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管理创新与信息技术应用(通用10篇)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本文首先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进行了描述,说明了其包含很多的创新方面;接着介绍了我国企业创新的现状,距离发达国家企业创新手段仍有很大差距;然后又阐述了企业创新所面临的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等一系列的挑战;最后对于企业创新所涉及的核心技术— —信息技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说明了其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信息技术
1.前言
企业的良好发展需要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创新的理念。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所有的企业都在试图寻求适合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在这里企业管理也渐渐的形成了一门学科。如何在企业管理上进行创新,也逐渐成为了经济学家争相研究的问题。
在我国亦是如此,可以说,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就是做好企业创新,而其中企业管理上的创新尤为重要。而作为企业管理创新上的重要表现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一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上的效率和企业的影响力。因此,也可以说信息技术顶用对于现代企业是必不可少的。
2.企业管理中的创新小述
基于现代企业竞争对于各个企业压力日趋增加,使得企业管理上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因此,我们必须适应环境变化,紧抓发展机遇,认清并接受企业管理创新。
2.1企业管理创新内涵在市场经济的条件支撑下,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并不是简单的提出管理模式的新想法或者管理层的调动,而是包含了多个方面,不仅仅包括员工岗位调动和工作流程,还包含了决策人对于企业的经营观念和战略部署;组织结构和行为;管理规范和方法以及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调节和应用。因此,将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2.1.1企业管理的理念创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保守的管理必将以失败告终。所以,为了使企业随时都具有强烈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必然要不断的积极参与良性竞争。其中,企业的高层次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信誉,因此,企业的决策人必须树立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抓住创新的核心点。1.2 企业管理的战略创新战略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管理上的战略部署,既要反对冒进,同时也要杜绝保守,并要在传统的战略模式中,寻求和发展新型的能够适应发展环境的战略决策。
2.1.3企业管理的体制创新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必须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这是一个灵活的体制,不仅仅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同时还要做到集权和分权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能够随着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及时凋整,以确保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
2.1.4企业管理的业务创新无论对于企业的决策人,还是对于一般员工来说,业务创新至关重要。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人才的充分利用和培养,已成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对此,对于人才方面的管理规范化和人才的业务培养专业化占据重要的位置。
2.1.5企业管理的技术创新除了人才之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直接推动着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近年来,我国通过自主研发以及国外交流引进等多种渠道获得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对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之中,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很多企业甚至成为了主要的技术支撑。
2.2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面对着日趋显著的“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等现象的出现,我国经济也进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之中。可以说,现在我国的企业之中,工业化、信息化齐头并进,复杂交替,面临的问题也是瞬息万变。对此,在众多的适应这种变化的企业之中.管理上的创新成为了重中之重。
因此,很多企业在管理上基本摆脱了消极的被管理式,转而代之的是自主管理和参与。许多企业在应对国际上强大的竞争时。在管理上做了大量的有效的工作,同时在人才培养上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可以说,我国的企业中,人才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技术手段也不断地升级,管理模式也不断的得到了创新。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中一些500强知名企业,我们的企业管理模式还是相对粗糙。员工的综合素质也有待增强,同时,生产手段和技术也有待提高,总的来说,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上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是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2.3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挑战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仍然有诸多的挑战,也就是说,仍有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在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后,才能充分的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
2.3.1认清企业管理创新时企业成长的作用很多企业在企业管理的创新上投入并不多,原因在于企业的决策者并未清楚认识到企业管理创新对于企业的成长的作用。所以,首先必须认清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例如: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力;员工队伍创新能够提高业务效率等等。
2.3.2认清并正视创新阶段的阻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必须要有观念支持,就是说,在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要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创新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会包含很多困难和阻力。对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失误,需要不断的面对挑战。
2.3.3企业创新要从实际出发企业创新要从实际出发,在结合了本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同时还要认清外部的环境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综合一切的发展和创新信息,从而走循序渐进的创新路子。
2.3.4积极引进有利于创新的科学技术如今,科学技术已对很多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技术投入的作用完全超过了资本投入的作用。只有在控制和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才可能将企业带入一个正确和快速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3.核心创新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信息技
术,可以说,在企业创新的整个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
3.1信息技术对在企业理念创新的应用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理念创新所起到的作用,无法估量。例如,“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员工从“生产手段”过渡为“组织人”、“社会人”等,这要靠信息技术来进行宣传和总结;再比如,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鼓励创新,而创新的灵感和手段要靠信息技术来进行情报和消息搜集。
3.2信息技在企业战略创新的应用在知识成为如此宝贵的财富之后,企业就将知识和信息的分析看作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涉及到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汇总等都要靠信息技术来实现。让这些情报信息直接是决策者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并相应制定了合理的战略。
3.3信息技术在企业其他方面的应用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组织结构改革、生产作业管理、企业营销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应用。而这些合理应用又直接推动着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
4.结束语
企业管理创新是伴随着企业的产生、发展和扩大等一系列过程的,只要有企业,就必然会出现企业管理的创新。因为它并不是简单的改革或者变化,而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综合了一切外部联系所指定的计划。可以说,管理创新是企业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毕业论文网提供大量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1]陈志军.论企业管理创新.山东社会科学,2002,(2).
