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一课时学案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一课时学案(精选11篇)

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一课时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目标达成:

1、通过自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学能力。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感受母爱,体会母爱的博大。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课文写了几次秋天看菊花?“我”和“母亲”各有怎样的表现?

2、文中哪些句子能体现母亲对“我”的宽容和关怀?

【创境激趣】(内容略)【自学导航】

阅读“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要好好儿活”,回答问题。

1、选文记叙了哪些事情?

2、将选文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

1、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2、文中为什么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强化训练】

语段阅读:母亲手上的年味

回答:

1.作者截取了哪几个片断来写母亲手上的年味?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母亲的手一入水马上就变红了。经过长时间的濯洗,母亲的手指又红又肿。”

3.你如何理解母亲的那双“因过年而变得丑陋的手”?

【归纳总结 】

1、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2、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读书,联系上下文后说出: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亲对我们的希望,一定不让母亲失望。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娘俩

(苦)我俩 好好儿活

我们

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一课时学案 篇2

1援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

2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援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了解这些成语的大意,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 书写生字。

2. 了解成语大意并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字义, 了解成语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初次见面, 吴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生:好!

(师播放PPT, 讲《坐井观天》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窥、障、泰”

师:小朋友, 你们说, 青蛙弄错了吗?

生:弄错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青蛙待在井里, 它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

师:是啊, 就像鸟儿说的那样, 天还———

生:大得很哪!

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

生: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个成语, 像这样的成语,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 请看——— (课件出示:管中窥豹bào)

师:谁来读?

(师指名读, 全班齐读。)

师:“豹”是“豹子”的“豹”, (出示豹子的照片) 见过豹子吗?

生:见过。

师:在哪儿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生:我在电视里见过。

师:豹子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 古人就是根据豹子的样子造出了“豹”字。 (出示甲骨文) 哪里比较像?

生:豹子张着大嘴, 身体上有一圈一圈的纹, 还有爪子和尾巴。

师:对, 古人就是用这样一幅简单的图画来表示“豹”。后来, 简化为, 人们又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表声的部件, 使这个字变成了形声字, 现在楷书写成“豹”。记住这个字了吗?

生:记住了。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成语。

生:管中窥豹。

师:“窥”是“看”的意思, 请你根据字形猜一猜, “窥”是怎样看呢?

生:“窥”就是往小里看。

师:不是“往小里看”, 是看到的面比较小而已。“窥”字的部首是———

生:穴宝盖。

师:“穴”表示什么?

生:就是与“洞”有关系。

生:就是“孔隙”的意思。

师:对, “窥”就是从小孔中偷偷地看。那“管中窥豹”能看到什么呢?别急, 老师这里有一根管子 (师拿出一细管) , 哪个小朋友窥一窥, 看看能窥到什么。 (课件出示一张完整豹图, 指名学生管中窥豹。)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尾巴。

生:我看到了豹子身体的斑纹。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头。

师:你们看, 这些同学管中窥豹都只看到了豹子身体的一部分, 却看不到豹子的全部。管中窥豹就是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看到的不全面。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成语吧!

生:管中窥豹。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成语——— (出示:一叶障zhàng目不见泰tài山)

(生读)

师:“障”是“障碍”的“障”, “路障”的“障”, “屏障”的“障”。请猜猜看, “障”是什么意思呢?

生:“障”应该是“挡住”的意思。

师:是的。我们以前学过左耳旁, 还记得左耳旁表示什么吗?

生:左耳旁表示山。

师:像山一样隆起的地方能隔开、阻挡, 所以“障”有阻挡、遮蔽的意思。你们看, “一叶障目” (用一片叶子演示“一叶障目”) 会怎样?

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生:就连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泰山, 是我国的一座名山, 有谁去过吗?说说看。

生:泰山特别高, 我们下来的时候都看见云了。

师:泰山高耸入云, 气势壮美。但如果一叶障目, 就是高大的泰山———

生: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那你又怎样记住“泰”字呢?

生:我们学校是“景泰小学”, 就有这个“泰”字。

师:你看, 原来同学们天天和“泰”字见面呢!

生:老师, 我把“春”字下面的“日”换成下面那部分 (指‘氺’) , 就是“泰”了。

师:“下面那部分”是什么字?

生:好像是“水”。

师:就是“水”。你们看, 古时候“水”字是这样写的 (板书:) , 共有几笔呀?

生:五笔。

师:是的, 后来单独成字, 我们把“水”字左边两笔写成横撇, 变成了一笔, 右边变成了撇、捺。有人把刚才这位同学记忆“泰”字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 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儿歌)

生:春日去, 雨水来。民安康, 国安泰。

师:这首儿歌不但帮我们记住“泰”的字形, 还告诉我们“泰”有安定、安稳的意思。“景泰小学”多么吉祥的名字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成语吧。

(生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生再读)

师: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 还认识吗?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自由读, 指名读。)

从竹管中看豹子, 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斑纹;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一小块天空;一片小小的树叶障蔽眼睛, 就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读得真好!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就是那几个成语的意思。

师:是的。同学们,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语言简洁, 但意义深刻。今天要学习的“识字4”就是由成语组成的。刚刚我们学习的几个成语, 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借助拼音, 把课文读一读, 认识更多的成语吧。

三、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借助拼音, 自己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好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

师:能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文)

师:文中还有几个生字, 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成语, 读准字音。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成语, 指名学生读, 其他学生跟读。)

师: (去掉拼音)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生:会读。

师: (把课件中的成语打乱排列顺序) 把这几个成语调换位置还会读吗?

