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错别字调查情况(精选10篇)
1935年5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展开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联合讨蒋,曾商定双方部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集中兵力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不幸的是,在拟定作战命令时,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把“沁阳”的“沁”多写了一笔,成了“泌阳”。碰巧河南南部就有个泌阳,不过这个地方与沁阳有千里之遥。冯玉祥的部队接到命令,匆匆赶往泌阳,结果贻误战机,错过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蒋军获得了主动权。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一字之差,最终导致冯、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
一、不是故意写错的(引号中为错别字)
1、饭店门口:“抄”饭
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
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
4、家具店门口:家“俱”
5、装潢店门口:装“璜”
6、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7、安装公司门口:“按”装
8、洗车店门口:洗车打“腊”
9、饭店门口:“合”饭
10、水果店门口:“波”萝
11、饭店菜单:鸡“旦”
12、五金店标牌:“扦”座
13、体育用品店标牌:“兰”球
14、快餐店门口:大排“挡”
15、农贸市场标牌:“蕃”茄
16、停车场招牌:“仃”车收费
17、严打宣传标语:严“历”打击
18、某机场横幅:年“青”
19、某交通宣传标语:超限超载“殆”害无穷 20、某食堂菜牌:鱼“园”
二、故意写错的(引号中为错别字)
1、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5、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6、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7、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9、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10、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11、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
12、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13、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
14、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15、胃药广告:一“不”到“胃”
16、赛马广告:乐在“骑”中
17、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18、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
19、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20、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
23、涂料广告:好色之涂
24、冰箱广告:制冷鲜锋
25、治痔疮药广告:有痔无恐
26、花园公寓广告:随寓而安
27、跳舞机广告:闻“机”起舞
28、海鲜广告:领“鲜”一步
29、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 30、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 家具店把广告打成“家俱” 一饭店招牌上则写了“十三太饱” 一房地产广告的“十面埋富”十分显眼 医药商家打出“下斑莫逗留”之类谐音取义的广告语 “停”字写成“仃”,快餐写成餐字的左上部,鸡蛋写成“鸡旦”,各种啤酒写成“各种啤洒”--2002年中国十大失败广告语
1、柒牌西服 让女人心动的男人
2、送礼就送脑白金
3、九鑫螨婷香皂:看,你把螨虫传染给了女儿
4、天之娇子 笑看风云淡
5、当头发爱上肥料 好的出乎意料
6、达诺日夜片 你的新选择
7、陈小春之鸿星尔克鞋
8、来来往往 喝杯枝江
9、张卫健之喜之郎
调查地点:学校附近的街头
调查目的:搜集街头的错别,交流感受,并思考为什么会写错别,最后向有关部门提出改正。
调查材料分析: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等。
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家具“写成“家俱“、“摩托车“写成“么托车“、“百依百顺“写成“白衣百顺“。滥用简体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在调查的102个街头广告中,有48个出现了错别,错误率达到47。1%,错别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花样繁多。如:将“打折“写成“打拆“;“寻人启事“写成“寻人启示“;“停车“写成“仃车“;更有甚者,将“防火栓“写成“放火栓“,看后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通过本次调查,我认为街头错别的出现主要原因是:
○写人文化水平较低,对汉的使用随意;
○同音混淆;
○形近混淆;
○义分析错误;
○多笔少画。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
(一)时间:20**年11月19日星期三
前言:生活中处处有错别字,让大家多多发现,并改正。
调查目的:在生活中存在一些错别字,让同学们留心观察,发现错别字,向有关部门提出,并改正。
