺失等加重妇女精神负担,也成为压在留守妇女心头的“大山”。
2、四少:社会活动少、世面见得少、经济开销少、夫妻见面机会少
留守妇女围着田间转、围着老人转、围着孩子转,这是一种“性别不平等关系的再生产”,实际妇女经济收入在家庭实际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大大的减少了接触外界的机会,导致世面见得少、经济开销少。这种“男出女守”的角色分工对农村婚姻与家庭的冲击不容忽视,夫妻城乡水平的差异逐步扩大、夫妻共享的时间减少、夫妻异质性的增强等都可能导致留守家庭离婚率的上升。有的丈夫一年甚至几年回来一次,一个月甚至更久才打一次电话联系,而留守妇女由于经济、家庭等限制,也很少会进城探亲,农民工也没有探亲假,夫妻双方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3、五偏: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教育子女学习情况偏差、与老人关系偏差、身体及心理状况偏差。留守妇女多集中于36-50岁的中年女性,留守妇女多为初中及以下学历。高强度的劳动、长期性压抑、狭窄的交际范围、家庭的稳定性被破坏、发展机会减少等,使得他们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受限制、教育子女学习力不从心;生理及心理健康受损,妇女疾病增多、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因此多与公婆关系紧张,以及对男性的依赖程度加重。
(三)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父母监护缺失,留守儿童生活、教育受到严重影响。
父母对留守儿童监护的缺失是普遍现象,直接导致留守儿童生活、教育受到严重影响。据到调研发现,隔代监护是留守儿童主要的生存类型,其次是寄养给亲属监护,还有无人监护、在学校寄宿的情况也不少见。父母监护的缺失是目前影响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最大负面因素,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是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当务之急。
2、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缺少保障,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护。
由于家庭保护不完善,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呵护和保护,缺乏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有效监控,人身安全缺少保障,往往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据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
3、农村留守儿童沾染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现象日益增多。
由于缺少家庭有效监护,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并且容易受不良环境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还有的留守儿童因自身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受到教唆、引诱,而逐渐导致出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有些地区,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比例已经占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半以上。
二、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一)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目前除部分享受低保的户有得到扶助外,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加大,子女贴补缺乏稳定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生活很是艰难。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感到很失落。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3、精神缺少慰藉。人老了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
(二)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身心健康受损。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问题愈来愈严重,烦恼、多疑、抑郁、焦虑、狂燥等不良情绪在显现。沉重的生活负担,使她们的交往较少,文化素质的不高、法律意识的缺乏,也使她们不会排解苦闷。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往往会选择极为偏颇、极端的行为,这样的结果势必会既毁了自己又害了他人。
2、部分地区治安较差,缺乏安全感。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多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带来农村治安防范力量的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很多留守妇女在受侵害后都采取默默忍受的态度,不敢声张,怕打击报复,也不好意思声张,认为是“丑事”,也助长了这丑恶势力的升温。
3、在救助留守妇女方面缺乏系统的机制。留守妇女在发展生产、发展经济上缺资金,获取资金投入困难,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手续繁杂,对留守妇女无任何优惠政策;在困难救济、项目扶持、一帮一扶持等方面缺对留守妇女的倾斜。
(三)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留守儿童需要一系列的法律体系和保障制度给予保护。目前的法律法规还没有专门的条款对留守儿童实施保护,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法规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又缺乏针对性,保护力度也不够,直接影响对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受保护等权利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
2、留守儿童工作缺少专门部门负责,各部门之间协作力度不够。
留守儿童工作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共同的、有效的协作,单纯依靠妇联或共青团开展此项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妇联或共青团行使的是综合协调职能,不具有执法权,很多工作实际中无法解决。而目前,留守儿童工作还缺少专门部门负责,各职能部门对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协作力度还不够,不利于形成工作的长效机制和合力。
3、留守儿童居住地分散,父母流动性强,不便于教育和管理。
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居住地分散。父母一般流动性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还有过跟随父母在城市流动的经历,即跟随打工父母在城市生活或学习半年以上的经历,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经常处在“流动”与“留守”不断交替的不稳定生活状态中。加之农村教育资源有限,农村基层组织社会调控和管理作用弱化,导致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不系统。
三、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要真正解决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短期内很难一步到位,应采取近、中、远期规划,循序渐进式推进。
1、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化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唯一形式。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对在敬老爱老等方面做得较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弘扬表彰,对歧视、排斥老人等行为给予曝光、鞭达。
2、逐步建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为留守老人提供诸如理发、环境卫生清理、房屋修缮等日常服务,可由民政或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织牵头,尽可能在各乡镇都成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建立一支常年服务的队伍,以缓解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难。
