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生态度的名言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描写人生态度的名言(通用14篇)

描写人生态度的名言 篇1

1)给予别人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2)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从不同。

3)乐观主义者总是想象自己实现了目标的情景。

4)人的问题比人还多,世界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5)作业不是为了营生才做的,而是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6)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7)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美他。

8)心理在于健康,心理在于理想素质的提高。

9)如果要建立亲密的关系,就必须有共同的人个价值和目标。

10)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心理问题直接作用并影响人的思想。

11)可以不美丽,可以不可爱,可以不温柔,但是一定要诚实和善良。

12)所谓知足,并非不思进取,而是在努力耕耘中不奢望、贪求。

13)晚上不要坐在电视机前,要把时间用来和你所爱的人谈谈天。

14)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为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15)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

16)国事、家事,个人事,事无巨细;你治,我治,大家治,心理防治。

17)正视自卑心理,把自信作为人生成功的第一秘决。

18)活得轻松,任何事都作一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

19)当人人都认为发生灾难时,我们却把它看成机会。

20)如果敌人让你生气,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21)每天对自己做积极的自言自语。

22)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嫉妒。

23)心理工作是打开民警心灵之门的金色钥匙。

24)生活的悲剧不在于人们受到多少苦,而在于人们错过了什么。

25)就算不快乐也不要皱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26)杰出的心态:以恨对恨,恨永久存在;以爱对恨,恨天然不见。

27)成功在于坚忍,失败因为放弃,而坚忍与放弃往往在于一念之差。

28)保持一种平和心境,你才会在欲望的丛林中忘乎所以。

29)忘掉你的推销任务,一心想着你能带给别人什么服务。

30)主动学好心理科学知识,掌握开启战士心灵的钥匙。

31)春风化作雨,润物细无声。从点滴入手,积极培养官兵健康心理。

32)不要向诱惑屈服,而浪费时间去阅读别人悲惨的详细新闻。

33)艰苦紧张的警营生活,需要勤奋,而勤奋需要必要的心理支持。

34)职场告诫:没有低微的作业,只要低微的作业情绪。

35)时间冲淡一切痛苦,生活一定创造更新的喜悦。

3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37)如果能左右自己的思想,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

38)人生的目的是服务别人,是表现出助人的激情与意愿。

39)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40)只有构筑起心理防线才坚不可摧。

41)最惨的破产就是丧失自己的热情。

42)什么是失败?无非是迈向更好境界的第一步。

43)有积极心态的人不把时间精力花在小事情上。

44)心理工作与政治思想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兄弟。

45)忍一分晴空万里,让三分放言高论。

46)绝口不提不是因为忘记,而是因为铭记。

47)如果世界上有地狱的话,那就存在人们的心中。

48)每场悲剧都会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雄来。

49)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制造机会!

50)结局很美妙的事,开头并非如此。

描写人生态度的名言 篇2

我们需要追求这样一种境界, 心灵在光风霁月之中, 高高超越于世间狗苟蝇营之上, 不忮不求, 纯然表达心之对教育事业的坦诚与热爱, 凝聚一切力量, 为提升人生价值打下牢固的基础。我们在奔赴神圣的教育之旅中, 要努力营造, 去追寻这种境界。

天真无邪的孩子是我们走向生命至高境界的宝贵的媒介。我们要保持爽朗清举的容止, 还要有透明澄澈的眼光, 更要有一颗空灵纯净的内心, 才能全身心地去感受和接受他们给予我们的毫无保留的、毫不造作的爱, 感受他们对我们感情上的崇敬和依赖。我相信, 每一位教师都会对这样小而纯的处于原初状态的生命肃然起敬。这种敬意应该是发自灵魂深处, 与世俗之中的种种对金钱、权位、名声的敬畏天差地别。这种敬畏是人类最原始, 最本初的情感,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最真最善最美的、不容我们有丝毫玷污和轻视的生命。在这种敬畏中, 一种境界悄没声息地形成, 它是以爱为凝聚点, 以爱为起点, 也以爱为终点。这种大爱可以让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固有的阴影、悲观、消极应对工作和生活等负面的东西落荒而逃, 消失隐匿, 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的生命渐渐呈现出孩童般的状态, 回归到生命的本体。我们在这样的境界中沐浴, 充分享受它带给我们的宁静、愉悦和幸福。我们为心灵的尘埃落定而欢欣鼓舞, 而柔软流动。

那么, 我们教师自己的灵魂由谁来塑造呢?———我们自己的灵魂也应由自己来塑造。这种塑造之漫长与坚韧只能通过读书来和思考来完成。读书不仅止于知识和内容的记忆和吸收, 更在于吸收思想, 形成精神, 把人类精神领域的营养内化和吸收到自身的整个精神体系中。

《论语》我早就开始读了, 直到今日, 我仍每天早上或背, 或诵, 或默思一会, 把记忆中与净化心灵有碍的杂芜的成分剔除,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认清世间之理, 事物之理, 尽力把自身的生命状态调整到与之高度相融。如果说《论语》教给了我积极的处世观, 那么《老子》则教给我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在消极中追求积极的东西。我在渐渐地读着他们, 把他们的所思所言所感与我的生活与世界互为观照, 我不奢望完全读懂, 但我在读着他们的同时, 渐渐地懂得了自己的初心, 使命感及完成使命的路径也愈加清晰, 脚步也愈加坚定。在这个过程中, 我已学会把两者的精髓置于相融相谐的局面, 使我看世界、看人和事、看具体问题时能抛弃个人主观成见, 尽量跳出事情本身, 客观冷静地去理清和思考其中的来龙去脉, 思维清晰, 心胸开阔, 能包容很多以前认为不可思议的东西, 不再热议和过度关注外部世界, 而是秉承塑造灵魂的同时更要严肃地塑造自我的原则, 读各种书, 汲取营养, 丰富知识体系, 调整看待事物和感受事物, 解决事物的思路和眼光。

