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研究课题报告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前瞻性研究课题报告

前瞻性研究课题报告 篇1

红杉资本领投全球K12在线教育最大融资案

8月23日,全球最大在线少儿英语品牌VIPKID宣布,完成总额达2亿美元的D轮融资,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球K12在线教育领域的最大一笔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腾讯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跟投;老股东经纬创投、云锋基金、真格基金继续跟进本轮投资。本次融资一方面将继续强化VIPKID在自主研发教材、引入优秀北美外教、提升产品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将用于中文平台业务的推进。

VIPKID成立于2013年10月,凭借北美外教在线1对1的授课模式,迅速在在线少儿英语赛道异军突起。截至2017年8月,VIPKID平台北美外教数量超过2万,付费学员数超过20万,遍布全球32个地区和国家,每月平台课时量达219万节。2017年7月单月营收首次突破4亿元,预计全年收入达到50亿元。VIPKID一次次刷新在师资、用户以及营收方面的行业纪录。

教育培训行业持续火爆,2017年上半年投融资133起,融资金额59.53亿元

2013年以前,中国教育行业的投融资一直不瘟不火,投融资案例和投融资金额数据都非常单薄。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政府政策的放开和支持,财政和家庭教育支出的逐年增长,消费升级大势下人们对教育服务的需求集中爆发等多方面原因,从2014年开始中国教育行业尤其是互联网教育行业进入飞速发展通道。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教育行业投融资案例数373起,投融资金额177.6亿元,分别同比增75.9%和145.6%;2016年,受“资本寒冬”影响,投融资案例和金融所有一定的下滑,分别为303起和155亿元,但仍较2014年分别增长了42.9%和114.4%。虽然中国教育行业从2015年的狂热有所降温,但行业整体还保有相当的投融资热度。2017年上半年,我国教育行业一级市场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33起,融资金额59.53亿元(战略融资和未披露融资金额外)。

2011年-2017年教育行业投融资数据(单位:起,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投融资领域中,2016年获得投资最多的细分领域为职业教育,为67起,占投融资案例数的22.1%,其次是K12教育(52起)、兴趣教育(45起)、学前教育(39起)、语言学习(27起),融资案例数占比分别为17.2%、14.9%、12.9%和8.6%,前五个细分领域融资案例数总共占教育行业全部融资案例的75.6%。2017年上半年,获得投资最多的细分领域为素质教育,共20起,占上半年总投资数量的15.04%;其次为为教育企业提供教育服务与管理领域,共17起,约占总数量的12.78%,该领域中的教育机构融资都处于早期阶段;早幼教领域与知识分享/服务平台平分秋色,投融资事件皆为15起,约占总数量的11.28%。K12领域紧随其后为13起。亲子、艺术培训与留学、IT职业教育三个领域热度相对较低。

2016年-2017年教育行业细分领域融资情况(单位:起,%)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教育培训行业空间规模巨大,2020年或超3万亿

我国当前的环境助推了教育培训行业的蓬勃发展。一是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而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并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多层次的需要;二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本身的缺陷,学生进入社会后进行再培训的比率较大;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自我意识的觉醒,学习向着多元化和年轻化发展;四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优化了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使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数据显示,2016年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近2万亿,其中幼儿教育的市场规模约为3800亿,中小学教育(课外辅导+民办学校)市场规模约为6800亿,职业教育市场规模约6000亿,语言学习市场规模约900亿,才艺培训市场规模约600亿,企业培训市场规模约1500亿。按照12%的自然增长,到2020年,教育培训市场将突破3万亿。而这还不是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顶峰,因此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空间规模巨大。

2010-2016年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6年教育培训行业细分领域市场规模及占比(单位: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前瞻性研究课题报告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在本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的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聚脂3D补片(研究)组和普通平片补片(对照)组,各30例。患者均为男性。研究组: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5.56±8.34)岁;单侧斜疝21例,单侧直疝6例,双侧疝3例。对照组: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3.49±9.62)岁;单侧斜疝22例,单侧直疝7例,双侧疝1例。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诊断依据病史、体征、B超和/或CT检查。患者均为初发疝,2例有腹部手术史,其中胃大部分切除术1例、阑尾切除术1例。嵌顿性疝、绞窄性疝、巨大完全性阴囊疝、滑疝、不能耐受全身麻醉者不纳入本研究。患者术前均受到告知并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实施。术前常规留置尿管。患者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术中密切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头低脚高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会阴碘伏消毒)。在脐孔下方0.5 cm处行约1.5 cm长的小切口,切开腹白线,向两侧拉开腹直肌、暴露腹直肌后鞘,沿腹肌后鞘向下分离,手指分离法扩大腹膜前间隙,置入10 mm套管,进入腹膜前间隙,充入CO2,建立腹膜外“气腹”(压力维持在12 mm Hg左右),在手指引导下于腹直肌两侧平脐或脐下水平分别置入1个10 mm和1个5 mm套管作为主操作孔和辅助孔,脐下正中置入10 mm 30°腹腔镜头。锐性分离腹膜前间隙的疏松组织,暴露耻骨联合及双侧的耻骨梳韧带,可观察到精索和疝囊,将疝囊从腹壁上分离下来,若疝囊较大难以分离,则套扎疝囊后横断,留置远端疝囊,将疝囊和精索完全分离,并使“精索成分腹壁化”,暴露输精管、精索血管及“危险三角”。分离过程中如果腹膜撕裂较大影响操作,可以缝合关闭。对细小血管可以电凝止血。①3D补片组:选用3D补片(复丝聚脂补片,大小15×10 cm,分左右两侧,商品名舒泰,法国SOFRADIM PRODUCTION),植入腹膜前间隙,覆盖直疝三角、斜疝内口及股环口,要求将耻骨肌孔完全覆盖,一般内侧越过中线,下方进入耻骨后间隙,外侧覆盖内环和精索并延伸至腰大肌表面。对于双侧疝则需将补片在中线处重叠。补片不固定。用无损伤钳压住补片的两个下角,直视下排去CO2,保证补片的平整并使腹膜紧贴补片。缝合各小切口。②普通平片:采用二维补片,将经裁剪约为12 cm×15 cm大小聚酯网片绕钳卷曲,植入腹膜前间隙,应用Protak螺钉将补片固定在Cooper韧带、耻骨结节、腹直肌背面外侧缘构成的支架结构上。补片放置或固定后将分离的腹膜用可吸收线线缝合固定。术后予以沙袋压迫患侧腹股沟6 h。三个月内避免激烈活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阴囊气肿、血清肿、复发率等。术后随访3~12月。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和四格表资料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P<0.05表示差异并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近期复发,研究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血肿发生率低,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自1982年Ger首次报道腹腔镜下的疝修补术以来,腹腔镜疝修补术在全球外科界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成熟。目前腹腔镜疝修补术主要有三种术式:腹腔内补片覆盖法(IPOM),经腹腹膜前修补法(TAPP)及全腹膜外疝修补法(TEP)。IPOM因手术费用较高在临床上已较少应用。TAPP通过腹腔进入腹膜前间隙,对腹腔内脏器存在侵袭和造成肠粘连可能。TEP不进入腹腔,在腹膜前间隙进行修补,使TEP成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2,3]。目前国内TEP中多选用二维补片,多数需要裁剪,植入腹膜前间隙以后容易卷曲折叠,不易摊平及正确摆放,需钉合 固定。事实上腹股沟区腹膜前间隙本身并非平面结构,而是一内宽外窄前凸的三维立体结构,所以严格说来,二维补片不能完全符合腹膜前间隙解剖。TEP中补片放置分为钉合固定与无钉合固定两种,国内多采用钉合固定,但这需用特殊的钉合器,增加了手术费用,同时也增加了出血及神经痛的潜在发生率。而聚丙烯3D无钉合补片则较好地解决了二维补片的这个不足。