[2]齐文波. 论企业管理创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9).
一、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1.教 学进度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异步
传统学科教学已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在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方面高度“同步化”。由于知识体系严谨和庞大,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学习。而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就不同了,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迅速,各种技术指标体系很难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里稳定下来,很难形成稳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知识体系。从而导致信息技术课不大可能出现传统学科那种高度统一的局面,直接决定信息技术课在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的可变性和可选择性。另外,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可自学性,学生的学习进度往往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2.学习过程中的 “交互性 ”
一般一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 教师答复提问的工作量很大。因此传统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主动讲解,学生基本不问的单方面“灌输”;而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因在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目标等多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众多不同, 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看,具有十分鲜明的学生与计算机“交互式”的特点。在整个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处于与计算机和网络“人机对话”的状态 ,学生把从老师和教材上得到的指导性语言,变成自己对计算机的一种操作,计算机立即给予验证和响应,反馈迅速及时。学生的某种设计和构想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立即成为成果作品显现出来。这个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必须以网络计算机教室为学习环境, 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学习动机,以学生任务的实现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堂信息技术课能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看学生在课堂上立足于“交互”学习活动的合理性和效率高低。
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1.形 象教学法
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的开始,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 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 ,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 ,再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很快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 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学习,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因特网教学中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
三、信息技术课与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
1.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首先对信息技术课有了兴趣,充满好奇心,才会主动探究它,想方设法知其所以然。与其他课程相比有明显优势,因为许多软件跟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学生学起来比较感兴趣。比如,学习《文件的下载》时,很多学生说他们会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文件。这时我因势利导,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很多网页上有精彩的动画,你怎样才能利用合适的下载工具把它下载下来呢? 有些电脑知识的同学接到这个任务后以为小菜一碟, 可当他动手一试才知道并不容易解决,从而激发其好奇心,使本节课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即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学生对计算机有了兴趣,解决了“为什么”之后,就会想“怎么做”。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简单演示分析,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多方寻求答案。如教学生制作网页时,学生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ront Page”软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网页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都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不仅认识到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还培养了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感觉,体会到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力资源; 管理模式
21世纪是信息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期,企业将会迎来前 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其强大的功能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大推进了企业 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为迎合现代企业 竞争发展的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必须借助现代化的 信息科技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一、人力资源与信息化
人力资源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其前身人事管理的历史却 源远流长,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普通的人事管理。人力资 源管理是指单位组织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 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有很多,比如,薪酬管理、绩 效管理、员工的招募和培训、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和健康 等等。也就说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来达到组织统一的目标 的管理行为。在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根源就是在于广大的学者 和企业家们看到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看到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广泛, 类目繁多,很多层面的东西都亟待优化和提高管理管理效率。