在从无间断的读书过程中, 我感受到了在文字中游走着的幸福和精神上的满足。有了这些做铺垫, 我的教书育人的整个基础更宽厚、更牢固了。我在学生面前不再有当初的局促, 而是朝着把自己逐渐立成一个大写的人迈进, 我的眼神不再是当初的飘忽不定, 变得沉着, 坚定, 能向学生传达人生的智慧了。

教师在不断地读书学习中, 自身生命境界得以不断提升。教师的生命不只是属于教师个体, 更属于整个社会。教师生命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思想, 继而推进社会文明进程。所以, 教师的生命还需要充实专业知识, 需要不停地观照自己的教育教学生命进程。在学习、思考和实践这种立体交互式的框架中, 教师应该能学到很多, 能感受到生命的跨越带来的质感。其实, 教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 是有许多乐趣可寻的。王崧舟、于永正等大师每节新的公开课, 善于学习的教师总会在第一时间寻找到机会反复地观看, 欣赏。教师还需要学习理论知识, 让实践与理论融会贯通, 互相促进, 终究会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看课也罢, 读文也好, 我认为都必须根植在个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专注投入的教学境界之上, 才能看出其中的真、美、妙, 才能有所取舍、有所批判地吸收, 才能丰富和充实自我的职业体系。

专业知识固然重要, 我以为专业素养中的专业态度, 最终决定了一名教师的专业之路能走多远, 能走多宽, 能走多深。一个人的生活可由态度来改变。先天的东西我们往往无法去改变, 但态度却可以靠意志来实现控制、改变和完善。态度是内心观照的一种显性表达, 显而易见, 而又融入到专业行为体系之中, 久而久之, 形成了一定的行为特征。教师的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以虔诚和敬畏的态度来对待它。

由此, 教师应心常念之, 勿玷污之, 勿轻视之。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应纳入整个人生态度体系中, 一个一贯保持理性、严谨、热情等专业态度的人, 同样也会有与之相等的人生态度, 两者相得益彰, 促使教师的专业实现持续跨越式的成长。

摘要: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 自身生命境界得以不断提升。教师的生命不只是属于教师主体, 更属于整个社会。教师生命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思想, 继而推进社会文明进程。本文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人生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基点

参考文献

心灵的温度人生的态度 篇3

从公元前700多年前,人们开始在奥林匹克的赛场,寻找最贴近神的人、最具神力和最能代表人类极限的人,到如今,奥运圣火依然引发世界热潮,人们对奥运的热情和关注越来越甚,为什么呢?为了和平?为了政治?为了经济?为了追逐极限?都是,但又不全是,也许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现在,奥林匹克除了代表一种竞技精神,其实更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乐观自信、勇于挑战、积极收获的生活态度。正因为这样,奥运才使我们每一个远离赛场的普通人都如此狂热,所以,我想女祭司娜芙普利都在奥林匹克广场点燃火炬其实只是一个象征,奥运火炬一直燃烧在我们的心里,那把“祥云”是我们用心点燃的。

是的,用心点燃圣火。本期的“财富女人”,青岛芳子美容连锁机构的董事长、50岁的刘芳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有些人注定离奥运很远,但心里有圣火点燃,就会离自己、离梦想很近。10年前,刘芳是一个幸福柔弱的居家主妇,10年后,她一步一步成为一个近千人企业的创造者、经营者,刘芳说,觉得自己一天比一大变聪明一点,一年一年走过来,总感觉现在比昨天智慧一点。四十岁前蔫蔫的,四十岁以后感觉有思路了,有分析了。其实,最欣赏她的话是“人心的模样,人生的态度。人生的状态是南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刘芳用她内心的炙热,带动了一个团队,也带动着自己和她的生活“更快、更高、更强”,她实践和展现的也许正是一个普通人的奥林匹克主义吧,这和《奥林匹克宪章》所述的正相吻合:“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

有关人生态度的名言警句 篇4

2、坏把式光说不练,笨把式光练不说,好把式能说能练。

3、别和别人比,和自己比就行了,天知道你每天进步一点,你一年会是什么样子?十年会是什么样子。只是你能不能坚持每天进步一点。想学英语?你只需要每天记住一个单词,一个语法就行了。十年时间你似乎可以当专家了。

4、计划没有变化快,变化没有电话快,设定目标要留余地,给自己也是给他人。但是一定按照计划执行。

5、你不欠孩子什么,永远都不,养他们长大,不让饿坏病坏,让他们接受教育,你欠父母的太多。

6、尽量不要和人争论,除非你认为结果对你很重要,而且一定要说服对方。

7、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每天只是期盼一个窝头,你也就那样了。

8、原谅自己,和原谅别人。凡事给别人留条路走。如果真想击败对方,就一点余地也不要留,不要给对方任何翻身的机会,这并不矛盾。一个是为人,一个是做事。

9、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两点你尽量做好一点就行。

10、不要对夏虫言冬景,你有你的生活圈子,别人有别人的生活圈子,有些真理在别人眼里会是炫耀。一个白痴和你说鸡蛋有把!你要回答,恩还挺长的。

11、给对方留面子就是给自己留面子,如果不想留那就一点也不要留。

12、不要认为所有的人都是人,有些不过是长了个人样子而已,不要和他们计较,由他们去,远离是你唯一所要做的。

13、把所有能发生的糟糕情况提前告诉对方,而且要诚恳。

14、不要破坏潜规则,有的时候潜规则比挂在墙上的规定更可怕。

15、人生有两难,一是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放到别人脑子里,二是把别人口袋的钱装到自己口袋,要慢慢来,你急了没用。

16、人只有两种,一种吃人的,一种被人吃的,你想做哪种?

