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历史看领导力(精选8篇)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无休止的对话,读历史使人耳聪目明,从愿景中寻找规律与教训。《三国演义》故事,正是领导力的精髓。
“一头绵羊带领一群狮子,敌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领导者对于企业如此重要是因为,一方面领导者的魅力、预见力和洞察力是企业成长、变革和再生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领导人的决策也有可能将企业带入困境。
如果把三国历史视为三大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那么,三国竞争的核心便是领导力的比拼。三大CEO的领导方式各不相同,曹操以战略取胜,孙权以经营掠市,刘备以人才立足。若论个人能力,曹操文武兼备,雄才大略;孙权强悍果断,刚毅有为;刘备呢?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何能之有?然而基础最差、能力最弱的刘备却能得到诸葛亮、赵子龙、关羽、张飞等高级人才的辅佐,能立足西蜀三分天下,可见刘备是极具领导艺术的CEO。曹操:羊群变狮群战略
曹操曹孟德,文不过孔融、杨修,武不及许褚、典韦,智不如郭嘉、程昱。而此辈皆为之用,何哉?因其胸襟广博、眼界深远、雄才大略所致。
官渡之战对曹操来说是个生命攸关的转折点,也正是这一次胜利让曹操在中原地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为他日后一统江北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起兵七万,作战袁绍七十万大军,兵力相差悬殊,并且粮草短缺。但是曹操有以下几个优势是袁绍没有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有优势,因此曹操有着主动权;曹操能够知人善用,并且在关键时刻启用了袁绍的谋臣,获得了关键的信息;曹操主场作战,地理上有着优势;袁绍的骄傲自大为曹操胜利的客观原因。
官渡之战是一个最为经典的“强弱变化”案例。最早看出这个变化趋势的是曹操的谋士郭嘉。他认为曹操的实力虽然暂时不如袁绍,但从长远来看,曹操一定能吞掉袁绍,因为“绍有十败,操有十胜”。曹操具备了一个优秀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体任自然、顺乎常理、雷厉风行、任人惟贤、行为果断、以诚待人、体恤下属、兼听则明、制度严明、精于商战。商场如战场。商战中,竞争双方力量对比往往非常微妙,一方看似强大无比,另一方好像不堪一击,但转眼间,局势就会发生彻底改变。弱者可以变为强者,强者也能变为弱者,而决定这一变化的正是双方的领袖人物。一只羊领导一群狮子,那么这群狮子迟早会变为羊;但如果让一只狮子领导一群羊,羊也迟早会变成狮子!
大象无形。高明的领导者善于淡化自我,更不会将自己“神化”,而是努力强化整个组织的力量,善于将整个组织的目标与员工目标相统一,而不是简单把目标变成数字。在具体工作中,领导者应该着重以下四点:制定远景和战略,发展信任关系,开创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企业文化,培养并激励下属。这样方能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带领企业不断前进。
那么,如何检验自己的领导力是否有效?惟一的标准就是领导者的下属,看他们是否也足够强大,是否足够自信。只有羊群已经变为“狮群”时,领导力才算是足够有效。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四点评判标准:下属是否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事务,在职责范围内是否拥有自由感? 下属与上司意见不同时,他是否还能够拥有创意并果断提出? 下属对所从事的工作及其远景价值是否具备认同感、使命感?下属是否具备足够信心不断挑战自我?刘备:像园丁那样管理
刘备是一个非常有领导力的人,尽管他的作战能力不如曹操,也经常遭遇命运的颠沛流离,却依然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他,忠心耿耿,至死不渝。他像是一个园丁,虽然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园丁,但身上却有着园丁惟贤惟德的情操。人们会尊敬、爱戴、甚至愿意追随那
些道德高尚的人,这就是一种神奇而不可思议的领导力。
刘备的战略决策虽然不如曹操,但手下诸葛亮的智慧却远胜于曹操;刘备的军事才能虽不如孙权,但赵云、关羽却是军中豪杰。因其精通用人之道,终成一方霸业。
刘备用人,其一曰“诚”。诚以用人,主要是针对诸葛亮这样的文人大儒而言的。虽然刘备当时已有一定势力,但以刘备的能力是干不成大事的,于是一心想要找个善于经营国事的“总经理”来打理政局,挑来选去,终于确定隐居卧龙岗的一介布衣诸葛亮为第一候选人,此举应该说也算是不拘一格擢人才了。
按理说,请人来做“总经理”,自然要以高薪相聘,但刘备却不落俗套,以事业诱人,以诚意相聘,三顾茅庐访诸葛。像诸葛亮这样的智囊,洞察天下大势,良禽择木而栖,你要请他做老总,他还得看看你这个“董事长”合不合拍,有没有用人之度,否则,没有三顾茅庐的诚意是感动不了的,没有共同语言和意趣相投也请不出山的,像张飞那样急性子用“一把火烧他出来”更是只会与其决裂,像曹操那样财大气粗架势十足地去请他也不会成功的。刘备要赚的是当时之天下,诸葛亮要赚的恰好是赢尽天下的成功名就,而不是“总经理”职位的高官厚禄,所以,刘备洞察其心理,把握住火候,不急不躁,不羞不恼,三次亲临,以诚感人,让诸葛亮顿生一种“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刘备”的感念,使得诸葛亮认为只有刘备才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只有刘备才是为自己搭建平台也是自己一直期待的英主。诚以待人,对症下药,刘备终于一举拿下孔明这一人才,为日后创业立国奠定了重要的智囊基础。刘备用孔明,用我们现代企业家的眼光来看,无疑是“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的古典版。刘备用人,其二曰“义”。关羽、张飞都是血性汉子,如果文绉绉地也来上一套以诚取人的管理方式,自然是行不通的,非得被张飞骂鸟不可。何况在结识关、张两人时刘备还是个练摊卖草鞋的角色,处在资本积累阶段,一点“企业家”的苗头都看不出来。
这个时候,刘备的领导地位只能以铁哥们的姿态去确立,一方面自称是皇室后裔沾点皇气以抬高身份,另一方面刘备又占年长的优势(好似企业初创期的老资格优势),于是刘备以战略方案“入股”,关羽、张飞以技术力量“入股”,这个合伙制公司自然而然以刘备做了“董事长”。结成利益同盟体,既然是忠义兄弟,颇具江湖义气的关羽、张飞自然不会嫌弃大哥的,自然也对大哥忠心不二,当曹操重金高官收买关羽跳槽时,关羽自然也就被刘备的忠义两字所束缚,最终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回归刘皇叔麾下。有了两位兄弟式的部下,刘备的草鞋摊也不摆了,整日以三兄弟小公司的名义挂靠到袁绍、曹操等大集团名下,在大集团中练兵,为日后摆脱挂靠独立运作打下了基础刘备用关、张,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目光来审视,是一种团队精神的使用,是以利益目标和江湖义气为纽带结成的一个合伙制企业,通过“忠义”两字,把三人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一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独特企业文化,这种方式颇似现今民营企业的发家史。所以,这种以“义”猎人的模式只适用事业起步阶段,如果到了企业规范化运作之时,仍用此法,只会陷入民企家族式管理的泥潭。
刘备用人,其三曰“惜”。惜是指爱惜人才,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刘备摔阿斗上。当年赵子龙单枪匹马背着刘阿斗从曹操军中三进三出,终于救出刘家后代。刘备感动之余出一怪招,当着赵云及众将之面将其子刘禅掷于地上,并骂曰“你这不孝儿险些损我一员大将”。其言其行,似乎爱惜人才胜过爱其子女,于是让赵云等将顿生“士为知己者死”的知遇之恩。刘备摔阿斗固然有些惺惺作态和笼络人心之嫌,但也可见其领导手段之高超,这一摔,胜过奖赏赵云高官厚禄不知多少倍。
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法则来看,这是一种精神奖励,特别适用于像赵云这类感怀知遇之恩的正义之士,这一摔,表露了赵云在刘备心中的位置,同时也向诸将透露了刘备的爱才心切。如此一来,即便他日赵云心生去意欲跳槽另谋高就,便再也抹不开这个面子了。孙权:知人而善任
孙权奋发有为,善于识才用才,先后得到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的辅助,政治、经济、军事上均有建树。孙权有三次拜将,第一次拜周瑜,赤壁一战击败曹操八十万军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也让曹操一辈子不敢轻视江东;第二次拜吕蒙,击败了神话般的人物关羽,收回荆襄九郡,使东吴属地扩大了一倍;第三次拜陆逊,彻底打垮了来势汹汹的刘备,使一代英雄一蹶不振。
孙权的三次拜将,反映出了孙权用人的智慧,真正的统帅,不但能够知人还要能够善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有放手让属下发挥他的才智,他给你的回报才能够让你惊喜。综观孙权的用人,约有以下优点:
以才取人,不搞论资排辈。孙权在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统管吴国兵马时,周公瑾才34岁,当时就遭到曾经跟孙权的父亲孙坚南征北战的才将程普的反对,但孙权毫不动摇这个决定。其次鲁肃在东吴的地位,仅次于周瑜,周瑜死后,鲁肃成为周瑜的继任者,但鲁肃年轻时不过是个“凡夫俗子”,投奔孙权时还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前朝老臣张昭就对孙权说:“肃年少粗疏,未可用。”但孙权深知鲁肃之才,而仍然任命鲁肃接替周瑜做了都督。以及后来出道的陆逊,原来也是一个无名之辈,孙权发现他有才能后,立即委以重任,虽然可能是因为“情势所迫”(时蜀国大兵压境,东吴暂无统帅之才),但孙权的大胆用人,还是值得称道的。
全面了解下属,教育培养下属。东吴名将吕蒙出身于贫寒之家,自幼丧父,没有文化,但他作战十分英勇,在征黄祖一战中,吕蒙一马当先,不仅斩了黄祖的都督陈就,而且生俘了黄祖,因他屡立战功,很快就得到了孙权的赏识,孙权立即提拔他为横野中朗将,派他驻扎陆口,独挡一面对付关羽,期间孙权常劝他多读点书,此后,吕蒙就抓紧行军作战的空隙读书,果然大有长进。
一、以领导管理的用人艺术作为人力资源优化的指导思想
第一, 人力资源工作的管理思路。把“唯才是举、择才善用”作为企业领导管理企业的人才理念, 以企业总体的发展思路规划作为依据, 把企业机构改革作为契机, 以实现管理企业与社会的共赢。
第二, 工作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企业领导要逐渐建立起高效, 热情, 吃苦耐劳的工作风气, 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 有效的配置现有人力资源, 提高企业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管理者还应当加强企业人力资源活力, 时刻保持适宜的流动性。一方面, 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加强培训和学历的力度和机会;另一方面, 树立集中人力资源观, 加大开发和利用外部人力资源的力度。充足的人才总量和高素质人才的供给及储备, 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以及更替有序化人才资源, 能最终实现人才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二、利用领导管理手段健全人才管理体系
(一) 实施人才引进工程。
1、积极对外宣传公司形象, 提高企业感召人才的能力。
通过各种公共渠道和媒体向外部大力推介我们的企业形象, 倡导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对外树立良好的公司企业形象, 使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被广大社会人才资源认可, 本企业的经营理念被接受, 为企业吸收人才。