3、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对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给出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医疗费用。
4、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鼓励企业、个体老板捐资设立老年人基金,对需要帮助的老人给予扶持。
(二)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1、建立留守妇女健康家园。定期组织留守妇女进行健康体检,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推进农村妇幼保健事业,逐步将妇幼保健中心由城市拓展到农村,而影响农村搞好妇幼保健知识宣传和普及,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健康保健服务,保障她们的身体健康。
2、健全对留守的社会求助制度。(1)制订对留守妇女的救助规定,摸清底数,建立救助档案。(2)按最低标准,制定发放留守妇基本生活费,使其生活有新的措施保障。(3)农村特困救济、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适当照顾留守妇女。(4)县、乡党委政府采取措施开展一帮一的结对帮扶活动形成合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5)把一些致富的项目、扶贫项目向留守妇女适当倾斜,给予政策优惠,使“留守妇女”获得关怀,减轻其劳动强度,增加家庭收入。
3、兴建留守妇女培训阵地。(1)为提高广大留守妇女的科技素质,争取兴建妇女活动培训中心,保证留守妇女培训有阵地,为她们送知识、送技能、送健康、送去精神大餐。(2)组建留守妇女互助小组,搭建“留守妇女”互助平台,使她们能互相倾诉、交流、互助,使她们用积极的心态共同面对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4、为留守妇女增添文化娱乐设施。让她们走进集体,通过文化活动,促进她们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发展建立相互支撑的人际关系网络,挖掘自 潜力,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助能力。通过组织她们参加文化娱乐活动,来号召人,以活动感染人,以活动凝聚人,以活动教育人。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1、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
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应实现政府主导,建立、完善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专门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互相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研究解决留守儿童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公安、教育、民政等职能部门和检察院、法院、妇联、共青团等单位的联系与密切协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落实相关法律政策,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工作。
2、探索适应留守儿童需求的农村办学模式,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强化学校保护作用。
建议在劳动力输出集中的地区开辟农村幼儿园教育,加快幼儿园发展速度,规范管理,提高留守幼儿入托率;推进和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满足留守儿童住宿就学的需求,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3、构建以家庭为中心、学校、社区、基层政府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各部门一致认为将学校、社区、基层政府纳入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有利于推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首先是落实家庭监护,明确适当的监护人实际履行监护职能;社区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监督监护人履行职责的职能,学校保护要成为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的补充,除了教育和管理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保护;对于失去父母及亲属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基层政府应当代表国家履行监护职能是对留守儿童最好的保障。形成以家庭为中心、学校、社区、基层政府共同教育、管理、保护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
4、完善留守儿童法律服务体系,加大司法保护力度。
公检法和司法部门应当利用各种措施、延伸司法保护职能,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通过开展法制教育、维权护法、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法律服务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司法保护力度,切实维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法院积极探索审判职能,建立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绿色通道”,保障留守儿童维权途径畅通,对留守儿童实施司法救助;法律援助部门同时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法律援助力度,扩大法律援助案件范围,提前法律援助介入时间。
5、完善保护留守儿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1、热爱社区咨询、辅导工作,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循专业操行,具备优良的个性修养和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
2、咨询师接待来访者,必须热情周到,应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尊重来访者的意见,尊重来访者人格的完整,爱护和关心来访者,为来访者提高水平的优质服务。
3、咨询师为来访者创设平等、舒畅的谈话气氛,使来访者的情绪得到松弛,减轻心理负担。
4、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辅导,如遇到不能当时解决的问题,须查阅相关资料后再约定时间解决;如遇重大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应及时向领导反映;如遇到确有心理问题严重到精神问题者,可介绍到他处就医。
5、必须为来访者严守个人秘密。
6、及时整理来访者的资料材料,并做好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职教育的学生观、发展观和人才观, 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共识及社会的认可。党和国家重视大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教育, 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更好方向。在德立人、技立业的高职教育背景下, 探讨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涵义、必要性, 研究其原则、途径等, 对建立、完善高职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身心健康发展, 明晰了方向。
一、高职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涵义及必要性
(一) 涵义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肯定人的尊严、追求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 把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文关怀根本在于以人为本。对高职学生的人文关怀, 体现为一种以关爱和情感为主要方式的教育, 在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上, 促进大学生思想进步、道德提升、价值体现和全面发展, 强调以生为本。
心理疏导有着两个层次的涵义, 其基本要求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一种是运用心理咨询或治疗的理论和技术, 对心理上存在问题的个体进行咨询、引导和疏通, 以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另一种是针对群体而言, 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巧, 关注、分析群体心理动态, 处理群体性心理问题, 促进群体的和谐发展。在高职院校既注重学生个体的心理疏通, 也不忽视学生群体的心理动态。
