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心游记的读后感(通用11篇)
我推荐的好书是《地心游记》,《地心游记》中描绘出的了地心探索旅程中的奇妙景色,十分生动,让我着迷,这样的探索旅程让我神往。
故事讲述了住在德国汉堡的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里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羊皮纸,他从中得到启示:前人曾到达过地心,于是他带着侄子阿克赛以及粮食,武器和仪器等,到冰岛请了一位导游汉恩斯一起同行。他们三人一路赶往斯奈弗火山,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缺水,迷路,各种史前生物等无数的危险,终于收获到了地下海,史前人骨骸的惊世发现,最后却由于火山爆发被带回到地面。全书一环扣着一环,都是紧密相连的,为我们展示了种种奇观。
文中阿克赛一行人的勇敢机智深深地折服了我,那坚忍不拔的毅力感染了我。更加令我为之感叹的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当侄子阿克赛绝望般地提出要回去时,他们也曾动容,但经过激烈的思考后,黎等布洛克教授毅然决然地决定孤身一人独自前往,迫使侄子阿克赛坚持了下来,咬着牙走完了这段艰难的历程。是什么让他们面对如此险境还能坚持走下来?是毅力!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走完了这段坎坷的路,最后收获到了丰收的果实。他们在途中用双手,双脚,汗水完成了他们的使命,他们一次次地遇到危险,却又一次次地化险为夷,又是什么帮助了他们?是智慧,是那坚定的态度!是这些帮助了他们。其中汉恩斯也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在渡过地心海时,汉恩斯动手做了一艘木船,帮助他们渡过了地心海,虽然汉恩斯不常说话,但在紧急情况之下,他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西游记》与《地心游记》幻想特点的相同之处
东西方这两场奇妙的旅行带我们穿梭于人神魔三界,行走在地心之中。尽管两部作品是东西方不同文化环境的产物,但是在描述客体以及叙述游历过程的幻想手法上仍有相似之处。
(一)描述客体的超现实性
在超现实的世界里,超前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吴承恩与凡尔纳在书中为我们构建了两个亦真亦幻的神奇世界。在《西游记》中有着各色各样的妖魔鬼怪、人神仙佛,“形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魔对立的二元世界。”[1]《西游记》里有自成体系的以玉帝为首的神界和以如来为首的西天佛界,以及总是各自为战的“小妖怪们”。他们不是主角,却是唐僧师徒取经路上不可或缺的:“小妖怪们”总是半路杀出劫走唐僧,而那些神佛总是在他们师徒四人处于危难时显露真身法相,使出高超的神通帮助他们化解危难。
而在《地心游记》的神奇世界中有仍然活着的史前生物,有科学无法解释的奇怪现象。前往地心的旅途仿佛是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另一个位面——与世隔绝、黑暗而危机四伏的空间。李登布罗克教授在进入地心后,发现了一片海域,他们自制了木筏继续他们的旅行,他们看到了岸边高耸入云的“蘑菇森林”,目睹了海洋中恐龙的战斗,最后经由火山口安全地回到地面。这样,他们的地下之旅实际上变成了回到过去的旅行。
(二)游历过程的奇幻性
对于过程比结果重要的游记来说,游历过程中的幻想显得尤为重要。《西游记》中有会“七十二变”、拥有金箍棒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妖精们——白骨精、蜘蛛精、老鼠精……能腾云驾雾的“神仙大大”们,而取经旅途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则集中体现了这场旅行的奇幻性。取经并非易事,对于“肉体凡胎”的唐僧来说,这十万八千里的旅途是对他佛心的考验:有掳走他想吃他肉的男妖精们,有看上他那副“细皮嫩肉”的皮囊,想与他成婚的女妖精们,还有“神仙大大”们为他特别设置的考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以至于取经路上“多峻岭陡峰穷山恶水,少坦途大道悠闲之路”。[2]而这最后一难尤为可笑:在唐僧师徒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后,观音在检查唐僧的“受难簿”时发现仅有八十难,尚缺一难,即命揭谛,“赶上金刚,还生一难者”。[3]于是,就有了后来老鼋将他们师徒四人抛到通天河里去,打湿了经书之事。