生:会。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些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放在一起还很押韵, 像一首诗一样。让我们把这些成语放到全文中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你们朗读这些成语, 就像听你们读诗一样。

四、学习生字“寸、益、彰”

师:谁来读一读这四个成语? (课件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指名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同学们, “尺”和“寸”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 这是一尺 (实物) , 这是一寸 (示意) 。古人是这样写“寸”字的 (板书甲骨文) , 这是一只手, 在医生诊脉的地方做个标记, 表示手腕到脉搏的距离就是一寸。快伸出你的小手看一看, 从腕线到诊脉的地方这么长的距离就是……

生: (边做边说) 一寸。

师:对, 你看古人多聪明啊, 用这样简单的图画就表示出了“寸”的意思。“尺”和“寸”虽然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但如果测量稍长一些的东西, 你觉得用哪一个更方便?

生:用尺。

师:测量长一些的东西, 尺子就有它的长处。但是测量短一些的东西, 比如这个铅笔盒 (不够一尺) , 尺子的长处还发挥得出来吗?那寸就显出自己的优势了。尺有长处, 也有短处;寸有短处, 也有长处。这就是———

生: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师:这里的“所短”就是“短处”的意思, “所长”就是“长处”的意思。 (课件出示选读课文《骆驼和羊》中的插图)

师:这两幅图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是选读课文里的。

师:真好!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生:骆驼和羊。

师:对!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骆驼长得很高大, 能吃到树枝上的绿叶, 小羊却吃不到。但是小羊可以吃到穿过小门洞的园子里的嫩草, 骆驼却吃不到。

师:讲得真好!这说明, 高有———

生:高有高的好处, 矮有矮的好处。

师:这就是“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意思。那你们说, 有什么办法, 让骆驼和羊都能吃到树上的嫩叶和园子里的嫩草呢?

生:骆驼可以把羊托上去, 羊就可以吃到树上的绿叶了。

生:骆驼可以把树上的绿叶弄下来给羊吃。

生:羊也可以把园子里的嫩草弄一些给骆驼吃。

师:如果他们两个互相帮助, 不是像课文里讲的那样去吵架的话, 他们就可以既吃到树上的绿叶, 又吃到园子里的嫩草了。看来, 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就可以……

生:就可以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不那么短了。

师:就可以使他们各自的长处发挥得更加明显了。请看 (指着“相得益彰”) , 这里的“益”就是“更加”, “彰”就是“彰显”“明显”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吧。

(生读)

师:快说说, 你们准备怎么记忆“益”和“彰”这两个生字呢?

生:我想记“彰”。“彰”是形声字, 左边是“章鱼”的“章”, 右边是三撇, 表形。

师:没错, 但你知道“彡”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明显。

师:没错, 在这里它表示“光”, 光很明显, 容易被人看到, 所以“彰”有明显的意思。

生:我想记“益”。“益”的上面是“高兴”的“兴”去掉一个点, 下面是皿字底。

师:说得很清楚。但老师告诉你, 上面的字跟“高兴”的“兴”可没有关系。上面是什么呢?上面是, 不过, 是横过来的 (板书) , 你看古时候“益”就是这样写的 (板书) , 下面是一个装东西的器皿, 后来变成皿字底。你们看, 器皿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生:水。

师:对, 水多得都溢了出来, 这就是“益”。现在“益”字没有这个意思了, 现在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更加”的意思。

师:对。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这几个字。再来读一读吧。

(生再读)

五、学习生字“徒、功、渠”

师:学得不错, 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 (课件播放动画片《拔苗助长》)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助长”也是一个成语。看了这个故事, 你想对拔禾苗的人说些什么?

生:你不要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不能帮它长。

师:是啊, 大自然自有它的规律。

生:禾苗慢慢地就能长大了, 不能太着急了。

生:不能急于求成。

师:急于求成, 只能是———

生:一事无成。

生:我想对他说, 做什么事都没有捷径。

师:对, 时机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

生:这个人想让禾苗快点成长, 但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

师:是的。刚才你们对那个人说的这些话, 其实都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概括。 (课件出示“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徒”就是“白白地”的意思。“徒劳无功”就是白白地劳动而没有功劳的意思。那“瓜熟蒂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 就是瓜只要成熟了, 自己就会落下来。

师:连接瓜和藤蔓的那一部分叫瓜蒂 (课件演示) 。瓜熟了, 如果人们不去摘它, 它自己也会从瓜蒂上落下来 (课件演示) , 这就叫———

生:瓜熟蒂落。

师:对, 就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 事情都有它自然的规律, 条件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水到渠成”的“渠”字是什么意思, 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给你们看一张照片, 这是“京密引水渠” (课件出示) , 我们北京人喝的水都是通过这条水渠从密云水库引到京城里来的。你说, “渠”跟什么有关系呀?