17、要么你很精,要么你很博,否则你就是二把刀。也就是啥也不是。

18、不要轻易的发脾气,那是很软弱的行为,除非对你很信任的人。否则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下一步要做什么。

1.励志人生态度的名言警句

2.有关心态的名言警句

3.有关母爱的名言警句

4.有关老师的名言警句

5.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

6.有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7.与春天有关的名言警句

8.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

9.有关廉洁的名言警句

人生态度名言名句 篇5

1、若浮云如人,人亦如浮云,我们是否都应该飘,去感受风的力量,一时扎根这里,一时又被拔起吹走?难道我们真的就如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稳如磐石吗?

2、让我飘吧!我要昂首高歌。我们是人海里的过客。这让我们一起感受微风的气息。在其中寻找我们精神的根。

3、树枝随风摇曳,像在攀附云朵,也像在嘲笑云朵。树肯定在想自己才是实实在在、稳稳扎根的了不起的`人物,而云朵只不过是淘气的水珠,只会偶尔挡住太阳的光辉。其实,树也是一种云,是绿叶做的云,是不怎么动的云。树会成长、变化、消逝,就跟天空浮云一样。

4、我不也是一朵云吗?一朵怀着种种想法、感受和抱负的云。我不是也到处做尝试,制造一团团迷雾吗?我那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不也常不经意在人前变成一团奇形怪状的云吗?在感受到爱的微风和怜悯的温暖时,我不也像一朵朝着北方畅快游走的浮云吗?

5、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行没有罗盘一样。

描写人生态度的名言 篇6

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3月3日, 在兰亭和一些达官贵人举行的“修契”宴会上, 已然微醉的王羲之乘兴欣然挥毫, 执鼠须笔为他们集会上所作的诗写序文手稿, 此即《兰亭序》。《兰亭序》行书, 凡二十八行, 三百二十四字, 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书法, 尤宝爱《兰亭序》, 临终遗旨, 将其随葬昭陵, 千古名帖遂永绝人世。现传世的《兰亭序》均为后人临摹、刻本, 其中当推《神龙本兰亭》和《定武兰亭》最佳。著名学者、书法家, 获终身艺术成就奖, 已谢世的北师大教授启功先生曾说:“《兰亭序》以神龙本最佳, 其转使最见精神。”本文的研究采用的就是“神龙本”。

书法深层的文化意蕴来自于书法技法本身和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如果割裂了二者背后深度的紧密联系, 书法笔墨技法下的那些线条也就成了没有人生命与灵魂的躯壳。书法艺术的巨大魅力和文化价值正在于它能紧随时代脉动, 通过点画笔墨技巧, 反映出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美学观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整体价值取向。因此, 《兰亭序》反映出来的书法文化内涵, 属于王羲之, 更属于整个魏晋时代和历史的结晶。本文以《兰亭序》书法手稿为依托, 通过对其书法笔墨技法的分析, 解读魏晋士人的人生态度。

一、超然物外, 洒脱放达

《兰亭序》通篇没有明显的摆动笔法运用。所谓摆动笔法, 它是所有书法笔法演化的基础, 指我们在书写时, 严禁使用手指的转动, 手臂也不动, 单靠手腕的左右、上下摆动来完成笔画的书写任务。这种摆动笔法来自于远古的碑版, 王羲之之前的时代运用较多, 它书写出来的效果是两端较细而中间较粗, 笔画给人以旷放、率意的感觉, 它反映的是远古的苍茫与野性。此帖并无此法, 但是在笔者的反复操演与观察研究中发现, 王羲之把这种笔法巧妙地处理, 从而创造性地演化成了《兰亭序》中复杂转笔的基础。如果不是王羲之这种巧妙的演化, 直接将摆动笔法移植过来, 那么, 反映的就不是魏晋士人的气息, 而是远古的气息了。王羲之选择的这种复杂转笔, 在速度的稳定性和笔画的连续与衔接的自然性上大大提高了, 从而保证了节奏的趋缓与恒常性。这就符合了魏晋士人的超然气度与特有的洒脱、悠闲、从容不迫的情怀。如果换上另外一种快节奏、速度变化较大的苏东坡、黄庭坚式的笔法, 那它只能表现出一种不拘小节、以学问为书、尚意为主的情调了。这与老年人散步和小孩子走路是一个道理:小孩子的步伐是透不出老人那悠闲与自在的气度的。

兰亭雅集, “群贤”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 尽情欢声笑语, 久久不绝。其动作是那样的从容优雅, 心情是那样的愉悦畅快。似乎残酷的政治斗争与自然灾害, 还有战争的烽火, 距离他们是那样的遥远与无关。《世说新语》中涉及魏晋士人山水游乐的条目一百余,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魏晋士人特殊的山水情怀, 兰亭之游是当时较有名的一次。一纸《兰亭序》——当时兰亭雅集群贤的诗集序文:千古书法珍品, 行文优雅的万世名篇, 这个特殊双重身份, 注定了即使是千百年后的我们, 也能从中读到魏晋士人超然物外、洒脱放达的情怀。