2、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是企业吸引人才的关键。
企业要逐渐改掉以往的陈旧发展套路, 抛弃粗放式经营, 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 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可以提高, 福利待遇可以更好, 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积极性,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的核心, 高素质员工作为企业的根本, 推进重点工程有序的实施, 建立起一支高效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同时, 遵循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录用原则, 不断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创造优良的工作氛围, 高度调动各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用人才来保障本公司的全面发展, 用有利于员工的制度来发展员工潜力和职业生涯, 实现人才、企业的双赢。
3、创新人才引进方式, 充分利用各类人才调动方式。
领导管理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渠来吸引和招纳人才,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短期聘用, 兼职顾问、调入定居、借聘和返聘等方式, 或着是项目招聘、联合攻关、客座专家、协议服务等渠道, 引进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4、设立人才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 加强对该类人才的吸引力。
5、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工作要更有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有关高校的联系和合作, 使更多的知识型专业人才进入到企业中来;制定和实施专项培育计划, 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来留住人才。
(二) 实施人才凝聚工程。
1、创建良好氛围。在企业中弘扬艰苦奋斗, 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 加大对标兵楷模的宣传力度和奖励力度, 利用政府政策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在公司内部营造出尊重人才、相信人才, 发展人才, 崇尚创新的氛围, 增强人才在企业的地位。
2、培育富有个性的人才文化, 继承和发扬本企业传统的人才观念, 构筑公平公正, 唯才是用的竞争机制, 强力遏制歪风邪气。同时,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提倡以身作则、关心职员, 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科学高效的管理作风, 提倡积极向上, 团结协作团队精神, 建立文明、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进而构筑有个性的企业人才文化。
3、改善企业员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加大对企业内部生态文化的建设, 根据企业人才的不同需求, 调整和改善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注重物质环境的改善, 关注精神环境的优化。另外, 管理要注重人才的人格倾向和个人选择, 构筑一个友好、宽容、尊重的良好人际, 全面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一创新机制为立足点, 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1、人才选拔的根本原则是择优。
按照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企业要始终把公开、公正、竞争、择优作为人才录用的根本原则, 继续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法。建立良好的人才观, 一边要使现有人才资源更有活力, 一边还要引进优秀人才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
2、建立的人才培养机制要适合社会的需要, 满足各类人才的特点。
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必定是吸收了各种人才, 根据不同层次, 不同特点的人才确定不同的职业方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方法, 需要使人才们能够有效的驾驭市场, 能够后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来, 适应国际社会的需要, 这就必须建立起外向型培养机制;要着力提高专业型技术人才的科研水平、学术水平, 从而培养出在相应领域具有先进水平的专家型人才。不断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 采用各种不同的培训方法做到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当然在注重人才工作能力培养的同时, 决不能忽视政治素质的提高,
(四) 完善人力资源构架, 有类别地分配好各类人才。
1、合理挑选管理者。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是合理的选拔和使用管理者。管理者的外在表现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职工的工作态度, 管理者必须能够做到既驾驭现实又适应将来发展的需要, 他们应具有如下品质:模范表率, 这也就表示管理者得树立榜样。自己首先要是一个办事高效, 勤劳奉献的员工。这样员工们才实施管理者的号令。认识自我, 管理者首先要自律, 然后再律人。他们必须认清自己的盲点, 控制自己的情绪,
2、合理使用管理者。
要提高管理者的办事效率就得不断的给管理者充电, 经常性的培训, 增加新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对管理者进行日常工作性质相似的训练, 培训的原则是“用什么, 学什么;缺什么, 补什么”, 并且要对管理者培训后的工作进行性检查, 使培训的方法得到合理的改进。
3、合理引导管理知识分子。
企业的文化形象、科技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主体是在企业的管理层形成后出现的。因而要加大对知识分子的管理, 合理引导知识分子: (1) 任何时候知识分子都重于资金, 要做到尊重相信知识分子的力量:知识分子的用心工作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2) 将每个不同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知识用各种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流程或资讯系统, 或者通过申请成为企业的专利或商标, 就能够把知识变为有价值的企业资本, 进而有效地发散到企业中的员工身上; (3) 企业组织应鼓励员工多使用知识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 把这作为运用与管理知识资源时最重要的理念, 只是一味的政权夺位, 而没有实际运用知识资源, 这是不对的。为此必须用知识分享来进行知识的管理, 员工与管理阶层, 普通员工与技术性员工之间都要分享我们的知识资源, 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领导管理手段的用人艺术
(一) 适才而用, 积极培养。
观望目前的就业形势, 优秀人才就业的观念, 他们也越来越注重的是自身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而不仅仅是优越的薪酬。只有适才而用公司企业才能想高效运作, 留得住优秀的人才。培养人才的力度要加大。通过绩效考评、工作分析, 调动职位和提升等各种手段, 根据每个人的个性、能力的特点, 合理地分配工作, 做到扬长避短,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做到合理用才, 就最大化的发挥人才的优势, 要实现人才与岗位相符合, 这是公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地方。尤其是管理层人员, 更要及时了解员工的各种动态, 充分发掘员工的工作能力, 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 把员工安排到能发挥其最大价值的工作岗位, 这就实现了企业效益与员工自身归属感同事得到满足。
(二) 塑造学习型组织架构,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以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企业要把自身企业文化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相同的文化概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 在建设优秀文化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吸引员工、号召员工, 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员工自主管理, 自觉工作, 把企业当做自己的, 忠诚度和归属感就会增加。企业还得建设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学习团队, 是有核心企业价值、工作信心和工作使命组成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带动员工们共同实现目标。从管理学角度来看,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也应该是由企业独特的、难模仿的具有最高价值的人力资源要素所组成。在组织中充分利用企业文化, 团队之间开展互助学习员工能够经常实际操练, 提升企业组织的应变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还要加强培养员工的沟通协调能力, 应变能力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三) 完善激励机制, 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有效结合。
企业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使员工能从工作本身获得激励;有机会参与管理, 增加员工的荣誉感、集体感;对企业紧缺人才和优秀人才坚持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原则;用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营造有利于企业团队成长的机制。
除了金融报刊和企业季度数据,CEO们还阅读什么?很多人提到历史传记,从纳尔逊勋爵到纳尔逊·曼德拉。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接受戴斯·狄洛夫采访中解答了为什么有那么多商业领袖热爱并且应该阅读历史。
弗格森任教于哈佛大学,定期展开写作和评论。2004年,《时代》杂志授予他“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的称号。
戴斯·狄洛夫:我问到的很多CEO都对历史和历史传记很感兴趣,为什么会这样?
