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的好句子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听课评课的好句子(精选8篇)

听课评课的好句子 篇1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本文是评课的好句子,欢迎借鉴!

1. 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方法的水平。

2. 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3. 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

4. 口算练习的呈现方式多样,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5. 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6.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7. 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8. 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

9.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10.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11. 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12. 老师的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

13. 运用课件创设识字,朗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感情朗读的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并扎实有效;理解词语的方式灵活多样。

14. 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15. 教材理解透彻,知识重点和难点把握准确。

16.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17. 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18. 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人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19. 例题习题的搭配合理,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20. 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21. 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22. 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23. 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24. 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5. 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26. 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7. 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28. 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结论。

29. 有“创新”和“创意”。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并且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对新知的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和自学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30. 文本与情感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创设的情境真实,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美好的情境,进入了课文中,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进行了情感双方的内心体验,进入了课文丰富的感情世界。

31. 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对新知的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和自学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32. 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计算课上的很精彩。

33. 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4. 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认知基础,组织生用论的方式比较原来学习的应用题和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新知识“新”在由一个未知数发展到两个未知数。

35. 有“创新”和“创意”。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得很突出。

36. 老师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37. 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

38. 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39. 教学思路清晰,开课时教师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课题。

40. 教态自然,语言亲切,组织教学的能力很强,是一位素质较高的教师。

41. 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42. 通过学生自由读与默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

43. 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44. 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

45. 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46. 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

47. 最后环节让学生计算身高,设计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8.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9. 教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50. 老师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

51. 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52.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听课评课的好句子 篇2

(一) 传统的听课、评课常见现象

大多数学校的听课、评课教研模式都是在教研员或学科教研组长的主持下进行, 听课者总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入课堂, 既没有与学生发生直接的关系, 也没有像授课教师那样紧张不安。一般来说, 如果没有对授课教师作评价的任务, 大多数教师不会在课前设定观察目标, 最多是把授课教师的板书抄在听课本上, 认真的听课者也只是把授课教师的步骤、流程记下来。

有的学校实施校级干部蹲点高三听课制度。这些领导听课, 更是以自我为中心, 很多时候都是从自己任教学科的角度去审视教师的上课, 去评价教师的课。领导因此被教师戏称为“万金油”, 教师们对领导的评课不以为然, 很显然, 这就失去听课、评课的价值。

有的听课是带着为了完成任务的态度, 必然是应付, 草草了事;有的听课是带着看出丑的态度, 必然看到的都是一些落后的理念与做法;有的听课是带着领导的居高临下, 必然难以真正进入听课的角色。为听课而听课, 为完成任务而听课, 只能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干扰了别人的课堂。

例行公事的评课, 就是过分地关注教师的“教”, 课后交流的反思的内容也多为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难点是否突破等方面。而学生的“学”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课后评价往往是“你好, 我好, 大家好”, 评课的教师讲得顺畅, 上课的教师听得舒服。另外, 这种传统的评课只对一堂课的内容进行研讨, 只局限于对教学行为的评价, 虽能解决教学中一些零碎的问题, 却没能追溯到本节课所蕴含的教学理念。

(二) 新型听课、评课策略

先看两个经典案例。

2004年浙江省绍兴市举行了初中《科学》 (浙教版) 优质课比赛, 参加比赛的14节课中有6节是“大气压强”, 如何让同一课题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听课前, 评委会提出了课堂观察目标的参考问题:如何引入课题;如何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实验?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巩固练习等等。观察目标明确后, 听课者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一改过去那种“旁观者”的身份。有位优秀的听课教师把课堂观察的重点锁定在课题的引入上, 他记下了6位教师引题的每一个事例。听完课后, 他把6节课的引题概括为三种方法, 即媒体展示法、实验演示法、问题驱动法, 并指出6位教师所举事例的共同特点, 指出这些做法的可借鉴性。