聚丙烯3D补片的特点及优势:3D补片是一种专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补片,三维立体成形是它的最大特点。补片边缘加固技术使之保持三维立体结构不易变形及皱缩。其内宽外窄前凸的三维立体构造完全符合腹股沟区腹膜前间隙解剖特点。我们体会其与一般补片相比具有如下优点:3D补片已预成形,不需裁剪;置放简单,基本无变形及皱缩现象;与机体黏合紧密,不易移位,故不需钉合固定,减少了术后复发可能;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固定器的费用,同时也减少了出血及神经损伤等危险[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近期复发,研究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血清肿发生率低,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切实可行,且在住院费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并不增加近期复发率。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聚丙烯3D补片与普通平片补片在行无钉合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6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3D补片组(研究组)30例、普通平片补片组(对照组)30例,均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钉合修补术。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近期复发,研究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血清肿发生率低,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切实可行,且在术后疼痛出现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并不增加近期复发率。

关键词: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聚脂3D补片,无钉合

参考文献

[1]郑民华,李健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若干问题探讨.腹部外科,2004,17(1):11-12.

[2]戎祯祥,陆光生,陈小伍,等.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钉合固定与不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前瞻性随机临床对比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12):2277-2278.

[3]肖刚,李延茂,潘世伟.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临床外科杂志,2008,16(6):409-410.

前瞻性研究课题报告 篇3

《龙剑》的画面想必每个见过的玩家都会觉得惊艳,通过Next- Gen引擎打造出来的游戏画面十分优秀。每当笔者截图发送到读者群里面的时候,总有玩家询问笔者这是不是《剑灵》。的确在画面整体水准上面,由国人开发的这款游戏已经和以画面为拿手锏的韩国比肩。关于此款游戏的引擎笔者不用介绍,各种贴图、HDR技术足以让其与传统单机游戏大作相媲美,不过真实的画面还是让玩家们自己去体验吧!

就细节方面的画面表现来看,游戏在此方面也是出类拔萃。从进游戏创建角色的那一刻起,笔者就又想起了《剑灵》,无奈两款游戏的确是相似度很高。在角色细节方面,玩家可以自由对所有部位进行打造,捏人的玩法始终是玩家们的最大乐趣。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在建立萌族的时候,眼睛居然可以选择白眼、轮回眼,当然还有万花筒写轮眼??总之,在游戏画面这方面,《龙剑》毫无疑问是十分出色的。整体场景光晕效果搭配花草树木的温和摆动,各种技能的刀光剑影,大型场景机关互动时的画面表现效果等等因素,综合在一起构建了这一款次时代网游。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引擎目前还有些许问题,在人物贴图方面可能出现短暂的模糊读取过程,毕竟游戏还处于测试阶段,未来会更加完善。

游戏操作

《龙剑》的战斗为无锁定非站桩式战斗,操作方式非常简单易于上手。和传统的动作类游戏一样,玩家们可以通过鼠标左键来进行普通攻击,然后搭配键位上安排的技能来施放各种技能。另外方向加SHIFT键或双击方向键均可进行闪避。既然是动作游戏自然会引入浮空,玩家们可以通过技能将怪物击打至空中,而当玩家跳跃的同时自然也是可以进行攻击的,这一设定将会让玩家们的进攻更加流畅,虽然无法跳跃的同时使用魂器(下面会讲述)进行攻击,但是一系列攻击方式搭配华丽的技能连招,足以让玩家们感受游戏的华丽战斗和爽快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龙剑》加入了部位攻击实时反应系统,当玩家们击打怪物不同部位的同时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效果,击打怪物的头部会让怪物后仰、击打肩膀会使怪物侧歪。此外,怪物肢体的破碎效果相当逼真,只不过显得略微血腥。

