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共9篇)

《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县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规范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设立、监管、验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县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等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和监督管理。

(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是指对自然因素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工程治理等项目。

(二)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项目主要是指公益性的区域地质灾害、水工环地质等调查和项目研究。

第三条 项目实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政府采购、邀标)、工程监管制、合同管理制、公告公示制、财务决算评审(审计)制。

第四条 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管理按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相关管理办法和彭泽县建筑部门公布最新的《工程造价信息》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章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立项

第五条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立项条件:

(一)由于自然因素引发危害公共安全的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1人(含)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需要应急治理的;

(二)由于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指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威胁人员超过10人(常住人口),潜在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需要而且能够进行工程治理的;

(三)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应急勘查;

(四)其他特定条件符合政府投入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依照有关规定,应由铁路、公路、航道、水利、市政等相关主管部门和厂矿企业负责治理的地质灾害,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不属于项目申报范围。

第六条

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项目立项条件:

(一)经济社会发展或规划急需的基础性、公益性的区域地质灾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调查;

(二)为提高我县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与能力的基础研究项目,引进、开发新技术新方法项目。

第三章 项目申报实施管理

第七条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向县人民政府申报(以政府名义行文),申报单位即为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申报单位应编制项目施工设计和工程概 算。

第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年8月15日前,向县人民政府提交治理项目申请报告和项目施工设计、工程概算表。逾期未报送的转次重新申报。

第九条 专项资金由县财政局、县矿管办共同负责管理,共同负责项目施工方案和设计和资金核算的审核,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县财政局具体负责项目资金的预算审核、下达及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及项目验收工作;县矿管办具体负责项目审核及项目实施方案设计审查、实施过程督查和项目验收等工作。

第十条 项目确定并下达预算后,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按照项目施工设计要求组织实施,未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随意更改设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建立专账,单独审核,主管部门不得提取管理费,不得将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列入本项目开支,不得虚增项目成本,支出按有关财务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一条 实行项目责任制。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工程进展、工程质量、项目实施效果、资金使用全面负责。

第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项目施工设计,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加强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检查和监督、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第十三条

项目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按照项目施工设计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隐蔽工程施工必须按规定验槽。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设计有缺陷的,应及时反映和提出相关建议。

第四章 治理项目验收

第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任务完成后,应组织项目初步验收和竣工财务决算,形成初步验收报告,对初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整改和完善;对初步验收合格或初验问题整改到位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项目验收申请报告(以政府名义行文),并做好项目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

县矿管办和县财政局收到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后,应于当年12月30日前统一组织验收,申请竣工终验的单位,应提供一下材料:

1、彭泽县人民政府会议纪要或立项批复;

2、初步验收意见或乡镇人民政府验收文件;

3、中标通知书;

4、施工合同;

5、项目施工设计;

6、施工前、中、后的相关照片(特别是隐蔽工程照片);

7、财务决算评审意见或审计报告

第十六条

项目终验时县矿管办负责项目初验材料审 核、工程质量评价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工程量核实、资金拨付等工作。

第十七条 项目验收合格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第十五条竣工终验要求,必须向县矿管办和县财政局提交竣工材料(一式两份),县财政局根据提交的相关终验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后,应及时将项目资金拨付给县矿管办,县矿管办按照县财政部门核准后的金额拨付项目承担单位。

第十八条 治理项目通过验收后,其治理工程的保护工作,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落实具体维护和管理部门,项目施工单位负责办理工程移交手续。

第五章 项目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县矿管办部门和县财政局部门按照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要求,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跟踪问效。

第二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责令限期纠正,并视情节轻重,中止并清算项目、追回项目资金、限制项目申报。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在项目申报和实施中弄虚作假,伪造资料的;

(二)截留、挪用、坐支项目资金,或擅自改变项目资金使用方向、扩大支出范围的;

(三)项目实施中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

(四)项目预算资金下达一年未开工的;

(五)项目竣工后,不报送申请验收材料的(特殊情况除外);

(六)项目实施有其他违规违法行为的。

第二十一条 项目监督管理相关人员违反本办法和有关规定,在项目申报、立项、招投(邀标)标和验收中滥用职权弄虚作假和徇私舞弊的,按照有关纪委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篇2

1. 1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为了使工程的良好运转, 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例如,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障等施工管理制度, 根据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责任制度, 指定各种质量、安全等得奖罚制度, 通过制度进而约束人, 通过制度管理施工人员。通过制度使得组织管理的到位, 责任与安全都到位。

1. 2 加强项目的管理

项目设立质量检查部门, 不定期的检查施工队的质量, 发现问题后就要及时调整或者返工, 不能手软。项目部依据检查的情况, 制定奖罚名单, 定期对施工队伍进行总结与评比, 使得施工队伍相互促进, 工程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从而保证质量。项目的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要经过专业知识、基本培训, 施工人员要保持持证上岗。项目管理部门还要制定操作说明书, 使得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在项目的施工前, 要制定出一份工程的样板, 然后使得施工与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 以此为标准, 再全面施工。定期召开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参加的对于工程质量的分析会, 仔细分析潜在质量问题, 制定出相应预防措施, 进而对工程质量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都要合格, 要经过检验后方可使用。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从而保证质量。

1. 3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效益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安全能够保障效益的最大化。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摸, 不可挽回的, 对于安全问题不容疏忽。安全目标就是杜绝死亡与重伤事故的发生。

第一, 落实安全责任。项目经理及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都有一定的责任, 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负责, 项目部应该成立安全小组监管安全管理。

第二, 加强安全知识培训。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企业要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接受安全基础知识与国家规章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施工人员经过安全培训后才能施工。

第三, 指定相关安全保护措施。在施工现场要悬挂各种安全警示牌, 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时要规定穿戴好安全防护品, 在施工场地设置安全防护栏、防护网等。加强消防等措施, 严格查处爆炸物等管理。

