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网络(精选10篇)
1.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网络因素, 下面将分别详细介绍:
自然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环境干扰。自然灾害指的是一些自然因素 (例如水灾、火灾、雷击、地震等) 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一般是指自然因素导致的硬件伤害;环境干扰指的是周围的一些辐射或者电磁波干扰, 比如当电压发生变化时, 产生的磁场的变化和冲击。
人为因素是目前网络安全维护工作的重点, 也是最常见的系统威胁源。常见的人为因素包括两种, 即工作人员的过失性操作失误和恶意操作导致的安全威胁。一方面网络用户群体很广, 各级医护人员和专业技术维护人员都会使用网络, 但是不同层次的人群对网络知识的认知程度不一, 所以操作过程中的过失性操作就时有发生;另一方面, 有时系统会遭受到恶意的攻击, 比如恶意删除、修改、毁坏系统或数据文件, 直接破坏建筑设施或设备, 将病毒文件传人网内。此外, 对医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的非法使用也时有发生, 许多没有浏览和访问权限的人采取非法手段的访问也是网络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
网络因素指的是系统正常使用中发生的由软件和硬件故障导致的安全策略失效和系统瘫痪。网络目前是传播病毒的最主要的途径, 也是影响系统运行速度的主要威胁。下面将具体从这三个角度探讨公共卫生平台网络信息维护的措施。
2. 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措施分析
现在全球平均每20秒钟就发生一次网上入侵事件, 一旦黑客找到系统的薄弱环节, 所有用户均会遭殃。从国内情况来看, 目前我国95%的与因特网相联的网络管理中心都遭到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当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对网络的攻击很难完全遏制。或许, 任何硬件和软件都不可能真正成为“金刚身”, 网络安全是网络时代永恒的任务。而公共卫生平台同一般的企业网络平台搭建还有所不同, 企业遭受攻击, 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但是倘若医疗卫生平台遭到攻击, 可能为患者带来生命危险。网络信息系统在医疗卫生各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卫生事业的数字化发展, 是卫生信息管理、交流的革命性突破。但由于系统的不完善以及制度的不健全,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面临严峻考验。笔者结合专业所学, 先对公共卫生平台建设中的网络安全维普问题作出如下探讨。
2.1 加强人员管理
网络安全管理的制定和落实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需要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 并定期对员工进行计算机安全及技术教育, 普及员工的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 使公共卫生平台的计算机使用人员在进行电脑操作时有基本的能力识别及避免访问不安全的网站服务, 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
2.2 内外双网设计
组建网络时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 网络可能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威胁, 比如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拒绝服务攻击等, 另一方面, 威胁来自网络自身。网络既要保证合法的用户拥有适当的权限去访问和浏览, 也要防止黑客和非法用户的攻击。所以, 在组建和规划网络时, 要区分内外双网的安全设计。内网上可以看到核心数据, 因此又被称为核心数据库。主要运行内部视频会议、楼宇自动化、安全监控、财务效据、核心疫情、实验室管理系统等核心信息。内网拒绝与外部INTERNET的链接, 可以避免黑客的攻击和重要信息的泄密。核心数据只对拥有浏览权限的用户开放, 要配备相应的查毒软件, 以提高网络安全性。外网顾名思义, 是与外界交流信息的通道, 又称综合办公网, 外网提供INTERNET接口, 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邮件服务器、疫情上报系统等等。
2.3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网络遭到病毒侵袭的机会比较多, 因此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控制是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 病毒传播方式比较多, 包括网页、电子邮寄、外界存储设备等, 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因此,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1) 安装正版杀毒软件, 启动实时防护功能, 形成一周内下载升级包的管理制度,
(2) 网络防病毒系统应基于策略集中管理的方式, 并应提供病毒定义的实时自动更新功能。
(3) 加强对计算机专业人员和广大使用计算机的各类医务人员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教育和培训;对病毒经常攻击的应用程序应提供特别保护措施, 形成人机共防病毒黑客的强大安全体系;尤其对外来的存储设备要加以保护和控制, 不能随意将单位系统与外界系统连通;单位要尽可能地不采用软盘引导, 这样就可以增加硬盘的安全性。此外, 还应该做好系统的应急预案, 这点将在下面详细论述。
2.4 做好备份
(1) 系统安全备份策略
在公共卫生平台信息系统中数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时候数据的价值比硬件要大得多, 而数据所面临的风险不只是病毒和网络攻击, 实际上用户的一次错误操作, 系统的一次不正常断电以及其他一些意外, 都可能引起灾难的数据流失或损坏。这要求我们要有一套完善的保护方案和应急措施, 可用的保护方式包括双机冗余、异地同步复制、数据导出迁移等。
(2) 应急预案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 很难做到临危不乱, 因此, 在日常工作时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是十分有必要的。应急预案中应准备最坏的情况, 充分设想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例如, 主交换机故障、主干线不通、供电系统故障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应急预案中应包含实施小组成员及联络方法。拥有完整的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各种安全备份措施, 当灾难来临时, 才能应付自如。
(3) 灾难恢复演练