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始得到大的发 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上的 应用极大的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提高的管理效率, 为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本 质就在于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发布、传送和利用,而人 力资源的管理本身就是对信息的处理,这也是为什么信息技术 能够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大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信息化支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效果
(一)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之前,人力资源管理部 门的工作繁重、枯燥,而且效率也非常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 类目涉及到员工的方方面面,比如,员工个人信息的管理、员 工的考勤休假的记录、员工薪酬的结算和处理等等,在信息化 技术应用之前,所有这些事情都是纯手工操作,效率低下不说, 而且也容易出现错误。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后,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出错的情况也解决 了,把管理人员解脱出来了,也方面了员工。比如,在员工的 个人信息上,如果有变更,员工个人可以去更改,没有必要借 助第三人,降低了出错率; 员工的考勤都是打卡,计算机记录 的很准确,员工休假的原因,休假时间都清晰无误。
(二)规范了业务流程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繁琐的行政事务 中解脱了出来,这样就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和发展,特 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得到了完善。过去员工的招聘、绩效 的考核、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员工的流失和退休再加上日常的 管理事务,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力不从心之感,琐碎的事情 比较多,不系统,常常是很多事情挤到一堆,在那种情况下业 务流程是什么样的可想而知。信息技术的应用,一下把人力源管理内容的各个项目都涵盖了进来,而且每个业务包含哪些 东西都分的清清楚楚。(见表1)
(三)有效的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
在过去企业员工的招聘、培训等方面都要到现场去,这就 产生了很多的差旅费用,员工到现场去听课,既繁琐又浪费时 间、金钱,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后,很多企业直接 在网上招聘,对员工的培训也实行网络的方式,既提高了效率, 也节省了财务的支出。其它的诸如此类的举不胜举。
(四)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
企业是一个平台,员工有多大能力,就可以发挥多大能力, 能者上,庸者下,是最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但是前提是公 平。任何一个企业的员工都是流动的,但是引起流动的原因有 很多,比如工作环境、发展前景、企业的体制、薪酬制度、竞 争机制等等,很多人认为薪酬是留住人才的关键,那是误解, 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不要指望用金钱换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度,员工也明白这一点。员工最看重的是企业的竞争机制和发 展前景,说白点就是说,企业能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的凭 实力吃饭的舞台,只有大家都站在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上,才可 能尽可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忠诚度。过去人力 资源的管理都是不透明的,很多事情的处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难免引起部分人的误会。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一切都是透明的, 员工的薪酬是多少,请假的天数,考勤的次数都是可查询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的满意度就会提升,形成良好的竞争机 制,在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力,留住人才。
三、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 21 世纪的 今天,人才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更要注重人力资源 的管理。信息化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应用,提高了管理效 率,理清了管理思路,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推动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完善及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王红涛,孙明亮.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J].价值工程.2010(28)
[2]张才明,王烨.信息化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 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0(12)
[内容提要]
在计算机通信中,通信协议用于实现计算机与网络连接之间的标准,网络如果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电脑之间的信息传递就无法识别。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各方事前约定的通信规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各计算机之间进行相互会话所使用的共同语言。两台计算机在进行通信时,必须使用的通信协议。
[关键词] 通信协议TCP/IP协议PPP协议ARP协议
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s protocol)是指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协议定义了数据单元使用的格式,信息单元应该包含的信息与含义,连接方式,信息发送和接收的时序,从而确保网络中数据顺利地传送到确定的地方。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工想上一层提供服务。