宋运来老师, 江苏南京市一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一位有思想的年轻教师, 活跃于教育在线等各大教育网站, 文章在《中国教育报》等杂志上发表。他在听完学校数学教研组推出的14节数学公开课后, 没有急着去评价教师的课堂, 而是别出心裁, 以一个语文教师的身份去反串了一堂数学课, 以自己身体力行的方式, 去诠释新时代听课、品课的境界。他从这14节公开课中看到了当前数学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第一、老师太像“老师”, 学生太像“学生”, 课堂上没有师生、生生的心灵碰撞。第二、数学只从黑板上、多媒体上学来, 学生没有把书读懂, 没有读出数学课本背后所表达的意思。于是, 宋老师精心准备, 选择了一堂公认为难度很大的数学课进行反串教学, 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民教育》2005年第20期发表了宋老师的反串教学案例《去种一次别人的田———一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反串数学课》, 随后编辑部以“学科间的大门被推倒以后……”为话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接着《中国教育报》、《中小学教学管理》、教育在线等报刊网络媒体也进行了争鸣。

宋运来老师把平常的听课, “玩”到了最高境界, “玩”出了新意, 也“玩”出了创意。把一个学校平常的听课活动推向了整个中国教育以及全部教师如何笑傲现代课堂, 如何整合各门学科资源的现代教学大讨论。

经典的案例给我们如何听课, 如何提高听课的质量以有益的启示。

(1) 转换角色。

听课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学习方式, 是新时代的继续教育。任何一位领导或教师都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 以学生的心态进入课堂, 跟随上课者的思路, 完成课堂之旅。

(2) 课前预设目标。

授课教师课前要备课, 听课教师课前也不能没有任何准备, 要认真研究听课内容, 把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生成的教学活动与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 然后进行评价。

(3) 梳理课堂细节。

摒弃传统听课只关注教师的“教”, 努力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要求听课教师在每听一节课后至少追问一个教学细节, 或教师提问, 或学生回答问题的类型, 或学生活动的次数, 或实验方式, 或多媒体使用方式。这就迫使教师思考课堂里每一种教学行为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其背后有什么深远的意义。要求教师从课堂的外显行为探究到内隐的教学思想。

(4) 学会“品课”。

要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品课, 不仅要品出课堂的优点, 或创新之举, 或智慧火花, 还要品出课堂的不足与失败之处, 然后反观自己的教学, 反观自己存在的问题, 既提升别人, 也提升自己。正如著名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所说:“教师听课要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 去听、去品、去悟, 坚持经常去品悟不同类型, 不同科目, 不同阶段和不同教师, 课后及时向授课教师讨取授课感悟, 认真聆听评课教师的意见, 就必然会使自己的授课水平产生大的飞跃。”

科学化的评课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新一轮课改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什么是科学化的评课?目前尚无定论。我们认为, 评课应包含“评”和“课”两大部分。“评”, 即评课主体;“课”, 即课堂教学。评课就是评课主体对课堂教学所呈现出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价。 (对“课”的评价已有很多研究, 在此不再赘述。只想强调一下“评课主体”)

“评课主体”的内涵应该包括参与听课的所有成员,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听课者、听课学生和执教者。听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全面观察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体验者;而执教者既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 又是一名特殊的“听”课者。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 无论哪一个主体缺失, 评价都是不全面的。

因此, 要客观全面地评价一节课, 必须先问问学生的切身感受, 看他们收获几何。看对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是否都有帮助。还要问问学生这一节课是不是老师常态下的“真实”的课。教师上课就是平常的上, 只求有实际效果。不管谁来听课, 心里只装有学生。要看是否解决了学生的问题, 看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否有帮助。那种心里只有听课教师, 甚至是取悦于听课教师、领导的“作秀”课、“花架子”课应该被打入“另类”, 立即叫停, 甚至要上升到执教者人格 (诚实与否) 的高度来认识、评价。

评课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改善课堂教学, 使课堂流程最优化, 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效率最高化。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接受最有价值的知识, 感受最深刻的体验, 建构更多的经验。

浅谈听课评课的有效性 篇3

内容摘要:听课评课是常规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只有在评课听课有效性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并掌握各种教法,并根据具体情况应用于实践中,才能摸索出一套具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教学方法,才能恰当地处理好“有法”与“无定法”之间的矛盾,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

听课

评课

有效性

听课评课是常规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这活动探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评课也能及时修正平时教学纰漏,促使执教者更新教学理念,有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那么,怎样听课评课才是有效性呢?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1.1研究授课内容