和传统动作类游戏一样的设定,让《龙剑》首先在游戏操作方面就和其他其他游戏区别了开来。在打击感方面虽然游戏有着优异的表现,但是在细节方面依然还是存在有些问题。技能连招和衔接很容易出现断层,而且在不同武器对怪物攻击表现出来的效果近乎一样,当拳套和普通剑在攻击时表现出来的动作效果显得有点别扭,这可能是笔者自己游戏方式不同导致,但部分细节问题,相信也会随着游戏的不断修改被完善。

双核战斗

作为《龙剑》特有的战斗系统,双核战斗系统就是冷热兵器并用,除了门派自有武器,还可以通过右键切换成“魂器”进行远程打击。魂器是每个玩家都有的第二武器:皇族——雷神铳,炎族——龙魂炮,萌族:神木瓶。作为对玩家远程攻击能力不足的弥补和技能衔接的重要环节,魂器在游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魂器是《龙剑》里的一种远程攻击型的特殊武器,收发由心,可当做持续稳定的远程攻击手段,还可以通过搭配不同的弹药,产生多种特殊伤害效果。魂器会不断成长,通过自行吸聚敌人死亡后散逸的魂魄不断强化自身,吸收各种珍稀材料锻造,改进为更炫酷的造型,还能凝聚出种类丰富的魂印技能,产生各种奇特的辅助功效,使持有者发挥出更提供强大的力量。通常情况下,唯有搭配合适的魂体才会激发出魂器的最大威力,因此根据种族灵魂体质的特性,三族之间的魂器外形并不相同,不可通用。

《龙剑》中的魂器可以通过搭配不同的弹药产生特殊伤害效果,玩家在战斗中可以获得魂器值,随着魂器的成长,魂器的攻击速度也会增加。玩家们可以搜集游戏中的各种材料对魂器进行升级,而后期不同的魂印技能将让玩家变得更加强大。

在龙剑的战斗中,魂器攻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当玩家们到后期熟悉运用后,既可以做到所有技能间的完美衔接,让玩家无时无刻都在进行攻击,而这也是高玩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但实际上要做到完美切换并不容易,选择近身肉搏或避开对方的技能进行远程打击,需要很强的预判和灵活操作。值得一提的是,你可以通过冷热兵器的切换来狙击死血逃跑的敌人,完成极限追杀。

玩家可以通过自如运用冷热兵器来完成爆发式连招,同样也可以通过合理运用魂器来进行牵制。不少玩家在游戏中会因为大群怪物行走路线不一样而苦恼,这时候,巧妙运用热兵器对所有怪物进行牵引之后再释放群攻技能,便可以事半功倍。

结语

前瞻性研究课题报告 篇4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物流信息化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物流信息化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物流信息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物流信息化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物流信息化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物流信息化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物流信息化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物流信息化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本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情况;物流信息化市场调研情况;物流信息化的细分市场;物流信息化的产品市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各类物流信息化领先企业经营情况;以及物流信息化的投资及预测状况。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物流信息化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物流信息化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物流信息化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物流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物流信息化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物流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物流信息化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物流信息化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物流信息化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本报告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际信息研究所、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特别感谢!

特别说明:本报告中的大量市场数据,特别是企业排名数据,仅供企业经营参考用,望客户不要用于企业广告排名比较。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前瞻资讯将不予承担!

特别提示:忽视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出现的某些细微征兆,不能及时地随着环境变化而更新战略决策,最后导致竞争优势丧失。真正成功的企业,都自觉不自觉的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制定至关重要的科学的经营战略!

前瞻真诚的祝福每一家志向远大的企业都能制定出高品质经营决策,从而有效规避行业风险,不断获得成功!

前瞻性研究课题报告 篇5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水利工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水利工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水利工程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水利工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水利工程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水利工程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水利工程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水利工程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水利工程行业发展背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利工程行业投资与发展情况;防洪工程投资建设情况;水资源工程投资建设情况;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工程投资建设情况;农村水电工程投资建设情况;其他水利建设工程投资建设情况;重点地区水利工程行业投资建设情况;水利工程行业主要企业经营情况;水利工程行业投融资。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水利工程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水利工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咨询服务)企业、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生产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水利工程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咨询服务)企业、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生产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水利工程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水利工程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地把握水利工程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水利工程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

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前瞻性研究课题报告 篇6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当前国内园林行业高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掌握行业需求特点,牢牢地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行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园林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项目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城市园林绿化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城市园林绿化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采用与国际同步的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规模、经营模式及进入障碍;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市场环境;城市园林绿化行业产业链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细分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重点省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城市园林绿化行业领先企业的经营情况;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投融资与前景;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企业、施工单位、科研机构、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城市园林绿化重点区域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企业、施工单位、科研机构、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城市园林绿化行

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本报告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国际信息研究所、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特别感谢!

特别说明:本报告中的大量市场数据,特别是企业排名数据,仅供企业经营参考用,望客户不要用于企业广告排名比较。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前瞻资讯将不予承担!

特别提示:忽视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出现的某些细微征兆,不能及时地随着环境变化而更新战略决策,最后导致竞争优势丧失。真正成功的企业,都自觉不自觉的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制定至关重要的科学的经营战略!

前瞻真诚的祝福每一家志向远大的企业都能制定出高品质经营决策,从而有效规避行业风险,不断获得成功!

