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主题班会课的组织与实施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主题班会课的组织与实施(精选7篇)

高中主题班会课的组织与实施 篇1

张显国伍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610041)

摘要:主题班会课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创新课型,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上好一堂主题班会课,需要班主任运用新课程理念,科学解读主题,合理设置教育内容,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从而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中主题班会课界定设计组织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国家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对班主任的教育作了明确规定:班主任是实施班级教育的具体承担者。班会课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中小学课程表的基础性内容,是教育行政部门以“指令性教学计划”的形式所固定下来的主要教育活动,它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主题班会课的界定及特征

班会课(Class lessons)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课程。广义的班会课包括四大类型:班级例会、班级活动、主题班会课和班级会议。狭义的班会课,是指主题班会课。

主题班会课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班主任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创新课型。具体是指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围绕一个教育主题,通过情境及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地参与、体验、感悟,从而改变学生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生成新的道德素质的教育过程。主题班会课能充分发挥的德育功能,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的素质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主题班会课区别于班会活动。班会课是班主任根据德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时代背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实施,需要班主任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是道德教育的一个双边教学活动。而班会活动,组织的主体可以是班主任,也可以是学生,不以严谨的课堂教学形式呈现。

主题班会课也不同于学科教学课。二者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上都有显著不同。学科教学课的教学任务主要在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主题班会课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它的目的不再于传授给学生道德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堂好的主题班会课具有以下特征:

1、从主题来看,有一个鲜明的主题,立意新颖,有高度,并能切合学生的实际。在主题上要体现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时代背景和学生的实际。比如,成都市班会课比赛2012年的主题“美在你身边”就是结合“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的时代内容,2013的主题“放飞梦想”主要体现个人梦想和伟大中国梦的关系和实现问题,都非常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特征。

2、从内容来看,主题班会课的内容要坚持正确的德育方向性,思想性和教育性极强。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抓住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教育,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行为。班会内容精,形式新,重视自我教育。

3、从过程上看,在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班主任多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悟。班主任的指导调控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融合,达到思想认识的改变和新道德素质的形成。

4、从方法上看,教师采取的方法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有机地结合。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方法,使班会课生动活泼、形式新颖、气氛和谐。

5、从效果来看,需要充分准备,内容安排紧凑合理,师生情绪饱满,表现力强,气氛和谐,使全班同学都进入角色,达到教育的最佳状态。班主任的引导结合实际,有深度,有水平,言简意明,富有针对性,使学生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要精心选择设置教育情境,使之具有典型性、艺术性,从而增

强班会的感染力,达到以情感人,以景育人。在教育的效果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真情实感,道德认识有明显提高,道德行为有明显变化,新的道德素质真正形成。

二、高中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

主题班会课的设计应充分体现主题性、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深入解读班会课主题。

主题的解读必须具有正确的方向,必须结合时代的特征,体现时代精神;必须结合学生实际,解决学生问题;必须结合德育培养目标,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012年成都市班会课比赛的主题“美在你身边”,可解读为发现美、珍惜美和创造美。而美的内涵应体现自然之美、心灵之美、社会之美三个层次。

2013年成都市班会课比赛的主题“放飞梦想”,可作如下主题解读。首先,懂得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了解理想及其重要性。其次,理解少年梦与中国梦的关系、现实与梦想的关系。第三,学会结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努力追逐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实现。

在解读主题的过程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并将国家对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班会课的正确方向,使活动收到实效,否则就容易走向形式主义。

2、精心组织教学目标和内容。

建构主义在改革传统教学观弊病的基础上提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主体的心理过程,而是主体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在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因此,作为德育载体的班会课教学更不应该是一种预设性的教学,而应是在教师的充分预设下,积极引导学生的一种“自然生成”。这需要教师在班会课教学环节设计上,将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确定好德育内容。在内容上体现逻辑性、层次性、思想性,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达到道德认识的目标。

比如,《因为梦想,生命精彩》主题班会课(刘爽,省、市一等奖)就体现了这一点。首先让学生理解梦想的四层内涵及关系,认识到梦想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掌握“中国梦”的内涵,理解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实现梦想的方法和途径,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对素材进行了大量的占有、分析、整理、选择、剪辑,确保素材能为目标服务,设置的情景能很好传达教师的意图,使学生在课堂中实现“我参与、我体验、我感悟、我成功。”形成“学习道德是快乐的,做道德的人是幸福的”的基本观念,自觉践行道德。

3、合理甄别素材设置情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新的理念、方法、手段逐渐普及并深入人心。满足课堂需求的一些多媒体方式、多媒体素材让教师难以取舍,一些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的方式几乎成为新课堂的标志。从而导致“形式大于内容”或“形式偏离内容”现象出现,主题班会课尤其如此。因此,班会课要明确主次,用拿来主义指导材料的选取、情景的设置、方法的选用。在素质的选择和运用上需要大胆取舍,应选取具有典型性、时代性的并切合主题的内容。

比如,在《向幸福出发》(伍陵,市一等奖)这节班会课上,老师遵循“感知、认识、创造”的思路,通过几个情景的设置,从幸福感知,到不幸福的对比,再到对幸福的再认识,最后深入认识幸福,并把认识与高中生的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创造幸福未来。

第一个环节:触摸幸福、感知幸福

情景:温馨图片、班上老师、同学的幸福照片

问题:请用一句话诠释你对幸福的理解

第二个环节:执着追求、拥抱幸福

视频:断臂女孩雷庆瑶(获得成功)

问题:面对不幸,雷庆瑶怎样去理解并成就她的人生幸福?

第三个环节:播种幸福,洒向人间

视频:断臂女孩雷庆瑶(奉献社会)

问题:雷庆瑶的幸福观有何变化?她是怎样实现崇高幸福的?

第四个环节:活在当下、畅想幸福

情景:书籍《幸福计划》介绍

要求:请大家拟定幸福计划,向幸福出发

再比如,在《向死而生》(赵清芳,市一等奖)这节班会课中,赵清芳老师用了三段视频,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生命及生命价值进行思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堪称经典:

第一段视频:512汶川大地震

问题:你对向死而生有什么认识?

第二段视频:地震中失去左脚的芭蕾女孩李月

你对向死而生有什么新的认识?

第三段视频:感动中国人物——李丽

你对向死而生有什么深入的认识?

4、针对主题正确选择教法。

班会课的教法比学科课更为灵活,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及内容的需要充分采用“情境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生成性教学法”、“欣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给学生呈现生活情境,提供角色扮演机会,创设一些与班会课主题有关的活动,把学生置于一种主题情境中,引导学生生成渴求参与的动机,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和亲身体验中丰富人生经历,体味生命,收获成长。

比如,《向死而生》(赵清芳,市一等奖)在导行环节上采用了如下的情境设置:直面生命的有限和短暂,假设,从现在开始,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年,你将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请写下你在这一年中最想做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在班会课《向幸福出发》(伍陵,市一等奖)的设计中,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前面的参与、体验、感悟后,进入到导行环节。伍陵老师采取了分组讨论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小组,大家分享自己的幸福计划后,选一个同学代表大家把幸福计划大声说出来,学生都参与进来,畅快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真正放手,把话语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

