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心得(精选8篇)
2017年3月5日、6日,xx区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和xx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先后开幕。xx区的政协委员们和人大代表们都各自带着xx人民的期盼,聚集在一起。今年xx区的两会,出现了几个关键词,“京保石发展轴桥头堡”“中关村南部创新城”“生态宜居示范区”等等。这些关键词,无一不是反映我区当前的实际情况,无一不是关乎我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无一不是代表我区人民群众的意愿。
作为xx区文委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深知文化工作与两会精神是息息相关的,我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当中,积极的认真收听、收看“两会”相关报道,借此机会谈谈对“两会”的感想。
为期5天的两会,区领导总结了2015年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2016年我区不断深化“一区一城”功能定位,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十二五”规划收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全区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2017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区将继续“退低端引高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着力提升工作实效,为推进我区融入协同发展大局和加快“一区一城一堡”新xx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刘伟书记在“两会”中指出,要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积极助推生态宜居示范区和中关村南部创新城建设,为xx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在新的一轮竞相发展中抢占先机。唐淑荣主席也提出要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全区人民一道,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从区领导的讲话中我们知道,xx区已经在转型、创新中迈了一大步,我们强调“生态”、“绿色”,是因为人们对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发展不能以环境为代价;我们强调“创新”、“开放”,是因为人们对生活方式、生活水平要求更高,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区政府提出的每一个发展目标,都是与全区人民息息相关的,都是站在人民的角度来考虑的。
参加“两会”的各位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都备受鼓舞,许多代表都在会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作在基层的各乡镇代表,也有企事业代表,还有在艺术文学等方面取得成就的名人代表等,他们都纷纷表示将不负重托,认真履行好代表职责,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集中精力,为人民服务。并且都发表了自己对这次“两会”深切体会,通过参加“两会”,都能找准定位,找到自己的工作目标。看了“两会”报道以后,面对新任务、新目标,作为一名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也信心满怀,有了“两会”这支吹响改革的进军号,在热切关注、真心期待的同时,我也将立足于实践,付诸努力,将两会精神转化为锐意进取的动力和实践前行的指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今后要更加发挥自己的所学,结合本职工作,为全区的文化事业发展献智出力。
会议指出,2015年“两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紧要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推进“四个全面”的“春季总动员”,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和政府工作报告,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局出发,对教育改革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两会”精神学习贯彻好,以实际行动为推进教育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会议就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工作提出5点要求。一是深入学习领会“两会”精神。要把“两会”精神的传达学习作为当前首要工作,通过学习研讨,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二是抓好“两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要明确任务,认真梳理“两会”有关教育的主要内容,连同2015年有关工作要点,全面列入今年工作重点,发扬钉钉子精神,逐项分解、加强督办,确保完成各项预期目标。三是着力推进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要认真做好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评估工作,科学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在立德树人、加强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依法治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是不断推动教育系统作风建设。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推进“主体责任”落地生根,坚决纠正“四风”,扎实开展重点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教育系统信息公开,把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五是高质量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要强化工作责任,规范工作程序,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沟通联络、信息报送和宣传报道。
广西科协主席郑皆连:
把政策制定好,把人才使用好
我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认为,这次中央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悉数出席,会议规格很高,说明中央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郑院士说,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人才工作上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努力做好广西的人才工作。郑院士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外人才。广西是欠发达地区,在经济条件上不具有优势,要想吸引人才必须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舞台,确立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但必须立足实际,广西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加起来都不及兰州大学多,我们想在短期内超过发达省区是不现实的。因此,制定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是关键。
