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论文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物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论文

生物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论文 篇1

1 课前精心准备,掌握充足材料

依据大纲精神,生物教学应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一方面走访当地的养殖、种植户,虚心向他们学习实用技术,初步掌握了冬季蔬菜塑料大棚的管理,肉鸡、蛋鸡、猪等的饲养技术,而且还学会了实用菌栽培、果树嫁接、果树修剪等多项管理技术。另一方面去医院、防疫站收集有关传染病、保健等方面资料,并把媒体对SARS、禽流感、甲流、艾滋病、流感等的报道整理成册。第三将小学语文、科学等课程中涉及的生物知识进行摘录……将所收集的知识整理,并结合教材内容分编,这样,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实际经验与案例,在教学工作中即可适时有效地提取应用。

2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是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1引入新课时 在讲新课之前,先把每章节中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提取,并设计成问题形式上课时提出来。例,在讲“矿质代谢”时,为什么种植小麦、玉米时,需要多施一些磷肥,种大白菜、菠菜时,需多施一些氮肥,种植甘薯、马铃薯时需多施一些钾肥?在讲“遗传与变异”时,提出一个小孩在五个月大时被人贩子拐卖,当警方解救时,孩子已经五岁,面对这可爱的小孩,面对这么多丢失孩子的夫妻,警方该如何为孩子找到真正的父母?(答:亲子鉴定)。亲子鉴定手段这么神,那原理是什么?在讲“生殖”时,拿一张图片,向学生介绍一株结着几个品种的果实的“奇特”的果树。等等。这就是说,在讲每个章节内容时,都会提出一个或几个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带着这种疑问和渴望明白其中道理的愿望去听课,通过教师的启发与讲解,让学生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从一开始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且,把生活实际中常见的生物现象以问题形式展示给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拔以使学生获得答案后,在大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更容易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原理、概念。

2.2课堂巩固时 在学完每章节后,结合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准备几个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知识来解答。例,在研究“水分代谢”后,可提这样一系列问题:“一次性施肥过多为什么会出现烧苗现象?”“当你感觉口渴时,吃了一些冰激淋,结果越吃越渴。为什么?”“用盐腌制的肉为什么不易腐烂?”“输液时,为什么要用0。9%的生理盐水?用蒸馏水替代行不行?”等等,这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和常见的生物学现象,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引起他们激烈的辩论及认真地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一方面巩固了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学以致用,学生有成就感,探索的兴趣会更浓。

2.3课后留作业时 在讲完每章节后,除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外,还可结合所学的知识,提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实验、调查研究,并要求以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书写作业,这样不仅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科研精神。

3 开设选修课、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培养学生技能

近几年,我开设了《小学教学中的生物知识》、《青少年生理健康教育》、《种植、养殖技术》、《传染病的预防》等多门选修课,在选修课中,系统地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生理、病理现象,并介绍了很多意外事故出现时的应急措施。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我们成立过“标本制作”、“果树嫁接技术”、“意外情况处理方法”等课外活动小组,为我校学术实验室制作标本约二百多份,有些还做为资料捐助给小学;参加吕梁市林业局组织的核桃树嫁接比赛中荣获集体二等奖,个人三等奖等好成绩。总之通过活动让学生真正动手掌握技术,培养他们的科技能力。

4 建立实习基地,训练学生技能

生物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论文 篇2

一、立足现实, 进行课前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 灵活处理教材, 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如教材中一些烦琐或过时的内容, 对之进行取舍, 并根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整合教材, 并能添加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现象、社会热点问题, 使知识具有时代感。如在讲“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 我要求学生自己课前去收集一些漂亮的图案, 图片的来源可以是粘贴画, 可以上网搜索下载, 也可以将自己看到的画出来。我自己也向美术老师请教了有关剪纸和泼墨的技法, 并要求学生准备油光彩纸、棉线、宣纸和颜料, 而课堂上利用准备的材料制作轴对称图形。

二、创设情境, 导入课堂教学

(一) 由实物或模型导入新课

教师将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或由实物仿造出的模型展示给学生,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空间图形的认识”时, 我通过展示上海东方明珠模型, 让学生感受东方明珠的雄伟和壮观的同时, 让学生体会原来它也是由一个一个的不同的几何体组合而成的。

(二)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如在讲一次函数的应用时,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七年级 (1) 班的同学组织旅游, 每人旅游费200元, 甲旅游公司说:可以有10人免费, 但其余的人9折, 乙旅游公司一律7折, 问:七年级 (1) 班的同学应选哪家旅游公司?在学生各抒己见、争执不定时, 教师适时发问:能用数学中的函数方法来解决吗?从而引入新课。

(三) 由生活画面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还原生活画面, 让学生在看得见、听得着的“现实”中, 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理解新知。如上面讲的“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可通过展示学生搜集来的图片资料, 让学生在感受轴对称图形美的过程中进入数学课堂学习。

(四) 由操作实践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生活再现, 让学生亲身体会现实生活, 引发学生的思考。如讲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有关行程问题时, 让两名学生在课堂上演示相遇和追及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在座位上将书本卷成圆柱看做山洞, 让学生将笔当做火车体会火车过山洞的情境。

三、结合生活, 讲授数学新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坚持启发式教学, 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 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 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敢于质疑, 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 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 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如在教学“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 在让学生感受美后, 先向学生讲授什么是轴对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在刚才展示的图形中找出轴对称图形, 在此基础上老师演示剪纸, 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进行裁剪, 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来创造美。通过展示学生的剪纸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最后再让学生运用课前准备的宣纸、颜料和棉线自己自由地创作轴对称图形。展示时让学生谈创作意图和创作体会等。

四、回归生活, 反馈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如在“圆的认识”中讲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以及“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后, 可以出示这样一道题:有一个圆形工件没有圆心, 现在手上只有一把角尺, 你能找出它的圆心吗?

