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发展对策及建议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集体发展对策及建议(共8篇)

村集体发展对策及建议 篇1

------------------

荆州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 叶华强 2010-10-27 【大 中 小】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健全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项十分急迫而艰巨的任务。根据荆州实际,要切实抓好四项工作:

1、去“瘤”。村集体债务重是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恶瘤。近些年,荆州市采取各种途径控制增加新债,努力化解旧债,遏制了债务增加的趋势。但到2009年底,债务总额仍高达20.96亿元,村平82.2万元。负债100万元以上的村685个,占总村数的26.9%。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是村集体超越自身经济实力进行公共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建设,盲目办企业,举债上缴税费。全市村集体债权总额17.89亿元,村平70.2万元,村平净负债12万元。债权中农户欠款13.42亿元,占75%。不化解村集体债务,就很难实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化解村集体债务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但在当前,清收村集体债权特别是农户欠款是可以探索的有效途径,这不仅仅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需要,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农民应尽的义务不尽,又不采取政策教育引导,势必带来农民集体主义意识的淡漠。同时,近些年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大多数农户具备了偿还历欠的经济实力。

2、活“经”。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畅通集体经济这个躯体的“经络”。要认真总结过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可以将资源、资产、资金股份化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党组织、村委会不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村集体每年按股分红。要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农村农民服务是个潜在的巨大市场。日本、台湾等地的基层农协(农会)以服务农民为己任,既方便了农民,又增加了农协(农会)的收入。台湾基层农会每年从服务农民的经营活动中创收约200万元新台币,其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村集体要探索建立便民服务中介组织,组织农民成立服务合作社,拓展便民服务内容,为农民提供各种生产生活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要善于经营农村土地资源,土地是村集体最大、最好的资本。近些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腾出了大量土地资源,村集体不能沿袭过去的做法“一分了之”,可集中开发和统一经营。要顺应村民适度集中居住的大趋势,科学规划,统一建设,市场开发,农民认购。既节约农民宅基地,又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壮“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有一个合法的市场经济组织,这个经济组织就是村集体的“骨”。村党组织、村委会都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法人,只是村集体的领导机构、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三资”的拥有者。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首先要改变村企不分、村党组织经营集体资产的老办法,建立一个合法的、具有经济上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如洪湖市洪林村、荆州区拍马村都建有实业公司,独立经营集体资产。其次,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留得住的人才队伍,要注重在村党组织、村委会和农村优秀知识青年中培养选拔一批管理人才,也可借鉴沙市区立新乡荆江村的经验,从乡镇具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有志致力促进农村发展、善抓企业管理的干部中选拔推荐人才,到村任职带领发展村集体经济。第三,要依托村党组织、村委会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的培训,国家可整合农村各类培

训资源和资金,由村党组织、村委会根据集体经济发展的需求,组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造就大批集体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

村集体发展对策及建议 篇2

1 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1.1 村集体自主创收收入对资源的依赖性过强, 收入不稳定

2010年村级集体自主创收收入4 986万元, 村平均收入19.50万元, 而2009年村级集体自主创收收入仅为2 985万元, 村平均收入11.66万元。2010年较2009年村平均收入增加近8万元。由于2010年村级集体资源续包处于高峰期, 集体经营性收入相对较多;2009年村级集体资源续包相对稳定, 集体经营性收入相对较少。有的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合同一定多年, 合同签订当年有收入, 其他年度无收入, 造成村集体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增长。

1.2 受地理、区位和资源条件限制, 大部分村几乎没有收入

临近城镇、集镇近郊的村, 其区位优势明显, 二、三产业发展较好, 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地处腰部、沿运地区的村, 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有的还是“空壳”村。地处东荡西湖的村集体水面、“四荒”等自然资源丰富, 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发包的村, 集体经济实力较强, 反之, 则比较薄弱。

1.3 村集体资产逐年增加, 但自我发展增加份额不大

2009年全县村级集体资产总额71 652万元, 2010年达86 252.49万元。虽然村级集体资产呈上升的趋势, 但从增加的资产看, 上级投资的“通达”公路建设、村公益事业建设、泵站建设、桥梁闸洞建设等非经营性资产占的份额较大, 而给村级集体带来收益的经营性资产增加较少。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条件薄弱, 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农村税费改革、企业改制等一系列改革进程中, 部分村历年积累的集体资产基本拆分殆尽, 村办企业全部进行改制, 集体资产大多已处置。为了化解村级债务, 不少村将集体的林木、经营性资产等能卖则卖, 村级集体统一经营近乎空白, 特别是地处沿运腰部地区, 自然资源匮乏, 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 又无人才资金等基础条件, 发展集体经济尤为困难, 大部分村完全依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来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根本谈不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从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来看, 全县没有一家集体统一经营的龙头企业, 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出租集体资产、发包资源来获取一定的租金、承包金, 不能将集体资源转化为资本。部分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经济运行主要依赖“四靠”, 即村级运转靠“补”、债务偿还靠“拖”、公益事业靠“捐”、基础设施建设靠“要”。2010年全县村级各项赞助性收入481万元, 超过集体资产租赁收入, 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新的支撑点[1]。

2.2 干部思路不宽, 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2.2.1“难”字当头。

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 缺乏创新发展意识。感到事事都难, 无从下手, 无法下手。有些村干部只怪没有资源, 没有资金, 没有好政策, 只抱怨农村工作难做, 干部难当, 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不清, “老办法不能用, 新办法不会用”, 对于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