生:“渠”跟水有关系。

师:所以, “渠”字中哪一部分是表形的?

生:三点水。

师:对, 这个字念“q俨”, 也是形声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徒、功、渠”这几个字呢?

生:“徒劳”是白白地劳动, 如果不动脚就不能劳动, 所以“徒”右边是个“走”。

师:这位小朋友说“徒”跟“走”有关系。吴老师告诉你, 这个字还真跟“走”有关系, 但跟“徒”右边的“走”没有关系。请看 (出示古文字 ) , 古人这样写“徒”字, 左上表示路, 左下是脚, 右边是“土”, 这个字是形声字, 表示不乘车不骑马, 徒步在路上行走。你说, 哪一部分表示读音呢?

生:“土”表示读音。

师:对, 后来这个字左上部分变成“彳”, 左下的“脚”跑到右边“土”的下面去了, 就写成现在“徒”这个样子。你再说说, 哪部分表示读音?

生:“土”表音。

师:对, 其他部分合起来表义, “徒”跟“走”有关系。“徒步行走”就是用脚走。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其他字吗?

生:我用“工”加“力”就记住了“功”。

师:“功”是生字, 还要书写, 看老师写一个。 (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请大家写一个。

(生练写)

师:“寸”也是要书写的生字 (边范写边讲解) , 请大家也写一个。

(生练写)

师:另外两个要书写的生字是以前学过的熟字,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 (边书写边讲要领) “取”字第一笔横写过竖中线, 两竖一短一长, 中间的两个小横靠左不靠右, 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补”字起笔的“点”靠近竖中线, 特别要注意衣字旁的一撇一点是两笔, 右边的“竖”要写直。看清楚了吗?请大家写一写。写字时注意头正、背直、足安。

(生练写)

六、复习巩固, 积累背诵

师:字写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树叶”的游戏吧。 (游戏:看树叶上的字, 读出成语。)

师:九个生字都认识了, 让我们再一次把它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这一次, 请你们边读边想一想, 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发现第一组成语, 后面的一个与前面一个的意思相近。

师:嗯, 她发现这一组成语意思相近。

生:这一课的成语都是4个字的。

师:对, 这一课的12个成语都是4个字的, 但成语可不光是4个字的, 还有……

生:5个字、6个字、8个字, 还有12个字的呢!

师:是的, 下节课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第一组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师: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呢?

生:取长补短。

师:很好的发现, 其实每一组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生:我发现每一组成语之间都空一行。

师:那课文中的成语一共有几组呢?

生:三组。

师:为什么要把这些成语分成三组呢?老师留这个作业,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老师, 我还发现, 一些成语都有故事。

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一课时学案 篇3

【教学目标】

1. 随文认读生字,学写生字“扇”和“爽”。

2. 多层次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在品词析句中感受作者表达的秘妙,并尝试仿写片段。

【教学重难点】

1. 品味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感受作者表达秘妙,读写结合,多种形式练习仿说、仿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童诗导入

1. 赏读儿童诗《小雨滴》。

2. 小雨滴可爱,秋天的雨更加神奇,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秋天的雨》。(板书课题、读题、正音)

【设计意图:“孩童是天生的诗人”。童诗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本,借助和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童诗导入新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拓展孩子阅读面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学习的氛围。】

二、初读感知

1.读通课文:借助拼音,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懂的词语多读几遍。

2. 检查自读效果:同桌互读,指名逐段朗读课文,随机正音、读词。

3. 理清脉络:再次快速浏览全文后,通过在课题前加字,让学生讨论理出脉络,教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巧妙地运用“为课题添加一个字”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梳理文章脉络。这样的设计虽然看似比教师直接给出参考答案用了更多的时间,但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对话、互动,互相启发,更加逼近了教学的本质——以生为本,以学为主。】

三、聆听秋雨

1. 师范读,听秋雨:师配乐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感受秋雨的美。

2. 生美读,品秋雨:秋雨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轻)。

板书:轻

引导学生抓住“温柔”、两个“轻轻的”、“趁你没留意”等词语先品味,感受秋雨的轻盈和温情后,再读出美来。

3. 再读课题: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能读出轻柔之意味。

【设计意图:《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这样的文本切不可解读得支离破碎。通过设计多种方式的读,给足学生亲近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过程中感受秋雨的滋味,感受到了作品的表达之美。】

四、品味色彩

1. 自读交流。

秋天的雨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欣赏秋雨中的美景。

四人小组分享看到的美景,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简笔板画,板书“美”。

看板画,用段落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这美景——(生:五彩缤纷)

作者又是怎么写出这五彩缤纷的秋天雨景呢?请同学们回到段落中,先画下喜欢的句子,再美美地读一读。

2. 品味句式(1、2两句)。

(1)先默读,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用上了比喻、反复等手法)。

(2)学写生字:指导“扇、爽”的读音和书写。

扇 ①读准字音(shān动词“扇风”“扇动”

shàn名词“扇子”“风扇”)

②关注字形 借助口诀帮助识记“小羽毛飞呀飞,找个地方来安家”,并提示左上半包围结构的书写要点。(被包围部分的上部要写得紧且稍向右,稳住重心)

爽 ①读准字音(shuǎng)翘舌后鼻音。

②关注字形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忆初秋的炎热,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字配上图画,帮助识记——

(图画参考口诀:四把“小扇子”,一起来扇风,真是好凉爽!)