一个通信协议是一个正式的描述消息格式的数字和规则之间交换讯息的电脑系统和通讯。协议可能包括信号,验证和错误检测和纠正的能力。描述了一个协议的语法,语义,通讯同步实施,并可能既在硬件或软件,或在外交方面,议定书一词指的是外交文件或规则,指导方针等,这外交行为。[1]同义词程序和政策。虽然没有一个普遍接受了先前的正式定义,“协议”在计算机科学,一个非正式的定义的基础上,可以是“一个程序的描述了一套可以遵循的沟通”。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讲什么”,数据内容、含义以及控制信息。语法:“如何讲”,数据的格式、编码和信号等级(电平的高低)。定时规则:明确通信的顺序,速率匹配和排序。在计算机科学这个词算法是一个过程,这个词的同义词,因此协议是通信什么是算法是计算用于通信系统交换信息以及定义的格式。每个消息有一个确切含义旨在挑起了接收机定义响应。一个编程言语描述的计算相同,因此是一种编程语言之间的协议和密切的比喻:是什么编程语言沟通是计算。协议外交文件的基础上彼此,从而创建文档树。该小组的文件制作了一个文档树的方式已经被写入了关于树的复杂性的影响。施加在文件上的发展模式,可以改善整体的可读性和复杂性可以降低有效模式,这到底是分层方案或模型。在一个分层计划的文件制定了树被认为属于类,称为层。一个子文件到它的根文档的距离称为它的水平。一个子文档的高低决定了它属于类。该小组属于一类的文件都提供了类似的功能,并在形式服从功能,具有类似的形式。使用的通信协议的设计使其在非常复杂和多样的设置,因此,他们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不可靠的传输链路增加,甚至使这一协议的基本要求更加难以实现。
每一种网络所使用的通讯协议都不太一样,以最常用的Internet为例,当资料要送到Internet上时,就必须要使用Internet用的通讯协议。基于此类问题,以下讨论的是TCP/IP协议,点对点协议(PPP)和地址解析协议(ARP)。
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但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而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TCP/IP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我们通常称它为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IP与TCP分别在网络层具有不同的作用。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高层的TCP和UDP服务在接收数据包时,通常假设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这样说,IP地址形成了许多服务的认证基础,这些服务相信数据包是从一个有效的主机发送来的。IP确认包含一个选项,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来指定一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的直接路径。对于一些TCP和UDP的服务来说,使用了该选项的IP包好象是从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系统传递过来的,而不是来自于它的真实地点。这个选项是为了测试而存在的,说明了它可以被用来欺骗系统来进行平常是被禁止的连接。那么,许多依靠IP源地址做确认的服务将产生问题并且会被非法入侵。2.TCP如果IP数据包中有已经封好的TCP数据包,那么IP将把它们向‘上’传送到TCP层。TCP将包排序并进行错误检查,同时实现虚电路间的连接。TCP数据包中包括序号和确认,所以未按照顺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损坏的包可以被重传.TCP将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层的应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应用程序轮流将信息送回TCP层,TCP层便将它们向下传送到IP层,设备驱动程序和物理介质,最后到接收方。面向连接的服务(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们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况下使用TCP(发送和接收域名数据库),但使用UDP传送有关单个主机的信息。
点对点协议(PPP)为在点对点连接上传输多协议数据包提供了一个标准方法。PPP 最初设计是为两个对等节点之间的 IP 流量传输提供一种封装协议。在 TCP-IP 协议集中它是一种用来同步调制连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OSI 模式中的第二层),替代了原来非标准的第二层协议,即 SLIP。除了 IP 以外 PPP 还可以携带其它协议,包括 DECnet 和 Novell 的 Internet 网包交换(IPX)。
PPP 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封装,一种封装多协议数据报的方法。PPP 封装提供了不同网络层协议同时在同一链路传输的多路复用技术。PPP 封装精心设计,能保持对大多数常用硬件的兼容性。克服了SLIP不足之处的一种多用途、点到点协议,它提供的WAN数据链接封装服务类似于LAN所提供的封闭服务。所以,PPP不仅仅提供帧定界,而且提供协议标识和位级完整性检查服务。链路控制协议:PPP 提供的 LCP 功能全面,适用于大多数环境。LCP 用于就封装格式选项自动达成一致,处理数据包大小限制,探测环路链路和其他普通的配置错误,以及终止链路。LCP 提供的其他可选功能有:认证链路中对等单元的身份,决定链路功能正常或链路失败情况。网络控制协议:一种扩展链路控制协议,用于建立、配置、测试和管理数据链路连接。配置:使用链路控制协议的简单和自制机制。该机制也应用于其它控制协议,例如:网络控制协议(NCP)。
PPP工作流程:当用户拨号接入 ISP 时,路由器的调制解调器对拨号做出确认,并建立一条物理连接。PC 机向路由器发送一系列的 LCP 分组(封装成多个 PPP 帧)。这些分组及其响应选择一些 PPP 参数,和进行网络层配置,NCP 给新接入的 PC机分配一个临时的 IP 地址,使 PC 机成为因特网上的一个主机。通信完毕时,NCP 释放网络层连接,收回原来分配出去的 IP 地址。接着,LCP 释放数据链路层连接。最后释放的是物理层的连接。PPP和HDLC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PPP是面向字节的,HDLC是面向位的。③PPP在GPS应用领域代表着“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精密单点定位是利用国际GPS服务机构IGS提供的或自己计算的GPS精密星历和精密钟差文件,以无电离层影响的载波相位和伪距组合观测值为观测资料,对测站的位置、接收机钟差、对流层天顶延迟以及组合后的相位模糊度等参数进行估计。用户通过一台含双频双码GPS接收机就可以实现在数千平方公里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高精度定位。它的特点在于各站的解算相互独立,计算量远远小于一般的相对定位。PPP协议是一种点——点串行通信协议。PPP具有处理错误检测、支持多个协议、允许在连接时刻协商IP地址、允许身份认证等功能,还有其他。PPP提供了3类功能:成帧;链路控制协议LCP;网络控制协议NCP。PPP是面向字符类型的协议。PPP是一种多协议成帧机制,它适合于调制解调器、HDLC位序列线路、SONET和其它的物理层上使用。它支持错误检测、选项协商、头部压缩以及使用HDLC类型帧格式(可选)的可靠传输。PPP提供了三类功能:成帧,可以毫无歧义的分割出一帧的起始和结束;链路控制,有一个称为LCP的链路控制协议,支持同步和异步线路,也支持面向字节的和面向位的编码方式,可用于启动路线、测试线路、协商参数、以及关闭线路;网络控制,具有协商网络层选项的方法,并且协商方法与使用的网络层协议独立。认证方法:一种是PAP,一种是CHAP。相对来说PAP的认证方式安全性没有CHAP高。PAP在传输password是明文的,而CHAP在传输过程中不传输密码,取代密码的是hash(哈希值)。PAP认证是通过两次握手实现的,而CHAP则是通过3次握
手实现的。PAP认证是被叫提出连接请求,主叫响应。而CHAP则是主叫发出请求,被叫回复一个数据包,这个包里面有主叫发送的随机的哈希值,主叫在数据库中确认无误后发送一个连接成功的数据包连接。
ARP协议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的缩写。在局域网中,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是“帧”,帧里面是有目标主机的MAC地址的。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要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但这个目标MAC地址是如何获得的呢?它就是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的。所谓“地址解析”就是主机在发送帧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过程。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以以太网环境为例,为了正确地向目的主机传送报文,必须把目的主机的32位IP地址转换成为48位以太网的地址。这就需要在互连层有一组服务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物理地址,这组协议就是ARP协议。ARP协议的工作原理:在每台安装有TCP/IP协议的电脑里都有一个ARP缓存表,表里的IP地址与MAC地址是一一对应的。