2.2.2“怕”字作怪。

由于村级换届任期偏短, 一届任期只有3年, 大多数人在任时只求平稳过渡, 怕搞砸了受埋怨, 怕搞垮了受连累, 怕背上新的债务, 思想上顾虑重重。农村税费改革以后, 特别是近几年来村干部的报酬和村级运转有了基本保障, 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村干部尤其是主要干部的惰性, 缺乏创新发展的精神, 发展观念滞后, 发展经济的思路少, 积极性不高, 导致村级集体经济一直不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2.2.3“事”字缠身。

凡是牵涉到农业农村方面的工作, 都要靠村干部去执行。近年来, 新农村建设、全面创建小康、计划生育、征兵、农业政策性保险和新农合资金的收取等, 事务多、突击多;加之宝应县组级干部全部精简, 村干部大部分时间忙于事务, 根本没有精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2.3 村级债务多, 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截至2010年底, 全县村级债务总额38 387万元, 村平均149.37万元。债务过100万元的村就有114个。沉重的村级债务, 严重制约村级经济的发展, 也牵制村干部相当大的精力, 部分村级班子很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应付偿还债务, 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2.4 政策不配套, 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 但也使村级集体收入锐减, 原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运转还能由“三提”来解决, 现在只能靠上级转移支付支撑, 村里资金运转困难, 村干部待遇偏低, 而现在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 拓展村级发展空间, 促进增收。许多惠农项目需要村级配套资金, 更加重了村集体负担, 形成新的债务。加之宝应县的区域因素, 许多惠农政策享受不全[2]。

3 发展对策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 也是建设现代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1 拓宽思路, 挖掘增收潜力

3.1.1 抢抓机遇。

鼓励村集体结合土地复垦、低产田改造、中心村庄建设等相关政策, 争取各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配套扶持资金。以项目建设代替传统的资金扶持, 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 集中力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1.2 利用特色资源。

鼓励村集体依托特水种植、特水养殖、高效农业、规模饲养等农业资源优势, 采取入股、租赁等形式, 带动农户或联动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 发展现代农业。鼓励村集体依托水乡特色的资源优势, 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生态观光农业, 实现旅游业与农业、文化有效对接, 延伸产业链, 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3.1.3 发挥区位优势[3,4]。

鼓励城、镇周边村用足用好留用地政策, 发挥征地补偿费资金优势, 依托城镇及工业集中区兴办标准厂房、仓储、市场等二、三产业载体, 吸引外来投资, 开展物业租赁经营, 发展现代服务业。

3.1.4 推动服务创收。

依托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这个载体, 积极鼓励村集体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为农户提供生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商标使用、信息提供等服务中获取收益。鼓励村集体以土地经营权、资产、资金等参股由能人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从合作社的分配中获取收益。

3.1.5 发展镇脉经济。

鼓励村集体加强与本村外出工作的国家、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密切联系, 共同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蓝图, 破解发展难题。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引导农村外出经商能人带资金、带项目、带经验回村创办、领办集体经济实体, 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2 盘活要素, 培植发展后劲

3.2.1 整活存量资产。

对于闲置的村部、学校、设备等集体资产, 要积极整合, 以公开招标形式实行买断、租赁经营, 或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经营, 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

3.2.2加大开发“四荒”资源。

对于村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的荒水、荒地、荒滩、荒堤等资源, 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 或采取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村集体也可以对“四荒”资源进行改造, 发展“小五场”, 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2.3 不断提高经营性资产效益。

通过不断完善资产有偿使用制度, 确保村集体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要依托镇农村集体资产招投标中心这一平台, 通过公开招投标, 提高标价, 增加资产收益。

3.3 改革创新, 增强发展活力

3.3.1 按照村民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与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职能相分离、村企分开的原则, 以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为重点, 创新集体经济组织[5]。

努力把发展农村“三大合作”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 逐步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成为“产权明晰股份化、权力分散民主化、经营管理公司化、以人为本合作化”的社区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3.3.2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 逐步推行“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 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实现保值增值。

3.3.3 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创新。

在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确权发证和建立“三资”管理台账的基础上。依托各镇农经管理服务中心, 健全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建立“三资”监管网络, 加强对村级集体“三资”的服务和动态监管。

3.4 落实政策, 加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

3.4.1 强化项目支撑。

县国土、农业、财政、发改、交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要将涉农资金和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 并向上级部门争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奖励资金。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延伸农村服务链条, 创新服务方式, 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力度。

3.4.2 鼓励结对帮扶。

结合扬州市新一轮结对帮扶活动, 加大县直部门、企业的帮扶力度。推进村企共建, 鼓励村企自愿结对, 实现双赢, 企业可与结对村合作开发, 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其他配套设施。

3.4.3 支持存量盘活。

对因招商引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征用土地, 村集体留用部分的补偿费、协调费优先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村集体建设用地, 依法办理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 允许其依法按规划使用土地开展生产和经营, 促使集体土地资产获取更大收益。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耕地, 要归村集体管理使用。村庄整理、建设用地复垦节约的土地调剂为建设用地和获得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要优先用于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征用城镇规划范围内集体土地, 按一定比例将批准的建设用地留给村集体按城镇规划依法发展非农生产和经营。

3.5 规范管理, 完善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机制

3.5.1不断强化村级民主管理。

按照“四议二公开”的要求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规范集体资产租赁和资源开发。村集体以“三资”入股的, 要把好折股量化关、制定章程关、收益分配方案关、集体“三资”监管关。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 要明确经营者的经济责任, 要规范签订各类经济合同, 并严格兑现合同, 确保集体收益权。