第四, 检查制度。通过机械设备每天的安检, 定期大规模检查, 通过价差发现问题, 并及时改正, 使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施工的关键点进行安检, 检查合格后才能够开工。对于每次检查结果都要通报, 通过严格检查, 使得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1. 4 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第一, 制定进度计划。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施工的条件, 制定相关的进度计划, 确保项目的及时完成。计划要包括材料的供给, 机械设备的配备等, 还要确保制定的计划落实到实处。

第二, 制定加快工程进度的措施。通过增加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来加快工程的进度。多开一些作业面, 并同时开工, 使得施工人员的安排有效, 经济最大化。用机械代替人力干活, 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但要注意, 施工场地较为狭窄的地方不宜放置太多的施工人员, 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第三, 控制成本。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就是成本的控制, 这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成本, 使工程的效益得到保障。项目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审计, 节约成本, 养成理财的意识, 施工时不浪费材料, 机械设备定期维护与保养, 提高各种材料的利用率, 加快工程速度等。

1. 5 加强工程的协调

第一, 协调内部关系。工程管理人员应该与施工人员有着较好的关系, 同心协力, 避免矛盾, 有问题及时沟通, 一起为工程的质量、安全、效益等出谋划策, 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 协调好外部的关系。项目管理部门还要协调好与业主、施工检测单位的关系, 定时沟通, 使得各个部门之间配合默契, 一起为提高工程质量做贡献。还要协调与政府部门的关系, 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接触, 说明地质灾害治理的必要性, 让当地人民了解地质灾害治理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与人民安全的工程, 尽最大努力使得各方、各部门的理解与支持, 确保施工的顺利实施。

2 地质灾害审计的重要性及审计依据

2. 1 地质灾害审计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加, 自然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 地质灾害逐年增加, 由于不断抽取地下水及大规模、大范围的开采资源, 进而导致泥石流、地面的塌陷、沉降事件频频发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主要是对受损的地质进行保护和预防相关的灾害发生, 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因此, 地质灾害的审计工作十分重要, 审计人员应该肩负起责任。

2. 2 地质灾害审计的审计依据

地质灾害治理审计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符合国家规定,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这是地质灾害工程审计的重中之重, 审计人员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严格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执行。

第二, 制定计划分配资金。地质灾害治理的资金都是固定的, 要按照实际的要求进行分配资金, 使工程按照各方期许的方向进行。根据计划与资金的比较找到一种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然后按照此方法进行。这样不仅提高工程的实施性, 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第三, 前期的审计。主要是指审计的标准, 这是相关人员的参考依据。使地质灾害工程有足够的资金, 能够更好地分配资金, 使得每一笔资金都用到实处。

第四, 企业审计人员的水平。企业审计人员的水平也是审计项目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具有较高的水平不仅能够补充计划、预算的不足, 还能够使审计的整体变得更加标准、全面。即使企业完成预定的计划, 但也不见得经济效益高, 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地发掘潜力然后调整方案。由于经济效益标准的时间跨度较大, 还要考虑某些客观的因素。

3 审计的系统性与审计效果

3. 1 审计系统性

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危险性评估是治理的基本, 要通过地质灾害的广度与危害程度进行实地勘察、收集资料, 结合实际环境考虑问题。积极勘测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 预测建筑工程、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的危险性, 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做出评估, 并为审计提出合理的依据与建议。审计人员着重对于企业提供的观察点等实地考察, 收集资料, 检查地质灾害评估时的费用, 降低成本, 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地质灾害工程设计是灾害治理的关键环节, 这会直接影响工程的造价。虽然设计费对于建设费用来说不足一提, 但是有时正是这一点的设计会严重影响工程的, 因此设计的质量对工程的造价是很关键的。审计工程造价只是预算审计, 不能够控制工程的总体造价, 审计涉及的质量好坏不只是要求审计人员的对设计图的筛选, 还要求审计人员审计与监督, 审计设计企业的资质是否符合, 企业的级别是否真实, 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 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通过审计人员的审计进而约束企业的设计行为, 使得企业的设计变得更加的规范, 这样才能更从根本上保障工程的质量, 降低工程的资金花销。

地质灾害工程的质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有着较大的联系。在审计经济效益的时候要注重工程量, 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审计监督。还要注意材料的使用, 确保施工企业按照施工图纸方案施工, 确保施工企业没有偷工减料。要熟悉工程的层次与施工的技术等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以及施工时可能会涉及的工程造价的情况。掌握施工设计的变化, 按照工程变更的价格进而改变工程造价, 根据工程的内容查找工程清单, 检查工程的真实造价。

3. 2 审计效果

审计人员通过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 掌握工程治理的管理效能进而进行评估, 不断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浪费现象, 不断挖掘出企业内部的实力, 充分使用企业内部的资源, 不断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从而使管理不断完善, 提高经济效益, 让人们都认识到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4 总结

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工程关键的一步, 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 还是企业决策者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审计人员通过项目全过程的审计, 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保证工程的质量, 使得工程不会偷工减料。通过符合国家规定的审计标准, 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保证地质灾害工程设计好, 实施好, 质量好。从而减少环境的压力, 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段林.道路风险投资分的模拟技术研究[M].山西出版社, 2013.

《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篇3

第一条 为加快全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体系建设,加强对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的指导、管理、扶持和服务,发挥创业辅导基地在推进全民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是指能够为一定数量的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公共服务设施和创业辅导服务,经省中小企业局备案的创业基地。

第三条 省中小企业局负责对全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进行统筹规划、管理指导和扶持服务。市、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的创业辅导基地建设规划、指导、扶持和服务。

第二章 基地备案管理

第四条 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实行备案制度,符合以下条件的予以备案。

1、符合城乡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

2、基地标准厂房建筑总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

3、配套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设施完备;

4、具有较完善的创业辅导服务功能;

5、入驻企业一般不少于20家;

6、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

7、一般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第五条 申请备案单位应填写《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备案申请表》(附后),并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要求提供相关附证材料。

第六条 《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备案申请表》应逐级上报,扩权县(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可直接上报。省局对备案申请表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备案,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备案,并及时通知各设区市(扩权县)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第七条 经省局备案的创业辅导基地应当在显著位置悬挂“xx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标识。