二、钟情书翰, 自觉追求

《兰亭序》转折处多用不完全折笔, 少数地方采用完全折笔。不完全折笔是指我们在书写笔画时, 笔毫在转折的地方并不是按常规完全地把方向转过来, 而只是部分转了过来, 这就得到了笔画外圆内方, 或外方内圆的特殊效果。此法自王羲之一开, 后世书家如颜真卿、米芾、苏东坡、黄庭坚等用得较为普遍, 但是后人的运用和王羲之有着本质的区别:后人更多的是为了增加自己书作技巧的丰富性。而王羲之则不同, 他那个时代的笔法极为有限, 可以说在他面前的是荒漠一片, 他有很大的创造空间。但是书法的创造不是随意的, 它天生就是要传情达意、表达时代气息的。王羲之的这种笔法所创造出来的笔画的特殊效果, 目的在于表现魏晋士人那种对笔墨线条艺术的玩味和对书翰的钟情与创新精神。汉碑中也有外圆内方, 或外方内圆的效果, 但是二者在形态和笔法上有着根本的不同:汉碑是由于刻刀与大自然的造化所致, 《兰亭序》则是王羲之这一时代人对书法技法的自觉追求。

书法用锋, 有中侧、藏露之分。中锋取妍, 侧锋取势, 藏锋以包其气, 露锋以纵其神。《兰亭序》以中锋为主, 决定了其线条推移具有高度的稳性, 在平缓的书法节奏中透出幽远与从容, 这不能不让人想到魏晋士人特有的风度, 其一举一动, 是那样的幽雅, 宛在目前。中锋用笔的恒定性, 也决定了采用此法书写, 线条注定会有缺乏粗细明显变化的弱点, 然而, 在《兰亭序》中, 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个遗憾。相反, 我们有的只是它视觉上的巨大冲击与心灵上的震撼, 这个变化不明显的弱点, 已经被王羲之以极高的笔墨驾驭能力弱化到了极限。线条即使是细如发丝处, 在中和与平淡的背后, 仍然透出棉中裹铁的力度, 含而不露的沉稳与坚决。在笔者考察这个时代的其他书作时也发现了和《兰亭序》一样, 它们也出现了共同的审美追求。

点画的立体感与点画的丰满、书写运动的复杂变化、点画边廓的丰富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兰亭序》中锋为主, 其缺乏变化的弊端势必影响到点画的立体感, 可贵的是, 王羲之在不影响整个作品速度构成的前提下, 杂以微妙的侧势, 并将二者巧妙地、令人难以察觉地糅合到了一起, 得到了神奇的艺术效果:既不影响整幅作品恒常的节奏, 又增强了点画的立体感。其点画的丰满, 让人觉得墨似乎就要从点画边缘溢将而出。在往后的时代, 没有任何一位书家有王羲之这样的功力, 我们也就再看不到了这样的美妙线条了。这又一次告诉我们:魏晋士人普遍有着对书翰的钟情和对书法艺术技巧自觉、积极的追求。《兰亭序》作为千古书法的杰作, 它代表了王羲之这个个体的最高书法造诣, 而事实上是, 它同时更代表了那个时代士人群体最高的书法成就。唐代窦蒙《述书赋》叙述东晋书法的状况说:“博哉四瘐, 茂矣六郗, 三谢之盛, 八王之奇。”王、谢、瘐、郗, 不仅是当时政局的主要支柱, 同时是当时主宰书坛的主要家族。此外, 卫、桓等家族亦皆不弱, 世家大族和非世家大族一起, 整个魏晋士人群体共同铸就了魏晋书法的鼎盛局面。

三、钟灵神秀, 超迈拔俗

作出每一字的外接多边形, 它所包容的空间称作单字内部空间, 即是字内空间。把这些字内的单元空间, 就是那些字结构中没有墨的空白地方, 按照它原本的形状画成图形, 通过这个方法, 可以作出整幅作品的单元空间图形。字结构的单元空间由字结构控制, 而字结构由点画构成——这一构成过程中, 往往若干单元空间同时在无意中形成。人们并不直接塑造单元空间, 可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对我们研究书法作品, 尤其是像《兰亭序》这样的杰作, 却有着莫大的作用。笔者研究发现, 《兰亭序》的单元空间图形面积大致相当, 图形情调大致吻合, 这与那些空间面积相差较大, 图形情调不太吻合的书作有着根本的不同:这说明《兰亭序》没有那种强烈、开阔的感觉, 有的只是中和平淡, 含而不露。因此《兰亭序》给我们传达了它的洒脱、安静与从容。如果不是选择了这种单元空间面积与情调相吻合的空间, 而是选择了苏东坡、王铎、傅山、倪元璐式的空间情调不尽和谐统一, 面积相差较大的空间, 那么它传达的视觉效果是动荡、不安与书者极力的渲染与吐泻, 突出的是狂放与奔张的气息, 这显然传达不出魏晋士人中和淡雅、含而不露、安静从容的人格魅力风范。如果没有单元空间、单元图形的引入, 我们就无法深入《兰亭序》的内部, 无法解释出观者视线与它相遇时客观存在而自己又难以言说的美妙感觉。