5、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上课教师必需具备新课程理念,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这样才能深入全面地剖析班会课的主题,做到对主题的完整把握。设置班会课的教学目标,并按不同的层次进行分解。这样,在材料的选择,情境的设置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其次,班会课要求和谐的师生、生生交流,这就需要教师展现出自己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比如:教师的装束应正式,表示自己的重视;教态应自然,不要有过于夸张、哗众取宠的举动;语言应有节奏、起伏,能调动课堂气氛;表情要自然,面带微笑,缓和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学生交流时,眼神要看着学生等等。

再次,在班会课上,教师还要特别关注以下环节:一是开头和结尾。明代文人谢榛在讲到写文章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班会课的开头和结尾也是如此,开头时,教师应使用一些图片、视频(最好和学生密切相关的)等迅速把学生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中;结尾时,老师的语言要引起共鸣,发人深省,令人回味。二是过渡语。过渡语应简洁明了。要能够通过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唤醒学生的道德认知,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

第四,老师的点评是成功的关键之一,这实际上就是教学评价环节,班会课传递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一些基本的道德认识,最后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评。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种:

动作上,对积极的回答,教师可以采取竖大拇指,鼓掌的办法,形成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语言上,不能简单重复学生的回答,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并提升,对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比如:

问题1:请一句话诠释你对幸福的理解?(伍陵,市一等奖)

生答:幸福就是父母对自己的爱

师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答:幸福就是能够帮助他人

师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问题2:面对不幸,雷庆瑶怎样去理解并成就她的人生幸福?(伍陵,市一等奖)

生答:克服旁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执着坚持等

师评:坚持就是胜利;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等

问题3:你的梦想是什么?(刘爽,省、市一等奖)

生答:我的梦想是当医生

师评:下医医病,中医医人,上医医国,希望你能成为上上之医

老师的点评既是对学生的回答的肯定,又有提升,还和我们班会课的主题结合起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对一些认识发生了偏差的回答,教师绝不能简单粗暴的否定或批判,而要及时引导,以实现班会课“德育教化”的功能,比如:

问题1:你的梦想是什么?(刘爽,省、市一等奖)

生答:挣大钱,买豪车,成为世界首富

师评:成为世界首富后,老师更希望你成为世界首善

教师的点评既委婉地引导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乐于接受,并形成“财富不是我们追逐的终极目标,奉献社会更有意义”的道德认知。

问题2:请一句话诠释你对幸福的理解?(伍陵,市一等奖)

生答:看到两个谈恋爱的同学很幸福,因此幸福就是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

师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你一起慢慢变老„„但是中学生的异性交往需要把握好度。教师的点评既肯定了学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又委婉地提醒学生在中学阶段正确处理和异性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高中主题班会课的组织

从2007年以来,石室中学连续六年组织班主任参加成都市班会课比赛,并获得六个一等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学校组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经下几点: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学校需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主题班会课在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专业以展中的重要作用,各方面应给予极大的支持。

2、组建团队、精心指导。

学校需要成立一流的专家团队,石室中学组织形成了一个专业、严谨、高效、务实的主题班会课专业团队,负责班会课的全程专业指导。在班会指导过程中,我们不断重复“听课——评课——修改”的过程,对课堂精益求精,从而确保实现“石室出品,必是精品”的既定目标。

3、校内赛课,点面结合。

高中主题班会课的组织与实施 篇2

一、班会主题的设计

1.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选题。教师应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在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开展与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主题活动。如,在高一第一学期,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班主任应当加强入学教育,通过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尽快调整自我、重新定位,迅速掌握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增强入学适应性。例如,可以开展“认识新校园”的活动,让新生谈谈对新校园的认识;开展“我能重新定好位”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重新定位自己;根据高三年级学生临近毕业特点,开展帮助学生抓好考前心理调整,适度控制考试焦虑水平的活动,如“追求我梦想”、“调整生物钟”等活动。

2. 根据班情选题。每个班级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特点,也都有自己的问题,班主任应当抓住班级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来选择题目。如,班级学生迟到的较多,为此可以开展“超越我自己”、“时间巧管理”等活动。

3. 根据重要日子选题。如,五四青年节、母亲节、端午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当然不是每一个节日、纪念日都要组织活动,班主任可以结合班情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例如母亲节、父亲节是开展孝敬父母教育活动的契机。此外,还可以根据生活发展选题,可以根据偶发事件选题,可以根据国家大事选题。

二、班会活动的组织形式

1. 竞赛式。在学生激烈的竞争和对抗的过程中,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融入严肃的主题教育内容或者知识性、哲理性的内容。比如,“魅力家乡演讲比赛”、“生活中的力学知识竞赛”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班会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这些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 文体表演式。让学生通过相声、小品、歌唱、朗诵等方式,赞美好人好事、批评不良思想行为,寓教于乐。高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学生的特长,然后利用学生的探究欲和表现欲,结合正面的活动素材,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 体验式。班会活动不应只拘泥在教室开展,应该适当地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带到校园外,让学生亲身体验,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校园外拍摄班会需要的内容。比如,交通安全问题,高中学生骑电动车、摩托车的越来越多,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为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附近的路口观察交通情况,记录行人、车辆违反交通规则的次数,并对违反交通规则的种类进行分类统计,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当众发言,加深学生对遵守交通规则重要性的认识。

三、班会效果的反馈

一个好的班会应当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如果认为仅通过一次班会就能让学生的日常表现有很大的改观,那就夸大了班会的效果。人都有惰性,学生更是如此,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班主任应当对学生接下来的日常生活学习进行适当的监督和指正,把班会的内容作为评价学生行为的标准,随时随地提醒学生问题所在,最终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当然仅仅依靠班主任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还应当及时将班会教育的内容和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在家监督,形成家校合力,避免出现学生回到家又恢复原样的情况。所以,一次的班会,是否真的有意义、有效果,与处理好学生的后期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每一位班主任都知道,开好一次积极的、主动的、深入学生内心的高效德育班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不仅需要班主任的精心准备,更需要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开展高水平的班会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不断进步。

浅谈高中班会课的作用与开展 篇3

【摘要】就我所在学校而言,学校里有很多班主任没真正地应用班会课,有的班主任将班会课拿来讲解自己所教的学科;有的班主任让学生在班会课上上自习;有的班主任将班会课当做批斗会,针对近期本班发生的事情批评教育学生;有的班主任将班会课当成通知大会,传达学校、班级近期的工作事宜;有的班主任将班会放手让学生组织开展;有的的班主任将班会课当成学生的放松课,一直看电影、或学生唱歌等。高中班会课到底有什么作用,如何开展,针对这两个问題,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班会课;作用;开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206-01

一、高中班会课的作用

首先,班会课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必须课。作为一线的教师、班会人,我们不仅教学,更重要的是教育。常言道“品德好学习好是人才,品德好学习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学习好是危险品”,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当前的社会中,部分学生的父母为了生存常年在外地打工,从小就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寄宿在学校,学生也就成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指导,性格扭曲;少数学生家长离婚,或是重组家庭,深深地伤害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性格怪癖;或是父母忙于自己工作的事,长期忽略关心和教育孩子,加之网络信息的发达,部分学生游戏成瘾,久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丧失了为人处世的能力,同时品德也深受其害......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先成人才能成才,在德育教育好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会课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堂,我们班主任必须充分有目的、有组织地上好班会课。