对授课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熟悉的层面上,还要有一定的研究。

听课是评课的前提。从研究的角度看,要使听课有较大的收获,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熟知教学的基本内容外,还要自己设计一个预案,进而确立听课的研究课题。虽然听课的研究课题范围相当宽泛,但应该围绕换位(假设自己是教者)角度来确立研究课题。比如(就该授课内容而言),常规教学最易碰到的问题;教学中棘手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突破重难内容;突破重难点重问题是否有更容易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即重难点问题怎样导入,怎样引导启发,怎样拓展延伸,怎样巩固等等。总之,课前要有选择、针对性确定听课课题。如果课前做了这些准备,那么,听课就有了明确的方向,预案则使研究有了参照,这对于分析评价执教者的优劣得失,借鉴他人的教法做好铺垫。只有这样听课评课才是有效的,而那些随意、盲目的听课都会大大降低听课的收效,课后的评课也往往是缺乏针对性、深度或者是蜻蜓点水式的泛泛而谈,这种听课评课是无效的,至少可以说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

1.2了解学情

除了课前充分准备的研究预案外,还要对所授课班级学生学情有大致的了解。只有在这基础上,我们才能通过课堂学生的反应及师生互动情况来观照分析评判执教者对教材把握的尺度,从而评判执教者对教材挖掘的深度广度是否适合,是否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执教者对教材的挖掘深度广度也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教材挖掘太深太广,学生吃不了;教材挖掘太浅太窄,学生吃不饱。所以,只有在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基础上,才能客观评判执教者对教材的把握及是否因材施教。

2.以两种身份参与听课

以哪两种身份参与听课呢?那就是学习者和评判者的身份。

2.1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听课

你会更容易感受课堂氛围,更容易感受执教者的教学思 路,也容易感受课堂的情境。更可贵的是你对课堂问题的思维行进是与学生同步,因而更容易辨别课堂的“真假”。时下,不少的公开课,优质竞赛课无形中演绎成表演课,有些教师为了使“表演”收到最佳效果,课前进行无数次的操练,把问题及答案预先告知学生,甚至安排好“内线”作答。下课的时间准确到以秒钟来计算,这种课堂往往是“假课堂”。“假课堂”与常规的课堂往往存在巨大的区别。因此,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听课往往更容易甄别课堂的真伪,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借鉴和评教提供许多有效的信息。

2.2以评判者的身份参与听课

只有这样,你才能跳出执教者所设计的教学思路框架,才会有“旁观者清”的优势,站在更高的位置去俯瞰执教者的教学,便于发现执教者教学的优劣得失。

3.课堂全实录与细节并重

不但做好课堂的全实录,而且更要注重课堂细节。听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记录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教师引入新课手法,教师、学生的互动过程效果,教学中使用的媒体,知识点过渡的情况,练习的难易梯度,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等等。

作为教师,听课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在记录上,主要环节的详记自不必说,精彩的细节也应在记录范围中。在执教者有条理地授课过程中,听者偶尔的灵感思维火花会不时闪现,而事过境迁之后,这些思维结果又难以捕捉、再现。因而,在点评一栏内及时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的教学机智艺术常常体现于令人叹服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之中,可能是一个巧妙的设问;也可能是抛砖引玉的问答;还可能是画龙点睛式的总结„„总之,把这些细节实录下来,这使课后深入思考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是学知识、长经验的有效途径。综观平时课堂实录,不少的课堂实录不但只有静态的大框架大环节的反映,并且表述的语言大都是放之任何一门学科都可说的“骑墙派”语言,诸如,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主导主体的教学理念;切入点好,善于启发,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等等,执教者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不能充分体现,像这类的课堂实录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只有从动态上,从细节上观照把握并容入自己的思维、见解的课堂实录,这样的听课才是有效的。

4.对比反思互评借鉴 4.1对比反思

听完课后,听者要及时做好对比反思。当你把课堂实录与自己的听课预案进行对比反思时,就不难发现别人和自己教学的优劣得失。这对于自觉整改自己的教学和有理有据评教都是大有裨益的。对比反思必须观照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执教者是否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因为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它必将贯穿整个教学中;二是是否有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因为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三是是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因为培养学生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正如叶圣陶所言“教是为了 不教”,就是这个道理。