外部空间, 指作品内部空间以外的全部空间, 它又可分为字间空间和行间空间。书写时人们往往只注意结构, 内部空间随结构的构筑而产生, 与结构关系密切, 而外部空间是被动形成的, 内外部空间的情调往往不够协调。中国古代的许多书法架构在这个层面上都经不住推敲。《兰亭序》则不然, 与外部空间相邻的字内空间绝大多数呈开放、舒展状。也就是说, 围绕与字外空间相邻的字内空间的笔画相互之间没有将这些字内空间抱合的趋势。这使内、外部空间能够较好地交融, 字内空间的性质影响到了字外空间, 《兰亭序》也就因此而气象开阔。开放与舒展的空间具有极好的包容性, 放映的是人的平和与博大的胸襟, 反之, 收敛与封闭的空间则传达出不安与拘谨。

《兰亭序》整幅作品字距与行距大致相当, 部分相互插入的大尺度笔画非但没有破坏行距, 相反还弱化了行间问题, 使行与行之间既明晰可分, 又似断还连, 使整个章法巧妙地融为一体。它的这种穿插构成, 局部看显乱, 放眼整体又齐, 此行有迎, 彼行也有让, 此处放, 彼处收。因此, 通篇显得和谐而精巧。这乱与齐, 迎与让, 收与放之间, 其整体的构图所带来的视觉效果, 一如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在乱世中全身避祸, 轻松悠闲地游刃于各种复杂的利害关系中, 处变不惊, 潇洒自得。可是, 虽有机谋, 却无权术家的诡秘与狡诈, 因为士人与谋略权术家毕竟有着本质的不同:文人举止显得更灵活, 得体而不失优雅风范, 尽透文人灵秀本色。魏晋士人迫于形势, 全身避祸, 而不刁钻经营, 有乱世全身的需要, 有进有退, 却始终保持魏晋士人的玄谈潇洒、中和简淡与超迈拔俗的独特风骨。

循着《兰亭序》, 走进魏晋这个特殊的时代。在理解了他们的生存境遇之后, 我们更能感受到这种心态的可贵和其中的智慧。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王羲之, 并没有忘记作为古代的读书人于国于家于民应当担负的责任。而是找到了自己人格与时代的特殊契合点, 也正是这个契合点, 同时折射出了魏晋士人普遍的心态, 让我们得以从《兰亭序》中看到魏晋士人的人生态度。

这样想着, 遥远的魏晋士人似乎在《兰亭序》手稿上慢慢鲜活起来, 其举首投足, 如在眼前。书为心画, 字如其人, 竟至于此。

参考文献

[1]启功.启功丛稿·艺论卷[M].北京:中华书局, 2004.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牛排测试你的人生态度 篇7

——拓跋莽汉

牛排测试你的人生态度

在西餐厅里,牛排是最受人欢迎的主食,不管是丁骨、腓力还是牛小排,都有它独特的美味,那么,你是怎样切牛排的呢?

A.从中间割一半,并从中间开始吃

B.全部切完后,再一块一块吃

C.从右端开始切,再一块一块吃

D.从左端开始切,再一块一块吃

A你喜欢以“本位主义”来做事,容易表现任性,但是相当能干,是社交能力不错的人。

B你若是不能立即得到喜欢的东西,就会表露出焦急的神色,对人的好恶亦十分明显。因此,只要是被你看上的东西,你就会想方设法要得到哦。

C你性格温柔体贴,喜欢照顾周围的人,即使碰到什么麻烦事,也不会显露在脸上,是人际关系中的协调者。

D你平时很注意生活礼节,只要是合理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满足。而且,你很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强迫“推销”给别人,有时候也要注意适可而止哦。

描写人生美好的名言警句 篇8

2) 谁也不会因为别人长得丑就责怪他。——希腊谚语

3) 单纯漂亮不算美,令人愉悦才是美。——意大利谚语

4) 美是德的象征,德是美的本质;美与德是两个概念,又是一个实体。

5) 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朗吉弩斯

6) 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彼翁

7) 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卢梭

8) 善较之美价值更高。——阿尔拉

9) 美高于善,善胜过丑。——王尔德

10)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德

11) 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别林斯基

12) 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济慈

13) 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孟德斯鸠

14)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爱迪生

15) 美的世界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的花朵要靠我们劳动的汗水来浇灌。

16) 如果人们不仅能够执着地追求美,而且能够敏锐地发现美、自觉地创造美,那么,不仅他们自身会变得更加完美,而且整个社会、我们周围的一切,也都会变得更加完美。

17) 真正的幸福和愉快,包容于为社会、为民众、为人类不断的发现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之中。

18) 一个人如果对生活、工作和学习始终怀有炽热的爱,有着一种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那他就永远不会哀叹自己看不到美。

19) 真正的美的东西,必须一方面同自然一致,一方面同人的理想一致。

感悟人生的句子:人生态度 篇9

韩国总统朴槿惠,1979年父亲被刺杀。自己也从母代女职“第一夫人”的职位跌落至平民的行列。由于民众对父亲的误解,她甚至遭到了情绪激昂的人群的包围。麻木,仇恨,苦涩缠绕着她,挥之不去。就这样,一朵娇艳的花儿过早的走完了花季。她想摆脱一切逃离这个丑恶的世界,于是他疯狂的啃书,开始了绝望中的精神求索。