除了制定应急预案外, 还可以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 这样做就可以使得工作人员熟悉操作全过程, 而且还能有效地检察已经制定的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合理。当然, 在演练过程中, 工作人员要做详细的记录, 便于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积累经验, 确保真正灾难发生时, 能尽快地完成系统的恢复。络安全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要求中心从制度、人员、技术手段等各方面, 建立起一整套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来指导中心的网络安全建设及维护工作。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中心全员提高安企意识, 遵守安全制度, 同时。在数据传输安全保护上需要软件系统开发人员的共同努力, 这样才能保障中心网络的正常运转。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为了提高工作和管理的效率, 节约人力、物力、能源。逐步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应用到公共卫生平台的建设过程中, 以满足日常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办公自动化的要求。与此同时,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发展相当迅速, 攻击手段层出不穷。而计算机网络攻击一旦成功, 就会使网络上成千上万的计算机处于瘫痪状态, 从而给计算机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 研究公共卫生网络平台的安全保障及维护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安全问题,相关技术,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达.网管员必读--网络安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2]张敏波.网络安全实战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第5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4]康敏, 张玉润.互联网信息辅助传染病监测的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 2010, (05)
[5]李言飞, 鲍一丹, 葛辉, 王俊玲.用户统一认证与授权在中国疾控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1, (06)
一高校食堂饭菜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变,高校的后勤服务大多实行社会化管理,高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部分学校存在盲目引进,以包代管,使得少数不具备从事学校餐饮工作资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承包学校食堂,致使饭菜质量、饮食卫生难以保证。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食堂饭菜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食堂食品采购模式的安全隐患
高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当今,随着高校在校人数逐年增加,大多数高校学生食堂来不及扩建,难以容纳大批增加学生的就餐,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和食堂就餐压力大增。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出现盲目引进、以包代管的情况,使得少数不具备从事学校餐饮工作资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承包学校食堂,致使学校食堂食品的采购模式比较混乱。有些承包单位因为规模有限、技术力量不足,只能再次将食堂分包给个体经营者。这些个体经营者为降低成本,不执行统一采购的规定,为贪图便宜,私自采购一些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感官性状异常以及超过保质期等法律法规禁止食用的食品。
2高校食堂饭菜原材料的安全隐患
市场经济条件下,趋利行为使不法商贩利欲熏心,对食品的原料进行掺假、造假,甚至超标加入添加剂。较常见的如:作坊生产的火腿肠仿双汇火腿,舟山小黄鱼充北海大黄鱼,夹心肉充当腿肉等。蔬菜叶面喷施农药、化肥过多,导致残留物超标,果品用催熟剂催熟,猕猴桃喷施“膨大剂”,黄鳝添饲“避孕药”速肥,生猪添加“瘦肉精”促长,海产品浸泡“防腐剂”保鲜,将变质大米使用矿物油“抛光”,面粉中掺用甲醛漂白增韧,银耳用硫磺熏制增白,豆制品掺入工业用滑石粉等等。
3高校食堂饭菜加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大多数高校食堂由自身经营向租赁、承包、托管等多元化模式发展。由于利益驱动和食品生产经营等环节复杂的特点,加上高校食堂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来自农村,自身文化素质低,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受各种因素影响,心理及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并且部分食堂内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只参加过临时或短期厨师培训班的学员,缺乏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使高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不安全系数自然增加。
目前高校食堂饭菜加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冷冻方法不当或加工不当,从而造成食品的变色、变味、变质等质量问题;不注意个人卫生,致使加工的食物出现交叉污染;夏天食堂防蝇措施不当,致使学生饭菜中经常有苍蝇出没等一系列安全隐患。保存温度低于60℃或高于10℃、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熟食品,再次利用时未充分加热。冷冻熟食品未彻底解冻充分加热食用。有些堂口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4高校食堂饭菜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由于缺乏相关标准,高校食堂卫生管理标准建设滞后,有关卫生安全的检测方法不完善,管理局限于经验水平,缺乏科学的控制手段,对员工的日常操作缺乏科学规范,检查流于形式。高校学生食堂中的上层管理人员多为高校的行政管理干部,并不实际参与到食堂的经营管理中去,而食堂内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只经过临时或短期培训,缺乏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从业素质一般不高,责任心不够强,一旦管理松散不到位,容易怠工,不能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导致终端产品和服务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
5清洗、消毒、保洁设施的大小和数量不能满足需要