4.2互评借鉴

相对而言,课前预案、课堂实录及课后对比反思是一种较为间接的信息,要真正了解执教者意图,还要近距离的交流。听完课后,听者与教者同时坐下来,让教者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这对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互相借鉴教学闪光点,避免以后在教学中出现的纰漏都是大有益处的。在互相评教中,要有尊重科学的精神和敢说真话的勇气。平时有些同志由于碍同事的面子或者是被评教的对象比自己的“级别”高而采取中庸式的不痛不痒的评教法。其实,这种评教法于人于己都是没有好处的,长期以往,教学研究的本质和宗旨将丧失殆尽。

5.撰写论文式的心得体会

完成以上的过程,并不代表一堂课已经结束,教师在评课对比后,应及时把别人的经验教训及自己的的收获、心理感受记录下来,通过积累这些宝贵经验,不断地获取教学方法的第一手资料,这对于以后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思路,提高教学技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听课评课 篇4

王老师的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整堂课以任务型教学方式展开,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从课堂预设到动态形成。一环扣一环,学生活动高潮迭起,教师引导巧而得法,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一,课堂教学设计理念新

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接近学生生活,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中实施教学。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起了深刻的变化,真正成了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关注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成为名副其实的“以学为本”的教学设计,以课题为背景,任务型教学Learning by doing 的理念和思路清晣,课堂设计体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与素质。二,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①不是教书本,而是以书本教,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导入,学生兴趣浓,由学习课本的语言知识输入到延伸过程中的语言知识输出,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学会交际,学会做事情。例:Say something about my nice bedroom……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学会做事,这就是能力。②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策略的渗透,情感的培养,真正朝着“学生发展”方向努力。③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学习,自主学习,积极评价,激发持续的学习热情,不断使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也注意了个性的培养。王老师自己拍摄自家客厅的录像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创设教学情境,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说课、听课、评课 篇5

参加了2014年第五届中小学中层干部任职培训,我收获匪浅。下面就《说课、听课、评课》谈一点个人反思。

一、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看似平常,并不平常的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等这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又在课堂教学中运行。它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又以何种形式来优化就可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怎样来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呢?大力开展以说课听课评课为核心的校本教研活动,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课程实施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从前也参加过说课活动,对于为什么说课、如何说课基本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通过本次培训,我认识到说课不是简单的教学设计的阐述,而是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的一个基础环节,是改进和优化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中间环节。并且,说课要有相当的教学理论素养,应结合课程标准进行阐述。

二、关于听课,我从前的认识就是拿着听课本,将做课老师的教学环节、内容尽量记好就行。可是,经过培训,我认识到这种想法和做法太幼稚,太不成熟。听课要听、看、记、想、谈并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课者要进入学生角色、教师角色、学习者角色、指导者角色、管理者角色,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听课,而是为了研究而听课。不仅要关注教师行为活动,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效果。

三、关于评课。从前参加评课活动,都是一味的为做课老师说优点,或者从网上下载好了的语言,照搬就是,好多不结合实际课堂。可是参加了本次培训,我觉得我对评课也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如何评课有了一点思路。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叶澜教授在针对“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中提到五个标准,一、有意义的课;

二、有效率的课;

三、有生成性的课;

四、常态下的课;

五、有待完善的课。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松舟说:“一堂好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在10月23日的四中的课例研讨活动中,我也做了发言,个人觉得比较以前的评课发言,有了评课的思路,但是对问题的把握还不是非常确切,这点有待今后工作中继续提高。

谈新课程中教师听课评课的生长点 篇6

一、开发课程资源, 提高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能力

[片段]

师开门见山直揭课名:《二泉映月》是我国的一部二胡名曲, 它诞生在江苏无锡著名的惠山风景区。惠山风光如何, 这部名曲又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生出声朗读课文 (约5分钟) 。