我们以主机A(192.168.1.5)向主机B(192.168.1.1)发送数据为例。当发送数据时,主机A会在自己的ARP缓存表中寻找是否有目标IP地址。如果找到了,也就知道了目标MAC地址,直接把目标MAC地址写入帧里面发送就可以了;如果在ARP缓存表中没有找到相对应的IP地址,主机A就会在网络上发送一个广播,目标MAC地址是
“FF.FF.FF.FF.FF.FF”,这表示向同一网段内的所有主机发出这样的询问:“192.168.1.1的MAC地址是什么?”网络上其他主机并不响应ARP询问,只有主机B接收到这个帧时,才向主机A做出这样的回应:“192.168.1.1的MAC地址是00-aa-00-62-c6-09”。这样,主机A就知道了主机B的MAC地址,它就可以向主机B发送信息了。同时它还更新了自己的ARP缓存表,下次再向主机B发送信息时,直接从ARP缓存表里查找就可以了。
ARP缓存表采用了老化机制,在一段时间内如果表中的某一行没有使用,就会被删除,这样可以大大减少ARP缓存表的长度,加快查询速度。ARP攻击就是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攻击者只要持续不断的发出伪造的ARP响应包就能更改目标主机ARP缓存中的IP-MAC条目,造成网络中断或中间人攻击。ARP攻击主要是存在于局域网网络中,局域网中若有一个人感染ARP木马,则感染该ARP木马的系统将会试图通过“ARP欺骗”手段截获所在网络内其它计算机的通信信息,并因此造成网内其它计算机的通信故障。ARP攻击就是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攻击者只要持续不断的发出伪造的ARP响应包就能更改目标主机ARP缓存中的IP-MAC条目,造成网络中断或中间人攻击。ARP攻击主要是存在于局域网网络中,局域网中若有一个人感染ARP木马,则感染该ARP木马的系统将会试图通过“ARP欺骗”手段截获所在网络内其它计算机的通信信息,并因此造成网内其它计算机的通信故障。ARP欺骗可以导致目标计算机与网关通信失败 更可怕的是会导致通信重定向,所有的数据都会通过攻击者的机器,因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基与PC到PC的IP-MAC双向绑定可以解决ARP欺骗 但是对于不支持IP-MAC双向绑定的设备 就需要用可以绑定端口-MAC的交换来预防ARP欺骗 另外,Windows 2KSP4 XPSP1 的Arp-S绑定是无效的。Windows XP SP2即使使用Arp-s命令静态绑定在攻击者故意制造IP地址冲突的时候,也会失效。RARP的工作原理:发送
主机发送一个本地的RARP广播,在此广播包中,声明自己的MAC地址并且请求任何收到此请求的RARP服务器分配一个IP地址; 本地网段上的RARP服务器收到此请求后,检查其RARP列表,查找该MAC地址对应的IP地址;如果存在,RARP服务器就给源主机发送一个响应数据包并将此IP地址提供给对方主机使用;如果不存在,RARP服务器对此不做任何的响应;源主机收到从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就利用得到的IP地址进行通讯;如果一直没有收到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表示初始化失败;如果在第1-3中被ARP病毒攻击,则服务器做出的反映就会被占用,源主机同样得不到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此时并不是服务器没有响应而是服务器返回的源主机的IP被占用。
当研究开放系统中的信息交换式,往往使用实体这一较为抽象的名词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在许多情况下,实体就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和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而通信协议作为传输信息的主要手段,与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由此可见通信协议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将会产生更加重大和意义深远的影响。本文叙述论证了3个通信协议的基本点,在如今高速网络的社会,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发展通信协议的过程。网络是无穷的,但是最底层的保障必须是强力而有序的。通信协议就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参考文献]
1《网络基础、原理、协议、应用、管理、安全等书籍》网络版本
2《通信原理》2008发行,作者:樊昌信 曹丽娜
3《现代通信技术-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发行
4百度文库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个复杂性较高的系统工程,不是找几个技术人员就可以解决的事,没有管理经验、技术平台的积累、专业的实施手段是难以达到效果的。这类复合型人才定义为“既懂管理又懂计算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专业,是所学的课程一般包括管理学相关课程,信息检索相关课程和计算机相关课程。
很多同学认为,本专业毕业后会出现既不如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技能,也不如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技能的情况。其实从另一个方面,管理专业不懂技术,计算机专业不懂管理——现在企业更多是需要综合型的人才。无疑,只要我们学得够专业,弱项很可能就成为了我们的优势。
典型职位一
ERP实施工程师或ERP实施顾问
职业状况:随着信息化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社会和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既懂业务、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中国十分缺乏。据ERP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侯炳辉估计,目前国内合格的ERP实施顾问不过千人,这相对于我国需要信息化的几十万家企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目前,ERP人才主要在三个方向就业,一是到软件公司就职,从事软件实施工作;二是到软件应用单位就职,提升用户的软件使用效益;三是自己创办提供软件咨询实施服务公司,作软件公司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在未来几年中,中国需要大量的专门从事软件咨询实施服务的第三方公司。
薪资水平:平均薪资不低于3000元/月。像毕马威这样的外资大事务所对实施顾问开出的薪资不低于7000元/月,新人大概在5000元/月左右。
专家建议:想到知名咨询做ERP实施顾问,最重要的首先是沟通能力。前毕马威中国公司的高级经理杨靖超先生给笔者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做说明:每个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业务千差万别,当某个企业请你做ERP实施,你必须到该企业每个部门去熟悉人家的业务流程,没有沟通怎么做下去?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大学开始,不要害怕,勇敢地开口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并学会倾听和认错,沟通真的无所不在。
其次,就是管理和市场、和财务方面的知识。做ERP要整合的是企业所有部门甚至该企业上下游资源,所以对一个企业运转的各个部门工作内容和先进的、流行的管理方式和体制都应有所了解。关于这些,我们可以到专业期刊和网站上看一些实施案例来进行熟悉。你可以不懂实际细节(事实上除了通过实习以外你没有任何机会接触这些细节),但你必须明
白管理思想和基本市场原则,一个到客户办公室询问为什么必须有市场公关支出的人,是没有咨询公司想请来破坏自己的专业形象的。
在目前的教材上基本上看不到这些东西,建议同学们看一些《销售与市场》、《商界》之类的优秀管理期刊,上边有些实战类的文章对我们应该有不同于教材的启发,登陆像中国营销传播网(.cn)等专业网站看一些文章或参与一些讨论也不无益处。
最后,我们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一些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Oracle/SQL Server/ /DB2/等)。
信息产业部和电讯盈科公司合作建立的ERP人才培训认证——ERP管理咨询师技术资格证书,还有,用友软件也开发了一个ERP实施的全程培训课程。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去参加培训,拿个证书,对求职有一定的帮助。