第三章 省级示范基地认定

第八条 按照抓点带面的工作思路,认定一批河北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示范基地(简称“省级示范基地”)。

第九条 符合以下条件可申请认定省级示范基地。

1、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第1、3、4、6、7款要求;

2、基地标准厂房建筑总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

3、入驻企业一般不少于40家。

第十条 申请认定单位应填写《河北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示范基地认定申请书》(附后),并按照本办法 。

第九条规定条件要求提供相关附证材料。

第十一条 省级示范基地的认定,每年一次,由设区市(扩权县、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统一上报,于每年10月底前将《认定申请书》一式一份(含电子文本)报省中小企业局农业产业化处(创业服务指导处)。省局组织验收合格后予以认定,并行文公布,颁发“河北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示范基地”牌匾。

第十二条 经省局认定的省级示范基地应当在显著位置悬挂“河北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示范基地”标识。

第四章 扶持和服务

第十三条 国家和省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对省局备案的创业辅导基地建设项目给予资金扶持,优先支持省级创业辅导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第十四条 省局将分期分批组织专家对省级创业辅导示范基地发展规划进行科学论证。

第五章 统计监测

第十五条 各设区市(扩权县、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创业辅导基地的日常运行监测和相关数据统计,于每年5月10日和11月10日前,分两次上报本地创业辅导基地运营情况(统计表附后)。

第十六条 对河北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示范基地,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省局每年初对上年基地运行情况逐个进行监测分析,对监测不合格者,取消其河北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示范基地称号。

第十七条 基地更改名称,应出具相应证明材料,报省中小企业局备案。

第十八条 申请备案或省级示范基地认定,应按要求如实填写申请表并提供相关材料,不得弄虚作假。如有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相应称号,对被取消省级示范基地称号的,两年内不得再申请认定。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中小企业局负责解释。

《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篇4

鄂发改农经[2012]531号

各市(州)、县(市、区)、神农架林区发展改革委(局)、农业(畜牧兽医)局:

为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加强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以下简称农业血防项目)建设实际,特 制定《湖北省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现将《办法》印发你们,请严格按照办法实施。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日

湖北省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加强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建设行为,使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根据《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09-2015年)》、《农业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规划(2009-2015年)》(以下称《规划》)和《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省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以下简称农业血防项目)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属《规划》建设范围、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联合下达投资计划的农业血防项目,均按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三条

项目实行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工负责、分级实施。

第四条

农业血防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一)家畜传染源的管理。家畜圈养、替代养殖、安全牧场等。

(二)农业灭螺工程。水改旱、养殖灭螺。

(三)其他血吸虫治理有效措施。

具体建设内容的确定,按照每年中央投资计划规定执行。

第二章 项目管理

第五条

项目投资计划申报。各项目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农业(畜牧兽医)部门,根据《规划》和国家、省有关部门的项目申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编报农业血防项目项目建议计划,上报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关于农业血防项目及投资计划申报要求综合平衡后,提出全省项目投资建议计划,联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审批。国家投资计划下达后,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分解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各项目县(市、区)建设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规划》确定范围内的项目;

(二)地方配套积极性高;

(三)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具备开工条件;

(四)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健全,能够保障顺利实施。

第六条

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和审批。根据国家下达的项目投资计划,各项目县(市、区)农业(畜牧兽医)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在与水利、林业、国土等部门当年实施的血吸虫病治理工程确定的建设任务、建设地点等衔接后,组织编制县级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要按照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实际需要的原则,明确项目区的建设范围、地点、规模、任务、工程量和目标等,建设地点要细化到乡镇(街道)、村组,落实到地块,重要建设工程要进行单项设计,编制施工图等。项目实施方案由可研报告与初步设计合并形成,达到初步设计深度,且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

项目实施方案,由项目县(市、区)发展改革局(委)会同农业(畜牧兽医)局联合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厅(畜牧兽医局),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组织专家审查,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提出初审意见,省发展改革委审批,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七条

项目组织实施。县级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后,必须严格按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按现行规定实行开工报告和工程进度报告制度,实行“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组织施工。项目业主要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明确规定项目的投资额度、工程规模、技术标准、完成的数量、质量和工期等,并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条

项目实施变更。项目建设方案审定和投资计划下达后,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如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变更的,应按建设项目变更报批程序报审批部门批准。

第九条

项目档案管理。有关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实施方案、招标投标资料、阶段性项目建设总结、检查验收资料、财务报表及项目专帐资料、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统计数据和施工前后的相关图片照片及录像资料等要整理成册,分类归档保存,专人负责。

第十条

项目竣工验收。农业血防项目竣工后,要严格按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定》的要求组织竣工验收。项目完工后二个月内,承建单位提出验收申请报告。竣工验收分为县级初验、省级终验和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抽验。竣工验收由农业(畜牧兽医)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相关专家成立竣工验收组,验收组通过对项目的全面检查和考核,形成竣工验收报告,并对验收结果负责。验收合格后按要求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建设任务及投资计划是否按批复的方案完成,是否有随意变更项目建设地点、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

(二)主要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达到规定标准。

(三)国家投资及各级配套资金是否按要求足额到位。

(四)是否建立了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建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滞留、挤占、挪用资金等违纪问题。

(五)是否经过审计部门审计并出具了竣工审计报告、竣工财务决算等。

(六)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七)项目建设有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

第十一条

项目建后管护。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办理产权交接和登记手续,明确管理主体及相应责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保证工程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十二条

农业血防项目是血吸虫病综合治理专项投资,要强化投资使用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项目建设资金严格按财政部门关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的要求使用,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严禁滞留、挤占、挪用。

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以县为单位。项目建设县配套资金应足额及时到位。对配套资金不落实、项目不按时开工、项目验收不合格的,视情况调减该地区后续投资规模。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费及项目管理费,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计提和使用,并从地方配套资金中列支。第十五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项目管理机构和项目建设单位应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