第二,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我区的科技创新情况不理想,近十几年来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评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非常少。我们要克服人才使用上的官本位思想,对那些科技上有成果、科研发展上有潜力的人才,不要急于直接放到领导岗位上去。我们常看到高校里有一些科研骨干人才,刚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显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就都担任领导干部去了,形成一种不好的风气,稍有成就回报的就是领导岗位。实际上,把在科研上有才华的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实际就宣告了其研究生命的结束。而目前对于广西来说,领军人才比领导干部更缺乏,更需要,两相比较,我们更应着力于培养领军人才,培育知名的学术权威。
第三,要切实发挥离退休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广西的高层次人才非常缺乏,但另一方面,却是一大批专家级的离退休人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这些高级离退休人才专业功底好、工作经验丰富、身体健康、能适应工作需要,很多当年都是该领域、该行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如今在家颐养天年,没有发挥作用的舞台。用好这些人才,让他们继续发光发热,这关系到制度设计的问题,必须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他们合法的身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让他们得到合理的报酬。
在谈到创新型人才问题时,郑院士说,我们的教育不要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没有想法,不敢打破权威。创新型人才应该是不完全崇拜权威和书本,有自己的想法,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周怀营:
做好引才、用才、育才,
推进人才强桂战略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周怀营认为,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是我国人才工作新的里程碑。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他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搭建“引才”平台,不断提高人才层次
要积极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新机制,以重点支柱产业和高等科研院所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为重点,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认真落实引进人才相关待遇,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给予安家补贴、科研启动费和专项资助,并妥善安排引进人才子女的就学、住房等问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去年成功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出任名誉校长;还成功引进国内某重点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团队,这个团队的引进填补了广西生物医学专业领域的空白。事实表明,高端人才的引进,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乃至广西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影响作用。
二、着力搭建“用才”舞台,不断激发人才活力
用好人才,是人才战略的核心问题。当前广西要紧紧围绕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求,探索人才培养使用的新机制,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以人才的优先发展引领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科学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综合考察品德、知识、能力要素的社会化的人才科学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坚持以用为本,加大公开竞争性选拔力度,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广西自1998年以来,已经面向全国进行了五次“公选”,日前,2010年广西第六次全国“公选”已开始,将提供377个领导干部职位,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公选,我相信这一举措必将有利于推动广西科学用人的良好发展趋势。
三、着力加大“育才”力度,不断提升人才素质
要把科教兴桂、人才强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一方面要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高等教育在人、财、物和政策上的扶持和帮助,为高素质人才培育提供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采用产学研合作、挂职交流等多种形式,实现人才培养和经济效益的互惠双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自2007年以来,成功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派驻科技骨干到梧州、北海、柳州、桂林等城市大型企业挂职,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管理、研发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收到良好效果。
广西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陈保善:
能否赢得竞争主动,关键在于
拥有什么样的人才
广西大学副校长、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保善认为,人类世界的发展,自有历史记录以来,还从来没有以像今天的速度在演变,像今天这样依靠科技的进步。许多百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科学幻想,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然而,过去两百年的工业革命轨迹,包括我国过去三十年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在今天也遇到了拐点,不能再以过度的资源消耗去支撑新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直面今天的发展瓶颈所能做的唯一选择。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要有相应本领的人。所以,我们国家今后发展得怎么样,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关键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人才。
陈保善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我国今后的人才工作描绘了蓝图,这对我们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进而发展为人才强国,指明了方向。
陈保善说,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这是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纲要提出的“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是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按照这个思路,国家将会在不同的层面作出制度安排,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大胆引进使用海外高水平拔尖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按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储备各个层面的人才队伍,保证到2020年时,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