3.5.2 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建立村企分开的财务管理体制,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村级集体名义建立的各种服务组织要独立建账、独立核算, 防止新增村级债务。村级集体领办的专业合作社要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建账建制。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下属经济实体的财务要推行“村账镇管”制度, 坚持持证上岗, 进一步完善村级资金财务“双代管”制度, 规范“双代管”操作程序, 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坚持村级村务、财务公开制度, 及时、准确、真实地公开财务信息。

3.5.3 积极稳妥化解村级债务。

清理核实村级债权、债务, 摸清债务家底, 对不良债务要通过争取财政化债、收欠还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冲债、减息止债等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化解。对过去垫付的农业税和特产税尾欠要严格按税法规定缴清, 从而达到增加集体收入, 维护税法的严肃性的目的。对村提留和乡镇统筹尾欠要根据数额大小和农民承受能力, 制定还款计划, 采取说服教育与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依法清收, 达到壮大集体经济的目的。对村级债务达到一定规模的村, 要实行动态监测, 落实化解村级债务的目标责任制。

3.6 加强领导, 确保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取得实效

3.6.1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要纳入各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加强组织, 强化领导, 村级经济发展规划要逐步实行由镇统一组织、村集体具体实施。各镇、村相应成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6]。

3.6.2 加强部门配合。

各单位、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 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提供一切有利于村级经济发展的便利条件。各镇 (区) 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逐村建立资源库、项目库、信息库, 制订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提出发展模式和思路, 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相关职能部门要紧密协作, 寻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突破口, 协助解决土地、规划、资金等问题,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提供有益指导和有效服务。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 大力宣传先进典型, 营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浓厚氛围[7]。

3.6.3 强化基层基础。

要切实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 着力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和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强村干部选拔培养工作, 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建立健全村级组织的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加大对村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政策法规知识和经营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能力[8]。

3.6.4 强化激励考核。

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村支部书记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镇要以县委组织部对村支部书记的考核办法为基础, 制定考核细则, 落实负责考核的具体部门, 明确考核要求。总之, 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 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过20万元的村达到95%以上, 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壮大, 整体水平取得明显提高, 发展后劲日益增强, 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不断满足村级运转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祚峰.我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存在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业, 2004 (7) :6.

[2]杨萍, 黄小兰.关于彭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2) :104-105.

[3]李俊英.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4]崔艺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J].特区经济, 2008 (9) :160-162.

[5]史济权, 卢文明.慈溪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J].宁波经济, 2000 (7) :71-73.

[6]苏小莹.欠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江苏淮安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23 (3) :98-99.

[7]冯道杰.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分析[J].山东经济, 2010, 26 (5) :35-40, 99.

村集体供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村级供水;监管制度;计量收费;维修基金

吃水是我国农村的头等大事,解决吃水困难是农村最大的公益行动、公共事业。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巨资,因地制宜,努力解决农村吃水困难,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缺乏制度保障、资金支撑,不能合理收取水费、没有维修基金等原因,村集体供水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目前,村民吃水总的可分为集中供水、自备用水两类。集中供水又可分为水务公司运营和村集体供水两种,本文专题讨论村集体供水问题,重点探讨持续运行问题。

一、村集体供水的现状与问题

村集体供水,即村委会(村集体)负责供给本村村民吃水,负责本村供水设施、设备的购置和维护,以及日常运营管理。近年来,各级政府多渠道筹措,加大投入,集中为很多吃水困难的村庄建设了较为完备的供水体系,户户通上了自来水。看着花花流出的自来水,村民喜悦的心情挂在脸上,感激的话儿无法言表,各级各部门也都觉得做了一项民心工程、功德工程。但是吃水不是一次性的、阶段性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供水必须持续运行,长久保持。通过探访部分村庄发现,目前村集体供水突出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水表失控,改为定时供水。供水必须计量准确,按量负担,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目前各户的水表主要由乡村公共资金主导建设,普遍安装在各自的院内,由于主管道与水表之间有一段距离,可能存在管道破损漏水、个别人偷水等情况,这些水无法计量。如果按表计费,可能不足以弥补运营成本,从而无法持续;如果找不出损耗原因或者不惩治偷水者,将水耗均摊到各户,就会助长偷水行为,让老实人吃亏,这一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用户就会拒绝缴费,也就无法持续。如果偷水者不承担后果,水表计量准确的用户反而多缴费,那么自毁水表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按表计量收费的机制自然瘫痪。有鉴于此,有些村庄不得已而改变供水办法。一是定期供水。将全天不间断供水,改为定期供水,有的每天或者隔天定时供水,有的每天不定期供水(临时广播通知)。二是定点供水。不再向各户供水,而是在村内主要路段设立供水点,由专人看管,按量计价。造成这样的结果,是无奈的选择,给村民带来的不便可想而知。

(二)定额收费,运营权承包给个人。一是定额收费。有的村庄对农户用水不是从量计价,而是按户定额收取,如定额收取60元/户年,不足部分由村集体兜底。这多存在于集体收入富足的村,收取的费用低于户均平均水平。这种做法简单、易操作,但是弊大于利。看似平均,实则不公平,助长了浪费,不利于节约用水和监管水耗,出现有的农户长流水、用自来水浇地的现象。二是承包给个人。村委会(村书记)为了减少事务,或者出于某种原因,将供水运营权转包给某个或者几个村民,由其进行收费和负责运营。由于个人运营受制度约束差、随意性大、难评价,实际效果并不好,也降低了乡镇政府、村委会的公信力。