学生在生字表中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批改、提点,展示学生作品,生生互动点评。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引入口诀和图画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更好地将识字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让学生学得扎实而快乐。】

(3)美读1、2两句。

(4)仿写句子:“秋天的雨把____________色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教师口头示范后,学生自由仿写。

【设计意图:在引领学生品味文章优美语句之后,教师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发现文章的新句式,巧妙地设计练笔的环节。这样的读写结合练习,是在学生充分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在教师提供例句示范的基础上展开的,一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二来做到了文意兼得,让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还学会了表达。】

3. 角色对话(3、4两句)。

(1)关注修辞(比喻、拟人)。

(2)角色扮演;课堂就是果园,树上的果子们你挤我碰,会说什么呀?提示学生带上情感说话(生:果子丰收啦!/我们成熟啦,快来尝尝味道吧!……)

带上动作读课文“橙红色是给……去摘呢!”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该追求文字流动美丽和情感波动欢乐的相得益彰。教师凭借优美的语言渲染,创设了“课堂就是果园”的情境,让孩子们置身于生动的情境之中,在有趣的角色扮演中,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动态美。】

4. 关注表达(5、6两句)。

(1)通过反复的读,引导学生发现、品味本句中颜色词的三种表达方式:①颜色+颜色,如“紫红”;②程度+颜色,如“淡黄”;③事物+颜色,如“雪白”。

(2)学生自由仿说:①颜色+颜色,如“灰白”“墨绿”……②程度+颜色,如“深紫”“浅蓝”……③事物+颜色,如“火红”“橙黄”……

(3)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4)朗读后小结:这就是——“五彩缤纷”,再通过引导学生说近义词进一步理解词语的含义。

【设计意图:“积累是构建语文之塔的金砖。”没有字、词、句的日积月累,就不会有段与篇的优美表达,更不会有学生深厚的语文功底。看似简单的色彩词语里蕴含着丰富的汉语知识。教师悉心引导学生发现、品味,自由仿说,在运用的过程中丰富词语,积累词语。】

5.体会句子秘妙:听课文录音,录音中故意把每一句的开头都读成,“它把( )色给了( )树”,待学生发现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句子的表达形式之不同:

1、2两句 “它把( )色给了( )树”;

3、4两句 “( )色是给( )的”;

5、6两句 “( )得到的颜色”。

【设计意图:机械重复句式是学生日常表达中的通病。教者巧设错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作者表达的秘妙:同样是写把一种颜色给予某一种植物,但句式富有变化,不机械重复,显得有灵动的生气,读起也朗朗上口。这样的教学设计针对了学生日常习作中的实际问题,扎实有效。】

6. 尝试背诵:借助板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尝试背诵课文。

四、积蓄期待

再读童诗《小雨滴》。

秋雨的美不但能用耳朵听到,用眼睛看到,还能怎样感受到呢?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学习。

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一课时学案 篇4

编版

1、秋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

2、学会一种笔画:横撇“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文

1、秋天教学设计”

3、认识三个偏旁:木字旁“木”,口字旁“口”。人字头“人”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背诵文。

(三)情感目标:知道秋天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文内容。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六、教学时间:三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那么四季代表的东西是什么?今天我们去学习一首诗歌,就是关于秋季的。

二、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的插图

老师板书题《秋天来了》,请大家把题读两遍。这是一篇非常美的,我们快去读一读吧。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文

、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的生字。

qiū

le

shù

è

piàn

fēi

huì

ɡè

rén

个人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树:音节:两拼音节,偏旁:木字旁“木”,认识偏旁木字旁“木”。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生字。

了:多音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文

1、秋天教学设计

le

对了

liǎ

过不了

反义词

大——小

这节我们要记住

木字旁“木”,与树木有关

口字旁“口”。与嘴有关

人字头“人”,(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我会读)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自读三遍——开火车读

五、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加一笔

了——(子)

人——(个)(大)

减一笔

子——(了)

大——(人)

变一笔

个——(大)

写偏旁

树——()叶——()

会——()个——()

加偏旁

对——()十——()

云——()

反义词

大——()

六、升华学习

游戏:摘果子游戏

老师把生字卡片挂在一棵树上,学生认识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摘下来。并且用这个字组词语,再用所组词语说一句话。

七、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的生字,认识了三个偏旁。

4、初读了文。

八、下节我们做什么?、下节我们将进行朗读文,分析文,背诵文。

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一课时学案 篇5

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1、查阅资料,把你收集到的《战国策》知识和本文背景知识写在下面

《战国策》:

(1)《战国策》是____末年___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____篇。

(2)唐睢是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辱”的意思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休降于天()天下缟素()色挠()韩傀()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翻译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自主学习互动探究】

1、结合书下注释和资料疏通文意,疑难处做标记。

2、解释下列短语的意思。

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请广于君()

以头抢地耳()休降于天()天小缟素()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

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 ()

4、再读课文,用1-2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思考:

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合作探究】

①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

②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课堂检测】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

①唐雎( ) ②怫然( ) ③休( )