前瞻性研究课题报告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120例, 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 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 或餐后2h血糖或随机血糖≥11.1mmoL/L。均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经B超及实验室检查排除肝胆疾病, 胃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梗阻、急性炎症及其他特异性炎症及消化道溃疡、肿瘤等, 无心、肾等严重疾病, 其中男71例, 女49例, 年龄50~96岁, 平均年龄 (62.3±4.2) 岁, 病程3个月~18年, 平均病程 (15.1±3.5) 年。1型糖尿病22例, 2型糖尿病98例。伴高血压34例, 伴冠心病29例, 见表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密切监测血糖、健康宣教、适量运动、强化饮食营养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1.2.1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

长期有效控制血糖对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因此, 必需向患者介绍监测血糖、尿糖的意义, 血糖的控制的正常值以及其合理的波动范围, 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在3.8~6.1mmol/L, 把餐后2h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内[2]。有条件的患者可自备血糖监测仪, 动态观测自己的血糖变化, 凡血糖高于上限时, 应用胰岛素或增加胰岛素用量。

1.2.2 健康宣教

由于糖尿病的病程较长, 血糖控制不稳定, 患者容易掉以轻心, 必需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讲解降糖治疗的必要性和稳定血糖浓度的重要性, 以及服药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和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会产生的并发症,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护, 提高警惕, 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 从而提高疗效。

1.2.3 适量的运动

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 运动量不宜过大, 一般使心率保持在120次/min以内, 比如散步、太极拳、竞走、慢跑等[3]。每周锻炼3~5次, 以运动后有微汗, 轻松愉快, 食欲、睡眠良好, 稍感疲乏, 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消失, 次日体力充沛为适宜。特别是肥胖的患者, 在餐后可以进行20~30min的有氧运动。

1.2.4 饮食控管理

饮食应该既能满足生存的需要, 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控制总热量的摄入[4], 应避免摄入高糖饮食 (淀粉类) 和高脂饮食, 不饮含糖饮料, 要戒除饮酒, 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应少吃。 (1) 能量:每日总能量供给 (kcal/d) 基本能量供给理想体重 (计算公式为:身高的厘米数-105, 单位为:kg) 。 (2) 糖类:碳水化合物占50%~55%, 患者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应以复合糖为佳, 避免过多摄入多糖 (麦芽糖、蔗糖) 和单糖 (葡萄糖) 等纯糖制品。 (3) 蛋白质:蛋白质占20%, 以1.3~1.4 g/ (kg·IBW) ·d (IBW为理想体重) 为宜, 优质蛋白占1/2以上, 其摄取则要以豆类及动物性蛋白为主, 如肉类、蛋类、乳类。 (4) 脂肪:不超过总能量的20%~30%, 主要来自肉类及烹调用油等, 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如果血脂高或肥胖, 应减少脂肪的摄入。 (5) 提倡少量多餐, 每日分6餐, 早餐占全天总热能的2/18, 午餐和晚餐各占全天总热能的5/18, 其他为上、下午及睡前加餐, 饮食要多样化, 符合平衡饮食的需求, 并做到定量、定时, 饮食中要注意对盐的摄入量[5]。食物以偏淡为好, 每日主食控制在300~350g以达到正常血糖水平而又无饥饿感为标准。实验期间禁止吸烟、剧烈运动及服用其他能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血脂、生活质量的变化, 并通过追踪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的依从性。血糖指标主要是空腹血糖 (FPG) 、餐后2h血糖 (2hPG) 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血脂指标主要是三酰甘油 (TG) 、胆固醇 (TC) 。对患者依从性的评价分为完全依从和不依从两个方面, 完全依从是指患者遵从医嘱能按时按量用药。不依从指患者不遵从医嘱按时按量用药, 包括自行增减药量、间断用药或自行停药。采用SF-36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健康指数。

注:*治疗前后相比,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5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结果以 (χ—±s) 表示, t检验做组间比较, 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指标比较

两组的护理时间均为12周,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BG、2hPBG、HbA1c、TC及TG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但观察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的胰岛素治疗依从率为90.0% (54/60) 显著高于对照组60.0% (36/60) , 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健康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3。

注:*护理前后相比,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其常诱发各种免疫机能的紊乱, 伴随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6]。适当的饮食控制既能满足患者消耗需要, 控制体重, 改善高糖状态, 而且能够提高耙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且能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性酮症发生。有研究证明体育锻炼能从整体水平上, 可以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 减少脂质在体内的堆积, 减少血糖的升高[7]。本研究在密切检测血糖、健康宣教、适量运动, 采用个体化的强化饮食营养管理方案, 对患者的能量、糖、脂肪、蛋白质及餐次安排进行严格的控制, 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FBG、2hPBG、HbA1c、TC及TG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和服药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这提示营养、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治疗内容,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营养管理有助于提高对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的控制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加强对患者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增强治疗效果,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子沈丽.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 2005, 3 (8) :86-87.

[2]郭华, 张咏梅.社区规范化管理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 2009, 20 (4) :20-21.

[3]严武, 张俊.太极拳运动对高血糖患者血糖及血脂的影响[J].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6, 46 (4) :194-195.

[4]谈新跃.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中国慢性疾病与控制, 2008, 16 (3) :312-313.

[5]陆美琪, 胡传峰.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 [J].江苏医药, 2005, 4 (31) :304-305.

[6]钟慧红, 宋小苑, 刘珠.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36) :22-23.

