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制作的七个要点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简历制作的七个要点(共9篇)

简历制作的七个要点 篇1

十秒钟原则 一般情况下,简历的长度以一张A4纸为限;简历越长,被认真阅读的可能性越小。高级人才在某些时候可以准备2页以上的简历,但是也需要在简历的开头部分有简洁清楚的资历概述,以方便阅读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情况,产生进一步仔细阅读的愿望。当你的简历写完以后,权衡一下,是不是能够在十秒钟内看完所有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呢? 清晰原则 清晰的目的就是要便于阅读。就象是制作一份平面广告作品一样,简历排版时需要综合考虑字体大小、行和段的间距、重点内容的突出等因素。很多简历采用表格的形式,西博认为有所不妥。针对性原则 如果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职位,您提交的都是同样的简历,那么这样的简历所欠缺的就是针对性。请想一想,如果一个姑娘收到一封她感觉好像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的情书,您认为她还会认真考虑吗? 如果A公司要求你具备相关行业经验和良好的销售业绩,您在简历中清楚地陈述了有关的经历和事实并且把它们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这就是针对性;如果B公司要求你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您在简历中描述了自己做过业余涉外商务翻译的经历,这就是针对性;如果C公司明确要求应聘者具备成都市五城区户口,您在简历中说明自己是成都市锦江区居民,这就是针对性。不仅仅是简历,在写求职信、跟进信以及感谢信的时候,针对性都是十分重要的原则。客观性原则 “我是个工作严谨而且认真负责的人,在过去的工作经历中我有着十分出色的工作表现”。在许多人的简历中常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或许您说的没错,但理智的人事经理们没有理由要相信您的主观表白。所以,简历上应该提供客观的可以证明或者佐证您的资历、能力的事实、数据。比如,“2001年因销售业绩排名第一获得公司嘉奖”,或者“因为在某某促销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而获得主管经理赞扬”。后一个例子虽然客观性也有欠缺,但毕竟是别人赞扬的啊。为了尽可能地客观,您的简历甚至要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我”。真实性原则 不要试图编造工作经历或者业绩,谎言不会让你走得太远。多数的谎言在面试过程中就会被识破,更何况许多大公司(特别是外企)在提供OFFER前会根据简历和相关资料进行背景调查。但是真实性并非就是要把我们的缺点和遗憾和盘托出,西博认为适当的隐讳甚至采用一些文字、排版方便的小技巧还是十分必要的,毕竟我们需要在下一份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

简历制作的七个要点 篇2

一、主题的选择

一节心理活动课, 选题极其重要, 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主题, 学生定会感兴趣, 辅导效果也不言而喻。选题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针对学生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或问题;一个是学生在成长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针对第一个方向选题, 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密切贴近学生生活的, 学生最渴望探讨、最需要排解的问题作为主题。班主任可以通过平日观察、课前调查、班级心理委员的报告等来确定主题, 使选题具有针对性。针对第二个方向选题, 班主任需要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相对应的心理需求和行为, 也会产生一些相应的成长困惑或问题。通过心理活动课尽可能地提前介入, 事前干预, 这是心理活动课最大的意义。因此, 要使选题具有前瞻性, 班主任还是需要阅读相关书籍, 了解本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所需。

二、目标的指引

目标是一节课的纲, 纲举目张。在确定目标之前, 班主任首先要明确:心理活动课的辅导理念不是治愈或者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和危机, 一月一节或者间周一节40分钟的心理活动课对于解决学生面临或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能做的是帮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心理上的成长即是在团体的氛围中习得新的经验, 在重新审视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感悟, 最终能够更有弹性地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因此, 班主任在确定目标时要把学科教学中“问题——解决”模式转变为活动课“问题——成长”模式, 目标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过程中参与的热情、体验的态度、相互的分享时所传递出的价值观等。

三、活动的设计

心理活动课首先是一节“课”, “课”就需要逻辑性和层次性, 需要循序渐进和环环相扣。其次是一节“活动课”, “活动课”就需要以活动作为载体, 需要积极参与和丰富体验。二者和谐统一才能称其为一节真正的活动课。因此, 活动设计首先要追求有效性。设计任何一个活动时, 都应问自己三个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开展这项活动是为了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标?还有没有更好的形式?选择最容易达到目标的活动形式才能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否则就变成了活动指向不明, 为了热闹而活动, 为了活动而活动。其次要有层次性。前后活动之间要逐步推进, 由表层到深入, 环环相扣, 否则就变成了活动碎片的简单叠加。再次要有趣味性。心理课之所以以活动为载体, 目的是通过活动形成一股力量, 帮助学生实现一种积极的内心体验。因此, 活动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形成一种凝聚力, 这种力量会对全班同学产生一种影响, 让学生产生归属感, 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四、氛围的营造