通往地心的道路没人知道有多长,但李登布罗克教授仅凭一张不知从何而来的羊皮纸上的记载就收拾行囊,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地心游记》中大量讲述了教授一行三人在寻找地心的过程中发生的刺激场景,虽然最终并没有像萨克努塞姆一样穿越地心,但这场奇幻的路途还是给李登布罗克教授和阿克赛尔以震撼——莫名的光源、一望无际的古怪海洋、体型庞大的植物群、古生物的遗骸、仍存活着的史前生物……种种不可思议构成了惊险的地下世界,艰难的探险旅程往往会给读者一种真实讲述的感觉,将读者带回现实。在给人探险的奇幻感觉中又穿插着回归实际的真实感。亦真亦幻,难以捉摸。
二、《西游记》与《地心游记》幻想特点的相异之处
在这两本游记中,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表现得也很明显,就幻想特点这一角度来看,它们都有各自强烈的个性与色彩,在深层次的解读中体会得更加深入。
(一)《西游记》的独特色彩
中国古典四大小说之一的《西游记》,作为一本神魔小说在中国家喻户晓,目不识丁的老人和呀呀学语的孩童都能讲出一些情节,这与它本身浓厚的喜剧和童话色彩是分不开的,而在大众娱乐欣赏之后,其本身对于现实的讽刺与不满也逐渐被人发现并研究。
1.喜剧与童话色彩浓厚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与妖魔鬼怪之间的斗智斗勇是其最为精彩的地方,而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产生的一些喜剧性冲突也使得人物表现更丰满立体,孙悟空的古灵精怪与猪八戒的蠢笨愚钝形成鲜明对比。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有这么一段“‘呆子,你与这家子做了女婿罢。只是多拜老孙几拜,我不检举你就罢了。那呆子道:‘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這么扭扭捏捏的拿班儿,把好事都弄得裂了。”[4]孙悟空在戏耍猪八戒,调侃他有色心没色胆。还有在书中一些小妖精的名字上也表现了浓厚的喜剧色彩,如,奔波儿灞、灞波儿奔、精细鬼、伶俐虫等,这些叫起来有趣的名字更给《西游记》添上了许多趣味。
有的学者指出:“孙悟空的喜剧精神正统一为童话的游戏性。”[5]整个西行的旅途对于孙悟空来说不过是一场游戏。孙悟空七十二变,能变小虫子钻进妖怪的肚子里戏耍,也能变大好几倍顶天立地;能变成妖怪手下的一个小妖精,也能变成妖怪的母亲,这般变幻无穷如同一个顽皮的孩童在玩过家家。而且在书里的一些妖魔鬼怪大多天真单纯,经常被孙悟空耍得团团转。也正是《西游记》幻想的童话色彩浓厚,才愈发凸显出孙悟空自由不羁的性格特征。
2.现实色彩的不时显露
“借幻写真”是《西游记》的突出特点,在吴承恩构建的幻想世界中时常会透出一些世俗人情。“所以他笔下的天地人三界无一不是黑暗腐朽透顶。”[6]比如在途经车迟国时,国王昏庸无能,被三个妖道所蒙蔽;比丘国的国王要取千名小儿的心肝做药引,十分狠毒:一路上师徒四人遇见的黑暗现实不胜枚举。甚至到了西天,这里也不是净土,如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中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终点,取经时竟被阿傩尊者索取人事:“有些甚么取经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1](P1139)当他们发现传与的经书是无字经后闹上灵山,如来几句轻描淡写的话显然是为属下的过错遮掩:“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4](P1141)作为西天佛界的最高统治者竟然如此纵容手下腐败,和明代现实中封建朝廷的黑暗有什么差别呢?