师:同学们, 作者前前后后多处写到惠山的风光, 请大家把有关代表性的词语找出来。

生踊跃参与……

师总结并写在黑板上:如银月光、静影沉璧、流水淙淙、水波映月等。

[点评1]讲到风光景色时, 最好同时呈现几张图片、一首乐曲, 以声图并茂, 使学生身临其境。

[点评2]教师应在介绍民族乐器二胡、乐曲《二泉映月》上着力准备, 带学生走近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理念的创新之处, 也是新课程学科听课评课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重视不够和利用率较低的状况,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我们应该致力于以下几方面:第一, 树立和增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打造生活课堂”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教师只有自己先走进生活, 发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才能真正将学生带入生活课堂。所以教师应该时刻留心生活, 增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 自觉地把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利用在语文教学中。第二, 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创造性使用。生活中教师发掘并筛选出的学科教学资源是十分宝贵的, 但对它们在特定语文主题下适宜性的整合与创造性的使用更是难能可贵。如在《二泉映月》一课的准备中, 教师即便有了几张精美的图片、一首悠扬的乐曲、一段关于乐器乐曲的文字介绍, 也未必能达到声图并茂、解说得体、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状态, 因为这需要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与驾驭能力, 需要教师发挥创造性进行再加工, 这无疑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对教材与学习经验之价值的开发与创造”。第三, 激发学生“用语文”的意识, 借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既是教师的教学创造过程, 更应该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过程。因此,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自己要动, 更应该让学生动起来, 授之以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让他们动心动手, 全身心地沉浸在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 进而引发他们的积极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关注教学互动, 提高对课堂的组织与调控能力

[片段1]

(师) 教学目标的重点: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的“坎坷”生活境遇和他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教学目标的难点:如何处理课文长、课时少 (1课时) 之间的矛盾?

[片段2]

师 (文本解读基本结束后) 设置情境, 让学生发挥想象来完成以下作业:

境1.大雪纷飞的冬天, (阿炳) ……

境2.烈日炎炎的夏日, (阿炳) ……

境3.病重垂危之时, (阿炳) ……

生多有苦思状, 从准备到发言不过5分钟。

[点评1]读多感少是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忌。语文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学习和训练的机会, 还要善于创设情境, 适时点拨和启发学生, 更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活动起来去体验和感悟。

[点评2]文章长、课时短, 教师就要分清教学任务中哪些是课前的准备、哪些是课上的交流、哪些是课后的作业。如以上三种情境引发的学生想象可以放在课后, 给大家充分的时间去感悟、体验和分享。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生动性和创造性, 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学科听课评课来提高自己对教学的组织、课堂的调控及对学生的引导能力。诚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改变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 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寻找支撑课堂教学效果的生长点。首先是明确教学任务, 精心组织课程资源。特定时间内对课程文本的解读需要教师较高的教学组织能力, 这包括: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课程文本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 制订一个可行的教学方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 并协调好它们与课程文本之间的关系。其次是灵活运用多种调控策略, 适时引导和点拨学生。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师生双方合作与互动的程度。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或进行问题设疑等多种方法, 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并适时引导和点拨他们通过合作、探究和发现活动来更好地进行师生、生生对话, 这一过程体现了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机智水平。再次, 留给学生充分阅读和感悟的时间。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突出了“具有感情体验和感悟”的语文学习特点。这既为我们明确了语文教学“读与感”的实践性特征, 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语文课程“多读多感”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的是, 语文教师只有留给学生足够的“读与感”的时间, 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减少对他们的束缚, 才能使他们充分加工和自由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与独特体验。

三、立足学生发展, 提高对教学的综合评价能力

[片段]

师: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升华部分, 我们选出了甲、乙、丙三位同学来有感情地大声朗读。下面就请大家来做评委, 看他们中谁读出的情感最诚挚、最深刻。

生丁:甲同学, 她读出了阿炳凄伤的情怀。

生戊:乙同学, 他读出了主人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教学中采用学生间相互评价、最后教师点评的方式, 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之处。一方面它围绕“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使得教学的评价方式更为多样化, 另一方面通过教学评价中的师生、生生交流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倡导教学中采用多形式、多主体的评价是新课程教学评价理念的取向, 教师可以通过新课程学科听课评课来提升这种综合评价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善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既明确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立足学生发展, 又倡导了教学的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综合评价。据此,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灵活均衡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着眼全面发展, 又要照顾个体差异。着眼全面发展就是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 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照顾个体差异, 就是注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注意学生富有个性或独立性的表达方式, 注重学生在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 给予公正的对待, 在知识技能的评价上, 不强求一律。二是“看结果”更要“重过程”, 加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 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三是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重视激励性评价导向。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 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 并提出建议, 用最有代表性的实事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用的评语, 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最后要发挥多主体评价的优势, 提倡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地参与评价。