一堂心理活动课是否具有有效性, 关键在于全体学生是否有积极地自我体验和自我探索, 是否做到了真诚开放, 是否想说、敢说真心话, 而不顾及是否说错了话、说了偏激的话, 是否让老师、同学们不喜欢自己。班主任最了解学生, 也最容易对学生形成定势思维, 用固有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也最有权威, 不太敢说自己的真心话, 怕说错话。在这样的情况下, 班主任营造出温暖、安全、坦诚、信任的团体氛围就显得尤为困难和重要。因此, 在课外, 班主任要尊重、接纳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民主、平等、理解他们、值得信赖的人。在课内, 从眼神、动作、语气等表现出对学生的接纳, 对学生有同理心, 保持价值中立, 而不粗暴地进行“价值干预”。这样, 良好的氛围更容易形成, 这不仅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的需要, 也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 建设良好班风, 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五、体验的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什么要以活动的形式来实施?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分享——成长。心理活动课中, 活动是体验的媒介。美国学者戴维·科尔布提出, 有效地学习应从体验开始。因此, 班主任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 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欣赏视频、角色扮演、心理剧等等创设一个个生动的情境, 让学生产生丰富的体验。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体验”的阶段, 还应该注重“体验”后的“分享”。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50个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也并不相同, 而“分享”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互动的机会。同辈群体的影响总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学生之间感悟的分享, 可以为他们提供看待问题的不同的视角, 可以催化、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并建构学习经验, 有助于学生更富有弹性地应对问题。这样的活动课, 既有“热度”, 又不失“深度”。

六、生成的处理

心理活动课面临的是充满动感的个体和相互影响的群体, 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潜在拥有的信息、情感、能力会随时随地被激发出来, 各种奇思妙想、不同的生活经历, 会使整个课堂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 生成许多新的课程资源。生成资源可以分为无关生成和相关生成。课堂中最能够震撼学生心灵,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激发学生强烈情感体验的正是贴近主题与目标的相关生成资源。对于无关的生成, 我们可以“冷处理”、“课后处理”, 而对于相关生成, 即使学生说的是错话、偏激的话, 辅导教师也不能轻易放过。可以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在争论中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班主任要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真实、宝贵的资源, 并巧妙加以引导, 才能碰撞出学生的思想的火花, 最终促进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感悟中实现认知的提升、行为的改善和心理的完善发展。这需要班主任良好的应变能力和教育智慧。

七、课后的延伸

心理素质的提高不可能在课堂上四十分钟内完成, 班主任要重视课后的延伸, 引导学生把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上获得的感受、体验、认识等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并帮助学生不断强化这些感受和体验。久而久之, 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习惯, 进而内化为素质。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活动课的“专业门槛”不宜过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 (01) .

提升薪水需要把握的七个要点 篇3

1、审视下现在从事的工作是否适合自己。

结合自身情况,在可从事的行业中选择工资较高,或者工资增长较快的行业。

2、不断充电。

英语、MBA、学位以及职业资格都是众所周知的途径。这会为你的加薪提供砝码。

3、发一封简短的联系邮件。

是不是有一些业内人士,你最近没有与他们保持联系?给他们发封电子邮件,让他们知道你的近况,并且问一问,他们最近在做些什么。说不定他们刚好能够提供给你一个对你的事业来说很好的机会。

4、为工作场所里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

并非仅仅关注企业范围内的大型问题,关心小事也是尤为必要的。尽量把你的解决方法考虑的周全,这样你的老板就能够意识到,你发现了问题、思考过如何去解决,而且自行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5、努力提高语言能力

你的工作场所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你的母语么?如果不是的话,花一些空闲的时间,去提高语言技能。此外,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很重要,“会说话”给你(或者将要给你)带来的提升比你想象的更大。

6、润色你的简历

任何时候都可以考虑润色一下你的简历。确保上面包含大量详细记录你的工作成果的文字和文件。事实上,你的个人工作记录,是扮靓简历的一种绝好材料。

7、努力做出成果,记下它们并在适当的时候让别人知道。

week的七个孩子 篇4

三、简写特点。他们都可用前三个字母来表示(Tuesday和Thursday通常用前四个字母代替。)

四、句型转换特点。在句型变换中,对他们提问,一律用“What day...?“

神儿女的七个祝福 篇5

1、圣灵内住--林前3:162、圣灵引导--箴言3:5-6,约14:263、圣灵作工--约16:244、捆绑撒旦--路10:195、天使保护--来1:146、天上国民--腓3:207、世界福音化--太28:18-20,徒1:8

神的七个祝福

成为了神的儿女的你,或即将成为神的儿女的你,需要明确地知道,神把祝福已经给了你。神给了你什么祝福呢?通过本文,我们一起确认,我们领受的祝福吧!

1、你现在是明确的神的儿女。

约1:12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做神的儿女。”

2、圣灵随时与你同在,并且引导着你。

林前3:16“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

约14:26“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

3、神应允你的祷告。

约14:24“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

4、你可以使用耶稣的权柄,捆绑撒但所有的权势。

路10:19“我已经给你们权柄,可以践踏蛇和蝎子,又胜过仇敌一切的能力,断没有什么能够害你们。”

5、得到天国宝座的祝福,就是天军天使的帮助。

来1:14“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吗?”