餐具用具清洗消毒水池中,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混用。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不符合GB14930.1《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和GB14930.2《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等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有些清洗、消毒、保洁人员素质低下,毫无职业道德,有些承包商为节约成本根本就不用消毒剂,也不进行高温消毒。
二高校食堂饭菜质量管理措施
1创新食堂食品采购模式,坚持食品分类管理,采用不同渠道采购的措施
在严格考察供应商资质、场所、实力、信誉的基础上,每种食品原材料至少要选择两家供应商为学校食堂供货,每学期开学前都要召开供应商会议,签订供货协议和食品安全协议。同时,完善采购制度,对采购原则、采购组织、采购范围、采购程序等做出统一规定,健全物资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严格的食品采购与生产检查制度,坚决杜绝食堂私自采购食品饭菜原料,以防止劣质食品进入学校。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可根据食品原材料的不同特点,按照大宗物资、普通物资和时令蔬菜三大类分别管理,采用不同渠道进行采购,按照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择优选择供应商。对于米、面、油等大宗物资采购面向正规生产厂家,采用招投标形式选择两家以上厂家供货:对于鸡、蛋、杂粮、调料等商品在确定采购对象时首先实地考察采购对象的资金实力、信用和商品质量等信息,择优选择两家以上供货商;时令蔬菜每天消耗的量较大,应每天到蔬菜批发市场集体采购,也可“农校对接”。
2采取各种措施,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高校食堂虽然无法左右烹饪原料的种植和养殖,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将不符合饮食卫生安全要求的烹饪原料拒之门外。
第一,提高采购人员素质,认真学习各种烹饪原料选购知识,掌握烹饪原料的质量鉴别,精心选购。目前,烹饪原料品种繁多,加上现代交通工具便利,国内的、国外的,陆生动植物性原料、水生动植物性原料应有尽有,如果不能熟悉它们的品质特点、上市季节、质量鉴别及其生长环境等,就很难把好进货质量关。
第二,杜绝采购中的“吃回扣”现象,实行“三公开”,坚持阳光采购。“三公开”就是公开当天采购的食品原材料品种、数量、价格,使不同渠道采购的物品都置于公开监督之下,确保采购人员和不法商贩无机可乘。
第三,与规模大、信誉高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绿色养殖基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联合,借鉴商业销售中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行层层质量保证制,确保烹饪饮食卫生安全,同时实现企业间的互利互惠。
第四,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烹饪技艺,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掌握特殊原料的加工处理。
第五,严把索证关,对采购的原材料要进行相关证件的索取,坚决杜绝“三无”食品进入高校食堂,确保高校师生健康饮食。
3改善高校食堂的卫生条件,严防食品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学生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要求,建立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同时还要坚决做好高校食堂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严防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另外,高校食堂从事餐饮的工作人员不得有患传染病的(如肝炎、结核等);不能有外伤、化妆、佩带首饰和带入个人物品的情况;必须具备工作服、帽、口罩、鞋等,并及时洗手消毒。应持有效的健康证,执行体检计划并设有体检档案,涉及到有疾病、伤口或其他可能成为污染源的人员要及时隔离。
4加强对高校餐饮人员的岗位培训
高校要定期安排食堂从业人员接受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专业培训,使之了解国家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熟悉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要求,掌握必要的食品卫生安全专业知识,提高做好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能力。还要对食堂从业人员加强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其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操作。成千上万学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都与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有着一定关系。责任使人不能懈怠,特别是食堂服务人员每个人每个环节都不允许出错,所以加强对所有食堂服务人员责任意识培训更重要。
加强培训不仅是餐厅也是个人的加油站,也是食堂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因此,高校食堂后勤管理人员可经常组织专业技术比武,经常参加技术比赛,既是技术交流,更是丰富技术经验的活动,通过以上方法,来保证食品质量的提高。
5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厨房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分配考核激励机制
由于学校食堂是人员聚集之地,大锅菜是学校饮食的主体,所以厨师在主观意识中往往有“萝卜多了不洗泥”的观念,这就势必影响饭菜的质量。因此,高校后勤食堂应建立以厨师长为首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厨房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厨师长按照厨师不同的熟练程度、知识水平、技术等级和责任心等各自负担不同岗位的职能。比如粗加工可让厨工来做,精加工如丁、丝、条、片、块原料由厨师来做。另外,厨师长应根据食堂的年度经营情况制订考核指标,对食堂实行独立核算,制订以“责、权、利”相结合的考核分配办法,以节能、降耗、增效为重点,把各项指标分解到班组甚至落实到每一个员工,每月进行责任考核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做到奖罚分明,杜绝浪费。
参考文献
[1]冯伟.高校食堂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可行性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33):108.
[2]武新胜.谈如何加强学校食堂饭菜质量的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26):69.
[3]王富刚.浅议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与对策[J].教育管理与评价,2010,4.