第五章 组织管理

第十六条

农业血防项目建设是民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责任重大、社会关注度高。各地要高度重视,成立由政府领导负责的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指导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组织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七条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项目实施方案审批及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组织编制和项目实施的管理工作。各级发展改革、农业(畜牧兽医)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合作,共同做好项目实施与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县(市、区)要加强项目建设的信息统计和总结工作,建立完备的信息统计和报送制度,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实行信息季报制。项目建设单位须每季度末向省级发改部门和农业(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书面报送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发展改革和农业(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加强项目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和资金的合理、安全使用,提高投资效益。建设单位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监督检查工作。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为:前期工作检查、施工检查、工程质量检查、项目资金检查、招投标及合同检查、项目组织机构检查、开工条件检查、工程监理检查和项目运行情况检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将根据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中期检查。

第二十条

对于项目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情节轻重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一)责令限期整改;

(二)通报批评;

(三)(四)

(五)(六)暂停拨付中央预算内资金; 冻结项目资金; 暂停项目建设;

撤销项目、收回项目资金;

(七)减少或暂停安排所在地和下投资计划。

对国家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建议有关地方和部门依纪依法实行责任追究。

对于责令限期整改和通报的项目,按管理权限,由各级发展改革和农业(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联合发出整改通知或通报,明确整改内容、整改期限及相关要求。项目整改单位要按照整改要求完成整改工作,并在规定限期内反馈整改结果。发展改革和农业(畜牧兽医)部门在收到整改情况报告后,组织项目整改复查。对复查合格的项目予以书面确认,对于整改不力的,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予以处理。

对管理制度健全、执行程序规范、投资收益显著的项目单位和地方,给予通报表扬,并在投资及项目安排时给予倾斜。

第七章 附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篇5

冀国土资发〔2006〕15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实施。

特此通知。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河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有效保护矿山生态环境,预防和治理矿山地质灾害,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根据《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应当依法履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义务,并缴纳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采矿权人履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义务,经验收合格后,保证金本息返还采矿权人。

第三条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是指采矿权人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所缴纳的备用治理资金。保证金只能用于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和被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

第四条 保证金由矿山所在地设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收取。矿区范围跨设区市行政区域的,由占矿区面积较大的设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收取。设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收取。

第五条 保证金的收缴标准,依据采矿许可证批准面积、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开采矿种、开采方式以及对矿山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等因素确定(保证金的收缴标准及影响系数见附件)。

第六条 保证金分一次性缴纳和分期缴纳。采矿许可证有效期3年以下(含3年)的,采矿权人应当一次性全额缴纳保证金。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3年以上的,采矿权人可以分期缴纳保证金。首次缴纳保证金数额不得低于应缴总额的30%,余额可每2年缴纳一次,每次缴纳数额不得低于余额的50%,但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前一年应当全部交清。

第七条 新设采矿权的采矿权人,应当在取得采矿许可证后1个月内,与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提交经主管部门审批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缴纳保证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写技术要求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样式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制定。

第八条本办法施行前已取得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人,应当在本办法施行起三个月内,与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提交经主管部门审批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缴纳保证金。

第九条 采矿权人变更矿区范围或主采矿种的,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变更后的矿区面积或主采矿种重新核定应缴纳的保证金数额,采矿权人应当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重新签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提交经主管部门重新审批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按重新核定的保证金数额缴纳保证金。

第十条 采矿权人转让采矿权,应当同时办理保证金和利息的转移手续,由采矿权受让人与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确认已经主管部门审批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履行相应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义务。

第十一条 采矿许可证期满,采矿权人申请延续登记的,应当重新计算应缴纳的保证金数额,与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重新签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书》,提交经主管部门审批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缴纳保证金。第十二条 矿山停办、关闭或者闭坑前,采矿权人应当完成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并向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验收申请。经验收达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要求的,由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验收合格通知书,并在30个工作日内将保证金及其利息返还采矿权人。

第十三条 采矿权人在采矿过程中应当边开采边治理。采矿权人要求对分期治理工程进行验收的,应提出书面申请。经验收合格的,由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验收合格通知书,并及时将已缴纳保证金的相应部分(不超过50%)返还采矿权人,剩余部分抵缴下期应交保证金数额。采矿权人恢复治理未达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要求的,由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采矿权人限期进行恢复治理。过期不进行恢复治理或治理仍达不到要求的,由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等形式,组织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治理。治理费用超过采矿权人所缴纳保证金(含利息)的部分由采矿权人承担。

第十四条 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采矿权人书面验收申请20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专家会同财政、安监等部门进行验收。

第十五条 保证金的收取必须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河北省收款收据。

保证金的收缴参照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统一纳入同级财政专户,专户存储,专帐核算,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挪作他用。

保证金的收缴及本息返还工作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

第十六条 对按规定予以返还采矿权人的保证金,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拨付到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专户在做会计处理时冲销保证金收入。

对按规定不予返还的保证金,作为预算外资金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专项用于相应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由组织实施恢复治理的国土资源部门编报支出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拨付使用。第十七条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财务决算报告,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决算报告进行专项审计,经负责组织恢复治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 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加强对恢复治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负责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自觉接受财政、审计和物价部门对保证金收缴、使用等情况的监督。

第十九条 国土资源、财政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占用、挪用或者不按规定返还保证金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篇6

财社〔20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民政局:

为了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落实自然灾害分级管理责任,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令第577号)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财政部和民政部制定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民政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分担机制,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令第577号)和财政部有关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农村居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临时困难,紧急转移安置和抢救受灾群众,抚慰因灾遇难人员家属,恢复重建倒损住房,以及采购、管理、储运救灾物资等项支出。

第三条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方针,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应主要通过灾区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和互助互济,以及地方政府帮扶等方式加以解决。

地方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可能,确定对受灾群众的救助项目和补助标准,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省),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受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承担。

第四条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使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分级管理,分级负担;

(二)专款专用、重点使用;

(三)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四)强化监督,注重时效。

第二章 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灾情核查、评估 第五条受灾省一次自然灾害过程出现《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情况的,视为特大自然灾害。

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农(牧)业人口15%以上,或100万人以上的,参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视为特大自然灾害。