调查结果:一家休闲服装店的招牌上写“休闲服10元”写成“休闭服10元”,在一条小街上,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那边有公厕”写成“那边有公则”,一家卖空调的广告上写终生无“汗”,原本是“终生无罕”,意思是这一辈子都没有稀罕的了,现在却改成这一辈子都不会流汗,一家卖电熨斗的广告上写百“衣”百顺,原本是“百依百顺”,意思是什么都依靠什么都顺从,现在却改成全部衣服都顺从它,除了这些还有许多,这样就形成“错别字”。
调查分析:1,有些写字人水平太低,容易写错字。2,有些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长相相似,容易辨别不清。3,有些商人为了生意兴隆,而故意把一些成语或词语改成和自己卖的商品有关的。
调查建议:调查完向有关部门提出,并修改。建议有关媒体多多提醒市民,注意身边的错别字。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
(二)调查时间:20**年4月18日(星期日)
调查地点:市场街
调查对象:街头招牌、广告等公共场所中的错别字、繁体字等不规范用字。
调查经过:
我特地和另外两个同学针对街头错别字等做了一次调查。()现在虽是“文化世纪”,人人都有文化,可是街头错别字仍然不少,除了店家使用繁体字将自己的店名用繁体字作为商标注册,符合《商标法》外,其它的错别字、异型字等我们又发现了许多。如:我们在一家饭店门口发现“抄”饭,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零售店铺门口:“另”售,装潢店门口:装“璜”等;还有一些是店主故意写错的,如:眼镜广告:一“明”惊人,药品广告:“咳”不容缓„„在这条街上所有不规范店牌中,有90%是使用了繁体字和错别字。而一家店中的告示牌竟全都用了繁体字!繁体字和错别字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特别是那些错别字,很可能会传播错误的知识,产生不良的影响。
调查反思:
在大街上走了一圈后,我们发现街头不规范的字还是挺多的,可还是有很多行人看了之后不以为然。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希望人们都能重视起来,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传播祖国的优秀文化。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
(三)时间:20**-6-13
地点:***
目的:寻找街头错别字,并记载下来,改正。
分析:
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
一些街边店面广告上是出现错别字,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伊拉克”写成“衣拉客”、“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就更是屡见不鲜。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调查结果:
现在,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错别字、繁体字、简化字少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了,我觉得,这次调查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感受:
时间:2009年寒假
地点:宁波街头包括白沙菜场,各条马路。
目的:寻找街头错别字,并记录或者拍下来,并分析原因。
我主要调查了菜场的广告牌和商店的招牌,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用谐音乱改成语。
如发屋把“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伊拉克”写成“衣拉客”、“非同一般”写成“菲童衣般”,一家饭店把“海鲜急转弯”写成“海鲜急转湾”等。
2、写错字、别字现象。
如白沙菜场摊位前鲳鱼写成叉鱼,把鸡蛋写成了鸡旦。又如补胎冲气、禁止仃车等错误标示。
3、繁体字混用现象。
调查感受:
1、很多商家有意把字写错,为的是引起顾客的注意,有一种广告效应。
2、调查中很少发现错别字了,真正写错别字的是一些小摊小贩,希望他们加强学习,正确写字。
3、我觉得这次调查意义非凡,让我明白了我们要正确使用文字,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认认真真,减少错别字。
一、不是故意写错的(引号中为错别字)
1、饭店门口:“抄”饭
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
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
4、家具店门口:家“俱”
5、装潢店门口:装“璜”
6、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7、安装公司门口:“按”装
8、洗车店门口:洗车打“腊”
9、饭店门口:“合”饭
10、水果店门口:“波”萝
11、饭店菜单:鸡“旦”
12、五金店标牌:“扦”座
13、体育用品店标牌:“兰”球
14、快餐店门口:大排“挡”
15、农贸市场标牌:“蕃”茄
16、停车场招牌:“仃”车收费
17、严打宣传标语:严“历”打击
18、某机场横幅:年“青”
19、某交通宣传标语:超限超载“殆”害无穷 20、某食堂菜牌:鱼“园”
二、故意写错的(引号中为错别字)
1、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5、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6、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7、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9、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10、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11、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
12、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13、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
14、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15、胃药广告:一“不”到“胃”