五、品味生活, 提炼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谈体会及收获, 特别要重视学法指导, 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如上面讲的“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授课结束之前, 让学生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生的畅谈, 既是对本节课的一个回顾, 又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 更是学法的指导。

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探究 篇3

一、凭借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美

小学英语教材中,不管是单词、句子、对话或是活动任务,都比较多地给我们编排了丰富的情境:或动或静,图文结合,有情有景。如果我们再结合周围生活实际,在呈现语言材料时,联系身边的事或物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很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语言地学习,不仅体现了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和语言理解带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到了这种情景中的“生活美”。例如:在教授“Colours”中clothes这块内容时,教师结合等有关颜色的单词和句型,请学生观看学校庆“六.一”的“儿童时装秀”录像,在让学生看看、问问、说说中学习有关服装的单词,并且还让学生学到了model、children、show等课本上所没有的单词,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着装的艺术美。

二、凭借生活,让学生感受艺术美

音乐给人以智慧,悦耳的音乐对神经系统起良好的刺激作用。用音乐创设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相对稳定的特点,并且易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想象力。例如“鲁迅先生说过,“音美以感耳,色美以感目。”因此,可以将绘画与音乐相联系,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听到的英语歌曲发挥想象,去创作一幅图,涂上色彩;然后借助英语歌曲,向同学们叙述自己画上的内容。我曾尝试播放孩子们所熟悉的“Ten little Indians”,“Bingo”“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等歌曲,将英语、音乐及美术相融合,学生兴趣盎然:有的急于表现绘画天分,有的想一展歌喉,还有的则直起身子跃跃欲试。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不仅很快的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到了美的信息,并把这些内容和自己本身的生活体验相融合,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身心得到了诸多的潜能开发。

三、凭借生活,让学生感受文化美

英语教学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跨文化的人文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英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异国的文化与社会,还可以创设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情境,让学生学习英语,并让他们从小体验各国特有的民族文化,接受美的熏陶。

譬如在教授B“Colours”这一课时,当学生学会了表示“颜色”的单词,教师在巩固操练时,先播放一段京剧花脸唱腔的伴奏音乐,期间教师利用电脑媒体,在屏幕上呈现一个大大的京剧脸谱,旁边跳出两个英文单词Beijing Opera。铿锵有力的音乐,色彩丰富的脸谱——教师所创设的这一情境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活动:What colour can you see?Whatcolouristhe___?在这同时,不仅让学生听到了纯美的京曲,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欣赏到了民族戏曲中的脸谱美,强烈地感受到了京剧文化的美。

四、凭借生活,让学生感受自然美

大千世界,美伦美奂。教师要善于发现自然界的景物美,善于利用自然界景物更新和变化,再结合《牛津英语》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语言交流,

真切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美。

例如教学《Lets go to the park》一课,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公园中的景象:绿色的树、嫩嫩的草、五彩的花、清清的水、……,并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最后将镜头定位于park一词上,使学生将这个词与公园的美景联系起来,愉悦的学习氛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当学到用英语表达邀请同伴出去游玩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身边场景,通过各种图片、声音,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一种极为想去游玩的冲动。教师抓住这一契机,教学Lets go to the park.Lets go to the zoo.借用动画引出by plane,by bike的教学。设置这样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乐于学习,易于学习。

实践证明,自开展小学英语生活化以来,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增,组织会话和表演的能力大大提高,学习气氛活跃。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说说唱唱,跳跳演演,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又营造了浓厚的英语氛围,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些后进生在优生的带动下也得到了难以得到的表扬,学习自信心得到了增强,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感觉自身的组织教学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拉近了和学生们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感受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和阅读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 篇4

和阅读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

――奠定习作的物质基础

安恬小学邵玉娟

内容提要: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究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这三句话涵盖了作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而小学阶段侧重要解决的应该是“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习作内容”这一块的问题。那么我们的作文指导就不妨从“言之有物”开始,帮助学生奠定习作的“物质基础”.有话可写,学生才会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习作内容可以从阅读中提取,可以从生活中提炼。

关键词:阅读中提取 以读促写 生活中提炼 以生为本

有这样一个现象:期末统一阅卷的时候,批改作文的老师往往以长短论英雄,或以有无具体的事例为首要标准。所以有部分学生的考试作文,虽然文采很不错,但因为不够长,或因为没有具体的事例而被一笔封杀,与高分失之交臂。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些老师也很无奈地带上了功利色彩:要求学生把作文写长,哪怕拖沓冗长;一定要写具体事例,哪怕是生编乱造。

常常困惑: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究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这样定位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解读这个总目标,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再看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关于习作内容的安排,除了想象作文外,大多要求写生活。因此,我们不妨将作文这样定位:作文就是为生活服务,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真实地记录生活,就是让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与他人交流,就是让学生长大后能用手中的笔抒发自己的真情。

细读阶段目标,第二、三学段侧重要解决的应该是“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习作内容”这一块的问题。那么我们的作文指导就不妨从“言之有物”开始――帮助学生奠定作文的“物质基础”.

言之有物的“物”,物质基础的“物”,从何而来?

一、以读促写,阅读中提取

说到习作教学,不妨把“习作”一词换成“表达”.表达的范围比习作更宽泛。它包括眼神、表情、肢体的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它可以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一个片段,一篇完整的作文。而一次习作就是由一个个词语、一句句话、一个个片段建构成的。所以,习作教学不能与词句段割裂开来。习作能力的培养就要从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片段开始。高段语文教师还是可以在写词、写句、写段上下功夫。当然,这种词句段的练习不是独立的,它和阅读教学相依相存,它有个名字叫“读写结合”.这个话题并不新鲜,却历久弥新,在任何时候,它都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

1、词句练习

词句是阅读和表达最基础的材料,写词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抄写,而是读写结合的一部分,它可以贯穿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