高职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意义、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在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心理疏导的本质就是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运用心理学知识技巧, 关注、分析、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 促进大学生协调发展成才, 其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和产物。
(二) 建立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的必要性
从实践看, 建立高职院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 是多元价值观的迫切需求, 是遵循当今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教育引导的重要途径, 是创建和谐校园、达到育人目标的重要方式。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和当今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建立的原则
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 旨在促进大学生尤其是困难大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使学生发挥自身最大潜力。因此包括机制建立、完善在内的所有学生工作, 都应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学生为中心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的切入点, 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内在需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正视和尊重客观存在的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个体差异, 是有效开展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基础。尊重学生个性特点, 充分把握其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是开展学生工作的有效方式和建立完善机制的重要原则。
统筹兼顾, 关注特殊人群。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 第一种功能就是关注、把握、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及和谐发展。另一种重要的功能, 就是对家庭困难、学业挫折、人际交往问题、心理问题等不同于一般情况的特殊学生个体或群体, 倾注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关爱,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注重隐性和显性相结合。高职校园育人功能, 决定其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不仅要发挥显性因素作用, 也要注重隐性教育的功能。校园环境、规章管理、文化氛围、言行作风等, 对学生成长成才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建立的途径及方法
(一) 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高职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建立的内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和教职员工首先要足够重视, 充分认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育人作用, 不断提高以人为本意识, 牢固树立“全员、全程、全面育人”观念, 从组织机构、制度措施、人力物力上, 不断促进机制的建立完善。
(二) 创建师生良性交流、学生有效参与的平台
平等的、良好的师生交流是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用诚恳的态度和真挚的情感来面对广大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 与其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使他们感受校园人文关怀, 能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学生认识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创设良好师生交流平台, 对了解学生动态、及时掌握异常情况、引导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促进安全文明校园建设, 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成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的一分子, 必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 完善校园舆情收集、分析、反馈、处置体系
学校应重视和完善校园舆情监控处置体系。通过学校职能部门、系部、辅导员、学生组织、心理观察员、新媒体技术等, 从纵向看将舆情监控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 从横向看多形式、广渠道、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课堂内外、学生公寓、社会实践等潜移默化开展工作, 形成“自上而下、全面立体、师生联动、灵活高效”的校园舆情收集、分析、反馈、处置体系, 做到了解在先、预防为主、立足教育、处置得体。
(四) 完善大学生危机干预及预警机制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以舆情监控、心理健康、安全保卫、医疗救护、教育宣传及应急预案为主的综合性危机干预预警机制, 实行“积极教育引导、全面营造氛围、主动干涉介入、科学处理异常”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模式。坚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既开展普遍性的心理健康、安全文明教育宣传, 又为有特殊需要的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既保持日常的危机监测、评估和预警, 又对重点人群实行特别关注。
(五) 优化校园环境, 打造文化品牌
不断完善和优化校园硬件条件, 为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奠定必要基础。创建安全校园、“花园式学校”、“魅力校园”等, 增强学生成长成才的可靠软实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 打造精品活动、文化品牌, 对学生道德提升、心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教化作用。运用橱窗、广播、互联网等形式,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增强环境、管理、服务育人功能, 巩固校园育人载体。校园环境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自觉性的特点, 势必影响在其中的个体和群体。隐蔽的、潜在的、渗透的方式, 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及言语行为产生影响作用。
(六) 创设平台, 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要整合校内外资源、统筹规划, 打造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的平台, 对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七) 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
大学生手机上网比例大、频率高已成不争事实。以博客、手机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阵地,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不去占领, 就会被别的东西占领。新媒体技术给高职院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但更多的是为我们开展学生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我们要转变观念、适应形势、掌握主动, 构建切实有效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初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D].山东济南:山东大学, 2014.37-38.
[2]田芳, 赵从, 安娜.高职思政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职教论坛, 2010, (23) :67-68.
