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的翻译(精选6篇)
参考译文一: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参考译文二:
关键词:“刻舟求剑”,机械运动,参照物,选择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已经学过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故事的大意是:楚国有个人,有一次乘船过江,一不小心把身上挂的一把宝剑掉到江中去了。他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伏下身子,在船帮上刻下了一个记号,嘴里不停地念叨:“这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同船的人见他不着急的样子都很纳闷,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赶快下水捞宝剑?你在船帮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他却说:“不着急,我已经作了记号,等船靠岸了,我再下水去捞吧。”等到船靠了岸,人们纷纷下船。这个楚国人却对着船帮上所刻的记号处,跳下水去寻找宝剑。大家都莫名其妙,一会儿他钻出来,又对着船帮的记号看了看,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同船的人看到他这样寻找宝剑都感到很可笑。此寓言在现实生活中比喻看问题做事情死板不灵活,不知情随势变。
寓言的主人公为什么捞不着宝剑呢?我们先分析一下他用来寻找宝剑所选择的参照物:落到江底的宝剑,相对于江底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位置不变,因此以江底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宝剑是静止的,但是相对于主人公在船帮上所刻的记号的位置却发生了改变,所以以主人公在船帮上所刻的记号为参照物,宝剑是运动的。寓言的主人公错误地选择了捞取宝剑的参照物,这就是导致他无论怎样也寻找不到宝剑的原因。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正确选择参照物会对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选错了参照物,问题解决起来就会事倍功半,甚至问题根本不能得到解决。这就是正确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发现,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初中物理中,关于机械运动的内容学生感到难以下手的是:给定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判断此物体有这种运动情况所选的参照物;或者给出几个物体的相关运动情况,要求判断这些物体以另一物体为参照物的运动情况。这里介绍一种用“物体相对位置变化情况”来“求解”参照物或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因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所以两个相关联的物体A和B,如果他们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那么A和B以对方为参照物都是静止的;如果他们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那么A和B以对方为参照物都是运动的。具体到物体的运动方向,如果A相对于B向右(左)运动(也可以是其他方位如:上、下、东、西、南、北等),那么B相对于A就向左(右)运动,也就是以B为参照物,A向右(左)运动,以A为参照物,B向左(右)运动。
下面举几个教学实例:
例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2008年12月26日下午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也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这次护航任务也展示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部队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方面的信心和能力。自我军海军舰艇编队出征以来,全国各大媒体给与了充分关注。下面是新华网2009年2月1日对我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舰艇编队进行补给的一则报道。
当地时间1月31日,中国商船“新非洲”号为海军护航编队送来了新鲜蔬菜和水果,“武汉”舰出动直升机进行补给,这也是海军编队出海以来首次进行垂直补给。
新华社记者朱鸿亮摄
问题:当直升飞机给“武汉”舰进行垂直补给时,“武汉”舰继续航行,此时直升飞机以海岸为参照物是____的,以“武汉”舰为参照物是____的。
解析:直升飞机在给舰船进行垂直补给时,直升飞机在舰船的竖直上方随舰船一起运动,直升飞机和舰船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因此以舰船为参照物直升飞机是静止的。进行垂直补给时舰船在航行,所以舰船和海岸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此时直升飞机随舰船一起运动,那么直升飞机和海岸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以海岸为参照物直升飞机是运动的。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答案应为:运动;静止。
此题不仅考察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情况,使他们用所学物理知识关注、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培养他们关心时事政治的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2:甲、乙、丙三人同坐于一辆行驶的汽车中,甲说:“我没动。”乙说:“我‘走’的真快呀。”丙说:“路边的树在向南倒下。”那么,关于他们的说法,甲选择的参照物是%%%%%%%%%%%%%%%,乙选择的参照物是%%%%%%%%%%%%%%%%%%%,丙选择的参照物是%%%%%%%%%%%%%%%%%。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汽车向%%%%%%%%%%%%%%%%%%%%%%运动。