尼尔·弗格森:我认为历史是对过去出现的难题提出疑问,不管是100年前还是100天前,从而探寻难题当中的陷阱。所以成功的CEO们开始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不奇怪。通常,大多数的人在人生较晚的阶段才会去接近历史。
戴斯·狄洛夫:经商者能从历史中学到什么?
尼尔·弗格森:我们常常用历史和政治语言去描述商业,这并非是巧合:我们常把企业称为商业帝国并把它的CEO称为帝国统治者。多数商业语言使用历史的比喻,但这些比喻常常容易被误用。
然而,最终搞清楚安然公司失败的原因不仅是一种法律和金融上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历史的挑战,探寻问题的方法完全与研究历史的方法相一致。研究的对象是古罗马还是安然公司我认为并不重要,你所面对的挑战大多是类似的,也就是你必须去处理极度不完整,甚至是不可信的书面证据和相互矛盾的事件。因此,你不得不试图从已知的数据中萃取出解读商业和政府运作的灵感。
我认为对历史的分析是非常必不可少的商业技能,像经济学那样日益依赖数字运算的技能给不了你这种能力,你必须通过对综合教育以及商科教育的整合,去培养历史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哪怕是回首过去的一年,问一问“我们哪些地方做对了,哪些地方没做对”,也是一种对历史性思考的锻炼。你可以问问你自己的历史和你自己公司的历史,你追溯得越长远,找出那些你做对的事情(和做错的事情)将越具有历史挑战性。
戴斯·狄洛夫:你向商学院的学生教些什么?
尼尔·弗格森:我教的一门课程叫做“国际经济中的政府企业”,按照哈佛流行的叫法,简称为BGIE(Business in Government in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这是一门宏观经济速成课程,包含一系列的国际和国内经济政策的案例学习,它是非常具有全球视野的课程。
哈佛商学院采用案例教学法,它其实应该被叫做哈佛商业历史学院,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公司或者某个政策问题的一小段历史。因此,我认为我教这门课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将来我可能会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一门金融历史课程,但目前我以这门一年级的主流课程为主。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为MBA们在经济学理论和现代经济历史方面打下基础,使他们在课程结束后能拥有一种先天无法得到的、多数MBA们都不具备的视野。
戴斯·狄洛夫:你课程都涉及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尼尔·弗格森:很多都涉及到了,从美国宪法中的经济学到大萧条,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中国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所有的这些不同时期的事件汇聚成为这门简短的历史性的速成课程。
戴斯·狄洛夫:关于领导力,历史能教会我们什么?这些历史课程需要改编成商业案例么?
尼尔·弗格森:近期我的研究重点是军队和政治的领导力,我认为它与商业上的领导力是不同的。政治范畴中的领导力(尤其是在军队中的领导力)是独权的而非竞争性的实体。众所周知,战争并不热衷于市场竞争,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用与军队相关的案例来举例时,很容易受到混淆。
戴斯·狄洛夫: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么?
尼尔·弗格森:有一个关键点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领导力在特定的时候会失去控制,因为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回顾一下20世纪的历史,你会明显地看到苏联和德国的国家战略在极其强大的个人主义推动下,一些被忽视的错误最终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丘吉尔也是如此,如果他是一个彻底的统治者,也将犯下灾难性的错误,不同的是他不停地受到英国国家机构的约束。在丘吉尔做出飘忽不定的战略决策时,帝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一个非常睿智的男人)可以对他进行批驳和反对。
美国和英国有形式极其详尽的协作模式,双方参谋长通过会议的形式展开合作。但这种合作并没有在轴心国得到复制,它们并不进行战略合作。所以我认为我们能从这些世界大战中学到领导力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
戴斯·狄洛夫:世界大战能告诉我们哪些领导力的知识?
尼尔·弗格森:比如世界大战试图将丘吉尔偶像化,重要的是丘吉尔的伟大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毫无过失的领导,而是因为他受到了约束而且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在我最近的一本书——《世界战争》中,我尝试着呈现出丘吉尔所有试图犯下但最终被阻止的错误。
戴斯·狄洛夫:所以对丘吉尔的审查和约束确实能使他更高效?
尼尔·弗格森:对他的约束限制了他的那些最坏的冲动。我所进行的另外一项研究与这更直接相关,就是金融领导力。在我的那本关于罗斯柴尔德的书中,我所研究的是一个庞大的成功家族企业,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发展壮大。它采用一种合伙人制,每一代人中都有一位出色的合伙人,他并不一定是最年长的但一定是最聪明的。合伙人受到传统的约束,即与其他合伙人间保持一种合约关系,该合约还进行定期的修订。
因此,在19世纪,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很多方面拥有出色的集体领导力,这使得任何一个个人合伙者都无法撼动集体的利益。但最终,总还是要有一个人成为合伙人的领导者。目前我还正在着手研究一种非常特殊的金融领导力,正是凭借这种能力使西格蒙德·华宝(Siegmund Warburg)创办的华宝投资银行从二战后的无名小卒成长为20世纪80年代的行业领先者。
戴斯·狄洛夫:华宝是哪种类型的领导?
尼尔·弗格森:有趣的是,华宝在领导力方面思考了很多,他是20世纪下半叶思路非常清晰的商人之一,他坚持不懈地将自己关于领导力的想法理论化并付诸实践。这就回到了对领导个性进行约束的观点上。华宝是一个个性十足的人,他可以极具说服力,可以风度翩翩,还可以非常强势。他还是一个心理学专家。他的一个亲近的同事曾将他描述为一名经理人演员,他演技高超。所以,从某种衡量方式上来说,好的领导力还是一种表演。
但是在幕后,这个个性十足的领导被他自己设定的系统所制约着——所有的通信联络,无论是对内的还是对外的,都在他的高层管理人员间流动,这些高层管理人员扮演了委员会的角色,他们每天早
晨集体进行运营决策,至少以周为单位进行战略决策。
这里还包含了透明化的问题,华宝是开放式办公的先锋,这在当时是非常时髦的,办公室出入自由,而且门一直是敞开的。他非常推崇对初级人员进行授权并且通过良好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自由表达舆论。明年我将出版一本关于华宝的传记,写这本书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揭示出领导并不仅仅意味着要去带领,还需要在企业内建立一种机制去优化你的领导力。
因此你要进行约束,还需要创造一种领导的机制体系,而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的魅力,虽然我们仍然对个人魅力表现出崇拜。
约束机制对于现代企业领导力至关重要,不管这种约束是来自规则制定者、股东、其他的高层管理者还是来自法律。有种观点认为我们倾向于通过约束其他人来满足自己带有帝国色彩的个性,但如果这么去做的话,我们就会置那些促进成功的规则和制度于不顾,因为它们表面上都很无趣。
纯粹的领导,性格不受限制的领导者,既不受制度和舆论的约束,也不受任何形式的体制限制,产生在1945年的德国。希特勒在他的城堡中自杀,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如果今天有哪个大企业的领导喜欢独裁的话,我们会觉得不可思议,也就是说,对于那些独裁的商业领袖,我不认为他们是成功的。
戴斯·狄洛夫:因此伟大的领导者的一个特性是能接受甚至渴望被约束?丘吉尔的例子能说明这个道理么?