6、作为永生天国的百姓,可以享受天国所有的祝福。

腓3:20“我们却是天上的国名。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

7、成为门徒,传讲福音的祝福。

习练太极拳的七个境界 篇6

循序渐进, 是太极拳修炼的重要原则。这里的“序”字, 就是程序。程序指的是先后排列顺序, 不能马虎, 不能错乱, 不能颠倒, 不能想当然的根据原来的参照系去追求。从养生太极拳的角度来看, 有三个学练阶段。第一阶段, 初级, 小乘着熟阶段, 即太极拳的有为法, 世间法 (智) , 强调为拳日益, 一法生万法, 明了太极拳的名和相, 即学架子, 入架子。第二阶段, 中级, 太极拳中乘懂劲阶段, 即太极拳无为法, 属于出世间法 (智) 。强调为道日损, 万法归一法, 即悟架子, 出架子。第三阶段, 高级, 大乘神明阶段, 明了流体、无力、无为、无根、无量、无形、无相、无住等太极思维, 从而进入改架子、创架子、无架子阶段。综合起来, 可勉强划分为以下七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 打基础

开始学练内功太极拳, 最初的十多天最为困惑, 许多人都感觉自己特别笨。其实并不是大家笨, 而是因为太极拳内功心法的术语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 对于人们已建立的知识参照系来说, 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体验, 也可能这方面本身就是一张白纸, 连个参照物都没有。但是, 这是培养、激发内功的重要途径, 这个途径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树立起来。否则, 只顾尽快学会动作, 然后再去追求动作的规范与否, 就会与秘传内功太极拳神意作主宰的要求越来越远。这样学练太极拳, 几年, 甚至十几年, 练的仅为太极拳套路, 只相当于天天练体操, 可取得活动筋骨的效用, 而始终无法品尝到太极拳丰富的内涵滋味。所以, 学太极拳的第一阶段, 关键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如何学拳, 如何练拳的问题。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学会动作要领, 粗通神意气的内涵, 并能将其融入行拳走架的过程之中。

第二个境界, 内外相合

著名学者南怀瑾在《易经杂说》一书中指出:“中国道家讲修道, 欲修成神仙, 必须打通任督二脉。所谓任督二脉打通, 就要‘黄中通理’, 这个‘黄中’, 抽象的是天地之中, 具体的是人的内部肠胃一切都好, 黄就是中央的颜色, ‘理’不是道理的理, 是中国医学上的‘腠理’, 就是皮肤毛孔。工夫做到了, 修养够了的人, 内部通了, 外部亦通了, 每个毛孔都通了, 这个时候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到达身体来了, 面上都有光彩。这时真美, 充满了四肢, 都全身畅通了, 那么, ‘内圣外王’, 内在有了这样高的修养, 如果有机会发到外面, 发于事业, 就内外合一、天人合一, 美丽极了。”这段话所说的内涵, 可以通过太极拳的修炼来实现。如何实现, 关键就是要做到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是指自身与大自然相互融合, 彼此贯通。内外并非指身体之内部与肌肤之表层在人体构造层面的划分, 而是练拳者由神意气形所构成的功夫, 在与外界大自然之气的交流、融合、混化、贯通的过程中不断地吐故纳新, 充盈壮大。原北京市武协副主席汪永泉先生所传的太极拳中, 修炼内外相合最畅达的途径就是三道气圈。三道气圈由身中发出, 弥散在肩、腰、胯的外围, 其中以腰气圈为主, 上支配肩气圈, 下支配胯气圈, 由此形成一个内气与外气合和充盈的整体, 从而形成“其大无外, 其小无内”的天人合一之境界。这个境界, 养生益寿的效果突出, 补充体内精力的效益明显。

第三个境界, 上下相随

一般来说, 三道气圈有了基础后, 在行拳走架的过程中就要多体会上下相随了。关于上下相随, 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先生曾说过:“上下相随者, 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 发于腿, 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 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 眼神亦随之动, 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 即散乱也。”这是有关上下相随重要性的论述, 这是拳理。但是, 上下相随不仅仅是“上面的手如何动, 下肢的足也如何动”。在内功太极拳秘传的方法中, 还有特殊的练法, 那就是三道气圈平行散出之后, 肩气圈主引领两臂的运行;胯气圈主引领两腿的起落与移动;腰气圈是肩、胯气圈的主导与媒介。此外, 为了避免在行拳走架过程中的心意和躯体散乱, 从而使平行的三道气圈能协调一致地运行, 一定要在三道气圈的中心垂直降下一条身中垂直线 (想象的思维线) 。这时, 身形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 全凭这条身中垂直线的引领与操纵, 由此就可求达在内外相合的基础上做到上下相随。

修炼丹道之功或藏密之法有修中脉之说。其实, 在太极拳修炼的过程中也有与此说法相类似的身中垂直线修炼的内容。在上下相随的进展阶梯阶段, 此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衡量身中垂直线的修养水平标准有三。第一, 垂直线软而活, 自然而灵动;第二, 把身中垂直线与钟锤融为一体, 可上提下落自由旋转;第三, 让身中垂直线粗而且膨胀力强, 任何外界的干扰都不能使之混乱。以上三个标志不是招式方法, 而是内功修为的自然体现

