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
顾名思义,“无害化”即指的是在食用菌生产的全过程中,无论栽培户是采取的积极预防的用药体制,还是在病虫害发生之后,消极的用药剂治疗,其生产的产品——食用菌的食用部分,对消费者都必须是绝对安全的、无害的。简言之,我们生产的食用菌产品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否则,将被严格禁止上市。
除此之外“无害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栽培户对病虫害防治时所使用的药剂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对食用菌生产本身所带来的副作用——即所用药剂不能妨碍和伤害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一
下面我和大家将逐一探讨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方面的新课题、新技术。在此,我首先要求大家在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上要适度转变观念,更新思路。何谓转变观念,就是在食用菌生产的全过程中,对于病虫的防治,必须始终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至于“更新思路”则是指依据各类食用菌对营养要素,环境条件、管控措施的最佳要求,来组织各类食用菌的生产,并把其视为食用菌病虫防治的关键一环,唯如此,方能提高食用菌本身对病虫的抵抗能力,同时要积极努力创造一切最有利于食用菌生长的各种条件,尽最大可能营造不适于各类病虫害发生、传播的环境。这也是我今天主讲的《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不外乎农业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而要做到在病虫防治时的“无害化”则多采用生物防治法。当然,若有必要二法亦可综合运用。那么,什么是农业防治法呢?简单来说,就是在食用菌生产的全过程中,一旦发现病虫害侵袭,就用传统化学农药喷治,它的缺点是:很多传统农药品种的毒性等级高。一般是巨毒,如呋喃丹、亦或高毒如水胺硫磷,或者中等毒,如敌敌畏等,以上传统农药不仅不适于绿色食品——食用菌的生产,有的品种还会对食用菌的子实体产生明显的药害,如敌敌畏。
而生物防治法则不同,它在选用防治药剂时,大多选用低毒或微毒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而生物农药要么是用某类微生物发酵培养后的代谢物经科学加工后,配制而成的低毒生物制剂,如农用青霉素、链霉素。要么是直接提取特定生物体的有效成份,制成低毒或微毒的生物农药,如菊脂类农药(氯氰菊脂)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虫双)等等。而更为奇妙的生物防治法中普遍运用的以虫治虫,20
如利用赤眼峰防治棉蛉虫,利用七星螵虫防治蚜虫等等,还有在微生物界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克制有害微生物的生物发酵灭菌法,即巴氏灭菌法。这些不同的生物防治途径和方法,在向我们昭示:今后对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完全可以对食用菌的生产及其产品做到“无害化”。
二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从广义上说,处决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栽培者能否最充分、有效的发挥自己栽培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培育出壮实、抗逆能力强的菌袋即菌丝体。第二是栽培者对已发生了病虫害的食用菌的防治用药是否在病虫害的始发期和用药适期。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不难发现,越是生长强旺的菌袋它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就小,反之就大。同时对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在对症治疗的前提下,也是越早用药效果越好。
从以上得知,如果我们要把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提高到“无害化”的境界,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莫过于培养出“强旺、壮实、抗逆能力强”的菌袋,如此便可使病虫害发生的几率降为最低,直至为零,一旦食用菌生产的全过程,能直接避免病虫害的侵袭,则“无害化”境界可期也。这便是我强调的在防治食用菌病虫害方面须“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的原因所在。
换句话说《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不再强调治标——见病虫而给药,而是着重治本——“强身健体”——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来增强食用菌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或抗逆能力。
具体说来,要想培育出强旺壮实、抗逆能力强的菌袋,除了优化各类食用菌培养基配方、配料外,就是广泛采用生物发酵新技术来最大限度的对食用菌培养料,进行巴氏法灭菌、灭虫。而该法远比用化学农药灭菌、灭虫来得安全而实惠,进而达到“无害化”标准。特别是添加了“酵素宝”生物菌种后,通过生物发酵技术,不仅可以快速升温,迅速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增殖,抑制各种杂菌再生,杀死危害食用菌的病原,虫卵、软化培养料、加速菌丝的定植和生长。还可以把 富余的且有时是有害的氮素营养,通过有益微生物菌群转化为菌体蛋白暂时贮存起来,供以后食用菌在生长全过程中按需取用。当然,添加了常德市永春堂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酵素宝”生物菌种之后,再进行生物发酵的益处,还远远不只这些,若要知详情,容后再作介绍。
三
由于是从新的角度来审视和讲解《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则传统的用药防治食用菌病虫害的方法和原则,只好略去,同时要求我们将重点放在“无害化”上。有人会问:究竟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既防治住了病虫害,又达到了“无害化”的标准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生物发酵新技术。
在此,需要明确强调的是:生物发酵新技术不应仅仅视作食用菌培养料的一种预处理技术,而更应把它看作是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中最具推广价值的能大幅、有效降低培养料病虫害基数和用药次数的实用技术。
既然生物发酵新技术能有效提升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无害化”水平,在结合我市目前菌业界的实际问题,我们不妨详细探讨一下生物发酵新技术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机理、应用领域、具体用法。
四
1、生物发酵技术的由来和作用机理:生物发酵技术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名词,具体到食用菌生产上来讲,就是“巴氏灭菌法”,这是一位国外的生物学家,早在20世纪前,就发明了的,并以其姓氏冠之,它的原理是利用嗜热微生物,在有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55℃-65℃)来杀灭绝大部分不耐热的有害微生物。因此,它的纯灭菌作用,相对而言,有其局限性,故后来的科学家又相继发展了常压灭菌法(在排尽冷气的情况下,100℃高温,恒定保持8小时以上)、高压灭菌法(在排尽冷气后,于1.5kg/cm2压力下保持1.5-2小时)等。