在茫茫的书海中,当她翻阅到<中国哲学简史>时,她清晰地感受到一种明亮的光芒,直达心底。一股前所未有的正气笼罩她苦涩的心灵。此后她潜心研究中国哲学。几年后,她重视世界,神采奕奕,秉守中庸之道。脸颊早已褪去了挫败的神色。一段“修炼”后,她瞅准时机顺势而出,竞选国会议员,胜利。此后一路过关斩将,竞选总统,胜利。

一名红云红河普通员工的人生态度 篇10

前不久,红云红河集团内部发起了一次名为“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主题活动,刘瑞,就是这么一个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将自己全身心融入并从中找到乐趣的人。工作中,他是车间里的技术能手,并且多次代表红云红河集团外出参赛,更为集团捧回了无数的奖状、奖杯;生活中,书画、篆刻、鉴定、收藏、踢足球等许多活动都是他的爱好,每一样,他都能将之发挥得淋漓尽致。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忍不住质疑: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于一般的人,光是工作就已经疲于应付,而刘瑞在工作之余,还能够在这么多的领域学习钻研,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在礼貌地握手,简单地进行自我介绍过后,这位衣着简单大方、面容稍显清瘦的年轻人开始将自己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工作中

用100%的努力赢取10%的进步

“无论做任何事情,我必将投入自己100%的努力。当然,这种投入不能盲目,找对了做事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俗话说得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纵使最终只取得了10%的进步,那么之前所做的那些努力,也是值得的。”刘瑞如是说。

1993年,刚满17岁的刘瑞进入了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分厂,作为一名学徒,开始跟着师傅学习设备修理。直到两年后的1995年,刘瑞才开始真正接触PASSIM机型。刚开始,刘瑞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对机器整体构造不熟悉、许多细节上的数据记录不到位、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等。然而,刘瑞并没有因此气馁、就此却步。他始终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这以后,刘瑞养成了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在工作中事事记、时时记;重要数据他随时抄下来,以加强记忆;不懂的问题他记下来,再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傅和其他同事,刘瑞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一年后,在云南省第一届PASSIM机型维修技术技能竞赛上,他就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佳绩。

从这次获奖开始,刘瑞对生活和工作有了新的领悟:生活其实就是一个赛场,竞争随时都存在,所以,我们只能勇敢地面对这场人生比赛,时时争第一,处处攀高峰。那以后,无论演讲比赛还是技术技能比赛,都闪现着刘瑞的身影。他也极少让大家失望,每次竞赛回来,都能捧回大大小小各种奖状,而且以一等奖和二等奖居多。同时,他参加竞赛的层次也越来越高。从1996年省级技术比赛第二的成绩到2006年获得“全国烟草行业技术能手”的称号,他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一年一次飞跃地进步,刘瑞“十年磨一剑”,积累了许多竞赛经验。然而在刘瑞的家中,我们却始终不见任何奖状的踪影,这是怎么回事呢?刘瑞说:“所有的奖状、奖杯,从捧起它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成为过去,我不把它们放置在家中显眼的位置,是想让自己永远都向前看。那天我爱人为我整理了一下这10年来我获得的所有奖状,最后她是找了一只旅行箱才将它们全部放下的,要不是全都放到了一起,我都不知道会有那么多。”

如今,刘瑞已经拿到了技术竞赛中最高的荣誉,他觉得自己就应该将竞赛的机会留给那些更年轻的技术员们,激励他们向更高的山峰攀登,所以2006年以后,刘瑞便很少参加技术技能竞赛了,而是转战幕后,为那些即将参加比赛的选手们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和竞赛心理培训,自己写教案、做幻灯、亲身示范演练,与选手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竞赛经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面对这些成绩和荣誉,刘瑞却非常淡定坦然,“其实我比别人拥有稍多的,只是经验而已,也正是因为有了红云红河集团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我才能在工作中积累如此多的经验,对此,我只有通过更努力地工作,为集团尽我所有的力量,以此作为对集团和社会的回报!”

生活中

用书法和篆刻充实自己

刘瑞从6岁时就开始学习书法,据说这并非他的爱好,完全是父母的执意安排,但刘瑞坚持了下来。进入这个领域以后,通过不断地潜心钻研、磨砥刻厉,他不仅技艺日益精进,而且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更陶冶了情操。

1996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他遇见了当时的昆明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段雪峰老先生,通过向段老先生拜师请教,他更深刻地领悟到了书法篆刻中蕴藏着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也使他对此更加痴迷。在刘瑞的书房中,除了大量的篆刻类书籍之外,也不乏一些书画名家为刘瑞本人的题字与作画。比如中国国画大师袁晓岑先生的题字,就是在刘瑞为袁先生制印后,由于对刘瑞的欣赏,袁先生赠与刘瑞以作勉励的。于是在刘瑞篆刻作品印谱的序言中,刘瑞的同道师友对他作了这样的评价:“ 雪之(刘瑞名号)先生乃吾之忘年,师从书印大家段氏雪峰先生,顷年奏刀,颇有心得。思古法以得其精髓,鉴石材以探印之质地,勤练习以治印之章法,学众长以为印之风格,善学习以蓄印之学养。”文中足见其师友对刘瑞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而当年同时拜在段老先生门下学习书法篆刻的诸多同门师兄弟中,最终也只有刘瑞坚持了下来。因为在刘瑞看来,一个懂得生活、热爱生活并且能够坚持自己的人,他在工作中,才会有同样出色的表现。因为热爱生活,所以才要更加努力地工作,用工作充实生活,用生活装点工作。