(二)《地心游记》的个性化表现
凡尔纳作为西方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写作风格独树一帜,在他的代表作《地心游记》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对于科学的尊重以及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
1.西方世界科学性的突出
“这篇小说充满了科学技术知识细节,最终成为一部宏大的象征主义叙事,凝聚成了科幻小说的主要文本策略。”[7]在书中充斥着大量的专用术语:板岩、片麻岩、云母片岩、恐兽的臼齿、沉积地层、无烟煤、硬鳞目、盾头科、翼鳍属……而且对于一些地质活动现象还给出了“科学”解释。虽然在凡尔纳小说中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科学的存在,但它们毕竟不全都是事实,现如今《地心游记》中被证实错误的科学观点也有很多,可是我们不能否认书中合乎科学的想象。凡尔纳的地理探险小说中没有深刻的情感和冲突,只有突出的科学专业性,往往给人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
2.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
19世纪末是世界探险热的时期,当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土地都已经被发现涉足,考古学和地质学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于是凡尔纳的小说利用了人类欲望的潜意识,即地球上也许还有一些神秘的地方有待发现。”[8]凡尔纳将世界合理地框架化,在那个时期满足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于客观世界和文化探索的需要。所以在《地心游记》中大部分的内容都给予了探索进入地心道路的描写以及在地心中与自然危险搏斗时的场景,对于地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凡尔纳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三、总结
综上所述,幻想是《西游记》与《地心游记》的主要写作手法,在这两本中外名著里幻想特点有其相同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这两个幻想世界的神奇尚未被完全发掘,想深入了解吴承恩与凡尔纳的内心世界仍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这两部游记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能加强想象力,开发大脑智力,学习更多的科学原理,学会辨别验证科学原理的真伪,不盲目听信所谓的“科学”。对于这些游记的研究更能激发起我们的探险精神和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促使我们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自然。
(论文指导教师:王菊艳)
注释:
[1][2]何锡章:《幻象世界中的文化与人生——<西游记>》,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刘荫柏:《刘荫柏说西游》,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4]吴承恩:《西游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5]林庚:《西游记漫话》,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胡胜:《正说西游记:神与魔的世界》,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
[7][8]马小悟译,亞当·罗伯茨著:《科幻小说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地心游记》是一部科幻小说,讲一个叫里登布洛克的德国科学家,受前人的一封密码信的影响,带着侄儿阿克赛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一座火山口下去前往地心(也称地核),沿途克服了缺水、迷路、暴风雨等艰难险阻,终于从西西里的一座火山回到了地面。
在这个故事中,每个主人公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登布洛克叔叔意志很坚定、很有毅力,尽管他的侄儿一直劝他不要去,但他坚韧不拔,最终虽然没到达地心,但是看到了许多平常人看不到的奇幻美景;侄儿阿克赛尔懂得把事情反过来想,当登布洛克叔叔从正面读不出密码信的时候,他懂得把密码信换一个方向读;向导汉斯遇到什么事情都镇定自若,当他们刚开始这个异乎寻常的探险时,只有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个探险行动。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这本书充满了幻想,情节虽然很惊险,但并不怎么恐怖。作者的想象力令我佩服,他设计的故事情节比我所能想到的不知丰富多少倍,并且也符合生活实际,不让人有不合理的感觉:比如通过密码信告诉后人通往地心的道路、用山峰的影子辨认火山口、在钟楼上训练如何克服恐高症……作者把一个虚构的故事讲述得如此合情合理,让人感觉仿佛是真实发生的。
书中讲了一个有趣的探险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矿物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一天无意中在一本由十二世纪冰岛作家写的《王记》古书中发现了一张满是污垢的羊皮纸。纸上怪异排列的如尼字母引起他极大的兴趣。经过几个小时的译读,他和他同样是矿物学家的侄子终于破译了这些字母,从而不远万里来到冰岛,与一个能干的向导汉斯做了次十九世纪最为离奇的旅行――地心探险。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历经了千辛万苦和种种奇观,最终成功返回地面,成为当时最快乐的人。
开始,我也认为李登布洛克去地心探险的想法简直是异想天开,甚至是荒唐可笑的。因为在我看来,地心温度高达上万度,别说人,就是铁在那里也会成为汽态。而李登布洛克教授却为自己所假设的想法愿意冒生命危险,正是这点让我对他深深敬佩。另外,李登布洛克教授和他的侄子以及向导汉斯在地心遇到困难时团结互助的精神也让我感动。有一次,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李登布洛克教授一次又一次地抵制住把最后一口水喝光的诱惑,把这口水留给了更为口渴的侄子,唤回了他正在离去的生命。