虽然“巴氏灭菌法”在消毒菌方面有其局限性,但由于其操作的简易性、抑菌的广谱性和长效性,深得有远见人士的青睐,后来一位日本生物学家又丰富和发展了“巴氏灭菌法”,并详细研究了能产生高温的有关的几株放线菌,并且成功进行了分离和纯比培养,其研究成果在很多国家的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我市的“常德市永春堂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酵素宝》生物发酵用菌种,就是在日本专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再研发而成的。
2、生物发酵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农业和制药行业及食用菌产业上,在食用菌产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双孢蘑菇、草菇、平菇、金针菇等几个常规栽培的品种上。同时生物发酵技术在应用时有一定的温度条件,即在自然温度低于18℃时,发酵产热慢、时间长,如果添加了“酵素宝”菌种后,则会显著提高发酵、产热的速度,大大缩短培养料发酵的时间,其最大好处除了不用农药就能杀灭大部分病原、虫卵外,还能改善培养料的某些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例如:某些栽培原料(棉子壳)由于在加工前其水分含量高,在加工过程中致使其棉仁或
棉仁粉大量落入其中,造成局部氮素营养过多以致碳氮比例失调,如不经生物发酵处理,将多余的氮素营养经“酵素宝”菌种中有益微生物转化为菌体蛋白贮存起来,就有可能出现——(高氮物质遇水逐渐氨化并产生游离氨)毒害菌丝,甚至影响出菇的严重情况。有鉴于去年棉籽壳质量不如往年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发生了许多栽培户用去年的棉籽壳,栽培食用菌出现的,新接菌种光萌发而不吃料定植(鼎城区部分平菇生料栽培户),以及熟料菌袋长满菌丝后不出菇(西湖区近50户金针菇栽培户)的非常情况,建议大家在生产平菇和金针菇(木耳除外)时广泛使用“酵素宝”菌种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后,再按常规进行食用菌的生产。借此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损失。
3、具体用法略(因“酵素宝”菌种袋附有详细而具体的用法)。
五
综上所述,通过正确而全面的使用生物发酵新技术,不仅能实现少用药或不用药就能“无害化”地防治住食用菌生产中的病虫害,而且还能解决菌丝不吃料(平菇生料栽培时)或不出菇(因碳氮比例失调引起的)等食用菌栽培上的重大技术难题,同时还能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是真正值得大力推广的食用菌无害化病虫防治新技术。
1.合理安排生产, 实施不同菌类的轮作栽培。粮菌、菜菌轮作的地区, 要年年换地, 以降低栽培场所病害的残留量, 减轻危害。
2.选用优良菌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抗性强的品种, 选用种性纯正、菌丝生长健壮, 不带菌毒, 无杂菌、害虫污染的菌种接种。
3.制备优质培养料, 选用新鲜、无腐烂霉变、干燥的原料作培养料。段木伐下后先保留部分枝叶, 并尽量保护树皮, 断面及其它伤口应涂上石灰水, 以减少细菌污染。栽培料堆制前要曝晒2~3天, 杀死料中部分有害微生物和害虫。
4.搞好环境卫生。堆制、栽培场地要远离仓库、饲料间、鸡舍等病虫传播源, 栽培场所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外, 还要用10%浓度的石灰水喷洒四壁及地面, 进料前要对菇房内墙壁、床架、地面等用0.5%敌敌畏和800倍多菌灵彻底消毒, 以杀死病虫。
5.严格培养料及覆土灭菌。熟料栽培时, 常压灭菌时须8小时以上, 高压灭菌须2小时以上, 并保证快上压和受热均匀;生料栽培时, 培养料须加入0.3%的多菌灵和2%石灰, 充分发酵灭菌, 覆土材料也需经过日晒, 并加入多菌灵、福尔马林等灭菌。
6.加强栽培管理。采用先进的栽培设施, 进行科学的管理, 尽量满足食用菌对温度、湿度、营养、空气、光线等的要求。在有效栽培期内, 力争早发、足发菌丝, 勤勘察栽培床或段木, 发现病菇或杂菌及时处理, 保证早出菇、出壮菇, 提高菇体生长优势。
7.采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菇房、菇棚等设施的门窗、通风口均应安装防虫网, 室内可用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害虫。采菇后及时对菇房、菇床等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除药物消毒外, 有条件的可用70℃温开水浸洗, 以杀死有害真菌及线虫、螨类等害虫。
8.适当使用化学药剂。在病虫害严重的栽培场所及老产区, 可适当选用高效、低毒并对食用菌生长无不良影响的农药进行防治。
(1) 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拌料、拌覆土及喷洒表面, 培养料中加入2%的石灰, 均能消灭多种细菌和有害真菌。
(2) 用65%代森锰锌1000倍液或3%~4%的石灰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喷洒菇床或段木, 可杀死多种细菌、杂菌。
(3) 用2.5%鱼藤精乳油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进行室内喷雾, 可防治壳子虫、菇蝇、跳虫等虫害。
(4) 用90%敌百虫原药拌炒熟的豆饼分若干堆于室内, 可杀死蜗牛、蛞蝓等害虫。
【关键词】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中的生理性病变,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严重时甚至绝收。病虫害就是一个常见的不良影响。
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发育,造成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微生物及害虫。病害有二类,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虫害一般有昆虫、线虫、螨类及软体动物。 下面对这两类病虫害加以分析,并提出防治方法。
1.侵染性病害与防治
1.1真菌性病害
1.1.1蘑菇湿泡病。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最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暴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发生症状,首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使子实体发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梗偏大,蘑菇后期变成褐色、软、湿,并流出橙褐色的清液,伴有恶臭味。发生原因主要是高温和通气不良。防治方法: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注意菇房清洁和覆土材料消毒,覆土材料消毒可用甲醛密闭薰蒸36h;二要选好栽培季节,第1潮菇出菇期温度避开25℃以上高温;三要及时处理病斑,防扩散,并做好治虫防病,以防昆虫携带传播;四是药剂防治,可用1∶800多菌灵或托布津喷洒。
1.1.2轮枝霉病(褐斑病、干泡病)。主要发生于蘑菇,感染后产生褐斑,早期子实体发育不良,颜色灰白,幼菇感染成洋葱菇;中期有唇裂现象,质地较干,不流水滴,无难闻气味。防治方法:采取有效防虫治病,病菇周围用2%甲醛、500倍多菌灵或1 000倍百菌清喷洒。