[4]关德军.高校食堂卫生安全隐患及其消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一、适用范围和定义
1.(1)一九八一年职业安全和卫生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规定和本建议书的规定应尽可能适用于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和各种类别的工人。
(2)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必要措施,为个体劳动者提供公约和本建议书所规定的类似保护。
2.就本建议书而言:
(a)“经济活动部门”一词系指雇用工人的一切部门,包括公务部门;
(b)“工人”一词系指一切受雇人员,包括公务人员;
(c)“工作场所”一词系指工人因其工作而需在场或前往并在雇主直接或间接控制之下的一切地点;
(d)“规定”一词系指主管当局使之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
(e)与工作有关的“健康”一词不仅指没有疾病或并非体弱,也包括对于与工作安全和卫生有关的影响健康的身心因素,工作总结《安全卫生工作建议》。
二、技术行动领域
3.为实施公约第4条所述政策,应根据不同的经济活动部门和不同的工种以及强调从根源上消灭危害的原则,在以下方面采取适当措施:
(a)工作场所的设计、定位、建筑特点、安装、维护、修理及其出入通道的修理和改造;
(b)工作场所的照明、通风和整洁;
(c)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
(d)可能产生危害的机器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测试和检查,其必要的批准以及不论何种名义的转让;
(e)防止一切因劳动条件造成、有害健康的身心紧张;
(f)以人力或机械装卸、捆-绑和贮藏物资器材;
(g)电的使用;
(h)危险物品的制造、包装、贴标签、运输、贮藏和使用及其残渣废料的处理和必要时以其他无害或较少危害物品取而代之;
(i)辐射的防护;
(j)防止和限制噪音或振荡的职业性危害及对工人的保护;
(k)对工作场所的环境及其他环境因素的监测;
安全卫生检查工作汇报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创校来,我校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本着对社会、对每一位师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做好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卫生安全教育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当前,为切实做好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现将我校卫生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对安全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常抓不懈。一是从平时的安全教育入手,削除思想上的隐患。每学期的开学典礼领导要讲安全;放寒假、暑假前,学校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也强调安全;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宣传安全常识;班主任教师利用班会讲安全。
二、是加大安全检查力度,不留死角,防范于未然。今年开学初,学校领导到教室、学生活动场所,对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电源开关、灯头、插座,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当场解决,对破损的电源开关、灯头及时更换。
三、要求切实加强对食堂、食品卫生的管理,坚持食品采购索证和定点采购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食堂的厨房和仓库,坚决禁止“三无”食品,严禁学生在校外小摊小点上购买无质量保证的食品。
四、本学期我校举行了多次的地震、消防演练。全体师生从演练中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防护和自救能力。在卫生工作方面,每周都组织对学生个人、教室、卫生区、厨房、卫生间的突击检查并总结。在上次的区卫生局领导检查中得到了高度评价并且给我校颁发了卫生许可证书。
通过以上一系列工作,全体师生在思想上高度警惕,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坚决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近一个时期以来无一事故发生。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把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抓细、抓实抓死。为实现“让家长、领导放心的学校”这一宗旨而更加努力。
(2)各部室要保证室内清洁,物品摆放整齐;每天上班前10分钟要完成清扫、整理工作,并注意卫生保持;室内不得存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得在室内张贴悬挂各种物品。
(3)主席办公室卫生由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责任人每天上班前10分钟完成清扫,室内物品摆放整齐,饮用水保证供应。如责任人有事,应提前向办公室主任报告,避免出现漏岗。
(4)要增强安全意识,严禁在走廊及办公室私接电源、使用明火。
(5)最后一个离开机关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随时负责关闭所有机器设备,锁好门窗,关闭电源。
一高校食堂饭菜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变,高校的后勤服务大多实行社会化管理,高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部分学校存在盲目引进,以包代管,使得少数不具备从事学校餐饮工作资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承包学校食堂,致使饭菜质量、饮食卫生难以保证。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食堂饭菜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食堂食品采购模式的安全隐患
高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当今,随着高校在校人数逐年增加,大多数高校学生食堂来不及扩建,难以容纳大批增加学生的就餐,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和食堂就餐压力大增。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出现盲目引进、以包代管的情况,使得少数不具备从事学校餐饮工作资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承包学校食堂,致使学校食堂食品的采购模式比较混乱。有些承包单位因为规模有限、技术力量不足,只能再次将食堂分包给个体经营者。这些个体经营者为降低成本,不执行统一采购的规定,为贪图便宜,私自采购一些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感官性状异常以及超过保质期等法律法规禁止食用的食品。
2高校食堂饭菜原材料的安全隐患
市场经济条件下,趋利行为使不法商贩利欲熏心,对食品的原料进行掺假、造假,甚至超标加入添加剂。较常见的如:作坊生产的火腿肠仿双汇火腿,舟山小黄鱼充北海大黄鱼,夹心肉充当腿肉等。蔬菜叶面喷施农药、化肥过多,导致残留物超标,果品用催熟剂催熟,猕猴桃喷施“膨大剂”,黄鳝添饲“避孕药”速肥,生猪添加“瘦肉精”促长,海产品浸泡“防腐剂”保鲜,将变质大米使用矿物油“抛光”,面粉中掺用甲醛漂白增韧,银耳用硫磺熏制增白,豆制品掺入工业用滑石粉等等。
3高校食堂饭菜加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大多数高校食堂由自身经营向租赁、承包、托管等多元化模式发展。由于利益驱动和食品生产经营等环节复杂的特点,加上高校食堂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来自农村,自身文化素质低,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受各种因素影响,心理及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并且部分食堂内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只参加过临时或短期厨师培训班的学员,缺乏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使高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不安全系数自然增加。