(三)坐吃老本,无钱维护。供水设施、设备建成后,需要一定的费用运行、维护、改造。现在村庄普遍的做法是,只向用户收取当年支付的电费,维持最低的运转水平,至于公共管道、供水设备等需要维修、改造或者重置,就没钱了。没有集体收入的村庄,只能倚在政府身上“等靠要”。如果县乡政府不能及时拨款维护,村集体供水就会停摆,时间长了,全部设施、设备就会遭受破坏。所以,一些原来已经解决了吃水困难的村,如今又变成了吃水困难村;原来吃上自来水的村,有的又建起了家庭自备井。

二、完善村集体供水管理的对策

在目前体制下,要做到村集体供水持续长久,不能单靠村庄的智慧和力量,县乡政府及其主管单位必须尽心尽责,发挥作用。县乡应当针对村集体供水的实际,比照水务公司供水管理办法、村集体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制定包括供水设施建设、计量计价、公共维护、资金收支和纪律约束等内容的“基本规范”文本,再由村委会依照制定各自的管理办法,经村民代表会议批准后施行。具体说来,村集体供水要坚持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一)坚持从量计价。按量计价,就要管好水表,准确计量。管好水表有两条措施:一是统一安装监管水表。各户的水表,应统一安置在户外便于核查、管理的公共区域,例如楼下、胡同头、街头,置于村视频监控范围之内,防止有人破坏。二是定期公布用水情况。每期(一般按月)抄录、收费后,都要公示各户的用水量、缴费金额。有异议的,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复议,直到达成一致;对刁钻蛮横,不听劝告,无故拒缴、欠缴、拖缴水费者,可采取停水等措施,直至足额缴纳。

(二)坚持集体管理。村集体供水应由村委会直接领导,日常抄表、收费、支付,以及运营、监管等工作由村会计人员兼任,或者指派其他村干部兼管。已经领取村干部报酬的,原则上不再单独领取管水的报酬,以降低供水监管成本。村集体供水资金要作为整个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部分,纳入村级财务核算,实行财务公开。

(三)坚持循环发展。村委会根据各自供水公共维修需要及村级收入状况,从水费及村级其他收入中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建立村集体供水维修基金,用于集体供水公共维修、改造或者重置,保证供水持续运营。同时,严格供水维修基金监管,除了村委会要健全制度以外,乡镇财政、经管、水利等主管单位也要履行职责,强化监管,保证资金安全,保证专款专用,保证村集体供水持续运转。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维修基金要全部上缴乡镇“村级资金专户”,像一般村集体资金一样进行管理和核算。同时,严格审批手续,按照村集体资金支付程序,对改造和重置等大额支出,由村委会研究、村理财小组审查、村民代表会议批准,并报乡镇经管站。经管站要按照村集体资金和供水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等制度,认真把关,严肃纪律,避免套取、挪用资金事项的发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村发展集体经济规划 篇4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意义重大。为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提升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现就实施“强村固基”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载体,以创先争优争做为动力,以增强村级班子活力、增加村级集体收入、规范农村干部管理、规范村级工作运行为重点,大力实施“强村固基”工程,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加快推进农村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模式创新,努力实现村级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五有保障”目标,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新泰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目标任务。到2013年底,使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集体积累明显增长;到2013年底,经济薄弱村得到全面转化,基本消除3万元以下的村,5万元以上的村逐步增长;到“十二五”末,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大幅增加,逐步形成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二、具体措施

1、立足自身优势,经营集体资产增收。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鼓励村集体通过招标拍卖、重组置换、出租租赁、参股经营、联合开发等方式,盘活各类闲置资产,依法、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各类自然资源,完善集体产权有偿使用形式,实现资产的资本化运作。

2、培植主导产业,依托农业产业化增收。引导村集体围绕实施“强村固基”工程规划,积极培育村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培植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龙头企业,通过资产入股、管理服务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分享经营成果,增加村集体收入。

3、发展合作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增收。大力推广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生产协会等合作组织,通过提供生产管理、技术指导、信息服务,适当提取管理服务费用。

4、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增收。鼓励村级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发展企业,采取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等方式加快项目建设,通过税收返还、利润分成等增加集体收入。精心筛选惠农项目,积极对上争取,通过扶持资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集体实力。

5、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二三产业增收。积极搞好腾空土地的复垦和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来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级在开展公共服务的同时,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提升自我发展水平。

三、组织领导

1.落实职责任务。各村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乡组织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制定扶持政策,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导调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规划编制。各村要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要立足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乡“强村固基”办公室督促抓好贯彻落实。

3.严明考核奖惩。把实施“强村固基”工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考核和党建专项述职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衡量村级班子,作为衡量村支部书记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和支部书记绩效工资挂钩,兑现奖惩。

