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养生攻略及注意事项(共10篇)
2、大暑时节要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 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能够放心食用。还有,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效果。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疗效,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大暑时节宜补气健脾,消暑生津
1.睡觉“安”心
我们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让自己的精神饱满,但是夏季闷热,很多人入睡起来比较困难,还容易早醒。夏季可能是一年中,睡眠质量最差的时节,想要睡得好,睡前要摒弃杂念,让心先静下来,情绪和内心平和了,我们也就能入睡得更快了。另外,夏季睡眠时间减少,可以用午休作为补偿。
2.大笑“开”心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易使血压升高,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爱发火。此时要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笑口常开,还可以做一些缓解情绪的活动如:听听舒缓的轻音乐、静坐沉思、画画、读书等一些活动项目。
大暑时节养生注意事项
1.运动以低强度为主
大暑的时候正好是在“三伏天”,天气炎热,不要长期躲在空调屋内,可在早晚进行一些运动,帮助身体把湿气散发出来。因此,可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一些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步走、游泳等。运动过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但是要避免大量吃冷饮,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2.午后少出门
大暑时节天气往往闷热、潮湿,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要避开 “午后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不要长时间暴露在太阳底下。出门时,请大家务必做好防晒措施,如穿宽松的浅色棉质衣物、打上防紫外线的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康康给大家推荐的大暑养生的方法,记得要用起来哦,另外,在如此炎热的时节,注意饮食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会导致自己的身体健康受到损伤。
大暑养生保健小常识
1、防伤湿
三伏正值古称长夏季节,此时降雨不断,水分上腾,潮湿充斥,空气湿度之大乃全年之最。湿易伤脾,且易与暑热相兼为患。湿热交蒸,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不适、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并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2、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因此,须注意不要在太阳下暴晒,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勿做剧烈的运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如果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先兆,说明你要中暑了,这是应速到通风阴凉处,解衣纳凉,或者饮用清凉水,并服用人丹。
3、防“火”
三伏天,外湿入内,使水湿困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而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祛暑化湿健脾的食物为宜,如冬瓜、黄瓜、绿豆、赤小豆、薏米等。
4、防受凉
在酷暑难当的夏天,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伏天既要防“阳暑”,也要防“阴暑”。古人讲,“夏不欲穷凉”,过度贪凉可致“热伤风”,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伏天不可贪凉饮冷和贪凉露宿以及过吹穿堂风。大暑时节淋雨后,应该及时的更衣。电风扇不可开得过大,空调也不能吹的太低,尤其是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夜晚睡眠时,应关上电风扇和冷气机,并盖好腹部。
大暑是炎热的高程期,而处暑是过渡节气。
大暑,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在8月23日前后,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暑的意思是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炎热即将过去。尤其是北方城市显著。
处暑养生保健需注意四个方面
一、据天气,增减衣物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这个时候不要急于增加衣服,顺应的是“春捂秋冻”之意,目的是为了让人体体表温度不要过高,这样有助于人体毛孔的闭合,以利于卫表的固涩和阳气的收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早晚气温低、多风而且光照强烈就要适度的增加衣物做好保暖、防风、防晒,以避免受凉、受风和日光性皮炎的发生。
二、重清补,调理脾胃
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增加,身体过度消耗了能量,天气渐冷,人体食欲改善,到了补充能量的时节,但是饮食应该避免马上肥甘厚味的填充,而应该徐徐图之,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适度温补但是要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因为从中医上讲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危害;不吃油腻食物,因为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易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质。此时的饮食应以清补和调理脾胃为主,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等,以补充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利于体内垃圾的代谢,和维生素、膳食纤维的补充;还可以根据身体情况进食些红枣、桂圆、枸杞、羊肉等食物进行温补。
三、改习惯,充足睡眠
夏天昼长夜短,天气闷热,入睡困难,早晨时天亮较早也影响了人体的睡眠时长,经过一夏,很多人都出现了睡眠不足的情况。处暑后天气变凉,白天逐渐变短,夜间逐渐延长,人们就该改变夏季晚睡早起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1时前入睡,并且适度的推迟起床时间,使睡眠时间延长,保障睡眠的时长和质量,有条件或必要时还可以睡个小午觉,以帮助精力的恢复,化解困顿的情绪。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夜间睡眠时就应该关好门窗,注意盖被保暖,防止秋风侵袭使脾胃受凉而诱发疾病。
四、看体力,加强锻炼
茄子可以清热凉血,消肿解毒。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消化不良,容易腹泻的人,则不宜多食,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
《滇南本草》记载,茄子能散血、消肿、宽肠。所以,大便于结、痔疮出血以及患湿热黄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帮助,可以选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