目前高校食堂饭菜加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冷冻方法不当或加工不当,从而造成食品的变色、变味、变质等质量问题;不注意个人卫生,致使加工的食物出现交叉污染;夏天食堂防蝇措施不当,致使学生饭菜中经常有苍蝇出没等一系列安全隐患。保存温度低于60℃或高于10℃、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熟食品,再次利用时未充分加热。冷冻熟食品未彻底解冻充分加热食用。有些堂口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4高校食堂饭菜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由于缺乏相关标准,高校食堂卫生管理标准建设滞后,有关卫生安全的检测方法不完善,管理局限于经验水平,缺乏科学的控制手段,对员工的日常操作缺乏科学规范,检查流于形式。高校学生食堂中的上层管理人员多为高校的行政管理干部,并不实际参与到食堂的经营管理中去,而食堂内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只经过临时或短期培训,缺乏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从业素质一般不高,责任心不够强,一旦管理松散不到位,容易怠工,不能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导致终端产品和服务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
5清洗、消毒、保洁设施的大小和数量不能满足需要
餐具用具清洗消毒水池中,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混用。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不符合GB14930.1《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和GB14930.2《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等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有些清洗、消毒、保洁人员素质低下,毫无职业道德,有些承包商为节约成本根本就不用消毒剂,也不进行高温消毒。
二高校食堂饭菜质量管理措施
1创新食堂食品采购模式,坚持食品分类管理,采用不同渠道采购的措施
在严格考察供应商资质、场所、实力、信誉的基础上,每种食品原材料至少要选择两家供应商为学校食堂供货,每学期开学前都要召开供应商会议,签订供货协议和食品安全协议。同时,完善采购制度,对采购原则、采购组织、采购范围、采购程序等做出统一规定,健全物资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严格的食品采购与生产检查制度,坚决杜绝食堂私自采购食品饭菜原料,以防止劣质食品进入学校。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可根据食品原材料的不同特点,按照大宗物资、普通物资和时令蔬菜三大类分别管理,采用不同渠道进行采购,按照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择优选择供应商。对于米、面、油等大宗物资采购面向正规生产厂家,采用招投标形式选择两家以上厂家供货:对于鸡、蛋、杂粮、调料等商品在确定采购对象时首先实地考察采购对象的资金实力、信用和商品质量等信息,择优选择两家以上供货商;时令蔬菜每天消耗的量较大,应每天到蔬菜批发市场集体采购,也可“农校对接”。
2采取各种措施,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高校食堂虽然无法左右烹饪原料的种植和养殖,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将不符合饮食卫生安全要求的烹饪原料拒之门外。
第一,提高采购人员素质,认真学习各种烹饪原料选购知识,掌握烹饪原料的质量鉴别,精心选购。目前,烹饪原料品种繁多,加上现代交通工具便利,国内的、国外的,陆生动植物性原料、水生动植物性原料应有尽有,如果不能熟悉它们的品质特点、上市季节、质量鉴别及其生长环境等,就很难把好进货质量关。
第二,杜绝采购中的“吃回扣”现象,实行“三公开”,坚持阳光采购。“三公开”就是公开当天采购的食品原材料品种、数量、价格,使不同渠道采购的物品都置于公开监督之下,确保采购人员和不法商贩无机可乘。
第三,与规模大、信誉高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绿色养殖基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联合,借鉴商业销售中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行层层质量保证制,确保烹饪饮食卫生安全,同时实现企业间的互利互惠。
第四,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烹饪技艺,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掌握特殊原料的加工处理。
第五,严把索证关,对采购的原材料要进行相关证件的索取,坚决杜绝“三无”食品进入高校食堂,确保高校师生健康饮食。
3改善高校食堂的卫生条件,严防食品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学生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要求,建立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同时还要坚决做好高校食堂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严防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另外,高校食堂从事餐饮的工作人员不得有患传染病的 (如肝炎、结核等) ;不能有外伤、化妆、佩带首饰和带入个人物品的情况;必须具备工作服、帽、口罩、鞋等,并及时洗手消毒。应持有效的健康证,执行体检计划并设有体检档案,涉及到有疾病、伤口或其他可能成为污染源的人员要及时隔离。
4加强对高校餐饮人员的岗位培训
高校要定期安排食堂从业人员接受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专业培训,使之了解国家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熟悉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要求,掌握必要的食品卫生安全专业知识,提高做好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能力。还要对食堂从业人员加强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其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操作。成千上万学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都与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有着一定关系。责任使人不能懈怠,特别是食堂服务人员每个人每个环节都不允许出错,所以加强对所有食堂服务人员责任意识培训更重要。
加强培训不仅是餐厅也是个人的加油站,也是食堂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因此,高校食堂后勤管理人员可经常组织专业技术比武,经常参加技术比赛,既是技术交流,更是丰富技术经验的活动,通过以上方法,来保证食品质量的提高。
5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厨房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分配考核激励机制
由于学校食堂是人员聚集之地,大锅菜是学校饮食的主体,所以厨师在主观意识中往往有“萝卜多了不洗泥”的观念,这就势必影响饭菜的质量。因此,高校后勤食堂应建立以厨师长为首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厨房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厨师长按照厨师不同的熟练程度、知识水平、技术等级和责任心等各自负担不同岗位的职能。比如粗加工可让厨工来做,精加工如丁、丝、条、片、块原料由厨师来做。另外,厨师长应根据食堂的年度经营情况制订考核指标,对食堂实行独立核算,制订以“责、权、利”相结合的考核分配办法,以节能、降耗、增效为重点,把各项指标分解到班组甚至落实到每一个员工,每月进行责任考核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做到奖罚分明,杜绝浪费。
参考文献
[1]冯伟.高校食堂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可行性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 (33) :108.