1.1.3鱼籽菌。粒状,园球状,乳白色,也叫尿素病。感染该病后培养料发酸发黑,菌丝疏而稀少,若早期感染,菌丝难于定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料含水量过高和发酵不良。防治方法:搞好培养料的发酵工作,加强菇房管理,做好通风透气,发现感染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1.2细菌性病害
1.2.1蘑菇细菌性斑点病。常在春菇后期,逢高温、高湿,特别是菌盖有水膜时极易发生,使菌盖产生褐斑,但不危害菌肉。防治方法:保持恒温,减少变温,喷水后加强通风,菌盖上不能有水珠残留,发病时用1%漂白粉液喷雾。
1.2.2金针菇细菌性斑点病。菌盖上的病斑不规则,外圈颜色较深,呈深褐色,条件适宜时很多病斑连成一片,使菌柄、菌盖变黑褐色,质软,有黏液,最后整朵腐烂。防治方法:控制出菇温度不大于15℃,发生时可用1%的漂白粉液喷雾。
2.生理性病害与防治
2.1菌丝生长阶段
2.1.1菌丝徒长。当培养料中含氮量偏高,菌丝大量进行营养生长,不扭结出菇的现象。主要预防方法是配好培养料,加强通风换气,产生菌皮时用器具挑去菌皮。
2.1.2菌丝萎缩。主要原因一是料害,料中氮量偏高,产生氨中毒;二是水害,喷水过多,造成缺氧;三是温度过高烧菌。
2.2子实体阶段。子实体阶段发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地雷菇、空心菇、硬开伞、死菇等,预防方法主要是加强管理。
3.食用菌害虫及防治
3.1闽菇迟眼蕈蚊。闽菇迟眼蕈蚊又名尖眼菌蚊、菇蚊、菌蛆、菇蝇,主要发生于双孢蘑菇、凤尾菇、平菇、黑木耳、毛木耳、银耳、金针菇、香菇、茶树菇等。主要危害是幼虫取食菌丝体,造成菌丝萎缩,菇蕾枯萎,幼虫可从子实体基部钻蛀,造成窟窿,并伴有难闻腥臭味,成虫不直接危害子实体。
防治方法:①搞好卫生,减少虫源,门窗安装60目纱门、纱窗;②灯光诱杀,可在菇房装1盏黑光灯或白炽灯,在灯下放1盆水,滴上几滴农药,白天开灯诱杀,晚上关灯;③药剂防治:可用25%澳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喷洒,在一批食用菌采收后施用,采前7d禁用。
3.2嗜菇瘿蚊。嗜菇瘿蚊又名瘿蝇、小红蛆、菇蝇。所有食用菌都可受其为害,主要是取食菌丝,钻蛀子实体,引起烂菇,严重时颗粒无收。
防治方法:同菌蚊;也可对培养料停止喷水,使幼虫停止生殖和缺水死亡。
3.3蚤蝇。蚤蝇又名厩蝇、粪蝇、菇蛆、菇蝇。主要为害双孢蘑菇、风尾菇、平菇、银耳、木耳、杯蕈等。
防治方法:同菌蚊;接种后关好门窗,以防成虫飞入菇房内繁殖为害。
3.4食菌大果蝇。主要发生于蘑菇、平菇、银耳、木耳等,幼虫取食菌丝体和子实体,当为害木耳类时可造成流耳。
防治方法:同菌蚊;也可在菇房悬挂敌敌畏药液布条,击到果蝇;还可用酒∶糖∶醋∶水按1∶2∶3∶4的比例配制,并加几滴敌敌畏进行诱杀。
3.5星狄夜蛾。主要是幼虫取食菌丝和子实体,并排出大量粪便,影响菌丝生长扭结,污染菇体,降低品质。
防治方法:安装纱门纱窗,可用20%速灭杀丁或菊酯类5000~8000倍液喷杀。
3.6跳虫。主要取食菌丝,有时也钻蛀子实体,降低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可用0.1%的鱼藤精或1∶150~200除虫菊喷洒。
3.7螨类。螨类主要有菌虱、红蜘蛛,能为害所有食用菌。主要咬断菌丝,咬食小菇蕾,也可直接为害子实体,并能使人全身奇痒难忍,产生过敏反应。
防治方法:①菇房彻底消毒,杜绝虫源;②停止出菇管理,用敌敌畏密闭熏蒸菇房;③可用1500倍菊乐合酯喷杀。
3.8线虫。主要咬食菌丝体,为其他病虫害的入侵创造条件,诱发各种病虫害交叉感染。
防治方法:①可用蒸汽、培养料堆温、热水浸泡来杀灭线虫;②使用清洁水源,可在水中加入适量明矾净化水质;③药剂可用1∶500倍马拉松乳液喷杀。
参考文献:
[1]李晓明,郭新荣,杨祥.食用菌生理病害及防治[J].西北农业学报,2004(3):182-186.
[2]胡开辉,陈体强,黄志龙.食用菌细菌性病害[J].福建农业科技,2000(3):15-18.
[3]柴全喜.食用菌常见生理性病害的防治[J].西北园艺(蔬菜),2005(11):30-31.
[4]李祥.食用菌生理病害及防治方法[J].西北农业学报,2010(3):132-184.
[5]陈志强,葛丽红.如何防治食用菌病虫害[J].福建农业科技,2011(3):15-18.
一、稻瘟病的防治:稻瘟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在防治上主要的抓好叶稻瘟和穗稻瘟的防治。
1、叶稻瘟的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0%洁苗乳油15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50%硫磺唑200-250毫升/亩,连防二次,隔5-7天一次。
2、穗稻瘟的防治: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时期是破口期,药剂选用:(1)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亩用30克;(2)40%富士一号乳油亩用150毫升;(3)
21、2%加收热必亩用100克。三种药剂任选一种,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连防三次,隔5-7天一次。
二、白叶枯、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立即施药防治,药剂选用:(1)25%川化018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2)农用链霉素亩用2包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三、纹枯病的防治:防治最佳时期为孕穗期。药剂选用:(1)亩用井冈霉素2包,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2)75%稻曲纹枯灵可湿性粉剂亩用4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30%洁苗乳油2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四、稻曲病的防治:稻曲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防治时期应抓住孕穗期或抽穗期,药剂选用:(1)亩用井冈霉素2包加15%粉锈宁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2)30%洁苗乳油25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70%纳斯津可湿性粉剂亩用4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五、稻飞虱的防治:稻飞虱主要栖息在稻丛基部,吸取植株汁液,使水稻植株变黄,影响产量,防治药剂选用: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亩用30克:(2)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20%蚜螨灵乳油亩用10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4)赛嗪酮或10%吡虫啉30克/亩兑水45公斤喷雾。