村集体发展对策及建议 篇5

一、项目总论

镇脚位于福旺镇西南部,东邻宋家洞村,南邻太白洞村,西临郴仰公路,北距郴资桂高等级公路12公里,辖8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农户364户,1767人,土地面积1760余万亩,村民以农业、畜牧业、外出务工为主。镇脚村交通便捷,景色宜人,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是种植特色产业和生态养殖的绝佳之地。村三委将以点带面,打造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整合土地资源带动周边群众创业致富为行动目标。重点围绕(良种杂交肉牛)养殖来打造,地址位于中仙扩村农田及山上旱土。前期扩充土地250亩、投入资金380万元,2016年再增加300亩现在正在动工实施种植打造生态牧草基地。按照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我村实行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以公司带技术+管理,群众投工投劳打造,通过这种模式让群众学技术到懂技术会管理的村级发展模式,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到2018年见效、预计产值500余万。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为了解决我村集体经济零突破,镇脚村组织村、支、监及群众代表多次到浦北县思蓝生态养殖基地的实地考察。深入农户请教、听取种植户的讲解。敬请杂交肉牛生态养殖有一定养殖经验的技术人员到我村实地查看、讲课。技术人员一致认为镇脚村海拔、气候适应皇竹草生长和栽培。通过种植皇竹草是肉牛养殖资金投资高、劳动力投入比较大、收入比较高。和我村种植其他农作物作对比,杂交肉牛养殖回报高,群众务工收入高、对生态环境和土地改良都是很好的产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我村农业竞争条件增收致富、解决空壳村群众能增收致富的好品牌。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该项目建设落成将覆盖饱和镇周边地区,销售情况将重点围绕项目周边城市供应需求。“镇脚生态肉牛”含有很高的营养成分,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标准,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生活需求。镇脚村将以点带面,不断扩大规模,创新耕种牧草和养殖管理模式,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宣传,优化产品质量,规划项目设施建设,让消费者愿意来、留得住的发展理念,确保占据市场的实力。加之地理位置优势,进县城18公里,离镇政府4公里,地理优越,交通便捷,景色宜人,土质肥沃、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健全,电、讯流畅全覆盖。加上土地资源数量大,为今后生态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该项目在镇脚村中仙扩,建设用地规模250余亩,种植皇竹草。通过规划后期人工鱼塘、生态养殖、花草绿化,田园风光等。

通过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组织一批农户到外考察学习,请专家现场辅导学习,增强农户种养殖技术。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该项目建在镇脚村中仙扩,前期建设用地250余亩,投入资金320万元。建设项目如下:

1、基础设施建设“水(水池2口20立方、水管3200米)电(抽水、照明)共需要架线1600米、20根电杆;路(人行便道500米),拟建沼气池3个,以上”预计费用60万;

2、种植生态皇竹草200亩,单价600元吨,预计购买费用93.925万(一次性投入);

3、挖沟、挖坑、起拢:一次性投入(40万元);铁丝网每亩1100元、合计41.8万)共计81.8万;

4、土地流转费按每年每亩350元,流转土地380亩(按三年计算)共39.9万元;

5、聘请技术人员费,按每年7万元计算,三年共需要支付21万元;

6、人工工资(翻土、栽种、除草、施肥等费用)预计29.07万元。

(二)资金筹措

申请村级集体补助资金200万元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三年见效、年出栏300头,市场价初步按12元每斤算,一个肉牛产值1.5万元,肉牛年收入预计450万元。皇竹草年亩产12吨,市场价初步按200元一吨算,牧草年收入预计139.2万元。除开投资费用,年利润预计589.2万元。投资利润率预计40%以上。

(二)社会效益

通过产业运转、每年可解决当地群众就业务工1000人次,培养技术骨干20余人;计划每年解决群众务工费达80余万,年带动38户村民增收;三年扶持一个自然组,九年实现镇脚村全覆盖; 该项目重点围绕打造生态环境、倡导绿色环保,以扶贫发展集体经济为目标,加大生态环境的再巩固。

七、结论

实施生态杂交肉牛基地建设,使我村经济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通过生态牧草多年生植物的特性,可以极大的改良土壤结构,防沙固土,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农户不利于水土保持的粗放经营方式,从而减少和遏制水土流失,有利于区域生态建设的开展,对维护生态平衡将起到积极作用。生态杂交肉牛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高投入、高产出产业。我村人口流动量大,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小,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有效利用富余劳动力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通过实施生态牧草有机标准化栽培,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杜绝化肥和农药施用,从而改善土壤结构,防止环境污染,促进我村生态建设,实现全村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特向上级申请集体经济项目申报工作,为感!

钦州市浦

北县福旺镇镇脚村委员会

2016

北安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总结 篇6

牡丹江市爱民区北安乡北安村位于市区北部的城乡结合部,是典型的城中村。现有耕地930亩,林地总面积1500亩,人口2287人,村民894户,全村党员145名,村集体累计480万元,固定资产1500万元。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900万元,人均收入10061元。村党委多次被评为区、乡先进党组织,村委会连续被评为农村特色经济产业先进村。

北安村凭借紧靠市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产品销路畅快,运销成本低,努力发展各项特色农业,区、乡各级党委政府为北安村级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优惠条件。使北安村的特色农业、产业如虎添翼,迅猛发展,农业畜牧业、食用菌、花卉、野生动物养殖都已经形成集体化、规模化。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应。通过总结我们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依托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

发挥能人效应,选准项目,带动群众,形成规模、产销两胜。提起北安村的食用菌和花卉两大产业,远近闻名。食用菌发展在北安村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史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北安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农牧产销公司就从亚布力请来了种植蘑菇的能人杨国凡,通过他的悉心指导,现在北