陈保善认为,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具有流动的属性,尤其是顶级人才。对于这批高端人才,应该在全球范围去招聘,按市场规律办事,给出有竞争力的待遇,提供发挥才干的足够舞台。人才也有地域属性,所以也要重视培养本土人才。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统一行动,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奋斗,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抗击疫情的重大斗争中,全国政协机关和各级政协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广大政协委员在各条战线上坚守岗位、勇于担当,生动诠释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使命情怀,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在全国人民艰苦努力下,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实践再次深刻昭示,坚持党的领导,凝聚人民的力量,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但也应清醒看到,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实现预期目标任务,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如何抓紧抓实抓细,公共卫生短板如何补齐,脱贫攻坚如何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六稳”“六保”怎样落到实处,民生难题怎样进一步破解……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奋斗是有力的回答。通过两会这个民主政治舞台,彰显“中国式民主”的生机活力,更好地汇众智、聚群力,凝聚各方力量一起为改革想招、为发展出力,必将为“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注入源源不竭的推动力。
在抗疫斗争中,全国人民心手相牵,亿万颗心同频共振,汇聚起如钢似铁、坚不可摧的强大合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团结是我们踏平坎坷、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总结抗疫斗争的经验启示,通过多种方式展现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有利于不断筑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把抗疫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人民政协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政协委员要发挥自身所长,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扎实的工作作风担当尽责,向党和人民交出新的履职答卷。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聚焦人民群众的所忧所盼,扎实调研摸实情,深入群众听民声,勤学深悟求真知,在重大疫情防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方面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多做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工作,广大政协委员重任在肩,人民政协事业大有可为。
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伴着春天的气息,再一次牵动亿万人民群众的心。“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迈着奋斗的脚步,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齐聚北京,共商国是,逐梦前行。
学习两会精神要热爱学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通过参与主题教育原汁原味读原著,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深理解和领会科学理论是我们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强化理想信念,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找差距、查不足将自身问题摆进去,使信仰之基更加牢固、精神之钙更加充足。只有始终坚持做到有“好学之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以“赶考”的心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习两会精神要坚守初心。古人说:“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党员干部必须要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一旦有了“心中贼”,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只有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把锐利的武器,不断提高自我革命、增强自我净化的能力,才能守护初心。因为衡量党员干部有没有斗争精神、是不是敢于担当,就是要看面对大是大非敢不敢亮剑、面对矛盾敢不敢迎难而上、面对失误敢不敢承担责任。只有真正将责任担当落实到实处,才能激发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干劲和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
学习两会精神要为民服务。“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古人议政的这句话,今天依然值得借鉴。我们只有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始终积极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站在人民立场上思考问题,才能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才能做好群众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汇聚强大力量。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带头冲在前、干在先,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真抓实干的原动力,让主题教育“收官”绝不“收兵”。
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2
春之惊雷,是一种警醒的力量。回顾2019年,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复杂的局面,“成绩来之不易”。正是这来之不易的成绩时时刻刻警醒着我们“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唯有时时思危方能片刻居安,切不可喘口气、歇歇脚。
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保持对学习的好奇心,胸怀大我。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刚刚走出校园的我们,要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保持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义利观,把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心中。把自己打造成“高效蓄电池”,不断实现本领扩容、能力提升。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思索“有字书”与“无字书”辩证关系,做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