[2]武新胜.谈如何加强学校食堂饭菜质量的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 (26) :69.
[3]王富刚.浅议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与对策[J].教育管理与评价, 2010, 4.
[4]关德军.高校食堂卫生安全隐患及其消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
餐饮工作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卫生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合理安全的膳食是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强学校饮食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饮食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工作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强化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的开展,加大对师生和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知识讲座、班会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健康教育活动,大力普及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等卫生防疫知识,定期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参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学习,努力培养提高其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年组织一次卫生知识等内容的综合考试,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做到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二是加强食堂职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爱岗敬业,服务师生”的主题。同时也密切关注食堂炊管人员的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状况,对有不良行为苗头的和有心理问题的职工,及时进行教育和疏导,不断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三是学校还应加强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配合,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单位、食堂承包单位、学校三方联动的食堂食品安全机制,确保学生在校就餐时的食品安全,防范和杜绝学校食堂大面积的师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坚决遏制肠道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尽管学校建设面临资金、土地等诸多困难,但笔者认为不论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学校都应制订食堂建设规划,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大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标准化食堂建设要求,配齐各类餐饮用具和卫生安全设施。尤其要利用好寒暑假这段时间进行食堂改造,使学校食堂逐步做到有与其规模相配套的食堂基础设施和面积;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新建、扩建和改建食堂的指导。
三、加强食品卫生常规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卫生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校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后勤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食堂管理员为具体责任人。落实专人重点把好食品采购关,保鲜保洁关,消毒保管关。在全县学校中积极推行标准化食堂建设,进一步促进学校自律;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提高食品卫生信誉度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度,从整体上提高全县学校食堂的卫生水平。二是要加强内部管理。学校食堂不得作为学校创收途径,严禁“甩手承包”、严禁管理人与承包人有利益关系,使管理做到责任到人,人员到岗,措施到位。三是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各项制度。包括食品采购制度、贮存制度、食品加工销售制度、食物留样记录制度、餐饮具消毒制度、食品卫生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学生就餐制度等等。四是要加强对校园商店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各校必须严把食品进货关,校园商店出售的食品饮料,必须是通过正规渠道购进的合格产品,进货时必须索取生产经营单位的有效证明。必须严把食品销售关,不得销售“三无”食品,校园商店的食品要及时进行清理,不得将过期、变质或劣质的食品销售给学生食用。必须严把诚信经营关,对饮料、乳制品和膨化食品等三类儿童青少年日常食品要进行重点检查与管理,一经发现过期、腐败、变质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饮料,必须立即予以销毁。
四、抓好饮水安全监督管理。
饮水安全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水源水质的监管,卫生、水利部门首先要加强对现有供水单位的监督管理,促进其严格按照饮用水标准生产、供应;学校要加强对自备水源的管理,严格做好消毒杀菌工作。二是学校要做好学生开水的供应,在现有条件下,向学生宣传自带水杯,宣传饮用水卫生知识;三是水利部门要认真落实农村饮水规划,从源头上解决饮水难题。
五、畅通信息渠道完善应急预案。
切实搞好中小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是提升学校的品味和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为保证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制定监督方案,完善应急预案,通过设置举报箱、投诉电话,随时接受师生及社会的监督。学校要随时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食品安全不稳定因素,努力让师生吃得满意、吃得健康、吃得安全。
六、加大学校食品安全检查力度。
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一定要分类推进,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在地域上,农村中小学是工作的重点,在办学层次上,幼儿园是重点。因此,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把食品卫生安全整治作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突出环节来抓,进一步加大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严格执法,严肃查处,追究责任,确保法律的严肃性、检查的实效性。
一、指导思想:
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保障,“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所以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安全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学校对安全工作全面检查和重要专项检查,查的结果,纳入安全工作考核的内容,安全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除追究有关人员行政、法律责任外,相关责任人在本评优树先中实行一票否决,有关责任人不得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考核中不得定为“合格”以上格次。针对安全工作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手段,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全体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祥和的生活学习环境。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制度,推动我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增强实效性不断提高工作的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3、用好《安全教育读本》,上好地方教育课程,普及安全科学知识。