解析:因为甲、乙、丙三人同坐于一辆汽车中,相对于同一参照物而言甲、乙、丙三人的运动情况应该是相同的,从他们各自所说的运动情况不尽相同可以看出他们所选择的参照物也不尽相同。下面根据甲、乙、丙三人的说法分析一下他们各自所选择的参照物:(1)甲说自己没动,所以甲选择的参照物是和他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的物体,如汽车内的物品、乙或丙等都可以;(2)因为乙说自己在“走”,所以乙选择的参照物是和他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的物体,如路面、路边的树木或建筑物等都可以;(3)因为丙说“路边的树向南倒下”,所以丙选择的参照物是和树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的物体,如汽车内的物品、甲、乙或丙自己等都可以,并且由“路边的树向南倒下”可以知道路边的树相对于汽车向南运动,也就不难推导出汽车相对于路边的树木向北运动,即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汽车向北运动。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答案应为:车内物品或乙、丙;路边的树木或路边的建筑物、路面;汽车内的物品、甲、乙或丙自己;北。
例3:甲、乙、丙三人各驾驶一辆汽车,他们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得出以下结论:甲看到乙向东运动,乙看到路边的站牌没有动,丙看到甲向东运功。那么以路边的站牌为参照物,甲向%%%%%%%%%%%%%%%%%%运动,乙是%%%%%%%%%%%%%%%%%%的,丙向%%%%%%%%%%%%%%%%%%运动。
解析:题中给出了甲、乙、丙三人各自看到的其它物体的运动情况,而且他们三人都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我们就要用“物体相对位置变化情况”来“求解”他们三人相对于路边的站牌的运动情况了。我们首先要理出解决问题的头绪:首先找出相对于路边的站牌静止的物体(人),然后根据其他物体(人)和这一物体(人)相对位置变化情况来判断他们各相对于路边的站牌的运动情况。按照以上思路对问题分析如下:(1)因为乙看站牌没有动,所以乙和站牌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即以站牌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2)甲看到乙向东运动,也就是乙相对于甲向东运动,可以判断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即以路边的站牌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3)丙看到甲向东运动,也就是甲相对于丙向东运动,可以判断丙相对于甲向西运动,由于甲相对于路边的站牌向西运动,那么相对于路边的站牌丙就以大于甲的速度向西运动,即以路边的站牌为参照物丙向西运动。
然而,就在一年半前,张朝阳的战略还是:倾全力打造微博,目标赶超新浪。而且当时立下军令状的张颇为懊恼:“年初的时候光顾盯着搜狗的事情,微博的事情没盯住,最后一失足很悔恨。”“这个事情让新浪撞大运撞上了。”
可是,即使目前的重点在视频上,搜狐的做法看起来也有些匪夷所思,因为搜狐视频虽投入巨大,但至今仍以搜狐网一个频道的方式在运营,即使将成立独立公司,也不会有独立网站。针对搜狐视频可能启用独立域名的传言,张的回复是:脑子进水的人才可能有此想法。
但几年战略摇摆不定的结果,在搜狐的财报上已经开始体现出来。搜狐刚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55%。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稳定的状态。
然而,在张朝阳战略摇摆的背后,我们却能看到他“极为稳定”的一面——张朝阳是个有综合性门户情结的人,似乎还停留在互联网创业初期对门户的执迷上。只是,几年来这种门户情结被换了一个词表达:搜狐矩阵。可是,对于如今已经高度细分的互联网产品,在单品上打造亮点的战略意义已经远重于综合性门户网站的价值了。这就是为什么新浪会倾公司之力陆续在博客和微博上突破,而其它门户网站常常是一个部门在做这些事情的原因。张朝阳的门户情结很多人有感触,不少业内人士曾著文对搜狐固执地追求“中国互联网第一门户”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追求已经有些偏执了。
但不管受到怎样的反对,在张朝阳这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追求的是“搜狐矩阵”的门户效应,而不一定是单品第一。
看来,门户情结已经渗入张朝阳的骨髓,挥之难去。
评心:
每个管理者都会沉淀下一些情结,一如张朝阳身上留下的互联网行业初期的门户烙印。要知道,在当时整个社会都对门户模式狂热推崇,是根本瞧不上其它类型网站的。
各种情结,有的对管理者是建设性的,有的则是破坏性的,面对过往的情结,管理者有没有归零和反思的能力非常关键。而归零首先是第一位的,因为情绪决定“大脑”,这个情结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只有“放下”之后,才能真正看出来。否则会发现:你的情结在哪里,哪里就会变得特别有道理。
为什么情结会有这样的影响力?因为每一个情结都是有独立生命的,它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进而影响到管理者的整体判断。这就是精神分析心理学中认为的:人并非自己的主人。
许多企业家的成败,都有其情结的影子,比如:稻盛和夫敬天爱人情结,乔布斯的人生短促、强烈追求完美的情结,以及孙宏斌早期的速度情结,李经纬、史玉柱的“大厦”情结,而史玉柱则在受挫后抛弃了这个情结背后的心理需求,换了另一种方式成长。
清理你的情结,反思你的情结,对管理者是一个比学习管理理论更重要的事情。因为情结才是真正决定你做事轨迹的内在动力。
责任编辑:焦晶
2. 王叔远:名毅,字叔远.明代民间微雕艺人.
3.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4. 为:做,这里指雕刻.
5.器皿:指器具.盘,碗一类的东西.
6.以至:以及.
7.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罔:无,没有.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态.
8. 尝:曾经.
9. 贻:赠.
10. 余:我.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故事.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云:句尾语助词.