④缟素( ) ⑤徒跣( ) ⑥色挠( )

2.解释加粗词语。

(1)请广于君() (2)非士之怒也()

(3)岂直五百里哉?() (4)弗敢易()

(5)休降于天() (6)长跪而谢之()

(7)秦王色挠() (8)寡人谕矣()

2、请为下列句子中的“使”选择正确的义项。

A.使命B.听、讲C.派、遣D.出使E.使臣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2)唐雎不辱使命()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请为下列句中加粗字选出正确的读音或义项。

(1)秦王色挠() A.骚挠 B.屈服

(2)长跪而谢之曰() A.道歉 B.谢意

(3)天下缟素() A.gǎo B.kǎo

(4)弗敢易() A.交换 B.交易

4、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一课时学案 篇6

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数器计算 主备人:黄艳芬 课时:第7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会用计数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学习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一读,写一写。

24005600 读作: 六亿六千万六千七百 写作: 2.选择

19□789≈19万,方框里最大可填()。

A.5 B.4 C.9 3.CE键是计数器的()键。

二、走进新课

看教材23-25页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计算工具的历史及使用。1、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2、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3.计数器的ONC键是()键。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27页“做一做”。

2、用计算器计算。

762.32—0.89= 32010—8925= 436.8÷0.75= 13.6×2.7÷0.75=

3、判断。(1)、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1。()(2)、算盘每颗下珠代表5。()(3)、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梁。()(4)、CE键是清屏键。

()(5)、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

十环训练

1.60006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左边的6表示(),右边的6表示()。2.一个5位数,千万位、万位、千位上的数字都是7,其他数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精确到万位约是()。

3.把9007、8999、9994、90899、1000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分)

()<()<()<()<()4.括号里可以填几?

8()742≈8万 248()127≈249万 15()4780000≈15亿 5.从个位起,第五位是(),第九位是(),千亿位是第()位。6.在〇里填入“=”或“≈”。30000○300万 796000〇80万 405000000〇40500万 80亿〇8000000000 7.在7和8中间加上()个0,这个数读作: 七十亿零八。

8、选一选。1)、下面哪个数的近似数是205万。()

①2054201 ②2055000 ③2044239 2)、下面的做法哪个是错的。()

①2005444≈204万 ②800000=80万 ③ 900000000=9亿 3)、6154000000这个数上的“5”表示()

①5个百万 ②5个亿 ③5个千万 9.用计算器计算。(1)、太平洋的面积是17967.9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36万平方米,印度洋的面积是7491.7万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积是1310万平方千米,问:四大洋的面积一共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即将投入施工的崇海大桥,全桥长3042米,预计投资约6,0000,0000元。问:每米投资约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一课时学案 篇7

一以多样的导入求实效

有效的导入就好比一台戏的序幕, 它简短巧妙, “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引整个教学过程, 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有效的导入寥寥数语即能把学生引入文本的情境, 接触到文本的精神内核, 但必须考虑导入语要精确、凝练、简洁, 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要符合文体的需要, 要围绕文本的精神内核进行设计。

1.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例如, 教学寓言故事《蝉和狐狸》时, 先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 然后过渡《蝉和狐狸》。由此引入新课题既复习了原来的知识,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谓一举两得。

2. 观赏插图, 导入新课

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既形象直观, 又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课文《莫高窟》时, 当学生打开课本, 一下就被眼前的壁画吸引了, 壁画上的仙女千姿百态, 精妙绝伦。这时, 学生就对学习课文有了兴趣。插图揭示了课文的内容, 为新课的导入创设了美好的情境。

3.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根据与课文题目有关内容,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 学习课文前提问:平时同学们的衣袋里都装些什么东西啊?再顺着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 以此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趣和好奇心, 促使他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以简明的初读求实效

初读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 是学生初次感知教材, 是学习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依据教学目标, 初读设计也要有效明了、让学生觉得学起来目的明确, 有可操作性。初读并不只局限于要学生“读准确、读通顺”, 也不应该只局限于教学生认读生字词, 而应该认真审读教材, 发现其有核心价值的精妙之处, 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从而引导学生纵观全篇, 潜心会文。有效的初读还可以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少走弯路。

1. 围绕课题,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题目是作者反复斟酌才定下来的, 或点明中心, 或概括全文内容, 下面的千言万语往往从上面的课题就可见端倪。因此, 第一课时教学中, 可以围绕课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以课题为契机进行挖掘, 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在初读中抓住课文的结构及要点, 又激发了学生对初读课文的兴趣。

2. 抓关键词句, 引导学生感知全文

例如, “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 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初读:老师知道大家对法布尔的行为充满了不解, 为什么他的衣袋会装满昆虫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学生找到三个关键句后, 教师进一步诱导:“三句话中哪些词语特别能解释法布尔的这种行为?”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着迷、迷恋、痴迷。这种初读引导学生从提炼关键句到提炼关键词, 既让其初步感受到文中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 又教给了他们高效的读书方法。

三以巧妙的过渡语求实效

有效的过渡语是简化教学环节最见效果的一个程序, 学生学起来感觉教学环节清晰了, 简洁的过渡语必须是精心打磨过的, 它简短精辟, 言简意赅, 既能承上启下, 又能引领学生由初读到精读。

