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之我见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创新之我见(精选8篇)

企业创新之我见 篇1

前言:企业走在生产力创新之路的前沿,是创新生力军的主力,受最直接的利益驱使,因此具有最直接的动力。

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创新是产品差异化的必由之路,增强企业创新力与创新点,可以进一步的增进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增加其附加价值,进一步地形成基于差异化的垄断优势,从而降低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弹性,是消费者对其的依附性增强,进而企业可以左右或控制市场,对价格有左右和制定的权利,最后获得超而利润。

2、从企业创新的内容看,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1)硬件部分,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2)软件部分,组织创新,指根据外部环境的改变、组织自身成长的需要以及组织内部生产、技术、管理条件的变化了的条件,对整个组织结构进行创新性设计与调整。不论是企业的硬件创新技术创新还是软件创新组织创新,都是管理上的进步,都直接地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利润转化过程。

企业创新之我见 篇2

一是找准位置。准确定位, 是新形势下办好企业报的关键。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得到受众认可。作为一家企业报, 关键是为企业报务, 为以企业职工家属为主体的读者服务。所以, 企业报首先要以服务企业为中心工作, 以满足企业读者所需为宗旨, 围绕企业改革发展, 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在增强自身的指导性、服务性、可读性上下功夫, 求发展。做到报纸的形式是企业读者喜欢的, 报纸的内容是企业读者渴望的, 报纸的风格是能充分体现企业特色的。

二是精干队伍。发展生产力, 减员提效, 是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目的。企业报作为企业的舆论先导, 在强化改革发展的同时, 更要审时度势, 把精干队伍, 瘦身强体作为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突破点。要一改岗位高大全, 人员多多益善, 一张企业报四五十号人来办, 人浮于事的传统模式。要达到精干队伍的效果, 需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并机构。要由过去一张企业报, 要闻、经济、政教、文体、副刊、记者、广告、办公室齐全的设置, 变成编采合一, 广告、发行、管理融为一体的新机构。二是减人员。企业多年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 减员是企业报生存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同理, 它也是企业报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别无选择。三是强素质。机构撤并, 人员减少的大趋势, 要求企业报的每名从业人员要一职多能, 熟练掌握现代化编采技术, 编采人员要能编、能采、能摄影, 后勤管理人员要一人多职、一职多能。

三是开拓创效。企业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企业效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报, 理应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承负起自己的责任, 把企业效益最大化作为自己生存发展的攻坚目标。这里所说的开拓创效, 有三层含义, 一是创造社会效益。那就是通过宣传企业精神, 塑造企业形象, 打造企业品牌, 赢得社会效益。二是创造企业效益。通过大力报道企业先进典型, 弘扬正气, 强化舆论引领, 调动企业主人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深挖企业主人潜能。三是创造自身效益。要充分发挥报纸的专业和人才优势, 广开以报养报渠道, 减轻企业负担。要依托企业优势, 面向企业服务对象、面向产品用户开拓市场。如, 铁路企业报, 在办好企业报的同时, 还要把目光放在客流量数以万计的车站和旅客列车上, 这既可以实现面向社会宣传企业形象的目的, 又可以满足服务对象的文化生活需求, 还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除此, 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招揽广告、承揽相关的编采业务等等, 创效增收, 降低办报成本。通过开拓创效, 节约开支, 使企业办报比订报省钱、企业办报比订报适用。这是企业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

四是创新思维。就是要把企业报由原来的企业的专业报、企业的宣传栏、企业的黑板报, 变成能够满足企业和读者所需, 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塑造企业形象、满足企业读者信息需求、活跃企业职工文化生活于一体的新闻纸。目前, 大多数企业报都是企业唯一发到车间班组的报纸, 也是企业最低层干部职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企业每天发生的事情的重要信息窗口。所以, 要全方位满足企业职工和读者的需求, 就必须与时俱进, 创新思维, 使报纸真正跟上企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满足企业众多读者不同的需求。

五是深化改革。第一点是突出企业中心, 办出企业特色。要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 突出企业难点、热点报道, 抛砖引玉,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第二点是增加信息含量, 满足读者信息需求。要深入研究企业读者的心理、竭尽全力满足企业需求, 要根据企业读者的需求加大信息量, 提高信息覆盖面。要转变企业报只报企业内部信息的传统观念, 扩大视野, 开辟文摘、信息等专栏、专版, 以达到企业读者有一张自己的企业报在手, 便知天下闻的效果。第三点是增强服务职能, 满足读者生活需求。服务性是报纸的重要职能, 尤其是作为企业报, 提高服务性, 满足读者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开辟生活、保健、文体等与读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栏目,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贴近基层、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增强报纸的可读性。第四点是创新报道形式, 提高报道品位。随着企业的改革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创新报道形式就是要把报纸办活。要准确抓住企业员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开辟互动栏目, 请基层职工进谏献策, 参政议政, 变一言堂, 为群言堂。提高报道品味, 就是要深化报道主题, 提高编采质量, 精雕细刻, 让报道耐人寻位, 回味无穷。第五点是开辟精品栏目, 为企业通讯员提供阵地。企业报除了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和季节性工作开辟一些临时性栏目, 增强报道的视觉冲击力外, 还要依据企业报的性质和读者所需, 开辟让读者直击一线生产生活, 令读者喜闻乐见的精品栏目, 这些栏目来自一线, 来自生活, 它不但可以使报纸扎根一线, 贴近职工, 还可以为一线通讯员提供园地, 拉练壮大企业的通讯员队伍, 夯实企业报的根基。■