典型职位二
管理软件开发工程师
职业状况:业界对今年春节以后的IT人才从需求和“钱”景普遍看涨。在这个大环境下,该职位在2005年及以后的市场情况应是相当乐观的。
薪资待遇:和IT业界的软件工程师待遇差不多。根据地域不同分别在3000-6000元/月左右。华为、金蝶等公司开出的价码在历届毕业生中都是让人羡慕的。
专家建议:相比无论计算机专业和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都在另外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我当初在大学选择是主攻计算机,然后对财务、管理、市场三门主干经济类课程重点熟悉。
除了具备一定的基本的管理学知识外,必须有团队合作的概念。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型软件开发都是由团队(所谓项目)合力完成的,你的工作和合作能力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进程,建议你在校期间找一些关于团队建设和合作的书来看看,先形成一个概念,然后尝试着参加一些团队活动,体验如何通过合作做成事情。
具备使用一种以上的编程工具进行编程的能力,现在主流的开发工具或语言有
DELPHI/JAVA/PB/ASP/HTML,同时对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熟悉也是必须的(如Oracle/SQL Server/DB2等)。还有,软件工程的思想也很重要。从事该岗位比较辛苦,工作压力比较大,知识更新快,需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当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可以从事项目经理、技术总监等管理职位。推荐参加JAVA语言认证。
典型职位三
软件测试工程师
职业状况:随着市场对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软件测试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应测试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将会逐渐提高。在微软等测试软件过程比较规范的大公司,软件测试人员的数量和待遇与程序员没有多大差别,优秀测试人员的待遇甚至比程序员还要高。软件测试
将会成为一个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行业,软件测试大有前途。根据有关职位统计资料显示,在国外大多数软件公司,1个软件开发工程师就需要辅有2个软件测试工程师。
另外,网络游戏产业发展很快,这个公认为“朝阳”产业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对很多同学来说都应该是一种诱惑:既可以免费玩游戏,又可以拿到不错的薪水。不过,这些,都是需要你用良好的专业素质做保证。
薪资水平:初入行的新人大概在2000-4000元/月,据行业专业人士介绍,该职位薪资最高达到8000元/月。
专家建议:精通软件工程思想,熟悉软件测试流程,对软件测试方法和软件质量保证深刻理解和体会,如果对软件编程有所了解更好。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基础。熟悉测试理论、流程,至少熟练使用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或一种测试管理工具。争取熟练掌握C/C++或Java、ASP、JSP、MS SQL、Oracle数据库和软件配置管理工具,最好能参与一些实际项目的开发工作(例如几个同学组成的业余工作室和假期实习)。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它的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 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教改对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不彻底,是在不触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的“改良”,未能对其实施“大手术”。主要表现在:
1.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的定位上;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至今未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跨入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匮乏。
2.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教材大同小异,没能超出既定模式,创新成为了奢谈。
3.教学手段:各个学校添置了不少设备,但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的被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教学方法:在教改中我们推出了不少的新教学方法,但遗憾的是最终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都未能推而广之。
5.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学者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的影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运用。在21世纪信息时代,我们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改革,进行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改革。
三、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施
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我国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建构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建构主义的“出头之日”,就没有今天的广泛影响,它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中职院校开展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 确保学校档案管理资料记载客观性。
一个学校的档案是记录学校内全体师生具体情况的文字资料, 且汇集了原始和可靠信息, 有需要时通过档案能查阅到整个校园的发展历程。因而从学校的角度考虑, 档案是学校内最为重要的信息来源, 做好校园内档案管理工作, 能让档案的记录最为真实与可靠, 也能更好地推进校园建设。
(二) 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
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状况主要是由学生的学习状况呈现的文字记录形式, 学生成绩的原始凭证也会记录在档案内, 因而在学生就读中职院校时, 学生通过翔实的记录档案, 规范学生的行为, 让学生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 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提供依据。
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学生时, 不但要查看学生的证书, 更要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和个人发展能力, 所以档案资料是用人单位参看的资料之一, 通过查看档案资料内对学生的评价, 能较大程度上影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印象。因而中职院校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保障档案的客观与真实, 其实是为学生提供进入社会的“准入证”。
二、中职学校档案管理现状
(一) 自动化管理方式没能普及。