尼尔·弗格森:是的,但是丘吉尔也是历史学家,这对他是有帮助的。对伟人的易犯错的地方的了解是重要的,传记中所呈现出的这个部分使CEO们了解到在其他组织机构中与他们相同位置的人是怎样的。任何一部优秀的传记,比如丘吉尔的(或者是亨利·福特的),将让你看到他所犯的错误,以及从这些错误所带来的后果中将其拯救出来的那些运气。
戴斯·狄洛夫:你提到了运气,这很有趣,不是么?我们需要有运气的领导,不管是英格兰足球教练还是政治领导者。拿破仑也说过,他需要有运气的将军。
尼尔·弗格森:运气是对一种复杂概念的口语化表述,也就是极其复杂的全球市场和世界政治体系。混沌理论讲的就是这些。它的个性由一个确定的体系中的随机行为所赋予。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因果关系,随时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但任何人都无法肯定明天早晨是否会下雪,我们更无法说清下周是否会下雪,除非我们能清楚明天美元是升值还是贬值。
运气的重要性说明这里存在很多随机性。工作当中的很多事情都具有不可预见性,尽管我们自认为我们能有所预见。我们曾经预报并设计出了各种评估工具去预测汇率的走势和谁将会是下一届总统,但却无法知道事实。这里涉及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经济生活中,同时也包含了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因此,运气就是指不要被那些低概率、高强度的事件所冲击。
戴斯·狄洛夫:有些领导者对此很在行么?
尼尔·弗格森:能这样去认识和看待世界的领导者是最好的领导者。有些领导者认为他们得到命运的垂青,是非常幸运的,却会在突然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一败涂地,这些是坏的领导。好领导是那些意识到(a)自己将会犯下错误,并且(b)世界是混沌的。如果你拥有这两种见解,你就会说(c)自己需要受到约束,并且(d)需要确保防止发生“肥尾”事件。你需要确保概率低但危害大的事件不会发生以避免企业受到伤害,并且要意识到自己也会跟其他遭受失败的创业者一样遇到打击,没有任何人是强大到可以避免失败的。
我认为不安的紧迫感是作为一名好领导非常重要的品质。你必须对你的弱点保持警惕,在任何情况下都时刻提醒自己,否则你就离失败不远了。
戴斯·狄洛夫:英特尔公司的前任CEO安迪·格鲁夫(AndvGrove)在他的书里曾说过,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你怎么看?
尼尔·弗格森:当然,但我认为你并不一定非得要偏执,而是要对能使你犯错的那些风险提高警惕。
戴斯·狄洛夫: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促使一个人成为成功的或者伟大的领导昵?拥有一定的自然魅力会有所帮助么?
尼尔·弗格森:自我的信念似乎在成功领导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时你需要进行决策,比如,当你面对3种选择时,不管这些选择有多么令人烦恼,你也无法凭借经验判定哪个是完全正确的。因此,你需要凭借一定的直觉来做出选择,但是,重要的是,接下来你必须坚信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公开的自我怀疑将会是致命的。也可以这么来说,一旦你做出一个决策,对它的贯彻落实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有任何疑虑,最好把这些疑虑藏在心里。
戴斯·狄洛夫:你认为谁是20世纪最伟大的领导者?
尼尔·弗格森:最近我思考最多的是,如果回到20世纪,丘吉尔确实值得骄傲,因为他的成就是在就要失败的节骨眼上转败为胜。很难想象比1940年更坏的处境,法国走了,英国孤立了,日本在亚洲大举侵略。英国当时非常糟糕,很多人都做好了放弃的准备。如果丘吉尔当时不是首相,如果是哈利法克斯接任了张伯伦,我们很可能开始与德国的和平谈判,那样的结局将会是灾难性的。
《道德经》有云:“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意思是,虽然有“道”,可使万物产生、繁衍、成长,但不可据为己有,不可恃为己功,更不可去主宰他们,这才是崇高的。千百年来,在漫长的人类世界观和价值体系演化历程中,国人一直将这句话视为道家自然主义宇宙观和人生观最为经典的表达。其中,“长而不宰”一句,更是体现“不以有为有”的豪迈胸襟,追逐“我为人人”的至高理想,堪称大境界,值得每个领导者细细揣摩。
怀有“长而不宰”思想的,还有原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韦尔奇特别强调“管理者”与“领导者”之间的区别。他说:“我不喜欢管理所具有的特征:控制、压抑人们,使他们处于黑暗中,将他们的时间浪费在琐事和汇报。管理者紧盯住他们,无法使他们产生自信。”他认为,领导就是影响他人的一种过程,是个体引导群体活动达到共同目的的一种行为。这一点,与“长而不宰”,通过培养、激励,达到共进的目标,是多么地吻合。管理的对象是“事”和“物”,而领导的对象却是“人”。从事管理的人,可以用数据说话,编辑出各种图形、表格来分析战略,研究项目,但是对员工诉求却知之甚少、甚至对员工发展漠不关心。单纯以“管理”自居的人,甚至把员工当做自己的附属,对于属下的过失缺乏耐心,手段单一,非批即罚,使人丧失信心,涣散了人心。可是称为领导的人呢?他们大彻大悟,明察秋毫,助人成长而视如己同,为员工提供成长、成才的渠道和施展
抱负的舞台,这是最深厚的德。由此可见,管理者与领导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领导者是那些能够通过自身影响别人共同进步的人。
从“长而不宰”谈到育人观念,从韦尔奇管理认识谈到领导角色,我们不难明白,领导无论是一种境界也好,或是一个过程也罢,都是指导行动的一个概念,而领导思想的灵魂恰恰是建立在这种概念基础上的觉悟,叫做领导艺术。这种艺术是每个称之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领导艺术需要有创造性。要让一些真、善、美的东西融入到领导过程中去;要让被领导的人愉悦,甚至感到幸福;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具体问题;要能够“放手”而不“撒手”。对于培育人才,“长而不宰”不是无所约束,更不是为追求“育人”目标而放任自流。道家还有一句话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同“长而不宰”一脉相承,是看问题、矛盾的关键,以无形的、看不见的引导行为,来诱使下属自觉地解决问题;用领导艺术影响具体管理,用无所作为来诱使有所作为。领导艺术还要有实效性。只有感情沟通或激励措施而没有实际效果,不能称为领导艺术,“长而不宰”看似“无为”,但十分重视产生的结果,因为管理是实务,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为而有成,才是领导力。
驾驭领导艺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才能,是谓领导修养。具备较高的领导修养,才可以将领导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并符合时宜。儒家没有歧解道家的思想,《论语〃卫灵公篇》中提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恭己正南面” 并不是指“恭敬地朝南坐着,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为政以德”的表现,是领导修养的基本诠释:其一是知人善任。领导者的责任是提供合适的舞台,让下属好好地发挥;其二是德行良好。用美德来培育人,别人也都诚心地好好表现。凭借良好德能与才能而产生的领导魅力,正是指导或影响别人工作的最好手段。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可持续发展。这是顺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与现实要求。作为指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践的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新时期的领导者,为政要廉洁奉公,为民应亲善和谐,不一定要“事必躬亲”,但一定要“为人表率”。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胡锦涛总书记也在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细细品来,就是要让领导者常常反思、时时警醒、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仅是提升自身修养的基本要求,也是影响身边群众、改善社会风气、激发生产力的有效手段,这种更高的内在领导修养要求也何尝不是服务于民的现实手段呢?所以,做到“以人为本”和“和谐发展”,不仅是要“长而不宰”,更还需要“身正、心正”。
东航新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提出“以业绩论英雄”这一鼓舞人心的政策,应着如云。通过“竞聘考核”一方面激发了内部一大批年轻人渴望进步的热情,搭建了成长的舞台。是以人为本,走人才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切实举措;另一方面又在广大管理者中形成了危机意识和
中国历代国土面积
秦朝的面积为:960万-608.61万+3.30万平方公里=354.69万平方公里。西汉的面积为:354.69万+311.68万=666.37万平方公里
东汉的面积为:666.37万+33.53万-45.28万=654.62万平方公里 西晋的面积为:654.62万-39.12万=615.5万平方公里
唐(唐高宗时期)的面积:470.57万+809.47万-28.85万=1251.19万平方公里 唐(唐玄宗时期)的面积:1251.19万+184.13万-545.73万=889.59万平方公里 吐蕃:453.88万平方公里 辽:448.54万平方公里
北宋的面积:889.59万-606.03万=283.56万平方公里
元朝的面积:960万+1207.82万-45.08万=2122.74万平方公里 明朝的面积:960万+449.19万-175.81万=1233.38万平方公里 清朝的面积:960万+324.65万=1284.65万平方公里
中国各朝国土的平方公里数如下:
1、夏(210万,包括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
2,商(320万,除上述土地外,还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重庆和四川的一部分)
3、周(340万,基本与商差不多,在辽宁和重庆四川的范围更大)
4、秦(360万,还包括整个宁夏并包括重庆全部和更大的几乎整个四川的土地,东晋各诸侯国的国土总合与西周基本相同)
5、汉(在两汉最顶盛的时代,由西汉武帝和后人西汉宣帝、东汉光武帝、东汉明帝打下了惊人的国土。现在朝鲜的几乎全部,越南的北方。大半的新疆,包括中亚相当大的土地都在汉的西域都护府范围中,还有全部的四川和云贵的大片土地,辽宁的全部土地也在汉治下,和吉林的一片土地,内蒙也有相当大的土地在汉的治内,估约国土为1040万平方公里。东汉后期出现严重缩水,失去了云贵和内蒙的土地,新疆北部的土地也丧失殆尽,国土应为890万平方公里。
6、三国(魏:530万平方公里,所有的长江以北的汉人地区和在新疆甚至中亚的土地,也包括朝鲜的少量土地和内蒙的土地)
(吴:240万平方公里,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越南北方。)
(蜀:170万平方公里,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青海的一小部分,缅甸的极北方。)
7、晋(西晋的国土大小为920万平方公里。在云贵两地上略少于蜀的控制,在越南和朝鲜的土地缩小了。但略增加了内蒙的土地)
8、南北朝(国土总合约为935万平方公里,增加了几乎所有剩余的内蒙和部分外蒙的土地)
9、隋、(国土为840万平方公里,突厥占领了甘肃和宁夏相当大的土地,云南和贵州也正走
向独立,丧失了所有在越南和朝鲜的国土)
10、唐、(强盛时的唐国土大的非常惊人,比现在中国少黑龙江和西藏与云南,多了中亚的大片土地,大半个蒙古国和俄贝加尔湖,共1240万平方公里,在数十年后竟缩为1030万平方公里,安史之乱后更是缩为800万平方公里,可谓史上巨大的缩水。)
11、宋、(国土为460万平方公里,与现在中国比没有新疆,甘肃,宁夏,内蒙,整个东北三省,青海和西藏,云贵和台湾。)
12、元、(1680万平方公里,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视其是中国的朝代,忽必烈也自称是中国之主。国土包括整个中国和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当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
13、明(国土最大时,比现在少一小半西藏和大半新疆,内蒙古全部和东三省小半土地,俄罗斯极少土地。共710万平方公里。后来大为缩水,丧失西藏新疆和东北台湾,到灭亡时只剩下350万平方公里。)