三、工作任务及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到人。学校要把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解,细化责任,落实到每个教职工;与班主任老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强化安全工作的问责制。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成立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注重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以及安全知识,自救、自护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更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2、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由
于我们学校地理位置特殊,和村庄紧靠在一起,学校门口不远有几个小卖铺,学生经常购买小零食,有些质量不过关,属于“三无”产品,本期将教育学生购买有qS标志的食品。
3、严格教师巡逻制度。每天由值周员和带班领导值班,确保学生的安全。严明值班的纪律,任何人值班期间不得脱岗、漏岗,不许睡岗,一经查出,严肃处理。
4、加强学校大门管理。门卫要坚守岗位,做好来客登记,不得让外来人员、陌生人随便进入校园,上课期间学生一律不得擅自离校,学生上课期间出校门,必须有政教处出具的请假条方可离校。
5、加强学校危房、厕所及围墙以及学校用电管理。学校校舍器械隐患排查小组要定期对学校的房屋厕所以及围墙门、窗玻璃以及用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对学生宿舍的用电线路以及学生所乱拉进行检查,出现问题
及时整治,对乱拉现象进行通报批评。
6、加强教职工及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积极发挥学校宣传教育的优势,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开展好每天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契机,组织开展提高中小学生自护、自救、逃生能力的教育活动。同时,要利用安全专题教育时间,如安全生产月、交通安全教育月等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促进师生安全素质的提升。
把安全教育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思想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渗透到学校各个活动中。学校要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安全培训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用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开设正常的安全教育课,每两周每班一节安全课,由班主任任教师,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安全课,由安全办定期检查备课,学校组织人员对安全课进行听评,安全课将安全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用的上。
7、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卫生宣传周”“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出安全手抄报,安全黑板报,安全主题班会等宣传教育活动,把安全教育活动深入扎实的开展起来,以便强化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自救能力。
8、加强学生校外安全管理。
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充分认识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安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坚持“制度保证、重在预防”的安全工作思路,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二、工作目标
1、在学校安全工作方面:
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重在落实学校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各项制度,重点建立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制度和落实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火等各项措施。定期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消除校内的水、电、燃气、化学实验药品、消防等设施设备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学生住宿管理工作。排除学生宿舍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学校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推动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规范科学化和常态化,不断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
2、在学校卫生工作方面: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布置并落实好爱国卫生重点工作和任务,学校各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卫生知识,在学校形成人人讲卫生、处处讲卫生的文明习惯,加大学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不留卫生死角,优化美化校园。
学校要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完善防控安全工作机制,规范学校传染病的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理学校群体性传染事件。为此,重点是加强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师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开展主动监测和疫情报告等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健康体检、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和追踪制度。
学校要不断加强对食堂环境和公共卫生整治力度,确保食堂公共卫生、环境优美。为此,确保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100%,学校食堂进货索票、索证率达到100%。力争学校食堂安全卫生工作争取达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要求。
3、在推进和落实校方责任保险方面: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完善教育风险管理机制,认真做好校方责任险、实习生责任险等工作,确保做到应保尽保。
关键词:猪肉食品 安全卫生质量监管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4-0000-00