16、赛马广告:乐在“骑”中
17、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18、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
19、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20、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
23、涂料广告:好色之涂
24、冰箱广告:制冷鲜锋
25、治痔疮药广告:有痔无恐
26、花园公寓广告:随寓而安
27、跳舞机广告:闻“机”起舞
28、海鲜广告:领“鲜”一步
29、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 30、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
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无论是耳朵听,还是眼睛看。
如果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
为了了解人们写错别字的原因,帮助人们规范用字,我展开了调查研究。
错别汉字的具体情况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看了往往让人捧腹大笑。有写别字、繁体字、音同字等等。现归类如下:
(1)写别字。这占的比例最多。
我曾经在看电视时,听到里面的人把“高楼大厦”错读成“高楼大夏”,真让人哭笑不得。
我还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王武的人上山砍毛竹,不料毛竹溜下山,刺中了别人的心脏,使那人当场身亡,王武在写悔过书时竟把“竹溜死人”写成了“溜竹死人”,而县官不经调查,就根据悔过书定了他死罪。一个人因为两个字的错误赔了性命,这样严重的后果真叫人听了不敢相信。听了这个故事你说王武死得值不值? 再有,“课程表”中“程”写成了同音字“成”。有的商店为了推销,打出了“衣衣不舍”,“鸡不可失”的成语。这样成语本身不仅发生了错误,并且改变了意思,误导别人用含有错字的成语,影响教育,有不少害处。看那条小弄里的一家裁缝店招牌上醒目的写着“李氏载缝”四个红色大字。“载”和“裁”店主怎么分不清呢?这真是一个大笑话,哎!
(2)写繁体字。
“赵国”写成了繁体字“赵国”;街道边的“石头记、玲珑广告部”等一系列的公司、商店名都用上繁体字。
一家小饭馆便把“酒”写成“氿”,给他人带来了许多不便,还把“带鱼”写成,只是为了探讨方便就索性写成别字。
走在我们家乡的街上,一定能看到许多酒店和商店为了显示气派,时常会用繁体字来写店名。但是一些字没有繁体,只好用简化的,并且繁体字笔画较多,一不小心就会写错。好比说是“新开元大酒店”就写成“新开元大酒店”。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我那天差点走错了地方。像是“贰”字,有多少人会给它加上一撇呢?
(3)写同音字。
我们在写作和默写时经常会犯“音同字不同”的错误。有人竟把年年都讲的“欢度国庆”写成“欢渡国庆”。我倒是真想问问他国庆是条河吗?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在写作时把“的”、“地”、“得”,混淆过,原因就是它们的发音是一样的。如果它们是同一个字就好了。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默写《童年的朋友》这篇课文最后一段时把“连结”写成“连接”,谁叫它们的发音相近呢。还有“近”和“进”。如果不区分它们各自的意思,只靠自己的耳朵又有谁能听得出来是哪一个词或字呢?
四、调查后记
汉字表意丰富,历史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热爱汉字。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语言汉字都无法正确使用,我们如何学习其他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要优化文字环境,正确使用汉字,更要杜绝公共场所的错别字。
建议同志们从用好汉语文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加大宣传,提倡全社会都来正确规范地使用字体!
语言文字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是怎样强调也不为过的。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是公共交流的基本工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企业取“洋名”和“洋字号”、网络语言满天飞┅┅出版物、广告、包装、商店招牌、公共设施甚至一些影视剧中,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有些随意,时有错误出现,给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了混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假日时间,对街头巷尾一些不正确使用汉字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写出总结报告。通过这次活动,明白汉字规范使用的重要性,从而尊重她、爱惜她、保护她。特别是在中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愈益扩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把自己的母语发扬光大,甚至应该立下一个伟大的志向:让我们的汉语像英语那样走向世界。
街头广告错别字多
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
一些街边店面广告上是出现错别字、乱造简体字的重点之一,如“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气”、“家具”写成“家俱”,一些店铺把“零售”写成“另售”、“排档”写成“排挡”、“鸡蛋”写成“鸡旦”,就更是屡见不鲜。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在一公共电话亭前,一块醒目的告示牌上写着“打拆”两字,前后连起来一读,才知道原来是买一种电话卡可以“打折”,在场的一位市民笑着说:“这样的情况太多了,有时真是错得离谱,还让人误解呢!”