六、稻螟虫的防治:稻螟虫为害水稻后造成枯心或白穗,防治药剂选用:(1)98%巴丹原粉亩用30克拌细土25公斤撒施;(2)50%螟怕可湿性粉剂亩用8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3)25%喹硫磷乳油15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摘要: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防治枣树病虫害,不仅可以提高枣产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枣的品质和经济价值。本文介绍了的枣树的病虫害种类,并建立了一套无公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枣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枣树以其抗逆性强、栽培容易、结果早、经济寿命长、枣果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等独特优势,在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枣产业已成为许多贫困县市的支柱产业。随着人们对枣树经济价值的逐步认可和枣树大面积的种植,枣树病虫害也出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病虫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是造成枣树产量低、质量差的重要原因。对枣树主要病虫害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发生与危害的目的。
1枣树主要病虫害种类
1.1主要病害
1.1.1枣疯病
枣疯病主要侵害枣树和酸枣树。一般在开花后出现明显症状。主要表现:
(1)葫芦枣。花变成叶,花器退化,花柄延长,萼片、花瓣、雄蕊均变成小叶,雌蕊转化为小枝。
(2)芽不正常萌发。病株1 a生发育枝的主芽和多年生发育枝上的隐芽,均萌发成发育枝,其上的芽又大部分萌发成小枝,如此逐级生枝。病枝纤细,节间缩短,呈丛状,叶片小而萎黄。
(3)叶片病变。先是叶肉变黄、叶脉仍绿,以后整个叶片黄化,叶的边缘向上反卷,暗淡无光,叶片变硬变脆,有的叶尖边缘焦枯,严重时病叶脱落。花后长出的叶片比较狭小,具明脉,翠绿色,易焦枯。有时在叶背面主脉上再长出一个小的明脉叶片,形状呈鼠耳状。
(4)果实病变。病花一般不能结果,病株上的健壮枝条仍可结果,果实大小不一,果面着色不匀,凸凹不平,凸起处呈红色,凹处是绿色,果肉组织松软,不堪食用。
(5)根部病变。感染病疯树主根由于不定芽的大量萌发,往往长出一丛丛的短疯根,同一条根上可出现多丛疯根。后期病根皮层腐烂,严重者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1)加强枣园管理重点是水、肥管理,对土质条件差的要进行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磷钾肥;穴施土壤免深耕处理剂200g/667m2,穴施“保得”土壤生物菌接种剂250g~300g/667m2;疏松土壤、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树体抗病能力。
(2)对发病轻的枣树,用四环素族药物治疗,每年施药2次。施药时间是早春树液流动前,在病株主干50cm~80cm处,沿干周钻孔3排或者环割,深达木质部,后塞入浸有250倍液法丛灵液400ml~500ml的药棉,用塑料布包扎严。同时修除病枝。
1.1.2枣锈病
该病危害叶片,初期叶片背面散生或聚生淡绿色小点,逐渐变为淡灰褐色,以后病斑凸起呈黄褐色。病斑发生在叶脉两侧、叶尖和叶片基部,叶脉两侧病斑多连成片状,当其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黄粉,叶片逐渐失去光泽,布满黄褐色角斑,最后干枯、落叶。病害严重者全树叶片脱落,致使枣果皱缩、含糖量下降,不能正常成熟,失去食用价值。此病发生轻重与7月~8月份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有关。当7月~8月份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气温在30℃以上时,发病率可达80%以上。根据观察,7月份总降水量达250mm、日平均气温达30℃时,病害发生早而重,降水量少于130mm时,发病晚而轻。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枣园不宜密植,应合理修剪使之通风透光;雨季及时排水,防止园内过于潮湿,以增强树势。
(2)清除初侵染源,晚秋和冬季清除落叶,集中烧毁。
(3)发病严重的枣园,可在7月上中旬喷洒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必要时还可以选用三唑酮、等高效杀菌剂。
1.1.3枣浆烂果病
主要是由轮纹菌和干腐菌侵染造成的。病原菌通过伤口和气孔侵入,枣裂果可增加病菌侵入机会。
1.1.4枣缩果病(干腰、味苦)
该病是我国枣区危害枣果的重要病害,是由多种真菌侵染造成的。
防治方法:
(1)如果上年感病指数比较高,首先要清理枣园内的落叶、落果,并集中进行处理,以切断传播源。
(2)加强枣园肥、水管理,提高树体抗性。若是大龄树,在枣树萌芽前刮除并烧毁老树皮,并对全树喷1次石硫合剂。
(3)用真菌1号8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6500倍液在6月底首次喷药杀灭病原菌,7月底到8月初,每隔10d喷药1次。
1.1.5枣炭疽病
该病使枣果受害重,多发生在枣果成熟期至采收后,常造成大量落果。
1.1.6枣铁皮病
即黑腐病、轮纹病,主要危害枣果。8月中旬始见,多从果肩开始,出现不规则斑块状,直至整个果实变为黄褐色,果皮很快变为红褐色至暗红色,失去光泽,外观呈铁锈色,因此称为铁皮病。
1.2主要虫害
1.2.1枣镰翅小卷蛾
该虫又名枣粘虫,幼虫取食叶片,钻蛀枣果。老熟幼虫体长12mm,初孵化时头部黑褐色,胴部黄白色,后渐变成黄绿色,前胸背板和臀板褐色,疏生黄色短毛。枣粘虫在吕梁市每年发生3代,第一代幼虫历期23d。这一代幼虫非常活跃,稍有惊动便乱奔乱跳并吐丝下垂,先取食新嫩叶,稍后即吐丝缀合数片叶子成饺子状,藏在里面取食,每条幼虫一生可取8片~10片叶子;第二代幼虫历期38d,除吃叶子外还侵入枣花危害,咬断花柄蛀食花蕾;第三代幼虫历期53d,主要危害果实,蛀入枣果后绕核取食并把粪便排出果外,被害果实不久发红脱落。第一代老熟幼虫在卷叶内作茧并于5月下旬化蛹,第二代化蛹与第一代方式和场所相同,第三带老熟幼虫从果内钻出后转移到枣树主干、主枝粗皮裂缝作茧化蛹越冬。
1.2.2桃小食心虫
该虫是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老熟幼虫体长12mm~16mm,前胸气门前区着生刚毛2根,腹足趾钩单序全环,无臀足。在吕梁市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枣树下30cm深土壤越冬。翌年6月下旬开始出土,7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也是蛀果始期,8月中旬为蛀果盛期,9月结束。幼虫蛀入果实后绕枣核周围取食,并将枣核周围吃空,同时将虫粪排在果内不向外泄,所以人称“蛆枣”或“豆沙馅”。它与枣粘虫的区别是,枣粘虫蛀入果内取食后,将粪便排出果外,果内不留粪便,而该虫取食后则把粪便排在果内的核周围,并不向外排泄。
1.2.3枣步曲
该虫又称枣尺蠖,以幼虫危害枣芽、枣叶,严重影响座果结实,能造成减产和绝产。老熟幼虫体长40mm,初龄为黑色,逐渐变成青灰色。胴部有6个白色环纹,老熟时胴部灰绿色,具黑色和褐色细纵条纹,每节两侧有2个对称的黑点。越冬蛹4月上旬开始羽化,卵成块产于枣树主干、主枝粗皮裂缝内,幼虫4月下旬开始孵化,5月上旬至中旬为盛期,5月底老熟幼虫开始入土,6月下旬入土幼虫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秋季翻园捡拾蛹消灭。
(2)薄膜毒绳法。早春成虫即将羽化时,在树干中下部刮去老粗皮,绑宽20cm扇形薄膜,用2.50%溴氰菊脂1∶1000倍液浸草绳,晾干后捆绑薄膜中部,将薄膜上方向下反卷成嗽叭形,以阻止和杀死上树雌蛾和幼虫。
(3)在幼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以木杆击枝,使幼虫落地进行人工捕杀。
(4)幼虫发生期,根据虫口密度,确定药剂防治时期。虫口密度大时,可用菊脂类、灭幼脲等药剂防治。
1.2.4枣绮夜蛾
该虫以幼虫取食花、叶、果,造成严重落花、落果,使红枣大幅度减产。老熟幼虫体长10mm~15mm,头宽1.10mm~1.30mm,初虫体淡黄色,逐渐变为黄绿色至紫红色。背部有3条明显的粉红纵线,各节生长短不等的刚毛。此虫在吕梁市每年发生2代,第一代幼虫5月下旬出现,6月中旬为盛期;第二代幼虫7月中旬出现下旬为盛期。成虫趋光性强,以吸食枣花蜜和水来补充营养,卵散产于枣吊、叶片、叶柄、花梗的交叉点上,幼虫孵化率90%,每头幼虫每生可食掉65个花蕾或幼果。以蛹在树干粗皮裂缝或树洞里越冬。
1.2.5食芽象甲