第六条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应核查灾情并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及时统计和逐级汇总上报灾情,同时根据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及时启动地方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第七条民政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和组织专家会商分析灾情。对确认为特大自然灾害的,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待灾情稳定后,民政部应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评估小组,采取抽样评估、典型评估或专项评估等办法,并参考各类灾害主管部门评估数据,对灾区的灾害损失情况进行评估。

第八条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在统计核查灾情过程中,应做到及时、科学、准确,并保存好统计核查工作的原始档案,接受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中央补助地方项目和补助内容

第九条中央财政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按以下项目安排补助资金:

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

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

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用于帮助因灾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重建基本住房,帮助因灾住房一般损坏的受灾群众维修损坏住房。

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解决口粮和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冬令春荒期间的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采购和管理费,用于采购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补助民政部和财政部指定代储单位管理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费用支出,按每年实际代储物资金额的3%核定。

第十条财政部、民政部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救灾工作实际需求,适时调整中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项目,并确定相应的中央补助标准。

第四章 资金预算安排、申请和拨付

第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常年灾情和财力可能编制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预算,并在执行中根据灾情程度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遭受自然灾害后,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民政部门根据灾情制定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分配方案,并根据资金分配方案及时拨付资金。

第十三条必要时,地方各级财政、民政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可按规定程序逐级向上申请补助资金。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省级财政、民政部门可向财政部、民政部申请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其中:

灾害应急救助和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申请补助资金报告应包括内容:一次灾害过程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人数、死亡(失踪)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申请补助资金报告应包括内容:一次灾害过程造成倒塌和严重损坏住房户数和间数、一般损坏住房户数和间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灾后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过渡性生活救助,申请补助资金报告应包括内容:一次灾害过程造成“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户数和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过渡性生活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申请补助资金报告应包括内容:一次灾害过程农作物受旱面积、绝收面积,因旱造成群众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申请补助资金报告应包括内容:因灾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在上述申请报告中,省级财政、民政部门要按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科目如实上报地方救灾资金安排情况。不得将其他渠道安排的资金作为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上报。灾情稳定后,民政部门应及时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上报救助对象信息。

第十四条根据省级财政、民政部门申请报告,财政部、民政部按灾情评估结果、中央财政补助项目和补助标准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比例,核定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第十五条财政部、民政部应在两部核实有关情况后及时办理拨款通知,同时报送国务院办公厅,抄送国家审计署、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和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十六条收到财政部、民政部下达的补助资金拨款通知后,省级财政、民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央有关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要求,统筹地方财力及时分配和拨付补助资金,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并按规定分列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和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科目,同时将拨款文件报送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和民政部。

第十七条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需要,在本级预算中安排必要的管理工作经费,支持灾害救助能力建设,确保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章 资金分担比例和考核

第十八条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地区所需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具体分担比例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和自然灾害特点等因素确定。

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以及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深圳:中央负担50%、地方负担50%;

辽宁、福建、山东:中央负担60%、地方负担40%; 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中央负担70%、地方负担30%。

中央财政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则上按中央补助项目和补助标准,以及核定的灾情予以补助,不适用按比例分担办法。

第十九条财政部、民政部每年年底按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对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年中执行期间,在一般情况下,对地方未先安排资金的,中央财政原则上不安排补助资金;在紧急情况下,中央财政可根据国务院要求和省级财政、民政部门的申请,按照民政部、财政部核定灾情和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标准,先行安排一部分中央应急补助资金,同时,地方应根据救助工作需要,及时安排应急补助资金;中央财政在每年年底安排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时,将把当年地方落实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情况作为一项分配因素考虑,按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对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十条省级与省以下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分担比例和考核办法,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民政部门制定。

第六章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地方各级财政、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实行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和擅自扩大资金使用范围。

第二十二条县级民政部门要规范救助款物管理,严格按照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工作规程,通过“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四个步骤确定救助对象。采取现金救助形式的,要遵守财务管理有关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应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纳入“一卡(折)通”发放;采取实物救助形式的,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管理有关规定,及时采购救助物资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第二十三条各级财政、民政部门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和纠正。第二十四条财政部、民政部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违法行为,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省级财政、民政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报财政部、民政部备案。

第二十六条用于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的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其使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篇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并形成产业规模,提升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省政府设立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管理遵循鼓励创新、市场导向、择优支持、注重效益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三条 专项资金来源于省级财政拨款,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共同管理。

第二章 组织与分工

第四条 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省科技厅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安排专项资金预算,负责项目资金拨付;

(三)负责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

第五条 省科技厅负责专项资金项目的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发布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组织项目申报、评审和论证;

(二)编制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

(三)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及结题验收。

第三章 支持范围与方式

第六条 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一)能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显著提升湖北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重大科技项目。

(二)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业、环境保护、现代农业领域的项目以及支持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成果的转化。

第七条 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分为无偿资助、贷款贴息两种。

(一)无偿资助:主要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二)贷款贴息:主要用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性强,有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形成较大产业规模,且银行贷款已到位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项目实际贷款额和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给予全额贴息。贴息期最长不超过3年。

第四章 申报程序与审批

第八条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和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企业在湖北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注册资本在2000万元以上,建立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规范,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

(二)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市场营销体系较完备,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盈利能力较强,商业信誉较高;

(三)企业具有与实施项目相匹配的资金筹措能力;

(四)企业具有优秀的管理和研究开发团队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发的能力;承担的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结题情况良好,无不良的科技信用事项;

(五)项目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取得居国内同行业领先的、具备产业化开发条件的、重大的中试科技成果。

第九条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主体应为符合条件的企业。

第十条省科技厅发布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指导项目申报。第十一条对符合本办法第六、八条规定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后联合行文逐级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推荐,同时将项目建议书报省科技厅,纳入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库。

扩权县市的项目可直接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申报,并送市、州科技局、财政局备案。

第十二条项目申请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项目建议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经有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审查的企业上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复印件;