〈〈地心游记〉〉读后感《地心游记》是儒尔;凡尔纳的又一本科幻小说,地心游记读后感500字。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大多是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无法完成的探险旅行为主题,有的在时间轴线上展开,穿越了过去、现在和将来;有的在空间轴线上展开,涵盖了天上地下、地球内外;更多的则是二者兼而有之。《地心游记》同样也有上述的特点。《地心游记》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前任阿尔纳•;萨克努塞姆一封密码信的启发,谐同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一路克服了缺水、迷路等各种困难,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了地面。通过阅读我将文章大致分成了三大部分,读后感《地心游记读后感500字》。在第一部分中,儒尔•;凡尔纳夸张地渲染了冰岛的贫穷、落后和凄凉,故意把探险的准备工作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使我不由自主地对主人公们的命运产生担心。第二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叙述了地心探险的全过程,作者以紧张,快速的手法写了主人公们的艰险经历和种种奇观。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的阴沉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人公们在经历了地狱般的旅程之后,突然回到了阳光明媚、泉水清澈、鲜果丰美的天堂。整本书掀起了我的一股探险狂热。也使我在晕眩、饥渴、黑暗等经历中逐渐成长了起来儒尔•;凡尔纳是一位敢于坚持科学真理的勇士,更是一位善于刻画人物的文学大师。谢谢他的作品,使我感到了科幻中的乐趣!还行!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地心游记》。这本书主要介绍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名叫《王妃》的书籍里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并和他的侄子阿克赛尔破解出羊皮纸上的惊天秘密,于是他们开始了一次疯狂的地心之旅,在旅行中他们雇用了经验丰富的向导汉斯,最终他们像《西游记》里的人物一样经历了千难万险,回到了地面。
书中的三位主人公性格各异。教授是一个喜怒无常、性情乖张,但对科学处事坚决、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人。阿克赛尔是一个想象力丰富,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敏锐观察力的人。汉斯是一个身体强壮、少言寡语、手脚灵活、经验丰富、值得信赖的人。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不仅有曲折的故事情节,还教会我如何写作。书中的“助写作”告诉我,有时人物语言的描写也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写人物不一定要先描写外貌,也可以先描写声音,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本书就在一开始通过声音的描写给人留下教授雷厉风行的印象。人物的出场可以“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本书对我今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文中教授坚持不拔的精神感染了我。不管阿克塞如何乞求,如何反对,教授都那么坚定,就算让向导和侄子先回去,他都愿意一个人留下来继续探险。
一次,我在深达1米8的水池里游泳,突然,有一个没带泳镜的阿姨出现在我前面,马上就要和我相撞了,当时,我很想靠岸先让她过去,但我更想突破游泳记录,但如果绕开,又会撞向另一个人,想要过去必须从两人中间游过,很有可能被别人的脚登到,但我想:干嘛不试一试呢?于是,我双手合并,像一个鱼雷一样从两人中间游了过去,躲开了四只大脚的进攻。
《地心游记》,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我拜读完这本大作的感受,谨此一记。
《地心游记》讲述了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因得到16世纪的冰岛炼金术士阿尔纳 萨克努塞姆的一封密码信,而受到启发,带侄子阿尔塞克和向导汉斯前往地心探险的故事,虽然他们前往地心的路途上遇到了重重磨难,如:缺水、迷路、风暴等艰难险阻,但更能突出他们三人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团结一心等优秀品质,而且也映衬出儒勒 凡尔纳的超人般的想象力,同时折射出了他所生活的时代,那是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与科学技术飞速上升与发展的年代,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力量,使人的思维可以扩展得更远,《地心游记》这本书正好充分的体现出当时的欧洲人当时眼中太多的未知,当那个真正的宇宙学还没有开启,物理学刚刚走上正轨的年代,欧洲人已不再盲目的相信上帝,而是更加相信科学,可是他们眼中仍有太多未知,他们希望能用科学来解决这一切,希望科学能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而儒勒 凡尔纳的作品正好符合了这一特点,这位大师用它精妙的大脑,和一只当时所有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未知,回到本书,其实如果按照现在的科学知识来说,《地心游记》这本书错误百出,纯属骗小孩的,可是,假设让时光跳回19世纪,那么,这本书将是无可置疑,无懈可击的!因为《地心游记》以及其他儒勒 凡尔纳的作品,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科学,那个时代的勇气,以及那个时代的人类的年轻的好奇心!