其次,班会课是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形成的必要课。在班会管理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的班主任喜欢实施“跟、盯、管”的策略,小自习要去监守,科任教师上课班主任要去观察,卫生打扫要去监督......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在班级刚成立之初是可行的,也很好用,当长期用这个方法不是件事。一方面班主任很累,身体累,心累,家人跟着累;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自主性、责任性的养成。常言道“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要长期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建设和形成班级文化,用班级文化来管理班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班级自主学习的养成、班级集体荣誉感的养成、珍惜时间的养成、爱护财产讲究卫生的养成、计划学习的养成、团结友爱的养成......班级的文化养成后,我们管理班级既会轻松些,效果会更好些。所以在班级成立之初,要珍惜班会的机会培养本班的班级文化,后期巩固,促进我们班级的发展。

再次,班会课是学生多才多艺的养成课、展示课。目前高中的学习任务繁重,大多数的技艺单一。如书写差、字还很丑;胆量小、台上表达能力弱;台风不足,活动组织能力弱......因此,在班级文化养成之后,我们可以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书写竞赛、演讲比赛、主题辩论赛等培养学生的多才多艺,综合全面发展。

最后,班会课是学生学习疲劳的调节课、师生心灵的沟通课。在班级文化建设好的前提下,学生长期的紧张学习之际,班会任可以适当的安排放松的活动调节班级学习气氛。如听听有正能量的学生喜欢的歌曲(班会查找);看看励志、感恩、开阔眼界等的视频;或是班级大座谈,学生之间、班主任和学生间融为一体的贴心沟通。通过多样的形式来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

二、高中班会课的开展

班会课的开展形式是多样的,但一定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根据班会课的作用,我们可以组织系列主题班会地开展。

1.在班会新成立之初,可以围绕“班规班纪、班级发展目标和要求系列”为主题开展班会,包括班委作用的明确和选举、班规的制定与落实、班级发展目标的制定与诠释;也可以围绕团结友爱、相亲相爱为主题开展系列班会,包括同学认识与了解会,了解同学的优点、强项、弱项、做事的底线,同学相互关心会,通过纸条的书面形式、口头交流的形式等借鉴同学的强项、不同学的弱项。

2.在班规班纪制定好后,紧跟着开展“励志系列”的主题班会。包括“大声说出我的高中理想”、“讲述我父辈的工作故事、启迪我的未来人生”、“提升青春的品味”、“我的青春我做主”、“青春有梦”、“充实青春、超越梦想”等,或是看励志视频,如《市长的故事》,或者班主任收集资料对比努力和不努力两类人发展的对比......通过励志系列班会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勤奋努力,同时促进班规班纪的落实。

3.在班规班纪律和励志主题班会之后,开展“学习交流系列”的主题班会。包括班主任讲解学习的要求和规范、学习计划和方法的介绍,或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的交流,或是请全体科任教师到班上学习方法问答会,或是观看学习方法讲得较好的专家讲座视频......通过学习交流系列班会,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怎样学习。学习励志以后,掌握学习方法,集中精力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珍惜时间学习。这样班级学习文化促进班级良性地发展、让我们的班规有力灵魂,促进班规班纪的落实。

4.在班级有了纪律、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之后,可以开展“感恩系列”的主题班会。包括感恩父母,如“讲述我爸爸妈妈的辛苦工作......”、“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曾经我为父母做过什么,我想为父母做点什么”......感恩老师,如“老师,您辛苦了”、“讲述老师一天的工作”、“老师,我想对你说.....”等;感恩同学,如“××同学,感谢你对我的帮助”、“××同学,感谢你对我的不友好让我明白了......”等。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明事理、懂人情,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

5.有了前面主题班会铺垫班级文化的奠定,可以开展“多才多艺系列”主题班会。比如书写大赛、演讲大赛、辩论赛、歌唱比赛......开展系列才艺主题班会,激发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每个学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系列主题班会,形成班级文化,培养学生德育,促进学生的成长。班级文化建立以后,班级良性发展,这个时候就不需要班主任经常、时刻地“盯”“跟”“管”,也不需要我们一直陪着学生,只需要加强、稳固和抽查,主要就依赖班级的学习文化、感恩文化、纪律文化来管理,这个时候班主任的工作就相对轻松了。

除了主题班会课以外,我们还可能根据某段时间的特殊情况、特殊要求灵活地穿插其他内容的班会,如期中考后的分析会、五四运动的安排会,以及某段时间班上纪律不太好而做出的临时指导和教育会等。

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 篇4

问题导引:

1.主题班会设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主题班会的内涵解读和功能分析 3.提升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的理念 4.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过程 5.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是创新路径

主题班会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沃土,是学校品格和心理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班主任应从课程的高度和德育功能的视角去体认主题班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不仅具备成功地开展班会的技能,而且要认真地做主题班会的研究,不断提升主题班会的设计理念,创新主题班会的实施途径和具体模式,在反思和创新的行动研究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实践智慧。

一、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主题班会设计实施中存在问题可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模式僵化

在我们观摩过的主题班会中大多数都是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来主持,不仅有华丽的主持串词,还有严格的仪式和程序。仿佛让我们又回到了春节联欢会的现场。有的班主任甚至认为,主题班会就是由学生做主持人来开展的班会。另一种形式的僵化表现就是对发言讨论活动形式的过分依赖。很多主题班会演变成了一种单调沉默的发言会。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极大地桎梏了班主任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力,使主题班会成为一种僵化、刻板的八股模式,进而导致了主题活动中的形式主义。

(二)倚重表演

与主题班会模式僵化、呆板特征相伴随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主题班会设计实施过程中强烈的表演色彩。尤其是在一些所谓的优秀主题班会的观摩现场,因为大量观众的存在,更强化了学生和主持人“在场”的感觉。很多主题班会在设计上考虑不足,简单地采用“拼盘式”的设计方式,把学生的活动简单地拼凑在一起,活动连着活动,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班会开下来,似乎完成一项表演。有场面,有掌声,却唯独缺了实实在在的教育实效。

(三)单向灌输

老师、主持人烧火棍子一头热,大部分学生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成了主题班会的看客乃至局外人。很多班会都是主持人在卖力的吆喝,而下面的学生反应平淡,有些主题班会则完全异化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政治课”,所以,班会结束时,同学们似乎认同了老师的观点,接受了主持人的要求和倡议,但整个过程却缺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活动兴趣。致使主题班会变成了单向的灌输和主持人的独角戏。

(四)共鸣缺失

很多班会在设计时对情感教育的目标关注不够,缺乏激发学生情感的恰当素材和适合的活动形式,班会平铺直叙,没有起伏和节奏的变化,主持人和老师情感投入也不够。感恩主题的班会,不能感动学生也不能感动老师和主持人自己。班会现场的学生机械地被动接受主持人的活动任务安排。主题班会中的活动既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也不能让学生通过班会中提出的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

主题班会设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等深层次的问题。研究视角的缺失,导致主题班会设计实施中的随意性和简单化处理。因此,班主任需要以研究的视角看待主题班会,研究意识的增强可以确保主题班会的设计理念符合科学性原则。促使班主任认真推敲设计理念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否符合学生品格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避免主题班会出现严重的导向性错误。也会最大程度地避免活动中的形式主义和强制灌输。

以研究的视角看待主题班会,可以使班主任通过典型案例的研究,掌握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班主任通过自己寻找班会的主题,制定主题班会的实施方案,通过主题班会方案实施后的总结和反思等行动研究过程,不断地在案例研究中,探寻问题解决的规律性,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二、主题班会的内涵解读与功能分析