(四)说明项目技术状况的证明文件,包括科技成果鉴定证书、验

收意见、查新报告、专利证书、技术合作协议等。

第十三条省科技厅按规定程序对纳入项目库的项目建议书进行初审,并组织专家咨询。对初审合格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四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同级科技局、财政局审核后逐级上报省科技厅。

第十五条对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评审。

第十六条 省科技厅根据专家对项目可行性论证的结论,提出项目安排建议,商省财政厅确定项目计划后,联合行文下达专项资金计划,并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拨付资金。

第五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七条 正式立项的项目,由省科技厅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计划任务书,并委托市、州和直管市科技局及省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对执行不力的项目,省财政厅、省科技厅采取停拨、缓拨经费的措施。

第十八条各级科技局、财政局负责落实地方财政相关的项目配套经费,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并及时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报告项目实施中的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如需对计划任务进行重大的调整、改变,应及时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批准。

第二十条省科技厅委托具有资质的科技中介机构作为监理单位,对

实施项目实行监理。

第二十一条项目完成后,省科技厅主要依据项目计划任务书对项目进行验收。项目未结题验收,承担单位不得申请新的省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第六章 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对专项资金实行专账专户管理,在财务处理上,对无偿资助的,在收到专项资金后,记入“专项应付款”科目,其中:形成资产部分,属于国有资产,转入资本公积(国家拨款转入),消耗部分按规定予以核销;对贷款贴息的,在收到专项资金后,冲减当期财务费用。

第二十三条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财务规章制度,按照项目计划,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专项资金。确保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四条实行资金跟踪问效制度。省财政厅负责会同省科技厅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跟踪管理和绩效考评,考评结果将作为以后是否继续安排项目承担单位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各级财政局、科技局负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及时向省财政厅、省科技厅报告。

第二十五条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挪用和挤占专项资金。对违反规定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将截留或挪为他用的资金全部收回。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篇8

2007年09月26日 16时21分 361 主题分类: 财税审计 计划物价 环境保护

“排污费”

湖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10号

《湖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7年9月10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罗清泉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一日

湖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排污费的核定、征收和使用管理。

第三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排污费数额进行核定,排污者向各级地方税务机关缴纳排污费。

县级以上财政、价格、审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排污费征收、使用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建立排污费核定、征缴的文书送达和工作联系制度,确保排污费的核定征缴工作畅通。

第五条 征收排污费的收费许可证,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收费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向同级价格部门申领,并将副本交同级地方税务机关。

第六条 排污费的核定与征收实行公示制度。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税务机关应当按季度将核定和实际征收的排污者的排污费数额予以公示。

第七条 排污者应当在每月或每季度开始3日内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当月或当季度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填报《排污申报登记表》,并提供相关资料。

第八条 排污者申报登记后,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排放方式、排放口设施、污染防治处理设施需要作变更、调整的,应当在变更前15日内履行变更申报手续,填报《排污变更申报登记表》。排污情况发生紧急变化时,必须在变更后3日内报告并提交《排污变更申报登记表》。

第九条 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在项目试生产前3个月内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

在建制镇以上城市范围内产生建筑噪声的单位,必须在开工前15日内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填报《建筑施工场所排污申报登记表》。

第十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核定权限对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按月或按季度进行核定,核定工作应当在接到排污申报后下月或下季度起10日内完成。

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火电企业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十一条 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的排污者,应当安装而未安装在线监控设备,或者安装在线监控设备而不正常使用的,根据未使用在线监控设备的时间,按照未脱硫核定其二氧化硫排污量。

直接排放污水的排污者,应当安装而未安装在线监控设备,或者安装在线监控设备而不正常使用的,根据未使用在线监控设备的时间,按照监督性监测或物料衡算方法计算的最高值核定其排污量。

第十二条 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按照规定缴纳了污水处理费的,不再征收污水排污费,但排放的污水不得超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接纳标准。

第十三条 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核定后,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核定通知书》。排污者对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有异议的,自接到《排污费核定通知书》之日起7日内,可以向发出通知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复核期满或者作出复核决定后5日内向同级地方税务机关传送经排污者签收的《排污费核定通知书》。

地方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传送的《排污费核定通知书》之日起5日内,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纳通知书》。

排污者应当自接到《排污费缴纳通知书》之日起7日内,向指定的商业银行足额缴纳排污费。

第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当在收到排污费的当日将排污费资金缴入国库。国库部门在10日内负责按10%作为中央预算收入,15%作为省预算收入,75%作为地方预算收入,分别缴入中央国库、省国库和地方国库,作为中央、省、地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

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火电企业的排污费,由省地方税务机关省直社保征收局征收。按10%作为中央预算收入、90%作为省预算收入,分别缴入中央国库、省国库。

第十六条 地方税务机关在征收排污费时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

第十七条 排污费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主要用于下列项目的拨款补助或者贷款贴息:

(一)重点污染源防治;

(二)区域性污染防治;

(三)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

(四)监控、信息、监察、监测、宣教、环保科研等能力建设;

(五)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第十八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税务机关核定、征收排污费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纳入预算管理。

第十九条 排污者违反本办法的规定,超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接纳标排放污水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 排污者未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的,由负责征收的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加收2‰的滞纳金。逾期拒不缴纳的,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二十一条 排污者逾期拒不缴纳排污费、滞纳金的,经县级以上地方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地方税务机关可以依法采取以下强制措施:

(一)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其应缴纳的排污费和滞纳金;

(二)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缴排污费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应缴纳的排污费和滞纳金。

地方税务机关也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征收而未征收或者少征排污费的,上级地方税务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或者直接责令排污者补缴排污费。

县级以上地方税务机关发现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少核或者多核排污费的,应当及时向上级地方税务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同级地方税务机关未按时足额征收排污费的,应当及时向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二十三条 排污费核定、征收中的其他违法行为,依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篇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湖北省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市场环境,建立促进银行卡受理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维护银行卡市场参与方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依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银联入网机构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的批复》(银复[2003]126号)、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05]103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和促进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5]153号)、《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的意见》(银办发[2009]149号)等规定,并结合湖北省实际制定。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银行卡受理市场各参与方,包括发卡机构、收单机构、中国银联湖北分公司(以下简称“银联湖北分公司”),以及银行卡专业化服务机构。