近来,我利用闲暇时间读了19世纪享誉世界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优秀科幻小说《地心游记》。这个科幻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李登布洛克的德国科学家偶然发现了一封密码信,在解读了密码信的内容后便毅然决定带上侄子阿克赛尔前往地心探险。在进入地心之前,他们还经人介绍认识了向导汉斯。三人从冰岛的一处火山口开始进入地心,一路上克服了重重在地面上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一次火山喷发后又安全回到了地上。这次探险惊心动魄,曲折离奇。
在这个科幻小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的侄子阿克赛尔。阿克赛尔在进入地心之前本是一个优柔寡断的毛头小伙子,后来在叔叔李登布洛克的强迫下进入地心探险,经过一系列的考验后逐渐变得成熟、勇敢、坚强。我觉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两句诗可算得上是阿克赛尔的生动写照。
由此,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当今校园里的一些学生。现在,一些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考验,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一旦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自暴自弃。如此下去,这样的学生要想成为有用之才那还真难。其实,我们应该以阿克赛尔为榜样,要经得起考验,在磨砺中不断完善自己,日趋走向成熟。不要再犹豫了,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力争做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阿克赛尔”。
同《海底两万里》一样,这也是一部科幻短篇小说,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可谓是经典之作。
1863年5月的某一天,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发现一张羊皮纸,他从这张羊皮纸上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启示:前人阿恩·萨克奴姗曾到地心旅行。黎登布洛克教授决定也作同样的旅行。他在某年5月27日带了侄子阿克赛以及足够的粮食、仪器和武器等,由汉堡出发,到了冰岛又请一位向导汉恩斯随行。他们三人按照前人的指行,由冰岛的斯奈弗火山口下降,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由于岩流的冲击,又从地中海里面西西里北部的斯多伦波利岛上的一个火山口回到了地面。全书以紧凑的笔法记载了旅途上的艰险经历和地底下的种种奇观。通过这部小说,读者可以学习坚忍不拔的刚强意志,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
我在读这篇小说时,就好象亲自经历了一次探索地心的冒险,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而为他们的勇敢和互帮互谅的精神而折服。在跟随这本书历险的同时,我知道了许多有关地层结构及考古学的知识。但我认为,地心没有另一个世界,只有岩浆和炽热的地核,因为地心的温度让人无法忍受,所以动植物不可以生存。科学的真理总是从幻想开始,展开想象的翅膀,坚定自己的信念,将智慧与勇气结合起来,任何人都可以成功。
这本书语言幽默,情节扣人心弦。我认为最惊心动魄的是第三十五章。本章讲述向导汉斯、阿克赛尔和李登布洛克教授在离地心不远的地下河遇到了风暴,大风把他们的小船吹得差点沉下河。后来,一个火球袭击了他们,这个带电的火球落下后,将木筏上所有的铁器都磁化了。书中写道:“仪器和武器颤动着、碰击着,发出尖利的声音。我的鞋钉和一块嵌入木头的铁板牢牢地吸在一起。难怪我无法收回我的脚。”
“半白半蓝的火球如同一刻直径10英寸的巨大炸弹,慢慢的移动着,在风暴的抽打下急速旋转。它朝我们来了,它爬上木筏的骨架,然后跳到食品包上,然后又轻轻飘下,一个反弹,掠过火药箱。多么恐怖!我们都要被炸上天了。”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地心游记》,它是由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同名巨著改编而成的。这部影片非常精彩,探险家带领着肖恩和戴安娜进入了一个秘密洞穴,又从一处悬崖往下滑,来到了一个秘密工厂。他们发现了几辆轨道车,坐上了轨道车,可是他们离地心已越来越近了,离危险也越来越近了。他们来到了一座矿井,肖恩偷拿了许多钻石,可他一不小心,掉了一颗钻石,地面彻底裂开了。他们就这样掉啊掉,掉到了水中,这才有惊无险。如果是调到地面上的话,就粉身碎骨了。他们到了地心,这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啊!那里小溪纵横,流水潺潺,花草丛生,蝴蝶翩翩飞舞,还有许多闪闪发光的鸽子,来到地心简直就像来到了童话世界。不过他们毕竟要回到现实生活中,所以他们做了一只小船企图回到现实世界。在汹涌的海上,出现了凶猛的食人鱼和可怕的`薄板龙,风越来越大,他们小船的桅杆快要断了,肖恩急忙抓住了桅杆上的绳索。可桅杆毕竟断了,他拉着绳索与帆一起飘走了。他们要找到肖恩一起回到现实生活中,所以他们随风跟着肖恩来到了陆地上,但他们着陆的方向却不同。教授和戴安娜寻找肖恩的途中遇到了食人花,可都把他们一一击败了。可肖恩那边的状况却糟糕透顶,他遇上了一只霸王龙,教授听到了肖恩的叫声,就引开了霸王龙,然后他们用信号弹,激活了火山,火山爆发后把他们顺利的回到了现实世界。
这部影片激活了我对未来的无限想象力,以前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工程师,我现在的梦想是当一名游乐园园长。这游乐园中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还可以通向时光转移,通向侏罗纪,白垩纪,三叠纪,让小朋友们亲眼看到恐龙,否定一些对恐龙错误的看法。有些科学家对恐龙灭绝有不正确的看法,这时也会自然揭开了,有些千百年未解的谜团也会自然揭开。还有一条通道能通向未来,去看看成年后的自己是否完成了幼年时的梦想。虽然看起来很遥远,但就像一句广告词中所说: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关于地心游记的读后感】推荐阅读:
《地心游记》名著的个人观后感01-04
地心游记读后感50字07-04
读地心游记有感06-02
地心游记读书心得02-06
初一《地心游记》阅读笔记09-26
地心引力的观后感10-17
观看《地心引力》的观后感12-02
地心引力观后感800字12-04
地心历险记2观后感01-27
《地心引力》观后感作文800字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