方法一:抓作者内心巧妙过渡。比如教学《金蝉脱壳》一文, 学生初读课文后, 感受到了小作者想要观察蝉脱壳的急切心理, 这时教师可以马上过渡:“孩子们, 此刻你们的目光在哪里?让我们跟随小作者一起紧紧盯住那只蝉虫, 可千万别放过任何一个精彩的脱壳的细节哦, 轻轻地自由读课文, 感受这奇妙的一刻。

方法二:介绍作者巧妙过渡:例如, 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的过渡:“有人说苏叔阳先生的散文是一杯甘甜的山泉, 山泉必须慢慢地、细细地用心去品味, 其中的甘甜才会由心而生, 回味无穷。让我们来静静地默读课文, 静静地品味《理想的风筝》这杯‘山泉’, 看看你能品出什么来。你品出了什么, 读懂了什么, 或者有什么地方一知半解, 什么地方还有疑问, 都请用笔做好记号, 这叫做‘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默读课文)

方法三:抓文章线索巧妙过渡。例如, 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的双龙洞是个奇特的地方, 地方可大了, 不知道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欣赏了哪些景色?”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再引导学生把能够说明地点的句子划出来, 这样一条清晰的游览线路就找到了, 为接下去学习课文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浸润着我们的操劳和智慧, 镌刻着我们的惆怅和欣喜。让我们换一种第一课时的教法, 让老师运用创造力, 使第一课时教学有效起来, 激起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师生们的智慧火花在语文的第一课时教学中齐放异彩!

参考文献

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一课时学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中西方姓名结构.2. 能用英语介绍自己和他人.二、学法指导

1.观察周围的同学的名字,试比较中英文名字的写法.2.学习室模仿的过程,模仿自我介绍的作文模板,尝试写自我介绍.3.自主学习,并讨论、合作完成练习.三、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与检测

1.练习用英文写出自己以及同学家人的名字.2.正确区分中国人与西方国家姓氏和名字的异同.3.知识点拨

1)American,名词,意为:美国,美洲,美国人,美洲人.复数形式:Americans

形容词,意为:美国人的,美洲的.2)given name =first name名字

3)family name = last name姓氏

4.互译下列短语句子

What’s her name?______________她来自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多大了? 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美国____________________ I am thirteen years ol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读Around the world的内容,讨论中西方姓名的结构,比较中国人的姓名和英美人姓名的不同.试一试你能用英语写出你和朋友或家人的姓名吗?

中西方姓名结构: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拼写:

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国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我介绍模板

My name is ______.I’m ______ years old.I’m from ______(地点)and I’m ______(某国人).I’m in Class ______(One/ Two/ Three/ Four/Five/Six…).I can ______ and I can ______.I can______ but I can’t ______.I like ______ but I don’t like ______.My favourite colour is ______.My favourite food is ______.I like sports.My favourite sport is ______.(或My favourite sports are ______ and ______.)My hobby is ______.(运动或爱好可以是:v-ing 或n)

四、当堂检测

(一)完形填空 1 name is Lingling.I am not from England and I 2 English.I am Chinese.I am 3Class One.Daming is my friend.He is from Beijing 4 he’s in my class.We are5 friends.1.()A.IB.MeC.MyB.amC.areD.Mine D.aren’t 2.()A.am not

3.()A.onB.inC.of

4.()A.orD.to D.and B.butC.because

5.()A.goodB.wellC.badD.fine

(二)书面表达.根据所学的模板,写一篇英文自我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与反思

1.我的收获: Words and

expression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ntenc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完本节课后,我能用英语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上册识字5第一课时 篇9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只识不写的字。

2.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3.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练习写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课前准备: 1.自制课件。

2.收集这六种昆虫的有关资料。3.发习字册。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夏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大树长得枝繁叶茂,鲜花争相斗艳。昆虫们也喜爱这个美丽的季节,纷纷来到大自然,它们有的飞,有的爬,有的跳,可有趣了。

二、看图入境,学习第一行词串

1.课件出图,引导学生说话,相机出示带拼音词。

小朋友们,请大家看这幅图: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同学们在郊外采集昆虫标本。)

(1)昆虫

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昆虫?(蚂蚁、蝴蝶、蜻蜓、螳螂、天牛等)像蚂蚁、蝴蝶、蜻蜓这样的虫子,都有六条腿,有的有两对翅膀,有的已经退化了,头上还有一对触角,我们都称它们为“昆虫”。出示带拼音词“昆虫”。指读,强调读出前后鼻音。

(2)采集

为了更多地认识昆虫、研究昆虫,学校生物小组的同学们来到野外采集昆虫标本,瞧,这个女生手拿着捕虫网在采集蝴蝶标本。出示“采集”。强调读音“采”为平舌音。同学们,你们做什么事的时候会用“采”这个字呢?(采花采果子

采树叶)这个“采”就是采摘的意思。“采集”不仅有采摘的意思,还有收集的意思。跟老师读“采集树叶 采集野花 采集野果 采集标本 采集信息”。

(3)观察

还有两个男生在干什么呢?(一个手拿着放大镜趴在地上观察蚂蚁,旁边还蹲着一个男生也正在和他一起观察蚂蚁呢。)出示“观察”。强调“察”为翘舌音。你知道“观察”是什么意思?“观察”和“看”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观察”就是仔细地看,一边看,一边思考,一边研究。在生活中,你曾经观察过什么呢?请你说一说。2.整体诵读词串:观察、采集、昆虫。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说一句话吗?