第四个境界, 融进内功

许多人仅仅满足于演练拳架套路, 以为一门心思的天天演练, 功夫就可以上身。岂不知, 太极拳还必须经历修拳阶段的身心锤炼。这个阶段重要的内容就是拆开揉碎了, 让每个动作姿势的运行与转换, 都融入内功之术。

流行的太极拳主要是把每个式子的应用法作为此阶段的内容, 诸如白鹤亮翅、高探马和扇通背等等是对付什么招式的。而内功太极拳此阶段的重点, 必须放在每个分解动作都依赖相应的内功心法的催发下自动运行。虽然学内功太极拳之始就必须把内功心法和拳架套路一起学练, 但一般人并不容易出内功。所以, 此阶段一定要纠正并逐渐杜绝只运动形体的空架子现象。只有意识到太极拳必须使术与招相融合才能达到知行合一, 逐渐达到“招中有术, 术由招出”, 到此境界, 便可体会与感悟太极拳架阴阳相合的奥妙, 为下一步进入揉手的应用打下实实在在的基础。

如何做到融进内功呢?关键是把每个拳架都拆开来默识揣摩, 从而能从心所欲地把这个式子祛僵硬而柔韧, 祛招法而内功劲法, 祛刻意烦琐而简洁明了。

第五个境界, 内在充实

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单鞭、云手、下势、抱虎归山、肘底捶、十字手等等特定姿势的漂亮与否, 习练者往往将之看得很重, 也因此而在习练的过程中, 思维关注姿势的弊病始终改不了, 浑身僵硬也就很不容易去掉, 进而形成自身神意气对形体动作过分依赖;有的人甚至会因此而出现血压升高等病理现象。所以, 必须从“松散通空”进入到“松空圆满”。

盘练太极拳架时, 梢节的松开、松散与通空尤为重要。松开就是松开身体的各大关节, 使之形成流体、弹簧状态。松与散能使手部内气在自身气势的外缘与大自然的外气自然交融, 也便于实现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的境界。如何实现与外界之气的交融使之与身体形成一团混元气呢?关键的关键就是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 心中、眼中和感觉中须逐渐淡化手的存在, 直至最终忘却双手, 达到周身一家, “手非手”的境界。一般来说, 此阶段训练要重点体会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和单鞭等动作。特别是单鞭中的“一身背五弓”, 和关于“空四梢”的内在训练等要反复进行。

“松散”之后必须伴“通空”, “通空”之后必然要进入“松空圆满”, 即松沉、松净、松柔、松化, 内在像是充满内气的汽球, 充实饱满;如同旋转门、跷跷板, 动作之间的转化轻松自然, 不露痕迹;继而周身内外混元一体, 从而神意灵敏, 元气充沛, 延年益寿之实效自然展现。

第六个境界, 过河扔船

现如今, 有许多学练太极拳的人, 往往越学越多, 学会了24式, 又去学42式、48式、88式等等。结果, 每天早晨练拳为了不忘记套路, 则要把这些套路都打一遍。这样学练的结果, 往往是精力付出很大, 效果却并不理想。

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研习拳架熟练后, 就死抱住拳法套路不放, 一辈子都在拳套上下工夫。其实, 拳架只是帮助理解太极拳真谛的一个渡河之舟, 目的是让你抵达太极功夫的彼岸。过了河, 船是要扔掉的。

前一段时间, 有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去拜访一位太极拳老前辈。那个太极拳爱好者问:“您是练哪一家太极拳的?”这让太极拳老前辈很为难。因为太极拳的各家各派, 只不过是门, 进了门, 则要忘记门, 专心领悟, 去欣赏门内的风景才对。所以, 老前辈只好沉默无语。那是因为老前辈已有许多年不练完整的拳架子了, 许多招式招法的名称都已忘记了。

为学日益, 初学时要尽可能多学学, 多练练, 到了一定阶段, 则必须“损之又损”, 动作招法越来越自然随意, 内功心法简洁明了, 不复杂烦琐, 脱离太极拳门派的特性和原有拳架子的束缚, 进入改架子→创架子→无架子的阶段。这个阶段,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到了这个境界就能自然实现了。

第七个境界, 自然无为

绩效沟通的七个陷阱 篇7

陷阱二:没有聚焦于所希望的行为是什么。通常经理人都能很清楚地表述“我不希望你有什么什么样的行为”,但是却不能很明确地指出他们所希望的理想行为是什么样的。

陷阱三:不够率直。明明知道问题就出在某一个人的身上,但是经理人却召集整个团队开会,把问题责任轻描淡写一番,

陷阱四:延迟。当领导者不知如何跟问题员工沟通时,他们会选择推后讨论这件事情。这种拖拉的作风可能导致员工的问题行为愈演愈烈。

陷阱五:语气使用不当。你一定要注意不能用威胁或讥讽的语气,这只会让对方不服气,并摧毁双方之间的关系与信任基础。

陷阱六:跟员工面谈时一心两用甚至三用。这是一种不尊重员工的表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篇8

培训收益

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是人类的四大天赋,也是职场人士天然具备的重要资源。但是,只有通过运用高效能的思维框架(例如区分关注圈与影响圈),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人的效能受情绪、心境、刺激和外在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本讲帮助学员掌握心态管理的技巧。

本讲重点

1、人类四项独特的天赋。

2、消极被动对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危害

3、面对工作压力和环境的变化:是什么决定了你的反应方式?