12. 约:大约.
13. 有(yòu)奇(jī):多一点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4.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 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一说,古代一百粒排列起来的长度是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是一分.许,上下.
15.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中间高起开敞的部分是船舱. 轩:高起. 敞:敞开.为:是.
16. 箬篷: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篛的异形字是“箬”.
17. 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望:对着,面对着.
18.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19.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 清:清凉. 徐:缓缓地,慢慢地.兴:起.
20. 石青糁(sǎn)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石青:一种青绿色的矿物颜料. 糁:涂.
21.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作动词用。
22. 髯(rán):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23.居:位于。
24.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25.鲁直: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26.执:拿着.
27.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28. 卷端:指画卷的右端.
29. 卷末:指画卷的左端.
30.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
31.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32.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比,靠近.
33. 各隐卷底衣褶中: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34. 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类,像.
35.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36. 不属(zhǔ):不相类似.
37. 卧右膝:卧倒右膝.
38.诎:同“屈”,弯曲.
39. 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时用以计数的成串珠子.
40.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41.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42. 楫:船桨.
43. 舟子:撑船的人,船夫.
44. 椎髻:梳成椎形发髻,属于词类活用.
45. 衡:通“横”,横着.
46.攀:扳着.
47.啸呼:大声呼叫.
48. 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49.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50. 船背稍夷:船的底面稍平.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50. 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51. 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52.钩:钩的形状.
53.了了:清清楚楚.
54. 墨:这里的意思是黑.
55.篆章:篆字图章.
56.丹:朱红色.
57. 为:刻有.
58. 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盈,满.
59. 简:挑选.同“拣”,挑选.
60. 修狭:长而窄.
61.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62.游削:挥动、运用刻刀 。
63.须:胡须眉毛,此处指极小、极细、极短等等。
64.繇-:通“由”。
65.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即棘刺母猴,先秦典故。句意为:荆棘的末端的尖刺,未必不可以刻一个母猴啊。
通假释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与竖相对。)
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汉语成语,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该成语由《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演变而来。
二、刻舟求剑典故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
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三、刻舟求剑造句
1.这种刻舟求剑的人,当然不能给他做大事的机会。
2.信息时代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不能用刻舟求剑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3.时势已变,刻舟求剑只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4.我们应当记取刻舟求剑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
5.今非昔比,你老是想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刻舟求剑有何不同?