街头错别字多让学生深受其害,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在教学时发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也经常有同音的错别字,指出来时学生们都说是“大街上到处都这样写”或者“电视也这样写”。家住江南四小区的楼女士说,前几天她给上小学的孩子检查作业时发现,儿子把“篮球”写成了“兰球”,就告诉他写错了,没想到孩子理直气壮地说:“没错!街上的文具店就这样写的。”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
2009年02月05日 星期四 下午 10:47
调查时间: 2008年11月23日 调查地点: 凤凰街小巷
调查事项: 收集街上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调查过程: 通过一天的努力,看来错别字还真不少。我们共调查了22家商店,有4家出现错别字。我们共调查了99张小广告,有40篇出现错别字。如:家具店门口把“具”写成“俱”,失物广告把失物“启示”写成“启事” 我认为出现以上情况有一下几点成因: 1.写字人文化过低 2.形近字搞混 3多笔少画 整改建议: 1.厂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 2.有关部门加强管理
昨天上街买点小东西,远远听到一辆宣传车的高音喇叭在重复播报着什么。车到近处,恍然大悟——广告车,广告牌上赫然写着:沪杭羊毛衫大减价,并且用特别醒目的字体和颜色表白“拆屋卖瓦凑路费”。我不惊哑然失笑!
实事求是地说,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年以来,我国广告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媒体不乏令人记忆犹新的广告精品。但似我昨日所见也并非个别现象。“跳楼价”、“忍痛大放血”、“惊天动地大减价”之类低劣广告语屡见不鲜。
这至少说明了几个问题:一是广告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二是刻意夸大、诚信缺失,三是浮躁心态使然。希望“拆屋卖瓦凑路费”之类的蹩脚广告早日消失。
门店的牌匾、店名是顾客记住店内特色的标志符。如今,岛城店铺遍地开花,人们越来越讲求“视觉冲击”,各种个性化的店名成了商家制造看点卖点的第一招。一些普通而熟悉的名词被新奇的名称替代,成了门店诱人眼球、招揽生意的字号招牌。
门店的牌匾店名不仅仅是一个标志符号,还可从中窥其文化品位、志趣格调和思想境界。一个新奇好记、响亮上口的店名,可以让顾客过目不忘,印象深刻。像川菜馆“爱情麻辣烫”、“食为天”等因影视剧的热播而一夜成名,叫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走过路过怎能不让人有进店瞧瞧的欲望?
然而,也有一些商家认定“傍”店名就能“以假乱真”,于是,“东来顺”火了,街头又出现了各种“来顺”;“张大妈”出名了,“李大婶”、“王大爷”也“出门”了。还有一些为求奇特而不惜借助“邪招牌”另外,一些使用谐音字做为招牌的更是比比皆是,如服装店叫做“衣衣不舍”。
粥天粥地,有各式各样的粥,看的人眼花缭乱,用上海话读起来,是作天作地!浦东大道上一家服装店,名叫衣依布舍,当时坐在公交车上,看看窗外地风景,就对这个店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创意来自依依不舍。十全街与乌鹊桥路四岔路口有一家美发店,店名叫“顶剪”。一位顾客这样理解这个店名:“顶剪”是“顶尖”的谐音,意为“技术一流”;“剪”是“剪刀”,代表了美发行业;“顶”又可理解为“头顶”,表明服务对象是“头发”―――二个字的店名表达了三重意思。一些店铺的名字十分出彩,起到了招揽顾客进门的作用。一家杂货店,店名叫“杂七杂八”;一家专卖大尺码服装的店叫“胖子没烦恼”,店名把市场定位、效果表达得清清楚楚;有家男子内裤专卖店,名叫“内酷坊”,“内酷”为“内裤”的谐音,“酷”意为“时尚”。碧凤坊有家服装店,名叫“穿帮”,意为“帮你穿衣”,替你打扮,店主是三位女青年,都擅长服装搭配。“穿帮”在苏州话中是“露馅”的意思,贬义褒用,哪料反响很好,不少顾客就是冲着这个店名进门的。