4、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于改变我们的习惯,改变我们的影响途径

5、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

6、如何扩大你的影响范围;

1)面对可直接控制的问题的处理原则

2)面对可间接控制的问题的处理原则

3)面对无法控制的问题的处理原则

7、管理工具:

-积极主动的“刺激与回应”模式

-影响圈

-时间线

习惯二 · 以终为始

培训收益

以终为始是一个人应有的职业习惯。以终为始的基础是想象力——设想的能力、看到愿景的能力、用自己的头脑创造目前无法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的能力。以终为始意味着,每天、每个任务、每个项目开始之前,你都要对自己的方向和目的有一个清晰的构思(即愿景),然后再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去实现它。任何机构和单位都需要具有“以终为始”素质的职业人。机构愿景或者企业愿景有赖于具有个人愿景的人去落实。本讲帮助学员建立个人愿景和制作个人使命宣言的技巧。

本讲重点

1、以终为始的思维优势

2、千里之行始于目标

3、什么是愿景?

4、所有的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

4、你有多少种角色

—你是谁?你从何得知你是个怎样的人?

5、心智创造需要善用你的左右脑

7、谁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领导

8、怎样编写个人的使命宣言

9、管理工具:

--see-do-get

--逻辑架构

--拟出个人愿景的模板

--拟出个人使命宣言的模板

习惯三 · 要事第一

培训收益

为了生活更加平衡,有些事情不做也是可以的。必要时也可以拒绝。但是哪些事情必须首先去做,哪些事情可以延后,判断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优先事务?本讲帮助学员掌握优先处理要事的技能。

人们普遍的习惯是急事先做。本讲帮助学员理解这样的道理:“在多数情况下,愈是重要的事偏偏不紧迫。”

目前在培训市场上流行的时间管理课程,属于传统的第三代时间管理理念。传统时间管理的理论,以时间、规划、控制、效率为重点,讲求事半功倍,属于一种强调效率和控制的思维。七个习惯课程讲授的有关时间管理的全新思维方法,是一套讲求关系建立,不注重行事日程的思维方法,它属于第四代时间管理理念。

可以设想这样的情境:在以目标为导向的时代,当两个目标乃至数个目标同时存在时,那么这些目标的优先级该怎样安排呢?换句话说,有限的时间资源究竟该优先给予哪个目标呢?本讲会就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

本讲重点

1、确定“要事”的原则是什么?

2、效能与效率的区别在哪里?

3、以原则和关系为导向的时间管理法则

4、怎样判断事情的“重要程度”?

5、时间管理的四个象限及其特点。

6、怎样将事情或任务有效分布在四个象限中?

7、要事第一的策略——有效授权

8、管理工具:

—第二象限工作法

—紧迫指数测试。

—要事第一的六步骤流程习惯四 · 双赢思维

培训收益

双赢思维是在一切人际交往活动中不断寻求互利的一种思维模式。怎样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建立互信关系?同事之间是否真心乐于分享?跨部门之间的协作是否以利人利己为目标?这些都是每个类型的组织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本讲的重点。

本讲帮助学员认识到,双赢品格是双赢人际关系的基础。双赢品格特征是: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任何有成就的组织,都焕发双赢品格的光芒。本讲还帮助学员建立“不同人际观的成熟度”的意识。

当对方缺乏双赢思维时,你怎样创造双赢局面呢?这也是本讲学习的重点。

本讲重点内容

1、六种人际关系模式的特点。

2、为什么说多数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模式是“赢输思维”而非双赢思维?

3、情感账户对双赢人际关系的意义

4、什么是情感账户中的存款与取款?

5、什么是双赢品格?

6、什么是富足心态?

7、什么是匮乏心态?

8、当对方没有双赢思维的时候,你如何创造双赢局面?

9、不同人际观的成熟度——高体谅与高勇气的平衡

10、构建双赢人际关系的策略——利人利己五要领习惯五 · 知彼解己

培训收益

高情商员工的特点是什么?本讲帮助组织机构建立这样的标准。

另一方面,自传式回应是每个人都有的弱点,也是组织机构缺乏执行力的主要原因。本讲帮助学员建立“以寻求理解为宗旨去聆听别人的习惯”。通过学习,学员还将了解到,聆听的目的不是为了“回应”而是为了“理解”对方。本讲将训练学员掌握四种有助于聆听的管理工具。

本讲重点内容

1、完美沟通的标准;

2、人际交流的最大障碍是“自传式回应”。

3、自传式回应与同理心回应的区别

4、沟通的基本原则—知彼解己(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的习惯)

5、在聆听中需要扮演的两个角色;

6、倾听的五种境界;

7、管理工具:

—沟通中的回放技巧

—冰山模型

—印第安发言棒

—同理心回应的五步骤习惯六 · 协作增效

培训收益

协作增效又称统合综效。

协作增效是建设性合作的习惯,意味着你能与他人共同创造一些个人单干时达不到的业绩。协作增效的实质是重视差异、尊重差异、建立优势并弥补弱点。人们一旦经历了真正的统合综效,他们就不再放弃。