依照文本的词语结构仿写,写写叠词,写写带有数字的成语等。

围绕某个主题对词句进行归类积累,比如围绕“秋天”这个主题,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纬度进行积累和练写:第一,有关“秋”的成语,像秋高气爽、春华秋实、月朗风清等等;第二,关于“秋”的诗词,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等;第三,关于“秋”的优美语句;第四,在积累的基础上写写你眼中的秋。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本进行叩问质疑;对重点词句写写感悟批注;读课题猜想,看到《小桥流水人家》这一课题,你想象到什么画面;读词语想象,读到“鸟语花香”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等。

2、写片段(随文小练笔)

文本不仅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据,更是语言表达的直接资源。表达,既可以取其法,也可以取其材。学生最经常有效的写的训练,应该是渗透于阅读教学中的随文小练笔。训练的纬度很广,可以是表达性的,可以是迁移式的,可以是转述性的,可以是想象性的。

比如让学生用某个词语造句,字数在100字以上,其实就是一种小片段的练习。再比如在教学的某个环节,就文本细节进行仿写或引发开去写。再比如:观察文中插图描绘一番;精彩 篇章仿写片段;续编故事大胆想象;变换人称改写改写等等等等。每一次片段练习都要限时。时间一到,就抽一两名写得好的孩子读一读。如果有实在写不出来的学生,就让他照着誊抄一遍。就算再不会写的孩子,一学期下来,也自然会写了。

这样的小练笔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也培养了学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举个仿写的实例:

仿写是多元的,多层次的,有修辞方法的模仿,有句式段落结构的借鉴,有观察角度、语言风格的模仿。

六年级上册李汉荣先生的美文《山中访友》。名为访友,实为写景,但与以前教材中呈现的写景文章完全不一样。作者用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编织出一个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童话般的世界。课文第5自然段更是想象力的极致展现。在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品读,感悟人与自然之间那种和谐之美,亲切之感之后,作移情体验,对此经典段落进行仿写。看看孩子们写的:“你好,美丽的蝴蝶!你跳着优雅的芭蕾,是邀我为你伴奏吗?你好,威武的甲虫,穿着这么时尚,是要去参加什么舞会吗?你好,娇小的山雀,你又细又亮的鸣叫,是在告诉伙伴什么好消息吧?”“我走进菜园,热情地跟菜园里的朋友打招呼:青菜大哥,你今天焕然一新,这般盛装,只为迎接我的到来吗?茄子姐姐,你苗条的身段多么引人注意呀,许多虫子都驻足痴望了。黄瓜小妹,你身穿绿色长袍,头戴一顶黄帽,要去参加服装晚会吧?”在学生悉心感悟后,所写的文字不也和《山中访友》一样情趣盎然,充满真情实感吗?

3、写全篇

写全篇的主要形式有阅读延伸的续写,如学完《小木偶奇遇记》,当小木偶有了丰富的表情后,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展开想象写一篇童话;改变文体的改写,如学了古诗《秋思》,将它改写成一个小故事;模仿迁移式的,学了《山中访友》,模仿课文写法,写写你最爱去的一处地方。学了《落花生》,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写一种身边的事物。读写结合的全篇习作,要依赖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内化吸收和表达实践,慢慢从刻意的模仿逐步走向自由的创造。

由词句到片段再到全篇,循序渐进,化整为零,化难为易,不但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而且这是在充分理解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加以运用,也很乐意接受。降低了表达的难度,也增强了表达的兴趣和信心。当然,读写结合只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必须立足学生的实际,必须立足不同的文章体裁,找准读写结合的链接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习作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升作好铺垫。若把读写结合的功能限定为提高表达能力,急功近利地追求写的“成功”,有可能加重学生的写作负担,让学生对读也产生厌倦。所以,度的把握又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了。

二、以生为本,生活中提炼

作文和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老师该做什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开展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更要让学生掌握变无意为有心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这才是“溪水”“永流不歇”的重要条件。学生有了这些积累,作文时才不会临渴掘井。

①利用电视节目引导习作

现在的.学生是电视伴着成长的一代,他们都偏爱图像世界。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耗费在电视机前了。在鲜明的音像面前,学生的想象空间也被限制了。既然我们不可能替代家长的角色去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那么何不把电视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呢。曾经风靡一时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孩子们百看不厌的一步动画。那就让他们来说说《喜羊羊与灰太狼》,可以说其中的一集剧情,或者说说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然后写下来。在此基础上,请孩子们当一回剧作家,编写一集故事。这样写出来的故事充满了儿童情趣,让人读后忍俊不禁。

中央台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我很喜欢收看。像《荒原传奇》、《爱的寓言》、《与狼共舞》等,优美生动的画面,惊心动魄的情节,感人至深的故事,吸引的不止是我,相信也会吸引你,吸引他,吸引孩子们。五年级教材中有一组以动物为主题的课文,展现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情。而《动物世界》呈现给观众的也正是一个个动物的传奇故事。于是我要求学生认真收看,观看时,作速记,看完后对内容进行整理、取舍,然后完成一篇相关的习作。

这样的习作训练,操作起来效果蛮好的。其实,电视节目中的台词或画外音三言两语,很简洁,而且一个个画面,一段段情节之间也是有跳跃的,要写成一篇完整而连贯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但正因为是投学生所好,是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的,所以学生很乐意写这样的作文。不经意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②有意识地开展活动,激活情感体验

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练习,也是学生做人的成长足迹的记录。重视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习作训练的需要,也是学生积累生活,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些积累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如果把学生作文训练的过程和成长过程看成是植物的“发芽――生长――成熟”的过程,那么生活的积累便是“植物”生长赖以生存的土壤。上学期,我曾经在班级里开展过一次“护蛋行动”,为期三天的行动,学生不仅获得了生动鲜活的习作素材,而且在活动与习作的过程中,体会了为人父母养育儿女的种种辛劳。孝敬长辈的观念也自然会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种美德。我们说,作文不能游离于人的本体而存在,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教,发展生命高品质才是习作的最终目标。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物”还存在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环境中。若从课程资源观的角度看,一句话,我们要做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家里家外,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训练渠道。