14、清、(国土1310万平方公里,整个中国和外蒙和俄罗斯及中亚的一些土地,论大小算是中国各朝代第二)清朝前期面积也超过了1400万平方公里,签定<尼布楚条约>就让给沙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康熙皇帝第一次把蒙古、新疆、西藏、台湾以及雅克萨问题都解决了.但是,近代又被沙俄割占了160多万平方公里.
到了民国麦克马洪线问题和蒙古独立又分去了中国160多万平方公里
有学者初步统计:中国历朝政府与22个国家签定过至少745个不平等条约。这其中清政府从1841年5月—1912年2月共70年,签定不平等条约411个;北洋政府1912年3月—1927年5月,签定243个;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9月—1949年6月,签定91个。
而这7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在17世纪末之后就导致了中国共计损失领土面积大603.46万平方公里(钓鱼岛、南中国海及其附属岛屿的损失不计算在内)!
一、俄罗斯侵占我国领土444万平方公里,其中: 1、1689年(康熙二十七年),通过《尼布楚条约》侵占外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2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国土。
2、1727年(雍正五年),通过逼迫清政府签定《恰克图条约》,无理侵占中国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3、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约10万平方公里的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
4、1840年(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属邦的哈萨克,被俄罗斯无理霸占,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
5、1840年(道光二十年),同样为我属邦的布鲁特,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被俄国吞并。
6、1858年(咸丰八年),俄国逼迫清政府签定瑷珲条约,侵吞我国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
7、1860年(咸丰十年),通过北京条约,侵占我国混同江及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4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8、1861年(同治三年)后,俄国逼迫清政府订立《塔城界约》等多次界约,霸占中国自沙渍达巴哈起,至葱岭止约4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9、1868年(同治七年),约100万平方公里的我属邦的“布哈尔汗国”,被沙俄侵并。
10、1876年(光绪二年),原为我属邦的“浩罕汗国”,约35万平方公里,被沙俄吞并。
11、1881年(光绪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阴,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尔达止,约2万平方公里国土,在《伊犁条约》中丧失。
12、1883年(光绪九年),额尔齐思河及斋桑泊附近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俄帝逼迫的《科布多塔尔巴哈台界约》而丧失。
13、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新疆极西地区帕米尔地方,约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俄强占。
14、1921年(民国十年),苏俄唆使“唐努乌梁海”独立,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正式侵并,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二、被日本占去面积共4,600多平方公里的琉球群岛。
三、被印度侵占藏南9万多平方公里。
四、在沙俄、苏联的操纵下,失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今天蒙古共和国)。
五、被越南占去南中国海大小鸟屿29个。
六、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到现在中国还未实际控制
中国被占领土一览表
地名............占领方....面积(KM)...现状 薪岛............朝鲜...................签约 长白天池东......朝鲜...................签约
唐努乌梁海......俄罗斯....180000.......放弃 江东64屯........俄罗斯......3000.......签约 图们江口........俄罗斯........20.......签约 孔社令-二连北...蒙古......160000.......签约
阿尔泰山脊东....蒙古...........+.......签约 Karichilida.....哈萨克.................签约 察汗鄂博........哈萨克.................签约
汗腾格里山地区..吉尔吉斯....2100.......签约 帕米尔地区......塔吉克.....27000.......签约 帕米尔地区......阿富汗.................签约 达拉克地区......巴基斯坦...............签约 阿里南..........印度........2000.......被占 藏南(山南)......印度.......90000.......被占 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签约 江心坡地区......缅甸.......70000.......签约 南坎地区........缅甸.........220.......签约 白龙尾岛........越南...................被占 南沙28岛........越南......650000....被占 南沙2岛.........印尼.......50000....被占 南沙9岛.........马来西亚..270000....被占 南沙1岛.........文莱........3000....被占 南沙9岛.........菲律宾....410000....被占 钓鱼岛..........日本......740000....被占 南琉球..........日本........2267.......放弃
秦汉
秦(公元前211年):347;面积指数:36.2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西汉(始元四年,前83年):381;面积指数:39.7
前110-前82拥有整个海南岛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611;面积指数:63.6
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579;面积指数:60.3
三国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曹魏(景元三年,262年):291;面积指数:30.3
蜀汉(景耀五年,262年):107(精确);面积指数:11.1
东吴(永安五年,262年):145(精确);面积指数:15.1
两晋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543;面积指数:56.6
东晋(太元二十年,395年):280(精确);面积指数:29.2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395年,北方处于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四国。此时的东晋版图最规则。淝水之战前与前秦对立的版图太难算了。
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302(精确);面积指数:31.5
417年,刘裕北伐灭后秦,这是东晋最大版图。同年刘裕还建康,第二年关中没于赫连夏。
成汉(玉衡十七年,327年):35.3(精确);面积指数:3.68
前凉(建兴十五年,327年):61(精确);面积指数:6.4
后凉(麟嘉七年,395年):217(精确);面积指数:22.6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西秦(太初八年,395年):6.9(精确);面积指数:0.7
西凉(建初五年,409年):185(精确);面积指数:19.3
北凉(永安九年,409年):13.9(精确);面积指数:1.45
南凉(永安九年,409年):14.5(精确);面积指数:1.51
南北朝
刘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277(精确);面积指数:28.9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南齐(建武四年,497年):258(精确);面积指数:26.9
南梁(中大同元年,546年):262(精确);面积指数:27.3
后南梁(陈太建四年,572年):1.7(精确);面积指数:0.18
陈(太建四年,572年):133(精确);面积指数:13.9
吐谷浑(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92(精确);面积指数:9.6
隋唐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隋(大业元年,605年):429;面积指数:44.7
605年用兵占领林邑,置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数月后还,林邑王复故其地。所以这一年的面积算了林邑三郡,下一年的就没算了。
隋(大业八年,612年):469;面积指数:48.9
609年平定吐谷浑置四郡。而后又有所恢拓增置,612年为隋朝最大版图。
唐(总章二年,669年):1239;面积指数:130.1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933;面积指数: 97.2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吐蕃(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256;面积指数: 26.7
五代十国
前蜀(乾德六年,924年):39.2(精确);面积指数:4.09
杨吴(太和六年,934年):42.5(精确);面积指数:4.43
吴越(唐清泰元年,934年):11.7(精确);面积指数:1.22
吴越(显德元年,954年):14.3(精确);面积指数:1.49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与南唐一起灭闽,分得闽之东北
闽(龙启二年,934年):12.2(精确);面积指数:1.27
闽(永隆五年,943年):9.6(精确);面积指数:1
943年,王延政从闽分出去殷
殷(天德元年,943年):2.6(精确);面积指数:0.27
南平(晋天福八年,943年):4.7(精确);面积指数:0.49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后蜀(广政六年,943年):30.5(精确);面积指数:3.18
后蜀(广政十七年,954年):36.7(精确);面积指数:3.82
南唐(保大元年,943年):42.5(精确);面积指数:4.43
南唐(保大三年,945年):52.3(精确);面积指数:5.45
945年灭闽,除开闽东北入吴越,其他部分归南唐
南唐(保大十二年,954年):49.3(精确);面积指数:5.14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949年,清源节度使留从效独立,丧失泉,漳二州
清源(唐保大十二年,954年):3(精确);0.31
两宋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280;面积指数:29.2
辽(天庆元年,1111年):489;面积指数:50.9
西辽(金皇统二年,1142年):351;面积指数:36.6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西辽(金泰和八年,1208年):261;面积指数:27.2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元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明
金(皇统二年,1142年):361;面积指数:37.6 金(泰和八年,1208年):315;面积指数:32.8