6.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钱,只会在屋子里刻舟求剑般地乱找有什么用?
7.从事研究工作,眼界要宽,知所权变,切忌刻舟求剑。
8.他本来思想就僵化,会干出像刻舟求剑般的蠢事来也不意外。
9.不要缩在角落里,啜着饮料,刻舟求剑地等人说话。要反客为主,开始和所有人谈话,我是说和所有人。
10.因应各种状况,我们不宜刻舟求剑,不知变通。
11.如果我们继续自以为是,拘泥固执,难免会做出“刻舟求剑”的蠢事来。
12.在求新求变的潮流中,我们绝不能刻舟求剑,食古不化。
13.如果我们走不出“刻舟求剑”的思维模式,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预测,对于今天的沪深股市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14.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比喻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处理事情。
15.黄陂区罗汉村一男孩被患有精神刻舟求剑翻译病的父亲打死。
16.“刻舟求剑”这个成语讽刺那些办事迂腐,不知道变通情况的人.
17.凡事不可以己度人,刻舟求剑,恐怕与人与己都有不利。
18.傻孩子,你倒是学会了刻舟求剑…但这剑却害了船上的所有人…额,当然了,有我,这个结果就要改一改…
19.我忍不住摇头,请司空摘星拿主意,无异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毫无可操作性。
20.春秋说,你刻舟求剑吗,你在我下班时间来我公司找我,我们有时差延迟吗。
21.老爷,‘刻舟求剑’丘舟剑丘大侠拜见。
22.刻舟求剑的故事中的主人公犯了什么错误?学生:刻舟,刻坏了船家会找他赔!他应当用笔画就好了!一寝室女生凑在一起说伟大理想。
23.刻舟求剑学过吗?你要执迷不悟的以昨天作为参照,今天你会死得很惨的……我今天心情不好,所以给你个机会,现在放弃还来得及。
24.我们每天面对层出不穷的矛盾和变化,是刻舟求剑以不变应万变,还是采取灵活机动的变通方式应万变,这是我们需要确立的一种做人做事的心态。
25.然而斗筲之儒死抱住先圣的骸骨不松手,刻舟求剑,削足适履,以至于作茧自缚,自欺欺人,垮坍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26.窃以为,如此判定和刻舟求剑的愚公无分毫差异?试想一下,再愚蠢的城市建设者,在巨大的自然灾害过后,还在原址之上建造城池。
27.李智揣测杨肉白必然会来探望亲亲,于是在病院里布满了警员,刻舟求剑。
28.当然,经验也有不足,重要的一点就是经验具有保守性,使人墨守成规,有时按经验办事,就是按老套套办事,用过去的方法办现时的事情,不识时务,刻舟求剑。
29.处理事情本来就要考虑各种情况,然后提出最适当的因应措施,绝不能刻舟求剑。
30.但是,这些理论家的吃力工作多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他们设计的定义总是挂一漏万,或者胶柱鼓瑟,刻舟求剑。
31.朱可夫用自己几十年来的梦境去跟外面的世界比对,无异于刻舟求剑。
32.只知道黎昕落水的大致位置,但入水之后我却什么都看不见,刻舟求剑不适用于任何场景。
33.任师傅,得掌握好停火的时间噢,要知道,您当年在山上‘跑反’静等土匪走远和现在既不同时又不同世,即使是人的心态亦不相同,千万不可刻舟求剑,把事情弄砸了。
34.凡鸦鸣鹊噪,东鸣则看震,西鸣则看兑,此皆不能胶柱鼓瑟、刻舟求剑者也,诸占例此。
35.卡克乘坐螺旋飞抗机到达兰亚堡,由于战斗激烈导致相关温度等于1204710298091590105891375摄氏度,只是刻舟求剑的本色等。
36.史学家与好事者单单根据时间不相吻合而否定一切,正是刻舟求剑、不知变通的结果。
37.在基层这种事情,一数一大堆,毕竟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用千变万化的事情去代入一成不变的政策,只是刻舟求剑罢了。
38.未必我讲的就是对的,即使当时是对的,时过境迁,也可能是刻舟求剑。
股权造富不是传说
2001年,福建某知名国企开始实行全员持股,高管以信托贷款的方式购买公司股份,普通员工以身份置换金购买股份,由于企业经营效益较好,此后每年分红比例都高达20%。2007年,该公司被行业巨头以近60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收购溢价接近10倍,超过当年该公司上市时的市盈率。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股权激励让改制后的老国企焕发了青春,更重要的是,股权激励让绝大多数员工从收购溢价中获得了巨额财富,造就了一批千万及大批百万富翁。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薪酬补充方式,在国内已被普遍接受,特别是自2009年深市创业板推出以来,巨大的财富放大功能让很多企业高管迈入亿万或千万富翁的行列,这是单靠工资和奖金很难达到的高度。