“衣客隆”董事长夏薇很重视店名,自己开的服装店名字都很别致,分别叫“武装”“风度”“边缘”等。她说,顾客首先看到的是店名,而不是商品,店名起得好,会激起顾客了解这家店及其店内商品的愿望。好的店名就是招揽顾客的高招之一。
我认为,好的店名应该易懂好记,有广泛的认知度,富有亲切感,方便传播,最好从使用频率最高的日常用语中去寻找;别具一格,能够吸引顾客眼球,表达丰富的意思,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雅俗共赏;如果能够把市场定位、行业特征包含在店名中则更属上乘。但有关人士认为,起好的店名虽然能够带来生意,但商家也不能抱“一俊遮百丑”的想法,经营业绩好坏还是取决于商品、服务质量和品种等基础要素。门店的招牌要抢眼不仅靠猎奇,即便用谐音也要“谐”得有谱,尊重文化传统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可是,除了把店名叫响,包装门店的整体形象以及赋予商品服务一定的特色,才能真正抓住顾客的心,让店名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还有,关于不规范用字,一是使用繁体字(注册商标定型字除外),主要有名人题字和注册商标繁体字未打上“R”标志;二是单独使用外国语言文字或中外文并用时未以规范汉字为主、外国文字为辅,存在英文巨大、中文特小的广告用字现象;三是使用错字、别字;四是广告使用成语不符合规定,引起误导;五是保健品宣传、广告用语不规范。“PK”近来时常出现在报纸上。虽然有一些人可能知道这两个字母缩写代表的意思,但这样的词组用法违反了国家规定。报纸如果一定需要引用,对“PK”应加双引号,同时要加注汉语译文,如:“PK”(比试)。
还有很多的“隐形炸弹”就藏在其中!比如蚊香广告上的“默默无蚊”;美容店的“我型我塑”;摩托车的“骑乐无穷”等,会误倒许多人的,产生对语文的误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严重的“病毒”已经流入了我国,这种病毒就叫做错别字。街头上、报刊上、影视上,错别字处处可见。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
作者:宋凯强
调查目的:发现济南五中周围错别字,分析原因,向有关部门(单位)提建议。调查内容:街头商铺招牌、广告、宣传栏上的错别字现象。调查时间:2007年8月20日。
调查人员:袁小冬、窦同璐、刘傲楠、王德泉、宋凯强、孔祥臻、费凡、丁大伟、冯骁腾(济 南五中60级12班团支部)
调查地点:泉城路、明湖路等(济南五中周围)调查方法:个案分析、总体点评、出错概率评估 调查步骤:
1、准备阶段
上午八点钟左右,我们团支部在指定地点(济南五中门口)集合,准备好该用的纸、笔、以及用来采集证据的相机和事先查好的有关于汉字的资料。然后,我们按照原定的计划走向我们的第一站——泉城路东段以及周围的小巷。
2、实施阶段
我们来到了泉城路东段,在那里我开始寻找错别字。队员们个个跃跃欲试,精神振奋,都瞪大了眼睛争先恐后冲着周围的每一个字仔细的看,不敢有丝毫的马虎生怕漏下了一个错别字。终于,我们在按察寺街街口发现了一处卖早点的小摊,小摊的广告牌上发现了一处错别字,摊主把“煎鸡蛋”写成了“煎鸡旦”。简直是大错特错。我们还在一家饭店门口发现了“抄”饭的字样;在另一家快餐店门口,我们也发现了快“”;在附近的宣传画上,我们发现了“倡导”的“导”上面的“巳”被写字的人篡改成了“己”。就连著名的黄亭体育馆的“亭”字都写成了繁体。看来生活中的错别字还真不少,真有的可查!
