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村级漏报调查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染病村级漏报调查(共6篇)

传染病村级漏报调查 篇1

一.组织领导

A.疫情报告管理班子.管理制度1.有; 2.无

B.专职疫情报告人员1.有; 2.无

C.疾病登记完整1.有; 2.无

D.疫情网络直报日报记录1.有; 2.无 E.疫情自查记录(每月一次,并网络上报)1.有; 2.无 F.疫情计算机专用.网络畅通1.是; 2.否

二.疫情网络直报.监测疾病流调工作

抽查病例数:传染病病例数:死亡病例数: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情况

A.漏报病例数例报告率(%)

B.填卡完整数张 完整率(%)

C.填卡及时数张 填卡及时率(%)

D.报卡及时数张 报卡及时率(%)

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名):

检查单位(盖章):

检查人员(签名):

传染病村级漏报调查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居民漏报调查:

在居民中进行的各种法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调查,可以反映出就诊及未就诊两部分患者中的漏报情况。

1.1.1调查对象:有当地正式户口的城市和城郊流动人口。

1.1.2调查人数:龙凤区总人数206925,计划调查住户1000户,约3300人,按5‰的比例。

1.1.3调查时间:2010年9月25日——9月30日,调查该龙凤区2010年全年发生的各种法定传染病。

1.2调查内容及方法

根据卫生部《全国法定传染病医院报告管理检查方案》和《龙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进行调查:检查“调查范围”内居民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8月底法定传染病就诊漏报情况,于报告到大疫情网的传染病报告卡片核对,凡无传染病报告卡片的传染病病例均为漏报病例。

漏报率:指被调查人群,在某一时期内法定传染病漏报病例数占调查中查出的总病例数(漏报病例数+已报告病例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1.3调查人员

调查人员为疾控中心全体人员。调查前均集中培训一天,以掌握统一的调查方法和标准。

1.4调查方式:

由调查员对居民进行家庭访视,通过询问,了解被当地医院诊断为法定传染病者,如有患过法定传染病而未去医院就诊者,则可按“法定传染病临床诊断参考依据”规定的指标,详细询问后做出回顾性诊断。然后在中国疾病预告控制信息系统中核对卡片或登记簿,凡无记录者,均为某传染病漏报病例。

1.5调查范围

选点方法:随机抽取两个街道作为调查单位,作挨户或隔户调查。三永街道(流动人口较多):澳龙社区、东岗社区:龙凤街道(城镇居民):龙华社区、街元社区、建安社区、动力社区。

2结果

传染病漏报情况共调查1056户居民,总人数3271人,共查出乙类和丙类法定传染病5种,病例数为24例,其中报告17例,漏报7例,总漏报率为29.16%。在漏报病例构成中,以水痘和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占比例较高。

3讨论

坚持开展传染病的漏报检查是减少传染病漏报,提高传染病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造成漏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1、手足口病、水痘发病率较高,居民患病后不及时就诊自行在药店中买药服用,从而造成了不能及时就诊和报告而造成了漏报。2、细菌性痢疾在每年的5——10月份发病较高,由于症状明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就诊率较高。在今后应多加强对于这传染病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就诊率,加强对这两种疾病的报告,就能减少法定传染病的漏报率。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疾控中心应对漏报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找出漏报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和减少漏报,不断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水平。

摘要:目的通过对辖区居民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进行调查,找出传染病漏报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和减少漏报,不断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水平。方法检查“调查范围”内居民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8月底法定传染病就诊漏报情况,于报告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卡片核对,凡无传染病报告卡片的传染病病例均为漏报病例。结果本次调查漏报病例构成中,以水痘和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占比例较高。结论传染病漏报调查是疾病监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常规疫情报告数字的重要补充和修正。在今后应多加强对于这传染病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就诊率加强对这传染病性疾病的报告,就能减少传染病的漏报率。

传染病村级漏报调查 篇3

全面了解我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统一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督导的标准和要求,逐步形成常态化的规范管理机制,根据省卫生厅《1996-1997年广东省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转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通知》(紫卫[2012]77号)、《紫金县2013年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实施方案(修订)》(紫卫[2013]152号)、和市、县卫计局的部署,结合本院实际,特修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了解法定传染病病人就诊后未报告的数量、病种和其他信息,掌握各相关科室中传染病的漏报、迟报、重报情况,利用法定传染病漏报率校正报告发病率,推算估计发病率。

二、调查对象 全院各相关科室。

三、调查时间

每月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调查数量与方法

1、门诊调查

门诊日志登记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内容至少包括就诊

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 项基本内容);随机抽查内、儿、急诊、呼吸、肠道、肝炎、性病门诊上月份的门诊日志100例(不够病例数全查),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注意抽查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共10例,不够全查。对于乙肝、肺结核、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仅抽查初诊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判定为漏报,并进行登记。