目前,很多上市民企都在推行股权激励,但激励政策又往往被迫搁置,这里固然有监管层的原因,其中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无法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股权激励价格,再加上近年来股市起伏不定,导致很多企业的股权激励无法实施,或执行后因股价低于预期而放弃,2011年就有广州国光、德豪润达、双林股份及中能电气等几十家企业,因为净资产收益率或净利润增长率达不到要求而放弃。但上市民企毕竟有限,相对于上市民企股权激励的乏力,绝大多数未上市的民企股权激励更是显示出很多先天不足,要付诸实践更是难上加难。
为何干打雷不下雨
相比上市公司的严格监管,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操作起来本应该相对容易,但为何还会有这么多企业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或是“干打雷不下雨”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稀释老板股权
本土民营企业老板对控制权看得很重,即使是联合创始人的股权也会慢慢被老板收购,这和中国“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另外,近几年出现的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争夺公司控制权的个案,更是让众多民企老板始终对股权激励保持“高度戒备”,宁愿支付高薪,也不愿授予股权。正是老板或创始人的这种“守成”心态,导致企业高管或核心骨干看不到希望而纷纷离开,也最终让企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激励作用有限
目前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收益更多来自于利润分红及股权的增值,如果企业不上市,仅靠分红而带来的财富增值非常有限,大多数企业年分红比率低于20%,与上市公司动辄十几倍或几十倍的造富能力相比微乎其微。这也让很多企业失去了股权激励的群众基础,特别是那些上市预期不明显的企业,他们更多的是运用利润分成的方式来激励高管及核心人员。
双方谈判力不同
企业实行股权激励时,劳资双方的谈判力明显不同,而且职业经理人内部很难形成同盟,因此在与资方进行股权激励谈判时很难实现预期。特别是在某些老板掌控力很强的企业,基本是老板一言九鼎,职业经理人很难从老板那里争得更多利益。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老板也多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让职业经理人在“自我满足”中失去和老板博弈的机会。高管人员尚且如此,其他核心骨干也就只能被迫接受了。
缺乏法律依据及保护
非上市民营企业的股权激励均为企业自发行为,尚无法律法规对股权激励的双方进行监管,更多是来自于劳资双方达成的协议。一旦出现纠纷,职业经理人仍处弱势地位,很难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基本权益。
目前很多企业规定,员工从企业离职后,所持公司股份需要进行转让,而结算价格很多是以净资产为依据,但鉴于非上市企业监管并不严格,企业有意做低净资产,导致职业经理人很难得到合理收益,这是不同于上市公司股价透明的最大风险之处。如深圳某世界500强企业,很多员工并不清楚股权真正增值多少,只能被动接受年终分红。这种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在企业高速发展期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红利,而企业一旦增速变缓、盈利能力下降,股权不透明等弱点就将充分暴露出来。
持股风险降低积极性
目前国内很多中小企业本小利微,平均存活期短,持有公司股权虽然提高了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激情,但也让他们承担了一定风险,如:2008年金融危机,很多外向型企业倒闭,当中不乏高管持股企业,突如其来的危机让他们血本无归,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业经理人的持股积极性。