四、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对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能力

[片段1]

师总结了惠山的风光并写在黑板上:如银月光、静影沉璧、流水淙淙、水波映月等。随后要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想象这些如诗如画的画卷。

[片段2]

师让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读完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名曲《二泉映月》, 一段悠扬、凄美的乐曲随着学生的想象奏起……

[点评]在教育信息化时代, 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 能够采用幻灯、投影、录音、唱盘、电视、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 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各种条件, 学会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以达到信息化教育的目标。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也体现出了新课程的时代特征。《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材的体例与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 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 将引起课程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材的革新, 从本质上改变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推动整个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 其主要途径有:首先, 转变观念树立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教师没有信息化的意识和理念, 教育信息化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以及它对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转变成教师在工作中的自觉行动。其次, 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各种培训应该从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 确定哪些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适合使用多媒体来增强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其教学潜力, 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多媒体手段, 革新教学思想。同时教师在培训中应该加强与其他学员的交流与探讨, 如有条件还要经常参加一些与信息技术素养相关的比赛, 比如多媒体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软件设计等项目。最后, 还应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育理论, 优化教学效果, 强调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的研究, 重视学生个性需求的满足。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教学环境、学习环境, 尽可能准确、科学、完美地表达、呈现自己生成的新信息, 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总之, 教师应在应用中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能力, 提高对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能力。

五、重视教学反思, 提高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力

[片段]

师:回想这一堂课的教学, 我认为自己明显的不足有两点:一是课前的资料准备不足, 以至于课程资源利用不高;二是教学情景的设置不足, 使得学生难以走进课堂。

师:我现在最大的疑惑是, 如何将师生的思路由“并行”状态转化为“交汇”状态。前者教师与学生各有自己的课程学习模式, 两方面难以配合, 教师有失控感;后者教师与学生有相互碰撞的课程学习模式, 两方面相互牵制, 师生有共鸣感。

[点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 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这种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 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听课评课稿 篇7

前面几位老师,尤其是蔡老师点评的全面到位,很精彩,这其中很多观点我也很是赞同,接下来我谈一谈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

第一, 蔡老师建议我们语文教师上课一定要组织好语言,注重语言美,做到雅俗共赏,不要一味的大白话。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彰显一下学科特点,在课堂中为孩子带来美的享受,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点,我也感同身受,自己在教学中,因为缺少文学方面的熏陶,阅读量少,谈吐举止实在缺少优雅。今天,第一次听蔡老师提及韵文,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活泼生动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更何况孩子们呢?

第二, 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知识,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难点,适时巩固、复习、迁移知识,及时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李宁老师的课堂中,在“海底世界”环节,有孩子读不准“yun yαng”的轻声,老师做了提醒,孩子还是读不成,说明这是一个难点。老师就要适当停下来,对轻声的读法进行补充教学。真正的教学,应该是为学生服务,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而不能只按照预设按部就班。

第三, 多媒体时代,一堂好课,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教具也不可或缺。刚才听各位老师讨论做喷绘,买磁扣,准备磁性卡片,提前写好板书贴到黑板上,如何在PPT中正确插入拼音,设置自定义动画……瞬间觉得自己又out了。课堂中,孩子们看到各种艳丽可爱的鸟儿时一声比一声高的惊叹,看到各种高清的海底生物图片时一阵阵的兴奋,在调动了课堂氛围,调整教学节奏之外,更帮助学生快速获得了形象直观促进对文本知识的理解。

听课评课总结 篇8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以“提高教师素质,提升课堂质量”为主旨的全员听课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大周讲一次公开课,校长高度重视,教务处做了周密安排,全体教师认真对待积极参与,显示了很高的教研热情,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尼玛卓嘎老师的课做一简要总结回顾。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学手手段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老师课下准备充分,教学形式多样。明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各种教具使用较多。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重视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阅读,以阅读促理解。