《本草纲目》介绍,将带蒂的茄子焙干,研成细末,用酒调服治疗肠风下血;《滇南本草》主张用米汤调服,更为妥当,因为肠风下血和痔疮出血,都不宜用酒。把带蒂茄子焙干,研成细末,更常作外用。
2、大暑可以吃冬瓜
中医认为,冬瓜味甘、微寒、无毒,有清热毒、利小便、止渴除烦、祛湿解暑的功效,是一种解热利尿比较理想的日常食物。连皮一起煮汤,效果更明显。
好的冬瓜外形要匀称、没有斑点,肉质较厚、瓜瓤少。用手掂一下,分量重的水分足、肉厚瓤少,是好冬瓜;分量轻的肉质疏松、水分不足、瓜瓤较多。
做炒冬瓜,要挑深绿皮的。这种冬瓜表皮光滑,肉质厚实,炒着吃不容易出汤;煮冬瓜汤可选浅绿皮的,这种冬瓜表皮白霜较多,肉质薄且松软,容易入味。
3、大暑可以吃丝瓜
中医认为,丝瓜性微寒,味苦微甘,有清热降火、凉血解毒、祛风通络、行血脉、化痰、下乳汁的功能。中医常用其治疗热病、咳喘、胸胁疼痛,以及妇女月经不顺和产后乳汁不通等症。因此丝瓜是亦食亦药的一种蔬菜,尤其适合夏季吃。
选择丝瓜要看外观,不要选择瓜形不周正、有突起的。丝瓜在烹制时应注意尽量清淡、少油,可勾稀芡,用味精或胡椒粉提味,以保持其香嫩爽口的特点。
炒丝瓜吃时最好去皮,一是去掉渣子,二是减少药害,防止污染物藏在表皮,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4、大暑可以吃西红柿
西红柿甜酸适口,营养丰富,味酸甘、性微寒,归肝、脾、胃经,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解毒的功效。高温天气常吃些西红柿可解暑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另外,据营养专家介绍,夏季应该多吃西红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防晒。因为番茄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每天摄入15毫克番茄红素可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
5、大暑可以吃莲藕
莲藕具有健脾开胃、养心安神、补血益气的功效,是夏季良好的消暑清热食物。莲藕还能促进胃肠蠕动,从而达到健脾养胃、消胀顺气的作用。
要选择肉质比较肥厚、颜色也比较白的莲藕,一些发黑或者散发出异味的莲藕千万不能买。除此之外,不能用铁锅烹饪莲藕,因为这样烧出来的莲藕不仅颜色发黑卖相不好,口感上也会比较差。最好能使用砂锅,这样烹制出来的莲藕口感会更好。
6、大暑可以吃南瓜
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化痰排脓、解毒杀虫功能、生肝气、益肝血、保胎。
南瓜含有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磷等成分,其营养丰富。南瓜分泌的胆汁可以帮助我们促进肠胃蠕动,帮助食物消化,同时其中的果胶可以让我们免受粗糙食品的刺激,保护我们的胃胶道粘膜。
另外南瓜可以使肝、肾功能得到恢复以及再生的能力,因为南瓜可以消除致癌物质亚硝酸的突变作用。是我们夏天助于消化的必须蔬菜。
大暑的中医养生
大暑时节,静心养生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吃药粥滋补身体
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也可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煮汤或熬粥。
食家禽气血双补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的功效,可气血双补,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神经衰弱者。
吃姜暖胃增食欲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虽热,但阳气在表,阴气在里,内脏反而是冷的,容易腹泻,所以要吃暖胃的姜。姜具有增进食欲、祛风散寒的功效。清晨之时,人的胃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
尽量从事“慢”运动
大暑前后,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不舒服。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在闷热天气下的过度劳动,尽量少出门、少活动。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慢”运动。
“情绪中暑”不可忽视
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热、消暑、生津、清心、明目。传统医学认为,苦瓜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还能缓解热病烦渴、中暑发热、痢疾、痱子等。
如何挑选苦瓜:首先,要挑纹路密的,这样的苦瓜苦味浓,苦瓜素越多;而纹路宽的苦味就淡。 其次,苦瓜身上一粒粒的小疙瘩也是判断瓜好坏的特征。一般来说,疙瘩颗粒愈大、愈饱满,表示瓜肉愈厚,反之则瓜肉较薄。 苦瓜以翠绿色为佳,如果开始发黄则代表已经过熟,果肉不脆了。
北方大暑食俗1:喝莲子汤
明清以来,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据《帝京岁时记胜》载:“六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京师莲食者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外河坚而实,宜干用。”《清稗类钞》也说:“京师夏日……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中”宴客。
中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有补脾涩肠,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之,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夏日饮莲子汤益寿是有科学道理的。
先把莲子去蕊,然后放到水中浸泡一个小时;其间把银耳撕碎洗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泡一会儿;取一锅,加适量水,放入银耳、莲子一起炖两个小时,直至汤色变成透明色的,加入适当的冰糖就可以了。
养生之道网提醒,大暑时节到,暑湿之气易入侵人体,在饮食方面应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化湿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绿豆、茯苓、山药、南瓜、冬瓜、西瓜、乌梅、番茄等。
北方大暑食俗2:流行“贴伏膘”
大暑来临前后是一年中最热、农作物生长最快、最关键的时期。既为酷热节令,在三伏天热人们很是注意饮食,在北方将之称为“贴伏膘”。
这个时候,北方人的习俗是吃面条、饺子、鸡蛋等,北京俗语为“头伏饽饽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北京人还会做冰镇酸梅汤沿街叫卖。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面食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日吃面这一饮食习惯,据史书上记载,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以前人生活条件差,苦夏胃口不好,入伏的时候正好刚收完麦子,吃饺子就是改善生活了。二伏天吃热汤面可以让人们身上发汗,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而三伏天吃烙饼和鸡蛋则是让人们趁着农闲补充营养,强壮体魄去迎接秋天的收获。
北方大暑食俗3:“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枣庄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正是麦收结束,新面上市。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夏收初过,人已疲惫,该休息休息,享受享受。农村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吃个新麦馍馍。狠狠心,杀只羊,不舍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带着外甥狗子,回娘家,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你家闺女接回来了,我家也不能拉后,也蒸新面馍馍,也杀只羊,也把闺女接回来,吃伏羊。于是便成了一方民俗。