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解决陕北农村老大难的燃料问题,重视农田的基本建设,琢磨村民饮水难的问题……这源于他平时的观察和思考,也靠踏踏实实干出成绩,更离不开心底的为民情怀。为群众做实事是始终不渝的信念,是青春岁月的一缕阳光,照进心田。
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保持对人民的感恩之心,锤炼自我。党自诞生那天起,就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九大报告203次提到“人民”,足见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知之深、爱之切。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常怀感恩之心、站稳人民立场,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于心、外化于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坚守誓言、践行承诺,在实现全面小康道路上笃定前行、慎终如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从十五六岁刚来黄土地时的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梁家河时的坚定自信,七年艰苦的上山下乡生活见证着青年习近平意志的磨练和信念的树立。在那里,他和老百姓们一起艰苦奋斗,靠自己的苦干实干做出了一番成绩。这是一个历练和成长的过程,也是青春岁月的一股暖流,沁人心脾。
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保持对事业的进取心,建功有我。初入基层的选调生们,你是否有过迷茫和彷徨?远离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是否不适应?有过!但适应了,并且有所期待!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年轻干部肩负组织和人民重托,要摆正位子、俯下身子、走出院子、挑起担子。积极投身改革发展主战场、攻坚克难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我们要有大抱负、大气魄、大本事、大勇气,一步一个脚印将美好愿景变为美好实景,为全社会注入更多青春正能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梁家河”。《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还将伴我继续前行,相信坚持“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独上高楼”的寂寞,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定能在“灯火阑珊处”领悟到学习的乐趣、奋斗的知足、青春的永恒。
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春天这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饱含希望的季节,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齐聚“两会”,共同告别极不平凡的2019年,踏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20年。“两会”传递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让扬帆起航、梦圆中华的信心,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的共识,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豪情,在中华大地上升腾和奔涌。
学习两会精神就要不忘初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具体而复杂,秉持初心,拥有“务实”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去年十月底到方村锻炼之前,单位的前辈说“能切实把老百姓的事情解决好,以后遇到很多问题都不算事儿了”。经过基层事务的磨练,我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愈发深刻。务实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也许是奔波解答办事群众的咨询问题,也许是村集体清产核资时需要整理和盖章的几百页材料,也许是需要反复摸排和统计的人口调查表。但是能实实在在把基层的事情解决好,协助村委把村里的事务处理好,所有的努力付出都遵循着我为群众办事的初心,在这其中我也获得了弥足珍贵的成就感。
学习两会精神就要充实自我。习近平同志强调,“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作为年轻干部,要在基层生活中不断成长,学习就是充实自我的最好方法。对我自身而言,一方面,我需要多走街串巷,多走访群众,来深入了解方村的村情村貌,一方面,我要向村委成员及同事学习与群众打交道的语言和方法,懂得直接和迂回的平衡艺术。在组织培养上,我要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着重加强学习政策法规和公文写作方面,让自己在调解群众矛盾、解决群众困难时有更加清晰的依据和科学的宣传方式。知识和经验比翼,让自身成长的速度和建设美好乡村的步伐保持一致,成为更美好的人。
学习两会精神就要勇担使命。“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基层不仅锻炼的是我们的处事能力,更端正的是我们的思想认知。通过不断扎根基层,我逐渐端正了对选调生这一身份的认知。作为组织部门选调而进入工作机关的高校学生,我们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区别仅仅在于选拔方式不同,进入工作岗位后,我们只是基层干部队伍的普通一员,淡化“选调生”的起点概念,才能保持良好踏实的心态投入基层工作。同时,我们也应协助完善基层的党建工作,采用线上和线下多种形式开展党员学习交流,利用好党建云、学习强国等学习软件,切实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把思想的端正带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时常反省,时刻鞭策,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回首习近平同志在两会上点赞过的基层干部们,他们并没有太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有些人只是兢兢业业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这些努力可能微不足道,但把一点一点的光收拢起来,就能像蜂鸟追求太阳一样汇聚梦想的光芒。对我来说,选调就像是一场修行,磨炼心性,经受考验,增长才干,我会时刻铭记自己入职时的责任与初心,脚踏实地,热情肯干,做好身边的一点一滴,不断去寻找和实现自己的梦想之光。
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4
春到人间万物苏,神州万里换新颜。一段波澜壮阔、充满希望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近14亿同胞定会将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将美好的“民生图景”一笔一划勾勒成现实。在“两会”奏响的时代“最强音”下,前程千帆竞发,盛世万象更新的华丽画卷正在描绘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民生“小事”作出重要指示。从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到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问题,从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到深化教育改革,从“厕所革命”到垃圾分类,这些事情看似寻常,但每一件都源自初心、系着民心。