安村已经有60多户种植蘑菇,年产量120万斤左右。年销售收入达300多万元,户均收入5万元。主要品种有平菇、榆黄蘑、香菇等。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批流通领域的经纪人,转业收购和批发的经纪人已有十余人。由于食用菌和花卉产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了一大批城市下岗工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以高启雨、卢培梅为首的花卉产业大户更有着传奇般的发展史。如今他的花卉产业总值已经达到1000万元。他的花圃品种已达到700余种。通过近20年的奋斗创建了高效日光照温室15栋。前来买花的顾客络绎不断,年销售额百万元以上。目前北安村由于城市建设动迁原因,迁走了几户,现在还有5户,但是规模可观,总面积仍然有40余亩,年销售收入300余万元。

巩固发展菜篮子工程,为市民提供优质蔬菜、肉、蛋、奶是北安村多年来一直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是一项稳妥挣钱的产业。北安村的菜田就在市区,发展棚室蔬菜生产是北安村的强项。这些种菜能手靠科学技术、精打细算、勤劳苦干获得了高收入。年收入几万、十几万的农户比比皆是。同时靠传、帮、带引领一大批菜农走上了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不仅保障了市民的需求,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发展畜牧业,在北安村的养猪大户的带领示范下,养猪大户出现十余户。猪舍的选址和建设都实现了现代化、标准

化。随着省、市发展生猪奖励措施的落实,北安村养猪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经过数次生猪价格大起大落的波折,养猪户也掌握了科学发展规律,决不能再走过去价格低就宰杀种猪的愚蠢之路,在科学饲养、科学防疫、节能成本上狠下功夫。切实保证全村生猪存栏保持6000头以上。

二、搞好管理服务,走保障发展之路

村两委班子竭尽全力,为民服务,确保各项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多少年来,北安村党委、村委会牢牢抓住这一主线,始终不渝地支持村民发展产业。从项目的选定开始,北安村出资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取经、学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便利的条件。畜、禽养殖场都需要科学选址,北安村把远离市区的羊草沟林边地租给养猪户,减轻了养猪户的防疫压力和成本,同时还为他们修通道路,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生产条件。从生态环保方面考虑,北安村已经把原来的城乡交叉地猪舍大部分都转移到了羊草沟和麻花沟、碾子沟。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也为养猪户提供适宜生猪生产的一片净土。目前500头以上的养猪户、万只以上的养鸡户、十头以上的奶牛户全部转移到三条沟里,并且为养殖户打了机井,修好了水泥路面。近几年来,北安村在种植、养殖园区共打机井3眼,修筑水泥路面2000延长米,维修铺设供水管道1800延长米,铺设田间道路1580延长米,维修加固病险小水库一座,架设通往三条

沟的输电线路44米,为村民无偿提供松木杆一万余根建大棚温室。

发展生产资金是最重要的,村领导千方百计为村民联系贷款,协调村民之间融资、拆借。并且在产前、产中、产后时处处提供服务。今年的贷款已基本到位,目前正组织村民参加科普学习班,同时做好计划,准备十月份前修通羊草沟

3.5公里水泥路面,使羊草沟成为养猪、养鱼、粮菜生产的重要基地。多年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创造优良的发展生产条件,为村民铺平道路是我们的工作宗旨,也是人民群众一生所期盼的生产生活大事。

回顾多年的发展历程,只有不断的开拓进取,永葆旺盛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饶的顽强斗志,绝不安于现状,更不能小富则安。村级党组织永远牢记一切以人为本,发展才是硬道理,以满腔的热情管理好村务、政务,为村民开创更新的、更美好的产业和事业。发挥好集体的力量扶持好新兴产业。要尊重能人的首创精神,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他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最可贵的,我们的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支持他们,更要发挥全体党员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要不断开阔眼界,展望国内外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勇于拼搏、勇于开拓。村级财务支出公开透明,一切精打细算、勤奋节俭,把村级积累的资金全部用在产业拓展上来,我们要以百倍的信心、昂扬的精、气、神投身到新的征程。让北安村的各项

事业保持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让我们的村民早日共同富裕,实现美好的愿望。

牡市爱民区北安乡北安村

村集体发展对策及建议 篇7

一、《村集体资产监督指南》的主要内容

农经部门应把编制指南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农经部门编制的指南必须能够指导基层集体资产管理具体工作,使相关人员能方便、高效地利用指南进行工作,体现农经部门的综合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村集体资产监督指南》不同于有的地方自行编制的《村集体资产审计操作手册》,《村集体资产审计操作手册》是用来规范事后审计工作的,而《村集体资产监督指南》是用来指导村出纳、民主理财小组、村财务审批人、乡镇代理会计以及乡镇农经人员保护村集体资产安全完整的。

指南应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序号、科目编号、科目名称、项目、说明、禁止事项(负面清单)、监督要点、依据、备注等事项。

其中:序号就是流水号。

科目编号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表中的科目编号。

科目名称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表中科目编号对应的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一级科目名称。

项目是自行设置的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一级会计科目所属的二级科目名称。

说明是自行设置的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一级会计科目所属的二级科目核算包含的具体内容。

禁止事项(负面清单)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及相关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相关政策中有关项目的禁止性规定,为查阅方便,禁止事项以清单形式列出。

监督要点指监督禁止事项应把握的具体要点,它是监督指南的核心内容,为查阅方便,监督要点以清单形式列出。

依据指禁止事项和监督要点的出处,可填写文号及相关制度文件名称。

备注指其他相关情况说明,如相关规定实施的日期。

二、村集体资产监督指南制度及其特点

村集体资产监督指南制度是指县级农经部门在传达各类制度、文件时,同步把制度、文件中涉及集体资产管理的规定以表格形式按一定次序在集体资产监督指南上进行解读发布,并及时对指南进行更新的制度。其具有以下特点:

1. 村集体资产监督指南制度是一部管理各项制度的制度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制度、规定、意见、办法比较多,如:财政部发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省人大通过的《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浙江省委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监督管理的意见》,浙江省农业厅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票据规范管理的意见》等,以及本县结合实际制定的村级财务管理指导性意见和制度。各级文件相关内容重复的比较多,同一事项在不同的文件也有差异。因此迫切需要专业人员对某一事项在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文件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归纳、取舍,形成一部可操作的指南。指南是对各类制度的浓缩汇编,对基层的村集体组织和管理村集体组织的人员来说指南最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2. 编写《指南》的责任主体是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农经机构

根据《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监督。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的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承担日常具体工作。因此为做好业务指导工作,编写《指南》的责任主体是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农经机构。

3. 同步解读是关键

县级农经部门在发布各类制度、文件时,应及时在集体资产监督指南上进行同步解读发布,而不是事后发布。

4. 指南应方便查找

指南是帮助相关人员查阅用的,应按一定次序进行排列,如按会计科目进行排列,相关人员在使用时能快速查到相应的内容。

5. 指南应具操作性

指南应把中央、省、市政策制度和县级部门出台的政策制度进行提炼,要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表述简洁,使相关人员对照指南就能实际操作。

6. 指南应具可读性

指南应让略懂一点财务知识的人员也能看得懂,使广大村民对照指南就能对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进行监督。

7. 指南应具包容性

包容性包括内容上的包容和人员上的包容。《指南》应满足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监督三个层次的需要。应满足村出纳的内部审核、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民主监督、乡镇代理会计的会计监督、审计人员的审计监督各方人员的需要。审计人员可参照监督指南并结合实际采取进一步审计程序。

8. 指南应及时更新

由于信息不对称,有的规定已经废止但村一级还作为有效规定使用,新的规定已经出台但乡镇和村一级还不了解。县级农经部门应将已废止的文件的规定从指南中及时删除,新出台的规定及时添加到指南,做到及时更新。及时更新才能使指南具有活力,有使用价值,否则基层就会对指南弃而不用。

三、实行村集体资产监督指南制度的作用

1. 实行村集体资产监督指南制度能使村集体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基层各类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没有一个可操作的指南来指导实际工作。制度、文件越发越多,基层却没有充分消化和吸收,而且基层人员流动性较大,指南恰恰解决了人员变动频繁、培训速度跟不上人员更换速度的问题。

2. 实行村集体资产监督指南制度,可以得到村民的广泛信任

如果村出纳、民主理财小组、村财务审批人、乡镇代理会计、乡镇农经人员对经济业务都能按照指南进行层层把关,村级财务管理中问题就会逐步减少。村集体资产监督指南是从根本上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治本之策,是做好财务管理的最有效载体,实行农村集体资产监督指南制度能改善农村干群关系。

3. 村集体资产监督指南应作为村集体财务管理业务的培训教材

指南具有最新、便捷、高效的特点,应作为培训的首选、必选教材。没参加培训的人员自学指南也能快速入门,参加培训的人员结合老师的讲解能加深理解。

4. 指南对村报账员审核监督有利

村报账员可以对照指南对取得票据的真实性以及程序性、规范性、时效性进行审核,从源头进行控制,发现不真实、不合法、不合规的票据可以立即拒绝或退回。

5. 指南对民主理财、民主监督有利

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应由熟悉了解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人员担任。民主监督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集体资产的健康、安全及财务管理的及时、有效。但理财小组成员的政策水平和理财能力普遍不高,理财小组最需要指南来指导理财工作。

6. 指南对财务审批人有利

指南可提高财务审批人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提升依法依纪管理农村资产的能力,能对资金去向进行有效控制,促进干部廉洁自律,从源头控制腐败。

7. 指南对代理会计的会计监督有利

代理会计对每一笔村级收支原始凭证在入账前进行严格审核监督,审核原始凭证是否符合相关规章制度,手续是否齐全,对不符合规定或手续不齐全的票据,要坚决退回补办或不予办理报账。代理会计作为入账前的最后一道关口应严格按指南来把关,并把会计核算中发现的问题同步记录于会计工作底稿。

8. 指南对审计监督和减少政府财政支出有利

目前浙江省实行农村集体财务三年一轮审工作制度,在审计方法上,采用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审计,乡镇自行审计,或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审计。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农经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对代理会计是否严格审核把关,制度是否落实进行监督。农村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较低,审计监督更需要参照指南对会计监督进行评价。从发展方向看,很多县级部门和乡镇政府把农村审计以外包方式委托给社会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的第三者参照指南实施审计,弥补了对村级财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不太熟悉的缺陷,再结合注册会计师的技术优势,可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指南强化了村集体的内部控制,降低了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村级财务审计的风险,可节约审计时间,能降低审计收费,有利于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四、《村集体资产监督指南》举例说明

例:浙江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关于加强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监督管理的意见》对规范办公会务费支出原文如下:

…….