数学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 篇5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这样既不与生活相脱节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和生活紧密相关,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实践、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作 者:胡如芳  作者单位:贵阳市花溪区民族小学,贵州,贵阳,550025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18) 分类号:G623.5 关键词:数学   结合实际   联系生活  

教学反思,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篇6

二、更新教学方式,建构以探究教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物理是一门基础的实验科学,物理学的许多思想、方法都是科学式的。高中物理新课程之所以提倡探究教学,是因为探究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的需要,满足时代所需素质人才的需要。经过课堂探究模式,让学生的无知意识得到唤醒、学生的思维得到成长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提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烈、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

体,老师是主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动,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的需要,不断地创设物理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的发展,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环节上,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可收到显著效果。

三、做好师生互动,完善情感交流,强化信息反馈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物理学知识神圣,有魅力和诗意,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往往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要使一堂课上得有效率,教师的态度、情感至关重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首先,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

生物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论文 篇7

一、课堂教学语言“生活化”

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不但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教学,还要对自己的数学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在一年级学生起初 认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小两个兄弟一起到,开口在前是大于,尖角在前是小于,两个数字两边站,谁大对谁张口笑。像这样通过富有情 趣的顺口溜,既可以帮助学生对大、小于号进行有效区分,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思维训练中感受“生活化”

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因而,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思维训练要面对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使学生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一是更多提供说的机会,例如: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说出概念形成的过程及新旧概念 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教学内容并设计活动情境,根据知识内容把课堂活动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记一记”、“做一做”、“议一议”、“试一试”、“评 一评”、“练一练”等训练途径来完成教学目标。

二是多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等方法练 习。例如在教学小学乘法这一节课中,可以让学生在大量的实物操作中体验,可以让学生一行行地摆筹码,最后形成一个方阵,使学生感知这个过程就是将相等的几 个部分合成一个整体。通过数筹码发现:一个5是5,两个5是10,三个5是15……六个5是30,但用加法比较麻烦,有必要引出一种比加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乘法。几个5就是5乘几,对于第一次摆成的方阵,横着看这个整体是相等的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乃5个筹码,共是3个5:即5×3,竖着看这个整体是 由相等的5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3个筹码,共是5个3 ,即:3×5。第二次摆成方阵,横着看这个方阵由相等的六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5个,即5×6;竖着看这个整体是由相等的5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6个筹 码,共是5个6,即6×5,不管横看还是竖看只是看的角度不同,组成这个整体的每个部分有所变化,能列成5×3和3×5不同表现形式的乘法算式,但3×5 和5×3都表示同一方阵,因此3×5=5×3,这就更容易直观的表现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三是设计提问中感受生活化,启发学生思维。如:把九个苹果分成三份,有几种分法? 学生们七嘴八舌,说了许多方法。教师提出能不能有次序地把几种分法排列出来?学生思考后,共同协作,得到了好多种排列:1、2、6;2、3、4;3、4、 2;3、3、3等,说到这里,有的同学说分法很多。教师接着说:如果只有两种分法,是哪两种分法?在教师启发下,一种是分成不相等的三部分,另一种是分成 相等的三部分。这时教师及时指出,这后面的一种分法叫平均分。这样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展开,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有趣。

三、能力训练中体验“生活化”

数学是在人类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切实体会到数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一是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数学。如教学小学数学《圆》这一章时,可以在课前 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去观察用一头固定的绳子拴着羊吃草实例,让同学们想象羊能吃到草的范围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他们小组 合作,用图钉、绳子、铅笔去实际操作,从而验证猜想结果。同时提出问题,问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三角形。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自主 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找到符合实际生活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并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的好习惯。

二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实践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四、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

学始于思,思源于疑。要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设疑,刻意把一些数学知 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如教学《比和比例》这一章,首先提出:修一栋教学楼,你知道工人师傅是怎样配制混凝土的吗?你能在地图上算出 汶川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吗?假如你要为自己买双袜子,又怎样才能知道袜子的大小适合你穿?这些知识和方法就在《比和比例一》章里。学好这一章,不仅能解决以 上的问题,还能掌握一种解题的新方法。提出这些新奇小问题,就能激起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很容易自主地去探索问题,建立数学模 型,从而解决问题。

五、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积累知 识,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变成“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面积这一章时,关于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师就要让学 生理解只有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求出。所以,只有求长方形面积这一节是新知识,其他内容都是研究矛盾转化的问题。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是用割补法转化成 长方形来进行的。按照这种思路,三角形面积也要转化,梯形面积也是这样。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习兴趣高涨,而且很容易明了其中的道理,从而使学生处于愉 悦、轻松的心境之中,学有所乐,乐中悟道,思维得到健康发展。

六、巩固新知生活化,提高数学素养

生活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如果学生亲自去实践了,就能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 忆,也就能让数学知识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论文 篇8

广西靖西市 靖西中学 黄雄杰

关 键 词:科研 教学实践 教学质量

内容提要:对于中小学这一特殊年段,教学科研必须特别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并亟待解决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其研究成果切实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真正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推广价值和实践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让科研更好的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中小学这个特殊年段中,一提起教学科研,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就会觉得教学科研离自己很远,甚至认为与自己无关;平时组织他们进行教学科研,总有部分教师埋怨“现在教学工作任务已很繁重,压力已很大,还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和时间去搞教学科研,如何承受得了”,于是无形中产生了抵触心理,分配给教学科研任务时也不乐意接受或不主动配合,尤其是没有申报更高一级职称愿望的教师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导致出现各项教学科研工作难于推进的局面。

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课题负责人所选的科研项目与教师教学实际相距太远,甚至严重脱离教学实际,不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于是让老师们产生了教学科研分散他们的精力、增加他们负担、占用他们时间这样的错觉。

一、教学科研课题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学科研课题要来自教学实际本身,才能避免出现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教学问题即教学科研课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不可避免的碰到各种各样难于解决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的教学科研就是以这些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积极为教学服务,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