企业档案工作创新之我见 篇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企业档案在经济建设以及各项社会事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档案的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的功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下面将从新时期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以及管理的方法等方面浅谈企业档案工作的创新。

强化责任意识,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关于企业各类档案的文字、图表、影象等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它是企业重要的信息和动力之源,能够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历史依据。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随着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企业应当重视档案管理,企业档案工作者要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研究、提炼的过程中发现有深层开发价值的信息资源,并将其提供给企业的领导、管理者以及科技人员,便于他们从信息中获得启迪,拓宽企业发展的新思路,研发新的技术。企业档案工作者要强化责任意识,重视资源和信息的挖掘,将档案的死资料通过整理和精选而活起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科技人员研究新技术提供新想法。另外,为了引起领导以及各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并从中获得支持,企业档案工作者可以收集和整理资料,将其投入到为企业办事、服务的大环境中去,如开展档案展览,编写并颁发企业大事记,历年的经济指标以及工程项目简介等,为企业的重大礼仪活动以及领导现场办公、视察工作提供摄影、接待等服务,这些有利于在公众的平台展现企业档案工作的良好形象,引起企业的重视,形成收集资料档案以及利用档案资料的良性循环 。这些工作的完成都需要企业档案工作者有较强的责任感以及前瞻意识,开展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

企业的档案是随着企业的其它各项工作而存在的,它没有独立存在的条件,它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只是辅助企业而存在的,不可能成为企业的第一紧要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都在不断地追逐经济效益,过去老一套的企业档案管理已经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企业档案工作要想跟上新时期的步伐就必需要迈出档案住处数字化的一步,实现信息传递网络化、检索智能化。这一要求给企业档案管理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创新机遇和空间。构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了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突破点。要想使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关注档案工作在企业目标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宣传企业档案的独特作用。档案信息在实施企业目标管理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仅有着参与、沟通以及借鉴之前经验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分析和对比的资料。认识到企业档案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它不仅可以保证计划目标与具体的操作方案以及实施的效果是一致的,还可以及时地发现三者之间的偏差,企业领导者可以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以及相关行动,将管理活动导向正轨。另外,将档案信息化工作引入企业领导的议事日程,引起领导的重视并获得支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会迈得更快。其次,企业档案工作者加要强与文秘部门的联系。文秘工作与企业档案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系统工程以及全面质量管理来看,只有文秘工作的工作质量有保证,档案质量才能有保证。目前,文件的形成、分发、归档以及分类、编目等一系列工作都纳入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因此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就成了一个连续的过程。文书处理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档案的整理。因此企业档案工作部门要与文秘部门紧密联系,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鉴定、不早不晚以及归档包括归档之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开发要实现全过程管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最后,要想使企业档案工作有所创新和突破就要争取企业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为档案人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去认识和了解先进的档案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认识到档案工作大有可为,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企业档案工作水平。

提高素质,增强应变能力,提高服务的质量

档案管理有着特定的工作程序以及科学的管理方式,其有着自己的专业法规以及标准。如果企业的档案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素质就不能很好在做好本职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档案管理的创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在企业管理以及企业的商务活动中应用十分广泛,电力建设项目文件在数量上急剧增加,技术手段也越发先进。传统的办公环境中档案工作常用的工作手段以及方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现在公司业务记录以及凭证的核心信息资源的文件和档案都是传统档案工作所不熟悉的数码形式,企业档案要不断地适应当下的社会,提高素质,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拿出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来对企业的档案进行监管。

树立档案保密理念,为企业安全服务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维护档案安全也成为一大重要问题。新时期档案安全的维护难度增大,任务也越来越重。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电子档案的出现有着快捷、使得以及实现资源共享等诸多优点的同时对技术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这也就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复杂。因此从建立制度、撰写标准、落实技术措施等方面入手,加强对企业档案的有效管理是迫在眉睫的。加强对电子文档以及计算机信息管理,针对非法访问、非法操作以及病毒分割等要采取与系统安全和保密等级要求相关的防范对策。

企业的档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其历史的见证,也是一个企业科技、文化以及知识的积淀,它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企业档案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投身到档案管理实践活动中,保障企业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安全维护。

创新之我见 篇4

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迫切任务。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认识音乐,获得审美的满足,并得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成为一名创新型的音乐教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激发学生情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是任何国家,任何企业发展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一个常变常新的话题,是当今社会时尚给力而又最不可缺失的关键词。在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创新.于国家而言,创新是不竭的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是国家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基。于企业而言,创新意味着强有力的竞争力,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根本之一。因此,创新的普遍存在对于企业乃至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只有不断将创新应用于各个方面,才能不断发展,处于不败之地。