从班主任工作内容来看,主题班会属于班级活动的内容,是班会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班级活动是一个班级的成员参加的集体教育活动。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活动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我国总的教育目的和小学教育目标,完成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组织班级集体成员参加的一切教育活动。它包括班级的教学活动、课余活动等。狭义的班级活动则是在班主任的组织和领导下,或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的,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进行的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班主任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是班主任组织建设学生集体,并通过学生集体来教育和影响学生个体的一种较为普遍采用的教育形式;也是学生个体自我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主题班会在内容归属上应属于学校狭义的班级活动之一。

以往关于主题班会的解释通常是:主题班会是在某个阶段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班会。我们研究一个概念的时候,通常先关注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在“主题班会”这个概念包含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主题”、“思想教育”。“主题”一词,把主题班会与常规管理的班会区分开来,而“思想教育”则强化了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主题班会旨在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个解释似乎包容了班会的所有内容,但是,仔细想来,又似乎过于笼统。思想教育的范畴显得过于宽泛。比如,临近暑假,班主任很担心学生在假期出溺水、交通事故等安全问题,就召开一个以“让我们平安的度过假期”为主题的班会。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远离假期中的潜在危险。严格地说,这是一个安全教育的班会,而不能笼统地称为思想教育。再比如,初中老师发现,孩子们从小学到初一以后,学生很多的学习习惯存在问题,而且在班级中具有普遍性。于是,老师就开一个主题班会解决共性问题,所选择的主题名称是:“让我们从好习惯开始”。严格说,这是一个简单的学习习惯的指导,也不能简单地说成思想教育。因此,我们认为主题班会在概念表述上应更加精确,突出主题教育的特点。我们在这里把主题班会解释为: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主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为解决班级或学生成长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围绕某个主题而实施的班级活动。这个表述突出了主题班会中的几个核心特质:

(1)主题特征:主题班会是要完成一个主题教育,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设计和较好的计划,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常规管理班会。

(2)主体性特征:老师老师在班会主题的选择和实施过程起主导作用,但活动的主体是参加班会的所有学生,学生是是主题班会的“主角”,不能本末倒置,把班会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3)目标与功能:主题班会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针对的是班级中的现实教育问题,班级中、学生成长中的所有共性的教育问题,或话题都可以提炼为主题,主题班会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核心技能:主题班会可以理解为班主任主导下实施的一堂活动课。相当于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的观摩课。是班主任技能的核心内容,是班主任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因此,主题班会也成为我们考察和评判班主任教育能力和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参照。

我们可以初步确定主题班会这种特殊班级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1.主题班会不是班级的联欢会,而是围绕一个主题实施的教育活动。所以,不能把主题班会变成表演秀,主题班会不是为了场面的华丽,而是为了达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2.主题班会不同于班级的常规班会,而是为了完成主题教育而实施的特殊教育活动,要充分凸现教育功能。因此,班主任要加大对主题班会的研究力度,要凸显活动设计和活动计划性的特征。

3.主题班会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有自己特殊的活动要求,它突出体现了活动广泛性和参与的程度。主题班会要创新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把主体班会演绎成活动外衣下的文化知识“灌输”。

4.主题班会要摒弃那种追求“大场面”和“轰动效应”的设计思路,要让主题班会回归常态化,要让主题班会成为简便易行,不必兴师动众就可以轻松实施的常态化教育形式。

5.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主导下的班级教育活动,是班主任展示自己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的“观摩课”。班主任 要加大主题班会的研究力度,不断提升自己主题班会的设计理念和实施能力。

三、提升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的理念

理念是一个人观念和思想的总和。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其活动方式和行为选择结果。如同管理学家波拉德说的那样:“我们都是自己思想的奴隶”。对于班主任而言,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决定主题班会质量的最终要的因素。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决定着班主任怎样理解德育的本质,决定着班主任如何看待班会中的师生主客体关系。具体而言,理念在主题班会设计和实施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具体方面:科学的理念避免方法上的强制与灌输,科学的理念可以保证主题班会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的理念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杜绝主题班会组织中的“新形式主义”,假借活动之名,行灌输之实的形式主义。

主题班会的设计理念若要做内容分解和具体化,势必需要进一步聚焦问题,进一步关照教育过程的诸种要素。简言之,主题班会的设计理念集中体现在我们如何回应和体认德育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如何看待活动的功能和影响机制?怎样看待学生态度和行为改变,这三个现实的教育命题。

怎样定位德育的问题,其实,主要是我们把德育看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的具体问题。把德育看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反映了我们对教育过程和学生教育中诸要素关系的理解。德育是一个显性教育为主的过程?还是更多需要倚重隐性教育的过程?德育是否可以仿照知识教学,即学科教学的模式,进行内容设置和方法的选择?德育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为什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些追问和反思构成了我们如何定位德育,把德育看成是怎样一个过程的基本理念。

(一)怎么定位德育并解读德育过程 1.德育是一个隐性过程

我们都清楚,冰山水面上的部分体积很小,水面以下的部分却体积巨大,水上部分的体积和水下部分的体积之比竟然达到1:9。而我们观察冰山的时候,却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水面的一小部分,认为这就是冰山的全部,恰恰忽略了作为主体的水下部分。用冰山来类比我们学校的德育十分贴切:我们可以把学校的德育分成显性的德育和隐性的德育。显性德育相当于冰山的水上部分,隐性德育相当于冰山的水下部分。显性的德育是以课程为载体广泛存在于各种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中。我们学校里的思想品德课、少先队活动具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系统的设计安排,属于显性的德育。位于水下部分的隐性德育则是渗透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班级文化、校园环境中的潜在的教育影响。2.德育是一个主体性过程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著名的教育格言: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是,你不能强迫它饮水(You can lead a horse to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它提示我们教育主体性的重要地位。前苏联也有这样一句教育谚语:“教育如果不调动学生的兴趣,就是在打冷铁。”要想避免主题班会成为“打冷铁”,就必须关注班会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班会贴近班级的实际和学生现实的生活。增强主题班会的趣味性和感召力,让学生成为班会的主体,把班会还给学生。3.德育是一个情感过程

德育实践早已经无数次验证了这样的德育命题:道德是感染而成,绝不是教来的(Morals are not taught but caught!)德育必须触动学生的心灵,必须切入学生的情感层面。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一直是一种倚重认知主导的教育。德育过程被理解为像知识传授一样,可以通过记忆、咏颂就可以简单完成的过程。我们在德育实践中,不仅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更需要不断创新学校德育的模式和方法,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二)怎样看待活动的功效和影响机制

主题班会离不开学生的活动。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断言: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主题班会为什么要借助活动来完成?活动的功效和价值究竟在哪里?是仅仅为了增强教育过程的趣味性,提高主题班会的吸引力,还是活动本身有其他教育手段不具备的功效?对于活动的理解和价值判断,决定了我们在主题教育中对活动的设计方式和类型选择。美国教育学家克伯屈关于儿童学习类型的分类给了我们理论上的启示。克伯屈认为,儿童的学习可以分为三种,即主学习、副学习和附加学习。其中,主学习是掌握教学大纲所指定的知识和技能。副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经意间获得的知识与技能。附加学习则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态度,所收获的一系列感受、体验或经验。我们平时的教育基本都把关注的重心放在了主学习上,副学习和附加学习都不同程度地被忽视了。我们会发现在一个活动中,学生们在不经意间就掌握了平时在课堂上难于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学生们会形成自己关于某一问题的强烈感受和体验,并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态度。