该虫又叫枣飞象,成虫取食树芽、叶,造成二次发芽,严重危害后能造成红枣绝产。成虫全体被灰色短鳞片,小盾片呈三角形,鞘翅长方形,后端稍尖,翅上有纵小点刻线。此虫在吕梁市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地下5cm~10cm深土层内做土室越冬。5月中旬为成虫羽化期和危害盛期,早晚因气温低成虫不活跃,多隐藏于枣股或枝条“丫”叉背面不易发现,当振动树枝时成虫受惊后假死落地,落地静止后又开始爬行飞翔。白天气温逐渐升高后,成虫起飞上树危害嫩芽,并交尾产卵。6月上旬为幼虫入土盛期。
1.2.6 枣瘿蚊
不同品种的枣树受危害差异大,小枣类萌动早的品种危害轻,如金丝小枣在不同树龄、不同栽培条件下单株危害较轻,通常一株树上只有几片叶子受害。各种大枣危害都比较重。不同品种危害症状也不相同。一些品种枣柄与叶同时受影响变软而早期落叶,另一些落叶较迟。树龄1a~2a生树受害较轻,3a~6a生矮的枣头危害率100%。移植栽培小树受害重,半数以上枣股受害率100%,伤枝、断枝枣头受害率100%。枣园内部比边界发生早,以后渐趋相同。如5月初园内部株发生率100%,外围株发生率60%,5-28-月中旬以后株发生率均达到100%。
防治方法:
(1)4月中下旬结合果园中耕除草,把枣瘿蚊蛹翻入深层阻止成虫羽化出土。5月下旬果园浇水可杀死大量第二代幼虫和蛹。
(2)在树干基部堆土。选择6月上旬幼虫出土化蛹盛期,在距离树干1m范围内,培起10 cm~15cm厚的土堆,拍打结实,防止羽化成虫出土。
(3)8月下旬以前在枣树下覆盖薄膜,阻止老熟幼虫入土做茧或化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以前,在枣树下覆盖薄膜,阻止越冬蛹羽化出土。这种做法,可以大大减少虫源基数。
1.2.7 其他虫害
枣树的其他虫害还有龟蜡蚧、草地螟、核桃尺蠖、大球蚧、黄刺蛾,这些虫害也可以导致树体衰弱,大量落果,使枣品质下降,造成减产。
2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
2.1栽培管理措施
2.1.1加强土、肥、水综合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1)施足基肥一般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株施5kg~10kg。
(2)施好追肥于5月底至7月上旬进行萌芽前、花期和幼果期追肥,萌芽前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花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并配以适量的磷肥;幼果期施肥以含氮、磷、钾三元素 的复合肥为主,不可偏施氮肥。
(3)叶面喷肥在生长季节结合打药喷施叶肥,简单易行,节省用工,且用肥少、见效快。叶面喷肥常用的种类和浓度有:尿素0.30%~0.50%、硫酸铵0.20%~0.30%、磷酸铵0.50% ~1%、硫酸锌0.30%、硫酸亚铁0.30%、硼砂0.50%~0.70%、过磷酸钙浸出液2%、磷酸二氢钾0.30%。
(4)灌好“三水”催芽水在枣树发芽前浇灌,有利于枣头枣吊的生长及花芽分化;助花水在初花期采取土壤浇水或盛花期树冠喷水,有利于花粉萌发受精,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发 育;促果水在7月上旬,这时正值枣树幼果迅速生长阶段,结合追肥进行浇灌,可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促进果实膨大。
2.1.2整形修剪整形修剪能增强树势,同时去除病虫枝。
2.2综合防治
2.2.1 枣树秋季落叶后,结合施肥将树下枯枝、落叶集中起来与粪肥混合,翻入树盘1 m附近20cm深的土壤中,这样能有效降低病虫害越冬数量,又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2.2.2 封冻前翻树盘,捡拾越冬害虫蛹和茧。深挖树盘土壤,可以冻死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能够有效减少越冬害虫。
2.2.3 3月底刮树干老皮,刮下的树皮收集起来集中烧毁;剪除树上病虫危害的枯干枝,集中焚烧。蚧壳虫发生严重的树,可用刷子刷掉枝干上的越冬虫块;尺蠖、红蜘蛛、食芽象甲发生较重的果园,可于3月底之前在树干光滑处绑扎20cm~25cm宽的光滑塑料条,并使上边沿下翻,中间涂一圈黄油,可以有效地阻止和杀灭上树害虫;枣树萌芽前喷波美5°石硫合剂,或者5%的机油乳油,可以有效杀灭树上的越冬锈壁虱、蚧壳虫及多种有害菌体。
2.2.4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枣树萌芽后喷洒2.5%溴氰菊酯1500倍液等药剂,7d~10d后再喷1次,可有效杀灭枣瘿蚊、枣象甲、盲蝽象、枣尺蠖、枣粘虫等。以后每隔15d,再喷洒1次。
2.2.5 6月上中旬在花期和幼果期,如果金龟子和红蜘蛛发生较重,喷洒螨死净等农药;枣树缩果病发生的6月中旬,向树冠喷洒三氮唑900倍液~1200倍液进行防治,8d~10d喷1次,连续使用3次~4次。每次喷药时可加入适量单打冠军,兼治传播病毒的昆虫。
2.2.6 6月下旬至7月下旬喷福金600倍液~800倍液、碱式硫酸铜500倍液~800倍液,或喷施退菌特、波尔多液、疫霜锰锌、粉绣宁、甲基托布津、复方多菌灵等杀菌剂,15d喷1次,连喷6次,可以有效地防治枣锈病、叶斑病、炭疽病和枣浆烂果病等常见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樊新萍,乔永胜,田建保.枣疯病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5(6):14-17.[2]王娅丽,王立英,秦彬彬,等.枣疯病脱除方法及病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62-13664,13690.[3]温秀军,孙朝晖,田国忠,等.抗枣疯病枣树品系选育及抗病机理初探[J].应用研究,2006,20(5):12-18.[4] 师光禄,常宝山.枣园害虫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5] 师光禄,张铁强,刘素琪,苗振旺,李登科,路苹,于同泉,王有年.间种牧草枣林刈草对树上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J].生态学报, 2007,(01)
[6] 李志清,郭利民,陈汉杰,谢守江,张兆欣,申艳普.豫北地区枣树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J].中国果树, 2006,(03)
[7] 毕守东,刘丽,高彩球,邹运鼎,曹传旺,丁程成,李昌根,孟庆雷.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模糊聚类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 2005,(10)
[8] 杨彦玲, 陈万芳, 郭广杰, 金广峰, 陈淑华, 信桂芳, 赵保才.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枣树害虫测报及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森林病虫, 2002,(S1)
春夏棚及中小拱棚栽的西瓜、春萝卜、黄瓜、瓠瓜、西葫、日本小南瓜、甜瓜、四季豆、油麦菜、甘蓝、晚春莴苣、苋菜等,1月份为播种适期。为了确保瓜菜幼苗健壮生长,要做好以下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猝倒病:蔬菜的整个幼苗期均可发生。苗期幼苗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渍状,后逐渐缢缩成细线状,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伏死亡。湿度越高,危害越重。病原菌主要为鞭毛菌亚门的瓜果腐霉菌。此外还有刺霉属、疫霉属等病菌也可引发此病。防治方法主要有:加强苗床管理,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块儿做苗床;播前一次浇足底水,出苗前尽量不浇底水;育苗棚室及时放风、降湿;进行床土消毒,2、立枯病:主要危害刚出土幼苗和大苗。初期茎部产生长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逐渐凹陷扩大绕茎一周。根部受害,皮层腐烂,随后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部常有淡褐色蛛丝状霉物。