本讲帮助学员掌握下列观点:在你能充分利用他人的优势之前,你首先要承认并尊重他们的差异。本讲将测试学员对待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态度——排斥、容忍„„还是尊重,或赞美?每一种态度都将对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

珍视差异并不代表全盘接受或认同。本讲不但帮助学员理解“有分歧才有收获”的道理,还将向学员传授创造性的利用彼此差异、寻找第三替代方案的“解题模型”。

本讲重点内容

1、协作增效的精髓;

2、协作增效与集思广益;

3、协作增效的难点在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4、高情商的人际关系模式是珍视差异;

5、协作增效就是发现第三替代方案。

6、管理工具:

—创造第三替代方案的解题模型

—水平思维(平行思维)

—九型人格模型习惯七 · 不断更新

本讲重点

1、什么是持续更新的习惯

2、什么是人类的四大天赋才能

—身体才能

—智力才能

—情感才能

—精神才能

3、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精力管理四大策略

—提升体商

—提升智商

—提升情商

—提升灵商

在正式讨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前,我想建议读者先建立两个新观念,这将使你阅读本书的收益大为增加。

首先,我建议各位不要对本书等闲视之,大略读过便束之高阁。当然,你不妨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以了解全书梗概。不过我希望在你改进自我的成长过程中,本书能时时与你为伴。本书在编排方式上分成几个循序渐进的章节,便于读者随时参阅并付诸行动。即使你已对书中的原则观念得心应手,还是可以不时翻阅,或许会有更多的体会与收获。

其次,我建议你改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除了吸收还要能复述。在阅读过程中,应有心理准备,预计在48小时以内,与人分享或讨论读书心得。

我相信心态不同,阅读的成效就会两样。比方你知道将要在48小时内,向别人讲解本书提到的产出/产能平衡原则(P/PC balance principle),你的阅读成效定会有所不同。现在你就可以假定今天或明天,要趁记忆犹新之际,把本章最后一节的主旨告诉家人、朋友或同事。然后试着比较一下,感觉有何差别。

我保证,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增强记忆、加深体会、扩大视野,而且会有更强烈的动机去运用本书所讲述的原则。同时,开诚布公地与人分享读书心得,可以改变形象,赢得友谊,甚至为你带来一群实践七个习惯的同伴。

你将收获什么

我要借用美国作家佛格森(Marilyn Ferguson)的一段话: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倘若你已决定打开“改变之门”,接纳本书所阐扬的观念,那么我保证,你会得到以下的收获。首先你的成长过程虽是渐进的,效果却是革命性的。你将会认同,仅产出/产能平衡这一项原则,如果得到充分应用,就会使大多数个人和企业发生变化。前三个有关个人成功的习惯,可以大幅提高你的自信。你将更能认清自己的本质、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以及个人独特的才干与能耐。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就能产生自尊自重与自制力,并且内心平和。你会以内在的价值标准,而不是旁人的好恶或与别人比较的结果,来衡量自己。这时候,事情对错与别人是否发现海南无关。

你还会意外地发现,当你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你时,反而会去关心别人对他们自身、他们所处环境以及与你关系的看法。你不再让别人影响情绪,反而更能接受改变,因为你发现有一些恒久不变的内在本质,可以作为支柱。

至于追求公众成功的三个习惯,能够帮助你重建以往恶化、甚至断绝了的人际关系。原本不错的交情则更为巩固。

习惯七可加强前面六个习惯,时时为你充电,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的互赖。

不论你的现况如何,都请相信你与你的习惯是两码事,你有能力改变不良旧习,代之以意味着高效、幸福和互信的人际关系的新习惯。

我真心地希望你能打开自己的“改变之门”,在学习这些习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对自己要有耐心,因为自我成长是神圣的,同时也是脆弱的,是人生中最大规模的投资。虽然这需要长时间下功夫,但是必定会有鼓舞人心的直接收益。诚如美国开国初期政治思想家佩因(Thomas Paine)所说:

得之太易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价,万物始有价值。上苍深知如何为其产品订定合宜价格。在正式讨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前,我想建议读者先建立两个新观念,这将使你阅读本书的收益大为增加。

首先,我建议各位不要对本书等闲视之,大略读过便束之高阁。当然,你不妨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以了解全书梗概。不过我希望在你改进自我的成长过程中,本书能时时与你为伴。本书在编排方式上分成几个循序渐进的章节,便于读者随时参阅并付诸行动。即使你已对书中的原则观念得心应手,还是可以不时翻阅,或许会有更多的体会与收获。

其次,我建议你改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除了吸收还要能复述。在阅读过程中,应有心理准备,预计在48小时以内,与人分享或讨论读书心得。

我相信心态不同,阅读的成效就会两样。比方你知道将要在48小时内,向别人讲解本书提到的产出/产能平衡原则(P/PC balance principle),你的阅读成效定会有所不同。现在你就可以假定今天或明天,要趁记忆犹新之际,把本章最后一节的主旨告诉家人、朋友或同事。然后试着比较一下,感觉有何差别。