(二)规范办公会务费支出。村级组织应本着必需、节俭原则购置村级办公用品、布置办公场所、安排工作经费。不得用集体资金购买贺年卡、挂历、年历等物品和登播祝贺性、拜年性广告。村级会议一般不安排用餐,确需用餐的,严格执行工作餐制度和用餐标准,不得列支烟、酒费用,不得发放会议纪念品,报账时附会议签到单和会议通知。各级、各部门在村召开的现场会、推进会、观摩会等产生的费用由会议主办单位承担。节俭安排村级文化娱乐活动,严禁以集体资金支付高消费演出和活动。各地应按照财力和村所承担工作任务实际核定村级办公用品购置费、党建经费等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所需开支,确定村级组织的会议和活动经费额度以及村级会议用餐标准。

……

《意见》规定的比较具体,但很难记全、记准确,要求基层人员完全理解《意见》有难度,且每次查文件较麻烦。经过归纳、总结,以表格形式转化为指南则一目了然,见表1。

发展村集体经济 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8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推动发展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壮村”工作领导小组,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全县目标考评,县委、县政府与各镇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进度和要求,在全县上下形成了紧逼加压、强势推进的态势。在实施“壮村”工程的过程中,扎实推进“强基工程”,为“壮村”工程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基础和人力保障。按照“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思路,改革优化村党组织设置,着力打造“镇有产业型党委(总支)、村有产业型党(总)支部、党员干部中有产业型标兵”的“三级致富链”。目前,共建立村产业型党组织337个,其中专业合作社党支部130个,形成了涂沟镇水产养殖、闵桥镇荷藕加工、前锋镇生态观光农业、吕良镇农副产品营销等一批特色“产业链”。按照“能人治村、能人兴村、能人富村”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双强”型村干部的调整选配力度,充分发挥村干部引领发展的作用。县委、县政府还相继出台《关于加快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见》、《金湖县扶持镇工业集中区发展十条优惠政策》、《关于兴建标准厂房优惠政策的意见》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如:入村创业点的企业标准厂房租金比入镇工业集中区的优惠40%;村引进或兴办的各类工业项目和民营企业,5年内形成的税收镇留存部分全额返还给村,5年后按50%分成;村集体资产出租收入所上缴的各项税收,镇留存部分,70%返还给村;村自建标准厂房产权和租金归村里,县、镇和部门援建的标准厂房产权归县里,租金归村里,等等。这些激励措施有力推动了村创业点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另外,县四套班子成员各挂钩帮扶1个村,67个县直部门与67个村、22个骨干企业与22个村进行结对帮扶。结对挂钩帮扶人员从“输血”和“造血”两方面入手,通过“三定”(定包村单位、定时间、定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扶”(资金上扶、项目上扶、技术上扶)等措施,合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因地制宜,拓宽渠道,加快发展

金湖县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激发和鼓励各镇、村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特点、自然地理环境和现实条件,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拓宽增收渠道,加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一是筑巢引凤,走创办村创业点之路。金湖县把招引兴办工业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来抓,不断加快村创业点建设,要求各镇每年建成两个有一定规模的村创业点,逐步消灭无工业村。在推进村创业点建设过程中,金湖县坚持多措并举,对经济条件较好的由村自行建,对有条件的鼓励统一建,对经济条件较差的采取县扶持建,积极鼓励县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参与建设。2007年以来,通过以奖代补援建、招商引资新建、引凤还巢创建、村干部领建等多种形式,全县共建设各类村创业点46个,其中建成市级重点村创业点18个,建设标准厂房3万平方米;2009年创业点实现销售1.35亿元、入库税收1 10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236万元,形成“乡镇得税金,村居得租金,农民得薪金,村居干部得奖金”的多赢局面。

二是借景生财,走资源开发利用之路。金湖县河荡纵横、湖塘密布,境内拥有远近闻名的高邮湖、白马湖和宝应湖,森林资源丰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平原绿化先进县。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让金湖人意识到特色就是财富,要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围绕特色做文章。如前锋镇白马湖村大力开发以赏湖景、品湖鲜为特色的生态渔村观光业,目前该景区已成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点”,门票、税收、租金等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2009年收入达150万元。

三是就地取材,走盘活存量资产之路。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荒地、荒滩、荒水等“三荒”农村集体资产通过承包、转让等方式,优化资源利用配置,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人股、出租、资产处置等方式,加大旧村部、旧小学、旧工厂等“三旧”的整理利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利用有开发价值的集镇边、道路边、行政区域边等“三边”集体土地,采取出租、投资建设房产、兴办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形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四是双赢互惠,走有偿社会服务之路。金湖县把发展和培育村集体有偿社会服务作为新增长点来抓,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村集体围绕增收,面向农民,服务农村,创办领办各类服务实体。吕良镇泰山村利用紧靠集镇的条件,村集体牵头成立建筑劳务分包公司,参与集镇房地产开发,组织劳务输出,定期不定期组织劳力为企业和单位服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涂沟镇五星村以建立特色党支部为核心,以提供技术、销售、加工、服务为纽带,领办了“渔业营销协会”,吸收会员186个,2009年协会实现销售2000多万元、税收60多万元,村集体通过技术指导、营销服务等方式实现收入40万元。前锋镇淮胜村利用本村及周边木业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原村办木材加工企业为核心,成立淮胜木业协会,通过集中采购木材资源、提供技术指导、承接加工订单、对外营销、贷款融资互担共保等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集团化发展。目前,入会企业达50多户,2009年实现销售3000多万元、税收250多万元,仅此一项村集体经济就实现收入25万元,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万元。

三、化解债务,卸下包袱,促进发展

上一篇:典当行业治安管理办法下一篇:废水处理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