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则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青年一代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部分,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就能更好的推陈出新,而非只是简单的继承。因此,在青年学生中,应开展更多的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创新普遍存在于社会之中推动社会发展。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创新的基本含义是突破陈规、推陈出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创新也是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源泉。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不断丰富发展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不断丰富北京的精神内涵和物质内涵,增添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人文元素和科学元素。创新精神体现了北京人民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北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无不是与北京人民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紧密相连的。概括地说,北京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为从市民主体观念上看,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具有的思维、理念和态度,它本身也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体现,从社会行为目标和结果看,创新是城市发展要努力达到的新成果、新境界,它需要艰苦奋斗才能达到,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看,创新是社会与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动力,如果离开了创新,社会与人的发展就会停滞或落后。创新精神与爱国、包容、厚德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创新要承载国家发展昌盛的使命,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蕴涵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创新,代表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创新,代表着一个城市未来的希望创新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良好精神状态。正是这样,我们才宣扬创新精神,将创新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以创造性学习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各种创新求异的例子分析,论证了中学音乐教育在现阶段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音乐知识学习的主体。关键词:兴趣创设灵感实践活动好奇心表演“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如果自上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求知的世纪,是一个创造的世纪,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在音乐教学课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当学生对某一领域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产生了学习的动机。在教学中,教师的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新意,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才能激发起学生从“不想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如:在欣赏音乐《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先聆听各种乐器的音色,分析其各自特点,我让学生模仿、探索身边及日常生活中的声音,通过聆听,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最寻常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并用简单的材料模拟创造各种声音的声响,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创造音乐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享受创造音乐带来的快乐,最后再引出教材,并播放《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的完整音乐,让学生把听到的声音和编造出的声响用一种符号表现出来,形成声音图谱,还可以用声音编织成故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中寻找、在“动”中加以体验。二.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学生要进行音乐创作,教师的启发引导非常重要,尤其灵活、新奇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造性思维。所以可以从问题入手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大胆发问、敢于质疑,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求异。把问题作为出发点,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思考、比较、想象、研究学习过程,在实践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讲述新课或重点难点时,我们不妨创设一些丰富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比如我们在讲欣赏课时,可以找一些影像资料,让他们欣赏这些视频,通过视觉、听觉和感觉,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在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时,出示标题后,教师先不作任何讲解、分析,要求学生敞开心扉,聆听音乐,边听边想音乐描绘的是一幅什么画面。随着音乐的旋律,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心中的音乐诗画之中。当乐曲终止后,课堂上一片热闹景象: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一片翠绿的草原,一群少男少女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见在幽静夜晚,一群瑶族姑娘和小伙,在生有篝火的田野上舞蹈、嬉戏„„”;还有的说:“我仿佛听到一位老人拍着长鼓越走越远”。此时此刻,教师对音乐形象的描绘已是多余的了。于是,老师抓住时机,让学生把想象的画面,画一面,兴奋之极的学生们,拿起画笔,用斑的色彩画出了他们心中的音乐——《瑶族舞曲》。可以说,如果没有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孩子们是无法用画来描绘音乐的,极富想象的聪明孩子们在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后,心情格外舒畅,兴趣非常浓厚,思维极为活跃。因此,教师要运用素材,采用策略,力求多维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具体、领会更为丰富的音乐内涵。

三、注意培养、引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形成强烈的创新精神。

好奇心是创造的前奏,也是创造性的原动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好,使之成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完成好的“课题”。根据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并在空气中传递的这个原理。我先放影了“人是如何发声的”录像片,在顺着这一原理,帮助学生培养出“锣鼓、笛、琴是如何发音”的好奇心;接着,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根锯“吹、拉、弹、奏”等到不同使用方法去尝试制作几种小乐趣。不久,有的学生带来了“柳叶笛、竹梆子”等乐器,也有的学生图省事不动脑筋,随意找来一些破瓶罐作为“打击乐器”充数。对此,我不但没有批评,而是很耐心的指导他们加以改造。使之能够打击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一举动,不但很好的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还为学生的下一次创新实践提供了参与的动力,初步形成了创新精神。

四、让学生大胆表演,创设创新氛围。

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人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

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例如德国的音乐教学就很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例如:教师选择适当的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在教室内任意创造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可以请学生保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动作静止,甚至可以做机器人的动作,做快动作、慢动作等等,直到音乐再次响起时再继续创造动作,或滑稽、或优美、或跳跃、或笨重,教室内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音乐的响响停停中,自然地跟随音乐节奏做律动。双方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作能力,以及音乐感受能力。经常练习,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能不提高吗?那可真是闻乐起舞,学生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领导创新之我见 篇5

摘要:本文从领导创新的定义出发,总结了创新的类型,包括决策创新、执行创新、领导经验创新和作创新型领导人;要做好这些方面的创新,首先要具备领导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就是思维创新,它包含辨证思维、逆向思维、换位思维以及广角思维。

关键词:领导创新

创新类型

创新能力

领导按字面的解释,领着,项也,衣之端首也,治理也;导者,先也,诱引也,启迪也,教也,训也。具体说来就是,领导是群体的首脑,为达到某种目标,根据有关的规章制度,运用各种条件、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群体的力量,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而创新是指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新构想、新概念)来推动组织目标、结构的改革,并将其转化为产品、服务、作业方法的过程。我们从领导和创新的定义来看,不难得出领导创新就是在具体的环境场合下,能够运用科学原理以某种方式或策略恰如其分的解决出现的问题,这种方式或策略就是创新

那么,创新包含在那几方面?一般来说创新包括以下类型:

创新的类型

1、决策要创新

首先要提出新问题,我们常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给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使我们认识了银河系运动规律。可见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所谓“问题”在哲学上,就是矛盾,即对立统一;在现实中,就是现有的和应有的差别,我们能够发现、找到这种差别,就提出了问题,因此,作为领导者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大家向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

其次,解决问题也要创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有好多问题不能用老办法去解决。能否找到一个新办法?新问题就得用新的办法去解决。” 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他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创新思想,解决了祖国对香港澳门的行使主权,又不损害香港澳门的繁荣和稳定。在加速我国经济发展问题上,他提出了“建设经济特区”的思想,使我国特区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内地,有了今天的发展局面。深圳在发展初期,制定了“建设资金,以外资为主,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经济成分以三资为主,生产产品以外销为主”的创造性的政策,解决了发展问题。有效的领导着应该以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特别是棘手的问题更是如此。

2、执行决策也要创新

我国古代战书《孙子兵法》上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就是鼓励执行决策上要根据实际情况,随即应变,要创新的方法作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强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执行中要创新的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且莫墨守成规,本本主义。

3、领导经验要创新

经验具有重复性,丰富的经验是宝贵的,但不分场合和环境,不结合具体问题,一味的拘泥于以往经验,这是及其有害的,领导要有经验创新的思想,在经验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且莫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如,在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在1931年至1934年期间,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推行教条主义,“左”倾冒险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相反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没有把从外国搬来的“城市中心论”应用于中国革命。而是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表现出革命的首创精神、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深远的战略眼光,提出关于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思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而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

4、做创新的领导人

作为领导,要有思维创新的意识、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创新型的人才。我看过一篇《1+1>2》的短文。大意是写一个犹太人和他的儿子在路上看见一块废铜,犹太人问儿子这块废铜值多少钱,儿子说值3.5美分,犹太人说,不对,值3.5美元,你可以把它加工成一个铜把手卖出去。他还说,别人认为1+1=2,而对于犹太人来说,1+1>2。后来犹太人儿子就凭着这种1+1>2的思维方式办起了铜加工业,赚了大钱。有一次纽约市自由女神像重新整修后遗留下许多垃圾堆积如山,市政府悬赏几万美元雇人打扫都无人揭榜,而这个从事铜加工业的犹太人却不要钱自愿组织清理现场。他把包括铜粉在内的各种金属分类,制成诸如自由女神之类的小旅游纪念品出售,甚至连尘土都卖给了花店。结果他赚了几百万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思维方式的创新可以带来财富。用1+1=2的常规思维看废品,废品还是废品,而运用1+1>2的创新思维看废品,废品可以变成财富。

我们知道在一寸土地一寸金的曼哈顿岛上,联合国总部有这一块落脚之地,确实是福分匪浅!美国的亿万富翁、大银行家约翰·洛克菲勒独具慧眼、善心大发,慷慨解囊了。他提出把曼哈顿岛靠近东河的一片土地捐赠给联合国,作为联合国总部安家立身之地。尽管洛克菲勒先生捐赠的这块土地上的房屋正在颓败下去,地产价值也是江河日下,但这位大财阀的慷慨,还是赢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联合国人士更是感激涕零。然而,只有在以后的岁月中,人们才慢慢明白了这位亿万富翁的“慷慨”。联合国总部在这块土地上建起来后,在它周围那一片片同样是属于洛克菲勒财团的地皮,都突然成倍成倍地涨价,富丽堂皇的外交公寓,第一流的大旅馆、大饭店、大商场,都围绕着这个世界组织的中心,一个个拔地而起了。一片眼看着被人遗弃的地段,成了纽约最昂贵的街区。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当一位经济拮据的联合国职员,用两千美元一个月也难以在总部附近租到一套两房一厅的住房时,他的确不能不折服于那位老谋深算的亿万富翁,以及他在攫取名声和财富方面的眼力和手段!他的独具一格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得不让人折服!

领导者如何才能具有创新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人们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智力、技能的综合,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人对于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可塑性,要求与不同的环境相平衡。领导者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的关键,一般来说,思维能力是指以下方面:(1)辨证思维

所谓辨证思维就是“二分法、两点论” 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结果,其结果又往往是积极性和消极性的并存,如我们知道农贸市场卖菜、商店、书店等地方购买货物,他们都提供塑料袋盛装,这给人们带来生活的极大方便,可以说人们生活中已离不开塑料袋,但结果却加剧了“白色污染”,人们通过辨证的思维,因此提出纸袋替代方案。诸如此类,通过辨证的思维方法,能够产生了顿悟和灵感,提出了许多有新意的建设性 方法。(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违背常规思维的方向,一般来说,是一种与多数人思路不同,和科学发展方向相反,与历史潮流相违背的思维。对一种事物在不改变其本质特征的前提下,换一种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找出推动事物发展的新办法和新途径...逆向思维在创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科学技术史上有很多由于运用了逆向思维而取得成功的事例。例如,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明了伏特电池,第一次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英国化学家载维想:既然化学能可以转换成电能,“反过来”电能是否也可以转化为化学能呢?于是戴维做了电解化学的试验,终于获得成功。爱迪生所发明的留声机也属“反过来”思考的结果。1877年,他在试验改进电话时,意外地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随着说话声音会引起相应的震动,声音的高低与颤动,那么,反过来这种颤动能否使原先发出的说话声音不失真地重播呢?根据这一逆向的设想,爱迪生经多次试验终于发明并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会说话的机器——留声机。