非上市民企股权激励策略
以上种种原因,使民营企业的股权激励难以普遍推行。但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被证明为很有效的激励方式,如何才能在民营企业中实现平稳落地,真正体现出激励作用,不仅需要先知先觉的企业家们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更需要在理论方面予以完善和创新。借鉴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模式,民营企业可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个区别”为原则,来制定股权激励策略。
一个中心
股权激励一定要以“绩效管理”为中心,必须建立在绩效管理的基础之上,民营企业若无法建立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股权激励将变成“空中楼阁”。股权激励只是给出了努力方向,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明确的有计划的监控机制。因此,在民营企业推行股权激励,必须紧紧围绕“绩效考核”来做好基础工作。
两个基本点
股权激励必须围绕“净资产收益率”和“复合净利润增长率”这两个基本点。
“净资产收益率”代表了企业净资产的盈利能力,净利润是一个绝对值,只有同净资产做比较,才能体现出企业净资产的盈利能力。当净利润的增长幅度≤净资产增长幅度时,说明企业盈利能力开始下降,反之则说明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因此“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最佳指标。
“复合净利润增长率”代表了企业盈利的持续性,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特别大,外部环境好的时候大部分企业的盈利情况都比较好,外部环境差的时候则大部分企业盈利都很困难,真正体现一个企业竞争力至少需要3年的连续利润增长。
四个有区别:
1 有区别的股权激励方式
目前非上市民企对高管及核心人员的股权激励均采用“单一”方式,如“账面价值增值权”或“分红权”的方式。其实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综合使用多种股权激励方式。
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采取“账面价值增值权”的方式,且需采用购买型。即高层管理人员需在期初用现金以每股净资产价格购买一定数量股份,在期末可以每股净资产价格将股份回售给公司,差价部分为高管股权激励收益。
对于核心技术及中基层管理人员,可以采用虚拟型方式。激励对象不需付出现金而授予一定名义股份,在期末根据名义股权数量及净资产增量来计算收益。但相比高层管理人员购买型激励方式所承担的资金成本压力,虚拟型激励方式分红时须有一定比例的折扣。
2 有区别的股权转让价格
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一般以净资产价格为依据,因此针对不同职级及不同工龄的员工,股权转让价格应有所区别。
职位越高的管理人员,股权转让价格应该越高,因为高级管理人员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最大,因此较高的股权转让价格可以提高高级管理人员股权增值的难度,因此对高级管理人员不应该采用≤净资产价格转让,而是采用≥净资产价格转让,这样也可以鉴别出哪些是真正对企业发展有信心的高管人员。反之,对于职位较低的人员,股权转让价格应稍低于高管人员,这样中基层人员会为能得到更多的净资产增值而努力工作,同时由于承受来自高管分解下来的压力,会加倍努力工作。
对于不同工龄的人员,股权转让价格也应有所区别,针对入职年限不同可设定不同的转让价格,老员工的股权转让价格不应低于新员工,甚至高管人员,因为老员工的历史贡献不容忽视,同时也让新员工看到忠诚于公司带来的好处,以达到降低员工流失率的目的。
3 有区别的股权激励考核期限
考虑到不同等级人员的流动性及稳定性不同,因此股权激励考核期限应有所区别。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股权激励考核期限不应少于3年,以保证公司业绩的可持续性及评价的客观性。对于中基层员工,股权激励考核期限可以年度为单位,体现当期激励的及时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中基层员工的积极性。
4 有区别的股权分红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