不管走到哪里,也无论什么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想着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总是惦念着父老乡亲的所思所盼,他曾深情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回顾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时间,一个鲜明特点是喜欢从“小事”问起,处处叩问民生,每每触动民心。正是因为小切口、小事情,才能问出群众获得感,才能了解群众真实生活。
民生无小事,点滴暖人心。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民生“小事”,却涉及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要下更大决心,把每一件“小事”当“大事”来办,花更大力气解决好一桩桩“小事”、一件件“难事”,“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人民的美好生活梦想必将不断照进现实。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关心解决好老百姓这些民生“小事”不仅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也折射出领导者的为政之德,彰显为政者的大智慧、大情怀。民生连着民心,必须常怀忧民爱民为民之心,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把他们的“小麻烦”,当成工作的“小目标”,放下“官架子”,多掏“心窝子”,我们才能搭建起党群、干群关系的一座座“桥梁、”一条条“纽带”,才能凝聚成一个个巨大磁场,给人以信心与向上的力量。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这个意义上,民生“小事”就是社会大事、发展大事。尤其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群众期待水涨船高的当下,需要每名党员干部涵养真挚的为民情怀,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不断书写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5
严把政治关,念好紧箍咒。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把政治素质考察摆在干部工作重中之重,大力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严格督查“六个是否”,即备选干部是否认真开展思想理论学习,是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否认真领会“两会”精神,是否强化“四个意识”,是否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做好“两个维护”,充分保障选任干部政治立场站得稳。对选任干部打好预防针、常念紧箍咒,运用反面典型加强警示教育,加大对违反纪律案件通报力度,营造正风肃纪的强大声势。
细研政绩关,确保实干事。紧扣干部选拔任用各环节,环环监督,把提名推荐、考察、公示、选举等各个环节都置于组织、干部、群众有效的监督之下。仔细研究干部的政绩观、政绩关,考严、考实干部的工作作风,监督检查用实在政绩说话,在常态工作中“看”政治能力、在实地调研中“访”政治素质、在任前体检中“测”政治忠诚、在实绩考核中“评”政治担当,树立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良好导向。严明政治规矩,持续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深化干部调整报批、备案制,将监督关口前移,形成选人用人好风气。
“两会”后,两个画面反复浮现于脑海,时刻记忆犹新。一是习近平主席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近3000民全国人大代表见证下面向全国人民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拥有第一部宪法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上手抚宪法进行宣誓;二是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84次提及“人民”,他高度评价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我们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我们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主席对人民充满信心,人民也无比信赖习近平主席。1969年初,习近平按实际年龄不满16岁,未达到下乡年龄,唯恐下一年被留在北京工作,他毅然决然离开北京,扎根于陕北黄土大地,在农村山地度过了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陕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一书通过访谈记录,生动地描述了习近平扎根基层的七年知青岁月。
治国理政绝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七年的知青岁月为习近平主席的治国理政思想奠定了基础,也更深刻理解“人民”这个基本点,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不动摇,倾听人民心声,把人民肯定与否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中央连续召开两次重要会议, 研究部署当前经济工作。2014年12月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了2015年经济工作。12月9-11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在科学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 认真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 提出了2015年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指明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为明年和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并做出战略部署。在新的一年里, 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这两次会议精神, 开启新年开门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2015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把转方式, 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狠抓改革攻坚, 突出创新驱动, 强化风险防控, 加强民生保障,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认为, 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关键是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 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思路,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
会议强调,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要精心谋划, 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依靠促改革调结构, 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从以上会议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可以明确看出, 在2015年经济工作中, 提质增效是中心, 改革创新, 转方式调结构是驱动力, 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对钢铁工业而言, 以上几个方面的任务都很艰巨, 又很迫切, 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倍努力, 抓住重点, 着力解决。