前瞻性研究课题报告 篇8

作为一种新职业,社会工作要想得到顺畅发展,对其进行立法约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助推器,社会工作要想得到健康发展,也需要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因此,对社会工作立法进行系统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发布出来,也便成了一项重要任务,《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就是这项任务的一个表征。

一、优化选择,集片成束

1988年,自北京大学首先在中国大陆地区恢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以来,中国的社会工作事业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进入21世纪,社会工作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引导和规范社会工作的发展也就成了一个重大课题,于是就有了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的提出和实践。

为了弄清楚社会工作立法的概念和范围,以及我国社会工作立法面临的困难和出路,民政部在2007年特意组织了以社会工作立法为主题的重大课题研究活动。这次课题研究以招标形式进行,吸引了国内多所大学的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参加,并有少量实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参与,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年11月17—18日,民政部人事教育司组织召开“社会工作立法课题验收暨社会工作立法研讨会”,除对有关课题进行验收外,还对社会工作立法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由于本次课题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参与者也比较多,如何将研究成果呈现出来,需要做全方位的考虑,而出版一本研究成果汇编是其中最佳的形式。因此,要将这次课题研究的成果做一些分类和排序,并选择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如何对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和排序呢?根据社会工作立法在我国尚处于空白状态的情况,对社会工作立法研究的首要需求是解决基础理论的问题,如社会工作立法的地位、社会工作立法的范围、社会工作立法的模式、社会工作立法的立法层级,等等;次一级的需求是如何从国内外相关职业的立法过程中寻找可资借鉴的经验,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外社会工作立法的模式与经验,二是国内相近职业立法的经验,如注册会计师业立法、律师业立法,等等。本着基础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研究并重的原则,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筛选,最终决定将六项研究成果汇编成册。

从这六项研究成果覆盖的内容来看,其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关于基础理论研究的,分别为“从社会立法到社会工作立法——中国社会工作立法的地位研究”和“社会工作者法定权利义务研究”;第二种类型是关于社会工作立法实践研究的,分别为“我国社会工作者立法需求研究报告”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立法问题研究”;第三种类型介于基础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研究之间,分别为“我国职业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及其对社会工作立法的借鉴”和“世界各法系主要国家社会工作者立法情况研究”。对这六项研究成果的顺序编排,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本应按照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顺序来安排,但是考虑到要接近中国的社会工作立法实际,还是决定将“我国职业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及其对社会工作立法的借鉴”做了靠前的安排。虽然强调要借鉴世界各国社会工作立法的先进成果,但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大趋势下,一定要注意从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出发,探索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立法路径,因而必须将我国已经比较成熟的职业立法成果作为首要考察对象。至于将“世界各法系主要国家社会工作者立法情况研究”放在全书的最后,编者之间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二、细致编校,力推精品

无论从社会工作立法的哪一部分内容来做分析,都有超前探索的性质,故而对每一项研究成果的编校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搞好内容的编校,编者除与原作者进行反复沟通以外,还要注意检索相近的研究成果,以期开阔自己的视野,也为内容加工提供某些“参考系”。在进行编校的过程中,有这样几个环节比较值得注意:

第一,注重用直观的形式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以“我国社会工作者立法需求研究报告”这部分内容为例,因为涉及的数据很多,如果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来呈现,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过与原作者的沟通,决定多采用一些图表的形式,使读者更容易得到直观的印象。这部分内容共设计了3个表格和11幅示意图,其中11幅示意图又分为扇形图(7幅)和柱状图(4幅),较好地配合了文字内容的表述,应该说能够起到比较好的阅读效果。再如“世界各法系主要国家社会工作者立法情况研究”这部分内容,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社会工作立法的比较,也采取了表格呈现的形式,即按照不同比较项目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近点及不同点列成表格,使读者很容易看出彼此间的异与同。

第二,做好参考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校订。对研究性质的图书来说,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作者所受学术训练背景的差异,可能对参考文献的书写方式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必须统一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使得全书在体例上得到统一。更进一步的是,要将参考文献进行分类列举,不可毫无顺序地胡乱编排。根据社会工作著作的规范性要求,编者将参考文献分为“专著”“论文”“文件、报告和讲话”等三种类型进行编排,既使得层次清晰,也方便了读者核对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参考文献的编排看上去是一个小问题,其实却是关系到学术著作严谨性的大问题,切不可忽视。

第三,注意附录与全书内容的相关性。《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可算是国内第一本专门讨论社会工作立法的学术著作,尽可能加大其对文献资料的供给力度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的。为了补充正文内容的不足,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附录,这些附录就属于文献资料供给的内容。但是,文献资料的供给不是无限度的,只有那些与全书内容相关性最大的文献资料才可作为附录收入,否则就有画蛇添足之嫌了。本书只做了两个附录,附录一是“国外社会工作者相关立法模式”,这是国内社会工作立法讨论的重点内容之一;附录二是“各国社会工作立法情况”,其目的是为我国社会工作立法提供更多的参照物。从实用性上考察,这两个附录是很有必要的。

三、前瞻研究,反应良好

收入《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的六项研究成果都属于前瞻研究的范畴,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从理论价值方面来分析,这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社会工作立法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框架,涉及我国已经进行的和正在进行的社会工作立法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也涵盖了对我国社会工作立法未来发展进程的规划和展望,即社会工作立法高度完善的应然状态。可以说,收入本书的这些研究成果为社会工作立法的深入研究铺垫了道路,廓清和规范了社会工作立法的范围、调整对象等一系列基础性的理论问题,是后续研究的出发点。

从现实价值方面来分析,这本书所收入的研究成果为社会工作立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未来社会工作立法的路线图。社会工作立法不能只局限于眼前需要,必须进行立法规划,进行总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建构社会工作立法框架,是立法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明晰的立法框架可以使立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从而促进立法工作有序化、科学化、系统化。《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列出了社会工作立法的重点、步骤与难点,对社会工作立法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从读者的偏好程度方面分析,这本书不仅受到了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及法学界人士的高度重视,而且成为专业人士探讨社会工作立法问题所必备的一部著作。根据我们对2011年以后发表的120余篇以社会工作立法为主题的论文的统计结果显示,以《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为参考文献的约占85%,这充分证明了这本书的专业认可度。

总之,《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研究》是对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的一次总结与提升,其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都是不容小觑的。

(李东雷,河北科技大学;齐凤,河北轨道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设计研究 百年回顾与前瞻 篇9