我保证,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增强记忆、加深体会、扩大视野,而且会有更强烈的动机去运用本书所讲述的原则。同时,开诚布公地与人分享读书心得,可以改变形象,赢得友谊,甚至为你带来一群实践七个习惯的同伴。

你将收获什么

我要借用美国作家佛格森(Marilyn Ferguson)的一段话: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倘若你已决定打开“改变之门”,接纳本书所阐扬的观念,那么我保证,你会得到以下的收获。首先你的成长过程虽是渐进的,效果却是革命性的。你将会认同,仅产出/产能平衡这一项原则,如果得到充分应用,就会使大多数个人和企业发生变化。前三个有关个人成功的习惯,可以大幅提高你的自信。你将更能认清自己的本质、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以及个人独特的才干与能耐。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就能产生自尊自重与自制力,并且内心平和。你会以内在的价值标准,而不是旁人的好恶或与别人比较的结果,来衡量自己。这时候,事情对错与别人是否发现海南无关。

你还会意外地发现,当你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你时,反而会去关心别人对他们自身、他们所处环境以及与你关系的看法。你不再让别人影响情绪,反而更能接受改变,因为你发现有一些恒久不变的内在本质,可以作为支柱。

至于追求公众成功的三个习惯,能够帮助你重建以往恶化、甚至断绝了的人际关系。原本不错的交情则更为巩固。

习惯七可加强前面六个习惯,时时为你充电,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的互赖。

不论你的现况如何,都请相信你与你的习惯是两码事,你有能力改变不良旧习,代之以意味着高效、幸福和互信的人际关系的新习惯。

我真心地希望你能打开自己的“改变之门”,在学习这些习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对自己要有耐心,因为自我成长是神圣的,同时也是脆弱的,是人生中最大规模的投资。虽然这需要长时间下功夫,但是必定会有鼓舞人心的直接收益。诚如美国开国初期政治思想家佩因(Thomas Paine)所说:

得之太易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价,万物始有价值。上苍深知如何为其产品订定合宜价格。

高效能人士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 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要事第一”这一种习惯.“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会使每一个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渴望成功的人给出了方法,对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决心至关重要,要按照书中所写去做还是很难的.做事的恒心和毅力,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你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本书没太多提及性格,但频繁的用了”习惯“二字.作者认为习惯是知识,技能和意愿的交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应该怎么做,更有这个意愿去做,三者的交汇构成个人行事做人的习惯.通过改变个人的习惯,实现个人性格的改变,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4]?习惯一:积极主动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 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主动积极是书中提及的第一条习惯,作者认为:客观条件受制于人,并不足惧,重要的是,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并且可以对现实环境进行主动积极回应;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做一个真正”操之在我“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是”有选择的自由“,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的个体拥有选择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潜规则是不能妨碍他人选择的自由.接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导致的结果承担责任.当外界出现刺激时,积极主动的人必须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然后给出个人特色的回应.这种自由被视为”人类最终的自由“,即在任何环境中,人有能力自由选择自己的态度及回应方式.这给广大没有做出选择的人提供了一线光明和希望.我们经常说:”我不小心忘记了„„, “我迟到,因为„„”,“其实是有原因的„„”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找借口或是抱怨,其实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创造未来,实现梦想.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 同时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习惯二:以终为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 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 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 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实际中的创造是由心智来创造的,远期目标决定的是未来,而不是到了未来我们在做什么 书中提到了创造的顺序:第一步是规划预期的结果,二是实现预期的结果;区别只在于一个是规划,另一个是实现,但人往往缺乏的是规划,没人去想很远,所以目标管理是很重要的,看了书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得不到他们想要的 不是因为机遇,也不是因为能力,而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那又怎么能得到呢 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所以说,活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是很悲惨的,这也让我明白了,当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的时候,问问自己要过吗 有多么强烈的想要

目标都可以设定,会写字的人都会,但〖以终为始〗说的是“以结果为目标”,因为目标有可能得不到,但结果是一个人一定得到的,所以你希望自己的结果如何,用此来刺激自己,调动自己的主动积极性,这才是好习惯,高效能习惯.在以往的工作习惯上,我做事总是要问自己目标明确否 但也仅局限在做单件事情上,缺乏系统的目标,对事情过程控制不好,经常有头没尾;〖以终为始〗讲了一个“个人宣言”,我认为很好,我太缺乏与自己沟通了,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只是就事论事,很多事情都偏离了目标,而我们还在拼命的去常识,这很是低效的.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要事〗是我们前一阶段讨论很久的一个概念,多么的好我就不说了,我认为〖要事〗是目标事情,是符合宣言中“以原则为重心”的目标,这样的事才应该被称为〖要事〗,如果弄不懂什么叫〖要事〗,就难以把时间管理好,〖要事〗也做不好.每个人的〖要事〗都不一样,因为〖要事〗是因使命,价值观来定的,所以〖要事〗是因人而定的,而且事情的重要性是大于时间的,所以紧急不紧急是时间管理的事,而〖要事〗的完成是与〖以终为始〗的延续.有效能的人会用少量时间处理的紧急,危机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双赢思维〗我认为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层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于佛家学说,既现实又大爱,这一点很难做到,又很容易做到.大多数人的性格是做不到的,少数性格类似的人努力后会做到,所以〖双赢思维〗是我成熟所追求的目标,是对自己,社会了解的更深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七个习惯中最难作到的,也直接影响着“统合终效”.在〖双赢思维〗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维上都提到了人际关系,我也这样认为,双赢是人赢,而非物赢,那么要不伤害自己还要让双方都好,就必须有两好的人际关系,而书中的“主要流程”的第一点也说了“在勇气与体谅之间实现平衡,以需求共同利益”,双赢还要需要勇气和体谅,所以要学会双赢的思维.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书中提到了互赖,我是这样认为的,互赖是长期的一种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认为互补比较好,可能更加实用.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在有了〖双赢思维〗的基础上,人就会耐心的去倾听,才会有合作产生,如果没有〖双赢思维〗的思想,就谈不上了解对方和解放自己,这一点我做得不好,很多时候别人的话是听不进去的,所以根本就不了解对方的意图,只是一味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不可能协作好,〖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动,如果单方面去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了解到此习惯的人一定要拿出诚意来,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使用过去的观念去处理问题.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统合综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为了同一个目标研讨的过程,我们目前有两套或者四套五套的方案,惟独缺少第三套方案,意思是说:大家很难达成共识,商讨出大家都认可的一太方案.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习惯七:不断更新