首先是提质增效。这是钢铁工业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6年来一直坚持不懈, 紧抓不放却仍不理想的一个棘手的重大课题。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经济运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我国钢产量自1996年突破亿吨大关近20年来, 一直是“全球第一产钢大国但不是产钢强国”, 其主要原因就是钢产量上得快, 但品种质量上不去, 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以, 多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一直坚持把“增品种, 提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抓住不放。为了实现“钢铁强国梦”, 中国钢铁人从上到下, 从科技工作者到普通员工都在坚持不懈地抓提质, 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要实现钢铁强国梦还需加倍努力, 迎头赶上。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问题也是这样,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钢材需求增幅下降, 市场疲软, 价格下滑, 效益逐年萎缩, 重点钢铁企业实现利润由过去最高年份的1400多亿元下降到近几年来的100多亿元, 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一直处于垫底的位置。所以, 大部分钢铁企业一直把“提高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作为保生存、求发展的生命线, 把“节支增收, 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始终摆到第一位。坚持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效益, 但仍难走出低谷, 利润率不足1%, 还有不少企业仍在盈亏平衡线上苦苦挣扎。所以提高钢铁工业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是钢铁战线的当务之急, 应采取有力措施, 认真解决。
其次是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驱动力。这不仅是明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任务, 也是推动钢铁工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忆往昔, 无论是产品质量低, 还是效益上不去都与改革创新力度不够、转型升级不到位息息相关。看今后, 要把产品质量提上去, 首先要把影响产品质量的传统观念和落后的管理制度实施变革, 坚持管理创新,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同时要搞好技术创新, 工艺升级, 调整产品结构, 搞好新产品研发, 提升高辅加值、高科技含量新产品, 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只有通过改革, 实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齐头并进, 才能带来钢铁企业的活力和驱动力, 做好各项工作。提高经济效益也是一样, 只有通过改革创新, 更新观念, 实现转方式, 调结构, 才能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以财务管理为例, 目前财务管理已被公认为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环节。但传统的财务管理只管记账核算, 甘当企业价值的计算工具, 不能创造价值, 所以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中所起的作用明显偏低。如果按照财政部提出的将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把单纯的记账会计通过改革创新扩展功能不仅记账核算, 而且参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决策, 充分发挥管理职能, 就能直接或间接的创造价值, 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心环节, 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就会大大扩展和提升。
最后也是最重要、最现实的问题是主动适应新常态。这是在两会文件中出现频率最高最引人注目的新名词, 也是目前需要我们着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要适应新常态首先要科学认识新常态。钢铁工业的新常态根据当前形势和行业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利因素:形势复杂多变, 困难加大, 又暂时难以改变。如需求减弱, 市场萎缩, 钢材价格大幅度下滑, 经济效益差;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贵, 成本升高;产能严重过剩, 环保门槛高筑, 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非主业开支大大增加。所以, 要求我们树立长期作战思想, 做好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是有利因素和机遇:首先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会给钢铁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带来新的政策红利, 如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给钢铁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带来许多新的红利和机遇;另外, 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几大新的精品基地的建成投产, 也给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以巨大支撑, 从而要求我们要更新观念、认清形势、抓住机迂。
面对这些新形势, 我们如何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 科学引领新常态, 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需要我们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 增量质更优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结合钢铁行业实际试举几例, 与大家共勉。
一是根据当前钢铁产品需求减弱, 市场疲软, 效益下滑的新常态, 主动坚持按需生产, 针对过去产量增幅过高的问题适当减产限产, 把钢产量控制在社会消费量的合理区间, 以缓解钢材供过于求、价格下滑、效益低迷的不利局面, 保持钢铁工业经济效益稳定提高。
目前, 造成钢铁工业经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是钢材价格太低, 已下降到价格改革20年来的最低点。而钢材价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供需不平衡, 钢材产量大大超过了社会消费量, 是供过于求所致。所以, 要改变现状提高钢铁工业经济效益就应从源头抓起, 作为钢铁行业就是要控产量适当减产限产, 主动坚持以销定产, 按需生产;坚持没有销售合同或者订单不生产。钢铁企业要严于自律, 从自身做起;有关部门要严格控制, 对严重违犯行规、盲目超产的行为要严格查处, 从严治理。