由此可见,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思维方法,它能使人想到许多按常规思维所想不到的东西。(3)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其实就是换一种立场看待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做出与平时惯常思维下不一样的行为。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进行换位思考往往是因为我们遭遇到苦恼与挫折,惯常的思维使我们无法摆脱困扰,除了造成心理上的伤痕之外,还会导致行为上的偏差。所以,从生活自身的逻辑出发,学会变通进取,换一种立场看问题,从挫败和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产生创造性的变迁。作为领导在管理中更应加强换位思考,换一种立场看问题,获得全新的观察视角,以开放心态对待冲突,平等是前提,也是本质;固执已见是死敌,欣赏他人优点,给予真诚的赞美,古人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得到谅解,将沟通进行到底 说服他人,因为你事先仔细揣摩过对方 培养团队精神,使团队和谐高效,在企业中换位思考产生创新的方法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进行有效的管理沟通,是管理沟通的润滑剂。(4)广角思维

是从单向型思维方式转变为系统型思维方式,理论家把这称之为“广角思维”,即从各方面综合考虑你所看到和将要看到的一切,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进行全面、辩证的思考。克服思想认识的片面性、绝对化。比如在市场运行中,如今人们将更喜欢“合作式竞争”,而非单纯的合作或竞争。“商场如战场”将成为被人们摒弃的旧概念。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有句名言:“‘最好’是好的敌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则说“次优选择是最好的选择”。“最好”难求,退而求次,选择“次优”。这样,领导者有了广角的思维,能够避免片面和极端的错误,学会创造性的处理问题。

总之,作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有领导创新能力,从创新的类型和创新方法中不断地学习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使管理领导能力不断前进,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创新思维训练》梁良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10

2、http:///

4、《管理学》徐国华

张德

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

领导创新之我见

指导老师:李青山 学

生:霍现军 班

级:MBA0416 学

号:2D28045201

创新能力培育之我见 篇6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又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育开发创新能力,只有从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这个高度来认识,才能把握培育创新能力的深刻意义和重要性,激励我们不断开发个人的创新能力,个人所在企业或单位的创新能力,以至我们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且创新的速度逐渐加快,创新对人类生活影响也由小变大。一个人、一个企业或单位、甚至民族或国家,要想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就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与创造的区别

创造与创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应该搞清创造与创新的基本涵义及其关系,以利于开发培育我们的创新能力。

创造就是人们为了实现开发前所未有的独创性成果目标,借助有灵感激发的高度智能劳动,产生新社会价值成果的活动。

创新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在不同情况下常有不同的含义。

最早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认为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业化应用。

1、循环流传。假定经济生活中有一种“循环流传”的“均衡”状态。生产过程循环往返,周而复始,没有创新,就没有变化,也就没有发展。

2、创新与企业家。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目的是为了获得潜在的利润。

3、创新与破坏。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即不断地破坏旧的结构,不断创新的结构的过程。

4、创新与经济发展。熊彼德创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经济由于创新而得到发展,创新是内在因素,对经济发展出起了决定性作用。

以后有众多学者对创新概念有了多种解释,达40多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创新是创设想发展到实际和成功运用的阶段。因此一般意义上讲,创造强调的是新疑性和独特性,创新则是强调的是创造的某种社会现实。现在常讲创新,从广义上援引了这个概念,比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

创造着重指“首创”是一个具体结果。创新是创造的过程和目的性结果,侧重宏观影响的结果。

二、发现与发明

发现是对客观规律事物的首先正确的认识。

发明是属于科技成果在某领域中的新创造。

发现和发明的区别是:发现是认识世界,发明是改造世界。

三、发明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过程里需要发明,但发明不可预测,也不能计划,而创新可以预测,可以有计划地去做。

四、创新的特性

(一)、创新产生的必然性

创新是这样一个过程,首先,因为人们对生活会有些要求,如天热需要空调,出门需要交通工具。

创新的必然性启发我们正确认识“创新必然是不断破坏旧的结构,不断创造新的结构的过程”的这一特性,激励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渴望学习创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二)、创新行为的社会性

创新不象个人发明,它是一种企业行为或社会行为,组织内部的组织因素,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着创新活动的推进。

(三)、创新文化的先进性

中国古时有不少发明是世界领先的,但不注重技术创新,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不强,国势也就渐弱。这和那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国家倡导的是让读书人思考重大思想问题,这样的人才有身份。因此,读书人大都不肯动手,认为动手做事是很低下的,看重做学问本身,写论文是否有实际用途,似乎不那么重要。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文化的差异会影响创新的差异。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多学习思考,不要多讲话。如果学生毕业后将这样的思维方式带到社会上去、工作中,就会限制人的聪明才智。美国人很喜欢讲,讲错了也无所谓,就因为如果大家都把自己的观点充分表达出来,对的东西就会自动浮现。中国人讲话比较谨慎,许多时候保持沉默,习惯上是怕错,讲话前深思熟虑,讲出的话四平八稳,不偏不倚。科学(科研)和技术应用工作强调沟通,强调信息之间的充分表达。如果人们都在意见不同的时候不愿正面表达,这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甚至传统文化的新陈代谢都产生不利的影响。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都应尽量表达自己,尤其是地自己与人有不同的意见时。否则,我们的科技将很难赢得充分发展的环境。