第四条

成立湖北省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规范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全面部署湖北省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规范工作,监督检查相关工作,及时向各参与单位通报情况;设立湖北省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市场规范管理工作,协调做好商户信息登记,受理违规举报和投诉,核实处理违规行为等日常事务。

第五条

建立湖北省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规范管理公约制度(以下简称“公约”),在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框架下,湖北省银行卡受理市场各参与方签订湖北省银行卡受理市场行为公约,明确各参加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二章 受理市场规范管理原则 第六条

基本原则。

(一)联网通用。收单机构自行布放或委托第三方服务商布放的POS机具应符合联网通用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张贴统一的“银联”标识,并能够受理所有“银联”标识卡。

(二)一柜一机。商户的每一个收银台原则上只能摆放一台银行卡受理终端。对于同一收银台以受理外卡或特色业务的名义重复放置的受理终端,只能受理外卡或特色业务。

第七条

建立特约商户信息登记制度。

(一)银联湖北分公司应建立统一的联网通用商户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注册、登记所有特约商户和银行卡终端信息。信息包括:

1.商户中文名称全称; 2.商户名称简称; 3.商户地址; 4.商户编号;

5.商户营业执照号码; 6.商户类型码(MCC); 7.地区代码;

8.商户结算手续费率; 9.商户状态;

10.收单机构代码; 11.受理终端编号;

12.受理终端状态,包括启动、冻结、注销等状态; 13.终端类型;

14.其他需要登记注册的信息。

(二)收单机构应在与特约商户签约之日起一个月内,按照联网通用商户信息管理系统商户信息采集要求,书面填制“特约商户信息报告”,报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审核交银联湖北分公司。银联湖北分公司应于三个工作日内将商户信息录入联网通用商户信息管理系统,并按季汇总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三)对商户信息发生变更(包括注销)的,银联湖北分公司应于收到变更信息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录入联网通用商户信息管理系统,并按季汇总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四)收单机构应对报送特约商户信息的规范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

(五)银联湖北分公司应对特约商户信息的保密性负责。如果收单机构认为有必要,银联湖北分公司应向其出具承诺函。

第八条

收单机构应按照银行卡相关业务运行规章的要求,设置和在交易报文中传输商户类别码(MCC)。

第九条

收单机构应严格按照《湖北省银行卡商户收单业务第三方服务商管理办法(试行)》(武银[2008]143号)的规定,检查督促与其签约的第三方服务商按规定开展收单业务,并将其情况向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报备。

第十条

收单机构不得为经营场所不在收单机构注册地的特约商户提供银行卡收单服务,包括总对总收单或信用卡中心在分行所在地收单等。

第三章 手续费定价机制与分配模式

第十一条

收单机构应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银联入网机构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的批复》(银复[2003]126号)和相关管理规定的手续费分配模式。POS跨行交易商户结算手续费的分配涉及发卡银行、提供POS机具和完成对商户资金结算的收单机构、以及提供跨行信息转接的中国银联。采用固定发卡行收益和银联网络服务费方式,即7:1:X(发卡方:转接方:收单方)的收益分配方式。

第十二条

收单机构对签约商户服务费的确定应按照规定的商户类型进行设定。湖北省部分商户类型的最低扣率如下:

(一)宾馆、餐饮类(含宴会承包商)、珠宝(含银器店、古玩店)、手表、钟表类、娱乐类商户最低扣率标准为2%;

(二)超市类、票务类(含旅行社、景区售票)、电视、电信服务类商户最低扣率标准为0.5%;

(三)批发类商户最低扣率标准为1%,单笔20元封顶;

(四)房地产汽车类商户最低扣率标准为1%,单笔50元封顶;

(五)一般类商户最低扣率标准为1%。

第十三条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银联入网机构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的批复》(银复[2003]126号)及银行卡相关管理规定中未明确行业的商户结算手续费标准,以及创新业务定价机制和分配模式,由市场各参与方提出书面建议,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商各参与方确定,并经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报告,由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批准实施。

第四章 违规行为及监控

第十四条

收单机构不得有下列违规行为:

(一)违反“联网通用”原则,对受理非本行的银行卡设置限制和未张贴统一的“银联”标识的;

(二)违反“一柜一机”原则,在商户一个收银台重复布受理终端的;

(三)违反商户类别代码(MCC)和商户结算手续费的有关规定,套用、变造与真实商户类型不相符的商户编码以及多家商户共用一个商户编码和多台终端机具共用一个终端编号;

(四)以低价或变相低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返还或部分返还商户结算手续费、降低商户结算手续费率、提供资产设备资助等方式为该商户提供收单服务,争抢商户的;

(五)与因违规而被其他收单机构强制退出的商户签订收单协议的;

(六)将禁止类商户发展为银行卡特约商户的;

(七)未严格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控、商户培训、商户类别码设置和终端机具管理等收单市场管理制度;

(八)未按规定时间将商户和终端信息(包括新增、变更、注销等)向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和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的;

(九)收单机构为经营场所所在地不在收单机构注册地的特约商户提供银行卡收单服务的;

(十)其他违反受理市场规范管理的行为。

第十五条

银联湖北分公司应严格落实保密制度,除用于市场秩序管理,打击银行卡犯罪外,不得将特约商户信息用于其他目的,也不得擅自将特约商户信息提供给任何机构或个人。

第十六条

违规行为监控方式分为定期监控和不定期监控。

违规行为定期监控由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中国银联联网通用商户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比对的方式实现。违规行为不定期监控由人民银行湖北辖内各分支机构根据社会举报、各参与方投诉、中国银联跨行交易系统侦测信息,以及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商户现场检查等方式实现。

第十七条

各参与方举报、投诉等应采取实名制,并提供书面材料和相关证据。第十八条

银联湖北分公司应积极配合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定期监控管理工作,采取MCC侦测、与CUPS交易流水比对等手段,检查已注册商户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重点检查商户交易信息与商户名称、商户MCC是否相符等。对于疑似违规商户信息,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中国银联联网通用商户信息管理系统内予以公示。