关键词:企业员工;心理学; EAP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3-0145-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对员工个体负责的态度,也是企业持续发展、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需要。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对EAP项目的探索实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结合实际,围绕如何通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传播、运用和结果反馈利用等,提高心理学知识在企业员工中的影响力,以此推动企业EAP专员团队建设,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样本调查与结果
本调查选取笔者所在企业的各部门员工作为调查对象,发放不记名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
其中,一线员工56人,后勤员工78人,管理层16人;年龄区间在20~30岁的占21.67%,在30~40岁的占32.67%,在40~50岁的占35.17%,50岁以上的占10.66%。基本符合案例企业现有员工状况的分类比例。
1.1 调查结果
1.1.1 员工流动性高
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与其他行业相比,石油行业员工流动性较高。
调查中,在案例企业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占88.66%,而工作5年以下的只有11.34%,如图1所示。这一特点对维持员工队伍稳定相当有利,但由于员工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与当前石油企业用工制度有关),对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一定难度。
1.1.2 员工对企业综合评价总体满意度较高
调查问卷中,分别有36.53%和47.02%的员工对企业总体评价为“满意”和“基本满意”,占样本总数的83.55%。可见,案例企业大多数员工对企业的总体情况较为满意,这与企业员工现实情况大致相符合。
1.1.3 员工职业规划比较到位,企业晋升渠道较为合理
调查中,61.16%的调查对象认为企业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职业规划指导与帮助。47.02%的调查对象对企业的晋升机制和所提供的发展平台表示“很满意”,31.4%的表示“基本满意”,“不满意”的仅占11.58%。而在对目前所在企业不满意的原因调查中,仅有7人选择了“很难向上晋升”。
1.1.4 企业凝聚力有待加强,员工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仍 需进一步提升
按传统思维,在一个拥有88.66%老员工(工作10年以上)的基层企业,员工间关系应该比较紧密,然而,在“当遇到困难找谁倾诉”的问题上,选择家人的占75.63%,选择朋友的占20.17%,并没有人选择同事。这一调查结论显示,员工与员工间的接纳度和互容性不高,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基层单位凝聚力有待加强,或许这与案例企业工作性质有关(前线工人工作生活内容单调,彼此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
1.2 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复杂的原因,笔者经过调查分析,认为最突出的原因是与员工的沟通存在欠缺,包括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和员工与员工的沟通。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管理中71%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间畅通的沟通渠道、频繁的信息交流,能够使组织的各级成员间避免误会,减少工作压抑感,提升归属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员工工作易出成效,企业目标也能顺利实现。
员工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渴望更多的人性化关怀。对目前所在的企业需要改进的问题调查中,“缺乏人性化企业管理”(31.62%)位列第一,甚至超过“工资低”(24.17%)和“福利差”(25%);在“除工资外最看重企业哪些方面”的问题上,“人性化的企业管理”(56.67%)仅次于“福利待遇”(60%)位居第二;在“能让您在一家企业一直工作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多选)”问题上,除“工资待遇好”和“福利待遇好”外,“人性化的企业管理”(59.66%)位居第一。以上三个问题反映出员工渴望人性化关怀企业管理超过了员工工资福利待遇的需求。
企业亟待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向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人性化企业管理模式看齐,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与员工的自我价值与企业荣誉感。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今企业正面临一个重要趋势:员工在看重薪酬福利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心理感受,这需要管理者具有心理资本的概念,加强人性化管理,组建EAP专业团队,掌握员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技术,引导员工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从而激发团队活力和激情,促进工作绩效提升。
2 推行EAP项目的实施
采取整合模式,也就是说,借助企业内部力量,与外部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合作,共同为员工提供EAP服务。而在借助企业内部力量方面,组建一支有专业资质和技能的企业自有EAP专员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试点单位先期在内部培育并培养多名被国家相关机构认证通过的心理咨询师的有效尝试之后,自2010年以来,企业与某心理培训机构合作进行心理咨询师相关培训,就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测量、摄入性访谈、临床咨询等操作技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和互动性演练,为打造一支有素质的EAP专员团队积极创造有利条件,5年来,有近百名学员分别通过了全国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考试,一支有着专业知识、专业资质的企业自有EAP工作团队已然形成。
从专业的角度,心理咨询并不是单纯的“聊聊天、谈谈心、更不是精神垃圾桶”。
对于入行较浅的企业EAP专员来说,开展流程规范、效果明显的临床心理咨询并不是一件易事,一方面尚需强化自身修养,积累经验,一方面还要将自身掌握的各类心理学知识有效运用,让身边的人了解到底什么是咨询,他们需要咨询的是什么。
借鉴早前经验,笔者所在单位的EAP专员们也就个别对心理咨询感兴趣、主动求助的员工“小试牛刀”。在基于比较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摄入性访谈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性临床心理咨询,并结合个体特征,酌情推荐了“生活事件量表(LES)”、“抑郁自评量表(SAS)”了“焦虑自评量表(SDS)”等几个最简单、易掌握的量表,同时结合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帮助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尽快恢复心理健康。