(三)怎样看待学生态度和行为的转变

时下有这样一句流行的网上语录: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件事情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钱包里,另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别人的头脑里。网上的语录尽管不乏戏谑、调侃之意,但是,其背后的隐喻不能不引发我们关于价值教育策略的思考。价值教育和信仰教育是艰难的,德育专家檀传宝教授曾在他德育的论著中多次提到“德育之重”,“德育之难”。而“德育之难”更在于价值教育的多端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自身特质带给学校价值教育的挑战。价值教育与信仰教育的实效低迷一方面缘于价值教育环境的桎梏,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无疑是价值教育理念层面的误区和价值教育实践策略的僭越。因此,必须针对价值教育的原则和态度转变的心理规律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设计。

上面提到的关于德育的定位,活动意义的理解,对学生改变的评价等具体问题看似很大、很空的问题,如果我们都对此都有了科学正确的体认,并能够把他们和我们的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环节进行对接和思考。那么,我们在主题班会的目标制定、方式选择方面就可能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班会的实施过程中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主体班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达到更好的实效性。

四、主题班会设计实施的步骤和基本过程

主题班会从酝酿主题到完成实施,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这也是班主任在主题班会设计实施中要关注的具体问题。了解了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班主任才会明晰自己在班会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了解和熟悉了每一个“组块”,才能顺利、准确地完成主题班会这张“拼图”。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酝酿主题;撰写方案;组织实施。

(一)主题提炼和酝酿阶段

主题酝酿的阶段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班会的目标、任务来选择实际的主题的阶段,那么这个过程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班级中存在的具体教育问题选择适宜的班会主题。主题班会的设计、召开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让所有学生在班会运作、召开过程中都有责可负、有事可做,才能达到其应有目的。

主题的酝酿和提炼阶段要优先考虑主题班会的功能和目标,简言之,主题班会究竟要干什么?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确保主题班会的针对性,避免无的放矢。主题的确定是基于对班级存在的教育问题和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问题的分析基础上做出的判断。所以,酝酿主题、发现主题是要完成一次,某一主题之下的教育活动。所以,主题酝酿的过程中无非两个基本的方向:一方面,干预已经发生的,或者正在放生的问题;另一方面,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就是说主题班会可以是针对具体问题的设计,也可以是基于某一发展阶段的常规教育。酝酿主题、提炼主题的阶段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具体环节。1.主题的提炼和确定

确定主题的范围以后,需要进一步分析主题,确定主题内容。并且要结合学校和班级中的活动实施条件,确定主题实施的具体形式。班主任要把主题进行简单的归类,进一步厘定主题活动的功能。在主题提炼中,班主任可尝试借鉴以下汇总方式:

日常主题

即主题班会的主题选择来自学生日常的生活的直接经历。从与学生们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活动中提炼主题。例如“我们班里的故事”、“同桌的你”等。

政治主题

即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目的的主题班会。这些主题内容可以是国内的重要政治活动为背景。例如以“我们身边的八荣八耻”、“畅谈科学发展观”、“祖国发展60年”等都属于政治主题的主题班会。

阶段性主题 是指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阶段的不同,帮助学生解决阶段性的发展问题的主题班会。例如,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在面临中考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经验的老师会在考前组织一次“以怎样的心态去应对中考?”的主题班会,这就属于一个比较典型的阶段性主题班会。又如“我的青春我做主”等都属于比较典型的阶段性主题班会。

节日性主题

选择在重要的有教育意义的节日或纪年日的时间里,开展的与该纪念日主题内容相关的班会被称为节日性主题班会。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节日适合作为主题班会的主题日。

偶发主题 偶发主题的主题班会是由突然出现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和时效性的偶发事件所引发的主题班会。围绕相关偶发事件而引发的思考,结合班级和学生教育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寻找切入点,设计主题。我们可以把这一类的班会成为偶发主题班会。2.主题的物化和表达

班会主题是一个主题班会的称谓和标定。就如同一个文章标题,她标定了班会的对象、活动内容和所要完成的任务。从一个班会的主题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主题教育。它需要班主任在自己对所要完成的主题教育进行全面了解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经过充分析和综合,把要完成的主题教育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要把这样一些形象、鲜活、具体的要素以抽象的言语进行概括时,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描述的那样:“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主题的表达不仅要做到新式上的美,更要涵盖全面,寓意深刻,同时,又不失活泼和随意,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青少年的话语方式,具有一定的时代感。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和缜密思考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和修正,才能把一个主题班会活动系统中所包含的复杂要素和各种错综的要素关系体现出来。3.班会主题的表述要求

口语化:主题班会源于学生的生活,所以,在表述形式上也要平实、朴素,避免政治口号式的班会主题。例如,政治类主题“爱我中华、歌唱祖国”、“永远跟党走,永做党的娃”。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明显的“超理智式交往”的色彩,从形式上也强化和助长了主题班会的灌输、说教色彩。

亲切感:一个有亲切感的主题在形式上就很容易一下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而一个冰冷、生硬、明显属于成人话语体系的主题名称可能一下就让学生对班会失去了兴趣。所以主题表述中可多使用祈使句,也可使用设问句。例如,“让我们从好习惯开始”、“让我们平安地度过假期”等。

时新性:班会主题的表述可以运用一些时新名词或者网络语言,这样也可以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例如和环保相关的主题——“今天你低碳了吗?”。也可以借助时下的热点文化现象来表述主题,如:“我的青春我做主”就是出自当时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

易理解:班主任都知道,好的主题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所以,在主题的提炼时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主题表述过于抽象,令人费解。“今天的奥特曼,明天的多拉A梦”这样的主题看似时新,但是,很容易让人误解。高中主题班会“生涯规划,始于足下”不如“为四十岁做准备”更易于理解,更有亲和力。

(二)主题班会方案的撰写

主题班会方案制定是主题班会实施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主题班会计划性的具体体现。主题班会的方案如同修建楼房的蓝图。有了实施方案,主题班会实施中的细节问题,诸如时间分配、主持人确定等才能做好提前的筹划和准备,主题班会才能更有预见性和计划性。

主题班会方案的撰写对班主任来说还有特殊的意义。主题班会被视为班主任技能的核心内容,是班主任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展示教育能力和教育智慧的“观摩课”,独立完成一个主题班会的方案设计是班主任独立开展教育研究活动的开始。

对班主任来说,把自己关于主题班会的零散的设想和构思以书面文字的规范形式书写出来,是班主任把自己丰富生动的默会的知识,变成严谨准确的明言知识的过程。在这个知识形态转变过程中,班主任的研究能力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把默会的知识变成明言的知识,把自己关于主题班会的理念和知识变成一个规范的实施方案以后,班主任就可以同他人进行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并且在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中获得更多启迪,在交流分享中,班主任会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更好的改进意见,在改进自己主题班会设计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育艺术。

1.主题班会的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主题名称:主题名称是主题班会的最重要信息。设计者要通过主题名称来表明主体活动的内容、活动性质和活动的目的。它需要班主任在自己对所要完成的主题教育进行全面了解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经过充分分析和综合,把要完成的主题教育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主题的表达要涵盖全面,寓意深刻,同时,又不失活泼和随意,符合学生的话语体系。

活动背景:这个部分是班主任介绍主题班会设计实施的背景,换句话说,是回答为什么要实施这次班会。其中包括对主题班会所要干预的问题的陈述,选择本次活动的理论依据,以及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这个部分也可以叫“主题班会活动目的”。活动背景部分很像学科教师在观摩课中的“学情分析”。