描写人生态度的名言 篇11

《将进酒》是李白于天宝十一年, 在河南嵩山友人元丹丘处写下此诗。诗人借饮酒放歌一吐胸中理想难以实现的郁闷, 诗中所显示的超凡脱俗、鄙薄富贵的精神气质, 反映出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 黄河是地上河落差极大, 如同从天而将, 一泻千里, 势不可挡。一涨一消, 形成鲜明的对比, 给人很强的视觉效果。这是空间上的夸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句是悲叹人生短暂, 诗人面对明镜看到满头的白发, 徒生慨叹, 早晨满头的青丝到了晚上却成了白发满头, 顾影自怜, 徒生哀叹, 这是时间上的夸张。诗人把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过程说成是一朝一暮的事, 即以河水的一去不回来比喻人的青春易逝, 用黄河的宏大来反衬人生命的渺小, 如沧海一粟。“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得知长安供奉翰林时是何等的欣喜, 在《南京别儿童入京》诗中说:“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被赐金放还后, 对朝廷失望、痛苦, 自己陷入迷茫之中,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李白看来, 人生无论得意与否, 都要高举金杯、对月畅饮, 尽情的享乐。此句发生了逆转, 诗人情绪有“悲”转“乐”。“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以乐观的心态正视人生, 肯定自我。这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藏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遇到明主得到重用的思想情感, 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视金钱如粪土的人生态度。李白潇洒的气度、旷世豪情岂凡夫俗子、装腔作势的当权者所能比。“烹牛宰羊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诗人此诗句中描绘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场面, 人逢知己, 酒逢对手, 要“烹牛宰羊”助兴, 喝它个酣畅淋漓, 喝它个一醉方休。“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酒酣耳热, 使人难以自持。忽发奇想, 饮酒高歌。“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诗人认为锦衣玉食“不足贵”, 只愿一醉不醒, 忘记自己的无尽忧愁。诗至此时, 诗人的狂放之情转为悲愤激动。酒后吐真言, 以李白的才能本可以封王拜相, 但由于生性耿直, 不肯“摧眉折腰”, 遭到权贵的排挤, 只好辞官不做, 一腔的豪情壮志得不到施展, 只能借酒消愁。“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自古以来贤能的人遭到冷落, 诗人用陈王曹植的例子来说明这点, 我们可以领率到诗人的忧愤和感慨。“主人为何嫌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诗人唱到这里狂放难以自持, 忘记自己只不过是被被友人招待的客人, 俨然以主人自居, 大呼沽酒对饮, 引出最后的一番豪言壮语:即使千金散尽, 也不要停杯, 不惜牵出珍稀的“五花马”, 拿出名贵的“千金裘”以换取美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诗情至此狂放至极, 令人嗟叹咏歌。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歌的曲调, 题目意译即为“劝酒歌”, 含有饮酒放歌书言之意。诗人据此进行联想, 抒发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迈气概, 将及时行乐的狂饮写得激情澎湃, 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 不仅把原曲的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地步, 还充分的展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此诗因偏重于抒情, 较好得体现了李白的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中奥妙在于可解可不解之间, 既可以说它有寄托, 也可以说它只是书写感慨, 响落天外, 奇之又奇。《将进酒》篇幅不长, 却五音繁会, 气象不凡。诗歌大起大落, 由悲转乐, 由乐而狂, 又由狂转为愤激, 最后归于深沉的悲愁。为了表现这种情感上的巨大变化, 诗人使用了大量时间和空间的夸张, 把黄河之水, 漫长的人生, 说成一涨一消, 一朝一暮的事。诗中大量运用了巨额数目来表现豪迈诗情。这样的写法既抒发了诗人的狂放豪迈之情, 又不给人空洞浮夸的感觉, 究其原因在于诗歌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 和那潜在醉语下波涛汹涌的郁闷情结。《将进酒》通篇以七言为主, 夹有十言、五言、三言, 这种参差错落的句式和音节的错落, 显示其回旋震荡的节奏旋律, 造成使得气势, 突出使力度, 呈现出豪迈的诗歌风貌。李白的独特艺术风格, 及其非凡的气概和生命的激情, 在此诗中, 诗人能将失意的哀感, 表现出气势凌厉, 悲中见豪, 令人心醉神迷。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罗宗强.中国古代文学史[M].华东师范出版社, 2000.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教出版社, 1999.

学习态度的名言 篇12

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4)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5)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6)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7) 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8)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10)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11)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

12)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13)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5) 苛政猛于虎。——《礼记》

16)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7)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8)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9)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人生态度的文章 篇13

婵是我曾经认识的一个女子,那时,我把她当成人生的偶像,崇拜且奋力地追赶着,我甚至想,像婵这样优越的女子,人生中当是没有任何遗憾和缺陷了吧?她的正职,是一所艺术学院的油画老师,但她的光环,更多地来自工作以外。她有自己的工作室,又开有一家规模很小却生意兴隆的公司,每年还会在全国各地举办一次大型画展,算得上画界的佼佼者。她的丈夫,正在国外读生物学的博士,回来即是炙手可热的人才。他们的儿子,在这个城市最好的学校读书,秉承了父母的.才思,成绩总是最好的。而那时的婵,不过三十出头,上天却将所有的幸福都给了她,甚至让外人,连嫉妒的勇气也没有。