西夏(金皇统二年,1142年):80(精确);面积指数:8.3 西夏(金泰和八年,1208年):79(精确);面积指数:8.2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200(精确);面积指数:20.8 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200(精确);面积指数:20.8 大理(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65(精确);面积指数:6.8 大理(宋嘉定元年,1208年):77(精确);面积指数:8 元本部(至元十七年,1280年):2267;面积指数:236.1
元本部(至顺元年,1330年):2239;面积指数:233.2
明(宣德八年,1433年):936;面积指数:97.5 明(万历十年,1582年):747;面积指数:77.8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350;面积指数:36.4
鞑靼土默特部(万历十年,1582年):34.5;面积指数:3.6
清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997;面积指数:103.9
1683年台湾投降,1688年击并漠北蒙古,1689年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25万平方公里国土,于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丧失。所以取1688
清(雍正四年,1726年):1186;面积指数:123.5
1720年西藏入版图。1727年,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国土,被迫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所以取1726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1310;面积指数:136.5
1759年平定准噶尔,完成统一。清朝疆域进入极盛期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1301;面积指数:135.5
1790年,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32;面积指数:117.9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迅速衰退,领土大面积丧失
民国
中华民国(民国十五年,1926年):1131;面积指数:117.8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中华民国(民国二十六年,1947年):961;面积指数:100.1
早晨在成都吃完地道的叶儿粑后出发坐高铁前往北京。7小时49分钟,到达北京,前往全聚德吃正宗的北京烤鸭。这个在今天十分正常的出行安排换作以前是多么不可思议?
2020年“十一”国庆期间,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的大型主题报道《坐着高铁看中国》全景式展示了“十三五”规划成就和中国之美,8天8条主线带领广大观众网友走遍大好河山,看变化、赏美景、品美食、听故事,反映高铁线路开通后给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和老百姓“双城生活”故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过去的“十三五”时期,中国铁路加速奔跑,车轮滚滚彰显使命担当。
科学有序,安全优质推进铁路建设,建成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截至去年7月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4.1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3.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十三五”期间,“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运营,“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加快推进。“十三五”以来,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保持在每年8000亿元以上。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铁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推动复工复产,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确保了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全力服务扩大内需战略,优质高效推进铁路建设,充分发挥铁路投资拉动作用;保开通、保在建、保开工,铁路建设科学有序、步履铿锵。
实施客运提质计划,让旅客出行更舒适、更便捷、更智能。刷脸进站、Wi-Fi覆盖、无感安检、验检合一、互联网订餐、车站大屏等一系列高科技技术成为乘坐高铁的专属名词,功能齐备、智能便捷的客运服务让出行成为一种享受。目前,高铁全面实施“一日一图”,实现运力和旅客需求精准匹配,全国近2700个车站实行电子客票,“十三五”期间,从高铁到普铁,电子客票已覆盖99%以上铁路出行人群,复兴号已通达全国28个省区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2019年底,在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上,增加了智能模块、性能更优的复兴号“贴地飞行”,树起中国智能高铁的新标杆。
发挥铁路行业优势,助力百姓脱贫奔小康。扶贫攻坚,铁路先行。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铁路一如既往地发挥“火车头”的作用,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十三五”以来,贫困地区铁路建设快速发展,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部分贫困地区直接迈入高铁时代。81对公益性“慢火车”不断提高服务品质,154个无轨站精心服务贫困和不通铁路地区,持续加大贫困地区货运保障力度,保障重点物资供给和农产品外运需求;12306、快运商城等电商扶贫平台推动铁路消费扶贫实现新突破。铁路部门多点发力,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让百姓日子过得更红火、更幸福。
路网纵横、四通八达;人便其行、物畅其流;中国高铁、领跑世界……中国铁路以奋斗者的姿态,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批批铁路新线投入运营,路网越织越密,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了重要力量。(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决定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主轴,13亿多人的中国必须有一个中流砥柱,否则就将是一盘散沙、四分五裂。这个中流砥柱,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严格而公正的。1840年以来,无数志士仁人探索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然而“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其他“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历史和事实最有说服力。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焕发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强大的生机活力,无数事实无可争辩地证明,党的领导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最大压舱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系。
公元5世纪, 中国茶叶随“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中远销西域各国。有的学者认为称“丝绸之路”为“丝茶之路”更为贴切一些。其理由是我国当时茶叶出口量远远超出丝绸的出口量。日本茶道公认形成于15世纪下半叶, 大约在日本室町幕府后期。而日本人喝茶的历史, 则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 时值平安时代, 当时日本与唐帝国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正搞的火热, 日本的饮茶活动与其当时全面仿效的“唐风”一样, 中国饮茶文化风尚也随着唐代佛教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日本正仓院至今还收藏有日本奈良时代圣武天皇 (公元724-756) 大量遗物, 其中40件写经司解文书中, 有关“荼”的最早记述。公元815年, (弘仁4年) , 著名的空海和尚《空海奉献表》, 留下了日人饮茶的最早文字记录。
日本平安时代的饮茶文化, 基本照搬唐代陆羽《茶经》中的茶道, 茶艺, 及茶事中的操作方法。直至荣西撰写了第一本茶书《吃茶养生记》日本茶文化才进入对中国文化的独立消化时期。12世纪末荣西把茶籽和茶具带回日本, 开始在九洲背振山种茶, 茶籽在石缝间萌芽, 不久就繁衍了满山。他将茶籽赠送给拇尾种植, 他将茶籽赠送给拇尾高峙的明唐上人, 人们将在拇尾种植的茶称为“本茶”。而将其他的茶称为“非茶”。品茶“本茶”“非茶”成为室町时代“斗茶”的主要内容之一。
日本《奥仪抄》记载:“天平元年 (729) 四月, 召百僧于禁庭赐茶。”这是日本文献中有关茶的最早记事。另据中国史书记载, 公元805年, 从中国学佛归来的星澄也带回了茶籽, 种在日吉神社, 也成为日本最古的茶园之一。日本空海和尚来中国留学, 从中国带回茶种, 种于近江国台麓 (今滋贺) , 这是日本种植茶树之始。公元815年, 嵯峨天皇下令京畿之内及周边地区植茶, 每年献进贡茶, 从那时起, 茶才真正在日本国土扎下根来。但是, 当时茶还只是作为一种药品和高级饮料, 仅仅限于贵族和僧侣之间使用。饮茶法也不是今天日本的煎茶法, 而是唐代的砌茶法。直至日本镰仓时代, 南宋饮茶习俗也随佛学禅宗东渡日本。随宋朝时僧侣荣西在传播禅宗的同时, 带回了南宋的新茶种, 并首次输入现行的抹茶法, 并撰写了类似中国陆羽《茶经》的《吃茶养生记》, 献给了当时的幕府将军实朝。因此, 荣西禅师被尊为日本茶祖, 其《吃茶养生记》也被誉为日本的《茶经》。
二、日本茶道的流派
茶道的流派很多,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千利休嫡传的“三千家”。千利休是握有自治权的商人之一, 后致力于茶道的改革和普及, 他主张“茶汤的真正精神在草庵”。今天日本茶道的“三千家”是指“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千利休死后, 其子少庵继承他的事业, 但不久就隐退而由千利休的孙子千宗旦承袭。由三千家滋生的这种家元制度, 作为封建世袭的师徒关系, 以艺道的研习为中介集合茶人, 逐渐演化成可授与茶道段位的特权集才。作为流派来说, 以这三千家为中心, 产生了薮内家、远州流、宗偏流等众多流派。在这些流派之中, 组织淡交会的里千家, 战后迅速地将茶道推向世界, 对茶道的国际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茶道规则为“四规七则”。所谓“四规”:为和、敬、清、寂。“七则”:指用于接待客人时的准备工作, “茶要提前准备好;炭要提前放好;茶室要冬暖夏凉;室内插花要像野花一样自然;遵守规定时间;即使不下雨也要准备好雨具;一切为客人着想。”因情绪, 使你产生一种涵养, 从日常生活中的烦念中解脱出来。
现代的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里进行。室内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 (风) 炉、茶锅 (釜) 。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规矩比较讲究, 友人到达时, 主人在门口恭候。待宾客坐定, 先奉上点心, 供客人品尝。然后在炭炉上烧水, 将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后, 由主持人按规程沏水泡茶, 依次递给宾客品饮。品茶时要吸气, 并发出吱吱声音, 表示对主人茶品的赞赏。当喝尽茶汤后, 可用大拇指和洁净的纸擦干茶碗, 仔细欣赏茶具, 且边看边赞“好茶!”以表敬意。仪式结束, 客人鞠躬告辞, 让人跪坐门侧相送。
三、日本茶道的内涵和精神