尝试性咨询与团体辅导的开展,展现EAP专员的技能和风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展临床心理咨询,着眼于摄入性访谈、开展相关心理测验、收集整理各方面资料并分析评估、对异常心理(神经病)的鉴定和转介、对正常人群的咨询者商定咨询方案,不管是心理危机的干预、行为模式的纠正,还是生活问题、身心健康、其他情绪性问题的咨询,咨询师们恰当使用专业的咨询技巧分阶段开展工作,成为求助者最可靠的心理按摩师。
与此同时,笔者所在单位的EAP专员还通过充分展现心理学技能,大力开展面向各级员工的团体心理辅导,相继开展“EAP走基层团体放松训练”系列活动、EAP七夕特别活动、反探亲EAP亲子活动、关爱女职工EAP特别活动,并对新入企的高校毕业生实施EAP岗前适应性团体训练。
通过EAP专员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对员工实现心理帮扶以及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学小活动,促进员工与家人间的感情,提升员工心理健康程度,也助推EAP专员获得更多信任,展现EAP专员的技能和风采,增强EAP专员团队的影响力,提升企业EAP工作的推行效果。
案例所在单位的EAP专员在尝试性心理咨询时遇到一个案例:求助员工因就职于困难项目,批评处罚多,奖励少,收入低,压力大,心情压抑持续数月,恰逢任劳任怨工作的领导重病住院事件,获悉公司未能及时派员慰问探视,认定企业管理者“冷血”,与所在项目大多数员工产生共鸣,极度愤怒,并心生辞职念头。
EAP专员在全力开展心理帮扶之余,主动向相关部门反映项目领导重病住院、员工群体思想波动很大的情况,助力“关爱员工计划”在该项目的细化实施,公司也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帮扶项目,理顺职责分析形势鼓舞斗志,不仅消除了员工与企业间的隔阂,更促使项目全体员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而这,正是EAP专员在实施心理咨询临床结果的恰当反馈及有效利用,为企业管理发挥EAP专员的积极作用的体现。
在管理当中突出人文关怀,实际上是强调采用理性的、有原则的、利他型的管理手段,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完整,强调对个体成就的认可、重视和尊崇;在管理当中突出心理疏导,实际上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沟通等方式,疏通人的心理障碍,达到稳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目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青年职工各种心理状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深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职工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技巧。通过邀请心理学专家授课等方式,让职工学习心理知识、了解心理现象、缓解心理压力,培育青年职工乐观、豁达、宽容的品格,形成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
3 合理化建议
3.1 注重心理疏导
对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坚持提前介入、因势利导,用职工心理上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辅导。特别在企业实施重大改革或职工生病住院、家庭出现困难矛盾、工作出现变动等关键时刻,要及时谈心谈话,开展心理评估和辅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要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制定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实施方案,做到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设立心理咨询室,持续并且深入实施人文关怀,让青年职工充分体会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3.2 完善竞争和激励机制
企业管理者要主动了解青年职工在想什么、干什么,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干,并建立和完善青年职工培养选拔、监督约束和激励保障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按照民主、公正、竞争、择优原则,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评价高的优秀人才选拔上来,对优秀的年轻职工早发现、早培养,充分调动广大青年职工努力工作、拼搏进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职工提供更多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宽松、融洽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
3.3 创新沟通渠道和方法
顺应时代潮流,正确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通过网站、短信、QQ和微信等方式,开辟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充分发挥网络媒介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网页,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开辟政工信箱、理论学习等专题板块,为职工提供学知识、受教育和交心谈心的平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力和渗透力。
建立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方便企业领导与青年职工、青年职工之间沟通交流,促进企业上下融合、内外和谐。
根据职工岗位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持续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廉政风险教育,进一步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增强岗位廉政风险防控能力。
4 结 语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管理难度日益增大,员工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客观存在,企业EAP专员任重道远。借力于心理学专业知识、心理咨询技能,企业EAP专员们努力探索,积极行动,提升个人素质的同时,合力铸成不可替代的工作团队,势必成为一支助力于企业发展,员工需要、企业需要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季荣娥,郭怀松,韩良.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之探讨[J].企业技术开
发,2010,(18).
[2] 高飞,陈龙,裴华,等.企业员工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J].中 国临床心理,2005,(3).
[3] 马玉凡.重视员工心理和谐,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石油政工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机制】推荐阅读:
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制度05-31
关爱留守儿童机制11-09
留守儿童监护干预机制06-26
留守儿童风险评估机制11-20
留守儿童感想06-04
留守儿童作文11-18
留守儿童帮扶案例05-27
小学留守儿童教案06-01
留守儿童理解父母06-06
关爱留守儿童报道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