猝倒病和立枯病的防治方法有一下几种:①每平方米可用1.0-1.5克绿亨一号和4克绿亨2号,与细土20千克充分掺匀后取1/3撒在畦面,余下2/3播种后做盖土;②用新绿亨10号30%甲霜·恶霉灵水剂稀释2500-3000倍喷洒或淋施;③用绿亨3%甲霜·噁霉灵12-18毫升/平方米,300-500倍液喷雾或淋湿;④用绿亨噁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4克/平方米,兑水3-5千克喷淋或拌细土0.5-1千克均匀撒拌于苗床。
3、沤根:沤根是育苗期间常见病害。症状为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幼根逐渐呈锈褐色直至腐烂,地上部逐渐萎蔫死亡。防治方法主要有:畦面要平,严禁大水漫灌;避免苗床地温过低或湿度过大,床温控制在16℃左右,一般不低于12℃;发生轻微沤根后要及时松土,提高地温,待新根长出后再转入正常管理。
4、早疫病:常发于瓜类、番茄、茄子的秧苗期和定植于大中棚后昼夜温差大、连续多阴雨天气、关棚保温时间过长、不及时作适当通气管理的棚。农业防治上要注意控制棚内温、湿度管理,施浇水在晴天进行,及时通风,防止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化学防治可选用绿亨80%代森锰锌250-350倍液、绿亨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500-2500倍液、绿亨72%霜脲·锰锌500-1000倍液、绿亨优绩-2.1%丁子·香芹酚600倍液、绿亨86.2%氧化亚铜1500倍液喷雾。交替轮换使用上述药剂,可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5、灰霉病:在湿度大、光照不足、秧苗生长弱的时候容易发病。注意坚持适时的通风换气炼苗,调节棚内湿度。化学药剂可选择绿亨5号(30%嘧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绿亨优绩-2.1%丁子·香芹酚600倍液,每7-10天施药一次,连施2-3次。
6、炭疽病:幼苗染病后在子叶的边缘出现半圆形黄褐色的病斑,潮湿时长出黑色小粒点。可选用绿亨2号700-800倍液或绿亨50%春雷·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药一次,连喷2-3次。
1 食用菌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
1.1 种类
食用菌病害按其是否传染可分为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前者主要是由于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通气状况、酸碱度等)不适宜引起,一旦发生,便涉及整个栽培场所。后者是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某种病原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的病害。据初步统计,造成直接侵害的病原菌有真菌、细菌、病毒等100多个种类;在虫害方面有15个目的昆虫能直接侵害食用菌的菌丝体和子实体,种类达46种以上[1]。
1.2 发生特点
一是栽培基质携带多种病虫源。目前食用菌常用的栽培基质(如稻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禽畜粪便等)均为农牧业副产品,大都携带有细菌孢子、菌体、螨虫和蚊蝇虫卵,此即食用菌病虫害产生的主要源头。二是栽培基质的丰富营养易滋生病虫害。栽培料通过长时间高温灭菌后营养成分可以被充分分解,不仅能为食用菌菌丝提供营养,同时也可使竞争性杂菌快速繁殖。如木霉、根霉、链孢霉孢子落入富含麸皮、玉米粉并经过灭菌熟化后的棉籽壳基质内能快速繁殖,而同时竞争性杂菌生长速度快于食用菌菌丝,接种面被杂菌侵染后食用菌菌种则会失去营养源而无法生长,导致接种失败,菌袋报废[2]。三是出菇环境适于病原菌或害虫繁殖。食用菌生长的适宜温度各有不同,但均在15~35℃,培养基含水量在50%以上,出菇场所空气湿度在75%以上。这种环境不仅适宜食用菌生长,也适合病原菌或害虫繁殖,为食用菌病虫害发生与发展提供了条件[3]。四是虫害引发病害导致交叉感染。菇蚊、菇蝇本身就携带有大量病菌,当其接触到培养料或菇体时就会传播病菌,病菌在基质和菇体上滋生蔓延,使菇体腐烂发臭,最终污染整个菇房和环境。
2 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培养基质的处理
食用菌培养基质在选取时尽可能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干燥后贮藏在荫凉通风的环境以确保品质。同时根据栽种的不同品种选择合理配方,确保食用菌菌丝良好生长形成优势,增强对杂菌污染的抵抗能力[4]。在拌料后应及时装袋、灭菌以免长时间放置导致杂菌滋生,消耗料袋内的营养。灭菌可采用常压100℃维持10~12 h或者高压121℃维持2.5~3.0 h 2种不同方法。为避免灭菌不彻底,可延长灭菌时间,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2.2 严格控制环境条件
一是菇房清理和消毒。菇房在使用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消毒的方法很多,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老菇房由于连续使用,病虫、杂菌多,每次使用前,要特别注意严格消毒,否则会被杂菌污染或使害虫滋生,给生产带来损失。(1)硫磺熏蒸。一般是先将菇房密封好。然后点燃硫磺熏蒸,约使用硫磺15 g/m3,此法最简单。(2)甲醛、高锰酸钾熏蒸。同样将菇房密封好,使用甲醛10 m L/m3加高锰酸钾4 g/m3。甲醛杀菌力强,杀虫效果较差,但刺激性很强,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要注意防护。(3)漂白粉喷雾。用漂白粉1 kg对水30 kg喷雾。此法较为简单,不需要密封菇房,同时杀菌力和渗透性较强,消毒效果较好,但溶液要随配随用,否则会降低杀菌效果。漂白粉有腐蚀作用,操作人员要注意防护。(4)波尔多液喷雾。使用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即硫酸铜1%加石灰3%,用水配制而成,用量0.225 kg/m2。二是保持环境洁净。降低空气中的杂菌指数是减少杂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保持环境的清洁干燥。此外,为了防止病虫害发生应加强对菇房的管理。通过对菇房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的调节,创造有利于食用菌生长,不利于杂菌和虫害繁殖生长的环境,防止病虫害发生。同时在菇房里安装黑光灯或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等方法诱杀害虫。
2.3 生产环节的管理
一是接种环节管理。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应注重接种环节管理工作。接种过程必须严格保证无菌,菌包的灭菌、环境的消毒、操作的规范都需要按照相应要求和程序进行。只有层层把关,严格控制,才能生产出纯度高、活力强的菌丝体。二是栽培环节的管理。栽培过程中需要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定时检查菇房内温度、湿度、杂菌滋生情况等,夏天天热时加强通风,冬天天冷时注意保温,发现杂菌滋生时尽快处理,采菇后及时清洁,以确保食用菌有良好的生长条件。
参考文献
[1]朱富春.对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几点建议[J].中国食用菌,2008,27(1):51,62.