笔者所在的单位——靖西市靖西中学,是一所位于南国边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南国边陲农村高中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了解相对于内地高中生来说就要少得多,陌生得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与越南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善,边民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邻国的各种思想意识、价值观、人生观等也随之不断渗透进来。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加强南国边陲农村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理想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政治思想教育?成为摆在我们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难点问题。笔者适时地选取“南国边陲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 研究” 作为科研课题,组织同组教师研究和探索如何针对南国边陲农村高中学生特点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说教学、课外活动等环节中把握德育渗透的艺术,培养南国边陲农村高中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他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由于这一课题来自教学实践本身,帮助老师们解决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科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问题,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德语渗透的目标,真正落实《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精神,积极为语文教学服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而避免了出现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也提高师生参与研究和实践的积极性。

二、教学科研课题要高度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 教学科研课题要高度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才能使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往往是难于攻克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仅凭单个老师的能力难于攻克,必须集众人之力才能攻克,但是这些问题一旦被攻克,就能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课题负责人在选课题的时候,就要高度关注这些问题,重点选取这些问题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这种科研课题一旦出成果就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解决这些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切切实实提高中高考教学质量;这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也只有这样的科研课题才容易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广大师生的热情,并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也只有这样的课题才有更强的针对性,有更强的辐射作用和更大的推广价值,也更易于被有关部门给予立项。

近几年,针对全国上下轰轰烈烈进行的课改,我们的语文课改将何处去,是教师感到迷茫和困惑的问题;同时也是广大家长和学生高度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谈何容易,一是我们没有现成的教材和资料;二是没有一整套便于操作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方案、训练方法和训练材料。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工作量大而又繁杂的系统工程,仅凭单个老师的能力去攻克这些问题,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事,只有把它列为一个科研课题,整合整个语文组全体教师的力量才能把它们一一攻克。笔者适时地选取“在读写结合中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科研课题,组织同组教师进行研究,组织老师们改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丰富语文课的课型、指导学生改变语文的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使老师们对语文教改课改有了一个明晰的思路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老师们投身语文教改课改的信心和决心。

三、以科研课题为切入点,积极为教学服务

教学科研课题来源于教学实际本身,就为科研更好的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创造了条件。课题确立后,课题组负责人要以此为切入点,以点带面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该领域进行研究与实践,把教学科研和教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积极为教学服务,实现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就高中语文来说,写作、现代文阅读鉴赏、古诗鉴赏这些内容是每年语文高考中重点考查的知识点,其中作文占60分、现代文阅读鉴赏占34分、古诗鉴赏占11分,光这几项就占了高考语文总分中的105分(高考语文整套试卷满分为150分),这些考点也是笔者所在学校中学生得分率相对较低的内容,与内地高中生的得分情况相比,差距较大。如果不能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写作、现代文阅读鉴赏、古诗鉴赏等这些方面的能力,就难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针对这些情况笔者依次确立了“南国边陲农村高中学生写作能力分项训练实验研究”、“南国边陲农村高中学生现代文阅读鉴赏能力分项训练实验研究”、“南国边陲农村高中学生古诗鉴赏能力分项训练实验研究”等科研课题,并亲自担任这些课题的课题组组长。由于这些课题针对性强,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和推广价值,很快得到了相关科研部门的立项,其中“南国边陲农村高中学生写作能力分项训练实验研究”、“南国边陲农村高中学生现代文阅读鉴赏能力分项训练实验研究”分别被百色市教科所确定为百色市重点科研课题给予立项,“南国边陲农村高中学生古诗鉴赏能力分项训练实验研究” 则被自治区教科所确定为省级科研课题给予立项。

笔者以这些课题作为切入点,组织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与这些研究领域相关的理论,提高课题组成员在这些研究领域的理论水平,为这些研究领域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组织课题组成员搜集与这些研究领域相关的材料,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解决这些研究领域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探讨这些研究领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题组成员在这些研究领域的课堂教学水平。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生群体进行广泛的调查了解和进行深刻的分析,弄清学生在这些研究领域的学习现状,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这些研究领域的学习效率。组织课题组成员编写该研究领域的配套教材资料,增强学生在这些研究领域学习的针对性。这些课题研究历时7年多,均以南国边陲地区农村高中生为调查研究对象,以靖西中学2008级、2011级、2014级学生为课题教学及训练研究和实践主阵地。每个专项都有具体老师负责研究,在备课组会议上,大家一起进行讨论补充,形成统一教案、导学案、学法指导方案、课件、训练方法和训练资料,然后向全年级推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编写出了适合于南国边陲农村高中进行写作能力、现代文阅读鉴赏能力、古诗鉴赏能力分项训练的教材和资料,摸索出了一套便于老师们掌握和运用并行之有效的适合于培养南国边陲农村高中生 写作能力、现代文阅读鉴赏能力、古诗鉴赏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学课件、教案、学案以及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方案、训练方法和训练资料。经过7年多的实践,收效显著。参与实验年级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也在不断提高,其中高2011级学生在2014年语文高考成绩尤为突出,得到了百色市教科所的肯定,并让我校当年高三语文备课组(也是全程参与这些课题研究的备课组)代表全百色市语文科做书面经验介绍。这些课题也一一顺利通过了市级、省级等相关部门的结题验收。这些课题使得教学科研积极为教学服务,真正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科研成果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实现了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

生物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论文 篇9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高技术水平学科,特有的专业性质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满足企业需求,输送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上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实用型人才成为教学难点。本文结合会计教学经验,对会计专业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模式展开探索。

1会计理论教学现状的不足

1.1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枯燥、无味

在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为主,作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并加以简单的练习,并没有学以致用,将理论用到实践中去,对于学到的知识,学生很困惑,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实际生产企业的业务操作,课堂理论知识也没得到及时训练,这样学生很容易将知识点混淆,甚至学了后面忘记前面的。由此教导的学生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再者在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气氛其实很枯燥、无味,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来融入教学中。所以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改善课堂上的传统、死板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