过分的谨慎限制了许多好的思想的诞生,当然过取于社会的宽容和理性程度。在美国大家基本上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我反对你的想法,而不是你这个人。而在我国假如有人当面对一个人提不同意见,有时就会被这个人误解为对方跟自己有点过不去。这种心态。实际上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习惯,难以让人轻松坦然,是会影响创新环境氛围的。

容忍度直接关系到创新度,在这一点上也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在美国,人们从小就被鼓励参加各种活动,失败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对失败者的容忍度就比较高,这有助于人们在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勇于尝试新的方法,也就是富有创新精神。

创新文化的先进性启示我们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不能只学习西方科技创新的本身事物,还要重视学习西方科技创新背后的文化创新、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等。要注意学习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学习创新程度高的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营造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先进文化,以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创新水平。

五、国家创新体系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取决于它的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创新体系的功能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即是提高国家竟争力。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创新体系也各有特点。

(一)、美国的创新体系的特点

1、有一个较自由的内环境结构。美国社会相当富足,技术先进、创新活动有一个比较自由的经济环境结构,市场作用强。如果有人发明了一个新技术,他要把这项发明引入市场,这时社会各方面都会为他提供支持。如资金、投资家、公司代理等帮助。这些支持可以使技术很快被推向市场,接受市场考验。

2、政府不直接介入企业创新,主要通过政府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美国政府基本上是小事不管,只管大事,即尽量鼓励公平竞争,强调反垄断,鼓励企业与高较、科研机构的联系,鼓励企业之间的购并,以创造一个促进竞争、鼓励创新的环境。

3、速度和市场促进形成社会分工细密。

4、创新主体在企业。美国的创新主体在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实验室,创新能力很强。

5、企业与高较互动。美国一流大学有良好的开发环境,与生产界联系密切。他们向企业开放课堂,使企业界人士可以随时在职学习,企业也聘请教授做公司顾问。

6、政府的责任是打好基础和创造环境。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是创新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7、分合更新,相互为用。企业不可能永续存在,由于科技创新速度加快,冲击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迫使很多公司只做最有竞争力的业务,把资源都集中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而非金属核心业务或不具有竞争实力的业务,将其分离出去或包给别的公司去做。这是美高新技术发展快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高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文化不相容,人才就会走掉,人才走掉等于买了一个空壳,那在市场经济的力量强大,适者生存,不适者当被淘汰。

(二)、日本创新体系的特点

日本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起着主要(导)作用,一方面国家制定科技发展计划或战略,另一方面也直接干涉企业的创新活动。

日本汽车企业最初发展时先是引进美国生产汽车的先进技术,他们完全照搬,这是第一步,之后开始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然后再根据市场的需求改进车型,并不断地改进,形成了改进的创新优势。

(三)、欧洲国家独特的创新模式

欧洲国家没有统一的创新模式,但有些很成功的大公司,他们的成功很有些代表性,可见创新的独特一面。

1、是国际化的理念非常强。拥有一个全球的批发、销售,客户服务和其他经营部门的网络。

2、市场反应能力强、速度快。在电信领域诺基亚的运作方法比竞争对手更加实际、更加专注、更加灵活。特点是市场反应能力强,速度快。诺机亚手机型号变化快,其实未必用的是最先进的技术,但它性能却是最实用,最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3、而法国阿尔卡特是法国高新技术领域做得比较成功的公司。它做事谨慎、耐心,节奏感强。他们的始终坚持行之有较的“三步行”市场策略是(1)、转让技术;(2)、建立面向市场的研究中心;(3)、建立面向世界的研究中心。他们看准市场,就会大胆投资,并且会从长远利益出发,有步骤地拓展市场。

(4)德国企业在电力、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比较占优势。在德国企业都在公司内开展业务计划竞赛,给员工展示新想法的机会,并给予资金的支持,便其很快成为现实的产品。这种方式实行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中国创新体系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创新水平与美国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无论从企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都未完全建立创新体系。人国在创建自己的创新体系过程中,值得借鉴日欧国家和企业的创新模式,但不能照搬,因为各国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不同。目前我国正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应尽快地发挥优势,解决存在问题,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体系。

1、有人才优势。我国发展高科技,最大的优势是人才。我国的人才兼有数量和质量的优势,可谓资源丰富。

2、有市场优势。中国有潜力巨大的广阔市场,信息产业在中国近十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今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跨国公司的推进作用。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立研究机构十分活跃,中国以广阔的市场和众多的优秀人才,也吸引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投资建立研究中心。

4、历史形成的文化瓶颈。从创新的角度看,中国历史形成的某些文化背景,成为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如:中国人民比较重视科学知识,不太重视工程技术;重视理论,不大注重实际应用;重视思维,不太重视动手操作;重视知识学习,不太重视情感智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和锻炼;重视学位,不太重视研发和企业内部经验,重视学历教育;不太重视企业内部培训。不是理论,学位和教育不重要,而是在创新里有个平衡问题。平衡了,有利于创新。培训是特殊的需要,在短期内使人的技能提高。