3、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发展学生个性既是主体性教育的体现,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一是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发展,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去思考,按自己的思考发表见解。二是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由空间,给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的机会。教学中,先让学生充分自学,然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师生就个别重点问题共同讨论,效果很好。

二、发现的问题

1、备课缺乏新意,没有个人独到见解,教学内容照搬教案教参,作业习题照搬教材,没有教师个人的独立设计。

2、对教材挖掘不到位,在教学教学中,只是简单把问题做出来,没有多种解题方法的对比,更没有举一反三掌握一类题的解题策略。

3、没有进行板书设计,老师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条理,没有章法

史地生教研组

听课评课总结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以“提高教师素质,提升课堂质量”为主旨的全员听课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大周讲一次公开课,校长高度重视,教务处做了周密安排,全体教师认真对待积极参与,显示了很高的教研热情,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扎西卓嘎老师的课做一简要评课总结。

一、要求明确。

与以往不同的是,1、要求写出课程设计,(用的什么课型、使用了什么媒体)。

2、要求写出讲课情况总结,使得评课有的放失,有切实效益。

二、听课评课认真严肃。既看到了成绩又提出了不足。

三、发言情况较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客观、公正地进行了评价,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身水平和素质作出了努力。

四、由于处于由普通面授向远程开放教育“导学”的转型阶段,有些讲课者、评课者的“导学”意识还未能充分体现,还需我们今后继续努力。

史地生教研组

听课评课总结

现将金宗老师的课做一简要评课总结。

1、目的明确、胸怀全局

首先教师精神面貌很好,讲课有激情,普通话规范。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说,让学生想,学生动手。能就地取材制作教具,让学生在自己演练中直观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进行了思想教育,做到了文道结合。板书也规范工整。

这样的课是让学生学着快乐而且学过不忘的课。

2、课堂设计精、结构巧

3、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方法灵活

课堂气氛活跃,不是指外在的形式,而是指学生思维的活跃。好的课堂总是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气氛活跃还指课堂气氛的和谐,师生之间有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老师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老师不能对学生随意呼来喝去,对学生的反应能正确引导和评价,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尊重学生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允许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允许学生出现的思维错误,允许学生从错误里爬出来。只有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达到课堂气氛的和谐。

4、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课堂语言亲切

成功的课不会是知识的干巴巴的罗列,总是力求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中,理性思维往往需要感性的材料做支撑。大多数教师能对身边课程资源进行挖掘。

二、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

1、态度问题

一是自以为是,不虚心学习。二是对教学不够重视,工作不认真,所以出现教学中的随意现象,教学环节的随意,教学内容的随意,教学语言的随意,课堂语言像聊天。

2、课堂设计问题

课堂缺乏必要的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像老农锄地,顺着地拢往前爬。把课本爬一遍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缺乏对学生的启发,缺乏课堂上的检测,学生没有时间消化所学知识,课堂效率低下。这样的课基本上谈不上什么教学艺术。

3、胡子眉毛一起抓,没有重点难点之分,所有的问题都讲到了,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至于学生学会学不会就看学生自己的本事了,学不会就只好用课下时间了。造成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长,学习效率却非常的低。

通过开展教师互听互评课活动,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为提高我的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史地生教研组

九月份教师备课检查小结

有效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教导处组织各学科教研组长进行了每月教师备课的例行检查。从工整的书写笔迹及规范的备课格式看出了老师们认真的备课态度;从准确的教材分析、新颖的教学设计看到了老师们的专业水平在不断提高,从有效的个性化复备及深刻、理性的教学反思看到了老师们的教学智慧。通过本月的例行检查,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们能从备课做起,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工作。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成长,更加快了我校教师队伍的不断成熟。

一、优秀之处

1、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母案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能把自己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教案结构的完整,可操作性也得到了较好地体现,教法、学法指导及学情研究渗透教案。尤其是地理、生物学科体现了生活化的特点。

3、老师们的教学后记真实地记录教学点滴,写得很实在,但的的确确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行为,起到了有效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4、教师们重视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夏金侠老师能贴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口头作业,符合五严的要求;