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大暑养心四部曲有哪些
1、喝粥养生是大暑时节比较好的选择。
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荷叶薄荷粥:鲜荷叶1张,薄荷30克,粳米100克。将荷叶洗净、切碎,薄荷洗净,两物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煮后取汁,倒入粳米煮粥,然后加冰糖,即可食用。
2、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
“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所以应该在作息上符合当季需要,如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而相对不足的睡眠则可以用午休做适当补偿。
3、 笑是夏天养生的良药。
“笑一笑,十年少”,不无道理。笑是精神愉悦的一种标志,夏季气候闷热,易使血压升高,心烦意乱,这时若能笑口常开,就能改善情绪,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
4、出汗。
夏季天热容易出汗,尤其大暑时节达到一年最热的时候。而中医向来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自然易消耗心脏阴液。
清心茶:用金银花、金莲花、百合花这三种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热解毒的作用,是夏季非常简单且实用的养心茶。
大暑养生的注意事项
1、防止中暑
当相对湿度大于85%气温30一3l℃,或相对湿度50%气温38℃,或湿度小气温40℃时人体的体温调节机便会发生困难,发生中暑。中暑一类是因高温高湿使汗液不易蒸发,另一类是高温低湿造成汗液渗出过多使人体水分得不到补充。
预防中暑最重要的就是改善小气候环境,通过凉棚、水幕隔热,通过自然和机械通风环境降温,对于高温作业者应进行合理的营养补给,防暑降温的饮料和药品也必备的。
2、防皮肤病和食物中毒
三伏天湿热交蒸,细菌、病毒繁殖快,皮肤病发病也增多,如湿疹、痒疹、真菌感染等,所以要多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屋内要多通风,坐公交车后要洗手。
此节气细菌繁殖极快,易致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是发热,寒战、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要尽快看医生。此外,要注意饮食卫生,注意灭蝇,不吃不干净的饭菜,最好当天的饭菜当天吃,隔夜饭菜要煮沸、热透。
3、合理运动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们加强饮水,合理饮食及睡眠充足的前提下可以多做些运动,让身体发发汗对身体也有益,根据每人的身体素质不同运动量亦应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人做一些较大的运动后大量的出汗会使身体有一种舒服的畅快感,运动量应该以此为度,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避免在烈日照射下进行运动。
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
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大暑节气的天气特点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
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恰如左河水诗云:“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烦静在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如果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而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出现也最频繁,但雨水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这里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有: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
大暑的来历介绍
每年7月23日或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天文专家解释说,“大暑”期间这么炎热是因为自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放散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节气最为炎热。
一般来说,在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气象上称为“炎热日”),中暑的人明显增多。而当日最高气温达37℃以上时(气象上称为“酷热日”),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又大,更令人感到闷热难当。
长江沿岸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和重庆,每年的“炎热日”平均达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
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趁暑化湿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暑天阳气旺盛,治病就是通过艾灸等方式利用 补充阳气来达到疗养效果,通常情况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阳虚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
多饮暖水益消暑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
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大暑气候炎热,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 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 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
巧用芳香植物 消暑化湿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
要化解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的睡眠;讲究饮食卫生,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抵御暑湿的侵袭。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
消暑切莫动“肝火”
另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时节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 “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 的活动。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大暑养生小妙招
1、巧用芳香植物消暑化湿。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
2、消暑切莫动“肝火”。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3、多饮暖水益消暑。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2)愿阳光帮你“除湿”,去除幸福的隐患;愿繁星给你“醒目”,奉上美好的夙愿;愿清风给你“理疗”,实现期盼的心愿;愿大暑帮你“滋阴”,带来清凉的一片;祝你大暑格外凉爽,心情格外美妙!