当时代,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尤其跟计算机,通信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往往学了一年就变旧了。所以培训、再培训的比例越来越重要,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很重要。而我国在这些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

5、创建中草药国特点的创新体系。目前中国创新体系还在建设中,从创新的环节看,基础部分不错,但中国环节较弱,没有很好地根据市场需求从技术发展到产品。现在国家开始重视创新体系的建立,鼓励产学研结合,并给予不少政策的支持。发展高科技创新,要很好地领导。团队、人才和技术这四个要素结合起来,进一步的速度就会快起来。进步的速度竞争中最重要的力量。目前最重要的挑战,就是怎样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实现产业与技术的结合。并加速整个产业进步的速度,尽快缩小与美国欧洲、日本的成功经验,但中国的创新模式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创新体系的创建中,要重视学习吸收世界先进的利于创新的文化,在自己的企业,在自己的国家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激发中华民族创新活力的先进的文化氛围。为此,教育在对学校教育改革和加强企业培训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创新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篇7

关键词:创新,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一、加强企业党组成员建设

1. 把党组成员建设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目的中去

加强成员建设是完成好每一项工作的主要原则。党组成员建设的主要环节是党建思想工作。企业需要将政治认识、责任认识、管理认识、效劳认识及抢先认识当作加强党组成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首先加强党组成员及公务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 主要学习及把握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念、构造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保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装备头脑。将理论学习与专研处理生产车间具体问题联系起来, 灵活学习, 发挥实效, 既提升了党组成员及公务人员的理论水平, 也锤炼了使用理论知识处理具体工作的能力。

2. 加强领导作风建设, 稳固确立“三种形象”

企业公务人员在企业外部是形象窗户, 在企业内部是一面旗帜, 在管理中是骨干, 在生产中是顶梁柱, 所以加强作风建设极其重要。

第一要创建完好的政治形象。工作时讲求政治、顾全大局, 自愿地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及上级部门的要求保持统一, 践诺语言同行为的统一, 行为同成效的统一, 坚持做到雷厉风行, 保证政策命令畅通无阻, 保证党的政策、上级的要求及工作安排实施到基层, 确实能够做到对上级领导及对下级员工责任的统一。

第二要确立好开拓进取的形象。擅长接受新知识, 主动迎接新生事物, 积极思考新出问题, 不断保持“观问题工作法”, 在实际工作中主动专研、踊跃探寻、加强细化管理措施及方式, 竭尽全力保证生产车间安全稳定运行, 勇敢倡导严格管理, 果断实行严格管理, 科学梳理管理思绪, 主动转换管理方式, 继续开创工作新形势。

二、加强党组织建设, 充分呈现坚固的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企业党的组织是一个有用的载体, 也是基础保证, 增强企业党的组织建设, 能够有利于在组织的保证下成功的开展每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来讲, 企业党的组织建设重要表现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方面。

1. 真正建立基层党支部党员队伍建设工作责任体系

实行工作职责制是增高党员队伍素质的根本条件及保证, 党组织需要经过采用坚定有力的举措, 才能够在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上取得很好的形势。第一, 要真正落实党员队伍素质工作职责制, 企业党支部书记必须做第一责任人, 在党员队伍建设上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第二, 基层党支部要依据具体状况, 科学恰当的分配工作, 清楚地确定支委的职责, 规定支委中起码有一个人当作党员队伍建设的责任人, 整体承担执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第三, 基层党支部不能只需明了自身岗位职责, 及明白自己的党员身份, 还要逐渐做好“党员是楷模、党员是旗帜”的美好形象。经过设立党支部书记、支委职责人员的双重管理及党员本身严格要求的工作职责体制, 党员队伍的全体素质一定会明显提高。

2. 企业党支部设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制

能够综合权衡党员全体素质及党员自身素质的标杆, 对党员队伍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的措施是党员队伍考核体制。针对这一点, 企业党组织需要拟定科学恰当的对党员队伍的考核方法, 考核内容一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党员的生活作风、学习状态、工作习惯、思想状况、具体表现、群众满意程度等各个方面。

三、把党员作风建设作为重点, 构筑牢固的拒腐抗变的能力

1. 持续加强反对腐败、倡导清廉的教育

企业能够依据本身的具体状况开展反对腐败、倡导清廉的活动, 或者拟定有关的制度程序, 使所有党员在制度的范围下加强自身教育。例如企业可以选取某个专题内容, 所有党员聚集一起, 展开学习讨论活动, 并且确保每一个专题内容足够的的讨论学习时间。在政治纪律教育方向, 更好的增强思想政治建设, 提高党组成员的党性概念及政治认识、全局认识、职责认识;党支部还需要在每一级管理工作人员中组织学习党的纪律党的规定及企业规章条例教育活动, 加强党员党性涵养, 规范党员干部履行职务的作为, 让所有党员干部都自愿接纳群众监查督促, 切记“两个务必”, 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可以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2.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制

企业需要设立党的作风政治廉洁建设的职责体制, 这是夯实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保证, 企业须要使所有党员干部签署党的政治廉洁作风建设责任状, 使他们在个人的具体工作中确实贯彻落实党风建设, 与此同时企业还要更好的加强监督检查, 保证政策命令畅通施行。选用不同的有用方式及手段, 继续加大对主要领域及中心环节的检查监督。