道在日语中含有艺术, 礼仪, 习俗, 兴趣等多方面的含义, 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 是茶道的精髓, 他同我国佛教中的“禅”有其密切的联系。“和”:品茶叙情, 使人际关系更加融合, 亲和, 调节人们的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古人云: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 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敬”:相敬如宾, 互致友情, 形成精神文明之风尚。“清”:清目, 清心, 清神。“寂”:六根清净, 调节情绪, 使你产生一种涵养。
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 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 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 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 互敬互爱, 廉洁朴实, 修身养性。“和、敬、清、寂”被称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 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 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 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 给人以熏陶。可以说日本茶道艺术是无形的, 茶事一完, 茶艺, 茶道的创作便随之消失, 茶道中当事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更艺术直觉的瞬间不会重现。另一方面讲日本茶道又是永久性的, 茶事完了后, 要求人们日常生活中要谨慎自制, 早起修行, 慎予酒色, 因此, 茶道过后, 日常生活也是茶事茶道艺术的继续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族文化的内容。
如茶道文化开山者, 村田珠光, 举办淋汗茶会而闻名的古井家族里的澄荣, 澄胤兄弟二人。一休宗纯, 是一位非凡的人物, 著有《狂云集》, 他有许多著名的茶道弟子。另外还有被称为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茶道的先导者, 武野绍鸥等。珠光将茶道, 禅道结合在一起形成宗教茶文化。赋于茶道高级的地位。千利休继承和发展了茶道艺术, 将茶道恢复并还原到淡泊寻常心的本来面目。千利休在大彻大悟之后提出了“悟了同未悟“的精神境界, 大大简化了茶道的规定动作, 千利休的茶道思想的著作是代表日本茶道思想的, 千利休的茶道思想也是日本茶道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目前继承日本最著名的茶道世家有:武者小路千家, 里千家, 表千家等, 除三千家之外世家, 继承千利休茶道的还有他的7个大弟子:蒲生氏乡、细川三斋、濑田扫部、芝山监物、离山尤近、牧村具部、古田织部, 这7人也被称为“利休七哲”。
日本茶道集中溶汇:日本式建筑、庄园艺术、工艺、礼服、服饰、烹饪综合为一体。日本在很早的历史发展时期, 就将茶道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代表, 明治维新之后, 日本国际文化交流, 首先介绍给西方的也是日本茶道, 为茶道找到理论根据。他融艺术、道德、宗教为一体, 提倡日本民族的自然美, 针对书院茶而创立的草庵茶。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创造了日本茶道美的完整艺术体系, 他的茶道被称为一种新的宗教, 有人称之为“自然教”“美的宗教”, 茶道艺术由此已上升到日本文化艺术之代表的地位, 在日本的历史上, 千利休对日本文化的贡献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越。有许多著名的茶道世家, 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 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可以说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民族艺术特性。
摘要: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 自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 一千三百多年的历程中, 经过中国人对茶的追求和锐意的提炼, 使其越炼越精。在四百多年的历程中, 经过日本人对茶的仰慕和执着的冥想, 使其变得越饮越神。那么, 日本人在“受容”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又是如何“变容”的呢?本文试图对日本人茶道变容过程中日本化意识作一番研究。
关键词:日本茶道流派,茶文化,日本茶道,研究
参考文献
[1][日]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曲维:《日本》 (上、下)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年。
[2]徐赛碌、肖雪珍:《浅谈世界茶叶产销状况与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 《福建农业科技》 (增刊) , 2002年。
关键词:《论语》 大学生 领导素质
中图分类号:C933;G641
当代社会的构成十分复杂,一方面,无论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领域,还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领域,都无一不是涉及面十分宽广的大系统;另一方面,社会的分工却又十分精细,许多工作的完成皆因其所涉及的面较广而需要多人协作。要把专业、志趣、性格等都各有差异的人们,凝聚在一起工作,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迈进,就需要工作负责人具有较高的领导能力。当前,重视领导素质的培养,已日益成为高校广大师生的共识。《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其对人的领导素质有着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道德、责任、公正、诚信、学习、协调等要素的强调,十分契合领导工作对人所提出的要求,对当代大学生培养自身领导能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道德素质
领导工作是一项针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复杂管理工作,人则是其管理对象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实现了对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才能顺利实现领导工作的目标。而领导者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在管理工作中能否实现“德治”,则对管理对象积极性的发挥构成重大影响。
首先,要有坚定的道德信仰。据《论语》记载,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第十一章)孔子认为君子时常想着道德,小人则时常思念乡土;君子关心法令制度,小人则贪图私利。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张》第二章)子张则认为,对于道德不能坚守不一,信仰道义不能忠诚执著,(这種人)有他不为多,没有他也不为少。孔子和其学生子张认为,君子不光要有道德意识,更要有坚定的道德信仰。否则,他便会成为一个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人,而这样的人显然是不适合担任领导工作的。
其次,要成为道德风尚的带头人。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第二十五章)即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人与他为伴。因此,“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第十九章)即君子的德行就像风,百姓的德行就像草,风吹向哪边,草就跟着向哪边倒。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第二章)只要一个执政者能够用品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他就会像北极星那样,泰然处于自己的方位而使众多的星辰环绕着他。在孔子看来,一个执政者的良好道德行为,具有十分积极的引领行动方向、带来凝聚力的榜样作用。
道德素质是领导素质中的首要素质,有良好道德修养的领导者能够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迈进。当代大学生只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水平入手,切实践行自己的道德职责,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胜任将来的领导工作。
二、责任能力
领导工作涉及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多个复杂环节,其中,决策环节尤为重要,如果决策失误,则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将毫无意义。特别是在涉及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如果出现偏差,就会给工作带来巨大损失。因此,领导者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决策水平,才能带领团队向着正确的目标迈进。
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论语》记载,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第八章)孔子的学生曾子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天下的仁德作为自己肩负的责任,致死方休,这对个人而言既是十分重大的,也是非常遥远的。
其次,要在切实履行职责中实现仁德。如前所述,在孔子及其门人看来,作为曾经是读书人的领导者,他们的职责就是为了实现天下的仁德,进而体现一种无疆的大爱精神。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第二十二章)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而“爱人”所指的则是“……泛爱众,而亲仁。”(《学而》第六章)即要广泛地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能有博爱的胸怀;而一个频频决策失误的人,也是无法承担起这份爱的责任的。
因此,孔子及其门人认为,实现仁德既是人生的一个重大目标,更是一种历史责任,是人生中一件十分紧要的事情。在当代社会,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所要实现的最大仁德则在于以高度的责任感、顽强的毅力和踏实的作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提高道德修养水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自觉培养和锻炼自身的领导素质,为将来肩负起更加重大的历史责任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公正作风
领导工作在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的过程中,要发挥其最大效能,就必须在决策中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对各类资源实施公平合理的分配,从而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的。如果在对有限资源的使用和分配过程中失去公正,就会严重挫伤人的积极性,进而给工作造成损害。
首先,行政的目标在于公正。《论语》记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第十二章)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说:“政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端正。你自己带头端正了,谁还敢不端正呢?”