活动目标:该部分内容是主题班会目的的具体化,是主题班会实施后要达到的具体效果。其中可分为主题班会的总体目标和主题班会的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主题班会要达到的宏观教育效果,而具体目标则是主题班会所形成的更为清晰的、可以量化的态度和行为改变。例如,我们常见的主题“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总体的活动目标可表述为: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体会和感悟父母的养育之恩,滋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和关爱品质。具体目标可表述为让学生形成回报父母的观念,树立回报父母从小事开始,从身边细节开始的意识,让学生明了优秀的学业成绩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活动准备:是班主任为主题班会顺利实施,而事先完成的各种物质的和组织上的前期工作。其中可包括活动场地的特殊要求,活动中使用的用具,活动前的准备、协调事宜,如邀请家长和其他人员参加的具体布置等。

活动过程:这部分是主题班会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主题班会实施具体筹划和组织实施过程的详细描述。其中包括活动导入的过程和方式,主题展开和深化的办法,班主任在班会结尾时的总结提升的策略和形式等。这个部分要求尽量翔实、具体。应该包括每一环节的用时计划,主持人选择,以及总结发言的具体内容等等。这个环节班主任要确定好主持人,并写好主持人的“串词”。

(三)主题班会的组织与实施

组织实施阶段是在主题确定以后,以班级为单位,由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参与、共同实施班会计划的过程。同班主任要完成这样几个工作,第一个是合理安排时间,考虑角色的分工,准备媒体介质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因为一次主题班会只有45分钟的时间,因此,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必须有一个准确的时间规划。这个阶段班主任要考虑到角色的分工,考虑好是老师来主持班会还由学生做主持人来主持班会。另外,如果主题班会要使用多媒体的手段,还要注意准备好主题班会所需的媒体的介质和硬件设施。有的复合型的主题班会的参加人员不限于本班的师生,有的时候还要邀请家长、或者其他年级的学生代表参加。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具体实施阶段要做好协调各方面人员的工作。1.主题的导入

主题导入是主题班会实施的第一个阶段,主题的导入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对主题班会兴趣与参与热情的重要因素。如果导入的形式新颖、导入的活动具有趣味性,并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就会给接下来的主题活动打下良好基础。相反,如果班会导入的形式僵化、呆板,具有强烈的表演色彩和说教意味,那么,则很容易让学生对主题班会产生抵触情绪或排斥心理。主题班会的导入形式宜符合以下要求:

简捷:主题班会开始以后要尽快导入主题,而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主题班会绕了很大一个圈子,才迟迟进入主题。这样不仅让学生觉得班会拖沓,繁琐,而且也不利于凸显题。

朴实:有些班会为了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的情绪,采用华丽、煽情的主持词来导入主题。主持人虽然声情并茂,文辞优美,但是,因为脱离了学生真实的生活,给人留下的是“做戏”的感觉,极易给学生留下不良的第一印象。

生动:主题班会导入时如果超出常见的形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往往即刻增强班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借助视频,图片等形式可以大大提升感染力。

启发性:主题班会导入的内容如果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能够在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则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关注社会问题的中学生来说,导入活动的启发性尤其重要。2.主题的展开和深化

主题的展开与深化阶段是主题导入以后,通过有效的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主题教育的内容,获得关于主题的态度、体验和经验的过程。在主题班会的这个环节班主任要根据主题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创设体验的空间,丰富学生的感受,或者通过同学们充分的讨论和不同的经验分享深化学生的感受,提升他们的认识。

(1)主题深化中常用的活动形式

在活动类型上,班主任可以尝试以下几种类型:

体验型:此类活动是主题班会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在主题班会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体验空间使他们获得对一个主题内容的比较深入的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教育内容的深入理解。

讨论型:是学生人在老师的正确引领下,在班会上围绕某个主题对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或争论,从而获得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清晰的认识。

表演型:通过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扮演某一生活场景的角色来获得关于某一问题的深刻体验。比如,心理剧和道德情景剧就是班主任老师在班级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体验方式。

叙事型:主题班会中通过一个事件、故事的讲述调动学生对这个故事的体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综合型:以上介绍的体验性、讨论型、表演型以及叙事型,实质上都是一种理论上的划分,在真正的主题班会类型里面往往是两种或几种类型的综合。比如,要班主任们经常做的“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主题的班会,就会用到叙事、讨论、体验等多种活动方式。3.主题总结和提升阶段

班会实施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提升”。总结提升的阶段是在班会的结尾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总结班会的体悟,进行主题的深化和提升。总结提升是一个主题班会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这个点睛之笔,主题就很难突出。适宜、恰到好处的主题提升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关于班会主题的清晰的感觉和印象。在主题班会的实施过程中,有些老师会忽略这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班会,班会刚一开始,老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老师就退到了幕后,最终班会结束时,老师站在台上只是仪式性地宣布“我们的班会很成功。”完全就没有提升的设计。事实上,主题班会的提升环节不仅是决定主题班会实践效果的最重要的环节。没有经过提升的班会,主题最终很难凸现出来。而且也是检验一个主题班会中教师是否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的重要参考指标。

班主任要设计好“总结发言”,实现主题深化和提升。很多班主任在主题班会设计中,把总结提升这个阶段形象地概括为“总结发言”。班主任在班会结束之前这个简短的总结发言,是对班主任主导作用发挥程度的最好评判。班主任要画好“点睛”这一笔,必须进行精心的事前准备,写好总结发言,并设计好“出场”的时机的方式。总体上看,班主任的总结发言要实现下面的目标。

凸现主题:解决活动淹没主题的问题。在班会上,活动除了能够增强主题班会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以外,也会带来“负效应”。就是活动有时会淹没主题。活动结束前班主任对活动进行全面概括总结,重申主题内涵,结合班会中的活动,进一步阐释主题的内涵。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主题上来,更好凸显主题教育的意义。

深化体验:在主题班会中,通过体验活动,讨论活动,或者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提升学生的情感层次。

定向引领:使学生对主题教育内容的理解朝向老师所期望的方向,为下一次班会的主题打下基础,做好主题系列设计的预设和过渡。

五、主题班会实施的创新路径

主题班会的时效低迷,与我们在设计和实施班会过程中墨守成规,溺于僵化模式和固有窠臼有很大的关系。主题班会要想摆脱前文中提到的“歧路囧途” 的困境,就必须不断进行理念和实施途径的创新。体现主题班会设计实施中的创新性原则,而所谓创新原则就是指教师在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根据时下学校德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在主题类型的确定、内容选择和形式设计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摈弃主题班会的老面孔和一成不变的模式。主题确立之后,应着手设计方案,主题班会的构思要新颖,有艺术性、创造性,创造的本质就是出新,巧妙的构思才能令活动焕发出新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把枯燥无味的说教课变为生动活泼的思想课。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的班会才能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

前文中提到:有效的德育一定是隐性德育,一定是“细雨湿衣”一定是“鲜花落地”。那么,主题班会的设计就要充分体现隐性德育的功效。在学科教学和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完成品格塑造和价值引领。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价值引领功能,提升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称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是学科教学必须关注的重要教学目标。

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背影》一文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必须关注情感教育的目标,对学生做感恩情怀的培养和感恩父母的意识的引领。我们相信,如果一个老师在教学中,只是讲授“字、词、句”只盯着段落大意和篇章结构,不做价值教育目标的关注,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仅是失败的,而且也完全背离了作者传递情怀而非教授字句的初衷。