张 华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论著选摘

【摘 要】 20世纪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历程表明:教学设计研究与不同区域的整体文化风格有着内在关联,北美与欧洲大陆的教学设计研究尽管有联系,但差异是主要的。教学设计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客观主义

建构主义

仪器中心

学习者中心

一、20世纪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线索

20世纪是科学的世纪。在科学的世纪里,世间的一切都深深打上科学的烙印。如果说17世纪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时期,那么20世纪则是科学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时期。所谓“教学论的科学化”,是指用典型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对教学进行研究,把教学论置于科学(主要是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如果说20世纪以前的教学论的研究重心主要是宏观的教学哲学层面的问题的话,那么当教学论在20世纪进入科学化时期以后其研究的重心不再只是宏观的哲学层面的问题,而且还包括微观的“教学设计”问题。这是20世纪的教学论与以往时期教学论的重大区别。这里先分阶段对20世纪教学论研究的历程进行全景透视,以把握当代教学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现实状况。

(一)20世纪上半叶:科学教学论的早期发展。

在西方世界,教学设计研究存在两种典型风格:一种风格是信奉“经验主义”哲学观,主要流行于美、英等英语国家;另一种风格则信奉“理性主义”哲学观,主要流行于欧洲大陆。“经验主义”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强调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而把“量的研究”作为学习和教学设计研究的主要方式。“理性主义”强调理智的适切性(这种理智或多或少是与生俱来的),强调与理智相关的人的心理的结构与认知过程,因而在对学习和教学设计研究方法上“量的研究”不占主流,“质的研究”则成为重要方式。

在北美,形形色色的教学设计研究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建立一座能够沟通学习理论(如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知识的桥梁。教学设计因而发展为一种“规范科学”,旨在把关于人的学习的心理过程的研究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连接起来。这样,20世纪的教学论也就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

20世纪上半叶,北美教学设计研究起源于几个心理学家试图把心理科学运用于教育情境的努力。杜威和桑代克为教学设计研究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杜威早在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中就设想建立一种特殊的“连接科学”,能够把心理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连接起来,这种“连接科学”当然是研究如何设计教学的。与杜威相比,桑代克的贡献更为突出,可以说他是美国科学教学论的奠基人、开创者。桑代克认为,通过动物实验所建立起来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直接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他根据其学习理论建立起一整套包括任务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测量的教学设计体系。这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为教学设计研究打下了基础。

在欧洲,德国教育学家拉伊同样在1903年出版了一本著作《实验教学论》,另一位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于1914年出版了三卷本介绍“实验教育学”及其心理学基础的讲演稿,他们两人倡导“实验教育学”、“实验教学论”,主张把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在生物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观察和统计方法,从而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学”――“实验教育学”。这开启了欧洲科学化教学设计研究的先河。

(二)进制20世纪50、60年代: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兴盛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学设计研究在西方世界兴盛有重要的社会背景。第一,“二战”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啬。对当时的教育教学体制形成挑战;第二,“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竞争,必然引起教育方法、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科学化水平的竞争;第三,50、60年代,西方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向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当时北美的科技文化领域有一种把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向社会科学领域移植的风潮,而此时的心理学领域。行为主义心理学占主导地位,所以,当谋求教学设计科学化的时候自然会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范式运用于教学领域。

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试图把行为主义心理学与教学技术整合起来,把教学设计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基本思路是开发一种教学程序系统以准确分析学习者的行为表现、确定要达到的行为目标、设计教学以达到预先确定的具体学习结果。这种理论还吸收了自动控制理论和系统论的因素,把教学视为各构成因素、流程和信息控制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这种教学设计理念早在“二战”期间就被一些心理学家用于开发军事训练材料。

1954年,美国杰出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斯金纳发表了一篇题为《学习科学与教学艺术》的论文,该论文迅速掀起了一个关于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开发的运动。斯金纳在文章中提出了“小步子、循序渐进、序列化、学习者参与、强化、自定步调”6个教学设计原则,从而确立了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的基础。北美教学设计理论早期发展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如加涅、格拉泽、帕期科无不受斯金纳的影响。程序教学的浪潮也不可避免地波及欧洲,在欧洲引起广泛讨论。但是,由于欧洲大陆的教育教学研究受“理性主义”哲学支配。其教育学更多表现为“人文科学取向”。因此,当北美的教育科学和程序教学传到欧洲以后,除一些热心的支持者从教学技术的角度对之赞同以外,许多教育学者则从人文科学的角度对之批评。当程序教学运动衰微以后,更强化了许多欧洲教育学者和教师反对教学技术的偏见,这种状况持续至今。

60年代的绝大多数时期,北美的教学设计研究依然建立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这些研究试图确定在教学中实施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强化”模式的最有效的手段和程序,以保证达到规定的学习结果。这些研究的主要目标集中在行为主义的任务分析和开发学习的行为目标。行为分析的目的是确认学习者成功地守成教学任务所需获得的一毓细小的、循序渐进的技能或称“亚技能”,设计指向于获得这些“亚技能”的具体的目标,使这些“亚技能”的获得序列化,以使学习者最有效地达到预先规定的学习结果。这些研究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关于学习者个性差异的变量。

在50、60年代,不仅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蓬勃发展,而且在西方世界还产生了一些对教学实践很有影响的教学理论流派,统称为“新教学论”。其中最有影响就是所谓“三大新教学论流派”――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德国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为代表的“范例教学论”。“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体制培养獐优异的智力,进而推动个性整体发展。

(三)20世纪70年代: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兴盛。

从60年代未期开始直到整个70年代,行为主义在心理学领域的主导地位渐被认知心理学所取代,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理论开始兴盛起来。到美国90年代,各种建构主义理论已经对美国的教学设计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欧洲,行为主义心理学从来就没有像在北美那样取得过主导地位。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发展起来的认知理论到70年代依然保持强劲影响,像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欧洲的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所以,欧洲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建立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的。