[2]胡清秀,宋金娣,管道平.食用菌病虫害危害分析与防治关键控制点[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401-406.
[3]高淑敏.青藏高原夏秋季食用菌产业区域生产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22-5723.
关键词:甘蓝;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154-1
1病害防治
1.1甘蓝霜霉病
病原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萌芽侵染春菜。发病后在病斑上产生孢子束进行再侵染。病原也能在采种株体上越冬。叶片病斑先为淡绿色,后发展为褐色、紫褐色,呈不规则形。潮湿时叶片背面出现白色霉状物。药剂防治:用种子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拌种;发病初期立即喷60%氟吗锰锌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或10%腈霜唑2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安可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老叶背面也要喷到。
1.2甘蓝根腐病(黑胫病)
病原以菌丝体在种子、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20℃左右时产生分生孢子,主要靠雨水和昆虫传播,带病种子,直接侵害幼茎。一般湿润多雨或雨后高温,病害易于流行。干旱条件下,病害受抑制或不发生。防治方法:苗床换用无病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g/m2加半干的细土,施入苗床内,留1/3药土蓋在种子上;喷洒40%辛硫磷1000-2000倍液,防治种蝇等地下害虫为害,减少伤口,防止病菌从伤口侵染;发病初期喷施85%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80%代森锌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600倍液,隔5-6d喷一次,连喷3-4次,要结合喷地面以提高防效。
1.3甘蓝软腐病
病原在田间病株上或未腐烂的病残体以及病虫体内越冬。通过雨水、带菌肥料、昆虫等传播,从伤口侵入。病原从春到秋在田间辗转为害。软腐病,多在包心期为害。发病部位变为褐色软腐,下陷,有白色细菌脓,粘滑有臭味,病株萎蔫使叶球外露。药剂防治:用2.5%适乐时包衣种子,用药50ml对水70120ml包10kg种子;发病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700-750倍液,隔10d喷一次,连续2-3次。
1.4甘蓝病毒病
冬季栽植十字花科蔬菜,病毒则在植株体内越冬,春天由蚜虫传播。甘蓝定植后发病,叶片皱缩,质硬而脆,植株矮化。药剂防治:出苗后,喷2000 3000倍液的70%禾丰锌,隔7d喷一次,先喷2 3次对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2 3片真叶开始至7叶喷药,隔5-7d喷一次,连喷2-3次,可用0.5%植病灵1000倍液、2%宁南霉素300倍液、20%盐酸吗啉胍500倍液;喷防治蚜虫药剂减少病毒传播。
2虫害防治
2.1蚜虫
用10%吡虫啉2000 3000倍液喷雾或用70%吡虫啉2-3g/亩,最多使用2次;用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最多使用5次: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最多使用3次;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40ml/亩,最多使用2次。
2.2菜青虫
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三唑磷乳油700倍液、也可用生物农药BT乳剂喷雾防治,每亩用100亿活芽孢/mlBT乳剂200g加水500-1000倍,生物农药作用缓慢,应提早喷施。
2.3小菜蛾
利用小菜蛾成虫的趋光性,在菜田设置灯诱杀;用每克含100亿活孢子的苏云金杆菌制剂500-1000倍液进行喷洒。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90%敌百虫8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倍液;3%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盐酸水分散粒剂6.67-8.33g/亩;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5-20g/亩,对水30L喷洒。
2.4甘蓝夜蛾
在成虫发生期,设黑光灯或糖醋盆诱杀。黑光灯每亩放一盏灯,应高出作物35-60cm。灯下10-15cm放一盆水,水中滴上煤油防落水成虫逃脱。配糖醋毒液:用红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再加少许敌百虫调匀,置于离地面1m的盆中,每亩一盆,夜间诱杀。药剂防治应在2龄前进行,3龄后多钻入心叶。可喷洒2.5%多杀霉素33-67g/亩,对水喷雾,4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5-30ml/亩等药剂。
2.5地蛆
专业论文
林业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
林业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
摘要: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则是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果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一些高效 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从而安全、合理、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因此,防治果树病害是果农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植物检疫
Abstract: IPM fruit pest policy is: “prevention first,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The integrated pest control principle is based on agriculture and physical control, biological control as the co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ccurrence of pests and diseases of fruit trees, the scientific use of some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toxicity, low residu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thereby safety, reasonable, economical, effective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Therefo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ruit diseases is a major problem faced by farmers.Key words: fruit tre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integrated control;plant quarantine
中图分类号:F316.2
一、病虫害的种类多及影响