接着,我们转向第二站——明湖路。
穿过一个小巷,我们就要到明湖路上了。突然,后面传来了一阵呼喊声。原来是冯骁腾在叫我们过去,他说他发现了一系列的错别字正在我们的身边,他说:“你们瞧,那边的那个修车铺,修车的车写成了繁体字,充气的„充‟也写成了„冲‟气;再看看那边那家裁缝店„修拉链‟三个字被改了俩,成了„‟;就连路边的那家发廊都写着„发朗‟的错别字。”
我们来到了明湖路上,那里的错别字就更不计其数了。像什么,“家具”写成了“家俱”;“装潢”写成了“装璜”;水果店门口的“波萝”;电线杆上的“寻物启示”等等……同学们冒着中午火辣辣的太阳,仔细而耐心的找着……
已经下午一点了,正是天最热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按原计划结束了活动。分配好活动的任务后,就各自分道扬镳了。调查结果:
经我们调查发现,我们一共行走了1.5公里的路程,共调查商铺等200余家,共发现错别字或不规范用字37处。经计算约有14.8%的单位存在不规范用字或出现了错字、别字的现象。这个数字可不小,他对周围来来往往上学的学生会发生怎样的影响?设若一位学生看到错别字后会把这个字写错的概率为50%,他一天会看到10个错别字,也就是说他一天会因这些街头的错别字而写错5个字,那么他一个星期要写错35个字,一个月后是150个错别字,一年后是1825个错别字,同时他的错别字还会影响他的同学。我们五中60级有1000名学生,如果每个人都按这种速度发展那么三年以后我们中考时就要有5475000个错字,如果这些自考到的概率为1%,一个错别字一分,那么五中的平均成绩要比没有这些错别字下降5.5分。可见这些错别字是多么误人子弟呀!
据我们调查的资料上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复杂,分歧很大,而汉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为不同地域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记录和传播了汉民族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今天,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可以在电脑、网络上直接使用汉字处理和传输各种信息,从而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
汉字不同于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不仅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还往往能直接体现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说汉字是一种意表文字(也有人称意音文字)。
从字形上说,汉字是一种方块文字,是通过横、竖、撇、点、折等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後,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但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产生了所谓的“现代字”,也就是错别字,这种轻易的“改写”,使得中国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韵味。平时,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用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意改变了。
可见,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既然汉字的地位是如此重要,因此我认为这些错别字的问题务必要解决。解决方案:
1、面对那些有意写错字而提高人气或图吉利的商家老板们,我们应该软硬兼施。一方面,给他们讲明如此作的危害。一方面,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请求帮助解决。
2、对于,那些无意写错或不知道错的,我们应该给予教育,帮助其改正。
3、面对那些写繁体字的人,我们应该明确告诉他们正确的规范的用字标准。并且提醒,改正。如是店主蛮不讲理,就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请求帮助解决。
一、故意用谐音的错别字(破折号
后的为正确的书写。)
1、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刻不容缓
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其乐无穷
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别来无恙
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一鸣惊人
5、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默默无闻
6、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无可替代
7、网吧广告:一(e)网情深——一往情深
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情有独钟、一见钟情
9、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随心所欲
10、空调广告:终生无汗——终生无憾
11、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以貌取人
12、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依依不舍
13、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万事俱备
14、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步步高升
15、胃药广告:一不到胃 ——一步到位
16、赛马广告:乐在骑中 ——乐在其中
17、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百依百顺
18、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 ——稍胜一筹
19、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贤妻良母20、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以貌取人
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 ——百闻不如一见
23、涂料广告:好色之涂——好色之徒
24、冰箱广告:制冷鲜锋——制冷先锋
25、治痔疮药广告:有痔无恐——有恃无恐
26、花园公寓广告:随寓而安——随遇而安
27、跳舞机广告:闻机起舞——闻鸡起舞
28、海鲜广告:领鲜一步——领先一步
29、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脍炙人口
30、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理所当然
31、衣见钟情(服装店)—— 一见钟情
32、衣拉客(服装店)——伊拉克
33、三国演义(服装店)——衫国演衣
34、挑三拣四(服装店)——挑衫捡饰
35、多其自行车(自行车店)——多骑自行车
36、化妆品广告——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37、服装店广告——饰全饰美
38、美容店广告——我型我塑
39、瓷器广告——有“杯”无患
二、其它错别字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街头错别字还真不少呢!你看这就有一处醒目的错别字。嘿!“蔬”菜的“蔬”竟然写成了稀“疏”的“疏”!真不知道这家菜场是怎么有生意的,连字都写错了竟然还有人来买。看那,又是一处错别字,小吃店将“馄饨”写成了“混饨”。看来,他这卖的是“混饨”的“馄饨”啊!