三、图中识物,学习第二行词串

同学们来到美丽的大自然采集昆虫标本,他们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这些有趣的小生灵的?

1.课件出图,相机学习词语。(1)田野

放大“田野”图,说说印象中的“田野”。一望无边的土地上,长满了庄稼、鲜花、绿草等植物。谁能读出“田野”的辽阔无边?春夏季节,是绿色的田野,秋天,就是金色的田野。

田野上,种着一块块庄稼,我们的祖先把这样的图画下来,逐渐简化,就成了今天的“田”字。“田”就是田地的意思。

(2)树林

放大“树林”图,一两棵树可以叫“树林”吗?有许多棵树才叫树林。茂密的树林里,会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和植物呢?树林是动物和植物们的家园,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你能把这个词读好吗?强调“林”为前鼻音。

(3)花丛

放大“花丛”图。瞧,这儿的花开得多美啊!谁能给大家说说这些花儿怎么美呢?很多的花儿聚在一起,这儿一丛,那儿一丛,我们称作“花丛”。指导朗读“花丛”,注意“丛”为平舌音。你发现花丛里有哪些昆虫呢?它们在里面干什么?再美美地读“花丛”。

2.整体诵读词串:田野

树林

花丛 聪明的孩子,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说一句话吗?

四、词语巩固

1.打乱顺序认读词语。指读,齐读。

田野

观察

采集、树林

花丛

昆虫 2.认读生字:集

小老师带读,齐读。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虫

田 2.你能给它们找个朋友吗? 3.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4.观察一下,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漂亮呢?

“虫”的口字略扁一些,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提左低右高,左长右短。最后一点下按,与提左相称。教师范写,学生拿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记住字的笔顺。

虫 “田”字外框上宽下窄,中横写在横中线上,中竖写在竖中线上。教师范写,学生拿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记住字的笔顺。

5.学生描红、临写。

6.表扬写得好的学生。推荐好字黑板板演。

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一课时学案 篇10

Section A (1a-2c)

PartⅠ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Ⅰ.Status and Function

You know, people sure change when they grow. Our students should realize and deal with their changes correctly. Unit2 is to talk about how we have changed.

This lesson is the first period of Unit2. All the activities in this Unit are carried around this topic. So this period is very important. If the students can learn this lesson well, it will be helpful to make the students learn the rest of this unit. It can practice S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uch a topic about what Ss used to be like is related to their daily life. So it is useful.

The first period serves as an introduction and lead-in part.. Activity 1a introduces lots of words describing people’s appearance and personality. Activities 1b, 2a and 2b gives students practice in understanding the target language in spoken conversation. Activities 1c and 2c provides oral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Students are fond of such activities. So they are helpful to improve students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goals

Language goals

1. Words & expressions.

used to,be interested in

2. Key sentences

Mario, you used to be short, didn’t you? Yes I did.

Did you use to play the piano? No, I didn’t

Ability goals

Most students can talk about the changes of theirs and other people’s appearances and personalities with “used to be”.

Emotion & attitude goals

Most students can deal with changes correctly. And at the same time care about others’ changes, thus to build up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Strategy goals

Most students can describe appearances and personalities by comparing.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More than 90% know the structure “used to ”and its negative and interrogative forms.

Teaching aid

A multimedia courseware is needed. In fact, students are still very young, and are interested in pictures and funny things. So the courseware can both help me and them.

PartⅡ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lesson I’ll mainly us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That is to say, I’ll let Ss Know what we will learn in this lesson. And master the target language step by step.

“ Learning by using, learning for using.” I will also use Situational Approach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Method will be used.

Some traditional methods will also be used.

PartⅢ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Pairwork.

Groupwork.

The students who sit at the same desk and group can make a conversation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It makes each student feel relaxed. They needn’t worry about making mistakes.

PartⅣ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Lead-in

Hi, everyone. Today we’re going to study Unit 2. Its title is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In the title we find a phrase “used to ”. What does it mean? How is it used in English?

The usage of “used to”

“used to+positive Verb”expresses people often did sth. In the past, but don’t do that now anymore. e.g..

I used to go to work by bus. Now I take a taxi.

She used to be very shy.

“be used to doing”expresses people foster a habit to do sth. e.g.

I used to get up late, but now I am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and going to bed early.

He is used to being praised by others.

So the sentence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means in Chinese: 我过去常害怕黑暗。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Let Ss know directly the target language of this lesson and what they going to do.

Step II 1a Filling in the chart

First let’s talk about something about people’s appearance and personality Next we are going to fill in the chart below with words to tell about people’s appearance and personality.

Appearance Personality

tall outgoing

straight hair funny

beautiful angry

black careful

dirty happy

hungry hard-working

sad strange

tired noisy

Now we are going to make sentences to tell about people’s appearances and personalities with the words in the chart.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his activity is used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lesson and also as the review of description words about people’s appearance and personality in Grade 8.