生意人的七个感悟(三):江湖气 篇9

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实远在武侠小说出现之前, “江湖”的概念就已产生, 并催生出“湖海 (江湖) 之气”、“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 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等名词名句。如果从“行商”、“商旅”等词汇来看, 商人因为货卖往来, 也早对江湖的含义体会甚深。常在河边走, 哪能不湿鞋?常年行走江湖的商人, 沾染上江湖之气, 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传统书法理论, 以风格为标准, 把作品分成书卷气、江湖气、市井气三个类型。书卷气指作品温文尔雅, 有君子风度, 堂堂正正, 没有浮华俗气;市井气与之相对, 指徒有华丽外表而无实质, 一味媚俗;江湖气则表示剑拔弩张、气势纵横、不拘一格———这个“纵横”很关键。所谓“行商坐贾”, 跟传说中的江湖侠客一样, 商人行走天下, 既要重情重义, 也会做“四面光”左右逢源, 还要能屈能伸、拿得起放得下, 必要时还得能文能武, 敢于放手一搏, 没有江湖气很难“吃得开”。

什么叫江湖气?直白地讲, 一是英雄气, 二是流氓气。

聪明秀出谓之英, 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者, 一要有凌云之志, 二要有气吞山河之势, 三要有腹纳九州之量, 四要有包藏四海之胸襟。退而求其次, 商人需具备英雄之气, 虽不要求这四个要件都要具备, 至少也要有所体现。首先, 创业做生意, 大多是为改变现状乃至改变命运, 本身就包含了志向的因素。而那些生意人的慈善之举, 更显示了传统儒商悲悯天下的大志, 因而更加值得钦佩;其次, 合格的生意人, 极少有人愿意偏安一隅, 一心一意谋求发展, 久而久之自然蕴含气势;第三, 做生意当老板, 要懂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集思广益、运筹帷幄, 没有气量很难做大;最后, 生意场上“利”字当先, 外场上温文尔雅的客套无非是为了促成交易, 内部里表面受人尊敬, 可不给钱也没人给你打工, 没有点胸襟岂能成大事?

英雄气, 是生意人内在的修炼。强调的是即使达不到, 也要不断努力。当代学者陈传席说:“大商人必无商人气, 大文人必无文人气。”这里的“商人气”应是就奸商而言, “无商人气”就是儒商。奸商唯利是图, 终极的目的就是赚钱, 为一己之私用。儒商则善聚财也善于散财, 终极目的是把赚到的钱回馈社会。晚清末年, 革命志士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大批商界之士则投身“实业救国”洪流, 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这样的人, 早就超脱出“商人气”, 称其一句“英雄”也不过分。

浮浪不定谓之流, 粗鄙无业谓之氓。一般看法, 流氓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从职业角度看, 多为无业或不务正业;从行为特征看, 就是为非作歹, 滋扰社会;从道德规范看, 一是手段下流, 二是行为恶毒。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本文中的“流氓”强调的是用逆向思维来看待事物, 从流氓的气质行为中找到可供借鉴的内容。同样退而求其次, 商人具备流氓气也要在上边三个要素中有所体现。第一, 因为无业或从事非正当职业, 流氓的生存能力普遍较强, 商战激烈, 竞争手段有时也会“无所不用其极”, 防人之心不可无, 不具备必要的商场生存能力与手段, 注定失败;第二, 流氓之所以被视为社会另类、异类、怪类, 主要是其采取的手段往往不合常情常理, 这一点借鉴在生意场上, 就是剑走偏锋、打破常规, 或用于经营, 或用于市场竞争, 使得对手因防不胜防而奏奇效———当然, 在法治社会, 要倡导合法竞争, 而不是真的像流氓那样不择手段, 以身试法。

上一篇:写赞美老师诗句下一篇:秋天作文600字-抒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