2、住院部漏报调查

出入院登记传染病病例信息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10 项基本内容),随机抽查内科(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儿科、感染科出入院登记簿上月住院病人信息100例(不够病例数全查),或随机抽查上述各科室的总计100例病历(注意抽查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共10例,不够全查。对于乙肝、肺结核、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仅抽查初诊病例),查出传染病病人后进行登记,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判定为漏报。

3、检验科(包括门诊及住院部)漏报调查

查阅检验部门的登记簿或电子登记系统的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项目应当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是否有异常结果的反馈机制以及是否及时反馈的情况。随机抽查上月化验室部分传染病的确诊阳性结

果,病种包括伤寒、疟疾、乙脑、流脑、痢疾、淋病、梅毒等法定传染病,抽查100份(不足100份全查),并进行登记。将查出的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判定为漏报。

4、影像科漏报调查

影像部门的登记簿或电子登记系统的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应当包括开单科室或医生、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是否有异常结果的反馈机制以及是否及时反馈的情况。随机抽查上月放射科登记簿病人信息100例(不够病例数全查),并进行登记。将查出的影像诊断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视为漏报。

漏报传染病病例数

漏报率(%)= ×100%

查出传染病病例数

五、调查项目

1、漏报率: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传染病查询,凡无该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为漏报病例。

2、及时率:根据传染病病报告卡和登记簿,查明传染病从诊断时间到报告卡生成的时间间隔,凡时间间隔超过传染病报告制度规定的时间为迟报。

3、填卡完整性和准确性

检查各镇填写的报告卡是否按规定项目全面、完整填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或出生日期、联系电话、疾病名称、职业、现住地址、病例分类、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疾病名称、填卡名称、报告单位、报告人、十四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带“*”部份为必填项目),缺任何一项,则认为不完整;字迹清楚,无逻辑错误为准确。

4、传染病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随机抽查医院2名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及相关技术方案、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和慢性传染病科学规范报告等)的知晓情况。

5、医院培训、管理情况调查:

查阅科内培训记录,包括对临床医生、新进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及最新传染病诊断标准等技术培训,以及对培训效果的考核情况(查阅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时间、签到表、照片等)。

附表1:紫金县人民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调查登记表。

传染病村级漏报调查 篇4

为了加强我镇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订本制度。

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防保组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日常督导检查工作。

2、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要填写出入院登记,当发 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 卡”。

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 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组。

4、疫情管理人员每 1 日到门诊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将传染病登记 在传染病登记本上。

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小组。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 现漏报者必须上报医院,根据规定给予处罚。

6、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7、院领导小组每季组织有关人员对院内和辖区内卫生室进行传染病 漏报情况检查,配合市疾控中心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 报。

职业病报告漏报调查结果及分析 篇5

[摘要] 目的了解四川省职业病危害现状,掌握职业病报告漏报情况,控制报告数据质量。方法

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随机抽取1-2家,其他网络直报单位全部进行调查,对被调查单位的网络开通情况和职业病网络直报漏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医疗机构的网络开通率很低,各种报告卡的漏报情况差别较大,急性职业中毒/农药中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漏报率较高,地区的漏报情况差异也较大。结论

职业病漏报现象严重,本文对漏报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减少漏报的控制对策。

全国职业病报告制度从1982年恢复以来,历经数次修订逐渐完善规范,并于2006-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了网上直报系统,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健康危害因素信息监测系统”平台进行网络直报[1]。由各类责任报告单位实行一次性网络直报,简化了报告程序。尽管如此,目前职业报告工作中仍然存在漏报现象,影响了收集数据的质量。为了解四川省职业病危害现状,掌握职业病报告漏报情况,控制报告数据质量,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职业病网络报告漏报调查,并对漏报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四川省全省负责网络直报工作的所有单位。

1.2 调查内容

职业病报告网络开通情况;2009年急性职业中毒/农药中毒,尘肺病/慢性中毒,健康监护,作业场所监测的网络报告情况。1.3 调查选点及调查方式

1.3.1 选点方法

医疗机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抽取1~2家;职业病诊断机构:全部职业病诊断机构;其他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取得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1.3.2 调查方式

检查调查机构的档案、诊疗日志或受理登记记录,将查出的病例与相应的报告卡核对,无报告卡或未登记者属漏报情况。调查时随机抽取1个工业城市和1个欠发达城市进行了职业病报告网络开通情况调查。

1.4 有关名词解释

网络开通:指的是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成功申请到账户和分配相应的角色,并承担相应的职能和工作。

网络开通率: 实际开通账户的单位数量/根据职能应该开通账户的单位数量×100%。2 结果

2.1 四川省职业病漏报总体情况

2010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各级疾控中心、医疗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业病报告工作及上报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抽查(表1)。急性职业中毒/农药中毒共检查243例,有146例未进行网络报告,漏报率为60.1%。尘肺病/慢性中毒共有299例,未通过网报系统上报27例,漏报率为9.03%。职业健康监护共体检了235家单位,未上报168家,漏报率为71.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61家企业,其中2家企业未进行网络报告,漏报率为3.3%(表1)。