1.2期末考核办法单一,不能满足就业需求

地理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篇10

《2011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且《新课标》提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要求我们地理教师教会学生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二、用生活中的事例导入课题

在《天气与气候》里天气的教学中,教师导入课题就可以准备温度计,要学生做个今天的天气实况报道以及明后天的天气预报,由生活引入教材,学生从熟知的地理知识入手,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中,用学生上学时气温和日出现象引入课题,冬季早晨上学时天没亮很冷不舒适,夏季早晨上学时天已经亮了很凉爽很舒适,这就是地球运动造成的。

三、用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将呆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用生活中的事例去激发学生兴趣,领引学生走近我们的知识,比如:安化公安人员追查的案子里有一辆汽车,车牌号是“川Axxxxx”,你能顺藤摸瓜帮助警察吗?在商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你想分辨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吗?你想知道哪些是特产哪些是仿制品吗?都可以用省区的简称去识别。“川”四川的简称,食品的商标生产地和卫生监督局的编号字母是不是一致,特产产地和食品生产地是不是一致等等都可以进行分辨。在讲农业节水技术的时候,我给学生出了一个题,(东坪中学进行班级建设,各班都摆放了很多花草)我们班的盆景经历一个漫长的炎热的暑期,我们不能及时到学校来浇水,下半年开学还可以存活吗?学生想了一些办法,最后有学生假设可以自动流水浇花就好了,我马上跟他们说可以用一个大容器如塑料桶戳个洞装满水让水滴出来,就可以维持很长时间。学生能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他们最有吸引力,能激发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用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地理理论

在《农业》的教学中,能用学生生长在农村的经历,和农村农业生产相关的事例来用于课堂教学更有利于理解,比如农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就可以用安化的农事安排来解答,春季播种早稻夏季收获,收割后播种晚稻秋季收获,一块地一年能收获两次,这就是一年两熟。

五、用生活中的事例培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要教会学生解决事情的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通过读图、分析图、填图、画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图运用能力。在中国的《地形》一节教学中,我先用中国地形图教学生从图中找寻自己感兴趣的和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然后分析出有关的地形特点,再填图,最后让学生自己画简单的中国地形图,只画主要的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然后问学生猜猜我们处在图中哪条山脉的怀抱?然后联系乡土地理的要求,让学生说说我们湖南的地形有何特点。除了培养了地图运用能力还培养的空间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六、用生活中的事例考察地理知识

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竞赛题目除了传统的书面试题外,还有野外考察题,就是通过生活实践中地理知識的运用来提高自己地理知识和技能。我们初中地理教学虽然局限于课堂,但是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问题做考题,比如在《交通》一节的考查中设计学生做即将到来的寒暑假旅游方案,设计目的地和旅游线路,《季风》考查里可以把2013年南方出现了长时间的旱期,北方则大涝的原因用简单的地理知识回答。

地理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才能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能终身享受初中的地理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2011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2]《地理教育学》(袁书琪).

[3]《地理教育》.

生物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论文 篇11

小学 综合实践

[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如何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怎样提高学

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并与之形成一种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综合实践课程便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教

师借助这个平台,让同学们去实践,在调查中学习,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力。

[关键词]学习力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观过分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轻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灌输式教学方式,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转变过去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综合实践课,有计划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调查、讨论、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极大的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综合实践课设计中,“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有机联合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学,参与研究。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现实服务的,是为社会服务。而学习力是包含着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三个方面。而学习兴趣恰恰就是解决了学生动力。综合实践课的内容就是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内容,将孩子们平时不留意的一些东西,忽略了的重新轻松的捡起来,比如每个月家里用了多少度电?一个月电费是多少?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去了解这些信息后,体会家庭的不易,父母的不易,从而节省用电,从小养成节俭习惯,这样就在平时省电方面有自己的要求。而处于学校这个环境,就明白学校在电这一方面的支出,计算了每月的,一年的支付也清楚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节约用电,从我做起,对“低碳”更了解深入,以此来要求自己做“低碳”一族。创设自主探索空间。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材料,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讲到“神奇的水果——香蕉”,很多同学只知道它可以生吃,那还有其他吃法吗?引发学生小组讨论,带着问题思考,并运用计算机上网去查询,找正确的答案,在动手查询的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还有什么吃法?

香蕉的品种有哪些?生活环境怎样?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去求知,求真,运探索平常喜闻乐见的一些普通物品的奥秘,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小组合作,同学间相互配合完成任务的默契。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自觉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1 创设情景,让学生快乐学习。先让学生自己先去市场调查,调查市场上的卖的有哪些水产?一组上网查找中山的水产,并归类。老师在课堂创设去市场买菜的情景,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情景中去。

3.2整理信息,让学生自主探索。

英国教育家斯宾赛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多一些。”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要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为了获得真实正确的信息,就得去筛选,判断,识别哪些信息有用,学会整理信息,反复求证中磨练学生的学习毅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关的信息内容,让学生在整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探究。重视指导,让学生能力提高。

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特别是知识信息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学习的速度就显得特别重要。重视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4.1 合作训练,养成习惯。

现在的社会分工更科学,做社会调查或学习时将学生编组,并细致分工,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一个都不能少。在合作中增进同学有谊,帮扶学困生,发挥学生的特长,发现学生的另一面才能。

4.2 经历生活,自主参与。

陶行知先生的话提醒我们:怎样生活便怎样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自己,有的同学虽然课堂上表现一般,但在动手,在与人讨价还价方面可能会有另一面;提供平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现不同的一面,从而也获得一种认可,反过来作用于学习。

4.3 学有方法,学有所得。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在各科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该门学科的方法,这对学生将来生活和生存终身有用的。老师也要不时的参与指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学生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这样,学生将终生受益。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调查家庭用电,水乡文化,水产养殖等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电,爱护水资源等有用知识。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高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煅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学是为了用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培养出能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人,最终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费宏,探索“第三教学”提高学生学力,[J],物理教师,2002(8)