错别字真是数不胜数,弄得我不知道哪个对哪个错。“晾”衣架写成“凉”衣架,汽车打“蜡”写成“腊”肉的“腊”,桂“圆”写成花“园”的“园”,“攻”击力写成气“功”的“功”,把别人搞的晕头转向。最让我震惊的是,连教育局都会写错别字!你看这“密”封线内请勿答题中的“密”字写成了“弥”补的“弥”!这是个多在的错误啊!何况这还是教育局犯的错误!真是罪加一等啊!我觉得印刷这几个字的.人可以去坐牢了,他不仅没教到我们不要写错别字,还让我们会写错别字了呢!真是始Σ怀墒窗衙装。
星期天的微凉早晨里,我坐车在去舞蹈学校的路上,漫无目地地欣赏风景,谁知,这一瞄不要紧,却瞄出了个错别字出来了。只见一间精致的服装店,上面粘着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依”目了然!顿时,我注重地观注着它,心里便纳闷了,“依”与“一”虽是谐音字,可“衣”字旁为何还要添个单人旁呢?我疑惑不解,正当我茫然之际,车已经抵达目的地。在跳舞时,我心不在焉地跳。心里惦记着这件事。等到一下课,便火急燎燎地赶着去服装店,当我再一次与那个让我心心念念的“依”目了然,大眼睛瞪小眼睛时,我不好意思低着头,踟蹰不前,但是最后,勇气战胜了懦弱,我硬着头皮挪移至前台,一些叔叔阿姨们在这儿挑选衣服,我在心里默念:我是空气,我是。可细心的姐姐店长还是大人群中发现了我,我只好迟疑不决地走向前台。
几道火辣辣的眼神停留在我的身上,将我全身上下都打量了一遍,温柔的店长姐姐疑惑不解地探下身询问:“小朋友来干嘛呀?”话音刚落,一声鼓中了勇气,小心翼翼地试探:“姐姐,你们的门面有错别字!”心里怦怦直跳,满怀期待地瞄了一眼她的脸色,她只好尴尬地干笑一下,这时,另一道不友好的声音响起,“这是一种艺术。”原来,是店长姐姐旁边穿的很时尚的姐姐说的,那时,我感觉有谁狠狠
将我鄙视了一番,过了好一会,谁也不说话,店长姐姐语重点心长地问:“可是就不太会吸引客人了呀!”这句话让我无言以对,这时,我失落地耷拉着脑袋,见我无精打采,店长姐姐又说考虑考虑,正当我心情好点时,一位顾客来了,店子又开始招待客人了,那位时尚姐姐擦耳而过:“小朋友不要多管闲事!”我的脸囧爆了,一个箭步冲了出去,大口大口呼吸新鲜空气,轻轻松松走在马路上。
下午放学之后,我们小组直接去蛇口老街调查错别字。我们在蛇口老街旁边的那些小店里找呀找,可就是找不到。突然,我们发现有一些广告栏,于是我们在广告栏上面仔细寻找。过了一会儿,于笑苒对我们说:“这个‘随’字应该错了,不应该是‘隨‘,这个偏旁上面应该是‘有’,而不是‘左’和‘月’。”就这样,我们在广告栏上面发现了一个错别字。
接着,我们继续向前走。我仔细地在广告栏中寻找,可就是找不到。突然,在我旁边的万月樵说:“大家过来看啊!这个‘被’应该写错了,偏旁缺了一个点,变成了市字旁。”我们听见了,赶紧跑过去,发现这个“被”确实错了。我拿着手机把这个错字给拍了下来。这时候,于笑苒妈妈对我们说:“你们看看,这个‘褥’也写错了,偏旁缺了一个点。
昨天在蛇口老街,我们一共发现了三个错别字,分别是“被”、“随”、“褥”。通过这一次检查,我们专心致志小组有很大的收获,还觉得这里的人文化水平很高。在这么多广告栏中,只发现了这几个错别字。我对这一次的错别字检查感到满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发现错别字。所以我觉得做为中国人,一定要学好汉字。要是写错了汉字,到时候肯定会闹笑话出来的。