二是针对产能严重过剩的新常态主动采取两个方面的应对措施。一方面要搞好存量调整瘦身强体, 将不适应市场需要的落后产能尽快淘汰出局, 凡是已列入国家淘汰计划的, 一定要如期到位, 绝不能手软, 也不能以各种借口或受利益驱动拖延执行, 更不要存有“将来钢铁工业也许再发展, 这些产能还可能用上”的幻想。根据国务院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门协调小组考核结果2013年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共150万吨、其中淘汰落后炼铁产能618万吨, 炼钢落后产能884万吨, 完成了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增量扩张, 凡目前已经过剩的产品能力要坚持只减不增, 不要以任何借口再建新厂增加新的过剩产能, 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把关, 从投资、土地征用、工商、税务、环保、市场准入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严格把关。对于为实现产品升级换代而新建在建的精品产能, 也不能无序发展, 无限扩张, 要搞好等量产能置换, 严防建起先进产能仍保留落后产能带来产能总量继续膨胀的现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已关停但未彻底拆除落后设备企业的监管、制订工作方案, 明确责任直至落后设备彻底拆除。
三是面对环保门槛越来越高、成本快速上升的新常态主动采取节能减排的战略措施。长期以来, 钢铁工业按产业性质一直被认为是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但近几年来许多钢厂治理污染的实践证明, 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律, 只要经过努力, 加快治理, 排污量是可以大大降低的, 企业面貌也是可以大大改变的。比如, 宝钢、唐钢、沙钢等钢铁企业原来也被认为是当地最大的污染源, 现在却变成了蓝天白云、红花绿树、鸟语蝉鸣水清清旅游景点式的花园工厂。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就是因为他们主动采取了加大力度治理污染源的关键措施。一方面从节能减排入手, 降低资源消耗, 把焦比降低到最低, 目前, 无论是可比焦比还是综合焦比均达到或接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十分注重对“三废”综合回收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 回收废气余热发电, 不少钢厂已实现了负能炼钢, 不仅节约了能源、资源, 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变废为宝, 增加了企业收入, 一举两得。这些经验说明应对环保门槛高, 成本高、压力大的主要措施就是主动采取治理措施, 积极发展绿色钢铁, 既要提高效益, 又要蓝天绿地。
四是面对资金紧张,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主动参与金融体制改革, 拓宽资本市场, 向政策要红利, 向市场要潜力。近几年来钢铁工业效益低迷,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利润下降, 企业自有资金大大缩水;另一方面因其属于国家控制发展的行业, 信贷份额大大压缩, 借贷困难。同时因为在上市公司中钢铁板块利润率低, 股价平均低于净资产, 吸纳社会资本能力较差, 目前已基本失去了在股票市场的融资能力, 再加上多年借贷积累企业负债率过高, 财务费用逐年上升, 企业筹资能力大大下降。目前正置钢铁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发展多元化产业的关键时期, 资金需求大大增加。所以, 资金紧张是可想而知,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 积极对待。一方面要主动参与金融、财税体制改革, 抓住机遇, 充分利用金融体制改革, 放宽融资渠道等优惠政策, 充分利用积极争取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融资方式,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向市场要潜力。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在2000多名代表的审议下,修改了10多处,这是中国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民意推动改革的又一次见证。3月15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解读“两会”论坛上,专家从不同行业、不同视角解读了全国“两会”的改革精神。
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刘明康:互联网金融需分层监管
改革是这次“两会”的主旋律。就金融领域而言,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互联网金融。比如余额宝,如果以理财的形式做P2P(个人网贷)就应当受到监管,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就一定要考证、一定要有获取资质的过程。金融从业人员都要考证嘛,因此他就要按照客观规律办。如果不是做余额宝,只是支付宝,比如用来买笔记本,我感到满意就付款,做一些小额的P2P贷款,那就不需要监管、不需要有资本充足率、不需要有拨备或者拨备非常小。
现在余额宝不单起到银行的作用,还起到基金的作用,它是做基金、证券公司、投行的业务,这都要按照规矩做。我非常赞成互联网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上大数据、云计算一定会颠覆社会经济的很多方面(包括金融)。市场已经是碎片化、细分化了,但是传统的银行并没有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大客户一个做法、中型客户是一个做法、小微企业是一个做法、个人是一个做法、同业是一个做法,基本上“一刀切”,所以就使大家对传统金融不满意。互联网金融冲击了这个方面,所以只要风险分散得很广泛,那么当给每一个贷款户贷款时,如果我们掌握了大数据,就能把握他的基本情况,就可以给他贷款,比如两三万元。这是可以算的,因此不需要监管。不过这点要说清楚,它一定要小,小了就变成了正态分布,就不会有尾部很大的风险,就没问题。但是如果要放款50万元、60万元乃至更多,这个时候不是正态分布而是偏态分布,就要走银行的路了。
此时搞互联网金融的人就要保持清醒,今天你实际上做的是银行,就得请个婆婆来做监管。
结论就是:余额宝在继续运行的基础上要加强整改。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房地产税需等待立法
关于房地产税我的观察是没有试点的信息。人大发言人明确说今年要把房地产税立法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前推进,我们就必须等待,看这个立法怎样展开。在相对顺利的情况下,比如说最顺利的是一年就把过程走完了,后面就是如何按照通过的、审批生效的房地产税法实施的问题,但一般人认为一年不会把这个过程走完。
我们必须有一定的耐心来看立法工作怎么展开。按照一般程序,有个文本之后有一审,之后还有二审,三审也是很可能的,三审能否解决问题很难讲。比如预算法拖了这么多年,现在还在等待三审。
房地产税在消费住房保有环节从无到有开征了税种,现在已经在上海和重庆有了试点。有人说这两地试点不合法,其实不对。它是在国务院已经得到人大授权的情况下,以红头文件(法律体系最低级的形式)作为依据推出的改革试点,它并不违法,当然我们确实要承认它在法规形式上是最初级的、很粗糙的形式。
试点有没有必要?我认为有必要。可能您问的意思也带有必须重视先行先试,它在全局积累经验、凝聚共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特别是在房地产保有环节。在保有环节从无到有,在对消费住房开征税这个事情上牵动了利益、牵动了神经,争议非常激烈。不光是社会上争议激烈,体制内争议也非常激烈,而且在很高的决策层面我们也知道是有争议的。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很难想象能够达成一个共识来普遍推进改革。
两地试点给我们积累了柔性切入以后可以观察到的经验层面的信息,有利于大家按照案例讨论问题,从而为我们今后推进规范、讲究逻辑体系的房地产税立法提供有力的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外交上继续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