猪肉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钙、铁等元素,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肉食品。随着猪肉产量的增多,其卫生质量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这些年不断出现的“瘦肉精”、“病猪肉”、“注水肉”等安全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一片哗然。猪肉或猪肉食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和消费权利,影响着与国外的贸易往来,生产厂家或销售商家都应加强重视,以免不健康猪肉食品流入市场。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务必要了解现状,实时掌握变化动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安全卫生质量监管。
1 猪肉生产及安全卫生管理现状
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畜牧业迅速发展,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一直以来,猪肉在我国人类肉食品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其美味、营养、保健等特点受到人们极度青睐。产量日益增多,2013年,国内猪肉产量达5493万吨,比去年增长了近3%。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从1983—2013年,猪肉产量同比除了少有的几次下跌,依然呈现出稳增趋势。2012年至2013年,全国能够繁殖的母猪数量约为4900万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环保意识不断提升,饲养水平取得进步的同时,疾病防控能力得以加强,生态循环畜牧养殖模式被提出,养猪产业也开始实现“绿色化养猪”。与此同时,猪肉食品安全卫生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如染疫猪致病性微生物传染、使用违禁药品、药物残渣过多等,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带来了巨大危害。另外,近些年出现的猪肉造假事件严重破坏了国内养猪行业的稳定发展,对猪肉出口也极为不利,直接导致国际竞争力减弱。面对此严峻的局势,国家农业部倡导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大对“从产地到餐桌”整个过程的安全控制,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无公害。
2 影响猪肉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疫病
一旦被寄生虫感染,猪自身的感官会出现性状不良现象,致使营养价值有所下降,以至于不能被食用。当人们食用之后,极易感染病毒,继而在人类间传播,影响到更多的人。另外,猪自身携带的微生物可能会发生变异,形成人类新疫病的病原体。
2.2 残留的抗生素
长期使用或大量使用抗生素对猪的健康极为不利,很容易导致猪的免疫力降低,消化道被破坏,以至于出现二次感染。若有抗生素残留,一旦被人食用,对听力、肾脏都将有很大损害。很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为提高成活率,获取更大的效益,场主在饲养时,用药方面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滥用各种兽药和抗生素,严重影响了猪肉的质量。
2.3 饲料危害
饲料是猪的主要食物,其质量直接决定着猪的质量。在种植过程中,饲料极易被污染,如重金属或有机氯等农药;在加工、贮存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另外,诸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超标时,也会对猪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为促进猪的成长,饲料中常会掺加某些添加剂,但为了节约成本,使用的矿物微量元素添加剂的生物学效价较低,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猪在食用之后,这些添加剂会随粪便排出,对土地造成污染。若添加剂过多,容易导致矿物微量元素在猪的内脏中蓄积,最终危害到消费者。
3 如何加强猪肉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与监控
猪肉食品的安全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而我国关于其安全卫生质量监控方面存在着很大不足。为此,应从源头抓起,从养殖到运输,再到屠宰加工,以至最终销售,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系统,极强对此系统的安全卫生监管。
3.1 饲料养殖
养殖时期最为关键的就是饲料质量,与猪肉食品质量和人类安全密切相关。不管是饲料种植,还是添加剂或其他药物的使用,农业部都有严格规定,在实际中使用时,务必要严格按照规定要去执行,以免因超剂量、超范围使用,破坏猪肉的卫生质量。同时,应建立起饲料监控体系,在选择豆粕、玉米等原料时,要确保其质量合格,将其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许可范围内,并统一采购。在使用添加剂时,应充分考虑无公害性,如使用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生物活性肽等,可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饲料。此外,还应积极塑造无公害品牌,建立完善饲料产品认证体系。养殖过程同样如此,除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养殖,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同时建立无公害猪养殖安全监控体系,以及无公害猪养殖认证体系。
3.2 屠宰加工
屠宰加工起着关键性作用,其程序、设备状态,以及各种卫生设施都应符合国家要求,将相关制度落实。在购置和屠宰时,应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淘汰猪没有流入市场。屠宰前,各产地的检疫合格证、饲养用药记录等资料需准备齐全,并对所要屠宰的猪进行检查。若发现有问题,应禁止食用而迅速对其处理。此外,加工屠宰也应建立相应的安全认证体系,制定基础计划,做好防范工作;遇到安全问题,先对猪种类以及猪肉用途进行考虑,在分析具体危害,并加强防范。关于屠宰机器、加工设备等,应制定合理可行的程序,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具体而言,包括对职工的培训,加强内部审核,至少每一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做好详细记录。
3.3 流通销售
在猪肉食品加工完成后,需要流入市场,此时很容易出现二次污染。所以,应采取适宜的战略,精化营销管理模式,即实现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持证上岗、统一管理。配送方面,采用专门的冷藏车运输,配送冷鲜肉时,应将温度控制在0℃—5℃,运送至小冷库后,应做好消毒工作。持证上岗是对每个行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4 结语
猪肉是人们经常食用的肉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随着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加强,为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对猪肉食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对施工管理的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 张雅燕.安全猪肉供应链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3,20(2):154-155.
[2] 李海燕,张锋,刘帮兰.影响猪肉安全的因素及其对策[J].畜禽业,2011,26(9):140-141.
[3] 刘宗凤.浅谈猪肉安全全程质量控制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2,23(9):190-191.
【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网络】推荐阅读:
宿舍安全卫生管理要求07-06
卫生保洁安全管理10-06
安全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09-12
安全卫生工作定期检查制度07-15
食堂卫生安全管理规定09-18
餐馆安全卫生管理制度10-09
职业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小结10-14
春季开学暨安全卫生工作检查06-24
2019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总结07-10
安全卫生工作经验交流材料11-28