实现主题班会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注重主题班会设计实施的研究。提升班主任的活动设计能力。班主任要在学科组,集体备课和说课等教学组织环节中认真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教育主旨和中心思想。提升自己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和心理教育的能力。

把主题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学科教学中,不仅可以解决主题班会时间缺乏保障的现实问题,而且可以体现隐性德育的理念,使德育过程成为“细雨湿衣,鲜花落地”的隐性过程,最大程度地避免德育的强制和灌输。

六、微型班会的模式创新

微型班会的灵感来自微博的启发。大家知道,现在微博特别流行。成为人们交流和发播信息的重要平台。人们之所以喜欢微博,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短小精悍,因为微博的字数严格限制在140字以内。短小的博文篇幅,可以让我们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博主的观点。同时,也能最简捷地、快速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样的特点让我联想到主题班会的形式创新。在很多学校,受很多条件制约。学校主题班会的时间经常难以保障。特别是在高中,因为学习压力大,开主题班会的时间也很难保证。那么,能不能像微博那样把班会开的短一点呢?在20分钟内完成一个单一的目标,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呢?在中学,主题班会需要“减肥”——压缩内容,缩短时间。开创一些用时短、易于操作、有机融入学科课程和活动中的主题班会。我们把20分钟之内完成的班会称为微型班会。

微型班会可以在一个单位时间独立实施,也可以和学科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笔者和一些班主任老师共同尝试,设计了一些在二十分钟以内完成的微型班会。

(一)微型班会具有下述特点

1.时间短,易于实施。可以解决普通主题班会耗时长、准备工作复杂的现实问题。

2.针对性强。可针对班上的某些现象,聚焦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3.形式灵活。可以和学科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也可以提炼为偶发主题的班会。

(二)班主任在设计实施微型班会时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微型班会的适用范围:微型班会是主题班会的一种灵活形式,是一种有效的补充,但不能成为唯一的形式。微型主题班会毕竟时间短,目标单一,以微型主题班会取代正常的主题班会,会影响班会的具体目标的达成和实施方式的选择。如果把所有班会都改换为微型班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

2.做好主题班会的系列设计:班主任老师要在设计和准备上做更细致的工作,对班会的实施方式、问题导入的具体做法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以确保微型班会在有限时间内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加强微型班会实施的计划性,怎样进行系列设计?和哪些教育形式进行配合等。

3.做好平时的素材积累和准备工作:微型主题班会要想再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育效果,提高主题班会的吸引力和感染性。在素材使用上要尝试选择新媒体资料,充分发挥模像直观(实物替代物)的功能。

案例:人生没有时空隧道

活动背景:本班是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在高考的前三个月,班上出现了让老师头痛的问题:很多同学因为学习强度较大,都出现了懈怠、厌学的情绪。和同学聊到此事时,很多人的想法是:来日方长,努力也不在乎这三个月了。有点听天由命的感觉。老师很着急!很想激励一下大家,让大家咬紧牙关,走好最后的三个月。争取取得好的成绩。但是,临近高考,时间紧迫,老师又不想占学生太多的时间,就想到了“微型班会”。

班会导入:班主任是物理老师,我在帮助老师设计班会时,也想充分发挥他的优势,决定以科幻电影《时空隧道》的片段欣赏导入班会主题,并同时引发大家对现实没有时空隧道的事实的关注。

程序一:观看美国科幻电影《时空隧道》片段。我安排班主任老师在电影网下载该片,并建议他节选成7-8分钟的片段。班会开始老师直接播放了该片段。大多数同学没有看过这个电影,他们对电影中人进入时空隧道就可以回到过去,弥补过去的遗憾很好奇,也很兴奋。

程序二: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复习这么紧还给大家放这段电影片段?同学们摸不清头脑。老师告诉大家,是老师为大家的学习状态着急。想要用这个电影片段提醒大家: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了。在最需我们大家努力、用劲的时候。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懈怠了。和你们交流,你们很多人说来日方长,不在乎这几天了。今天,我就想用这个电影提醒大家:时空隧道神奇无比。但是他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现实中谁都没有办法回到从前。

程序三:分享网上语录:老师说,你们很多人都喜欢网上语录,我今天也找到一个,读给你们听听:人生道路是漫长的,但是,其实需要走好的,就是那么几步。今天我们就走到这关键的几步上了,我们努力一下,坚持一下,我们会是另一种人生。如果我们现在就放任懈怠,选择放弃,我们未来的人生路向都会改变的。但是,你们谁都无法回到第一次高考的前三个月了。

程序四:分享照片:把“七十岁老人参加高考”的新闻照片和大家分享一下。照片上的老人在高考政策不限制年龄后,开始参加高考,弥补年轻时没有实现的夙愿。但是,老人参加了11次高考,但至今也未如愿。请同学们谈谈看到这幅照片的感受。大家各抒己见。有的人说,我们应该学习老人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有的同学说,老师给我们看照片,可能是和今天的主题有关。提醒我们不要像老人一样。七十岁才开始为理想奋斗。老师也说了自己的感受:七十岁开始高考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学习精神。但是,从人生设计来说,却是最大的悲剧。老人的精力、记忆力都无法回到从前。因为——现实没有时空隧道。

程序五:参加班会人员发言:这个环节没有预先准备。班主任在最后突然给我将了一军。班主任说:最后请迟老师给我们说一句话就下课。当时,我没有准备,但是有感而发。我走到黑板前用粉笔写下一句俗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问学生们:我写此句何意?有的学生说:您不就是说这位老人嘛!我回答道:我没有讥讽老人的意思,我写的是我参加你们班会的感受。很多人老了的时候,经常会感到伤感。但是,我相信:很多人伤悲的不是一事无成,而是青春不再。伤悲的是自己再也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了!因为,就像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人生没有时空隧道。

案例分析:这个微型班会在主题类型上也属于励志型。针对的是班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既要完成励志教育,又要干预班级中存在的学生倦怠厌学的现实问题。班会的针对性是突出的。班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胆使用了视频资料和图片,增强了主题班会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老师在主题班会中的主导作用发挥较好,在主导班会的同时,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班会使用视频资料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对主题的关注。素材的选择也体现了较好的针对性,《时空隧道》这部电影视频比较适合本次主题教育的内容。班会最后专家发言环节很好地实现了班会主题的提升,让学生体会到:“青春不再,无法再去奋斗、改变命运”才是一个人最大的伤悲的主题。虽然学生年龄尚小,未必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但是,这次主题班会一定会引领他们深入思考,提升他们自己认识的正确方向。

时下有这样一句流行的网上语录:世界上有最难两件事最难:“一件事情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钱包里,另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别人的头脑里”。网上的语录尽管不乏戏谑、调侃之意,但是,其背后的隐喻不能不引发我们关于价值教育策略的思考。价值教育是外在的价值引领和学生道德人格自主建构的统一。价值引领一定是基于学生自主建构能力和自主认知发展前提下的引领。《学记》在谈到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和主导作用时,曾有这样精僻的描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指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时,不是强行地拖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又不是教师的作用遮盖了学生的表现,教育演变成教师的“表演秀”,进而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同时,教师讲给学生的道理又不能以把道理讲的明白无误作为最佳境界,好的教育引领一定能够触动学生,并引发他们积极的思考,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的过程。

四好少年班会课的主题策划 篇5

通过活动,为了使我班全体少先队员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确定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目标,发愤图强,决心争当“四好少年。”