其次,行政的公正与否将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第十三章)孔子还认为,如果当权者本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命令,百姓也会执行;而当权者本身行为不正时,即使下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的。假使让自己的品行端正了,处理政事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不能使自己的品行端正,那就不能服众,又怎能去要求别人的品行也端正起来呢?endprint
在孔子看来,为政者的品行是否端正直接影响着领导效能,为政者在行政工作中需要率先垂范、公平分配利益,才能产生激励作用。否则,领导人所下达的行政命令是不会有人服从的。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要成为一个组织或团队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就必需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公正行事的能力,见困难要上,对资源的分配也要有公平意识。只有这样,大学生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組织者和领导人。
四、诚信态度
要成为一个好领导,就必须诚实和讲信誉,这是取得组织成员信任和开展领导工作的基础。如果一个领导者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则其言行在组织成员面前就会失去信任,在成员看来,他就是一个不值得尊重和依靠的人,而两者之间就会失去良性互动。在此情形下,领导者的影响力就将陷入困境而无法展现,其在决策时也难以获得真实的信息,进而导致其决策的可靠性降低,并给组织目标的实现蒙上阴影。
首先,诚信是做人和行政的根本。据《论语》记载,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第二十二章)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不知他怎样去做人。就好象牛车没有輗,马车没有軏,他怎么能够行走呢?(輗、軏都是车辕套牲口的横木上的活塞[关键],没有这个关键便无法套牲口而启动车辆。)子曰:“民无信不立。”(《颜渊》第七章)孔子说:对百姓没有诚信的政府是站不住脚的。“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路》第四章)意思是说只要统治者爱好诚信,百姓就没有不说心里话的。
其次,诚信体现为言行一致。孔子认为治国要“敬事而信”(《学而》第五章)其意是讲对工作要严肃认真,诚实不欺;要“谨而信”( 《学而》第六章)其意是说要言行谨慎而诚信无欺;要从“谨言”、“慎于言”着手,不轻易许诺,而一旦许诺后就要“敏于行”,积极努力地去兑现自己许下的诺言。
当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讲信誉、重合同,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在此背景下,社会的管理者要赢得民心,就必须信守承诺、依法行政。
五、学习能力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浩大,知识更新换代迅速,且在不断的知识创新推动下获得发展动力的社会,任何一个置身于这个社会中的人,如果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其知识便会迅速老化,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最终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特别是作为一个组织或单位的领导者,如果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强,不但会导致知识的日益陈旧,而且还会因管理手段的落伍而失去组织成员的信任和尊重,进而在缺失凝聚力的情况下完成不了组织目标。
首先,要以学习为乐。据《论语》记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一章)其意是说,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让人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懊恼,不正是君子应持的态度吗?
其次,要勤奋学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第七章)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记住,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而言,这些事又做到了哪一点呢?”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第十九章)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知该如何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呀,发奋忘食能忘记吃饭,从中获得快乐而忘记忧愁,连自己快要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再次,要讲究学习方法。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第二十二章)其意是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用他们的缺点来检查自己并加以改正。在此基础上,孔子进一步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为政》第十五章)即孔子认为,只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学习有着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只有热爱学习,学而不厌,学习一切人的长处,并且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搞好学习,孔子的这一思想有着不朽的生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如果既缺乏学习的热情,也不能在学习中博采众家之长,同时还做不到或不愿将学与思相结合,就不可能搞好学习,避免知识的老化,也不可能产生什么创意,最终也就搞不好领导工作。
六、协调能力
领导工作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协调。协调本身是一项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活动。协调能力的好坏对领导绩效有着直接影响。
首先,协调要以人为本。《论语》描述孔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党第十》第十三章)“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第十》第十三章、十五章、十七章)其意是说,孔子在同本乡人一起饮酒的仪式结束后,要等老年人都离席了,才能离席;在托人向身居其他诸侯国的友人问好送礼时,一定要向被托付人拜两次再送行;孔子家的马棚失火烧了,孔子退朝后回家,只问伤着人没有,而不问马怎么样了。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察到,孔子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始终是把对人的尊重与关怀置于一个优先地位的。
其次,协调要待人宽容。人们在交往中总会产生分歧,总会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如果不尊重差异、不求同存异、不适可而止,就不能够团结人,形不成凝聚力,进而也就无法完成组织目标。据《论语》记载,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第十三》第二十三章)“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第十三》第二十六章)“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第二》第十四章)意即孔子认为,君子能相互和谐共处而不盲目附和,小人盲目附和却不能和谐相处;君子心情安宁而不骄傲自大,小人骄傲自大而心情却不安宁;君子与人团结而不是相互勾结、结党营私,小人相互勾结、结党营私而不讲团结。当然,能达到孔子“君子”标准的人,一定是一个具有宽容、团结和协作精神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搞好协调工作。
再次,协调要把握适度。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第二十九章)孔子认为,中庸这个品德,是最高的了,且在当时人们也很久缺乏这种品德了。对中庸的含义,宋朝的程颐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朱熹又把“庸”解释为“常”(平常)、为“用”:凡事取其中,为不易(变)之常道,就是中庸。在孔子看来,中庸是人人应该具备的重要品德,凡事应该掌握的恰到好处,既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一定要在重视仁与礼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和谐。
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深厚的人文关怀意识,在把握适度和尊重人的差异、满足人的需要、帮助人实现其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化解矛盾、达成共识、搞好协调工作,形成团结合作的良好局面,进而为实现组织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最终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领导者。
作者简介:
【从“三国”历史看领导力】推荐阅读:
历史教学”三国鼎立“案例分析09-19
名著三国历史故事精选_中国经典故事12-16
从历史唯物主义到历史解释原则05-27
从历史中走来议论文10-30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国各时期的中国梦11-25
三国人物评价05-29
水煮三国06-17
梦游三国作文07-09
话说三国作文07-17
品三国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