2、张雪松 学习突破(提升学习力的38个途径)

生物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论文 篇12

《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实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文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但是传统的教学法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一种文体为例详细分析了如何把应用文写作的课童教学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 者:王红娟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文化传播系,济南,250104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3)分类号:G642关键词:应用文 写作 教学 实践

生物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论文 篇13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 生活实践结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64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当中,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自然也是用之于生活。当下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教育之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师讲生听,而是围绕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运用。尤其是初中的英语教学,是正式开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加强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虽然新课改理念不断加深于教育之中,但现下仍然存在不少的教育方式停留或者改变缓慢,导致于教师浪费大量精力教学,学生也耗费不少时间学习,但收效甚微,这种事倍功半的现象并不少见。原因则主要在于: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新颖与有效性,大多依然局限于课本的“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and you?”“Im ok!”这类,难以真正融于生活。其次,课堂互动之中“外热内冷”,表面热闹的讨论现象实际都是虚假,并无有效的实质内容,部分“好学生”成为主干,其余旁观起哄者占大多数,使之真正的探讨效果全无。再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变成以学生成绩为中心,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教材,教学内容全然围绕考试为主,真正拓展的东西少之又少,使得学生对英语兴趣黯然,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师资力量的薄弱,使得“一对多”的教学模式成为主导,教师再有心也难以同时应对多个学生,长时间下去,没有照顾到的学生则有可能产生无所谓或者“多余”心态,放弃自身问题的解决,随之任之。

二、初中英语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必要性

其实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都可归根结底为:教师教学没有做到充分将英语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当下社会,英语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语言,随处可见英语商标、广告、品牌等等,甚至某些城市中,英语与汉语几乎同等重要,这些充分说明,英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时期学生懵懂,初为接触并不理解很多,但一入初中,英语作为一门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便会正式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让学生们积极去接纳英语便变得极为重要。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这点,在感受英语作用重要性的同时,自主地去学习英语,自由开发对英语学习的热枕,教师再加以辅导,在初中时期为学生们引以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打造其主观能动性,之后的学习,便将轻松许多。

三、如何将初中英语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一)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作为问题的源泉

生活中既然处处存在英语,那么便可从生活中的英语中着手,将其转化为问题的探索,这更利于学生课堂课下的学习。比如天气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打招呼:Hello boys and girls,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而学生们自然根据实际回答,接下来则可以问:What kind of weather do you like?Why?顺势进行分组讨论,一来这是实际问题,二来学生也不会担心问题太复杂而不敢开口。其实这也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例子,而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教师可随时从生活中截取。

(二)人人发言,杜绝“外热内冷”

一门语言,之所以学习就是要用之于实际,用于交流,教师可利用口语课的时间,脱离教材之外,截取当下流行话题进行引导,分组讨论,因为是大家都比较关注关心的,所以交流起来也有了一定的兴趣。或许干脆让学生自主选题,各抒己见,逐个发言,形成敢于发言,勇于发言,乐于发言的交流盛况。也可以让学生们分组学习英文歌曲或者绕口令等,每人一段,比如学习当下流行的歌曲《Rolling In The Deep》或者经典的《My Heart Will Go On》等等。

(三)脱离教材,拓展知识,增强趣味性

一味以学生成绩为重,围绕教材为中心,学生们自然会感觉到无聊和压力,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因此,适时脱离教材,拓展学生知识面,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而这一方面除了话题讨论之外,还可以从游戏性、趣味性入手,比如说游戏单词接龙,每人说一个单词,后者所说词汇首字母必须是前者尾字母,如:live、ever、reach、heart、try……等等,输者便有惩罚,如用身体拼字母、写单词,唱英文歌等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让他们无形中拓展了词汇量,加速记忆与学习。

(四)以富带贫,共同发展

当下教学中学生数量多,教师少,因此教师很难每个学生都照顾到,但也可以通过“好学生”来带“差学生”,以富带贫,“兼职”助教,让“好学生”去收集“差学生”的问题反馈,自主解答,若是解答不上来的,教师再出手,这样一来,“好”学生既巩固了学习,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而“差学生”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当然,教师也要从中观察,争取从每个学生入手,分析他们的学习特点,针对他们的问题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教学离不开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语言取之于实际,也要用之于实际,只有将初中英语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兴趣与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地撇开应试教育,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为中心,为学生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婧.让现实生活激活传统课堂——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对策探讨[J].校园英语,2015,31:169.

[2]杨久伟.初中英语教学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J].生活教育,2014,S2:339.

生物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论文 篇14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设计得法,学生容易掌握知识。设计不得法,就给学生接受知识带来困难,并且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使教学难以顺利进行。所以,要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使教学过程更完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笔者认为与教学过程有着最密切关系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规划教学步骤以及做好课后反思这四个方面。

一 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完成者是学生,教师不能凭自己主观臆断设定教学目标,而是要在充分解读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在教学目标设计前,教师要全面了解、分析学生,包括他们的个性特征、社会背景、知识水平等。要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包括他们已学过的英语知识、已掌握的英语技能,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和能力,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等。所有这些不是在教学设计时才去了解,应该靠平时的积累。确保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想完成的、能够完成的、应该完成的。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才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好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

二 教学活动的设计

课堂上游戏连游戏,学生忙忙碌碌。但在热闹之后,我们不禁要问,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是否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组织教学活动应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步骤。教学活动的设计应难度适中、任务分配到位,保证学生高频率地接触英语,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条件,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的设计形式应该多样化,首先体现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如分组活动,还体现在活动本身的设计上,如看图猜义、复述、表演、采访等。注意根据学生的当堂掌握情况设置替补游戏。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Period One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两个活动,一个是让同学看图片说出电影类型名称的拼写;一个是听单词比赛指相应的电影类型图片,第一个活动展开后我发现同学们的拼写掌握的还不够牢固,于是就立刻换用第二个活动练习。