第十九条

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每月监控特约商户报告制度。银联湖北分公司应于每月前十五个工作日内,将上月监控工作情况书面报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十条

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收到的举报、投诉和情况反映,可采取书面函件核查、现场实地核查和委托其他机构核查方式进行,各收单机构应积极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协查。

第二十一条

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以下材料,对违规行为进行分析和认定:

(一)公约和与特约商户签订的合同;

(二)商户受理终端签购单;

(三)跨行交易系统交易记录;

(四)经现场调查小组人员签字确认的现场调查报告;

(五)现场照片;

(六)相关当事人书面证明;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二条

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于每月前十五个工作日内,采取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会议等形式,将定期和不定期监控工作情况书面通报各成员收单机构,并报告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第五章 处罚与奖励 第二十三条

在定期监控和不定期监控范围内发现的各类违规行为,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照银行卡相关管理规定对责任方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一)五个工作日内限期整改;

(二)执行追偿性清算或标准化清算;

(三)报请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约见相关收单机构负责人谈话及通报批评。

第二十四条

对下列违规行为,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责任方可依据公约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一)对以不正当竞争手段争抢商户的违规单位,将按4%的商户结算手续费标准进行追偿性清算。

(二)对于执行追偿性清算、标准化清算后超过三个月仍未纠正违规行为的单位,将按4%的商户结算手续费率标准进行追偿性清算。

第二十五条

对违规行为举报、投诉的,经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将给予举报或投诉的单位或个人一定金额奖励。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及相关单位或个人的奖励细则由银行卡市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广东商学院校内商铺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粤商院〔2005〕115号)[ 录入者:admin07 | 时间:2007-07-25 23:22:58 | 作者: | 来源: | 浏览:1173次 ]

广东商学院校内商铺经营管理暂行办法.pdf

(粤商院〔2005〕115号 2005年9月26日颁发)

为加强校内商铺经营的规范管理,根据《食品卫生法》和广东商学院商铺出租经营有关规定,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杜绝食品卫生的安全隐患,特制定本办法。

一、秩序管理

1.经营者必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合法经营,按章纳税,经营食品的商铺必须办理卫生许可证;

2.严禁经营者在服务场所内从事违法、违纪、违规活动,严禁出售假冒伪劣商品、非法音像制品及学校禁止售给学生使用的电器设备、瓶装酒类等商品;

3.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按照合同(或协议书)确定的经营服务范围开展服务,不得擅自扩大经营范围; 4.经营者不得占用其他区域开展经营或摆放物品;

5.学校发包单位向经营者提供的经营场地,不得改用为食宿生活场所或其他用途;未经许可,不得私自更改原有的设施设备及房屋结构;

6.经营者必须严格完善消防安全设施,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场地内严禁使用液化气和明火;注意用电安全,严格按安全规定进行操作,杜绝火灾隐患;

7.商铺里的从业人员必须报学校发包单位批准、审核、备案,并到学校保卫处办理有关手续,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持广东商学院出入证(临时)进出校门;

8.各种促销宣传广告只能张贴在经营场所范围; 9.经营者要做好门前三包;

10.经营者必须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计生证等证件,服从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 11.各商铺必须按照学生的作息时间在23:00时前停止营业;

12.各项商品必须做到摆放有序、整齐美观,做到食品与非食品分开摆放; 13.经营者即是其所租商铺从业人员的计生责任人,亦是卫生、治安、消防安全等责任人。

二、食品卫生管理

1.凡出售包点等食品的商铺必须办理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有关从业人员必须办理《健康证》,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到县级以上医校做健康体检,并将健康证明复印件交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备查;

2.严禁出售无生产厂家、无保质期、无生产日期及无包装的食品; 3.经营场所内严禁出售现煮现卖食品。

三、处 罚

各商铺经营者必须遵守本暂行办法,凡违反上述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限期整改、罚款、停业整顿、终止合同等处罚。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警告或限期整改的处罚:

私自扩大经营范围;乱贴广告、乱摆乱放;安全设施不齐、场地内使用液化气或明火;从业人员无有效证件;不做好门前“三包”;不遵守学校作息时间。

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停业整顿,并处以300元至3000元的罚款:(1)出售“三无”食品(包括无包装食品)或现煮现卖者;(2)出售学校禁止售给学生使用的电器设备、瓶装酒类等;(3)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非法音像制品者;(4)经警告、限期整改无效者。

3.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终止合同,取消其经营资格:

(1)未办理经营所需的有关证件,如《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等;(2)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者;

(3)在经营场所内,从事违法、违纪活动者(情节严重者,送司法部门处理)。

四、本办法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负责解释。

五、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关于古镇经营管理的通告

文章来源: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束河街道办事处 发布人:乡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7-12-12 11:14:59

通 告

束河古镇各商铺经营者:

鉴于束河茶马古镇部分经营户超出店铺门面进行商品经营的现象日益突出,不但遮盖了束河古镇民居建筑风貌,而且严重影响了束河古镇的旅游形象的实际,根据《云南

省丽江古城保护管理条例》和相关规定,现将经营店铺专项整治工作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1、束河古镇内所经营的商品必须归店经营,凡是超出店铺门面以外进行商品经营的一律属于占道经营。

2、各商铺不得擅自对店面进行改建或扩建,禁止在临街店铺前任意修建、搭建台阶。

3、在束河古镇经营的店铺,其招牌、门面装修、店内设施等应当与古镇风貌、氛围相协调,并由束河街道办事处、束河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严格审批。

4、严格执行经营店铺“门前五包责任制”,即卫生达标、绿化美化、安全秩序、无乱停车辆、无乱设摊点。

5、各商铺须于4月28日前自觉将所有商品归入店内,否则将严格按照《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管理条例》进行处理,并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6、对拒不执行本通告有关规定者,将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处理。

望各商铺经营者自觉遵守束河古镇管理有关规定,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

古城区束河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上一篇:当前营养现状下一篇:快乐的六一儿童节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