2.2成都、内江、资阳三市健康监护和作业场所检测漏检情况

根据四川省信用网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信息查询到以上三市的企业总数以及采矿、制造企业数,从网报系统中获得上报了健康监护和作业场所检测的企业数,采矿、制造企业均存在职业危害,应全部进行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因此,健康监护漏检率=进行了职业健康监护的企业数/采矿、制造企业数×100%。表2 显示三市的采矿、制造企业数6927家,进行了健康监护企业数193家,漏检率为97.21%,进行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企业有187家,漏检率为97.30%(表2)。

B市职业病报告漏报情况为:急性职业中毒/农药中毒漏报率100%,尘肺病/慢性中毒漏报率0%,健康监护漏报率100%,作业场所检测漏报率100%。3 讨论

影响职业病网络报告数据质量主要体现在漏报,迟报,缺项,误报等,本文仅从漏报的角度来分析影响职业病网络报告数据质量的原因。

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报告网络中,大多数医疗机构及县(区)疾控中心还没有开展职业病报告工作。医疗机构的网络开通率很低。网络直报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明确其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职责,把职业病报告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提高法定报告意识[3,4]。而疾控作为业务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工作,向卫生行政部门反馈信息,直至动用卫生行政处罚的权利来保障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各种报告卡的漏报情况差别较大,尘肺病和慢性职业中毒和有害作业场所监测报告卡的漏报较低,漏报率分别为9.03%和3.3%,而急性职业中毒/农药中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的报告情况尽管在不断改善,但是漏报率还是较高。

从抽查的2个市的情况来看,地区的漏报情况差异也较大,工业发达城市的网络开通率和漏报情况均好于欠发达城市,可能地区经济因素也是影响网络直报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各基层单位的报告人员流动较大,对他们的培训和复训不够,影响了上报质量和数据的连续管理。省、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应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报告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报告人员业务素质,确保职报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全面、规范;各报告单位应相对固定报告人员,确保报告工作的连续性和报告质量。

传染病村级漏报调查 篇6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34份门诊病例以及病房传染病报告进行回顾性检查, 统计漏报情况, 分析发生漏报情况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对策。

1.2 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 每月定期开展搜查住院部出入院登记和各科室门诊日志登记, 化验室登记、出入院办理登记处每月都要展开自查工作, 将出现的传染病患者都登记记录下来, 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查出的法定传染病与电子报告卡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 核对, 同时抽查纸质报告卡与电子报告卡进行核对, 凡无电子报告卡的均为漏报。

2 结果

针对漏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以及防治措施,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传染病报告共有16例, 漏报3例, 漏报率为18.8%,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传染病报告共有18例, 漏报2例, 漏报率为11.1%, 呈逐步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漏报情况分析, 得出产生漏报率的原因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责任报告人观念淡薄, 缺乏疫情报告意识。

3 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分析

通过对漏报情况分析, 得出产生漏报率的原因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 对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不够重视。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 管理机制不完善。虽然基层卫生院对于传染病都有一套管理机制, 但是大部分都缺乏完善的监督检查体制以及检查力量, 并没有把真正的传染病管理落到实处。缺乏真正必要的监督制度, 甚至还会出现有的临床医生对传染病报告方式、报告程序以及传染病病种了解不清楚的情况出现[1]。

第二, 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不够重视。基层卫生院部分医师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认识力度不强, 还有的医生对传染病报告缺乏主动性, 持着一种不催不交, 晚催晚交的报告态度, 认为到督查时再报告也不会对传染病疫情造成任何影响, 法制观念淡薄。

4 针对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情况的对策

第一, 完善管理机制。基层卫生院应建立一个专门管理传染病报告的部门, 制定传染病报告的相关制度、门诊传染病患者登记制度, 每日下班之前都要对传染病患者情况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错报、漏报的问题, 有效制止该情况发生。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对错报、漏报的工作人员严厉处理。

第二, 加强相关认识。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活动, 确保其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认识加深, 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 熟悉传染病报告方式、报告程序以及传染病病种, 坚决防止缓报、误报、漏报的情况出现。

第三, 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信息反馈在传染病疫情管理体系来说, 起到及时互通情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作用。因此, 对于管理传染病疫情的医务人员要做到每日与临床医师电话联系, 严格把关传染病登记卡的登记质量, 及时指导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

5 结语

基层卫生院应完善传染病报告管理体制, 加强管理力度。卫生院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提升自身的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意识, 提高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邹丽艳.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20) :651-654

上一篇:小学教学典型案例下一篇:礼宾部主管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