当前部分学校没有开展自动化管理, 管理方式很单一, 机械化的操作还没能得到大面积普及, 因而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会带来大量的工作量, 不但工作速度较慢, 工作时间较长, 同时也会限制档案管理人员整理档案的速度。根据研究获悉, 出现以上原因的关键点有三, 第一, 部分学校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所以没能投入较大的财力开展档案管理。第二, 虽然部分学校已经调拨经费购买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 但由于管理人员对操作不是很了解, 因而设备的先进性不能体现出来。第三, 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现代办公意识缺乏, 在拥有高科技设备的情况下还依然运用落后的管理方式进行手工操作。
(二) 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有待加强。
目前档案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缺乏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员, 第二是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偏低。根据调查可以获悉, 中职院校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缺乏, 档案工作由非专职人员兼任, 非专职人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 所以不能将全部的心思都投放到档案管理工作中, 因而档案管理工作漏洞百出的情况屡见不鲜。另, 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偏低, 因而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工作素养也比较低, 出现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是分类、整理、归档和保管等细节工作内容不能被更好地把握, 因而很难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要求, 进而各类档案管理工作会制约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发展。
(三) 档案管理中创新意识淡薄。
档案管理没能真正地从提高效率增强服务的方面上实施管理, 很多时候存在管理不够健全, 信息失真等状况, 或者信息提供滞后的情况也是有存在, 这就削弱了服务学校的社会作用与功能。
三、解决当前教学中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 规范学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主要内容如下:
1. 完善学校档案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系统合理、科学完整的档案管理工作对学校的档案工作推进意义重大,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 要建立或规范学校档案资料的归集, 并将学校内部的各个资料全部汇集在一起, 根据资料中的不同, 分门别类地建立档案收集和整理开发的专栏, 然后聘请专业人员全面地规划档案管理流程。第二, 需要明确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 让学生的档案工作能做到各司其职, 部门之间的配合是学校档案工作完成的必要前提。第三, 建立考核管理制度与积累制度, 用以提升档案管理质量。
2. 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
学校为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需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 进而更好的管理档案资料并有效应用资料内的各类信息。与此同时为更好地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可分以下几个步骤实现:第一, 学校领导在招聘档案管理人员时最好要考察人员的道德素养, 选择工作能力强, 职业素养好的人才管理学校档案。第二, 学校最好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做好专业化的档案知识收集, 通过先进的工作理念让档案管理工作能落实到实处, 并对人员进行考核, 以期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进而转变其管理理念。第三, 学校需加大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培训力度, 并管理人员的家庭和生活情况, 目的是创造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 做好学校档案信息建设。应从如下几点着手:
1. 强化学校对档案信息的建设。
为加强学校档案信息建设, 需要加大对档案信息的投入力度。为此,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 在此标准的约束下, 调动学校现今可用资金, 若资金不够可以向政府申请, 做好政府财政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以期解决资金上的困境。另外, 在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 学校最好应加大资金准入渠道, 拓展资金来源, 并充分挖掘资金的利用情况, 进而让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能顺序的开展下去。
2. 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效益。
为更好地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做好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 培养懂档案管理和电脑操作的复合型人才。第二, 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保密, 让参与管理的人员具有保密意识。第三, 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页面, 提升网络查询的利用效率。第四, 建立内容丰富和利用率较高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 将档案内的电子信息都呈现在网络平台上面, 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 也加强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五, 完善学校电子文档收集, 便于档案资料的利用以及保管。第六, 横向延伸中进行档案管理联合, 丰富档案信息资源, 让档案的延伸性得到切实保障。
3. 档案在线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档案在线服务, 能让人们及时准确地获取档案信息,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树立“工作即为服务”的档案管理理念, 明确服务方向, 端正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 树立创新意识, 提升服务质量。服务中做到热情和主动, 跟进后勤工作的同时强化学校的档案服务, 挖掘出档案的潜在功能, 将过去以归档为主的档案管理转化为开发利用为主。
四、结语
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和创新发展, 是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保障。因而学校要努力做好档案管理中的规范化创新, 并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 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的科学性, 让档案管理真正服务于高职院校发展。
摘要:档案管理工作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并存有现实意义, 但在档案管理中会有很多问题涌现出来, 因而需学校不断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且开展信息化建设, 以期完善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 让其高效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档案管理,规范创新,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梁景芝.中职学校档案集中化管理问题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05) :3-5.