回到家中,便和小城一起去大街寻找错别字。可一开始就很不顺利,转了很多地方连一个错别字都没发现,难道这些错别字在故意躲着我们吗?就在我们灰心丧气准备回家的时候,我不经意的一瞟却有了重大发现,终于找到了一个错别字,“叫”水费,我看到后,便兴匆匆地拉着小城,三步并作两步极速冲了过去。我们问那位奶奶:“奶奶,这个是干什么用的?”老奶奶满脸疑惑回答道:“交水费啊?”紧接着还不明不白说了我们一顿:“小孩子家家的,瞎捣乱什么啊?”可当我们给老奶奶讲这个“叫”字写错了的时候,老奶奶居然凶巴巴地说:“不用你管,一边玩儿去”。
经历了这次不愉快,心中不免有了想要放弃的感觉,可身旁的小城却不停地安慰我,使我坚持了下去,但是我就说:“如果再有一次这么不愉快,咱们就回家。”我们俩继续向前,不知不觉便走到了一位卖蔬菜的阿姨旁边,只见她身边的牌子上写着“打八拆”,我和小城相视一笑,鼓起勇气向阿姨说明情况,谁知阿姨呵呵笑着说道:“谢谢,谢谢你们给我纠正错误啊!要不我这就成笑话了”。这个阿姨的慈祥体贴让我感到了久违的温暖。这一次调查,让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今天如果不是小城提醒我就放弃了。我拿起粉笔帮阿姨吧那个“拆”给改了过来。
从家里出来没多久,肚子就开始“咕咕”朝我提出了抗议。我想还是先个米粉吧!于是来到一家陌生的米粉店,抬头朝米粉店的招牌一看:卤菜:二两三天,汤菜米粉:二两四天。哇,做一碗米粉要四天,给了钱,对阿姨说:“要三天前的米粉!”阿姨奇怪道:“小弟,你就不怕吃坏肚子吗?”我装着一脸的惊讶:“咦,您这不是写着三天做一碗吗?”啊?“阿姨也惊讶地看了看表,一阵莫名的眼神看了我足有三十秒。然后恍然大悟并给我了一碗二两的米粉给我,连声说”谢谢啊,我一直都没注意到!说完,我拿着米粉,微笑着转过身,走了。
吃完了米粉,我开始了下一步的计划。
我打的士去了咱桂林最大的一个美食街。因为现在还是上午时间,所以来这里的人不多,我一边走,一边左右观察,走了很长一段路,竟然一个错别字都没看到。哎呀,怎么说漏嘴了,我这次是出来调查错别字的!话回到主题,就在我绝望之时,突然看见一位大哥哥在摆弄店门前后的招牌。我正好饿了,就立马跑过去,原来是“章鱼小完子”啊?什么?“小完子”哈哈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我不禁一阵兴奋,大声地对那位大哥哥说;"哥哥,你家招牌上的“完”字写错了,请你马上改过来,好吗?“大哥哥听后,连声说:”哦,对不起,对不起......”
【街头错别字调查情况】推荐阅读:
调查街头错别字报告10-18
寒假高中生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01-02
街头错别字广告词05-31
错别字调查10-01
错别字调查研究报告09-09
错别字调查报告600字01-28
街头即景初三作文11-18
街头见闻500字范文05-24
漫画作文:街头的温暖10-29
街头见闻作文700字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