但是,70年代以后兴盛起来的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并非是对以往的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在新的理论基础上的超越。在北美,“任务分析”由分析人的行为表现以确定行为目标,转向于理解不同知识和技能领域中“能力表现”的发展阶段,研究者用“任务分析”去确定一个学科领域中能够把“新手”和“专家”区分开来的不同的学习水平。许多研究描述了像注意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复杂的结构和序列,并且发现,在具体的领域中,知觉在那些高度熟练的人的能力表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欧洲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任务分析”的方式,比如有人开发出了内容取向的“任务分析”法,并将这种方法与标准参照测验联系起来。

加涅和布里格斯是70年代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加涅早在60年代就是教学设计研究领域中的杰出人物,不过这个时期的加涅是倾向于行为主义的。自60年代未以来,加涅把认知理论整合于其教学设计理念中,成为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代表,加涅与布里格斯认为,教学设计应具备四个前提条件:第一,必须为个体而设计;第二,设计应当包括短期和长期的阶段;第三,设计应当实质性地影响个体发展;第四,设计必须建立在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加涅认为人的学习是包括不同层级的。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是不同的。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基于其“学习层级说”的,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不同学习结果或能力的产生提供最佳学习条件。加涅和布时格斯的教学设计原理在70年代影响深远。

(四)20世纪80年代以后:走向整合的教学设计理论。

进入80年代,北美的教学设计理论有一个基本趋势,那就是把不同教学设计理论的因素与认知科学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综合起来。那种开发唯一的、对所有教学情境都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的理念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这样的理念:根据知识和认知过程的我开发出适合于具体的、明确限定结果的最好方式。基于每一个学习者的进步和需要的教学变量和条件受到强调,教师的角色继续变化,以对学习情境作出更灵活的反映。当教学设计研究者与计算机程序专家合作设计互动教学系统的时候,教学技术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虽然许多教学设计专家(如加涅)继续修改其理论以使其能够适合于所有学习情境,但许多专家在80年代改变了其努力方向。这些研究者致力于分析既存教学设计理论,以确定其对处理具体教学情境的优势与劣势。这些研究者不是把现存理论中的因素综合为一种新的“杂交理论”,而是试图把最强有力的理论组合起来,以形成一种大规模的、包容许多可能策略的富有变化的系统。各种策略以新的方式组合起来,以便于确定哪些组合和序列明确限定的教学情境是最有效的。教学设计者进而能够从这些大规模的、事例起来的教学理论中选择某些具体环节以直接运用于他们所需要的学习结果中,这就使教学设计具有了很大灵活性。

学习者与媒体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成为80年代教学设计关注的重要问题,该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80年代未和90年代早期的研究者继续研究各具体知识和技能领域中的“能力表现”的过程和结构,并开发教学程序以培养这些能力。这类研究有两个根本前提:第一,学习应当是情境性的,并且是一个指向于特定问题解决目标的积极的知识应用过程;第二,将问题解决策略模式化的重要性,与为新的学习提供动力的过程中冲突或错误的作用具有总体的一致性。总之,与行为主义者把学习者视为被环境所创造的观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认知本位的研究者研究学习者积极改变环境并由此促进学习的方式。

二、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

教学研究或教学设计研究的一般趋势可以从理念、技术、基础三个层面加以概括。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基础层机,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这上。

(一)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

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主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

传统教学领域中占支配地位的认识论观念,不论是行为主义还是认知主义,都属于客观主义的范畴。客观主义认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从“实在”的性质来看,“实在”是客观的,是外在于人的心灵、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心灵、意识、思维是主观的,是被“客观实在”所决定的;第二,从知识的性质来看,知识即是对“客观实在”的摹写或反映,知识的趔性是由其与“客观实在”符合的程度决定的,知识因而是客观的。由“客观主义”知识观必然派生出决定论的知识观和还原主义知识观;第三,从科学的性质来看,科学是知识的代表或典范,是“真知识”、有价值的知识。科学的使命是发现与“客观实在”相符合的“价值中立”的“客观真理”;第四,从人际互动的性质来看,真理是由少数科学家、专家学者经过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而获得的,“趔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芸芸众生只是接受和传播专家们所发现的“真理”,这必然导致权威与服从的人际关系。

在客观主义认识论看来,教学过程即是传递客观知识的过程。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也具有客观性,它是由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教学结果完全是可预期的、可重复的。因此,教学应遵循客观规律,遵循固定的程序和步骤。由于复杂知识可以还原、分解为简单知识,因此可以对知识教学进行细密的程序设计,这显然是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基本观点。受客观主义认识论所支配的教学必然具有控制性质。教学是传递固定的、程式化的“客观”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心灵是被教学过程塑造的对象,它需要忠实地接受以分辨别类的学科形式体现出的“客观真理”。这样,学生必然是被动的,教学即是对学生施加控制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识论是对客观主义的根本超越。建构主义的基本内容也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概括:第一,就“实在”的性质而言,人的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一样拥有“真实”的存在状态;第二,就知识的性质而言,知识是个体建构的,它内在于人的心灵之中,而不是外在于世界之中;第三,就科学的性质而言,科学是一个创造意义的活动,这种活动像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也是带有偏见并经过人的价值观念的过滤的。价值是中立的,与意义无关;第四,就人际互动的性质而言,我们依赖于共享的或协商的意义,这些意义在本质上是合作产生的,而不是依靠权威或经过操纵而产生的。

由此看来,建构主义不是一种具体的哲学流派,而是当今许多哲学思潮的共同主张。从英美哲学来看,实用主义、新实用主义、后分析哲学、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哲学思潮在认识论上都有建构主义的性质;从欧洲大陆哲学来看,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解释学、批判理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思潮也都有建构主义的性质。因此,可以说建构主义认识论体现时代精神。