二、不足之处

1、部分教师的教案不能做到一贯的认真组织、设计,个别课时设计的不理想,还有少数教师备课缺少课时计划、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环节。

2、设计教学过程简单化,设计的教案大部分是直线型的,一问一答式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大。

3、教学反思力度不够,思想也不够深刻,不能更好地反思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指导思想。教学后记要认真思考后再总结,既要指出本课的成功与不足,又要分析并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打算。

4、部分课教学目标的确立还缺少与学生实际的结合,针对性不强,德育渗透比较生硬。教学过程中重点如何突出,难点怎样突破没有体现,个别教师可能在备课时就没去考虑哪些是重点部分以及应要花的工夫等这些问题。

5、特色教案少。

十月份教师备课检查小结

10月20日,我校教导处组织各学科教研组长进行了每月教师备课的例行检查。

一、优点之处

1大部分教师备课态度认真,页面整洁、清楚、美观,有的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志出了不同的内容和需要突出的地方,使得备课内容直观形象,一目了然,这方面突出的有等老师:

2在备课过程中,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多方查找、引证资料,导入详细,能充分利用好手头上的参考书。特别是部分教师针对新接手的课程能积极查找、搜集多种资料,尽力上好自己还是比较陌生的课程。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课程,大部分教师能认真比较筛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努力尝试着确立最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备切合实际的课。

3还值得一说的是,部分教师要备好几门的课,备课量大,但他们都能认真对待,仔细备好每一门、每一节课,体现了对备课工作的重视。

4备课的完整性体现了作为备课者应有的认真负责态度。在检查过程中,绝大多数老师能从目标的确立,到教学的重、难点,课文的导入,过程的安排,小结,板书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这几个方面肯动脑筋,认真设计,整个过程的安排清楚、完整、得当、严密。能重视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几个环节的处理扣得较好。如几位综合实践老师。

二、改进之处。

在备课的检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还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1、个别教师的备课基本是课本内容的提要的罗列,或是一些教学过程、要点的概括,缺少教学内容如何落实、实施的设计。有的缺少“学生活动”内容,个别教案还过于简单,设计意图没有写的不详细。

2、部分课教学目标的确立还缺少与学生实际的结合,针对性不强,德育渗透比较生硬,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受教参的影响较大,二是在确立目标时缺少考虑,导致教与学的脱节。教学过程中重点如何突出,难点怎样突破没有体现,个别教师可能在备课时就没去考虑哪些是重点部分以及应要花的工夫等这些问题。

3、有的教案书写稍欠规范。

三、改进意见

1、提倡教师抓好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提倡教师敢于开发教材,创新使用教材。

备课不一定要照书中的顺序,也不一定照书中格式,教师可以有自己的思路,3、提倡教师灵活渗透学法指导。从更高一点的要求来说,备课时要多考虑到培养学生学好某门学科的思想、方法以及能力。让学生把这种学习、思想的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现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倡教师反思完善教案。上课后,如发现有更多好的上课思路、方法,应及时写在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好,使下次上课更完美。

十一月份教师备课检查小结

一、优点之处

1、教案书写格式更加规范:所有教案都能反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主体内容。

2、集体备课与个性风格的有机结合。各学科组大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采取了集体备课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自的个性风格进行适当改进,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备课质量和工作效率。

3、教学设计中不断注入新课改理念,善于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大力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活动时间安排较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个性风格。新课改理念,设计新颖。备课质量较高教师有刘倩、段敬结、谢莹、曹现义、徐明忠等。

4、绝大多数老师注重教后的教学小结和反思。

都设计了教学思考、教学后记等环节,老师们结合教学实际撰写教学心得,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特别是胡海霞、刘倩、、谢莹等老师的教学后记写得很实在、详细,是在实践中习得的真实课后随笔,值得推广。

二、从检查中发现的现象:(个别教师面谈)

1、教过的内容教师不能及时写教后记。教学后记部分有的老师流于形式,没能真实地反映教学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个别教师教案课时数偏少。、艺体科备课内容简单,教后记写的太少。

上一篇:中国的货币政策分析下一篇:表扬信表彰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