据我国有关记载显示,为害苹果树的病害有100 多类,害虫700 余种,包括为害较重的病害20余类,害虫30多种。这些病害中为害最为严重的是腐烂病,基本上覆盖了每个产区,较轻的影响是果产量减少,而更为严重的后果则是损毁树木,甚至整个果园都枯竭。在一些天气影响下,特别是高温多雨区以及降雨量多的年份,就常常会出现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等腐烂性病害,对果树生产以及收成产生恶劣影响;梨树的病害约80余类,害虫700 余种,为害较重的病害10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多种,害虫20多种。这些病害中常常出现以及为害较为严重的是梨黑星病,导致大规模烂果的产生;葡萄病害30余类,害虫300 多种,其中为害较重的病害有白腐病、霜霉病以及黑痘病;桃树病害50余类,害虫400 多种。其中经常出现的病害有细菌性穿孔病及褐腐病;柑橘病害300 余类,害虫800 多种,其中为害较严重的是柑橘溃疡病。在一些经营比较成熟的果园,害虫为害严重种群有食心虫与卷叶虫两大类。而其中,食心虫对于桃与梨的产量影响较为严重,直接影响果实大小,出现大规模虫果,对果子的损害率已达到80%。一些虫害的出现与当时的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如刺吸类害虫蚜虫、介壳虫和螨类于一定气候下就会产生较重的为害。管对于一些管理不细致的果园,经常出现天牛类蛀干害虫。影响果树的各种病害与各类病虫之间常常存在着互为因果的联系。例如:苹果树腐烂病出现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冻害,这时由于虫害形成的伤口成为病菌侵入的媒介。有的立地环境不正常或栽培技术不过关的产区,往往由于一些微量元素缺少或不足造成一定的生理病害。刺吸式口器害虫叶蝉、飞虱及蚜虫等经常是传播毒素的关键渠道。
二、防治果树病虫害需要解决的问题
1.侧重防治, 未关注树体本身抗性的提高
其实出现一些病害,不仅仅是因为出现了害虫以及病原菌,还与果树本身的生长环境和树体的抵抗能力等有重要关系的。我国很多果农选择果树品时, 过多关注果树带来的产量大小, 却忽视或者未考虑到树种本身具有的抗病抗虫特性等因素。经营果园时, 未能充分考虑果树所依赖的生长环境, 未能考虑是否会导致有利于病虫生长以及天敌的生长。
2.使用药剂的过程中 , 未能妥善处理药剂对果园以及果品的污染
一些产地的工作人员仅看重药剂的使用效果以及近期利益,不考科学的随意加大药剂用量和用药频率, 结果,虽然看到眼前的防效结果却也间接提高病虫的抗药性及耐药性, 更深层次的影响是,使用药剂杀伤病害的同时损坏了生物链, 造成果园的生态失衡;而对于果园环境本身以及果品的质量(如味道降低, 色泽恶化),都受到破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性影响。
三、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手段
笔者总结以下防治果树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便有效防治病害。
1.重视苗木与接穗调运的检疫工作
植物检疫大量果树苗木调运频繁,往往会造成某种病害、虫害从疫区散播到其他正常产区或新建果园区。因为其他正常产区不能合理控制虫害,一般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看出,苗木与接穗调运的检疫工作一定要重视,防止苹果绵蚜、苹小吉丁虫、苹果蠹蛾、美国白蛾、柑橘实蝇等虫害散播传染,以及防止锈果病、花叶病等病害传播到新建果园。
2.栽培措施防治
(1)培育健壮苗木
培育健壮苗木首先要确保繁殖材料不携带病虫,繁殖材料是果树病虫害大范围传播的主要来源,因此,确保繁殖材料的无病虫害是新建果园首先应做到的栽培防治措施。培育健壮苗木,增强苗木的自身抵抗力。
(2)清洁果园
果园的清洁工作很重要,能够消除或减少果园内外的病原菌和虫源,例如一些食心虫类钻蛀果实而出现僵果、落果,卷叶蛾类在被害叶中过冬,蚜虫、梨木虱等在树干裂缝内过冬,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病等病菌基本都产生在枝干的病斑或枯死枝,苹果斑点落叶病等基本都于带病落叶中过冬。所以,定时进行清洁工作,尽早去除病叶、病果与病枝,刮掉老翘皮,且进行深入焚毁处理等,都可以有效控制与降低果园内外的为害度,成为进行综合防治病虫害的基础。
(3)加强管理果园
在施肥时,深翻树盘内表土,令一些病害或病菌暴露于地表后,喷施药剂于其上或者利用环境条件影响其生存活力。科学施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灌,及时清除杂草,科学保花保果,及时采收,正确贮藏等措施,均能达到增强树势,增强树体的抗病虫能力的效果。除此之外,那些果品较大、品质好、价格高的果树,处理时采取果实套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袋,避害效果非常明显。
3.物理机械防治
在防治病害害虫上,结合物理机械原理可达到理想防治效果。通过黑光灯、性诱剂及糖醋液,能诱杀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卷叶蛾等一些害虫。秋季将草帘绑于枝干上,能引诱害虫钻入草帘过冬,而冬季解下销毁,能有效杀虫。蚜虫等对黄色有依附性,通过安装黄板可达到杀虫效果。
4.生物防治
保持果园生态系统平衡,保护天敌,利用天敌对害虫进行防治,应在果园间作种植苜蓿、油菜或藿香蓟等,为捕花蝽、食螨等天敌设置栖息场所与食料。为减少天敌的破坏,必须选用针对性强的药剂喷雾。在鳞翅目害虫产卵期,利用赤眼蜂,能有效防治桃小食心虫。利用释放、助迁捕食性天敌,像食螨瓢虫,可能合理控制柑橘红蜘蛛。防治苹果霉心病、轮纹病等病害可使用多抗霉素。
5.化学防治
(1)确定准确的用药时机。
准确用药时段应确定在病虫活动的薄弱时期与对药剂的敏感时段,以及天敌的活动期。像梨大食心虫过冬幼虫出蛰到转芽期一般较密集,这时树无叶片遮挡,易于着药,此时对天敌杀伤力小,由此可见药剂防治重要阶段是转芽初期。防治具群集性特点的害虫时,可安排在初孵幼虫群集为害时开始。防治介壳虫类时,可安排在若虫期尚未分泌介壳时开始。果树休眠阶段,蚜、蚧、螨等害虫比较严重的果园,采用石硫合剂、机油乳剂等药剂,能减少害虫数量,而且石硫合剂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达到杀伤病菌的作用。
(2)选择适宜的施药时间、施药方法和施药部位。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危害习性,选择合适的时间施药、方法、部位,这样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消灭害虫,并保护天敌。如桃小食心虫,主要在树冠下土层中越冬,因此应加强地面防治工作,而对于蚜虫、,粉虱、木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可采用内吸性药剂涂抹树干,然后包扎,这样可以有利地保护天敌。对于天牛等蛀干害虫,可以直接在树洞里塞药棉球熏杀,用泥封口。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3)应用选择性农药。
选择性农药是指对害虫高毒而对天敌无毒或毒性小的农药,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和灭幼脲类杀虫剂等,这些农药对鳞翅目幼虫有较好的防效,对天敌毒性较低。尼索朗、卡死克、克螨特等选择性杀螨剂对天敌昆虫较安全。
(4)交替使用农药。
在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注意交替使用各种类型农药,这样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并避免产生抗药性。
四、结束语
总之,因为一些药剂使用不合理,在杀死一些害虫的同时,在另一方面会使一些病虫出现抗药性,从而造成某类次要病害晋升成为主要病害。所以,贮藏期存在的病害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推荐阅读: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02-12
食用菌生料栽培技术02-25
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讲义10-01
有机食用菌05-25
04食用菌讲稿06-17
食用菌行业现状07-08
食用菌产业规划09-14
食用菌学教案09-24
食用菌教学反思12-17
食用菌市场分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