[2]唐柳雁.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4 (06) :6-8.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本质
1信息时代呼吁创新教育从上一世纪50年代起,世界开始陆续进入信息时代。美国学者麦切卢普(Machlup)首先提出根据知识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来衡量是否进入信息时代。1996年,世界信息技术专家jE京会议宣布,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与以往的时代相比,信息时代与其它时代主要的区别在于社会经济形态与文化传播的方式的巨大差别。
对照信息时代对教育提现出的强烈要求,反观我国当前的教育状况,我们会发觉现状并不乐观。应该说,当前我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仍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注入式教学为主要手段和以知识的传承为目的的阶段。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教育,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使命。
2创新教育的本质什么是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这正是我们要探索的关键问题。对什么是创新教育,其实目前并无权威的定义。对此专家学者各有各的见解。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把学生学习的类型分为八类:(1)信号学习;(2)刺激一反应学习;(3)训练;(4)言语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
我国在创新人才理念上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对创新人才的误解和实践上的偏颇。如有的把创新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艺型人才对立起来;有的认为培养创新人才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动手能力,而把创新能力与知识对立起来;有的认为培养创新人才就是为学生开设几门“创造学”、“创造方法”课程,而把所渭的创新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个性发展对立起来。掌握了所谓的创造知识、创造方法的人未必就能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完全独立发展的,它们与人才的其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创新性学习(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预期性和参与性。他们认为人类的自身行为由一种叫做撞击式的思维方式决定,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人们直到碰到问题才去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和培养这种撞击式的思维方式所采用的正是维持性教育(或称适应性教育)这样的教育“只是传授人类已有的知识,而不是教育人们去预测未来,去想到现在我们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我们怎么样来考虑面向未来解决问题”。要进行创新性教育,必须将撞击式的思维方式转变为预期性的思维方式,必须将维持性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创新性的学习方式。所以预期性是人为改善生存状态而尽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一种优良素质。参与性是化创造性思维为创造性社会化功能的实践。预期性和参与性有机结合,是创新性学习的精髓。一种观点认为创新性学习是从个人的学习活动来考察的,它是指学生在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上或老师所讲的结论,能提出独到新颖的观点和方法。在实践或完成作业中,有不同于老师或书本上所讲的推导过程和思维过程。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上,有新方法和新的途径。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自己的独立和思考探索得出与前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虽然这种结论对社会来说并没有独创性,但这个结论是经过自己独立探索获得的,也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创新活动。
3促进创新教育的途径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教学内容的调整步伐。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充分运用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老师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激发创新意识,倡导创新思维,鼓励创造发明。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观念,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启发探索式的教学观念上。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创作和发明创造实践,锻炼磨合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增加肯定创新意识、褒奖创新实绩的指标,并使其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开展创新教育,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养成上。
实施创新教育,除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外。至关求和信息技术的正确运用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信息时代,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也引发了教育技术的第四次革命。因此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角度出发,探索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做法。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新的《会计法》的出台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必须抓住机遇,适应新形势要求,提高工作质量,加速会计现代化进程。
一、现代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以谁的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2.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①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②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那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③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贷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④由于“媒体空间”的运用,使得国际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⑤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投资决策的需要。
4.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形,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二、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1.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联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
2.融资管理的创新。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措形式的金融资本。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这是由以下趋势决定的:知识资本逐渐取代传统金融资本成为知识经济中企业发展核心资本,金融信息高速公路和金融工程的运用,加快了知识资产证券化的步伐,为企业融通知识资本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工具。
3.资本结构的优化创新。资本结构是不同资本形式、不同资本主体、不同时间长度及不同层次的各种资本成分构成的动态组合,是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的基础。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上升,使传统资本结构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而有必要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优化资本结构。优化创新资本结构的原则是通过融资和投资管理,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知识占有和使用量最大化。
4.风险管理方法的创新。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和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征:一是知识产品价格中物质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小,而研究开发的固定成本急剧上升,使经营风险多倍扩大;二是因金融市场和内部财务结构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和多样化,如技术债务资本的流失、泄密、被替代或超过保护期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会增加现有资本结构的不稳定性;三是开发知识资产的不确定性水平提高,扩大了投资;四是作为知识资本构成要素的企业信誉、经营关系等变化使企业名誉风险突出。为此应以现代手段创新风险管理方法:一方面要对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有效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风险的计量、报告和控制系统,以便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
5.财务分析内容的创新。财务分析内容是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诊断企业现在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于知识资本的作用,对知识资本的分析也因此构成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一是创新指标,如知识资本创新力;二是效率指标,如知识利用率、知识资本利润率;三是市价指标,如每股知识资本账面价值、知识资本与每股盈余比率;四是稳定指标,如知识资本增长率,知识资本损耗率等。设立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匹配指标和综合指标。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明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减负增质,实施素质教育。因此,采用优秀的多媒体CAI课件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好的课件不仅可给学生多感官,多类型的刺激,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起来。而且多媒体CAI的交互性还使学生可依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传统课堂教学的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换,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数学课件的制作必须遵循下述原则:(1)首先必须关心课件的教学价值,遵循教学性原则,即围绕课件的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特有优势,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表现形式。(2)遵循控制性原则,即课件要有良好的操作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容错性强,操作简便灵活,便于控制。(3)遵循简约性原则,投影的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布局突出重点,减少无益信息的干扰,在色彩、音响、内容的切入退出运动设计上应简约。(4)遵循科学性原则,即原理要正确,细节要淡化,但允许夸张,力求准确。(5)遵循艺术性原则,即在前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尽量使画面美观、逼真、流畅,实现好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的统一。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带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和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表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激发出来,创造潜能就会被充分挖掘出来,其各个环节的优化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论企业管理创新与信息技术应用】推荐阅读:
论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重要性10-31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11-20
浅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07-24
论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09-25
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12-08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及信息技术应用论文11-30
家族企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05-25
信息化与企业管理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