最近这些年一直在讨论中国外交政策是不是一直要韬光养晦?应该说讨论来讨论去最后的结论没有太大变化,继续韬光用晦,积极有所作为。就是加了俩字。过去一年,应该说我们在有所作为方面加大了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维护国家合法权益方面更加坚决。比如说在钓鱼岛问题上,不能随意改变现状,日本提“国有化”什么意思?我们坚决要反对。第二,外交要为国内改革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在这方面过去一年的外交也有突破性进展。比如和美国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应该说这使得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我们加强了和俄罗斯的关系,召开了周边工作会议,在加强和周边国家关系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第三,为国家和企业“走出去”做了很大的努力。从中央的角度来说,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中缅孟印经济带”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推动我们的企业“走出去”,特别是高铁。第四,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还有过去我们对美国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持怀疑态度,但是现在我们更加积极了,希望加入TPP谈判。第五,加大对外改革开放,推动了国内改革的力度。比如在上海成立自贸区,一方面推动国家对外开放,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推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和美国谈BIT(双边贸易协定),在很大程度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nlc202309051028
总体来说,过去一年中国的对外政策还是比较积极、比较有作为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负面清单概念落地
政府体制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深水区”是说所有重大问题都连在一起了,单独撇开解决一个问题很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体制改革必然触及政府改革问题。
三中全会说得非常清楚,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把基础性作用提高到决定性作用。这是对谁说的?很大一方面是对政府说的,因为政府管得太多、审批太多、中间环节太多。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怎么改革?特别是政府怎么进行职能转变,应该说是三中全会以后推进改革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这次在整个改革里特别突出的是,提出了负面清单的问题。清单,给政府权力拉个清单,政府对企业的行为要有负面清单,这些清单拉出来之后有很多方面的改革,必须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因为过去刚好是反的,政府的权力就是只要被允许的全都能干,结果吃喝拉撒全都管了。而对企业来说,基本上是让你干什么才能干什么,没有让你干的就不能干。现在倒过来了,应该说政府面临的改革任务特别艰巨。
我认为负面清单是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更准确的说,政府对企业方面要逐渐地拉出负面清单。这一点,上海自贸区已经在做。大家可以想一想,自贸区刚刚开始做,但普及全国肯定有个过程,等实验成功了可能会普及全国。这只是在经济领域里面,在其他领域里,负面清单是一个更加复杂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政府要从现在的审批单子里面一点一点往下减项,这可能是现有体制内需要做的最大的事情。负面清单主要是说改革试点的地方,从负面清单角度看,我国整个要进行管理理念的转变。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理性看待地方债风险
债务本身是风险么?资产负债表告诉我,债务对于任何一个机构来讲,它只是资金来源的某种性质。然后资金进入资产配置,如果说资产配置质量高,那么第一它有现金流,第二效率好、有利润,能还债务。
就地方政府来说,国家审计署2011年6月报告第二部分讲的是,地方政府债务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里面讲到我国地方债达到10.7万亿元。其中60%投到了学校、道路、桥梁等方面,说这是优良资产;在土地储备上投了10%多,也是优良资产;到有了问题时,说还有1万多亿元没有投进去,也是10%多。三方面加起来占82%。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资产面的情况。
债务有没有风险?咱们讨论金融、搞经济活动,所有人都应该明白,任何一个经济活动、金融活动都有风险,人生尚且有风险。我们所要讨论的是有什么风险、会在哪里发生、什么条件下发生,而不是简单地问有没有风险?同样讲地方政府债务,现在大家盯的是什么?刚出来的审计署报告。而我要反过来问,当我们在2010年谈到地方政府债务时,用的是2009~2013年这5年的数据,这5年下来,地方政府把那些债务还了没有?当时所提出的担忧,究竟担忧的是什么?不是说不防范风险,而是说在这个方面要记住,地方政府借的这些钱不是人间蒸发了,而是做了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如果这些民生工程不做,会是什么?道路、桥梁、医院、学校、环保、垃圾处理等,这些事该不该做?
德勤中国研发中心主任、高级顾问Ken Dewoskin:改革需要时间表
不管是三中全会、“两会”,包括自贸区建立这些方面都是积极良好的进展。说总体的人气,现在还是积极的,但问题是时间表不是很清楚。有的人会说我们现在在讨论的一些改革议题都是老生常谈,比如说政企分开,这是20年前就谈的改革议题。对于外企来讲,他们很想知道改革时间表。
两年之内完成利率市场化,这个时间表让我们很受鼓舞,我们知道了先后顺序是什么。当然具体措施我们也希望知道时间表,比如上海自贸区,现在如火如荼,深圳也跃跃欲试,但是现在涉及的是国内企业,也将很快轮到外国企业,因为国外企业也很关注自贸区的具体规则是什么。国内企业在上海自贸区建立方面会先行一步。我们想知道的是,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步骤。
今年“两会”非常有意思,因为在“两会”期间发生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吸引了跨国企业的目光,也许我还可以列个清单。一个是A股没有给予积极反馈,大家会问为什么会这样。一二月份出口数字也不是很好,告诉我们人民币贬值了,所以大家都在担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另外,余额宝和其他的5个机构获得了银行执照,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首先它摆脱了银行的垄断。民营银行发放了很多牌照,互联网零售商得到了牌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另外,在银行放松管制的过程中,人民银行说了不能发放虚拟信用卡,这是跨国公司担忧的。我们想问,为什么不让发行虚拟信用卡?为什么有些银行服务可以提供而发行虚拟信用卡却不行?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心得】推荐阅读:
学习《2012年全国“两会”精神》心得06-21
2024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2000字10-07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05-25
教师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的心得体会09-08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材料05-30
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05-25
学习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研讨班精神心得07-16
党员干部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思想汇报11-01
大学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思想汇报05-24
市委学习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发言稿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