StepⅢ1b Listening and writing

Next you are going to listen to a conversation. In the conversation you will find that Bob is seeing some friends for the first time in four years.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on page 10 with words telling about friends’ appearances and personalities. While listen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 of the sentences.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he activity gives Ss practice in understanding the target language in spoken conversation.

StepⅣ 1c Doing pairwork

Look at the picture on page 10 and make more conversations.

A: Mario used to be tall.

B: Yes, he did. Now he’s tall.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his activity provides oral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StepⅤ2a Listening and checking

Next turn to page 11 and 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a tape and check the words we hear.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his activity provides listen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StepⅥ2b Listening and filling in the blanks

On page 11, listen for information to be filled in the blanks. Remember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 of the language while listening.

Do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 of the language while listening.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his activity gives Ss practice understanding the target language in spoken conversation.

StepⅦ2c Doing pairwork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in activity 2b on page 11. Then make conversations about yourselves.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his activity provides oral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StepⅧMaking a summary

You used to be short.

I used to be really quiet.

She used to have long hair.

He used to wear glasses.

used to + positive verb

“used to+positive Verb”expresses people often did sth. In the past, but don’t do that now anymore.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his activity gives Ss a clear outline of this lesson.

StepⅨ.Consolidation(if possibl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你以前常去那儿吗?

2.过去我常在晚饭后散步。

3.他过去不常吃鱼。

4.他们过去常唱英文歌,不是吗?

5.Lily过去是个工人。

6.凯特过去上学常迟到。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his translation can help me and Ss check how well Ss master the target language.

StepⅩ.Homework

Students try to make a survey: Who has changed most?

Elements Past Now

Hair

Height

Build

personality

Hobby

Purpose of my designing: Homework is also important for Ss to practice English after class. At home they can have more time to list their changes between now and the past in many aspects. They can learn more after class, not in class. In this point, homework is the stretch of the class.

StepⅩ Blackboard Design

Unit 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Section A (1a-2c)

Words & expressions.

used to

be interested in Key sentences

Mario, you used to be short, didn’t you? Yes I did.

Did you use to play the piano? No, I didn’t

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一课时学案 篇11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教授单词:classroom, door, window, picture, light, board,以及重点句型“What’s in the class room”.在教授本课时内容时,我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习惯,在教学设计上做了适当调整,去繁从简,尽量在简单重复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没有设计大量的题目和ppt干扰学生的视线,另外,本年级是刚从三年级升上来,所以在语言表达上有很大的缺陷,针对这一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对他们进行引导,并且避免了大量的阅读或者强迫性的语言操练,给他们营造和谐、宽松的语言气氛和语言环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去接受。针对本课时教学我做以下反思: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 (1)本课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要求.(2)但是因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参差不齐,并且我对学生还不是十分了解,不能够设计以学生或者说以班级为本,因人施教的教学.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1)本课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等。学生从最熟悉的自己的班级着手,很自然地掌握6个关于教室设备的单词.(2)本课调整我考虑了班级和学生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内容上做了适当调整,涉及到的单词量不是很大,句型由简到繁,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多参加例如象跟读、简单认读等,对他们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和关怀。

3.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的反思

(1)本课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课前歌曲的演唱,单词与图片结合,学生两两演、说,以及单词与图

片的连线,实际情景中的对话操练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来提高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2)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我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通过group competition机制实现。  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引入小组竞赛机制,采取小步走、高密度,多变化、勤鼓励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用中学,学中用,在反复的实践中稳步提高,把学与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

三、反思后的调控

1.反思以后如何再上好这节课

从整体而言,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和实施是符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较成功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学生通过学习,懂得教室设施的英语表达,培养学生爱老师、爱集体、爱学校的思想情感。但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在知识结构上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复习过度阶段浪费了大量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学生进行有效复习说,另外在提问、评价学生方面没有很好的把握,……以后再上这节课,我会加快上课的节奏,多设计一些有趣的但是时间较短的练习游戏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安排阅读材料来拓展学生的读写能力。

2.反思个人的教学技能在哪几个方面需要提

(1)必须设立自然有效的课堂调控机制

本节课学生的活动机会非常多,从开始的热身到中段的单词游戏等操练,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学生精神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这样对课堂调控的要求就更高了。所以,我尽量使用一些比较简单和生动的课堂指令(其中包括简单的语言指令和肢体语言)来“控制”学生。第一是因为我才刚刚接触他们,所以有些比较复杂的课堂指令他们依然不太熟悉,所以我在上课期间给学生定下一些基本的课堂指令,如:attention!以及听到我的指令:are you ready?的时候,学生都把手指伸出做出相应的动作.(2)对部分学生的关注程度不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要真正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这一点,实非

易事。当我正为某一个教学环节的活动设计和学生的出色表现而暗自得意的时候,却发现有些学生其实是反应平平或无动于衷,对于一些坐在角落的学生,我确实有时是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有些孩子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被老师重视和关注,所以没有作出有效的反应。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点尝试去“坐在学生的座位上”,用他们的眼光来看一看、反思一下自己的英语教学。

上一篇:学生会工作前景安排下一篇: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