3. 健全企业党风民主监督体制

要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一定程度的成效, 还一定做好增强民主监督, 所以就要设立健全企业党风民主监督体制, 产生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相互监查督促的优良风气。为了这个目标, 企业需要采取设立党员监督意见箱、组织党员座谈会及民主生活活动、广大范围的倾听和选用很多群众对党员的意见建议等, 采用不同方式对党员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这就让每一个党员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通过这种党员自我约束及他人监督的形式, 让每一个党员都具备有剧烈的忧患认识, 而不停的显示出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 因此也就可以确实加强党风政治廉洁建设工作了。

四、结束语

新时代、新局面要求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进一步标准的提高, 我们要做好理论与具体工作紧密结合, 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一定把企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中心, 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好服务, 主动组织开展每一项工作, 为了企业的稳固和不断发展壮大做出有益的奉献。

参考文献

[1]孙宜芳.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134-136.

[2]朱海风.构建党员学习教育机制, 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J].河南教育 (高教版) , 2006, (12) :98-99.

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之我见 篇8

一、工会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大局、创优服务

一是要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发挥促进和保证作用。工会作为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其目标与党委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发挥促进保证作用。首先,在抓生产的同时,应注重从生产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针对改革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其次,工会干部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脱节的现象,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正确处理好发扬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注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二是要为大局服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强化职工的大局意识。首先,要发挥工会的大学校作用,充分利用工会的宣传教育阵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帮助职工认清形势,了解政策,转变观念,通过大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企业内部形成敬业向上的良好氛围。其次,要以人为本,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为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条件,把可能产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变“实”。再次,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面对面地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实地考察,深入细致地摸清“底数”,通过认真分析、判断,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和对策。

三是要为职工服务,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企业的发展必须靠职工素质的提高来实现,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也必将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工会要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建设一支善打硬仗的“四有”职工队伍。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说理”,更要“解难”,要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带着感情帮助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扶贫济困等送温暖工作,及时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当然,工会组织还要结合职工最为关心的收入分配、子女入学、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积极主动地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这样才能获得更多职工的信任和支持,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二、工会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载体、落实活动

企业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是具体的、细致的,不能空对空,要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并将其作为工作平台。

一是要建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载体形式。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和多种多样的形式,更需要一种对职工群众发自内心的真诚。公开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职工的疑虑,凝聚职工的智慧,接受职工的监督,架起企业与职工之间沟通的桥梁。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二是要建立企业文化的载体形式。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载体,而思想政治工作又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政治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许多内容,如企业精神、企业理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相通的,特别是在提高职工对企业忠诚度和发挥职工群众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方面,更是殊途同归。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三是要建立调查研究的载体形式。工会干部只有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研,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切实关注职工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把握好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提出正确的、全面代表职工愿望和呼声的议案,才能在总结提炼职工群众先进经验与合理建议的基础上,代表职工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

四是要建立网络传媒的载体形式。网络作为新的文化和思想的传播体,其高效、便捷、传播范围广的优点,已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迅速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借助于网络传媒的优势,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和“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此外,双向交流、榜样示范、关怀引导等,也不失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形式。只要各级工会干部在继承优良传统并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加科学的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三、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四个创新”

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形势的变化,具体说,要做到“四个创新”。

一是创新观念。要努力转变思维定势,用新的理念去指导实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宣传教育方式,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使教育生动活泼、入脑入心,并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以更加开放、包容的理念来谋划、把握和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随着企业员工的构成发生变化、企业改革改制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职工的政治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正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流是健康的、有积极意义的,但新矛盾、新问题等消极因素也伴随而生。如何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就要求工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在分析新变化中探求新思路。

二是创新内容。企业思想工作内容要适应人们在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要求,不断丰富和拓展工作内容。要增强内容的全面性。既要大力宣传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又要大力宣传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既要满足人们求知、求富需求,又要满足人们求美、求乐的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心理调适需求。要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坚持根据不同群体的思想和实际问题准确把脉、对症下药;讲究方式方法,多用事实说话,达到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的效果。要增强内容的协调性。正确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同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关系。要增强内容的新颖性,善于借助信息和网络化的手段,把思想理论的最新成果、改革发展的最新要求、社会实践的最新进展纳入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用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民族特色、贴近群众生活的话语来叙述和表达,使企业思想工作更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是创新方式。企业思想工作要切实增强针对性、时效性,有效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在抓好活动载体上下工夫,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着力抓好主题教育活动。要在深化典型宣传上下工夫,以榜样的力量来教育人,以职工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引导人,使典型宣传更深入人心。要在扩大覆盖面上下工夫。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整体推进;要注重各种手段,延伸工作触角,推动工作社会化、大众化、对象化。同时还要在抢占新兴媒体阵地上下工夫。要按照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的方针,不断提高运用和驾驭网络的能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四是创新机制。首先是构建党政工团结合网络。即,以党委牵头,由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行政、工会、共青团组织分工负责的网络机制,形成同步、有序、协调的整体工作合力;其次是构建专兼职结合网络。即,以专职政工干部与各级行政领导、行管干部结合的责任机构。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干部的优势,实行一岗双责,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第三是构建专群结合的机制。把职工群众既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动员组织群众参与,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渗透到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去,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上一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下一篇:简短励志的正能量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