活动准备:

1.中队干部讨论“争当四个好少年”的具体要求。

2. 心愿瓶一个或心愿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宣读“争当四个好少年”的讲话。(中队长)

二、本班学习“争当四个好少年”的具体要求。(班长)

1.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凡事要谦让,不私自拿别人的学习用品。

2. 在校内、校外、家里都能与他人主动打招呼,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3.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有爱心,听从父母的`正确的教导,不任性。

4. 不浪费,不乱花钱,生活节俭。

5. 讲究卫生,保持生活、学习环境的清洁,争做环保小卫士。

6. 学习纪律性强,积极性高,课上大胆举手发言。及时认真地完成各科作业,字迹端正,书面整洁,成绩面前不骄傲。

7.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8. 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秩序,发扬社会公德,做文明人。

9. 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增加知识积累。

10.不参与迷信、邪教、赌博等活动,不唆使同伴做违法违纪的事情。

三、中队长宣读《六年级开展“争当四好少年”活动倡议》

四、寻找身边的好榜样,“找一找”身边的好少年,(评选三人)“夸夸”他(她)好在什么地方。号召大家学习他们。

五、分组讨论。

1.对照“争当四个好少年”的具体要求,提出自己的行动目标。把自己努力的目标写在“心愿瓶”上面。

2.谈谈自己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六、小结:

有关开学第一课的主题班会记录 篇6

1、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通过本次德育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学生。

3、通过班会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为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而奋斗的梦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这次班会为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教学过程:

常规教育

1、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作息时间的安排:早上清洁时间、早读时间、午自习时间、放学时间、作业时间,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强调必须遵守)。

3、集体活动: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4、早读:书本教材、按学习进度读书、背诵。

5、课前准备:按课程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相关书籍齐全。

6、上课听讲:坐姿端正、积极思考、发言大胆、不影响他人学习。

7、下课活动:注意安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课间不得在过道、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8、集合整队:快、静、齐。

9、午读:课外阅读资料,成立图书角,完成有关阅读习题。

安全教育

1、不要将危险物品带到学校,美术课需要的小刀,不要随便拿出来玩。使用时要小心,以免受伤。

2、下课活动时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走右边,不要跑。不趴在走廊外的栏杆上。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3、走出校园也要注意交通安全。(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饮食安全(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不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卫生习惯:

1、教室里将桌椅摆放整齐,抽屉内无杂物。地面无纸屑,教室墙壁、桌面无乱贴乱画痕迹。值日生将黑板擦净,讲台上的物品摆放整齐。

2、每个学生要养成“三要”、“四勤”、“八不”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要”:早晚要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

“四勤”: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

“八不”:不喝生水,不共用茶杯,不吃零食,不挑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不吸烟。

争做文明小学生

1、每位学生熟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2、反思问题:行为规范有哪四大部分?《小学生守则》有几条?分别是什么?在学校,同学们应该怎样相处?请说出五种文明礼貌用语。在升降旗仪式上,应该怎么做?

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作为小学生,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良好的行为规范伴我们每一天。

放飞梦想

1、畅谈梦想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让同学们畅谈梦想,放飞梦想。

2、实现梦想

我们要怎样把它们变成现实呢?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我们还要克服自己的缺点,坚持不放弃,才能实现梦想。成功的花朵,有耐于辛勤的汗水去浇灌;梦想的果实,靠知识的土壤去培育。我们要树立美的梦想,并敢于在前进的征途中,用荆棘和鲜花去编制梦想的花环。

3、放飞梦想

浅谈体悟式主题班会课的构建 篇7

【关键词】 体验感悟 主题班会课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08-074-01

一、 问题的提出

主题班会课内容集中,指向明确。对奠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我们也看到,传统的主题班会将道义以说教的方法强加给学生,很难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情感或道德内在品质,不受教育对象欢迎,有效性较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怎样才能有效唤起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笔者认为,体悟式班会课运用体验学习理论,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成为真正的主体,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学习”,“在角色中体验”, “在经历中感悟”,从而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不失为主题班会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二、 体悟式班会课的模式建构及案例分析

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中以“体验感悟”为主的活动模式迁移到班会课模式上,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指引”融入活动课模式中,结合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构建起“体验—分享”体悟式班会课的一般模式,即“创设情境—角色体验—探究分享—价值指引—思想升华”。

1、创设情境。情境既可能是完整的真实的生活本身,也可能是对完整的真实的生活场景的某种模拟。设置教育情境可以采用小品、游戏、课本剧、辩论会、故事、阅读材料等等的形式。创设教育情境时要注意设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而设置。

2、角色体验:其过程可概括为“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产生顿悟”。通过表演、讨论、设计、谈话、竞赛、观赏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德育的内容,获取知识,接受教育。

3、探究分享。 针对德育目标和学生参与体验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享:活动中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经验?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范围进行分享,并要求学生在分享中既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又要对不健康的思想和观念进行甄别、讨论,通过分享,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

4、价值指引。 在学生讨论、探究、分享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状况,开展必要的引导与辅导,点明学生的不足,纠正偏差,把社会的价值期望与主流的道德意识与学生现有思想实际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差距,矫正误解,弥补缺失,提升认识。

5、思想升华。 根据班会主题和体验活动情景,学生结合教师的价值指引与自身实际进行反思,并通过书面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再进行交流和分享。

案例:学生团体心理游戏——“众志成城”

活动目标:让学生体悟合作的重要,藉团体合作与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并体会个人在团体的重要性。

活动对象:全班学生

活动时间:30-40分钟

活动材料:报纸数张

活动场地:教室

活动过程:

1、教师先将全班分成几组,每组约十人。

2、教师分别在不同的角落(依组数而定)地上铺一张全开的报纸,请各组成员均进入报纸上,无论用任何方式都可以,就是不可以脚踏报纸之外。

3、各组完成后,教师再请各组将报纸对折后,再请各组成员进入报纸上。各组若有成员被挤出报纸外,则该组淘汰不得再参加下一回合。

4、上述进行至淘汰到最后一组时结束。时间到换下一位上场,至轮完为止。(以上约30分钟)

5、分享与回馈:请各位成员围坐成一圈,讨论刚才的游戏过程并分享心得。

6、教师按预设问题及根据学生心得的情况启发,形成共识:

(1)要使团体或班级取得成功或胜利,惟有通过合作才能众志成城。

(2)解决问题时可藉团体合作达到目的,每个人在团体中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通过一节课的活动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学生在总结交流的时候有所悟,而且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如在活动中有这样一处闪光点:学生在合作想办法时有的同学商量着在报纸上先用笔画出每个人的站位,然后比赛时按事先安排好的位置站既快又稳。从这一点中学生就收获到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先做好计划,不要盲目的去做。还有的同学说:“从活动中知道了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想出的办法多。”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站在地上站不稳,几名同学抱在一起站就更稳当了。大家合作真好!”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仅在活动中收获了合作的喜悦,也懂得了合作的方法,还明白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大家要想做什么事就必须得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增强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结束语

在体悟式班会课模式中,既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特点,又符合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规律;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又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我们认为,“体验—分享—感悟”班会课模式遵循了“尊重生命—生命体验—激发情感—形成行为—价值引导—生命升华”的基本规律,实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不断探索、体验、感悟生命价值与意义,并为达成将外部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品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参 考 文 献]

[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5年.

[2] [英]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上一篇:老妈学车记作文500字下一篇:债权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