在历史上对建构主义理念作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包括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等。当代西方的建构主义则是在充分吸收了这些学者的基本主张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像后结构主义、解释学、批判理论等哲学思潮以及认知心理学的最新成就。由此形成形形色色的理论主张,如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控制论系统观等等。

为了进一步理解形形色色的建构议的性质,可以从知识形成的两个“连续体”进行区分。第一个连续体是“外部输入――内部生成”连续体。知识是从外部输入人的心灵的,还是人的心灵内部生成的?这是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分水岭。客观主义认为,知识是从外部输入人的心灵的,人的心灵具有受纳的性质,学习过程就是要接受来自外部的刺激或信息,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则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人的心灵具有自觉能动性,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新的意义、新的理解的过程。尽管所有的建构议者都雍知识是主体与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和内部生成的,但不同建构主义者对主客体的关系的理解存在差异。如果认为人的心灵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而外部世界则没有任何独立性,那么这种建构主义就是“激进建构主义”。

知识形成的第二个连续体是“个体――社会”连续体。建构主义都认为,主客体的交互作用是知识形成的基本机制,但对这种交互作用的性质存在不同认识。有人区分了三种知识建构:个体的建构――个体与其环境的交互作用;个体间的建构――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成人间的交互作用;公共知识建构。持第一种建构的主张可统称为“个人建构主义”,这种观点强调认识活动的个体性质,只有个体与其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识。持第二、三种建构的可统称为“社会建构主义”,这种观点强调知识建构的社会性质,强调合作、交往和共享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

这样,从知识形成的两个连续体我们可得出四种基本的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温和建构主义、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这四类建构主义彼此之间是相互交叉的,如个人建构主义往往持激进建构主义的主张,社会建构主义则往往持温和建构主义主张。

如果说客观主义使教学成为人的控制过程的话,那么建构主义则使教学成为人的解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通过知识建构过程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二)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全面深入运用为特征。在教学领域,尽管人们对计算机的不恰当运用不无担忧,但是,计算机在教学领域运用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这种意义不仅表现在引入了一种新的教学媒体,更根本的是引起了教学交往方式的深层变革、教学价值观的深层变革。

“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将引起教学领域的革命。信息社会是一种“网络化社会”,“网络化社会”的基本交往方式可以称为“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这种交往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时代的人展开便捷的交往,使人们很容易与世界上著名的信息资料中心联系起来。地球变小了,人类彼此之间在心灵上靠近了,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这种变革所带来的社会意义和精神意义仅仅是初露端倪,还并未充分表现出来。“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运用于教学领域将会引起一系列深刻变革:第一,教学成为“网络化交往”。面对面的、发生在真实时间之中的交往仅仅是教学的一种形式、一个组成部分,把学校与社会隔离的藩篱已被“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彻底拆除,教学成为全球化、网络化的交往;第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及相应的讲授教学法已不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求,需要新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第三,课程囊括了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当教学成为“网络化交往”之后,课程就不再只是局限在学校范围,更不会局限于书本知识。通过计算机网络,全球范围的课程资源尽收眼底,教育因而出现了新的面貌;第四,“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为远距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它比传统的远距离教育方法更加互动,也更迅捷地提供教育信息。当然,“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对教学所带来的实证性影响还远未充分表现出来。但仅根据上述影响就足可预知:“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将成为教育和培训的一种新的范式。

需要指出的是,过分运用“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也存在潜在的危险和不利因素。比如,这种交往排除了许多非语言交往的因素,而在面对面的讨论中,非语言交往是很重要的。再比如,过分运用“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可能会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的某些方面,从而对人的性格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造成损害。

“智能教学系统”或“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尽管在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渐趋式微,但随着计算机智能水平的提高和新的软件的不断开发,“智能教学系统”表现出新的微型机和省略。新时期的“智能教学系统”超越了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的限制,积极吸收了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如建构主义),并把“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整合于自身之中,从而在某种意义上预示了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

尽管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浓度和广度向教学领域中渗透,但教学设计者将越来越指向于发展“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技术观,而不是“仪器中心的”教学技术观。“仪器中心的”教学技术观是极狭隘的,是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征。当今的教学技术越来越强调学习者中心,通过不断开发与硬件相适应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软件,日益提高人机协作和互动的水平,日益提高计算机传递系统的效率。新教学技术的利用,比如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建构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情境,从而为学生的自由探索创造机会,可以说,计算机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使学生成为课程与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获得学习自由,为学生提供可以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非但不会降低未来教学设计中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反而会为日益进步的教学技术找到意义之源。

(三)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

20世纪的大多数时期,教学和教学设计研究主要是建立在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教学论因而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这种教学论是受“科技理性”所支配、受客观主义认识论所控制的,因而这种教学论是受效率驱动的,指向于对教学和教学设计过程的有效控制。当教学论走出“科技理性”的狭隘视域的时候,它不再只是效率驱动和控制定向的,更主要的是指向于对教学和教学设计过程的理解。这时,教学和教学设计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动力学、传播学。等等,都成为理解教学和教学设计过程的基础学科。

从研究方法看,行为主义研究范式将不再支配教学领域,代之而起的是多种研究范式并存的局面,各种形式的“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结合将是教学研究方法的主要趋势。

注:

① See Tennyson,R.D.,Schott,R.,Seel,N.M.,and Dijkstra,S.(eds.)(1997).Instructional Design;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Volumel: Theory, Research, and Models).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pp.1-16.② See Wilson,B.G.(1997).Reflections on Constructivism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In Dills,C.R & Romiszowsky, A.J(eds.)(1997).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Paradigms.New Jerse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Inc.p.65.③参阅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第1期。

上一篇:菊花元稹古诗阅读答案下一篇:高庄中学考试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