(3)大暑又来到,不要与地斗,会流汗无穷;不要与天斗,会其热无穷;不要与人斗,会烦恼无穷;可以与蚊子斗,会红包无穷。不要客气,这些红包就算是我送的吧。
(4)我愿化作荷叶为你遮荫纳凉,我愿化作清风,为你散热送爽我愿化作花露水,为你驱蚊清凉,我愿化作绿豆汤,为你解渴消暑。只为大暑时节你有个好心情。记得要快乐呦!
(5)大暑热,真难熬,我的祝福如风飘,送清爽,送开心,友情无价胜黄金,只要你快乐,我就安心。大暑愉快哦。
(6)夏风习习送爽到,夏雨绵绵润心田;夏雷阵阵驱愁云,夏日炎炎热情高。远离忧愁和烦恼,心平气和幸福绕。短信一条送祝愿,夏季快乐每一天!
(7)夏风习习添清凉,夏雷阵阵无惆怅,夏花朵朵似霓裳,夏雨绵绵幸福长,夏蝉声声心飞扬,夏日短信送清爽,愿你大暑时节清凉之风心中藏,开心快乐乐无双。
(8)大暑到,雨倾盆,幸福来到你家门;大暑到,雷声鸣,好运翩翩喜气盈;大暑到,荷花香,快乐无边情意长;大暑到,短信笑,祝君健康无烦恼。大暑快乐。
(9)赤日炎炎到暑天,清爽祝福送身边。遍采百花酿为蜜,为君沏茶添美丽。采撷绿豆煮汤水,伴君消暑健康随。盛来冰镇黑咖啡,陪君浪漫永不悔。愿君大暑时刻幸福快乐。
(10)真的勇士,敢于直面酷热夏季,不开空调不吹风扇,不赤来去一丝不挂,任汗如雨下不宽衣解带,任蚊虫叮咬不鬼哭狼嚎。大暑到,愿你斗酷暑,心明媚!
(11)烈日炎炎短信来,化作祝福传递爱。凡事看开心畅快,多喝汤水身康泰。出门记得做防晒,美丽容颜永不改。清风吹来焦躁散,从此心头无阴霾。愿你大暑清凉自在。
(12)大暑到来热炎炎,防热避暑很关键。出门防晒切莫忘,空调温度要适当。瓜果蔬菜应新鲜,饮食清淡美容颜。流汗太多喝盐水,关心情切把你追,愿你大暑心情好,清爽健康乐淘淘。
(13)烈日炎炎短信来,化作祝福传递爱。凡事看开心畅快,多喝汤水身康泰。出门记得做防晒,美丽容颜永不改。清风吹来焦躁散,从此心头无阴霾。愿你大暑清凉自在。
(14)大暑养肝正当时,分享秘籍请记牢,炎热啤酒要少喝,两瓶以内可别超,酒前牛奶垫垫底,喝酒莫急也别快,酒后休息多喝水,或者饮点苹果醋。愿快乐安康!
鸭肉:鸭肉是呈凉性,顾名思义,鸭子是在水中长大的,夏季食用鸭肉对我们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鸭肉最好炖食,那样不但味道极好而且最为滋补,如果是烤出来的话那样虽然好吃,但是脂肪太高太油腻不宜夏季食用。
猪肉:很多人都认为猪肉在夏季最好不要食用,因为猪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其实在夏季食用猪肉是很好的,因为猪肉能够滋润我们的肠胃,而且能够补肾、解热毒。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猪肉中含大量的优质蛋白和我们人体必须的脂肪酸,能够促进对铁的吸收,能有效改善缺铁性贫血。
鱼肉:吃鱼是要分季节的很多老中医经常这么讲是有根据的,鱼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同时氨基酸含量也是十分的充足,它含有人类身体必须的二十多种氨基酸,而且鱼肉中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防止血栓的情形发生,是心脏、血管的保护神。而夏季吃鱼也更有利于减少消化系统的负担。
【大暑的养生攻略及注意事项】推荐阅读:
大暑的养生妙招及注意事项09-23
大暑养生的注意事项及方法01-16
大暑的饮食养生及传统美食07-20
大暑的养生粥及禁忌03-28
大暑节气的养生要点一览06-30
大暑养生简短文案11-28
精选大暑养生问候祝福短信10-05
白露的养生禁忌及注意事项01-03
霜降节气的养生要点及注意事项07-10
小寒节气养生要点及注意事项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