教材内容是根据适用年龄学生平均认知水平编写的,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但教材内容并非适合于每个学生,每个班级。因此,每位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实际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教材内容就是一块玉料,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还须教师认真思考,精心雕琢,把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解在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学会整合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时,调整教学次序,均匀分配教学难点、重点,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和教学风格的每一堂课。

三 合理规划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完整、清晰。具体到每一个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教师语言、学生活动、活动意图、媒体选用等。教学环节应清楚简练,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从

lead in—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consolidation,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注意加强过程的目标意识,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可配有简洁明确的意图阐述,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该干什么。

四 做好效果评价和课后反思

教学评价能够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能够发现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教学设计,并为修正教学设计提供了实际依据。新课标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所以新课程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和观念,做一名出色的节目主持人,设计好每一节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让学生时刻处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整体发展。

生物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论文 篇15

【摘 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航空理论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航理教员必须应对新形势,提升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学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航空理论;教学;理论与实际结合Sharing Views on Increasing Ability of Aviation Theory Teacher

LI Yang LI Yao-chun YANG Jun

(Aviation University of Airforce,Aircraft Control Department,Changchun Jilin 130022,China)

【Abstract】It analyzes the present problems of aviation theory teaching.aviation teachers must face new situation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ability.【Key words】Aviation theory;Teaching;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0 引言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精尖技术不断应用于飞机性能的改进和完善,尤其是机载电子设备普遍应用了计算机新技术,正在向数控、屏显、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陆续装备一批引进的以及国产的较为先进的机种,这些飞机与我国原有飞机比较,技术性能更好,结构更复杂,设备更为先进,技术要求更高。因此,航理教育要紧跟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航空理论教育的教学能力,提高航理教学的教学水平,培养出高质量的飞行员。

如何提高航空理论教育适应新的形势,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学科涉猎广

航空理论教育涉及的学科纵多,军事领域知识深邃,所以航理教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高深的文化底蕴,并要立足于在各学科的前沿审时度势,航理教员能否具备与先进技术相适应的眼界与意识、与设备发展发展相适应的教学能力和与知识军事要求相适应的知识创新能力,是决定航理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飞行员在完成飞行训练和飞行任务时是驾驶员和决策者等。航空理论知识对一个飞行员来说,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交叉,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一但割裂开来就会使飞行员掌握的航空理论知识不均衡,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在飞行训练和任务过程中就很难灵活自如的操纵飞机,增加飞行事故发生的机率和空中特请处置的难度。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航理教员把一种型号的飞机的知识完全的交给学员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办到的。航理教员要把一定的相关知识进行融合,这样在空中出现特情时,飞行员就会很快的判断出飞行故障的原因及处置方法。出现排除不了的故障时,能够立即做出其它相应的处置措施。把飞行事故等级降到最低。而且,对于航理教员所讲授的知识并不是要求飞行员完全掌握,有的只是一个了解,比如,飞机上一些仪表电气的工作原理,给飞行员讲授这方面的知识,只是增加飞行员对装备应用的可靠性和在出现空中特情时能够放心大胆的去处置。建立交流机制

由于没有相应制度的规范,航空理论教员和飞行教员之间缺少相应的沟通和相互学习。航空理论必须同飞行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扬其应有的作用。否则,航空理论教员不知道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效果如何;不知晓学员会不会灵活利用理论去实践飞行;飞行教员遇到理论难点不去深究,也不向航空理论教员反馈,这肯定对双方都是损失,也不利于飞行能力的提高。

同样,各院校航空理论教员之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尤其是同一机型的院校之间。只有在搞集中培训时,各院校航空理论教员还偶尔能在一起学习、讨论问题。其它时间干脆连面也很少见,更谈不上相互学习取经了。

各飞行单位都有自己优良的传统,结合自身的特点,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院校有自己较为完善的教育训练体系。应该说二者的相互交流可以实现双赢,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消除教员的后顾之忧。由各院校提供参加交流活动的教员的详细信息,由上级部门组织,让院校之间、院校与基层之间的航理教员到交流单位承担授课任务,在交流这段时间里把自己单位与交流单位关于航空理论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经验等进行探讨、学习、交流。这样,让院校教员能了解基层关于航理知识的最新内容,并通过的一线教员了解航理知识方面的需求。同时院校教员把深层次的知识体系带到基层。通过这样的交流会给院校和基层的建设、发展都带来新鲜血液和活力,从而也能带动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也切实达到了交流提高的目的。体验飞行

院校的航理教员大部分都没有任何飞行经历,一部分航理教员有飞机维护工作经历,但一是时间比较短、二是科目比较单一。因此,现在的航理教员的知识体系主要是在通过老教员的帮带和自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完成航空理论的授课任务。这种教学过程与飞行实际脱节,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使授课内容贴近飞行实际,可以通过模拟机训练和体验飞行两种方式提高教员联系飞行实际的能力。

但显然让所有航理教员参加实际飞行是不现实的。一是航理教员的身体素质是一个难点,二是由于经费、时间、安全等方面等原因很难实施。但是让航理教员在模拟机上实施飞行就能消除很多困难因素,而且现在几乎所有的机型都有对应的模拟机。让每一名航理教员通过模拟飞行训练,把“飞行”的经验和自己授课的知识内容和课程体系紧密的联系起来,然后在去教飞行学员。这样,航理教员知道飞行员在飞行时需要了解掌握些知识,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很好把握。而且,通过模拟飞行训练器,可以人为的制定飞行故障,通过对故障的判断和处置,可以把直观感受教给飞行学员。

体验飞行也是贴近飞行实际的有效手段之一。它的目的是让航理教员亲身经历在飞行各阶段的感受和设备指示。这种方式的特点显而易见,但受到教员身体素质和资源的限制,只能在部分教员中实现。通过有计划的对部分满足条件的航理教员实施体验飞行,切实增加教员的直观感受,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与飞行实践的结合。结语

顺应新时期新装备的特点,提高自身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各种方式增强理论联系飞行实际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航理教员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本科毕业个人简历下一篇:篮球运动会开幕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