这之后的一年,我都生活在一种向婵看齐的焦虑和失衡中。我像一头烦躁焦急的小兽,左冲右突,在通往美好生活的路途中,对每一朵有可能采摘到的花儿,都要跑过去啃一番。但走了不过半程,便精疲力竭,回头,只看见一路混乱的印痕,我想要追求的东西,在这样焦躁的狂奔里,反而被我一一落下。而婵精致绚丽的生活方式,依然离我那么远。

之后有一天,朋友告诉我,婵得了癌症,离开了人世。而自始至终,她的丈夫都没有来看望过她,只因为,他已经留在了国外,且有了新的爱人。离开她的原因,不过是他厌倦了婵如此追求完美、向往高品位的生活态度,他不想在她繁复的一个又一个的目标里,连那点享受安闲的自由,也给丢掉了。

描写人生态度的名言 篇14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黄粱梦》虽然取材于中国的《枕中记》, 但亦有不同之处。本文试通过把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黄粱梦》与中国的《枕中记》相对比, 比较分析作者对于人生的不同态度。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 从小说的构成来看, 叙述的顺序不同。《枕中记》是文言文形式, 按照时间顺序

展开故事情节, 正如文中开头部分“开元七年, 道士有吕翁者, 得神仙术, 行邯郸道中, 息邸舍, 摄帽弛带隐 (凭倚) 囊而坐, 俄见旅中少年, 乃卢生也。”所写, 是按照时间、人物、地点的顺序介绍, 然后卢生出场, 向吕翁倾诉衷肠。故事如此展开, 最后以卢生说“啊, 原来是一场梦啊!”的慨叹结局。

可是《黄粱梦》却是使用现代日语书写, 并非按照原来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来描写的。故事情节和《枕中记》完全相反。在《枕中记》中, 有卢生与吕翁会面并且倾诉自己的苦难经历的一幕, 但是芥川龙之介在作品中把这一部分省略掉了, 以卢生从梦中醒来作为小说的开端, 并且卢生是通过和吕翁的对话才明白刚才自己是在做梦。那芥川龙之介为什么要这么写呢?那是因为文章的构成要为文章的内容服务, 这两部作品中作者要着力描写的地方即文章的主题不一样的缘故。

第二, 两部作品着力描写的部分不同。《枕中记》中详细地描写了梦境。特别是着重描写了梦中卢生荣华富贵的生活。比如:描写了卢生做官时的丰功伟绩以及自己五个儿子都谋了官职, 自己临终前写给皇帝的信并且收到皇帝的回信, 受到皇帝的重视等等。但是在文末以短短的一句指出:这只是一个短暂的梦。作者通过描写卢生梦中的仕途通达, 来衬托现实中理想的破灭, 以此来突出主题。《枕中记》是唐传奇中的叙梦小说, 通过“梦如人生”的构思表达“人生知梦”的思想。旨在劝诫, 表现人生短暂易逝, 应把握现在的拥有。

在《黄粱梦》中, 关于卢生的奇遇经历, 只是做了简单地阐述, 并未重点描写。重点突出描写卢生和吕翁两人的对话。比如:吕翁问:“做梦了吧?”卢生回答:“是啊, 做梦了。”“梦见了什么?”“梦见了好多好多, 这个梦太长了。”主要是以吕翁提问, 卢生回答的形式展开的, 通过两人的对话, 文章的主题得以表现出来。

第三, 内容相似但是主题完全不同。在《枕中记》中, 卢生一觉醒来, 得知自己五十几年的奢华生活只是一场梦, 陷入了深深的感慨。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富贵也好, 贫穷也罢, 人生不能患得患失, 应宠辱不惊。他也明白了这正是老先生要告诉他的道理:人生不能有太多的欲望。于是谨遵其教诲。据此可以看出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作者对待权势、名利以及荣华富贵都持有消极的态度, 提倡和宣扬道教的禁欲主义。主张“人生在世, 荣华富贵都只是一场梦”, 不要总想着出人头地, 应该抛弃世俗过隐居的生活。

在《黄粱梦》中, 吕翁告诉卢生:“人活着就和你刚才做的梦一样。如果知道了生死、得失的道理的话, 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但是, 卢生听了吕翁的话, 没有像《枕中记》中描写的“谦卑地表示感谢”谨遵其教诲, 而是抬起头, 目光闪烁地反问吕翁:“因为是梦就更想活下去了。我们做的梦会有醒来的一刻, 所以人生的梦也总会有醒来的那一天。在那一天到来之前, 我要找到活着的价值好好活着, 你不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吗?”由此提出了和《枕中记》完全不同的主题。人世间还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 正因为人都要死, 所以才要体会人生的短暂, 更好地活下去。卢生表现出作为年轻人应该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结论

《枕中记》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悟, 借以表达官场的现实。作品中曲折的反映出一般封建士子热中功名富贵的思想, 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险恶和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丑态。但因作者受道家影响过深, 对现实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

《黄粱梦》是芥川龙之介25岁的时候写的小说, 他青年时期一直觉得人生充满了愁苦, 抱有消极厌世的态度。但是, 不管怎样厌世, 都会有对人生的思考。人究竟该如何度过如此短暂的一生呢, 关于这个问题, 25岁的芥川龙之介也考虑过吧。要是没有的话, 为什么吕翁对于卢生的反问, 没有表示否定呢。通过《黄粱梦》可以分析出正在探究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芥川龙之介的心理矛盾。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有其独有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能评判哪一个是正确的、更好的人生观, 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于长敏.《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漫笔》.吉林大学出版社.

[2].竹内真.『芥川龍之介の研究』.日本図書センター.

上一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反思下一篇: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